初中课文《詹天佑》读后感

2024-09-13

初中课文《詹天佑》读后感(共11篇)

1.初中课文《詹天佑》读后感 篇一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国度,在这古老的历史之中,曾出现过许多爱国英雄们,他们的许多事迹让我么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天,我学习了《詹天佑》这一篇课文,便立刻对詹天佑充满了敬意,更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詹天佑一文主要写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1905年的时候,他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这一项艰巨的任务。虽然他在修筑铁路终于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把困难转化成了动力,也正是应为这样,京张铁路不满4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了2年。这对我们中国工程师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呀!

当我读完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詹天佑是一位多么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呀!他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为了国家的北部不被外国人侵占,为了替国家出一口气。他不怕苦,不怕累,把京张铁路修筑成功了,他是多么了不起呀!他是正真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骄傲的人呀!

当我完完全全将这篇文章学完后,我受益匪浅。在以前,我认为自己读书是为父母而读的,也是为了到学校去玩耍而读书的。但现在我明白了,读书不是为父母而读,而是为自己而读,也是为国家的未来而读的。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发奋读书,长大后要想詹天佑一样,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让祖国的未来更繁荣昌盛!

2.从文学视角解读初中课文 篇二

一、从形象和情境的角度解读课文

文学作品的解读不是纯理性的对作品意义的认识过程,而是伴随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的心理过程,是以鲜明可感的形象诉诸人的感性和理性世界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通过形象的文学语言,营造一个鲜明的具体的文学形象和情境,吸引读者沉浸其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的愉悦。阅读文学作品不能像阅读实用文章那样直逼作品的核心意义,而是要抓住形象和情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作品的意义。

文学形象有多种表现形式。以抒情性作品为例,主要是情感形象,情感的体验和意义的获得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的把握。比如鲁迅的《社戏》中,为什么只有从平桥村到赵庄看的社戏,是他心底最好看的戏呢?在这样的追问之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发现,在平桥村去赵庄看到社戏时,作者是处在一种自由、无拘的自然环境中的,灵魂是舒展的,精神是愉悦的,甚至座位也是宽敞的,这从文中的描写中可以读出:“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她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品读这样的句子,学生仿佛触摸到了当时融合在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的沉静而柔和的情境。在作者看来,这样的心灵空间,才是最好的戏。因此,本文解读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具体描绘的“眼中之景”,去感受人物的“心中之情”。

文学解读必须关注文学的特性和文学教育的功能。从形象和意境入手,充分发挥感受力和想象力,是文学解读的正途。有调动丰富细腻的内心感受才能捕捉到这种人情的温暖。越过这几幅画面,虽然也能从文章结尾把握作者的情感,但文学的审美价值就消失殆尽了。

二、从文学形式的角度解读课文

文学作品的解读必须重视作品的形式,要克服以前只重内容不重形式的片面性。这是因为,从文本构成的角度讲,文本的主题或思想意义及情感意义无法与具体的表现形式分开,解读作品的思想意义离不开对形式的解读,一旦剥离了表现形式,主题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其次,在文学欣赏中,形式也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形式的审美价值甚至不亚于内容的价值。20世纪文學理论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共识就是,形式在文学中具有本体性的重要地位。

所谓文学作品的形式包含诸多方面,如表现的技巧、语言形式、意象组合、结构方式等,而且不同文学样式又有许多细类,不一而足。仅就现代叙事学的角度,其要点就可以从结构安排、环境设置、叙述视角等方面进行解读,从中可以窥见形式的解读对作品阅读的重要意义。

以叙述角度而言。叙述角度是小说叙事学的重要观点,叙述角度的成功运用对体现作品的意义有重要作用。如《孔乙己》,选择了酒店里一个专管温酒的小伙计“我”作为孔乙己悲剧的历史见证人,十分巧妙。酒店必须有温酒的伙计自不必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的,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为“我”所耳闻目睹,并且把主人公的“历史”仅限于“我”的见闻来写,可使情节浓缩,使小说短小精悍。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时空跨度拉大了,因为“我”的听闻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间接写孔乙己的一切活动。而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和心理来叙述还有一个妙处:孩子对温酒工作的无聊和掌柜的势利是难以忍受的,需要有另外足以兴奋的刺激,需要孔乙己作为“笑料”,带来“快活的空气”,而这“快活的空气”正是小说所要揭露的社会的冷漠和冷酷。

三、从语言的表现力视角解读课文

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学的特点。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说到底来自文学的语言。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或科学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文学作品的语言用的也是日常生活所用的一套语言符号。日常语言或科学语言的意义是比较固定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在文学中,这种关系就要活跃得多,文学语言常常不拘泥于能指与所指的固定关系,并不停留在日常语言所表示的意义上,而是通过种种途径实现对意义的重建。

解读文学作品,应充分利用文学语言的特性,结合特定的语境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充分感受语言的意蕴。文学语言具有个人性、私密性、独特性,甚至采用一种“变异”的形式来表达独特的意味。这一点在诗歌语言中表现尤为突出,作者常常有意“违反”语言的常规组织,通过语言的“陌生化”达到一般语言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即使与日常语言最接近的散文语言,也会运用一些独特的语言形式,使读者获得言外之意。

例如,鲁迅作品中常出现一些有着特殊深意的词句,似乎不合逻辑,不合语法,但却极为重要:如《藤野先生》第一段中写清国留学生的发髻说“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一词;又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当喝酒的人嘲笑了孔乙己之后,写道:“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里的“快活”一词又应该怎么理解呢?这里的讽刺意味,世人凉薄的展现,不是有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又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中的“似乎”和“确凿”一开篇就把学生唬住了,而这恰恰是鲁迅对百草园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的体现;还有《孔乙己》一文的结尾一句中的“似乎的确”两个看似矛盾,实则艺术的词语;而在《故乡》一文中写道“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现在我的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等富有深刻复杂意蕴的句子。

鲁迅自己也说,读他的作品,需要一定的生活经历。要很好地理解鲁迅作品中这些词句,学生必须有的足够知识占有量,必须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必须结合语境,有很好的语感,必须有足够的和文本对话时间。

3.课文《詹天佑》读后感400字 篇三

詹天佑是一名爱国工程师,他有着一种严肃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他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帝国主义的阻挠下,仍然有着为国争光的决心。他还常常身先士卒,与工人同甘共苦。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退缩,不放弃。这样强烈的工作精神,真让人佩服。他还说过,修筑铁路的工作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我觉得,他说的一点儿也没错。

其实,说实话,在生活中,我连詹天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的一半都没有,是个十足的“马大哈”。做语文作业常常看错一个字,抄错一个词,害得我考试时常常因为这些小马虎扣掉了很多冤枉分,爸爸妈妈还因为这样曾多次苦口婆心的对过我。做完不检查,一批就会有许多因马虎而错的题。可是这几天,我看到了詹天佑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我顿时觉得我以前太马虎了,遇到的才那么小,詹天佑可以做到一丝不苟,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以后,我一定要做完作业认真检查,也做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4.詹天佑小学课文教案 篇四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3、理解“阻挠”、“要挟”、“轻蔑”等词语。

4、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的中心句。

2、在课文中理解“阻挠”、“要挟”、“轻蔑”等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你是学么来上学的?还有什么方法?如果学校在平湖,你怎么去上学?如果学校在北京,你怎么去上学?铁路是怎么样子的?谁来画一画?请你来介绍一下?

二、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中国铁路的文章。

出示课题:詹天佑(齐读)

你对詹天佑有些什么了解?

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关于詹天佑的事迹。(听关于詹天佑的人物简介)

听了詹天佑的简介,我想大家对詹天佑肯定有所了解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讲了什么。

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詹天佑的什么事?

2、课文对詹天佑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生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

那课文对詹天佑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刚刚的人物简介中我们知道。詹天佑不仅仅修筑了京张铁路,他还修筑了其他的铁路、大桥等等,那课文为什么只选取了京张铁路这件事来说他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

(第一条、完全)

师:也就是说这条铁路记载着詹天佑的伟大功绩,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所以选择了这件事来写。

三、学习第二段

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这个任务的.呢?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第二自然段)

大声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完之后告诉我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愤怒)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阻挠)

什么是阻挠?

谁阻挠谁?(帝国主义阻挠清政府)(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帝国主义在哪里阻挠清政府干什么呢?(帝国主义在我国阻挠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齐读)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仅仅是阻挠吗?(要挟)

什么是要挟?(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对方”是谁?(清政府)

这里的“自己”是谁?(帝国主义)

请一位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你从“要挟”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个时候,从清政府传来了一个消息,那是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激动)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听到了,我们激动不已,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也听到了,他们又是怎样的呢?(轰动)

什么样的是轰动呢?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听到了这个消息,中国人会……

听到了这个消息,帝国主义会……(轻蔑)

什么叫轻蔑?

请你读一读!

帝国主义这样说有没有原因呢?(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出示京张铁路地图,居庸关、八达岭图片

所以帝国主义说……(无论如何)

什么叫无论如何?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5.《詹天佑》课文教学设计 篇五

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学生情感比较丰富、思维较活跃,能参与积极的讨论,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对文章的看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初步独立阅读的能力,但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作品有关时代背景的限制,学生对文中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以及爱国情感体会不深刻。所以本次教学我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品味、朗读描写詹天佑勘测线路这段文字,通过品读体会詹天佑对工作态度的严谨认真、修筑好京张铁路的坚定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了解詹天佑勘测线路的经过,初步体会詹天佑对工作态度的严谨认真、修筑好京张铁路的坚定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利用过渡句和小标题概括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詹天佑勘测线路的经过,体会詹天佑对工作态度的严谨认真、修筑好京张铁路的坚定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詹天佑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历史中,涌现出许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中国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出示詹天佑的图片及简介,这段文字中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并做记号。

边读边思考:(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

2、检查字词

读词语:

阻挠 高山深涧 毅然接受

要挟 悬崖峭壁 攀山越岭

轻蔑 狂风怒号 勘测线路

嘲笑 黄沙满天 开凿隧道

(1)检查第一列词语,理解“轻蔑”的意思,找找意思相近的词语、找到文中含有“轻蔑”的句子: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示呢。”(指名读,读出语气)

(2)“蔑”是这篇课文的生字,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关键笔画,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了?(生交流)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3)检查第二列词语,指名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哪些画面? 带着这种感受读。齐读。

(4)检查第三列词语,指名读。

(5)同学们,这三列词语分别是写什么的?你发现了吗?(生交流)第一列帝国主义者对詹天佑的态度,第二列写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自然环境,第三列写詹天佑修筑铁路时做的事。师总结:学习词语要懂得归类,这样记得牢了,用起来也方便。

3、交流思考的问题

(1)这篇课文写的是詹天佑,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哪两个词语是关键词?(板书杰出 爱国)

(2)围绕这句话写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概括(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3)利用这样小标题的方法我们就能将课文的脉络理清了,同学们能不能借助小标题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借助小标题,就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三、精读第4段,感受人物品质

1、詹天佑是怎样修筑铁路的呢?今天我们来重点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2、自学提示默读第4段:

(1)用横线画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想的?

(2)用波浪线线画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说的?用虚线画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是怎么做的?

(3)在关键词语、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

3、交流:

(1)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感悟信念: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谈理解,指导朗读。总结:这是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是他要把铁路修好的决心,是他内心坚定的信念。

(2)怎么说的: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说说你的体会?抓住关键词“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应该”,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严谨认真,对工作的严格要求。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当严谨认真的詹天佑吧,齐读。)他为什么对工作如此严谨认真?因为他内心有着坚定的信念——读信念)

(3)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怎么做的: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他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引导学生交流,谈感受。通过指导朗读,品读詹天佑工作环境的句子,体会到他工作环境的恶劣,发挥想象练习说话不管是________;詹天佑始终在_____________。不管是________;詹天佑始终在_____________。通过品读白天夜晚不间断的工作,体会他工作工作时的孜孜不倦。是什么支撑着詹天佑从事如此艰辛的工作?齐读信念,升华情感。)

(4)课文学到这,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詹天佑?

生交流并上黑板板书,师带领学生再一次感受詹天佑的品质,升华课题。再次齐读中心句,感受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小结: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爱国热情感染着我们每个人,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感悟詹天佑的杰出,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作业布置:

1、文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跟同学们交流。

2、推荐观看电影《詹天佑》,进一步深入了解詹天佑。

板书设计

20《詹天佑》

爱国 杰出 勘测线路

一丝不苟 开凿隧道

6.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设计十 篇六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2、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

3、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打开课本孩子们,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饱览长城景色的时候,在青龙桥车站矗立着一座铜像。你看,他目光炯炯,神情自若。在1前,他的事迹震惊中外,在100年后的今天也在感动、激励着我们,他就是——詹天佑(板书课题)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来呼唤这个名字!(生:詹天佑!)

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谈理解。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

课文讲了詹天佑的什么事?用简洁而完整的语言来概括。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有预习就应该有预习效果的检查,这样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和习惯才能得以养成。另外也是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自主合作,全面认识詹天佑。

1、学生用心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自读、可以探讨、可以读画结合,想一想课文中有关詹天佑的哪件事例内让你深受感动?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感受。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四、交流探讨,深入认识詹天佑。

以下环节不分先后,学生交流到哪,教师就根据学情以学定教。学生自由表达,师引导学生运用读悟的方法自主学习。继续运用查找的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

克服社会环境的困难:

1、理解“阻挠”,主要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理解。

2、理解“要挟”,主要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想象中国人是怎么议论的?

勘测线路: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勉励”的语气,创设三种情境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让学生在朗读中发挥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教师根据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同,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詹天佑开凿隧道的认真、负责和精密。

开凿隧道:

1、让学生认真读读这个自然段,想一想詹天佑是怎样开凿隧道的?

2、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

学生在仔细读文后,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然后让他们当一回小工程师,在纸上画出詹天佑的开凿隧道平面简图。

3、交流、评议。从这样的开凿方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在充分地理解和感悟后,教师播放相应的动画,激发学生继续探求知识的兴趣,还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提出疑问。

设计“人”字型线路:

1、用心读课文,让学生以自己的笔来当火车。画一画、议一议、演一演。

2、指名板演,说说火车的走法,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2、边看课件边解说。

3、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验詹天佑高度的创造才能。

提前竣工

1、师:外国人如此狂妄,事实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2、读了课文,心情怎么样?

2、交流体会。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个自然段。

五、领悟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在这近四年的施工过程中,詹天佑遇到的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困难吗?那么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些困难?

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进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从具体事例中感悟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只需教师稍稍地点拨就能领悟得到。)

六、情感深华,创意表达。

1、今天我们面对詹天佑的铜像,心情难以平静。你想说点什么?

2、交流。

3、师:面对詹天佑的伟大创举,我们由衷地说,詹天佑是一位——(生: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呼唤着个永世流芳的名字——(生:詹天佑!),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呼唤这个流光溢彩的名字——(生:詹天佑!)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来到詹天佑铜像前的一种情境,激发学生写出心中对詹天佑的敬佩、崇敬之情,达到升华感情的目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七、作业实践,课外延伸。

7.小英雄雨来课文读后感初中 篇七

小英雄与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时期,在芦花村生活的一个淘气小孩,雨来。雨来很爱游泳,常常把妈妈弄得哭笑不得。雨来在村子里一个环境恶劣的夜校上学,并学会了爱祖国的道理。一天鬼子又拿着锋利的剑拨动着芦花荡的芦苇,人们知道是鬼子来扫荡了。晚上雨来的爸爸妈妈商量着事宜,并决定第二天去区上集合。

到了第二天,家里只剩雨来一个人。这时,忽然想起了敲门声,原来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钻进雨来家炕上的一个洞。随后便传来了鬼子叽里呱啦的叫声,鬼子不管怎么样威逼利诱雨来,雨来就是说不知道。鬼子火了,随即给了雨来两个巴掌,血滴到了雨来爱祖国的书本上。鬼子看雨来不说,便用枪使劲打了几下,雨来乘机跑到了河边,熟悉水性的雨来很快逃出了鬼子的魔掌。大家听到了枪声,都以为雨来死了,便伤心地哭起来。这时,河面上露出了雨来的小脑袋,雨来告诉大伙,他已经逃离了鬼子,平安地回来了,大伙都开心地笑起来,叫雨来小英雄。

第一次学到这篇课文,是在四年级时,当时我还不相信,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能耐,但当我读完了课文时,我就觉得这是真正的小英雄。把这篇文章联系实际想想,真是大相径庭。如果叫我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我们可能老早就全盘托出了,哪像雨来,面对敌人,丝毫不退缩。再想,雨来遇到困难,不会轻易退缩,而我们呢,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没法了。记得有一次,我作业上遇到了一点小难题,就想都不想,立刻空白交了上去。还有一次,我得了点儿小感冒,就跟家人抱怨。看完这篇课文,我决心要学习雨来的优秀品质,要有遇到苦难不退缩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8.詹天佑读后感 篇八

京张铁路开通了,这虽是100年前的事,但仍然牵动着无数中国人的心。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他一直带着人民的希望去告诚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工作是多么一丝不苟啊!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不耻下问,去请教当地的农民。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钦佩。

詹天佑,他终于凭着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在1909年4月,那些帝国主义者不敢在轻视中国人,因为中国有了自己的工程师,也有了中国自己的铁路。

在如此和平的世界里,我们不会再为打仗而担心。我们而要学习詹天佑那样,为中国着想。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人在外国可以在外国人面前昂首挺胸,还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优秀的铁路工程师。12岁时到美国学习,后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1881年回到中国。当时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情形,腐败的清政府受尽外国人的欺凌,一再割地,赔款,使我国的经济大受损失。当时,那些贪婪的帝国主义者为了使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为了更快地掠夺中国的矿藏,宝物,使清政府被迫签了不平等的条约:花中国人的钱财让外国人修建铁路,方便他们能运送军队,抢走宝物,矿藏,却使自己的国家的经济人力大受损失。

后来,清政府提出了修建京张铁路的计划,帝国主义者就争夺修筑权。可这次,清政府没有被他们的威胁所吓倒,让詹天佑来主持修筑这段铁路。詹天佑不负众望,勇于承担了这个重任。外国人贼不死心,用报刊,造谣等方式来侮辱中国,侮辱詹天佑,让詹天佑失去信心,最后不得不把修筑权让给外国人。可是,詹天佑没有被他们所吓倒。京张铁路沿线上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詹天佑带着工人,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白天,他勘测线路,夜晚他就在油灯下绘图。经过四年的施工,终于将京张铁路全线通车,给外国侵略者们当头一棒,也给中国人争了光,争了气!

9.詹天佑读后感 篇九

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我一次又一次被詹天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所感动,也对他那过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当我读到“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执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帝国主义者的强盗一样的野心和蛮横、狡诈的侵略本性,使我感到无比的气愤和愤怒。同时让我懂得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变得强大,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从课文中,我知道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欺辱。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依然接受了任务。最后修筑成功从而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我为詹天佑的杰出爱国精神而自豪。当读到詹天佑勘测线路时所说,所做,所想,心头不仅微微一阵。詹天佑对工作严肃的态度,和那不怕艰难,认真,不怕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还有遇到困难,他总是为自己为别人鼓舞的爱国之心,与我们相比是如此伟大。我们平时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和压力就不想吃苦,没有勇气,做事马马虎虎,说别人的坏话,揭别人的短处。

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感觉到:“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嘲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读着读着,我不由地赞叹,多爱国的詹天佑爷爷啊!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完全表达出来的。在有困难时,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他对工作及其负责,要不,他怎么会提早两年京张铁路就全线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而且还有创新精神。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来源于实践、勤奋。是啊,我们不正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在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这些,虽然才几个字,可是里面蕴含着什么,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以詹天佑为榜样!例如: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很了不起,整天顾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或工作上。那些勤奋的人即使没有聪明的人那样聪明,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一定会赶上聪明的人。不是有一句话是“聪明在于勤奋”吗?我们还要多实践,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时候,我们就会像詹天佑一样,有创新的精神!

10.詹天佑读后感 篇十

清政府提出中国自己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来阻挠,它们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慢慢地,控制整个国家。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让所有人重拾信心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也是我国的“桥梁之父”。他为了给祖国争一口气,不怕危险,任劳任怨,吃苦耐劳。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冒着坠落深谷的危险,翻山越岭,不惜任何代价。詹天佑不但有对国家一丝不苟的态度,而且还有创新精神。虽然一路上困难重重,但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他发明了中部凿进法,两端凿进法,人字型轨道,这些所作所为,让中国铁路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最喜欢詹天佑说过的“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这句话,虽然短短几个字,可是里面却蕴含着深深地道理,洋溢着詹天佑浓浓的爱国之心。不管外国人怎样嘲笑他、威胁他,都不能阻止他修筑铁路的脚步,熄灭他为国争光的决心,在他眼中,祖国的尊严和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11.六年级课文《詹天佑》教案及反思 篇十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通过精心设计和艰苦努力,终于提前两年竣工的光辉业绩,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初读课文,能在课文中找出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句子吗?

生:老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中心句划下来,并且默读课文,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描写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划出有关段落。

生:我发现作者列举了开凿居庸关隧道来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生:还有开凿八达岭隧道。

生:还有设计“人”字形线路。

指名读“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 …八达岭隧道… …有居庸关隧道三倍长… …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这段话可以分几层?为什么这样分?

生:这一段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从“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到“工程艰巨”是总述。从“居庸关山势高到“把工期缩短了一半”是第二层,是分述,具体讲工程怎样艰巨和怎样克服的。

师:你说的对,这两层关系是总分关系。先概括说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艰巨”,接着具体介绍“最艰巨”在哪里。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二层,看谁能各用一个字概括这两个隧道的艰巨。

生默读。

生:居庸关山势“高”,八达岭隧道“长”。

师:你概括得对。詹天佑怎么解决的呢?

生:居庸关隧道用的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用的是中部凿井法。

师:你们再读读课文,然后个人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两种方法用图画表达出来,行吗?

生:(读课文,画图)

指名让学生到黑板画图。

师:现在我们通过课文和画图知道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詹天佑采取的是不同的方法,下面大家在读读课文,对照文章的`中心句,想一想:从这段话了解到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师?

生: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师:“杰出”在什么地方?

生:它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

生:他遇到困难能和老工人一起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他是一个工程师,还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生:他肯吃苦,常常跟工人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师:大家的发言很好。詹天佑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教后反思: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元单元主题备课下一篇:广播员运动会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