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2024-06-28

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共16篇)

1.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一

一、口试的内容

五年级语文的口试内容,分四个方面。

(一)朗读课文。(20分)课文内容有两篇,一是《开国大典》的典礼部分,二是《梅花魂》中,外祖父思念祖国那一部分。

(二)背诵课文。(20分)背诵的古诗词:《长相思》《泊船瓜洲》。背诵的课文内容有两篇:一是《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跳崖那一部分;另一篇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最后一段。

(三)朗读课外文章。(40分)

伟大的母爱

有一种美丽的语言能说尽母爱吗?我觉得不能。

有什么神奇的标尺能衡量母爱吗?我认为不能。

我 读过一则报纸:去年6月一个夜晚的一场大面积泥石流,在一瞬间就冲毁了四川省美姑县的4个村庄,吞噬了一百五十余条生命。一位年轻的母亲,不顾自己的大腿 已被乱石压断,在齐腰深的泥石流中双手高举着仅有几个大的婴儿,艰难地挺立了四个多小时。她一直坚持到清晨,等来了救援的人们,婴儿竟然毫发无损!

我读这则报道时,热泪不知不觉顺着脸颊流下。泪眼模糊中,眼前似乎屹立着一尊神光环绕的雕塑,那就是我们的母亲!那环绕她的正是中华母亲的母性这光!

我曾经在《读者》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在南京“7.31”空难中,飞机上的乘客几乎全部丧生,然而有一个名叫丹妮的女婴却奇迹般地活着。原来在飞机失事的 瞬间,丹妮妈妈贡红梅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乱石异物和扑面的烈焰,贡红梅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小丹妮的生命。母亲把女儿搂得那样紧,以至救 援人员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小丹妮救出来。

我读这篇文章已经是几年前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可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篇文章在我心灵上引起的震憾!我流着泪思索着一个与我年龄不相称的问题:母爱是什么?似乎这一刻起,我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我哥哥给我抄来一首小诗,诗的题目是《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我眼扫过这首小诗的时候还在懵懂状态。第二遍细读这首小诗时,我的泪水流下来了。为了这样一位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要给孩子准备一碗油盐饭的母亲,为了这样 一位在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孩子以温馨和慈爱的母亲。透过凄风苦雨,我似乎看见,在千千万万的穷困乡村里,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穷困而伟大的母亲!

和众多同学一样,我从小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长大。或许因为拥有太多,反而有点儿体验不到母爱的珍贵了。直到妈妈离我去远方工作,直到我离开家乡来职中念 书,使我与父母有了长时间别离。那段时间,每当看到同室女伴与前来探望的母亲开心地聚在一起时,我都要悄悄躲在一边。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

(四)口语交际。(20分)话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二、取得的成绩

从学生口试的情况来看看,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掌握得很好,失分现象很少。第一题:朗读课文,得分率为98%;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平时对课文的朗读训练是

比较扎实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读起来流利轻松,也是正确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题:背诵课文,得分率为97.4%,比较高。主要因为教师教学中注重语言积累,认识到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并运用各种方法加强背诵检查,学生才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三、存在的不足

在本次口语测试中,失分较多的是课外部分的两题。

第三题:得分率为8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掉字添字现象,有读错字现象,如:“援”读成了“huan”,平翘舌不分等,还有的学生读书没有感情,不会断句等问题。这说明教学中对朗读的训练还有待加强,训练朗读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诵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

第四题:得分率为80%。主要失分的原因是:1、一些学生表达条理不够清晰。2、少部分学生表达主题不够鲜明。3、还有些学生语句不够流畅生动。虽然这些只是少部分学生,但还是说明,教学中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口语训练落实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1、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多积累优美词句,为口语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2、教学时对学生朗读训练还要更扎实。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朗读文章精彩段落的习惯,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朗读方法,让学生知道读长句子时怎样断句,怎样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读书,不掉字不添字等等。

3、以后的口语交际训练时,一要认真地对学生表达,倾听,交流等方面严格训练。特别是表达,这是最基本的方面,一定要求学生口语表达有中心,有条理,语言清楚连贯,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其次在口语训练实践中,还要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4、每周坚持开展“发布新闻”“讲故事”“演讲”等口语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口语训练的平台。

2.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二

一、创设教学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学情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可塑性和好奇心都很强, 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情景教学。比如, 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采用将语文课本内容再现的方法,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掌握抽象的语文知识。或者,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重现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对话, 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理解。当然, 教师在讲述语文知识时, 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置特别的教学内容, 如在讲到景物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时, 可以组织学生去植物园或动物园参观, 实地观察这些景物, 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情景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并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提问法、假设情景法、辩论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提问或者辩论中深入分析问题, 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二、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知识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因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了, 也就是说,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主体, 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的阶段, 他们往往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所以他们常常会在语文课堂上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掌握科学的引导方法,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性思维, 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身的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 而这时学生和教师之间不再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而是合作的关系、朋友的关系, 即是说, 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任务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如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 使学生从中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此外, 教师还可以经常举办诗歌朗诵、写作和演讲大赛,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让他们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内学习和交流,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因此必须创新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提升教学效率。由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 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 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这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通过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的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良性的学习竞争, 通过互相学习, 以取得共同进步。但是, 教师要意识到小组合作的局限性, 进而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以寻求最佳的分组学习模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所以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需要从创设教学情境, 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有待更新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凤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科学导报, 2013 (17) .

[2]肖成杰.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方法[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4 (11) .

[3]姚金荣.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19) .

3.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学科 五年级教学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4.五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篇四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期末数学检测试卷共一张,十道大题。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全面,重点突出,难易程度中等。本班共33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率为81.8%,优秀率42.4%(85以上分为优秀)。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发挥出了应有水平,个别不及格的问题比较严重,任重而道远。

二、典型错题分析。

第一题:读拼音写词语。写错的字有:抵、滴。分析原因:一是拼音没读准,凭感觉随便写;二是能拼准拼音,但是由于平时练得不够扎实,所以写错。

第二题:细心比较、再组词。失分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多音字词语的正确读音,识记不够巩固。

第五题:词语大本营。错的最多的是ABCC式,有比较多的人写不出这样的词语。虽然平时有训练,但训练得不多,练得不扎实。第六题:句子百花园。这道题失分最多的是按要求写句子,对各种句式掌握不牢固,对一些基本句型不了解。

阅读。这题比较难,失分比例也特别严重,有部分学生已经不知如何下手了。近义词找不出来,标点符号没有标对,文章内容读不懂。基本的阅读方法还有待巩固掌握,学生的训练还不够。

习作乐园。写作习惯不正确,题目用了书名号。有部分学生作文没有写,有部分学生写的很少,文章内容枯燥,语言干瘪,病句满篇。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围绕中心写话,写得较散、啰嗦,明显是平时缺乏训练。

三、原因分析。

(一)、对学生的分析。

本班学生因为是新接手,所以对他们的学习只有两个月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端正,具一定的语文素养。但是不排除一部分学生学习较为懒散,上课懒于思维,不肯动脑,学习习惯也比较差。同时,学生学习方式在整体上主要以被动的学习为主,对于教师的指令缺乏积极地响应。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太少,冒尖学生不多。

(二)、教师教学的分析。

今年本人初次教五年级,由原来的高年级转为教中年级,还有待一定时间的适应。对于中年级的教学,除了感性认识,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理性实践,让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更好接轨。

和同年级其他几个班相比,我们班落到了后面,面对这样的成绩,我感到上半学期的心思又白费了,这可能和我教学方法有关系吧,针对这次考试和平时的教学,我认为考出这样的成绩,只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教材分析得不够,挖掘得不深,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平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对学生的学习辅导的不够,没有很好的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2、在布置作业中,都是采取“一刀切”的作法。虽然对全班的学生学习抓得比较紧,但是没有个针对性,特别是对学习上的“弱势群体”真正关注得不够,没有按照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辅导和布置作业。

3、学生对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扎实。对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基础内容记忆不过关,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要求背诵的内容不能做到会背会写,而是会背不会写,导致答案中错别字连篇。

4、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碰到与文章中相类似的问题时,不能灵活解决。比如,学生对词语理解比较肤浅,对有些词语一知半解。应该说也讲到了练到了,但由于训练不够多,学生不会举一反三,遇到问题不会灵活运用。

5、学生阅读习惯较差。教师课堂教学的训练还是不够,有时为了进度,只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反而没有抓住重点。因此,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时刻贯穿课堂始终。

6、学生的作文水平太低,习作的内容简单,短小,枯燥无味;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流畅;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习作出现跑题现象;组织材料能力弱,所以文章中心显得散;肚里无话可写,语言苍白、平淡。字迹潦草,书写不干净。因此让学生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至少要有话可写。其次,培养学生的一些作文方面的习惯也比较重要,比如留心观察的习惯、审题的习惯、收集材料的习惯等等。最后,要多让学生阅读积累,丰富储存,书读多了,自然就能厚积薄发了。

四、改进方法:

1、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教学,扎实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积累运用中牢固掌握字形、词义,并能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做完后检查的好习惯。课后抓紧时间给学生复习巩固,尽量减少学生的遗忘率。

3、继续加强对后进学生的辅导。作业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后进学生优先权,优先提问,优先指导,优先批改作业。

4、转变教学方式。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教学方式,使教者与学习者更好地互相适应。尤其是要逐步转变学生低年级的学习方式。

5、课堂教学的效益还要常抓不懈。尤其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词汇,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6、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监控,让学生学习有后劲。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之较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当然,更要注重灵活训练,精讲精练。进一步加强阅读、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水平。

7、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思想教育永远不能放松,学习固然重要,但正确对待学习、科学对待学习,直至做人做事的态度更重要。要让学生明白,做好事先要做好人。总之,要扬长避短,注意随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继续把好基础知识关,为学生积累、灵活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西安市灞桥区常家湾小学

5.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篇五

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教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肩上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一直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一些收获。但也有很多的问题,首先,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五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但可以坦率地说,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我在课堂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推进的从预习、上课、复习三个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率。

其次,注重对学生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就语文来讲,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把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平时在课堂上注意合理地分配时间,做到讲练结合,提供渔场,授之予渔,尽力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受到训练,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做一些精选的练习,做到趁热打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培养。

第三,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语文的学习有许多境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牢固的语言基础知识。但未变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是重中之重,第四,注重学习困难学生成绩的提高,一个集体就是一个木桶只有最差的提升了,集体就会进步,为此我按不同层次成立学习小组,按照他们的学习情况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当然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我会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平时的训练,从整体到局部,从粗读到细读,多次对文章品味,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精神世界的互通。这不是一日之功,与任教教师平时长期的培养与熏陶密不可分。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大多数能迅速捕捉信息、处理并分析信息是现代人必备的语文素养之一。学生已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篇幅和内涵相对高于教材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能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内容,概括时能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叙述时语言不仅简练,而且有条理。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的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但是一小部分同学还需要继续坚持提高。

3.大多数学生已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由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对话留下了灵动、充分的空间,因此学生能够在高质量的对话实践中,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本学期统一考试已经结束从答卷可以看出在教学工作中自己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探索改进。

三、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最高分是90分,只有两人,优秀率很低,不及格的人共8,没有30分一下的学生。

2、卷面分析:

(1)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试卷一共有八大题,基本上可分为“语言积累”、“阅读理解应用”、“习作表达”三大部分。本试卷命题本着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试卷的命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题目整体分布基本合理,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双基”的保底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服务。能以课标的教学目标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1)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3)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题目类型以传统题型为基本,适当增加一些考查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新型尝试题,如:“仿写句子”、“根据提示把下列诗句、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补充完整”。还有体现学生自主能力的题给出课文题目,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启示或感受。总体而言本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积累。作为语文学科而言,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本套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积累情况,如: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二题画出各组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写出看;四题根据提示写出诗句、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这都是对学生在平时积累的考察。(2).重运用。学生学习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对词语所在句子的理解,依靠语言环境提供的信息来认知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如:在阅读理解中画出正确的读音;写出短文中成语的意思;在短文中画出正确的词语。(3).重发展。试卷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如第六题仿写句子;第七题给出课文题目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短文的第二篇短文写的父爱,读起来非常的感动,紧接着就是习作写我与父母之间的故事。使学生有话说,说真话。可见本试卷从各个方面都重视其发展性。(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第一题:学生完成情况较好,学生对本册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比较牢固。出现错误的字有:誊写的誊,多写成誉,辨字时出现误差,嫌疑错误较高,字本比较复杂写生笔画容易漏掉,第二题:学失分较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在成语中找错别字多数同学无法将错误的字找出来。第三、四、五题:都是基础题学生都能良好的作答,个别同学的句子仿写不够理想,总体上学生对课内要求积累的词语掌握较好,个别错误原因在于对于该词理解不准确。第六题得分情况良好,失分很少,不足之处是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够深能说出感受但不够深奥,这与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关;

第七题:阅读理解第一篇是课内阅读第二篇是课外阅读,学生在这两篇短文中失分较多的是第一篇课内阅读,主要集中在第二小题的凝滑如脂的脂读音一声与二声不能很好的区分。还有驰骋的骋,除此之外就是小四和小五题理解不够到位失分较多。小六有的学生由于粗心忘记作答。第二篇小短文中完成情况良好,短文易于理解,学生主要失分在画出正确的词语上,其他题目较容易,灵活度高,学生较易得分。第八题:习作贴近学生生活,写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学生都能正确流利的表达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只是个别学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字数不够,(3)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这次期末检测,答卷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也可以看出我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在学习中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的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有:

1、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关注不够,课堂内容设计层次不分明。

2、教学上的知识水平不够高,教学语文的经验不足。

3、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有待进一步改进。

4、平时的作业布臵不够科学,下学期有待改进。

5、期末 复习的方法还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6、对待学生出现的答题错误没能严格要求更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

1、马大哈现象屡教不改,对自己的错误不重视。

2、没有及时的组织学生复习、导致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生字词比较薄弱,复习上没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3、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很窄,阅读量太少。

4、少数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

5、书写不规范,导致答题的直接错误。

6、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差,需要加强引导。

7、写作能力较差,句子不通顺。

四、改进措施: 基础知识方面

1.课内积累准确牢固,继续保持;

2.课外积累(包括字词句篇),有待加强,力求积累丰富、准确、有效;

3.加强学生书写习惯培养,养成严谨准确的书写习惯; 4.对于篇章积累部分,尽量让学生积累得更多。阅读理解方面

1.加强词句理解训练,注重理解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概括综合的能力;

3.加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力求准确精练;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灵活答题。习作教学干方面

1.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素材的习惯,为习作准备充足的材料;

2.注重从语言积累和语言训练两方面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适当教给学生习作方法习作技巧,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过度结尾、谋篇布局等方面;

4.将习作与阅读,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加强课内外沟通,注重生活作文,提高学生习作水平。5.注意书写训练,提高书写质量

农科院小学2013-2014学

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报告

6.五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1 篇六

这次期末统测试题,基本上反映出了我班的水平。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等)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不很高。下面作具体剖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试卷满分为100分。共分为8题:基础知识占16分;积累运用占26分;阅读占28分;习作占30分。试题突出了第三学段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阅读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习作部分次之,阅读部分失分较多。

1、按要求完成各小题。(总分6分)

此题考查了4个拼音字母掌握情况。学生失分率达18%。

2、辨字组词、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总分10 分)

此题考查了学生的多音字读音及普通话朗读情况。学生失分率也达到了50%。原因在于学生普通话不够标准,受到了方言的干扰。

3、按要求填空。(总分7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形近字辨析组词造句的能力。原因一是学生所选“二”与两”了解不足,字与义不能对应,二是教师虽引起了重视,但没有到位,苦于没有好方法记住字形,使学生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

4、巧猜成语。(总分3分)

5、句子巧变身。(总分8分)

6、按原文填空。(总分8分)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积累运用。学生的失分率为14%,它更是课文内容的“综合版”。学生失分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对第一题要求写一句古诗的题目见面次不多,导致中下学生都抄录了整首古诗;二是学生对第3小题的了解不全,也是扣分的一个因素;三是个别同学存在错别字较多的情况。

7、阅读理解。(总分28分)

(1)、课内阅读。(总分9分)

(2)、课外阅读。(总分19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出现问题在于学生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句子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三是学生的课外积累,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像《天山美景》的第8题赞美天山美景的语言过于平实,大众,鲜有美文美句的。四是试题存在漏做,不做现象,导致严重的扣分。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8、习作。(总分30分)此题为习作。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二,一是对题目理解不够透。二是写得较短,内容单薄,叙事不够完整,说服不够有力。这些同学也不在少数。

三、反思整改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其次要利用好校本教材,让学生多读至诵,尤其是“成语、俗语谚语、格言名言、歇后语、惯用语、古诗”等等。再次要在平时多背背美文美句,陶冶情操,颐养性情。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

本学期的要求,是让绝大多数同学写“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说的普通点,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倡个性化。

后叙:

7.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七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都有了较大改进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 开展综合性学习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的教育趋势,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的驱动下,主动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实现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思考

1.突出学生在语文综合 性学习中的 主体地位。

在教育深化改革后,基础教育的教育理念发生较大转变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中隐藏的奥妙,并积极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增强小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进行语文题型设计时, 尽可能设置开放式题型,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打破以往思维禁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以此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本。

2.合 理 安 排 语文 综合 性 学 习 内容 , 实 现 各 学科的 有 效 融合。

在小学五年级教学中,要有效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还需处理好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科学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扩充语文知识的学习层面, 从多种角度活跃语文知识的学习思维如,在教学中巧妙融入数学、美术、音乐、劳动等其他学科内容,引导学生综合性地学习知识,培养小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融入相关学科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进行小学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适当播放关于父爱的音乐,将其作为课文学习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课文朗诵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实现语文知识与音乐的有效结合。并以多媒体播放形式,为学生展示地震中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如汶川地震场景,并适当普及地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地震中亲情的力量,实现语文知识与地理知识的完美融合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

3.结 合 语文 课程 内容 ,组 织 多 种形 式 的 综合 性 学 习 活动 。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性学习的更深层次要求。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共同探讨与思考的情况下能更加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问题及相关知识形成深刻记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快速开动脑筋,进而激发学生的个体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走进信息世界》课文学习时,教师可在内容讲解后,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搜集自己在一周内获得的信息,并从中分析信息的获取渠道,以小组形式进行信息世界的认知探讨,讨论信息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帮助,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开 展 综合 性 学 习教 学 评价活动 。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 可组织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活动,以确保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现。建立有助于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并且以积极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以更乐观的心态学习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避免出现批评式或否定式评价结果,应肯定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适当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阶段进步等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评价的主要目的,确保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能真正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及相关人员应按照评价标准开展评价活动,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评价重在强调学生的“会学”,而非“学会”,避免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如,语文教师可将评价贯穿于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将各个环节内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性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锻炼情况、经验获取、学习方法、价值取向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总结分析,作为每一阶段的评价。在学生经历了一个系统的学习之后,再结合每一阶段的评价,进行综合性学习评价综合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分析评估。教师在为学生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时,应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热情为主要评价目的,给予学生客观、肯定的评价,确保综合性学习评价结果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三、结语

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与需求为教学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此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课改对语文基础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五年级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阶段,对这一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本文结合综合性学习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科融合、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策略。

8.浅谈小学语文五年级段落教学 篇八

一、有利于把握篇章的主要内容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读经历的丰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篇幅相对来说都长了许多。在教学中,摒弃“结构段”这根拐杖,而让学生面对完整篇章去抽象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多学生在概括时把握不住重点,表达时本末倒置、拣了西瓜丢了芝麻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学生说主要讲了“我”原来拉小提琴很难听,后来不断地练习,终于敢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的事。这就很明显地疏漏了文本中的重要角色——那位神情平静、默默鼓励我的老教授,因而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 ——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更是无法得以领悟的。而借助于“结构段”这一中介,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重点部分,从而很好地把握文本内涵。在初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是谁?再让学生找找文中的哪些段落是写这位老教授的,主要写了她做了什么呢?从而让学生领会到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到第八自然段这么长的篇幅可以归为一个大段(当然我们不必向学生介绍专业概念“结构段”而用较通俗的“大段”这个词代替),是文本的一个重点部分。把握了这个主体部分,再通过该段中描写老教授言行的句子的品读赏析,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学生就能够较全面较准确地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的、默默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位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二、有利于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对段的教学的要求,不再要求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撇开“段”这个媒介,让学生通篇阅读,仅着眼于词句的圈画、批注、感悟,往往会在全篇文章中上蹿下跳,理解时思维跨越度大,出现无序、紊乱的现象。而段的有效划分更有助于他们学习时快速、高效地抓住重点词句,更好地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

比如《詹天佑》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梳理好作者行文的脉络,弄清楚文章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安排材料,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再引导学生聚焦詹天佑修筑铁路经过的部分,找出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品读赏析、揣摩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了重点段落中重点词句在表现詹天佑爱国情感的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回首阅读文本的第二部分,引发思考:这部分不是叙写詹天佑修筑铁路,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不是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吗?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部分的重要性后,再引导抓住重点词句:“阻挠”“要挟”“轻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进行激烈的思辨,学生就能在理解社会环境的恶劣更有助于表现詹天佑爱国热情的同时,更进一步理解“阻挠”“要挟”“轻蔑”“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等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因此,着眼段落,不是削弱了分析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而是更有利于理解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

三、学会逻辑分段、有利于提高习作谋篇布局能力

也许是理解上的偏差,鉴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大胆放手,不要怕不上规矩”,于是在写作教学中就较少给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可是,进入五年级来,翻开学生的习作本、日记本可以发现,好多学生在词句的积累运用上更丰富、更生动,但就整篇作文来看,经常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有的整篇作文四、五百字只有两三段,除了开头、结尾,中间都糅合在一起了;有的详略明显不当,能表达中心意思的部分轻描淡写,寥寥几笔,而与中心无关的却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有的上下段严重脱节,缺乏内在的联系;有的有了漂亮的凤头,没有了有力的豹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作文中谋篇布局能力的薄弱,与阅读教学中对段落的疏忽有很大的关系。阅读中,我们经常跳过“段”这一中介,直接从长幅篇章中去寻找零星词句,学生无法对篇章构建立体感,同时也不能理解掌握连句成段以及连段成篇的各种方法,比如启承、层递、转折、因果等等,反映在作文中,结构的不完整、详略的不得当、思维的不缜密、逻辑的不严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而笔者认为,要在作文中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就应该在五年级阅读教学中,适当适量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教给一些划分段落的基本方法:或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或按人物出场的顺序及活动的场所,或按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迁移等等,引导学生提纲挈领,把握句、段、篇的意思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才可以谈得上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编拟提纲、谋篇布局,再根据主题的表达凸显重点段落、精心遣词造句,这样学生习作才会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总之,段在文章中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我们不能无视它这座“桥梁”,直接由句及篇,或由篇摘句,而应该重视“段”这一文章构成单位,还原它应有的生命色彩,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0)

[2]李风霞.语文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J].语文学刊2008(18)

9.五年级语文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文档 篇九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好的方面

1、学生对拼音,生字词的掌握比较牢固,学生得满分,完成得比较好。

2、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比较好,能按课文要求背诵歇后语、谚语等,并会灵活运用。

(二)不足之处

学生对书名号的使用掌握不牢,在卷面上出现要填课题时要使用书名号,但大部分学生忽略了,还有写一段话时没有空两格,书写比较马虎。

二、阅读部分

这次检测阅读分两部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一)好的方面

大部分学生能读懂短文并能很好的完成练习,做得比较好的题目有:填关联词并用关联词写一句话,对省略号的用法也清楚。.(二)不足之处

1、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部分学生不懂得自觉、主动的去积累,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讲过的课外知识他都不去记。

2、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一题学生错得较多,有些学生没有掌握方法。

3、对于文章的概括能力,学生还是有些欠缺。

三、习作部分 这次习作是命题作文

(一)好的方面

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文,而且能把一件事写完整,内容具体,语句较通顺,错别字少,有些还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不足之处

书写比较马虎,整个卷面显得不整洁,涂改较多。有极个别学生写的作文篇幅较短,词汇量小,事情的叙述不够生动,不很能吸引人。

四、今后的措施和努力方向

从这次检测中,我看到了本班学生的不足,今后我要多抓以下方面:

1、重点抓基础知识。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词一定要求读透、记牢,拼音,字形都要记牢,反复听写,练习。要求背诵的课文和积累的部分都要求学生能背诵并默写,做到不出现错别字。

2、引导学生多积累课外知识,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课堂教学中的参透等方式帮助学生增大课外知识的积累量。

3、对于一些句型变换等题型要多练习,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教学生分析课文,从而提高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的能力。

10.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 篇十

(2012年—2013年第一学期)

左权县示范小学

张燕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五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特别是新增了听力部分的测试题,把听说读写有机的体现在了试卷上。整份试卷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听读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成绩统计:

我校五年级语文,此次考试:43人,平均分:88分,及格:43人,及格率100%,优生:24人,优秀率:56%,最高分:99分,最低分:63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看拼音写汉字、选择正确读音、辨字组词等灵活性较小的基础知识题,学生掌握得较好,各题得分率平均可达95%.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第五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用所给的近义词填空学生对于“广阔”和“辽阔”着两个词的理解各有不同,所以此题全对的不多。第七题“课内阅读”部分第4小题班上优秀的学生答得非常精彩,但差生错的较多。第八题的课外阅读题目灵活性强,即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也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一题让学生说些什么,更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答题情况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一部分学生得满分,差生做得不近人意。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略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近义词反义词、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 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我以后将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四、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2、对个别同学要加强辅导,特别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4、教师钻研教材教法要富有个性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语文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是自身阅读能力能否切实深入的具体反映。要吃透教材,洞悉教材的内蕴。钻研教材要有寻根问底的钻劲,不满足于浮在表面,一知半解。要有为难自己的勇气,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懂不装懂。钻研教材一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教学参考书只能是参考,钻研教材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除了自己钻研教材,还应与大家合作,加强集体备课,缩小同年级组之间教学的差异。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特别要注意教和学的协调发展,做到为“学”而“教”。

5、加强作文教学的研究

11.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导语 导学 导读课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总存在着这样一些困惑,例如:拿过一篇课文,不知从哪里开始运作?到底讲些什么?该怎么讲?哪些是重点?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落脚点。在自己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走不出“理还乱”的盲区。

一、现状分析——忽视未开发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的编排,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了一些紧紧围绕单元主题的课文,而且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进入一个新的单元时直接上课,单元的导语或者被忽视,或者是做轻描淡写的处理。我们经常可见的是精彩的单课设计,却几乎从没听到过以单元导语为内容的课。

(一)单元导语视而不见。

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般都只局限于对单篇课文的学习,单元课文相互之间不能很好地联系,都处于孤立状态。拿到一个新单元,我们很多老师既不认真阅读单元导语,抓住单元导语来备课,也不带领学生学习它,单元学习目标不明确,上到哪,说到哪,教学没有主题性、连贯性。

(二)单元导语一掠而过。

每个单元的导语中,不仅提示了学习内容,点明了专题,而且还布置了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学中,也有老师在学习单元课文伊始领着学生读一读导语,但都停留在表面的学习上,没有充分利用它。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五年级(上)“我爱阅读”这个单元前,请学生快速浏览单元导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然后通览整个单元,说说围绕这个主题都有哪几篇课文?之后就齐读一遍开始赶课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刚提起又放下了。

二、深度分析——有利于教学

解读教材不难发现,其实每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了本组的专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明了本组的主题——月是故乡明。后面的课文、语文园地等都围绕这一专题来安排。这样的编排体系,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所以,如果发挥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上好单元导读课,就会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利于教师做好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是比较复杂的事情。设想为什么不把这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使之高效省时,更加细致,使学生跳出琐碎与无奈呢?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想效率高,应该抓“块”,而不是抓“点”。 所谓的“点”就是单独的一篇文章,孤立主题与其他资源。而所谓的“块”就是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将本单元课文及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始终都不要脱离单元主题单元教学。

(二)有利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单元导语中,不但明确指出了单元的主题,而且还设计了一些相应的学习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导语时,应让学生懂得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同时提醒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去理解文章,感悟文章。

三、深入研读——聚点显成效

单元导读课不是为了那几句导语而上的一节课。而是站在一个高处,鸟瞰一篇篇课文时,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分辨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个教学训练点就会在整合中找到位置,逐步落实。而对于学生来说,课文不再是零散的单调音符,而是整体的交响轰鸣;学习不再是枯燥寂寞,而是变成趣味而灵动的了。可见,如何有效而有度地学习单元导读,直接关系到整组课文学习的实效。因此,在五年级语文单元整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单元导读策略的探索。

(一)紧扣单元主题设置恰当的导读目标。

单元主题犹如一根红线,它贯穿着单元教学的始终,尤其体现在单元导读课和单元整理课上。它是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隐形抓手。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围绕这个主题本单元共选取了四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

本单元教学目标除认写生字、理解积累词语、感情朗读及背诵以外,还要体会课文主要内容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渗透同一个主题能用不同的题材来表达的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据此,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可这样制定本节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父母之爱”,并能根据主题搜集和整理资料,加大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底蕴,营造情感氛围,为深入感悟单元主题奠定基础。

2. 知道抓住主题进行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习紧扣主题思考质疑的读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欲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初步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运用“重点词句+课文内容+单元主题”的方法,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二)要导之有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单元导读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能否达成目标,还在于有没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

1. 在备课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1)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学什么;(2)指导、渗透本单元的基本学习方法——怎么学;(3)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喜欢学;(4)提供阅读链接——拓展学; (5)关注读写的结合点——准备写。

2. 应根据教材主题、具体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导读课。如:(1)情趣导读。此类导读课应以情趣为主要手段,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激起孩子的阅读期待,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热情。如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父母之爱”,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展开导读教学。

(2)质疑导读。此类导读课以质疑为单元导入主线,带着提问题的想法读课文,整体感知单元内容,激活了学生思维,使之产生探究欲望。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从《钓鱼的启示》到《珍珠鸟》,每一课都牵动着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所以这个单元就适合用质疑的方式来展开导读教学。

(3)活动导读。此类导读课,根据儿童喜欢的游戏和活动的特点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情趣,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异域风情”。学习本单元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因此在设计导读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孩子们来了个“虚拟旅行”,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单元导读课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使学生对单元的学习产生一种箭在弦上、整装待发之感,那么就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的优化整合、读和写优化整合的目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单元“整组” “体验”学习[J]. 小学教学参考,2008(12).

[2]张占国,李素环. 漫话单元整组主题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9).

[3]张顺涛.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5).

12.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语文教材,《宽容》,问题,修改建议

语文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语文教材编制的质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宽容》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图说明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修改建议。

一、问题

(一) 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在语文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利于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预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意识的培养。因此, 教材编写者应该明确助读系统的概念, 重视助读系统的研究与编制。广义的助读系统是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切知识、提示、图像等材料, 它包括预习提示、插图、知识短文、附录等。为了便于评析, 笔者采用狭义的助读系统概念, “指的是教材帮助学生阅读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切材料,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提示、注释、作者介绍, 等等”。[1]

《宽容》一文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第二单元第8课, 其助读部分的预习提示在课文前并没有特别指出, 而在其单元导语“同学, 与美德为伴, 和文明同行, 会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本单元的课文将引领你一同去体验被信任的喜悦、感受微笑的神奇力量;明白‘与人方便’即是‘与己方便’的道理……请你认真默读这些鲜活的故事, 注意不断加快默读的速度;边读边想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想想作者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你读懂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中我们可以看出编写者的意图, 即简单地让学生读懂这些美德故事并在思想上得到启发, 仅此而已。此外, 选文除去第28页上的插图外再没有其他的助读内容, 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则出现在教材最后的“词语表”部分, 在文章中并无任何注释。可见, 此书在助读系统上过于简单, 虽然助读系统简单明了利于教师的自主发挥, 但是过于简单则不利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 选文系统。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选文要求:“教材选文要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 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2]这一建议概括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科书选文的基本要求。对于《宽容》一文而言,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课文通俗易懂, 贴近学生生活, 适切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 笔者认为该文不适合选入教材, 其理由如下。

1. 从“知识和能力”维度看。

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基本均为陈述性知识, 且通俗易懂, 通篇语言平实, 但是缺乏语言特色, 并未达到“文质兼美”的要求, 对于真正有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发展的策略性知识及程序性知识却很少涉及,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

2. 从“过程和方法”维度看。

该文内容简单明了, 不需学生多元解读, 课后练习的设计单一,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法指导得甚少。

3.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看。

该文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懂得宽容他人。仅以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小故事为例来教育学生, 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标。而选文应该富于思想内涵和时代特色, 但是该文并不具备, 完全可以在道德教育课上给予学生思想教育, 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好奇心, 对于学生思想意识提高的引导性不强。

(三) 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 也叫训练系统、作业系统, 也是语文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体现语文教材价值与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练习系统指的是语文教材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目标而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口头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和活动方案等。“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 一般都包含着两条线索和四个系统。所谓两条线索, 一是知识的线索, 二是能力训练的线索。语文学科, 固然不是以系统讲授语文知识为主, 但它毕竟还是有自己必须讲授的知识, 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 听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以及各种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等等。编制语文教科书, 不能不考虑这一条线索。而语文学科的根本宗旨, 又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讲授必要的知识, 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培养, 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 有一定的过程。这就构成了另一条线索, 即能力训练的线索”。[3]这一段论述所指的虽是中学语文教材的情况, 但其实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材。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写, 而且需要实践练习。语文教材中的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此外, 选文仅是给学生呈现了文本, 其深层次的内涵还需要练习设计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可见, 练习设计在语文教材及教学过程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就《宽容》一文而言, 其练习部分仅以“学习小建议”的形式标注:“初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读课文, 找出描写‘我’对新护士‘宽容’的词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 说说你对‘宽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练习设计的特征:

1. 语言缺乏亲切感。如“初读、再读”等词语带有命令的色彩, 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任务, 而非循循善诱。

2. 问题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此问题再次重复了单元导语部分的部分内容。对于文章所叙述的小故事,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读懂, 所以设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显得多此一举, 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出, 不必在文本中再次呈现。

3. 提问就事论事, 缺乏拓展延伸。

文章练习部分总共提出三个小问题, 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仅“联系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一问涉及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问题设计单调, 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均无涉及。

二、编写建议

(一) 选文需具有典范性, 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选文是教材编写的关键环节, 选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文要经典, 经典的文章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质兼美;选文还要富有时代气息, 陈旧的内容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设计需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材不仅应关注一些直接的成果与经验, 而且应适当增加探究发现知识过程方面的内容;不仅应注重陈述性知识方面的内容, 而且应重视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设计, 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

(三) 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需精心设计, 多元文化相融, 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出发进行设计。

助读和练习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设计得好坏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 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程度的高低。因此, 教材编写者要十分重视助读系统与练习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阎力钦, 倪文锦.语文教育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88.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13.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三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语文试卷共设计了五大题型:书写、积累、阅读、口语交际、真情习作。内容分布还是较广的,各个单元都有所涉及。试题突出了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具体来说,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注重书写;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主要从字词的拼写、补充、句子的修改、课文内容的灵活运用方面考查;阅读重态度与情感考查;口语交际注重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习作注重生活性与开放性。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1、成绩分析

。。。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试卷难度适中,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以及运用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如:第二部分“基础积累关”对学生基础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检测作用,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关”的课外阅读以及口语交际能较好地区分孩子们的成绩,拉开分数。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我们年级有66人参加考试,年级优秀率为78.5%,及格率为100%,比起平时测验成绩上升的空间还是挺大的。第一部分书写大都是格式错误导致失分;第二

部分基础积累,共32分,平均失分2——3分左右,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除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去识记、书写导致写错别字的情况。但按要求改写句子,很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之间转化的要领,失分较多。除此之外,失分较多的题目还有:第三部分阅读

(二)2、3、5小题;口语交际学生都能写出来,但是还有不少同学的语意与情境不是很符合。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一)书写展示关 将诗歌《牧童》抄写在方格中

分析:通过书写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格式正确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得分100%。出现扣分的情况主要是朝代、作者的遗漏或格式的错误导致涂改而扣分。

(二)基础积累关

试题二:成语集锦 先让学生补充成语,再找出表示看的成语有——。再写2个表示看的成语。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情况以及成语的归类情况。题目中出现的成语都是本学期应该掌握的成语。错误集中在看的成语学生只找出一个“应接不暇”,完全忽略了“熟视无睹”。纠其主因在于学生答题不认真,当然试题本身只有一条横线,给学生的答题造成只有一个答案的错误信息。

试题三:妙手回春 第一小题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分析: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这个句子是第一人称叙述的,要求改为第三人称转述。错误集中在主要将句子中的“我”变成了“她”,标点符号没有做相应的改动。主要原因在于此类型的题目,学生接触不多,因此造成了只有几个优生做对的情况。这给予我今后教学启示:句式转化的题目一定要多练,练到心中有数,熟能生巧。

试题四:精彩回放 根据课文内容灵活填空

分析:第3小题《宴子使楚》一文中,楚王仗着自己———,——次侮辱宴子,宴子凭着——————————,维护了齐国的威严。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灵活填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错误集中在第二空格,有写“几次、四次”……之所以出现错误,主要是学生对课文还不够熟悉,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还不够,像类似这样感知课文内容的填空今后应多让学生操练。

(三)、阅读理解关

课内阅读

(一):第1小题:“挎”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除部首外有几笔()。

分析:该题主要是针对几种查字法的检测以及汉字的正确笔画。错误集中在笔画,很多同学把最后一笔当成了两笔,填的是除部首外7笔。针对复杂的笔画应着重拎出来,让学生加强巩固。

课外阅读:第3小题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缩小()丰富()

分析:此题考查在具体的语段中找准反义词的情况。错误集中在丰富的反义词,大都写成“枯燥”。语段中究竟哪个词是反义词,需要学生细心推敲琢磨。有的学生还不明白意思,就随便写一个,写出的是无关紧要的词语。

课外阅读:第5小题根据徐特立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分析:试题中填充的内容,直接的答案是没有的,需要读中概括。很多学生很浮躁、没有潜下心来去读,导致胡乱填写的很多,再加上部分同学没有审清题目,在最后空格填上(多写)要“动笔墨”。导致这题的失分是比较严重的。

四、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一)加强字词教学,使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悟词任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对于不同课文中的生字,我们要善于从音、形、义上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规律及方法,认真地分析学情,从而抓住重点,有取有舍地进行教学。要让字词教学这一环节不再可有可无,不再是简单的认读和抄写,最终使字词教学成为生动地、有效地获取语文素养的有意过程。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潜心阅读的良好习惯,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老老实实地读书。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而能力是从阅读实践中逐渐提高的。从学生试卷反馈来看,课外阅读题的得分率是最低的,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亟待提高。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使学生会读书,会思考。当我们苦心研究阅读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的时候,不妨变换一下角度,想一想,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一篇文章需要具备哪些本领?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的阅读指导就有了落脚点。

在第三学段我们要着重教给学生如下学习方法:①圈点批注的方法②感悟细节的方法③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感悟的方法(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继续训练)④揣摩表达顺序的方法

A、在阅读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圈点批注,促进学生潜心细读文本,深入地思考感悟。因此,要引导学生沉下心来,不要走马观花;要动动脑筋,不要忙乱下笔。另外,学生在圈点批注的过程中,教师要桌间巡视,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给予指导。B、教给学生感悟细节的方法,解决感悟课文过程中学生的语塞现象。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一到谈谈自己的感受时往往发言者寥寥。一些学生已经画出了重点的语句,但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究其原因是不会感悟细节。没有方法的支撑,学生就觉得无从谈起。细节是细小的动作和细微的生活情节,是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以及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致具体的描写。感悟细节的第一步是找出文章中细节描写的相关语句。第二步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运用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感悟。学生汇报阅读感受的时候,应该先读出自己画出的重点语句,然后抓住圈出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课文提供的情境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三)、在作文教学方面,注重授予学生习作的方法。

如:点面结合、总分、方位顺序等,同时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留心生活,多读书,勤做读书笔记,多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只有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要着重指导将重点段写具体。重点的场景、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活动等要写清楚。有些时候,对于重点段落的写作,老师可以先下水示范。或者学生写好草稿后,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再读“下水文”。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14.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四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科任教师:蒙秀米

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从基础知识、背诵、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试卷侧重考查了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很粗心,习作水平总体不错。

下面就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一下分析,谈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本班应考人数18人,实考人数18人,总分:1294分,平均分74.5分,及格人数17人,及格率94.%,优生人数4人,优分率22%,最高分96分,最低分57分。即特优:1人,优秀:3人,良:6人,合格:7人,基本合格:1人,众观整体成绩来看,成绩略有下降。主要集中在良和合格。特优很少。

二、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⑴书写不够规范而导致错别字现象。

第一大题第1小题是对学生字体结构掌握和书写态度的考查,部分学生书写字体不工整,有添笔丢笔的现象。导致这些失误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平时书写马虎,不够规范,书写过于了草,东倒西歪,机械识字。

⑵审题不够认真而造成了不应该的失分。

做题不仔细,积累的语句不能正确运用。可以说,看起来是小枝节的学习习惯,实则是教书育人的大问题。因此,在竭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我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①是对课文阅读和背诵不到位,②是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等。因而造成失分。

2、关于阅读理解。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但从卷面上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章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感悟上,以

及文章整体把握上,存在较大偏差。

3、关于作文。

本次习作题目是:真没想到----。这个习作范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材的范围比较宽泛,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从阅卷情况看,多数学生理解题意,能从平时生活中搜集习作素材,记录自己以及身边真实的人、事和感受,几乎没有“跑题”现象;少数同学语言生动,选材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了较好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建议

1、注重双基教学,着眼语文基础,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

说道新课改,老师们想到的就是培养能力而忽略了基础,其实如果在课堂实践中没有双基的落实和训练,那么其他一切只能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坚持“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理念,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现代文阅读应坚持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向40分钟要质量,扎扎实实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要通过课内阅读,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积累、自觉积累的好习惯,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3、广开学生练笔渠道。

15.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五

本着这样的原则, 我认为试卷命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语言情境, 体现学以致用

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应注重积累, 语文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但积累是为了运用, 应让知识积累为能力转化服务。试卷命题的设计, 都应从利教、利学、利用的角度, 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知识的命题要突出积累, 突出理解与运用, 对优秀作品、成语的理解与背诵等要求,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具体语境理解中完成, 要由单纯的“识记型”向“应用型”转变, 尽量不出单一知识的纯概念题。如:

1.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你看, 冰心奶奶笔下的海棠花, 在春天的感召下, 舒展出美丽的四肢, 使出;鲁迅笔下的蜡梅花, 花瓣, 很有点的韵致;叶绍翁抬头眼见杏花, 满心惊喜:“, 一枝红杏出墙来”;杨万里眼中的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月色也是那样美好, 孟浩然赞道:“, 江清月人。”……

2. 郑和长得 () , 平时举止 () 。他率领船队下西洋, 出发那天, 老百姓 () , 争相观看浩浩荡荡的船队。在下西洋途中, 面对 () 和凶恶的海盗, 他 () , 闯过了一个个险关…… (填成语)

该题考查的是本册书中要求学生积累背诵的名段名句和成语, 大多是需要学生终身记忆的文化常识, 设置语境, 不光可以考查学生对名篇名段和成语的积累情况, 还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些成语、句段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情况。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文语言材料的积累, 使答题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行为, 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和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意义记忆, 而不是死记硬背的习惯。

二、题型多元开放, 体现综合考查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 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加强整合, 减少单个知识点的试题, 努力通过整合, 在有限的试题中考查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试卷题型既要多元开放, 又要体现综合考查。

首先是基础与开放的整合。课程三维目标的确定, 促使考题内容必须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必须以课程标准中本年级段的要求和教材为指针, 体现开放而不失课标的制约, 体现创新而不失教材基础知识的依托, 将教材的基础性和开放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将课内积累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其次是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对成语、名篇名句、典型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考查都要充分体现积累与运用的整合。尽量不出单纯的识记型题型, 而是引导学生以积累为基础, 进行语言迁移运用, 重组仿造, 提高语言感悟、理解、表达能力。如:

1. 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意思不变

只拣儿童多处行, 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 仔细读下列句子, 仿写一句

如果我是一朵白云, 我会装扮蓝天;如果我是一束阳光, 我会照耀大地。,

3. 请以“天上的云变化万千”为内容,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第三是能力与方法的整合。在拟题时, 题目可以用“学会”为题引, 引出答题要求, 在答题要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

(1) 学会书写。写一手好字, 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 答题时你可要书写端正喽!卷面分5分

(2) 学会使用生字新词。处处留心, 就可以学到不少新词儿。

(3) 学会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 下面的习作片段, 有五处毛病, 请你仔细读后用修改符号帮助他改正。

……

考查并引导学生, 培养其听、说、读、写、书的语文能力,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最后是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试题呈现的内容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综观以上所举事例:成语运用题, 引导学生学习郑和不屈不挠的探险精神;句子运用题, 渗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学会奉献等生活态度的引导。

社会实践题, 渗透基本礼仪修养的培养和要有宽广胸怀、博爱精神的引领……如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1) 会交际:“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当你在下楼梯时, 不小心撞到了抱着本子上楼的老师, 老师的本子全撒在了楼梯上。你会怎么说?怎么做?把你说的和做的写下来。 (2) 关注社会热点: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污染, 灾难深重。有的网友说,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中国应该尽力支援;也有人说, 日本一向对中国有侵略之心, 不可做好心的“农夫”, 你有什么看法, 请说明理由。

还有以下第三部分所举的课外阅读短文, 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等, 都是既考查学生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试卷中, 听、说、读、写、书几项语文的基本能力都应进入考查视野, 一般试卷中少有的考查书写能力、听力以及社会实践类的试题, 都应兼顾到。题型涉及面要广, 要关注到生活中的语文:日常交际和社会热点话题。这类试题的设置, 可以变革传统的考查观, 必定会逐步唤起语文课堂对倾听与书写等方面的关注, 从而落实相关能力培养。

三、把握分值权重, 体现年段提升

在中高年级语文试卷中, 往往会出现年段特点不清晰的问题, 即大量的基础知识充斥其中, 重在考查学生的积累, 这一方面会在客观上导致语文教学的“死记硬背”, 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 忽略了学生中、高年级年段特点, 试题没有针对性, 没有随年段升高提升读写能力。

试卷对各题分值的设置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 随着年级的升高, 尤其要重视读写能力考查。

三至六年级阅读考查权重幅度:20%~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作文考查权重幅度:25%~35% (上下浮动5分) , 可以在此范围中调整。

阅读题要突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不要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 每个题目的设计都要结合语境, 都必须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本文的前提下完成, 不要出现脱离阅读材料就能完成的题目。如读《桥》完成练习:

1. 这篇文章是按顺序来写的。用“∥”可将短文分成四个部分, 依次可用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请照样子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第二、第四部分的小标题。

突遇山洪→→桥塌殉职→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表面不说话, 但心里会想些什么?从“他像一座山”可体会到什么?

3. 用“”在文中画出一个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你的理由写在下面。

4. 读了这篇短文, 不禁让我联想到本学期学过的《大江保卫战》。我想这样赞美上文中的老汉:

5. 这篇短文主要是写“老汉”的, 应该以“老汉”作为题目, 可短文为什么要以“桥”作为题目呢?把你的看法写下来。

这几道阅读题中, 没有单独考查基础知识和单独写话的试题, 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核心, 从“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反思与评价”这三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注意了朝向文本内容的概括、提炼、感知等理解能力的考查 (如第1、2题) , 另一方面注意了朝向表达方式的理解能力考查,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 学习文章的表达手法 (如第3题) , 同时也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第5题) 。这些都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阅读要求, 充分体现了年段提升, 能考查出学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作文题的设计也要体现年段提升。例如:学会表达:下面的作文题, 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请你按要求把它写出来。 (35分)

家里的长辈是我们最亲近、最熟悉的人, 你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等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发现他们的独特特点了吗?试着写一写。给文章起个显眼的题目, 让人一看就知道他 (她) 的独特特点, 比如:《“爱唠叨”的奶奶》《“爱管闲事”的爷爷》《“购物狂”老妈》《我的“球迷”爸爸》等等。

要求:通过具体事例, 突出人物特点, 语句写通顺, 写出真情实感, 不少于350字。题目自己定。

小学生作文重在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想象作文、看图作文, 材料作文、续写等应该作为作文试题的主要类型。该题设计的话题作文, 体现了高年级的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 留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 一方面为学生“拟题留白”,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选材留白”。不仅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独我”表达, 写出真实独特的个性作文。

一般而言, 随着年级的升高, 基础考查分值应该逐步下降, 阅读和习作的分值应该递增。试卷中板块分值配置上应该有梯度。

四、活化命题语言, 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的语文考题设计过于呆板、程式化, 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应试的积极性。必须进行改革, 让每道考题都能具有一定的“磁力”, 吸引学生去做。因此, 试卷的拟题首先要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注意活化命题语言。卷首可设计开考寄语, 如:“同学们, 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 又到了检阅收获的时候!你们准备好了吗?一起去语文竞技场去体验一番吧!相信只要你们开动脑筋……”目的在于打消学生应试的顾虑, 激起学生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卷中可设计鼓励语:“做了这几道题, 你一定觉得自己很成功吧, 不过以下的内容更要动脑筋喽。”激励学生战胜自我, 再树努力完成试卷的信心;卷尾设计小结提示语:“祝贺你, 你即将凯旋!请你有时间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胜利果实。记住!细心+耐心+智慧=成功。”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 体验成功与失败。

每道考题题目的语言表达要力求注意重心下移, 体现启发性与鼓励性, 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表述要亲切, 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乐意去做。

16.五年级语文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六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其中写道,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的“进化”是什么意思呢?

“进化”就是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宇宙在不断发展,任何生物都在进化,人类也在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酷的自然法则。因此,所有生物都在追求进化。比如第一次在房间里用蚊香,效果非常好。用了一段时间后,蚊子对这种蚊香就有了适应性。这说明蚊子“进化”了:它迅速地建立起抵抗这种蚊香的机制。

进化慢的生物群体必然会逐步遭淘汰。一个民族要在长远上成为最优秀的民族,就必须重视自身的进化。比如多用脑,可促进大脑的进化;多锻炼身体及摄入合理的营养,可促进人体的进化;多用手,可促进手的进化……

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碰到很多挫折,前人为后人铺路,后人踏在前人的身上“进化”。后人应感谢前人的铺垫,前人应感谢后人继承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晏子使楚》的“五笑”

《晏子使楚》一文中,出现了五次“笑”,含义各不相同。细细体味,很有特色。

楚王在与晏子斗智时,第一回合便被压住了气焰,觉得很丢面子。他就极力想挽回自己的面子,所以在第二回合中“冷笑”着发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似乎胸有成竹。不料晏子针锋相对,侃侃而谈,直逼得楚王无奈,只好“陪着笑”。从“冷笑”到“陪着笑”,生动地层现了楚王从挑起事端的高傲到被挫锋芒的尴尬。

再看晏子的笑。也是在第二回合斗智中,他面对楚王的挑衅,从容应对,讲完话以后还“故意笑了笑”。细细辨来,这里的“笑”表面上看是自嘲,实际上是绵里藏针,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在这一回合中,楚王的笑与晏子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第三回合中,楚王又是“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大臣们也都跟着“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他们似乎抓住把柄,有了嘲笑晏子的资本。但是晏子思维机敏,巧舌如簧,妙语连珠,以淮北淮南的柑橘之喻予以有力的驳斥,使楚王也“只好赔不是”。由此可见,这里的两个“笑”除了显示楚王和大臣们的无知以外,还对他们的扬扬自得之态予以了强烈的讽刺。

《晏子使楚》中的“五笑”寓意深刻,情趣盎然,实在耐人寻味。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

《再见了,亲人》写的是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时,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课文并不很长,但却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其原因有三点:

1选材真实典型。《再见了,亲人》选取了“老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干粮、背伤员的感人事迹,再现了“小金花”机智勇敢救战士、妈妈牺牲不流泪的刚强形象,追忆了“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被炸伤双腿的动人真情。作者慧眼独具,匠心独运,精心摄取了这三个镜头,以老/j、中三代代表了所有送别的朝鲜亲人,典型地反映了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感人至深。

2对话别具一格。这篇文章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好像在面对面地和亲人话别:“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大嫂,请回去吧!……”这里的对话形式别具一格,亲切自然,扣人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描写形象具体。文章中,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比喻中朝军民的情谊,用小金花得知妈妈牺牲的噩耗后“把脚一跺”(没有流泪),而在与志愿军分别的时刻,却“落泪了”这样的对比,来衬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依依不舍之情,用“再见了,亲人”的多次反复,来强调中朝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这些描写都是非常生动具体的,感染力极强。

《金色的鱼钩》里的“三哭”

《金色的鱼钩》写的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粗一看并不起眼,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姻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老班长不让“我”找,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因此,“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自己却点滴不沾,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老班长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于是,“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想一想,老班长为了关心同志,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是哀痛的“哭”,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草船借箭》中周瑜的“三变”

《草船借箭》一文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其中有对周瑜的三处神情描写,在文章中具有画龙点睛之奇效。

第一处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周瑜“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就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但是,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因而得意忘形。由此可见,周瑜是一个假公济私、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的人。

第二处是当鲁肃向周瑜报告情况时,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周瑜“迷惑不解”。竹子、翎毛、胶漆都是造箭不可缺少的材料,诸葛亮却不用这些材料。周瑜对此不明白、不相信,

但他并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调查,去弄清事情的真相,说明他太自以为是了,以为自己的计谋方无一失,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他的“才不如人”。

第三处是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长叹一声”。这一叹既有由衷的惋惜,又有无奈的佩服。想自己久久谋划,深深算计,满以为滴水不漏,水到渠成。谁知道却未能如愿,全盘皆输,自然是非常惋惜;而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没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他深知自己远不如对方,因此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我不如他!”课文以周瑜的一声长叹结尾,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周瑜的三次神态变化,不仅表现了周瑜的性格特点,而且反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学习本文时,抓住上述“三变”,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景阳冈》的人物描写

《景阳冈》一文,生动地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敢威武行为。其中对武松的人物形象描写真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击节赞赏。

1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景阳冈》中对武松的语言描写很富有特色。如写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但是,武松不听,一个劲地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根本不相信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老虎,我也不怕。”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景阳冈》中尉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反映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但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气概。如在写到他看到官府的榜文,“知道真的有虎”时,他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当武松施展神威,打死老虎之后,他仍想“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这是何等的雄心勃勃,但终因“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便想:“……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也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3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生动又传神,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三闪”:“……大虫扑来,一闪,闪到大虫背后。”接着,当老虎把“腰胯一掀”时,他“一闪,又闪在一边”。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时,“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三闪”,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是“吝啬”还是“节俭”?

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教师让大家同桌讨论,畅所欲言,谈谈对严监生的看法。玲玲和莹莹又开始争论了。

玲玲:莹莹,这个严监生真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莹莹:是吗?

玲玲:当然是了。你看他在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是什么意思呢?难以捉摸的动作造成了悬念。最后,赵氏才把谜底揭出来。原来是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哈!真小气。这段细节描写非常精彩,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莹莹:我可不这样认为。

玲玲(笑笑):什么?你又有不同的看法了?

莹莹(坚定):是的!过去,大家都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为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的土财主。可是,从理财的角度来看,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倒是应该肯定的。能用一根灯草,为什么要用两根灯草呢?当然,他做得是有点过分,但给他扣上“吝啬鬼”的帽子,我觉得不妥当。

玲玲:嘿!你这家伙真是鬼点子不少,竟然为严监生“翻案”了!

莹莹:为严监生“翻案”?你又给我扣帽子了!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评评严监生,怎么就是为他“翻案”呢?

莹莹的话让一旁巡回的教师听到了。教师露出了喜悦的神色,告诉他们:畅所欲言,就是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莹莹:玲玲,咱们的看法都各有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么!

《刷子李》的绝妙之处

《刷子李》一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显示了他的大本领、大智慧。其绝妙之处在于:

1对比显艺。“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刷子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他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和自豪。这样的对比描写,让人感受到他的技艺奇崛,一下子就吊起了胃口。

2侧面烘托。“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小徒弟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对如此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内心受到震撼。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这就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3一波三折。徒弟开始是“半信半疑”,后来对师傅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接着却突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不禁产生了怀疑,最后又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这样一波三折的叙事,紧紧抓住了读者,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4蕴含哲理。“好好学本事吧!”“刷子李”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他告诉徒弟,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一定要好好学真本事。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貌似一般,但却有很深的含义。

《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特色

《威尼斯的小艇》栩栩如生地介绍了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交通工具——小艇。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篇点题。课题本身就题旨鲜明地表明了课文的内容,而开头一段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了小艇是水城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也是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的特点。

2比喻形象。比喻是神奇的魔棒,能把事物表现得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文章中描写威尼斯小艇的样子:“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

里用了三个比喻:将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和“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外形和特点,十分形象地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形态。

3总分有序。在写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时,文章先以一句总起:“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然后分别从几方面分写“行船的速度极快”,在很多的来往船只中能“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能“平稳地穿过”,“作急转弯”……这里通过一些动词,把船夫驾驭小艇的技术娴熟、得心应手写得井然有序,活灵活现。

4动静结合。本文通过动态、静态的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让人如临其境。如前所述对船夫驾驶小艇的描述,就是动态描写,而“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等也是对水城威尼斯的动态描写。文中还有“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的描绘,向人们展示了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丰碑》中的“愣”

《丰碑》一文塑造了一位在长征途中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军需处长的形象。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到了将军的两次“愣”,从而使军需处长的崇高形象——“一座晶莹的丰碑”非常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

当将军听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他“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朝前走去”。他为什么“愣了一下”呢?因为他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他知道前面有人冻死了,心中很不好受。这里的“愣”进而引发了他的疑问: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穿单薄破旧的衣服时,心情非常沉痛、愤怒:革命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被这严寒夺走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他认为这是军需处长失职,下决心追究军需处长的责任。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想到掌管供给“大权”的军需处长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冻死!这时,将军的心情很复杂:沉重、崇敬、自豪……这不仅震撼了将军的心,也震撼了读者的心——军需处长在恶劣的条件下,想的只是别人,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呀!只见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身为军需处长,不肯浪费一根火柴,一件衣服,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寥寥数笔的描写,使军需处长一心为公、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跃然纸上。将军的“愣”可以使我们想得很多很多……

文章通过将军的两次“愣”,深入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迈着“坚定的脚步”去夺取长征的胜利。红军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像一座晶莹丰碑,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

上一篇:学校 安全管理监督、责任追究制度下一篇:电子线路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