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2024-09-28

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共13篇)

1.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一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培训内容

主讲:冯沛利科目:新技术 时间:2012年5月18日地点:会议室 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培训目标

一、文本内容学习

1、对信息技术的概念、内涵和最新发展趋势的了解,对常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和工作原理的熟悉程度。

2、精通Office软件处理文字、数据和制作。

3、应用 PowerPoint 独立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4、对校园网的概念、结构和组成的了解,对远程教学的特点和内涵。的了解;对校园网在教学中的用途的了解。

二、主讲教师上机演示培训学习

2.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二

校友工作中人与人的联系是核心纽带, 不论是校友工作人员与校友的联系, 还是校友之间的联系, 他们的共同前提是如何方便快捷的找到某人、如何最大限度地共享现有资源。单纯依赖建立一个完备的校友信息数据库是不够的, 因为数据库的更新是随着校友信息不断收集而不断进行的, 其中还存在收集到的信息已过时等因素。作为校友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经历:想要找到某一位校友, 结果数据库中没有其联系方式, 也没有其他线索、或者有地方校友会等线索, 再进行一步后再次中断, 最后只能是暂时等待。这样的数据库依赖性联系是远远跟不上实际的工作需求的。下图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出信息收集更新的最佳途径还是校友信息系统。

二、六度分割理论的运用

1967年,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 (1934~1984) 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 (即六度空间理论) , 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也就是说, 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割理论, 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 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1]。

校友信息工作也同样, 可以尝试通过校友之间一层层传播下去, 或许就可以找到想要的信息。也就是说校友信息工作可以引进六度空间理论, 在校友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理论的应用。在这个系统上, 我们要保证联络到我们已经掌握到的校友 (可以称之为一度校友) , 由这些校友将他们所知的校友 (二度校友) 信息提供给我们, 同时依赖一度校友的宣传, 二度校友再联系他们所知的校友, 即为三度校友。按照六度分割理论, 如果可以延伸到六度校友, 那么我们就充分掌握到了所有校友。

在校友信息系统上充分实现六度分割的思想, 首先要将校友个人信息设定范围尽量放宽, 以便找到更多的二度校友, 每个人的二度校友相互交叉传递, 就可以形成六度校友的包围圈。下面是考虑了六度分割思想的校友个人信息列表。左边表格是目前大多数校友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字段, 经过考虑六度分割后, 形成右边的表格。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除了原有的基础字段保留以外, 在六度分割思想下, 就可以找到更多有效信息字段。比如身份基本信息, 除去生日、民族、籍贯等确定身份的字段, 还可以获知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也是交大校友, 既掌握了信息, 更联络了感情。往往这种家族中有共同母校的情况下, 他们对母校的感情都是比较深厚的。另外在校生都有“同乡会”等组织, 而且这个组织往往部分年级界限, 毕业后也常有联络, 所以获知其同乡中是否有交大校友并不困难。

三、SNS应用

校友信息工作不单单是一个包含校友信息的数据库、一个为校友提供在线服务的网站, 它包含了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校友工作迎合信息发展需求的方方面面, 也要随着社会、校友知识的更新而同步更新,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完善的校友网络服务系统。

DCCI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与互动营销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完成历史性一跃, 用户产生的内容的流量超过网站专业制作内容流量, 前者页面浏览量占互联网总流量的比例达到50.7%, 后者为47.32%。博客、论坛、SNS、问答等应用的流量份额超过了新闻、搜索、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的总和。用户创造网络, 2.0正式超越1.0[2]。这说明我国越来越多的网民已经成为了web2.0的应用者, 而不再是被动的享用web1.0带来的资源[3]。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 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 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3]。而且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 而是提供一种指导思想。尽管web2.0也有诸如博客 (BLOG) 、RSS、百科全书 (Wiki) 、网摘、社会网络 (SNS) 、P2P、即时信息 (IM) 等关键技术, 但这些技术本身更是在向用户体现了具有web2.0特征的应用模式。

当前社会上正在火热的SNS (Social Network Software, 社会性网络软件) 就是依据六度空间理论, 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 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 在需要的时候, 可以随时获取一点, 得到该人脉的帮助[4]。SNS算是一个较为理想的Web2.0手段, 另外它采用实名制, 线上线下的身份比较一致, 因而得到了广泛快速的传播。

校友信息系统是为广大校友提供可共享的在线资源, 实名制是这个系统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系统中, 校友之间身份是公开的, 校友关系中的好友关系存在无限扩大的可能。

英国市调公司TNS发布的一份Digital Life研究中的发现, 我国的消费者平均每周花5.2小时在社交网络上, 而仅花4小时在电子邮件上;有八成网友曾经写过自己的博客。由此得出结论我国是重度社交网络使用者[5]。

所以面向都市白领的Facebook、myspace、开心网, 面向学生的人人网、qq好友等SNS网站目前在国内拥有用户数非常可观。作为校友网, 也要给所有的校友提供社交功能, 可以让校友在线完成好友之间的沟通、活动筹备、经验分享等。从下面两个图的数据可以看出, 校友在校友网上所关心的应用排在前三位的是:校园与校友新闻, 约50%;校友论坛, 约42%;查询功能, 37.7%。其中新闻是只读模块, 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校友论坛, 或者校友社区, 紧接着是校友查询。这说明校友登录校友网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学校与各地校友动态, 参与校友社区社交活动, 根据自己需求不断查找结识新的校友。

但是校友网的社区不能像社会的SNS那样以游戏来吸引校友, 一方面过于活泼、缺乏严肃, 另一方面游戏终有玩腻的一天, 一般的校友工作部门没有足够维护的人力物力等相配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校友感兴趣的校友论坛与查询功能是有关联的, 校友在社区论坛里发现了一些感兴趣的校友, 可以通过查询功能来进一步的了解, 或者当校友想了解某个同学好友的动态时, 可以通过查询找到其参与的社区记录, 操作起来也比打个电话、发个邮件更加简单直接。这就像目前SNS网站个人主页提供的功能:一旦登录网站就可以看到好友动态、社区新动静、好友留言, 并有通过系统搜索功能和优化组合算法提示的可能认识的好友列表。要完成这种功能, 个人的信息模型上就得增加相应的交往元素。

目前, 一般的校友信息系统中功能较为全面的校友信息模型如图4所示:校友在登录系统后, 所具有的可能的功能都有涉及, 但是很多信息之间都是独立的, 没有任何关联, 更像是一个人在一个功能完善的机器面前随心使用。而参考SNS思想, 加入交往元素的个人信息模型 (我们暂且称之为SNS校友信息模型, 如图5所示) 则把一个人置身于一个群体之中, 许多功能的使用都有相关的对象, 更像一个社会人。

在SNS校友信息模型中, 校友始终处于与好友交互状态之中, 充分实现了校友想要的社区论坛和信息查询的功能, 为校友信息系统从简单的校友网向校友在线社区改进而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六度空间理论[OL.].http://baike.baidu.com/view/357796.htm.

[2]中国信息产业网[OL].http://www.cnii.com.cn/internet/content/2010-07/22/content_780595.htm.

[3]百度百科:web2.0[OL].http://baike.baidu.com/view/733.htm.

[4]百度百科:SNS[OL].http://baike.baidu.com/view/8258.html?fromTaglist.

[5]中国信息产业网[OL].http://www.cnii.com.cn/internet/content/2010-10/14/content_803228.htm.

3.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三

一、建立班级网页,把班级管理目标及班级成员的基本情况上网。

把本班同学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个人爱好、电子邮箱等发布在班級网页上,使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何为主体性?主体性就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行动的动机是自觉的,行动的过程是自主的,行动的结果是独创的。当代中国学生最明显的特征是主体意识强,他们的独立人格要求被社会尊重,网络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最让学生着迷的,那绚丽多姿、精彩纷呈的网页真是太神奇了。一个普通的中职业生也能做出来吗?很多人被那精美的图片、惟妙惟肖的动画给“震”住了,觉得网页制作深不可测。在往届学生中,我们举办了一个网页制作小组,系统的讲授了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利用Photoshop和Flash结合做出动感十足而且非常精美的动画作品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有位同学十分感慨地说,原以为网页制作都是高等教育大学生干的事情,原来我们也可以做,而且也挺容易的。通过实践,学生学习了各方面的知识,还拓宽了知识面,真正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通过设计班级网页,学生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很快成立由五位网页设计爱好者负责的设计小组,其他同学纷纷出谋献策,班风建设长期目标、班级形象设计阶段性学期目标、和以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短期目标很快制定出来。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商量,确保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下制定的。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领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各科教师、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性质而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管理。在目标管理的同时,大力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自我管理。如何实施自我管理?首先是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和学生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中的精英、教师的助手,是自体性表现最明显一部分。以那些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品学兼优,智商、情商均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易与我们沟通的学生为最佳人选。我采用让班级同学在网上发表个人看法,最后用网上投票表决的形式选出班干部。

二、借助班级多媒体设备,开好主题班会。

教师主讲是班会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演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和风细雨,自认为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我感觉良好,但仔细观察,学生有的无动于衷,表情冷漠,对教师的话语不以为然,有的似乎还流露出抵触情绪。为把班会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人人参与的“群言堂”,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我班借助班级多媒体设备搞了几次主题班会,内容充实,形式活泼,深受学生喜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班曾在国庆歌咏比赛、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我提出召开以“我爱班集体”为主题的班会。由学生自己设计、准备的班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同学们一个个像演说家,走上前台,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集体中爱的故事,当一张张扫描仪处理的照片由投影仪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大家仿佛又回到歌咏比赛和运动会的美好时光中……学生通过愉快的交谈,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一次成功的班会,往往能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明显的变化,使班集体出现新的生机,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充分发挥电子邮箱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加强师生交流。

我定期给学生发E-mail,通过电子邮件解决学生的一些具体问题。我班的李某因父母离异专业成绩急剧下降,丧失了自信心。在邮件里我不断地鼓励他,还动员他的几位好友给他发鼓励性的信件。受到了班主任和好友的鼓励,李某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专业成绩也有所提高。许多同学平时不敢或不好意思对老师讲的话,通过电子邮件自然地交流起来。总之,班主任要和学生经常联系,不要等到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里有了问题才写信。定期主动联系,把工作做在前面。同时应注意因人而异,不写“通用信”。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思想动态等特点,用恰当的措辞,把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主动联系,不写“告急信”。我认为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加强师生交流,电子邮件不失为好帮手。

4.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四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的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技术呢?也许可以这样说:搞教育技术,无非是搞好理论,用好技术。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搞好理论,用好技术呢?一本书中做出了如下的回答:教育为体,技术为用!这是改自洋务运动时一位思想家的一句话。所谓“教育为体”,即是在告诉我们在探讨教育技术问题的时候,不管在哪个层次上,应要先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多关注教育问题,而不是太多的关注技术问题。这是因为技术首先必须要适应教育的形态,而且技术对教育的改造甚至革命要比教育对技术的制约弱得多、慢得多。所谓“技术为用”,即技术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参与教育的。但这不等同于它是技术的奴隶。因为教育会决定使用什么技术,如何使用技术,技术反过来也会影响教育,使教育发生变化。教育在不同的阶段使用着不同的技术,而教育的本身也随着技术的使用发生着变化。这一点是符合实际、有目共睹的。总之,技术对教育的改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首先被教育采用,技术的影响会有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从而影响教育本身也发生改变。

5.电子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活 篇五

摘要 电子信息技术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产业,光电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现代电子技术在把人类的许多幻想变为了现实的同时,又打开了更大的人类幻想空间。文章首先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即时通信方面,图书馆信息服务方面的应用,最后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与前景。

关键字 即时通信图书馆 云计算

1即时通信

现在社会越来越发达,电脑当然也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信息工具,每个家庭基本上都而有了电脑。但是关键之外是在于自己怎样使用它。

电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我们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难题,工具书上也找不到相关知识。这时,电脑就成了大家的好帮手,让大家查资料。想要了解国家大事,不必出门买报纸,网上有许多第一手的新闻。除此之外,电脑上的“word”还可以写文章或绘制统计图表他可以让人们发送电子邮件,很快就能传到对方的电脑,比在邮局寄信自然快多了......即时通信概述:

即时通信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1998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即时通信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1998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即时通信的功能模块包括:即时信息收发模块,文件传输模块,语音视频交流模块,网络会议模块,电子邮件模块。

即时通讯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存储技术。

电脑虽然好处很多,但坏处也不少。有一些学生迷恋上网,电脑不用再正道上,导致学习一落千丈。还有的学生竟然为了上网吧而逃学或

偷偷拿家里的钱玩。打电话时间长的话,对视力也不好,我们班里就有许多典型的例子。希望那些迷恋网络的同学快快觉醒,让自己正确地使用电脑。

2云计算

在图书馆中找寻书籍时会发现,面对堆积如山的书籍,即使是在电脑的查找系统帮助下也要用很久才会找到需要的书籍。在中国逐渐走向云计算时代之际,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并重新思考:作为社会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会享受云计算为其带来的何种方便。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的概念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产生背景和推动力量较复杂,加之云计算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人们的研究背景和视角有差别,因而云计算的概念多且杂乱,这成为图书馆界应用云计算的障碍之一。Matrix曾总结了云计算的20个定义,但仍不能覆盖已有的全部定义

云计算特征

(1)方便性。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使用起来很方便。云计算环境中,用户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安装有浏览器,就可以享受云计算带来的无限乐趣。

(2)海量存储和强大计算能力。云计算为用户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无限多的空间,也为其完成各类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在“云”的另一端,由数千台、数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庞大集群可以轻易地做到这一点。

(3)较强的数据安全处理能力。云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较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一般不必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较专业的团队帮助管理信息,有最先进的数据中心帮助保存数据,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用户放心地与指定的人共享数据

。(4)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中,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云”中,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以某种便捷、方便的方式获得云中的相关信息或服务[4]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优势

为了跟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设备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数据库系统和硬件的维护需花费较大的成本。云计算的应用将改变这种状况,硬件不再受限制,在将来可能依靠浏览器就能够为了跟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设备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数据库系统和硬件的维护需花费较大的成本。其他方面:如节约使用面积、电源和制冷消耗,为图书馆腾出更多使用空间,最大限度打破封闭的格局,使馆藏资源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另外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将存储在“云”里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中,而不是存储在某台计算机中。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可以实现异地存取,也可以由某一个图书馆群共享,或单由本馆用户使用,用户就像使用一个图书馆一样在全球世界各地的“云图书馆”中漫游。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迅速查找到大量的讯息。

3发展前景

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数码相机,DV也都成为每个家庭所具备的记录生活点滴的工具。科学时尚的“刷卡消费”,网络购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们所接受。在医学方面,可以直观人体内脏的内窥镜,X射线治疗肿瘤,超声波诊断技术,不开刀的介入手术及放射治疗,CT成像也普遍应用与医疗检查与治疗方面。中国的探月工程也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

科技进步是富国之源,是现代社会生产力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生活状况,总是力求向自然界的深度、广度进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人们和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如今人们已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此时我们需要信息知识化,需要对知识进行管理。信息是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或者说有价值的数据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等同于知识,信息只有被分类加工后,才能变成知识。反过来知识是用于生产和社会活动的信息,即有价值的信息。因此,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方向就是知识化的方向。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在今后的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也将越来越普及。

参考文献

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4):7-12.戴立乾,陈娜.浅议云计算时代下GIS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56-15557,15572.李永先,等.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1):105-106.周舒,张岚岚.云计算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9,(4):28-30,36.杨赞国 刘虹 即时通信技术在现代商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 第三版 Andrew S Tanenbaum 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周丽佩 电子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3,22(2)

朱洋.浅谈 VPN技术及应用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学版)2004.2(2)

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篇六

【内容提要】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分四部分对这个论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具体阐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涌进校园、步入课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如何把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下面就结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谈几点初浅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创设生活性的数学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把数学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9加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富有儿童情趣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情境: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响起,学校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同学们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咦,服务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呢?噢!原来他们正在准备给运动员分发饮料。那么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小朋友们是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妙招。学生甲是这样数的:2、4、6、8、10、11、13,一共是13盒。学生乙马上举手说:我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原来他是一盒一盒数的,也数出有13盒。而学生丙呢,更是得意地认为他的办法最好:他是先数出盒子里有9盒饮料,再从盒子外面拿1盒进来凑成 10盒,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一共也是13盒。„„在这充满情感与智慧的数学课堂里,学生获得了多方的满足与发展。教师随时随地尊重并引导孩子抒发他们内心的感悟,更是给课堂增添了许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多媒体计算机继续演示:操场上有的同学在比赛跑步,有的同学在比赛踢毽子,有的同学在比赛跳绳,还有的同学在比赛跳远。教师问: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通过观察数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合起来一共有12人。然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能提一个9加几的问题吗?学生根据观察从不同角度对9加几的实际意义作出了解释。有的学生说: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有的学生则提出:踢毽子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由于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9加几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当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联系生活,显露生机,洋溢情趣,充满智慧,数学学习必将成为每一个孩子乐在其中的美差。

二、创设图像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新教材的情景图尽管幅幅都是色泽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有些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景。“加减混合”是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难点内容,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而且还要知道所表示的意义,如果一字一板去叙述,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美丽的大森林”的教学软件。设计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使例题画面动态地展示出来,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白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和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在巩固练习时,把练习题设计成大森林里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如:教学“同样多”这一概念时,在大屏幕上出示4个小朋友,4条红领巾。启发学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然后一条一条地闪烁红领巾,动态地逐一给每一个小朋友戴上。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声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不是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忘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在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我们打破了课本原有的引入模式,以学生喜爱的多媒体动画形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太阳公公升起来了,琦琦小朋友还在呼呼地睡懒觉。教师提问:琦琦上学会不会迟到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墙上的钟已经指在了7点整,于是一起回答:会迟到的。这样的设计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引起了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如戏剧的序幕,酝酿了情绪,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一堂课中,不仅在课的开始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导入新课,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境设计,使问题不断深化,让学生经常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矛盾之中。第二天,太阳公公又升起来了。琦琦上学会不会再迟到呢?学生们带着疑问看多媒体计算机演示:窗帘拉开了,床上没有人。小朋友们发现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的是7∶00。琦琦到哪儿去了呢?画面一闪,原来她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前的多方设计,课内的步步引导,学生始终处于热烈的寻求知识奥秘的情绪之中。这个过程,既是一次认知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的陶冶。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受到了惜时、守时的思想教育。

另外,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注意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我们教学“10的加减法”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动画:一只漂亮的小白兔背着水果高兴地向家跑去,不小心装水果的布袋有一个破洞,掉了2个„„然后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激活思维。接着出现□+□=1010-□=□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这样,教师创设了探索式的学习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10的加减法,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趣味性的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小动物都非常喜欢,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可以使学生身处童话般的世界。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大森林??用数学”这一课时,上课伊始,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各种各样动物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以“美丽的森林”画面,使得孩子们仿佛声临其境。通过多媒体形、声、色、动的功能,出示“动态的蘑菇园”、“小鹿跳舞”,吸引并引导孩子们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初步的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孩子们也感受到“用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情境,20只小动物从不同方位以不同形式到一起(有的从左往右走入;有的由前向后跳入;有的从天而降;有的“唱着歌”飞入„„),排成一行5只,共4行。问:一共有几只动物?第15只小动物是什么?第19只呢?„„结果学生的答案不仅标新立异,而且丰富多彩。学生回答对了,该动物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此时学生的成功体验是无以言表的;答错了,大象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在巩固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只可爱的小兔要回家的情境,让善良纯真的孩子们帮助小兔朝着数字大的方向走,从而绕过凶猛的野兽,平安回到家。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知识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加深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基数和序数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7.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七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生活和学习中的普及,人们渐渐对互联网产生了依赖,而互联网走进高校大门也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当初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结构和教育体制的改善开始探究互联网,到现代的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学习和应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和生活学习中,互联网通信、互联网媒体和互联网教育都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1)互联网通信技术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高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供学生自由交流和学习。这里面就包括了使用较为广泛的QQ、微信、电子邮箱和各类学习网站。

(2)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校的普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提供教学资料储备功能和支持开展实时网络教学活动。另外,近年来,高校的教学设备应用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造优质的教学条件,为教学方法人性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和完善。

(3)无线网络全面覆盖。虽然这个方法有些高校还没有办法真正实施起来,但是,相信在现代互联网技术逐步进步和完善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是对每个高校的主要要求。通信设备和终端设备为现在高校最主要的通信设施。

2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管理工作的专业干部,在高校的大群体里,辅导员也是学生的领导者和教育者。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规范及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走向,肩负着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的重任。除此之外,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是比较繁重和复杂的。尤其是现阶段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和对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取向的重视,要求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和现阶段高校的教育制度相匹配。在辅导教学的同时,辅导员为了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科学化而努力。而现代信息化在高校中的应用,也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如果建立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辅导和监督,那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则会变得轻松些,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学习情况,达到监督教育的目的。

3 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已比较普遍,并且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也非常可观,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辅导工作开展。下面分析几点现代化信息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

(1)辅导员建立了互联网分类平台,可以通过平台把学生的信息资料、学习情况和入校后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学习活动等整理成资料在平台备案和管理,确保学校能够随时联系到学生以及家长,更能够熟悉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思维,为以后的辅导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另外,辅导员也可以利用辅助平台进行工作发布和效率监督。实行工作效率信息化,并且准时录入管理平台内。每个人都可以进行监督,学生可以监督老师的工作态度,老师可以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实现了学习生活同步管理的目的。

(3)在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学生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并且遵循了“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性化教育。要实现学生的管理工作信息化必须完善高校的硬件设施和配备师资力量,领导加强对现代化信息管理的大力支持,为以后全面实行现代信息化辅助管理打下基础。

4 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4.1 辅导员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实时管理学生信息

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和规范学生的信息,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责。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为辅导员管理学生信息提供了极大的辅助作用,因此,现代信息化管理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实时监督管理学生信息,并能够及时作出反馈的信息化虚拟平台,不仅需要去开发利用,更需要使用者实时进行维护,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和管理,以确保平台正常运行。

4.2 在基本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励学生表现良好和改善学习环境

现代化信息学生管理平台并不只是单纯依附于辅导员,还应合理采纳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改善建议,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是产生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一个虚拟平台,它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都随着时间和观念而发生变化,但本质上都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因此,管理员和学生都应享有平等的对信息管理平台的监督作用。管理员要在基本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励学生表现良好的同时改善学习环境,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

4.3 制定相关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

辅导员在应用信息管理平台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工作特点和习惯进行总结,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作业规范和规章制度。例如,对于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资料保密行为和违规造假等行为进行约束。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学生信息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关系。通过对学生信息的全面统计分析,进行评估和测定,从而完善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并且规范和改善工作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制度。

4.4 加强辅导员群体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中的能力建设

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能力是比较重要的。辅导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关系到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应注重对信息化技术学习,以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其次是对信息平台资料的采集和整理。通过指导信息平台应用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辅导员在信息管理中的行为,从而更好地优化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5 辅导员工作中引发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高校教育的给学生和老师带来的紧迫感愈加严重。辅导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走向和培养学生学习规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工作压力。而现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简化了辅导员工作,网络化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为辅导员管理学生信息和改善教学制度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高校也比较注重学生工作信息平台和教务管理平台的有机结合,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育制度,能够通过平台进行师生互动,随时解决疑难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其次辅导员能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掌握学生信息,从而制定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这就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的关系。因此,辅导员工作中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高校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也在进一步改善。以提升教育质量和迎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辅导员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信息进行数据化管理,这种以学生信息为核心构建的信息管理平台,不仅提升了学生信息的管理工作质量,还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系统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新型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将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春节.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8(5):160-161.

[2]韩泽春.基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教育知识管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赵长坤.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辅导员工作中的使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7):199.

[4]刘瑞.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5]王银思,郝海滨.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0):233-234.

[6]尹林.基于B/S的辅导员工作管理系统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7]古力铭.辅导员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8]黄新业.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9]王巍娟.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288.

8.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八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班主任;班级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形式。网络的迅速发展是一个双刃剑,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就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班主任应该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各种创新模式,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利用QQ打造班级文化

QQ作为一个新兴的交流手段,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班主任利用QQ来管理班级,更好地打造班级文化,也促进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班级的建设管理上运用QQ,通过这一管理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学生都非常喜欢在QQ上发表心情,表达思想,班主任要抓住这一机遇,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同时,在上面发布信息,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借助这一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也使学生增强了对集体的责任感,从而建立了更好的班级形象。同时教师利用QQ的留言和评论功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增强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解决了学生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利用微信进行情感交流

微信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交流方式,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团队之间的沟通工具。在这样的形势下,发挥微信沟通优势,能更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微信功能。首先,班主任建立微信群聊,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其次,通过微信群的建立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解决了学生心灵的困惑。再次,微信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学校举行活动的通知、通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发布,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活动的想法,为活动的举办提出了更有效的建议。最后,微信交流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例如:学生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的时候,教师通过微信向学生发送祝贺的电子图片;过年的时候大家在群里互相祝福等形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利用班级网站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通过班级网站对班级进行管理,为班级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例如:教师都会为班级建立一个展示班级特色的网站,在网站上设置具有班级特色的名字和口号,在首页添加上所有学生的信息,每当有班级活动和重大事项公布时,都会在网站上进行通知。而且教师要求学生投身于网站的建设上来,每周一个学生负责网站的建设和维护,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进行网站设计。通过网站的运用,使学生加深了对班集体的责任感,不仅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提升,也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通过手机短信促进家校和谐共处

中职学校教育的平稳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要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学生有什么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学校有重要的通知事项都会进行短信群发,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在校状况,促进了家校联系,让家长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方便了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也为班主任日常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班主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班级管理,能够取得很大的成效。通过QQ、微信、班级网站和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高了學校工作的透明度,为学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使教师成为与时俱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叶静洪.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J].学园,2014(5):175.

[2]王爱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70-71.

9.现代信息技术教室管理制度 篇九

2.机房内固定资产登记入册,每次使用、维护均要做好登记。

3.进入机房必须换鞋或穿好鞋套。

4.上课过程中,须按照教师统一安排规范操作。

5.每次上课后要按程序关机,认真检查电源,切断电源后方可离开。

6.有防火措施,防水、防电、避光,保持室内正常温度,门窗关好。

7.定期对电脑进行查杀病毒工作,防止病毒进入损坏软件。

8.师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机练习,杜绝上机随意性。

9.爱护微机,如有人为损坏,则需原价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10.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企业管理 篇十

一、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科学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和对信息的应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为企业界所认同,其广泛应用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其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阶层。信息技术及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一是自动化的设计、生产系统(CAD、CAM),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二是业务处理系统(TPS,H)P),将基层业务人员从大量重复的、烦琐的数据处理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三是管理信息系统(MIs)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加强了统计、分析和报告的功能.满足了中低层管理者的需求;四是经理信息系统(EIS)和决策与集体决策支持系统(DSS,GDSS),提高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并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现代化企业的方方面面。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方向就是在外部机遇和自身能力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企业市场的范围从而竞争对手的范围从单一地区走向全球化。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加.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由相对稳定变得前所未有的动荡复杂和难以预测,迫使企业决策者必须拿出更多的精力去识别并管理类似“破坏性技术”所带来的机遇或威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支持又使企业在谋求“能力”提升时能够超越局限于“自身”(企业内部)的传统视角,使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能力成为可能。换句话说,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战略管理中技术创新管理和“竞合”战略的兴起。

信息技术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与此同时,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营销方式、内部协调、顾客服务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当这些变革因素真正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作用时,企业原有的战略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结果必然引起企业竞争战略的转变。没有战略观念和眼光,没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竞争手段,就不可能有竞争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占有可靠信息,更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盾和特殊矛盾,从而作出具有超前意识和准确预测能力的决策。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原来的管理方式日益落后于新的形势,企业高层管理者迫切需要创造新的管理模式。经理信息系统(EI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等可以提供给管理者多种形式的企业运营信息、外部行业信息、国家新的经济政策,甚至提供对管理者个人事物管理的能力,既加强了决策的有效性,叉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

种内,外部信息及必要的分析工具迅速确定企业战略目标,规划战略目标的实施策略.并且在实施当中及时得到反馈,迅速调整战略规划。例如当经理制定了新的营销策略后.通过经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查看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表达的销售状况分析,因此一旦销售额很稳定,但长期客户越来越少的现象发生时,就比较容易被发现。如果不借助信息技术,这种十分严重但又非常隐蔽的问题将很难发现,即使发现了,也要耽搁许多时间,造成重大的损失.信息技术可以强化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各方面信息提供以及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企业高层领导依赖下属进行评价和建议的程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信息技术改善了沟通方法、下放了决策权、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培育了高素质的下属,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扩大管理辖幅、增强决策的透明度、缓解时间的压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发现之间的延误。方便的运营状况查询,形成了对下属的约束激励和评价激励,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电视会议和群决策支持减少了对会议的无效控制.经理个人事物管理系统节约了管理者时间的大量消耗,即插即用的网络系统使得管理活动不再受地点和环境的约束。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竞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传统竞争方式

首先.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面对中问商(如批发商)的竞争,逐步改变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竞争:其次,使企业从以往的以产品或服务设计与管理为中心的竞争,转变为以产品或服务营销为中心的竞争:最后,由以往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质量的有形竞争转变为争取消费者信心的虚拟竞争。

2.信息技术极大地扩大了竞争领域

一方面。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时空压缩”效应.使企业信息交流变得直接和简单.网上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由有形向无形转化,竞争模式变得日趋隐蔽和变化多端。另一方面,Intemet的迅速发展使整个世界越来越小,形成了所谓的”地球村”,”时空放大“效应使企业可以选择的供应商、销售商、制造商、目标市场等范围扩大了,这意味着企业的竞争环境由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即竞争范围(竞争景框)的扩大。而企业本身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也越来越广.跨国企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子公司。

3.信息技术带来企业本身业务以外的新的业务

比如邮政储蓄,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使一个不是银行的企业,到今天已经是超过12000多亿人民币储蓄的银行了,靠的就是信息化,实现了全国几万的网点的联网,实现了全国几万的网点在邮政金融、服务业上面,信息化做到统一的处理系统。也正是由于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一个传统的邮递类企业变成了一个”准银行”的新的企业,信息化可以改变企业竞争中的游戏规则,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的规则,使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必将对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带来深刻而

重大的变革,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企业家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原有企业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寻找对策.探索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使企业能在时代的潮流中发展、壮大.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大幅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客户管理,乃至帮助企业进行快速正确地决策,减少漏洞;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还有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使企业财务账更加透明,容易追溯,此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好处。那么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我认为企业信息化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数据的电子化。即把企业内部的数据以一定的数据库格式录入到计算机里,可以随时查询,这被称作为“数字化”的过程。此外,现在增加了一种“数字化”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传输数字化的文件、邮件等等。

第二个层面是流程的电子化。把企业已经规范的一些流程以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化下来,使得流程所涉及岗位员工的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人为控制,同时也能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三个层面是通过对那些电子化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运用一定的计算模型,从而起到对管理和决策的支持作用。也就是决策的电子化。

五、如何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1.利用内部网络办公管理自动化

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信息交流包括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企业内的数据共享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利用内部网络办公使企业各种行政资源的使用公开、透明,对行政、后勤部门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也起了促进作用。实现内部网络办公管理的前提是建立企业的内联网和系统平台,能够完善地实现交流与协作。一方面要求硬件平台的构筑要合理,另一方面要求应用系统在设计、规划、实施上将交流与协作作为应用的基础进行考虑,能够全面、完善的实现知识管理。内联网建立以后,知识就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发展。联系越广越有效,信息就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共享。

硬件平台搭建起来后,可以把各部门的主要工作都搬到内部网络上来。

(1)通过网络办公,加强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领导及时决策。

(2)建立起邮件系统、公共信息系统,然后逐步深入,扩大实施范围,为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开辟了通道,通过信息化来逐步完善自己的管理。

(3)通过网络办公,节约了时间成本,使员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

2.从最基本的财务管理系统开始,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

业管理的核心 财务软件在我国的发展较早,现在大多完成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所以可以在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完整地记录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达到统一,业务流程和管理监控流程的运作达到统一。可以做到:

(1)准确的成本核算;

(2)有效的资金控制;

(3)真实的绩效考核;

(4)集中的分支机构管理;

(5)快速的财务报表。但是在实施之前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提供商。

3.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类。所谓定性的工作主要是指制度的制定、业务流程的设计、面试、员工沟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等,这些工作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需要经过深入的主观思考与判断才能完成;所谓定量的工作主要是指根据既定制度与流程完成对客观事务的处理,比如根据薪资制度计算本月员工工资等,这类工作的特点一般缺乏创造性,但又是需要日常处理的重复性工作。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企业定义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并提供信息支持决策。企业领导可以在网上查看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重要员工的状况、人力资源成本的分析、员工绩效等。

4.推动服务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

11.现代信息技术 篇十一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在必行

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鲜明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理论性过强会导致学生听不懂。新入学的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多,要把书本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且他们能接受的观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新颖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明白课本的观点、原理、道德行为规范,从而使本学科内容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折射出它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时,我首先在网上找了一个“范跑跑”的事例,并把它通过多媒体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范跑跑”违背了道德,但法律却拿他没办法,从而使学生能从心里真正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比起教师的生讲,效果要好得多。

二、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仅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不能把知识真正地植入学生的脑子里,要想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他们产生共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而现代信息技术恰恰能做到这一点。例如在讲《走进法律》“我们身边的规则”时,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找到一些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人身伤亡的图片和视频来导入本课,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不守规则的惨痛代价,又能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做到遵守社会规则,既淡化难点又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在听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另外,再讲一些国家的政策法规时,单纯靠教师讲枯燥乏味,完全可以让学生课前上网搜集,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上课时让学生来举例说明,学生更容易理解。现阶段孩子对法律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寻找违法犯罪的事例和处罚,最大限度地利用网上资源、信息,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的现象。同时教师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为课堂提供最新的素材,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和延伸。

三、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具体表现

(一)备课环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让他们接受新知识,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当今的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很多,作为教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网络资源,来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首先自己弄懂,然后再教懂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学是离不开网络的,因为有很多东西是从网络中获得的。网络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我们的备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上课环节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枯燥乏味,以前所施行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本不爱听。要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就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这个从网络中就可以获得。国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远程教育有很多适合我们课文内容的课件,用课件上课的成绩是显著的,效果很好。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自由畅游,获取更多的知识,扩大知识视野。例如法律部分,可以给学生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材料和视频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提醒自己别犯相同的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学生记忆深刻,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方法。还可以给学生一些网址,让他们自己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以后走向社会不至于是个法盲。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知识,培养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总之,方法是多样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适应社会。

四、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影响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人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效率才是最高的。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那是枯燥乏味的,也会使课堂变得很紧张。利用信息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法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也是最重要的话题,我在宽松的环境中讲这个话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在课堂实践中,我用PowerPoint的编辑功能,将学生已经找到的信息列出来,并允许学生随时修改,补充,使学生能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已经有人得出结论了,就不需要重复劳动了,觉得这个结论不完整的,可以补充,觉得结论表述不准确的,可以修改措词等等,基本上每个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整个班级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大部分同学都会获得成就感,并且是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成果的建设中来。接着由学生浏览教师事先做好的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表观点,进行讨论。由于采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浏览了课件中的所有链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图片,甚至活动的影视资料,互联网使学生可以查找到更为丰富的内容,将自身和经验和学习的内容互相印证,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自身的提高。最后是对学生进行导行和延伸。我在课件中创立了一个留言板,让大家在查找了大量网络信息并进行了筛选、整理后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收获等写下来并提交到留言板,与大家共享。当时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采用了“集中——分散——集中”的模式,即组织教学、教师引入、学生浏览、网上交流、最后由教师小结这样的模式。较好的体现当时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学生既可相对独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也可随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益。在课后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印象深刻,并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时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再把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正好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在上网找资料的同时就是在搜集、筛选,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知识,体现了自主学习,在与别人交流过程中,去异求同,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

时代呼唤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新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的丰富性、多媒体超文本链接的选择性、多媒体高速传输的便捷性和多媒体人机的交互性等优势,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欧阳超2002年08月第1版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刘天才2006年11月第1版

12.试析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信息安全 篇十二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档案信息安全,影响,策略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化渗入到档案学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档案学的关系变的越来越密切。档案载体的变化、档案传输的及时性与无纸化办公的实现等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但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必然会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如电子文件风险等。因此, 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档案信息安全的关系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指所有能用来扩展的信息功能的技术[1]。本文从信息安全要素角度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

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档案信息泄密事件的增多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造成档案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发展。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档案信息泄密现象较以前有增强趋势。主要表现: (1) 泄密事件涉及范围由军事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网络的普及让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播更加方便, 同时也增加了重要信息泄密的风险。在2007年泄密事件中, 除了军事领域外, 还涉及娱乐圈、王室、IT、商业广告、学界等领域[2]。 (2) 泄密事件内容由军事情报向个人隐私拓展。电子文件的产生和网络的普及, 不仅使人们开始讨论个人隐私泄密事件, 而且也使信息伦理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2008年新春的“艳照门”事件和南昌大学50名女同学的个人信息上网事件, 都是个人隐私泄密的案例。 (3) 泄密行为开始由官方行为向个人行为发展。随着电子文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个人信息泄密行为呈现上升趋势。由于个人对档案信息保密意识的淡薄, 使个人有意或无意造成信息泄密。据国外媒体报道, 最新调查报告显示, 75%的企业信息泄露事件都是由内部员工造成的, 只有1%是由外部网络攻击造成的[3]。

2.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与电子文件传输安全。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件传输中的安全问题受到重视, 主要表现在: (1) 电子文件修改的易动性与不留痕迹性是文件传输的障碍。在电子环境下, 电子文件由于其内容与载体的相分离性使内容和格式是很容易进行改动的, 并且不留任何痕迹。这样就不仅会使数据内容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还会使文件的格式等外在形式都失去了原件的原始特征, 影响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原始性。 (2) 电子文件的易复制性使电子文件传输的不一致性倍增。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信息的复制性程度和扩散程度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同时, 电子文件风险的存在使大部分机构在电子文件的使用过程中都实行“双套制”或多备份制度。此时, 备份的不一致性影响了电子文件的传输和电子文件原始性、真实性。 (3) 电子文件的易消失性是电子文件传输中保管环节的重要因素。首先, 电脑病毒和网络黑客的侵扰, 都会给电子文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其次, 数据载体的物理损伤以及外围设备出现技术障碍可能危及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正常运用。伦敦证券交易所就是曾因计算机出现故障而出现停市, 引起投资者的恐慌。

3. 现代网络技术与用户身份认证安全。

电子文件的可用性受载体介质与当时的信息技术条件限制。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档案信息化, 更促使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兴起, 因此电子文件防止非法入侵的身份认证等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 (1) 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使信息存储介质容量不断增大。新的技术条件下, 存储介质的易过时性与软件的不兼容性, 造成文件不可用。联邦德国在接管东德政府的档案时, 就曾碰到过计算机软硬件不兼容或保管介质过时的窘境。 (2)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门户网站的建设, 使得非法入侵现象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由入侵政府信息网站、企业信息网站向入侵个人信息网站发展。 (3)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身份认证技术向数字身份认证技术发展。信息社会的发展, 使数字化身份认证使用越来越广泛。譬如:字技术、生物特征技术、零知识技术等。数据库及网络数据库的兴起, 更使身份认证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受现代技术限制, 身份认证技术还面临很多难题, 时常出现认证失败案例, 业界目前正努力攻克这些难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不仅是档案信息工作的主题, 也是国家信息工作部门永恒的话题。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档案信息安全涉及诸多因素。本文将从运行环境、组织环境、处理环境、管理环境四个角度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 注重物理安全与人为因素破坏相结合。

电子信息和电子档案的机读特征, 使电子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在运行环境中占主导地位。在信息安全事故中, 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因此, 安全的运行环境除了涉及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因素外, 还应注重与人为因素相结合。档案信息场所安全可以通过相应的防灾安全措施来保障, 包括:防火、防震等措施。档案信息设备安全可以设置电源系统安全和电磁安全来保障。但人为因素的破坏是档案信息物理安全中重要的内容。它渗入到档案信息物理安全其他因素中, 建立信息场地的防人为破坏设施, 保证档案信息不被人为的有意破坏或失误因素破坏。因此, 在档案信息物理安全中注重与人为因素结合, 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2. 注重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与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需要相应的软件系统来读取。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每一次的信息革命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联, 并且每一次的信息革命都导致新的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 要从根本上消除信息安全是不可能的。因此, 在构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时要与当时的先进信息技术相结合。软件系统安全包括系统软件安全和应用软件安全, 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的正常运行, 并且在遭到破坏后, 能迅速发现, 及时恢复运行。对于系统软件安全, 应密切关注系统软件的官方漏洞及补丁发布情况, 弥补不足。而对于应用软件, 应加强与软件提供商的沟通, 及时发现、堵塞安全漏洞。同时, 档案信息的特殊性, 使档案部门在选择信息系统时, 还应注意信息保密的问题。

3. 注重档案信息处理与数据安全相结合。

电子环境使信息的处理更加方便、及时, 信息处理的数字化特征也使数据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和用户安全显得非常重要。数据安全是指防止数据被偶然的或故意的非法泄露、变更、破坏, 或是被非法识别和控制, 以确保数据完整、保密、可用。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4]。目前, 在数据安全技术方面, 可以采用加密技术、确认技术、网络控制技术、计算机容错技术、安全操作系统、防病毒技术等措施来保障。

4. 注重制度建设与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相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档案信息化势在必行。作为档案信息化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备——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 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健运行, 降低恶意攻击以及各类故障带来的风险。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因素涉及许多方面。本文只是从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制度建设。除了要建立健全中心机房管理制度、信息设备操作使用规程、信息系统维护制度及网络通讯管理制度外, 还要建立高效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应急响应机制。 (2) 人员培训。人为因素作为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观因素, 渗入到档案信息安全各要素中。首先, 加强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培养;其次, 加强档案人员现代信息技术的培养, 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电子档案保护等内容培养。最后, 重视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 加强新技术应用的培训。

档案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 使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下档案信息安全所受影响, 作者提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 档案信息的安全策略。

参考文献

[1]吕新奎.中国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盘点2007年泄密事件七宗罪[EB/OL].http://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444830, 2008.11.26.

[3]企业信息泄露7成由内鬼造成黑客只占1%[EB/OL]http://nj.it365.com/185/8345185.shtml, 2008.11.26.

1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篇十三

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皮芒青

【内容摘要】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质的飞跃。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而教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新的形势下,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目前教学实践中研究重点。下面本人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

时颠簸不已; 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增进理解记忆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增、删、变、调。显示动像和静像时,还应因材施教。低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主要显示动像;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已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而要适当增多一些起诱导作用且有抽象色彩的图像,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变“授鱼”为“授渔”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

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其掌握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可利用课件良好的过程演示性能将所涉及到的过程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表述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在圆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上,很多老师都避之不讲,因为这个内容较为抽象,以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通常是手持一端系着小球的细线,甩动,让小球旋转一圈,叫学生观察小球走过的轨迹。这一做法有一定的优点,但是这样做学生不容易看清,因为小球走过的轨迹实在太快,一掠而过,留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是很模糊的,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我把这一过程用课件来演示:先在电脑上出示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周后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球在屏幕上走过一圈,留下了一条红颜色的轨迹,然后再放慢速度重新演示一遍。这样学生对圆的形成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圆各部分的名称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感性铺垫。

在教学画圆的步骤和过程时,如果利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让学生在下面看,部分学生容易走神,不注意看;而且教师示范时不可避免的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如果这一环节利用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先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用圆规在尺子上确定所要求的距离;再确定画圆的地方(定圆心),用圆规的针脚固定在纸上;最后,把圆规稍倾斜一些,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由于利用电脑来画,学生感觉新颖,注意力明显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这时再让学生独立练习,效果定会更好。

五、即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人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学生的课外复习有时又因为家长不恰当的“压迫”而流于形式。计算机学习软件特有的双向交流的“反馈”功能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所谓“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以影响信息再输出所起的调节控制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

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随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 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 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拼摆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 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竟然有30多种拼法,有的像机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车、有的像路标„„。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最终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2.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07

上一篇:沙石料运输合同范本下一篇:学习plc的2个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