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

2024-06-19

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共19篇)(共19篇)

1.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 篇一

今天我们如何当好教师

——————听陆伯鸿专家讲座有感

田林中学朱良皓

如何当好教师其实就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还是作为谋生的手段。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只有在这种境界上去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才能真正地当好人民教师。

人民教师的职业是光荣的、伟大的职业,是一个崇高的、神圣的职业,全社会都要尊敬教师,都要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劳动创造。教师要有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作为教师本人要珍惜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要自重、自警、自励、自强。人民教师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只有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才是人民教师;第二是要让人民满意,只有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人民教师,才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样一个崇高的称号

有了事业心才能把教师的作用性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而非日复一日地教授简单的课本知识上了(那只是谋生,得过且过。)。古语有云:“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让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将使他终身受益无穷。目前在国外教育中,已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以及如何综合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再创造。当代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要热爱学生,要尊重学生,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等等,树立这样新的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思想基础。

要当好教师,首先要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知识结构的习惯,知识面不仅要广博,最好还能深入。要视角敏锐,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总之,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不能做个教书的匠人,而应做个育人的艺术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终生学习、会学习、爱学习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应该让学生形成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自己变得不重要,仿佛可有可无,最终的最高境界是没有老师,学生在教室里仍能照往常一样正常地学习。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这种能

力吗?一个有创意、有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放得开,撒手让学生去做,仿佛无为而为,但并非不为。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了解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了解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要与课程整合,与教学结合,并且在教育教学当中有效运用,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才能是生动的、活泼的。也才能有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

在师德建设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一千万教师队伍支撑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不是政府教育部门主观臆想的教条,而是人民大众对教师的要求,是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的客观的、内在的要求。要求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要进一步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的职业理想,志向高远、爱祖国,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献身;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要依法执教、敬业爱岗,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坚于职守,敬业奉献;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这是师德规范的核心,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的深远的影响;要求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规范,做到行业自律,不断提高师德的水平,我们教师职业才能在公众当中有威信,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地位,得到人民的信任。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也自然有一种人格的、行为的榜样力量。教师加强师德建设,或者在道德上对教师提出要求,不管是底线要求还是最高要求,这种要求对于教师的自我成长也是一个内在的需要。广大的教师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守住心灵宁静,建设精神家园”,履行我们神圣的职责,追求美好的未来,这个未来包括世界美好的未来、祖国美好的未来,也包括我们自身美好的未来。因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也是幸福的职业。在履行我们神圣职责,为国家效力、大众服

务的同时,也使得我们自身得到幸福。

2008年7月1日

2.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 篇二

毋庸赘言, 钱伟长是科学巨擘, 他的科学贡献必然彪炳史册, 其实, 钱伟长既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 逝世前, 他还担任上海大学校长, 是世界上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若采撷钱伟长在教育方面的一些片段, 则颇为耐人寻味。

1931年, 钱伟长考入清华。分数是这样的:中文100分, 历史100分, 物理5分, 数学和化学共考了20分, 而英语考了0分。显然, 钱伟长是偏科的, 偏得厉害, 这样的学生今年能进入名校吗?实在不容乐观。最近大家都谈自主招生, 怎么自主?招什么生?众说纷纭, 其实, 说一千道一万, 要招就招怪才、偏才, 招真正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遗憾的是, 审视此前喧嚣一时的校长推荐制, 校长推荐的皆是全才, 事实证明这些学生即便不推荐也能轻而易举地考上名校, 这样的推荐还有什么意义呢?

更启人思索的是, 钱伟长被清华大学历史系录取后, 不久便是九·一八事变, 为更好地救国救民, 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理, 慨然说:“我不读历史系了, 我要学造飞机大炮。”然而现实是, 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 这样的成绩能转系成功吗?放在今天, 同样不可能。然而, 钱伟长经过软磨硬泡居然转系成功, 钱伟长没有辜负物理系主任对他的信任, 据钱伟长称:“后来, 我在物理系待了四年, 我物理学得很好, 变成全班最好的学生。”

毕业时, 钱伟长能成为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并不偶然, 这与他一以贯之的好学与勤奋分不开。钱伟长曾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口头禅:“我36岁学力学, 44岁学俄语, 58岁学电池知识。不要以为年纪大了不能学东西, 我学计算机是在64岁以后, 我现在也搞计算机了。”试问, 在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像钱老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钱伟长在自身修为上令人钦佩, 他在任大学校长上同样令人高山仰止。最近, 一些大学校长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广受舆论好评, 比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 其实钱伟长校长同样值得关注。早在上世纪50年代, 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时, 钱伟长就撰文对当时清华大学照搬前苏联模式的教学思想提出批评意见, 应该说这有着可贵的先见之明, 更有着深远的现实价值, 时至今日, 我国高校一些屡难祛除的体制性弊端, 就与当初高校普遍照搬前苏联模式有关, 如果当时他的意见被采纳, 该有多好。

1983年, 钱伟长履任上海工业大学 (后来, 上海工大和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 组成新的上海大学) , 一个细节是, 钱伟长不拿工资, 据称也没有房子, 这放在今天似乎同样很难想象。当然, 作为教育家的钱伟长, 在担任上海大学校长期间以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人瞩目, 比如, 拆除“四道墙”———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 破师生之间的墙, 破科系之间的墙, 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 拆“墙”的意义毋庸赘言, 这种改革家的魄力放在大学校长中, 显得弥足珍贵。再比如实行“三制”, 即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 这项改革可谓引时代之先。此外, 钱伟长提出, 大学培养出的学生, 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 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这话放在今天同样闪烁着积极的现实价值。

斯人已去, 一个人之所以被纪念、被景仰,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们立德、立功、立言了。让我们记住钱伟长, 传承他的精神遗产。

3.今天,我们如何解读文本 篇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它需要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与他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碰撞。可以说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而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却是一味追求热闹,忽视文本,不善解读,这不能不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

那么如何解读文本,如何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使阅读教学成为心灵意义上的真正有效的对话过程?

一、阅读教学应是师生“潜伏”文本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走进文本,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受作者的内心,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必须“潜伏”到作品内部,“潜伏”到作者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去触摸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情感。

如《风筝》一文说的是“我”在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的玩艺。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时,鲁迅才醒悟自己对待小兄弟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但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说明小兄弟也认为他偷做风筝,不是正当的,兄长该管,因此“全然忘却”。如果说对于《风筝》一文的教学,教师没有走进文本,触摸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不可能讲好这篇文章的。

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应该立足于文章的写作背景,充分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初衷,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达成共鸣。

二、阅读教学应是师生“逼近”文本的过程

在解读文本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清思路,弄清层次,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逼近”文本。所谓“逼近”是由远到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渐走渐近,层层深入,打开文本阅读的有效通道。

如在执教《蔚蓝的王国》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蔚蓝的王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王国?这就是整体感知。作者为什么把王国描写得如此美?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单元提示,从而明确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奇思妙想。再引导学生看课文,哪些句子体现了奇思妙想?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曲子,进入自己的蔚蓝王国,让学生描绘心中的蔚蓝王国。这几个问题既是一个整体,又一层一层剥笋推进,文章作者的思路就比较清晰地凸现了出来,从而有效地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

在对文本解读时,要杜绝解读的随意性,使学生脱离文本,离语文越来越远。如《明天不封阳台》一文,课文是通过故事启发人们,要意识到人们的随意性带给鸟类、大自然的危害。对文章的解读时,我们应该由故事走进文本,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但有些教师在执教此文时,解读得就很随意,引导学生寻找周围有没有打鸟的行为,有没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上成了环保课,变成了对人们行为的控诉课。这就说明教师自己没有深入研读文本,带动学生也脱离了文本,没有达到对文本正确解读的目的。

三、阅读教学应是师生与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

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是有体温、有感情、有心跳的。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真诚倾听和深度的思考、体会,品味文本所蕴含的感情。解读时要有进入文本的深层活动,而不是漠视文本,用热闹的课堂讨论代替个人的“潜心会文”;或错过文本,以浅表的课堂活动代替深层次的思维训练。学生在深入文本探究、思考时,不应该只是体会到“是”与“否”,这样的解读太肤浅、幼稚。

如朱自清《背影》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教师可以这样问:我的儿子,就是我父亲的孙子。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惦记着他的孙子”呢?这样就可引导学生想到这句话是作者表达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表现对“我”的宽容和牵挂,因为惦记“我”很深,所以还连及“我的儿子”,如果说成“惦记他的孙子”,那就显得与“我”无关,而不能表现对“我”的深刻的惦记了。

教师要通过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探究文本,是教师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内,自己的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只有当教师深入教材,真正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以后,才能把握课文的意义及实质性的重点内容,才能给文本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内容往往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如果我们在研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仅仅关注文章的大概背景、生字生词、段落大意等这些内容,而没有深入关注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后面的作者,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所奉献给学生的就没有多少令人心动的东西,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不可能有心灵深处、精神层面的对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智君.阅读教学中的提问与启发[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11).

[3]丁莉娟,赵志昇.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今天我们如何做个好教师 篇四

2008-03-25 14:50:00

不知不觉走上工作岗位已经十年了,经常听到同行说现在的教师越来越难做了。如何做一个好教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是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灵活处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加工、调整、补充,熟练地运用,深入浅出地讲解,将困难的部分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东西,使学生真正

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必须采用灵活、多样、恰当的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运用变式、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精神实质;熟练地运用板

书、演示等方法,使学生彻底理解,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

这方面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积累经验才能对课堂驾驭驾轻就熟。可是如果一位教师连自己的专业知识都不过硬,还会犯知识性的错误,那么我们不可能说他是位好教师,而我们有个别的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不是很长时间,对教材的把握不是很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多地花时间在备课方面。这里我要提一提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位优秀教师。是我的高中母校的一位物理老师,全校最有名的物理老师,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在高考前最后的一个礼拜,这位老师给我们高三年级的全体学生开讲座,在大礼堂,四百余学生,鸦雀无声。虽然我只听了他一个下午的课,但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最大本事在于把非常高深奥妙的物理知识讲解的简单易懂。那些个令我头疼的力学、电学公式,左手、右手螺旋我仿佛一下子搞清楚了,整个高中三年的三本物理书的知识点在一个下午就讲通了,对这位老师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事隔多年,遇见同年级的文科班的校友,说起他们的这位物理老师,她说自从到了文科班,是这位物理老师教了物理之后,才知道原来高中物理也可以这么简单易懂的,也可以这么有趣的。其实我的这位同学当初选择文科就是因为害怕理科的物理化学,尤其是物理学的很差,可是到了文科班,她的物理会考成绩居然考了八十多分。而且我们那一届学生是高二下才分的班,高二结束时会考,她的物理原来一直考不及格的。她说:“如果我在高一时就遇见这位物理老师,那么我大概就不会选择文科了。”如果我们做教师的不能把复杂的知识讲的深入浅出,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那么学生就不

会对学习表现出应有的兴趣,而只有畏惧了。

其次,好教师应该具有优秀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进行的。所以,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是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的言语应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教师对全体学生讲话,学生似乎感觉到这是在对其中每一个人讲话,教师和一名学生讲话,其他学生会认为这对

他们也有用,这就显示了教师言语的效应。

教师的言语要简单明了、有说服力。说话既要准确严谨,又要活泼生动。夸美纽斯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教师的言语要恰当地运用语调,语调要抑扬顿挫,否则单调刺激会引起学生的疲劳。马卡连柯指出:“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是仅仅为了嘹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在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教师的言语要具有感情色彩,以声传情,以音动心,以情动人。要富有表情和感染力。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时讲授娓娓动听,有时讲授铿锵有力,显示出问题的重要意义。宋代程颐曾指出:“教人未见意

趣,不必乐学”。干瘪的言语,使人听而乏味,感情充沛的话语,使人学而忘倦。

教师的言语还应因人而异,它既受内容的制约,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低年级学生说话,要多

富于感情色采,对高年级学生则要更富于哲理。

伴随着言语还应有其它表达方式,如眼神、手势就可以表达一种思想,因此教师还要有非言语的表达

能力。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有个别老师自己的学识水平很高,为人也很好,很有责任心,但是上的课就是不受学生欢迎,学生说:“我上某某老师的课,就是想睡觉,我其实不想睡,我知道这门课很重要,我也不知怎么回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学生一脸的无辜。其实观察这样的老师,他们往往有一个共性,就是语言平淡,语速较慢,语调平缓,没有激情,没有变化,象催眠曲。确实,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催眠曲唱下来,学生哪有不睡觉的呢?而有的老师的课,就象咏叹调,吸引着学生不知不觉四十五分钟下课了,还觉得意犹未尽。

在我刚工作时,我们的年级组长也是工作未满三年的一个大专毕业生,和我年纪差不多。有一次,开全年级的学生大会,在阶梯教室。十二个班级共六百余名学生,黑压压的坐满了整个阶梯教室。那时,我们都为这个年轻的老师捏了一把汗,如此年轻的老师,头一次开这样大型的学生会议,而且我们的学生在全区是倒数三名之内的,素质可见一斑。阶梯教室内也坐着各班的班主任,有的已经工作十几年,二十几年了,他们也对这个小丫头能否压得住全年级的阵脚持怀疑态度。可是台上的年级组长说了几句话,就把学生都吸引住了,她从学生当时最关注的动漫《灌蓝高手》引入,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和学生谈理想,谈人生,谈学习,谈规范,她的嗓音富有磁性,她的语调抑扬顿挫,她的眼神富有感情,本来很枯燥乏味的思想工作也变成了生动有趣的了。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抱以热烈的掌声,我们坐在台下的老教师,老班主任本来是想去维持纪律的,也听的津津有味,事后对这位年轻的老师大加赞赏。所以

如果学生不爱听自己的课,我们真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而不仅仅是从学生的厌学角度出发。

第三、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教育观察力。教育观察力是教师发现人才的关键,是因材施教的依据,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楷模。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能够迅速、全面、正确地根据学生细微的外部表现,以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姿态、回答问题、课堂作业等来体察学生掌握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有什么困难,以调整自己的教

学工作。

在课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项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及道德品质,提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措施,特别要及早发现学生不良的苗头,防微杜渐。所以赞可夫说:“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

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具有教育观察力的教师应有以下特点。首先,观察细致而深入。善于透过最细微的小事,探索到学生心灵的奥秘。其次,观察迅速而准确。善于在瞬息间掌握学生的变化,准确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第三,观察全面而客观。善于利用各种场合,进行系统观察,不带任何偏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看待学

生。

各种调查都表明,学生最讨厌的老师就是有偏见的老师,偏心的老师。学生最佩服的老师就是能看透自己内心世界的老师。当我们发现了学生的细微变化,又及时反馈给他,他会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中是多么重要啊,从而对老师产生喜爱和敬佩之心。我在做班主任时,班级中有两位男生很要好,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两人的关系似乎破裂了,本来学生中的关系好好散散也很正常,但是其中的一位男生特别内向,平时几乎没什么别的朋友,我担心失去这个唯一的朋友对他的心理有伤害。我私下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原来是一件小事引起的误会,我及时找两个男生交流沟通,让他们化解了误会,成为从前一样的好朋友。毕业后,这个内向的男生多次回来看望我,而且经常在节日里发短信贺卡给我。他觉得有我这样的班主任使他的高中生活不孤独。其实我所做的只是小事,并没有对他赋予太多的额外的关心,可是在他的心里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同一般的。长宁区某学校曾经因为某位班主任的工作细心发现了班级的某位同学没有按时来上课,没能联系上家长,不放心,赶到学生家中发现,学生煤气中毒躺在家中,从而挽救了学生的生命。试想如果是个粗心的班主任发现不了学生的缺席,或者发现了缺席但是当简单的旷课处理,那么这个学生的生命就无法挽回了。所以,做一个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的教师是多么重要啊,有时我们挽救的是学生的心

灵,有时我们挽救的是学生的生命。

第四、教师应该具有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力。许多研究表明,教师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例如希勒研究指出,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学习成绩为负相关。诺尔同样发现,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教学效果有显著相关。所罗门也有同样看法。由此可以认为,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应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如果一位教师语无伦次,思维混乱,说话缺乏逻辑性,不能进行科学论证,就很难把问题讲清楚,很难胜任教学工作。曾经有一位同事,数学系的本科毕业生,但是却教不好预备班的数学,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其他数学老师听了该老师的课后发现这位老师讲课最大的缺点就是语无伦次,思维混乱,听课的教师也听不明白,更别说学生了。一年后,该老师自动离

职。

教育工作过程是创造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是因为:其一,教育工作特点决定。虽然教师有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但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有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却没有一个雷同的教育工艺过程,需教师匠心独运,努力消化,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重新筛选、加工,创造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案,采用灵活方法进行施教。其二,教育对象决定。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就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也各有特点,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他们的性格有内向或外向,他们的气质有急性或慢性,他们的需要有合理的、不合理的,他们的动机有积极的、消极的,等等。他们的这些特点还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那么,教师如何塑造这些千差万别的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创造性地因材施教,决不能墨守成规,盲目地照搬经验。同样一位教师教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样一位教师解决同样的问题,对待不同的学生,方法也要有区别。我们有的老师教了十多年的书,还是拿着以前的备课教案进教室上课,试问:这如何能上好课呢?在我们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本知识,也要备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熟悉几十种专业工作人员,但是没有——我对此深信不疑——比教师更富有求实精神,不满足现状,更充满创造思

想的人。”

5.今天我们该如何成长战士的演讲稿 篇五

今天我们该如何成长战士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

今天,非常有幸能在这里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今天我们该如何成长》。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是一句永恒的真理。时光易逝,如同平缓流淌的河,在不知不觉间,慢慢的流逝了。生命如此珍贵,让人忍不住地问:人活着空间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而活读过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6.今天,我们毕业 篇六

美好的童年即将逝去,也就意味着小学学生活得结束,此时此刻,六年的点点滴滴重新浮现在我们眼前;六年前极其幼稚的孩童,只会紧紧拽着家长的衣襟,如今青春蓬勃的少年,学会了面对风雨艰难。我们长大了,每一次考试总想勇得桂冠,每一次做作业总想做的完美,每一次受到批评总会痛改前非。。。。。。六年来,我们学会了跌倒爬起来,学会了尊敬师长,学会了爱的奉献,这一切,都是您,老师给予的!六载光阴匆匆过,依依难舍师生情。花坛里的花儿落了又开,开了又落,六年时光已过,一切的一切也印在了我们脑海。当心事浸没六月的堤岸,我们带着眷恋离开美丽的母校,回想往事,割舍不下的情怀又一次涌上我们的心头。难忘老师的教诲,难忘同学的打闹,难忘母校的花草,难忘所有。

那一个个精致的蜡烛,清雅而悠扬的纯香,包含了多少思念与感激。

一声祝福,一页飞鸿,一丝乡音,一份牵挂,一种给予,一种付出,多少老师为我们做的事,无法释怀!离开母校这个摇篮,我们除了祝福还是祝福,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老师,母校,我们一定会在功成名就之时再来探望您!

7.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 篇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学生思想的不断变化, 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有些教师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感, 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 甚至有个别教师用各种办法伤害学生。师生关系的紧张, 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确实, 现在教师受到的压力很重。升学的压力、安全的压力, 使教师们透不过气来。有些老师把压力转到同学身上。这种压力转移的方法, 不但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反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那么, 怎样才能改善师生关系的紧张情况呢?

有三个关键词:“沟通”“理解”“信任”。

沟通———形式非常多样, 可以是面对面的交谈, 也可以是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沟通会让彼此的距离缩短。儿童和青少年是长知识、长智慧、长身体的时期, 他们还不成熟, 有时会犯错误, 成长会有曲折。充分了解这些特点, 我们的教师就不会事事责怪他们。

理解———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生的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活泼好动, 富有好奇心。他们有求知的需要, 有玩耍的需要, 有探究的需要, 有交友的需要。教师理解了学生, 尽量满足学生们合理的要求, 这样学生也会反过来理解老师, 尊重和完成老师的要求。

信任———老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切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那样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感到老师不信任他, 看不起他。信任是相互的, 只有信任学生, 学生才能信任老师。

只有沟通, 才能理解;只有理解, 才能信任;只有信任, 才能去积极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 不断进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热爱老师, 师生中还有什么矛盾不能解决呢?

时代越是发展, 任务越是繁重, 压力越是巨大, 广大教师越是不能忘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反复研究教育技巧, 灵活处理各种矛盾, 做一名受人尊重、人民满意的教师。

8.我们今天如何做父母 篇八

一百年前,鲁迅在《新青年》撰文:《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

当是时也,千年帝制瓦解不久,旧秩序被颠覆,新秩序却迟迟没有建立起来。迅翁谈如何做父亲,看似小问题,其实大有深意。因为,在过去的父权社会中,老子对儿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新文化运动,把“儿子”从礼教束缚中解脱出来,用鲁迅的话说,父母要“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孩子可以“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那一时期,不唯鲁迅,胡适、叶圣陶等诸多先贤都谈论过此问题。中国几千年从没有过的“健全人格”的概念,从彼时开始发轫。

一百年过去,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鲁迅所揭诸的问题,依然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不同者,如今已不再是父权社会,母亲的角色也日益显得重要。

微博上,身边,不时听到父母的困惑: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何等模样?

今日之父母,为何有这般困惑?回顾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便会发现,凡值社会有确定规则、社会价值观相对统一的时期,父母困惑便少,比如,新文化之后,“人”的观念确立起来,“健全人格”教育便蔚然成风;比如1949年之后至改革开放,“螺丝钉”教育便无处不在。而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从一元转向多元,在这一人性觉醒的历史进步过程中,追求个人发展一度成为社会主流风气,虽无大偏差,却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不诚信成功者有之、投机者成功者有之、居高位而不义者有之……如此等等,造成今日父母之困惑。

诚实、正直、善良……是我们民族原本就有的品质,而今天“觉醒的父母”们所面对的,不仅是要把这些教给孩子,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对待规则、如何对待权力、如何对待契约……

有什么样的孩子,便有什么样的未来社会。

9.今天我们毕业了 篇九

记的刚上初三时,觉的初三的生活既是紧张又是繁忙,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初三是灰色的一年,初三没有阳光,仅有硝烟弥漫,我们只能在这样的战场中好好地发挥一番。

早上,才5点多,闹钟就开始拼命地叫唤懒虫,起床,懒虫,起床一遍又一遍在耳边鸣起!无奈啊,初三了!到了学校后,一天紧张的学习又开始了,语文、物理、数学简直是五花八门。铃晚上的第二节自习已经上完了,我眼巴巴地看着初一、初二的学生走向校门,他们能够回家了,而我们无奈啊,初三了!又是一句慨叹。

好不容易过完了一天,今天才刚上第一节课,就被化学教师领到实验室去了:今天由你们自我来做关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化学教师一惯的声音响起,看,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了实验。待到下课铃打响后,我们又纷纷进入了教室,准备着下一节数学课可是,偶尔也会放松放松,这不,在那边宽阔的操场上,一些男同学正激烈地进行着篮球比赛呢!所以我不得不说初三是富有情趣的!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考,每个同学都忙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正是由于这样,同学们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了,这就是所谓的挑战,生活的路处处布满荆棘,应对着短暂的时间,应对着父母的那堵高墙,应对着一张张试卷,应对着一个个锋利刺骨的分数,自我的担子不觉地重了起来,初中已三年了,关键就在此一搏,三年的劳累,三年的成果,三年的心血全都是为了两个字中考。

回眸过去,一个个寒冷的冬天,凛烈的寒风吹打着弱不禁风的脸,一个个炎热的夏天,在酷日下赶来上学,任凭着风雨的摆弄,还是熬过去了,难道只剩下这短短的几十来天就不能再努力吗梦想之梦,橄榄之梦,是我所期望的,是我所期待的。

10.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篇十

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佟桂云

我读完了教育管理大家、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几段话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明明知道,有许多学生天天在花大量的时间练他们水平能力永远达不到的难深题目,也有许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做他们的水平能力已达到的变相的重复的题目,可是我们并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去改进!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

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进入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总是顺应时代在思考,今天,我们怎么做好老师?

我感概万千,其中更多的提到和阐释的是师道和师德。所谓师道,就是做老师的为人之道,师德,就是老师的品行。读到这一单元,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时至今天,我们的老师之路该怎样走? 一,人之初,性本善。老师,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简单地说,那里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础,何苦在奔波去寻找什么更缥缈的品行,只要记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态,你就能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人的本性是什么?首孝悌,修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与人关系,和善旁人。次谨言,说话要严谨,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一个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坚定的心去守护师道,这就是第一层。二,要有热情。对工作,对教学,对学生,要有热情。那是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工作有波折,教学认识有起伏,学生情形各个不同,身为老师,我们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但是要善于调节自己,不能一次打败,就产生弃之不顾的念头。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储备,学会认识问题,端正问题,这就是热情,不放弃自己任何努力的机会,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值得尊重的地方。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阅读改变你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代进步了,知识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学习。世界悄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学习。那么你就阅读吧。阅读建立你自己的兴趣。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保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阅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生活乐趣等地方出发寻找自己的阅读兴奋点,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其次,阅读激发你寻找思考路径。在阅读中,你的脑力激发你不断地去思考,你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你的学习途径,会对你的学科学习建立一种更加实用的学习理论,你的教学会如清泉,“为有源头活水来”。另外,阅读让你和你的学生获得了可持续性发展。我们经常评价教学效果,你在阅读中发现了教学的宗旨,你教育学生的理念就会发生变化,你怎么会站在讲台机械地传授知识,你渴望,并强烈地期望你的学生们传承一种学习方式,用课堂的路径去引领广阔的学科领域。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我始终离知识如此亲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兴趣不懈的思索。再一次感慨于自己对今日为师之道粗浅的认识。总之,要想当一名好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满足。课堂上的好老师就是要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重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跟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痛苦学’变为‘快乐学’!因此,高效课堂上我要充当的角色是导演,学长,学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师是生,生是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沟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 篇十一

朗读是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对中小学各个学段语文教学的明确要求。广西是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虽然区内中小学普及普通话教学已经数十年,但学生朗读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包括一些城郊的中小学校,学生“唱读”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在语文课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语境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期我们共组织了四篇稿件:来自高校的杨学明副教授高屋建瓴,从对个性化朗读的概念阐释入手,分析了中小学个性化朗读的常见误区,指出了个性化朗读的具体培养路径;来自一线的骨干教师、教研专家,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为纠正唱读,努力实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和具体的指导方法。

“入乎耳,出乎口”;“发于心,表于声”。愿我们的这组稿件,能够给一线教师提高朗读及朗读教学指导水平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愿我们的学生不再唱读,不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而且可以逐步做到“朗读因个性而活色生香”。(编者)

nlc202309010159

12.今天,我们应该做怎样的老师 篇十二

一、做一个能正确认识“教师”的老师

身为教师,必须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教师”一词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角度的不同解读,比如当人们赞美它的时候,往往称颂为它“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比作“蜡烛”“春蚕”“人梯”……当人们不崇尚它甚至贬斥它时,是“孩子王”“穷秀才”“教书匠”“臭老九”……在当下现实中,社会大众都觉得,教师并没有曾经所称颂的“崇高”或“伟大”,“教师”也只不过是养家糊口的职业,与其他职业没什么两样。我们课题组(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曾对部分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程度很高。其实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在农村学校存在,其他学校也不同程度存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认识和把握是形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叶澜教授认为: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这才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职业最大特点,也因此使教师这一职业独具魅力,北欧小国芬兰因多次在PISA测试中的非凡表现而为世人瞩目。据说在芬兰,教师是国民梦想中最好的职业,芬兰教师的经济待遇并没有最好,只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但芬兰人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有着别的职业无法企及的自治权和自由度,有着很大的创造空间和创新机会,是最令人羡慕的理想职业。正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为了使人类和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而教师这一职业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与其他很多职业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教师只想依靠教书以获取报酬,只把教书看做是谋生手段,那就只是个“教书匠”,“教书匠”不是真正的教师,教书匠曲解了教育的目的,把教育职责限定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把灌输知识和升学应试当做教学目标。如果教师缺乏对教育宗旨的理解,缺乏对教育过程的创造与享受,就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魅力,就会沦为“教书匠”,如果把“教书匠”称之为“教师”,那是对教师职业的误读。一个真正的教师与“教书匠”的最大区别,在于把学生作为一个丰富、完整的人来教育,把教育视为一种神圣事业和社会责任,懂得教育规律,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和见解,创造性地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正如孟子所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目前,最要警惕教师的“教书匠”倾向。

二、做一个能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有一次,一个家长到我办公室要求给孩子调换班级,我询问原因,他说:“我孩子与班主任关系不好,成绩一直下滑,孩子说不换班不想读了。”他说自己孩子不喜欢她的课,也不喜欢她的班级管理,边数说边列举了一大串的例子,还强调说,不只是他女儿,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她,临走时还求我千万帮忙。家长反映的这位班主任我还是比较了解,其他教师和年段长评价她“会管班级”“严厉”“有办法”,领导评价她“负责任”“工作扎实”,还得过“先进”表彰。这样的好老师学生会不喜欢?我走进学生进行了解,发现尽管没有家长说的那样,但我隐约感受到学生对她的“畏惧”,确实有不少学生不喜欢她。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怎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呢?对任何事物用不同标准去评价会得到不同结果,对老师也是如此。社会评价是“名师”是“特级”是“先进”;家长评价是“会教书”“成绩好”;领导评价是“能服从”“很扎实”。我觉得唯有学生的标准最为纯粹——“我喜欢”。我想,这“喜欢”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爱”,也包含着对老师的“崇敬”,是在与老师相处之时、接受老师引领与教诲之后的一种高兴、愉悦心情,是一种时刻铭记、影响终身的情愫。学生的“喜欢”是一种“互悦”,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更包含教师对学生的喜欢,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喜欢很难有学生会喜欢的老师。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存在,因学生的需要而存在,这时,才顿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的终极追求。“让学生喜欢”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的为人、喜欢你的思想,喜欢你带领的班级、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的学科。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智慧不在于会不会“管教”学生,而在于多大程度上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发展学生。

三、做一个能对教学有思考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现在很多老师一提“研究”就认为是很高深莫测的事,是专家们做的事,其实不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也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总结,教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岁的小孩问母亲:“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啊?”他妈妈说:“孩子,空中有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珠,然后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克服空气的阻力下降……”另外一位母亲却说:“孩子,这是老天爷哭了!”很显然,从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看,第一位母亲的回答是正确的,第二位母亲回答的是错的。但是从对孩子教育效果看,第二位母亲的回答才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这样的回答并不会影响孩子将来对雨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科学道理的掌握,相反,这样的回答能很大程度满足那个孩子在那个时期接受程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思考所传递知识技能正确与否,更要思考所实施的教学是否有效。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思考: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如何教(学),教(学)好了没有。为什么教(学)是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什么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如何教(学)是教学策略方法的问题,教(学)好了没有是教学评价的问题。有人曾把教师分为三个层次: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我们要做一个有对教育教学有思考的教师,有思考才会有思想。作为教师,不能凭知识站立在讲台,必须依靠思想站立在讲台上。

四、做一个终身学习的老师

13.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 篇十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这个家乡杏花烂漫时节,我们聚于栖凤山掩映的美丽校园中,畅谈自己的杏坛人生故事,这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的。

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首先,来说诚信。诚信,即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诚在于仁,信在于义,细数包括了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常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张弧《素履子〃履信》中提到: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君不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身死国亡;君不见,亲商鞅,城中立木取信,民富国强,统一天下。这个传统美德放到我们教师身上更是尤为重要。

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中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学,这次单元测验结束,我要发“认真听课奖”“作业书写整齐奖”“学习进步奖”等等,我给奖项起了些很多好听的名字。听了我的说话,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可高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可是在不久之后,我找不到这种高兴的感觉了,孩子又恢复以前那种回答问题有气无力,做作业拖拉的状态中了。我勃然大怒,在教室里破口大骂。我的骂声换来了孩子们的窃窃私语,我不由得侧耳细听,孩子们说,自己答应别人的事都做不到,还好意思骂人。陡然,我不好意思起来了,是啊,这个局面的确是自己的造成的。我忙于其他的事情,把那次承诺奖励的事情给抛到九霄云外,孩子正是以这种方式在抵抗和提醒我。当我履行自己的承诺,孩子们认真积极性有重新焕发的时候,我感激孩子们给我上了一节关于“诚信”的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诚信是一个做老师的基本素养。诚信,能让课堂充满生机;诚信,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其次,我想说廉洁。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功绩不像政治家那样显赫,教师的名字不像科学家那样名垂青史,教师的形象也不会像影视明星那样路人皆知,教师更不会像暴发户那样腰缠万贯。属于我们的永远是“清贫”二字,正是这二字,昭示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抵得住了诱惑,撑得住了信念,这是不能用金钱所能衡量的。这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清贫”,这正是彰显我们廉洁的灵魂所在。君不见,我们教师廉洁从教,不向学生摊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不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君不见,我们教师不要求家长为自己说情、办事,不做任何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事情。君不见,我们能经得住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监督。

今天,我们这样做老师。我们骄傲!

最后送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

春风初度,众志成城树诚信之本铸千秋伟业;

山花绽放,万众一心歌廉洁正气传清直世风

14.今天,我们毕业了作文 篇十四

毕业了我是失落还是开心,谁又可以说的`清楚。

我又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了。六年朝夕相处的同学在今日就要分别六年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分痛苦与喜悦,一起……茶话会上我们一起放声大哭,一起展望未来,一起回忆过去。

如今只能望着同学录傻傻发呆,独自一人傻傻回忆。眼泪慢慢侵湿了那段美好的回忆。体育课上那张张笑脸,考场上那自信的笑容,春游时那甜美的笑声。早已清楚的烙在我心中,无法逝去。在素质教育基地,早上我们一起尝试各种游戏,晚上我们一起观看星星与月亮的杰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如同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都有。在这六年里我学会了谦让,我学会了互助,我学会了追求并拥有了理想。

六年朝夕相处的同学我难以忘记,是他们伴我走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在我伤心时他们帮我分担痛苦,在我困难时他们给予关怀,我如何放下这份六年的友谊。

今天,我们毕业了,带着对着六年的不舍和难忘,去迎接明天新的生活。

15.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 篇十五

(一) 内容的枯燥性

在应试教育下, 不少教师一直以来都把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看做是为考试服务, 作业枯燥乏味,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围着书本做文章, 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批改, 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 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 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层面过窄过旧.

(二) 要求的划一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 不是学生主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教师立志的体现, 是教师按照统一性要求 (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完成方式等) 对学生的变相“灌注”过程.这种专制的、千篇一律式的作业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而且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千人一面”, 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 形式的雷同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巩固”一直成为机械强化的代名词, 于是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幌子下, 作业内容乏味重复, 一度沦为反复训练.多数教师搞题海战, 往往是为了巩固一种类型而操练成百上千的同类习题, 以至于教师忙于编练习题, 学生忙于应付练习题, 训练使师生苦不堪言, 结果知识似乎是掌握了不少, 但它无疑是以牺牲学生的心灵为代价的——他们厌倦学习, 怠于思考, 没有个性, 更缺乏创造, 从而导致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 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家庭作业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当然要取消.我们需要操作性、实践性、游戏性、自主性的家庭作业.

一、布置操作性的家庭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 好奇心强, 利用孩子喜欢动手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的特点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测量、拼摆、制作、实验去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量一量:认识“米和厘米”之后让学生回家测量父母的身高以及家中生活用品的长度、宽度或高度;

找一找:在认识了克、千克、吨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找一找身边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1千克, 并用手掂一掂, 再次体验1克、1千克有多重.由于有了丰富的感知, 再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困难就不大了.

画一画:学习“比例尺”后, 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画图, 并思考:你认为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 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和数学关系建立起联系, 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 数学来自于生活, 反过来, 综合题目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兴趣做, 效率就会高.

剪一剪: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某些内容通过操作活动适当拓展, 如布置学生回家剪毛线, 将一根毛线, 剪一次变成几段?剪两次变成几段?剪三次、剪四次呢?记在下面表中:

思考:用剪刀剪7次呢?如想剪12段需要剪几次?

做一做: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之前, 我布置让学生自制钟面的家庭作业, 结果学生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钟面:有圆的, 方的, 卡通模样的, 还有带音乐的;制作的材料也不一样:有的用卡片, 有的用泡沫, 有的用吹塑纸, 还有的用光盘.这些作品形式各异, 色彩鲜艳, 漂亮极了.这样的作业设计, 达到了以下效果: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有的与父母或同伴合作;三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

二、布置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小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针对他们这些特点可设计一些“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要他们在家帮妈妈煮饭.要求学生按1∶1.2的米和水的比例煮饭, 看一看这样煮出来的饭怎样, 再想一想, 如果煮稀饭, 米和水的比例应该怎样调整, 并验证自己的设想, 最后得出煮稀饭按什么比例最合适.这不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再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 安排这样两道题: (1) 通过度量、计算, 求出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外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内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2) 如果每平方米墙面需2千克油漆, 重新粉刷你的卧室, 100千克油漆够吗? (本题学生要知道先测量出自己的卧室的长、宽和高, 再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棚的面积, 最好还应扣除门窗的面积, 然后再计算出100千克油漆够不够.) 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 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 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学了“统计”之后, 可以布置调查所在的居民小区 (或村民小组) 各户的月用水量和用电量, 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或者调查报告.又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后, 组织学生开展“学雷峰, 做好事”活动 (修理学校、敬老院、邻居家的桌椅, 保护被大风刮倒的小树苗等) .

三、布置趣味性的家庭作业

1.根据数学内容将家庭作业设计成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 寓学于乐, 寓用于玩.如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对口令以熟记乘法口诀, 再如给爸爸妈妈当小老师向他们讲一些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 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概括性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 (数学家庭作业还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 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 做到“寓做作业于游戏中”.比如像《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数学》等报刊书籍中有很多数学童话故事 (如“丁呱呱和他的伙伴们”、“八戒分桃”等) 、数学游戏 (如数学跳棋、抢“30”游戏、模拟购物等) 、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 (如高斯求和、毕达哥拉斯定律等) .

3.设计一些制作或者创作, 做到“寓做作业于创作中”.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后, 布置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又例如学了“圆的认识”以后, 布置学生用若干个圆创造一幅美丽的图案 (如奥运五环图、肥猪“嘟嘟”等) .

趣味型作业, 不仅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使数学知识充满情趣.

四、布置自主性的家庭作业

书面作业的形式正由单调走向丰富, 除了常规作业外, 也可探索运用几种“非常规”书面作业形式.

1. 数学周记

周记 (或日记) 是学生直抒胸臆, 尽显个性的一方天地, 让学生写数学周记, 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情感空间, 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这样一个个性化很强的空间, 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自主发展.数学周记主要记录学生收获, 反思学习过程, 抒发学习情感, 展示奇思妙想, 篇幅可长可短, 能体现个性风采最好.

2. 小型研究报告或小实验报告

有学者指出, 中国的学生往往学得多, “悟”得少, 长于记忆, 至于进行课题研究则是连想也不能想的事情.但让小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积极思考, 做一些数学小实验, 或进行小课题研究, 撰写小型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的过程, 对学生养成敏锐的数学眼光, 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科学的意识大有益处.例如学习了“百分率”知识后, 让学生通过调查本地区家庭中拥有电话和电脑的数据, 写一份关于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的调查报告来说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如在学习了“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后, 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测算出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写一份实验报告.

3. 数学手抄报

家庭作业可以合作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通常利用放假时间, 让家比较近的几名同学结成学习小组, 由他们共同出刊一期数学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十分广泛, 可涉有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秩事、趣味数学、带数学的文学作品、数学与生活等内容.编写数学报,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学识,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16.我们今天如何做好教研员 篇十六

教研员绝大部分是从一线教师中成长起来的。一名教研员发挥的个人作用可大可小,大到可以影响一群教师积极发展、成为名师,或者提出见解、进而促进教育政策的调整,而小则可能无所作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员个人的能力和魅力。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并还在不断前进中。对于教研员而言,需要彻底转变职能,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如果说教育行政处于宏观管理层面,而学校处于微观管理层面的话,那么教研员承担的便是“网络对接”的任务。因为他们既比抽象的政策、理念等更贴近课程实践,又能摆脱单一的、个别化经验的局限。教研员不仅是课程的指导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实践者。教研员在基层学校不仅仅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听课、评课,还应与一线教师一起将新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去尝试、去探究,并不断在课程实践中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教研员不能等待一线教师探索出某些新的教学方法后,再去评价和总结,而要主动带领教师进行一些改良性的尝试。

一、念好学习经,着力提高素养,提升引领课程实施的能力

课程改革在全国普通高中强势推进了不短的时间,一些新理念、新思维、新成果为教学实践开辟了新的天地,这对教学研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研员作为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和推动者,负有责任和使命,先人一步,创新作为。创新的基础在学习,前进的动力更在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应该成为教研员的自觉行动和鲜明品格。教研员要读教育教学的经典著作,还要读各级教育类期刊,关注教育政策和信息。书籍类诸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教育文集、关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性专著、有关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性文字、《高效课堂22条》《有效教学十讲》等一批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教育教学经典,教研员都应该吸收并消化好,以改善内存,积淀底蕴,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素养。

二、练好教研功,致力于有效教学,加大服务课程实施的引领力度

转变教研方式、探索有效教学是教研工作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要关注日常教学的校本教研,为教研工作走向实际、走向现场开辟通道。教研员要重心下移,到教师中去,沉到课堂上“抓活鱼”,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开展现实性、草根性、跟进性的校本研究,解决教学上实实在在的新问题和难题,提升新课程实施效度。

我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如有些课堂还是一杯白开水,缺乏生活化、生成性和互动性;一些教师讲课由一言堂到满堂问,使“启发式”教法庸俗化;合作学习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如有些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却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包装,而合作学习又缺乏合作、缺乏指导等。这些教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教师在课程理念的认识和落实上还不到位。我认为,解决这些现实性问题是有效推进课程实施的关键,更是教研员的义务。教研员要首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引导教师认识和处理好三种关系,即教材文本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教学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同时,还要以教研员的指导力,引导教师由过去的重教材到重课程,由过去重视学科教学到重视人的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切实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建构能力,促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推动教师在教学中开发利用生活化资源、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的理念,打造开放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和活动的课堂,从而真正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教与学由重形式、轻内容向重内涵、重过程、重效果转变。

三、主动培养教师,致力于推进课程改革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践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既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研员的职责使然。开展说课、公开课和优质课活动,是教研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教研员发现和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教研员要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实施激励机制,在青年教师中抓骨干,骨干教师中育名师,名师队伍中选专家,层层选拔,步步培养,年年提高,形成竞争择优机制和学、帮、超的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突破自己、追求卓越的积极性,特别是对本地公开课和优质课活动中涌现出的优质课教师要跟进培养,打造一批教学骨干和名师。另外,充分发挥优质课和课改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教研员要树立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力军等观念,克服教师的职业怠倦等消极因素,努力营造教科研氛围,开展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帮助教师洗浮气、除匠气,实现教师由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重视听课、评课水平的提高,以自身带整体

教研员工作千头万绪,是琐碎的,但也是具有人情味儿的。从制订教研工作计划,到听课、评课、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再到跟进教学进度并不断推行新政策和新的教学方式等,教研员始终都从事着跟人有关的工作。面对决策者、专家、教师和同行,教研员应当始终是一个自我更新最快的的角色,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不断向着完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水平这一宏观方向前行。合格的教研员,应该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善于思考、总结和追问,听课时认真而谦虚,评课时理性而务实,以踏实、求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具体来说,教研员要注意深入研究课程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科知识的网络化构建来整体把握和夯实教学基础。同时,教研员要利用好质量检测的学情信息和指导教学的动态信息,帮助教师查漏补缺、培优促差,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转化率和产出率,切实为学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基础。如今,我省乃至我国的基础教育,都还在摸索中前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研员应不断更新理念,用新办法、新思路促进教师的转变,如自己试讲公开课,经常参与学校教研,与教师一起备课、批改作业,开设博客以供交流学习等。

总体说来,优秀的教研员并无一定的标准和定例,但优秀的教研员一定是成长于教师、作用于教师、得益于教师的,是实施者和管理者的轴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很大。教研教研,教与研缺一皆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研员。善教,而后能深研,研究出成果,培养出人才,教研员这个角色才算是出彩了。

17.今天,我们依然缅怀作文 篇十七

今天,我们依然缅怀……

今日老天始终不肯展颜,不时地自天飘着滴滴夏雨。虽然是夏日,风在吹着,但感觉不出夏天来临的熏热,这风这雨,仿佛诉说和追述着一个故事,两千年前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风在追问着,雨在追问着,追问着他的去向,追问着他的不幸,追问着他的遭遇,追问着他的一切。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两千多年前的今日,是可歌可泣的伟大诗人屈原纵身投入汨罗江的日子,人们为了表达对屈原的热爱和敬仰怀念之心情,特此于今日用包粽子、炸糖糕油条来送入江中吸引喂食给其间的能食屈原身躯的生物们,以免屈原逝后的身躯遭食。

再后来,人们为了在这天——其实也是屈原的祭日,用此种方式来缅怀屈原,所以,五月初五,不仅仅是感受粽子、雄黄酒、艾叶飘香的日子,而且更是为了寄托人们对屈原的那份敬仰,那份怀念,那份情义。时代无论发展到何时,都少不了屈原精神。从屈原的《九歌》、《天问》、《离骚》等作品里,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们不难感受出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作品其间渗透着他的重仁重义之心,感受到他的修身洁心之举!从中可以看出他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虽身遭劫难,胸怀悯民之大情大义!

屈原是我国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杰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自己被流放其间,诗人没有屈服命运的安排,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思想,绝没有随波逐流。奋力拿笔抒发自己一腔对祖国和人民那种赤子之心,并指责那些祸国误民者,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千古诗篇。

《离骚》为其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777个字。诗人叙述为实行一些政治主张而遭遇迫害的不幸,表达自己内心的苦痛,其间蕴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贞不渝的深厚情感。

今天,我们在缅怀屈原的同时,也深情呼唤屈原,呼唤屈原精神:爱国,爱民,忧民,悯民,重仁重义,思想等,都是处于当代的我们所应品读和感悟的内容,无论何时何地何年何月,这些爱国爱民重情礼仪之精神品格也都是每一个华夏之人所应具备和传承的。

18.今天我们毕业了 篇十八

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恍惚间,昨日我似乎才拉着妈妈的衣角踏入学校大门,而明天,我却要与母校挥手告别。我舍不得,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舍不得待我如子的教师,舍不得陪伴了我六年的母校。翠屏小学,承载了我们多少完美的童年时光啊!操场上,我们一齐无忧无虑地嬉戏;课堂上,我们一齐自由自在地学习;运动会上,我们一齐挽起袖子,使出所有的力气;节日的舞台上,我们一齐欢歌笑语。我们,欢乐在一齐,玩耍在一齐,团结在一齐。我们,在一齐!

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往事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忘不了我们在操场上神采飞扬,忘不了我们在教室里书声琅琅,忘不了我们在考场中神情紧张。岁月无情,命运让我们相遇,也让我们别离。尽管每个人的眼中都带着不舍,尽管我们都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明白这小学六年只可是是人生的一个站台,但真到了离别的那一刻,还是会止不住伤感。

如今,我们很快就要登上通往初中的特快列车,进入了最紧张的备战状态。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应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相信自我,不气馁、不退缩,坚持乐观的心态。“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真正地进入学习状态,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学习并不枯燥乏味,也就能够克服怯懦心理,学有所获,就能坦然地走过生命中这一段不平凡的路,

19.今天,我们如何解放思想 篇十九

所谓宣战诏书

义和团之所以闹到这样,特别是能够堂而皇之进入严密防范的京城,显然如果没有来自高层的默许,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清廷自从为光绪帝选择了大阿哥之后,中外交涉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国公使或许听信那些政治流亡者的分析,以为光绪帝代表中国的未来,而端王载漪则代表守旧,因而各国公使死活不愿与端王打交道,不愿向清廷致贺。这对帝制中国、对清政府来说无疑是颜面扫地。怎样扭转这一尴尬的局面,也委实让端王为难。

恰当此时,袁世凯替换掉的山东巡抚毓贤回京赋闲,他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总要到各位王爷、大臣那里走走门子,寻找重出机会。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毓贤在山东的“地方经验”派上了用场。怎样让外国人屈服,毓贤的办法不过就是有意识释放义和团等民间秘密结社对外国人的仇视情绪,以此让外国人有求于清政府。

各国公使并没有因为京津直隶局势混乱加剧就改变自己对大阿哥的看法,而毓贤却因此出任山西巡抚。山西是外国传教士比较多的省份之一,毓贤被免除山东巡抚时,清廷已答应各国公使,不会重新任用毓贤;即便不得已而重用,也不会将其放到外国人多的省份。清廷的做法违背了先前的承诺,遂使中外间的误会不是减少,而是进一步加深、加大。各国公使不断向清廷施压要求剿灭义和团、大刀会,维护各国利益;清廷主政者尽管没有正面要求各国公使承认中方政治变化,但对各国的要求则不那么积极,京津直隶地区的局势更加恶化。

进入5月,京城内外遥相呼应,义和团运动越闹越大。近畿一带,如清苑、涞水、定兴,尤其是保定府,相继发生焚毁教堂、杀害教民等多起恶性事件。在京城地面,“颇有外来奸民,妄造符咒,引诱愚民,相率练习拳会;并散布谣言,张贴揭帖,辄称拆毁教

堂,除灭洋人,藉端煽动”。在西四牌楼羊市南壁上发现义和团乩语:“一愁长安不安宁,二愁山东一扫平,三愁湖广人马乱,四愁燕人死大半,五愁义和拳太软,六愁洋人闹直隶,七愁江南喊连天,八愁四川起狼烟,九愁有衣无人穿,十愁有饭无人餐,过戌与亥是阳间。”随后不久,类似的揭帖在京城到处张贴,鼓动义和团民焚毁教堂和使馆。在京洋人均有自危之心,各电本国请兵来京,自行保护。

北京局势确实在持续恶化,清廷对此也开始感到了忧虑。5月27日下午,庆亲王应邀与英国公使窦纳乐、俄国公使格尔思会晤,庆亲王表示朝廷知道现在的困难,也已向直隶总督发布最严厉的命令,他劝各国公使相信清政府有能力保护公使馆,不赞成各国军队进入北京。不过,庆亲王也表示,如果各位公使执意这样做,清政府并不完全反对。

基于安全考虑,各国公使决定从大沽口外海面调集一批军队进京,加强使馆、教堂及外国人聚集区的警卫。5月31日,第一列军用专车向北京进发,几天后抵达北京的使馆卫队接近千人。

各国调集军队的目标是为了保护传教士、侨民、教民和外交官,至少此时并没有以清军作为作战对象。但各国军队的调动引起了清政府严重不安,端王载漪、体仁阁大学士及大阿哥的师傅徐桐、军机大臣刚毅和赵舒翘、都察院左副都御使何乃莹等主张招抚义和团。6月6日,清廷发布了一个上谕,刻意强调义和团民众练艺保身、守护乡里,值得同情。

清廷的转向让各国公使更加恐慌。6月10日,各国任命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一支人数更多的联军前往北京保护使馆。无奈,京津间的局势完全失控,西摩联军用了17天时间不仅没有抵达北京,反而被义和团围追堵截逃回了天津。

西摩联军无法顺利抵达北京,在各国司令官看来,主要是因为清军驻守的大沽炮台阻断了联军与后方的联系,因此各国司令官6月16日向清军驻守大沽炮台的指挥官罗荣光、直隶总督裕禄各发一份通牒,要求翌日凌晨两点将炮台交给联军。

作为军人,罗荣光当然不会接受联军的要求,他在没有外援的情形下,与几千守军浴血奋战,但终因敌众我寡而丢掉了炮台,付出巨大牺牲。在大沽炮台争夺战打响前,罗荣光曾派员向直隶总督裕禄求救,裕禄表示天津防御已很吃紧,没有办法提供支援。这不能说就是罗荣光失利的原因,但很显然作为直隶总督的裕禄对大沽炮台失守负有相当责任。

其实,联军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联军送给罗荣光、裕禄的同文照会,送达的时间就有差别。送给罗荣光的时间为16日下午,而送给裕禄的则拖到第二天上午10点,尽管照会上的时间仍然写着16日。

当裕禄收到联军送来索要大沽炮台的外交照会时,大沽炮台已到了联军手里,几千守军早已溃败。然而,裕禄不是将这个结果及时报告朝廷,反而将联军的最后通牒紧急报送朝廷,说他接到这份照会,各国水师提督“限至明日早两点钟时将大沽口各炮台交给”联军,逾期不交,即当以武力占领。

裕禄的报告送到北京的时间为19日下午,此时距大沽炮台失守已两天。尽管过了两天,朝廷对天津的事情一概不

知。慈禧太后、光绪帝虽几天连续召集御前会议,王公大臣虽然对战与和、剿与抚提出很多看法、出了许多主意,但究竟是战是和,列强究竟是像他们自己所宣扬的那样要帮助清廷剿灭义和团,还是要以清廷为敌、对清军开战,这在之前几次御前会议上并没有结论。现在好了,裕禄的报告来了,列强索要大沽炮台了,这不就是明明白白要与大清为敌、准备开战吗?

其实,慈禧太后、光绪帝以及所有与会者都不知道大沽炮台已不在清军手里,所以他们讨论的前提就是怎样阻止联军、怎样保住大沽炮台。直至6月20日,上谕仍要求裕禄报告与联军交涉最新进展,仍不知大沽炮台已被联军占据。上谕说:“裕禄于二十一日(17日)后并无续报,究竟大沽炮台曾否开战强占?连日洋兵作何情状?现在招募义勇若干?能否节节接应?拳民大势又是如何情形?著即迅速咨明总署转呈,并遵前旨随时驰报一切。”

nlc202309082045

由于清廷根本不知道天津方面的情形,所以19日下午的会议上,与会者普遍认为,联军索要大沽炮台将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权衡利弊,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坚决拒绝联军这一蛮横要求。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有不惜破裂的决心和意志,要以不可动摇的强硬态度迫使列强让步,让他们放弃索要大沽炮台的无理要求。下午5时,总理衙门向11国公使及关税处送去12份同文照会,大意是联军索要大沽炮台令人震惊,显然是各国有意失和,首先开衅。既然如此,现在北京城里也是一片混乱,人心浮动,那就请各国公使在24小时内下旗开路,前往天津。这个照会就是后来一直争议的“宣战照会”。其实仔细分辨,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外交照会,只是表明清政府强硬的外交姿态而已。

历史性灾难

我们今天可以这样理解这个照会,但在当年,各国公使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收到这份照会后立即陷入极度恐慌,因为他们既不知道天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这个“最后通牒”究竟意味着什么。

外国人对生命的理解与中国人很不同,各国公使弄不清这份照会的意义,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冒险找清政府中负责任的人弄清真相。11国公使争论了一个晚上不了了之。天亮时,德国公使克林德建议大家一起前往总理衙门,至少要向中方表达24小时的宽限太短了,那么多公使、家属及传教士,根本无法撤退完。然而,公使馆外面的情形或许真的很乱,或许他们被清政府的决绝镇住了,竟然没有一个人响应克林德的建议。

克林德是非常有个性的德国人,别人不去更让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完成这个使命,更何况他与总理衙门本来就有一个约会,所以,克林德带着秘书前往总理衙门。不料刚到东单路口,克林德就被清军一枪毙命。这一天为6月20日,自此之后,公使馆的外国人再也没有人敢出来活动,他们既不愿与清政府交涉,也没有办法与在天津的外国领事联系。公使馆成为一个孤立的堡垒,上千名外国人、教民在里面困守,外面则被清军、义和团层层包围。

义和团包围公使馆,无疑要以外国人为对手,至少是与

追随外国人的“二鬼子”教民为敌。至于清军,很难说是要进攻公使馆,因为正像慈禧太后稍后西行途中所说,假如清军执意进攻公使馆,一声令下,公使馆早就夷为平地了。言下之意,清军并不是与义和团民众“合围”公使馆,而是将义和团与公使馆隔开,保护公使馆的安全。应该承认,这个说法是对的。

清军护卫着公使馆,但清政府对世界的所有发言并不被各国政府所信任,全世界的注意力在北京,但各国政府与公使馆无法取得直接联系。至于在天津的各国领事、各国海军将领,他们虽然对各国公使的处境深感焦虑,但他们普遍高估了义和团的威胁和清军的实力,一定要等各国增援部队来了才肯向北京进发。于是,时间一天天消逝,中外僵局也没有办法打开。直至8月初,八国联军中的七国军队在天津完成集结。4日下午,约两万联军开始向北京出发。仅仅10天后,即8月14日,联军先头部队突破北京防线,进入使馆区,被围困了两个多月的外交官、传教士恢复了自由。

1900年的义和团战争,确实使北京遭受到1860年以来最严重的破坏。联军进入北京不久,应清政府要求,赫德在与各国公使磋商后,于9月1日向清政府提交了一份善后清单,并私下告诫清廷大臣无论如何不能将围攻使臣的事情看得太轻,更不能误看。因为这是各国在国际交往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赫德在这份文件中详细列举事件始末,分析清政府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清政府要想息事宁人,必须承认姑息纵容义和团的错误,必须就义和团围攻公使馆,枪杀公使、教民等事情认错道歉,并给予适当赔偿。

经过漫长的谈判,清政府与列强就惩办肇祸大臣、赔偿、使馆区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联军驻防、拆除大沽炮台及京津间军事设施等问题达成共识。1901年9月7日签署了“北京议定书”,通常又被称为“辛丑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向各国支付的赔款总额为4.5亿两白银,清政府为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情承担责任,并承诺为了不再发生这样的灾难,中国将加大改革,尽快与世界接轨。这个条约,一方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另一方面又是中国重新起步的开始。这一年清政府重新启动的“新政”就蕴含着这个意思;几年后的预备立宪,其实也是“北京议定书”的逻辑发展。

中国因义和团战争蒙受近代以来最大的耻辱,也因这场战争重新起步,踏上走向世界的不归路。(完)

上一篇:如何预防银行从业人员职务犯罪课后测试下一篇:煤气中毒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