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论文(精选13篇)
1.印度文化论文 篇一
瓦尔那统治下的印度女人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生活在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女人的历史与现状,不仅是对普通印度女性的真实面目做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提高对印度妇女的重视;并且也是在探寻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培养包容性,积极摒除偏见,创造和谐社会。研究方法:首先,主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有关专家论文,借鉴他们的观点,深化对印度女性的认识;其次,浏览互联网上网民的评论,以扩宽自己的思维,做到与时俱进,批判性地吸收有关论述;再次,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已形成对印度社会一个比较感性生动的认识;最后,利用比较分析的方式,对印度女人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
研究结论:印度妇女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印度女性终会得到充分地解放。
关键词:种姓;社会;女人;权益;变革
目录
1.女人的创造
2.总体特点
3.社会地位
4.妇女权益
5.婚姻制度
6.嫁妆制度
7.希望与福音
引言
印度女人经过曲折的发展历史,虽然现在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可是她们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终有一天会迈向性别平等,实现社会 1的和谐。本文通过了解印度女人生活的历史与现状,提高对她们的关注与重视,以消除妇女歧视和解决妇女权益问题,并推进印度妇女发展进程。
女人的创造
要了解印度教创造的概念,就要学习《大林间奥义书》中的创世神话。虽然这则神话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且直至今日仍鲜为人知,但它表明了印度人对起源、创造、创造力的一些思考特征,它们在今天依然是基础,并具有影响力。其中关于女人的创造,它是这样描述的:
太初,这个宇宙是以原人的形象出现的自我。原人环顾四周,除了自己,别无他物。他先说:“我是,”于是“我”字产生了。因此,现在人们一讲话,就先说“我”,然后再说别的他知道的名字。
原人有些害怕,因此,任何孤独的人都会感到害怕。但原人醒悟了:“既然只有我一个人,有什么好害怕的?”于是,恐惧消失了,因为,他有什么好怕的?一个人感到恐惧,是因为有别的人存在。但他也没有什么快乐,因为一个完全孤独的人没有什么好快乐的。原人希望有第二个人。
现在原人的大小及样子均如同紧紧拥抱的一男一女。他将自己分为两部分,从自身生出一夫一妻。因此,圣哲雅若洼基夜说:“一个人就如同一半碎片。”但这个空间被女人填补了。他与她结合,如此人类便诞生了。但女人醒悟了:“既然我是从他而造,他怎么能与我结合?真羞耻!我要躲藏起来。”①
„„
至此,女人就被原人所创造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女人与男人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关系,女人是被征服者,是男人的附属品,她的被创造是出于男人的需要。
总体特点
西方人的脸型、东方人的眼神,在印度女人脸上得到了和谐统一,黑人和白人的肤色也在印度女人身上得到了调和,印度女性的特征是丰乳、细腰、肥臀,身体扭成“三道弯”,性感妩媚,风情万种。印度女人的好人缘是天生的,她们擅长歌舞,几乎个个都是天生的舞者。另一方面,印度女人又是保守的,在一个宗教国度里她们几乎都是围绕着家庭而生存,一生都是以家为主,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
印度女人也有属于自己特殊的时尚,纱丽、吉祥痣、鼻饰、脚铃等都是独属于印度女人的标志。
社会地位
有这样一句话:在印度,与其做女人,还不如做一头牛比较划算。印度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她们普遍受到社会的歧视和贬低。一方面,是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影响,“多少年来,以男人为主的社会制度告诉男人们,女人是比他们下贱的泄欲工具。甚至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修行人都不断在他们心中播下对女人敌视的种子„„一些学者把妇女看做无知的雌性动物,认为她们的作用不过是操持家务和生儿育女,以使家族传统得以延续。”(《被双重道德摧残的妇女》,《萨哈拉报》,1999年11月14日);另一方面,种姓制度对女性的歧视也形成了一张天然大网,吠陀经明确地把妇女和印度教认为的低级种姓首① 此神话出自《大林间奥义书》第一部分第四婆罗门书。
陀罗视为同类。尽管印度独立以来,政府比较注意提高妇女的地位,且印度现任的总统也是女性,但是这不能代表整个印度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印度女性在各方面仍然面临着明显的性别歧视。例如妇女出嫁时要附带昂贵的嫁妆,而且随时有可能被丈夫休掉。总之,对妇女的歧视观念,是阻碍印度妇女发展的一大思想桎梏。
妇女权益
印度独立后至今陆续出台了一些有关妇女的重要法规,其中如1950年印度宪法,规定了对公民在宗教、性别和民族上不得有任何歧视,确认了男女的平等地位;1956年印度教继承法第一次赋予妇女以财产继承权;1976年公布的有关男女同酬的规定等。这些法规促进了印度妇女发展事业的进程,使妇女的地位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宪法确实赋予了平等的权利,但仅有宪法的条文还不够,平等鲜花绽放的美好形势还有待营造„„事实上,几十年来印度妇女发展进程及其迟缓„„毫无疑问,一些名门闺秀也曾问津高官要职,但一般妇女则依然匍匐在原地。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得到了充分地解放,但在实际生活中,她们却进一步沦为男人的附庸。”(拉贾基绍尔:《妇女的地位》,《萨哈拉报》,1998年8月22日)目前,“由于没有文化和受歧视,印度妇女的地位仍极低下。”(1998年12月16日《新印度时报》社论《妇女的保留席位》)印度社会对妇女认识上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歧视观念,法律对妇女权益保障的软弱无力,以及妇女在经济上的不能自立,决定了她们社会地位的低下,决定了她们在生存权、人身权利、健康、受教育、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和就业、财产继承和维护自身权益等诸多方面均面临着明显的性别歧视。印度妇女的权益尚得不到有效地保障。①
婚姻制度
印度的婚姻制度与种姓制度密不可分,它深深地打上了种姓制度的烙印,属于种姓婚姻。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宗教法所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印度法的核心内容。它是与当时的种族、姓氏有着密切关联的社会集团,各集团除了严格职业世袭外,其特征最突出的领域是婚姻方面,实行种姓内婚制。依据婆罗门教法的规定,各种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截然不同。即婆罗门为最高种姓,掌握宗教祭祀大权;刹帝利为第二种姓,掌握军政大权;吠舍为第三种姓,从事商业或农业生产;首陀罗为第四种姓,从事低贱职业,多数为奴隶。各种姓间戒备森严,不得同桌而食,同井而饮,同席而坐,同街而居。这种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婚姻制度自不例外。
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摩奴法典》规定了各个种姓结婚的最高原则,即同类种姓通婚原则,该原则强调只有同类种姓的婚姻才是合法的,任何越过种姓界线而与其他或高或低的种姓结合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必将受到神灵和世俗社会的惩罚。
印度教认为,人生来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是根据“洁净”和“污秽”的观念来分类的,并且这种“洁净”与“污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样,不同种姓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有可能转换,正是基于对被“污秽”玷污的内心恐惧,印度教社会确立了种姓内通婚的原则,因为混血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污染,所以禁止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严格实行种姓内婚姻。①摘自:李小溪,《印度妇女权益问题浅析》,《南亚研究》,2001年,第2期,p8
2印度教法规定原则上各等级种姓间不得越位通婚,尤其不允许高种姓女子嫁给低种姓男子。但特殊情况下,高等种姓男子可娶低等种姓女子为妻,也被社会所认可。也就是说,如果高种姓的男子想与低种姓女子结婚,虽然会遭到家族及其他同种姓人的反对,但经过坚持仍能达到,这种婚姻被称之为“顺婚”。这样,婆罗门男子除了可以娶婆罗门女子为妻外,还可以娶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女子为妻。(事实上,种姓等级相差太大也是不被接受的。)而高种姓的女子则绝不能被允许下嫁给低种姓男子为妻,这种婚姻被称为“逆婚”,他们的婚姻及子女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如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竟然成婚,那是最不能容许的,其子女将被作为不可接触的贱民,称为“荫陀罗”,被排除在种姓之外,地位比首陀罗还要低下。
事实上,这种种姓婚姻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例如,“荣誉谋杀”在印度时有发生。一般情况下,是较高种姓的女子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较低种姓的男子。女方家人或亲属为了所谓的家族荣誉和种姓纯洁,而谋杀这样的夫妇。“荣誉谋杀”是十分残忍的行径,毫无人性可言。其折射出的印度种姓制度令人扼腕。
显而易见,种姓婚姻及其保守性和落后性钳制了印度人们的思想,限制了人们的行动,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为人类的婚姻是以感情为内在基础的,不可能以等级标准来维系。种姓通婚的原则反映出古印度男女极不平等的现象,由此应运而生了一些鄙视女性的社会陋习,影响了印度数千年的文明进程。在漫长的印度社会生活中,由于婚姻被限制在同一种姓内,很多青年人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以致不少无辜青年成为婚姻上的牺牲品。①
嫁妆制度
印度盛行嫁妆制度,女儿出嫁的时候,做父母的一定得准备嫁妆给夫家。本来按照印度古代的大家庭制度,家庭财产由儿子继承,女儿有权在出嫁时向娘家要求一份嫁妆,作为到夫家的生活费并为自己提供保障。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嫁妆制度被增加了许多不道德因素,逐渐演化成社会陋习。甚至不少妇女由于嫁妆不能达到夫家要求,而出现了“嫁妆死亡”。1988年6月30日《今日印度》载文:“火烧新娘,恐怖扩散——与嫁妆相关的死亡突破宗教、种姓和地区界限。”夫家残杀年轻媳妇后又让儿子再婚以获取另一份嫁妆。无数妇女因为嫁妆的缘故,饱受着夫家的折磨与摧残。所以嫁妆问题也引起了社会改革家的重视和批判。甘地曾经指出:“婚姻作为双方家长为了金钱而达成协议的事必须停止。”“任何年轻男子如果把嫁妆作为婚姻的条件,对他所受的教育和他的国家是一种耻辱,也是对妇女的侮辱。”另外,印度政府也于1961年首次颁布了《禁止嫁妆法》。
可是事实上,印度政府虽然从法律上规定禁止嫁妆,但人们对巨额嫁妆的要求并未因此而改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愈演愈烈,嫁妆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有学者评论说:“只有当嫁妆犯罪本身被法律和普通人视为严重罪行而非轻微罪过的时候,只有当大多数人改变他们的家庭地位由金钱和婚姻决定的观念之后,只有当印度妇女真正获得政治、经济、社会独立时,嫁妆制度才会被消灭。”②
希望与福音 ①
② 参考:谢冬慧,《印度婚姻制度的嬗变》,《河北法学》,2009年,第3期,p171参考:邱永辉,《今日印度嫁妆制度》,《南亚研究季刊》,1990年,第2期,p6
1虽然,目前印度妇女的整体地位以及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与妇女所占的人口比率仍远远不相称。由于传统保守观念的制约,陈旧习俗的束缚,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真正能迈向社会前台、与男性享有平等权利的女性只能是少数。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印度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妇女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印度妇女的身影正活跃在政坛、商界及社会的每个角落,为印度的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方面有赖于历届政府的鼓励倡导和舆论的大力推动,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印度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而印度妇女要想真正撑起“半边天”,还必须做出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转变传统习俗和观念;二是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三是在经济上能够独立。也许在印度这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度,妇女走向社会将面对重重束缚。不过,通过不懈地努力,我坚信属于印度妇女的美好明天终将到来。
当印度妇女的地位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数亿妇女巨大的潜能得到开发,写在印度宪法中“男女平等”的字句不再停留于一纸空文,那么印度必能实现和谐社会,新世纪的印度迈向世界舞台的强国战略也才必将得以实现。①
结论
纵观印度妇女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她们的生活是逐渐从宗教化向世俗化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明示着人类的进步历程。印度对妇女保障的法制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它在印度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有利于取缔陈旧的宗教规范,有助于保护妇女的生命、健康和尊严,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而且促使了越来越多的印度人树立起新的法律意识。诚然,消除传统习俗的糟粕,真正实现印度妇女的解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久努力。
参考文献:
陈峰君:《印度社会与文化》,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1
季羡林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僧伽厉悦著,李燕译:《周末读完印度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克卢尼著,叶济源译:《印度智慧》,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① 参考:钱峰,《人民日报》,2001年3月23日,第007版
2.印度文化论文 篇二
一、印度与中国
同处亚洲大陆的印度与中国, 自古至今有着相似的发展与国情。两国在各自发展的几千年历史中, 都经历了繁荣而统一或分裂战乱的历史, 近现代以来, 又经历了在西方列强统治下的殖民历史, 而今, 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两国又有了新的发展与交流。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 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是金砖五国经济合作协约国, 在社会状况、文化底蕴、思维方法、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 纵然两国之间有大海崇峦的阻隔, 但在中国与那么多的国家交往关系中, 中印是最为源远流长和友好的。说源远流长, 是因为在司马迁《史记》中, 已经有了公元前2世纪, 中国四川的产品传到印度的记载, 更遑论汉朝以前中印交流的种种痕迹。说友好, 是因为中印的交流“上自天文、地理, 下至语言和日常生活, 中间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 等等, 在很多方面, 无不打上了交流的烙印”, [1]2但几乎从没有发生过互相侵扰的事, 反而在对方被殖民、被侵略的时候, 互相支援和帮持。季羡林先生曾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中说道:“印度河和恒河孕育出来的印度文化, 影响了南亚、东南亚以及这一带的广大地区。黄河和长江孕育出来的华夏文化, 影响了东亚、东南亚以及这以外的地区。两个文化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 对人类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其中, 何为“文化”?“文化”一词至今没有非常明确的释义, 如果要下一个确切些的含义, 笔者认为应当从文化哲学角度来讲, 即:“文化从根本上不是与政治、经济等相并列的现象或领域, 而是人的一切活动领域和一切存在领域中内在的、机理性的东西;是从深层制约和影响每一个体和每一种社会活动的生存方式”, [2]这也正是本文的出发点。
当前国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欧美日韩等国家, 人们对远在地球那一边的美国的了解远远超过对毗邻而居并有两千多年交往史的印度的了解。殊不知印度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 吸纳、包容外来文化进而嬗变成支持印度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文化, 这对中国文化发展, 特别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文化走出去
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 独特的地缘位置与璀璨的文明, 使印度文化传播到“世界五大洲的各个地方”, [3]渗入并影响着欧美、南亚、东南亚, 尤其是不丹、马尔代夫等亚洲小国。印度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 可简要划分为物质与精神层面。
1. 物质层面
印度文化在物质层面走出去的内容有很多, 悠久的历史给这个国家积累了很多文化符号, 旧与新并存着, 就像“穿着时髦的摩登青年与披着传统纱丽的妇女擦肩而过, 酒吧里震耳欲聋的迪斯科音乐与附近庙宇里深沉凝重的祈祷声交织在一起”[4]一样, 她的民族服饰、特色美食等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里仅挑选两个典型内容来说。
(1) 宝莱坞电影
最近几年, 印度电影在中国颇受欢迎, 《我的名字叫可汗》《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等影片改变了国内影迷对印度电影的认识。2013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奥斯卡上的大获成功, 又让国际市场刮起了“印度风”。
宝莱坞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 宝莱坞和印度其他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 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 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并通过南亚的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可见印度宝莱坞的巨大影响力。
印度政府认为, 通过电影来展示印度文化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当电影把印度独特的宗教文化以及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展示在全世界的面前时, 全世界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印度, 认识印度。[5]对全世界来说, 宝莱坞就像是一张最美丽的名片, 它改变了印度以往的贫穷落后形象, 代之以独特魅力的国家形象。
现在, 印度电影开始聚焦文化现象和现实社会困境, 越来越接近印度大众口味, 在抓紧本国观众的前提下, 在内容和类型上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加之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印度利用这个语言禀赋加快了其电影国际化的进程。因此, 其“走出去”能力远超中国。
(2) IT产业走出去
印度软件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取得成功的经典案例。印度的软件产业之所以迅速发展并在发达国家中站稳脚跟, 主要由于:第一, 英国在印度有二百多年的殖民历史, 向其传输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式教育, 这使得印度人在开发软件上如鱼得水。第二, 本国宗教林立、文化风俗等原因, 印度人普遍具有逆向式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第三, 政府的重视和扶持, 比如印度第一任总理在上世纪50年代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样子, 在全国建立了六个“印度理工学院”, 今天, 正是这些学院的毕业生支撑着信息技术产业大厦。
借助这一专长, 大量印度人成功打入欧美各国信息产业, 尤使得美国硅谷的信息产业, 散发着一股浓重的印度咖喱味道。因此, 印度文化向世界传播便拥有了最好的媒介, 随之印度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处事待物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勤劳、聪明、耐心等优良品质被世人所熟知, 反过来这也促进了该产业的更好发展, 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循环。
2. 精神层面
印度文化对中国、韩国、日本这三个东亚国家影响很大, 而在南亚各国和东南亚诸国, 这种影响就更为强大, 足以同当地文化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随着两大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广泛传播而流行开来。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 在印度几乎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 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中国在这方面望尘莫及, 只创造了道教一个本土宗教, 且该教后期为了生存发展也在不断学习佛教。
公元前六世纪主张忍耐、顺从将来灵魂就可进入“极乐世界”的佛教产生, 佛教承载着印度文化, 促进了印度与其它国家尤其是与中国的交流。五世纪综合婆罗门教和佛教等各种宗教教义的印度教形成, 印度教的核心教义梵我同一、精神解脱、业报轮回、践行达摩、修炼瑜伽等教义至今仍在指导着印度人民, 在现实生活中和精神生活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6]
这些教义深植于印度人民心中, 进而外化为行为, 并由个人渗透到国家层面, 在一些契机的帮助下更广范围地传播并扩大影响。在反英争取独立斗争中, 随着圣雄甘地的倡导, 印度的“非暴力”重要理念传遍了世界。宗教所提倡的众生平等、不杀生、隐忍、对人友爱热情等优秀品质, 随着印度侨民在亚洲、欧美的迁移而扩散到世界各地, 随着教众的增多, 加深了外界对印度的认知, 也扩大了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三、印度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猛, 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数亿人口涌入文化市场, 接受、享用、消费文化, 这本是文化进步的表现, 但他们对文化饥不择食, 满足于粗糙的精神食粮。他们用市场看不见的手, 牵制着文化发展的走向, 求量不求质的现状, 使得大众文化发展呈现一种把崇高当作落伍、把出格当作新潮、把低俗当作流行的不健康状态。另外, 国人吃着披萨、肯德基, 喝着可乐, 看着美国大片, 用着日韩大到汽车, 小至电饭煲、指甲剪的产品, 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 无不显示着生活方式的西化, 思想价值观已被外来文化“入侵”。
上述现象揭示着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 即使2010年中国GDP赶超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依然不强, 与这一国际地位还不相对称。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 其他国家会更愿追随”其领导, 因此软权力“与硬的指挥权力同等重要”。[7]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必须要发展文化, 因此, 中国应以邻为鉴, 面向世界, 积极完善文化走出去战略。
1. 从物质层面上来说
文化走出去战略, 是指通过发展文化贸易特别是文化服务贸易, 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内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 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8]因此中国应发展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途径———企业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是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 大都是国有事业单位, 内部生产动力不足;规模小一些的企业, 又缺乏走出去的能力, 这就要求发展一批活力充沛的、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中国文化走出去, 不仅仅是文化官员出访, 更应该是企业走出去, 市场主体走出去。[9]
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时候, 不能仅仅停留在宣讲华丽的词藻、召开频繁的会议上, 在制定符合具体国情的战略前提下, 应坚持双管齐下, 既要坚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又要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创新成果;对外不仅传播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民族舞蹈、戏曲曲艺, 而且推广独具特色的衣着服饰、中医中药、美食和武术等富有文化理念的交流, 一些文化名人也可作为推广自己文化的有力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源于我国的环境、生活和风俗而产生的物质文化, 承载着国人的美学、价值观点和哲学思维, 需加强监管, 避免出现良莠不齐等不良现象。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 需要发挥政府与民间、集体与个人的作用, 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立体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格局。这样, 才能更好地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塑造中国的文化大国形象, 提升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2. 从精神层面上来说
首先,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繁荣应是, 但不仅是文化产业等物质层面的崛起,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文化, 即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印度始终忠于自己由来已久的传统, 她真正的兴趣不在于某种观念的历史渊源, 而是这种观念本身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对自身文化理念的进步作出贡献。一旦有消化吸收的可能, 这些理念就会相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以至于人们很难发现其外来源头的一丝痕迹。[10]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 一个民族文化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中国应学习印度那种化为己用的能力, 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兼收并蓄, 努力做到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本土化, 这是本国文化走出去和增加吸引力的重要砝码。
其次, 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至今占据着牢不可破的优势地位, 为了生存与发展,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以便走的更远更坚定。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当首推“和谐”文化, 这个概念有着极大的内涵扩充可能性, 它不要求强行一致, 可以保留多样性, “和而不同”是其完美境界。这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阶级、利益集团, 也适用于现在的人与自然之间。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百折不挠”, 在从屈辱的殖民历史中解放出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断绝外国武力干预中国内政的企图等诸多波折苦难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国人这种内在的勃勃生机、自强不息不但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也是实现“中国梦”, 重新走向辉煌的重要精神支撑。此外, 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仁爱”、“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独立自主”等美好品德, 更是应该在对外交流中积极展现并推广出去。
通过上文分析印度文化何以保持其特色, 借鉴印度文化支撑印度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 实现中国文化自觉, 增加文化自信, 达到文化自强。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 积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有利于增加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努力实现建设“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文化交流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2]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 2001:68.
[3]刘建, 朱明忠, 葛维钧.印度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645.
[4]江亚平.印度: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9:2.
[5]王超.印度欲借电影加强对外文化传播[N].工人日报, 2011-12-06.
[6]姜玉洪.印度文化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29.
[7]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88.
[8]齐勇锋, 蒋多.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模式探讨[J].东岳论丛, 2010 (10) .
[9]李长春.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624.
3.从政治文化角度看印度 篇三
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
[美]爱德华•卢斯 著
中信出版社 2007年11月版
最近10年来,印度在世人面前树立了全新的形象。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领域和离岸呼叫中心的成功,宝莱坞在海外广受欢迎,无论在美国、英国和其他国家,印度社团正变得更加富有和显赫。这还得益于1998年公之于世的深思熟虑的核武器计划。单纯从宗教的角度去观察印度会扭曲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理解,进而使我们从根本上误读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样,单纯从这些新形象来理解印度也会产生误读。按照以前的标准,印度的经济的确变化巨大,但这种变化的性质和规模往往被过分夸大了。印度人也养成了过于乐观的心态。例如近年来印度人就普遍认为,他们的国家即将成为超级大国。
也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印度会更有代表性,也更具启发性,那就是印度根深蒂固但又变动不断的政治文化。20世纪90年代末,鲁伯特•默多克访问了印度,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印度日益增长的英语市场,探讨在印度开办卫星和有线电视合资企业的可行性。在新德里会见了所有的政府部长后,他飞往印度的商业中心孟买,与印度最大的民营企业信诚工业集团的总裁迪鲁巴伊•阿巴尼会面。阿巴尼被誉为他那一代印度人中最精明的商人,他问默多克在新德里见到了哪些人,默多克说他曾与总理、财政部长和其他官员见面。“噢,你见到了所有该见的人,”阿巴尼说,“但是你想在印度发展,就必须见所有不该见的人。”
阿巴尼说的实际上是那些腐败的政客(或许还包括一些和他们合伙的政府官员)。在印度,品行不佳的人往往会从政,而正直善良的人在政界成功的可能似乎更为渺茫。在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时,克林顿曾提醒自己,“关键是经济,傻瓜”。而在印度,在更多的情况下,“关键是政治,傻瓜”。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印度无所不包的政治文化以及政府的作用,你就不可能透彻地领会印度的经济和宗教特性的变化。
许多人预计,印度正奋起成为2l世纪的强国,本书将以此为背景,对当代印度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一章关注印度发展迅速而又极不平衡的经济,然后评析印度无处不在的政府和主要的政治运动。接下来,我要考察的是反复无常的印巴关系,以及印度对本国穆斯林的暧昧态度,同时分析它在美、中、印三边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三边关系将左右21世纪的世界格局。最后,本书将探讨印度正在经历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它的宗教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极强的适应力,旧貌换新颜,自我包装成现代的形式示人。在本书的末尾,我将分析印度会如何在以后的岁月中持续崛起,以及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
在这里,我将简略考察20世纪印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们是甘地、尼赫鲁和安培多伽尔。对印度的国家性质和发展方向而言,即使将印度所有的神灵、软件经理人以及核科学家加在一起,也不及这三个人的影响大。他们三人都与印度的传统宗教角力,其中的两位最终抛弃了宗教,而甘地则善用民众的宗教情感,实现了印度独立的目的。
1947年8月15日,印度在“午夜钟声”中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自由,至今已经历了三代人。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前往新德里做晚祷的途中被一名印度教右翼狂热分子刺杀。然而甘地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印度人的梦想,他成功地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彰显出崇高超凡的人格魅力。他仅凭一己之力就使争取自由的斗争深入到广大目不识丁的民众中,激发了他们的积极参与,这种奇迹般的感召力至今仍引人注目。甘地用通俗的大众语言改变了这场斗争的性质。最初,这场斗争不过是一群受过英式教育的衣冠楚楚的律师追求的“没有英国人的英式治理”,而甘地将其转变成了全印度人参与的群众运动。
甘地是政治战略和战术大师,这已广为人知。然而,甘地的反物质主义哲学对印度1947年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却鲜为人知。在许多方面,这种影响历久弥新。社会就像人一样:在童年时期发生的一些事件会影响它的性格和决策,即使这些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其影响依然存在。如果现在甘地转世重生,他必会惊讶于所看到的一切。进入21世纪的印度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自信、更加物质化和全球化的国家。
4.印度文化论文 篇四
观看电影的前半部分时我感到揪心,可能是因为陈旧愚昧的文化让我窒息。但从这些落后的文化里,我还是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比如克拉西米的妻子回娘家后娘家人的关爱,但是人性的善良却因为落后的思想束缚在了愚昧的牢笼。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难道真的没有人知道吗?落后陈旧的思想,总会有人去打破,支撑的力量就是“爱力”。
当克拉希米的发明获奖后,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坚持自己的初心,将对妻子的爱升华到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果我将机器卖出,护垫的价格依然很贵,那我做这台机器的意义又什么呢?”,当克拉希米对着帕里说出这句话时,说明他的思想已升华。
5.印度文化论文 篇五
摘要:
这本书有助于了解印度社会、思想与佛教。印度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宗教,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只是灿烂一时都在这本书中有讲解。在以下的读书笔记中将会介绍本书的作者,以及印度教与佛教的区别。
关键词:印度
佛教
印度教
我在假期阅读了马克斯·韦伯的《韦伯作品集X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一书,感想颇多。首先让我了解了作者 马克斯·韦伯,其次知道了尽管印度教与佛教都起源于印度,但他们之间是有很多的区别之处的。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更深一步的了解到了印度教和佛教的教义,联想到了伊斯兰教的教义,最后又做了一些资料搜集关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为什么会存在很大的冲突。
一、作者简介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社会学创立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他二者为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与爱米尔·杜尔凯姆(Durkheim),早期流行的另一说为马克斯·韦伯,埃米尔·迪尔凯姆,格奥尔格·齐美尔)。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他和迪尔凯姆被认为是宗教社会学最早的开创者,也是宏观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他在各种学术上的重要贡献通常被通称为“韦伯命题”。
二、印度教与佛教的区别
尽管二者都产生于印度,但却是两种不同的宗教。印度教是信仰多神,至少有三个主神,印度教有种姓制度,而佛教崇尚平等。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产生于古印度。佛教宣扬在灵魂上“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但不反对奴隶制度。佛教认为人活着就是受罪,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只有消灭一切欲望,进行修行,将来灵魂就可进入“极乐世界”;佛教主张忍耐、顺从。由于佛教教义一方面成为广大受苦难的人民精神上的依托,另一方面也符号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以此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所以得到广泛支持,发展很快,公元前三世纪时被定为国教并开始向外传播:东南传人东南亚,西北传人中亚细亚,公元前一世纪由克什米尔传人中国的于阗,以后在中国不断发展。
印度教于五世纪时出现,也产生于印度,它适应封建统一的思想,综合婆罗门教和佛教等各种宗教教义而形成。印度教的基本教义是“法”和“业力轮回”。所谓“法”,是指人们生活和行为的规范;所谓“业力轮回”,是说人在世如果按照给自己的“法”去生活,死后灵魂可以转生为更高级的种姓,现世的不平等是前生注定的。印度教的因果报应思想麻痹劳动人民,迎合统治阶级,是封建剥削关系和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辨护的最有力的精神工具,因而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保护与支持,公元九世纪以后,印度教成为在全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由于印度教的兴起和后来八世纪起伊斯兰教的传人,到十三世纪,印度境内的佛教几乎毁灭殆尽,尽管十九世纪后半期以后佛教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但当今佛教教徒在印度不足二千万人,佛教虽源于印度,但发展却在中国。而印度教在当今印度却拥有广泛的基础,再加上传统的影响,今天印度教徒在印度已达八亿,所以现在的印度是一个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国家。
三、印度教的特点 1.多神崇拜的主神论
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努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努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2.四种姓分立
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3.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
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4.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
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5.承认吠陀的权威
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被称为「天启的经典」。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是印度古老宗教与历史文献的总集,对印度后世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读完这么书对于印度教与佛教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仅是泛泛的一遍是不足以完全认识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作者思想的博大精深的。
四、为什么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存在很大的纷争。
这个有两类原因,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宏观因素是因为,印度次大大陆在公园十世纪之后,基本都是印度教天下,而随着莫卧儿王朝的统一,就出现了转机,该皇朝是入侵者建立的,其主体贵族都是伊斯兰教徒,这样在印度就开始出现伊斯兰化的进程,皇帝从上到下的推行,就同民众信仰产生了冲突,随后因果殖民者介入,又利用宗教冲突大做文章,更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在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的最后日子里,也都不放过这个问题,通过了蒙巴顿方案,将印度教主要聚居区成立印度联邦,将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区成立了巴基斯坦,这叫做印巴分制,当时在临近边界的各邦的土邦主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哪个联邦,克什米尔土邦主是印度教徒,要求加入印度联邦,而该地区80%居民是穆斯林,这才造成了现在的克什米尔纷争;至于微观方面来说,印度教是属于泛神论宗教,主要崇拜三大主神及其妻子和眷属,那么牛作为主神湿婆的大眷属,广受崇拜,不得伤害,另外在印度教眼中大量的杀伤生命是不被允许的,而穆斯林主要以牛肉为食,并且基本肉食,在这个日常基本活动中,极易产生冲突,印度教大量崇拜偶像神,而穆斯林严禁崇拜偶像,加之印度是个宗教气氛非常浓的国家,民众普遍教育程度偏低,那么就会经常性的产生冲突。
古丽娜尔
6.印度大学排名 篇六
1、University of Delhi 德里大学
2、Anna University 安娜大学
3、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印度技术学院,孟买
4、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印度技术学院,坎普尔
5、ICFAI University icfai大学
6、Jawaharlal Nehr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尼赫鲁科技大学
7、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birla技术学院与科学
8、Perle Fashion Institute 珀尔时尚学院
9、University of Mumbai 日孟买大学
10、Wiener Yaka University 威纳雅卡大学
11、Manipal Academy of Higher Education 日马尼帕尔学院高等教育
12、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印度医学科学院
13、ElBaradei Dasang University巴拉迪达桑大学
14、Visveswaraiah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visveswaraiah科技大学
15、MGR University MGR大学
16、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orkee 印度技术学院,roorkee
17、Osmania University 奥斯马尼亚大学
18、Pan-Asian Institute of animation 泛亚动漫学院
19、University of Madras 马德拉斯大学
20、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haragpur 印度技术学院,kharagpur
21、Annamalai University annamalai大学
22、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icut 个国家技术学院calicut
23、S.R.M University SRM大学
24、Amrita Vishwa Vidyapeetham 爱丽达vishwa vidyapeetham
25、Rajiv Gandhi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拉吉夫甘地大学健康科学
26、Indi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印度信息技术研究所
27、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 印度统计研究所
28、Punjab Technical University 旁遮普技术大学
29、Shanmugha Art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cademy shanmugha艺术科学技术研究院
30、West Beng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西孟加拉邦科技大学
31、University of Kerala 大学喀拉拉邦
32、Maharashtr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马哈拉施特拉邦大学健康科学
33、PSG College of Technology 技术PSG学院
34、Madurai Kamaraj University 马杜赖kamaraj大学
35、SAThyabam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技术SAThyabama学院
36、Bharathiar University Bharathiar大学
37、Pondicherry University Pondicherry大学
38、Banaras Hindu University Banaras印度大学
39、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Taat学院
40、Bharathidasan University Bharathidasan大学
41、University of Calicut Calicut大学
42、Acharya Nagarjuna Vishwavidhyalayamu 查
里nagarjuna vishwavidhyalayamu 雅
43、National Law School of India University 印度大学民族法学校
44、Jadavpur University Jadavpur大学
45、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 印第安技术研究所,高哈蒂
46、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先进的科学研究 Jawaharlal Nehru中心
47、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rnataka 全国技术研究所Karnataka
48、Delh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工程学德里学院
49、University of Pune Pune 大学
50、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and Neuro Sciences 精神健康国家学院和神经的科学
51、Jamia Millia Islamia Jamia Millia Islamia
52、University of Hyderabad 海得拉巴大学
53、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 Aligarh穆斯林大学
7.印度文化论文 篇七
一、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中国的重要性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增强, 中国的国家形象也越来越重要。良好的国家形象, 可赢得良好的国家信誉和国际社会认同, 提高国家的政治地位和增强国家的影响力。良好的国家形象, 有利于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资。良好的国家形象, 有利于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 更好的融入世界。印度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也是亚洲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近年来, 两国综合实力都在提升, 各领域交流合作频繁, 两国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印度如一面镜子, 能让中国更清楚的认知自己的形象。因此, 印度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就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郑州大学印度留学生眼中中国形象调查
为了了解印度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形象, 笔者对郑州大学印度留学生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实地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在于了解郑州大学印度留学生中国形象, 便于全面的认知中国的国家形象, 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加以分析和思考, 提出相应的建议。目前郑州大学留学生人数在800 人左右, 以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泰国、等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为主, 也有少量的欧美和日韩留学生印度留学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 是郑州大学留学生的主力军。
本次调查的方式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调查对象为200 名郑州大学印度留学生。此项“国家形象”问卷调查研究由三个部分组成, 中国的军事外交形象; 中国的经济形象; 中国的社会文化形象。同时我们在对印度留学生的访谈中, 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来中国前后对中国的印象, 毕业后是否留到中国工作等问题, 以便更好了解印度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形象。本研究向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160 份, 有效收回率为80% 。采用Micosoft Office Excel 2010 对这160 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调查结果和访谈分析如下:
( 一) 军事外交形象
1. 认可中国在全世界的正面影响力
大部分印度留学生认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国倡导并践行的“和平崛起”理念; 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友好外交表现等。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在国际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许多国际上重大问题绕开中国是无法得到解决的, 他们认可中国在世界上正面的影响力。但同时受国外媒体制造“中国威胁论”影响, 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 让一小部分印度留学生对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正面影响力的评价有所降低。但总体来讲, 印度留学生是认可中国在全世界的正面影响力。
2. 担忧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接近一半的印度留学生认为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会对印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小部分印度留学生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对印度的影响较小。还有一部分印度留学生表示不关心。中印两国是领土相互接壤的国家且有部分边界尚未明确, 印度民众对中国不断增强军事实力表示担心是正常反应。而近年来中印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在各领域的都有交流合作, 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 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因而部分留学生认为对中国军事实力增加感到担忧是多余的。虽然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引起众多国家的担心, 但大部分印度留学生仍然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新中国成立60 多年以来, 中国政府在军事上一直保持着冷静克制。去年中国的裁军行动和中国不断向世界传递友好的信号, 相当一部分印度留学生相信中国一定会实现“和平崛起”的。
( 二) 经济形象
1. 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印度留学生认为, 中国经济的发展会给世界尤其是临近国家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会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 中国民众购买国外产品和赴海外旅游等也对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中印两国在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存在竞争关系, 中国经济发展必然挤占印度的国际市场。还有小部分学生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他们认可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认为会对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的经济发展负面影响。
2. 日常生活用品物美价廉, 电子产品受到青睐
调查中我们发现, 印度留学生喜欢中国的日常用品, 中国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也逐渐受到印度留学生的青睐。印度留学生购买的中国日常用品主要有纺织品 ( 主要有箱包、服装等) 、生活学习用品等, 因为这些中国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但不乏时尚美观、用过之后就更新, 关键是中国的产品有价格优势且产品的质量并不比其他国家产品的质量差。中国的电子产品和耐用消费品在印度留学生中同样受欢迎。印度留学生表示, 最喜欢中国的电子品牌是华为和小米, 认为两者质量有保障、外观好看、性价比高。这反映了中国的电子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印度留学生表示, 大部分中国产品的没有售后服务或有的售后服务, 但时间过长且态度差, 同时对产品的功能宣传上有夸大的成分。
( 三) 社会文化形象
调查发现, 印度留学生来中国前后对中国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 印度留学生来中国后较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
1. 中国国民素质整体良好
印度留学生认为中国国民的素质整体良好, 如中国人具有自信乐观、纪律性强、助人为乐、热情友好等美好品质, 但印度留学生同时认为, 一小部分的中国公民因爱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全体中国人的形象。他们对中国国民素质的认识上较为准确全面, 提到部分中国公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确实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访谈中, 他们表示, 在来华前后对中国人的印象发生了改变。“中国人并非不善于沟通交流”、“只是小部分中国人有一些不文明行为”、“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开放”等, 他们对中国国民素质的认识是全面并且客观。
2. 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相对浅显
在“您认为什么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时, 选“武术 ( 功夫) ”、“丝绸”、“京剧为代表的戏剧”最多。反映了印度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相对浅显。而在“提到中国, 您最先会想到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 答案比较分散, 有熊猫、长城、武术 ( 功夫) , 还有北京、饺子、毛泽东等。总之, 答案是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并且体现个人喜好等特点。
3. 尚未完全融入中国社会情况
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异, 印度的文化习俗与中国有着较大的区别。中国学生对印度留学生的节日庆祝方式和穿着服饰方面不理解。印度留学生大部分是素食者, 也有食羊肉和鸡肉但忌食牛肉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印度留学生一般用手把米饭、面饼和菜在一起使用。但中国学生不认可这些饮食习惯。而“语言障碍”不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原因是来华留学生本身有较好的汉语基础。超过一半以上的印度留学生明确表示不会留在中国工作, 有语言、饮食、祖国情怀等原因。部分印度留学生表示会留在中国工作, 他们在中国会有跟好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且他们已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
三、提高中国国家形象的途径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分析,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 一) 发挥大国作用, 践行“和平崛起”理念
中国要在国际社会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 必须把本国的事情做好, 解决好本国存在的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 做好大国的表率。加强国家软实力的建设, 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高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在国家社会上, 积极参与并贡献自己的力量。印度是中国的近邻, 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引起印度民众的担心实属自然。中国政府应大力宣传“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的理念,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爱好和平的大国的形象。
( 二) 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
大部分印度留学生认为可中国产品的质量, 但同时表示售后服务不完善, 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 这是公正客观的评价。因此, 政府应该完善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产品的质量, 杜绝高仿假冒伪劣产品, 企业应提供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 对产品的宣传做到实事求是。我们公民应该杜绝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 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形象。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国民素质的教育, 社会也应积极引导文明的行为规范。而印度留学生没有完全融入中国社会, 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外来文化的不认同或不理解。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
( 三) 多途径交流, 全方位展示
印度留学生对中国部分的认识是客观的, 但是也有部分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他们来中国之前主要是以大众传媒 ( 电视、网络、报纸等) 、影视作品、亲朋好友口述或学校教育等方式了解中国, 造成对中国认识的不全面。建议政府创办针对印度青年的印度语和英语电视台或广播来全面介绍中国, 并且中国的对外宣传应做到真实客观。建议在孔子学院华文学校的教材编撰和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对外展示自身形象方面, 不仅要展现中国的古代文明, 更应将一个真实的客观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将更有利于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构建真实、诚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 政府应该为中外青少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将青年交流活动常态化, 让世界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陈文.《两广地区东南亚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11) .
[2]周宁.《我们的遥远的近邻—印度的中国形象》.《天津社会科学》, 2010 (1) .
8.定制印度 把文化“绒 ”进时尚 篇八
扎根传统 创造非凡
平均细度低于14.5微米,同时长度长于36毫米。这是世界极品羊绒的严苛标准,也是1436的品牌名称。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羊绒的产量以及产品的规模,但对打造世界极品羊绒的1436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对原材料的严苛筛选是品牌成就奢华顶级品质的基石。
东经105度,北纬40度,独得大自然的专宠,孕育出了世界上最优质的羊绒纤维——阿尔巴斯白中白小山羊绒纤维。为保护这人类珍稀资源的持续发展,传承30年悠久的羊绒生产织造工艺,将顶级材质的奢适体验带给全世界的名媛绅士,1436品牌应运而生。每年春天,唯有资深的采集工人,才能够从足周岁脱绒期的小羊体侧和肩部,以最自然舒适的方式梳取原绒。每500公斤的原绒,只有一公斤可以达到1436高品质的纺纱要求。
1436运用当今最优秀的高订服装的织造工艺,凭借非凡创造力和优秀工匠的娴熟手法,将百分百小山羊绒材质创新性地运用到全系列产品中。至今已自主开发出400多种小山羊绒色彩。羊绒制品的织造和染色已然上升到殿堂级艺术水准。
“绒”入春夏 奇遇风尚
2014春夏,1436将印度这个充满神奇和浪漫色彩的古老神秘国度的无穷魅力深深融入到这一季的产品中。印度对装饰艺术的擅长和使用激发了创意总监格雷姆?布莱克的设计灵感, 拉贾斯坦邦的一次奇遇,旅程中见闻的图样及纹理,诗情画意地幻化成14春夏主题。当这个国度美妙的一切变成1436品牌2014春夏的一件件如同艺术品的产品时,这便又是一次与时尚的奇遇。而品牌核心的DNA——小山羊绒,在春夏的设计中更是以穿着的舒适度、季节的适穿性为考量基础,除了100%小山羊绒服饰之外,还将小山羊绒与桑蚕丝等天然的面料融合,更加适合于春夏季。当小山羊绒成为产品中舒适度的关键时,身体便会爱上这种无可取代的春夏新风尚。
炫耀孔雀 高傲绽放
优雅高傲的孔雀是印度极具诗意的象征,具有光泽的羽毛提供了丰富的调色板。优雅更是1436女装对女性形象一贯的诠释。这一系列的女装以绿色、紫色、青色、蓝绿色以及青铜色为主色,灰色作为辅助搭配色成为优雅绚烂的色彩语言。摇曳中的孔雀羽毛尾巴展现了它极为华丽的闪耀,精细羊绒针织系列中以深入着色和加以渲染的刺绣细节,将女性的闪耀之美体现在细节的装饰上。印染和精细的针法提花是1436卓越精湛工艺的完美体现,亦同时向印度这样一种文化象征标志致敬!
殖民地的冒险 把历史穿在身上
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历史给印度文化的多元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红色、蓝色以及卡其色是印度文化中深受英国军队影响的烙印,这样浓郁且简单的色彩贯穿这一系列的女装,让该系列简洁干练的女装风格非常鲜明。男装则深受后殖民时代印度传承的英国正式礼服。
文化影响,运用全面斜纹布与军装细节结合赋予充满活力的色彩,同时印染工艺加深了细绢棉的密度,让男装更有饱经沧桑的历史感,愈显男性的稳重与内敛。从英国军服细节中精炼提取的方格元素、小印花装饰在该系列男女装的细节之处点缀,让嵌花羊毛衫更为生动。
王室宫殿 辉煌再“线”
这一系列意在颂扬印度那些辉煌的建筑。几乎横穿拉贾斯坦邦的所有宫殿都存在的壁画给予了印度丰富多彩的生活。女装的设计将建筑细节转换成华美的提花羊绒,反复出现循环的细节图案如流水一样被设计运用到女装的人字形花纹图案中。而男装则以印度的永恒象征—石头为灵感发源,借用经久不朽的大理石建筑灵感,寓意男性刚毅性格,表现1436男装的硬朗和质感,轻盈微妙的大理石嵌花巧妙转换成春夏男装服饰上的几何形针法,源自石雕的对称和谐的美感更是男装的亮点。燃烧的琥珀色、黄绿色、绿松石和深蓝绿色的建筑色彩则是这一系列服饰的完美配色,雕刻精致的超细羊绒,是羊绒工艺的极致奢华,亦是皇家王公们的梦想华服。
清丽莲花 佛光云影
莲花象征着纯洁,并以各式各样的风格被雕琢和绘画在印度艺术中。出淤泥而不染,它本身象征意义的重要性被高度尊重。从莲花中提取出来的雅致色调,充满生气和谐给夏季针织品带来靓丽的色彩。而由莲花抽象而出的印花和织花纹理,则让这一系列的女装别具优雅、清新与浪漫的风情。
9.区域地理印度教案 篇九
教材分析:南亚是中国的邻近地区,印度是南亚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在区域地理在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国和南亚国家尤其是印度近年来在边界问题上的摩擦和冲突,导致这一热点地区或国家有较大概率会被搬上地理舞台。因此本节内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南亚的位臵、范围及热带季风气候。
2、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及工业发展特点。
3、结合气候图,分析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4、联系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通过经纬网来判定国家地区的地理位臵的方法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方法和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开眼看世界的开放意识;2增强学生的知己知彼的国家意识,树立新时代学生特征。
教学重点:
1、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2、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3、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
教学难点:
1、南亚的类型、特点及成因,说明自然带的特点及农业地域类型。
2、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
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引入问题:在亚洲与我国的近邻国家中,有一个国家与我国的关系“很铁”,亲如兄弟;
同时也存在这样一个国家:曾经的文明古国,未来的第一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有“金砖四国”的美誉,我国未来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这两个国家历史上曾经是同根生,但近现代却屡次爆发战争。这两个国家分别是谁呢?属于哪一个区域?(引入南亚区域,区的图片
2、了解区域主要地理位臵
并展示南亚在世界上的位臵)展示相关南亚地(1)地理位臵和范围:展示课件图示“南亚” 指图说明南亚的主要的经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及范围: 经纬度:赤道—35°N,东经60°—东经97°之间。北回归线和东经80°从中间穿过。
海陆位臵:亚洲的南部,印度洋的北岸
3、了解主要地形河流和气候
(1)喜马拉雅山地(北部)——是地势很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一部分。山地北高南低,山势由海拔7000米陡降至300 米,山地的垂直变化明显。高山上冰雪覆盖,山麓河谷地带为一片热带风光。居民的农事活动多集中在暖湿的河谷平原一带。
教师点出:新生代以来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褶皱隆起。南亚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多地质灾害。
(2)恒河-印度河平原(中部)——平原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直到孟加拉湾沿岸,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是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主要农业区。(3)德干高原(南部)——古老的熔岩高原,构成印度半岛的核心,海拔不高,地势西略高东略低。在高原的东西两侧分布有低矮的山脉,沿海一带有狭窄的平原。气候——四种气候类型为主,季风气候显著
图示“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斯里兰卡岛南部、马尔代夫群岛亦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高原和高山气候—南亚的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的大部分,大陆性较强。
【提问】南亚西北部降水稀少形成沙漠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夏季受来自于热带大陆气团的影响,西南季风难以北上,影响微弱;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早期人类过度的毁林开荒。
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4、了解其他主要地理特征
(1)读图分析南亚的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茶叶、黄麻。农业是南亚经济的基础。印度则是南亚农业大国。
(2)主要矿产、工业和城市——主要是印度
德干高原有丰富的煤、铁、锰等矿产资源,印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比较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 软件产业。(世界第二软件产业大国,仅次于美国)。主要的城市有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工业中心;孟买—最大海港,棉纺工业中心。
(3)历史悠久,人类古文明中心之一,两大宗教发源地。印度教—印度和尼泊尔。佛教—斯里兰卡。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
(4)白种人为主,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3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印度09年人口已达12.03亿),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具体措施。
10.印度教案1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德育目标
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教学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板书:第三节 印度
二、讲授新课
1、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
一(读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读图: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板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6.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7.挂图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挂图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展示: 表格1 月份 风向 吹向 降水季节 6~9月 西南风 海洋—陆地 雨季 10月~次年5月 东北风 陆地—海洋 旱季 表格2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板书:
二、水旱灾害频繁
11.图片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概括知点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印 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特点:人口增长过快
2.影响: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二、水旱灾害频繁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2.热带季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11.印度文化论文 篇十一
展览整体作品以架上绘画及摄影为多,作品主题各异,虽然企图以“眼睛与思想”这种常规的宏观定义概括所有的作品,但是观看过后,会发现关于印度现代艺术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纠结与演进成为了展览中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其实这并不是刻意为之,但是关于这段历史又似乎不能避而不谈。
印度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政治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像其他亚洲文明古国一样,印度有着长远的宗教及历史传统文化。19世纪,西欧与北美因为工业革命而全面革新之际,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和武器,以殖民的方式迫使许多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原有的社会及经济体系破灭,进而被动地进入“现代化”。在这个时候,西方艺术也随着枪炮、玫瑰、病菌一起传入,在一片怨怒中植根入本地。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产生了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孟加拉画派”(the Bengal School),强调复兴印度传统美术,与西方殖民者传入的西方美术分庭抗礼。可以说印度现代艺术是随着自身经济的进步和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寻求绘画语言的变化和突破。他们开始探索印度古代壁画和细密画,从神话或者历史题材中寻找灵感,风格复古、雅致。
“孟加拉画派”是印度现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但并不是一个完成体。其画面的表现上更接近传统艺术,多绘制神话及传说题材,传统艺术的遗风明显。但是这没有阻碍它为当时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可能性,比如纳尔达尔·博斯(Nandalal Bose)后来就从孟加拉画派中脱离出来,在作品中加入现实题材,真正地推进到下一个阶段。可以说“孟加拉画派”为后来的“民族主义——现代主义的印度艺术”奠定了基础。印度艺术发展到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受到尼赫鲁国际主义影响,绘画与雕塑作品主要呈现出表现主义风格,与此同时又融合了印度传统的雕塑、壁画、细密画等多种民间艺术元素。随后,抽象主义、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风格兴起,印度艺术家们不断地从本土的文化和传统元素中汲取灵感,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现代主义风格,譬如新坦多罗主义。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具象主义得到了复兴,艺术家们通过具体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问题批评与讽刺。此后,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印度艺术抛开了对西方艺术的成见,而是拥抱它幻化出一个全新的,可以说与别处没有多大差异的当代艺术混合体。
整个展览的作品,更有一种进程中的印度当代艺术的味道,可以看到“印度现代艺术”作为一个阶段和过程,如何最终走到现在的受到全世界瞩目的印度当代艺术。同时这种传统与西化双重夹击下的演进,和中国、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古国又有什么不同。这就给予一个对比式的重新审视及回顾中国现代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构成关系的机会。
12.印度大停电 篇十二
31日, 在印度北部恢复供电数小时后, 该国东部和北部地区13个邦又陷入电力瘫痪状态, 全国近一半地区的供电出现中断, 影响约6亿人口用电。
此次大面积停电被认为是印度11年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 也有报道称这是全球历来规模最大的停电事故之一。
13.第二节 印度 篇十三
风景图片 | 手抄报 | 黑板报 | 周公解梦 入党申请书 入团申请书 入党转正申请书
非主流手机图片 手机待机图片 彩信图片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史教案 | 地理教案 | 生物教案
| 主题班会教案 | 语文电子教材 | 幼儿园教案
音乐教案 | 体育教案 | 美术教案 | 教学相关 | 教学参考 | 学生评语 | 班级管理 | 德育研究 | 心理健康 | 信息技术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说课稿首页 > 教案下载 > 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教案 > 正文
第二节 印 度
【教学目的】
一、知道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了解地形、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工业中心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知识。
二、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懂得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教具准备】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独立以后,经济才得到较快发展。
(讲授新课)
一、世界文明古国
[自学] 学生自学“世界文明古国”课文,并看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教师巡回检查。
自学要求:①了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了解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简述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小结]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8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400多年前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自学] 学生自学“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课文,并结合课文阅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南亚地形图”。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自学要求:①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③了解印度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况。
[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然后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印度在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数量。
(总结新课)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富饶,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六十年代以后印度农业发展较快,但人口急剧增长,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指图说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讲授新课)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
[提问] 印度有哪些主要矿产?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储量都很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工业部门
[讲述] 教师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情况:
独立前——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畸形发展,只有采矿业、纺织业。
独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的国家。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印度农作物分布图”。
[思考]
学生读图思考: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②对照“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与“印度农作物分布图”,说出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归纳后列成表格。
四、印度的主要城市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弄清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并看“新德里—角图”和“读一读”中的图文。
[讲述] 教师介绍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后,总结归纳: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复习巩固)
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在印度轮廓黑板图上用矿产符号填出煤、铁、锰的主要产地,并填注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纠正。
(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
一、世界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教案搜索
互联网 本站
热门教案
[幼儿托班说课稿] ·幼儿舞蹈教学(说课稿)
[幼儿小班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捉迷藏
[幼儿中班说课稿] ·保护蛋妹妹 说课设计
[幼儿大班说课稿] ·大班主题活动说课稿
[幼儿学前班说课稿] ·学前教育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
[小学数学说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小学英语说课稿] ·小学英语说课基本方法
[初中语文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故都的秋》说课稿
优秀书籍推荐
·《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
·《Authorware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
·《Flash MX2004课件制作百例》
·《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范例导航》
·《网络教学课件制作》
·《轻松学做PowerPoint课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训教程》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
·《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教程
·《Flash CS3课件制作(配光盘)》
·《小学语文课件制作实例详解(附光盘)》
·《用PowerPoint2003制作教学课件》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班主任兵法》
·《班主任走向成功的修炼》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
·《教学工作漫谈》
·更多课件书籍 >>
上一篇:第三节 新加坡2(选学)下一篇:第十一章 中亚关于我们 | 收藏本站 | 友情连接 | 【欢迎投稿】 【网友留言】
【印度文化论文】推荐阅读:
印度节日09-10
印度软件的发展07-07
《印度》教学设计09-15
南亚和印度课件09-16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印度07-05
印度尼西亚民歌教案08-05
印度的未来的发展趋势07-21
阿拉伯数字的故乡古印度教案09-02
印度和俄罗斯知识点总结09-23
2022年印度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