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

2024-11-29

马诗(精选11篇)

1.马诗 篇一

《马诗》教学设计 张颖 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2师: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

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

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出示图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幻灯诗

3.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4.生汇报

师:(幻灯片)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5.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那个词看出来的?金络脑“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

四、李贺生平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那作者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2.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一生。(看幻灯)

3.师: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四、总结结构.1.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

师: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齐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例如求不久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前两行都是情景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5.师:其实《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⑤,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其他的二十二首,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进行摘抄。

五、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2.马诗 篇二

关键词:马,意象,咏物诗

马是中国诗歌史上咏物诗的重要题材。杜甫笔下的马的形象寄托和体现了他的精神、理想, 他的追求与痛苦。杜甫将自己的精神和抱负都融入了对马的赞美、向往、伤悼与惋惜之中。

一、 表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开元时期, 正是杜甫的壮游和读书时期。此时唐王朝正处于盛世阶段, 国力强盛。杜甫年轻而富有朝气, 对国家充满着自豪感, 对自己的未来乐观而充满信心。杜甫这一时期的咏马诗呈现出雄放、阔大的盛唐气象, 高昂的风格, 反映了盛唐士人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代表作品如《房兵曹胡马》《高都护骢马行》等。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杜甫运用五律有限的篇幅, 极为精彩简练地将大宛马的出身、外形、天赋、志向表现出来。这匹有着高贵血统的西域大宛马的外形具备瘦削、棱角分明的筋骨感, 有着作为良马的标志性的如削竹般的耳朵。奔跑起来矫健轻快而速度惊人。杜甫对于马的审美有别于盛唐时期所崇尚的丰美肥硕, 而钟情于马的“锋棱瘦骨”和“意态雄杰”。在杜甫眼里马不是用来豢养赏玩的, 第五、六两句“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前一句是说马之力, 后一句是说马之德, 概括出这骏马的真正的非凡的价值。李子德说这两句“如咏良友大将”, 是说得不错的。大宛马异常的天赋、勇力、一往无前的精神、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值得绝对信赖的品格, 以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正是杜甫所崇尚的事业精神的化身和理想人生的象征。体现着杜甫青年时代的理想、热情和豪迈精神。

《高都护骢马行》也是老杜少壮时作。诗云:

安西都护胡青骢, 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 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 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 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 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 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 何由却出横门道。

在这首诗里马具备像人一样独立的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杜甫并没有对胡青骢的外貌做过多的细致描写, 而是写了马的风神、性格、精神、经历。诗的开头写胡青骢骄傲的出场, 像一个“临阵久无敌”的常胜将军, 带着赫赫的战功从西域归来, 被人赐予了极高的荣誉。但他的眼中并没有功名带来的荣华富贵和享乐, 而是将所有的热忱放到了战场杀敌立功之上, “雄姿未受伏枥恩, 猛志尤思战场利”, 事业是这骏马唯一的追求, 战场是他唯一的的去处。接下来写马的天赋和气势, “腕促蹄高”善于奔跑的先天素质, 也预示了他注定不凡的一生, “交河几蹴曾冰裂”, 无往不利的铁蹄使他可以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驰骋。“万里方看汗流血”惊人的耐力, 可堪长途奔袭的大任。这样一匹神骏, 不论是已功成名就还是年老力衰, 与生俱来的强烈的使命感都不会使其甘心伏于槽枥。他的命运就是要建立功业。在这里马所传达的理念和精神与杜甫的精神高度契合。马就是人, 人就是马, 人与马的精神和追求达到了统一。

二、表现人生的困顿与挣扎

天宝五年, 杜甫为实现理想来到长安, 开始了长达近十年的长安困守的生活。这一时期,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 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 向贵人投赠, 做过好多违心应承的事情。过着“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杜甫在求仕的过程中受尽屈辱却仍然无济于事, 直到中年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经历了个人的追求、屈辱、挫折、失败, 目睹了社会现实的黑暗和危机, 目睹了唐王朝统治者的腐化和堕落, 看到玄宗一味寻欢作乐, 无心朝政, 奸臣当道, 俊杰之士沉埋无用, 国家岌岌可危。杜甫忧国忧民之情日益沉重。理想受阻、生活困顿并没有打消杜甫的执着和热忱, 他的政治理想和雄心壮志转向了更深沉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在对理想的执着之中压抑着强烈的悲愤。杜甫也把他的这种心态与情感写进了咏马诗。作于天宝末年的《天育骠骑歌》, 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此诗先赞美画中骠骑之雄俊, 极写昔日天马的外貌和神气, 写马的出类拔萃、卓然不群。然后追叙牧养之始末, 张公对于马的赏识和爱惜。结尾处感叹“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 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难道现在就没有良马了?只不过是没有王良、伯乐那样慧眼识英雄的人罢了。此诗寄予着老杜的身世之感和对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的控诉。杜甫以马的雄才和处境自喻, 以天马的幸运和如今良马被埋没处境的对比, 写出了自己不得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愤懑和郁结。老杜《天育骠骑歌》所表现的这一主题, 对后来韩愈与李贺咏马的诗文具有导夫先路的意义。但是, 老杜此时对前程并未完全绝望, 所以也是在此时期所写的《沙苑行》《骢马行》等咏马诗中, 还有这样的句子:“岂知异物同精气, 虽未成龙亦有神”, “吾闻良骥老始成, 此马数年人更惊”, 坚持相信自己是济世大才, 仍然希望自己能够成大器, 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人生价值。

三、表现失意的哀痛与愤懑

安史之乱爆发, 天下大乱、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杜甫本人也饱尝了乱世的艰辛。冒着生命危险逃离陷都, 奔赴凤翔获得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 本以为从此之后可以大展宏图。可是, 仅过了几个月就因疏救房琯而遭贬。满腔的希望变成了彻骨的寒凉, 这样的打击对杜甫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这时杜甫的咏马诗中出现了与以前风貌完全不同的老马、病马的形象。《瘦马行》正是作于此时, 诗人通过一个昔用今弃的瘦马来自喻。诗中写了骏马之被遗弃于路旁, 变成“皮干剥落杂泥滓, 毛暗萧条杂雪霜”的瘦马, “天寒远放雁为伴, 日暮不收乌啄疮”, 寂寞狼狈。这实际是老杜自身被朝廷贬斥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的写照, 通过马的哀诉表达自己的心声。结尾“谁家且养愿终惠, 更试明年春草长”, 老杜对朝廷还寄予一线希望, 期待自己还能得到任用。在写于《瘦马行》之后的《病马》一诗里, 杜甫歌颂了一匹生病的老马, 以诗人与病马对话的形式表达对马的深厚感情。这是一匹“毛骨岂殊重”的普通老马, 不离不弃地相伴主人很久了, 在关塞恶劣的环境下, 在前途漫漫不知所终的境地下与主人相依为命。漫长而艰难的岁月中的坚持和挣扎使它老病无力, 但是他仍然任劳任怨尽着作为马的责任。虽然他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 没有一个能给他带来荣誉和机会的主人。在杜甫笔下的马的精神世界里, 马可以失去神气的外表, 奇异的天赋, 无上的光荣, 甚至是生命, 但是这种使命感是永远也不能放弃的, 这是马的骨气。抛开一切有形的东西而追究马的最核心的精神, 那就是这种使命感。杜甫所要表现的重点也就于此。

杜甫的晚年流寓西南, 人生渐进暮年, 前途更加渺茫。《白马》写于杜甫去世的那一年, 是杜甫写得最绝望的咏马诗, 诗中写了一个空鞍失主的白马, 马鞍上插着箭, 马上的少年已死在了战场上, 白马不仅体现了事业的折断, 更多地展现了战乱的残酷, 感情是悲伤绝望的。

杜甫堪称咏物诗的高手, 冯班谓“老杜咏物乃为最佳”, 而咏马, 前人则认为“为杜公所独擅”。沈确士说:“老杜咏马诗并皆佳妙, 而用意用笔无一处相似, 此老胸中具有造化。”杜甫咏马诗的最根本的特点, 不仅是他在诗中对马的形象予以传神的描写与刻画, 生动地体现出马的风骨、品位, 也不仅是他在马意象的描摹与刻画中倾注了丰沛的情感, 还在于, 老杜能在摹写物象的基础上, 抒写了诗人的襟怀与情感。赵汸在评论老杜《房兵曹胡马》一诗时说:“前辈言咏物诗戒黏皮带骨, 公此诗前言胡马骨相之异, 后言其骁勇无比, 而词语矫健豪纵, 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前。区区摹写体贴以为咏物者, 何足语此?”纪昀说此诗时说:“后四句撇手便行, 不局于题, 妙仍是题所应有, 如此乃可以咏物。”精于写物而不局于物, 能够熔铸于物象而又超越具体物象的摹写来抒写审美主体的襟怀、意志、情感, 达到物与我的水乳交融, 既尽题内之精意, 又有题外之高致, 这就是杜甫咏马诗的艺术特色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之所在。

马对于杜甫的意义如同一个标志性的艺术象征, 好比菊之于陶潜, 大鹏之于李白, 杜甫的咏马诗体现着杜甫一生的心路历程、襟抱志意与审美意趣, 折射着盛唐气象的兴衰, 凝聚着杜甫的诗歌精神和艺术功力。咏马诗充分地体现了杜甫咏物诗的高度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3.唐代题画马诗的文化内涵 篇三

关键词:唐代 题画马诗 文化内涵

一、唐前马的文化内涵

马的形象在古代早被赋予了特定文化意义。马的形象在《诗经》中频繁出现。纵观这些诗,马被用于军事、狩猎、出行、游玩、婚嫁等场合。在军事场合中,马被赋予威武、健壮、神骏等形象特征,并被作为军威之壮、军容之盛的象征,如《诗经·小雅·六月》《诗经·大雅·采芑》等。在狩猎中,马被赋予威猛、强健、疾驰等形象特征,并被用来陪衬人物的威武之势,如《诗经·郑风·大叔于田》《诗经·小雅·车攻》等。在游玩场合,马又被赋予悠闲、缓行等形象特征,如《诗经·秦风·驷驖》中的“游于北园,四马既闲”[1](P134)等。此外,《诗经》中还有以马来陪衬男子仪表的,如《诗经·秦风·车邻》中的“有车邻邻,有马白颠”[1](P132),即以马起兴,兼有烘托女子心中的男子风度、仪表的意义。《诗经·小雅·裳裳者华》中的“乘其四骆,六辔沃若”[1](P249),以车马陪衬男子仪表、风度。还有以马作为王公贵族豪华装饰的,如《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四牡有骄,朱幩镳镳”[1](P70),以豪华车仗来烘托庄姜的高贵出身。《诗经·鄘风·干旄》中以豪华车驾陪衬贵族男子。那时马的高大、强壮、毛色美等形象美也被表现出来,如《诗经·鲁颂·駉》中对马的肥壮、雄健、毛色美等形象美都有描述,不过此诗旨在颂美鲁僖公养马的深谋远虑。可见,在《诗经》中,战马、猎马、骏马、牧马等形象都出现了,马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已很丰富了。不过,在当时马还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是作为人的陪衬物而出现的。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骐骥是良马的代表,经常与驽马对比。在国家动荡、诸侯纷争、人才争需的形势下,良马又被当成人才的象征,比如用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来比善用人者与人才的关系。同时马又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交通中的重要工具和国家军事实力的见证,因此,马又作为财富的象征。唐代国力强盛,物质优越,养马成风,从上而下都喜好马。盛唐时期尤为突出,画马、咏马成为一时风气。《历代名画记》载:“玄宗好大马,御厩至四十万,遂有沛艾大马。命王毛仲为监牧,使燕公张说作駉牧,颂天下一统。西域大宛,岁有来献,诏于北地置群牧,筋骨步行,久而方全,调习之能,逸异并至,骨力追风,毛彩照地,不可名状,号木槽马。圣人舒身安神,如据床榻,是知异于古马也。时主好艺,韩君间生,遂命悉图其骏,则有玉花骢、照夜白等。”[2]可见玄宗好马之甚与养马风气之盛。当时以画马著称的画家就有曹霸、韩干、陈闳、韦偃等人。在唐代,马除了继承前人赋予的“骐骥”、“天马”的审美内涵外,还加深了“骏马”的意蕴,所以玄宗命韩“图其骏”。骏马在唐代诗文中频繁出现,如“骏马香车”、“骏马美人”等,作为人物的陪衬和财富的象征,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外,骏马经常出现在出塞、畋猎活动中,“成为一种显示民族豪情和气势的文化符号”[3]。

二、唐代题画马诗的文化内涵

《唐朝题画诗注》中有12首题画马诗,另有1篇画赞。先看高适《画马篇》:

君侯枥上骢,貌在丹青中。马毛连钱蹄铁色,图画光辉骄玉勒。马行不动势若来,权奇蹴踏无尘埃。感兹绝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麒麟独步自可珍,驽骀万匹知何有!终未如他枥上骢,载华毂,骋飞鸿,荷君剪拂与君用,一日千里如旋风。[4](P97)

此诗描绘出了画马毛色、态势的形象之美,突出其奔腾之势、蹴踏之状。进而将之比为麒麟良马,用以与驭骀对比,衬托其一日千里、不同凡响之气势神韵,表达出诗人的爱憎情感。此处画马也不再是单纯的客体形象,又被诗人赋予了强烈的意蕴,用马以喻人才,暗含以良骥自喻并希望得到赏识的意味。高适的另一首《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也是将画马比为骐骥用以比喻人才,兼有希望得到鲜于洛阳推荐之情。

再看杜甫《天育骠骑图歌》: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含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字天育,别养骥子怜神俊。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亦休![4](P115)

诗中“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状出画马雄杰气势,尾巴摇动朔风都能因之而卷起。“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状出画马毛色的鲜艳和眼睛的炯炯有神。“矫矫”二句写出画马飞奔时如蛟龙一样变化多端,独立时卓然不群、雄伟开阔的神态。由形入神,刻画了画马形神兼备的审美意蕴。接着叙写了张景顺偏爱骠骑,并为之画相,突出其神骏。最后联系身世,用纵有騕褭、骅骝之类千里马而无伯乐之意,暗寓怀才不遇之情。此时良马亦被作为人才的象征并被赋予了人世沧桑之感。《宣和画谱》卷十三载:(李绪)“尝谓士人多喜画马者,以马之取譬必在人材,驽骥迟疾、隐显、遇否,一切如士之游世。不特如此,诗人亦多托兴焉。”[5]此说于杜甫题画诗可见一斑。

杜甫的《题壁上韦偃画马歌》也是把千里马与人才联系起来,用希望得到与人共生死的千里马寄托安史之乱后匡复的精神。他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则突出了对画马骨力的崇尚,《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用名马、真马衬托出画马气概非凡、稳重屹立的神骏之姿。另外顾云的《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也是描绘了画马的形态美、毛色美、神态美以及神龙奔腾之势。从题画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仅爱马的形态美更爱其神态美、气势美以及非凡独立、驰骋千里的内在精神美,而且有的还以骏马比喻人才,寄托感慨,抒发怀抱。

注释:

[1]葛培玲注译:《诗经》,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何志明,潘运告:《唐五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42页。

[3]兰翠:《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73页。

[4]孔寿山:《唐朝题画诗注》,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5]岳仁译注:《宣和画谱》,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页。

4.马诗·其五 篇四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解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5.《马诗》古诗鉴赏 篇五

【赏析】

《马诗》同题二十三首。这组诗,虽寄托不同。但基本精神都是写渴望建功立业的怀抱。

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为二十三首诗的代表。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诗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并摄入彩笔下,写出许多豪壮的诗章的。此诗说砂砾飞扬如雪,突出其酷烈,说峰巔残月似徇,烘托其惨澹,可谓传神之笔。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全诗雄健,豪迈,一气贯接。

清人方世举评,《马诗》说:“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其推许是很高的。

注释:

[1]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一种弯形的兵器。

[3]络脑:即络头。

6.马诗·其八 李贺 篇六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

⑴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

⑵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⑶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

⑷羁策:驾驭,驱使。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简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知识扩展: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 马诗 李贺

★ 李商隐和李贺的诗

★ 过华清宫李贺鉴赏

★ 《示弟》李贺唐诗鉴赏

★ 李贺鬼诗的成因

★ 诗鬼李贺奇诡之作

★ 己亥杂诗(其五)的诗意

★ 己亥杂诗·其五文言文翻译

★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翻译

7.《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七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

翻译

征尘里桂香消减,月光下练影成空。

行动定止由关吏,空为塞上翁悲吟。

注释

桂香:指马饰物的香气。

练影:丝质马饰物的形影。

定惑:意含双关,指马的行止,也指人的禅定与迷妄。

塞上翁:作者自指,也以善知祸福的塞翁自喻。

鉴赏

8.马诗的意思是什么 篇八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英文解释

horse poem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

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

马诗(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 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马诗(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

马诗(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马诗(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马诗(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马诗(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9.小学四年级马诗教材分析 篇九

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著名。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此处特选出其中的第五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字。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4个,其中“燕”字是一个象形字,笔画较多,而且“燕”字又是一个多音字,要指导学生注意练习。

2.朗读指导

读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后,分清节奏,再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3.阅读教学

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骏马啊,什么时候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作诗咏马来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前两句诗比喻新奇,展示了供马驰骋的广阔画面。后两句诗虽有广阔天地,骏马也不能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宏才,为国立功的愿望。

前两句写景,赋中设比,描绘出一幅苍茫辽远的疆域画面。放眼望去,边陲之地平沙莽莽,无涯无际,仿佛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令人倍感荒凉。到了晚上,一轮弯月升上天空,笼罩起伏连绵的燕山峰岭,气氛是何其肃杀。这里,“燕山月似钩”的“钩”,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剑而曲,颇为锋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之六)的“弓”字用法相似。可见,这两句是通过对边塞环境的渲染,为后面抒发感慨先作好了铺垫,就形式而言,则两两相对,看起来整齐,读起来顺畅,而连喻更为生动形象。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渲染环境,提供必要的视觉资料,在形象思维的层面,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后两句抒怀,托寄遥深。在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而情况却非如此,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呼喊:什么时候这匹宝驹才能披上锦鞍玉络,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一闯敌营,为国效力呢?作者在《马诗》之一中也写道:“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革,谁为铸金鞭?”与此诗结尾两句意思相同。正是诗人借马喻人,为自己渴望为国出力而又不得重用所发出的呼喊,表现了一种不平则鸣的感慨。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作者进行简介,使学生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4.活动提示

(1)“背诵这首诗”。这项要求旨在积累,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读一读,写一写”。这道题目的在于积累词汇,扩大词汇量。其中“金络脑”一词不常用,注意积累后的巩固。

(3)“说一说”。本题意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先对照诗句理解,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也要学生懂得体会作者写诗的用意。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0.马诗 篇十

1.掌握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2个,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诗文,感悟诗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配乐范读,感受诗句。

默读,画出4个一类生字,强调“燕、络”的读音。

边讲读诗文,边学习生字。

(一)介绍诗题及作者。

(二)讲读第一、第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先查灬再查12画上中下结构

yn 字义:鸟名;古书里有时用作“宴”。

组词:燕尾服、燕子、燕窝、燕居、燕好

钩gōu 先查钅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形状像钩子的;汉字的一种笔形;用钩状物探取;同“勾”;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组词:秤钩、鱼钩、挂钩、钩子

(三)讲读第三、第四句。

1.解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诗意:我何时才能骑上头戴金络头的骏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自由地驰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呢?

2.指导朗读。

3.学习“络、踏”。

络先查纟旁再查6画左右结构

lu 字义:像网子那样的东西;用网状物兜住,

笼罩;缠绕;指马的辔头。

组词:脉络、经络、络绎不绝、橘络、络纱

lo 字义:用于一些口语词。

踏先查足字旁再查8画左右结构

t 字义:用脚踩,大步地前进。

组词:踏进、踏平、踏步、踏板、踏勘、踏看

tā 字义:切实,不浮躁;(情绪)安定,安稳。

组词:踏实。

总结:《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

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作业: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及拓展。

教学过程:

检查背诵。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读一读,写一写。

作业:预习《群英降马》。

11.《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十一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

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注释

⑴伯乐:古之善相马者,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 ⑵旋毛:蜷曲的马毛。王琦注:“郭璞《尔雅注》:‘伯乐相马法,旋毛有腹下如乳者,千里马也。’颜师古《汉书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⑶只今:如今。掊(póu):克减,克扣。白草:牛马爱吃的一种草。⑷蓦:超越,跨越。

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马诗】推荐阅读:

马诗导读06-28

李贺的马诗赏析12-19

李贺的马诗的写作背景09-25

上一篇:内控与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个性求职信盘点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