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精选11篇)
1.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一
摘要:珠算是中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它是以算盘为工具,以数学原理为基础,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数值计算的一门实用性技术,珠算技术也是财经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学好这一技能是每位从教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文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技能竞赛、搞好技能鉴定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珠算;教学;方法
珠算作为财经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易学难精是珠算的特点,也是珠算教学的困难所在。作为一名珠算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学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手,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并辅助于各种竞赛活动,让每位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展珠算之魅力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学珠算,首先应激活其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珠算的初期,思想上普遍认为当今是计算机的时代没有学习珠算的必要,这一偏见对其学好本课程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上课之初,笔者并未急于讲授新课,而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解珠算文化,在娓娓道来中让学生体会珠算的历史、珠算的魅力。珠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即使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当同学们看到手指快似飞梭、算珠上下翻飞、珠声疾如骤雨,无不感到小小算盘是那么玄妙无穷。
刚入学的同学往往会对学校现在还开珠算课觉得很奇怪,对学习珠算有什么实际意义感到迷惑不清,有的同学甚至认为珠算是应该淘汰的东西,学习珠算是浪费时间与精力。针对这些情况,为了帮助同学们澄清头脑中的错误认识,笔者还现场邀请高年级同学与新同学进行珠算与电子计算器的PK赛。通过两组同学运算结果的比较,让同学们亲眼见证了算盘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运用算盘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其运算速度远远超过了电子计算器的运算速度,让同学们叹为观止,极大地振奋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
珠算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如果在教学工作中不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则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因此应注意课堂教学设计,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从学习珠算的过程中体会快乐与收获。
学习珠算的第一个步骤是进行珠算指法训练,如果指法正确可以为今后快速准确地运算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指法训练又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则需要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具有艺术性,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题。如:“八仙庆寿”:先在盘面上拨人69 469 444 375,然后见几加几,连加4次,得数为111 151 111。再如:“节日图”:先在盘面上拨入32260738125,然后见几加几,连加4次,得数为51617181000,好像“五一”、“六一”、“七一”、“八一”4个节日的数学图形。这些富有情趣的练习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让同学们进行了基本功训练,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位同学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做到优差生兼顾。同学们来自不同的环境,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教学工作中应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并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技术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比如:在进行加法训练时,方法有直加法、一目三行直加法、一目三行抛九弃十加法等。有的同学拨珠速度非常快,但心算能力较弱,这时如果硬让学生采用一目三抛九弃十加法则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人而异,因学生而定,这样,就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各展所长、各得其所。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所有同学都取得一定的进步,使同学们心里都充满成就感,才能增强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每次珠算测试试卷让学生交叉批阅并点评也不失为一种促进其能力提高的好办法。在珠算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测试,每次测试后的讲评则是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提高珠算水平的重要环节。一改过去那种只由老师讲评的老模式,而让学生进行讲评既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教师由课堂上的演员变为导演,而把舞台交还给真正的演员——学生。开展多种竞赛促进技能提高
针对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挑战的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同学们技能的提高。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班内技能竞赛,另一方面通过二课堂活动进行班与班之间的技能大比拼,以此促进同学们技能的提高。
同学们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之后,难免会出现厌倦情绪,这时候适时地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将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上开展“珠算能手擂台赛”,每堂课通过比赛产生一名“擂主”,下次上课时其他同学可以向他挑战,如果技不如人将会被淘汰,产生新的擂主,最后在学期末产生总擂主参加学校二课堂活动的比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很快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
二课堂活动则是学生展示风采的又一个舞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也能促进教学。本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各系的二课堂活动。比如朗诵会、珠算赛、点钞赛、手抄报比赛等。在这里高手云集。同学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促进技能提高。认真组织技能鉴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是对学生学习珠算所能达到技术水平的一种检验和测定,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检验,必须认真组织好这一工作。对于同学们而言顺利取得珠算等级证书将有利于就业,并且对日后取得会计证也有帮助。学期初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留足技能鉴定训练的课时,围绕技能鉴定测试开展训练,并进行大量的模拟测试,让同学们适应测试环境,熟悉测试要求,顺利通过珠算普四级技能鉴定。对于技术过硬掌握得较好的同学还可以鼓励他们进行更高等级的鉴定。由于学期末要进行珠算技能鉴定,无形中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只有不断总结与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探寻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2.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二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珠算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当时从事会计工作、金融工作, 不会算盘就根本无法开展正常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电子时代, 电子计算机 (器) 逐步进入计算领域, 与此同时, 大量的财务软件、金融软件、统计软件, 也被广泛应用, 算盘在当今社会的使用越来越少, 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 目前8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已将珠算课程改为选修课, 或者根本不再开设珠算课程。
2 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珠算教学意义深远, 不容忽视
2.1 化瑰宝, 传承发扬
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与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一样也是中国的发明创造, 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08年6月, 珠算正式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已获得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提名资格。因此, 做好珠算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工作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珠算能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2 展智能、培养品质
发展智能。 (1) 珠算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譬如在世界电子计算机最普及的美国, 从小学便开始使用了电子计算器, 削减了大量的计算时间, 但从数学的初级原理来提问学生的结果, 使美国的心理学家, 教育学家大吃一惊, 这些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普遍下降。于是美国也从外国进口了算盘, 聘请了珠算教师, 并将算盘作为“新文化”引进。 (2) 珠算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能力。在珠算练习过程中, 看题、布数、定位, 每一个步骤, 都要认真观察, 不能有半点疏忽。 (3) 珠算可以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在练习珠算的过程中, 注意力必须十分集中, 如果稍微分心, 一目三行或一目五行又得重新记忆。 (4) 珠算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练习珠算需要眼、耳、手 (拨、写) 、脑协同动作, 参加的感官越多, 建立的记忆联系越牢固。
培养品质。学习珠算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有积极作用。 (1)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珠算的学习, 使学生们充分相信自己能学会, 能学好, 算得准, 算得快, 因而建立起自信心, 并满怀自信心的继续学习。 (2) 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 学习珠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学习珠算, 从不会到会, 从生疏到熟练, 手指从笨拙到灵活, 计算数位由少到多, 计算速度由慢到快, 经过艰苦努力, 终于取得成功, 从而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
2.3 中职教育、注重实操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术和应用能力为培养重点。珠算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 对于其他专业的中职学生而言, 珠算或许是真的不是很重要了, 但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而言, 珠算依然是从事这些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尽管财经领域,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把广大执业者从繁重的珠算运算中解放了出来, 但计算机不是万能的, 比如出现故障, 抑或计算机需要升级等现象, 总不能因为出现这些不可抗力的原因而停业, 放弃必须做的工作。在广大农村, 受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 算盘仍是重要的计算工具。在企事业和银行, 财会工作中的加减算仍以珠算为主。
3 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珠算教学目标明确, 激发学习兴趣
3.1 统一思想, 端正学生对珠算的认识
重视思想教育是提高珠算教学质量的前提, 许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电子技术已经普及的今天, 还要学习珠算。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偏见和错误认识, 在安排珠算教学时, 一定要明确在技术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算盘是我国宝贵的文化科学遗产, 在财经类人员的工作中, 仍然离不开算盘来帮助其核对数字, 客观地分析计算器、计算机与算盘的共同性、互补性和不可替代的道理, 透彻地比较这些计算工具的优缺点。
3.2 提升学习珠算热情, 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首先, 讲授珠算课程的教师要求有非常熟练的珠算技能。因为珠算有别于其他课程, 它需要用大算盘悬挂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现场示范, 需要在讲台下用小算盘进行现场指导, 娴熟的技能展示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其次, 可以组织学生观摩市级, 自治区级的珠算比赛或者可以组织观看以前的学校学生参加珠算比赛的录像资料。第三, 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 到金融机构或较多使用算盘进行会计核算的基层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最后, 给学生介绍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珠算等级的要求, 并讲明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珠算等级,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3.3 探索多种学习方法, 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首先, 教师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授课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 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论从个位的确定、各手指如何拨, 还是左右手的配合及握盘、握笔的姿势等方面都能清晰直观地展现。其次, 教师要抓好课堂、课后练习。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相辅相成, 课堂练习重方法, 课外练习重训练。课后练习要做到,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们掌握的程度及特点, 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作业及练习内容, 保证珠算练习的数量、质量和时间, 每天应安排至少30分钟的珠算练习任务, 坚持不懈, 打下扎实的技能基础。最后, 要以多种活动为载体, 积极营造活跃的技能训练氛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珠算第二课堂活动, 如珠算兴趣小组等;可以组建珠算校队, 从各班级选拔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 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训练, 代表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性质的比赛。
3.4 认真组织等级鉴定, 全面检验学习效果
目前, 大多数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已取消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成绩同毕业证相挂钩这一制度, 笔者认为, 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是对学生珠算学习效果的一种最有效的检测方式, 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一项重要考核, 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检验, 必须恢复。等级鉴定和毕业证相挂钩, 这样学生学习珠算的目标才会更加明确, 有助于学生自我约束和技能的提升。
4 结语
周恩来总理在接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时曾指出:“要告诉下面, 不要把算盘丢掉, 猴子吃桃子最危险。”请大家一定要牢记总理这一教导, 不断传承并发扬珠算文化。或许,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引用, 珠算的用途会越来越少, 但是对于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的学生而言, 学习珠算技能很有必要, 其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是其他计算工具无可比拟的, 因此, 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珠算教学亟待加强。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珠算教学的当前现状, 提出了即使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 珠算教学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面对当前珠算教学的困惑, 阐释了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珠算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视技能训练。
关键词:目前现状,珠算学习重要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少勇.新时期高校珠算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上海:新会计, 2011 (3) .
[2]朱来英.浅谈职业学校的珠算教学[J].
3.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三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建设型、管理型、服务型等高技术应用性型才为主,所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较为全面,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构建方面较为薄弱。而我国中职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而旅游业是一种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不仅要求从业者拥有很高的管理以及服务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高要求。提出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满足理论研究与现实的意义。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概念
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根据新时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型课程,本专业以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等基础知识教育为主,主要是为培养从事国内外旅游服务型人才以及从事于旅游企事业和酒店管理的工作者。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专门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性人才,但是就目前的中职生教育而言,中职生所掌握的技能偏低,同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为迅速发展的旅游业提供旅游人才而设立的,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直接上岗的导游人员以及酒店管理服务人员。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因此,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强化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兼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现状
1、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不强
当今的社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以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中职生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旅游业是涉外性极强的专业,需要熟练掌握外语,尤其需要外语口语交流能力强,同时旅游业还是一个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行业,需要从业者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和与人合作的能力[1]。
2、教师的储备不足
旅游业是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的支柱型产业,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大大超过预期的速度,因此我国在旅游专业教师的储备上没有做好准备,造成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缺失,结果很多学校采取“以次充好”的办法,将非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推上岗位,这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滞后
我国大多数旅游学校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教材讲解为中心,运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理念,知识没有及时跟更新。同时,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时,老师凭借固有的经验教导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旅游管理的情况大相径庭,从而严重制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各占一半,纵观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有的院校竟然连最基本的客房和餐厅实训室都没有,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影响学生的就业[2]。
二、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模式探究
(一)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快速入职企业的硬性指标。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主要依赖参与情景再现教学模式的锻炼。情景再现教学指的是学校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情景教学能将学生带入“现场”,通过现场出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应急、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将理论知识无意中传授给了学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旅游管理的实践操作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战的能力[3]。
(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是使其能够顺利进入职场,同时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也会按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能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让学生深切地了解到企业的需要,这将是学生的自我定位更加准确[4]。
(三)改善教学方法,突出旅游教学的特色
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明显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是一个应用型、实践型很强的专业,同时社会需要复合型、实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要培养这种人才,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改善目前滞后的教学方法。旅游业是一种服务行业,为此课堂上应有意识的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同时,旅游行业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综合型专业,注重学生的技能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比如开设外语口语交流课程,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等等。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人才需求急切,但是就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造成人才浪费严重,失业率高。为此,学校应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教学模式,与企业建立好联系,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设置自己的教学方案,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知识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绮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2012,05:43-45.
[2]冷鑫鑫.项目管理在中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高詹玉.中职旅游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4.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四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训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际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受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而“一体化教学”作为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做中教”,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很好的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二、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1、课程理论适度化。在专业理论的讲授上要做到少而精,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精要以实用为度,即着眼于专业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课程内容综合化。有机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强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一体化。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糅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有的课程及与之相配套的实习课题组合成一个教学模块;一个工种的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教学模块组成,形成有机的整体。
4、教学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求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编写教案。在独立操作项目的演示和实训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实际,简明扼要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且作为一体化教师,还应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材料,并将其及时充实到教学中。
三、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实施
1、教学实习一体化场地建设。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一体化实习车间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2、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或一体化教师团队)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3、教学模块的设计与一体化教材编写。在理解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着力以技能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做到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5.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五
中专的酒店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第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专业近几年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与探索。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相关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毕业综合实习。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落后。
我专业新的专业实验室建成之前,旧专业实验室,仅有一间模拟客房,一个模拟餐厅并配置了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在运作规模和部门系统性、软硬件更新速度等方面都无法和真正的酒店相比,也就无法营造出让学生参与管理,体会管理的逼真教学情境,离“模拟”二字差距甚远。
2.实验室利用率低,低值易耗品开支大。
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只在有相应实践课程的教学期间开放,一个实验室一年几乎只有二、三个月的使用时间,利用率非常低。尽管在课余时间开放了实验室,但由于管理体制、学生的主动性等原因,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期间,所需要的低值易耗品数量大,成本高。例如,餐饮服务的斟酒训练,由于酒水成本高,基本只能以自来水代替。
3.校外实习中校方与实习基地存在较大的目的差距。
从教学角度看,到酒店实习,是一种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学校希望酒店能为实习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以尽快熟悉酒店全面工作。但是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则简单且功利,主要出于两种考虑:其一 实习生是廉价劳动力,雇佣成本甚至比临时工更为低廉;其二 名义上的校企联合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习方和接受实习方之间的目的差距如此之大,事实上,实习生在酒店各部门的换岗频率非常低,往往到最后学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而不是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最终,常常以我们部分放弃自己的实习目的而实现双方的合作。4.校外实习质量监控很难实现。
校外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在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时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升学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在维护学生、学校和酒店几种利益的过程中处境相当尴尬。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维护他们的利益,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劳动制度;学院也希望教师能不辱使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学校也由于各种等原因,无法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服务,对实习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在外地实习的学生又容易受制于实习酒店。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实习生不适应酒店的工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排解,也不能和实习酒店及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有些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1.加强校企合作是前提
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办学是我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思路之一。最终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得以落实:一是我专业积极聘请鸿宝大酒店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来校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二是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充分考虑酒店行业最新市场行情,及时适当地调整酒店管理课程模块,同时一些具体课程的内容充分考虑到酒店对员工需要;三是鼓励和加强教师和酒店的联系与渗透,及时更新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和观念;四是调整常规教学体制中不适合酒店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部分,特别是对教师授课方式的限制,式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2.教学计划适应企业需要是基础
与实习基地顺利合作,也方便学生找工作,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在确定实习时间时我们认真考虑酒店业的旺季和考虑学生的毕业时间,传统上一般学校的毕业综合实习开始时间都是在春节后2到3月份,但实际上进入农历年底即1月份左右是酒店人才需求的高峰期,可此时恰是学生期末复习备考的紧张时期,结果造成企业急需用人,学生却无法到岗,学生有了时间企业却不需要人了。因此我专业教学计划专门对此进行了调整,农历年前在学生、家长同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提前进行顶岗实习。
3.调整实践性教学的投资方向是保障 作为有固定场所的技能训练型实验室的维持费用较高,更新速度不快,且课程覆盖面不广,因此,我们没有把校内技能训练型实验室继续作为重点建设的对象,而是把节省下来的实践经费用来开拓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这为新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针对我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经验的培训,因此,我们在实习前后都加强了对酒店管理知识的教育。4.做好专业思想工作是巩固
酒店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技能两方面,懂技术会管理是酒店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管理,同样,满足于局部技术的人也无法做好管理。一般来说,学生希望尽快地进入管理岗位,希望在基层实习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而现实却是一个新人要在服务技能性的岗位上充分锻炼1年左右甚至更多的时间才会有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学生的心理期待与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酒店实践性教学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提高服务技能的重要性,同时重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心态,培养他们对酒店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打破以往的“校内打好实践基础,校外毕业综合实习”的模式;为了适应酒店人才市场需求,我们尝试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全员”是指在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牢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专业教师,认真研究教学与社会需求,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全过程”是指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组织顶岗实习,积极开展日常实习,以此作为学校统一组织的顶岗实习的有益补充。保证每位毕业生在毕业之前至少要有1年左右的实习时间。这样,经过一年服务和管理工作实践的毕业生,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全方位”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和学生个人的素质拓展为基点构成一个三维的综合体,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发展,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6.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六
张才星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四川眉山620360)
摘 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沿袭传统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理念,强调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和国体、政体制度认识的强化,缺乏对中职学生进行作为最直接的职业人基本素质的形成教育,导致好学生不是好员工的尴尬局面。针对此现状,为实现中职毕业生顶岗实习期间尽快转变为企业合格员工的现实需求,尝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提出“塑德修能”的创新理念和运用“职业化”培养方法,造就在理念、观念、道德、习惯诸方面适应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毕业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创新;职业化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指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对这一表述,我们理解是中职生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专业理论与技能在学校教育中均不能实现同企业紧密对接,就其“思想观念与价值观”教育(即德育教育)而言,迫切需要对传统德育教育进行改革创新,以实现其紧密对接。
我们在近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围绕培养“准职业人”毕业生目标,开展了大量的学生职业化培养实践工作。尝试性地提出了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并在此理念下构建了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载体和德育评价六方面的德育文化。即:德育理念是“塑德修能”,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准职 1
业人”,途径是“三成教育”,方法是“10S管理”,载体是“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评价是“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报告制度”。
适逢中职德育改革的历史时期,在此仅将我们在中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的基本情况作个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德育创新理念的提出
(一)提出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
从对《计划》的分析中,我们认为中职教育的本质就是职业准备教育,其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职业化员工。清华大学国际化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客座教授李强老师认为: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综合起来讲应该是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因素。因此,我们提出了塑德修能的中职生德育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教育在处理德能关系中都存在缺陷,要么重德轻能,要么重能轻德,要么德能脱节,都必然导致德能冲突。正确认识德能冲突的实质,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青年学生成长,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德能关系,实现德能统一,在实践中进一步成为德能兼备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现代教育的目标,是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是青年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职业教育姓“教”,更姓“职”,姓“教”的内涵更多体现在塑“德”方面,姓“职”的内涵更多体现在修“能”上。塑德修能的德育理念融合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大同。
(二)确立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为德育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草根教育,是教会学生求生存的教育,其根本任务在于解决我国中低文化层次受教育对象的职业生存和发展问题。
中职生在两年的学习后,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以实现其职业生存目标。中职教育是帮助中职生由“学生”向“职业人”身份转变的重要阶段,所以中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准备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准职业人。
(三)规划三成教育的德育途径
为践行“塑德修能”的隐性德育理念,促进其转化成显性的教育成效,我们结合中职德育教育的特点,规划了“三成”教育的德育途径,具体就是以成型教育、成长教育、成才教育为主题,在中职三年分阶段实施“三成”教育模式,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如下:
成型教育阶段:塑形象、讲礼仪、养习惯、学做人,适用于中职一年级。成长教育阶段:能服从、善沟通、强技能、做真人,适用于中职二年级。成才教育阶段:就好业、学管理、会经营、懂回报,适用于中职三年级(顶岗实习阶段)。
三个阶段重点突出,依次递进,鲜明地体现了职业化的特色。每个阶段的落脚点都在:爱我专业、技达四海、能行天下。整个过程彰显“德能双修”的职业化特征,最终实现为企业培养合格准职业人的德育目标。
(四)实施“10S”的德育管理方法
在2012年5月17日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中,有职业学校校长代表在发言中提到了借鉴企业“5S”管理思想并将其应用到学校管理中来的实践,其本质是一种带有职业化色彩的学生管理思想,非常适用于学生常规管理,对于促进中职人才培养同企业需求接轨有积极意义。“5S”是指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为“S”开头,简称为“5S”。我们在实施职业化德育实践过程中借鉴了“5S”管理思想,并增加了微笑(Smile)、服务(Service)、歌唱(Sing)、安全(Safe)、满意(Satisfied)共5个英文“S”开头的单词,升级为“10S”管理思想,进一步体现对职业的尊重。实施“10S”的职业化管理方法,目的是营造在严肃的工作岗位中营造一种让人愉快的气氛,培养中职生除具备企业员工基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外,还具备追求美、享受美的情怀,进一步体现了对人的职业尊重,提升职业品质。
(五)构建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工作目标的一种有效载体。我们在确立以活动为德育工作主要载体的思想下,系统地构建了三级德育大课堂,即班团德育活
3动、党团德育活动、全校性德育活动三个层次。其中全校性八大德育学月活动主题为:3月职业礼仪、4月劳动卫生、5月创先争优、6月团队合作、9月感恩行动、10月爱国主义、11月法制安全、12月技能风采。在上述八大学月活动中,4月、9月、10月德育主题属于传统德育主题,其他学月主题则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
三级德育活动大课堂寓传统德育思想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于一体,实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大开发,目的在于成就自信、阳光的中职生。
(六)创新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的德育评价方式
中职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辛的工作,针对中职生的德育评价体系和标准,目前还无明晰的定论。我们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建立了中职生德育评价方式,以中职生职业素养评定作为德育评价主要方式和内容。
职业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中职生职业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化训练过程中表现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意识和行为方面的指标。
二、德育工作创新实践初探
从2010年春季开始,我们提出了“塑德修能”的中职德育创新理念和运用“职业化”培养方法,造就在理念、观念、道德、习惯诸方面适应企业要求的准职业人。所谓“职业化”即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我们为此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试验,实施学校同企业对接、学生与员工同化的创新型德育方式。第一次试验对象是旅游专业40余名学生,实验主要围绕构建职业化管理环境,实施职业化员工管理制度,开展职业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第一批参与实验的旅游专业40余名学生已经顶岗实习,从2011年底全校参加顶岗实习的340余名学生综合情况来看,三方面数据可以说明旅游专业学生的
4表现要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是顶岗实习期间稳定情况:旅游专业学生稳定率为95%,其他专业学生稳定率为70%;二是学生晋升情况:旅游专业40名学生中5名获得晋升,其他300名学生目前1人获得晋升;第三是学生实习期间单位所在行业的认可度情况:旅游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出的职业素养赢得了同行业的高度认可,一些单位慕名而来,希望同学校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以北京北方长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代表。三项数据证明了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照企业员工职业化管理模式对学生实施职业化培养的方向和措施是正确的,第一次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鉴于此,我们以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为目标,以“改变传统中职德育方式,建立现代中职德育观”为线索,展开了一系列中等职业教育德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并对在此次试点研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不足进行综合优化,提炼成教育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在此课题下还进一步形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启蒙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习惯培养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班级职业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四个子课题。“一大四小”的课题格局指引着我们的教育科研向较深的理论层次发展。
为进一步验证我们所进行的德育创新改革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从2012年年初开始,我们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了电子、计算机、旅游三个专业共180余名学生再次进行课题实验,具体实施了《模拟工资制度》、《干部选拔与考评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职业化班级会议制度》、《明星员工评选和末位淘汰制度》、《企业经理讲座交流活动制度》、《校内外半年期职业岗位实践制度》、《学生成长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八大制度,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职业化学生培养研究工作,深入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计划》中反映的问题,还是众多中职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难题,都反映出中职德育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发展,5进而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创新德育体制、改革德育方式”的新思想仅处于萌芽阶段,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到微观上职业化师资的培养、职业化德育环境的形成等都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还需要无数的职教人为之而探索、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EB/0L.http:// /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1836364.htm.2011-11-11
【2】《人民论坛》 2007年Z1期
【3】 陈馨娴:中国HR学会咨询专家、国家级认证人力资源管理师 《职业化素养训练》
【4】姜荀:《职业化:职场人士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养》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2009年08月)
7.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七
一、改革的主要依据及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 坚持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 合理定位, 找准中职计算机与应用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 因地制宜, 将通识教育与专门教育有机结合, 改革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课程模式, 建立与技能型计算机应用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新型计算机与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考核机制, 形成中职计算机与应用专业的特色课程模式, 并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信息类建设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二、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分析
国外职业教育起步较早, 并形成各自的特色, 如英国的核心技能培养体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美国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等。国外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 这些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符合其国家发展的需要, 并为他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学校计算机与应用专业自2002年成立前后, 先后进行过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产业调研, 对社会需求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研究报告, 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和职业世界的有关知识所构成。技术专业知识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计算机专业就是一个“技术专业”, 计算机技术平均3~5年的技术更新周期, 对专业实施教改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
三、改革的基本思路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 以广西北部湾区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为指导, 确定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实施“产教相融, 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 以行业情况分析及专业工作分析为基础, 制定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项目, 结合信息产业对计算机人才的专业知识的需求设置学习领域与实训典型课题, 构建专业“宽基础、多模块”的课程体系, 并进行基于该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的建设。 (3)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为指导, 构建专业信息化平台, 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
2.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依托合作企业, 以“内培、外聘、优化、提高”为基本思路, 通过校企双向互派、引进和培训提高, 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教学教研能力、德育工作和职业指导能力, 同时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培养与使用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开展“校企一体, 互聘共建”的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引领,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牵头, 企业技术能手兼职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3. 相关专业群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建设实现新的突破, 带动学校信息类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高, 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四、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
1. 探索融合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基本原则, 我们为适应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计算机与应用专业实行了弹性学习制。为配合不同的就业方向, 我们博采众长, 融合了“订单式”、“工学交替式”、“双证书制”等三种各具特色的教育培养模式, 形成“工学交替, 三岗保证, 揉合进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 建立“岗位驱动式”课程体系。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建立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形成“岗位驱动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三年来, 有近500人选择了该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大部分成为了网络管理的人才, 如钟绍春、陈志曹成为钦州农校网站建设的主要骨干。
3. 形成多证书认证的技能鉴定模式。
学校的计算机与应用专业分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向, 专门化知识, 根据岗位的具体要求确定, 三个专门化方向均有相对应的技能鉴定认证模式。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应的就业岗位有网络管理员、微机调试员、计算机网络公司技术员和销售人员, 而与此相对应聘的考证种类有计算机等级证、ATA证书、CEAC网络管理员、OSTA证书。 (2) 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应的就业岗位有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员、办公室文员、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 而与此相对应的考证种类有计算机等级证、ATA证书、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培训证书 (CAD) 。 (3)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相应的就业岗位有办公室文员、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人员, 而与此相对应的考证种类有计算机等级证、ATA证书、CEAC办公软件应用专家。
4. 构建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课程考核评价, 其评价标准单一, 评价过于滞后, 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 无法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质量,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弹性学习制的实施, 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配合这种学习模式, 我们在开设专门化方向课程时, 采用了与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的教学评价体系, 即考核方式公开, 考核题库公开, 考核时间灵活多样, 学生可选用参加课程考核或鉴定考核等不同的方式来获得课程成绩。为使每个考核点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 还采用了小项目过程考核, 累计评分的方式。整个评价体系既强调过程的监控, 又突出与社会考核的衔接。
五、改革的支持条件
1. 项目成员的研究能力保证:
本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23名, 专任老师18名。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3名;中级职称教师8名;研究生学历5名;本科学历12名;专科学历1名;“双师型”教师12名, 占67%。同时, 学校还聘请了5名企业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积极参加本专业实训教学教改等人才培养活动。
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多年来, 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依据市场需求, 注重依托行业企业, 与区内外多家企业保持稳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广西南宁凯程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纬创资通 (中山) 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锻炼等方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3. 经费、设备、人力和场地支持:
本项目的研究, 我们做了一些前期调查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 学校从经费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投入160万建成了3个实训室, 建有8间计算机房, 4间多媒体教室, 新聘了5名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
4.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学校自2001年就全面实行了以弹性学习制度和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 为此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5.“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为提高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002年学校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 实行“大类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培养模式, 构建具有“大专业, 活模块”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还开设了60多门的全校性任意选修课, 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愿望。
六、改革的效果评价
1. 教改项目前后作用比较。
(1) 新建计算机教室4个, 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个。在项目实施前, 只有6个计算机教室, 2个校外实习基地。 (2) 培养3名学科带头人, 7名骨干教师, 20名“双师型”教师, 聘请3名企业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 使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在项目实施前, 没有学科带头人。 (3)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98%以上的受训学生考取了计算机专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而在项目实施前, 这一比例为70%;理论考试及格率达96%以上, 平均分达78分以上, 比项目实施前有所提高。 (4) 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实训设备、技能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在项目实施前, 所使用的规划教材与学校现行的实训设备、与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不相适应。在项目实施后, 项目组加强了教材建设, 并根据国家技能鉴定完善了教学内容, 形成了与学校的实训设备相配套、与技能鉴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5) 构建了“岗位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校企共同的管理机制, 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工作;坚持“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度, 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到94%, 企业的满意率达98%以上。 (6) 服务地方行业成绩显著, 对外宣传交流明显扩大, 每年完成职业能力培训和鉴定810人次以上, 在项目实施前, 每年完成职业能力培训和鉴定350人, 新增一倍。
2. 教改成果。
在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工关心、支持帮助下, 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我们实现了“三大突破、两样整合、一个鼓励”的改革目标,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办学规模稳定。由于学生知识面得到扩大、创造力得到增强,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 社会适应性显著增强, 近年来学生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9%,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优良率在82%以上。
摘要:立足于中职学历教育的办学定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办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着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创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把学校建设成“区内领先、行业驰名、全国有名”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8.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八
松山区职教中心 于海民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需达到有机结合,通过企业实践,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把原来的“双证”改为“双能”,具体时间2012年7月5日—12月30日。
我这次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是:深入企业的基层,了解该公司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可以为我校的动漫游戏专业的教学作为借鉴和指导。现将这次到企业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单位的概况
晨曦动漫公司成立于2011年,我们向市场推出动漫卡通类服务,同时提供了对动漫业有兴趣的某些学院在校大学生实践和操作的平台。我们把晨曦动漫公司投入商业运作,但不以赢利多少为惟一创业目的,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所获得才是我们的真正的追求。性质: 集制作、代理、策划、创意为一体的媒介性动漫股份制有限责任有限公司。公司宗旨: 以帮助客户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已任,旨在通过公司科学、专业、真诚的服务来建立客户与市场的最佳沟通渠道,把客户有限的资金进行最经济的策划和设计,让客户以最低的经济成本,达到最佳传播品牌的效果。
二、实习过程
根据公司的安排,在这次实践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熟悉公司的情况,了解社会需求
到公司以后,能摆正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员工,以便能尽快的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让自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去。能了解更多的公司运作方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管理制度,以较短的时间熟悉公司的业务,服从公司的安排,并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公司布置任务,和公司员工一起去了解客户需求信息,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学习到了不少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2.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工作就是技术指导和培训活动,和同事们交流过程中,总是感觉到现在知识和实际工作中所学要的知识相差甚远,我们先后进行了计算机影视动画的工作,主要从事角色师的工作,主要任务和责任是根据原画师设定的形象制作各种游戏角色,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对人体和解剖结构有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准确把握各种角色的姿态和形象。影视动画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并组织观看了公司独立创作的作品和优秀国产动画片,并参与制作了部分作品,丰富了培训内容,缓解了工作压力。
三、收获、感悟、体验、启发
通过为期六个月的企业实践,我对许多的事情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也颇有收获。主要表现如下:
1、开拓了我的视野,平时都是书本有理论讲理论,对于一个企业的生产运作环节很少接触,更不用说去亲自操作一下。所以原来的书本知识是纸上谈兵,这一次我们可以深入公司了解客户需求、动画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的培养,将我们的一些理论知识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晨曦公司的这段实践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MAYA三维动画软件。采取的是边学习边实践的形式,在学习中,为我们授课的有何见熊、梁家丽、徐华林、张惠婷。从几位老师的教学和工作方面,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2、管理工作程序化、系统化、制度化、计划化、指标化、标准化 我们在教学管理、课堂既可借签,上至各个职能部门;下至各个岗位,都有一个工作流程图,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制度、计划,为了确保企业的生命线——产品的质量,要求整个企业运作必须系统化,只有系统化才能把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只精英的团队,他们为一个目的“划零为整”,必须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体。
因此企业许多的制度在我们学校看来难以实施,而他们确能实施开展,而且有效。
9.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九
根据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为更好地组织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指导方案。
一、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人从儿童到少年、走向青年最重要的成长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从自身特点出发,按照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和“六个更加突出”的具体要求,以“提高育人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落脚点,以加 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为保证,重点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转变育人模式、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评价机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
1、着力于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教师头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切实把发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转变到科学和谐上来,把教育的工作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为主上来,把育人模式加快转换到培养一切孩子和一切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2、着力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题地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增强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化课程改革、探索“轻负担、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健全素质教育评价和保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着力于改进师德师风、提升执教能力。按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和弘扬优良师德师风,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传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
4、着力于规范办学、强化学校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杜绝违规招生和各种乱收费行为。改革学校内部教学管理、人事分配等制度机制,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5、着力于夯实基层组织,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促进学校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认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基本结束。具体到每所学校,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4个月,另外安排2个月时间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和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相关工作。具体参加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街道社区学校、幼儿园的全体党员,重点是学校(园)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总体上按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以及“学习讨论、调研走访、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材料)、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等六项工作展开,具体可灵活组织、穿插进行,不作机械分隔。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抓好学习。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规定书目和《科学发展观简明读本》、《科学发展在身边》、《科学发展路上的领头人》等辅导教材,认真学习上级党委的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要把陈柱平、钟伟良、毛文国三位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生动教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讨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磨炼道德品行,培育为民情怀,牢固树立良好形象。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每位党员参加集中学习次数不少于5次。积极采用领导宣讲、专家辅导、先进典型报告、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形式,充分发挥党校、网络、宣传栏等阵地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错时学习、上门送学、讨论交流等方式,切实增强学习效果。学校(园)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带头讨论交流。党员校(园)长或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为全体党员、教职工作一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报告。
2、广泛征求意见。要通过问卷调查、家校通、校长信箱、走访接访、座谈恳谈,与师生、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谈心交心等形式,充分了解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学校(园)今后发展的意见建议。学校(园)主要领导要直接听取意见,真听意见,听真意见。普通党员教师也要通过与学生、家长座谈和家访等形式听取意见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落实专人进行 梳理汇总和深入分析研究。
3、深入分析检查。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召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深入剖析评议,找准问题症结,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学校党组织要重点检查在树立科学办学理念、改进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减负要求、解决择校和乱收费、加强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党员要重点检查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抵制有偿家教、参与全员德育工作、实施轻负高质、提高执教能力和业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党委和党总支建制的学校(园)要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其他学校(园)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分析检查报告(材料)要以适当方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
4、搞好整改落实。在分析检查的基础上,党委和党总支建制的学校(园)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规范,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明确整改项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具体措施、整改责任人。其他学校(园)要形成简要的书面整改措施。整改落实方案(措施)要向党员、群众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整改落实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解决一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师生、家长、社会反映相对集中,通过努力在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一批有利于学校科学发 展、长远发展的评价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对依靠本校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通过组织帮扶、上下联动加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予以解决。
在认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三大载体活动。
一是认真组织“凝心聚力育人才”活动。坚持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汇集民力,组织开展校领导班子与教师交心谈心,召开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学生和家长代表民主恳谈会,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思想大讨论。通过努力,切实把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上来。
二是深入开展“关爱师生、服务发展”活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广大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感情沟通与联系,建立健全党内关爱帮扶等机制,通过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落实教师关爱学生制度,组织“我为学校发展献一计”活动,开展党员与困难师生结对帮扶,深化学校与社区、行政村结对共建,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教育咨询、政策宣讲活动,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蹲点企业、培训员工等,进一步增强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是广泛开展“学先进、树典型、作表率”活动。坚持正面教 育、典型引路,广泛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学先进模范、树教师典型、作育人表率”为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宣传、表彰、树立一批身边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结束时,各类学校都要及时做好活动总结工作,适时组织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学校(园),要及时进行“补课”,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三、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和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进一步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园)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指导,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推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1、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关系按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学校(园)党组织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统筹安排本校的学习实践活动,党员校(园)长和学校(园)党组织负责人要对学习实践活动负总责。省委教育工委成立指导小组,牵头负责指导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是加强对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 检查指导;及时了解各地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针对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适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也要成立相应的指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街道社区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
2、加强分类指导。中等职业学校要围绕“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办学理念、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打造特色学校、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德育工作、推进规范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下功夫。普通中小学要围绕“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点在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街道社区学校要突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群众的办学思想,增强办学基础能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为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作贡献。幼儿园要突出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3、注重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在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铺排上,既要按要求做好各项规定动作,又要注重简便易 行、突出实效,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抓好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学校改革发展和师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互相促进。在参加对象上,既要突出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又要确保在职、离退休教工党员和流动党员全部参加,并注意吸收、引导学校(园)的党外负责人特别是党外校(园)长配合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相关工作。要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和广大党员的首创精神,努力形成学校活动特色。
10.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十
一、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会计学的实践性很强
第一, 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 理论来自于实践。开展会计实践教学, 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 在会计教学体系中, 实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很大比例。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会计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 二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和练习。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主要途径是开展各种社会实践, 具有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二) 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所谓需求决定供给, 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市场发展对会计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的要求一般有三个方面:第一,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第二, 是否具有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第三, 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其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提高, 并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 会计教学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 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还要将理论运用在实践中, 从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 不重视实践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 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突出表现为学生的实践机会并不多。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 解决实践教学问题, 依靠一两门课程或者一两个教师是不行的。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就必须对整个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例。
(二)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过渡不好
理论和实践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在教学活动中, 教授理论知识时, 缺少和实际的会计业务的联系, 没有介绍相关业务的形成和操作。如此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就会无从下手, 基本实务操作工作也做不好。长此以往, 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得不到有机结合, 会计人才的应用能力无法提高。
(三) 教师的实践能力弱
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者, 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的指导, 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实践能力和经验。但是, 在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往往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 缺乏实践经验, 难以对学生加以指导。
三、提高会计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 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教学的目的, 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理论和知识, 指导实践工作, 另一方面是利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技能的培养训练, 从而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此, 教师应该设计出教学实践方案, 按照企业的经营业务制作报表、凭证等, 分发给学生, 了解实际工作业务, 提高教学效率。另外,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 向学生展示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能力。
(二) 提高实践能力的层次性
会计实践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的能力, 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第一层次, 普通技能训练, 主要任务是持久性地增强学生的技术基本功;第二层次, 操作能力的培养, 主要通过模拟练习、课内实训、综合模拟提高能力水平;第三层次, 职业判断力的培养。其既需要专业的理论和知识, 又需要对经济管理积累经验, 从而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三) 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普遍存在能力不足的现象。青年教师毕业后直接进行教学工作, 没有实践经验, 缺乏实践能力。中老年教师理论水平高, 实践能力比较强, 但是主要掌握的是传统操作方法, 对高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不足。应该针对教师的不同层次、不同特点, 进行个性化培训。对于青年教师而言, 应该经常开展企业参观和实践访问工作, 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老教师而言, 应重点加强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培训, 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四、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 如何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使学生将文字叙述转化为账务处理, 根据原始凭证作出正确的判断, 是会计教学的一大难题, 也是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只有不断推进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才能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炜.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Z1) .
[2]刘涛.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1, (15) .
[3]石莉莉.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沧桑, 2010, (12) .
11.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篇十一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
教职成〔2006〕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工作任务,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现就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有效形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项工作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这是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对于创新和完善职教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各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要求与主要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一是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1-
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四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改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形式与组织管理
教师到企业实践,可根据培训需求和客观条件,采取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教师更多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去,切实提高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际效果。要鼓励教师带着问题或项目下到企业,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项目研究的需要,确定到企业实践的重点内容,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学生到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学校选派相关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下到企业,要求教师在做好学生实习管理和指导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企业实践活动。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可由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工作方案,统一确定对口企业、统一组织实施,也可由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自主组织实施,并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统筹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运行管理机制,具体管理职责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制订本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办法、配套措施和整体规划;研究确定本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时间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的具体标准;全面负责本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地(市)以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本《意见》和省级教育
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管理和具体实施本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制订本单位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教师的组织选派和管理指导工作。
四、相关工作要求
要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考核和登记制度,并将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
要切实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来源和相关待遇。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教师企业实践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等相关费用的支付,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执行。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协调相关行业部门,选择一批在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骨干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充分依靠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
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各地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检查评估,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中等职业学校珠算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推荐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09-09
国家中等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8-17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07-24
中等职业学校汉语教学大纲08-11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10-04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改革10-18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自评总结报告09-18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教学方法初探11-05
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现状的反思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