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2024-06-27

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精选13篇)

1.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篇一

高桥镇创建“文明乡镇”工作汇报各位领导:一年来,高桥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乡镇”,全力打造“平安高桥”,大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自加压力、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向“创长三角强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创建,全镇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镇容镇貌日益优美,科教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风气和环境面貌不断改进,实现了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下面,就我镇“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镇党委政府对“文明乡镇”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精神文明办公室,制订了“高桥镇文明创建规划”,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镇党委将创建工作摆上党委议事日程,全年共召开专题会议二次,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寻找差距,改进提高。文明创建规划列入高桥镇现代化建设规划当中。为推动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还积极开展了文明村、文明单位、“五好文明家庭”和“双建设、双整治”的创建活动。目前,已有3个村、8个企事业单位列入创建计划。平时经常对创建单位进行检查和督促,要求创建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软件上追求完美,提升“文明工程”档次。由于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我镇创建工作开展顺利,成效明显。

二、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斐然我镇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抓优扶强、结构调整、有效投入等手段,使我镇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状况良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镇共拥有各类工业企业710家,其中“515”工程企业9家,省级集团5家。2004年1-11月,共完成工业产值54.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7;实现销售53亿元,产销率达96.47;实现工业增加值13.06亿元,同比增加28.3;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5.21亿元,同比增加9.2;合同外资1369.6万元,实到外资1280.5万元,完成市政府年指标284.6;自营出口完成1483万美元,完成市政府指标164.8;财政收入预计全年可达77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59家,1-11月完成工业产值26.94亿元,占总产值的49.01,规模企业比重正逐步提高。总体来看,我镇工业经济呈现出一种投入与产出、总量增加与效益提高同步的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产值63亿元,工业增加值14亿元,工业化固定资产投入5.5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3.5亿元。

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1、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效益农业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及时调整了农业开发扶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云森农业生态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其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凸现。千亩杨梅基地、獭兔养殖场、杭州市种蚕基地和省级波尔山羊繁殖基地已颇具规模,科技投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行政村参与多、产业类别多、成片试点多的特色和良好的产业结构调整态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以高桥江整治工程和标准化水库建设工程为重点,切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基础建设资金880万元,其中投资345万元实施了高桥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勤丰西石坞水库标化工程基本完成;云森集团老虎弄、狮子山水库新建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实施以奖代补中小型项目19个,治理山塘水库7座。通过这些工作,全镇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得到增加,现代农业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凸现。

2、社会道德风尚良好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镇共有3个村正在创建文明村,有8个企事业单位正在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基础较好,氛围浓厚。“百千工程”全面铺开。以水坞、勤丰、大畈和集镇周边八个村为重点,大力提倡文明、科学、健康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整治空心村,为创造良好农村环境打下了基础。注重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普宣传教育。

(一)抓好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党校这一主力教育阵地的作用,做到组织上有班子,工作上有位置,教育上有计划,经费上有保证,以党员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穿插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和科普教育。

(二)注重村级宣传阵地建设。一是抓好广播村建设,在原有23个村调频广播开通的基础上,对剩下14个村进行音频广播改造,现资金已落实到位。二是完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三是抓好各村“五个一”工程建设,促进支部活动室、老龄活动室、广播室、阅报栏、黑板报的规范运作,引领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加强干部群众教育,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层面全方位进行教育。一是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切实抓好镇

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一年来,共组织学习12次,收看警示教育片8次。二是党员学习实行小班化教育。三是组织37个村的书记赴省委党校培训。四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强化教育,干部群众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3、科教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弘扬先

进文化为主线,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市场建设管理。开展了“扫黄、打非”和净化校园环境活动,对全镇34家印刷企业进行了专项整顿。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对网吧、棋牌室的检查,电子娱乐场所经营有序。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迎“五一”万能杯卡拉OK大奖赛和高桥镇第四届体育运动会,承办了市第三届高桥杯曲艺大奖赛,充分展示了高桥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向市体育局争取资金完成了水坞村的健身点建设。目前郜村的老年人健身苑、省级东海明珠工程——高桥文化中心大楼,正在规划建设当中,一个健身活动热潮正逐渐在高桥掀起。群众文化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原来村村都有秧歌队的基础上,新组建了健身球队、健身操队。对文艺骨干的投入、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利用本镇特色文化、重视挖掘文化队伍建设,杜墓板龙、千家梅花锣鼓、腰鼓队、秧歌队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又重放光彩,进一步推动了高桥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4、镇容镇貌整洁优美集镇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300万元的中心广场已投入使用,投资3800万元的320国道绿化工程也已全部完工。高桥镇镇门已矗立在万能大酒店前;高桥西路已扩建并与园区道路衔接;集镇道路重新浇上柏油;高桥江桥面已扩展,高桥江整治Ⅰ标段工程已完成90;亮灯工程顺利完成,安装了目前全市首屈一指的豪华路灯。几年来,集镇建设总投资已达5亿元,已基本形成面积为60余公顷,能容纳5.8万人口的集商贸、休闲、娱乐、学习、居住于一体,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的新型集镇,将成为南接市区、北连杭州的一个重要卫星城镇。卫生条件进一步改观。近几年我镇用于卫生事业投资已达1200万元,全镇37个村已全部达到卫生村要求。镇政府投资70余万元建造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专职保洁员15名,村保洁员60名,新增移动垃圾箱350只。集镇公厕一座已建好,另一座已完成招投标。改水、改厕任务全面完成,确定水质检测点15个,改厕7777只,改厕率达89.8。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已实现与富阳纳管;坑西溪、新义溪小流域整治扎实推进;生态镇创建全面启动,目前已编制好规划。生态村建设,水坞、喻家湾2村已通过验收,勤丰等9个新创村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农村医疗条件不断改进。积极做好2005年的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全镇应参保27890人,已参保25881人,参保率达到92.8。

5、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标,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抓好“一街二路八点”工程,大力拓展农村市场。建设种类齐全的商业网点和市场,以商贸一条街带动三产发展,使集镇建设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镇政府举办了农展会,为我镇农产品走向市场、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双建设、双整治”创建扎实开展。根据“统一标准,全面实施,典型引路,梯队推进”的发展要求,抓好水坞、大畈、唐家坞等村的创建工作,力求环境整治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要求。广泛开展优质服务,镇政府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实行全程代理,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理念全面落实。

6、社会治安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推进“法制下乡”活动,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创建“平安高桥”,全面启动综治民警联勤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我镇创建的新型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杭州市司法局推荐为取经单位。今年我镇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综治民警联勤室、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为我镇综治工作的三大特色。2003我镇获得浙江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和杭州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综上所述,开展创建“文明乡镇“一年来,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社会治安实现稳定好转,农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在新的征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成绩只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深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各位领导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虚心接受,努力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高桥的全面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2.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篇二

一、人文和谐显魅力

学校总结了70余年的办学历程, 梳理、凝练校园文化。以“心怀梦想、追求真理、超越现实”为办学理念, 以“求知、明理、康乐、和谐”作校训, 确立了校风、教风、学风, 精心设计了学校标识、创作了校歌, 高规格打造了意蕴深刻的校门和雕塑、赏心悦目的校园绿化、主题鲜明的走廊文化、融入土家元素的风雨文化长廊、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和谐共生的办公室文化、特色鲜明的社团文化, 让校园处处凸显着文化的色彩和韵味, 构建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校园环境, 让学校文化浸润、落根师生心灵, 引导师生享受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教学生活。

二、均衡发展增实力

近年来, 酉阳县委县政府、麻旺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政府对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了“三个增长”。坚持以改薄促均衡, 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了四个均衡:

一是统筹资源, 确保办学条件的均衡。近年来, 我校投入资金千万余元, 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新修建了一幢教学综合楼和一幢教师周转房, 扩建了学生食堂, 配备了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保管室、卫生室、劳技室、科技室、计算机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我校各学科器材配齐率均达到市级标准。每间教室内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 所有计算机一律宽带上网, 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 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 我校还投资了两百万余元用于透视围墙的升格、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直饮水、教学用房的靓化等工程。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整合师资, 促进师资配置的均衡。我校现有教职工120人, 专任教师113人, 其中专科学历91人;本科学历19人;高级教师49人。按上级要求配齐了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和各功能室专 (兼) 职管理人员。学校建立了支教轮教制度, 每年中心校都会派6名教师到各完小支教, 把中心校先进的管理、教学理念带到全镇各学校。同时, 学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硬性指标和学校内涵发展战略工程来抓, 通过抓实“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市级全员培训、“三环六步”教学法研讨、班会课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研讨、市县级课题与学校小课题研究培训、师德专题报告等各种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强化管理, 促进教育质量的均衡。我校严格落实阳光招生政策, 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保障进城务工子女、三类残疾儿童入学, 学校不设实验班、重点班, 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强化常规管理,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一是坚持立德树人, 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二是抓实安全工作。三是巩固领雁工程课改成果, 继续践行“以学定教, 以学活教”的课改理念, 着力课堂教学改革, 深入推广“三环六步”教学法。四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校通过抓实“六课”:即校级班子挂靠年级的推门课、教导处组织重点年级 (教师) 的跟踪课、教科室组织骨干教师的示范观摩课、年级学科组互研互评课、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结对帮扶课、学校行政组织的新进老师的亮相课, 严格课堂教学管理、指导,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关爱学生, 让每位学生享受爱的均衡。学校严格落实“4+2”营养午餐工程, 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吃上放心午餐、营养午餐;通过上级争取、学校自筹、师生献爱心等形式筹措资金利用节假日对贫困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三类残疾儿童组织慰问活动;通过亲情电话、心理咨询、爱心爸爸妈妈和知心哥哥姐姐互动关爱活动等形式让留守儿童心理不孤独。

三、创建特色添活力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充分挖掘本校潜力, 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完善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程体系。把“感恩、孝心和责任意识”三项德育主题教育、了解学习土家文化和跳土家摆手舞、做摆手操作为校本必修课程;同时,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发了土家小吃制作、木叶吹奏、科技手工制作等十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学校加大对校本课程执行情况地督查指导力度, 确保校本课程得以真正落实。

落实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打造书香校园。为了落实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一是学校要求语文老师认真上好阅读指导课, 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二是学校认真开展每年一届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三是课题引领, 由侯银珍和田娅琼等主研的“偏远山区农村完小学生课外快乐阅读的策略”市级课题研究使课外阅读活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四、根深叶茂结硕果

3.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松江区泖港镇;家文化;镇文明

[中图分类号] D2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1-0055-02

泖港镇地处上海市松江区南部,黄浦江南岸,系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基本耕地保护区、上海市“三农”工作示范实验区。全镇区域面积57.62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3.8万人,常住人口4.9万人。多年来,泖港镇党委、政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家文化·镇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通过“家文化”和“镇文明”的“5+5”主题模块建设,凝聚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越上新台阶。2009-2010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011-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成为上海市首批获此殊荣的乡镇;在全市郊区市容环境质量评估中连续23个季度稳居首位,被誉为“沪郊最干净乡镇”;还先后获评“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平安社区”“上海市食品安全示范街镇”等荣誉。2015年获得了第四届“全国文明镇”的殊荣。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泖港镇提倡通过开展“家之风、家之教、家之德、家之责、家之誉”五大类主题的“家文化”活动,来提升村民“小家庭”对社区“大家庭”的热爱和归属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夯实文明和谐社区的基础。

(一)培育“家之风”,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泖港镇注重以文化人,以“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展示活动为抓手,在全镇范围各家庭、中小学校中弘扬传统文化。从成人及学生两个层面,整理传统家训、撰写符合当代价值导向的新家训;统一制作“家文化”展示牌悬挂民居外墙,展示农户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方方面面的成果;此外,招募组建80后“方言讲故事”宣讲队,对优秀家风故事开展村居巡讲。通过“动手写、上墙挂、榜样学”,层层递进,逐步培养良好家风,从而形成淳朴的村风民风。

(二)培育“家之教”,道德讲堂传播文化力量。以道育人,泖港镇将“道德讲堂”活动作为村民教育的主阵地,秉承“规范化流程,针对性教育,特色化发展”的目标,结合本地特点,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道德讲堂活动。如结合本地“小戏之乡”文化特色,改编紫竹曲调“公民道德歌”在群众中进行传唱,入脑入耳;以快板、表演唱等形式替换单一故事讲述,生动有趣,寓教于乐,逐步引导村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三)培育“家之德”,榜样力量发挥引领作用。以德感人,定期开展“泖港榜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志愿者”等榜样评选,充分挖掘身边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在社区报、官方微博、微信等多种载体开展事迹宣传。年轻家庭农场主李春风获评“上海市十佳农业农村青年人才”,忘我奉献的垃圾分类志愿者陆肖琴获评第二届“感动松江”先进典型。通过弘扬先进事迹,学习典型人物,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树立文明意识,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四)培育“家之责”,邻里守望引领文明风尚。以情暖人,针对农村地区老龄化、空心化现状,泖港镇在全镇108个网格区域建立邻里守望服务点,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培育“村民小家庭”对“社会大家庭”的责任和奉献。服务项目设计注重接地气,根据各类弱势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天天嘎讪胡”“爱心送医车队”等九类关爱项目,提供看病陪护、聊天谈心、上门理发、代缴水电费等贴心服务。同时,通过实现“五个统一”,建立“十项制度”,提升志愿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该项工作多次获得市、区级领导的肯定,案例材料在市级志愿服务工作简报上进行刊登。

(五)培育“家之誉”,星级家庭提升文明素养。注重以誉励人,泖港镇自2007年至今,持续深入推进“星级家庭”创建评选,并以此作为整个家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星级家庭”评选共形成“举止文明、情趣健康、环境优美、热心公益”等4方面21条标准,通过“农户认星、片区评星、小组审星、政府定星”四大环节,评出年度三至五星级家庭并进行表彰,通过几年来的实践,逐步激发村民的家庭荣誉感,潜移默化中让文明成为习惯。

“镇文明”主要以文明提高品质为目的,以全国文明镇创建标准为导向,整合机关各部门、各条线的资源和力量,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主题建设,以“镇之魂”“镇之诚”“镇之美”“镇之韵”“镇之安”五大板块建设为依托,举全镇之力,努力提升创建内涵,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助发展,努力把泖港建设成为浦江南岸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一)提升“镇之魂”,价值引领夯实思想基础。泖港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之魂,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梳理统计区域内公益广告宣传阵地,有重点、有分类、有特色的设计制作公益广告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设计完成机关围墙公益长廊改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图画、标语、诗歌等更接地气、易理解的形式被群众所熟知和接受。

(二)提升“镇之诚”,诚信教育构筑道德防线。泖港镇围绕诚信建设,在农贸市场、超市、食品企业等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和食品安全等主题宣传。通过落实《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职工素质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育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多年来,共计6000余人次参与了相关培训。

(三)提升“镇之美”,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家园。泖港镇坚持“生态兴镇”发展理念,“田成方、林成网、水相通、路相连”的农田生态环境成为一大亮点。泖港镇家庭农场模式得到了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被定位为“上海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上海市农村工作现场会、上海市发展家庭农场现场推进会等诸多农业现场会在泖召开。严格实行“能评”“环评”一票否决制,淘汰劣势企业,盘活存量,筑巢引凤,实现实体企业“不增一亩地,税收增五倍”。大力推行“村庄改造”及“美丽乡村”等建设,积极在全镇范围推行垃圾分类,全镇上下对环保、生态的生活方式的认同度和践行力日益增强。

(四)提升“镇之韵”,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泖港自古有“小戏之乡”的美誉,黄桥村又有“沪上楹联村第一村”的封号,近日还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群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宝贵的财富。通过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文化建设,不断挖掘培育农村草根文化;成立全区各街镇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钱勇赴群文工作室”,不断拓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同时,扩大楹联沙龙、老年门球队、强民文艺宣传队等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寓教于乐,陶冶情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提升“镇之安”,网格管理保障社区安定。泖港镇自2010年起探索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片区网格化管理“108模式”,并在全区范围推广,受到市、区领导的肯定,《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多次对该模式进行了报道。2015年4月,该模式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并启动标准化工作,逐步完善实现“网格化、标准化、长效化”的目标。此外,结合智慧农村项目,在全镇启用社会治理联动网格化APP移动终端,极大地简化了信息上报处置过程,实现信息全共享、动态全观察、部门全联合,进一步助力社区的和谐安定。

作者郑迎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副教授,周欢红系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原泖港镇党委委员,陈学伟系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讲师

4.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 篇四

一、组织学习,层层传递责任。

动员会后,我镇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传达会议精神,明确创建目标、时间节点、重点任务,同时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束克之任总指挥,副书记张洁具体分管,宣传科负责牵头实施,纪委进行责任监督。作为近郊乡镇,创建测评内容主要包括帮扶共建、环境整治、民风建设、科普设施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测评内容、测评标准及考察要求已分别下发给党政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村,要求各单位对照标准认真自查,发现不足,确定落实改进的措施,并列出计划逐步实施,将创建工作责任层层传递下去。

二、抓住重点,迅速推进工作。

1、广泛宣传,营造创建的浓厚氛围。围绕文明创建主题,我镇积极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文明创建宣传。(1)充分利用传统宣传阵地,将集镇主要街道、重点道路等位置的宣传展板,更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法治建设、丹阳精神等公益内容,各村利用文化广场宣传橱窗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共建幸福家园”主题宣传。其中大型广告牌16块,小型广告牌26块,橱窗22个。(2)通过志愿服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提供妇女维权、计生关爱、劳动政策、科普、普法等内容的咨询服务,积极宣传文明创建活动,吸引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创建。(3)通过政府官方微博发布文明行动、全民阅读、勤俭节约、爱护环境、孝老爱亲等倡议及典型事迹,激发文明向上正能量。(4)积极配合丹阳电视台、丹阳日报社开展“身边好人”、“敬业模范”等形象宣传,将嵇海霞(江苏省见义勇为新市民)、臧关林(首届丹阳好人)、臧克俊(丹阳市十佳新人新事)、王海英(中国好人)、梅玉华(劳动模范)、许生炎(劳动模范)、邓澎亮(丹阳首届十佳青春警星)等一批司徒“文明代言人”宣传出去,引导积极向善、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风气。

2、狠抓学习,打牢创建的思想基础。(1)深入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党委中心组带头进行“三原”学习,每月2次,领学、导学、自学三结合,做到学习有记录、有体会、有交流。(2)机关干部利用周末课堂,轮流领学马列原著、习近平讲话原文,宣传科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掌握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式。(3)各村每月至少组织2次两委班子成员会议,学理论、议工作,蹲点领导及分工干部每月至少参加2次村级会议,听取学习及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村委班子履行学习义务,增强工作向心力。

3、落实项目,把握创建的`难点亮点。根据目前摸排到的情况,我镇从难点入手,确定了今年工作的5个重点:(1)华东建材城周边环境整治项目。结合东风村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4月份以来,我镇着手推动华东建材城西侧烂尾楼整治,目前已经实施了楼前广场的地面硬化及绿化美化,楼面出新基本完工,并在该区域制作公益广告牌4块,涵盖文明创建、全民阅读、核心价值观3个方面的内容,整治效果较为明显。东风村城市环境综合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实施当中。(2)司徒文体公园建设项目。我镇现有的群众文化广场位于集镇中心,规模较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落后于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近年来,镇人大代表多次提出修建居民休闲文化广场的议案。应广大居民要求,司徒文体公园建设项目已列入政府实事项目,目前一纵一横两条主要道路、河岸石驳及道路两侧的排水设施已基本建成,根据规划该项目分为广场区、健身区、绿荫步道、文化长廊、体育场馆等区域,分期实施到位,建成后将成为集镇有特色、有亮点的群众文化休闲场所。(3)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对全镇内的所有排污单位污染排放状况、工业园区污染防治情况、违法违规项目清理情况、各类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情况、阻碍环境监管执法“土政策”清理废除情况及重点环境信访案件化解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目前已召开动员会议,制定下发《司徒镇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分阶段组织实施。企业自查已告一段落,相关部门正对重点排污单位、工业园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开展全面排查,政府每月召开工作会议,督查工作进展,确保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查出成效。(4)基层慈善工作站建设工作。根据市慈善总会统一部署,我镇于4月25日召开固村村慈善工作站成立大会,由该村试点全面推开,目前各村已逐步制定方案,计划召开会议,组织人员广泛宣传发动,筹集善款,拟于6月底前全面完成各村慈善工作站筹建工作。(5)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涉及我镇固村村、培棠村、屯甸村2300余亩农田的丹阳市首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规划、论证,项目招标已接近尾声,部分完成招标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投资约500万元的村庄水环境整治项目正在实施当中。整个项目计划在完成。

5.法治镇创建工作汇报 篇五

法治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法治镇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法治街镇创建工作

1、召开动员大会。我镇于5月21日召开了法治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法治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历彩发

[2009]12号文《关于开展法治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下发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在全镇展开创建工作。随后,又召开了法治机关、法治学校、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会议,各责任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开展创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创建法治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了开展创建工作的责任感。

2、将法治镇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我镇高度重视法治镇创建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拨出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法治机关建设、民主法治村级建设和法治学校建设。在镇机关院内设立两列永久性普法宣传栏,在大厅及走廊设立宣传板牌32块。在各村在醒目位置建立村务公开栏和法制宣传一条街,并将《村民委员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相关工作制度等做成展板上墙,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会议记录和档案材料。各学校均设立了法律图书角、普法板报和宣传标语,扎实有效的开展普法依法治校工作。

二、强化措施,加强法治机关建设

1、立足党委执政能力建设,认真落实依法执政

紧紧围绕我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提高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认真贯彻清廉、务实、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健全镇、办事处、村三级党组织民主集中制议事原则,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增强党委领导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建立党委中心组定期集体学法制度,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利用各种途径自学法律知识,不断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2、立足法治机关建设,严格落实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彩石镇法治镇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规范化、责任制、服务性”是我镇强化依法行政的重要着力点。

一是明确权限,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对镇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依据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了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有效地避免了行政权力滥用和行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强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对行政执法

部门特别是像土管所、计生办、城管中队等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执法部门推行执法责任制。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评析制等相关配套制度,为实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完善化提供保证。

三是强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发展服务”的意识,着力解决为群众办事程序繁琐、权责脱钩、监管不力等问题,建立便民“一站式”服务理念,逐步完善集中办理、限时办理运作机制,维护群众、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突出重点,加强民主法治村和治法治学校建设

我镇党委、政府在法治镇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方针,以“法律六进”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和行业、系统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在全镇5个办事处、42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两委成员学法用法制度和村民普法制度,扩展基层农村民主管理、依法自治的深度和范围,提高村两委成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广大村民依法维权的意识,努力形成村风正、民风好、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组织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观学习王舍人镇陈西村“民主管理、依法治村”的先进经验,结合彩石特色,确立了民主法治建设基础好、工作积极性高的中泉村、大龙村、两岔河村、杏峪

村、朝阳村五个村作为重点建设单位,在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中先行一步,为全镇42个行政村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提供成熟的思路和经验,促进我镇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全面进展。

二是启动“法治学校”创建工作。开展“法治学校”创建工作,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是我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和开展法治镇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校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场所,抓好学校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于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至关重要。镇党委在充分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彩石中学为“法治学校”试点单位,在做到法制宣传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考试”五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学校依法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落实学校政务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教师依法从教,尊重和保障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坚决杜绝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发生;协助有关部门查处和打击非法宗教向学校渗透,整治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全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法治学校”创建工作提供榜样。

四、强化领导,建设长效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

我镇党委、政府站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了法治镇创建

工作的组织领导。镇直各部门成立了创建领导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安排专人具体抓;把法治镇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责任和干部任期目标范围,定期督促落实;安排专项经费,配齐配全办公设备,确保法治镇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部署、有落实、有经费。在全镇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

2、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从严管理的原则,加强执法、司法队伍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推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执法队伍的勤政廉政建设。邀请了北京惠诚律师事务所济南分所的张泽伟律师给全镇工作人员讲授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并定期举办各种法制教育培训班。下大气力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人和事,不断纯洁队伍,重点整治执法犯法、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于职守,忠于人民,精通业务,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执法、司法队伍。

3、创新方式方法

不断创新方式和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充分利用文艺演出、讲案学法、法律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宪法和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进一步增强普法工作的感染力和影

响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努力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4、树立推广典型

开展法治镇创建工作中抓住重点,结合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单位实际,理清思路,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找准创建法治镇的具体切入点,分阶段按步骤稳妥实施、扎实推进。要注重在点上突破,面上推开。树立了司法所、经管站两个 “法治机关”,彩石中学、彩石中心小学、大龙中心小学三个“法治学校”,大龙堂村、两岔河村、中泉村、朝阳村、杏峪村五个“民主法治村”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成绩突出的创建单位及时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提高争创工作积极性。先进典型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对已受到表彰的单位进行复查,达不到标准的撤销法治单位称号。

创建法治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镇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确保法治镇创建各项目标实现,为构建法治彩石、和谐彩石做出应有的贡献!

6.东坎镇创建文明集市工作总结 篇六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参与创建的文明集市达到10个,其中农贸、百货等规划集市8个,固定经营商户2500余户,年交易额达8.2亿元,农村集市的档次和品位不断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牢牢把握文明集市创建主动权

农村集市是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把创建文明集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农村文明集市创建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推进意见,建立健全了文明集市创建联席会制度。同时,在各市场设立了专门的管理办公室,明确了专职管理人员,全镇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配合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广泛宣传,形成合力。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开展文明集市创建宣传。全镇共制作各类标语420余幅,文化展板90余面,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充分调动了全镇干部群众参与、支持文明集市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典型带动,全面推进。按照“夯实基础、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全面提高”的思路,首先将级索百货市场、玉龙商业步行街作为创建示范点,实行由点向线延伸、从线向面发展,确保了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全覆盖。

二、突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文明集市创建

按照“立足实际、方便群众、利于管理、提升品位”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农村集市文明程度。一是狠抓集市

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环境设施建设作为文明集市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各集市全部达到了摊位合理布局、划行归市、整洁卫生的标准。同时,统筹城镇建设与集贸市场发展,大力推进特色专业市场建设。目前,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玉龙商业步行街全面整治,将新增经营商户900户,安排就业2800人,年交易额6亿元以上。二是狠抓商业诚信建设。把诚信建设作为农村集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广泛开展“诚信经营户”、“星级经营户”、“放心消费户”、“文明摊位”等创建活动,引导和激励经营者诚信经营、重诺守信。同时,对评选出的“诚信经营户”、“文明摊位”,研究出台了信贷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商户参选热情。去年,全镇共评选出“诚信经营户”、“放心消费户”等120户,并进行了隆重表彰。三是狠抓集市规范化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推行农村集市“五个规范”,即规范市场管理服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食品经营秩序、规范户外广告、规范市场监督管理,有效满足了广大群众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村集市日趋繁荣。四是狠抓质量安全建设。针对农村集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把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作为推进文明集市创建的重要手段,以工商所为主体,全面推行市场巡查、重要商品备案、质量查验登记、有奖举报等制度,对各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缺斤少两、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去年以来,全镇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群众消费安全。五是狠抓文明新风建设。充分发挥集市有固定场地、人流量密集、信息传播辐射面广的优势,采取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等方式,大力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去年以来,以集市为依托,全镇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40次,受教育人员达8000余人,农村集市日益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阵地。

三、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文明集市创建实效

7.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篇七

一、人文与自然环境为创建创造有利条件

深土镇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总面积90.7平方公里, 海岸线8.4公里, 辖19个行政村, 总人口5.4万多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俗称“金泥”, 素有“鱼米瓜果之乡、海滨邹鲁”之美誉。连续五届荣获省级文明镇、市级农村宣传文化示范镇、市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这里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民风淳朴。丹灶胜景、滨海渔村, 国保锦江楼、东坪八卦堡、葛仙庙、西丹官厅、市级爱国教育基地皮定均将军陵园、非遗珍品竹马戏, 全国身边好人、感动漳州人物林莲花, 福建身边好人、感动漳州人物、漳浦十大道德模范林荣花和林树彬等人文自然元素, 孕育着生机勃发的厚重人文自然底蕴。

二、创建过程中的七点经验体会

(一)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营造创建良好活动氛围

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设立创建办公室, 保证组织、人员、经费三到位。县委宣传部还派专人驻镇协助工作, 市、县宣传部门的主要领导经常带领相关对接部门下乡督促指导, 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问题, 使创建活动有序进行;建立创建联席会议制度。镇主要领导亲自召集定期分析会, 对照省创建考评指标细化分解到镇直单位和各村, 层层担责抓落实, 印发《深土镇创建省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等宣传材料,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创建, 从而在全镇营造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 注重学习、拓宽思路, 夯实创建思想理论文化基础

镇建立“微党课”微信平台, 在“线上”推优学习交流, 在“线下”结合自学建立周三干部学习例会制, 并写学习心得。适时聘请县委党校专家举办专题报告会, 学习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同时结合“四下”基层活动, 打通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路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工程, 在镇区及各村醒目位置设置“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我的梦”、“讲文明树新风”、“善行义举榜”“孝道文化与八德”为内容的图片、展板、壁画、石刻等;举办“智慧人生教育讲堂”培训、开设家庭教育讲坛、深化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 把思想理论学习与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学习贯穿于整个创建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到皮定均将军陵园重温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激发爱国爱乡热情。依托农家书屋普法角、校园法制课等平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让广大群众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创建平安深土。

(三) 建设阵地、完善配套,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镇投资75万, 在镇区建成一座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 集图书阅读、电子阅览、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活动项目。各村也因地制宜, 或依托老人协会、祖厝祠堂等, 建成一批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提供各种文体服务, 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投资30万, 配套建设青少年文化宫, 开设竹马戏、剪纸、舞蹈、器乐、美工等15个社团培训点, 丰富青少年课外文化生活。结合“中国梦”宣传教育, 投资50万在镇区建成“中国梦”主题公园, 总面积3000平方米, 分布八德教育、灯光球场、灯光舞场、体育健身、书报刊阅览等多个功能区域。部分村庄也根据各自地理优势、人文风貌, 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广场、主题公园。

(四) 打造品牌、培育队伍, 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

一是打造“科技惠农”品牌。在全市率先成立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社指导服务站, 开展多种形式实用技术培训, 切实提高农民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目前, 全镇有15个科普示范村通过上级验收, 共注册4个国家地理标志, 1个市级知名商标。二是打造“民间文体人才队伍”品牌。对全镇文体人才和队伍造册建档, 开展业务指导。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文体项目和人才队伍, 如南境村八音队、东庵村竹马戏和西乐队、示埔村民乐队、锦东村木偶剧团、大肖村杂技演金、车熬村魔术等。现在全镇已基本形成专兼结合的镇、村、文化户三级文体人才网络。三是打造“文化惠农”品牌。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 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常年开展科普、法制、农情信息等系列宣传。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提升强农、惠农、利农、富农公共服务水平。

(五) 保护遗存、挖掘特色,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事业

一是下硬功夫保护特色古迹。采取“以建促保”的思路, 向上争取文保维修专项资金, 美丽乡村补助资金700多万元, 按“修旧如旧”的原则, 对国保锦江楼、西丹官厅进行修缮维护。二是下细功夫保护传统文物。对古村落、古建筑摸底建档, 采取“1+1+1”模式 (即一物一档一责任书) 实施文物管理, 打击破坏盗取文物行为。三是下苦功夫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深土中心学校设立“漳浦剪纸传承保护示范点”、“漳浦竹马戏传习所”两个重点非遗传承保护示范点, 培育非遗传承人才。四是下真功夫挖掘旅游文化特色资源。依托东坪八卦堡、皮定均将军陵园、锦东锦江楼、山尾西丹官厅、寨仔堡、示埔四股祠, 增建一批石刻、竹亭, 栽种特色花卉, 增设图说展片等文化走廊, 打造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观光特色村。对接邻近旧镇镇“妈祖庙”、湖西乡“五里三城”、六鳌镇翡翠湾、抽象画廊旅游路线, 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事业。

三、巩固、拓展与创新

省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镇创建已顺利通过验收,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 应继续巩固, 更应注重拓展与创新创建活动机制, 要按照上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神, 用理论武装凝聚发展共识, 用服务舆论助推科学发展, 用核心价值观滋养道德建设, 用繁荣文化, 建设成果普惠城乡群众。唱响时代主旋律, 打好主动仗, 立足新起点, 开创新未来,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实施惠民工程, 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建设软实力。

摘要:建设人文宜居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发展农村经济, 打造城乡一体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宣传思想文化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引领新风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常态下建设人文宜居乡村中发挥强劲的作用。

8.镇创建办工作总结 篇八

2013年李郢孜镇创建办工作总结

2013年,我镇创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支持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建事业,在控违拆违、文明建设、环境整治、城镇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了我镇创建工作持续、健康向前发展。回顾总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认识,着力健全工作机制。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确保创建事业健康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镇集中整治违法建设指挥部,确定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负责日常工作的工作思路,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件件事情有安排落实,各项措施配套实施,并且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在各村、社区也建立了工作小组,保障工作顺利开展,从而推动创建事业健康发展。在全年的创建工作中,部门领导更是大事小事亲手抓,始终带头走在创建一线。

二、全力做好控违拆违工作。

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安排,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我镇建立违法建设两级巡查防控机制,在控违方面做足功夫,村级网格巡查,镇级包干巡视,以劝阻和控制相结合,从源头杜绝新增违建。同时,要求各级单位做好巡查日志,每日向我部门反馈当日巡查结果,一旦发现违建情况,立即上报,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拆除。在拆违方面,李郢孜镇党委、政府自我加压,积极作为,对李郢孜小街违法建设进行了集中整治,全面拆除街道两边违法建设,将原本拥挤不堪的街道改造地更加有序整洁。

三、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

创建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抓手。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可以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造福广大群众,让广大市民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幸福美好地生活。为了积极响应文明城市建设,镇创建办从自我做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运行机制、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创建全民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创建格局基本形成,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为加强摊点管理,全面开展摊点摸底排查分类行动;对于长期存在的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情况,出资修筑隔离栏,规划摆摊区域;同时建造30处固定摊点,整齐规划摊位;与执法中队相配合,针对店铺广告牌乱摆乱放现象,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进行突击检查,对街道两边乱放广告牌予以没收。针对“城市牛皮癣”开展专项治理,清除墙体、电线杆上张贴涂写的小广告,遏制公共场合非法张贴或者涂写小广告的现象。使我镇文明建设进度和城镇面貌都有了较大提升。

四、认真开展“三线四边”环境整治行动。

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从整体上有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我镇全面展开“三线四边”整治行动,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划定责任区域,以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为重点,加速城镇环境治理,加快美好乡村建设,让群众受益于环境治理带来的好处。

根据我镇整治行动的统一部署,镇创建办等相关责任部门立即出击,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借势造势,及时组织人员对辖区范围内第二通道、谢李路、山李路、李园路等路段和铁路沿线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制定整治计划,统筹推进“三线四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行动中,对于“三线四边”地区所存在的违章搭建、乱堆乱放、广告标牌,暴露垃圾等问题全部进行拍片建档。同时,与区执法局,工商局等部门相配合,对铁路沿线废品收购点,下发《XX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令改正违法通知书》,要求限时完成整改搬迁。多次安排车辆,对各路段的垃圾进行全面清扫。这一系列举措实施,使我镇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五、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

民众的来信来访,是反映民众心声,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渠道。我部门全年的民众来信来访,主要集中在建房申请咨询,违法建设举报以及对于城市管理建言献策。在接待中,对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暂不能解决的给予耐心解释,对于所反映的各类问题,更是认真核实。2013年全年,我部门多次接到群众来电来函举报违法建设,经认真核实,对其中确属违法建设的予以拆除,有力支持了控违拆违工作的开展。同时,全年收到群众住房建造申请21户,经实地核查,对其中8户符合条件者予以批准。

9.XX镇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汇报 篇九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西港镇党委政府首先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克服重重困难,严格按照创建标准谋划方案,找准思路,高标准起步,扎实推进,不断加快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建设。全镇村容村貌大大改观,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工作明显进步,成绩显著,受到各级领导好评。

一、基本概况

西港镇位于素有“夏都”和“渤海明珠”之称的秦皇岛市中心区---海港区西部,南临渤海,北倚燕山,西近避暑胜地北戴河,东靠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镇拥有32.1平方公里的土地,16个行政村,总人口17228人,有耕地面积18892亩,有近4公里海岸线。全镇邮电、通讯、供水、供电设施齐备,信息传输便捷。

二、健全组织、狠抓宣传

镇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明生态村领导小组,镇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联动。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和责任。创建核心确定后,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目标、措施。每户一张明白纸,沿街还书写大小标语50余条,宣传画30余幅,做到了家喻户晓,各村村民对创建活动认识观念更新。不断激发他们爱美、求美的意识,调动村民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全力推进“三化”建设 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文明生态村创建中的重要一项任务就是村中实施“三化”工程,通过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共计筹措资金510万元,用于道路硬化。首先,为改变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响应上级关于文明生态村的号召,开始实施道路硬化、街院净化和村庄绿化。各村村民们纷纷参与到硬化道路工程中来,共出义务工5000多人次。转眼间,8个村村内道路27500延长米的硬化任务全部完成,实现全村无土路。其次,加大村庄净化力度。建设沼气池58座。每个村村中卫生做到每日专人清扫,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证了村内卫生整洁。为使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镇共栽种各种花草树木55万多株,现已完成了绿化任务。镇机关工作人员也都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共出动2000人次,深入各村,帮助村内净化、绿化。各村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共安装路灯165盏。在“三化”逐渐达到标准的同时,镇里还建立了“西港镇文明生态村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并分发到各村,让群众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教育。而且,结果与“五星级”家庭评比相结合,不断提高村民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保护好已经取得的成果。现在全镇的五星级文明农户已达到90%。

三、抓文化阵地建设,村民生活多姿多彩

为改善办公环境和新建文化娱乐地点和设施,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8个创建存进一步完善了“两室”建设,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定期开放。村务公开栏、宣传栏、科学普及栏等标准高,并做到及时更换。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中各项制度得到健全,“三会一课”开展更加规范,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工作通过省、市级验收检查。共建成高标准文化活动广场6个,正在筹划中的3个。并全部配备健身器材,供村民健身、娱乐。这将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明显的改观,村民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10.浅议四川南坝镇灾区健康教育工作 篇十

1 相关情况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地震前为平武县第二大镇, 经济相对比较发达。面积约50万平方米, 地震前户籍人口约7 000人, 加上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等, 实际居住人口估计在8 000~9 000人。“5·12”地震后, 95%以上的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 近600人死亡, 仅南坝小学 (含幼儿园) 就死亡172人, 是平武县甚至绵阳市的重灾区。在南坝镇参加抗震救灾的卫生防疫队伍共有10多支, 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某钢铁雄师防化连、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绵阳市平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卫生监督所、中国检验检疫局、中国技术监督局等。大家所干的工作大同小异, 即讲卫生, 包括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等, 即宣传卫生知识, 贯彻落实卫生行为;预防控制疾病, 主要是消毒杀虫、疫情监测,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2 灾区人民迫切需要卫生防疫知识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 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段, 抗震救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那就是地震后的灾民们的基本保障问题。这包括卫生防疫保障, 而这又是保证实现“灾后无大疫”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南坝镇的灾民们来说, 地震把他们的一切都改变了:首先是房子没有了 (倒塌、开裂成为危房或者不再适合居住) , 被迫居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雨披 (稍微能够遮风挡雨) 或者稍后政府提供的帐篷里。灾民们的居住环境改变了, 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呢?其次是原有的供水设施被毁坏了, 而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修复不了, 只能将山泉水和井水直接提供给灾民们作为饮用水。饮用水来源的改变, 灾民们在使用时需要消毒吗?怎样消毒才能有效预防水源性传染病呢?再次是食品烹调环节大改变了, 包括场所、设施、器具等等都改变了。地震前无论是一家一户的小厨房, 还是公共集体食堂, 都相对的具有卫生保障, 且经过时间的检验。地震后灾民们只能在雨披或者帐篷内外临时搭建一个极其简易的炉灶上生火做饭。无疑罹患食源性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了。怎样预防呢?另外, 因地震造成自然生态改变、管理设施的破坏以及正常管理措施的缺失, 都可能导致病媒生物 (苍蝇、蚊子、老鼠等) 与人类之间某种平衡被打破;还有如灾民们必须面对地震前垃圾、人畜粪便相对有序处理被打破的局面等等, 这些都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尤其是感染相关传染病的威胁。因此, 灾区人民迫切需要卫生防疫知识, 保护自己, 保护他人。

3 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

广义上讲, 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 但就四川南坝镇灾区的具体实际而言, 可以作以下小结:效率最高的健康教育工作形式是横幅、标语牌, 如浙江省卫生防疫队拉起的印有抗震救灾卫生防病内容的大红横幅, 非常醒目;广东省卫生防疫队就地取材用木板、纸皮制作、写有抗震救灾卫生防病内容的标语牌, 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其次是广播, 因为种种原因, 在难以看到电视、报纸的情况下, 灾民中的许多人是广播的忠实听众, 特别是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尤为突出;再次是派发健康教育宣传品等。笔者认为, 效果最好的健康教育工作形式还是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员与灾民们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需要卫生防疫队员要深入灾民们中间, 宣传、讲解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知识, 要做到有问必答, 直到灾民们对某些卫生防疫知识弄懂弄通为止。这不仅使灾民们适时了解、熟悉、掌握相关卫生防疫知识, 还可以使卫生防疫队员及时地、深入地了解、熟悉、掌握与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相关的第一手资料, 同时还可以加深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员与灾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 对卫生防疫队员个人的健康教育工作的技巧也要高一些。

4 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手段之一

健康教育在四川南坝镇灾区的实施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这突出地表现在许多灾民的行为改变上, 即改变了过去的许多不卫生的行为。如某灾民, 地震前有长期喝生水 (因当地的井水、山泉水味甘甜, 很好喝) 的习惯, 地震后听从卫生防疫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 坚决地改掉了喝生水的习惯;还有如地震前许多居民 (村民) 们有乱扔垃圾的习惯, 地震后就好多了, 因为灾民们真正明白了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 滋生病媒生物, 危害人类健康的道理。另外, 流行病学监测数据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地震后的5月13日开始至本调查结束时的6月8日止, 南坝镇发现报告1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属于乡村部分, 而南坝镇集镇部分未发现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及与灾后传染病流行相关的疾病病例, 且前往医疗点就医的腹泻病例数和发热病例数, 均无异常增多情况。

11.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篇十一

*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镇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

现将《*镇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抄 送:县文广局 镇领导

*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1年8月20日印发

共印55份

建文化先进镇,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铸造时代新精神,强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使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全镇文明程度;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知名度;有利于强化凝聚力和影响力,努力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围绕富民强镇目标,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线,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三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文化先进镇的标准,科学全面制定创建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达标。

(二)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按照“抓重点,带全局;抓示范,促提升;抓品牌,增实力”的思路,突出抓好文化基层基础、文化产业建设、品牌文化打造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快速发

积极新建镇文化站,22个村文化室及集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确保100%的村有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

(四)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完成23个村(居)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6个村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结合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积极在村级社区中心兴建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广场,加大体育活动设施的配置力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五)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综合执法、协调共管、监控有力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谋划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着力发展文化产品制造业,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积极推出民俗体验旅游业,初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六)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加强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人文社科、文艺欣赏、科技卫生、法制等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绘画、工艺等社会文化繁荣发展;高度重视中小学的文化普及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

工作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申请初查阶段(2011年8月至9月)。由镇创建办对照创建标准逐项自查评分,并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收集整理创建资料,做到档案规范整齐后,提出申请评估验收报告,接受县、市创建办初查评估。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1年10月至11月)。对照标准进行全面考核,巩固提高考核前的准备工作,迎接省上检查验收。

五、创建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把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上成立由毋勇同志任组长,杨松、胡理平2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的组织实施工作。

12.镇中心校创建文明厕所的工作总结 篇十二

学校领导与时俱进,按照县教育局、区督导办要求,切实加强对“文明厕所”创建工作的领导,及时成立了以校长XX为组长,副校长XX、XX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领导班子。

学校以改善育人环境为手段,以强化师生“创卫”意识为工作重点,积极做到“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努力完成“文明厕所”创建工作为目标,并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做到创建职责分明。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和激励广大师生全员参与“文明厕所”创建工作。

二、拟订方案,健全机制。

1、以XX教发[20**]79号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学校现状,拟订详实的计划和方案,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坚持一把手领导下的各部门工作负责制,添补与修订卫生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层层抓落实。

3、加强“文明厕所”创建工作引导。利用多种途径,宣讲卫生健康的基本知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师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4、保障“创建”经费。以资金为后盾,确保“文明厕所”硬件、软件建设开支。

三、强化教育,重点整治。

“文明厕所”创建工作是一项事关师生身体健康、事关社会稳定的重大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利用多种形式、手段,加强师生文明、卫生教育,并对特殊场所进行重点监管与整治。

1、宣传教育

A、定期办好黑板报、布置橱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B、《健康教育》开课率100%,按要求做到“四有”。

C、认真开展“文明厕所”创建工作,使学生知晓率与参与率均达到95%以上。

2、环卫整治

A、坚持班级卫生区每日两扫,周五进行卫生大扫除,并进行联合检查,及时公布评比结果。

B、开展“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3、疾病防控

A、加强食堂、厕所等重点部位的监管。

B、贯彻《传染病防治法》。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以流感、结核病、肝炎等为重点的疾病防治工作。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及时严格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

C、搞好消毒工作。学校安排专人(XX同志)喷洒灭蚊、灭蝇等药水,对校园(含厕所)定时消毒灭菌。

13.镇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篇十三

1 防疫工作现状

目前联珠镇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 畜牧业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养殖散养为主。近年该镇动物防疫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 畜禽的数量明显上升:2010年末, 存栏生猪50 494头, 比2009年增加934头, 增1.88%;大牲畜20 086头, 比2009年增加164头, 增0.82%;羊8 746只, 比2009年增加492只, 增5.96%;禽存栏190 273只, 比2009年增加11 980只, 增6.72%;出栏肉猪38 007头, 比2009年增加13 520头, 增55.21%;牛出栏2 501头, 比2009年增加123头, 增5.17%;肉羊出栏4 109只, 比2009年增1 252只, 增43.82%;家禽出栏24 115只, 比2009年增525只, 增2.23%。

全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 36个村民委员会, 各村都设有村防疫员。全县的动物防疫工作统一由县畜牧兽医局进行部署, 由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具体实施。多年来, 联珠镇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实行春秋两季畜禽防疫, 对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采取强制防疫。常规的防疫疫苗有猪瘟、猪二联、鸡新城疫、牛气肿疽等。近几年来, 该镇先后对猪瘟、猪W、牛W、猪蓝耳病、禽流感等疫病进行流行病学检测调查工作。目前, 该镇的猪瘟、牛气肿疽、鸡新城疫基本得到稳定的控制。

2 存在的问题

2.1 宣传工作不到位

虽然目前已对畜禽防疫工作做了大量宣传, 基层防疫人员也深入村里每家每户进行宣传, 但其宣传力度还是不够, 使一些群众对动物疫病的防范意识不强, 存在不注重对养殖环境进行改善、不愿意对饲养的畜禽进行防疫、不讲究畜禽的科学饲养方法、随意抛弃病死动物等问题。

2.2 行政措施不到位

动物防疫作为一种政府行为, 在《动物防疫法》中已明确规定, 虽然防疫工作常年开展, 但部分县乡领导仍然片面地认为防疫是畜牧兽医部门的事。因此, 其对动物防疫工作只做一般性的号召, 既不检查, 也不督促, 甚至不过问, 进而造成某些乡镇难以完全落实畜禽强制免疫计划, 达不到预期的防疫目标。

2.3 群众防疫意识淡薄

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缺乏认识, 因此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防疫工作, 有些甚至不愿意接受防疫工作, 增加了强制免疫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畜禽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不进行动物防疫问题不大;还有些养殖户不支持防疫员的工作, 认为饲养的家畜、家禽是自己的私人财产, 自己有权决定是否要防疫及何时防疫, 他人无权干涉。这一现象导致防疫人员的工作难以开展。

2.4 村防疫员业务素质低, 队伍不稳定

目前, 村防疫员工资较低, 每月仅为100元, 不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而且有一部分村防员年龄偏大, 专业水平低;加上有些防疫员责任心不强, 对畜禽的防疫过程监督不到位, 使疫苗失效或药效降低、注射疫苗的剂量不足、打飞针、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注射疫苗就佩带免疫标识等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即使实施了动物免疫, 但无明显效果, 疫病仍然发生。

2.5 疫病监测工作滞后

目前墨江县缺乏有效的疫病检疫检验技术, 虽然防检机构有基本的检疫检验设备, 但真正会操作、懂技术的人员不多, 不能准确地根据送检病料进行诊断。因此, 也就不能为防疫工作提供依据。另外, 该县群体免疫水平的检测面不广, 在结束春秋两季的防疫工作后, 不能对群体免疫保护率进行定量的预测及分析。目前该县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不是以防检机构的检测结果作为指导, 而是根据配发的疫苗进行免疫, 难以做到因病因情况而进行免疫。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提高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1,2]。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 贯彻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 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 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 部门保密度”、“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要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严格防疫工作的目标任务, 实行奖惩制度, 并严格实行且落实到位, 层层抓落实, 以确保免疫操作技术规范, 达到降低动物病发生风险的目标。

3.2 加强技术监督, 确保防疫质量

防疫工作的成败直接取决于免疫质量的高低[3]。因此,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应把好四关, 一是把好对防疫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关。县级防检机构通过加强对兽医从业人员的疫病检疫检验技术的培训, 不断扩大其进行群体免疫水平和动物疫病的检测范围, 为开展动物免疫相关的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二是把好技术操作关。业务人员应在防疫全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 严格按要求技术进行操作。三是把好免疫耳标佩带关。确保佩带的耳标具有免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绝对不可不经免疫就佩戴耳标, 以杜绝末经免疫检疫的动物屠宰、上市。四是把好防疫登记关。要求防疫员如实登记畜禽的防疫情况, 建立免疫档案, 以便于备查。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应充分行使监督职能, 加大对畜禽屠宰及运输等环节的监督, 抓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落实。坚持预防为主, 防检结合的原则, 以监督促防疫为措施, 进一步对动物防疫秩序进行规范, 以顺利地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4]。

3.3 加强宣传力度, 普及防疫知识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配合, 利用宣传车、广播、标语等多种宣传工具, 加强对畜禽重大疫病及《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 使广大群众对畜禽疫病防疫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了解, 让广大农民自觉地接受免疫注射, 对病死的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彻底地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

摘要:总结了联珠镇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包括: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加强技术监督, 确保防疫质量;加强宣传力度, 普及防疫知识等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存在问题,对策,云南墨江,联珠镇

参考文献

[1]符文英.农区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 2006 (12) :11-12.

[2]陈立元.浅析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 2010 (4) :24-25.

[3]姜顺传.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7) :192-193.

上一篇:竞选总统的天气们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窃读记》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