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政治第六册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教案(共6篇)(共6篇)
1.初中的政治第六册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教案 篇一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新泰市石莱镇初级中学 鲁法翠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情感,增强主人翁意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2、能力: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懂得坚持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原因。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并与同学交流。
2、老师:查阅资料,做好课件。学情分析: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
一、导入: 连连看导入
教师:大家有没有玩过连连看,今天我们通过另一种形式的连连看,来认识一下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看一下连连看题目,注意六兄弟,和两位母亲,待会儿我们用得到,问题先放着,一会儿我们再解决。
一起看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本节课课本的标题以及小条目,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对我们意识的要求,常用来回答怎么做的问题。能力目标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知识目标是我们这节课最先要掌握的。再看一下课本标和小条目,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什么要看这些呢,因为有的时候,这些标题就是某些材料题的答案,比如:2012泰安中考33题,其中答案有四点,有三点出现了标题或者小条目:为正义高歌,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因此在学每一课时的同时,大家要养成有意识的去记这些标题的习惯。
二、教师:下面我们分别学习,首先看第一个条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师:第一、完成自主探究的第1题(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即可,空留着学完这课时再填,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1、大家应该听说过福尔摩斯,他是一个虚构的才华横溢的侦探,擅长推理,下面我们就根据课件提示,来挑战一下这位神探。通过推理得出其余五兄弟的身份,然后总结它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并且帮助这五兄弟找出他们母亲(要求:分组推理,说出推理过程和结论)
先看老大、老
二、和老三,学生推理完成,出示答案,了解这三种经济成分。同样的方法处理老四老五。最后展示幻灯片:分清谁最亲,理清思路。
2、巩固练习:
(1)判断: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2)连连看(学生连,课件展示答案)
教师:第二,完成自主探究第2题
1、出示幻灯片:我们来探讨,我国的经济“火车“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转换问题,根据自主探究题目和经济”火车“图示,可以转换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各是怎样的?
2、出示幻灯片:请你来小结,得出结论: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巩固练习:判断:
(1)在我国,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师:第一个条目我们已经完成,再来看第二个条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教师:完成自主探究第3、4、5题
1、出示幻灯片:大家来思考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46页漫画,回答问题:他们为什么走不快?他们怎样才
能走得快?
教师:走不快,问题出在哪? 学生:鞋。
教师:只有鞋吗,我们穿多大的鞋是有什么决定的? 学生:脚。
教师:也就是说,脚的大小决定了鞋的大小,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走得更快呢? 学生:穿合适的鞋。
教师:也就是说鞋要适应脚才能走得更快。
教师:其实这幅漫画的内容很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一个深奥的道理:那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正如脚决定鞋,鞋要适应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要适应生产力,而我们的生产力国情决定我们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也是适应生产力国情的。
教师:观察三幅照片,说说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怎么样? 学生: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教师:与此相适应,我们国家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学生: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教师:观察两组照片,说明了什么? 学生: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国有经济的母亲是谁? 学生:公有制经济。
教师:那么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什么?用自主探究哪一题来回答?
学生:第5题。
教师: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对待公有制经济?
学生: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教师: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显示了强劲的活力,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观察下面的图片,分析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课件展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观看课件材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的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教师:出示时事点击材料,进一步明确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4、教师:完成自主探究第7、8题
教师:出示时事点击材料,总结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基本国情决定的:
生产力低且不平衡。(3)、公有制地位、作用:
主体、基础、基本力量、根本保证(4)、非公有制地位、作用:
重要力量、重要组成部分。(5)、符合三个有利于
四、课堂小结
根据自主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练习
1、选择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由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补充完善。
2、辨析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总结答案。
六、板书设计 基本经济制度
1、经济成分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
4、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
5、根本任务、根本目的、三个有利于
2.第六册第一课黎明的通知 篇二
第一单元・单元要点分析・
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象、富有音乐美。多读一些好诗,对陶冶人的情操,学习语言、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是极有好处的。
这个单元让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选的诗作形式不一,旨趣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抒情。学习诗歌,我们建议同学们要注意多朗读、多背诵,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认真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节奏的韵律。展开想像和联想的翅膀,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1.黎明的通知
艾 青
教学目的
1.把握诗的朗读节奏,理解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把胜利和希望的消息传播,体味诗的语言魅力。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中蕴含的含义,认识诗人对光明的呼唤,体会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自豪而坚定的爱国主义感情。
2.难点:理解和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祈愿(qi2)灼痛(zhuo2)街衢(qu2) 篱笆(1i2 ba)鸡埘(shi2)
污秽(hui4) 鼾(han1) 渗合(shen4) 叩(kou2) 虔诚(qian2)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愿:请求、希望。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汹涌澎湃、波涛汹涌。
(3)灼痛:像火烫着一样的疼痛。
(4)街衢:宽阔的.街道。衢:大路。
(5)鸡埘:鸡窝。
(6)污秽:肮脏。
(7)殷勤:热情而周到。
(8)清道夫:旧社会称打扫街道的工人。
(9)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10)慈惠:和善而给予好处。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艾青(1910~),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而被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这使他从小同情农民。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广泛接触了哲学和文学,尤其爱好诗歌。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活动。同年7月被捕入狱。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写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誉满诗坛。出狱后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抒发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挚同情。1941年赴延安,解放后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宝石的红星》。
《黎明的通知》是诗人“通过自己的心”写出的诗。当时,作者在延安同边区人民一起过着战斗的生活,人民热爱新生活和英勇斗争的精神,给他以积极的影响,使他更加热爱光明,更加坚定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这首诗以诗人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巧用拟人化手法,运用含情的画笔,写景抒情,寄托怀抱,寓深刻的思想意义于诗的艺术形象之中,创造出一种优美好意境,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激起读者对光明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并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2.导语。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这自然界的平凡现象。平时有多少人注意过它?又有谁能用自己的生命去体现、体验那每一个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诗的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胜利、希望的信息。满怀热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唤。请注意理解:“黎明”要求诗人替它而不是“黎明”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我们还应注意到黎明到来这一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诗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其意义又当怎么理解?请朗读这首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或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诵或齐读)注意读出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节奏,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举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3.本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歌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诗32小节,可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开头至第5节),是全诗的总起。写“黎明”对诗人的第一次嘱托。
第2部分(第6至14节),是“黎明”对诗人的第二次嘱托。
第3部分(第15至28节)。是“黎明”对诗人的第三次嘱托。
第4部分(第29节至完)。是“黎明”对诗人的第四、五次嘱托。
4.提问:“黎明”第一次嘱托诗人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以及“黎明”来临的特征性事物:“露水”“启明星”,方位:“东方”“汹涌着波涛的海上”,任务:“带光明给世界”“带温暖给人类”。
5.提问:“黎明”第二次嘱托诗人告诉人们什么? 。
讨论并归纳:通知的对象:“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欢迎的对象:“白日的光驱”“光明的使者”,以及欢迎的方式。
6.提问:“黎明”第三次嘱托诗人告诉人们什么?
3.初中的政治第六册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经济成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2)能力: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自觉坚持它,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知识: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明白各自的地位与作用;懂得怎样坚持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难点:我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并与同学交流之。2.老师:查阅网络,制好课件。
★学情分析: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一定要设计身边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左右)
方法指导:播放一段3分钟的关于我国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视频,从而引入对本课的学习。并带着如下问题走进自主学习:
(1)视频中体现了我国当前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我国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5分钟左右)
方法指导:自主阅读教材,在课本上用铅笔标出如下题目,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要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着重标出,在解决好下列问题之后,再用这些知识来思考看视频后展示的题目。自己不会的可向本组内其他同学同学讨教,再不会的可上黑板写出来,全班同学探讨:
1、现阶段,我国存在哪些经济成分?它们是如何分类的? 请画出示意图。
2、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各是怎样的?请将关键词写下来。
3、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各是怎样的?请将关键词写下来。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即:什么是三个有利于?)
三、合作交流(5分钟)
方法指导:各小组将不会的问题汇总,写在如下区域并写在黑板上,由其他组同学回答,再不会的问老师,由老师解答。能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得5分,能够解答、评价其他组问题的小组每次得2分,能够对其他小组的问题提出质疑、并有精彩评价的每次得5分。问题展示区:
四、走进生活(20分钟)
方法指导:由各组先进行组内讨论,组织最佳方案,然后抢答,各组B层同学回答,A层同学进行补充、质疑和提出问题,能够抢答展示的小组得2分,能够对其他小组回答补充、有效质疑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小组得5分。
(一)小调查:你的家人在什么地方上班?你知道这些地方属于什么经济成分吗?
(二)这几年我们营丘镇的经济发展迅速,一系列私营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了,但很少见到国有或集体经济落户大庄,这是否说我镇没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师观点如下)
⑴营丘镇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与镇政府的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政策是分不开的。⑵营丘镇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营丘镇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营丘镇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营丘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营丘镇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⑶在营丘镇范围内可能私营经济的比重要高,但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并且公有制经济正在迅速、健康的发展。
⑷现在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正在显现。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用两三句话,概括本节课收获,发言者每组得1分。老师概括各小组得分情况。
六:课堂达标训练(10分钟)
4.初中的政治第六册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
《柳树姑娘》 听赏:《空山鸟语》
《荫中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游戏情境中参与音乐,掌握歌唱技能,认识低音的 5 6 7,并能轻松地学唱曲谱。
3、情感与态度: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学唱歌曲《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理解和表现。教学方法:对比法 情境法 游戏法等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 猜杜鹃—— 听杜鹃 —— 唱杜鹃 —— 吹杜鹃
一、猜杜鹃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它的歌声很美,许多世界名曲里都有它的歌声。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世界名曲,猜一猜它到底是谁?
播放:圣.桑的《森林深处的杜鹃》片段
师:你听到了什么的叫声? 师:杜鹃藏在哪里? 生:藏在森林里,可怕的地方,幽静的地方„„ 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孤独的,自由的,害怕的„
二、听杜鹃
1、有一只小杜娟飞出了森林到了我们身边,你听它的心情怎么样?(聆听《顽皮的杜鹃》
2、和森林中的杜鹃相比怎么样? 让学生从情绪,速度等各个方面自由讨论,感受到音乐要素不同,音乐形象就不同。
3、再听《顽皮的杜鹃》师:你听到杜鹃的叫声了吗?它是怎么样叫的?叫了几声? 师生一起听着伴奏音乐数一数。(一共 6 声,最后一声连着叫两次。)(设计意图:
1、带着要求聆听,避免盲目性,又能熟悉歌曲。
2、为下面的游戏做 准备。)
4、游戏:扮演杜鹃。师生接唱:学生藏起来,唱“咕咕”的时候探出脑袋要唱出欢快之情。眉毛抬起来,眼带微笑。(设计意图:
1、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
2、在 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既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完成了发声练习。)
三、唱杜鹃 学唱歌曲(下面我们把顽皮的小杜鹃请到课堂上来。)
1、按节奏读歌词。要求“咕咕”的地方要读的读得欢快,顽皮。
2、唱旋律。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3、唱歌词。学生轻声填唱歌词,教师画出简笔画。女生唱歌词,男生唱“咕咕”加上动作。(设计意图:
1、学生觉得以捉迷藏的方式来唱很新鲜,有趣,于是枯燥的唱谱也变 得好玩的了。
2、本首乐曲的旋律多处重复,适合接唱,而且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4、歌曲处理 :
1)处理歌曲的结尾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2)处理歌声 简单了解奥地利 师:你们知道这杜鹃来自哪里吗?(这是奥地利童谣)师:奥地利不只环境优美,还是音乐之乡,那里有着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比如:莫扎特,舒伯特等等。那里的孩子歌声也特别美,童声合唱还是他们国家的国宝呢。奥地利的杜鹃在这样的陶冶下,歌声也特别清脆动听。让我们做出最端正的唱歌姿势,拿出最美的歌声,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四、课堂总结
你喜欢顽皮可爱的小杜鹃吗?我们要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好,下课了,让我们到操场上去寻找顽皮可爱的小杜鹃吧!(放音乐,出教室)
五、课后小记:
周次:第六周
第二课时:《空山鸟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一只鸟仔》,学唱第二段,先听一遍歌曲,有节奏地读一遍两段的歌词。特别是第二段歌词。
2、跟随伴奏演唱第二段。两段一起演唱。
二、欣赏《空山鸟语》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2、先整体听一遍曲子,能说一说听完后的感觉。
A、是不是一直都很安静?还是有对比的? B、能否听到鸟的叫声,模仿一下。
3、再复听一遍,分段欣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已经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和人的形象。
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介绍二胡,(多媒体),包括二胡的构造、基本演奏方法、音色等 5、介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多媒体)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定“改进国乐”的坚定信念,在崎岖坎坷的路上奋战了20年,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演奏家,创作了几十首二胡、琵琶曲和练习曲。人们所熟悉的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苦闷之讴》、《独弦操》、《烛影摇红》等都是他创作的。刘天华对我国民间音乐也作了许多整理工作,他就是因为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在与民间艺人接触中,不幸染上猩红热病,于1932年6月8日因医治无效而病逝,时年仅37岁。
6、对比欣赏,聆听笛子曲〈荫中鸟〉,感受不同的乐器模仿鸟叫的效果。体验音乐与自然结合的效果。能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热爱。
7、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自己模仿鸟叫声。
感受音乐模仿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总结、下课
二、课后小记:
周次:第七周 第三课时:《柳树姑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玩名字介绍,水果名称游戏(苹果、西瓜、桃子、香蕉、雪梨、荔枝、芒果等),为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做铺垫。
提问导入课题:
师: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
生:像姑娘的辫子。
师:那你们再想象一下,微风一吹来,柳枝会怎么样呢?
生:随风摆动。
二.新课教学:引入附点四分音符: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树姑娘》。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回想一下刚才的游戏有什么特点呢?
生:前面的重一些,后面的轻一些,(这就是附点四分音符)
当堂检验:老师演奏,让学生感受这首曲子的律动。让学生听完之后找出这首曲子中有几个四分附点音符(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1、发声练习:老师弹奏D大调音阶,让学生用“wu”作发声练习。发声完毕,教唱歌谱。
2、歌谱熟练之后老师唱谱让学生试着唱词,之后老师再领唱歌词。
(可加入二声部“啦,啦,啦”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
3、师:除了附点四分音符以外,同学还有没留意到这首曲子还有什么特点?(引入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加以让同学们初步认识三拍子的指挥图示。
4、合作大体验:老师演奏,请一个同学上台指挥,剩下的同学分三分之二演唱歌曲,另外的三分之一唱衬词,体验两声部的乐趣。
三、巩固新课: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点? 生:附点四分音符,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指挥图示
四、拓展: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学了这首歌曲后,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关于赞美柳树的诗歌吗?(学生作答)
师: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婀娜多姿的柳树姑娘,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柳树,他们写下了很多关于咱们柳树的诗歌,那老师今天给同学带来一首: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找找关于赞美柳树的诗歌,还有,我们要学会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今天就到此为止,下课!
三、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荫中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笛子?会吹笛子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出示各种笛子(梆笛、曲笛、长笛、竖笛),并让学生触摸试吹。
2、教师出示各种鸟的图片
教师依次出示翠鸟、鹧鸪、麻雀、画眉、知了、琢木鸟、鹦鹉、布谷鸟、杜鹃、极乐鸟。
指名说一说:你认识这只鸟吗?你能模仿它的鸣叫声吗?
3、那么你们听过由我们中国的笛子演奏模拟的各种鸟叫声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欣赏一首笛子名曲——荫中鸟。
二、展开教学
1、认识中国竹笛
刚才我们看了许多笛子,下面老师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中国的竹笛。
竹笛:古时候称作横吹,它是由竹制的吹管乐器,笛上开有吹孔、膜孔和六个按指孔。
竹笛又分为梆笛、曲笛两种。那么这两种笛子的区别在哪儿呢?
首先它们在外形上是梆笛略短。曲笛稍长。
其次它们流行的区域不同。梆笛流行于北方,因常作为梆子戏的伴奏而得名。曲笛流行于南方,因常作为昆曲的伴奏而得名。
再有它们的音色也有所不同。梆笛音色高亢明亮。曲笛音色柔和秀丽。
2、介绍笛子的演奏技巧:教师边介绍边吹奏常见技巧如:花舌音(*)、滑音()和颤音(tr),让学生也试一试、吹一吹,以激发兴趣。
3、师:说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就开始欣赏这首动听的乐曲吧。
初听乐曲一遍(全曲)
讨论:全曲总体印象——欢快、活泼、高兴地、形象地、有变化地、热烈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出全曲留给你的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并请在你认为能分段的地方举 手示意。
提示介绍引子:单独欣赏引子部分,试着听辩引子处运用了笛子怎样的演奏技巧?(颤音)
肯定同学们的分段。
4、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
师提出要求:第一段主要表现了什么?节奏如何?使你联想到什么?
(讨论后得出:第一段主要表现了鸟儿在树林里尽情玩耍、对歌的情景。节奏跳跃、欢快。使人联想起鸟而在树荫中穿梭飞舞、蹦跳戏耍的情景。)
(2)听赏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从这段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些什么鸟叫?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什么?
(讨论后得出:从这段音乐中好象听到了翠鸟、画眉、布谷、鹦鹉、知了、杜鹃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鸟叫声,它们的叫声有的清脆,有的明亮、有的浑厚,有的低沉„„。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百鸟争鸣的景象。)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逼真的鸟鸣都得益于什么?
生:因为笛子的丰富演奏技巧,所以把鸟鸣声表现的惟妙惟肖。
(3)听赏第三段
师:你听出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吗?还记得我们把这种乐段通常叫做什么吗?
这一段又有什么寓意呢?
5、完整再听赏全曲一遍。
同学们可以随音乐自由地表现鸟飞、鸟叫。进一步感受乐曲带给你的美。
6、对比欣赏
(1)听一段曲笛演奏的乐曲《鹧鸪飞》。
要求感受曲笛的音色。
(2)听一段由长笛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同学们又有哪些收获?
生: „„„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的不错,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更多的途径接触我们民族的音乐,学习演奏我们民族的乐器,繁荣我们民族的文化。同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的朋友——鸟。让我们在这动听的笛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5.初中的政治第六册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歌曲:《摇船调》
《 一只鸟仔》
听赏:《猜调》
《木偶的步态舞》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台湾民歌《摇船调》,让台湾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2、过程与方法: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通过音乐作品中的“猜猜谜语”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用甜美、轻盈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重点:1.感悟谜语的乐趣。
2、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切分音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摇船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今天我们学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台湾民歌。
1、初听——了解歌曲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台湾民歌《摇船调》中都唱到了什么内容?问了什么,又是怎么回答的?
(用大屏幕配合画面完整播放歌曲)生:歌曲的第一段是在问,第二段是答。什么圆圆在天边;什么圆圆在河边„„ 月光圆圆在天边、石头圆圆在河边„„
2、复听——体会音乐的情绪,感悟“摇船”的感觉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下面老师给大家演唱一下,请同学们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你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
(播放伴奏音乐,教师加进律动进行范唱,鼓励学生一起模仿。)
生: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的,情绪平和、悠扬。仿佛有在水面上唱歌的感觉。师:大家回答太好了。这首《谣传调》就是台湾劳动人民在水中划船时演唱的,有悠扬漂动的感觉,正是“船歌”的特点。
3、律动——再一次聆听音乐,配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歌表演进行铺垫。
师:让我们现在就坐上心中的小船,想象自己已经在美丽平静的水中央了,荡起桨,划起船吧。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模仿划船的样子,教师在学生模仿时,提示学生自己的动作一定与音乐的节拍相符。有节奏的进行律动。)
4、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
师:台湾劳动人民在船上是一边劳动一边演唱的。我们也来模仿他们的样子,一边划船一边演唱吧。大家可以观看大屏幕上的歌篇轻声随音乐进行模唱。
5、自学歌曲——锻炼学生的识谱、自学能力。
(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切分节奏等。)
6、歌曲表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
师:大家已经唱得很好了,我们来展示一下吧。大家自由组合自己设计表演,请其他同学来当裁判,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师:我们分成四个小组,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老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即兴表演。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
3、教师小结:
师:音乐使生活充满乐趣、音乐让童年变得美好。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
四、课后小记:
这堂课我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导入,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加入律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我们采用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使生活充满乐趣、音乐让童年变得美好。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
周次:第四周 第二课时:猜调
教学过程:
1、导入:
2、师: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云南的民歌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形式多样,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云南少儿歌曲。
3、听赏《猜调》
4、提问:
(1)歌声再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
(2)这首民歌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生:对唱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玩游戏时对唱的歌曲,演唱时因为对方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唱唱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5、学唱歌曲:
(1)师生以对答的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2)跟伴奏学唱歌词
(3)加入前倚音演唱
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生:(歌曲结尾加入尾音,表现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生问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
6、猜谜活动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7、课堂小结:是总结学生学习状况及纪律反馈。
8、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一只鸟仔
一、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故事形式导入
1、节奏训练
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各种各样的鸟儿,他们快乐幸福地生活着。瞧!树枝上停着很多鸟(鸟图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只两只三只四五六七。
解决本课中的主要节奏型:X X︱XX XX︱XO XX︱XO O‖)
忽然飞来了一只陌生的鸟儿,森林里的鸟儿都没有看到过它,都连忙躲了起来。它们想看看这到底是一只什么鸟儿,从哪里来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鸟儿说: “我来自祖国的宝岛,那儿有一个美丽的澎湖湾;有景色怡人的日月潭。你们猜到我是来自哪里的吗?
原来这是一只来自台湾的鸟仔,那它为什么会来到这片美丽的森林里呢,让我们在歌声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课件《一只鸟仔》歌谱),聆听范唱。
2、师讲解歌词大意
一天清晨鸟仔和好朋友水鸡一起从台湾出发来大陆旅游,在飞行途中,鸟仔感到口渴,就来到一条水沟边喝水,发现了这片美丽的森林,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不知不觉迷了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太阳落山的时候,水鸡还站在田地边呼喊着鸟仔,它找不到朋友好焦急好孤独啊!看来,鸟儿遇到困难了,你们愿意帮助她们吗?
3、模仿鸟叫声,解决歌曲生僻歌词的咬字
1)课件出示歌谱,找一找每一行歌词的“()”处有什么字? 解释“伊都”是一个衬词,没有实际的意义。
3)用“岋”分句模唱歌曲旋律
4)按节奏念歌词,师念第一段歌词;第二段歌词接龙游戏,师念前半句,生接后半句。看看我们合作得是否有默契?注意也要加上这个节奏哦。
4、复听范唱,要求学生轻声跟唱
2)师分句弹奏歌曲旋律,请学生弹舌模仿节奏。1)师弹琴伴奏,生唱第一段,对学生的演唱及时评价,错误处予以纠正。2)找一找歌谱上面有一个什么记号(课件)
师对比有无下滑音的乐句,如:站在水沟(伊都)岋一个岋。请学生猜一猜哪一句是加了下滑音的。再讲解下滑音,使歌曲显得生动有趣,富有动感。让学生模仿唱。你还能唱唱其他几处吗?
3)生自学第二段,师钢琴伴奏 4)生完整演唱两段
5、在四分休止符“o”处用“XX”拍出(表示群鸟收到求助信号)1)将歌曲分成四个乐句分别用“XX”拍出(课件四种颜色表示出四个乐句)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模仿鸟的翅膀上下挥动,在“o”处用“XX”拍出。
2)播放歌曲伴奏,要求学生边唱边在四分休止符“o”处用“XX”拍出。
四、课堂小结:
台湾是我们祖国妈妈的一个孩子,我们盼望它的早日回归。我们大陆与台湾同胞要相亲相爱,友好相处。也希望可爱的鸟仔下次能带着它的朋友一起归来!鸟类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欢送鸟仔回家吧!
五、课后小记:
周次:第五周
第四课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
二、回顾老生演唱的特点:
启发学生回忆在欣赏《四大行当》时介绍的老生的演唱特点:平、直、刚劲。
三、学习唱段:
1、看课件,欣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理解唱词含义:
在学生观看过《红灯记》的基础上进行谈话:(1)这个唱段是剧中哪个人物的唱段?(李玉和)
(2)这个唱段在整出戏的什么位置?(戏一开场)李玉和唱的是谁?(李铁梅)(3)读唱词:
讨论:①李铁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能干、聪明)
②李玉河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个唱段的?(赞赏)
3、教师范唱:
教师谦虚地表示自己也和同学们一样,接触京剧的时间不长,但非常喜欢京剧,唱得不好但敢于演唱,鼓励学生大胆演唱,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4、介绍这一唱段的板式,用拍手的方法区分西皮原板和垛板。(1)学生观察曲谱,找出唱段里用的两种不同的拍子:2/4和1/4。(2)教师介绍唱段中的两种板式:
西皮原板:2/4,一板一眼,常用于叙述事物,表达心情、描写景物。垛 板:1/4,速度快,节奏比较紧凑,每个分句的停顿不太明显,换气时进行偷气,讲究吐字清楚,出字要有力度。(3)拍手感受西皮原板和垛板的不同。
(4)再听唱段,拍手体会、区分西皮原板和垛板的不同。
5、教师教唱西皮原板部分:
(1)学生观察唱词,四句,前三句为七字句,第四句多了一个“的”。(2)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逐句指导。
第一句:提篮小卖(m –ai 行腔中收音,收在ai上)拾煤(m-ei)渣(直接唱出)
第二句:担水(sh-ui-ei)劈柴也(三声字称赏声字,滑唱,有力量)靠她 第三句:里里(l-i)外外一(y-i)把(四个音都唱出来,)手
第四句:穷人的孩子早(前倚音很快地拐一个小弯)当(四个音都唱出来)家(j-i-a 发花折,收在a上)
(3)学生完整演唱西皮原板部分。
6、京剧社团学生教唱后半部分(垛板转西皮原板)
7、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后半部分:(1)垛板:一长两短,长音要有力量。(2)“花”:轻一点。
8、学生跟范唱演唱。
9、学生跟伴奏用赞赏的语气完整演唱。
四、体会唱段人物的身法:
1、京剧社团的同学教几个简单的动作。
2、全体同学边唱边表演。
五、对比欣赏传统京剧:
1、欣赏传统京剧《三家店》中老生秦琼的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2、从服饰和唱词的吐字发音上对比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区别。
6.语文s版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六
总备()课时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一篇及“语文百花园三”组成。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这种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三个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故事中科学家们细致地观察生活、认真思考,大胆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张衡》一文通过讲述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捞铁牛》一文,则通过记述宋代和尚怀丙巧妙利用浮力打捞深陷河底淤泥的铁牛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一文则通过英国科学家布斯发明吸尘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动脑筋,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才会获得成功。《刻舟求剑》《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事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要用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在理解寓言说明道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习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认识事物的的能力。
这几篇课文通过几位科学家们的真实故事,向学习者传递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不断的发明创造。只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实践,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地认识事物方法的培养,不是教师空泛的说教,而是依托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文本,依托于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的对话之中,依托于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的体会、感悟之中,依托于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体验之中,依托于与作者情感产生的共鸣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实际,细细品味,由浅入深地逐步渗透。
配合本单元的主题,在“语文百花园三”中安排了相关训练内容,“阅读平台”中的“毕升”不仅使学生学生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和意义,增长人文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科学意识和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能说会道”安排了“我的奇思妙想”的话题,目的是发展思维、表达和交际能力。不仅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实施了说写沟通和相互联系。“笔下生辉”要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创造性地完成习作,以书面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一项小发明,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
教学本单元可用11-12课时。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1-2课时。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认识汉字26个,会写39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一定含义的词语、句子。体会这些词语和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4、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叙述事物的方法。
5、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默读思考,想象,联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英国科学家布斯研究吸尘器执著的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作任何事情都要有科学的态度,做事要遵循事务的发展规律。
6、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粗知课文的大意。
7、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事情过的方法。
8、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多义词的用法,认识意思的相反词语,积累古诗和名人名言。
9、引导学生观察、发挥想象,以“我的奇思妙想”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10、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写法,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再反复说、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习作。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文章写的是人物故事,朴实的语言,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在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认真、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本单元时,应抓住学生对科学充满向往,对科学研究充满神秘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想象、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从中受到教育与启迪。同时,还要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把文章叙述清楚的。理清文章层次,如《张衡》中描写地动仪构造和功能的一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捞铁牛》这一篇文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让学生明白“先概括后具体”及“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步把过程写具体”这两种写作方法。教学时,要认识两种写作方法,让学生能感悟到这种写法使文章条理清晰,但只是渗透不用讲语法术语。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习运用写法写一段话。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物件,让学生先描述整体再按一定顺序具体地描写部分。张 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段落。
3、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难点: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段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
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2)说一说课文大意。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 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
3、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五、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 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及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准备: 地动仪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板书:发明地动仪
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
预测地震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板书: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⑤同桌看图说一说。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吗?
如果——————(9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1)自学提示:
① 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④读读第七自然段。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⑤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
⑥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
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2、完成选做题。
3、积累词语。
六、板书设计:
发明地动仪最早
张衡
杰出
地动仪的构造功能
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造型美观
卓越
准确地预测地震
教学反思:
10捞铁牛
教学要求: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识,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小结:
七、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 8 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板书设计:
水冲断浮桥
潜水找牛
重修浮桥
备船装沙
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
准备工作
拴船搭桥
聪明智慧
拴牛连架
打捞铁牛 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刻舟求剑》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
3、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这则寓言。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不小心
掉
不着急
刻记号
不慌不忙
船靠岸
捞剑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揠苗助长》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
3、懂得必须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这则寓言。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二、作业:
把这则寓言讲给父母听。
三、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
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教学反思: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一试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渎自学课文的能力。
3、学习本课会认的6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
(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2)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2、抽读字卡、词卡。
课文里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不会的生字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幅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3、分角色读读。
4、思考:车厢里的乘客会怎样想?
5、假如你就是一名乘客,你会怎样做?布斯是怎样想的?
6、小结:正是这件事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学习第二部分: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依据课后提示自学课文)
2、根据课后的默读提示自学课文:
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话对他有什么启发?后来他又是 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再说说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理解句子:“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2)妈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①读读这段内容,体会布斯的执着精神,妈妈对儿子的关心。
②小小的木塞在别人眼里那么不起眼,为什么给布斯那么大的启示? ③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④再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布斯为了研究“扫地机”到达了痴迷的程度。
⑤从“木塞”——“龙卷风”——“吸灰尘”,这一连串的想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妈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却给了布斯巨大的启示。
(4)如果是我,也只能想到如何把木塞压进去,怎么也不会和“龙卷风”联系到一起,布斯不但想到了这些,还联想到了什么?
①读读这部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出示第二幅图,看看布斯在干什么?文章中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③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布斯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
(放找蒙趴吸取)
④放声朗读,体会布斯的执著精神。
(5)你觉得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布斯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这件事对你思考问题有什么启发?
2、把你的想对布斯说的话写在书上。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布斯发现„„
母亲的话启发„„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名人的伟大创造。
4、通过“我的奇思妙想”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交际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名人的伟大创造。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本中的多音字。
2、认真读以上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5、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6、(1)出示“喜欢和厌恶”
(2)学生读这组字,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二、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
1、出示文中带读读背背《劝说》。
2、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名言。
三、阅读平台——毕升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毕升》,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喜欢毕升和他发明的印刷术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劝学》。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我的奇思妙想”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交际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劝学》
二、能说会道——我的奇思妙想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代表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三、笔下生辉——我的小发明。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板书设计:
【初中的政治第六册第一课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教案】推荐阅读:
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11-07
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论文08-19
生活需要友谊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09-24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三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12-07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三中学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一课时 人生自强少年始测试题10-25
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案10-07
初中政治优秀教案11-10
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10-19
初中政治教案《维护消费者权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