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精选18篇)
1.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一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物理实验教学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对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设计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有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策略,提升实验的时效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物理实验的详细演示,可使学生通过现象逐步地去认识本质,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从创新性的角度切入实验讲解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引起学生的操作兴趣。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课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切入的方式。教师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开始的时候讲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战争场面的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这些船是怎样在江面上随水而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操作的浮力实验。学生凭借对这个故事的想象和理解,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物理实验上来。同时,学生也了解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间接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讲解的重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让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筛选,积极地参与讨论,从而对重力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创新性探究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言,激发思维,在组员之间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对不同的认知进行讨论,能更清楚地发现认知中的错误,更有利于对重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作用力不属于重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来推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串并联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采用新型的、有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这种新型的实验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学生更多材料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找到最佳的实验方式,并且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实验结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串并联”的实验时,除了要给学生准备一些基本的灯泡、导线、开关、电池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该实验无关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原理去选择实验器材,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空间就会变大。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准备了实验会用到的.材料,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认为给出的材料一定要用到,如果没用到就是自己实验出错了。而且实验时已经给定了材料,学生就不会思考做这个实验应该用什么原理,用什么材料合适,与探究物理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思维。
(四)重视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
教师还要注意总结实验经验,通过实验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在物理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回顾本次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基础之上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例如,对以上“浮力”和“重力”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在实验之后对基本的原理进行总结,然后再联系一些生活现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表现。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总结等多个方面来共同深入,并且要做到不断地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创新教育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之间不断地融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强.创新教育理念增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二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发挥学科功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大学中, 如果学生物理学科掌握得好, 其自身的素质无疑会得到提高, 因为大学物理学科的综合性和推理性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起到必要的引导性作用。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以使用各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场景, 让学生自由发挥, 体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激发学生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并在有限的课堂上,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并得到解决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 有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 启发学生思考, 以提出更多的疑问, 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 会提问题比会解决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在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加强师生感情交流,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授课过程中,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改变传统的、旧有的“领导者”的角色, 努力将自己的课堂设置成可以跟学生“平等”交流的场所,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
2.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展现个人特点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展现个人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有“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思想, 对学生提出某个问题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 重视情境教学, 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高校的教育中, 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 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用有限的知识发挥无限的想象, 促进科技的发展。所以,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情境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它比较适合现代科技的发展,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需要。
二、发挥学科实验优势, 培养创新能力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 应充分发挥学具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灵感, 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目的。课程的实验安排一般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设计制作的无纸化的教学材料, 它以具体的形象性, 易于激发兴趣, 便于建立表象、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 不仅可以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而且可以自觉探索、自觉发现、合作学习, 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 在上实验课时,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思考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质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质疑既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 也是他们深入认识的前奏, 其整个过程是思维过程, 也是主体发展的过程。由于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动、好试, 富有想象、爱好模仿、毫不拘束的特征,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要多给学生一些探索尝试的机会, 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训练学生挑剔质疑的敏锐眼光, 给学生思维的广阔天空, 培养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
2. 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必须有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作保障。优化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融洽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 学生在课堂上就敢想、敢说、敢问, 就能诱发创新意识, 碰撞创新的火花。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应当制定计划, 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训练, 要摆正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要着眼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刘美志.大学物理活动课的开展形式[J].广东教育 (综合版) , 2007 (12) .
3.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创新教育校本课程物理实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物理教材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凭借和载体,充分挖掘教材和实验中的创新因素,并把它们和物理教学内容及教学途径方法进行整合,从而积极致力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认为,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设创新型物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发创新型物理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物理修养;另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也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和设置本课程:
(1)物理与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物理规律现象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知识的了解,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并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发掘知识。
(2)物理学史:通过对物理学史部分精彩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历程,了解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架构以及成就、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向,培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识等。
(3)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开发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小制作、小论文和小发明,作为本课程的一项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培养科技创新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4)物理竞赛培训: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物理竞赛,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创新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综合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学习方式:
(1)把一些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大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2)给学生多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我们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我们计划在实验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在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精心设计创新系列实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谓系列实验,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按一定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一系列实验;或者按某一教学意图而分层次进行的一系列实验”。通过一系列具体、新颖的实验,引导学生在进行直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推理,还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创造活动,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内外因的作用,教育才能取得成功。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创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学本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故事,介绍物理学家是如何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的。例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看到成熟的苹果会自动落向地面,产生疑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而不落向天空?用其他物体进行研究,发现不只是苹果,任何物体抛向天空,最终总要落回地面,于是提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通过事例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具有创新精神为前提的,而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培养成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进行训练,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首先,科学而巧妙地设问,训练学生不依常规。“思维永远是从疑问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并设置适当的障碍,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求,去解决,并勇于创新。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和创造性比知识更重要。”对事物的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想象,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或“别出心裁”,从而增进他们的创新技能。
另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它能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电脑动画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如让学生设计模拟日食,月食;模拟潜水艇的上浮下沉;自由电子的热运动,把物理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找到了与创新的结合点,并把二者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具体实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资料:
[1]王承绪,等.比较教育(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谓中.实用创造力开发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3]胡百良.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
4.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四、 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老师。以欧姆定律为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这样就是确定研究方向。
2、 引导讨论,设计方案 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 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以帮助。
4、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 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清理思维线索。
六、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景,深化主题
在例题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的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知识,规律,独立的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物理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学习和汲取例题中的物理精神,它能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充实课外活动 ,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
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5.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五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浅议高中物理教学策略设计与创新
陆春桃
物理教学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理教学策略能否有效的开展,现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选择与设计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物理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的重点。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物理课堂活动的,他们能极大的丰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有效性。发挥学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就是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物理教学策略,“为学习而设计教学”,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充满生命活力的物理教学策略,在过程与方法上,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又包括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物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接受性学习中,物理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物理知识学习的接受者。接受性学习对于学习以物理事实、物理史实、物理材料、物理名称、物理数据、物理情景为内容的物理陈述性知识是一种有效学习。
传统的物理教学也多运用接受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但不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其弊端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物理知识、结论讲清楚,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要求完完全全地“记下来”,学习的有效性差。新课程要求将这种被动的接受学习改变为积极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正如奥苏贝尔所倡导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学习”等方式,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形成学生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班级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还应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学习《行星运动》一课时,讲授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如果一味地展示历史资料则显得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得到充分调动;如采用让学生分别扮演托密勒、哥白尼、布鲁斯、开普勒等,让他们以戏剧方式灰谐地重演历史,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又如: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科学家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史实。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伽利略通过巧妙的推理、数学逻辑运算、大胆的实验假设成功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课堂上分组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课堂教学或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例如:可以针对下列内容开展探究式学习。
1.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辨析;2.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3.诗、书、曲、画中的物理知识;4.成语中的物理哲理;5.生活中的物理;6.魔术表演中物理知识;7.浅谈可再生能源;8.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9.高速公路“弹簧路”形成原因及防治;10.时代呼唤纳米科技;11.历史上的中国物理;12.关于食品保鲜问题的研究;13.有关超导体的知识;14.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15.生活中的电磁辐射;16.物理与化学的联系;17.“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18.“和平号”坠毁始末;19.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20、生活中的能的转化。
二、选择与设计“交往”的“开放”的教学策略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把这种交往仅作为“师传生受”的过程。新课程的教学观要求把这种交往变革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往,既包括物理需要、物理兴趣、物理知识、物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又包括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往,实现师生互动,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加强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是选择和设计开放的物理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实际上,现实生活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物理教育资源。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物理的过程中,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物理教育资源与物理教材知识两者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力、运动、电路、传感器、电动机、发电机等知识,既是书本物理知识,又是生活中的物理。引导学生从书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三、选择与设计韵律和谐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协奏曲。只有选择与设计韵律和谐的物理教学策略,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从时间进程看,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般应有序幕、情境进入、展开、高潮和尾声等环节。情境的“预演”和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是设计韵律和谐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情境的“预演”就是创设进入学习“课题”的环境氛围。例如:引入“力的分解”一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老师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老师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颤颤巍巍地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而接下来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时,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以至于老师不断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个细节动作,学生毫无防备,突然间线断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语),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力量。我们大家都有一种相同的感受,观摩一节优秀的物理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好的物理课,韵律和谐,环环紧扣,水乳交融,激情跌宕,师生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亲和度强,教学智慧和情感明显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大,活动积极,发言踊跃;课堂的整合度高,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物理技能的掌握、物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全部融合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
四、选择与设计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
“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学生学会学习也是物理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学会,又要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方法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知识”。物理学习方法是学习物理的策略性知识。物理策略性知识既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又包括一些辅助性策略,如学生为了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诸如学习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等策略。
经历过程与记取结论同样重要。实践表明,当要求学生对物理学习内容进行自由回忆时,善于学习的学生会善于运用物理知识分类(编码)的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梳理,形成树状结构,而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则往往只是继续机械的重复学习内容,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又很难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要让学生善于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类编码,编码是学习过程中信息流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重要过程,其策略是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方式。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诸如类比法、比喻法、联想法、韵律法、情景法、质疑法、拓展法等方法,都是很好的编码策略。
以上仅从几个侧面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创新,但是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设计与创新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
6.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的思考论文 篇六
摘要:高中物理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尝试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适时做出动态调整以适应学生物理水平的变化。本文基于“初中物理创新一点”的角度,在创新教育的策略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研究,实践表明初中物理创新教育策略明显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
1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开设的初衷就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分组讨论”、“注重实践”以及“联系生活”三个方面介绍高中物理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以期对该领域的教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分组讨论,激发创新思维
在新课标改革体制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实验室资源开展课堂分组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成员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真切的物理科学知识,又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集体的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还提高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例如《电流》一章,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即《电流》一章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电流的产生与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在基本的电流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电流的特性,并且会合理运用。在课程深入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在反复巩固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自由讨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与产生的原因。每个小组是一个既定的团体,教师根据小组协作的最终成果进行打分。在小组两个成员中,一人负责静电现象、一人负责静电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反馈给教师。各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且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讨,不会出现“有人做,有人看”的现象。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比自己单独完成任务更认真。这样一来,高中物理教师的创新教学成果就会事半功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重视趣味实践,发展创新精神
中学生因为敏感性的存在,会对外界的一切科学事物的睁开“好奇的大眼睛”,对接触和了解到的物理科学有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对于中学生来说,如果物理实验课堂环境足够有趣,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学习效率颇高。教师可以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情境教学,还可以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机会。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会选择不同的事物或活动,该阶段的趣味实践培养为他们今后的择业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标改革体制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设置趣味实践环境,增加实验器材的趣味性,充分重视趣味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创新精神。教师在讲授《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课时,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真真切切地进入到一个“测量物体的速度”的新天地。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己测量物体的速度,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方法,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地进入神奇的物理世界。实验过程中,老师并不直接干涉学生的过程,只是作为引导者和旁观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探讨神奇的物理世界。笔者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在实验趣味实践环境下,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充满动力。该章节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将这些趣味画面收集起来,整理成班级资源库并制作成PPT,日后在课堂上给大家再次演示解说,以巩固复习基础知识,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4联系生活,增强创新意识
物理作为一门崇尚理性的学科,其意义在于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物理看作是一种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工具。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的实质在于将学生带入一个熟悉的物理情境,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让物理学习更加生动,学生的知识面、思维与能力得到全方面培养。课外延伸角度的正确选取更在于使教师能轻松容易的教学,使生活中的事物成为教学服务的得利工具。高中物理作为基本学科,更需要辅之以有趣的生活铺垫作引导,同时建立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基本认知,不失物理的严密性与逻辑性的培养。在高中课堂讲授“力学”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各种“力学问题”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原理,对弹力、摩擦力、重力有基本概念上的认知,继而依旧延续传统物理的教学方法,将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研读上。在此之后,以“生活化”的角度进行课堂延伸,以课堂问题将学生带入生活物理情境,在生活中自然感知物理力学知识的存在,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掌握力学知识过程中,把所学灵活应用、服务于生活,这也便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价值的本质体现。此类做法不仅一定程度上对于高中物理课堂创新教育的实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深层理解。
5结束语
虽然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发挥很大作用,但是由于局限性比较大,空间、时间等制约是不可避免的。本文笔者研究的创新教育教学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间、空间问题,能让学生真实地贴近物理科学,从而培养其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8).
7.高中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篇七
一、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的理论联系到社会生活实际中, 与现实问题结合,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经济常识的学习, 学生认识到金钱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而并非万能。512汶川地震后。我的每位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捐款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知”与“行”的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政治课教学中, 结合教材内容举办时政讲座, 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 而且能提高学生对社会政治问题的鉴别能力。去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件。教学中我将这一重大事件同书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教学课程结合起来, 举办专题讲座, 然后提出“从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 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使学生在航天工作者身上中找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真谛, 从飞船成功发射体会到了民族自豪感。这样教学, 既提高了学生对重大事件的鉴别能力, 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 有计划, 有步骤地召开专题辩论会, 可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勇气, 能言善辩的才能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辩论可采用双方争辩, 分组竞赛, 各抒己见等多种形式。对容易产生分歧的观点, 可采用双方争辩的方式进行, 让双方在争辩之后产生共识, 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可采用各抒己见的方式进行,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人人都说心里话, 人人都登台表演并表达自己思想。学生要发言就必须熟悉教材, 动脑筋寻找取胜的诀窍。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油然而生。同时, 在争辩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会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复习课中, 采用口头训练, 即以某个知识点去统帅热点问题, 或以某个热点问题去概括其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哲学的基本原理, 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互相渗透。如:教学中把哲学分为唯物论和辩证法。然后, 提出一个社会热点, 如08年北京能成功举办奥运会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原理?或者教师提出一个哲学原理,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可以用来说明哪些社会热点问题?这样反复训练,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哲学的领悟能力,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8.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八
1 利用物理学史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的发展,展现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了解物理学家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懂得什么是高尚的追求,从而形成坚强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并能以科学家为榜样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居里夫人不畏艰辛从几十吨沥青中提取几克镭从而发现了新元素镭;著名的物理学家开普勒, 一生贫病交加,但他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中,不屈不挠,孜孜以求,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2 利用好奇心和成功体验激发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利用好奇心和成功体验激发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2.1 设计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好奇心是学生对未知知识和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都是因为对日常现象的好奇.高中生头脑中往往由于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一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常常妨碍了正确概念的建立,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似是而非的问题,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示一幅新的画面,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概念和经验相矛盾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针对学生原有的“平抛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就越快”的错误观念,我们可以设计两球分别同时进行“自由落体”和“平抛运动”的实验研究来排除学生的错误观念,加强概念、规律的掌握,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化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立体化,深化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立体、深刻的心理体验.例如,“共振”部分的教学,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历史上由于共振原因造成大桥坍塌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当看到大桥像一根软绳一样振动起来,这个时候再讲述共振这个物理规律,好奇心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理解得相当深刻;再如,讲解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和分压两种接法时,我们可以依托仿真物理实验室平台,将实验与信息技术整合制作课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动端,在观察小灯泡的亮暗变化不同的基础上, 直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监测电压和电流, 两种不同接法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一目了然,直接反映了这两种接法本质的不同.这样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活其求知欲,使学生不断产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
2.3 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心理实践表明,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志和力量, 这表明成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要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必须精心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要有整体目标、又要有个体差异,既要有长期规划目标、又要有阶段目标,我们教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好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一次次体会成功、感受进步,享受表扬和鼓励,有较强的成功体验,就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3 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高中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个性得到不断地发展,在学习上追求更多的自主性、探究性.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我们教师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践突出学生主体性的生命课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在实验教学中,要从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选择、实验过程、实验结论与实验探讨和改进,都要使学生真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4 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心态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亲其师,信其道”,平等和谐的课堂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保证.为此,首先要求教师情绪快乐积极.教师的课堂乐观情绪极易感染学生,会使学生会倍感亲切,思维活跃,师生默契融合.教育家赞可夫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其次,要求课堂教学平等和谐.教师要非常重视情感投资,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热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意识.第三,教师尽量使课堂教学活动安排有张有弛,难易得当,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形式灵活多变,保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压抑感.
5 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
9.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九
一、创新目标的构建
1.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着力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造就中华民族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创新心理素质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创新心理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成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想象,在解题思路与方法上允许异议,要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这是创新人格的灵魂。
(2)创新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意识是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和需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教学最关键的因素,能否创新,创新水平有多高,关键是看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校等形式,适时有效地给学生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成分享受成功的乐趣。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三是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教学中,要进一步贯彻知情和谐统一的模式,特别是力求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拓展”的基本教学过程于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并结合学生的上课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让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强化学生的数学情感。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能力;二是让学生动手实验,真正做到“尝鼎一脔”,能根据实验结果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新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1.不断改革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深化创新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依然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而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和讨论学习,忽视学生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现在还有很多的教学活动仍然是教师“一手策划”,较少考虑到学生的能动作用,较少注重教法的构思,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受到压抑,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成了“赶鸭式”,考试成了“烤鸭子”,结局是学生成了“板鸭子”。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创新教学和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探索问题,这就是创新。一直以来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同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创新教学的好办法。
2.深入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实质推进创新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的特点是封闭与权威性,学生学习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呆板和压抑,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创新教学模式,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
(1)开放性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清例题,学生听懂例题为教学目标,而开放性教学模式则明显体现创新教学目标的弹性和发展性。
(2)主体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而认识活动是探究性的,具有发现和发明性的。
(3)师生合作性教学模式。前苏联教育家雷先科娃提出“合作教育学”理论,认为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和互相合作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备课和上课,并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3.确立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巩固创新教学成果。要实施创新教学,巩固创新教学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适时地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教师教学的成与败,以便调控创新教学目标。
(1)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因此,教学评价要较多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创新教学目标与实际数学教学之间的差距,以便完善这一体系。同时,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2)要注重培养能力的评价。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策略
★ 如何构织网络事业计划书
★ 职校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论文
★ 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策略
★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构建和应用
★ 网络支付新规7月1日起实施
★ 高中化学告别差生的七大策略
★ 项目组织实施策略方案
★ “准时制”生产及其实施策略
10.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
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许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质疑与创新.比如物理知识构建中常常用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一种完善的科学理论,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对于学生来说却不是如此,根据新课程理念中的探究思想,学生的探究学习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因而质疑与创新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份.从物理发展的角度看,这些定律的形成事实上也经历了怀疑、证实的过程,因而今天我们提出让学生以质疑和创新的态度来学习这些知识,并不是没有科学道理.
二、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中笔者主要围绕高中物理的重要定理与定律,以课例研究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从大的思路上看,主要让学生对重要定律和定律的探究中,对于实验思路的确定,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评价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实现在质疑中培养质疑能力,在创新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目标.课例一: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研究.(由于本研究侧重于质疑和创新两大关键词,因而在本课例中的常规教学要求就不再赘述.)这一研究中,学生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力的分解的描述;二是为什么力的分解与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这实际上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学生的观念都是由于教师主导下的重复而生成的,并不是学生的直观认识.于是我们大胆让学生去质疑,而学生的质疑结果其实不外乎两类:一是力的分解可不可以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去分解?二是力的分解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有多少种结果?对于学生这样的质疑,我们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答:一个力从数学的角度去分解,理论上有无数种结果,但考虑到物理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分析的结果必须接受物理实际意义的检验;一个力的作用中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效果(如斜面上的物体产生压力和“下滑力”两种效果),因此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往往符合实际需要.这样的质疑与分析过程虽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却可以高效地扫除学生在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认识误区,从而给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个质疑: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传
统教学中是通过实验来证实的.但一旦我们让学生质疑,学生仍然会有疑问:力的合成与分解怎么偏偏就与平行四边形产生了关系呢?即使跟学生强调“这是实验的结果”,事实上也不能解答学生的疑问.于是笔者引领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创新,在研究中我们称之为“头脑风暴”,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基本上是这样的: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物理问题(教师陈述)平行四边形属于什么学科的知识?(学生回答)因此我们说力的合成与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际上是用什么知识描述什么知识?(学生回答)经过这样的问答之后,下面的任务就交给学生:寻求数学知识解答此物理问题的合理性.结果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就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开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的学生开始研究力的表示(有向线段)与数学的关系,有的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矢量方面.这一研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通过资料查询、请教数学老师等方式,终于认清了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的背后,是数学上矢量运算规则.而这样的认识有什么好处呢?给后来的力矩知识的学习、洛伦兹力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课例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上学生的质疑主要是:自然界中,机械能真的守恒吗?这一疑问看似不合理,其实却非常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众所周知,物理发展史上关于永动机的研究至今也没停止,侧面说明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规律.因此在这一疑问的引导下,笔者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理解.学生的思路也体现出了创新的一般步骤:一开始是寻找正例,结果发现根本就无法穷尽,因而无法完全证明;随后再去寻找反例,即看有没有不遵循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也将搜集的有关永动机的从古至今的研究并整理出来给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而反思这一教学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三、研究的总结
11.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篇十一
创新物理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是初中物理创新教育的重点部分,结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应注重从如下两方面入手:第一,首先是重新确定教学中的主体,让教学设计更有新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变得淡漠,思考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因此,要将学生上升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活学生思维展开。比如,在《透镜》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熟悉的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作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改教学理念。第二,创新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真正把物理实验列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创新教育中,要采用让学生边学习边实验的教学模式,以此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创新物理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也是创新教育的关键一步,新课改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与普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因之得到很大改变。如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课堂不能操作的实验,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形象、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匀速直线运动”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奔驰的动车、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绕着地球转的人造卫星等视频,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直线、曲线运动有了初步的印象,对于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要结合教学内容尝试利用情境创设、实验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彻底走出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方式,让初中物理课堂因丰富、高效的教学方式的运用而焕发生机。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重要的基础环节之一,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模式、物理知识、生活体验等,积极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造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对物理知识得出的过程作动态的分析,在对学生提出物理思考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惯性思维,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比如,在拔图钉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利用工具的必要性,接着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将学生的生活用品经验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工具的使用,自己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总结归纳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加强实验教学力度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加强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作出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体验,促进了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在学生实验操作中,教师要做好观察与引导,发现错误时,要及时点拨指导,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物理实验操作习惯。比如,在“光的反射”教学实验中,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学生实验用的器材(2人一组):平面镜片、白纸板、量角器、手电筒(玻璃前糊上开窄缝的牛皮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试验,选取自己需要的实验器材,在他们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做观察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最后总结出反射现象是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的。学生在实验探究的练习中,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形成。
激活学生求异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求异思维是从多方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究问题答案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问,提出的问题要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对于同一道问题提出多个解决方法就是求异思维的体现,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比如,在复习“物态变化”时,要求学生要各举出一个应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的实例,由此实现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師结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学习,并积极实践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初中物理的创新教育一定能获得满意结果。
12.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十二
一、学生分层
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 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物理基础, 可将学生分为A、B、C三层, 其中A层为成绩优秀的学生, 能在掌握课堂及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知识迁移与发展; B层为成绩中等的学生, 这类学生能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但对有关知识点的发散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C层为物理基础薄弱的学生.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要以“优等生”、“差生”的名义对学生进行分类, 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打击其学习积极性; ②分层要实施流动策略, 即低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后完全可以进入高的层次, 而高层次的学生一旦落后也会进入低级层次.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潜力, 分层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和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接轨. 在课堂教学中, 应容许学生自行选择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需的期限, 也就是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 根据本文对学生的A、B、C分层模式, 教师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教学目标时可考虑以下建议:
①A层学生: 根据学习情况适当提高教学难度, 加快教学进度, 注重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宽, 同时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 ②B层学生: 根据学习情况从知识的熟练、灵活运用入手, 巩固基础,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习热情; ③C层学生; 根据学习情况降低教学难度,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回忆和掌握, 提高学习欲望, 逐步提高基础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 在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复习中, 对A层学生的要求为: 从试验现象中总结科学规律, 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如, 凸透镜成像时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并总结出成实像时物象间最小距离是四倍焦距的结论, 并能够解释实验光具座不可太短、凸透镜焦距不可太长的道理. 对B层学生的要求为: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得出实验结论, 如, 总结凸透镜成虚像与实像的分界点, 正立像与倒立像的分析接, 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等. 对C组学生的要求为: 自主完成基本操作, 经历完整的实验活动, 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物距、像距与成像的特点.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分层
课堂教学设计的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实施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现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灵活结合. 对于A层次的学生, 要敢于放手, 鼓励其进行自主探索, 注意启迪其思维灵感, 同时要注意培养该层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其主动帮助B层与C层的学生共同进步. 对于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 要给予更多的鼓励, 即使他们遇到了失败也不要进行贬低.
分层提问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其提出合适的问题能够帮助其巩固知识点, 同时也能增强其学好物理的信息. 例如, 在复习“测量灯泡功率”一课时, 可以向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以下问题: ①如果电路中缺少电流表/电压表, 该如何测量灯泡功率? 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电压表, 能否仅仅通过开关的通断来判断灯泡功率: ②在试验中, 如果移动滑动变阻器, 则灯泡的亮度都没有发生改变, 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果灯泡不亮, 且电流表没有示数, 而电压表示数较大呢? ③从试验现象可知, 灯泡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际功率又与哪些因素有关?
四、课后作业的分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对于课内作业, 要统一要求, 统一标准.因此, 课内作业内容要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既要使B、C层次的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完成, 又要体现教学重点. 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 则要进行分层考虑. 对于A层次的学生, 要布置拔尖提高题目, 根据其学习水平不知难度大、要求高的题目; 对于B层次的学生, 则应主要考虑课后习题; 对于C层次的学生, 可把难度较大的题目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题目布置, 或者给予一定的提示.
五、考核评价的分层
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效果上的区别, 对其的评价也要从三个角度入手: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 应当以表扬为主,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对于中层次的学生, 要鼓励为主; 对于高层次的学生, 则要提高其竞争意识. 教师既要使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 主动挖掘自身潜能, 又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进行自我评价. 总之, 评价分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踏板.
摘要:中考物理复习, 时间紧任务重,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班级授课的方式来进行中考复习, 必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分层教学是适应差异显著的班级的教学组织形式, 符合新课标“因材施教”的规定.本文对中考物理复习中的分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考物理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王丽娟.中考物理总复习的几点体会[J].学生之友:初中版 (下) , 2011 (7) .
[2]闫俊华.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 .
[3]李春芳.剑术比剑之长短学法论学之成败——中考物理复习五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1) .
13.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十三
大两间房学校
尹志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歩,我们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生本教育理念已逐步深入课堂,怎样才能让这种理念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才是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这一方面本文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从教师对课的设计准备、前置性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生本教育
有效教学策略
前置性学习
自主探究
交流展示 正文:生本教育课堂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无非也是离不开两个字“有效”。那么生本教育课堂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又该如何进行呢?下面我结合近期的学习和自身实践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1、合理安排、备课充分。
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是实施生本课堂下有效教学的基础。好的设计要树立生本教育的理念,将数学的思想、知识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安排来迎合学生的学习。以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备教材:要充分解读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推理、信息层次。第二,备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学情,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形成特点及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备目标: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给他们留下发挥主体作用的时间和空间。第四,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有序。不仅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逐层深入,还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巧妙的赋予学生实际的问题之中。第五,教学流程要精心设计、合理操作。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还要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要时教师要辅以点拨、讲解、演示、表演等手段。第六,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本教育为本”的教学思想,营造积极、和谐、欢愉的课堂气氛。力求使学生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行为。
2、前置得当,针对性强。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若能围绕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精心的设计前置性学习,通过提出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学习之中,为学生的独立前置学习创造资源。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探索研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的接收。下面展示两种前置性学习的设计类型。
(1)创设悬念性前置,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乘法”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这样的前置性问题:“请你任意想一个数,再把这个数连续加上8次,你能一秒钟内说出答案吗?”看到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做了不能的回答,但我告诉他们能。学生这时很惊奇,迫切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当我把算式a+a+a+a+a+a+a+a变成得到8a,并利用乘法口诀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则发出阵阵感叹,原来奥妙就在于此。同时学生也知道了乘法使计算简便,就会认识到乘法的重要性,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型问题前置,展现数学魅力。
对于任何知识,学生若感到有用,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很浓。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3、自主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在探究活动和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实现的。在学习中,要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展示,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要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比如教授“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出示小松树、蝴蝶、囍字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共同特性。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线两侧正好能够完全相等„„”学生自己得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比如数字、字母、汉字、物体等。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开展探究活动。
让学生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反思、合作交流和应用等,亲自发现和验证数学性质,有助于理解数学概念,提升学生验证推理的能力。
(3)鼓励学生充分展示,展现自己的魅力。
让学生通过课堂展示,把组内交流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形成组间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这样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共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成长的舞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本教育课堂下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它更加要求我们教师把握准课标、吃透教材、备好学情,问题精心设计符合逻辑、符合实际,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能更轻松、更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版《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主编:余文森
14.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十四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无论是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还是学了几年英语的中学生,对其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是我们英语教师的长期工作。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面对的学生中的大多数英语基础欠佳,存在着学习上缺乏兴趣、动机等不利因素。教师更应注重情感教学,努力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和良好师生关系。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学习UNIT 4《HOUSE AND FAMILY》时,我把它分成两块,第一块是“HOUSE ”。我请学生准备两张不同时代的住宅照片,里面最好有自己或家人。同时,我也准备两张这样的照片,一张是近期我在SITTING ROOM 里得,另一张是我童年在西北的家 HOUSE WITH FLAT ROOF门前拍得。一展示,学生立刻感兴趣。感兴趣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就这两照片,进行提问,即可以复习句型,又可学习一些相关的生词,更为后面的说作了很好的铺垫。当然,无论采取那种方法 ,目的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二、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磨练其意志。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的意志特征。它反映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笔者所教的学生多是因为没能进入普通高中而无奈走进职业学校的,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很大地挫伤。帮助他们从中考的失败阴影中走出,恢复自信,建立学习英语语言的心理优势,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坚强意志,在取得每一个进步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切都可以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循环往复,其语言运用能力会不断提高。
三、注重英语教学过程的同时,需做好创新学习方法的指导。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陈旧的速度加快,使得一个人在今天学习的知识,几年就会过时。因此,学会学习成为21世纪新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语用能力,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自主的学习模式。
教师应切实加强创新学习方法的传授,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备课要兼顾学法,课堂教学要渗透学法,课后辅导要点拨、强化学法。要让学生知道仅仅掌握语言规则只是有助于句子结构的把握,语言能力只有在实践中获得。语言规则只是从大量具体的语言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并不是语言本身。语法规则正确的句子,不一定实用。而是受到说话时语境和语言习惯的制约;一些语法不合规范却已约定俗成,很多习语便是如此。另一方面,介绍并指导学生自觉去收集、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英美文化,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教材UNIT 16 中的《THE U.S.A》一文篇幅不长,而且介绍美国的地貌,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请他们收集有关美国的邻国的地貌资料或图片,有的小组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英文资料,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学生对整个北美的地貌都有所了解。
四、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1. 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能点燃学生智慧的明烛,激起学生创造的热情。
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内容,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地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这样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情景中,就适应了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学”的转移,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以教材UNIT 13 《Relax ,relax !》的一堂课为例。我打破教材原来的模块----以描述图片过程开始。而是说几句话,让学生理解RELAX的意思,然后提出要求:
提问、讨论、回答、操练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on holiday?
Can you tell us the forms of relaxing you know?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结果是丰富多彩的,有tour,have sports,watch TV,do internet-surfing,listen to music 等等,教师此时可以把本单元中的forms of relaxing和相关的短语介绍给学生,目的是让他们理解一些生词、短语并能使用在简单问句中。
对话、表演 就教材所给提示与图片同桌之间编一完整的对话,并表演。
现场体会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优美经典的英文歌曲。投影打出一段英文歌词,让学生阅读;播放歌曲,如果学生愿意,可以跟唱,一堂课在优美的音乐中结束。
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其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怀有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心态,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认知和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2. 注重对学生多种思维品质的培养,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一个人的多种心理要素经过复杂的心理整合而构织起来的综合功能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UNIT13 中的《HOW TO PLAY FOOTBALL》 时,给他们慢速播放有关世界杯的录象,请其指出犯规球,尽量用英语,倘若不能,亦可用中文,实际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是对其聚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教材中的很多写作练习,多是在学完一个单元的听、说、读之后的训练,让学生在新的情景中,对原有的词汇,短语等知识点联想,类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只抓住了培养某一种思维的单项训练而忽视了多种思维相互结合的综合训练,很难获得最佳创造性结果。
3. 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在认知方面具有单侧化特征。左脑擅长于语言信息加工和抽象逻辑思维,右脑擅长于表象信息加工和发散思维,左右脑功能的和谐发展与协同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多媒体计算机能够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全身心地投入,有利于增强真实感,调动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中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知识潜能,并注重学生的智力创新。
然而,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很难找到,因此,教师要学些制作课件的软件工具,如POWERPOINT,FRONTPAGE,FLASH,DREAMWEABER等,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自行制作一些符合自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课件。
总之,职业中学的课堂教学正向创新教育的转轨,已具有了某些创新教育的特征但真正达到全面的创新教育模式 还需不断努力。面对新的世纪,唯有锐意进取,真正实施创新教育,把课堂变成21世纪新人的训练场,才能迎接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
参考书目
《让学生从学习重负中解放出来--沙塔洛夫教学法评介》人民教育出版社 况平和
《教育心理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张承芬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施良方
崔允漷
《英语----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 苏州大学出版社
15.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十五
1 精心分组合理分配
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和实施。
教师可依据性别、学习能力、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以每组4人, 对学生进行精心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既能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又能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
在精心分组的基础上,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分工类型根据课型来确定。比如, 概念知识学习课, 可分工为:主持者、记录者、发言者、总结者。实验探究课, 可分工为: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总结者。另外, 在合作中成员间要经常进行角色轮换[1]。
2 选择内容把握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1 恰当选择学习内容
综合合作学习特性以及物理学的特点, 在物理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上笔者采取了以下几个策略:
a.所选内容具有探索性。探索性的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b.所选内容具有比较性。通过比较可突破原有的认知模式, 获得创造性认识。c.所选内容具有拓展性。拓展性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超越性的发展。d.所选内容具有综合性。综合性的物理学内容, 是学生个人活动难以完成的, 更适合用合作学习来完成它。
2.2 及时把握合作时机
课堂教学中, 不是任何时间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 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等因素而定, 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a.当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可考虑使用合作学习。b.当学生提出了解题策略, 但彼此之间不统一时, 可考虑使用合作学习。c.当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 可考虑使用合作学习[2]。通过小组合作, 小组中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互补充, 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 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
3 认真监控适时介入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 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可对合作小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督和调控:
3.1 监控合作学习时间。
合作时间过长, 学生厌倦无所事事, 影响正常教学;合作时间过短, 学生不能充分发表意见, 起不到合作的作用。
3.2 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在一起学习。
如若不是, 教师应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并确保他们正在做个人所分配的任务。
3.3 在面对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 教师
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并在吸收小组合作成员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4 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
时, 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 而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3.5 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 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4 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初, 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 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4]。采用以下步骤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 效果较好。
4.1 结合日常生活或教学中的实例, 使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促使学生感受到掌握合作技能的必要性。
4.2 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技能, 了解该技能的具体表现。
如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倾听行为, 包括“应该看着讲话人”, “用点头等行为表示自己在听对方讲话”, “能够对讲话进行具体、恰当的评价”等。
4.3 利用教学实际中的恰当场合为学生提
供使用这些技能的机会, 并鼓励学生将这些社交技能运用于日常的校园生活中。
5 及时合理进行评价
及时合理的评价, 一方面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更加注重合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使教师获得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 使合作学习更加完善有效[5]。
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包括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和个人自评四个方面。
5.1 教师评价。
即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合作结果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 所谓横向, 是指学习小组或学习个体之间的相对评价;所谓纵向, 是指将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 从认知、情感和合作技能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5.2 组间评价。即学习小组之间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过程及合作结果进行评价。
5.3 组内评价。
即在学习小组内评价各个小组成员对本小组的贡献情况, 以及对本小组相对于以前的合作情况有无进步进行评价。
5.4 个人自评。
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还要恰当处理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其它学习方式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个人进步与小组进步的关系等。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 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精心分组、内容选择、实时监控、教授合作技能、合理评价等策略。
关键词:物理教学,合作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钱梅.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若干问题思考[J].教学探索, 2007 (10) :103.[1]钱梅.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若干问题思考[J].教学探索, 2007 (10) :103.
[2]彭飞.数学课堂中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探微[J].教学探索, 2007 (11) :30.[2]彭飞.数学课堂中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探微[J].教学探索, 2007 (11) :30.
[3]刘晓红.中学生物学合作学习教学研究[J].科学教育, 2007, 13 (4) :22.[3]刘晓红.中学生物学合作学习教学研究[J].科学教育, 2007, 13 (4) :22.
16.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篇十六
一、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境
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时,教师首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而在提出问题时应注意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境。问题提得水到渠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现象中理解摩擦力。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人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在晴天走路很稳,可在下雨天走路却容易滑倒,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此问题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开门见山地提出探究的问题要好得多。创设情境是为学生提出问题服务的,教师要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精心的问题情境设计,使探究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获得新知。
二、对猜想进行筛选、加工
当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大胆地提出假设,进行科学猜想。学生的猜想可能是五花八门,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猜想进行筛选、加工,除去一些非本质的因素。例如,在《摩擦力》一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可能与重力、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快慢、体积、质量等因素有关。课堂教学时不可能对这些因素进行一一探究,这时教师可通过举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重力、体积、质量并不影响摩擦力,而其他因素有可能是本质因素,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探究。这样,通过对学生的猜想进行筛选、加工,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确定解决方案
确定解决方案即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学生在猜想和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组合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的现象、数据。教师应该完全让学生独立进行,坚决不能插手代劳。最好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就应让学生自备。例如在《声音的特性》一课中,可利用刻度尺、橡皮筋、木梳等作为实验器材。因为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他们觉得亲切而不陌生,使他们感到科学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由于是多人动手,同时又有已有知识作铺垫,经过讨论和推敲,学生一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即便有不尽人意或偏离中心目标的地方,也无大碍。教师可以在审查实验方案的时候巧妙地进行指正或者干脆放手不管,只要不会造成严重的错误,就让他们自己在实验中发现错误和不足,自己边实验边改正,也是培养创新技能的一种好方法,有时可能还会取得“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进行实践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有趣、有效的猜想和假设,再完美的实验设计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教师应通过巡视的方式指导学生按照本组的既定实验设计组装仪器,正确进行实验,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全面的思考,正确归纳出科学的结论,并与最初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参照对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未预见到的意外情况也不容忽视,应该引导学生对该现象进行思考和实验检验,有时,这种意外情况往往又是一个新的探究课题。
五、注重理论总结
没有结论的实验就像果树虽开出了漂亮的花朵却没有结出果实一样,虽然漂亮,却只是好看。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交流分享探究结果也是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且极为重要的环节。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还能够促进学生解决交流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听辩、表达、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技能。
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将以往教师传递客观事实的模仿性、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建构主义的创新性学习。通过探究式教学,真正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7.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十七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创新,努力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陈兰珍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主体,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富民强国的关键。当前,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同样肩负着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实践者和最终设计者的教师,如果不进行自我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其次要通过教学实验和课题研究构建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最后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并努力学习英语的专业知识,使自己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如是说。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尤其要去备学生,上课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让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甚至妙趣横生。比如我们教师在讲授定语从句时,不妨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A bookworm is a man who likes reading very much/A couch potato is a man who spends a lot of time watching TV.etc.从笔者长期的教学一线的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定要有情趣。众所周知,听话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我们教师要精心地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听、做、唱、玩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培养“竞争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应试教育”这一指挥棒就像把学生推入了知识的海洋,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专心听、认真记”,这样我们教师就往往会人为地扼杀学生想建立的“成功自我意识”,而让其一次次只能体验失败和痛苦。所以,为了让这些学生找回自信、体验成功,我尝试着用以下方式来不断帮助写作能力稍差的学生,收效极好:Before you start writing,you need to think what you are going to write.List good ideas and make notes.Think what the readers already know and what they need to know.Consider what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m and what you need to explain or give examples of. 我们尤其要帮助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制定短期容易达到的目标,并及时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滋味。
然而,在当今机遇和竞争并存的现代社会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这种竞争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性意识,让学生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具体的如我们在教学生会话时,可采用比比谁对话说得既正确又流利,也可以比比哪个组或哪个同学最先背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马上高涨起来,学习的自觉性当然也就随之增强,学习效率的提高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这是所有在一线的普通教师都想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交际化、趣味性”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的最一般的教学理念,这也就要求我们整个的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交际活动,使之在动中学、在学习中交际、在交际中创造,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总之,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各种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勤于动脑、乐于学习、大胆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栋梁之才。
18.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 篇十八
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文/张云霞
笔者以前在教学中,往往会应用经过多次消化了的材料来讲授,有时经过抽象的理论分析加以表述,把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简明扼要的理论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自己讲得头头是道,以为学生已经很了然,其实学生很漠然,往往会造成学生对科学概念产生误解,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法了解科学结论到底来自何方,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只有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由表及里,达到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才能对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较深的体验,才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本中有许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一般都是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模式,按部就班,教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学生的思维被压缩在极其狭窄的单线性思维空间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和想象力。造成思维的被动、狭窄及惰性,而变换实验的形式,却可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地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式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把习题中的叙述性实验改为操作实验等等。经过学生自己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开动脑筋而获得规律和知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例如,氧气的制取实验。若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该怎么怎么做,教师先演示一遍,等学生看清楚了,又要强调实验过程中该注意的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也许大部分组能成功制取到氧气,但是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思维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再让他们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又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在讲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实验,在学生探索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现象和问题:有些组水槽里的水变红了;有些组试管破裂了;有些组收集不到氧气;有些组收集到的氧气纯度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样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实验情境中,学生兴趣就很高,整个实验室议论纷纷,他们猜想有些试管破裂是由于试管外壁有水珠引起的,有些是试管口朝上引起的,有些是受热不均引起的……针对这些猜想,再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试管口朝上会引起试管破裂?为什么受热不均会引起破裂?为什么会收集不到氧气?为什么实验结束后得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在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时,加以启发引导,经过分析、归纳、提出合理的正确的.解决方法。经过以上的分析和改进,不但能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要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善于观察、探索、思考、联想的能力。既学到必要和扎实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又培养了求异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讲述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就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水里来还是从二氧化锰来还是从双氧水来,又或者是从它们的混合物中来?让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通过做探索性实验来说明问题。再引出实验原理,导出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这样,学生在探索实验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探究“电路连接”的课题时,本人事先把三盏灯串联在一起,开关闭合后,三盏灯都亮了。然后提出问题:不拆断电路能否只让一盏灯亮,另外两盏灯不亮呢?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方法。这样设计探索性实验后,学生不但可以得到短路的方法和定义,还会探究出把串联改为并联的方法。学生参与意识浓,探索欲望强,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学生的兴趣也就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和巩固。
教师只要根据教学目标,以探究性的视角去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因素,通过整合增减、换序、改编的方法确定探索性实验,设置情境问题,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探究、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组织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策略,做足开好每次实验,让一堂课变成学生的一个“发现―探究―推理―判断”的过程。即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在整堂课中,随着知识点的转移,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推理再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12.
[2]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推荐阅读: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创新能力08-25
agpuphx在_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议案11-23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育论文11-16
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论文06-17
试论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10-17
论文物理演示实验11-30
电子特性物理实验论文06-28
物理实验教学中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07-15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06-14
中级物理化学教学过程的实施论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