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精选15篇)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篇一
评析题(要求: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严密度、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和评价)
【案例1】
《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人音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3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营造气氛,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好!在你的印象中,树林是怎样的?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树林深处看看。让我们随小红帽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大树林吧。” 复习演唱、表演《小红帽》
二、聆听《小天鹅舞曲》感受轻快优美的旋律
1、初次聆听《小天鹅舞曲》
谈话:它们是谁?它们游在水面上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小天鹅舞曲》 揭示曲名,简介乐曲
观看芭蕾舞片段,观察小天鹅的舞姿是怎样的?
3、完整聆听《小天鹅舞曲》 学生随乐曲有手指代替脚尖舞蹈
三、学习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一)感受旋律
1、看线路:初听歌曲,熟悉旋律 运用多媒体FLASH动画,小红帽帽子随歌曲的出现来形象地表现旋律,把歌曲旋律比喻成去游玩的地形图,要翻过两座小山,再游过一条小河,最后翻越一座高山。
2、画线路:再听歌曲,边听边画旋律
3、走线路:随歌曲表演
(二)学唱歌曲
1、揭示歌曲题目《有一个人在林中》,简介歌曲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歌曲,它的谜底是蔷薇花,是一首加拿大民歌,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蔷薇花的外形。
2、完整聆听教师范唱
说说是几拍子的,找出歌曲中描写蔷薇特征的歌词
3、比较一、四两乐句并唱唱
4、朗读歌词,解决弱起的难点
5、完整演唱歌曲
6、分男生、女声两组演唱,律动表演
四、结束
演唱表演《小红帽》出教室。“小红帽招呼大家,小朋友,天快黑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高静老师执教)【案例2】 家乡的音乐文化
一、组织教学 《采茶舞曲》
以八小组进教室 导入
1、播放张燕《采茶舞曲》演唱片段(学生合着节奏击掌)
2、问:“乐曲名?哪里的民歌?”
“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民歌是谁作曲的”?(周大风,80高龄)
3、歌中描绘了场景?(西湖采茶)
4、“能否模仿一下采茶的动作”(动作表演,鼓励)
5、“龙井茶是杭州的一大特色,每到清明左右,热闹的采茶又是西湖边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杭州不仅有美丽的风光,灿烂的文化,又有这么优美的民间音乐,这都是音乐家们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由感而发,一挥而就的(点击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杭州,了解我们家乡的音乐文化”。(点击课题)新课
(一)古老的杭州
1、师:“杭州历史悠久,古朴的街巷就是做好的见证,请学生随机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古街巷名好吗?”(庆春门、武林门……)
2、点击幻3
3、“同学们都讲得很好,这些都是同学们身边熟悉的地方,就是这么些小巷小弄里,也富含了我们美妙的民间音乐,听,拱宸桥上传来了修伞大伯高亢的嗓音。”(点击)
4、“你听到了什么”(生答)
5、出示谱例(幻4点)请同学们联想场景。(自如、挑担)
6、再听一遍,学生学唱,进一步感受。
7、“小学里我们曾学过民歌的分类,哪位同学还记得呢?”(点击幻5(1))
8、生答:三种(例举)
9、“这也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称“叫卖调”(点击幻5(2))
10、“老杭州的里弄生活可真是丰富多彩啊,再听,孩儿巷里又传来了叫卖声。”(点击幻5喇叭)出声音《修脸盆》
11、“看来啊,同学们都很感兴趣,我们再一起跟着学唱一下好吗”,((点击幻6上)
12、“想想看,如果你是这些民间手工艺人,会怎样唱这些叫卖调呢?”(拉长、响亮)“为什么要把调拉长啊?声音又那么响呢?”(答: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儿可以修盆)
13、“一边走一边唱,是一种生活的、流动的音乐” “再听听(点6下),与上面这首有什么不同。”
14、“加了话语(念白)吆喝声”(学生答)
15、“有什么作用”。(更加具有生活气息。)
16、“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叫卖调有哪些特点呢?”(点幻7)
17、“杭城的大街小巷民风民情到处洋溢,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也一定听到国类似的叫卖调吧,能学唱一下吗?”
18、学生自由起立演唱。
19、“看来啊,不仅在杭州,全国各地的民间都流传着许多意味深长的民间小调,其实音乐就在你我的身边” 20、学生继续表演,鼓励拍手
21、“看得出,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二)多情的杭州
1、“的确,杭州的音乐里包含了特有的地域文化特点,也渗透了杭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情美丽的杭城孕育了一代代多情好客的杭州人,听,多情的少男少女们又是怎样在歌中述说对家乡的情怀的。”(点幻8)
2、“听到了什么”?
3、(生举例)“能说出杭州有哪四宝吗?”(绸、剪、茶、扇)
4、“讲得真好,真不愧是小杭州人”。
5、(点幻9)“同学们,该认识这些景色吧“(自由说)
6、“那么在明年的西博会期间,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志愿者的话,你会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杭州的哪些名胜古迹呢?
6、生自由说。
7、(点击幻10)“杭州是著名的文化旅游名城,风光宜人,而且地名都那么富有诗意,而且其中还有非常动人的故事,你知道什么传说呢?”(请一位学生快速讲一至二个,如白娘子,苏小小等)
8、“美丽的故事让人心醉,而民间乐人和音乐家们也纷纷举笔创作,从此,优美的旋律便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了。”
9、(点11)“看到这张图,你想起了谁,想起了杭州哪个景点?(“岳坟”),“有首什么歌呢?”(“《满江红》”)“谁能唱几句给大家听听吗?”(生念,表扬、放录音、慷慨激昂)
10、《千年等一回》(生唱)
11、《粱祝》(长桥第一次相会)(望江门草桥结拜)(万松书院同窗三载)(生哼)
12、“真可谓是名胜配名歌啊”(点)
13、“《粱祝》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了,国庆前夕,万松书院开放了,再次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瞩目,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去过(举手)请问你对万松书院最深深的印象是什么。”
14、一生说,另一生可能引出“梁祝”音乐一直萦绕在身边。
15、“好,我们再一起来品味一下粱祝优美的爱情主题吧,”(点幻13)
16、“优美的小提琴旋律把梁祝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得淋漓尽致,白居易有句话说得好(点幻14),美妙的故事,动人的音乐也同样感染了我们现代的音乐人,想一想,哪一位音乐人将《梁》旋律进行了改编,让老曲新唱了呢?”
17、生答:师点幻15。
18、“请同学们一起来唱一唱主要乐句”,(幻16)师弹琴
19、“再听听老曲梁祝,对比一下两曲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呢”,(小组讨论1分钟)20、“先来说说相同之处吧”边生说边点幻17(1)
21、“不同之处”(生说,演唱更有个性,符合现代人时代特点)
22、“今天啊,王老师有个提议,请同学们搞个小创作,运用我们手头的素材,《梦蝶》的曲调来编曲,好吗?”
“我知道,同学们课前都去西湖寻找了许多许多对联,怎么样,那拿出来介绍一下吗?”
23、上前四—五组学生介绍对联出处并帖好
24、“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对联,并且写得很漂亮做得也很精美,时间关系,并一一介绍了,真遗憾,(视情形快速后转听课老师看),不过没关系,待会儿,你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创编,用美妙的歌声来抒发自给对西湖的爱,好吗? ”
25、“比如,大家看,这是什么景点,”点九溪联(幻18)“这幅对联有山有水有路有泉,有静有动更有音乐,我们向来喜欢把叮咚泉水比作歌唱,假如运用〈梦〉的曲调可以怎么唱呀”?(生唱)
26、(点幻20)“好,下面我们就来个古今结合音乐文化二合一,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对联,合作梦蝶曲调来填词,可以视情形增减小节、旋律,也可以根据对联的风格,用其它合适的曲调来填词,好吗?开始吧,孩儿们。”
27、点回幻16,小组讨论创编。
28、请1-3组选代表起立演唱。
29、选一组上台演示,大家学唱。30、表扬。
(三)现代的杭州
1、“同学们,我们的音乐课即将接近尾声了,不知道同学们对课堂上自己的评价怎么样?学了课的内容又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2、生讲,表扬
3、(点幻22)“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马路变得越来越宽,原先从事民间手工业的人群也越来越少”
4、(点幻22)“但不变的是西湖美丽的风光,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乡音乐与生活永远的息息相关“
5、(点幻23)“杭州人在音乐中寄托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新时代的杭州人携起手来,一起将这份情感化作一股力量,共同建设现代化的杭州西湖,美丽的人间天堂吧。”
(点放《梦想天堂》)结束。
(翠苑中学王鸣老师执教)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篇二
一、音乐媒体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师结合课文和教学环境,灵活应用音乐媒体,可以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色彩,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传统单纯采用黑板和课本教学的方法,虽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却难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情感,而语文教师将音乐媒体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文情感因素的认知。由于音乐比文字更加具有感染力,利用音乐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深邃的教学情境,继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
二、将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
(一)情景交融教学
由于小学生年龄还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事物的认知比较浅显,且主要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课本的理解比较片面。如果语文教师将音乐媒体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情绪,让学生自主感受课文中而更加深层次的含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继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长城与运河》时,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然后在正式讲解之前,利用音乐媒体播放《长城谣》《大运河之歌》等,让学生的音乐氛围的感染下,生成强烈的自豪感,体会到课文《长城与运河》所表达的情感。该种具有民族性质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在提高学生情感认知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该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长城和运河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体会到作者在写文章时的心情,同时音乐还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二)以音乐融合课文内涵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难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厌学心理,会对课堂教学存在抵触情绪,继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和兴趣爱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利用音乐,将课文的情感表达出来,以心灵感受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到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音乐媒体,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全新的情感认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学习难点,此时语文教师利用音乐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内涵和价值。如教师在进行《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时,可以将歌曲《白衣天使》播放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在曲调、歌词及歌曲氛围的引导下,认识到护士的伟大之处,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之处,起到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作用。该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更加具有生命力,文章内容更加立体,且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
(三)以音乐延伸学生思想情感
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每一段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将音乐与课文教学融合起来,可以通过音乐延伸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初步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可以使学生敞开想象大门,让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浮想联翩,继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教师在进行课文《二泉映月》教学时,可以通过播放名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在独特的音乐氛围中,体会到阿炳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二泉映月》情感丰富,学生通过聆听该曲,可以结合课文使学生展开想象力,体会到阿炳在表演此曲时的实际环境及内心波动等。该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课文深处的情感,加深对课文《二泉映月》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受到音乐与课文情感的共同之处,挖掘二者的融合点,继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将音乐媒体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语文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应当结合课文内容,确保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确保音乐的正确性,继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进步,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学元素和教学设备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音乐媒体。语文教师希望借助音乐媒体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等,继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音乐媒体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针对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音乐媒体,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2]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3).
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篇三
[关键词]评价性语言 重要性 对象 规律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60
2012年,我校申报的《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性语言使用现状的研究》被确定为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研究进程中,我们不断实践、反思、质疑、重建,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思考。
一、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
1.目标任务驱动的需求
课堂教学总是需要明确的目标,要完成教学目标,语言的交流不但需要而且必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表现出来的评价语言也同样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信息传递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信息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是教师为了把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必须清楚自己要传递什么信息和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递;二是学生把教师传递的信息转化为自己接受和理解的信息,再反馈给教师。信息传递离不开语言,学生的反馈教师要及时评价,教师评价性语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信息传递与课堂教学的效果。
3.情感交流的诉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关心爱护学生是当好教师的首要条件。如何和孩子说话?对话永远比对抗重要,说孩子们的话,说孩子们能懂的话,说孩子们能接受的话,进行恰如其分的语言评价,打通交流的阀门,引起情感的共鸣,才能让孩子亲其师信其道。
二、评价性语言的应用对象
评价对象是谁?“学生”肯定是当仁不让。细加琢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是学生这个“人”,还是学生这个人一时或一事的表现?前者自然会分出“好学生、坏学生”“好孩子、坏孩子”,后者就会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评价,有感而不滥情。试探讨当下常用的三种性质的评价性语言:(1)表扬(肯定性评价)。正面肯定学生的表现,褒奖其优点和闪光点,激励引导学生朝更好的方向努力与发展;(2)中性评价。就事论事,不掺杂感情色彩,严格意义上的中性评价要求教师忘记自己是谁,从局外人、旁观者的角度去评价学生;(3)批评(否定性评价)。否定学生的回答、主张和表现,警惕和提醒学生不要朝坏的或教师认为不好的方向发展,有时还存在贬低学生的现象。关爱学生,就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课堂教学中三者没有绝对的区分,评价对象不直接指向学生本人,评价结果不甄别学生的好坏,只是对学生一时或一事的表现的判断、点评与引导。
三、评价性语言的应用规律
教育对象是生动活泼的人,再加上环境的差异性,教育因素很难用科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性语言的应用也只能从抽象的规律层面上予以探究。
1.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
“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教师的评价性语言不能停留于自己想说的话语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学生愿意接受和理解的话语。如,学生在板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出现了错误,学生回到座位上就意识到了错误,准备修改。而老师也许认为用学生的错例辅助教学更为有力,没有允许学生改正,并对这个错误进行了剖析,告诫学生不要再犯。板演的学生整节课精力不集中,感到有点委屈。如果教师能正确面对学生的举动,鼓励学生:“你对板演及时进行了修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改?”这样就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鼓励,全班同学也接受了一次正确的引导,巩固了认识,同时,板演的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还会带着少许的兴奋进入后续学习中。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熟悉并掌握学生的认知现状——“现有发展区”,对学生不溢美、不责难。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回答对了,评价“你的记忆很清晰”或“回答得很完整”就可以了,不必大惊小怪地说“你真了不起”或“你太棒了”,那样只会让学生飘飘然。比较陌生的学习内容,则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的表达,即使学生的述说关联性不强,或不是很正确,可以这样评价:“你的想法很大胆”“你的理解真独特”“还有吗”“我很感兴趣,能说说为什么吗”,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让不同的意见流通起来,这种探寻过程最终将会引导学生到达学习的目标。
3.突出数学课程特征
学校教育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毕竟只是人一生中的某个过程,而不是全部。“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省略本不该省略的过程直奔主题式的教学只会把孩子教“傻”,教师评价性语言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思维,运用数学的思维去学习、生活。如这道习题:“小明家阳台上铺了地砖,每排6块,一共4排,一共多少块?”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法(1)6×4=24;(2)6+4=10。(2)明显错了,直接告知肯定省时间,但学生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会不会出错,不得而知。若教师评价:“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可小明不愿意了,他家阳台地砖数量只有一种啊!大家画图检查一下,再继续讨论好吗?”在画图验证过程,对的学生在直观对应中思维进一步深入,错的则在图与式、不同结果的反差中主动思考“为什么”,还说出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一共”就想到了“加”,多好的反思啊,估计下次学生审题会更认真,不再受某些文字的误导了。
四、评价性语言的功能
1.判断。数学教学中基本不存在似是而非的问题,对错分明,不容置疑。评价性语言要忠于事实,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判断评价。教学中,学生正确时教师的评价基本上能及时跟进,而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中似乎再也听不到批评性语言了,教师越来越会用自己理解的新课改理念包装自己了,但真实的课堂又不可避免批评性评价,批评性评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试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人们习惯将错误归结为两种原因:一种是认为错误的原因是人的主观因素,在寻找别人的错误原因时往往如此。如某生作业没完成肯定是他懒惰或不愿意做,教师就会心生愤怨;另一种则是把错误原因归结到客观因素上,往往用在对待自己的错误上。如作业没有完成的学生就会找出如家中有事、停电了等诸多原因。对于这样的错误教师该如何批评呢?首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错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副产品,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认为学生不可救药,要接受孩子的解释和理由。如学生作业没完成,教师耐心听完学生的理由,再让学生想想以后再有类似情况该怎样克服,引导学生想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其次要尝试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如“先打肥皂后刮胡子”的批评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师问题刚提出,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结果答错了,教师就可以说:“小脑袋反映真快啊!如果能认真思考一下就更好了,你愿意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吗?”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间接地否定了学生的答案,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问题,真是一举三得。此外,教师也可以私下与学生面对面实事求是地批评指正,正所谓“规过于私室,扬善于公庭”。
2.激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弗洛姆说:“动摇孩子意志最有效的方法是唤起他的有罪意识。”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让孩子感受到成功、喜悦、信心,一天比一天进步。如抽屉原理教学导入时,设计了抢凳子游戏,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3位代表,五张凳子按圆弧形摆开,6位学生伴着音乐围着凳子转,音乐一停就抢坐凳子,没抢到的淘汰出局,每次减少一张凳子继续游戏。意图是从一一对应与现实问题的矛盾中导入新课。两轮下来,第一组淘汰了两个,如果老师对剩下的学生说:“×××,你们小组就你一个人了,看来凶多吉少啊!”孩子一下子就泄了气,下一轮游戏自然就出局了。教师如能这样说:“×××,你们小组虽然已经有两个人被淘汰了,但还有你这个种子选手,责任重大啊!”走到这个孩子身边:“来,老师和你握个手,给你鼓鼓劲,有没有信心啊?”孩子会大声回答:“有!”精神振奋地投入新一轮游戏中。
3.导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善表达的孩子回答问题时,老师可以说:“老师听懂了你的意思,是对的,可能有些同学没听明白,咱说具体点好吗?”学生再一次的回答肯定会清晰一些。胆小的孩子说话总是低声地嗡嗡着,老师可以微笑着走到孩子旁边,听完孩子的话后略带夸张地说:“多么好的想法啊!为什么不大声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大声说出来,好吗?”老师大声地起个头后,学生就会大声再重复一遍。
4.过渡。课堂总是由一些明显或不太明显的教学环节组成的,巧妙而贴切的评价性语言能引导学生从一个环节转入另一个环节,自然无痕。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问:在同样大小的纸片上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结果会怎样?多数学生回答“相等”,有学生说“不一定相等”。教师回应:“口说无凭,我们还是动手操作后再看看结果吧!”学生很自觉的进入折纸环节,操作也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5.促思。没有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就会失去意义,不假思索的接受,数学学习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思考总是从疑问开始。将评价与提问相结合,“深掏滩,低作堰”,促进学生思维去捕获学习的意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提问了解“为什么”,通过评价明确“做什么”。评价和提问很难用清晰的界限分清,它们的相辅相成无疑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评价功能还有很多,教师重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理解;资优生一上课就达到了学习目标,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教师及时评价:“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我们留在重要的时刻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好吗?”这是为了调控课堂教学进程;教师大声的说话是为了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等等。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面对面,让微笑成为孩子前行的火炬,让言语传递给孩子前行的意义。恰当了解关于评价性语言的一些知识,掌握一些评价性语言使用规律,会运用一些评价性语言使用方法,才能让无意识的不适合孩子发展的评价性语言“念起即觉,觉即不随”,才能让孩子在为一生的发展做教育储备的同时享受当下学习的幸福。
4.音乐课堂传承民间戏曲探微 篇四
丽水地处浙西南,2009年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这里民间艺术十分丰富:其中松阳高腔、庆元二都戏、缙云婺剧历史悠久,民间戏曲文化艺术在这里代代传承和发展。在社会变革迅猛的时期,如何做到在相对保存完好的同时挖掘、利用、传承民间戏曲文化,寻找一条能以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为目的的道路,是丽水民间艺术家们以及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亟待解决的难题。丽水的民间戏曲在民间,在发展中传承,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让娃娃们认识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营造认知、热爱民间戏曲的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与发展。为达到目的,不但需要保护传承的文化氛围,更需要让中小学音乐教师们认识民间艺术,感受并领悟民间艺术的精髓,有效地引导学生热爱民间艺术,让学生在这浓厚的氛围中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滋养,使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环境得到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所以在丽水学院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应该在教学中重视民间戏曲文化的渗透,使之润物细无声。
一、浙西南中小学开展戏曲课程状况
1.引入民间戏曲教材,培养戏曲师资
把民间戏曲唱段编辑成音乐课堂辅助教材,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长处与特点选择民间戏曲唱段作为课堂欣赏、演唱或演奏。使这里的孩子成为民间戏曲传承的生力军,他们背起书包上学堂,扛上道具能上台,能弹、能唱、能演,浙江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得到这方面的训练,练就了这样的基本功。这里的农民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很多家庭都是四代同台或者一家同台演出,全村一千三百多人,就有一千三百多位演员。这样庞大的演员群体,跟这里的民间艺术氛围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村里的民间音乐家杨缙芮的家,就是一个学习乐器的学校,孩子们一放学就跑到他家跟他学习打鼓板、弹柳琴、拉二胡、吹唢呐&&官店村有个少儿民乐队,有队员40多人,乐队里吹拉弹唱各种乐器有数十种。周末的业余器乐学校有专业的音乐老师执教,还请一些戏曲专家作指导或举办讲座等,缙云县婺剧促进会会长陈子升就是这里的客座教授,孩子们很喜欢他,孩子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学习各种乐器,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周末。
缙云县婺剧促进会通过向各中小学赠送婺剧曲本、光盘等辅导资料,并举办中小学音乐教师婺剧知识培训,在培训中要求人人掌握一首婺剧唱段或一种以上婺剧乐器,着力提高婺剧师资力量。
丽水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在2012年5号文件中,倡议各县(市、区)民协、市民协各专委会开展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走访各院校和中小学校,了解各类学校的需求,利用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优势和市民协的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各大专院校、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共同开设各类民间艺术课程、学习班、培训班、讲座、展览、展演、比赛、创建传承基地等形式,大力培养民间艺术人才。
2.戏曲艺术的传承中人人是教师
以缙云官店村为例,这里的农民(演员)个个都是老师,以前是口口相传的教学,现在年轻的艺术人才把老一辈艺人的演唱记录下来作为教材,在每周的聚会排练中,孩子们与村民演员都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人人当教师的氛围中,民间戏曲在每周二次的排练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在长期的排练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编辑的当地戏曲教材,课堂外通过各类排演与比赛,使民间戏曲更加丰满。并在各类比赛中积累经验,在获奖中提高兴趣,获得苦练的动力。有报道:2010年一群来自浙西南山区的山里娃,学习之余,一边帮助父母在田里劳作,一边学习吹拉弹唱,在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以一曲婺剧摊簧《古村戏韵》从50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更加激励民众对民间戏曲的热爱。
2009年,缙云县婺剧促进会和东坑镇长坑小学成为缙云婺剧传承基地,标志着戏曲进入课堂从民间自发到了政府行为的转型。目前缙云县60所中小学校已先后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婺剧进校园活动。长坑小学以人人掌握一件民间乐器为音乐课教学目标;自编笛子达标考核教程,组建婺剧社团,把排练常规化;缙云二中把婺剧经典唱段列入音乐课教程,还将婺剧元素融入到德育、美术、历史、语文等教学中;不定期举办婺剧名伶座谈会、专场演唱会,讲座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校园中寻找几位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婺剧小明星,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婺剧文化氛围。
他们用自己的土办法引进戏曲人才,请高师承教,现年74岁的原村支书杨炉福回忆说,解放前请过一位永康籍婺剧大师赵景春,他在这里长住多年,培养了一批婺剧演艺人才,如应汉波、杨保兴,他们在演艺事业上卓有成就,在这古戏台上留下令人难忘的形象,也为后来缙云婺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浙西南民间自发传承民间艺术方式方法
民间传承艺术的方式方法很多,用春晚的形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是岁末,大家手头的工作都已经忙完回家过年,在这么空闲的日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是每个在外求学或者工作的人们渴望的。二是满足怀旧情怀,回味当年盛景,民间的春晚应运而生。
5.小学音乐期末评价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校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音乐课和美体课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采用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形式,综合地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进度和成绩,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全面发展或富有个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 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对象:1——6年级
四、评价方式:
(一)评价标准:
1、学习态度
学习情感、兴趣、及参与度。按照平时记录的课堂纪律,歌曲学唱情况,小乐器演奏能力,欣赏表现,创编能力,具体指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即时性评价活动。每课或每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于评价。(10分)
2、基本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50分)
(1)用正确的姿势、自然、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音乐;(2)自己选择最喜欢和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以表演唱形式演唱学过歌曲,要求背唱;
(3)能够在唱歌或是聆听音乐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 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老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评价注意事项:
考评应当既是理性的,又是充满人类情感的;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又适应他们的心理要求;既促进当前学习,更立足于长远发展;既满足个体需要,更要为人类总体利益服务。
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有的擅长器乐、有的擅长欣赏、有的虽在唱、跳、奏方面不行,但在乐理常识、诗歌朗诵等方面掌握得很好……所以在考核时不能将先天五音不全与节奏不稳的就一律给予低分,应根据具体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都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进行相应的考评。
六、评价等级和标准
测评等级均按优秀、良好、合格、一般四个等级给以评定。(优秀):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均为最佳状态;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并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对他人的评价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强;音乐情感的表达准确,并富于创造性。
(良好):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状态较好;能比较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有较好的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对他人的评价较为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较强;音乐情感的表达基本准确。
(合格):学习兴趣、习惯和毅力表现一般;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参与态度欠佳,与他人合作意识、协调能力一般,对他人的评价欠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一般;音乐情感的表达一般。
(一般):基本没有学习兴趣和习惯;不积极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能与他人合作,对他人的评价不中肯;音乐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差;表达音乐情感差。
各年级考核内容附后:
一年级: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国旗国旗真美丽》《拉勾勾》 二年级:演唱歌曲《小麻雀》《彝家娃娃真幸福》《唢呐配喇叭》 三年级:演唱歌曲《小酒窝》《我是草原小牧民》《噢!苏珊娜》 四年级:演唱歌曲《国歌》《大雁湖》《小螺号》
6.小学语文教学探微 篇六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化定位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教师的“指挥棒”转。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要体现“双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化角色,在课堂上起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意识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角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存在偏颇,不知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双为主”。而实际上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出足够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应当绝对是学生学习伙伴,要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这样才有资格做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这样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
2.培养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3.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成为搞活课堂的引导人
教师的教学活,才能带动学生的学法活。为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3.1灵活组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一篇课文接一篇课文地教,而我试着打破常规,在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被组织到一块儿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进行语言训练。教学时,我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让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同中求异,使知识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也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减少了分析,注重了实践,使学生的语言训练得到充分的落实。
3.2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能达到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
3.3巧妙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文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境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境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嬉”的目的。课堂上,我常随意捕捉或有意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运用语言。如学完了《爬山虎的脚》,就让学生用“我”的口气对爬山虎的习性和特点作“自我介绍”。
4.突出主体,培养意识
人本主义者认为,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并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进度更快,并在生活和行为中普遍产生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将会大大的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目的主要在增长学生知识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各方面的能力。认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学生的配合程度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有的老师课上砸了,埋怨学生“配合”不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而不在于体现老师教学水平怎样,讲台毕竟不是舞台。
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一是倡导民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在教学研讨上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作为研究者的老师和研究对象的学生其目的是一致的,即提高学习者的能力,促进学习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教师与学生应保持“平等协商”的关系,力避“一言堂”。二是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对于人的惰性,是一次真正粉碎性的打击。“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竞争即是逼那些依恃“有食”而安于现状的“笼鸡”成为“无粮野鹤”,竞争就是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靠实力去获胜。这样竞争就成了迫使人们挖掘自身潜力,不断追求进取的真正动力。
5.明确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受教者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现代儿童教育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空的容器,教育者的责任是用成人的知识和经验尽量装满它。其实,蒙台梭利和重视儿童内在潜能激发的思想家卢梭等人的观点是一致的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儿童的发展才成为一种可能。而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为形象思维。由此看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能力及其内在潜能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认真反思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可以从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智力因素和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来看。一般来说,小学生会在各种心理因素中表现得有强有弱。当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对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做出适当的调节。另外,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6.我们要热爱语文
7.关于小学音乐课堂发展性评价初探 篇七
一、注重学习过程,尝试评价重心的转移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参与音乐体验后活跃的音乐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给予及时评价。
例如,在欣赏乐曲《渔舟唱晚》时,听完全曲,我启发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或画出对乐曲的感受。同学们各抒已见,各展所长。有的说:“乐曲描写夕阳西下,湖面上的夕阳和群山的倒影在微风中轻轻波动。”有的说:“好像表现荡桨、摇橹和浪花飞溅的一种动态美。”也有的说:“就像柳枝在轻轻摇,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河边放风筝。”而此时, 作为教师,对于同学之间想象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并没有用“谁想象得好,谁想象得差”单纯的评价,而是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大胆地表演,从赞赏的角度去肯定学生的积极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过去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 才能让学生在教师及同学正面的评价中建立自信,获得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二、关注个体差异,尝试评价方法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发展性评价制定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倡导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制订形式多样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设计了单元评价表、分类评价表、班级音乐会和音乐周记四种评价形式。
(一)单元评价表
单元评价表是根据每一单元不同的知识点所设计的,采取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根据不同学段和年龄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这和以往单纯由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相比,在评价的价值和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绿色的祖国》的教学后,我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了评价表,并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自评,互评。在自评一栏中,主要包括艺术表演奖,创作奖、演奏奖三部分,有些学生写道:“我能跳新疆舞、蒙古舞”、“我喜欢音乐课,因为能表演。”有些学生写道:“我会创作歌词”、“我会创作动作。”还有些学生写道:“我喜欢庞同学的演唱,因为声音美。”或者“我喜欢陈同学跳的舞,因为她很有表情……”孩子稚嫩的语言,体现了对音乐初步的理解和审美意识的形成。他评包含了教师的话和家长的话两个环节,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平等的基础上客观地对学生孩子的音乐表现进行评价提出希望。有个家长这样写道:“孩子,今天妈妈听到你将新学歌曲的歌词改为‘亲爱的妈妈多好啊多好啊 !’妈妈眼睛湿润了, 我真为有你这样的孩子骄傲 ! 希望你继续努力,妈妈和爸爸一起为你加油 !”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互动,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二)音乐周记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了学生在学校听到的音乐,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听的音乐。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对所听到音乐的理解,并用想象画把音乐表现出来。这种评价方法我已经尝试了一学期有多,深刻感受到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养成了,音乐视野丰富了,对乐曲的理解深刻了。
三、探索音乐学习发展性评价的启示和思考
经过三年的音乐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过程等,这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行为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音乐教学是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影响音乐审美的要素很多,但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向学生渗透音乐的声音美、旋律美、节奏美、舞蹈动作美。我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演唱姿势,并亲身示范如何做到表情美,如何用美的动作来表现歌曲,同时对学生及时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渐能分辨好听或不好听。如: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邓同学唱得好,因为他的表情很美,还会轻轻地唱歌。”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常欢的表演,因为她的动作和歌曲很合谐。”也有的学生会说:“我觉得张同学还要加油,他总是很大声地唱歌”等等。学生就是在这种评价——进步——再评价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的。
8.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智慧评价 篇八
一、智慧评价一——智评学生表现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因此,音乐课的智慧评价首先要智评学生的表现,包括非智力方面的表现和智力方面的表现。
心理学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是个体学习的动力,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对小学生来说,兴趣与情感是参与学习活动的最重要内驱力。因此,音乐课智评学生,首先要描述学生课堂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是否浓厚和持久,是否喜欢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喜欢参与就会表现出注意力集中、专心倾听、大胆表现、主动表达、遵守常规等良好行为,而且还表现出热烈的情绪和坚持性。
智力因素是个体学习的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在专心聆听中感受和欣赏音乐美,是音乐课中学生最主要的实践。因此,音乐课智评学生,还要将视野聚焦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中表现出的智力状态。或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音乐倾听状态,能否在听赏中感受音乐形象,欣赏音乐美,并能在感受欣赏中展开联想,丰富审美体验;或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音乐表现状态,能否大胆表现,独立而且自信地正确演奏或表演,并从中享受表现的乐趣。
但是,当前音乐课观摩研讨的评价中,不少评价者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在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执教者往往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学习能力发展缺少关注,这个明显的评价缺失亟待弥补。
二、智慧评价二——智评教师素养
教师是音乐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音乐教学评价也应智慧地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音乐素养。
1. 语言表达素养。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从教师普通话的准确,语句的简练明确,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多样,语态的亲切,语情的丰富和音乐语言的准确运用等方面素养是否能给予学生强烈的语言美感染力和精确的信息传递能力,予以评价。
2. 乐音的表现素养。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关注教师在课堂中的范唱、哼唱、模唱、演唱等环节中的乐音表现素养,能否吸引学生、感动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乐音美的陶冶。
3. 形体的表演素养。评价音乐教师课堂上的形体表演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展现自然、生动的体态表情、动作等,给予学生音乐美的示范、启迪,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4. 乐器的演奏素养。教师娴熟的弹奏,动听的琴声,不仅有助于学生聆听音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音乐课评价教师素质,评价者必须认真倾听教师弹奏、弹唱中所表现出的演奏素养,给予准确的评析。
5. 现代教育技术素养。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否合理制作和娴熟利用视频课件为教学服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智评教师素养的一个因素。
当然,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对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是多方面的,执教者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而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素养优势,予以“放大”,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评价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要求,应充分肯定执教者素养优势所在及其发挥自身素养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恰如其分地对课堂上教师所发挥的音乐素养之不足,予以提醒和期待。这也是评价者评价智慧的表现。
三、智慧评价三——智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行为,多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综合能力的展现,也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状态智评的重点和价值判断的核心,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1. 智评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在审视与分析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教改与教学课时特点,评价教师教学目标制定是否符合“本情”“生情”与“时情”,是否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与联系。同时,智评教师为达成目标而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性,以及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2. 智评教学过程音乐学科特点的体现。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的感受与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因此,智评教学过程就必须智评在教学目标引领下,音乐课的听觉的感受体验。是否形式多样,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听觉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否切实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过度聚焦于教师的讲授、表现与表演。
3. 智评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执教者在组织指导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时,既要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又要有小组学生的合作,还要适当让部分学生个体独立感受与表现,而不能让整节课只开展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而评价者的智评就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同形式实践活动的状态进行描述。
4. 智评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教学情境积极思维,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因此,智评教学过程中,要从音乐情境创设和资源利用的角度,描述教师创设与利用的适度性态度与有效性结果,以及从中表现出的教师素养状态。
5. 智评教学过程的生成与应对。新一轮课改不但重视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预设,还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成与教师的应对,从而有效根据生情达成教学目标,拓展教学效果。因此,评价者应智评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有效性和教师应对的及时性与灵活性,以促进教学的拓展延伸。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是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也是每个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需要大家共同深入探讨。上述智慧评价的各个维度,是笔者教学与研究实践的具体感受与理论概括,体现了既重教学过程状态描述,又适度彰显教学结果价值判断的基本理念。但在观摩研讨评价实践中,须灵活运用,根据课情、生情,突出重点、特点与优点,不可面面俱到,以增强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进而促进执教者与评教者的共同成长。
9.音乐课堂教学评价 篇九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传统的“成绩考核”有着重大的区别。新课标的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学科的终结性评价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艺术实践。
1、平时评价在课堂上以“快乐五分钟”为载体,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及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就是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使课外音乐的学习与课内的音乐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各种音乐活动”作为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课余音乐训练均可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平时评价主要是以“自告奋勇”为主要形式。学生可自主地准备好的节目在上课时自愿上台表演与展示。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每次评价均采用“五星级”评价制(即每一次评价中最佳成绩为★★★★★,次之则将星数递减)。学生平时评价采用星数累加制。每一次成绩由同桌进行记录。
2.课堂教学中以“班级音乐会”为主要载体进行评价。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模式,是以班级学生为演出单位,以音乐课堂为演出舞台,让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和表演的一种教学形式。注意“生成过程”、“创作过程”,突出“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创设“人文主题”,突出音乐形象。注意任务分组,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班级音乐会形式的评价推行“团长负责”制。所谓“团长指挥”制是指由学科优良的学生作为音乐综合活动小团体的指挥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与一名或几名音乐活动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结成合作互助关系,让小指挥官负责好活动中各学生的具体分工,并予以帮助,促进合作表演获得成功。
3、“班级音乐之星”是指期终总评以星数、等级,评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科终结性评定。“班级音乐之星”是将学生平时与期末各次成绩进行综合的过程,对各分项评价进行星数汇总,并以学生星数的多少,为学生得出各项的综合成绩的过程。其中,对音乐学科类的各项(如音乐知识、技能)采用等级评价制;对非学科中的态度、兴趣、合作与创造意识等采用星级制评价(最高为五星奖);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或特殊“亮点”(如获得艺术比赛中的奖项)则在评语栏中进行文字描述。
10.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 篇十
课文朗读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富有成效地朗读,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理解语文课本内容,发展其语言基础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对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概述
朗读是传统的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有效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朗读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普遍年纪较小,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足,因此通过强化对他们的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生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也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朗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上看,朗读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的时间不足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过程中,仍然采用“教师主讲,学生主学”的模式,一节课上,教师讲的满满荡荡、面面俱到,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则少之又少,因而造成学生朗读时间的严重不足,也使得小学生对课文教学内容的不熟悉,对知识认知和理解的不充分。
2.缺乏正确的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采用的朗读教学策略一般都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如此机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缺乏新意,而且所收到的效果也甚为微小。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评价,是造成当前小学生朗读能力较弱的重要影响因素。3.朗读面狭窄
朗读教学的内容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诗歌,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也可以从课外教材中截取。然而,目前的朗读教学现状却未能有效地将其实践,朗读教学所选取的内容千篇一律,都是以教材课文选段为主。狭窄的朗读面使得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一直都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4.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事物认识程度不够深入,在对语文的学习上,也主要是以老师教学为主。然而,正因为这样的因素,一些老师便以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自己怎么教,他们就怎么跟着学。于是,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就单一地采取“齐声读”“大声读”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对朗读失去了原本的兴趣和耐心。教师这样的做法,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其实,正是对小学生这些群体,教师才更要积极发挥出他们的自主性作用,培养起他们对朗读的兴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语文知识主要是以兴趣为主导,如果教师忽视对小学生兴趣的激发,就无疑丢失了教学的“工具”,又怎么能使心智懵懂的小学生喜欢朗读,喜欢语文呢?
三、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存在的诸多不足,作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优化策略,切实改善当前朗读教学质量和水平。
1.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所能达到的事情,需要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有可能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有些教师为了所谓的“追效率,赶进度”,对学生朗读环节能省则省,个别还直接跳过,但欲速则不达,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最终反而损害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教师在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率时,就需要提供给小学生充足的朗读机会和朗读时间,使其在不断地训练中得到有效提升。
2.传授正确的朗读技巧 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朗读教学也是如此。小学朗读是一种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习活动,需要朗读者生动、准确、形象地再现原文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貌,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传授其正确的朗读技巧,帮助其理解文本内容和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掌握的朗读技巧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包括适当停顿、轻重音区分、掌握语调、调整语气以及控制朗读速度等。学生一旦学会并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朗读,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升其朗读的能力。
3.拓宽朗读面,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符合小学生兴趣和特点的朗读材料,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朗读面和阅读量,并加以科学的指导和评价。同时,针对学生原先形成的不良朗读习惯,教师也要注意纠正,尤其是学生在朗读新内容中,更容易将种种不良朗读习惯体现出来,如多字漏字现象,词组拆开停顿现象,错误断句现象等,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利用学生朗读新材料的机会纠错改错,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创造丰富的朗读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小学朗读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对语文朗读的兴趣,除了从小学生特性入手,选取其感兴趣的朗读材料之外,还可以创造丰富的朗读形式,来让学生体验不同朗读形式带来的不同效果。比如,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关于人物对话选段的朗读内容,就采用分角色朗读形式;当需要烘托气氛时,就采用齐声朗读形式;当学生情绪不到位时,就采用示范朗读形式;当碰到朗读的文章层次分明时,就采用引读形式。丰富的朗读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朗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带给学生不同的朗读体验。
四、总结
11.音乐教学评价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学生发展;课堂效果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十条理念,这些理念是指导音乐教育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音乐的指针,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新课程又要求我们教师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途径开展音乐教学。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评价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课堂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在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设计音乐教学活动要针对他们的身心特点,巧妙地运用评价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1.创设活跃的课堂的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二年級二班的音乐教学中,这个班的学生课堂纪律不是很好。于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小笑脸”的奖励方法,学生对这个评价的方法都很感兴趣,在教师讲解完怎么得到“小笑脸”的方法后,他们安静下来并且很快进入课堂教学的状态,都想得到画“小笑脸”的机会。这时候,教师提出“哪组小朋友问题回答得多,就可以为你们小组完成小笑脸的一笔”,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歌曲的热情也高涨起来,说话的也少了,都认真地学起歌来,得到奖励的小朋友也多了。师生也都从评价中得到了快乐,达到了教学目的。其次注重正确引导,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展示的余地,这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才会更浓。因此,课堂上合理有效的评价,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同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如果有做得好的,要及时进行评价,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有学生做得不好,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帮助这位学生纠正。
二、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丰富的评价性语言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主要靠我们用语言展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因此,语言的艺术性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艺术性语言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丰富的评价语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情绪。在新课程标准下有些简单的词语如,“很好!”“对了!”“正确”等这些评价性的语言只不过是一种表面化的,已经无法打动孩子。但是如果将这些评价性的语言增加一点具体的词汇放入其中,那语言就不大一样了,如“你的声音真动听!”“你的表情真丰富!”“你的进步可真大!”……这些评价性的语言都有具体的内容,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学习会更加努力。作为音乐教师,还可以尝试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如:教师期待的目光、轻轻地点头、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等都会让孩子们充满自信。
2.多样的评价形式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自评和互评是学生遇到的最多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是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与比较,使学生对自己的音乐活动不断反思,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教师要经常性地问他们:你认为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让他们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有个回顾和反思,并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互评:孩子们之间的相互评价往往会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学习动力,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学习,将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别人。所以通过互评,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探讨,让他们中间产生相互交流、相互表达的机会。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因此,要让低年级孩子对音乐课堂感兴趣,就要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让评价真正激活课堂,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只要每一位教师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就能让评价成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动力。当然,在这之中还有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理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12.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 篇十二
一、激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激励性评价的合理性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基础之上的。
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发现的。罗森塔尔等人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每个年级各抽出三个班级进行测验。他们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测验结果,然后告诉各任课教师哪些学生将会表现出明显进步(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实验者随机抽样的,任课教师不知道)。八个月后,再进行测验,发现被指为可能进步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除任课教师外,这些学生的名单并未向其他任何人泄露,所以他们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和激励中产生的。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用这个神话典故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和热情的激励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成绩。
特尔福德的学习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激励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设定适当目标,激励学生不断追求。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过大、过远的目标因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失望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对于毅力水平相对较低、注意力保持时间相对较短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相反,如果把长期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容易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因为能够不断地体验成功,所以学生学习的愿望会更加强烈,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例如,在刚开始器乐教学时,我给学生定的近期目标是:第一,练好呼吸气;第二,会吹do、re、mi三个音。学生通过练习,很快达成了这个近期目标。接着,通过激励,我为他们定了中期目标,即会吹音阶,会吹简单的歌(乐)曲,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制定了远期目标。这样,通过层递式的目标激励评价,学生对学习器乐经历了三个过程,即害怕→尝试→喜欢。
在目标激励过程中,应该注意抓好各个环节,注意目标的指向性、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在目标的难度上,不能因为要让学生都能达到而过于简单,否则学生会因轻而易举达到目标而难以体验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无所谓的消极情绪。阶段性目标既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二)转变教师角色,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主动放弃自己在课堂中的绝对权威,让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可以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课堂的一分子。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正面引导,少妄加斥责,让学生在被赏识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大胆地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塑造学生的个性。
语言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媒介,教师可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表扬学生。例如:在新歌教学这一环节完成以后,学生已会比较准确地演唱歌曲了,此时教师不妨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之辞,如:“你们唱得真动听!”“如果把同学们唱的歌声录下来,可以和范唱带里的歌声比美呢!”真诚而坦率的赞美不仅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学习起来更认真,而且能融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赞美学生时,切忌用空洞的、虚伪的言辞来客套、恭维,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评价音乐成绩较差的学生时,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而是适当降低要求,引导他们努力完成,并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让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热切的期望。
教师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能够有效地向学生传达信息,教师也可用合适的体态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在请学生起立单独唱一段曲谱或请他说说听赏后的感觉时,如果教师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会让学生感到亲切、放松,回答问题也会更加出色;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微微摇头,暗示他纠偏补漏,这些做法比直接批评委婉得多,学生也容易认同。
(三)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而且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气氛,调节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等客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形式上,既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竞赛,又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赛;在内容上,既可以是乐理、音乐常识等知识性的竞赛,又可以是唱歌、器乐演奏等表演性的竞赛。在竞赛中,切忌只注重个别优等生而忽视了“沉默的大多数”,应该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从“听”这一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难免显得简单、枯燥,我们还应该利用图片、动画、实物、多媒体课件和现场表演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使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表现结合起来,为他们的想象创造条件。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一课时,我在教室里挂起巨幅田野图片,照明灯上缠绕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光线适度、柔和。当音乐声响起时,同时播放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段:巍巍的群山,广袤的田野,碧绿的湖水,无垠的稻田……在这动与静相互融合、音与画交相辉映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在教师展示出的风景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仿佛真的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上,准确地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柔美和谐的音色中。
三、小学音乐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注意问题
和其他评价手段一样,激励性评价也有局限性,如使用的时机欠佳、方法不当,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评价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激励性评价和批评性评价的结合。
如果一味地进行激励而完全放弃批评,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这种激励会逐渐“贬值”,最终被学生所忽略、淡忘。激励和批评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相容的,把两者适当地加以组合,巧妙地杂糅运用,会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激励的珍贵。唯有如此,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要注意激励性评价的对象特征。
不同的教育对象有不同的群体和个性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技巧,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对于过于自信的学生不可激励太多,否则有可能会让他自负,对他的激励要少而精,而对于自卑的学生要不吝赞美之辞,有时甚至可以“溢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使用奖励五角星、小红花等具体可感的激励方式,而对高年级的学生,采用精神上的鼓励和期许可能会更好。
(三)要注意激励性评价运用的时机和场合。
13.音乐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篇十三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中,“评价”这一名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课程实施者所重新认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每一个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的对象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课程管理者即学校,评价的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式量化评价向多元化“质性”评价转变,评价过程更人性化,强调了评价活动中评价对象的主体意识。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课程评价又因为有了音乐学科的特点而更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由于音乐学科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加上音乐自身的较强社会交往性和文化传承价值,决定了音乐课程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们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多给他些锻炼机会,锻炼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们还应改变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试,我们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进行,事先也不要告诉学生考试,这样有的孩子虽在平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但游戏玩乐了,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使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效果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吗?这时老师还可以悄悄地加以记载,事后公布分析表扬,这位同学收到这份意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或许对他的将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如低年级乐理考试就不一定象高年级一年发张试卷笔试,可以把考试布置成游园场地,让学生通过音乐迷宫、抢答、猜谜、画画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复心考查学过的一些基础实用的音乐知识。
二、拓宽考查评价渠道,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追踪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可放手让学生组织音乐会,融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于之中,把独唱与重唱、合唱(不超过8个人,每声部有2个人来担任)结合考查,把独奏与重奏,合奏的效果结合起来评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是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每个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将在该项成绩中酌情加分。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还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评分,这活动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包括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演出,我都根据情况把它记入音乐成绩。
三、采取多种形式,改变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是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对自己的一应俱全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像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在教学中,每当学生表演结束,给他们自评的机会,会使其表达自己的创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自主参与
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影响,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考试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新课程评价贤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试。学习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准确,自然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的掌握与理解。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评价能营养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四、是师生互评,营造和谐氛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体现个体、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互评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同时又增强了判断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14.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评价改革 篇十四
丘北县双龙营镇第一中学校 谭转俊
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复杂又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漠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标准的单一化,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评价内容的简单化等误区,使得音乐课程在中学教学体系中有边缘化的倾向。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教学理念带来巨大的变化,评价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在实践中可以从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互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实现音乐教学评价最终的目的。
评价主要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理,使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对过程、结果进行的考查和判断。广义的教育领域的评价包括教育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多个范畴。本文所述评价主要是指音乐教学的评价。
音乐学科的教学评价是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既定的教学总体目标和教学设计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考查方法,对音乐学科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效果、学生学习能力与结果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教学环节。
音乐教学评价也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环节。首先,评价的目标和结果能够规范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设;其次,评价的结果对音乐教学工作具有极强的诊断作用;再次,评价要素的变化一定会引起音乐教学指导思想、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连锁变化。从而对音乐课教学具有很强的推动、指向作用;最后,评价的过程与结果能及时将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便于及时纠正。
然而,长期以来,“评价就是考试”的观念占据着音乐老师的头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音乐教师设计的评价方式和操作程序中有相当部分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或远落后于社会的进步。这种落后使评价的功能和结构都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也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无法推陈出新。
具体而言,传统的音乐课教学评价方式比较简单:由于音乐课每周仅一个课时,而一个音乐老师往往要面对10个以上班级的学生。因此,相当部分音乐老师采取的评价方式就是在期末考试临近前,让学生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自选(或指定)一首歌曲在课堂上当众演唱一下。然后由教师个人依据学生的表现好坏分别给予优、良、及格等级或分数。这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完全是依照学生是否会唱和是否唱得好两个标准而赋予的量值。它成为评价学生学习音乐学科的唯一结果,被学生称为“一唱定乾坤”。一些管理较为完善的学校往往还要求每学年进行一次音乐理论考试。然而大多数这样的理论考试完全成为枯燥深奥的乐理知识的堆砌。它或者考查的是与音乐课程核心内容毫无牵连的东西,或者考查的形式呆板教条。如:问答题:“前奏与间奏有什么区别?它们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题目学生只能借助死记硬背完成。评价过程即便完成了,学生也普遍认为并未反映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或音乐课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由于评价无法准确地体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些学校或者不开音乐课,或者到九年级就停开音乐课;又由于这样的评价不重视过程,大多数学生上音乐课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仅靠考前突击即能得到高分。导致音乐课程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有边缘化的危险。
当然传统评价模式还是有其优点:如比较注重基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有选拔性,能让一批天赋优异的学生脱颖而出。之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问题并不是出在模式本身,而是在于制定评价模式的指导思想。综合看来,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指导思想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在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往往在评价前就设定好评价的目标是让极个别的学生成为优秀,一部分学生成为良好,大多数学生属于一般。老师的预先设定使得大多数学生没有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很少获得过鼓励,慢慢成为音乐课程的失败者。甄别的结果是让“金字塔”最下层的大多数学生逐步漠视音乐课的学习。这种建立在培养少数“尖子生”教学观念上的选拔性的评价观,忽视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
2、漠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标准的单一化:相当一部分老师,处于体现自身权威的需要,为了控制学生,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对学生拟定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而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多样化差异。在统一的评价标准面前,学生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优点、特长而去迎合教师的评价标准。而教师在这个统一的标准指导下。总是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看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对于达不到评价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行为往往给予不合适的批评、指责。、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和单向化: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包括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而最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却被排斥于评价主题范围之外,成为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这种由上而下的不可逆转的,单方面、直线式、鼓励的评价模式存在极大的弊端。评价往往成为权威人士片面性、独断性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体系面前是极为反感的。、评价内容的简单化:在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指导思想下,音乐教学评价的传统方式往往将非审美体验(基础知识、技能技巧、历史等)摆在音乐评价内容的重中之重,而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联想、创造、情感兴趣等)放在一边。习惯性地将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机械地移植到音乐课程的学习目标上来。这种只重音乐课程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音乐最重要功能的考核办法,严重破坏了音乐课程的本质属性(审美性、艺术性),降低了音乐课程的地位。
李岚清说过:“艺术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弹琴、拉琴、唱歌,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音乐课程评价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能力,而且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新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科考试的同时,还要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在五个维度的测评中,专门设有“艺术与审美”这一维度,要求学生提供三年完整的艺术考核成绩,优秀的艺术作品及参加各类艺术活动的记录与成绩等等重要材料。由于综合素质测评事关学生毕业与升学,因此音乐课的评价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种重视既提高了音乐课的地位,同时也对传统音乐课评价形式提出了挑战。必须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传统的音乐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定位于是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一门基础课程,将逐步建立与完善音乐学习评价制度作为课程观念的重要部分之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音乐基础能力为基点,在审美情感与审美态度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新的音乐教学评价理念提出:初中的音乐教学评价应主动适应所有进行音乐学习的学生,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着眼于不断放大评价的激励、改善与调整的功能,引导和促进所有的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重有所提高。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音乐教学评价的四项原则(即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原则)。与以往大纲对评价内容的描述不同,《音乐课程标准》不光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还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列入评价的基本范围。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音乐教学评价的范围更加宽泛,许多以前不可能成为评价内容的东西也都成为音乐教学评价的基本的重要内容:如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爱好与人文感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态度、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甚至是高水平的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等等。评价内容的扩大化自然也会推动评价方式的变革:如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等。此外《课程标准》还认为评价应多着眼于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将学生、教师以及课程管理者均作为评价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评价成为共同参与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新课程要求的变化,在实践中,对音乐教学评价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式与方法:
1、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指过程评价。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学习过程上,也就是学生再平时课堂上的表现与参与的积极程度。
(1)在学期之处,我就布置好每堂课前5分钟是学生的“才艺斗秀场”时间。按学号顺序安排1—2个学生进行才艺表演:表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学生自选,提倡多种角度多种才艺:如演奏一首最拿手的乐曲,演唱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歌曲,表演一段最能展现自己水平的舞蹈,甚至可以展示自己原创的音乐作品,说一段最熟悉的相声、为自己喜爱的诗歌或文学名著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等等。对于个别认为自己在表演上没有才华的学生,我还允许他们可以就课本中的或社会上流行的一首音乐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单独表演,也可自由组合。我的目的是能从不同角度关注学生。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结合的方式。我和选出来的学生评委会对每个学生的表演内容与表演水平都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给予了等级(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的评定。结合学生个人的自评成绩得到学生的才艺成绩。这个成绩在最终的学期成绩评定当中占30%的比例。这样的评价模式将关注的重点落在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使音乐课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一蹴而就”型。每个学生有多次展示自己多种才能的机会。在展示与评价过程中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评委们经常为了一个同学的评分,进行着激烈的争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欢乐激励的气氛中,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
(2)音乐课堂的纪律往往是最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在设计评价项目时,我还将课堂学生的表现列为评价的一个模块,在期末成绩评定中也要占30%的比例。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出勤、上课的参与积极性、是否遵守课堂常规纪律和能否保持教室卫生等等。和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情况不同的是,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对比较调皮的初中学生最为有效。
(3)学期末的乐理考试同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占30%的比例。不过与以往的背书——考试的传统流程不同的是:在命题中,我注意考查了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在学习中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如:
①听三个音乐片断,辨别其乐器的名称:A二胡
B小提琴
C钢琴
②为下面这首诗歌片断配上恰当的乐曲:A第一曲B第二曲C第三曲 ③你听到的音乐是以下哪一句旋律?(略)
这样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同时将音乐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贯穿其中,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学生在答题时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要去死记硬背。这样的考试有效果,受到学生喜欢。
(4)在课外,我还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对这些学生的表现与成绩加以记载,把音乐评价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可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实践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快乐;然后在学期或学年的评价中,将其与其它评价指标相结合,得出学生的阶段性考核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地避免教师的片面评价。
2、互评自评与师评相结合
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教师的事,学生自身也要开展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内化的过程。在检验学生自我评价时,我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对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音乐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从这些调查数据表明了多数学生对自己在音乐学科方面的评价是认真的、合情合理的。采取互评、自评和师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而不是单一的、一两次测试定终身的评价方式,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评价模式。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对阶段学习进行总结、回顾。这种自我评价能极大地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公正、准确的评价他人。再次,教师也要根据平时的记载与期中、期末的考试进行综合评价。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因为个体的差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层次。对于艺术类课程而言,学生的天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的评价观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这并非放弃评价的公平性,相反恰恰是尊重差异的表现。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对平时接受了特长培训的学生,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唱好一首歌,而是要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特长的同时,将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表达出来。普通学生只要他能唱准一首歌就可以给他很高的评价。如果他能展示自己在音乐课中所学的特长,比如竖笛,哪怕他吹得不是很流畅,都应给予加分的鼓励性评价。对于平常比较内向,或确实是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其学习态度端正,就不应当完全否定他三年的学习过程。总之,要通过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每个学期都有进步,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评价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当然,关于音乐教学可以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方式、方法很多,关键是要予以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促使他们能自觉的运用音乐课中所学的音乐知识去参与课外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15.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策略探微 篇十五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欣赏音乐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 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在音乐欣赏课前,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基本的调查与了解, 评估欣赏的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匹配。若不相匹配, 教师可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 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例如, 给生活在南方的幼儿欣赏表现东北大雪纷飞的音乐。我专门把冰块刨成冰沫洒向孩子, 并对他们说:“雪花落到身上就是这个感觉。”然后, 再让孩子欣赏音乐, 他们就更易接受。
二、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
欣赏音乐须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 并富有童趣。对幼儿来说, 欣赏音乐主要包括歌曲和器乐曲两种。歌曲因为有通俗易懂的歌词, 所以, 小班的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另外, 我选择一些比较流行的民谣, 让大班的孩子演唱, 录制后放给小班的孩子欣赏。然后, 我告诉小班的孩子, 这民谣是大班的哥哥姐姐唱的, 于是, 小班的孩子不仅悉心聆听, 更认真演唱。
器乐曲一般分为有标题器乐曲和无标题器乐曲两种。一般而言, 教师应选择有标题的音乐, 有标题的器乐曲通常具有一定的内容和情节, 往往描述某件事或某个情景。例如《龟兔赛跑》《骄傲的小鸭子》和《彼得与狼》等有标题器乐曲都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音乐童话。由于孩子对童话的内容非常熟悉, 所以对音乐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还有一些有标题的器乐曲是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例如《小鸟》《熊跳舞》和《扑蝴蝶》等, 由于兼具歌曲和器乐曲的特点——节奏明快, 所以非常适合幼儿欣赏。
三、设计音乐教学语
音乐教学语, 即音乐欣赏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针对幼儿的音乐教学语主要有三种。
1. 节奏语
为了使幼儿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 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可让幼儿伴随音乐拍击身体。例如, 在欣赏《瑶族舞曲》时, 它的主要节奏是X X X (拍肩一下, 连续拍腿两下) , 变化节奏是XX XX (连续拍腿两下, 停, 连续拍腿两下) , 结束句的加强节奏是X X (跺脚两下) 。此外, 还可编排其他动作, 诸如碰手指、拍手和左右摆头等。
2. 手势语
在欣赏音乐时, 教师用一些生动的手势代替语言, 反而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 在欣赏《小鸟》时, 教师既可用手势模仿小鸟飞翔的样子, 又可引入“手影”教学。“手影”教学, 即拉上教室的窗帘, 打开一盏台灯, 对着灯光用手模仿各种小动物, 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幼儿看到屏幕上的手影, 会立刻兴奋起来, 伴随音乐的播放, 他们会和教师一起用手模仿各种小动物。“手影”教学不仅使教师和幼儿的情感变得融洽, 更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3. 体态语
音乐教师要善于使用体态语言, 向幼儿传递情感。最常用的体态语包括眼神和脸部的各种表情。例如, 在欣赏《狮子进行曲》时, 教师可通过凌厉的眼神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引导幼儿想象狮王威风的神态。当然, 肢体语言也同样重要。幼儿正处于善于模仿的年龄, 因此, 教师可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启发幼儿发挥想象。例如, 在欣赏《小鸭的舞》时, 教师可模仿小鸭子走路的样子。等音乐播放第二遍时, 大部分幼儿就会一边欣赏音乐, 一边学小鸭子跳舞。
四、多感官参与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好的音乐可以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听觉形象, 而听觉形象往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 才能感受。为了帮助幼儿形成听觉形象, 体会音乐欣赏的乐趣, 教师应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注意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
1. 视、听结合
音乐是通过声音模拟事物、事件和情感。若能将视、听结合, 则大大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例如, 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 教师可让幼儿边听边看动画, 以利用视觉的表象促进幼儿的听觉感知。
2. 听、动结合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 若让他们在音乐中动起来就更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因此, 充满动感的音乐游戏颇受幼儿的欢迎。例如, 在欣赏《勇敢的小白兔》时, 教师可先让两个幼儿上台表演。扮演小兔子的幼儿随着节奏蹦蹦跳跳, 等到紧张惶恐的音乐一起, 扮演大灰狼的幼儿立即张牙舞爪地出现, 并发出叫声。这时, “小兔子”装作瑟瑟发抖的样子躲到草丛后面。这样, 两个幼儿的表演将听、动结合, 使音乐欣赏变得妙趣横生。
3. 听、想结合
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若能展开想象, 那么获得的听觉表象便能发展成视觉表象, 因此, 教师应鼓励幼儿合理想象, 听、想结合。例如, 在欣赏完一首乐曲后, 教师可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在欣赏《解放军进行曲》之后, 有的幼儿说:好像是解放军叔叔打胜仗回来时的音乐;在欣赏《波尔卡舞曲》之后, 有的幼儿说:仿佛很多人围在一起跳舞。在听、想结合的基础上, 我还尝试“音画”, 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 在欣赏《森林音乐会》之后, 我先让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音乐, 再让他们把所听、所想画出来, 目的是让幼儿总结、归纳音乐的主题, 并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 我收上来的图画作品里有“阳光照耀下的青青草原”“小猫小狗一起跳舞”和“打滚儿的大老虎”等。这样, 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综合运用教育方法
幼儿的音乐欣赏教学需要将各种教育因素有机融合, 以最大限度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1. 整合教育手段
幼儿需要依靠音乐活动感知音乐, 因此,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教师应将唱、动、奏和演等巧妙结合, 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以引导他们感知音乐。例如《拍皮球》这一作品节奏明快, 教师可先让幼儿用动作和乐器分别表现, 再让幼儿说说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
2. 整合教学工具
幼儿的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 为了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具, 为音乐欣赏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基于此, 教师既要善于整合传统教具, 又要重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欣赏课中的独特作用。例如, 通过多媒体技术, 教师不仅可为幼儿展现恢宏、逼真的场景, 更能为幼儿随机播放各种音乐, 从而带给幼儿视听、动静等多方面的体验。
3. 整合教育内容
音乐欣赏活动既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 又发展幼儿的智力, 还有助于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因此, 音乐欣赏活动要与语言、美术、体育、常识、数学和品德等教育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在欣赏《森林音乐会》时, 教师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在欣赏《龟兔赛跑》时, 教师可让幼儿编讲故事等。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微】推荐阅读:
音乐课堂传承民间戏曲探微08-21
小学一年级音乐评价方案08-11
小学音乐课堂论文09-10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弘扬民族音乐10-20
小学音乐构建理想课堂07-18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感悟反思11-15
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总结07-09
寒假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总结07-22
小学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