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励志故事(共12篇)
1.北大学子励志故事 篇一
他们是城市中的“寒门学子” 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大学梦是圆梦的开始
高考成绩放榜,我们仍然“不追状元”。今年,我们记录一个特殊群体的寻梦故事。他们出身于清贫家庭,甚至小小年纪就得当家。他们没有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没有请过家教,买教科书得攒钱,有的还为学费发愁。但是他们为了大学梦,刻苦努力,勤奋学习。他们是大城市中令人尊敬的“寒门学子”,他们的圆梦之旅,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派传单一晚上赚20元
增城中学周智敏 文科 高考成绩609分
在增城中学读书时,依靠低保补贴和热心人的善款,周智敏得以继续学业。有同学聊起经济方面的话题时,她较少参加。后来,她参加了几次贫困生演讲,发现经济情况的好坏并没那么重要,家里经济清贫不怕被同学知道。
周智敏对自己的评价是可能有一点点聪明,但会将玩跟学分开来。到高中后明显感觉到更大的学习压力,再加上身体不太好,几次请假回家。请过几次假就耽误了学习,但自己会补上课程。
高考前,她已约好同学一起打暑期工,但没能找到。只好白天帮妈妈看士多,晚上在附近帮一家公司派传单,一晚上能收入20元,高考后累计工作10天左右,“下雨就没有办法去”。
她主要是希望能为家里挣点钱,但发现“暑期工挺好的,可以学到一点销售的知识”。报考志愿后,她想继续找临时工作,做服务员或到商店卖东西。
打工挣点钱还积累经验
增城中学郭丽娟 理科 高考成绩 596分
“比预期的差。”小姑娘最遗憾的是英语发挥有些失常,仅拿到126分。
与郭丽娟不同,父母对这个成绩感到满意。她的母亲早年不幸因车祸造成身体残疾,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爸爸种田,有时帮别人做点临时工,每个月收入1000多元”。
现实情况让她早早要考虑大学学费的事情,如何解决是个需要费思量的事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也让郭丽娟学习更为努力。她说,自己要努力一方面是因为家庭情况,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改变现状,小的时候别人总说“知识改变命运”。好在,社会上有热心人帮助自己。
郭丽娟告诉记者,填报完志愿后就去打暑假工,现在已经找好单位,是在一家电子工厂贴标签,一天工作11个小时,一个月能有元的收入,“自己想要去,可以挣点钱,积累下经验”。
父母无条件支持她读书
东涌中学郭梦莹 文科 高考成绩623分
考了623分,郭梦莹还是不大满意,她想报考西南财经大学的会计系,“专业好,就业情况也不错。”
郭梦莹长在东涌,家里住着40平方米的小房子,姐妹三人。姐姐几年前考上了中山大学,家庭的负担一下子重了很多。“有两年姐姐的学费都是爸爸妈妈借来的。”她的父母在工厂做事,每月工资加起来3000多元,即使这样,爸爸妈妈还是无条件支持女儿读书。
“要买什么教科书,爸妈都会给我们买。”郭梦莹说,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她想考仲元中学,不过仲元因为要住宿,花费会高一些。爸爸告诉她,努力去考,考上了就是借钱,都会支持她。
现在姐姐工作了,家里负担轻了很多。郭梦莹不用为学费烦恼,“家里不用借钱了”。她报班学习西班牙语,“我对语言特别有兴趣!”
2.从保安到北大学子 篇二
最近,一名保安成了各大媒体的热门人物。他,就是北大保安甘相伟。出身农村的甘相伟在高考中失利,却凭着勤奋与坚持,在北大圆了自己的梦。几年时间里,甘相伟看了超过400本书,写下了近10万字的文集,他不但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学的中文系,还曾担任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并结识了众多有学识的教授和优秀学生。现在,甘相伟正开始写一本关于自己、关于励志的书,书名就叫《行走在未名湖畔》。
對于一名保安,一名大学校园里的普通保安,或许我们不会投注太多的目光在他们身上,但甘相伟让我们看到了,保安也可以很“不平凡”。作为保安,他坚持求学之路,最后终于圆了大学梦。 一个人即使平凡,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只要你心中有那么一个信念。信念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它就会给你无穷的力量,从而帮助你实现自己的梦想。漫漫求学路上,我们需要的,不也是这个吗?
台州椒江 蒋金辉
学无止境。甘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行动,总会有收获。说实话,从小到大,我们好像一直在抱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所以,我们便有了各种学不进、学不好的借口。甘相伟又何尝有一个很好的环境? 谁都应该清楚大专是怎样的学习环境,谁都知道在学校当保安很累很辛苦,可他依然不忘学习,或许,这正是那些生活的强者们所共同具备的品质吧。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细细品味你就会觉得那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的乐趣。而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不仅有书本知识,还有许多实践机会,所以请上了大学的同学们珍视短短的四年大学时光,也请高中的学弟学妹们继续努力,奔向心中的象牙塔!
3.关于北大双胞胎励志故事 篇三
苑子文、苑子豪兄弟是对双胞胎,他俩曾是小胖墩,曾经被退到学前班……20xx年却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成了“北大最帅双胞胎”。苑氏兄弟将自己变身潮男学霸的励志故事写成了《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销量突破10万册。昨天下午,兄弟俩在凤凰国际书城举办签售会,吸引了大批读者。
秘诀是“想很多”,创业初步成功
苑子文和苑子豪前年分别以674分、683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俩的经验是——求学路上要有自己的想法,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时,一定要思考自己的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
“小时候学习一般,没有老师会觉得我们是‘能上北大清华的苗子’。”苑子文说,曾经因为学习成绩上不去很苦恼,后来终于迎头赶上,秘诀是“想很多”,“一步步规划,比如先设定考普通大学应该达到多少名,达到之后,再继续往前。”另外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苑子豪很爱给同学讲题,“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会浪费时间,我却觉得既帮了同学又可以让自己重新理清思路。交流很重要,自己一个人埋头苦学不见得好。”
曾经的两兄弟160、170斤,曾被退到学前班,高中入学时只排100多名,而如今两人一起就读于北大。哥哥苑子文20xx年以674分成绩考入北大社会学系,弟弟苑子豪20xx年以数学满分。总成绩683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学霸的故事很励志,兄弟俩从170斤的胖墩变帅哥也同样励志。高中三年成功甩掉40斤,减肥成功后,两人对外形也很注意,微博上经常晒照片。苑子豪还会开玩笑说自己“帅哭了”。
北大入学当天,兄弟俩被记者在校门口拦住采访,拍了照,并冠以“北大最帅双胞胎”的称号。
这样的潮男走在学校会不会很引人注目?“学霸和书呆子早就划不上等号了。我们俩在北大,就是普通人,中等程度。”苑子豪说。学霸们除了帅,还非常多元化,“北大有吊丝协会、起床协会等等,看名字就知道特别多元。”
4.北大学子学习方法 篇四
文综的学习贵在系统,贵在缜密。从最初的预习到最终走上6月的考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就是说,预习、听课、复习、综合„„一个都不能少。
一、怎样预习政史地
文科的知识固有的庞大的系统使得无论是讲课还是自学过程中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表面上看只是学很小的独立的某一部分知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甚至一个细小的词语都会牵扯到其他部分甚至其他科目的知识。正是由于文综科目的这个特点,如果不经预习就直接在课堂上一古脑儿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理解掌握自然很难到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嘛。
预习是文综学习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开端上就要切合以上说过的文综科目的特点,万万不可畏惧麻烦而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仅作浏览,而对浏览过程中明明已经发现的疑虑和发散点置之不理,首先就要动用自己已有的资料对其进行查考自学。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预习本身这一遍学习事半功倍,而且更能使得你对课堂内容实现最大化吸收:在老师短短40或45分钟内讲解的貌似只是皮毛的东西中,你可以把握皮下的脉络神经;他不经意吐出的精华内容,不经过这样科学的预习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而你可以。这就好比在起跑线上你顶到了起跑线而别人尚存半步距离。这半步也许恰恰就是决定谁更先擦到终点红线的半步,马虎不得。
另一个问题就是在预习过程中的取舍问题。如果仅仅读了我上面的话,以我的经验,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头疼了,因为高三的时间毕竟有限,文综固然重要,但语数外更是敲锣打鼓地喊着要时间要精力。所以在简单的预习过程中如果过分投入精力就很可能顾此失彼,影响大局。鱼与熊掌得而兼之的最好办法恐怕就是各取一半了:就个人经验而言,预习毕竟不是系统学习的全部,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关键的联结点,掌握结构就等于掌握了骨骼,在听讲过程中慢慢讲具体生动的知识填充进去,将已经建立起来的框架部分丰满起来,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那么在预习的时候就有必要分清轻重,例如过于琐碎的纯知识部分就可以一带而过。
二、听课与复习
如果将整个文综部分的学习比作是一个细胞的话,听课这一部分无疑是细胞核了。在文综学习上,许多同学有一个误区,认为文综知识细小琐碎,只要认识了,记住了也够了,进而认为只要自己看看书也就够了,听不听课无所谓。而事实上,非但不是如此,而且正好相反,文综的系统性和全局性非常强。我们应对文综仅仅一年,而各科老师无不和它交战数年,仅就经验而言,也理应比我们拥有更强的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不光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即使完全为自己考虑也应该珍惜利用每一个可贵的45分钟。然而人的生理需求使得一般人再努力严格的要求自己,也总有走神的时候。记得初中一位老师那时就教过我们:要学会走神。这句话乍一听很诡异,但其实很人性。在我看来,就是在例如调节气氛时说小故事的时候就要把握机会好好放松绷紧的神经,养精蓄锐,好好走神,将集中充沛的精力储备投入到接下来关键的讲课的部分。这只是其中一例,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多观察自己每个老师惯用的课堂进程安排,学会正确的走神,好钢要用到刀刃上。
而集中精力听讲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好笔记。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好笔记。并非越详细或越简洁的笔记就是好笔记。脉络清晰,详略得当的才是好笔记。而且做笔记和听课本身千万不要冲突。如果遇到讲课节奏比较紧凑的课,如果力求笔记的完美势必影响听课,那么如果是我,就宁肯笔记无比潦草,哪怕课下再次整理加深记忆,也不会一心一意写笔记以至于耽误接下来更重要的内容。
其实说到听课,其实于我而言,对于文综来说和复习是一气呵成的。因为整个高三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复习。并不是只有课下自己进行的复习才叫复习。这一点就和上课时听课的重要性互为命题了。除过课堂上随着老师按部就班的复习之外,还要自己有理由条地调整自己的节奏复习。这一点就很类似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每一个班级总用那么几十个人,你也总会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节奏和方法,也总会有和大家脚步一致的时候。课堂上,老师带领大家走完了一起要走的步子,接下来就要靠自己了。独自复习的时候,仍然要以课堂上接受到的权威信息为主干,继续添砖加瓦,有自己的风格和路数。既然是具体问题,自然就要具体分析。集体性的复习提点到的必然是大家的漏洞,却未必是自己一定的缺憾;反之,没有提到的,自己也未必就扎实了。自己复习的核心就是找出这些被忽略了的伤疤,好好的修补。不要让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限制了自己的容量。
三、知识的掌握
走过的路自己未必记得,同样的,学过的知识自己也未必就一定掌握,更不要说各科知识的体系化和网络化。然而我们达到最终目的的唯一手段必须是掌握而非学过知识,于是方法问题就再次提上桌面。
首先一味的重复绝对不是有效率的办法——这并不是否认它不是有效的方法,而且必要的重复也还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试想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投入的无限的重复当中,并且用重复对付一切,以不变应万变,毕竟也算得上是蠢办法了,应付千变万化的文综科目可以说是杀牛用鸡刀了。
真正的掌握不应当只是停留在熟记或者说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层次上。如果只是这个水平的话,应付期末考试没有问题,因为它有明确的范围和阶段的提示。但是到了荷枪实弹的高考考场就会显得捉襟见肘。这样,文综高考对所有考生做出的潜在要求就是将各科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非如此不能掌握真正清晰的骨架,也就不能将点状的知识变成串,进而变成面,为我所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平时的预习、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就应当学会总结,善于总结,在知识的学习上做到瞻前顾后。瞻前,就是要有预见性,有自己的见地和思考融入知识本身;顾后,就是要学会联想,在学习某一具体知识时,联想到从前学过的重要点,融会贯通。
记得在我学习文综的时候常常用到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小方法就是自己描画知识体系图,大多数是树状图。这不是什么固定的方法,也可以用出自西方的思维导图,形式是多样不限的,目的却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所有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它们在脑海中不仅有血有肉,还有好的身架去支持知识完整地站立并且好用。在这一点上,实用主义是至上的。并且在听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领会那些专门讲结构的课程。
四、考场技巧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朝把示君,可有不平事。
也许平时所有的努力都已经做到了百分百,但也许考场上少拜了一拜,就会功亏一篑。就说说这些所谓的技巧,其实大部分都是由平时自己身经无数“模拟战场”的经验累积而来的——相信大家平时都有尝试过不少完全高考题型的模拟考试。要想实战的时候游刃有余,平时就不要只把模拟考试当成苦差事,要善于从中汲取成功的乐趣以及失败的教训。
具体说来,其一就是通过模拟知道了各科题目在一张试卷上的分布状况,这是一个机械的东西。凡是机械的东西都是最好对付的东西:多次演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哪里应该用到哪科知识,也就从而知道了如何根据分值的分布状况,给不同的题目分配不等的精力和时间,在该分科知识答题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在该综合答题的时候不要失之片面,要运筹帷幄,宏观把握。总而言之,就是要建立一个俯瞰整张试卷的高度,不要把自己陷入试卷布出的困局当中,要争取主动。积极调动平时所学,平时所思,平时所得,在平时复习已经形成的良好框架基础之上,稍加琢磨,熟练合理地运用各科知识。
至于实战中更具体的一些关于各种题型的应对技巧方面,我也有几句话要嘱咐。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300分的试卷中的重头戏,也就是总分值140分的35道选择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选择题是一张文综试卷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每一次ABCD的判断上要慎之又慎,原则是胆大心细。不要过分犹豫,要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虽然这不排除可能判断失误。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都不相信自己的结果远远糟糕于相信自己的结果。而且要善于从题干,甚至是别的题目中找到答题的线索。举一个小例子,我在答文综中地理题的时候,有时很需要地图来提供线索但题目为了增加难度是不给出地图的,我有好几次都曾经从其他题目中给出的地图中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做出定位和判断,最终拿到了这个题的分数。
后面的材料题问答题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有着很强的共性。在考虑答案的时候要有整体思想,组织答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以碾扫式的答题方式为骨干,不要漏过应有的答案。因为这类题目的答案经常都是发散的,通俗的说就是让你以有限的材料为头首,进而发现课本中与之密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严密两个字是核心中的核心。
其次也就是一些心理战术了,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战术,胆大心细,其他科目可以胜任,文综一样也没有问题!
5.北大学子苑子文演讲稿 篇五
发布日期:2012-08-15 阅读:278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再次回到母校,此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因为,我又见到了我可亲可敬的老师们,见到了依旧美丽的母校和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首先,感谢谢校给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和未来的精英们谈谈我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也感谢学弟学妹们能抽出如此宝贵的时间来听我的演讲。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苑子文,今年毕业于杨村一中,以674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离开四中已经六年,六年前我也曾在这里挑灯夜战,今天再一次回到母校,我感到一切依旧是那么熟悉而亲切!六年后的今天回首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心中依旧有许多的故事与感动,也有许多的话想要和你们讲。
同大家一样,几年前,我来到了廊坊市最优秀的中学——廊坊四中,当时的我和你们一样,面对学习,刻苦努力,面对困难,不废不弃,回顾这些年生活的林林总总,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有许多不成熟的忠告和建议给在座的学弟学妹。
前面的几位同学已经有很详细的心得和介绍,那么我想跟大家说一些比较独特的观点。今天的讲话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你们可能面临的困惑以及解决方法
二、阻碍你们进步的若干方面
三、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谈
四、送给大家的几句话
首先,我想谈谈你们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大家在十个月后,就将坐在中考的考场上,因而首先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临考前的压力,这个压力可能来自父母和老师殷切的希望,也可能是我们对自己的高期待。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压力呢?首先我认为,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有压力很正常,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大家还没有经历过高中的生活,或许体会不到高考的滋味。高考,真的是决定很多事情的一次考试,大家在三年后面对的压力,会比现在大很多。所以,面对中考,我们只需要沉着看待,放下包袱,自信迎接便好。其次,我们要多和父母谈心,因为你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年龄差,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有所不同,要消除你们之间的代沟,需要多沟通,多交流,让他们理解你的想法。再有,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希望我们都能够成才,只要我们尽了全力,即使成绩不太理想,老师也同样会喜欢我们,赏识我们。所以对于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我们不应视为压力,而应将之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不必有太大的压力,弄得自己失眠,压抑。正常看待,告诉自己,我已经在最优秀的中学学习和历练了三年,我一定会折桂中考,不负父母老师期望。
第二个困惑,是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同学而言。有的同学目前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有的同学是一中的边缘生,有的同学成绩很优秀,但是一直难以进步,你们可能面对的困惑就是我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其实我想告诉大家,不论是谁,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想做到的,只要方法正确,没有做不到的。坦白的讲,我在四中的第一次考试是年级46名,而中考前我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前十。我在高中的第一次考试是65名,最差考过一百五十名。但是我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百名到第一的突破。请同学们相信,只要你想,并且肯做,肯长久地坚持,肯长久的付出,那么你一定可以做到。在坐的各位,请你们相信自己,从这次我们谈心之后,默默的努力,坚持,付出,勤奋,中考的考场上,你就会是王者,你就会笑到最后。相反,如果大家现在总是畏葸不前,退缩怀疑,那么你将原地踏步或者被人赶超。
接下来,我想就阻碍你们进步的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许多人十分在意自己的面子,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怕题目简单了,怪难为情的;问同学又放不下面子,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解决。的确,现在的你们,处于青春期,这个问题很常见,也很正常。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家应该相信我的一句话,不耻下问,方能成才。我在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时候,很喜欢问老师问题,我不觉得丢人,相反,我会在和老师的沟通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思考的方式,受益无穷。
另一个方面就是大家的玩心。可能有不少同学认为,中考还有一年,现在玩玩,还来得及,那么我告诉大家,现在你的努力与付出,不光是为了中考,也是为高考打下基础和底子。在四中,你学得越扎实,你在高中的阶段就会越有优势,你考上名牌大学的几率,就会更高一筹。所以,在我们该拼,该学的一年里,不要再多顾虑与犹豫,收起贪玩的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一年后的暑假,你可以很畅快地玩上一段时间。但是现在的时间,很宝贵,我们耽误不起,也不能耽误。
接下来,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在你该学习的年纪,如果不去学习,那么就是浪费时间,荒废生命。在该努力的阶段玩,在该玩的阶段你会发现,原来可以学习的日子,是多么宝贵。在坐的各位,都是学习上的强者,未来的精英,但是大家也一定会有懈怠的时刻,那么,我想说,大家现在在四中,多抓紧学习一分钟,就会多一分钟的收获。很多中学没有四中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我们在这一点上已经遥遥领先,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该浪费时间在玩上?请同学们相信我,走出初中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四中的教育是多么实用和扎实,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很多学长学姐考入一流大学的原因。所以,聪明的同学们,现在抓紧时间,汲取养料,茁壮成长。
再有,我们应该多设定一些目标。目标很重要,曾有一位试图游泳穿越英吉利海峡的妇女,在即将到达终点时却由于大雾弥漫,看不到岸,她选择了放弃,当大雾退去,才发现岸边离她被拉上船的地方只有半英里,她不是失败于身体的疲劳,寒冷的海水。她之所以在这次挑战中半途而废,仅仅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见目标。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学习目标明确,比没有学习目标的人效率更高,所以树立目标对于我们学生尤其重要。我们要给自己设立一个长远目标,在大的目标下我们又要设立一些短期目标。通过短期的的目标,循序渐进,最终完成我们的长远目标。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一天定下目标,要完成哪些任务,如果没完成当天的目标,给自己一定的惩罚,如此持之以恒,督促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务,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不用多久,我们一定会在学习上取得明显的进步。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定要学会坚持。我曾经在高考前的一个学期里一直保持年级前三名的成绩,总排名也是第一,然而临近高考的日子里,我的成绩有了下滑。很多人担心我是不是会泄劲,但是我没有,我选择了坚持,也收获了坚持的甜果。所以,大家在学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或许,这个时刻,你已经完成了一次超越,甚至是一次蜕变。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
无论成败,为之焚膏继晷般得奋斗过,人生也便不留遗憾。毕竟,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那么深刻地明白自己的追求,清醒自己梦想的阶段。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每一位学弟学妹,都为了自己庄严而远大的理想,不断地发掘着自己的潜力,不断地开辟着自己的天地,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信心,不断地体味着成长的真谛。
希望大家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毅然肩负起身上的担子,为了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优秀,一定会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再次感谢我永远深爱的母校,也再次祝福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我们心在一起,让我们朝着梦想,一起努力!
6.励志!寒门学子逆袭哈佛毕业演讲 篇六
2016年5月26日,中国小伙儿何江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站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发言。毕业演讲是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全校只有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能代表毕业生发言。哈佛校方還确认该校生物系博士毕业生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演讲当天,与何江同台的还有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令人艳羡不已。哈佛毕业典礼的历届演讲代表多为文科生,何江是为数不多的一名理科生代表。哈佛博士毕业后,何江将赴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人物素描1 差点成“留守儿童”
1988年,何江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南田坪乡停钟村的一户农民家中,在这里家家户户都以外出打工为生,但与村里其他农户明显不同的是,何江的父母有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何江的爸爸非常看重孩子的学习,不仅每天都要给孩子讲好好学习的故事,还严格要求何江做完作业之后自习。对于严格的家教,何江表示“那时觉得爸爸很‘霸蛮’。但现在想想,这是农村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人物素描2 敢于追梦
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敢于申请。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严格要求,还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演讲能力有要求。而何江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上高中时他感受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城里孩子的巨大差距。于是他买了一本英文版的《乱世佳人》回宿舍“啃”。到了哈佛大学,何江找各种练习英语的机会,他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辅导员,“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反正就是想多讲讲英语”。他的英语表达方式很快从“中式”转到了“美式”。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片段示例】一个从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到高中还操着“农村英语”的人竟然能够站在哈佛的毕业演讲台上!这想想都让人诧异,但是何江做到了!为了学习英语,他硬是从一本英文版的《乱世佳人》一句一句地开始学起;为了练习口语,他硬着头皮给本科生当辅导员,最终把自己的中国式“农村英语”蜕变成纯正的“美式发音”。成功没有捷径,何江的故事再一次验证了这一真理。
其他适用话题 知识改变命运;努力与梦想;逆袭
7.一个北大学子给高三学生的建议 篇七
态度决定一切
我最想和大家探讨和分享的,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可以用到学习上,还可以用到生活中,用到工作中,用到你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中去,而且,功了,有的人上过大学,他也失败了,但是我们不能抓住特例不放。为什么大家注意这些,就是因为他们是特例,而我们是普通人。现在很多人问“文凭”有什么用,其实文凭是有用的,我是学经济的,经济学中有一种叫教育的信号理论,就是说正规的教育并没有真正的生产率利益,但人们通过在学校的数年教育向社会发出提高其内在生产力的信号。因为高能力的人比低能力的人更容易你将终身受益。很多同学的成绩不好,或者是也许成绩不错,但是没有学习的欲望,厌学。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那我最想要告诉大家的不是怎样学习,而是我想通过我恳切的文字,让大家把一种热情、一种信念树立起来,真正端正大家的态度,激发大家的热情。大家可曾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谁而学习?我的学习跟我的前途有什么关系?我学的是什么?哪些东西是我终身受益的?其实,当你想明白这五个问题后,就再也不用任何人督促你学习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去想过,更不要说想明白了。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永远是为自己学习的,可能听起来比较自私,难道我们不为我们的父母?难道我们不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其实对个体来说,对每一个在我们这个社会生存的人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这是很正常的,当然我们要报答我们的父母,他们为我们奉献了一切,可是你要想让父母过上很好的生活,你需要什么?首先是物质方面的富裕,从哪里来?学习是你过上幸福生活的途径,我们不排除有其他途径,但是我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途径。而且,假如你学习不好,以后没有好的生活,你的父母为你操心一辈子,这怎么能说是对我们的父母尽孝?所以,学习首先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当你个人做好了,同时就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正的影响——经济学上讲叫正的外部型。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我们再来想,学习是什么?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问题,而是一种训练我们思维能力和提高我们个人素养的过程,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是不会让人觉得很有教养的。学习,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人慢慢优秀起来的过程。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优秀人才,会不会学习就是一个衡量你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你要明白你所学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成为你的一笔财富。
我一直信奉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在高三的这段时间里我想大家应该权衡一下孰轻孰重,一年的努力也许就可以换来一个更辉煌的前程,一个更理想的未来,其实是非常划算的事。也许有人会说很多人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也成得到大学学位,社会更愿意接受他们。所以,文凭是什么,就是一种信号,告诉别人你有能力,你有潜力会成功。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心里应该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了,那就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全力以赴”,正所谓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会,这就是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未来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拼搏时间了,这时应该说是最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了。其实人的一生没有多少机会是能够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的,这是没有任何外界干扰的单纯时刻,所以我们就应该拿我们自己的努力为自己打拼。我们应该心无杂念,任何事情在这个时候都远远不如高考重要,我们心里要是明白而且坚守这个信念,我们就能自觉地努力。
希望就在前方
其实,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我更愿意把高三看成是一个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高一高二的知识即使掌握得非常好,考试也得了高分,但是到了高三,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遗忘了。高三这一年,就是捡起这些知识的一年,而且,即使你以前学得不是很好,你也有机会再迎头赶上,因为这一年的学习,是你以前两年学习的总和所比不了的,它是系统全面的,如果你以前的学习哪里有漏洞,这是最好的补救时机了。所以,面对高三,我们更应该高兴,12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重新系统整理和展现的机会,我们马上就可以证明自己了。或者我们原来学得不好,终于有了补救的可能了。我们应该积极地响应高三的生活,即使它真的很苦,很让你疲惫,但你想到,有一个美好的大学,一种美好的生活在召唤着你,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高三这一年,同学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大强度的训练是立刻就会开始的,也许你还不能适应,对这种高速度的生活产生了惧怕,但是你要相信,每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你在一个月以后就一定可以适应,并且这种生活里找到乐趣找到轻松。压力大是必然的,每个人都一样,并不是成绩比你好的人就没有了压力。
而且,大家都要记住,高三是非常变幻莫测的一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好啊。大家总以为大学生活很自由,殊不知我们是多么怀念高中单纯的生活,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名次、成绩都是很不稳定的变化的,大家在班里在年级里的排名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只要你在这一年里把握住所有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你很有可能上升到前列,而成绩好的同学,如果你掉以轻心,也有落马的可能。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保持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在这一年里,共同进步,共同超越原来的自己。
高三是很严峻的一年,竞争很激烈,容易让人产生挫折感,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既然我已经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就算是一两次的失败也不能说明自己实力不行。要知道,除了高考,之前的一切考试都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只要你相信自己,用最好的心态对待高考,你不用担心平常出现的小波折。
当你看书不进状态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去运动一下,让自己好好地放松,不然就去好好睡一觉,给自己充分的休息。不要因为看不下去书就很愁闷,这样处于愁闷状态很浪费时间也没有任何的效果,要知道,看不下去书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大可不必责怪自己。还有,如果你真得很难受,觉得自己有个坎过不去了,一定要说出来,学会倾诉,当你把一切烦恼都说出来的时候,不管有没有人可以帮你解决,你都已经很轻松了。
我们常说,过程是最美的,有的时候真是这样的,我们今后走上社会,很少能用到我们高中的基础知识,我们用得更多的是我们锻炼后的思维能力、面对困难战胜它的能力、失败了爬起来的能力、成功了不骄傲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会慢慢地积累下来,成为享用一生的财富。即使高考失败,只要我们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我们就会在社会上有所作为。高考不是通向成功惟一的桥梁,所以我们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它,当你藐视困难的时候,困难就自动地自卑了。成功首先要成人,学会做一个成亦淡然,败亦坦然的人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
当你想清楚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应该下定决心了,我的生活我自己把握,我不需要别人在我身边教育我好好学习,我自己知道我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为我的未来而努力。我为我自己负责。决心已定,那么就要认真起来。我通常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就怕你自己先胆怯了,那么可能也将沦为不可能。我们既然瞄准了一个目标,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这种单纯是多么美
那时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高考。我们活得简单就没有太多烦心事,总会有老师学校在规定你什么时候干什么。可是大学不一样,自由给得多了人反而就迷茫了,就开始怀念高中时期虽然紧张但是充实的生活。所以高三真的很幸福,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段时光,年华似水啊,别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要知道,很多事情,玩呀,恋爱呀,到了社会上,到了大学里都来得及,惟一来不及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学习。很多人上了大学感叹自己高中时基础没有打好,以至现在成绩不理想,从来就没有人感叹自己高中没有玩好。
自信就是力量
8.北大学子励志故事 篇八
语文不等于考试语文,考试语文,其实很简单
语文浩如烟海,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无处不在,按叶圣陶的观点,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但考试不可能拿一个大得无边无际的“生活”来考学生呀,考试语文始终有它必然的框架,而且以《考纲》的形式出现的。只有瞄准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把语文缩小为考试语文,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把语文缩小为考试语文,应该说《高考金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杂志和资料帮了我很大的忙,既指引了考试航向,又提供了丰富得不能再丰富的训练材料。老姜是结合这些资料分板块进行复习的,他强调过关,让我在每个板块上都有扎实的提升。我觉得人文性科目,老师把舵很重要,不听老师把舵的复习则如在大海中航行一样容易迷失方向。老姜用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融合对高考语文的深层理解,狠抓基础,让我们受益匪浅。他经常很夸张搞笑地说“不听老姜言,吃亏在眼前”,而且往往列举诸多“血腥”的例证,我们也不敢不听他的了。高考时,我们班获得了平均分108分的高分,看来听他的也许没错。一些同学盲目自学语文而不听老师讲课,我敢说肯定是错误的。
既然是考试语文,就可以肢解了。老姜直接将它分成三块——“知”“思”“诗”,对应的学法提了三招——“积累”“训练”“创造”。他说考试语文就“三块”“三招”,就这么简单,我也确实是循着这个路径学语文的。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第一招,“积累”。积累其实是来自我们每个人十多年的精神探索和沉淀。从小家里面就很注重对我的人文教育,小学二三年级我就开始接触很多的世界名著,由浅入深地泛读了不少,这种浪漫的阅读让我较早就对人生、社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自我感觉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上领先同龄人一步。按老姜的说法,一个高中生如果对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看法,就学不好语文,更写不好作文。我的小学老师把语文和游戏结合在一起,那些成语接龙、古诗文背诵赛、演讲大赛等活动培养了我对语文的兴趣,也为我的语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觉得,基本的语文知识(“知”)是来自我从小的自我积累而不是老师的制式训练,这种积累,源自很多很多的课外阅读和在这种阅读后的理解和感悟。我个人认为《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之类的工具书不能解决原始积累问题,顶多只能让我们知道“知”的框架,而这个框架大不了就是“字词句篇段语修逻文标”十个字。
天道酬勤练内功
第二招,“训练”。这是高三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我在语文上的一点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比其他同学更重视语文这科的训练(虽然我不看好“训练”的根本作用,但它可以“治表”),也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大多数同学仗着自己的才气,不认真做语文作业,幻想考试时临场发挥异军突起的时候,我则静下心来,每天花一点时间来“练”了。说语文不需要“训练”肯定是荒唐的,只是没必要花太多大块的时间来练罢了。我坚持每天花10~15分钟来练语文题,对提高我的语文考试能力就很有帮助,毕竟考试语文有速度要求的。关键在于你舍不舍得在其他学科作业的重压下抽出这点时间。我认为很多同学语文成绩难以提高就在于根本没有下真工夫,而老是找借口,甚至盲目地批判考试语文没趣味,这只能让自己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差。
创造才是竞争力
说到第三个方面“创造”,就不得不谈谈思考能力的问题。考试语文固然有一些机械、死板的东西,但其中很多内容也对考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比如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以及重头戏——作文。这几个板块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训练量倒不需要刻意加强。老姜在上课时千方百计带动同学们一起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极力捕捉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他经常说文字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下的底座是庞大而厚重的,一定要读出言外之意,要“听”出弦外之音,我觉得这种思考力培养对阅读是十分有用的。听课多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就随之而提高了。加之班上的同学已经形成了积极关心时事的风尚,一个个小脑瓜子在积极探索国家振兴之路和社会发展脉络呢。老姜又在不时推荐好的书籍,因而在其他同学沉湎于武侠或青春小说时,我们班的同学能借助《南方周末》《天涯》《看天下》这样的报纸杂志和《人类的声音》这样的书籍,由“小我”走向“大我”,坦荡作“君子”,而不做戚戚的“小人”了。这样,我们的思维水平,思考深度也在老姜的引导下有了质的飞跃。腹有诗书,思辨力强,创造力才能强,作文的思想性才强。在成山似海的考卷中,这种有思想闪光点的考卷很快就会被阅卷老师发现,而我们班确实也不乏这样的考卷。所以我认为考试语文并不是培养八股小超人,正相反,它可以让真正的思考者从一大群思想平庸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平时的作文周记在作文顾问的带领下变成了原创集,还每个人给自己的集子写了个序,也许这对培养“创造”能力也不无裨益吧。
做到了以上三点,语文就可以学得不错,但若想得高分,这还不够,还需要训练考试技巧和考试心态。语文考试需要注意答题速度的提高,答每个板块的题需要多少时间都要严格地把控,一定要为最后的作文留下充裕的时间。平常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压缩时间做基础题来提高答题速度,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更是要提高速度,再美的文章也要敢于和善于“大卸八块”。其次是一定要保证自己考试时一直都处于较轻松的状态,考试时如果遇到很难的题也不能太过紧张,该放就放,争取从其他题拿高分。很多同学在最后写作文时只剩下30~40分钟,构思一般就需要10分钟,眼看时间流向终点人就要着急,弄不好整个人彻底崩溃。老师要求我们会写“非构思”作文,一定要缩短构思时间,即便只剩20分钟也要搞定一篇作文,考场作文的速度是超常的,平时就要训练。
当然还有最后一点,考语文前一定要睡好觉,我发觉通过睡觉来调整状态对考试也很重要,不然头昏脑涨进考场,结果本来“积累”了的东西忆不起,“训练”成功了的能力发挥不出,就更别说提高“创造”质量了。
9.北大学子:我读元培班两年的经历 篇九
今年是北大元培计划班的第五个年头,作为一个普通的元培人,在元培大家庭中学习生活了两年的我有话要说。元培=选择,来到元培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选择,而在元培的日子里更是充满了选择。回忆最初选择元培的时候,我的这个选择做得有些莫名。高三的上学期,北大招生办的老师来我高中提前招生,因为化学竞赛的原因,当时已经确定可以参加化学全国冬令营的我也获得了保送的资格。高中的几年过得相对单调的我,当时对填选哪个专业并没有太大的倾向,也许是因为长期的化学竞赛经历,我心中的首选仍是化学。但是父母似乎对生命科学比较有好感,因此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此时元培计划出现在了候选名单上,受到元培可以在进大学后任意选择专业的诱惑,我最终在可以填选三个专业的报送单上,依序填了元培、生科和化学。在几个忘了日子的早晨,我被电话从复旦大学临时的宿舍叫起,一路赶到上海的南端参加了有北大许校长出席的招生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第一志愿——元培,然后我又半梦半醒地赶回了复旦大学继续我的竞赛前培训生活。对于元培我当时的了解仅限于:第一,这是一个似乎比较自由的院系,将来还可以自由选择专业;第二,这个志愿似乎很热门,名额很有限,而且听名字——元培计划实验班比较牛,可能算尖子班吧。当时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决定,我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志愿表上的小小改动,竟然将决定我大学四年的生活,并进而对我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一个小小的选择让我来到了元培,但是报道之后,我发觉元培似乎是为我量身订做的。第一,我有了选课的自由。我一直有一种想法,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而不是根据所谓的教学计划来选择课程。有机会成的宗师伍德瓦德的大学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在上大学时,伍德瓦德对自己喜欢的课程投入了十二万分的热情,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他根本不屑一顾,结果一个学年下来按照学校的规定,他已经必须被退学了。但是学校里有一些老师看到了伍德瓦德的天才,联名上书学校,最后学校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他的课程选择,让他自由选择喜欢的课程。现在尽管我没有伍德瓦德的天才,但元培提供给我自由构建自身知识架构的机会。对理论化学颇感兴趣的我,在和段老师等导师交流后,意识到对于这个领域需要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于是我选择了数学学院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课程,同时也兼顾了化学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第二,我的身边有不同文理背景的同学。与其他学院一个宿舍甚至一个楼层中只有本专业的同学相比,元培的宿舍制度显得更多样。在我宿舍里有三个理科背景,也有一个文科背景的同学,和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会带来很多新鲜感,而且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拓宽知识面。第三,元培的导师制度。元培从各个院系聘用了最知名或最有教学经验的教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选课前的导师交流会上我就充分感受到了大师的魅力。段连运教授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牢固并有未来扩展性的适合理论化学研究的知识架构有了清晰的认识;邱维声教授的魅力和热情打消了我对A类数学的恐惧;张庭芳教授的认真负责让我对元培增添了一份信任、对未来增加了一点信心。于是带着高中时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怀着对元培的热情,我开始了我的北大元培生活。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好。我参加了班团委的竞选,最后做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化学类的课程由于有高中时的基础,我学得游刃有余,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投入到了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这两门共10学分的大课上。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很愉快,身为学习委员的我多了很多机会和各个方向上的联系人交流,耳濡目染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元培一年级独有的导师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能够聆听各个院系的大师的讲座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而且还是特别针对元培学生的特点来安排的,第一对大家慎重考虑和选择未来的院系提供了最好的指导,第二也让我们有了了解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学科领域的机会。诚然,丰富的选择意味着更大的自由度,但太高的自由度,尤其是在我还不能驾驭之的情况下,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元培的第一年,特别是第二学期,我走了一些弯路。第一学期数学分析I和高等代数I的学习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也许我可以修一个数学、化学的双学士,于是第二学期我继续选了数学分析II和高等代数II,还选了数学学院的基础物理I。另一方面,化学方向的课程我则少选了一些,以至于从课表来看,我完全是一个数学方向的学生。太多的选择再加上对自己过高的估计,就像用网球拍捡网球一样,已经放满了还要弯下腰去捡,最后的结果是球都滚掉了,什么都没有。很快我就感到了学习上的压力,每周数学作业都要花去我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再加上我作为学习委员工作组织的每周末的学习讨论会,我其他的课程渐渐耽误了下来。到了期末,两门数学课的成绩是都没让我失望,但是难度同样很大的基础物理和平时作业很多的算法我都得了很低的分数。而化学专业的课程,我尽管分数不低,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明显发觉由于平时花的时间少,原来积累的底子已经消耗完了,对化学的感觉也明显生疏了起来。由于基础物理和算法的下拉作用,我的绩点跌到了谷底。这对我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在第二学年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一直都有抬不起头的感觉。学习委员是肯定不能再作了,哪有成绩只是中游的学习委员啊;奖学金我连申请都没申请,也几乎退出了所有的班级活动。大学时的成绩不同于以前,四年的成绩都要计入最后的统计,目标是出国去顶尖大学读博士的我人生第一次发现自己离目标是那么的遥远,当时也许是我学生生涯中最失意的时候。幸运的是,在经过自我反省和与父母、老师交流后,我及时清醒了过来。丰富的选择本身不是坏事,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什么才是最基本的——即你的目标,而非迷失在海般的选择中。我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坚实且有扩充性的知识架构,学习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等课程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第一年我走弯路是因为我本末倒置,把手段当成了目标,没有让丰富的选择为我服务,反而被选择淹死了。打个比方,在元培学习就像拥有一把功能繁多的瑞士军刀一样,较之其它学院专业性的工具,如数学院的剪刀、物理学院的小刀、化学院的螺丝刀,抑或法学院的钻头、中文系的锉子、经济学院的锯子,瑞士军刀拥有包含所有这些功能的组件。如果你清楚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那么合理地利用这些组件就能迅速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不必像其它院系那样受困于工具的有限而不得不开发出诸如用剪刀当小刀,或者用螺丝刀作钻头之类的附带功能;但是假如你没有把实现目标放在第一位,而是迷恋于瑞士军刀的诸多功能,结果必然是由于时间有限,对于任意一个组件你都做不到像只拥有一种工具的其他院系的同学对自己工具的熟练度,反应到学习上就是博而不精,杂而不专,而这正是大学学习的大忌。在意识到了自己拥有一把瑞士军刀,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后,我开始重新规划我在元培的学习计划。放弃了本来打算继续修的数学分析III和抽象代数,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化学专业课上,并根据自己对理论化学的浓厚兴趣,选修了一些高年级的化学课;同时我主动找了元培化学方向的导师段连运教授,在和他进行了知识架构和研究兴趣的深入交流后,他推荐我去找我现在校长基金的导师吴云东教授。在大二的第一学期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加入了吴老师的实验室,参与了组会,也开始接触一些研究的方法。当然我也没有放弃之前学的数学,课余时间我自学了“数理方法”等,确保自己的数学知识不会生疏。但是这种对数学的学习已经是基于我的目标上的,而非纯粹的学习数学。化学家需要数学,但是需要的不是数学家眼中的数学,对于立志化学研究的我来说,没有必要去反复练习定理的证明等,那是数学家需要具备的素质,而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有着深厚数学物理功底的化学家,并非一个纯粹的数学家。在把握了大方向后,我的学习很快步入了正轨,成绩也开始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更强的信心,由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作为一把瑞士军刀,元培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可塑性。在元培,没有人给我们规定我们要上那些课程,有的只是导师的推荐,但更多的需要我们自己去作出选择。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价值观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再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因需选择,让元培拥有的多种选择为我们的目标服务。当然这种要求是很高的,特别对于从小学开始到高中一直处于被动式学习的我们来讲,要自己去主动确定学习的目标和选择实现目标的途径可能已经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但这并非意味着我们不能通过实践来达到这样的境界。我的经历可以算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从刚开始的一个朦胧的想法——知识架构,到后来由于目标的不明确而迷失在众多的选择中,从表面上看是学习成绩的下降,从深层上看是离自己的目标渐行渐远,但是由于有了选择的机会,经过磕磕碰碰地选择,我最终成长了起来,而这才是最大的财富。现在的我已经步入了良性的循环,成绩的上升是最外在的表现,最重要的是我在自我意识的觉醒后,不仅确立了大学本科四年的目标,也开始规划起自己的未来发展。诚然,大部分元培学生都会在入学之初走过或多或少的弯路,因为不要说我们学生,就是元培的老师也没有经验,甚至元培的理念也只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是先驱者。作为先驱者,我们就要有责任感,元培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我们,因此我们和元培应该是一体的。我认为,选择元培在另一种意义上就是选择了承担责任。在元培的学习让我们学会了承担选择的责任,在以前这种责任是属于教务部的,而现在这种责任落到了我们自己身上,能够自己做出事关自己前途的选择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决不是轻松的,真正的人才都是经过捶打才练就的,元培的理念的实质是培养真正的精英人才,元培是为有志于在未来成为各行各业领袖的大学生设计的,是为有意愿承担起责任的学生准备的。最初选择元培是一个意外,但是这个意外是我成长路上最宝贵的一段经历之一。一帆风顺不为美,真正的成长一定要经历乘风破浪,天鹅的翅膀在经过雨水的拍打后坚硬,婴儿在跌跌歪歪中学会走路,有了元培的四年,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学会了选择,也学会了去承担选择的责任。
10.北大学子励志故事 篇十
【阅读提示】
他2007年首次走进北京大学,2008年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北大中文系,几年里看了400多本书,写下近10万字的文集。出身农村的他曾在高考中失利,却一直向往最高的学术殿堂。他打心眼儿里觉得,“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她的名字就叫大学。”他是北大保安甘相伟。
常人很难将保安与哲学联系起来,在北大,却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我今天忘了带学生证,保安一开口便是三个哲学命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答对才能进入。”故事虽有调侃的味道,却能看出北大保安的不凡。
17年来,从北京大学保安大队走出了300多名大学生,28岁的甘相伟(上图,记者 魏薇摄)是其中一个。他腼腆害羞,甚至有些拘谨。但略微熟识后,就从口袋中掏出了名片。名片抬头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一排红字非常醒目,名字后面“教育顾问”的标注耐人寻味,背面更是写满了他可以提供的法律援助、人生设计、心理咨询等服务。“之所以自称为教育顾问是因为我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与别人分享我在北大学习到的很多东西。”慢条斯理的语调,却带出了自信与骄傲。
【镜头一】
他瘦瘦小小,看起来十八九岁,朴素的衣裳和求知若渴的目光与周围的北大学子无异,但脸上似乎缺少了些自信与微笑,身边也没有兴奋的父母帮着提行囊。那一年,他初到北大当保安。
4年前的9月,初秋的燕园还留有盛夏时节生机勃勃的样子,甘相伟和3000多名学子一起走进了北大,却没有他们脸上的意气风发。“心中一直有着自卑感,学生们能够在明亮的教室读书,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我却只能当保安。”说到这儿,他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同样生活在燕园,同样行走在未名湖畔,同样呼吸着自由的学术空气,这些与学子同龄的年轻人同样想读书想学习。2006年开办的北京大学平民学校应运而生,这是个由北大工会组织、北大教师授课、北大学子担任志愿者的特殊学校,沿袭了蔡元培时期大力倡导的 “校役夜班”,旨在“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校工提供进修机会。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年轻人的需求,有英语、计算机、人际交往、理财等各方面的培训。每个学期都有近百名年轻人走进课堂,甘相伟是其中之一,并且还成为了2008年的优秀学员。
像甘相伟一样爱学习的保安有很多,这源于北大保安大队一以贯之的管理理念,“在高校,不爱学习的保安队伍是一支愚蠢的队伍”。刚刚拿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队长王桂明对甘相伟影响很大,“队长特别提倡在实践中学习,经常鼓励我要多写文章。”副队长张国强在取得两个本科学位后还拿下了司法考试,成为保安们心中的榜样。
站过北大的各个门岗后,甘相伟现在的岗位在未名湖畔的北大档案馆。清闲之时,甘相伟在看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这种能在工作中学习的生活很幸福。”身边18岁的小伙子王深刚当保安一周,在甘相伟影响下,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运动训练学》苦读。
【镜头二】
八九岁的年纪,泥猴般的样子,甘相伟和一群小伙伴打闹着冲上山顶,喘着气眯着眼享受着大风吹过面颊的畅快,看着铁路延伸向远方,想象着山那边的世界……
在湖北广水农村,甘相伟度过了顽皮、快乐的童年。他家里不富裕,却重视读书,“我小姨尤其支持,她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在广东打过工,见多识广。”在村里读完小学之后甘相伟又到镇里读了初中,经常拿第一,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但因高考成绩不佳只读了大专。“高中阶段我读了很多关于北大的书,里面对未名湖的描写和学者的描述,让我埋下了一个北大梦。”大专毕业后的甘相伟在广州工作一年后,毅然辞职来到北大,即使只能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保安。
这份最基层的工作得到了朴实的父母的.支持。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只希望儿子不用再承受种地的劳累。“农村孩子很多是靠读书或者当兵出人头地,我总感觉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为了能让父母过得轻松些,今年甘相伟给家里汇去了积攒下来的两万块钱。他的月薪将近2000块,除了生活费,最大的花销就是买书。“平时吃穿花不了多少钱,最多六七百,但每个星期我都会去书店花几十块钱买书。”他笑笑,“每月花两三百块钱买书不多吧?这样我还能省下1000块呢。”
甘相伟坚定地认为小人物也应有精英意识。凭着勤奋与坚持,在北大他圆了很多梦,考上中文系、担任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结识了众多有学识的教授和优秀学子。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为了回报社会,他还曾到打工子弟小学支教。这几年的经历和感悟还促使他开始写一本关于自己、关于励志的书,书名就叫《行走在未名湖畔》。
【镜头三】
忙了一天,夕阳西下,一个孤单的身影定格在空无一人的阅览室里。手握一本心爱的书,金色的阳光斜照在他专注的面庞上,外面的喧嚣与他无关。
波光粼粼的未名湖,书香满满的图书馆,静谧幽长的林荫小路,都曾留下甘相伟流连的身影。“我享受一种孤独的状态,有时下了班后档案馆的阅览室里空无一人,我会静静在里面读几个小时书。”说到这儿的时候,甘相伟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味那种安静的美好。
谈及喜欢的书籍,甘相伟变得兴奋,“我最喜欢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诗词,但也会读其他领域的书籍,尝试新事物,避免思维固化。”在他口中,时常跳出“人学”、“脑图像”等新鲜名词。对于很多领域著名教授的资料他也顺手拈来,“我认识的很多教授都在国外读过书,他们都推荐我多读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鼓励我去探索思维盲区。”教育学院的鲍威教授还让甘相伟参与了研究生课程的课堂讨论,并且叮嘱助教要多复印一份讲义给他。
一直在鼓励他的还有很多人。经常来北大档案馆查阅资料的很多老教授、老校友,很多院系的学生都曾和他探讨过他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在一起研究燕京大学时期出大师,但现在的大学却无法做到的原因,聊过五四时期北大的风云人物,我还准备和同学一起去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顺便写个影评。”
在甘相伟心中,尊敬的师长和可爱的同学是他快乐的源泉。和他们在一起,他能找到归属感。记者采访临走时他谈到自己的梦想,“想就这样一直平淡地过下去,不考虑名利,专注于现当代文学研究。”话语恳切而又坚定,“你来监督,我一定能够在10年后写出更好的文章。”(记者 魏薇)中国大学网 (责任编辑:卜范龙)
★ 描绘追梦历程的随笔
★ 奋斗追梦的励志的句子
★ 追梦正能量励志句子
★ 追梦诗歌
★ 追梦作文
★ 追梦 作文
★ 作文 追梦
★ 从“课程”到“体验课程”
★ 从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
11.北大学子励志故事 篇十一
按:2007年三位来自清华北大的学子获得一位来自美国的商学院院长的天使投资,决定放弃自身的高薪稳定工作,投身为中国大学生求职提供帮助。他们所创立的过来人提倡“经验分享、共同成长”,创新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将在校生的职业发展与职业的成功人士完美地结合起来,最大可能性动员社会力量的自发参与。两年中帮助上百万大学生通过过来人网站找到满意的工作。
清华里的Offer大牛
2006年暑假,从香港某投行实习归来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王迈拿到了正式的Offer,成了校园里的红人,他的成功也受益于一个由清华北大的一批“牛人”创立的学生社团――过来人俱乐部。从10月份开始,在俱乐部的组织下,王迈以及其它的一些拿到投行Offer的“牛人”定期在经管学院举行系列的职场经验分享会。
在后来,他慢慢注意到每次在会场的角落都有一个穿着普通的怯怯的男生聚精会神地听着,奇怪的是他从来都不坐,而是站在那里。2007年春节之后,一次讲座的时候注意到这个男生边上多了一个上年纪的中年妇女,穿着也比较普通,两个人还是站在那里听着。讲座结束了,其它同学全部都走了,王迈以及俱乐部的几个成员在收拾东西的时候,这个妇女拉着男生向王迈走过来。怯怯地却张口吱唔没说出话来。
王迈以及几个伙伴好奇围上来,然后轻声说到:阿姨,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才知道男孩来自青海的一个山村,在北京的某所高校里上学。家里有两个姐姐,为了弟弟上学很早便辍学在家,弟弟考上北京的高校,成为全村的骄傲,觉得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但没想到已经大四下学期,很快就要面临毕业,现在工作八字还没一撇,更没有参加过什么面试。眼看春节已经过了,妈妈一着急,便跟着来到北京了。他们在京城没有关系,就来听一听讲座。最后妈妈拉着王迈的手说:我们家没有关系,不能替他找一份好工作,我家孩子就交给你们了,拜托了!
俱乐部的几个成员都受到很大震撼,尤其是从小家境良好,几乎没有受过挫折的王迈。当他在上面神采飞扬讲如何拿一个年薪上百万的Offer的时候,没想到下面还有象这样身系全家甚至全村希望的只想在城市里找一个普通工作的人。
天尤伶人,在几个人的帮助,教他建立自信,准备面试,学会沟通。一个月后这个男孩就找到中国移动青海分公司的一份工作,是他一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作。这天在俱乐部照常的一次分享会活动结束后,男孩带着他妈妈又过来了,手上拎着一大袋家乡的土特产。一见面抓住王迈的手说:娃子,你可算是帮了我的忙,你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啦……红了眼圈,再也说不出话来。王迈握着大妈的手,说:阿姨,你千万别,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也没帮什么忙。
在妈妈带着男孩千恩万谢走了之后,几个人陷入了沉思,都觉得心里很沉重,不是滋味。
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分享会结束之后,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办公室,他们找到了还在工作的李老师。在说明情况之后,李老师说:你们几个都是我喜欢的弟子,也是我弟子里面最优秀的几位。我跟你们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李志文教授,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教授及会计系主任。教育部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及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商学院院长。
李教授出生在台湾,在会计界享有盛名,并且是第一个华人当上美国顶尖商学院院长的华人。他讲到20年前“我抛家弃子,来到北京,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都想到一走了之。每天早上,又咬牙苦干。”
看到中国对人才教育的一些弊端,觉得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在他近20年的努力下,帮助建立了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复旦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商学院。在亚洲开办第一个EMBA。
李教授说:就是没有白活这一辈子。二十亿年的进化才产生了我们,而且最多是一百年的寿命,珍惜这一百年,所以我珍惜我的每一分钟。吃、喝对于整个人的这一生来讲,它是一个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到你开始有资格买奢侈品的时候还在必需品里面打滚是很愚笨的。现在要请我吃鱼翅要排队,我还不敢多吃,一个月吃一次还可以,一个月吃两次对我的健康有不良的影响。
我不白活这一辈子,这是很崇高的理想,是很难达到的理想,我也不觉得我能够达到,我希望我多少让我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觉得没有白活。我就满意极了。
我们不只是面对一个划时代的获利机会,我们也肩负一个社会精英不可推却的社会责任。如果你们想决定创业这个项目,我愿意自己出钱支持你们。
三个人之后回去商量了一个晚上。在北大图书馆工作多年的`北大的计算机高才生张有明,也渴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来自香港的经管学院的陈日佑也决定放弃马上就要到手的UBS的Offer,而王迈由于签约早,要继续履行自己的承诺,由两个伙伴继续从事这个创业项目,并约定两年后回来继续这个创业。
他们知道,凭着自己的能力,现在拿到的工作几年之后还可以继续再去找,但如果错过这个创业机会,他们一辈子都会后悔。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衣食丰满,而更在于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的投资银行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公司裁员关闭。但表现优秀的王迈却一直没受到影响,反而随着人手的减少有着更多的项目参与机会。随着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过来人的发展需要,他觉得是时间回归了,他还记得当初和老师以及伙伴的两年承诺。2009年5月,王迈如约辞掉荷兰银行(香港)投资银行部的职位,辞职时年薪一百万。
王迈在给老师以及过来人伙伴的邮件中写到:正如我当时对您做的承诺,您的学生绝对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和嘱托,这份信任在当下和未来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个是对一个师长对两个两年来艰苦创业的兄弟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
白手起家,艰难起步
过来人最早的办公室就是三个人的宿舍以及学校的图书馆。每天晚上几个人都约到一起,在一起讨论公司的各种运作以及规划。
在起初的几个月中,每天王迈和陈日佑研究大量的市面上的各种求职培训以及书籍,走访大大小小几十所学校的高校就业办公室,跟老师们交流就业工作。同时在学校里继续举办各种公益的求职讲座,周边许多学校以及社团慕名邀请他们去演讲。为了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需要,假期的时候还深入到广州、深圳、上海、哈尔滨、武汉、成都等十几个城市做相关的就业调研。在假期结束之后,300多本《过来人求职宝典》面试,这里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电子书,成为学生找工作时必看的宝典。当年下载量突破400万次。
而来自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张有明每天晚上在北大图书馆写着代码,开发着过来人的网站。由于过来人的网站没有一个可以模仿的网站,参考较多的是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的“开复学生网”,一个同样公益的为大学生提供帮助的网站。定期几个人碰面一起为网站提新的需求,一遍遍修改,一次次推翻重来。在07年底,网站终于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了。由于架构良好,支撑目前每天几百万次的访问量。
过来人的第一个正式办公地点在位于清华东门的华清商务会馆,这里被喻为高科技创业的摇篮。马路对面是清华科技园,这里入驻着微软、谷歌、SUN、威盛等一大批IT界的知名企业。而对面一大片红色的民用住宅里孕育着最具活力以及创新力的新一代创业人才。校内网、酷讯、抓虾都是在这里起家。也是在这里,过来人由于一个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准备好下一年的发票
2007年下半年,过来人获得世界500强企业贝塔斯曼的2008年校园招聘服务,也是这家欧洲公司第一次将这么大的单子交给除英才网之外的第二家公司。过来人将在北京上海两所城市六所学校做线下的宣讲会。当时为了保证效果,与贝塔斯曼签定了每场规定的人数。如果人数达不到,那就要相应扣除费用。
在复旦大学的那一场宣讲会,周五天气还挺好,半夜天气突变,外面刮起大风,下起倾盆大雨来。而且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减小的迹象。领队的王迈就着急起来,照这个样子,昨天下午贴的海报几乎全部都没有效果了,下午的宣讲会现场肯定不会有几个人来了。王迈组织大家紧急磋商。几乎所有办法都想到了,最后决议是所有人员出动,加上复旦大学的分会同学,每人拿一摞传单,然后在大雨中去挨个教学楼去发传单。见到有教师在上课的,最后快下课的时候争取到讲台上讲两句,说下午在某某教室有一个贝塔斯曼的校园招聘会讲座,今年机会难得,欢迎大家去参加。
中午的时候雨还在下,王迈拉着易拉宝就站在雨中,不停地跟每个路过的同学介绍。下午2点半,宣讲会正式开始,现场的人数到了近350人,比原先预计的还要多100多人。而对面是另外一家公司的招聘会,只来了寥寥无几的人。
12.北大学子毕业后的感悟 篇十二
1,我刚工作的时候,在一家小公司,很小很小的。和我一起进去的另外2个都是普通一点的学校的。我们刚去的时候,基本上有了电话都是我站起来跑过去接,其它人根本就不动身。以至于到了后来,电话一响,如果我不起身,大家就会一直等着,一直等到我终于忍不了了起身去接。
2,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如果是大公司,它们可能有能力支付生手的培训时间和金钱,也有能力承受生手因不熟悉业务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小公司,它们根本就不愿意或者说无法承受这些。所以在一个大专毕业的熟手和一个北大毕业的生手中间,他们宁可选择前者。
3,北京,是一个廉价高等教育人才市场。这个大环境决定了我们在用人单位眼里,都是金属,而不是金子。在这里,大学生就是廉价劳动力,商人看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感觉,和建筑工地上包工头看民工的眼光没有任何区别。尤其在以赚钱为唯一目的的大部分小公司。所以,刚毕业的同学最需要做的,就是赶紧让自己成为一个熟工。
4,在学校的时候,好好享受自尊的感觉。有人说,他读大学的时候,以为他毕业后要变成一条狗只需要3年的时间,但是工作后,他发现对自己真是太不自信了,其实要变成一条狗根本不用3年,半年就足够了。这话是我大4时看见的,过了2年后,我发现这条伟大真理完全可以和牛顿定律媲美。我们在武大里,享受的是中国最大的自由和民主,这是个可怕的甜蜜。因为当你第一次受到指着鼻子的责骂时你一下子无法接受。
5,你在北大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某人很俗。但是过了半年后,你会发现只有那些完成了,由俗到不俗的成功转变的同学,才能衣着不俗地参加聚会,而那些尚未完成转变的同学,则可能潦倒落魄地出现在你面前。所以,当你在学校的`时候,千万不要讥笑(哪怕是在心里)身边那些俗又俗的同学,因为他们很可能就是将来同学聚会上的主角,也是你mm对你进行再教育的榜样。
6,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里,师长一直告诉我们要诚实、对人真诚。还有,中国的老话叫“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在企业竞争已经到人性化程度的西方世界可能还是真理,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商场上那是……胡说。举个例子吧,我的诚实让公司失去了一个客户,让我个人赢得了一个朋友;当这个朋友因我的诚实而给我带来一个大买卖时,我已经被公司老板因那次业务失败而炒了鱿鱼;所以最后我把这宗大买卖带到了新服务的公司。这件事的结果最后是好的;但是这只是一个幸运的偶然。我想大部分人不会这么幸运。工作以后,如果你每天统计一下,你会惊讶于自己现在从早晨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说假话。这假话对同事说、对老板说、对客户说、一直说到家里,如果你的女友or男友还没有工作,而是留在学校上研上博(就像我的情况),你会让他们大为震惊,他们很可能悲痛欲绝地对你说“你怎么能这么说?”然后,你可能更加愤慨地对她or他说:“这只是交际的手段/业务的需要/如果你能给我提供一个饭碗我肯定不这么说……”最后的最后,你们很可能对彼此失望,比如,对方觉得你变了;你觉得对方toonaive,toosimple,不理解你。
7,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平时有空多看几部幼稚一点的片子,比如《流星花园》那种。当年我对此嗤之以鼻,现在我一想起一个宿舍的女生围着一台破电脑看它的情景我就鼻子发酸!现在我们已经没什么心思能沉在一部片子里耐心地看下去了,偶尔看看电视,就是拿着遥控器拼命跳台。
8,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多去上上课,少在宿舍打游戏睡觉。因为,工作以后就不要指望谁这么耐心给你讲东西了,老板要是让你做啥,不懂的话千万别问!自己想办法查!不要以为像在学校一样,好问是美德!你多问几句,脾气好的老板会不理你,晾着你知道你自己讪讪地走开,脾气稍微不好地老板会对你阴阴地说:“你们武大的就这素质?这都不会?”你可能会心里喊冤:“拜托!我接触这项业务才2天,我不问我怎么知道?”你这么想就错了。老板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他管你怎么做到的,总之你做到了才算完。我现在每想到大学时候不少次我都在课堂上睡觉,我就觉得特别对不起讲堂上的老师。
9,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能谈恋爱就谈场恋爱,那时候谈恋爱才叫谈恋爱!你的她很可能只是因为喜欢你而跟你谈恋爱;你们可能大夏天一起挤公交去动物园,在臭气烘烘的车厢里晃来晃去都是一种甜蜜一种幸福;工作以后你就别指望了!如果她跟你谈了3年你还没有能买房能加薪的迹象,你就完蛋了!如果你跟她谈了3年你还没有能买房能跟她结婚的迹象,你也完蛋了,你可能会开始怀疑你是不是在耽误她的青春她的时间。那时候你们一起再坐公交车,你都会觉得心酸:你堂堂一个北大男子汉,还要让lp挤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