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广播系统管理制度

2024-08-12

学校广播系统管理制度(精选8篇)

1.学校广播系统管理制度 篇一

教师账号生成流程: 方式一:

1、登陆网址:http://jsgl.sdei.edu.cn:8081/

选择“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2、以学校系统管理员身份登陆。(以吕陵中心小学为例)

复制账号、密码,输入验证码登陆。

选择左侧“用户权限管理——教师用户管理”

3、点击“新增”

输入教师基本信息

(注意:出生日期为自动生成,与身份证号一致,如与事实不符,可手动更改。“是否新聘教师”一栏,如为老教师,则选择否;以后当年新招聘教师录入时,选择是。)点击保存,系统自动生成初始密码。

教师账号生成

4、教师账户密码导出。

在学校全部教师基本信息录完后,仍在当前页面,选择导出。

导出全部信息

生成表格,打开后,包含教师登陆密码。

将本表格发放给教师,教师自行登陆填报个人信息,学校管理员负责初审。方式二: 1、2步与方式一一致;

3、点击“导入”

选择“下载模板”

模板下发给教师自行填写

4、上传模板

在教师填完信息后,重复步骤3,导入模板

5、生成密码后,导出密码方式同方式一

2.学校广播系统管理制度 篇二

一、在学校中实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 学校管理尽管仍然承担着传播公共教育的任务, 但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管理不能只局限于追求如何完美地传播一整套既定的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校必须更新知识内容、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并要为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习惯而负起责任。学校教育要为当前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不断地提供可资利用的资源, 这便要求教育者能够在自己所处的岗位上更有效地制造知识, 并能在不断变化的组织环境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随着学校教育的这种根本性转变, 学校管理者越来越处于管理的中心地位, 并且日益拥有更大的权力与更广阔的空间。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他们需要去思考何种管理形式能更好地支持改革的需求。而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人员或财务的管理, 而是知识和思想的管理。管理者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学校知识管理的方法, 使得学校这个与知识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组织能够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时代的要求。由于学校与知识天然地存在紧密的关系, 因此, 以往的学校管理中也存在知识管理, 学校在不断地、无意识地执行着这种管理, 如每个教师不断地从经验中学习, 甚至可以通过在教研室中讨论而达到与别人分享的程度。但这个过程总体而言表现出无意识和粗糙简约的特征。如果学校的知识体系能够被有意识地加以管理的话, 它将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以此为基点, 要求学校管理者基于知识管理的原则探求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绩效的知识的创造、转化与应用的新方法。因此, 学校建立一套体系来管理他们独特的知识资源, 以适应其组织的独特目的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1. 体制因素。

在学校中为了管理的方便, 人为地划分了很多部门, 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 且各尽其责, 这样就产生了部门本位主义。学校教职员工之间相应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 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 学校的管理制度越完善, 则教职员工的工作就越为机械化, 长此以往, 其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就会固步自封, 无法形成超越和突破, 这就会对知识共享造成很大的障碍, 制约了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另外, 因为尚未建立由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的高效组合激励机制, 也导致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存在障碍。

2. 技术因素。

学校要实施知识管理, 就要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特别是要有合适的信息库、知识库。这些都需要学校付出巨大的投入, 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目前我国教育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学校可以做到, 并且当前知识管理技术还不成熟, 还处于摸索状态。同时, 知识管理的实施对教职员工的信息素质要求较高, 虽然他们对知识管理十分感兴趣, 但缺乏知识收集、处理、交流的技巧, 尤其是缺少交流沟通的技巧, 因而对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感到茫然。

3. 思想因素。

传统观念中存在着知识就是力量的误区。人们一直都认为如果我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东西, 我就占有了优势;如果我告诉了你我所知道的, 我就失去了这些优势。另外, 我们的教育体系本身也不鼓励信息共享, 不鼓励个性特点的发挥, 教学方式缺少多向交流。任何一种守旧观念对任何新生事物都会产生抵制。长久以来, 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尊师重祖, 这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延续, 但同时也促使了守旧观念的形成。对于新事物, 我们往往采取的不是去勇敢地尝试, 而是持怀疑、抵制的态度。同此类似, 知识管理虽然具有很多优点, 但毕竟是个新生的事物形态, 很多学校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 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并心生抗拒。

4. 校园文化因素。

知识管理专家指出, 在一个组织能够采纳知识管理策略之前, 必须发展一种知识管理文化。形成推崇学习、提倡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这种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第一, 学校的管理者要思想开放, 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习惯提出挑战, 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 由监督转为激励, 由命令转为指导, 自上而下形成学校共享知识的宽松环境, 形成有利于学校任务和功能完成的氛围。第二, 学校内部推崇知识和学习、科研和创新, 具有坚定的知识信仰。教职员工之间的竞争是知识创新实力和能力的竞争, 而不是相互损害对方的利益。第三, 合作的知识实践与知识共享是学校成员间普遍的关系模式, 知识共享成为一种自发的行为, 学校成员自然地与组织内外的人员形成各种知识网络团队。当前, 我国大多数学校内部缺少一种能促进知识流动、转化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缺乏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 远未形成较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知识共享型的校园文化。

5. 教师因素。

教师在认识上的模糊、心理上的障碍和技巧方面的缺乏都会对知识管理的实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1) 认识障碍。很多教师认为知识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 对他个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且, 教师的创新意识并不是很强, 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缺乏认识, 因而对知识管理缺乏热情, 更有部分教师由于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模糊, 而心生抗拒; (2) 无知感障碍。无知感对知识管理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它抑制员工的求知欲。有些教师认为, 发问会使别人认为自己无知, 进而会让别人否定自己的价值。为了避免这种难堪, 他们宁愿忍受对问题的不解, 或者另外找方法去解答。这种意识就限制了知识的交流; (3) 技术障碍。有些教师对知识管理很感兴趣, 也想进行尝试, 但缺乏知识收集、处理、交流的技巧, 对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不熟悉, 尤其是缺少交流沟通的技巧, 因而对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感到茫然。

三、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建构

对学校组织进行知识管理是具有长远价值的, 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学校知识管理建设需要从组织到个人各个方面的改革, 使学校和教师个人从观念到每一个行为都有利于知识的发展、利用和创新。

1. 关注学校组织文化的建设。

尽管很多学校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 架构了网络, 添置了新设备, 但知识共享活动开展得并不成功。究其原因, 就在于没有形成一个共享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影响知识共享的最大障碍, 技术则在其次。我们很多教师是在不共享的文化中成长的, 只有让教师理解知识共享的价值, 看到共享的知识是怎样促进他们的工作效果, 才会在行动上进行转变。由于隐性知识是个人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摸索得来的东西, 很多教师会认为他拥有的这部分私人信息是他的个人价值所在, 因此不愿与人分享。作为一个学习型的学校, 应当以开放和合作的价值观来规范学校文化, 要在学校中发展积极的合作关系, 倡导教师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 鼓励教师把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

2. 建设开放互动的学校环境。

教师的知识要能成为学校组织的知识, 学校必须塑造出一个有利于互动的知识环境, 激励教师通过开放讨论、经验交流与观察学习等途径, 创造新观点与扩展知识, 这种将教师个人知识转化为学校组织知识的过程, 是学校知识管理的一项要务。学校可以通过改变学校的物理环境来影响人的情绪、行为, 以创造更多的教师交流机会。如果每个教师都封闭在独立的小单元里办公, 这样看似给了教师独立的空间, 实际上是限制了教师之间的流畅沟通, 也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

3. 建设支持型的学校组织结构。

学校上下级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 易于造成组织的僵化, 不利于知识的交流和应用, 这样的组织结构已然不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来适应新的社会结构。新的组织结构应该有利于员工的相互沟通和知识共享, 这种沟通不仅发生在组织内部, 而且应该发生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之间。学校管理人员应为教师进行知识的共享、创新、使用创造条件, 为知识管理与创新制定基调, 而教师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传递、创新。

参考文献

[1]德鲁克.彼得等.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1999.

[2]王如哲.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3]朱永国.学校知识管理探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4 (3) .

[4]徐高明.高校知识管理的历史考察与特征分析.江苏高教, 2002 (2) .

3.论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物品管理;系统;学校;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71-01

随着各个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物资种类以及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物品管理的过程更加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入库和出库做为主要的管理内容,不仅不方便物品查询,同时还使得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长期以来,因为学校物品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使得学校时常发生物品账面信息错误,物品丢失等现象,不管是在物品采购的编制、物品采购计划的审批,还是物品的入库、物品出库、物品借用等各项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一、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的各个模块分析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物品管理在各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当中意义非凡,本文所设计的系统主要是为了有效的对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教学物品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将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分为借出管理、发放管理、采购管理、物品列表、类别管理几个模块,同时各个模块还分为很多的子模块,下表1-1描述的就是各个子模块的功能情况。

在上述的模块分析表当中采购申请的时候首先要对物品进行库存信息的管理,在申请采购完成后再对物品进行发放和借出的有关管理,在这一系列的物品管理执行过程当中还需要对物品的库存信息及时的进行更正,以做到对物品库存的调拨和统计。

二、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性能分析

学校物品长期的缺乏有效管理,大量物品积压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和学校一直以来的勤俭办学相悖,随着各个学校的发展,传统的物品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学校物品管理,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此问题,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主,建立起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这个申请系统主要具有的性能主要有下面几个。

(一)实用性强。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使得该项工作的信息化得以实现,同时还是得物品管理的过程更为规范化,使得整个工作具有很好的计划性、准确性,提高了管理工作人员的效率。该系统在得以实现库存成本降低的同时,也使得学校物品库存的结构得到优化,解决了当前学校物品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实用性是非常强的。

(二)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当中有整个学校的全部物品信息,该系统以可靠性极高的软硬件做为技术支撑,能够保证系统更为稳定和长效的运行。,能够保护系统当中的数据安全,同时重要的数据还会在系统当中进行备份,使得数据更为安全。

(三)系统操作性、维护性强。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系统的界面十分简单,同时后台维护也非常简便,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只需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就能够使用和维护。

三、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的重要作用

(一)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能够使学校物品管理更为规范化。一方面,在该系统当中物品会按照用途进行分类,这就对学校现有物品的种类一目了然;另外一方面,该系统还能够对各个物品的库存及时的了解,在了解后就能够发现库存不足的物品、库存超额的物品,及时解决库存问题。这样就是的学校物品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二)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能够实现学校物品的最大化利用。在该系统当中,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及时的掌握学校物品的库存信息,做为管理者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及时的补充库存,进行缺少物品的采购申请,对于库存充足的物品应该提高利用率,这就使得学校物品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总结: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最终是以学校的物资信息化的有关管理工作来实现的,该系统实现了对学校物品的查询、管理,该系统的使用非常利于对学校物品各项信息的统计。在该系统当中每项物品的入库、出库、使用等情况都能在该系统当中得以查询,综上所述,学校物品管理申请系统既能够满足学校在物资管理方面的需求,同时也使得物品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使整个物资管理更为规范化、流程化,同时还使得信息查询更为可信,使得学校的物品管理更为透明、可塑,弥补了原来手工方式进行物品信息管理的各项不足。

参考文献:

[1]董丽丽.潍坊商业学校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省:山东大学,2012.

[2]祝霄峰.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省:云南大学,2013.

[3]杨振娟.高职院校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科技大学,2014.

[4]金奎文.基于高职院校的仓库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 篇四

一、学校建设MIS的必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由于系统是学校自行研发的,各项功能都能配合本校的管理模式,体现本校的管理特色;针对性强,符合实际需要。学校自行研发的系统与软件公司开发的系统不同,前者是系统跟着管理走,后者是管理跟着系统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查找方便、快捷、准确,有效提高管理质量。学校管理的数据相当庞大,仅是学生成绩这一项的数据就已经很多,而且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记录方式,师生查询起来相当麻烦,耗时很多,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高速高效的目标。

二、学校MIS的功能模块

学校MIS系统由多个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最后形成一个学校管理的大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学校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数据、决策方案;提供最佳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学校各项管理的最优化川。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信息子系统(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学生管理信息子系统(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等),人事管理信息子系统(人才引进、教师培训、人事工资管理、人事档案等),科研管理信息子系统(纵向课题、横向课题),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公共服务体系管理信息子系统(网络信息服务、图书档案信息服务等),后勤管理信息子系统(教室、宿舍、餐饮等服务)以及资产管理信息子系统(房产、地产、设备仪器、无形资产等)等等。各个管理信息子系统又是由若干个管理信息模块组成。

三、学校信息系统安全

校园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学校的校园网络,其中就可能有“”试图攻击网络,破坏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还有的可能窃取保密的技术资料及数据等等,这样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主要指网络硬件的维护和使用以及管理等;逻辑安全是从软件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指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等。

由于学校信息系统支持全校各部门的办公活动,采取集中存放、统一管理数据的方式,因此这些信息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从数据管理安全和系统管理安全两个方面加以保证。在数据管理安全方面,录入数据要进行有效性检验,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归档制度、系统管理员责任制度、关键程序的管理制度和服务器机房的管理制度;在系统管理安全方面采用多层安全机制,即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和应用程序安全的四层安全保证。在信息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方面,为了保护服务器上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服务器与校园网的连接处设置了防火墙,使用防火墙用以防止非法用户的频繁登录、猜测系统密码,对服务器的开放端口进行限制,设置允许用户访问端口的时间,限制用户访问端口的IP地址等;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严格控制,有些用户必须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某种操作;在数据库安全方面,对用户设定权限控制表,做好数据库审计记录的检查。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强化学习培训,为信息化增强后劲

学校在建设硬件环境的同时,必须拿出一部分资金,挤出一定的时间,统一组织,科学安排,对教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其中对三支队伍的培训更要严格:一是领导干部队伍。首先要让他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做到天天讲,处处讲,营造浓郁的信息化氛围。二是骨干教师队伍。尤其是那些通过竞赛活动涌现出的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能手,要让他们加强实践,提高技能,示范引路,以点促面,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三是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有赖于学校领导的懂行和重视,更有赖于学校的信息化专业老师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一个好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能够将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提高一个层次,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随时的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承担对本校教师进行简单而富有实质性的辅导和培训工作。所以,学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方面尽可能地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待遇,另一方面经常派遣他们参加国家、省、市级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学习、参观和进修,这对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必将大幅度提高,这就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坚强后劲。

2、重视维护与换代,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

一些学校筹巨资建成了一座校园网,但由于管理不善,维护不力,服务不到位,短短一两年时间,就出现设施提前损坏、设备提前报废的情况。其实,校园信息化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工程,教学硬件设施的购置,除了考虑性能、价位等外,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设备的后期维护,包括商家跟踪维护和学校自身维护。二是现在的IT业更新如此之快,教育教学的要求可能随时会根据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而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变。所以,硬件设施的购置策划一定要注意以后的二次更新和将来可能的升级换代,千万不可为省有限的钱,而将硬件的可扩展性全部放弃。

学校全面实现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标准化、业务流程化、制度规范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让系统为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多发挥作用,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光生。走进“教育e 时代”—广州教育信息化创新和发展经验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

5.学校人员管理系统设计文档 篇五

主要流程计算机师范一班20111946 王婷 提纲: 设计要求实现要点及依据 补充说明

设计要求

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大学各类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各类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增加、删除、查询、修改、排序和统计。要求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一个异质链表,该链表用来存储大学中各类人员的信息。希望将人员信息保存到文件中,便于下次操作。

主要流程

A。提示进入系统--

B。询问载入已有文件还是新建一个文件并作相应处理--

C。询问进行何种操作(增加、删除、查询、修改、排序和统计)--

D。根据选择进行处理--

E。询问是否要继续操作(是,转到C处继续循环,否,往下执行)--

F询问是否保存文件并作相应处理--

G。退出系统

实现要点及依据

类的关系:定义四个类:person,teacher,student,worker,list,其中teacher,student和worker从person继承,并将某些共有的成员函数在person中定义为虚函数,以提供共同的接口。另外,将链表类list声明为前面四者的友元函数,以方便对其成员的访问。

异质链表:此表包含一个头节点和头指针。节点的格式是固定的,并没有采用变长的形式。实现的思路是:节点包含三个域:对象类型域(用整数表示)-对象指针域(指向相应的对象类型)-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域(把后一个节点连接起来)。

文件的读写:我采用了两个类ifstream和ofstream,利用其提供的read()和write()函数,实现对文件的读写。

补充说明

在开始编写程序的时候,我对异质链表并不熟悉,要如何实现也没有底。曾经考虑过用模板,但中间出现了我无法修改的错误而作罢,而现在采取的这一种方式,不知道是不是正规的方式,有没有潜在的设计缺陷。另外,由于我对多态也掌握的不好,有些应该用多态的,我实际上是用if语句来实现的。

实现要点及依据

类的关系:定义四个类:person,teacher,student,worker,list,其中teacher,student和worker从person继承,并将某些共有的成员函数在person中定义为虚函数,以提供共同的接口。另外,将链表类list声明为前面四者的友元函数,以方便对其成员的访问。

异质链表:此表包含一个头节点和头指针。节点的格式是固定的,并没有采用变长的形式。实现的思路是:节点包含三个域:对象类型域(用整数表示)-对象指针域(指向相应的对象类型)-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域(把后一个节点连接起来)。

文件的读写:我采用了两个类ifstream和ofstream,利用其提供的read()和write()函数,实现对文件的读写。

源代码:

6.学校广播系统管理制度 篇六

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2010年1月6日,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尽快完成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校舍系统)的建设部署工作,保障校舍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校舍系统是“金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安工程)对中小学校舍进行的全面排查鉴定为基础,建立起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基于单体建筑物的校舍信息电子档案数据库,搭建统一的全国中小学校舍管理平台,为校舍安全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校舍管理提供支撑和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三条 根据校安工程的要求,校舍系统管理学校范围暂定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含民办学校。

第四条 校舍系统总体结构为“四级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四级数据中心”为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五级应用系统”即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和学校级。

第五条 校舍系统实行规范采集、资源共享、安全运行和统一监管。

校舍系统的建设部署按照省级统一规划,地市、区县、学校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 各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校 安办)依托各级教育信息中心(暂无教育信息中心的依托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建立技术支持单位,负责校舍系统建设部署、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技术支持工作。

第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校安办、教育行政部门、技术支持单位、使用本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单位。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 全国校安办负责校舍系统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各级校安办完成校舍系统数据中心建设、部署运行、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督导检查等工作。

第九条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担校舍系统的开发、部署和中央级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并对省、地市、区县和学校级系统的部署、运行维护、技术培训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具体职责是:

(一)负责校舍系统开发和部署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

(二)承担中央级系统运行环境的建设与维护等工作;

(三)检查中央级校舍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诊断与排除校舍系统所涉及的全部软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等)故障;

(四)负责各级校舍系统性能优化、升级;

(五)承担校舍系统应用的技术培训;

(六)承担校舍系统应用接口、系统拓展应用等方面的组织和研发工作。

第十条 省级校安办统筹组织本地区校舍系统的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工作,地市、区县级校安办负责组织本级校舍系统的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省、地市、区县级校安办的共同职责是:

(一)根据要求制订本级校舍系统建设部署方案和运行维护管理 2 办法;

(二)落实本级校舍系统数据中心建设所需场地和资金以及本级校舍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

(三)负责本级校舍系统的部署运行;

(四)指导、督促、检查下级校舍系统的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

(五)组织开展本级和下级校舍系统相关人员的培训。第十一条 省级、地市级校安办负责对校舍系统数据采集和录入进行指导和监督,审查录入的数据;区县级校安办负责组织填报、录入、审核、更新校舍系统的相关数据,指定专人操作。

学校负责本校基本信息和校舍基础数据的填报、录入、审核和更新工作,指定专人操作。

第十二条 各级技术支持单位承担本级校舍系统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的具体工作,为辖区内的校舍系统建设部署和运行维护提供指导、培训、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

第三章 运行环境建设和部署

第十三条 各级校安办和校舍系统技术支持单位应当按照全国校安办印发的校舍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保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落实场地、配置系统数据中心所需设备、安排专人管理。

第十四条 省级数据中心满足部署条件后,应当由省校安办向全国校安办提出申请,经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对运行环境进行确认后实施部署。

第十五条 校舍系统部署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做好系统运行检查工作,确保校舍系统运行安全。

第十六条 校舍系统建设部署验收是校安工程验收的重要内容。全国校安办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将组织专家组对各省的校舍系统进行验收。

地市、区县校舍系统建设部署的验收由各省校安办和省级校舍系统技术支持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第四章 数据采集和管理

第十七条 校舍系统数据信息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学校详细信息、单体建筑物详细信息、校舍排查信息(含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信息、校舍场址防洪安全排查信息、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校舍鉴定信息、校安工程规划信息(含学校布局规划调整信息、校安工程校园规划信息、校安工程单体建筑物规划信息)、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信息、校安工程实施后校园情况信息、校安工程资金信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信息和校安工程责任人信息。

第十八条 各地应当在省级系统上线运行2个月内完成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学校基本信息、学校详细信息、单体建筑物详细信息、校舍排查信息(含校舍场址安全排查信息、校舍场址防洪安全排查信息、校舍建筑安全排查信息)、校舍鉴定信息、校安工程规划信息(含学校布局规划调整信息、校安工程校园规划信息、校安工程单体建筑物规划信息)的录入和审核工作。

第十九条 各地应当根据校安工程进展情况逐校逐栋将校安工程实施过程信息、校安工程实施后校园情况信息、校安工程资金信息等数据实时录入校舍系统,做到每完成一个实施环节,相关数据即采集录入系统。

第二十条 校舍系统数据采集、录入、更新、维护工作由省级校安办统筹组织,地市级校安办指导协调,区县级校安办具体实施。

(一)数据采集工作原则上由数据产生部门(单位)负责,具体工作方式由各级校安办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二)数据采集应按照全国校安办印发的校舍信息数据采集表进行,其内容应严格按照填表说明的要求填写;

(三)数据录入应与校舍信息数据采集表保持一致;

(四)数据采集、录入、更新应做到即时、完整、真实和准确;

(五)学校和区县采集的数据应保留纸质和电子文档。第二十一条 数据审核与验证。

(一)为确保所采集和录入的校舍数据准确、可靠,数据采集和录入必须经审核后才能提交,审核工作由学校或区县校安办负责;

(二)数据审核程序由各级校安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和区县校安办审核人员应当对校舍系统数据进行逐条审核确认。

(三)经审核的校舍系统数据的修改实行审批制。如果上级校安办发现区县校安办或学校录入的数据有误,应按系统规定的程序督促区县级校安办及时修改。

第二十二条 数据使用与授权。

(一)校舍系统所有数据的使用均应按照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分配。用户的使用权由数据产生单位划分、制定,并报上级校安办批准。

(二)用户身份通过密码确认,密码是录入数据的责任依据。个人与单位使用者应注意保护密码,不得随意公开用户名和密码,密码需定期修改。

(三)若因工作需要将本人密码借给他人使用的,必须事先经本级系统管理员同意并登记备案后方可借出,使用后原密码应及时修改,以保持责任唯一。若未经本级系统管理员同意,私自将本人密码借给他人使用,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 数据更新应实时进行,及时审核,审核并提交数据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天。

第二十四条 校安工程以外的各类校舍建设改造项目应当通过填写校安工程规划信息表及时纳入校舍系统管理。

第二十五条 区县级校安办和学校应当及时将校安工程以外的各类校舍建设改造项目的下列信息采集录入校舍系统:

(一)各类新建、重建校舍的相关信息;

(二)校舍维修和加固改造的相关信息;

(三)校舍拆除的信息;

(四)校舍产权变更的信息;

(五)其它校舍情况变更的信息。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在每个学期开学一个月内更新教职工数、在校学生数、教学班数等学校详细信息。学校基本信息如校长等发生变更的,应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第五章 校安工程月报管理

第二十七条 校舍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校安工程月报表由校舍系统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汇总后自动生成。

第二十八条 校舍系统正式上线运行3个月内,应当同时报送系统单机版产生的月报表和校舍系统网络版自动汇总生成的月报表。3个月后,只上报由校舍系统网络版自动汇总生成的月报表,将不再使用系统单机版产生的月报表。未录入校舍系统的加固或重建项目数据将不能统计到月报表中。

第二十九条 各区县月报表上报地市校安办,地市审核汇总后上报到省校安办,省审核汇总后上报到全国校安办,各级上报的月报表均须加盖本级校安办公章。

第三十条 月报统计截止日期为统计月份最后一天的24时。县级月报上报时间为月后1日内,地市级月报上报时间为月后3日内,省级月报上报时间为月后5日内。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一条 各级校安办和学校应当成立数据采集组,配备一定数量的数据采集人员,具体负责校舍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

全国校安办将定期对各地数据采集、录入、审核工作进行通报。第三十二条 各级校舍系统技术支持单位应当配备必要数量的系统管理和运维服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省级12-20名,地市级4-6名,区县级2-4名),明确岗位职责。系统管理和运维服务人员主要负责本级校舍系统软硬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技术支持人员负责校舍系统用户服务与支持工作。

第三十三条 各级校安办应当定期组织对数据采集人员的培训。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负责每年对省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地市级、区县级技术人员和学校级技术人员的培训由省级技术支持单位统一组织,分级实施。

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将逐步实现全部持证上岗。第三十四条 各级校安办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本级和下级校舍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各级校安办和技术支持单位每年应当组织对校舍系统数据采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工作考核,并制定具体的奖惩办法。

第三十六条 校舍系统的运行维护按《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实施细则》(附)执行。

第三十七条 各级校安办应当将校舍系统运行维护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对下属单位的现场技术服务费、差旅费、软硬件维修与升级费、培训费、资料费、短信通讯费、电费等)从2010年起纳入当年的财政预算。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全国校安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校安办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建设部署管理细则和操作规程,并报上级校安办备案。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7.浅析学校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 篇七

一、教学管理网络系统体系结构

教学管理网络结合了先进的门户技术、实时协作平台和群组协作解决方案等核心协作工具与服务, 集应用、协作服务和个人服务三个基本层次于一体, 能够把人、场所和事件三个教学管理的基本因素统一在一起。系统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 即表示层、应用层、支撑层和后台数据层。其中表示层提供用户使用接口, 表示层也就是多级门户系统, 提供了不同用户统一的登录界面, 并通过这一门户为不同权限或不同角色的用户从下一层即应用层获取同该用户有关的教学数据, 充分体现个性化特点;应用层实现教学管理网络的主要功能, 为表示层提供应用支持;支撑层完成辅助应用层的功能, 为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行提供支持;后台数据层提供对整个系统的数据存贮。系统功能包括智力教学管理、学习与培训、学校文化建设和协同工作平台四大模块, 能够较为完整地体现学校教学管理的完整的应用过程。其中教学的发现在智力教学管理中进行、教学的共享与吸收在学习与培训模块中进行, 教学的应用在协作平台和学校文化建设中进行, 教学的评价贯穿所有环节。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四个功能组成门户的具体内容提供给用户。其中协同工作平台是整套系统的应用核心, 前三个功能是协作平台的基础。

二、教学管理网络系统实现过程

一个教学管理系统应充分体现教学创新的完整过程, 作为一个教学管理网络的系统应该能够体现这一教学创新的全过程, 并必须与学校目前和将来的教学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由于教学管理在目前的许多应用中效果不是十分明显, 因此如何与不同学校的教学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是教学管理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学管理网络为了实现既能有效地贯穿教学管理过程, 又能与不同学校的具体应用结合并构造一种以学校教学管理网络为特征的学校教学管理应用, 强调了教学管理网络不是与学校各个业务环节的应用逻辑相结合, 而只是以业务及其他管理及学习环节中涉及到的学校、人员教学的相关的管理 (位于基于具体业务的教学管理更上一层次) , 在此基础上为学校各级用户提供更独立于整个业务流之上的更高一级的协作的一种新的教学管理理念。这样避免了学校对现有应用系统的改造和建设, 又能有效地促进推广学校的教学管理应用。正是以此为基础, 我们构建了教学管理网络的系统结构。其中教学的发现在管理中进行、教学的共享与吸收在学习与培训中进行, 教学的应用和创造在协作平台中进行, 而学校文化建设则为教学创新过程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氛围。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三、教学管理网络系统功能模块

(1) 协同工作平台

提供用户个人工作、学习、成长方面的个性化的服务以及与利用教学进行协同工作两大部分。包括从工作任务安排、用于个人总结与沟通的简报、内部即时信息、个人工作学习的心情和感受等, 同时管理者对相关人员适时做出评价, 形成相关分析性的曲线, 及时帮助、支持相关人员的工作、学习、成长。以及实现项目协作、规范制度、会议管理、任务分派、审批流程、团队会议室等功能。其中审批流程管理和消息平台可以有效地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信息 (含公文) 或消息的传送,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实现了教学的共享和传递。占有教学的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向其他用户传送以非结构化为主的文档, 从而实现教学传递, 并实现显性教学到隐性教学的转变;同时教学需求用户也可以向其他用户索取不同的教学并组成新的教学, 以文档的形式表示出来, 最终达成教学的共享、吸收和使用过程。

(2) 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是静态教学的存贮、应用和评价中心。此模块有助于积累和保存学校的智力资产, 加快学校内部信息和教学资源的流通, 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体现教学发现和评价功能。

(3) 学习与培训

学习与培训模块以E-LEARNING为基础提供组织内部的学习平台, 同时结合沙盘演练 (多媒体系统) 、案例库等模块系统构成内部学习的综合系统, 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测评进行学习情况的测试, 评估学习效果, 进而对培训 (学习) 内容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4) 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为教学创新过程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氛围。系统呈现学校文化各方面的具体内容, 系统提供相关内容浏览与查阅的有效记录功能, 适时测评学校文化成熟度, 反映员工对文化的理解、认知状况。除了传统的学校文化的内容, 模块还增加了新员工之窗、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动态型互动功能, 在信息分享与交流中促进个体、团队、组织之间的融合, 营造出学校文化带来的和谐氛围。

四、教学管理网络系统实施过程

教学管理网络系统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因此在进行规划和实施教学管理网络系统时也不同于其他学校信息化建设。根据上述教学管理网络对教学管理网络的IT实现和模型的认识, 我们认为实施这种新型的教学管理网络的前提是在学校原有的文档数据以及其他非文档数据所体现的教学的管理和组织上,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教学发现以形成系统化的教学, 然后通过系统提供的交流平台对教学进行存贮、分发、使用和评价, 以信息门户的方式提供给不同级别的用户。同时通过提供扩展接口, 实现相应的教学管理和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

(1) 门户教学源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目前大多数教学管理网络系统中作为教学源的挖掘数据, 存贮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中, 不能满足进行教学发现对数据应满足面向主题的应用需求, 因此进行教学发现后获得的有效教学不足50%, 但对教学源数据进行处理后再形成作为教学发现的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 对其进行发现可以将有效教学提高到90%以上。因此加强对数据的预处理是构成有效的教学管理网络系统的关键。

(2) 确立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门户的概念就是集成的概念, 因此建立门户的技术应具有较高的开放性。教学管理网络的统一性在于系统拥有统一的系统标准、规范和体系架构。用户可以通过标准的浏览器和移动设备访问学校教学管理网络, 因为它能够以任何类型的标记语言编制门户页面 (包括HTML、XML、JSP、Portlet等) 。另外, 教学管理系统网络也提供了到不同业务系统的集成, 可以通过把从不同业务系统中发掘出的教学以最恰当的方式表示出来, 为学校的决策者和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在哪个层次上实现学校集成, 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应用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情况是业务系统都是异构的,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决定了教学管理系统网络的集成难易程度的高低。通过基于J2EE的标准技术实现多层体系结构下的学校应用模式, 为统一编程、统一系统接口和数据访问模式, 建立学校信息系统的标准框架。

(3) 构建以个性化教学信息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为不同需求的终端用户提供不同的门户教学信息是教学管理系统网络的核心。为此, 利用灵活多样的配置技术以及相应的工具, 为终端用户和教学管理系统网络管理员提供定制内容和页面外观及版式的表现形式, 使主题专家甚至是普通的终端用户可以编制个性化的内容, 能更好地满足教学管理网络系统各个访问者的需求和兴趣, 更好地体现个性化的特点。在这个阶段通过建立终端用户和教学的分类规则库, 对教学的分类和权限进行严格规划, 将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按照规则统一界面入口, 并实现学校门户、部门门户和个人门户的多级需求, 建立统一访问的界面规则和风格。

(4) 导入教学源数据, 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集成

在数据准备和系统构建完成后就可以将数据源数据导入到系统中进行个性化教学平台建设, 由于教学管理网络不是必然和业务信息系统结合, 因此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主要是在业务信息系统之外进行的。但由于教学管理网络也提供了到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接口, 需要考虑从不同业务应用信息中获得至少是教学源数据的处理问题, 而信息管理和数据集成相比, 教学管理的集成是更高层次的集成, 是应用逻辑的集成。通过实现流程集成, 把不同业务系统的应用逻辑和流程有机结合起来, 有效消除“信息孤岛”。这样就可以把学校流程的操作扩展到其它不同的系统, 从而贯穿于整个学校。通过以上这些步骤和方法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系统和其他IT系统以教学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征的集成系统。

参考文献

[1]杨东占.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5) .

[2]高向东.略谈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0) .

[3]蒋葛夫, 吴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20) .

8.学校广播系统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职业教育 数字化校园 校园管理系统

教育乃国民发展之根基,为国家发展贡献杰出人才。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大力倾斜,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异军突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较高的就业率以及专业性强等特点也迅速提升职业教育在大众心目中教育选择的顺位。加强职业教育对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大潮流至关重要,然而随着进入职业学校的人数激增,校园信息化管理也迅速成为校园规范管理的重中之重,而通过引进职业学校校园管理系统来提高学校日常管理效率也被逐步提上日程。

一、职业学校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

1.教育体制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所孕育的宏观环境

在当今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大前提下,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加之民办学校进入到国民教育的各个层面,教育界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据统计,经过2005年至2008年三年的飞速发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增加3000多所,招生规模总数达到1100多万,且在职业学校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就业率依然高居不下,这也昭示了职业教育仍旧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其衍生产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契机。

2.职业学校管理环境亟须规范的客观要求

随着招生规模数倍增长,管理漏洞层出不穷,招生工作任务量巨大、数据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公共资源共享不够充分等问题暴露在校园管理者的视野中,更加有效地对校园进行规范管理以及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许多职业院校的话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校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应运而生。

二、职业学校管理现状以及弊端

1.信息化管理的匮乏以及落后所造成的管理不规范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对全国中职院校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使用校园管理系统的学校寥寥无几,行政办公、财务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与采集等多项工作仍滞留于手工操作阶段,严重滞后的信息化致使许多学校工作效率低下,内部信息闭塞,校园管理者处于忙碌而被动的状态。

2.部分学校盲目选择校园管理系统造成诸多弊端

近年来,校园管理系统经过了不断创新与发展。许多学校盲目购买和采用不符合实际条件的校园管理软件,反而造成管理繁琐冗杂,同时又浪费了资金,引起许多老师的不满,因此审视自身条件,采用合乎规范的校园管理软件成为当务之急。

3.部分职校校园管理系统无法有效集成

校园管理系统在多样化道路上不断进步发展,同时也衍生出一些问题,例如某些校园管理软件针对性较强,旨在满足学校某一方面的管理需求,造成许多学校必须同时使用多个校园管理软件,而各个系统之间无法对口衔接,系统数据无法共享,难以形成一个新的管理平台,因此校园管理的效率极大降低。同时管理者的精力被分散,导致其对日常管理过于细致,对战略化管理的大局把握不够充分。

4.部分校园管理系统不能反映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及管理特点

在教学以及管理特点上,职业学校比普通学校更加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而普通学校注重于学生成绩以及升学率等问题。很多校园管理系统开发出一大堆成绩考核指标等,在力求大而全的同时并不能做到求同存异。职业学校所需管理系统应服务于学院整体发展,专注于学生素质技能的培养以及提高。

5.通用化校园管理系统显现出的实用性与迫切性

新的形势政策要求校园管理必须更加合乎规范才能保证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各个职业学校对于校园管理系统呈现出更大的需求,这种强烈的需求也要求校园管理系统的通用化,例如教职工绩效工资管理是大多数学校都亟待处理的问题。着手未来形势,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实现校园管理系统的通用化才能切实推动校园管理的规范化。

三、完善职业学校校园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的主要途径

1.针对职校管理特点进行研究,拓展横向发展,增强通用性

有效帮助学校提高办公效率,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是职业学校校园管理系统开发研究的中心议题。目前职校管理特点趋同,增强通用性是良好的解决途径。职校校园管理系统的开发首先要提高自身软件的实用性,从内部增加软件价值,完善软件内容。例如大多数校园管理系统都由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系统所构成,系统开发应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市场调研结果,开发综合性较强的软件。

其次从全局出发,辅助学校各部门开展工作。同时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能性质,将学校管理系统细化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财务管理、事务管理等多个子系统,不断拓宽横向发展,增强其通用性。

2.开发者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兼顾纵向发展,细化专业性

在价值规律中,需求对供应有着巨大的影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应当立足于市场调研,同时应该建立与客户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积极了解客户需求。在产品方面,可以引入定制机制,让使用者根据自身学校需要提出要求,根据客户需要对产品进行改良以及专项研发,这样将更有利于校园管理系统对于职业学校的适应性,同时又可以兼顾其通用性,不失为两全其美之道。

3.增强系统实用性,实现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

在完善校园管理系统应用方面,应秉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经济性与开放性原则。通过与客户的沟通,不断获取客户反馈,并定期进行维护,补全系统漏洞,增强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具备紧急恢复功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对学校管理工作产生较坏影响。应当妥善利用最优化的系统配置,杜绝资源浪费,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建立系统通道,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平台。这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保证了系统的简洁与实用性。

4.保持系统更新升级,不断进行改进创新

在信息化不断普及发展的时刻,保持系统更新换代,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是保持产品长久不衰的根本途径。开发者应当将开发与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寓研于用,寓用于研。不停了解客户需求,加强系统维护,保持系统的可扩充性,在设计架构中预留升级空间,为未来系统的更新升级做准备,以满足职业学院不同发展层次的需要。

同时认清校园管理系统的发展形势,完善多部门板块的协调性以及独立性,解决系统漏洞。并且应当按照岗位职责与分工设置用户权限,在将校园管理工作细化的同时又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引入分工与合作的理念,用最小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四、结论

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长久不衰的定位,发展契机也将层出不穷。职业学校校园管理系统的出现顺应了时代潮流,将是职业教育不断前进的助推器,同时职业教育对校园管理系统的适应性也体现了信息化管理的迫切要求。将不断创新发展的职业学校校园管理系统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切实解决信息化校园建设中“有路无车”的问题,还能使之相辅相成,让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

上一篇:什么去哪儿了作文下一篇:述职报告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