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的思考文章:众生皆苦(共3篇)(共3篇)
1.关于人性的思考文章:众生皆苦 篇一
人的一生,说起来真是不容易。
可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不容易,人生才显得五彩缤纷!
我们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一生都会与伤痛不离不弃。
如果你不相信,那么你伤痛过吗?
有些伤痛,是不是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呢?
你可知道,有很多人因为生活艰难而伤痛,又有很多人因为生活得太好而伤痛?有很多人因为没有家庭而伤痛,又有很多人因为有了家庭而伤痛?有很多人因为没钱而伤痛,又有很多人因为钱太多而伤痛?……
其实,只要好好想想这些,就会有一个理智的答案——活着就要去承受这些伤痛。
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自己无法改变的——即使我们很想改变。比如,找不到工作的尴尬、遭遇亲人的误会、真心付出换来的猜忌、生病时痛苦的折磨、失恋后伤心的徘徊、上班时忙碌的烦燥、闲暇时无聊的空虚、天热了埋怨天气太热、天冷时抱怨天气太冷、猪肉涨价了要埋怨、遇到红灯担心迟到看领导的脸色、遇到下雨却又忘记了带伞、内急时却到处找不到厕所、开车时却突然遭遇爆胎、有时饭吃多了不舒服、有时没饭吃更不舒服……这些,我们都遇到过。难道你没有吗?
既然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适应。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环境的态度;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希望把一切事情都搞得十分清楚,其实本身就是一件搞不清楚的事情。
我们可能不仅要承受精神上的伤痛,而且还可能承受身体上的伤痛;可能要承受来自家庭的伤痛,而且还可能要承受来自外在的伤痛——也许还要承受心理、意志、信心、事业、爱情和追求等方方面面的伤痛。
记得2008年冬天,由于严重感冒,而且久治不愈,连续输了六天液也没有多大好转,最后不得不去医院治疗。不知道是药物反映还是怎么的,晚上总是忍受着失眠的痛苦。既然睡不着,那就干脆起来看电视。当时央视一台晚间剧场正在播放《王屋山下的传说》,把《愚公移山》的寓言改编成了电视连续剧。《愚公移山》这个寓言其实我们都是知道的,说的就是愚公锲而不舍、坚持挖山的故事。我曾经还真是想过,愚公之所以叫愚公,他何必要去挖山呢,搬房子不就行了吗?搬房子总比挖山容易多了吧!可他就是愚不可及,一根筋就只想到挖山而不去搬房子。看了电视剧我明白了,愚公只愿意挖山而不愿意搬房子,他不仅只是为了他自己,他是为了“石缝村”的全体老百姓和子孙后代。愚公老爷子虽然出生在寸草不生的“石缝村”,可人家也还是凭着一身本事,在王宫里面做过大官的呢。他遭受过流放的厄运,受到过谗言的摧残,可人家就是不报怨、不生气,始终就是不放弃挖山的想法,踏踏实实地回到“石缝村”,安安心心挖自己的山。不管别人说什么,怎么阻拦,他一概不管,老爷子就是有一门心思挖山的精气神,你能怎么着?电视剧还没有看完,愚公的遭遇可能也还没有完,但我就是相信,故事的结局肯定是错不了的……
既而我又想,在处处都是以金钱为主要参照系的当代社会,还需要愚公这种“一根筋”精神吗?试想,如果你是“一根筋”,在当代社会还会有出路吗?现在不是很流行把圆滑当成“会说话”、“会办事”吗?不是把欺诈当成“聪明”、“能干”吗?那么,我们再往深一层说,就是你太“会说话”、太“会办事”、太“聪明”、太“能干”,你就没有承受过伤痛吗?既然你那么“会说话”、“会办事”、“聪明”、“能干”就免不了也要承受伤痛,那你自己到哪儿去了?这样活着,我们还是我们自己吗?
仔细想想,很多的伤痛并不是别人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我们有时为什么不快乐?那是我们想得到的东西太多了,一个“欲”字才是我们承受伤痛的根源。人是不可能没有欲望的,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欲望是不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虽然“只要努力了,达不到目的也不后悔”这一句话很流行,可你真的就不后悔吗?后悔的过程是个什么过程呢?那不是伤痛的过程么?所以,我们先把“自己”搞明白了,“欲”也许就没有那么多了,可能困惑就要少一些,迷茫就要少一些,失落就要少一些,伤痛也就要少一些……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一切。
公众号:天府散文
★ 苦的本质随笔:众生的苦,苦在不知本性自足
★ 有些苦,必须吃励志文章
★ 蝼蚁众生诗歌
★ 关于换位思考的文章:学会换位
★ 皆因为爱散文
★ 人性作文400字
★ 人性宽容作文
★ 有关人性初三作文
★ 美是什么排比句人性美
★ 人性的同义词是什么
2.关于人性的思考文章:众生皆苦 篇二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住宅建筑
近年来,在建筑市场中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对建筑的基本功能,还要体现使用者的各种不同要求和变化,并且要简洁、方便、舒适、易于使用,这不仅在建筑行业,其他行业也有更多的体现。这体现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体现出对人的关心与关怀,体现出产品的本质:一切要以为人服务为第一宗旨。因此将人性化设计提高到一定程度上去理解,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宗旨。特别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住宅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方便舒适的人性化设计、充分利用空间的合理化设计、健康环保的生态化设计。
1 方便舒适的人性化设计
所谓住宅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住宅作为一种人类共同需要的商品,应该充分满足商品购买者,即住宅居住者对住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使住宅居住者安全、健康、舒适和愉悦。
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而更注重在设计中注入人性关怀的内容。无论是住宅楼的外观设计还是内部格局,都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
外立面日趋简洁。外立面上已少见曾流行一时的繁琐的欧式符号,取而代之的是简洁明快的装饰色块及装饰构件。窗的开面愈见增大,而大又低的窗台设计,则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全玻璃阳台代替了传统的水泥阳台,充满了时代气息。
室内设计更趋于功能细化,且通过注重细节设计来满足居住者的方便与实用要求。
现在大多数住宅采用一梯两户板式布局,保证所有户型都有良好的南北通透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每个主要房间(起居室、主卧室)都能得到南向直接采光,起居室和餐厅形成南北贯通空间,有利于通风。而且在住宅中还大量运用了大面积落地窗和飘窗设计,加大房间的采光面积和观景效果,并进一步完善自然通风的效果,提高用户居住的舒适性。主卧室传统设计仅含有卫生间,但功能细化后,可以考虑在主卧的空间多出一个步入式衣帽间,以方便居住者的使用。
厨房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厨房的通风都是由通风道来完成,而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造成厨房烟味回流、泄漏、窜味等现象,而且还使并不宽裕的厨房面积显得更加紧张。因此,现在多选择烟气直接外排的方式,在提升厨房品质的同时,也保证了厨房通风的安全。
另外,在住宅楼内或小区内设置信报箱,为住户的报刊信件接收带来方便;空调板的统一设置,既为居住者提供方便,又减少空调滴水产生的噪声等,这些都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体现。
2 充分利用空间的合理化设计
住宅设计特别强调面积增大,功能提高,舒适度也会相应得到提高。住宅设备配置周全,管道走向合理,住户获得较高的舒适和方便程度是居住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
在保障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压缩走道面积,合理划分动静分区、洁污分区,巧妙安排储藏空间,室内布局注重实用。每户入口处均设过渡空间,可摆放鞋柜、衣帽柜等,利用空间设计的不同高差隔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将逐步进入家庭,加上每家每户都可能有一些暂时不用,但又一时舍不得丢弃的物品,现代住宅不可避免地应考虑车库和杂屋间配套设计。宽窗台、飘窗的设计增加了室内空间,扩大卧室空间感。还有一些主卧套书房,利用家具作为分隔,方便使用,空间流通较好。
住宅内管道布置不合理影响了住宅品质的提高。集中管井是现代住宅的一种成熟作法,将公共使用的设备管道设置在住户套型之外。既节省了室内使用空间,又方便了统一管理及维修。
今后的住宅要全面考虑光、声和空气质量的综合条件及相应的设备配置。对住宅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时,还可不过多增加造房费用,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也是住宅设计人性化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薪金积攒购房的购房者来说更是如此。
3 健康环保的生态化设计
现在越来越多的居住者由单纯的追求一套舒适的住宅逐渐转向整体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除室内环境的空间、隔断、管网布置、厨卫等要求安全、实用外,人们越来越多的要求室内通风健康和室外绿色环保。
绿色生态住宅的基点是从住户的切身利益出发,有效地利用自然,回归于自然,重复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把空气、阳光、绿色引进每套住宅。大的落地窗及飘窗的设计手法可容纳更多的阳光、空气和绿化景观。2)创造对节能有利的微气候条件,减少硬质铺地,采用生态铺地(铺砌加植被)设计,使场地具有可呼吸的作用。3)绿色生态住宅提倡最大化利用资源和最小化排废,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在小区中实施中水系统,配备循环水净化装置,循环重复使用再生水资源,收集和利用污水、雨水、流动景观水改善气候环境。4)将阳台绿化与阳光间结合起来,依靠植物的生命周期变化来适应地球气候的季节变化。在小区中引进大树、成树,并结合整体园林景观设计,使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总之,建筑作品应该为人着想,应该为人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提供最完美的体验和经历。 因此建筑作品不应只是雕塑品,建筑空间与建筑之间的空间比建筑更重要。好的作品应该能够深入人,能够提升人的经历和感受。我们不仅仅关注建筑作品的外表美观与否,我们更关注人们的需求,更关注建筑的空间概念,这正是在建筑设计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林熙.舒适、生态、全海景的居住空间营造[J].华中建筑,2008(7):33-34.
[2]刘晓钟.建筑师与人性化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建筑创作,2006(2):56-57.
3.关于人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1、基于作文教学所面临的危机
“人性化作文教学”的提出,非赶时髦,追新风;亦非故弄玄虚,故作高深。面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现状和困境,提倡并施行之,已经切关学生的人生发展,切关社会的健康发展了。如果我们真正理性地站在关注学生人生发展的立场上,看待当今的作文教学现状,我们会为之忧虑,为之自责。
近年来高考作文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大致呈现以下情形:A、瞎编乱造到把“诚信”当作人来写;B、虚情假意到编造父母、亲人去世的故事;C、演化材料,将材料分解成几个中心句,然后生硬展开成文;D、生吞活剥,屈原、岳飞、李白、杜甫等材料成为万能题材;E、概念化模式,将文章机械地匡进“三三三”模具。
这种非人性化作文,没有生活细节和真情实感,没有生活逻辑和伦理认知,没有生活体验和生命感知,没有审美趋向和人生境界。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枯燥死板,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注重模式淡化内容,概念化倾向严重,使文章丧失了个性与生气;歪曲积淀的真正内涵,生硬搬用套用,甚至伪造磨难煽情,使学生丢掉了自我;追求辞藻句型等虚美浮华的形式,使文章远离了内涵与深度。“落后的作文教学理念”“死板的作文教学行为”扭曲了我们的作文教学,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生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心灵成长。
2、基于时代与学生人生发展的要求
高考语文专家刘九洲教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性化作文初探》的文章。文中他对高考作文阅卷现场批量生产的概念化作文深表痛惜,批判了中学语文界曾经有人提倡的概念化作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性化作文教学”的概念及实施的理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性化作文教学”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相一致,与当今社会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的时代主题相一致。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走进“人文”“人性”空间,越来越关注个体生命的体验、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个性的自然展示,越来越关注人的思想构建和精神成长。
这一时代讯号,将促使我们尽快改变漠视生活体验、漠视生命思考、漠视审美探究的写作状况和人生状况。因为让我们震惊的是:学生们不仅写作远离了人生,他们的人生正由于从来没有真正体验和思考过人生,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他人和社会,没有思考过如何与人相处,而渐渐失去了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和动力。他们的人生正远离了生命的真义,远离了真正的幸福。
人性化作文应该是关心生活、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作文,是观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与发展的作文,是展示学生文章意识、文学意识、文化意识的作文,是体现学生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作文。这种作文不是抄袭模拟出来的,不是糊弄瞎编出来的,不是用现成的框架填鸭出来的,更不是故作姿态矫揉造作出来的。它是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纯正的理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的折射与表现。
二、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人性化”?
(一)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本真”。
新版本的初中高中语文教材有关作文教学的章节都强调了一个观点,即“用心感受生活”、“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这一观点的提出强调了“生活和写作的关系”,切近学生的“人生关怀”,符合近年高考所提倡的“写身边事,说平常理”。可见,新课改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提倡的是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本真,切关新课改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人的发展”的真正含义,这也正是近几年来中考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强势走向。
让作文课成为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生命本真”的途径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个层面是:由自己的生活到艺术(写作):
“人”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每个人的生活内容、生活形式、人生体验各不相同,这些不尽相同的生活是形成同学们的个性、人格、情感倾向乃至价值趋向的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说生活是每一个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和表情达意的事实基础。由此,我们的作文“课堂”在空间上应该从单纯的写作教室,延展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的场所。在家庭、集体、社会等广阔的领域里发现真善美,辨识假恶丑,丰富情感,深刻思想,完善思维。新的课程理念所强调的“文中有我”,即文中有“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情感、我的思考”。写“我的经历”,那么经历就是个体的;写“我的体验”,那么体验就是独特的,写“我的情感”,那么情感就是真实的,写“我的思考”,那么思考就是个性化的。这些切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关学生生命状态的写作才是人性化写作。(附例文1:刺 作者:谭曦)
寒假的一个夜晚,和婆婆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烤着火,说着话,看着电视,静谧而温暖。突然,我觉得后背很痒,反过手但挠不到。我依旧像小时候一样背对着婆婆站着,说:“婆婆,我背心痒,给我挠一下。”婆婆说:“蹲下来,都这么高个人了,站着怎么挠得到?”
我慢慢蹲下来,婆婆轻轻拍了拍手上的灰,伸到火上烤了烤,才慢慢拉起我的衣服,缓缓伸进手,当触到我背时,我依然是一颤,我觉得婆婆手上好像有刺把我刺到了。我以为是婆婆刚剪了指甲还没有磨钝。婆婆见了我的反应很快把手缩回去了。问:“是不是手冷啊?”我拿起婆婆的手问道:“您是不是刚剪指甲?”当我用手触摸到婆婆的手时心里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它像潮水一样满满地充溢了我心脏的每一个罅隙,我只是连连点头答道:“有点凉,有点凉。”
原来,婆婆的手变得那么粗糙了!而且因为操劳已成为深棕色了!——皮肤苍老干裂,开了一道道小口子,像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刺一样。婆婆又把手伸到火上烤了一会儿,烤了手心烤手背,先放进自己怀里试了试,才伸进我的背里,问道:“不凉了吧?”
婆婆继续给我挠,我沉醉在安详中,虽然依旧有些刺痛但很舒服。看着婆婆已斑白的头发,看着婆婆脸上祥和的皱纹,看着婆婆由于劳作而长满刺的双手,我内心里涌满了痛疼和报答的欲望——我从小失去父母,婆婆的手是我幸福的家。
这是一篇农村孩子的日记。我们从中没有看到矫揉造作的抒情,没有看到空洞浮华的言理,看到的是生活的原生态叙述和心灵的原生态悸动。朴实的生活细节,细腻的生活体验,真切的生活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这样的心灵正是我们今天需要唤醒的,这样的文章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倡导的,因为它充满了生活的真义和人性的光辉。
第二个层面是:艺术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
这个环节需要我们通过对示范性强的经典课文及课外文学作品的鉴赏,提高认识生活能力和反映生活的艺术素养,然后才能实现。其意义是净化心灵,丰富情感,提高同学们对生活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的品位,提高同学们美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情与理的支持下,在审美情趣的支持下,写出“回归人本”的作文,成为纯真生活的热爱者和美的追求者。(附例文2:永恒的月夜 作者:陈硕)
这些日子以来,照亮我心田的,是那盏自私肆意的油灯,还是那轮博爱无垠的明月?
是灯吧?人活着,不都是因为那些诱惑吗?高官厚禄,名利欲望,意乱情迷,不正是那挥之不去的灯影吗?那油灯上的火精灵,不正是人们心中那躁动不安的自私的欲望吗?
这个酷热的夏夜,我就溶解在这盏油灯的昏暗的灯光下,这灯光暗得不足以照亮这间小小的屋子。出于自私,关上所有的门窗,拉上窗帘,决不允许外界窥视或分享一缕照亮我个人心田的灯光。静静地,我守着它,它的火焰,笔直而漂亮。
可紧接着,我意识到了危险。风恣意地拨动着火焰,挑逗着它的激情。火苗失去理智的狂舞,时而上扬时而蹦跳时而扭动,种种情态露出谄媚的嘴脸,令人作呕。它极尽狂欢纵欲之能事,照得我的影子也翩然起舞,全失高贵、贞洁之风范。
在这无尽的黑暗中,远远地,静静地洒下些微弱的光。我缓缓地爬向那处生存的希望之光。那光,曾被我愚昧地用窗帘挡住。
明洁的月华掀开恶魔的帘障,涌入屋子的每一个角落,将我从黑暗的深渊里拉回。
窗外,月华以其亘古不变的静,抚平天下万物的动欲。月色下的风是嵌着银光的冰清的姑娘;月色下的火是酣眠的渔火,宁静而漂亮。
这是学习象征手法后陈硕同学创作的佳作节选。文章将作者沉溺于诱惑而后挣脱出来的心路历程抒写得细腻而充满艺术的韵味,凸现出一个真诚自省的“我”的形象,显示了作为中学生的作者可贵的精神和娴熟的技法。作者将“诱惑”具化为“灯影”的意象,把躁动不安的“火精灵”比作欲望,写出了自己被迷惑被困的情形,“清凉的晚风”乃是“诱惑”的化身,“火焰微微晃动”乃是面对“诱惑”的心旌摇曳,风的吹拂,灯焰的舞蹈,乃是作者被“诱惑”所俘,极尽欢悦的写照。文中的黑暗是跌入“诱惑”深渊的心灵写照,“月华”、“月夜”和那“亘古不变的静”乃是作者挣脱“诱惑”回归宁静的境界。这就是借助象征手法,通过对心理过程曲折生姿的描写,显示出来的艺术韵味。
第三个层面是:依赖于生命的感觉获得超越自我的生命体验与认知。
我们虽然一再强调“人性化作文”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抒发真情实感,但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这么做,那将极大地限制我们的审美创造力。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用自己的生命感知解读他人的生命状态与社会生活,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与生命状态的结晶。要创作出真正带有自我本色与超越自我的好作品,就要像王国维所说的“入乎其内,则有生气;出乎其外,则有高致”。(附例文3:《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节选,作者:崔聪)
三年来,一直沉默的,只有我,而不是我的记忆:那年你仍是息国意气风发的侯,我是你倾城绝色的妻。只因一年我去蔡国探望我的姐姐,姐夫蔡哀侯对我失仪无礼,你便一怒之下,引兵入境,灭了蔡国。红颜本是祸水,更何堪那男人的愤恨是独根上开出的妖花!沦为垓下囚的蔡侯嫉恨你,在楚文王面前极言我的美色。从而引起的那一场浩劫,至今仍让我胆颤:文王也没能抵住诱惑,出兵伐息,灭息国,斩息君,夺我为妻。
也不是没有过诱惑的。楚王的爱,并没有不如你的深沉热烈。面对着他的百般娇宠,还有我生的两个儿子,却只能爱不得,恨不得,再深的痛苦也只能像冰雪翩飞,花落无声。
“我为妇人,身事二夫,纵不得死,何堪言语?”对一个人坚定,对一分感情坚持,对一分诱惑的抵抗,比变心要艰难。世人无人懂我。我并未想后世的王维真正地理解了我。他作了一首《息夫人》:“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尽管后因谗言我被赐死,被一掊黄土囹圄于楚地园林,我艰难地沉默着的灵魂想必是可以释然了。
衰退了玉肌花貌,忘却了生离死别,经过了岁月变迁,我仍记得当年的你是怎样在元夕的夜晚,携我上城楼,轻唤我一声:“息姬!”眼神温暖又温柔。百花渐次绽放。
于是,这些年,我便坚守着这一切走过来。我战胜那一切诱惑,只为了这一场惊天动地地盛开。
作品采用灵魂自述的方式,讲述了王侯因美色的诱惑而引起浩劫,祸及家国,却把灾难与责难抛给女人,而女人面对“诱惑”却艰难地沉默着灵魂,寂寞地忠守着爱情的悲剧故事。人物命运的真切感,情感的饱和性,对生命的独特感知,皆得益于作者以自己的生命感觉解读历史人物的生命状况,将自己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二)把作文变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创造活动。
以前我们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十分注重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的传授。把眼睛盯在考虑章法好不好,揣度文意通不通,琢磨句子美不美这些问题上。这样做轻薄文章内蕴,淡化人文情怀,助长空洞辞藻,实乃严重伤害了文学艺术创造活动真正的美学意义。新的教育观念认为:人性化课堂是让师生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提升的课堂,是追求内涵丰富的美学价值的课堂。
实现作文教学的审美价值有如下途径:
途径一,进行具有审美意义的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要有人性化训练动因,有探究指导,有优秀作品评赏,有诊断。这样的专题训练结合对学生优秀习作的鉴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审美创造的积淀,开掘审美创造的空间。
例如:作文专题训练之四——本土文化探究
第一步:给出进行“本土文化探究”作文专题训练的动因:
1、著名文学评论家樊星教授在第四届全国文学教育高峰论坛上讲话强调“地域文化应成为写作的重要资源”。樊星教授阐释了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文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然后针对部分中学师生认为作文教学及写作资源贫乏的问题,以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符号”和2007年湖北高考题“母语”为例,详细论述了地域文化对高考作文在当前各省市独立命题形势下的意义和对学生人生的意义。
2、教学大纲、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关注地域文化。教材中《胡同文化》《边城》《荷花淀》等作品,或探索建筑文化与民族性的关系,或揭示特定地域条件下人物的命运性格,都足以说明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地域文化探究的必要性。
3、从对学生人性发展的角度看,探究地域文化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而人类所面临的生命困境越来越多,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引导学生探究本土文化就是强化一种文化寻根意识。
第二步:准备本土文化探究的借鉴资料:
1、长篇散文《巴人河》有关章节的鉴赏,如《我的母土,我的清江》《迁徙,迁徙,迁徙》《歌哭遗风》《飞翔啊,盐水女神》等。
2、教师自己的原创作品,如长篇散文《女神之死》《怀想水布垭》《怀想黄梅戏》。
3、往届学生优秀习作,如《傩文化》《继承》等。
第三步:给学生一些命题或话题:
1、祖先,我们 2、生命咏叹调 3、与清江对话 4、血性的诠释5、寻找远古的诗魂 6、历史的跫音 7、我爱这土地 8、生命的图腾
第四步:总结专题训练之收获:
1、文化审美与写作视野得到极大拓展。
2、对文化人格和文化个性有了较深沉的思考。
第五步:鉴赏专题训练中产生的优秀作品。(附例文4:落日的神韵 作者:龚郝)
群山突兀,擎起落日的辉煌。
碧水迂回,载着生死的梵唱。
几千年前,文明之初,太阳是万物生灵永恒的信仰。我们土家族的先人更有着一个古老的预言——西边的乐土上有落日的辉煌。
我时常望着落日寻思,令一个部落如此去追寻的到底是什么?可当我想从历史的雾霭中寻得一丝线索时,却只能是一片朦胧而古久的沉寂。
我不禁开始质疑先祖们世代追求的圣光了——朝阳是新生的希望,而落日确似生命的终结。太阳日日东升西落,不正似人类代代由生到死的轨迹吗?难道先祖们追求的便是死亡的终结吗?
我无法相信这样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在山里听到了这样的呼唱:
太阳吆,你在跑吆,跑就跑了一辈子吆。
太阳吆,跑一辈子吆,跑到西边你就死了吆。
太阳吆,你死了吆,死了又从西边升起来了吆。……
听完后,我心里一震,所有的问号都变成了一个个惊叹号!这古老的歌唱分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答案——追逐圣光的答案。
太阳的东升注定是以西落为终点的,而太阳的西落却是为了又一个东升。今朝落了一个疲倦的太阳,明朝又升起一个崭新的希望。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巴渝土地上始终响彻着粗犷放肆的撒尔嗬,为什么魂幡满布的灵堂会传出惊天动地的歌号。
这不是对生命的藐视,也不是对死亡的漠视,而是一种沐浴在圣光下的超然的生死观。不是因为没有历经苦难与死亡而轻言坦荡,而是在千年的跋涉中遭受了太多折磨,有血泪,有牺牲,但更有一代代不间断的传承。行者踏着逝者的尸骨为来者铺延前行的山路。比兹卡的先人,在奋进和迁徙中咀嚼过死亡的无奈,又在乐土上找到了新生的幸福。他们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西落东升中读懂了生命的更替和生死的循环。
文章以土家先人践行预言扣题,以我对一个部落追逐落日下的圣光的探究与思考为主线,一气呵成了一章荡气回肠的土家先民生命的壮歌。视野开阔,思维轨迹新奇跌宕,思想深邃阔远。民歌的安排颇具匠心,情感理性即于一体,巧妙揭示了作者追问的答案,深入剖析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联想升华,引人遐思。
专题探究中产生的优秀习作还有很多,这是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但我们分明可以感到如果没有这样的探究,如果不长期地适时地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探究,我们的学生是不可能创作出这种充满着立体人格与人生涵养的作品来的。
途径二,通过音乐、戏曲、绘画、电视、雕塑等艺术欣赏,借助多种艺术形式拓展美学思维的空间。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了解钟子期俞伯牙知音之情;通过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品味盲艺人阿炳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思绪情感,感悟生命的苦难与坚韧,心灵的磨难和唯美,以及伴随着作品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所昭示出来的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这样做足以引发学生思古之幽情,增强文学艺术的感知力。
途径三,适当涉足哲学,提高思辨能力及美学思维的层次。
哲学一词看似高深,却产生于生活之中;看似神秘,却附着在眼耳所即的宇宙物象之上。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学思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生活智慧,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视野和生活中得到印证和昭显。
高考作文速构,没有思维过程,没有思辨高度,也就不可能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产生空洞无物的、没有思想依托的、颠覆生活本色生命本真的文章就理所当然了。何况,学生是要长成大人的,是要投入到人生和社会中去的。所以,要面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重重叠叠的关系,面对复杂万变的现象,没有一定的思辨的能力是不行的。这是“人性化作文教学”关注哲学的思想基础。(附例文5:缺憾可以激发我们追求美 作者:吴瑶)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正应验了一句:万事万物均有缺憾。缺憾是什么?是一段达到完美的距离,是不足、不够的表现形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美,只是人们心目中塑造的偶像——像神灵,但缺憾却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真实。泰戈尔说过:“人比神伟大,因为神不懂得痛苦。”所以,有缺憾的——像会感受到痛苦的人,也可以是伟大的。断臂的维纳斯有缺憾,但也正是这种缺憾使得她有了一种摄人心魂的艺术感染力。万事万物的缺憾往往能令人荡气回肠,因为它能激励向往完美的人们,一步一步前进。也可以说:缺憾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无法认识自己的缺憾,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抵达成功的彼岸。有人说:“死,是每个人缺憾的结局。”但也正是因为这必然的结局,激励着人们在生的时刻不断追求永恒的美的瞬间。
完美与缺憾,是哲学问题,也是美学问题,同样也是人生问题。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通过极富思辨性的阐述,向读者昭示了“缺憾”的美学内涵,足见其思维层次的不同一般,人格的不同一般。
(三)让作文课成为师生情感共鸣的境界。
人性化作文教学还关注一个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对话与交流关系。这个关系不是人际关系,而是心灵的对话,是情感的共鸣。长期以来,我一直注重教师下水,在作文训练中能够跟学生一起写作,给学生作文以内容上的开掘,主旨上的明示,艺术手法上的引导,也是实现“人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能在下水时写生活作文,写心灵作文,是用真心真情与学生交流,互动,达到共识与共鸣的境界,其结果将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精神的对话。
曾在进行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训练的时候,同学们感到思路难以打开,把注意力都盯到听父母、听老师等近区的、熟悉的材料上了。我就针对这种情况把这个“话题”进一步具体化,并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然后通过自己的一篇下水文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了,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了。(附例文6:怀旧与倾听)
怀旧,早就成为我生命的一种痼疾。因为,对于已离我远去的,惟有怀想能让我重新鲜活地拥有,鲜活地热爱和感伤。而这唯一的途径便是倾听。
我来到那片熟悉的秋野,在深红的秋叶的唱声里手抚那块墓碑,倾听母亲咚咚咚地用脚板敲打着吊脚楼和土地的声音。为了呻吟在病榻上的父亲,为了她的一群儿女,母亲成天在吊脚楼的病榻旁和西山坳的土地间来回奔忙着,那脚步声是我们幼小心灵的安魂曲。
在母亲远去的日子里,我变成了一朵干涩的花,又变成了一株充沛着水分的树。我常常思念母亲把我贴在她温暖心房的日子,倾听我幼小的心子咚咚咚地融汇到母亲那充满温情与力量的心跳声中。我又常常把自己的胸膛贴近儿子的胸膛,倾听儿子幼小的心子与我的心跳唱响着共鸣的乐曲。那感伤而幸福的日子啊,我鲜活地拥有着世界上爱我的人,也鲜活地热爱着这世上我爱的人。
于是有的同学听到了民族山崖远古文明悠悠的回声,听到了两个自我的灵魂对白,听到了尘埃划过心灵的沉闷之声,听到了一茎草燃烧的星星之火哔哔剥剥燃醒一滩草海的声音。这只有生命的耳朵才能听到的声音,在心灵与心灵的河流里充满诗意地流动着,净化着我们的人生。
人性化作文的最高境界是:努力地将写作者自己还原成实实在在的人,成为鲜活的充满文化意识与生命感觉的人,努力地视学生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努力地将作文课变成情感体验的场所,个性张扬的土地,精神提升的天空,能力展示的舞台。努力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也走进别人的心灵,走进那些文学艺术作品的灵魂,走进历史与文化的浩瀚的海洋里去,走进广袤无边的自然里去。去感知,去思考,去探究,去辩论,去创新。让我们渐渐地从纯粹的文字里走出来,从单一的文章里走出来,从死板的文体中走出来,接近到文本中人的内心,接近到艺术的本真,我们的思想就会畅游于历史文化的瀚海,驰骋于性灵与精神的莽原——然后创作出具有丰富的人生内涵和应有的精神底色的佳作!
【关于人性的思考文章:众生皆苦】推荐阅读:
关于《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700字09-07
管理心理学_1次学习活动关于人性的讨论10-29
《人性的弱点》书评07-11
人性的虚伪经典散文07-09
人性的弱点书笔记08-03
人性的爱抚阅读答案08-16
人性的弱点美文800字08-21
人性的弱点心得体会10-01
有关人生与人性的哲理句子10-14
人性的光辉记叙文高一作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