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4-09-15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11篇)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篇一

◎侯杨莉美国教育家韦斯特曾说,在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准。作文,不仅是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凭借。写作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层面的知识能力,而且能全面展现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师应重视作文教学的设计,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作文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我们一起探讨。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感叹:“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张老的话语恰好印证了现今的作文教学境况。

(一)教师方面语文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无外乎从认真研读教材教法、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等方面加以努力,教师充分备课,教学就会取得显著效果。但是作文课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甚至滞后,语文教师就会“拔剑四顾心茫然”了。作文课究竟该怎么上?如何上?有些语文教师则敷衍了事,作文课上匆匆讲几句,就安排学生开始写作。更有甚者,上作文课根本就没有教案。笔者深入课堂调研之后发现,语文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往往选择本省或者省外的高考作文题目抑或高考模拟试题的作文题目,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和点评往往是作文批阅之后的一个分数或者说是一段简单的评语,而忽略针对学生的作文在选题、取材、立意、选择文体等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叶老先生在告诫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将爱读书爱写作养成习惯,注重语言和知识的积淀,身教胜于言教,学生潜移默化之中就会受到熏陶感染,学生也会逐渐养成爱读书爱写作的好习惯。试问诸君,语文教师知识储备贫瘠、语言表达能力薄弱、不喜读书,怎能为学生立下合宜的示范呢?

(二)学生方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或者作文材料之后,在搜集素材、立意、布局谋篇、拟定作文题目等诸多方面存在困惑,甚至有些学生在写作后,作文题目尚未拟定,试问,之前洋洋洒洒的文字,没有题目,从何而来?还有些学生为了迎合教师布置的诸如作文立意要深刻、情趣要高雅的要求,不惜语言做作,牵强附会,刻意追求辞藻华丽,甚至套作、宿构,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对策。还有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毫无兴致可言,不知从何下笔,甚至惧怕,一堂作文课下来,写不出几个字来。

二、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原因探寻诚如上述文字所言,来自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了当今作文教学的尴尬局面,此现象亟待探讨解决策略。

(一)回顾语文教学历程,听说读的能力训练早于写作能力训练,加之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致使语文教学变成以提高学生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能力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又因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作文教学效果的滞后性等因素,学校教学的重心也偏于听说读,囿于来自学校和教师两方面的条件限制,作文教学的地位也就每况愈下了。

(二)从教材的编排体例来看,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似乎就是完成一篇篇的课文教学,以致有些教师有意无意地把教授完整本教材的课文当做是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写作方面的进步不如字词句方面的进步明显,有部分语文教师会减少作文课的课时。又有考试评价方式方面的误导,文科地位相比之前来说也在下降,写作氛围不佳,作文教学也就越来越被忽视了。

(三)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但是,我们仔细追寻学生的阅读功底,怎一个薄弱了得!笔者在教学时发现,教学完一篇文章,有些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未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更不用说语文课本上推荐给学生的书目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量狭窄,写作思维不活跃,写作时文思枯竭也就自然了。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信息时代的学生,网络手机代替了感受真实生活的机会,足不出户,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感受能力下降,写作文时“假、大、空”也就油然而生了。学生写作基础薄弱究其本源来讲,课业负担重、缺乏练笔的机会,阅读量积累不够,缺乏对周遭事物的细致观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等四大方面。

三、中学作文教学如何突破瓶颈陈钟梁先生说:“通过正常的教育活动,特别是与社会生活、学生人格塑造有密切关系的语文教育,是完全可以发展学生个性的。如果连作文这项教学活动都没有个性的话,其它教学活动就很难赋予个性了。”中学作文教学该如何突破瓶颈,赋予中学作文教学以个性化的生命力呢?

(一)学校方面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重视理科、忽视文科,抑或只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占总分数大块头的作文教学。学校应重视文科地位,明确将作文教学提上“日程”,阅读课的课时还给作文教学。严格作文教学检查,加强对作文教学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学校还可定期举办作文大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倘若校方有条件,还可聘请校外作文教学名师开展作文教学示范课,或组织本校语文教师之间开展作文教学研讨课,就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切磋交流。

(二)教师方面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文丧失兴趣,来源于内心对写作文的抵触。只有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才会有写作文的欲望。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还依赖于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相对于数学、化学、英语等科目来说,最大的魅力在于语文课可以是语言和知识的殿堂,语文课堂上,教师可运用优美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般向学生娓娓道来。因此,作文课堂上,语文教师更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向学生动情朗读优秀作文,抓住学生作文当中展现的闪光点赞美学生,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应在作文写作技巧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比如说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方面的指导时,教师可将作文教学细分为各个板块,对学生进行细致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细心的观察、感悟与思考,并能将感悟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此外,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名家经典书目,开展读书交流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每周安排固定课时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当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长此以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最后,语文教师应重视作文批改。学生作文之后,对教师的作文批语甚是期待,作文的批语产生的作用也往往大于作文课前的指导。所以,教师要掌握作文批改的方法,做好作文讲评。

(三)学生方面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就是语文的外延,学生对生活有丰沛的领悟和思考,在作文时自然就文思如泉涌了。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光,慢慢走,欣赏这个曼妙的世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学生应多读书,积淀知识,养浩然之气,积累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提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文字恰好能记录其精神发育的历程,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一起期待广大语文教师身体力行,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参考文献:[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刘光成.论作文的生命实践特质[j].语文学刊,2012.[3]湖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评价课题组.2012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学科考生水平评价及教学建议[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9).(侯杨莉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81)

2.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篇二

一、教师方面

1.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起着核心的地位。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中学阅读教学方式, 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 要用当今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加以替换和整改。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 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的特性和需求。首先, 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从课本着手以生活中的点滴为基础, 弘扬人的主体性。创造适应语文教学阅读的课堂氛围, 以丰富学生知识, 陶冶学生情操为基础。其次,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就要以兴趣为基础,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全身心地进行到学习中去。阅读, 作为一种审美再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艺术升华活动, 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所以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给学生创造自由阅读的空间, 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要让课堂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习惯。

2. 教师要多角度、多手段地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

在中学阅读教学中, 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和疑惑:老师启发学生, 学生却没有反应, 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一潭死水。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状态, 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鲁迅先生说过:“一部《红楼梦》, 经学家看到易, 道学家看到淫, 才子看到缠绵, 革命家看到排满, 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这就告诉我们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看出学生的个体差别。由于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和生长的家庭环境不同, 所以他们对语文阅读的感受也不一样。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充分地挖掘阅读主体和阅读个体的差别, 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大胆地说出来, 让大家一起谈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这样也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

3. 要探索新的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的最主要功能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因此它对阅读教学主体的价值取向、阅读情趣、阅读态度等都有着导向作用, 正确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要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不能以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 更不能以成绩的不理想去指责和批评学生。教师要看学习和阅读过程, 因为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 不能老拿参考答案作为标准, 那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让他们自由地去学习。

二、学生方面

1. 培养阅读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当我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 就会很投入, 而且印象深刻。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力求认识倾向, 带有情感的色彩, 促使人们顽强地追求、探索、愉快而积极地学习。如果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 就将会产生源源不断阅读的动力, 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知识主动学习的姿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巧设悬念, 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情境, 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导探究,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使他们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2. 掌握阅读方法。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时期, 也是阅读最佳时期, 在这珍贵的阅读时间里, 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 阅读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 阅读太少是一个, 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 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首先教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材料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得力于为学生推荐他们所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阅读面要广泛, 学生的个性、情趣差别都很大, 应该鼓励他们自选有益的课外读物。再次教会学生学会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的目的, 应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 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那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首先, 要营造的良好读书氛围。学校、家庭应注意营造阅读氛围, 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要使学生养成到图书馆借书看的习惯, 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好书。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 阐明借书与读书之间的关系, 由于书是借来的, 借的总是要还的, 所以就有了阅读的紧迫感, 就形成了读书极快的习惯, 由此会大大提高读书效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 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浅谈中学政治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中学政治 差异教学 分层教学

现阶段,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聚焦点是教育的个性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学习风格、知识与技能水平、偏好以及需要,教育要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就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同时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使教学适合有差异的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差异教学成为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中学政治主观题差异教学的有效策略主要有分层教学策略、情感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策略等。

一、分层教学策略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要求教师首先考察学生的认知结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明确学生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别。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为学生建立主观题答题情况档案等方式来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能力状况,并根据学生解决主观题的水平和能力把全班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但不宜在班级公开,只要做到教师心中有数就行了,其目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主观题时能区分对待,分层指导、分层要求、分层定标。在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方案,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关键。差异教学之所以在教学中难以贯彻,就是我们在这方面没有教学计划,教学具有随意性。在主观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尽量让他们独立思考,指导的重点放在解题思路的把握、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基础知识薄弱和能力差的学生,应重视知识结构的建立、分析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要求要低起点、密台阶,不能急于求成。

二、探究性教学策略

1.探究问题的确定要典型,能够集中不同层次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向学生精心准备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情境,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与兴趣,并准备展开研究。选择的情境最好能使全体学生产生兴趣.特别是要吸引那些落后的学生注意力。为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注意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2.探究过程显个性。探究学习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探究学习不在于学生最终是否能够研究出成果,而是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或自己独立解决,或互帮互议,合作探究,同时这一过程也显示出不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速度、水平上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迅速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思维乱而无序,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针对学生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加强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标新立异。在学生对问题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知识技能,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3.对知识技能迁移运用情况勤反馈、勤矫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学生初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后,要及时地进行迁移运用,使学生学到的技能方法得以巩固强化。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迁移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是对知识技能的正迁移,有的学生是对知识技能的负迁移。教师要注意分析学生出现负迁移的原因,对症下药,使学生及时走出误区。

三、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经常运用的形式。由于主观题的答题具有主观性,不同学生对同一试题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自己的观点、看法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要点:

一是学生有目的的组成小组,明确小组任务和责任。在分组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址别差异等,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每个小组之间又不能差距太大,即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因此合理分组对于合作学习很重要。

二是小组成员间各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可以让他担当统帅小组的组长,有的书写速度快,让他成为小组的记录员,有的擅长口语表达,可以让他成为小组的发言人。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小组成员间思想的碰撞能使这个小集体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三是小组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合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组织形式,不管形式多热闹,也不能偏离教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教师要引领小组及时总结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2.多方辩论法。在主观题中,经常会遇到评价观点的试题。对这类试题,学生的看法不一,分歧很大。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观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阵营,采用多方辩论法的方式来达到对问题的正确认识。所谓多方辩论法.指在主观题教学中,借用大学生辩论会的形式,组成正反双方,围绕某个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方法特别适于谈对某一问题看法的观点类试题的价值取向。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评价这两种观点。”这一道主观题所列的两种观点也正是有些学生的片面看法。为了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取了多方辩论法的方式。学生围绕这一论题,选出每种观点的代表组成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真理越辩越明,在激烈的唇枪舌战中,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中既有财富,也有包袱,要坚持辩证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从而为这道主观题的顺利解决作了铺垫,学生再及时落实到笔头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篇四

镇江市宝堰中学沈敖林

摘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让政治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师上课的特点不仅要备教材,更注重面对学生,做到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关键字:开放式“活”起来“新”起来

【附:某年镇江市中考政治题目:41题:每年“3·15”前后,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辆辆满载着各类假冒伪劣商品的汽车驶往垃圾场。随着一声号令,刹那间火光冲天,假冒伪劣商品被当众焚毁。你是否赞成将假冒伪劣商品焚毁,为什么?答案:是否赞成,只要说出理由均可得分。】

针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政治试题,出现了这样答案不惟一,且结论截然相反的题型,这在中考中尚属首次。这种题答案并不惟一,关键是说理能否说到点子上,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能对所学过的、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也要对相关知识的联系进行分析或取舍。

应对试题的这种变化,教师可以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做点尝试。

一、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有人曾形容政治课是“划圈圈、背框框、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格调,这种格调或许是某些政治课的缩影,它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如何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下面列举初三政治《成长在社会》教学片段,试析之。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从生活体验入手,联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师: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真假难辨、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手机短信、神舟五号、神舟七号„„)

这时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有哪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生:现代的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显示了先进技术的重要性。生: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

生: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需要高科技。

生:犯罪分子作案越来越猖獗,既显示犯罪分子的狡猾性,也暴露作案手段的高明化(含科技量高)。

„„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拓宽了想象的空间。)师:确实,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太重要了,请你再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生:全自动化洗衣机。

生:无人取款。

生:网上购物、聊天。

„„

(问题一出,整个课堂像油炸锅一样,沸腾起来了,连班上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开了口。)

(二)、在学生学习困难处,通过激疑促读,读议结合,破解难点,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师:科学已深入到我们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欣喜,也带来忧虑。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给人类带来欣喜?”并举一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又会“带来忧虑?”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忧虑?

生:“欣喜”、“忧虑”是什么意思?它们是否矛盾?

生:“欣喜”是欢喜、快乐的意思,道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忧虑”又如何解释?

生:“欣喜”是积极的一面,“忧虑”是忧愁担心,毫无疑问是负面作用了。

生:负面作用,我可举一例:核能如用在工农业上,可以为人类创造无穷的财富,如用在军事上,它就可毁灭人类文明。

„„

师:你们可真会提问题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本里呢。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课本,边读边想,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读中生疑,以疑促读,理解本课难点,渗透问题意识,培养质

疑能力。)

师:大家读得多投入啊!如果还有问题没弄明白,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讨论后,围绕刚才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

师:大家能通过自己读书,相互讨论、交流弄明白这一节中不懂的地方,真是了不起。

(自读解疑,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习能力,渗透了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从感悟文本中,从学习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来自于无私的给予”这个道理。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得到解决。)

(三)、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

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进入创新、协作、参与的佳境。比如我在讲《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中的维护我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提出假设:日本政府想通过各种形式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占为已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答应。假如两国为了钓鱼岛发生战争,你认为美国会出兵干涉吗?

提供思路: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等方面的不同方向去思考。

教学处理:(1)、形式:分组讨论。

(2)、要求:观点一致的作为一组,组织答案,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一、美国不会出兵干涉。理由:①政治原因: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会大力反对美国,两国之间的岛屿争端,不应有第三方插入。②经济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力、国防力、科技力美国有所顾虑。③历史原因:美国曾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教训。④地理原因:美国与中国远离太平洋,这对其军事补给不利。

二、美国会出兵干涉。理由:①政治原因:对外侵略是帝国主义的本性,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②美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不愿失去亚太的利益。③军事原因:美国自恃科技、军事实力的强大。④地理原因:美国有太

平洋、日本军事基地,便于干涉。】(不论持何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教学评仪: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改变了学生从课本上或学习过程中找到唯一正确答案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在自由和谐、热情高涨的课堂氛围中,将重点更多地转向发散思维,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将思路打开,不受限制,寻求多种答案,自由地去探索新知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反过来想一想”等求异思维。

二、让政治作业“新”起来

1.设计思想型作业

政治课设计思想型作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教育。如在学习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现在社会上都把独生子女比作‘小皇帝’,你是怎么看的?”在学习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座位旁边和你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没有影响他人?”

2.设计观看型作业

组织或要求学生看某种特定性材料,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或报纸杂志上的某篇重要文章,以及社会上热播的某个电视剧或某篇文学作品等,是一种全新的政治课学习方式和创新作业形式。在设计这类作业时,要做到有关材料与相应的教材理论的紧密结合。要求学生既看又分析,对重点内容、针对性强的材料做好笔记。

3.设计趣味性作业

巧计趣味性作业,能达到让学生趣中求知,趣中受益的目的,如在学习了《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后,布置学生查找书后交通安全标志图所代表的含义,不仅对已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而且与社会紧密相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特别是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做好了思想准备。

4.设计探究型作业

探究性作业,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其答案不是简单地从课本中找,而是通过学生调查分析、独立思考后获得。

在学习违法犯罪问题时,布置学生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在学习“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就中学生上网问题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家长、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在中学生上网问题上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作为中学生自己在上网问题上又应该注意

哪些问题?等等。

5.设计答案不惟一的作业

教师不要只布置那些跟书本一致的“答案惟一”的作业,应允许多种答案并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作业闪现创造性的火花。如在讲到西部开发问题时,可以设计:你的理想是什么,将来大学生毕业后愿不愿意投身到西部开发的潮流中去?为什么?

实践证明,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让政治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5.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篇五

鲁塘中学

李艳阳

新《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在中小学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初中时期的音乐课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又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据我了解,在传统观念及经济条件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与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音乐这一所谓的“杂科”仍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现今的农村音乐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下面,我结合当前农村音乐教学实际,浅谈农村音乐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对音乐课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

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都由村级小学升上来。现今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有很大的不足。各地村小也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那么所开设的音乐课也成为了可有可无得课程了。学生对音乐没有太多的认识了解,对音乐课程也没有好的定位。我在初一新生里做了个调查,调查学生在小学有没有开设音乐课,音乐课都在教授些什么内容?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60%的学生没有上过音乐课,20%的学生是开设了音乐课,但是音乐课是用来听歌和看电影的。只有2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得到了音乐教育。学校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现在升入初中,连简谱都认不全,更别说其它了!

2、教学方法陈旧呆板。

农村中学教学设施有限。不少的教师受陈旧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教学设计单调呆板。总是用“讲知识,练节奏,唱歌谱,唱歌词,再巩固”的程式,难以调动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教歌曲时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生一句一句地学,或者跟琴声一遍一遍地唱。在教授音乐知识时,也是照本宣科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样“填鸭”式地教学,枯燥无味,方式老套。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也没有了教授的激情。

3、课堂的和谐氛围严重缺失。

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多数是教授整个学校的音乐课。由于教授的班级很多,在同一个班级教学的节次少,对学生多数不认识不了解。初中的学生处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心强却自控能力差。为了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致使音乐课堂上唯师至高,学生都要听老师的。教师在发现学生问题时,也没有什么耐心去处理,不讲究循循诱导,动不动就批评教训,师生矛盾冲突时有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疏远,更不用说师生间的民主平等了。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学生上音乐的兴趣。

4、音乐课外活动少,学生缺少展示自我的机会。

现今农村中学的各项教学设施还是比较落后的。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和音乐教学设备。乐器少,有也是很多不能用的。音乐课外活动难以开展。学生参加音乐兴趣小组,学跳舞,没有场地和音响;学唱歌,没有琴,就更别说进行合唱的训练了。音乐活动难以开展,学生就缺少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打消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解决:

1、提高对音乐课的认识,让学生切实了解音乐文化。

音乐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它是开启学生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和高雅生活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一门重要学科。家长学生要重视,学校要重视,重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也是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成为全方面的人才,才能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他常常和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贝多芬的作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特别支持艺术教育,他热爱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可以说音乐文化与其它文化是相通的。

2、教师应提高音乐专业素质,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内涵修养。这也是音乐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还要有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去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学生往往会音乐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音乐教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的动力,师生关系融洽,就更有利于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情和 学情,合理得进行教学设计,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冲破“讲知识,练节奏,唱歌谱,唱歌词,再巩固”的僵化程式,努力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教和学。多启发引导,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学法和操作的可行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进行教学设计,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强调音乐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音乐课堂中应注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不能教师主导一切。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搭建好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以预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的美,课堂上多加入些互动环节,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予学生表现创造的机会,并给予认可,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青春期初中生处于一个幼稚与成熟并存的阶段。身心发展迅速,思维能力以逻辑抽象思维发展为主,自我意识强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音乐课堂上,在进行一些音乐活动的同时,学生难免自我控制不住,造成情绪过激,影响课堂正常的秩序。在身心迅速发展中,初中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相对脆弱,更需要教师能平等地与其进行交流,更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教师应多一些耐心,努力控制自身的情绪,悉心教导,而不是一位地斥责批评学生。在课后多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 心声,对他们的一些行为表示理解。

4、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多开展音乐活动。

教师应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音乐器材,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音乐活动。比如一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音乐活动,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游戏。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音乐活动,可是是合唱比赛,也可以是文艺汇演。音乐兴趣小组也要尽可能地去组织培训。学生有了展示自我地机会,提高了自信心,从活动中感受到了愉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同时,校园文化也得到有效的发展。

6.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六

论文关键词: 作文 教学现状 培养策略

论文摘要: 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

1.引言

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一些学生甚至出现对作文课的惧怕心理和厌烦心理。同时,部分作文教师依旧持有陈旧的作文教育观念,没有在作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同步更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中学作文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中学生作文能力偏低的现状。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写作和作文课的兴趣,从而把写作变成自愿的行为、快乐的行为,构建一套使中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策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积极推进中,中学语文教学的确取得了不少突破,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课改的重点大都聚焦在诸如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具体到中学作文教学,则效果不是很明显,属于薄弱环节。整体来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取得质的飞跃,中学作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没有对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产生有效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

(1)教师层面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未对有些教师的传统的作文观念形成有效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流于肤浅,只重视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而是对学生写作方式和思维发展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过多地干涉。文字训练模式单调,使学生感觉贫乏无味。在作文课上,教师没有给学生以充分自由讨论、表达的时间,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分析细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自由表达,并导致学生的兴奋点与教师教学作文的侧重点不在同一个方向。在针对句子和篇章的讲解练习时,教师忽视了作文题材特有的真情实感,而仅仅要求学生对句子的语法、材料的安排、文章的中心等进行考虑,这种忽视学生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而只重视写作技巧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享受到畅所欲言的乐趣。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的一大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有些教师对于作文的评语完全采用“公式化”,如“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描写细腻„„”等泛泛的语言。而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需要的是教师的认真批改,从而使学生从评语中受益,得到启迪和帮助。还有一些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耐心积累材料,专心练习写作,也难以从实质上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提升。虽然新课标普遍把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作为教学的主旨,然而一些中学作文课堂上还是充斥着急功近利、唯分数是从的作文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是一种挫伤。一些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分数,让学生阅读、背诵和抄录范文以通过语文考试,滋长了学生弄虚作假的风气。

(2)学生层面。

大师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实际的生活体验才是作文的源泉。可是一些学生不注意观察积累,因此缺乏生活体验,无法下笔行文。“一切写作活动都是客观之物与主观之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融合,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过程”。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温室长大,没有了夏天下河洗澡的乐趣,没有了冬天打雪仗的经历,没有了感受邻居关心的体验,而这些又恰恰是喜怒哀乐最鲜活的体验。既然脑袋空空如也,他们只能胡拼乱凑,苦思冥想,瞎弄一篇应付了之。因此,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已经迫在眉睫。

3.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造成以上现状的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来自于传统教育观念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今教学方式不够科学完善,也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多年来形成的比较僵化的作文评价机制,以及当前中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没有时间去阅读和品鉴优秀文学作品,没能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不会发现和观察,都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1)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其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兴趣是学生作文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心理要素,是写作思维能力提高的核心动力。我们要在作文课上通过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写”转换为“我要写”,对每次作文课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当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的时候,就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使写作能力持续提升。具体方式如让学生复述故事、续编故事、游戏作文、周记交流与互评等,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喜悦,激发他们习作的热情。

(2)将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

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应该把作文与日常生活统一起来,使狭隘的封闭式的作文教育得到极大的拓展,使作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开放性的大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力手段;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有了积累,便有了感悟,真正使生活成为作文的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在生活的积累中丰富素材、充实作文内容。

(3)广泛阅读,积累知识。

叶圣陶有言:“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想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在丰富的阅读中,中学生可以体会怎样准确对语言进行运用,使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得到完满解决。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阅读中借鉴文章写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创造。

4.结语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策略、方法,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的教学策略体系。

参考文献:

7.浅谈职业中学小说教学策略 篇七

职高语文教师设计小说教学时更有必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方能对小说的学习产生兴趣。

那么,如何创设合适的小说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结合文本来创设合适的情境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从文本出发,利用讲相关故事、展示相关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丰富小说教学设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热情。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小组学习的方式,辅助小说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制作教学相关微课,利用微信、QQ、微博、百度云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说教学的效率。

2 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

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虚构性文本,小说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许多优秀作家在小说创作中也会有意在作品中留下一些空白点、不确定点。这些地方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力,通过充分的阅读,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及生命体悟填补进去,在作品中探求新意,体现个性化的理解。

在当今职业中学的小说教学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师会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而三、四分钟的小说阅读显然是不充分的。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助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文本,才能为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达成小说教学的目标。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才能激发学生对小说文本的思考和体验,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感。只有充分阅读这种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才能确保学生对小说的个性化理解。

3 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

有了充分的阅读时间,阅读的效果就达成了一半。但是,不少教师在学生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播放不合时宜的音乐或者不时地提出问题和要求,亦或对学生进行不必要的教育和提醒。这些节外生枝的举动严重地影响了学生阅读小说的效果。

同时,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语文底子较薄,学习习惯较差,教师就更不放心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所以,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打断学生的阅读,而且这类情况比普通高中更为频繁。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职业高中学生小说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降低了小说教学的效率。因此,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尽量保证学生阅读的连续性、全面性和深入性,才能保证学生阅读小说的效果,才能提升小说教学的效率,达成小说教学的效果。

4 设计和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阅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方式。经常采用同一种阅读方式,学生会产生阅读疲劳。对不同的小说文本,采用同样的阅读方式,不能达成最好的阅读效果。因此,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设计不同方式的阅读,以确保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阅读的注意力和确保阅读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目标及教学进程,设计和采用精读、略读,默读、朗读,齐读、自读,分角色朗读,指定阅读,比较阅读等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确保小说阅读的生动性、精彩性、灵活性、新颖性和实效性,从而提升小说教学的效率。

5 设计和开展多层面、多范围的互动

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根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小说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有必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多层面、多范围的互动,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感知、领会、理解、体验和感悟。

一是设计多种方向的互动。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要设计和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性同学之间的互动、异性同学之间的互动、同桌之间的互动、前后同学之间的互动、小组内的互动、小组间的互动等多种方向的互动。

二是设计多种交流形式的互动。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和采用多种交流形式的互动。教师可以设计和采用讲述、倾听、答询、插话、辩论、表演、反驳、补充、修正、复述、转述等形式的互动,这样,互动的回合便相应变多。

三是设计多层次的互动。指教师在设计互动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给予学生均等的参与机会,力争做到不能参与活动者能够参与,能够参与者能多参与,多参与者能参与好。同时,在设计和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将多层次互动与多向互动、多形式互动相结合,创设更多回合的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

综上,在小说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能够结合文本,利用讲故事、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创设合适的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同时,设计和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设计和开展多层面、多范围的互动,职业中学小说教学的课堂必能熠熠生辉,小说教学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当今部分职业中学语文课程的小说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的现状,提出了提升职业中学小说教学效率的策略:1)创设合适的情境:结合文本,利用讲故事、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创设合适的情境;2)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3)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4)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方式;5)设计多层面、多范围的互动。

关键词:职业中学,小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8.中学作文教学过程指导策略浅谈 篇八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作文教学都十分的重视,投入的精力也非常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的效率其实并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们对于作文命题和讲评过于重视,但是对作文教学的过程指导却有些欠缺。作文教学过程的指导究竟有哪些策略,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过程指导策略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对于作文教与学都存在着困惑。为什么作文教学会存在两难的状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实际指导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写作过程性的指导,而如何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作文教学的过程

作文教学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写前指导、写中指导以及写后指导。

写前指导主要是要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以及怎样写的问题。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写什么”,指的是学生在写作之前的取材立意、选取合适的文体和内容的问题。最后“怎样写”就涉及到学生能否合理地组织语言,完成写作。

写中指导指的是学生执笔为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的写作为主,教师很少主动干预,这也给学生的写作困难埋下了隐患。

而对于作文写作的写后指导,一般是教师们比较重视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包括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两大部分。而在作文讲评的过程当中,由于不能将所有学生的情况都讲到,只能挑拣有代表性的文章综合讲评,所以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

由上文可以看出,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已经将作文教学的过程缩减到了两步,即“开头”和“结尾”,中间的过程被全部缩减。而实际上,中间的过程才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步骤,是真正需要我们对其多下功夫的地方。

二、作文教学中的现有问题

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最开始的就是作文的命题环节,这也是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此次作文的完成度。在作文命题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题目过于宏大,命题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比如说有一个作文题目叫《中国的发展》,这样一个具有政治性的作文题目,对于每天埋首书海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大难题。在这样的题目之下,如果学生自身没有很好的知识储备,就算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强加指导,学生也很难写出好的文章。

而就算是有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题目,在作文教学中,写作过程的教学也是最令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一般情况下,写作过程需要保持头脑高度集中,教师们也认为不应当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打扰”。所以对于学生写作时观点的确立、材料的选择等写作指导方面的问题,教师们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在命题之后进行集中教学,在教学结束之后将所有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去自由写作。这一种教学方式,难免不会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现有作文教学课堂的主流教学方式。最糟糕的情况是,很多语文教师由于教材教学时间不够,就将原定的作文课改为讲教材,然后让学生们在课下完成本该在课上完成的作文,这就完全阻隔了教师对其写作进行过程指导的可能性,更加深了学生写作的难度。

而在写后指导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粗糙批改,对待学生习作简单评阅,这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再次提升自己的机会。而就算是教师们认真批改了学生的作文,学生们在拿到教师批改后的文章后,对于简单的作文评语,常常是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教师在讲评时,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共有的问题进行梳理,不可能所有人的所有问题都面面俱到。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有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说,命题的问题,只要老师们用心并且在综合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命题,就基本可以避免这类问题。再比如作文评改的问题,也是可以在师生相互努力的基础上得到改善的。但是作文写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指导问题,却是一直被教师们所忽视的。忽视问题比犯错更严重,这就需要我们在认真细致的思考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重新重视起来,并且使其得到很好的改善。

三、作文写作过程指导的策略

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尽管需要加进很多的教师指导性工作,但是大部分的老师还是认为在其写作过程中要为学生留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过多地干预。综合一些一线教师的经验后总结出如下几条教学策略。

1.体会情境

所谓的体会情境,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使用这样的方式。对于体会情境的例子,比如说有老师想让学生描写橘子。如果是一般化的作文教学课堂,这篇作文课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橘子》或类似的题目,对文体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或许还可能和学生之间进行一番互动,然后是学生的限时写作,收作文,教师批改,简单讲评写得好的学生的文章。但是如果该老师将橘子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们亲身接触这个事物,让学生触摸橘子,揉捏橘子,并且拨开它的外皮,取出一瓣来放到嘴里尝一下,感受它所带给自己的感觉。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橘子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事物了。笔者相信当学生们拿起笔去描写它时,会更多地加入自己的感受,从而使这个事物活灵活现起来。毕竟,这不是生物课堂,我们要让学生写出的东西具有个性化的色彩,就必须要让其亲身感受,体会具体情境。

2.学生互评

其实不仅仅是在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在大部分的生活情境中,人们对于错误的认知都要远远超过对于正确的感触。也就是说,相比于好的事物和坏的事物,人们总是能以更快的速度找到后者。同样的,对于一篇作文,人们对于美言美句的欣赏是见仁见智的,但是对于有错误的语句却总是能用更快的速度去发现。并且这个错误是基于他人的角度。更重要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其榜样性是很强的,学生总是会不知不觉地对教师进行模仿,就像一个班的学生其性格往往很像班主任。

所以,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让学生也当一回主人,成为作文批改的主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随机发给全班学生,要求不能拿本人的作文。然后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对自己手里拿着的文章进行批改,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在全班的批改完成后,再次将习作交换给另一位同学,这次需要这位同学将手里所拿文章的美句挑出。在经过两次不同类型的批改之后,将文章发回本人手中,让其针对问题进行修改。

在这样的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从客观的角度看到了别人作文(也有可能是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学会了赏析他人的文章,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

3.反复修改

最后的这个策略应该是最有意义也最能得到认同的一个策略。孙绍振在对文本解读进行剖析时在《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这篇文章中有关于“多种形式的比较”这个部分,就阐述过,要想知道现有文章有什么好,就必须要看其草稿,在与原稿进行比较之后,才能明白作者改动的地方有什么好处。从古至今,可以说所有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得出精品。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这个方式比较费时间,但是我们教学讲究的是有效。不能一味地求数量不求质量。一个学期写十篇一般的文章,还不如针对一篇文章好好修改使其成为精品。在批改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先教师批改,学生在经过第一次修改之后,再进行学生互评。修改的最后程度是班里绝大多数的学生习作都达到中上水平。在最后,还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最后一篇作品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以使学生自身进一步提高。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和个性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作文教学才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想在一朝一夕之间找到一个成熟的方案或者是模式实属不易。但是,我们可以在不停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最终找到能够使现有的作文教学变得更好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符迪飞.浅谈注重学生作文过程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5).

[2]覃章俊.个性化作文过程——个性化作文思考与实践之二[J]. 湖北教育,2003,(01).

[3]郑桂华.新课程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及精彩实例(八) 写作教学:过程指导[J].语文教学通讯,2008,(32).

[4]李学勇.作文教学中的过程指导[J].教育,2010,(20).

[5]杨国霞.按照心理反映的客观过程指导作文[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03).

9.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篇九

弘毅新华中学美术教师/王萍

摘自:《岳阳市弘毅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推动美术课程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意义十分重要。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美术作品评价三个方面实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享受“组织教学”所带来的简约之美,去体验看似平淡却充溢着智慧的对话场景,去感受轻松幽默所营造的笑声。

一、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组织方法、多媒体的使用等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是课堂教学的框架和蓝图,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针对教材教学大纲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建构了“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注重学生获取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实践与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发展观念,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适宜具体、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实用性。

(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美术教材内容体系之间存在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教学设计理念过程中应重视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前后之间的衔接,从宏观的角度来钻研、分析,把握教材构建美术的知识体系,明确教学程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并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预见性、适应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策略

(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美术课应强调构建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平等和尊重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描绘自我内心世界,展示自我的独特作品,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真诚沟通,共同探究。因此,教师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尊重、信任、热爱学生,使学生具有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获得最优化发展。

(2)创造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美术课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可促使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主探究,敢于质疑,争论求异,敢于发表个人独特见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学氛围,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要持一种欣赏、尊重和引导的态度,多采用鼓励、肯定、表扬、探讨等语气给予互动,使美术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舞台”。

(3)形成互动的生态课堂美术课堂是开放,互动为体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局限于机械的“教师教”到“学生学”的层面,而更多是对话,互动和完成。课堂的对话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课堂互动使师生体验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有效地促使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4)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美术课堂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的衔接,教材知识系统与生活逻辑广泛的渗透,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融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相接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通过生活观察、体验感受的过程,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物化于生活情境之中,使美术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5)设计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美术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巧妙设置疑问、以旧导新、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创设一个能激发潜能,形成创造性学习的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认知困惑----主动探索----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知识与技能,方法与情感的价值观上相互交融,自我完善。

(6)有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美术课是一种现实视觉艺术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录像、投影、幻灯、摄像机、照相机、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运用,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广阔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三、美术作品评价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十分重要。应从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到学习态度、情感、绘画表现技巧、美术知识的掌握,及学习兴趣、美术素养、人文素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勇力、创新精神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全方位地评价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1)美术作品评价主体作用评价美术作品可采用多种形式,不只强调教师“单一权威”评价,可以多面对话的形式,学生由被评价到去评价转换角色。如:学生完成作品后,可先让学生小组自评,谈谈作品设计思路,作品的优缺点,获得的经验等。然后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探讨,互相评价。最后,教师适宜评价,总结,使师生在自评互评中反思,自我完善。

(2)美术作品评价方式的样化美术作品评价标准应以真诚、尊重、关怀的态度、促进激励的方式,让每位学生体验到沫浴成功阳光的同时增强自信,形成健康和良好的身心状态。作品评价可分为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展览评价,建构成立体,综合,全面的评价系统,实现诊断性评价、形成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整合。,例如:学生建立美术成长记录袋存放美术作品,记录作品时间,作品评价卡,探究报告,反思记录等。这样不但对学习情况有所记录,还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评价改进的意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创造性。

10.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篇十

丁杰 韩秋枫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深刻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焦点之一,信息技术环境介入课堂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阅读是个体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还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之一。

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为阅读教学带来了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无法常规化,网络与阅读教学的整合课常常处于做秀的尴尬境地。怎样上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阅读课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阅读教学层级模型

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学说、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以及对一线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分析,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层次如下图所示:

图 课堂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层级模型

阅读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与阅读文本进行多层次的互动、进行意义建构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学生的内部认知因素(阅读情感、阅读策略等)和学生所处的课堂环境(包括教师、其它学生、教学内容、技术工具等构成的系统环境)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提供资源、工具,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发现的过程;网络环境为学生的阅读认知、审美、应用和创造提供丰富的资源、便捷的平台和过程性的支持,促进阅读层级的循环渐进发展。

认知过程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但在此处,认知是特指对课文的字词、文意、结 袁华莉,课堂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层级模型及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构脉络、主题等事实层面信息的感知与理解,这是课文理解的知识性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初级目标,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思维加工。

语文教学中可以审美的对象是很多的,但是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抓住重点,有所侧重的进行审美。从审美的对象来说,既包括对课文语言形式的审美,也包括对课文表现内容和意境的审美;从审美的时机来说,既包括入境的审美,也包括出境的审美。具体来说,首先要入境,对文篇的妙笔和结构进行鉴赏,对文章的蕴意(包括文章内容所体现的形境、意境、理境)进行体味;然后要出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形成建基于文本之上的独特感悟,并对文章的风格进行赏析。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7年级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出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新课标中对古代诗词的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义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观刈麦》这节课是一堂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标要求和跨越式课题理念,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感悟方面有较为细致的设计,整节课的教学实施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通过分析该课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可归纳如下:

1、结合学生认知层次,促进深层次阅读和感悟

根据现代解释学理论,在阅读过程中文本向读者发出理解的召唤,而读者则对文本做出积极的回应, 双方在相互作用从浅层次的“认知”逐渐向深层次的“审美”进行过渡。正是这种对话的有效性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在《观刈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以“一个词”、“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诗文的感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播、引导,不断激发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互动。通过挖掘诗文的关键性词语,作为学生感悟主题的突破口。此时对字词句的品读绝对不是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是让学生通过“诗眼”、“文眼”来把握作品的主题、风格、妙笔和蕴意。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拓展

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提供丰富的共享资源。语文教学中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语文课堂的知识容量和深度都将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拓展阅读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得到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拓展和积累。一定要避免“为了拓展而拓展”的机械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特点等来实施拓展阅读。在材料内容的选取上,要保证拓读阅读材料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呈现方式上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节灵活处理。

《观刈麦》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拓展阅读的处理非常灵活。在导入、课文处理、课后提升和写作环节均设置了不同内容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内容丰富,既有此篇课文同一作者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还有相同主题的《世说新语》、《农家》;拓展内容的信息技术呈现方式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有全班共读的PPT呈现,还有学生自主进行的网络阅读。通过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拓展阅读,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就会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3、通过各种手段唤起情感共鸣

(一)巧设问题拉进情感差距 《观刈麦》所表达的主题较为沉重和深刻,当代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来打通了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鸿沟,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把学生带进了离他们最远的生活场景,使得学生获得了最有现实意义的收获。他们的情感被激活,认识走向丰富,使得这一堂在思想层面具有深刻塑造灵魂的冲击力。

(二)信息技术创设朗读情景

朗读是文学鉴赏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中对古代诗词也有明确的朗读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将自我的情感投注到文本中去, 与文本在“朗读”中交汇融合为一体,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

在《观刈麦》的设计中,教师设置了多层次,多角色的学生朗读任务,还非常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朗读情境。教学过程中播放贴合主题的背景音乐,营造出触动心弦的课堂氛围,学生朗读和聆听都更加投入,有效地实现了对学生情感共鸣的唤醒。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表达打下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4、充分表达、交流与分享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仅要走进作品、理解作品、获得感悟,更需要通过阅读应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是为了深化课文教学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主要包括运用课文阅读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技能和获得的情志感受等进行迁移性阅读和创造性表达。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课堂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交流、及时分享的高效平台。

《观刈麦》教学设计中设置了学生写作任务,重点是升华主题,加深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整体设计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电脑和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的写作成果是以个体朗读的方式呈现,如果教师能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写作和批注,将在实现学生集体知识构建和情感分享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11.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 阅读 教学 策略

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时代更需要人们广泛有效地进行阅读,因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仅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理解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起不到真正交际的作用。语篇是体现语言这一交际工具的显著特征之一,因此阅读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基本技能。传统的阅读课让人感觉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得到有效地提高呢?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趋向。如果学生对外语学习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所学的东西。我们可以先从课本入手,找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在讲SB3《Shopping》这一单元时,可以先借助图片给学生展示一款最新的数码相机,问学生喜不喜欢拍照,引起学生兴趣。接着问他们是否知道如何从网上购买一部价廉物美的相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引入本单元重点Shopping

Online(网上购物)。课文内容的灵活导入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要我们精心创设情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由此可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尽情张扬自己的个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提倡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并逐步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而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自始自终是自觉主动的语言实践者。“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

三、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教学原则,不应只对文中的词汇、句型及语法结构等作简单处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插图、标题或段首句入手,并提出一两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速读全篇,从整体上了解全文后,让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然后让学生说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General Idea)。文章的自然段落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用图表或摘要等方式归纳出来,使文章脉络一目了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同体裁同类别的文章时他们知道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需要课内外结合,我们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英美背景知识,这必须从抓课外阅读着手,也可以把课外阅读作课堂阅读的一种延伸。课外阅读的材料分为精读材料和泛读材料。所谓精读材料就是老师指定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有关英国、美国等讲英语的国家的一些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学英语应了解英美的一些概况,即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所谓的泛读材料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的材料。有些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就可以通过阅读体育报道来了解相关英语知识;对音乐感兴趣的,通过欣赏英文歌,读英文歌词,可以涉猎到许多课堂上不曾接触到的知识。通过课内外阅读的相互结合,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五、纠正不良的阅读习惯

1.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中学生由于受朗读习惯的影响,已经建立了文字符号和声音之间的固有联系。当他们看到字母、单词和句子时,就会不自觉地发出相应的声音。有的学生虽然不发出声音,实际上心里还是在朗读。在阅读速度上,无声要比有声快,因为有声阅读是眼、脑、口、耳四个器官一起活动,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后再传到大脑,大脑命令嘴发音,耳在监听辨别正确与否;而无声阅读只是运用眼和脑两大器官,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所以速度要快。要提高阅读速度就必须克服心读、默读的习惯,多做练习以逐步达到眼脑直映。

2.克服指读现象。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一词一句仔细阅读的习惯,拿到文章就逐字逐句地读,或用手指或笔指着一个个单词阅读。注意力常集中于对个别词句、片语的理解,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依靠眼睛逐行甚至多行阅读,避免指读。阅读时应依靠眼睛灵巧地在书页上移动,而无需借助于手指或其它东西。教师可示范正确阅读的姿势和方法,要求学生注意纠正指读的习惯。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应巡视全班,一旦发现有指读现象的学生,就立即帮助纠正。

3.克服回视的习惯。学生常因担心遗漏细节、要点内容,或阅读材料超出自己的知识理解范围而重读阅读材料。频繁的回视重读使阅读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所以要克服回视重读的习惯,如实在担心会遗漏内容,要克制自己,待读完整篇后再读一次或两次即可。

上一篇:安防评估报告下一篇:创建学习型关工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