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论文(精选8篇)
1.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论文 篇一
电视节目策划
策划人:
指导教师:刘建钢
节目名称: 《“布”一样的世界——走进阳新布贴》
节目类别:专题片 ·文化风俗
节目时长: 30分钟
节目主题: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选题价值:
民间是永远存在的,但是民间艺术的存在和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取决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地域文化特殊就会培养特殊的艺术气质,封闭性保护了这样独特的性质。
民间手工艺就是这样封闭的传统自然经济、农耕社会的产物。
近一百年,民间手工艺正飞速走向消亡。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现,手工业种就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今已所剩无几。保护得再好的老手艺也无法改变无人使用或日渐减少的需求这一事实,而通过旅游工艺品保存下来的手艺和它的原版相比,只是徒剩躯壳。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打破了一切封闭,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落,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着,独特性正在消失。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岌岌可危。
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据推断,至少有200年的历史。基于阳新布贴多方面体现出的楚文化风格,阳新布贴作为楚文化的一翼,在人们探究这一地区的楚风积淀如何形成在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2008年6月7日,阳新布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阳新布贴成为世博会湖北馆的“座上宾”。
阳新布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阳新布贴面临着手艺失传和陷入夹缝之中的尴尬境地。本片计划通过拍摄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人等,重新挖掘阳新布贴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这门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同时为阳新布贴提升知名度,打开市场做出一定的宣传,展现“布”一样的世界。
节目结构:
本专题片将采用“放射式”的组织结构。围绕“阳新布贴”为中心主题,分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承等三部分。
主要内容:
1、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
缝衣剩下的边角余料能做什么?
在湖北阳新太子镇的妇女眼里,这些布料是宝。以黑色或深蓝色布料作底,可以用这些边角余料制作出精美的布贴,而布贴又可用来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儿童玩具。五彩斑斓、形态各异,小小的一方布,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为什么这些边角余料贴就的东西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竟然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1986年,湖北省民间美术展向全省征集民间美术作品。阳新美术馆美术干部尹关山跑了18个自然村,最终发现了这些古玩意,经精心整理,重新命名为“阳新布贴”。当年,阳新布贴第一次出现在“湖北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由尹关山设计,四位老人熬夜耗时近三个月,完成了《大虎头》、《狮子抛绣球》以及《麒麟踩八宝》等7幅巨作,作品参加了“第一届中国艺术节”。1989年后,尹关山设计的作品又先后被送往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被许多外国友人拍摄和临习。
形式:模拟当年场景,情景重现。
采访尹关山,以及当年参与制作的四位老人或其家人。探寻当年发现和制作参展的细节。呈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
2、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价值所在布贴画内容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麒麟送子、观音坐莲、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
形式:用简洁但是完整的画面呈现补贴制作工艺的全过程:画设计——剪纸——粘贴——拼图——盘线——打磨。其间用解说词,解说制作工艺和流程。对给特写镜头。穿插中国美术馆相关专家的采访,谈论阳新布贴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3、阳新布贴手艺传承的现状
阳新一带,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学做布贴。出嫁前,姑娘们将边角料的布制作成精美的披风、新婚床品,或门帘装饰。这嫁妆,既能装饰新房,又能显示新媳妇的聪明手巧。姑娘们出嫁时,还会将做嫁衣时剩下的布角装进“布角包”带到婆家,闲暇时为孩子做各式好看的衣物、鞋帽和布贴玩具。
然而现如今,一方面,优秀的老手艺人渐渐老迈,大多数已经不再从事布贴制作;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女孩子,却对这门古老的手艺不感兴趣。老一代的补贴手艺传承堪忧。
今年4月22日,在阳新县文化馆成立了阳新传习所。文化馆里阳新布贴被打造成工艺美术鉴赏品。传习所里,十多名师傅从画样到裱框,流水作业。如今的阳新布贴,也进行了改良,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2011年初,武汉户部巷风情街上,还开了一家阳新布贴展卖店。
形式:拍摄老手艺人的家里收藏的布贴艺术品、传习所、展卖店,穿插对老手艺人、年轻农村女孩、传习所师傅、工艺品店主的采访。着重体现手艺的衰落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以及外界对这种古老手工艺品的好奇。
特别注意:
拍摄是尽量展现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民间传统韵味。
本片为放射式结构,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由解说词自然串联起来。
画面拍摄时应注意景别的选用,在展现工艺细节时,多用特写镜头。同期声录音、画面
录音追求高品质、高清晰度。环境声的录制十分重要,应尽量采集工艺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和农村的自然声音。注意将背景音和采访分开。
适当插入符合本片画面或情感基调的音乐,以乡土音乐或民乐为佳。
拍摄安排:
1、拍摄前期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整理成文案
2、与计划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准备采访提纲
3、撰写脚本与确定拍摄方案
4、实地采访、拍摄
5、后期制作剪辑
拍摄场点:
湖北省阳新县太子镇、富池镇、白沙镇等布贴艺术流行的村镇
布贴艺人家中
中国美术馆 湖北省美术馆
阳新文化馆
户部巷阳新布贴展卖店
人员安排:
编导:1名
摄像师:3名
录音师:1名
解说词配音:1名
后期技术制作人员:2名
摄制周期:
4周
2.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论文 篇二
思想性原则是电视专题节目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电视专题片在反映客观事实时, 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的渗透, 可以直接或间接表达创作者对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主张, 所以选题的思想性是成就其节目品质和影响力的关键, 这也是所有电视专题片选题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另外, 现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市场性原则等也是电视专题节目选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 本文就不一一赘述了。
仔细分析一下, 这种判断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新闻价值五要素就可以用来作为判断选题价值大小的标尺, 五要素分别为: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另外, 通过判断选题关注的是硬新闻还是软新闻也可以选出好选题来, 硬新闻通常指那些严肃的, 事件性的, 有时间性的题材重大的新闻故事。
2 电视专题节目策划的关键点
选题确定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节目策划了。所谓策划, 是指为实现某一目标, 在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科学地认识与该目标相关事物的基础上, 而制定出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终行动步骤、计划或指南。对节目进行策划的过程就是架构节目骨架的过程, 有好的选题而无与之相搭配的好的策划的话, 节目仍然会落入俗套。笔者认为, 做好节目策划必须注意三个问题:“三化”问题、“两性”问题和角度问题。
“三化”即指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两性”即感性与理性的问题。感性是指节目中必须要有故事, 有人物命运, 有冲突;理性是指节目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启迪性, 给听众一感悟。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两者统一为一体, 故事中蕴含着道理, 道理隐藏在故事之中, 让受众自己去体会, 去领悟, 是新闻专题节目的最高境界。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其实就是说事与说理的关系, 说事强调的故事性, 说理强调的知识性。如果没有故事性, 节目往往就失去了趣味, 就会显得很枯燥;如果没有知识性, 节目往往就没有深度, 就会显得很肤浅, 所以好的节目必须做到故事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角度问题主要是全知视角与限制性视角的选择问题。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无所不能, 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限制性视角是指叙述者在故事中只知道部分内容, 有时候叙述者所知道的等同故事中的一个人。
3 电视专题节目编辑制作
电视专题节目的结构形式非常复杂, 电视专题节目的框架构建如果合情合理, 引人入胜的话, 将来制作出来的节目一定能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 因此在编辑制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原则, 尊重电视专题节目独有的特点和要求, 进而达到更好的收视效果。
电视专题节目的灵活性、限制性、现代化制作编辑特点, 我们再创作策略上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 遵循电视专题节目的客观性, 人文性等原则, 提升节目的制作编辑水平, 达到良好的播出效果, 并且要实现专题节目所要体现的价值, 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4 电视专题节目解说词
电视节目的解说词非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多数时候, 它必须“为看而写”。由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个性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 因此在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就要时时考虑到电视画面的形象、状态和特点以及节目要传达的信息, 要表达的思想。
解说词的语言主要就是运用朴实的语言区描述。写小说和写散文的形式去写一篇专题报道的解说词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为真正的解说需要的是非常接近事实, 没有特别华丽的语言的, 根本不是那种随意运用天马行空的语言, 为了小说的好看而大量的运用华而不实的语言。因此, 解说词所运用的语言是非常朴实而又说服力的。
准确性是电视节目解说词最关键的一部分。解说词写的好不好, 不仅仅需要为了传递信息而有明确的主体外, 更重要的就是信息的准确性, 这是非常关键的。专题片也不会和那种剧情可以随意改编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样, 是具有准确性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不管写成什么样子, 观众都不会觉得有问题。但是, 如果电视节目的解说词写的不准确的话, 观众肯定是不会买账的。
5 电视专题节目拍摄要点
电视专题节目的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循电视节目的时间, 空间和对象的三位一体的原则, 观众收看电视专题节目是并不只是收看一个简单的结果, 观众对电视专题节目的观看是需要看全部过程的, 因此在拍摄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拍摄者在拍摄之前要对被摄对象进行全面的熟悉和了解, 拍摄过程中一定要心中有数, 拍摄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去表现, 让观众看的客观, 真实;
2) 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全面的、客观的呈现被摄对象, 要注意在拍摄时排出对事实发展能产生主观影响的一些因素;
3) 长镜头在现在电视纪实中被广泛的运用, 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通过长镜头要表现出来的话就会更加真实, 让观众有一种亲近和参与感, 时间、空间和被摄对象通过长镜头表现出他们的连续性, 因此在长镜头的是用上一定要合理运用, 为后面的后期制作做好准备。
6电视专题节目后期制作要点
一般来说, 镜头组接、特效制作、后期声音制作, 是影视后期制作的三个大的方面, 是影视后期制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镜头的编排及处理的时候, 首先要强化主题, 合理运用景别, 迎合观众思维, 始终把强化主题放在第一位, 对各种镜头采用合理的顺序进行编排;对画面的局部进行特写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镜头, 这样才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次, 镜头的组接一定要合情合理,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一定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处理, 努力去迎合观众的思维方式, 一定要遵循影视表现手法的基本规律。另外在运动图像和静止图像的选择和过渡的时候要保证过画面过渡缓和;在后期剪辑的时候, 镜头的组接也要符合大众的思维逻辑和生活规律, 还要明确中心思想和表达主题。
7结论
在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的过程中, 通过把握各个环节的制作要点, 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 制造出精良的专题节目, 从而营造良好的制播效果, 最大限度的吸引受众, 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摘要:一部好的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要经过选题、策划、编辑、拍摄、添加解说词、以及后期的镜头组接, 剪辑等一系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都会影响整部电视专题节目的呈现效果。本文从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到最后的后期制作探讨了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专题节目,策划,选题,拍摄
参考文献
[1]邬庆杰.故事中的新闻新闻中的故事—漫谈叙事性电视专题节目[J].记者摇篮, 2009 (1) .
[2]梁新辉.浅议电视专题节目的选题规划[J].当代电视, 2009 (4) .
[3]赵国平.情节的“嫁接”——试析戏剧情节元素在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应用[J].戏剧文学, 2007 (7) .
3.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论文 篇三
2015年全国广播节目全年制作时间771.82万小时,与2014年相比,同比增加7.09万小时,增幅0.93%。电视节目制作时间352.02万小时,同比增加24.28万小时,增幅7.41%。
按广播节目制作类型分,全国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43.61万小时,同比减少0.73万小时,降幅0.51%。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207.24万小时,同比减少4.82万小时,降幅2.27%。综艺益智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207.88万小时,同比增加5.83万小时,增幅2.89%。广播剧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18.31万小时,同比减少0.23万小时,降幅1.23%。广告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75.27万小时,同比减少5.54万小时,降幅6.86%。
按电视节目制作类型分,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97.88万小时,同比增加6.05万小时,增幅6.59%。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93.03万小时,同比增加8.2万小时,增幅9.67%。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51.14万小时,同比增加4.3万小时,增幅9.19%。影视剧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12.06万小时,同比增加0.39万小时,增幅3.3%。电视纪录片制作时间5.95万小时。广告类电视节目制作时间48.20万小时,同比减少2.83万小时,降幅5.55%。
2015年全国公共广播节目全年播出时间1421.83万小时,与2014年相比,同比增加16万小时,增幅1.14%;全国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779.60万小时,同比增加31.99万小时,增幅1.83%。
按广播节目类型分,全国新闻资讯类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84.18万小时,同比增加0.47万小时,增幅0.17%。专题服务类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11.10万小时,同比减少5.64万小时,降幅1.78%。综艺益智类广播节目播出时间386.20万小时,同比增加11.33万小时,增幅3.02%。广播剧类广播节目播出时间82.35万小时,同比增加3.86万小时,增幅4.92%。广告类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22.48万小时,同比减少8.76万小时,降幅6.67%。
按电视节目类型分,新闻资讯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52.06万小时,同比增加7.68万小时,增幅3.14%。专题服务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25.48万小时,同比增加5.83万小时,增幅2.66%。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44.70万小时,同比增加1.02万小时,增幅0.71%。影视剧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762.12万小时,同比增加19.42万小时,增幅2.62%。广告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95.37万小时,同比减少7.89万小时,降幅3.88%。
4.电视节目制作策划 篇四
前言
此策划属于报纸杂志新闻类节目,主要面向受众是白领以上阶级人士。根据目前国内电视新闻行业里的报纸杂志新闻类节目市场和国内的受众市场来看,本策划有很大的收视市场。节目名称为《小D陪你读新闻》,以主持人名字来给节目命名,以“早间时刻,小D为你读新闻,满足你所需要的。”为宗旨,打响节目,给受众深刻印象。
主要内容
一、市场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32、内部环境分析 „„„„„„„„„„„„„„„„„„33、市场环境分析 „„„„„„„„„„„„„„„„„„34、受众分析 „„„„„„„„„„„„„„„„„„„„35、注意问题 „„„„„„„„„„„„„„„„„„„„3
二、节目设置
1、节目定位 „„„„„„„„„„„„„„„„„„„„42、节目宗旨 „„„„„„„„„„„„„„„„„„„„43、节目风格 „„„„„„„„„„„„„„„„„„„„44、节目构成 „„„„„„„„„„„„„„„„„„„„4—5
(1)节目来源 „„„„„„„„„„„„„„„„„„„„4
(2)内容安排 „„„„„„„„„„„„„„„„„„„„4
(3)主持人与主题词„„„„„„„„„„„„„„„„„„5
(4)节目时间 „„„„„„„„„„„„„„„„„„„„5
(5)广告时间 „„„„„„„„„„„„„„„„„„„„5
(6)节目操作 „„„„„„„„„„„„„„„„„„„„
5三、整合目标
1、问题分析 „„„„„„„„„„„„„„„„„„„„52、优势„„„„„„„„„„„„„„„„„„„„„
5四、节目包装与推广 „„„„„„„„„„„„„„„„6
五、节目经营运作 „„„„„„„„„„„„„„„„„6
一、市场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分析
此档节目主要是针对白领阶级以上的人士,目前在国内报纸杂志类的新闻节目很少,市场前景很大。我国大多白领生活工作忙碌,一般都很少有空闲时间专门去收看电视,大多在早晨或者晚上10点之后开电视听新闻,本节目以读些报纸杂志及网站头条新闻给白领们听,满足他们所需要的信息量。
2、内部环境分析
本节目根据受众的特殊将时间定在早上8点到8点半这个阶段,大多受众这个时候都会开着电视听新闻。这个时间可以招一些中高消费品的广告商投资,广告时间在8点15左右插播。
3、市场环境分析
目前国内很少有专门在早间播出的新闻杂志类节目,而且还是专门针对白领阶级做的播读形式的新闻节目,现在仅有的一些此类节目对目前国内的白领电视市场而言就是杯水车薪,这块市场非常有前景有潜力的。现在的关键是占领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培养自己的固定受众。
4、受众分析
此策划就是针对白领阶级以上的受众所策划的一档早晨新闻节目。需要培养的固定受众也是国内各行业白领。
5、注意问题
(1)所播读的杂志报纸新闻必须严格筛选适合白领人士所关心的问题。
(2)主持人播读的同时的评论不能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
(3)不要一味的严肃新闻播读,适当的以一些其他的话语缓和严肃的新闻氛围,但是不能过于调侃。
二、节目设置
1、节目定位
《小D与你读新闻》定位为国内早间报纸杂志播读类新闻节目。
2、节目宗旨
节目宗旨为“早间时刻,小D为你读新闻,满足你所需要的”。尽最大努力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量。
3、节目风格
严肃的新闻性质中又带有轻快的播读评论风格,有特别板块是受众参与型的。
4、节目构成(1)节目来源
大部分来自于各大报纸杂志和新闻网的新闻,还有一些观众的来信(有个每日一说的板块是跟受众的互动板块)。
(2)内容安排
节目板块有四个,分别是特别关注、时事热点、每日一说、白领公寓。
“特别关注”的内容就是前一天的特别新闻和一些特殊的新闻内容(播读都相对具体,评论也全面)。
“时事热点”就是一些国内国外的各类新闻(简报形式播读主持给一些简单评论)。“每日一说”是根据受众的短信微博参与,受众向节目组说出自己最近的一件事情,可以是烦恼可以是生活笑话,也可以是祝福,然后由主持随即抽出一条播读并回复受众。“白领公寓”是专门为白领设置的版块,这一板块会专门聊和白领们相关的话题,或工作,或新闻事件,或是感情婚姻。
节目所有环节都是由主持人一人进行。
(3)主持人与主题词
主持人采用虚拟主持人,就是一个3D的虚拟卡通人物,配以卡通人物的声音来主持节目。并且可以在播读的同时适当配合新闻做出相应的卡通动作。
主题词用的是节目口号:“早间时刻,小D为你读新闻,满足你所需要的”。
(4)节目时间
每天早上8:00 —— 8:30中间插播广告。
(5)广告时间
8:12 —— 8:17 广告时间
(6)节目操作
最好是直播,因为是每天都要播出的。
三、整合目标
1、问题分析
(1)知名度低。此栏目尚属于初创,故知名度低是个问题,这就需要加大品牌知名度的建设。
(2)技术人才不充足。因为是虚拟主持,团队中还需要3D动画制作的人才来设计制作卡通主持形象。
(3)自身队伍建设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
2、优势
(1)影片拍摄经验丰富。
(2)电视后期制作经验丰富。
(3)新闻敏感度有些。
(4)地理优越。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
四、节目包装与推广
1、包装
视觉识别要清晰。节目的标志要形象,简洁。主持人背景布置、演播室的布置。视觉包装要突出。包括节目的片头、片尾、片花、子节目片头、节目宣传片、节目定位宣传片等。
音频包装要深刻。包括节目主题曲、片头音乐、片尾音乐、标志音符等。
2、推广
主体推广:要有意识的培养、炒作主持人、编辑和节目本身。也可以以节目名义做观众互动活动。
客体推广:要有意识的提炼节目内容可以炒作的信息,以致节目内容形成社会热点、热门话题。
五、节目经营运作
本节目为准制片负责制。
5.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内容 篇五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本科生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是文科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围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和优势”这一核心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贯穿了广电产制全过程,包括从前期的策划、采访、拍摄到后期的编辑、写作、技术制作的多维度内容。本课程在系统阐述节目制作基本原理/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的大众传播特性,侧重介绍节目制作的现代思维和创作理念,注重对学生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树立一种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把握观”。
2.课程教学目标
(1)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广播电视制作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电视节目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要求学生紧密联系实际,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正确认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实际情况及现状,了解国内国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状况,能比较正确地吸取相关经验、理论。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章: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绪论(4学时)
第一编 电视节目的制作
第二章:电视节目制作基础(4学时)
第三章:电视节目视听语言构成(6学时)
第四章:电视节目摄影造型(10学时)
第五章:电视节目的采访(8学时)
第六章:电视节目的编辑(10学时)
第七章:电视节目解说词(4学时)
第二编 广播节目的制作
第八章:广播节目的特点与类别(2学时)
第九章:广播节目的元素构成(4学时)
第十章:广播节目的采访与制作(6学时)
第三编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综合训练(6学时)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重点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跟进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现状,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流程。在对电视节目流程的整体关照下
(1)熟悉电视节目的视听元素构成(2)并掌握电视采访环节
(3)特殊的电视采访表现
(4)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
(5)采访段落的编辑
(6)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7)广播的采制特点和要求等内容。
2.课程难点
(1)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对接,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按照理论原则规范自己的节目制作行为,同时又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做出富有个性的节目。这是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问题。
(2)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对没有工作实践的学生而言,比较难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解决的办法
(1)为了解决以上难点,我们采用大量观摩优秀节目片断的方式,在提供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的操作路径和变通的形式方法。让学生开阔视野,不拘泥于学到的知识点和概念上。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教学等立体化教学手段,并通过工作室(workshop),分组讨论实习,业界参观等,加深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认识。同时融入其他广播电视、传播学等相关知识来启发和开拓学生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广播电视节目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课外环节,邀请业界专家开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实践并参加各种广播电视作品大赛,以开拓其视野和思路。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环节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本课程本着以理论引领实践、实践应证理论、在实践中创新思考的宗旨,为学生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实践环节。每一门类的知识教授都配备有实践训练,主要包括有:
1.静态图片摄影训练; 2.新闻连环作业; 3.消息类新闻创作训练; 4.广播现场报道; 5,DV创作综合训练。
该课程的试验环节是按照由浅入深,由静态图片创作向动态影像发展的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电视节目制作的前期准备、拍摄、后期编辑、写作、制作等相关的基础环节。要求学生在创作中主要去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相关要点,规范自己的采制行为,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在实习中特别要领悟操作的规范性和节目内容的个性发挥之间的关系。
6.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论文 篇六
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1.教育电视发展的原因有: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投资少,效果好。2 2.电视节目按节目体裁分类有信息类节目、专题类节目、综合类等。4 3.电视节目按传播功能与传播内容分类有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教育知识类节目。4 4.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谈话类节目、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方式节目代表着现阶段节目形式发展的趋向。4 5.早期的电视节目全部采用电影胶片拍摄和制作,经历过黑白影片和彩色影片两个阶段。5
6.电视的每帧画面由625行扫描构成的像素约有50万个。16mm影片制作的图像每幅的像素有100多万个。5 7.对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的新闻节事件,大型的文艺节目、体育比赛等,常常采用电视现场直播的方法。7 8.演播室制作方式也称ESP,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通常是指在演播室内用多机拍摄,录像制作节目或现场直播节目的方式。8 9.现场制作方式是指离开演播室,在外景活动或事件现场制作电视节目的方式,一些大型活动、重大事件和突发性新闻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它扩展了电视节目制作场所,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内容。8 10.ENG方式(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即电子新闻采集方式,是指采用电子摄录设备采访拍摄电视新闻的方式。9 11.EFP方式(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方式,是指采用多机拍摄和即时切换编辑在事件或活动的现场制作电视节目的方式。它是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必须具备的制作能力。10 12.SNG方式即卫星新闻采集方式,是指利用可移动运载转播车安装地面卫星发射站装置传送现场拍摄制作新闻节目,被认为是ENG方式的发展形态。10 13.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中编导的主要任务:11(1)“编导”是要担任编与导两方面的工作。“编”即编写教育电视节目的脚本,“导”即根据脚本按教育电视制作的规律,指导录制工作的全过程。(2)“编”与“导”这两项工作可以同时由一人去承担,承担这两方面工作的人,称为“编导”。
(3)承担“编”的人,称为“编稿”,他的主要任务是:①确定教育电视节目选题;②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编写出教育电视节目的文字脚本;③协助导演指挥教育电视节目录制工作。
(4)承担“导”的人,称为“导演”。他的主要任务是:①协助编稿选定教育电视节目课题;②根据教育电视节目文字脚本写出适合录制要求的分镜头脚本;③指导录制工作全过程,直到最后编制完成教育电视节目。14.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导演是整个节目的中心人物,负责指挥协调各部门按计划完成拍摄任务。11 15.录制前期导演应做好的工作:11(1)组成摄制组和讨论分镜头脚本。(2)拍摄材料的准备。(3)拟定拍摄录制计划。
16.前期制作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照明器材、固定设备、话筒、调音台、录音机等等。17 17.后期制作设备主要包括录像机、编辑机、编辑控制台、视频切换台、电视字幕机等。20 18.作为教育电视节目的编导需拟订一个较完整的制作工作计划,计划包括:21(1)计划考虑到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的完整过程,包括脚本阶段、拍摄准备阶段、现场录制阶段、后期加工阶段、使用评估阶段等五个阶段。
(2)计划考虑到设备、人员、场地、资金等的安排与使用。(3)文字脚本与分镜头脚本的创作。(4)对现场录制的计划。
(5)对后期画面编辑、特技制作的计划。(6)对后期配音合成的计划。
(7)对节目评价、审查与修改的计划。19.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24(1)传播现代思想,革新发展观念;(2)传播科技信息,提高公众素养;(3)传播知识技能,加快人才培养。20.教育电视应选择的类型课题:25(1)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考虑。(2)考虑实用面广的基础课。(3)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4)珍贵的教学参考资料。
(5)要考虑制作技术和制作成本,应首先选一些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而又能在教学上取得良好效益的课题。
21.一级导播是指新闻节目在录像制作后,送到电视台中心播出,电视台的各类节目都是由这个播出中心负责播出。26 22.二级导播是在新闻部门设立播出机构,即新闻播出中心,一到新闻节目时间,电视台播出中心就将播出任务转到新闻中心,由新闻中心直接负责播出,由此形成电视台播出中心(大中心)和新闻中心二级导播。26
第二章 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23.摄像机一般由镜头、主机(包括摄像单元和录像单元)、寻像器、话筒、附件几部分组成。30 24.摄像机的工作原理:30(1)把光学图像转化成电子信号。
(2)具体过程是景物通过透镜组聚焦在摄像器件的“靶面”上,透镜组可进行聚焦、变焦及光圈调整。(3)“靶面”是一种光电导材料,它能按照像的亮暗程度将光学像变成电信号,并经过电路处理后,送至录像单元,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
(4)话筒拾取声音信号并将其变成电信号,与图像信号同时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25.镜头可分为固定镜头和变焦镜头。30 26.固定聚焦镜头又可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30 27.镜头的焦距:从技术上讲,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镜头中的影像聚焦的那一点的距离。从操作上讲焦距是镜头的一个基本特性,它可以决定影像的放大倍数和镜头所摄的水平视角的大小。焦距越短,水平视角越开阔,影像也就越小。31 28.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入镜头光线的强弱。当外面光线强时,应缩小光圈,当光线弱时,2
应增大光圈,使得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保持稳定,从而使得到的图像不致过亮或过暗。光圈的大小用光圈指数F表示。光圈指数F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32 29.摄像单元的作用是把经过镜头送入的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再经过各种电路处理,最后得到被称为视频信号的电信号。33 30.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是在摄像器件的感光面上进行的。33 31.分辨图像的能力称为解析力(分解力)。33 32.扫描行数越多,电视系统沿图像垂直方向分解的能力越强。33 33.增益即电路对信号的放大。现代摄像机还有负增益档位,表明在照度足够的情况下用负增益可以提高信噪比。33 34.图像的亮度是指整个图像的明暗程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亮暗部分的对比程度(或黑白反差度);色度包括色调和色饱和度,色调表示图像的颜色,色饱和度表示颜色的浓淡深浅。33 35.增益越大,摄像机在暗处拍摄能力越强,其灵敏度便越高。34 36.可见光的波长在380nm~780nm范围内。34 37.光源的色调通常用色温表示。将一种“绝对黑体辐射体”(如一个绝对不反射入射光的封闭的碳块)燃烧,在不同的温度,它发射出的光的颜色不同,当某一类光源与绝对黑体在某—特定温度下辐射的光具有相同的特性时,这个特定温度就被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用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来表示,单位为K。34 38.白平衡直接关系到图像色彩还原的准确程度。34 39.当开最大光圈仍无法正常拍摄时,需调整摄像机的增益功能键。34
40.摄像机调白平衡是以白色物体为基准,调整电路中对红、蓝两种颜色的放大量(绿色的放大量保持不变),以达到白色平衡,使其输出到电视机荧光屏上时,能够不偏色地显示出原白色图像。35 41.摄像机的寻像器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监视器,其作用是用来取景。37 42.伺服电路能精确控制磁鼓旋转的速度及行走的速度,使两个速度保持同步,录制时能在磁带上录出标准的磁迹,重放时保证磁迹与磁头对准,使磁头在高速旋转时能准确地从视频磁迹上拾取信号,从而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37 43.摄像机按性能高低,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三个档次。39 44.按摄像机主要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演播室摄像机,包括HDTV(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ENG/EFP摄像机和摄录机;家用的或者小型的摄录机。39 45.高清晰度电视的宽高比一般为16:9,普通电视的宽高比一般为4:3。40 46.摄像机按摄像器件分为摄像管摄像机、固体摄像机。41 47.固体摄像机的光电转换是CCD(电荷耦合器件)构成的。其主要方式有三种:行间转移方式(IT方式);帧间转移方式(FT方式);帧——行间转移方式(FIT方式)。41 48.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灵敏度、清晰度、信噪比、最低照度、自动化程度等。42-43 49.信噪比是指在标准照度下(2000Lx)下,摄像机图像信号的峰值与视频噪波的有效值之比。42 50.调整白平衡的原因:45(1)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是保证彩色电视系统正确重视彩色的技术措施之一,其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色彩还原正常的图像。
(2)正确的调整白平衡可以得到形象逼真、色彩还原正常的图像,但通过有意识的改变摄像机的白平衡使色彩失真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51.调整摄像机白平衡时,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根据环境的色温调整摄像机滤色片。45 52.用带颜色的纸代替白纸对摄像机进行白平衡调节,其结果会使画面色调偏补色。45 3
53.自动光圈是根据整个图像的平均亮度来确定曝光值。当光的照度发生变时,机器会自动调整进入镜头的光线,保证合适的进光量46 54.自动白平衡调整不能提供正确的白平衡的情况:46(1)被摄景物或摄像机处于阴影中。
(2)使用氖灯、水银灯等特别明亮的光源时。(3)照度不足时。
(4)景物有强烈的彩色照明时。
(5)拍大特写镜头及进行微距拍摄时。
55.焦距调整有手动变焦和电动变焦两种。47 56.电动变焦通常用来进行平稳、均匀的变焦。有些情况下,镜头需要急拉急推,实现画面景别的瞬间变化必须采用手动变焦杆或镜头变焦环来实现这种快动效果。47 57.根据景物到摄像机的距离来调整摄像机的焦点,得到轮廓清晰的景物图像的过程称为聚焦。47 58.为了保证在变焦拍摄过程中图像始终是清晰的,必须进行聚焦调整。47 59.手动聚焦的具体方法:特写聚焦、跟焦点、超焦距。48 60.特写聚焦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聚焦方法。48 61.超焦距法是借鉴于摄影的手动聚焦方法。超焦距H=1000×(镜头的焦距/光圈F值)。48-49
第三章 电视节目摄影
62.观察的方式:95~97(1)主观的观察——记者的价值观。(2)客观的观察——记者的基本功。(3)镜头的观察——记者的“第三只眼”。
63.摄像机与人眼观察方式的区别主要有:97-98(1)分割式观察方式。(2)运动观察方式。
(3)剪接构成的时空方式。
64.物距是指摄像机到被拍摄物体的距离。物距的变化,带来画面景别的变化。物距长,画面范围大;物距短,画面范围小。98 65.高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在垂直面上的相对位置。即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相对高度。99 66.高度的变化,带来垂直角度上三种视角的变化: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99 67.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即对被摄物体的前后左右哪一个方向拍摄,通常分类为正面、斜侧面、正侧面、背面等方向。99 68.要使拍摄的画面既有被摄物的正面又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纵深感较强,可使用斜侧拍摄方位。99 69.手持摄像机拍摄方式的主要特点:100(1)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2)反应机动灵敏。(3)技术进步的保障。
70.支架用于装设和固定摄影机,在演播室或外景拍摄场地使用支架能够帮助摄像机平稳顺利地移动和升降。101 71.云台是用于连接摄像机与三脚架的设备,可以用在支架、摄影车、升降车上。101 4
72.摄影车用于摄影棚、演播室和外景地的移动拍摄。101 73.升降车(或称摄影起重车)用于较大范围和复杂的空间移动拍摄。101 74.固定拍摄是拍摄三坐标和拍摄角度都不变化,摄像机在固定状态下拍摄的方式。102 75.运动拍摄是电视特有的表现方式。在拍摄过程中,拍摄三坐标或拍摄角度的改变,形成镜头外部的运动,这种在运动中拍摄的方式,叫做“运动拍摄”。103 76.常见的运动拍摄方式有摇动拍摄和移动拍摄两种类型。103 77.摇动拍摄的主要特点:103~104(1)空间关系真实。(2)神形兼顾。(3)引导注意力。(4)跟随运动过程。
78.摇镜头拍摄的要求:104(1)以主体的运动为依据。摇镜头必须按照主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和节奏的要求,保持镜头外部摇动和画面内部主体运动的一致性,并在镜头衔接中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2)摇速要均匀。摇动的速度必须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做到均匀流畅自然,不能忽快忽慢,断断续续。
(3)摇速要适中。过慢的速度显得节奏拖沓,容易让观众失去兴趣;过快的速度则会产生影响画面清晰度的影像位移。
(4)起幅落幅准确。摇镜头选择从什么位置开始到什么位置结束不是随意的,起幅和落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画面构图上必须保持完整,应以固定的画面作为起点和结束。79.移动拍摄是边拍边改变三坐标的其中一项,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下拍摄的方式。104 80.移动拍摄的方式主要有:直移、横移、升降移、跟移。105 81.移动拍摄的特点:105(1)动态明显。移动拍摄是运动状态最明显,动感最强的拍摄方式。借助特殊的移动设备,可以大范围地、灵活地跟随并表现运动的物体和拍摄对象。
(2)变静为动。对静止的景物背景来说,摄像机外部移动的方式使画面内部静态的景物活动起来。
(3)视点扩展。借助特殊的移动工具拍摄,能突破单一视点的局限,扩展观众的视觉范围,随着空间的不断转换可以带来多景别、多视点的感受。
82.变焦拍摄是指使用可变焦距镜头,边拍边改变拍摄焦距的方式。分为推镜头和拉镜头。106 83.变焦镜头分为起幅、变焦、落幅三部分。106 84.推镜头是指镜头从短焦距变化到长焦距,视距由远变近,景别由大变小,景物由整体变为局部。106 85.拉镜头是指镜头由长焦距变化到短焦距,视距由近到远,景别由小变大,景物由局部变为整体。106 86.变焦拍摄的特点是:106(1)无需分切转换场景。(2)神形兼顾关系真实。(3)方便镜头剪接。87.变焦拍摄的要求:107(1)符合视觉习惯。由于变焦拍摄的效果与直接观察的真实感受毕竟不同,在运用变焦方式时,最好能与其他运动拍摄方式同时使用或与主体的运动状态配合使用,即将变焦方式尽量隐藏起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镜头的变化,可减少视觉的反感和不适。
(2)焦点要保持清晰。变焦过程中,由于镜头焦距、景深、物体形象大小都在发生变化,聚焦不易掌握,最好运用特写聚焦法。拍摄前要明确主体,先用最长焦距推近对主体聚焦,然后变焦拉出到所需要的景别,再开始正式拍摄。
(3)应以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为依据,变焦速度以画面情绪和节奏的要求为依据,以观众对视点调度理解的快慢为依据。(4)以固定画面作为起幅和落幅。88.复合拍摄是指在同一个镜头中,把运动拍摄与变焦拍摄结合起来运用,即摇移推拉等结合使用的拍摄方式。107 89.电视摄影的技术要求有:108~109(1)平——画面保持水平,不倾斜。(2)稳——画面保持稳定,不抖动。(3)清——画面保持清晰,不模糊。(4)准——取景、调焦、曝光准确。(5)匀——拍摄运动速度均匀。
90.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即使轻微的抖动也容易看出。短焦距镜头图像抖动率小,适用于摄像机运动拍摄、手动控制两种。109 91.选择校距点的原则:110(1)主要对象最清晰,次要对象次之。(2)主次角色互换时,相应调整校距点。(3)符合空气透视规律。
92.拍摄中,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光圈、物距和镜头焦距。它们与景深的关系是:光圈小,景深大;光圈大,景深小。光圈不变,物距长,景深大;物距短,景深小。光圈不变,焦距短,景深大;焦距长,景深小。110~111 93.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远时,从景深的近限点到镜头的距离称为超焦距,超焦距内的景物是模糊的。超焦距的运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景深。111 94.据实验,35mm电影胶片拍摄的轮廓位移值为0.05mm。113
第四章 录像技术基础
95.电视信号的各种记录方式:167~168(1)模拟和数字系统。(2)线性和非线性。(3)合成和分量。
96.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记录系统都可以用以下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处理它们的信号:合成的、Y/C分量的、RGB分量的。168 97.合成系统只要一根电缆传送信号,Y/C分量系统需要两条电缆来传送分量信号,RGB系统需要三条电缆传送信号。168 98.RGB系统最大优点是即使通过多次翻录信号也能保持原来的质量。168
第五章 视频切换器
99.视频切换器是一种能按一定的操作程序对视频信号进行切换、混频和特技处理的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243 100.键控又称抠像,是在某一画面的局部里嵌入另一画面的元素,取而代之原对应画面,从而形成新的组合画面。键控特技包括自键、外键和色键。245 101.自键又称内键,是利用信号电平高低的不同,将较均匀的亮度信号(比如白色字幕)在 6
另一路视频信号的画面上切出相应形状的电信号空洞,其效果犹如在画纸上剪出相应的字样,再将信号填入空洞里,这样就使字幕与画面组合成为一体。245 102.字幕与画面的键控组合与采用叠映的方法将字幕叠映在画面上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叠映是将两路信号各取强度50%叠加在一起,而键控是将字幕嵌入画面中的信号空洞里,两种信号的强度都是100%。245 103.外键是用视频信号充塞在键入信号的外围,使所键入的形状在画面上显现出来,如同使用模型板切出饼干的造型一样,然后用第三路视频信号充满所键入的形状的内部的方法。245~246 104.色键是利用键填充前景图像的色度(主要是色调)成分与其后一块彩色幕布的色调的差别来形成键波形,用它来抠背景,然后再填入彩色幕布的前景的方法。246 105.色度键控源画面的背景一般选择深蓝色作为基准色。247 106.在键控特技中,主体和背景一起变化的是色键跟踪。254 107.黄种人使用蓝色背景录制比较容易抠像。253 108.电视字幕机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部分通常包括一台微型计算机,一个由编码器和字幕叠加器组成的PAL合成器和同步锁相电路以及一些特殊功能板卡;软件部分包括字库软件、视频图像处理软件、系统控制软件以及字幕、图形、特技的编辑与插出软件等等。273
第六章 电视音响设备
109.传声器(Microphone)俗称话筒。它的功能,是将声源发出的声波转换成电信号。294 110.传声器的技术特性:传声器的灵敏度(sensitivity)、传声器的输出阻抗(Output impedance)、传声器的固有噪声(Inherent noise)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传声器的方向性(Directivity)、传声器的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294~296 111.在给定的频率范围内,频率响应的不均匀度是用dB来度量的,它是衡量传声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电视、电影、广播等专业中使用的传声器,通常要求在30~16kHz频率范围内的不均匀度应小于±2dB。296 112.传声器的分类:296~299(1)根据不同的能量转换原理,可以把传声器分为动圈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2)根据指向性不同,可以分为无指向性(全方向性)、双指向性(8字指向性)、心形指向性(也称“单一指向性传声器”)、锐心形指向性(超指向性,能拾取话筒正前方较远距离的声音)等。
(3)根据不同的用途又可将传声器分为立式传声器、手握式传声器、佩戴式传声器(颈挂式传声器、项链式传声器)、枪式传声器、吊杆式传声器、立体声传声器等等。
113.调音台的基本原理:调音台是通过电子线路,根据节目的要求,以适当的电平把各个被输入的音频信号汇集在一起,进行控制调整、音质加工,并混合到所需要的通路(声道)输出的一种设施。300 114.调音台的多路输入端口中,可以分为两类:高电平(线路输入)和低电平(传声器输入)。高电平输入插口主要接收来自磁带录音机、唱机、录像机音频声道等设备的放音输出信号,也可接收来自延时器、混响器等效果装置返回的信号。低电平输入插口插接来自传声器输出的微弱的音频信号。301 115.调音台的结构:信号的放大和调整、频率均衡、信号的混合和分配、信号的传送、调音台附属电路的功能。301~302 116.调音台在传声器输入时最大增益至少应有60dB,较高的可以在80dB以上。通常调音台在正常工作时,应有约20dB左右的动态余量,相应地约有20dB的电平控制余量。7
因此,较好的调音台其额定增益必须在60dB以上。在线路输入时,调音台的增益通常为0dB。302 117.调音台的技术特性:增益、噪声、频率特性、非线性谐波失真、动态余量(电平储备量)、串音。302 118.调音台的频率特性的不均匀度,一般在全部工作频段范围内约为11dB左右。302 119.调音台的动态余量是指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平和额定输出电平之差,以dB表示。通常调音台的动态余量至少应有15~20dB。302 120.调音台的串音是指相邻通路间的隔离度。303
第七章 电视语言
121.电视语言是直接从电影语言发展演变而来的,由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共同组成。306 122.画面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镜头,两个分切画面之间叫一个镜头。307 123.镜头的组合通过分切的方式完成,分切即画面的转换。307 124.分镜头就是把文字脚本中的画面内容视觉化,即将文字脚本中用文字描述的画面形象,分成若干个可供拍摄的镜头,并按照创作意图,将镜头的内容、艺术特点和摄制要求,在脚本上用文本或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由它们组成镜头组去表现文字脚本的内容含义。308 125.分镜头的依据:308(1)依据视觉心理(指观众观看的心理要求和认知的需要)。(2)依据蒙太奇的组接原则。(3)依据画面内容的表现需要。(4)依据摄制的可能性。
126.分切的意义在于突破一个视距的束缚,突破一个时空的限制,使电视能够自由地表现一切。分切可以说是一种组合的艺术、剪辑的艺术。308 127.分切的作用:308~309(1)用于动作的连贯与分解。(2)带来拍摄角度和视点的变化。(3)建立时空重组的关系。
128.画面的连贯性包括:时间的连贯性、地点的连贯性、动作的连贯性。309 129.动作连贯性是指一组连续镜头的组接和构建使观众相信画面中的动作是连续的。310 130.景别是指画面范围和构图对象在画面中所占据的比例大小,由物距或镜头焦距变化而形成。310 131.远景(Long Shot):从较远的距离上观察和拍摄时形成的景别,又称大全景。311 132.全景(Full Shot):表现人物主体对象的全部或事件场景的概貌的景别。311 133.中景(Medium Shot):中景包括画面主要被摄对象或主体的主要部分,人物成像在膝部以上。311
134.近景(Close Shot):近景中人物成像占画面的大部分,一般是人物腰部以上。311 135.特写(Close—up):主要对象或主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人物成像在胸部以上的景别。311 136.情绪向上发展时用前进式句子构成情绪上升曲线,情绪回落时用后退式句子构成情绪下降曲线,而用环形句子表现情绪起伏,内容跌宕变化。315 137.内容调子曲线表明内容本身对情绪影响的程度,这是内在节奏发挥的作用。曲线随时间的推移上升,即随着镜头长度的增加,画面内容逐步被观众所理解,当曲线上升到一定程度,表示画面内容被完全理解,如果没有新的内容继续出现,观众情绪就会下降并逐 8
渐消退。316 138.剪接调子:通过剪接把几个镜头的内容调子累加起来。316 139.剪接调子曲线:反映剪接调子所形成的曲线,表明剪接效果对情绪影响的程度。316 140.运用剪接调子的积累效果称为积累蒙太奇,是画面语言特有的表现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使情绪在将要下降时马上转换到另一个镜头,保持一个比一个情绪上升,紧紧吸引住观众,维持和延长情绪的发展。317 141.积累效果是运用剪接调子把几个镜头对观众的影响作用累加起来所形成的效果,使情绪发展扣人心弦。317 142.制约效果是指内容本身会限制剪接调子的发展,不能随意无限增加,当内容被理解、情绪到达顶点后就要下降,这是内容调子对剪接调子的制约。317 143.一般来讲,蒙太奇组接节奏快、镜头长度变短、摄像机镜头运动加快、几个小景别镜头相接会加快电视节目的节奏。319 144.运用中景、近景、特写景别,内容调子上升快,对观众的心理冲击强,情绪上升快。而运用全景、远景和长镜头的方式,内容调子上升慢,对观众的心理冲击较小,情绪影响慢。320 145.镜头的长度构成画面切换的频率,即剪辑率,同样是形成节奏的重要因素。320 146.对快节奏的处理,可以多运用短镜头,多分切,镜头推拉摇移速度快,多插入近景、特写镜头,采用前进式结构,使节目的内容紧凑,细节丰富,不断向观众传送新的信息,心理冲击力就强;相反,如果需要舒缓的效果,减慢节奏,就运用少分切、长镜头、景别渐变等方式,循序渐进。321 147.在拍摄和组接一些方向性明显的画面内容时,为什么要遵守画面运动方向的规律?321(1)电视画面具有运动性,而这些运动总是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或通过对列关系表现出来的,如物体或人物的行进方向、人物的视线方向等。
(2)方向性也是构成画面语言的要素之一,不同方向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表述关系,方向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相反;方向性不明确,会造成语义模糊,概念不清。148.画面方向的规律:321-322(1)拍摄方向决定画面方向;
(2)轴线规律:拍摄轴线是拍摄中参考的一条无形线,可分为运动轴线、方向轴线、关系轴线,在拍摄同一场面中的相同主体时,组接的分切镜头除特殊情况外,应保持在拍摄轴线的同一侧,即180度内,否则会出现方向性混乱,被称为越轴。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越轴镜头相接的。
149.顺着主体运动的方向所作的延长线称为运动轴线。322 150.汇聚主体之间指引方向的延长线称为方向轴线。322 151.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种类型。324 152.语言是指电视中出现的有声语言,即人物说话的声音,它包括对话、自述、旁白和解说等形式。324 153.音响是指电视中收录到的各种现场声音,也称效果声,它包括人物发出的声音(如喧闹声、噪声等)、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蛙叫等)以及各种人为制造的环境声(如轰鸣的厂房、马路上的汽车声等)。324 154.音乐通常是指在后期制作时配录到电视画面上的音乐或歌曲,也称配乐。325 155.写实声是指在拍摄现场、拍摄过程中能直接收录到的真实的声音。运用写实声音能增强画面形象的真实感。325 156.写实声在电视节目中出现有四种情况:325(1)同期声:在画面中可见其声源的声音。
(2)前延声:在表现其声源的画面之前出现的声音。
(3)后延声:表现声源的画面已经转换但仍然持续着的声音。(4)画外声:只出现声音,不出现其声源的画面。157.写意声通常是指后期制作时配录到画面上的声音,如音乐或某些特殊的效果声。这些伴随画面出现的声音,是通过想象、虚构产生的,观众并不能看到发音主体的声源画面出现。它与画面所表现的场景、情节、对象又有某种内在的紧密联系,符合内容特征。能为节目增加一定的意境,启发人们产生联想,从而对节目制作者的意图心领神会。325 158.平行声是指声音的出现与其相对应的画面同步进行,即在画面上既出现发声主体,又同时听到其发出的声音,这种声画合一、声画共同表现同一观念的声音,称为平行声。325 159.对照声是指声音的出现并不单纯重复画面中已经清楚表达的内容,而是声画分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对列关系。325 160.主体声是用来表现主题思想内容,在节目中起主要作用的声音。326 161.现场声的运用声音效果的总体控制上必须符合以下要求:327~328(1)真实再现环境特征;(2)展示声音的层次感;(3)声音质量保持连续性。
162.对远景、全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远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对特写、近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近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328 163.声画同步:在画面上既出现发声主体,又同时听到其发出的声音。声画分立:声音的出现并不单纯重复画面中已经清楚表达的内容,而是声画分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对列关系。329 164.同期录音要特别注意:239(1)声音要清晰;
(2)具有临场感;
(3)声音要有透视感;
(4)注意拍摄现场听到的实际声音与录下音来再重放出来的声音效果的差异。
165.对远景、全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远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对特写、近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近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328 166.录音的规律:329~330(1)主次律(2)互易律(3)分立对位律
(4)听觉的相对完整性规律(5)淡入淡出律
第八章 电视节目编辑
167.电视节目编辑的任务:333~334(1)结构的把握:根据拍摄意图和创作构思确定节目的整体结构方式。
(2)剪接点的选择:剪接点的选择要有章法,镜头的连接要准确、通顺、自然、流畅。(3)节奏的安排:根据内容和结构要求,安排节奏的起伏,做到节目的外部节奏与内部节奏相一致。
168.电视意识是指对电视传播媒介的特性和优势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在电视节目中必须能够反映出这些特性和优势。335 169.电视节目编辑的要求:335~336 10
(1)专业素质的要求。(2)电视素质的要求。(3)技术素质的要求。
170.电视节目编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完整、流畅、连贯、精致。336 171.摄像特殊功能:343(1)多种淡化方式。
(2)频闪效果:连续地每秒拍摄6帧静止画面,使原来连续的动作发生中断,产生跳跃感。(3)间隔摄影。
(4)特殊效果镜头。
172.蒙太奇(Montage)原为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组合、构成、装配。引申借用到电影艺术中,即剪辑和组合。344 173.库里肖夫效应及结论:346 库里肖夫是苏联的电影艺术家,对创立蒙太奇理论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20年做了一个试验,把下面五个场面连接在一起:
(1)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2)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3)两人相遇,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向远方。(4)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建筑物。(5)两人走向台阶。
每一个片断都是在不同地方并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其中前三个是在不同的俄国市区拍摄的,第四个则是美国白宫的画面。但是在观众看来,这里叙述的完全是情节连贯的一场戏,是男青年带着女青年走向那座白色大厦。
库里肖夫的这个实验证明,两个以上对列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能产生新的意义。导演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镜头组接能创造出新的地理环境和事件组合,形成为观众理解并接受的电影语言。后来人们就将通过一定意图组接所产生的这种效果称为库里肖夫效应。174.普多夫金试验及结论:346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普多夫金在库里肖夫实验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个成功的蒙太奇试验,他准备了三个镜头:(1)一个人在哈哈大笑(近景)。(2)还是这个人惊慌失措(近景)。(3)另一人用手枪指着(近景)。
普多夫金分别按1→3→2和2→3→1的顺序连接上述镜头,结果得出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前一种组接顺序给观众的印象是这个人胆小懦弱;后一种印象则是这个人勇敢无畏 由此可见,不同的镜头组接顺序可以传递不同的画面信息,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这一试验再次验证了库里肖夫效应。两个以上对列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能产生新的意义。导演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镜头组接能创造出事件组合,形成为观众理解并接受的影视语言。175.巴赞主张用长镜头来代替蒙太奇的分切。347-348 176.镜头组接依据的原则有:348(1)镜头组接要合乎逻辑;(2)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3)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
(4)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相接要合适;(5)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177.动作转场:动作切换点产生于动作过程中,以主体的动作为镜头组接的依据,当镜头表 11
现的是特定场景下处于运动状态或动作过程中的主体时,其每一动作的出现,都意味着存在一次镜头转换的机会,产生一个最佳的动作切换点。349 178.相同物体转场:利用两组镜头中相同或同类物体组接镜头。349 179.走出走进连接:即人物从前一个环境的镜头走出画面,再从后一个环境的镜头中走进画面,使观众直接看到主体活动的空间环境的变化。在时空跨度较大时可用于省略式表现,使节奏紧凑。351 180.交错连接:将走出走进的转换点选择在前一个镜头主体即将走出画面而又未完全走出的瞬间,接下一个镜头时则让主体刚刚进入画面的位置作为开始,这种利用走出走进交错连接的方法比较适合表现主体在变化不大的时空范围内的活动,它将场景转换完全融人动作的连贯过程之中,能获得特别流畅的视觉连续性。351 181.剪接时注意方向位置对应匹配:352(1)画面要保持正确的方向感。为了保持动作与场景变化的连贯和匹配,必须使被摄体的运动方向在画面转换中保持一致。
(2)注意被摄体的画面位置。当镜头改变时,如果被摄体看上去从画面的一个位置突然跑到另一个位置,观众的视线就会产生跳跃,感到不真实。
182.静接静: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的互相连接;动接动:是利用含有动态因素的镜头互相连接。352 183.相似形象连接法:在画面转换时,利用两组镜头中具有相似或相同特点的主体形象作为转换点,能加强前后镜头或场景之间的联系,加深观众对画面含义的领会,达到视觉连续、意义连贯的目的。353~354 184.视线连接法:当前面的镜头表现的是观看、拍照、瞄准等一类与视线有关的内容时,紧接的画面就会被理解为是视线的目标。354 185.声音连接法:声音语言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语义连贯性,因此在镜头转换和节目整体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声音连接法通常体现在同期声、前延声和后延声的运用上。355 186.叫板蒙太奇是利用语言的相互呼应巧妙地连接画面,转换场景。355 187.平行交叉蒙太奇及其效果: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位置里事件发展的几条线索通过镜头、句子或段落的并列组接,平行发展,互相衬托,共同构成情节。还可以表现同一空间内几条线索的平行发展,交替出现,例如围绕同一事情,依次表现或交替出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反应,由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356 188.积累蒙太奇:在叙述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镜头的组接,不断积累观众的情绪并逐步达到高潮。356 189.错觉蒙太奇又称反叫板蒙太奇。它利用两段镜头之间某种呼应关系故意使观众产生错觉,以为下一步将出现什么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剧情的发展却偏偏出乎意料之外,能产生悬念,加深印象。356 190.联想蒙太奇:根据人们思维认识的逻辑关系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镜头的对列产生一种新的含义,寓意深刻,观众必须调动想象力加以理解。357 191.心理蒙太奇:通过剪接,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思考、回忆、判断、分析等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使本来看不见的心理活动过程视觉化。357 192.理性蒙太奇:镜头的组接是非叙事性的,而是注入哲理,以引导人们对某一问题或事件作理性思考为目的。357
第九章 虚拟演播室
193.虚拟演播室是视频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把传统的色键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是一种新颖的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472 12
194.虚拟演播室系统的核心是图形工作站。473 195.虚拟演播技术给电视节目带来哪些变革?473(1)避免真实制景的繁琐及浪费。
(2)三维场景可以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制景费用。
(3)拓展了环境图像范围,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创作力。196.虚拟演播室按摄像机运动参数的采集方式,主要可分为基于传感器方式和网格识别方式两大类。475 197.虚拟演播室系统一般包括两套计算机系统,一套是用来处理摄像机跟踪的数据,常用高配置的微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一套是用于虚拟演播室的场景制作,一般为大型计算机工作站。481 198.虚拟背景与前景图像的混合是通过色键合成器完成的。481 199.实际虚拟演播室会产生视音频延时。481 200.虚拟演播室的原理:演员在一间蓝色背景的演播室里现场演出,带传感器的摄像机把演员(前景)拍摄下来,经过延迟以保证视、音频同步,同时将信号传给计算机。计算机生成对应角度、景深的虚拟场景,最后把所有信号通过深度键进行合成。505 201.虚拟广告系统是利用从镜头、机头及云台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通过工作站的运算处理,把图形叠加到视频图像的相应区域。505
第十章 电视新技术
202.交互电视的技术要点有网络形式、数据库技术、视频流传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等。350 203.目前世界上彩色电视制式主要有三种:PAL、NTSC、SECAM。535 204.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是指HDTV节目全部采用数字方式制作、传输和接收。535 205.高清晰度电视可提供相当于标准清晰度电视画面5倍的信息量。535 206.在音频方面,高清晰度电视采用AC-3解码技术。535 207.高清晰度电视最高清晰度超过1300线。535 208.电影技术中400线清晰度是指显示400对(800条)线,而电视技术中400线清晰度是指显示400条(200对)。538 209.逐行扫描的特点:538(1)没有隔行扫描所特有的帧间闪烁感。(2)有利于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3)长时间观看眼睛不易疲劳。
(4)与相同场频的隔行扫描方式相比数据量比较大。210.隔行扫描的特点:539(1)与相同帧频的逐行扫描方式相比数据量只有一半或几分之一;(2)帧间闪烁感明显;
(3)不有利于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4)长时间观看眼睛容易疲劳。
211.DVD采用的压缩标准是MPEG2。541 212.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经常使用1080/60i之类的表示方法,1080表示每帧有效扫描行数,60表示帧频或场频,最后的字母只有小写的i或大写的P,i表示隔行(interlace)扫描,P表示逐行(Progressive)扫描。541 213.PAL制电视信号每秒钟由25帧画面组成。545 214.根据交互程度和交互方式,可以将交互电视分为广播方式和点播方式两类。广播方式的 13
传输方式是点到面的方式,交互方式是与终端交互。点播方式的传输方式是点到点的方式,收看交互方式是与内容前端交互。560
第十一章 电视编导与文案
215.编导构思的重点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明确“说什么”;其二明确怎样说。41 216.电视节目的立意就是确立主题的过程。44 217.电视节目主题的确立的主要方法:44(1)“意在笔先”,即在创作之初先设定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来选材和结构。(2)主题在创作中不断丰满、逐渐成型,有时到剪辑台上才最终形成。218.电视节目立意的要求有:深刻、新颖、集中。46-47
219.交叉式结构:将不同时空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交叉来组合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53
220.板块式结构:用几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地组织在一起,每块有一条自己的线索,但都从一个基点出发,综合地表现一个总主题。53 221.用电视的思维方式撰写文案,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电视文案区别于其他文字创作的本质特征。55
222.对应式脚本一般采用画面和文字(或解说)左右分开的格式,即在左边写画面内容,右边写解说词,中间用竖线分开,画面与解说相互对应。这种方式能体现出声画对应的搭接点。58
7.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论文 篇七
一、有倾听, 节目才有灵魂
谈话节目的灵魂, 我认为是指节目在思想上、认识上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并通过节目内在精粹、外在姿态的和谐统一, 集中体现节目的品质和气质。好的电视谈话节目在思想的表达、气质的追求上或许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一定是相同的:凡事“倾听、倾听、再倾听”。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我思故我在”的自以为是和强加于人, 也才能避免某些有哗众取宠之嫌的“标新立异”。因为, 只有当谈话节目的制作者放正内心的姿态, 做好心无旁骛静心聆听的准备, 他 (她) 才有可能对将要展开的谈话及所制作的节目充满一种最本真的尊重和善意。一旦这种尊重和善意被自然而然地释放, 一个以此为基础、旨在为大众的沟通交流平台才可能被迅速地搭建。那么只有在这样氛围的平台上, 参与谈话的嘉宾内心才会被极大地鼓舞, 更易激发出强烈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从而也更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与人分享个人的情感体验。至此, 不仅原本可能的沟通障碍会被打消, 彼此间的交谈甚至可能成为一件乐事。这无疑为节目的制作者在无形中打开了一扇窗:构成节目的内容不再是手边可怜巴巴的那点仅有的资料;谈话的目的也不再是基于那点资料上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地挖掘。节目的制作者在不断的倾听中开拓着自己的眼界和思路, 摒弃着制作中的浮躁, 锤炼着自己的制作理念。日积月累, 节目的“内心”才会丰满, 风格才会形成, 节目的灵魂也才会逐渐地突现。
二、倾听没有捷径
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中, 一提起“倾听”, 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目标直指节目的主持人。的确, 对于一档谈话节目而言, 主持人不仅仅是“倾听”最外化、最直接的载体, 而且其自身所具备的倾听能力也着实影响着节目品质的最终呈现。但反过来说, 如果把倾听的工作, 及其所能影响的节目品质方面的责任, 一股脑地推给节目的主持人, 这恐怕也是极为不妥的。在我看来, 这无疑是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 力图为自己寻找的某一种制作上的捷径。但从实际的制作经验看, 这种捷径我认为是不存在的。虽然, 国内外有很多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目将话题交给主持人, 把参与谈话的嘉宾往面前一放, 开机一录就万事大吉了。因为, 对于一档电视谈话节目而言, 主持人不仅仅是节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标识, 他 (她) 所体现的“倾听”态度应该是整个制作群的态度, 所以, 在节目的制作中, “倾听”的过程也必定要贯穿始终, 渗透进制作的各个关键环节。可以说, 在每一个优秀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背后, 一定要有无数双同样甚至更为优秀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与他 (她) 一起“倾听”, 才有可能真正地打造一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
以笔者曾经参与制作的一档谈话节目为例, 由于参与节目的主体都是普通百姓, 完全不具备任何电视节目制作的经验, 所谈的内容都是其亲身经历的真情实感, 所以, 诉求之强烈、表达之丰富、录制现场状况之多都是一般电视谈话节目中不常遇到的。但恰恰是这样的制作基础, 培养了我们整个制作团队一个核心的能力“倾听”, 引领着我们每一个人寻找到电视谈话节目的真谛——倾听。在我们制作的这档节目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倾听”都怠慢不得, 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可能因为“倾听”而产生质的区别。哪怕是看似简单的热线电话的接听、记录工作, 不仅仅需要热心和耐心, 更需要较强的倾听能力。只有会倾听, 才能在最有效的时间内, 且在保留来电者下次谈话热情的基础上, 迅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找出节点, 做好记录, 为日后选题筛选提供着重要依据。至于编导, 就更不用说了, 没有“倾听”就只能“寸步难行”。由于不同于对明星或其他公众人物的访谈, 在与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接触之前, 你不太可能得到任何与之相关的资料, 唯一能做的准备工作就是调动身上每一根“倾听”的神经。但接下来的倾听, 过程看似雷同, 效果却会因为编导在倾听态度和倾听能力上的差异而产生天壤之别。优秀的编导似乎永远“碰上”好选题:故事感人、人物鲜活、情感丰富有层次, 一期节目做得恨不能处处是彩儿;但有的编导却恰好相反, 会经常性地举着录音笔和密密麻麻的采访记录非常困惑, 觉得自己已经这么认真地听了, 恨不能快背下所有的记录了, 但就是找不出多少精彩的内容更捋不出个头绪, 有时甚至是在多次补充采访和多方采访的情况下还是收效甚微。而节目最终的呈现也会平淡、勉强。究其二者的差别, 我觉得一是在倾听的态度上, 能否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 充分调动内心深层次的真诚和善意去进行倾听;二是在倾听能力上, 是否借由“倾听”的幌子, 就可以任由受访者信马由缰地说开去;三是受访嘉宾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进行讲述的时候, 是否还可以抱有同样的热情去倾听, 而仍有新的发现和碰撞。事实上, 编导一定是先于主持人成为出色的“倾听者”, 而无法寄希望于将谈话节目在录制之前的某些先天不足, 倚赖主持人在现场强大的倾听能力来弥补。因为, 不要说先天不足, 即便是事先准备得十分充分, 也仍会有大量新鲜的信息涌入, 也仍有可能面对场上状况的频发。所以, 只有尽可能地“垫高”主持人现场倾听的平台, 才能在有限的节目录制时间内充分地发挥其倾听的能力, 调动其倾听的潜能, 尽可能地与编导等在录制现场的再倾听形成合力, 以期达到最佳的录制效果。当然, 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录制中, 有时还会有现场辅助嘉宾参与谈话, 节目对这些嘉宾启用的初衷, 一定是想借由他 (她) 们对与谈话主题相关领域的心得, 对谈话进行有益的补充。但能否在节目中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觉得往往取决于嘉宾的倾听能力。只有能够做到洗耳恭听, 不先入为主、不急于表达的嘉宾, 才可能有最适时的精彩表述, 才可能与主持人、整体节目相得益彰。那么, 除了这些“听得见”的倾听之外,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 画面语言也是节目制作者在“倾听”上至关重要的体现, 特别是在氛围的营造、情绪的渲染、情感的传递上, 比起单纯的语言常常显得更胜一筹。而画面语言运用的是否准确、到位, 不仅仅是节目摄像、导播、后期制作等人员对机器操控能力的展现, 更是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倾听能力的体现。因为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倾听能力, 才有可能在这类节目中实现不同语言形式之间自如地转换。虽然, 由于篇幅有限, 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电视谈话节目中所有倾听的元素, 但仅从上述的内容就足以看出“倾听”在其制作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8.电视节目制作中拍摄景别的选择 篇八
1.大远景和远景
大远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最大。视野广阔。它表现的景物辽阔深远。更适合于描写浩瀚苍茫的自然景色,诸如山川河流的线条、云雾的空气透视现象、地平线、天空等常被用来结构大远景画面。结构大远景画面要着眼于环境气势,放眼于大自然之间。化繁为简地建立画面的气势。近些年来航空摄影的广泛使用使大远景展现的景物更加壮观。
较之大远景来说,远景的内涵着重介绍剧情赖以开展的大环境,它溶进较多的戏剧元素,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行动的路线等。在远景中,人物与环境形成点与面的关系,与大远景一样用于展现自然环境和气势。如介绍地理概况、环境特点以及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等。有时,也用于表现大规模的群众活动场面。在远景画面中景物的细节不能得到表现。如果画面中有人物出现,那么其所占的比例也很小。空白及空间占的比例较大。
远景和大远景的拍摄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抓住画面中的大线条、大色块和景物的大轮廓等因素来调整画面的整体结构,例如:山脉的起伏、公路及河流形成的线条走向、河海沿岸的自然态势、植物形成的不同色调以及光线所形成的影调等。
在拍摄技巧上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善于利用延伸的线条表达空间的深远,利用前景与背景物体的大小对比来显示距离。在光线的运用上应避免使用顺光。要利用侧光或侧逆光形成的影调层次来突出空间感。利用早晚光线表现空气的透视效果等,使观众从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空间。
2.全景
全景表现的范围比远景小。画面中交待被摄体的全貌及其周围的环境(指人的全身或物的整体)。与远景相比,全景有了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或结构中心的主体。无论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多大,都应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用全景表现单一事件或人物。往往着重于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使观众全面认识被摄体的一般性质及被摄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但全景不能让观众看清细部和细节,不能表现出事物具有的特点和特征。
拍全景时,要注意表现主体富有特征的形态和轮廓线,注意表现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关系:同时也还要注意空间感的表达,如选择适当的前景来加强空间深度,选择与主体色调不同的背景来衬托主体使主体鲜明突出等。另外还应该注意画面取舍得当,使空间环境得到恰当表现。
3.中景
中景是用画面中较大的面积表现被摄主体的局部,主要表现被摄体最有特征的轮廓线条和人物的姿态动作。中景常用以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情况,适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人与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以及物体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由于中景表现的事物在画面中占据的比例较大,所以背景环境的作用相应降低。但仍不要与环境气氛脱节。
拍摄中景时要注意抓住被摄体最富有表现力,最吸引观众的部分。拍摄人物时主要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和神情。拍摄物体时要表现出被摄体的典型的线条、层次和特征。中景构图要安排好被摄体的位置。保持与环境气氛的和谐统一。以情节的构成吸引观众的中景镜头在电视节目中是最常用的。
4.近量
近景是在画面中所表现的被摄体局部比中景更为主要的部分,即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动。近景在拍摄人物时比中景更着重于细腻的神情、动作的描写和内在气质的表达。在拍摄物体时更注意局部特征和形、质的美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事件中,观察更为细致、清晰。
在拍摄近景画面时,不论被摄对象是人还是物,在光线造型上都要特别注意。光线处理得好,才能使人物的神情、物体的质感更好地表现出来。在教育电视节目中近景使用得较多,拍摄时更应注意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情节的科学性,以保证教学效果。
5.特写
特写是指让被摄体的某一局部充满面面(如拍人物肩部以上的活动)。这种画面构图比较单一、集中、内容简洁、表现力强。所表现人的面部表情或物体的某一细部都能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调内在本质的作用。特写镜头还可以造成气氛,形成节奏,并出现在多个镜头节奏的高潮点上。
拍特写镜头一定要抓住被摄物体上最能表现其内在本质的地方或部分。拍摄人物时并不一定要拍摄头部或眼睛,也可以是其他最能表达感情的部分,如手的特写等。拍摄特写时,光的运用是否得当对画面的表现力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电视节目中,常用特写来表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所以在画面中准确地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态、颜色和内在的变化是很重要的。
若拍摄距离更近,使画面范围所包含的空间更限于极小的部分。这种景别可以称为大特写,如人的一双眼睛、一只拳头、汽车转动的车轮等。它给观众的感染力更大。给观众造成的视觉冲击更强烈。
【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论文】推荐阅读:
电视节目鉴赏论文07-15
优秀电视节目赏析论文08-27
电视系列节目创新的问题分析论文12-06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11-30
电视节目编排06-24
电视文艺节目成功09-04
电视节目制作实习报告07-14
电视节目课程标准08-08
电视专题片的制作08-12
电视节目策划实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