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往年知识点总结

2025-01-10

耳鼻喉往年知识点总结(精选2篇)

1.耳鼻喉往年知识点总结 篇一

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购成。

2、外鼻支架由软骨(鼻外侧软骨、鼻中隔软骨、大翼软骨)和骨(鼻骨、额骨鼻部、上颌骨额突)构成。

3、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鳄骨突起(下)共同形成梨状孔。

4、鼻前庭:前界前鼻孔,后界鼻内孔(鼻阈),皮肤覆盖,其特征为长鼻毛并富含皮脂腺、汗腺,故易发生疖肿,且疼痛明显。

5、固有鼻腔:起自内鼻孔,止于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6、固有鼻腔外侧壁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筛骨迷路、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主要为筛窦、上颌窦之内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及鼻道。

7、下鼻甲及下鼻道: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1-1.5cm,病理状态下(如下鼻甲肿胀及肥大)可直接影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下鼻道其顶端有鼻泪管的开口。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上颌窦内侧壁的一部分),股指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上颌窦穿刺冲洗麻醉时间为10-15分钟。

8、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为筛窦内侧壁的标志,可分为前部和后部两部分。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中鼻甲常见的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和中鼻甲反向弯曲。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有: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

9、上鼻甲和上鼻道:三个鼻甲中最小的一个,属于筛骨结构,有时仅为一条粘膜皱襞。后组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上鼻道。

10、鼻腔血管:①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颈外动脉—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腭大动脉。②静脉:鼻腔前、后、下部汇入颈内、外静脉。上部可经眼静脉入海绵窦、经筛静脉入颅。中隔前下克氏丛,下鼻道后外吴氏鼻-鼻咽丛。利特尔区(鼻中隔前下部)是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

11、鼻腔的淋巴:①前1/3—耳前、腮腺、下颌下淋巴结。②后2/3—咽后、颈上深淋巴结。

12、鼻腔的神经:①嗅神经:分布于嗅区,嗅细胞中枢突汇集成嗅丝穿筛孔达嗅球。② 感觉神经:眼神经(三叉神经Ⅰ支)、上颌神经(三叉神经Ⅱ支)。③植物神经:岩深神经、岩浅大神经翼管神经(鼻粘膜血管的舒缩及腺体分泌)。

13、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14、鼻的生理 :

1、呼吸:鼻阻力,鼻周期;过滤、清洁作用;温度调节作用;湿润作用。

2、嗅觉:起识别、报警、增进食欲,影响情绪等作用;

3、共鸣;

4、反射。

15、一定鼻阻力是维持正常通气的前提条件;鼻周期的生理意义是促使睡眠时反复翻身,有助于解除疲劳。

16、鼻腔的反射功能:鼻肺反射、喷嚏反射。

17、鼻出血大多数出血可自止或将鼻翼捏紧后停止。鼻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动脉丛或克氏静脉丛),儿童、青少年的鼻出血多数或几乎全部发生在该部位。中老年者的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段鼻-鼻咽静脉丛(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出血,亦可为鼻中隔后部动脉(90%来自于蝶腭动脉)出血,该部位的鼻出血多数凶猛,不易止血。

18、变应性鼻炎以鼻痒、喷嚏、鼻分泌物亢进、鼻粘膜肿胀为特征,分常年性和季节性两型,后者又称“花粉症”。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为特异型个体在致敏原作用下所产生的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

19、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为:吸入性、食入性、接触性变应原三种。

20、变应性鼻炎的并发症有:变应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等。

21、鼻息肉为鼻腔、鼻窦粘膜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22、鼻息肉临床症状为:鼻塞:双侧发病多见,持续性进行加重,重者闭塞性鼻音,打鼾;鼻溢液;嗅觉功能障碍;耳鸣、听力减退;继发鼻窦症状.23、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症(Widal三联症):鼻息肉、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支气管哮喘。

24、鼻息肉的并发症:支气管哮喘;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

25、鼻窦炎的发病率依次为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生活与工作环境不洁是诱发急性鼻窦炎的常见原因。

26、急性鼻窦炎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其病理分为:卡他期、化脓期、并发症期三期。头痛或局部疼痛是急性鼻窦炎最常见的症状。

27、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临床变现:全身症状:常见为精神不振、疲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局部症状:(1)多涕:粘脓或脓性,为主要症状之一;(2)鼻塞:轻重不等,是慢性鼻窦炎的另一主要症状;(3)头痛:(4)嗅觉减退或消失。(5)视力障碍。

28、咽上起颅底,下至第 6 颈椎,长约12cm。咽以软腭平面、会厌上缘平面为界,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29、咽壁从内至外有四层:黏膜层、纤维层、肌层、外膜层。

30、咽淋巴内环的构成: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咽淋巴外环的构成: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頦下淋巴结。咽部的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

31、扁桃体的血管:均来自颈外动脉,5支:腭降动脉、腭升动脉、面动脉扁桃体支、咽升动脉、舌背动脉。静脉则经咽静脉丛及舌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32、扁桃体的神经由咽丛、三叉神经第二支以及舌咽神经分支支配。

33、咽的吞咽功能分为三期:口腔期、咽腔期、食管期。

34、急性咽炎并发症:中耳炎、鼻窦炎、呼吸道的急性炎症、急性肾炎、风湿热、败血症。

35、慢性咽炎病理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

36、急性扁桃体炎为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粘膜和淋巴组织炎症,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易发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37、急性扁桃体炎病理类型分三类: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临床上常将急性扁桃体炎分为2类:卡他性和化脓性。

38、急性扁桃体局部并发症:扁桃体周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淋巴结炎、咽旁脓肿等。

39、急性扁桃体炎全身并发症:急性风湿热、急性关节炎、急性骨髓炎、心肌炎及急性肾炎等。

40、慢性扁桃体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病理分三型: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病人有反复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41、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为世界鼻咽癌高发区;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40 ~ 50岁为高发年龄组。目前认为与遗传、病毒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42、鼻咽癌多发生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后壁,病灶呈结节型、溃疡型和粘膜下浸润型多种型态。98%属低分化鳞癌。

43、鼻咽癌分类: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

44、鼻咽癌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占60%,转移常出现在颈深部上群淋巴结,始为单侧,继为双侧。

45、喉其上端是会厌上缘,下端为环状软骨下缘;成人的位置相当于第3-5颈椎平面。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构成的锥形管腔状器官。

46、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单个软骨为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成对的软骨有杓状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共计9块。

47、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软骨,和环状软骨共同构成喉支架的主要部分。

48、环状软骨形状如环,是喉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可保持喉气管的通畅。

49、喉部的肌肉分为喉内肌和喉外肌。喉外肌的作用:使喉体上升或下降,同时使喉固定,并对吞咽、发音起辅助作用。喉内肌起止点均在喉部,其作用:(1)使声门张开:主要为环杓后肌,使声带紧张。环杓后肌为喉内肌中唯一的外展肌。(2)使声门关闭:有环杓侧肌和杓肌。(3)使声带紧张和松驰:有环甲肌和甲杓肌。(4)使会厌活动:主要有杓会厌肌、甲状会厌肌。

50、喉腔上界为喉入口,它由会厌游离缘、两侧杓状会厌襞和杓区以及杓间区构成;其下界是环状软骨下缘。以声带为界可将喉腔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声门下区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易水肿,导致喉梗阻。

51、声门旁间隙其前外界是甲状软骨,内下界是弹性圆锥,后界为梨状窝粘膜。

52、喉的神经支配:喉上N:内支—声门上感觉;外支— 支配环甲肌。喉返N:支配喉内肌(除环甲肌外);左侧径路较右侧长

53、喉的生理学: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功能、屏气功能。

54、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6个月-3岁的儿童。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和麻疹等急性传染病后。开始时声音嘶哑不重,随着病情加重,声音嘶哑也逐渐加重。并可出现典型的“空空”样(犬吠样)咳嗽。

55、喉阻塞的病因:炎症、外伤、水肿、异物、肿瘤、畸形、声带瘫痪。

56、喉阻塞的临床表现:

1、吸气期呼吸困难,是喉阻塞的主要症状

2、吸气期喉呜

3、吸气期软组织凹陷(三凹征、儿童四凹征)

4、声嘶

5、缺氧、紫绀及心力衰竭

57、气管切开术中的安全三角区:胸骨上窝为顶,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边、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为底。切开部位为2-3环或3-4软骨环。

58、喉癌是原发于喉部的恶性肿瘤,可引起声音改变和堵塞气道,并向颈部和全身转移。好发年龄:65~69岁,男>女约8:1。地区:欧美多见、我国北方比南方多

59、喉癌病理:鳞状细胞癌占90%,腺癌占2%,未分化癌及肉瘤少见。喉癌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声门旁型。肿物形态有:菜花状、结节状、溃疡状、包块状。

60、喉癌声门上型:约占30%。癌细胞分化差、发展快、转移早。喉痛、吞咽困难出现,声嘶出现较晚,晚期痰中带血甚至呼吸困难。

61、喉癌声门型:多见 ,约占60%,分化较好,发展较慢,转移晚。声嘶出现早,易堵塞声门致呼吸困难和喉鸣。

62、喉癌声门下型:约占6%。位置 隐蔽。早期可无症状。以后咳嗽、血痰、呼吸困难。

63、喉癌的扩散转移:直接扩散:浸润;淋巴转移:颈淋巴结肿大;血行转移:远处、至全身,发生于晚期。

64、颞骨分为5部分: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耳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三部,其中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听道均包藏在颞骨内。

65、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外耳是大部分传输声音的通道,但没有感觉声音的功能。

66、外耳道:长约2.5~3.5cm,外1/3软骨部,内2/3骨部,止于鼓膜。外耳道有两处较狭窄:一是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一是骨性外耳道距鼓膜约0.5cm处较窄,称峡部。峡部易嵌顿异物。

67、外耳道临床特点:(1)有丰富皮脂腺和毛囊,易感染成疖肿至剧痛,牵拉耳廓时更痛。(2)有耵聍腺,分泌旺者致耵聍栓塞。(3)峡部易嵌顿异物。

68、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中耳是个换能器,将来自鼓膜的声能转化成机械能,送到卵圆窗。

69、鼓室分六个壁:外壁:鼓膜(分三层:上皮层、纤维层、粘膜层。);内壁:内耳的外壁;前壁:颈动脉壁;后壁:乳突壁;上壁:鼓室盖;下壁:颈静脉壁。

70、鼓室内容:(1)听骨:锤骨、砧骨、镫骨;(2)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71、咽鼓管成人平均长3.5cm。咽口位于鼻咽侧壁,鼓口位于鼓室前壁。成人该管长、窄,小儿该管短、平、宽。

72、乳突按气房发育情况分四型:气化型、扳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73、内耳:又称迷路。按解剖和功能分:前庭、半规管、耳蜗。按组织学分:骨迷路、膜迷路。内耳将振动的声波转变为神经脉冲。

74、螺旋器(柯替氏器)(位于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球囊斑、椭圆囊斑(两者位于前庭)、壶腹嵴(位于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

75、人能感受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 Hz范围。对1000~3000 Hz的声波最敏感。鼓膜表面的声压传到镫骨足板时可增强17倍。锤骨柄的振动幅度比其前后鼓膜的振动幅度要小,但强度大,声压可提高1倍。声波经过鼓膜、听骨链到达镫骨足板时可提高22.1倍,相当于声压级27dB。当鼓膜大穿孔及听骨链中断时,听力可损失30dB。

76、声音传入内耳途径:空气传导、骨传导。

77、维持身体平衡的三系统:前庭、视觉、本体感觉。

78、半规管:感受人体或头部旋转运动的刺激,司动态平衡。球囊及椭圆囊:感受直线加速度,司静态平衡。

7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四期:充血期、渗出期、化脓期、炎症消散恢复期。

8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特点: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按病理及临床表现分三型: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8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消除病因,通畅引流,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重建听力。

82、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中耳炎发生率:胆脂瘤型>骨疡型>急性中耳乳突炎>单纯型。

83、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感染途径:1.通过破坏及缺损骨质;2.经解剖通道或未闭骨缝扩散;3.血行途径。

84、耳后骨膜下脓肿:乳突脓液经过破坏的乳突骨皮质流出,在耳后的骨膜下形成的脓肿。如穿破骨膜和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

85、耳源性颈部脓肿:贝佐尔德(bezold)脓肿、颈深部脓肿(Mouret脓肿)、咽后间隙脓肿。

86、迷路炎的临床特点为出现剧烈眩晕及听力损害。按病变范围和病理变化分为三类:局限性迷路炎(亦称迷路瘘管)、浆液性迷路炎、化脓性迷路炎。

2.耳鼻喉头颈外科重点总结 篇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一夜睡眠7小时呼吸暂停30次以上,每次10秒以上。

☻四凹症:喉梗阻时因吸气不畅,辅助呼吸肌代偿加强,胸内负压增加,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呼气时向内凹陷。

☻喉梗阻/喉阻塞:一病因:炎症、外伤、水肿、异物、肿瘤、畸形、声带瘫痪。二临床表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性软组织凹陷(四凹症)、声嘶、发绀。三分级: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相呼吸困难、稍有喉喘鸣软组织凹陷;二度安静时也有轻度呼吸困难后两项在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进食睡眠无缺氧脉搏正常;三度呼吸困难明显、喘鸣响、凹陷明显,有缺氧症状不易入睡,脉搏加快;四度呼吸极度困难。坐卧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发绀,大小便失禁。四治疗:一度明确病因,病因治疗;二度炎症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肿瘤气管切开术;三度由炎症药物治疗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未见好转行气管切开,肿瘤立即气管切开;四度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小儿喉部特点:○1位置高;○2软骨未钙化,较软;○3喉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易发生肿胀导致喉梗阻;○4喉腔狭窄,水肿易引起呼吸困难;○5会厌卷叶状,不利于喉镜检查。◇◇◇◇

☻急性鼻窦炎头痛特点:○1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可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颌磨牙痛,晨轻午后重;○2筛窦炎,头痛一般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到头顶;○3额窦炎 前额部周期性头痛。晨起即头痛渐重,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次日重复发作;○4蝶窦炎 颅底及眼球深部钝痛,晨轻午后重。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慢性鼻窦炎的头痛特点:1伴随鼻塞、流脓涕和嗅觉减退症状;2○○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多为白天重,夜间轻,常一侧,两侧时必有一侧较重;○3鼻内用减充血剂、蒸汽吸入等治疗后头痛缓解。

☻中耳:位于颞骨中的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以骨膜紧张部上下边缘为界分上中下三鼓室,含六个壁,上为骨膜和上鼓室外侧壁;内为骨岬、前庭窗、窝窗、匙突、面N管水平段;前为骨膜张肌半管口、鼓咽管鼓口、颈内动脉管;顶为鼓室盖、鼓窦盖、岩鳞裂;底为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后为面N管垂直段、外半规管凸、锥隆起、鼓窦入口。

☻喉的解剖: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结缔组织和粘膜等构成。软骨包括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2杓状软骨、2小角软骨、2楔状软骨。

☻鼻出血:一病因:局部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疾病、鼻腔异物,全身凡引起血压升高、凝血功能下降、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疾病均可引起。二特点:多局部、单侧、间歇、量少、位于little区克氏区。三◇◇◇诊断:询问病史、确定出血部位、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原因。四治疗:◇

一般处理,取坐或半卧位,勿咽下血液,必要时镇定,休克时平卧或低头位休克治疗;局部处理,明确部位并止血,有烧灼法、填塞法、血管结扎法、血管栓塞法;全身治疗,镇静、止血、维生素、严重者留院观察并注意失血量、纠正贫血休克、替他治疗。

☻扁桃体切除术适应征:○1反复急性发作,并发周围脓肿;○2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声功能;○3病灶性的扁桃体炎;○4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5扁桃体良性肿瘤,可连同扁桃体一并切除,恶性肿瘤则应慎重;○6开路手术为其他手术做准备。禁忌症:○1急性扁桃体炎发作;○2有造血系统疾病及凝血障碍者;○3有全身疾病且病情未稳定者;4流感等急性传染病流行时;5妇女月经期及月经前期;○○

6患者亲属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病发病率高,白细胞计数特别○

低者。

☻急性扁桃体炎:一病因,主要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刺激均可引起,可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二诊断,病理分急性卡他性~、急性滤泡性~、急性隐窝性~;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小儿可因高热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局部症状,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至耳部,伴吞咽困难,有肿大。三治疗,一般治疗,适当隔离、卧床休息、注意饮食营养,必要时解热镇痛;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局部治疗;中医中药;手术治疗。慢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急性反复发作并渗出物聚集;增生型、纤维型、隐窝型;咽痛,易感冒及急性~发作史,可伴咽内轻微症状,口臭、全身反应;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粘膜暗红色,挤压时隐窝口又是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溢出,扁桃体大小◇◇

不定,常伴淋巴结肿大;免疫疗法或抗变应性措施,局部涂药、隐窝灌洗及激光疗法等、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手术治疗。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长人鼻阻力呈现出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交替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两到七个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

☻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三叉神经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是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原因之一。

☻胆脂瘤:骨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并堆积成团块,外层由纤维组织包裹,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

☻利特尔动脉丛: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反复发作性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涨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眩晕:为临床常见症状,属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多表现为自体或周围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摇晃浮沉感.☻喷嚏反射:当鼻粘膜三叉神经受到刺激时发生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后声门突然开发,使气体从口鼻急速喷出借以消除鼻腔异物和刺激物

☻喉内肌按功能分类及神经支配:声带外展肌为环杓后肌、声带内收肌为环杓侧肌、声带松弛肌为甲杓肌、使会厌活动的肌肉为杓会厌肌,以上四肌均为喉返神经支配;而声带紧张肌环甲肌受喉上神经支配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临床分型分期:I型单纯性慢性鼻窦炎1期:单发鼻窦炎2期:多发鼻窦炎3期:全组鼻窦炎II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期:单发鼻窦炎伴单发鼻息肉2期:多发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3期: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III型:多发性鼻窦炎或全组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和筛窦骨质增生

上一篇:剪纸兴趣小组活动2014-2015年度总结下一篇:建设书香校园经验交流材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