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案(精选15篇)
1.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篇一
初中语文作文专题训练教案—中心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中心”方面的具体要求。
2.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3.引导学生分析作文“中心”失分的原因。4.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教学重点
1.掌握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2.能运用“提升要诀”提升作文水平。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中心”失分的原因。2.能把使中心“明确”、“新颖”、“深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同学们的作文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掌握了在切题方面的得分要诀“审准题目,切合题意”及具体的方法。但大家在写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开头很冗长,拟题未扣话题,还有的同学结尾未扣话题点题,这些方面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注意克服,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今天我们进行专题训练——中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立意明确,中心突出”作为其重要的判判标准,立意鲜明、新颖、深刻,乃是考场作文成功的关键。
二、引导学生掌握得分点的方法和技巧。
1.明题依体凸中心。首先要正确理解题意:其次依据文体明了中心。以写记叙文为例,可抓住记叙的线索,诸如景、物、人、事、思想感情等,这是做到立意明确的先决条件:二要精心选择能表达文章中心的材料,如果材料与文章的中心联系不紧,就影响中心的明确;三是在文章的关键地方,用一两句话进行议论或抒情,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整篇文章宛如画龙点睛般活脱起来。
2.化大为小炼主旨。仅以话题作文为例,我们可在析题的基础上,化大为小,把思维引向深入,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口拟题立意。如对话题“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位考生从茶壶泡茶久了,里面长了“垢”,可泡出的茶却一天比一天香的现象入手,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明白了“只有积年累月长出茶垢的壶,才能泡出清香爽口的好茶来”的道理。在具体而生动的记叙中,突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话题要旨。经过这样的“炼旨”,立意就自然高人一等了。
3.平中见奇出新意。常见的方法有:⑴“旧瓶装新酒”。针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思 想、理念,从新的角度提出新的看法和见解。⑵“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提出自己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以新眼光、新观念来分析事物,评价事物。⑶聚焦时代。针对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热点,比如对救助弱势群体的看法,对环境污染的看法等,把自己对材料的独特体验、见解、评价等纳入文中。4.三思而行求深透。立意求深要求作者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在表面上,要努力发掘出事物内在的思想内容,要把有关材料放在一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挖掘它的社会意义,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三、小组学习,结合病例文和自己作文实际分析在“中心”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引导。
1、由于不用心审题,或对中心与材料的关系把握不准,致使少数文章脱离标靶,不着边际,或虽不完全脱题,但只与话题打了个“擦边球”,过于平淡。
2、因为不会炼“旨”,导致有些文章中心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全文基本观点不明朗、不集中;后者笔墨不集中,行文过散;或思路不明晰,内容前后不衔接不紧密。
3、符合题意要求,有立意,但缺少点睛之笔,使立意缺少应有的高度。4.思想境界不高,明显表现出一些不适合的观点。或看法偏激,或情绪偏激,体现在作文中,便是观点错误或态度消极或思想悲观。这些问题反映了考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有了这些问题,作文自然不能得高分。
三、结合例文,分析“中心”“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提升要诀”。
秘诀一:抓住“正确”不放。考场立意,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健康
思想。秘诀二:纵向深入开掘。学会纵向思考,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使中心思想更突出,更渗透。
秘诀三:融旨于物托志。适用于散文、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
旨,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来显示深远的寓意。
2、小组学习,分析优秀作文的秘诀。(一类文略)考题回放(2008.江苏宿迁)
以“掌声又想起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⑵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⑷不少于600字;⑸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 掌声又响起来 江苏宿迁一考生
我脸红,我羞愧,我将头低了下去。虽然耳边正响着“赞许”我的掌声。因为我清楚地知道,那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一星期前,省里要举行化学竞赛,我的成绩还算好,于是抱着一拼的心态报了名。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之后,我参加了初赛的考试,题目并不算难,我做起来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兴奋地等着成绩的公布,等着自豪地走上讲台去拿获奖证书。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我得到了“内部消息”——我考了第一名,天啊!怎一个“乐”字了得!我得回家请功,让爸妈好好奖励他们的宝贝女儿。可是,当我正准备推门而入的一刹那,我
立刻呆住了——“唉,老师,我家丫头这回竞赛多亏您帮忙啊,成绩下来,第一名,真不错,这次得好好感谢您啊„„”这分明是爸爸的声音。难道„„我的成绩„„,我不愿往下想。
可是他们怎么可以瞒着我哦这样做呢?我无法接受这样的虚荣,我情愿不拥有。我讨厌他们的虚伪,我下决心要努力,要让他们看到,下一轮的复赛,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一样可以考得很好。
在这样坚定的信念下,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样可以打败对手,取得预期的成功。
这段时间里,我宁愿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宁愿放弃满心喜欢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宁愿为那本限量出版的资料顶着烈日跑遍大街小巷„„
我又一次坐在考场上,更加充满信心地应战,最终取得了国家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我又一次站在讲台上,捧着鲜红的获奖证书,昂着头,自豪地接受那又一次响起的掌声。
3.引导学生分析满分秘诀。
满分点:主题鲜明、深刻,小作者紧扣题意,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加以发觉,视角很独特。另外,本文的构思布局也很别致。小作者运用类似舞台说明的形式,通过两个时间段,将前后两次竞赛的叙述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四、指导学生写作 健康,是人们的追求。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爱好„„ 请以“---------健康”或“健康的----------”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五.学生互改
六.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七.教师或学生总结。这次作文训练,我们掌握了作文中心得分的要诀: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关键要做到:1.明确依体凸中心;2.化大为小炼主旨;3.平中见奇出新意;4.三思而行求深透。还要做到:抓住“正确”不放;纵向深入开掘;融旨于物托志。只有将理论用于自己的实际写作中,才能写出更新更美的作文。
2.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篇二
1.初中作文写作现状
笔者曾经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上做过一个调查, 要求同学们创作一篇话题作文, 在评阅过程中发现, 有70%的学生选择了基础创作, 谈论持之以恒与勤奋乐观等一般立意有20%的学生;同时有大约5%的学生是根据事物观察与认识层面谈论;5%的学生谈到了难易、深浅的辩证关系。而在表达方式的选择上, 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单纯的叙述方式, 也有一大部分学生选择运用议论法, 而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的则在少数。在立意方面, 大部分学生立意普通, 表达模板化、公式化, 真正能够有新颖巧妙的立意, 并且能够进行不落俗套表达的学生屈指可数。通过分析可得出结论, 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还存在问题, 而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提高初中作文思路策略
要打开初中生作文思路, 首先要分析造成其作文思路狭隘的具体原因。笔者将其归纳为两点。首先是与社会相关的原因, 中考的阅卷制度局限了很多学生的思路, 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思路单一与封闭。其次则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定式, 长时间陷入某种单一的文体写作模式, 就会导致思路僵化的问题。因此, 要想使得初中生作文思路能够打开, 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要想使初中生的作文思路能够逻辑严密, 想象丰富, 就要从多种角度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应给予学生多种思考路线, 而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方面渗透。从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的创作经历中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如屈原、郭沫若、莎士比亚等一些在文学上具有相当成就的大作家身上可以看出, 要想具有高质量的写作功底, “观察”“想象”以及经常性“思考”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成为一名能够开拓学生写作思路的合格语文老师, 就需要研究如何能够运用创造性引导方式发挥学生脑中思维定势的积极方面, 发展所教授每个学生的思想个性, 使得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具有灵活性和敏捷性, 并且在学生的形象和逻辑思维方面有所提升。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打破以往死记硬背的模式, 改变原有意识。作为一名初中生, 如果一味地模仿前人的创作思路, 那么就只会单纯地发展机械化记忆, 语文素养就很难得到提高。也是因为这一原因, 即使积累了大量前人的优秀段落, 也很难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上, 就会导致学生读过很多书却因为没有清晰思路而不能写出有内容的文章, 就是平常人们说的死读书, 读死书。反之, 有很多没有积累优秀段落的学生, 倒是思维非常活跃, 在写作上取得一些成绩。当然, 在这里不是鼓励大家少读书, 与此相反, 希望大家能够阅读大量书籍, 在取得一定积累的前提下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 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除此之外, 在平时还要注意训练自己的思维, 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在指导作文的过程中, 应当以启发为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精华, 从而开启学生写作思路, 进行新思维的多角度创作。
在实际写作教学上, 单有意识的转变也是不够的, 还要有相应的教学措施相配合。近些年来, 在写作教学中采取的大量教学方法往往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师多会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式写作, 当然这对初学作文者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过度依赖模仿就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维。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 这是作为一名写作者需要注意的, 我们应当知道“文无定法”的含义, 不可能一种写作方法适用于每一名学生, 因此就要量体裁衣, 不能照搬同一种写作模式, 强加给每一名学生同一种写作思路。当然, 教师亲自进行创作, 能够亲身领略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 对启发学生思维有很大好处, 但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决不能越俎代庖, 尤其是创作思路, 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且教师应当反对“押题”式写作教学, 一些学校为了应付中考, 片面地追求升学率, 而忽视了生本思想, 让学生背诵范文。这种方式对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有极大的危害。因此, 教师应当把工夫用在平时的教学中, 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教师只有将学生写作思路的开发作为教学重点, 才能使得学生的写作有所提升, 才能使得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想象能力有所进步, 使学生创作出真正有内容、有思想的好作文。
参考文献
吴昕.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架起课文与作文之间的桥梁[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5) .
张娜.感悟——写作的生命[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2 (6) .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 作文教学;学生日记;开放作文;评价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难首先表现就是素材缺乏,老是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只好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空洞乏味。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缺乏生活的积累;二是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水平发展不平衡,说起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写起来却无从下笔。
针对这个问题,我坚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坚持写日记能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兴趣,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实际上很多教师都知道让学生写日记的意义,也要求学生写,但往往不注意提高学生兴趣,不注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多余的负担而难以坚持,也就收效甚微了。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水平,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是尽量降低要求,放手让学生写。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只要是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行,不用考虑字数的多少、布局与谋篇、开头与结尾等等。当找不到事情写,就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一写也行,就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记下来也行。这样就把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所有枷锁都去掉了,让学生觉得容易写,才能乐于写坚持写,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的习惯。
二是认真“读”学生日记,把日记作为师生思想交流的一个平台。这里我提的是“读”而不是改,就是我一般不批改学生日记,往往是在学生日记上用三言两语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比如,当学生写的是自己在家做家务,我会写上“你真能干!”;当学生写的是上课老师错怪自己,我会写上“真对不起,以后我一定注意。”这样的“读”一定要坚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成长的关心,在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自然就感受到写日记的快乐了。
二、由“仿”入手,激发兴趣,加强训练指导
写日记最主要的作用是解决写作的素材问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应该注意大作文的系统训练指导,让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我在作文指导上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抓好“仿写”,帮助学生轻松通过“入门关”。 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能降低入门的难度。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仿写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全篇,让学生从对范文的仿写中学习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
“仿”不是生搬硬套,不能成了“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过多约束,而要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二是巧设文题,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 理特点和思想状况都要有一个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内容,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三是注意阅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自己读书的点滴心得。这样,既使学生增加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其作文能力。
三、发挥插图优势,指导作文
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课文插图,教者应充分发挥图画的优势指导学生作文。先通过看图,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并指导学生能按一定顺序说出或写出图意,再根据自己所写的图意内容对照课文,找出自己写的与课文的差距,并进行补充修改,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又观察图画,还可以写出哪些课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挖掘图画的内涵。如:七年级下册《社戏》一文,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把人们看社戏的热闹场面给学生做写作指导,并让学生进行场面描写的练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四、开放作文评改形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改得费时费力,其结果却是费力不讨好。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在近几年的作文评改实践中,尝试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对于系统训练的大作文,重点是师评。师评的要领一是尽可能与学生面对面评阅,便于师生交流,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二是要及时,要赶在学生对作文构思还很清晰、创作激情还没消失前完成。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的能力。自评与互评互改往往要結合起来,自评是基础,互评是提高。互评互改是指同学之间依据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边评边改,相互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扬长避短。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教师要注意监控与指导,发挥作文评改的激励作用,就是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优生要多“挑刺”,对差生要多找“亮点”。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领域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和学习。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思考和尝试,肯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2]方范智,赵志伟.走进初中语文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篇四
《口技》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语文
《口技》教案_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初中语文教案_语文资源网 《口技》 金银学校 阴晓霞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年前,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了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而红。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1分钟) 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 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 (都是只靠一张嘴模仿出来的,这种技艺叫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艺术。) 其实,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像现在有摄像机,演出只有通过文字记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记载的精彩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林嗣环,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2、听读课文 正是这位善写诗文的林嗣环,用精妙的文字记录下了三百多年前的这场口技表演,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吧。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一边听,一边在书上做好笔记。 3、生字词语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来检查下大家的听读情况。请一位同学来做小老师,读读这些词语。 少顷(shǎo qǐng) 无敢哗者(huá) 犬吠(fèi ) 呓语 (yì ) 夫叱大儿声(chì) 夫J声起(hōu) 意少舒(shǎo) 中间(jiàn) 曳屋许许声(yè)(hǔ) 几欲先走(jī) 正音,齐读。 4、齐读课文 当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的时候,希望大家依然读得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响亮、流利地朗读课文。 思考:你觉得林嗣环的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 5、疏通文意 同学们,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准它,更要读懂它。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你难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生提出疑问) 老师也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语句,现在请你来翻译下这些句子,注意红色的字。同学们记得在书上做好笔记。 会宾客大宴 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站站,几欲先走。 三、理解品味,感受技艺 1、简单的道具 “洛桑学艺”里洛桑的道具很简单,那么文中的这位口技艺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 (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 文中哪些地方对此进行了交待?(将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 作者为什么要交代两次呢? 2、精彩的表演 在这样简单的道具下,口技艺人做出了怎样的表演呢? 生找文中的表演场景――齐读――取小标题――再读 (1) 梦中惊醒 第一大组齐读:“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 你能给这个场景取个小标题吗?(板书) 分读,感受场面:女声-男声-齐读 全班齐读,读出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2) 由醒入睡 第二大组齐读:“未几,……,妇梦中咳嗽。” 同样,给这个场景取个名字吧。(板书) 分读:男声-女声-齐读 全班齐读,读出声音由大到小的变化。 (3) 失火群乱 全班齐读:“忽艺人大呼‘火起’,……,不能名其一处也。” 这个场景你如何概括呢?(板书) 分读:女声-男声-齐读 全班齐读,读出声响由少到多,到百千齐作的气势。 3、宾客的反应 (1)找出文中所述 你觉得口技艺人的表演精彩吗?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精彩呢? 那身临其境的人感觉如何呢? 生找文段――朗读――对应相关的表演场景(板书) (2)掌握侧面描写 同学们,观众的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口技表演的精彩) 这种写法叫什么呢?(侧面描写――板书)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文中还有哪里也属于侧面描写呢?(道具的.简单) 那么,对表演场景的描写就属于―正面描写 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这样的描写手法。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口技艺人表演得精彩,林嗣环的文字表达水平同样高超。既有正面描写各种纷繁复杂的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记叙中有描写,首尾有照应,又注重语言的生动灵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5、欣赏口技 现代的口技表演同样很精彩,我们也来感受下好不好?(播放口技表演视频) 四、作业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把握了文意,找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三个场景,请同学们课后结合这个表格,认真研读这三个场面,感受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深入体会。 场面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评论 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 由醒又睡 火起救火 五、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梦中惊醒 神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由醒入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群乱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站站,几欲先走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烘托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精选推广淘宝商品 ☆文言加油站 ☆精华试题库 ☆教学主阵地 ☆ 女人时尚爱美专区 ☆备考全攻略 ☆音画盛宴 更多交流共享,欢迎光临我的个人博客: 川野狂风 引文来源《口技》教案_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初中语文教案_语文教案 - 语文资源网 本文被谷歌收录地址及更多《口技》相关文章:www.google.com.hk/search?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rlz=1T4KWOO_zh-CNCN368CN368&q=%E3%80%8A%E5%8F%A3%E6%8A%80%E3%80%8B%E8%AF%AD%E6%96%87%E4%B9%A6%E4%B8%8A%E7%9A%84%E6%B3%A8%E9%87%8A&meta=&aq=f&aqi=&aql=&oq=&gs_rfai=
5.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篇五
这篇课文描写一位民间女说书艺人高超的歌唱艺术。前半部分以琴师和默默黑妞来衬托白妞的出场,后半部分才直写白妞的说书,采取的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教学的时候,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种艺术手法。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平时看同学们写的文章,总觉得你们写自己眼睛所见到的,写得较具体、较充实,一旦写到声音就往往显得捉襟见肘、“黔驴技穷”。我想原因主要是:声音这东—西无形无色无味,同学们不知道怎样去表现它才好。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声音的名篇,我们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去描绘声音的。我相信,我们学习厂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以后在文章中写到声音时就会有很多办法了。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2.简介作品。
本文《绝唱》就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
三、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2. 接着,文中又描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有偏题或罗嗦之嫌? 3.课文是如何描写和形容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的? 4.课文中有两处写听书人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四、研习课文。1.侧面描写。
明确:从三方面描写戏园盛况:一是听书的人很早就到了戏园子;二是听书的人很多;三是因为人多,声音嘈杂。
2)戏园的这种盛况说明什么? 明确:一是烘托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二是通过对戏园里人声嘈杂的描写为后面的鸦雀无声作铺垫,两相对照,便可看出白妞说书的超人技艺。三是说明白妞说书可雅俗共赏,不管是读书人,还是生意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是白妞的热心听众。正所谓“好花还要绿叶衬”,这样写,给人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觉,衬托出白妞说书的不同凡响。
4)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后,各有一段听书人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一段评论用黑妞和白妞相互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白妞的演唱技高一筹。后一段评论用引用的方法,突出了白妞说书的艺术效果。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为了烘托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
5)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什么是侧面描写的方法? 明确:这种不直接写所要表现的事物,而是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映衬的方法就是侧面描写;这篇文章是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的典范。2.正面描写。
明确:可以分为五个段落:“初不甚大”——演唱开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以上这种特殊的比喻,修辞学上把它叫做“通感”。而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感官上,凭这种感受相通,使读者产生联想,达到认识了解事物的目的。教学设计(b)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我国小说中以散文化的语言写听觉形象的绝妙文字。文章写的是梨花大鼓艺人白妞——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描述演唱前的情景,其特色可概括为远铺近垫的烘托手法运用精妙;后一部分是描述演唱时的情景,其特色又可概括成巧妙地沟通视听间的通感,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因此教读本文,要指导学生学习铺垫、烘托和通过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本文浅显易懂,不必过多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体会。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大型演唱会。但是听完后别人问起感受时,往往只能一味点头说:“好听好听!”却很难真正把其中的好处描述给别人知道,更不用说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原因就在于,声音这东西无形五色无味。想要把它描述出来,没点技巧还真不行。为此,我们今天来学篇文章,专门学习怎样描摹声音的技巧。
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三、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学们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自己试着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高谈阔论 说笑自如 抑扬顿挫 百变不穷 鸦雀无声 千回百折 屏气凝神 轰然雷动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四、课文分析。
1.分析前可先让学生听一段曲艺演唱,如骆玉笙的《重整山河待后生》,给学生一些直接的感受,好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关于王小玉说唱艺术的理解。
2.本文的主角是谁?依主角的出场与否,本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怎样分? 明确:主角是白妞王小玉。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1—4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前的情景;后一部分(5—8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时的情景。3.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说唱、听众的评议。
4.文章重点要表现的对象是白妞:花这样多笔墨写戏园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说唱、听众的评议,为什么? 明确:这是采用烘云托月的笔法,先不直接写白妞,而是通过写戏园、琴师、黑妞、听众来烘托白妞。这些段落也写得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为白妞的出场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了。
5.组织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
6.在第一部分浓墨重彩作好铺垫烘托后,第二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来直接写白妞呢? 明确:①出场;②演唱;⑧观众的评议。
7.请一个同学朗读白扭出场的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里哪句写得最精彩? 明确:“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6.初中语文作文教案 篇六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扩展资料:
一、乐府诗简介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配制乐谱、收集歌词的专门官署,后人将汉代乐府机关所采编并演唱的诗简称作乐府。汉乐府最具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部分是从民间搜集的歌词,我们所说的汉乐府,一般是指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归结为八个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汉乐府中两篇最著名的五言叙事诗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和《陌上桑》,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是长篇叙事诗。
二、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1)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首先,汉乐府中出现了《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等完整的叙事诗,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的出现。其次,汉乐府中某些抒情诗,也带有很强的叙事性;这些诗歌往往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片断来即事即景进行抒情,具有生动真切的艺术效果。
(2)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量出现,还时常出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都对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作品主题起了很好作用。
(3)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三、《陌上桑》三解
一曰《艳歌罗敷行》。《古今乐录》曰:“《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乐府解题》曰:“古辞言罗敷采桑,为使君所邀,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前说不同。若陆机“扶桑升朝晖”,但歌美人好合,与古词始同而未异。又有《采桑》,亦出於此。
四、关于《陌上桑》思想意义的讨论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作为传统的语文教材,历来被认为是一个“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陌上桑》“阅读提示”)。
《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中是这样分析的:
“《陌上桑》采用戏剧手法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洋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
不能说这种分析毫无道理,但这样的分析毫无疑问是沿用了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左倾思想,站在“阶级”的高度,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作品的。如果我们摘掉有色眼镜,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上面的分析过于牵强,甚至自相矛盾。
第一,关于女主人公的身份。教材说“罗敷”是一位“少妇”有些武断。从诗中很难判断“罗敷”是姑娘还是少妇。尽管诗歌第三段中说“罗敷自有夫”,但那完全可以看作是“罗敷”拒绝太守求爱(或者斥责太守调戏)的托辞,不能作为判断其为少妇的理由。而从诗歌的第一段看,“罗敷”更像一位姑娘。“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非常的骄傲与自豪:“秦氏楼”出了这么一位美貌的姑娘,不仅是她本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全村人的骄傲。如果换成一位少妇,感情上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正如现在的流行歌曲所唱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如果换成“村里有个少妇叫小芳”,还能流行吗?所以,愚以为把诗中的女子看作一位姑娘,更符合诗的本意,也符合民歌的传唱心理:人们更希望美貌的女子是一位待嫁的姑娘,而不希望她是一位名花有主的少妇。
至于教参说的“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洋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则纯属主观臆断。诗歌以罗敷的致词戛然而止,并无下文。作为一首配乐歌唱的民歌,至此已完成了对理想姑娘的塑造,也无需下文。但就诗歌本身而言,我们不能说她“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更不能说“结尾带有喜剧色彩”。如果允许合理想象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罗敷的致词是没有多少威慑力的。假如“使君”是一位谦谦君子,也许会就此罢休;如果是一位“荒淫无耻”的好色之徒(这种可能性很大),后果则不堪设想。所以,仅凭罗敷的一段致辞,就妄言她“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并断言“结尾带有喜剧色彩”,是缺乏说服力的,而且与上文“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的分析自相矛盾。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材、教参编写者们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习惯势力”影响,对作品的介绍往往不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客观的分析,而是根据“形势”的需要,把现时的政治思想观念和个人的态度强加在作品身上,贴上一些政治标签,使原作的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艺术趣味都走了调、变了味。而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也习惯于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把语文教学搞得僵化,生硬,干干巴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情趣和魅力。这就难怪学生讨厌我们的语文课了。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该是抛弃“传统思想”和“习惯势力”,还作品以本来面目、还语文教学以应有魅力的时候了。
薄见浅识,不知当否,请名家指教。
四、扩展阅读
陌上桑
曹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7.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篇七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老师教学的模式化
由于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 而教师又过分地追求教学成果, 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传授学生简单的写作模式。例如, 很多语文教师都主张龙头、凤尾、猪肚肠的行文布局。于是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作文创作之时, 风格千篇一律。为数众多的学生都在作文开头引用名人名言, 在结尾又以名言收尾, 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
2. 缺乏足够的阅读量
学生要想写出质量高的作文, 就必须通过平时阅读积累来增加自身的文学素养。初中学生受年龄和理解能力的限制, 其文学阅读量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初中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 有词穷的现象, 翻来覆去地只说那几句话。导致初中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另一原因, 主要是不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
3. 枯燥授课, 压迫式教学
由于我国的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 因此导致了很多教师过分重视卷面分数。在语文课堂之中, 语文教师多采用课堂讲义的方式, 忽略了课堂兴趣的重要性。此外, 很多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 严重地占据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1. 提倡创新写作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创新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创新写作, 即改变以往模式化的作文格调, 要求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例如, 春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郊外踏青, 让学生充分感受芳草生长的美感。在踏青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 由于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身经历了充满生机的春日, 因此会有来自于自己的感慨, 这种感慨是不同于他人的, 不会被淹没在模式化的作文中, 十分利于作文创作。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一千个读者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 通过不同的视角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 并且创作出不同的文章, 因此, 教师在教授个性化作文创作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 当针对《水浒传》中林冲这一人物进行写作之时, 既可以从林冲性格的角度写, 也可以从林冲的义气写, 此外林冲的智慧也是创作的主题。因此, 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角度, 这是一个长时间锻炼的过程。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因此,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以日记和随笔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3. 积累写作素材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老师应该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得好,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只有通过扩大阅读量才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在阅读书目的过程之中, 学生应该多读书, 读好书, 并且是适合读的书。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引导, 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知识的时候, 也应该将一些思想丰富、文辞优美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古今中外, 为数众多的名著可以供学生选择。例如, 《繁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飞鸟集》等书籍, 这些书籍之中的行文布局十分精巧, 且语言精炼, 而且正是适合初中生阅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 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而且能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情, 也有助于学生日后的文学创作。
4. 鼓励学生独立创作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具备独立写作的意识, 这对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以及个性化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 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写作的意识与能力。以亲情题材的文章为例,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文章的题材不拘泥于散文等格式, 学生可以自由写作。这样能够使初中学生所创作的作文具有一定的个性, 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情感受, 所以不再随波逐流。遍观古今中外各大文豪, 他们在写作上的造诣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但是每个人却行文各有风格,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进行文学创作之时独立写作、自由表达的原因。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 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 能够充分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体验的阶段, 因此其生活和学习都充满好奇。在初中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其积极地引导, 并且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来教授知识, 才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作文的教育。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文字驾驭能力, 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建议
参考文献
[1]马鸣芳.引生活源泉做灵动文章——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4 (3)
8.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已经引起了师生的重视。但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针对不同作文能力的学生对学生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让学生能够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文能力能够逐步得到提升。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到了初中,作文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乐于表达,善于习作,对于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作文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不但如此,有些学生还善于随时记录下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在不断的自我作文训练中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有些学生对作文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他们害怕作文,甚至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都不能顺利完成,更不用说自己主动写作了。针对本班同学的不同作文能力,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既要鼓励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加强作文训练,又要激发作文能力差的学生的作文兴趣,让这些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从而喜欢上习作。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第二课堂,将作文教学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写作,还可以开展佳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从而能够掌握作文提升的途径。对于作文能力差的学生作文,教师要积极发现其闪光点,不断鼓励学生,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
二、教会學生积累,让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
一些学生感觉到作文很难,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平时积累的语言不够,对生活也缺乏相应的观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写作,让学生大量阅读,积极展开对生活的思考。作文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对于缺乏社会经验以及生活阅历甚浅的中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素材。对于不知道怎么观察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富有特色的花草树木、山水景观,并引导他们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对自然万物以及生活的观察为自身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习作来也就更容易找到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学生熟读多背经典篇目,对于提高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摘抄,让学生不断汲取教材内的优秀篇目中的好词佳句以及课外名家名作中的经典句子,甚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名人名言、格言、典故等写作素材。学生的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厚度,才能下笔成文,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具体的作文指导
在语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作文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年段的作文要求对学生展开作文训练,教师要结合每一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以及每一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让学生能够使用本单元在阅读教学中所学习到的作文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不同层次的要求提出不同要求的作文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训练中提高作文能力。
总之,在初中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作文能力进行作文训练,教师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作文层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上作文,并能积极主动进行作文训练,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薛晓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8).
(作者单位 湖南省慈利县国太桥九年制学校)
9.《白毛女》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篇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学习。
2.检查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正音正字
诓剔和面踉跄轻薄泥坯屯门答理
二、教读课文
1.提示与思考:课文节选了两场戏,每场戏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明确:第一场戏:喜儿除夕之夜盼爹爹回家的心情和杨白劳躲债回家后父女见面的情景。第二场戏:黄世仁软硬兼施,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
2.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中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明确:恶霸地主利用地租、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杨白劳卖女儿。这两场戏中,杨白劳一家的贫困悲惨与黄世仁一家的花天酒地形成强烈的对比。
3.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中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
明确: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杨白劳、喜儿以及地主黄世仁,其中杨白劳是最主要的人物
4.提示与思考:这两场戏是如何刻画杨白劳的形象的?
交流、讨论后明确:
(1)外出躲债仍挑着豆腐担子。
(2)买回三件年货。
(3)不敢坐、不敢喝茶。(4)下跪、哀号。
(5)疯狂地拦住穆(仁智)。
以上事件、行动表明,杨白劳勤劳、忠厚、善良,但他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他是在地主阶级长期压榨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
这些事件、行动是通过舞台提示、说白、唱词等表现出来的。
5.提示与思考:杨白劳的悲惨命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明确:以黄世仁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造成杨白劳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其根源。而杨白劳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又是其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
三、归纳歌剧的特点
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有的歌剧只有唱歌,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有。歌剧除了人物、情节集中,戏剧冲突强烈这些一般戏剧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即主要以演员的歌唱来表演剧情、塑造人物,歌词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能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唱段欣赏
欣赏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对唱,体会两段对唱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10.初中语文教案 篇十
知识目标:识记并理解字词
复习逐层论证的写法;体会在叙述和议论中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朗读及准确理解内容的能力
思想教育: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教学
重点
理解内容
主要
教法
讨论法
教学
难点
逐层论证的写法
主要学法
比较法
教具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论点论据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委而去之→失道寡助
教学目标达成度归因分析及目标矫正措施
总第2页
时
间
教学环节
教师组织教学
学生活动
阶段目标
及教学意图
复习字词及句子翻译
学习新课
一复习字词及句子翻译
二学习新课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二段中: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②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③这场战争结果怎样④原因何在3,第三段中:
①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②战争结果如何③为什么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人和)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齐读最后一段,学生回答)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这三句话什么意思(2)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6师生齐读课文,回顾课文结构.学生回答问题
把握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写法
提问学生回答
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的理解修辞的作用
指名回答,其他人补充
齐读最后一段,学生回答.理解写作目的学生回答问题
把握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写法
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的理解修辞的表达作用
朗读
学生讨论
理解写作目
附:课堂检测
1,和“以君之力”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七里之郭B,域民不以封界之界C,亲戚畔之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事例,讲道理.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C,文章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D,孟子所说的“人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两个字概括),《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是(用课文中句子回答).11,将下面的内容译为现代汉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固国不以山溪之利.4,非人力所能掌握的时令,气候乃至政治形势或条件,古人统称为()
A,天时B,地利C,人和D,道
13,对文中“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A,疆域固定震吓B,区域固守威吓
C,限制巩固震慑D,边界坚固威逼
14,“兵革”应理解为()
A,武装力量B,国防C,武装设备D,士兵
5,“得道者”应理解为()
A,得到道理的人B,得到胜利的人
11.刍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作文 现状 策略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师生共同关注、探索初中作文教学。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写作文时心生“厌烦”,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教师教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是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初中作文教学难,学生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功底都有关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思想急功近利
应试教育使作文教学日益忽略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扭曲了作文的本来面目;急于求成的心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无论从作文题目的限定、思想内容的规定还是结构模式的确定以及固定材料的运用,老师几乎手把手地指导,一心扑在应试技巧的机械化训练上,甚至让学生背范文、套格式,压抑了学生的自由创作情感和个性表达愿望,使本来鲜活的作文指导陷入了模式化的轨道。
(二)作文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的作文课堂大多遵循着一种教学模式:写前指导—学生写作一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的作文训练一般是依附于阅读教学体系下的被动训练,写作前结合阅读教学中涉及的一些写作知识做一些简单的提示,然后是学生在规定的作文课上根据命题完成作文,之后教师按规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再选出符合标准的作文进行讲评。作文训练的形式,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操练,这种操练基本上排斥个体的体验,强调的是规范,突出的是审题,注重的是分数。
二、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调整作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中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中学生也这样,他会观察生活,他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他能用作文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需求,他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心实意。那么作文教学的目标就应由“应试”调整为“应需”。而我们正是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环境,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这一理念,长期以来是有共识的。要想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捕捉生活中材料的自觉性和善于捕捉的能力。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深入生活中,将观察生活与观察自我结合起来,能够细心观察生活的环境,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每天的喜怒哀乐,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记录真切感受,不断丰富内心世界,从而思考生活,为更好地表达生活而进行写作创造。
(二)强化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
写作是一种技术,对于技术而言,要想切实地掌握它,反复的操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了解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技巧,目的还在于写作,事实上也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体味、掌握写作的知识与技巧,古人谚称“读十篇,不如写一篇”也就是这个意思。进行实践训练,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数量保证,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数量不足,训练的效果就会打折扣。目前,学校安排课堂作文三四周才有一次,远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课堂作文的训练次数。其次还应该要求学生加强课外写作的训练。对于课外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来用命题作文的形式,也可让学生自由命题,形式尽可能的灵活,但无论何种情况,教师都要介入训练之中,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训练。如此,教师才能把握课外写作训练的效果。
(三)实施个性化教学方式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个性不是单因素的简单存在物,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由情感、意志、兴趣、气质、能力、经验、品德、信念、世界观等众多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系统,它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因素的优化整合。个性化作文教学能使学生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并在这种真性情的抒发与展示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自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出构思新颖、内容独特、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清新明丽、感情真实自然的好作品,而且有利于挖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培养造就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劳动,要通过观察去获取材料,通过想象去丰富材料,通过立意构思去安排材料,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创新,创新即写作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创新之路,这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从平常的事物中寻找到创新的闪光点,正如法国杰出的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所说:“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能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无尽的源泉。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1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 教师的思想观念过于传统
有些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只重视学生能否取得较高的成绩, 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步骤进行设定, 并交给学生应对作文考试的方法, 使学生由以前自由的写作变成现在充满框架的写作, 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写出的作文缺乏创造性。
(二) 学生写作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 所以在写作中有时会无话可说, 但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又不得不写一些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这时, 学生可能就会抄袭作文书中的范文或者自己编一些内容。学生的写作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造成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长期被动地写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不但使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而且抑制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 学生语言贫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很多学生都学会了上网, 而且一些学生还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这些学生每天面对电脑, 缺乏与教师、同学的沟通, 语言积累量少, 造成语言贫乏, 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四) 学生的素材缺乏新意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模式, 但是其写作素材没有新意。在写“一件最感动的事”时, 学生经常写自己生病时母亲的悉心照顾;写“自己长大了”时, 就写自己为父母洗脚……这些事例缺乏新意, 很可能全班绝大部分的学生写的都是这些事情,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五) 不注重作文评改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教师安排作文, 学生写好后统一交上来, 教师改完后, 再发给学生。有些学生在拿到作文本后只看一下自己的成绩, 对教师给出的评改并不重视, 还有些学生即使看了评改, 但是在下次写作时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使得作文的评改发挥不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初中生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 他们喜欢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事物, 但是他们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而且也不注重积累, 这导致他们的作文水平不高。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 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并且让学生学会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让学生将一天中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对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日记中表达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写日记,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初中生大多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需要在教师的不断督促下, 才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并且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教师要定期地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 并互相推荐好的课外读物, 以及自己收集的一些好词好句。
(二) 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写作充满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写作。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朗读比赛,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这也可以为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户外中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 并为写作积累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即使学生只有很小的进步, 教师也要积极地给予鼓励,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教师也不能对他们进行批评、训斥, 而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出现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并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 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 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内容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都是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题目进行写作。这使得学生即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素材, 但却运用不到。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 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写作, 使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加以运用, 进而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 为学生安排口头作文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 演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刚开始可能会比较紧张, 说话不连贯, 这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增强其演讲的信心。教师通过安排口头作文, 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注重作文的评改
教师在评改过程中要恰当地使用评语, 不能过分地夸大, 也不能一味地贬低, 而要讲求实事求是。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评改形式。以往的作文评改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改, 这种评改形式使学生得不到重视。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评改形式, 让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在评改之前, 教师要强调评改的重要性, 以便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找出其中优秀的部分, 而对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则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之间互评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要不断总结作文教学经验, 创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作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 而且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 语文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学习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3.初中语文教案 篇十三
二、具体论述美德最美。
1、以两种人为例,论述人生“内在美”的重要。
2、通过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的比较,论述“最高的美”是行为之美,即美德之美。
3、通过某些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美德最美。
三、勉励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让美放射出真正光辉。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十七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论美》。一说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这样两件事。
1、1946年,二战刚刚结束,德国历经战火的城市,到处颓垣残壁,一片惨象。一天,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然后,这两个人有一番发人深思的谈话:“你看他们能够重建家园吗?”“一定能!”“你为什么回答得这样肯定?”“你没看到他们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一瓶花。”“对,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一个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美,那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2、《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有一段冷子兴的叙述:“那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这是贾宝玉抓周的一个镜头,贾政的评价完全是唯心的,倘从唯物的角度出发,一个周岁婴儿,抓取脂粉钗环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脂粉钗环色彩最美,不仅贾宝玉,李宝玉、张宝玉也照样如此。
可见,不管身处绝境的民族,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都爱美,但是怎样认识美呢?我们今天要学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论美》。
二、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师:美的分类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美无处不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培根这篇文章仅533字,主要谈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板书)
明明谈的是“人的美”,为何起“论美”这么大的题目呢?
提示: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处,这本书的书名就是《培根论人生》。作者作了说明:“系关于人性及人生问题之研讨”,体现了文艺复兴后欧洲人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总标题下,“论美”也必然只涉及“人”的领域。(注意不是谈自然美,艺术美。)
2、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含金量很高,同学们在预习中一定有不少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
估计要展开讨论的问题,有难度的、有共性的有:
(1)第二段写“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彼。”后面又列举一连串二者兼备的人,是否自相矛盾?
——其实不矛盾,因为培根用词时极有分寸:“并不都有……许多……此话也不全对……”说明绝大多数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两全的,但大千世界,情况是多种的,不排除有两全之人。思维多么周密,言辞严谨,貌似自相矛盾,实则无懈可击,不愧是个哲学家,在议论文中有时候留有余地反而无懈可击!
(2)“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为什么?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所以在三者中最高。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次有别,不在同一个审美层次上,故作者“仔细考究起来”,看法很有新意。
(3)“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奇妙在何处?
——“最高的美”应指内在美,比如德行,画家怎么画得出来呢?“奇妙”在于会起变化。在内在美的照射下,一个人假如原来外貌较丑,人们也会对他改变印象,觉得他美。如:“简·爱”、“卡西莫多”,这种审美心理的变化简直如同化学反应一般,怎么不奇妙呢?体育运动员不少从形体到颜色都不美,但当他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看着国旗的激动神情,就觉得美。
(4)“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这句话的精髓是美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情人眼里出西施。”
例△中国唐朝以胖为美,体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机遇不佳,而杨贵妃机遇太好。
△伏尔泰:几内亚人认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德行的美也不是绝对的,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各阶段情况不同,如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罗马就不正派。
(5)“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可爱”一词是否恰当?
——人到老年,因饱经世事而乐观、豁达、开朗,笑对生活的一切,外貌是无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爱。
例:有的老人性格可爱得像个老顽童,对下一代呵护有加,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精神使他变得可爱。
教师: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说过: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亦如此。
(6)文章的开头结尾似乎自相矛盾,开头:美德只要朴素外表的衬托就行,只要有美德,打扮并不华贵也行。结尾:“只有把美的外貌与德行结合,才能……真正光辉。”究竟要不要外貌美?
——不矛盾。全文始终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外貌不美的,机遇不好,要加强修养,让宝石发光,对“世上的许多美人”呢?不要倚仗年轻美貌,“只有二者结合才是最佳选择”。联系作者生平,从小出入宫廷,看惯了上流社会的贵族贵妇人们是怎样注重外形美的,所以结尾的号召是有针对性的。
——至此文章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文章的主旨也应该清晰了:内在美胜于外形美,二者结合,美才放射真正光辉。
三、请同学们选取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做一张“美的格言卡”,你准备选哪句?
(估计选比喻句多,师:文章论美,语言本身也美,仔细推敲起来,恐怕就美在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唤起我们的想象。没有这些比喻,文章会像干瘪的水果,尽管还有些营养,但引不起人们的食欲。)
四、同学们,培根的《论美》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
此刻,当我们用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培根的观点,你认为它过时了吗?这篇文章无论在遣词造句还是思想观点方面还有没有值得修正、补充和发展的呢?
估计会有的反应:
1、没有过时,内在美胜于外在美永远不会过时。即使开放如美国,克林顿当总统时发现有绯闻还是差点下台的。
2、外在美与内在美可并重,因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讲究点包装打扮,更何况现代科技手段为人的外形美创造了种种可能性。(整容术)
——但是任何科技手段都无法使我们的内在美得到任何一点弥补,因此培根此文的现实意义永远不会过时,将伴随人类社会始终。
——那么有没有提升内在美的美容术呢?——读书,培养优雅作风、德行
3、“美是不能制定(绝对)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常)是公式。”
——这样更严密,原文太绝对。
如:公认的规范还是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第一次政协会上讨论,绝大部分小组不约而同地选定了现在的五星红旗。
和谐是美,黄金分割是美,《蒙娜丽莎》是美,都是公认的。
4、内在美或不美真的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外在美不美?
——如:一个人心胸狭窄,仇恨焦虑,闷闷不乐会影响皮肤,生出皱纹,加快衰老。相反,一个开朗豁达的人,拿得起放得下就青春常在。广告不是说:“女人的容颜,是由内而外的保养”么?所以面对半瓶酒,我们应该怎么说?——还有半瓶酒。
3、仿照例句,以“美”为话题,另造二个句子。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如:美,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美,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4、结合“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拉丁谚语,谈谈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中“最美不过夕阳红”含义的理解。
14.初中语文教材教案 篇十四
今天下午上《秋水》一文,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引用了南怀瑾的一句话“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介绍了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对于心灵生活的滋润。又引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一句,指出了《庄子》著作的的艺术风格,学生感到很新鲜。然后又让学生试着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庄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庄子》中的有关故事等,从学生的介绍来看,他们对庄子其人其书的了解是很有限的,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里是一级达标学校,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可见他们在初中时候的课外阅读是比较狭隘的)。
为了让学生对庄子其人其书产生点兴趣,我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扼要地概括介绍了庄子的生平与思想,介绍了《庄子》一书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基本艺术风格。然后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能体现庄子个性风采的故事片段,如鼓盆而歌,拒不为相、路遇骷髅等介绍给学生,从他们的惊讶的反映可见出他们对庄子这个人是有点兴趣了。接着顺水推舟。转入对《庄子·秋水篇》的全篇思想内容要点的介绍,强调原文全篇的主要意图是在于表达“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但是如果单独将其开头部分抽取(即课文的节选部分),它还给人以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不能骄傲自大”“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等等的启示。上述启示在赏析中,学生基本上能说出。
15.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初探 篇十五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 功利性。
以成绩的高低作为学习是否成功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大多数家长、教师与学校的目标。作文教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学没有其他学科那样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很多学生到一些作文选和作文大全中寻找素材作为捷径, 文章往往拼拼凑凑, 寻章摘句, 以致脱离生活, 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也往往是指导学生背范文, 套格式, 以致产生“人文分离”的现象。
2. 无序性。
作文是一种思维形式、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梯度训练, 写作内容应当是随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变化的。但是,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作文训练都是围绕考试运转, 根据历年中考的题目进行训练, 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明确的重点和层次, 也没有循序渐进和严密有序的梯度。
3. 低效性。
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 往往可见一些陈词滥调的评语, 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主题突出”等, 这种评语没有准确地对学生的训练结果进行总结, 也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 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教师在评改时的“多改少教”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没有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
1. 适时点拨,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世上无难事, 作文也是这样。世上哪一个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为了诱发兴趣, 教师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 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 多肯定成绩,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通过办手抄报, 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 在班上张贴学生的好文章, 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 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 满足其发表欲, 这些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我不断用名人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还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并及时给予肯定, 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2. 精设文题,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 有了兴趣才会入迷, 入迷才会顿生灵感, 有了创作灵感才能写出好文章。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教师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 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 标新立异, 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作文题目命得怎样, 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 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 最能体现学生生活, 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
3. 多观察, 重积累, 写真实。
《语文课程标准》说得十分明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要强调学生重视观察周围的生活,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思考, 有所感悟。因此,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观察中还要随时记录, 要求一日一记或做观察笔记;其次, 对于教材上的名篇佳作应让学生精读牢记, 在读背中培养语感, 积累语言;最后,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学会做剪贴及赏析,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4. 开思路, 重思维, 重示范。
思维训练是现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现在的作文教学一般以表达训练为主, 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到各种表达方式及不同文体的写作都进行训练, 却往往忽视了写作思维训练, 如怎样观察、想象、逆向思维、分析综合等, 学生作文出现选材雷同, 难以出新意的情况。因此, 首先训练写作思维, 其次训练表达技巧, 最后进行实际练习,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写作训练中, 语文教师也应作示范指导, 经常写点下水作文, 教师的表率有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提高。
5.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材料。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作文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作文必须源于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教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教师的写作指导往往从“审题”开始。“审题”也就是“审视生活”。选题的题目、所选的材料, 都要从生活中来, 有的直接就是生活本身。还要教会学生先学会“剪碎生活”, 再学会“凑成文章”。“剪碎生活”就是要把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或一个理, 从其“完整”出发, 将其“剪碎”, 经过构思, 设定某种形式, 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 然后“凑成文章”, 也就是用已经“剪碎”的材料, 经过加工处理之后, 再“整合”成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一个初中学生必须突破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单一模式, 学会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 高质量的。
6. 办报刊交流成果。
成就, 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 有了成就, 无论大小, 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 成就越大, 奋斗越甚, 而奋斗愈甚, 成就也就愈大, 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法则。因此, 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从而不断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 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戴尔·卡耐基说:“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 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 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 确定不同激励目标, 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 一次次获胜,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作文指导流于形式, 停滞于表面。本文主要从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 2008 (18) .
[2]刘玉梅.浅谈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意见[J].成才之路, 2008 (15) .
[3]周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现状及思考[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 2007 (3) .
【初中语文作文教案】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计划及教案06-29
初中语文专项教案10-19
初中语文教案11-09
初中语文教案全10-01
初中语文学校课程教案11-17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案09-22
初中语文三册教案全集07-05
初中语文上册《散文诗》教案设计10-08
语文初中作文06-27
人教版初中语文石壕吏教案优秀设计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