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024-12-05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精选14篇)

1.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一

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2-05-09 10:59:00 ]

作者:姜增涛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提到越来越高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现在,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并且列入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科目。其课程体系已相当完善,纵观全省中小学,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应重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上,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而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譬如,教学《打字的基本功》一课,我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了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运用该课件分别向学生演示:①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应养成怎样的良好姿势。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位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打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应注意哪些姿势?”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应轻放在键盘哪些键上。我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示意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双手各个手指应分别固定在哪些键上?”③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打字时双手是怎样分工管理键盘的。我又通过该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键盘分工管理图”,并在显眼的位置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打字时各个手指对键盘的‘管辖范围’怎样?”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这样,既节约了讲解枯燥知识的大量时间,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有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幻灯的高清晰度和电视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

2、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3、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多媒体教材的系统功能,如电子提纲型,综合演示型,实验操作型,考试测验型,资料工具型,网络教学型,充分发挥各种功能的优长,做到媒体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

4、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 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5、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进行开放教学和协作学习

多媒体教学要发挥出更大的功能效益,开发网络教学是21世纪的主题。实现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教学,与广播电视大学不同的是,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问题,接受指导,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对面教学的效果,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交互式教学。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多媒体的教学应用,网络教学比智能化教材的发展要快的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难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只有在网上才能最广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应用范围广,见效快。

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无论如何,其发展趋势将会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手段,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现代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信息加工、获取、传递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然而许多教师是面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却不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其以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不可替代的直观作用,使其真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相反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那么,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呢?笔者在这里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在老师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传递的立体化,整合课程,快捷便利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下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1、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其他教学方法依旧。老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了没有章法的机械式教学。

2、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它的作用是代替板书。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几乎无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存在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这些大量呈现的信息,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理解和消化,致使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3、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殊不知,“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信息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比如,网络教育可以跨越各个课堂教学点在时空上的界限,把许多不同地域风情地貌、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不受时空上的限制逼真的再现在课堂上,但这同时无形中也不可避免地减弱了面授教学所特有的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氛围佳的特性。

4、教师在常规教学环境下,一般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信息技术环境”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虽然通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也能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是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如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观看或操控用flash或3Dmax制作的实验动画完全替代了实物操作。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到抽象,而真实的实验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体验而直接播放录相或课件,教学效果可以肯定地说是一定会打折扣的。

二、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上的建议

基于多媒体教学显而易见的优点,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上述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这绝不是多媒体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我们老师自身理念上的偏差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当引起的。要想恰当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我们就必须立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从如下几点做起: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概念绝不只是机械地照搬式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那么简单,教师本身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两者的从属关系,以课程为主体,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的条件,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绝不能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为使用信息技术不惜牺牲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从而保证我们的多媒体技术始终以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为根本出发点。

2、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各科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尤其是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

3、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独具魅力的特性,它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上的作用是过去任何传统手段所不能及的。同时,它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而营造出的教学环境也是最为理想的,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课堂所必不可少的。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应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灵敏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2)不断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化作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3)不断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可以促进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整合的规律特点和方法途径,把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的课件制作与应用转移到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和指导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并重的轨道上来,从而把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的目标落实到我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在此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能从课程的整体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就一定能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篇文章,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2.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二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以及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

一、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优点

(1)多媒体课件实现知识的全面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美术课中的欣赏环节,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和幻灯片,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教师对此内容畏惧,学生对乏味的欣赏也往往持不欢迎的态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美术课中的欣赏效果则大为改观。教师把存有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或者文件在电脑上进行操作,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2)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在现代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学气氛的渲染、烘托和把握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注重人的精神活力以及人的审美情感,对教学气氛尤为重视。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来说,能否把握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教师更容易创设一个合适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达到美育的目的。我们可以从电视节目、各种音像制品(录像带、光盘等)、计算机网络、书籍和现实生活中获取教学所需的图片、影像、声音等感性材料应用于课堂教学。利用CAI技术,同时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信息,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一种感染和冲击,从而唤起他们审美和求知的欲望,这样才能把被动的接受过程转化为主体出于内心的要求。这一特点在欣赏课的教学应用中尤其具有优势。

(3)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可以简便、快捷、直观地突出学习过程,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从而缩短授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内容丰富,易于修改,是CAI的主要特色。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幅挂图到处走”,美术教学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讲解知识,训练技能,尤其是一些抽象知识的介绍,比如说对空间想象力的训练,有时费了很大劲讲得天花乱坠、口沫横飞,还不见得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而这些问题也许只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

二、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缺点

(1)太过于依赖多媒体。目前的状况是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是否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主导作用,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而且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难度增加,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奏快,难免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过多依赖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的专业技能下降。大部分美术教师课后时间不是花在动手画画,而是研究课件的制作技术上。美术教师中半年不画画或者几年不画画的人比比皆是,绘画水平自然就一落千丈。另外,因为有了多媒体,很多教师用详细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代替了课堂示范,课堂示范减少,慢慢地,有些教师甚至不敢在学生面前示范。须知绘画是通过手画出来的,而不是凭嘴说、讲理论就可以完成的。如中国画——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水粉画——色彩的配置、明度高低的变化;儿童画——油画棒的接色、色彩的搭配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作具体的示范指导。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因为多媒体教学一般是通过电脑呈现的,而电脑“罢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即使电脑没有任何问题,有时也会在课堂上出现突然停电的现象,教师也会因此手足无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04-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育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创新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给予了小学生较大的学习动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带给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带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终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现状[1]

1.小学语文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于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多媒体信息技术属于较为新鲜的事物,很多教师甚至不懂不会应用该项新技术,另外,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还比较落后,在语文课堂上仍旧侧重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便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全部工具。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塑造的课堂氛围沉闷,远远不能满足思维活跃的小学生们,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只能死记硬背,更不要说是充分发挥小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了,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及对于文学的爱好。

2.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依赖于多媒体信息技术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节省了不少气力,造成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过分依赖,在不需要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地方或者无须应用多媒体讲授的语文知识点,也直接应用多媒体进行讲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尽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长时间、过多的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会使小学生对灵活多变的画面产生过度的依赖感,进而不愿意主动思考、主动发言,使自己的思维陷入懒惰状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多度使用必定会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使课堂氛围陷入到压抑与沉闷之中,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思维异常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会创造出一种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着每一位小学生融入课堂中。若是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精心设计一下自己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有效突破每节课程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效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适当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增强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还帮助有效拓展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了解的深度与广度。

1.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科学地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小学语文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一门知识相对繁琐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对丰富、知识量相对较大、涉及面相对较广,对于思想相对简单的小学生来讲,完全掌握语文教材上的知识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课件,重点突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利用生动形象的影音素材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讲授《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花生的各个生长阶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同时了解农民伯伯种花生、收花生的辛苦,教育学生做一个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精神。

2.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创设多彩奇妙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创设多彩奇妙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小学语文课堂上音乐情境的创设,以小学课文《看雪》为例,为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播放儿歌“大雪纷纷下”:大雪纷纷下,柴米都涨价。乌鸦满地飞,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堆雪人”:北风吹,飘雪花,我和弟弟雪里耍,堆个雪人胖又大。太阳不出它笑啦,太阳一出它哭啦。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加声音使小学生首先了解“雪”这种事物,进而激发小学生对课文《看雪》内容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最终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三、结束语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对于他们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所包含的知识广博,是我国至关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语文课程作为汉语言学习的基础课程,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还关系到我国社会科学文化的进步。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当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一方面提高小学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2]。

参考文献:

[1]占超群.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4(15):98.

4.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优化写字教学,奠定扎实基础,对今后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写字教学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写字教学有效整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出现了加快发展、加快改革的势态。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增加,教学设备得以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变得更加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一、运用网络进行写字教学特点

1.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较好地发挥了优秀师资对学生教学的作用,在培训师资和辅导学生方面都体现了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优势。虽然在录制时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但最终既减轻了写字教师的辅导负担,节省了重复劳动的时间,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2.教学的趣味性与示范性

在多媒体中进行教学时,我们将写字教学节目以学生较感兴趣的卡通形式进行制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播放写字教学节目进行写字教学,在欣赏优秀写字作品和写字教学片段、放大书写过程、突出笔画结构以及进行写字教育教育等方面,比普通写字课堂教学更具有其示范性。尤其在技法传授时,许多笔势和指腕的运动方式,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而多媒体则能以其特有的再现特征,形象、直观、全方位地展现事物全貌,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优化写字教学

1.利用电脑直观优势,培养正确的姿势和执笔方法“凡学写字,必学执笔”。正确的执笔,是写好字的前提。而正确的姿势能使学生平心静气,沉浸于写好字的氛围中,培养沉稳,认真的个性。但现在大部分学生已在没有严格的要求下,形成了一些写字的不良习惯,如写字时歪着头,下巴抵在手背上,身子紧贴桌沿,手指紧握笔尖等等。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纠正学生不良的姿势和方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但由于儿童感知觉不全面,抓不住特征,注意和兴趣短时性,因此学生往往不得要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模糊,费时,费力。如果设计一个软件,利用电脑直观演示,有针对性地演示,进行规范训练,再个别纠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执笔方法”为例,鼠标先按全程图,就出现放大的正确“执笔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怎样执笔,然后再在子目录下,分步讲清执笔要领(图和解说结合):一捏,拇指、食指的第一节相对捏住笔杆;二托,中指第一节由下向上托住笔杆;三垫,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增加中指的托力;四靠,笔杆斜向右后方靠在虎口上约45度。指关节均向外凸出,手掌成中空,握笔杆处约距笔尖一寸左右即可。教学时,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操作鼠标,分步学习执笔步骤要领,仔细模仿,规范训练。

2.利用课件辅助的写字课教学模式,优化掌握笔法技巧

由于有多媒体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可以编制大量课件,如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结构要领五十法等,扩大学生的求知量。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学生终端,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用适合自己需要的写字材料进行看、摹、学、比照。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热键查询对各种笔法运用,(包括轻重提按,运笔方法转换,行笔长短,各部分比例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步骤的解剖等),这种自主的教学方式,可以按照个别化方式进行,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集体授课和个别学习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讲清本课内容的重点,突出重点、难点,逐个步骤地解剖,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体味,切实掌握指导自己的练习,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竖的运笔法教学为例,设计这样一组软件,先设计各种竖画,让学生仔细看屏幕,认清竖画的`种类和形态,随着鼠标移动,讲解竖画的形态特点,指出何以称为垂露竖,悬针竖,它们区别在收笔形态的不同,再按鼠标,进行具体剖析垂露竖,悬针竖的运笔方法。电脑出示垂露的运笔路线图,根据此图,剖析笔法动作f提笔向左上起笔;转锋向右按笔;转锋向下按笔铺毫力行(保持中锋行笔);驻笔作轻顿,提笔回锋向上收笔),然后按线路图分解动作,慢速示范,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反复观察、体味,然后书空练飞和复述,再在作业纸上进行实际操作,(摹、临)操作过程中,若需要,可按鼠标再回到上一步进行观察、体味和自己的操作进行对比,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书写情况,以具体指导,及时纠正。(悬针竖教法略)。这种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有优秀的辅助教学课件的支持。教学优点是比传统教学清晰,易于理解、掌握,学生眼、耳、手、脑并用,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认知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学习效果好。

3.电脑在作业批改、讲评和课外教学中的动用

作业批改,一要及时,二要注重质量,三要符号规范统一,要改中有批,批中有改,改正错处,通俗扼要,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业讲评,一般在写字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可以利用扫描仪,把有典型性的作业扫描进课件,进行讲评,对予优秀作业,进行观摩表扬,树立榜样,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予以纠正。

写字是一项长期的功力训练,只有坚持每天练习,才会保持进步,所以,小学写字课教学除课堂教学外,还应注意课外教学这一块,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采取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广泛开展课外书写活动。

三、运用电脑进行写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学时要由浅入深,先基础后变化地进行教法,要让学生一点一点地感知,一点一点地理解掌握,不能一股脑儿地倾倒出来,使学生不知如何是好,而且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示范直观性原则。即要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又认识事物的本质,为学生感知,理解和记忆创造条件。

3.适龄陛原则。根据学生身理条件和心理素质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编排教学秩序,设计课件时,对新授的设计,要尽可能利于学生反复观察、体昧,加强记忆。

5.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五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路小学 孟珊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主要从“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性”、“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优势”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合理、适时地应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 适时性 魅力和优势 误区

二十一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电教媒体,必须注意电教媒体使用的适时性。就课堂而言,媒体出示的机会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媒体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

一、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适时性

1、根据教学环节,设计时机

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丽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二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电教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包括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录音、录像、投影媒体,则可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例如《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哲理性很强,课文重点使学生悟出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这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 “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时,恰到好处地出示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蝉”、“螳螂”、“黄雀”的动作神态,再联系课文中的词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眼前的利益”与“身后的隐伏着的祸患”的双关意思。再联系到课文的第三段故事的结果。领会吴王“恍然大悟”的道理,促进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如此举一反三,理解寓意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3、根据思维特征,捕捉时机

启发式教育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问题,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的雪松。为什么雪松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只是弯曲,当积雪从树枝上滑落,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这是因为它有韧性。而其他一些树,由于没有雪松这个本领,就会被积雪压断。这时,教师可设计两种不同的投影片展示在屏幕上,这样清晰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懂得“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道理。在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感爱其声、形、色,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便再次激起。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不容忽视,精心安排电教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现代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优势

1、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2、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3、巧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软件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4、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a)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素质,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如《日月潭》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我先用录像放日月潭的资料片,让学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一是日月潭的位置: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及清晨和下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描述的恰当、传神。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观察后的感爱。通过教学活动,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b)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目的。如《月庄稼》是一篇用逻辑推理来探讨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短文。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理清蛇与庄稼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手段,形象巧妙地、一步一步地提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启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1、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是一些软件设计者和制作者据此认为一个多媒体软件必须完整地包含多媒体各要素,才能达到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景象以体现多媒体的现象。一些让学生自已阅读的部分,硬是配以朗读声音:当一个选择题做错时,呈现一张哭丧的卡通脸并来上好大的一声警告,吓人一跳;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画面中出现一段大火熊熊烯烧的录像,是学生无法想象火烧的景象吧?

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时候,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多媒体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功能是辅助教学,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软件时,一定要注意心理策略,遵循教育原则,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2、为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

有些教学软件,画面上充斥了复杂的三维动画,让人看了自叹不如。还有一些软件,内容平平,操作不便,但是表现的手段中却含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似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认为,技术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3、盲目追求艺术美感,华而不实。

现代人审美观的提升也在多媒体软件的美工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是要分场合的。

我们发现很多教学软件的首页无一例外的是一张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或秀美柔和、浪漫绝伦的风景照,搭配着鲜明醒目的三维立体动态文字:一些画面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甚至是一个选择答案却要费尽心思地photoshop在中制作出带阴影的浮雕效果,再生成高分辨率图片导入到软件中;一些线条柔和的画面边框搭配着一大排色彩绚烂的动态按扭,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小小屏幕中央。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软件可能一上来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多媒体软件设计得尽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尺度和场合问题。实际制作中,应从多媒体软件的学科、内容、用途等方面进行考虑,切忌华而不实。

4、根深蒂固的“课”件性

教学软件课件化,是一直以来多媒体软件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常常把它称之为“多媒体课件”。我们发现,一般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一个共性。就是几乎所有的软件主菜单上千篇一律的标注着“复习”——“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步骤,内容密度也正好掐在45分钟一堂课内。这类教学软件属于量身定做型,一旦制作完毕,只属个人所有,也只有本人用起来效果最好。有时同样一个课题,不同教学方法的老师为了完善地讲授一堂课,都非要按自己意愿再制作一个软件,因而走入了课件通用性不强,制作人员重复开发的误区。因此,我们应尽快摆脱这种窘状,从多媒体软件的课题化走向积件化,摸块化的道路上来。

6.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六

摘要:当今世界是信息的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项人们生活学习的基础交流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和相处方式,更在教育事业上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为了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应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的技巧,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脑游戏;教育;小学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28-02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技巧,在面对学习时往往比较迷茫,不知道从何入手,也不知道如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大都不能完全理解,遇到学习中的困难难以理解,学习信心逐渐降低,对于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降低。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做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教师应大胆地将电脑游戏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1.电脑教育游戏的产生背景

电脑教育游戏是一种以教学为目的的电脑游戏,与其他休闲娱乐的电脑游戏不同,电脑教育游戏本质上是一种教学工具,带有一定的教学性,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自信息技术传播以来,电脑游戏就成为了大多数青少年喜爱的娱乐休闲方式,虚幻的游戏世界改变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方式,对于生活中心烦的难受的问题,在游戏世界好像都能烟消云散,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其中。调查显示,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电脑游戏的痴迷程度都普遍较高。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电脑游戏逐渐占用了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时间,学生对于电脑游戏的兴趣逐渐超过学校学习的兴趣,电脑游戏的弊端逐渐显现。

为了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从电脑游戏转移到课程学习中,电脑教育游戏应运而生。电脑教育游戏是将教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和科学引入到游戏中,将枯燥无味的课程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课程知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电脑教育游戏巧妙地将学生对于电脑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中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

2.电脑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科。而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往往不能像对待电脑游戏一样充满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们操作电脑,为学生们演示一些教学基本操作,学生大多没有跟上教师的思维,课堂参与度较低。在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课堂中,教师一旦解除了对学生电脑的操作让学生自行联系巩固时,学生大多打开电脑游戏进行娱乐而忽视了计算机实践课程的目的。教师应创新教学思维,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电脑教育游戏,让学生主动进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2.1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对教材中的一些概念进行阐述,学生往往不能理解;电脑实践操作时,学生由于对教材知识的积累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中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信息越来越低,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无法真正学习到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特殊性,教师为学生设计电脑教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课程知识,无形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

相比较于“学信息技术”,“玩信息技术”在本质上改变了学习方法和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课程学习中。例如过关类游戏,教师将课程知识设计在游戏中,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才能过关进行下一关的游戏,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在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设计任务为学生及时指出错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对于学习还没有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思维,习惯于在课堂上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对于课程知识学习较为被动,教学效率低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拥有其特有的技术性和功能性。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主要媒介是电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电脑丰富的图像和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自信息技术普及以来,脑游戏就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关注并且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喜爱。玩电脑游戏成为学生在课后时间的主要娱乐方式,占据了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学生在电脑游戏上占用了越多时间,在学习上能付出的精力就越少。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容易被形形色色的电脑游戏所吸引,对于学习这种相对枯燥的事情兴趣逐渐降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电脑游戏的狂热,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设计电脑教育游戏,将信息课程知识巧妙地引入到电脑游戏中。将知识用电脑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电脑游戏的操作中吸收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电脑教育游戏的运用,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电脑操作中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电脑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难度分出层次,运用到游戏中设计成过关类游戏,递进式地辅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这一新型教学方法,不仅能改正学生对游戏的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将电脑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仙.重新认识教育游戏――中外学者畅谈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6)

7.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七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也改善着我们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思想政治课一向以严肃、说教的面孔出现, 学生不想听、不爱听。要改变这种现状, 把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课堂中来, 那教师就不只是做个“教书匠”, 而要做个“艺术家”了。多媒体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政治老师的得力助手, 一经运用, 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功效。

1. 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单纯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 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 久而久之, 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中,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之特点, 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 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 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 建立表象, 优化知识。

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这一特点, 刺激学生, 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 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使学生乐于接受, 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3. 增加容量, 构建网络。

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 信息传播效率高的功能优势, 可以进行抽象、概括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从而达到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的作用, 这将有助于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例如:在政治教学中, 特别是复习课和高三总复习时, 我频繁使用多媒体, 这样, 可以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加快教学的进度和提高教学的质量, 同时, 通过制作课件把四个模块的知识以网络的形式展现, 随时攻克学生的“疑难杂症”, 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 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课堂上随时给学生展示各种教育资源, 包括用磁盘、光盘等存储的事先准备好的资源, 进行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此外,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接通了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为我们所用的各种教育资源。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忧虑

1. 淡化了情感交流。

从组织教学到练习, 从新授到巩固, 课件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这样由传统的人工灌输式变为机器灌输式教育。我们都知道,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互通, 信息交流、反馈, 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 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 完成学习的目的。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 只注重人机的对话, 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循环, 而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泛滥”使用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 有的教师片面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 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 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效应。在课堂教学时, 刻意为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 或者是为展现自己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不去考虑课程内容是否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或者运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技术会更好, 就牵强地使用多媒体设备, 纯粹是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亦或在多媒体课件中大量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本想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结果常常会导致学生把更多的有意注意放在多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 而无心于这节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 效果自然适得其反。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同时, 一定要避免走进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不要被多媒体所牵制而失去了自我的教学风格。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 这给我们教学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困惑, 本文就从这两个方面简单地谈了一些认识。

8.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八

学科间互渗互阐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积极挖掘美术鉴赏与各学科的知识交叉集汇点,通过不同学科的不同形式和视角去阐释美术教学内容,以情景创设、知识迁移、实践体验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层面、多视角的领略、感悟美术作品中深蕴的人类精神文化价值,对鉴赏教学有着极为良好促进作用。

1.以音乐为主的情景创设

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情景,能更好地揭示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对作品艺术特色有着极好的帮助作用。如印象派画家莫奈晚期的作品《睡莲》就被人们称作“可视的音乐”,而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则常被人誉为水墨画。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鉴赏也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鉴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以音乐创设情景主要在于情绪氛围的烘托。

2.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形式的美术鉴赏教学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文学。如油画《父亲》的鉴赏,可通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描述来进行互渗分析教学。其二,历史。如外国油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的教学,就可通过历史学科中法国革命章节里有关人物、事件的纪实阐述,明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作品本身所蕴藏的思想意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其三,地理。通过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的介绍,风土人情的描述,地貌图片的展示,能使所欣赏的美术作品更为贴近生活和现实,取得更多的真实感。

3.实践体验式

以视觉的形式去认识和理解具象作品是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在此基础上以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实践体验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则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多媒体数字技术教学手段的介入

1.课堂教学中课件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如《中国民间美术——剪纸》的鉴赏教学中,可以将与剪纸艺术紧密联系的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等集合起来,使原来较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介绍变成活泼形象演示,图文并茂、图声并茂,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容在几十分钟课堂教学中得以完成。

2.鉴赏课堂教学的课外补充

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鉴赏内容做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并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性、补充性和扩展性的学习。其次,网络远程即时在线学习系统打破了传统地域的限制。通过的远程信息即时交流的远程美术鉴赏课程,学生能极为自主和极富个性地取得跨时空的美术鉴赏知识,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国内外美术资源。学生可通过网络搜索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美术发展的情况,接受最新信息以及在鉴赏教学中的新观点和新问题,开拓视野,使教学始终保持着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最后,网络信息技术在美术鉴赏教学运用的最大的突破是奠定了学生真正意义上自主学习。

9.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九

作者:毛亚玲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南关小学

【摘 要】:教育教学过程是传播教育信息的过程,是教师借助媒体向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后,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使教学的内容、方法乃至教学的模式带有更强的新颖性、变化性、刺激性。它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开课伊始,教师便可利用投影仪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教师适时配上解说,这就是我国安徽省的黄山,黄山的云海、奇松、温泉都非常有名,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黄山的奇石,这些奇石形状各异,非常有趣,孩子们愿意学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愿意。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还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由于受方言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范读时往往会出现吐字不够清楚,字音不够准确,这样的范读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时,可采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来替代教师的范读。用类似的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直观感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休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为个目标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由于时代的不同伟大周总理的形象对当今小学生是比较陌生,历史背景与他们有距离感。如果只让学生读几篇课分,教师作一些分析讲解,学生是不能感受到一个形象丰满精神崇高伟大的周总理。因此我结合课文内容,有机地用电脑课件播放一些有关的图片和录像。在讲到周总理夜里工作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总理工作劳苦,我插放了一段在电影《周恩来》中截取下来的周总理在中南海工作一夜的录像片段。学生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通过录像中人物角色的表演和配音、配乐调动起学生视角、听角等感观感受使学生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增强周总理形象的感染力。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把学生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带向高潮,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感情致深的自然段之前,我又插播了周总理逝世,长安街送总理的感人一幕。这样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更领悟到亿万人自发为总理送行的无限深情的内在情感驱动。最后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当然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说,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也就没有语文教学。

三、解决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了克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缺点,缩短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克服教学难点,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语文教学在实效性。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像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四、补充丰富的课文学习资料

语文学科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学科。它几乎涵盖了其他几个学科。有人说,语文外延=生活的外延,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如教学《体育颂》一课,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我为学生补充了以下内容:(1)体育运动的发展史。(2)运动员资料,如瓦尔德内尔、刘国梁、邓亚平、玄静和、李宇、李小双、布勃卡、刘易斯、奥蒂、德弗斯等十多位中外著名的运动员们的图片和有关的方字材料。(3)我国申奥成功的经程和近几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部分奥运会比赛的视频。以上内容都预先存放在电脑里面,上课时让学生有选择地欣赏、阅读。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受兴趣的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促进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起到重要作用。

五、培养学生能力。

1、实践能力。在教学制作校园贺岁卡的时候,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联系背景画所写的寄语,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从中悟出写寄语的要点。学生在电脑上独立选择画面,撰写寄语,将作品在电脑中进行展示,实现语文课和电脑课的“综合”。在综合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电脑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

4、创新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六、反馈及时,提高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反馈快,知识迁移快的课学教学环境,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发展。如:阅读文段分析,教师用扫描仪或汉字键盘输入甚至从网上下载的文字材料或练习事先储存好,当需要时就会很快把文字材料在屏幕中显示出来。学生也只要拷打键盘或看着屏幕便可以阅读或作答。学生的答案、问题也可以直接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方便了教生的交流互动和生生的交流互动。这种做法比起传统的教学操作省时省力,大提高四十分钟的内容含量。

七、为学生建立有机的知识系统

语文新课标要指出,要为学生开发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开发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的储存、显示、交互等强大功能,可以为小学生建立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把小学十二册书中零散分布的语文知识系统化。把各种语文知识点,作者介绍,各种历史背景、名篇欣赏,练习资料、视频材料和课件和一些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网址等组合制成课件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提供给学生查阅或识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理解小学语文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也为教师备课提供一个丰富的资料库,而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快捷。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科经典的整合。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0.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

定西市安定区大庄小学王福祥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频繁地走入课堂,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思维,拓展视野,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可以增强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

学生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然是渠道,但应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手段型向现代教育手段型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运用多媒体,激发识字的兴趣。

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

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2、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

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利用媒体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电教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 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苦不堪言。学生厌学严重,不想学,讨厌学。形成了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纠结。因此让中国的基础教育迈入了危险的边缘。在信息化的时代,有机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大容量的信息,通过图片,漫画,声像,等组合制成课件,让学生进入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互动,激发兴趣。有着很好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教学《翠鸟》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

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还能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气。实践证实,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先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信息技术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加上声、像、三维动画,使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可以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练习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熟悉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多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和虚拟现实,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提供想象与思维的空间,促使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旺盛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

例如《詹天佑》一文在教学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为学生准备了详实的关于詹 天佑的身世及工作情况,当时旧中国的内忧外患等资料,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使学生从心底深刻地感悟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而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加

工信息,能极大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时间和信息量,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在信息素养方面也得到锻炼提高。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5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生活经历相对较少,接触的事物也不多,他们脑海里储存的素材也就不多,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多样化,内容丰富,可以通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把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些课堂中的演示无法完成或实现,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学具、多媒体实现声音、图像、投影、模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有机结合,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电子教案等使教学内容发生了质的转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學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能进入一个引人人胜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知识获得,而是师生认知、交往和审美综合发展的精神互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全方位参与中与老师的思维进行交互和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一)多媒体课件的选择难把握“度”

一个高质量的课件对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候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备课时加大信息量,不能把握好“度”,上课时又加快教学进度,很少在黑板上书写,留给学生思考、交流、记笔记的时间过少,学习变得被动,使学生产生懈怠情绪。

(二)多媒体课件的过多利用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材更加完善,更立体化、多元化,更利于教学,但我们终究要把多媒体技术放在“辅助性”定位上。因为教师的师德素养、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而学校的日常活动中师生的交流也促进了学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多媒体技术的过多利用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上教师不断操作电脑,对教学内容不做详细讲解,与学生的交流相对减少,使本应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放影课”。

(三)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产生依赖、懒惰心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一种依赖,当部分学校出现停电、设备故障等情况时,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应急环节,正常的教学活动受阻。还有一些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个人风格精心设计课件,常常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课件或者资料图片存人自己的资源库中反复使用,没有做到随时更新,千篇一律的模式使课堂变得沉闷、乏味。此外,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让教师不再伏案书写教案,传统的板书设计、汉字书写退化,最终影响学生不能熟练、准确地书写汉字,规范地使用汉字。

三、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要科学合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如心理特点、年龄层次、知识积累等各方面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并设计出适合于教学的课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重优化组合,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避免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应依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过程的要求,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同时减少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设备的依赖,尽量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教学。

(三)正确选择和处理多媒体课件

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精心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要根据要求及时调整、更新课件内容。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一定要适量,方可保证学生理解、质疑和记忆所学知识,以及保证教师有归纳和总结的时间。

(四)避免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

实践证明,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起主导作用,不能用多媒体授课取代板书教学,而要将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走进小学课堂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它,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金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0).

[2] 何玉森,申士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

12.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0 引言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 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优化了教学过程和资源, 为探索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 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 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它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青睐。

1.1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特点, 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三峡》一课, 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一篇写景散文。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的现实, 并且文言文又较难理解, 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我在教学时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 随着画面的出现, 音乐的响起, 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 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1.2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育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 忽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课堂上, 一味老师讲, 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 老师是中心, 学生跟着转,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现代教育过程中, 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能动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 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 教师是引导者。在信息网络情境下的语文教学, 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 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陶冶高尚的情操,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学的知识容量

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 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 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 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 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结合多媒体运用原则,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 以期实现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2.1 用之有“度”

“度”就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一个明确的“尺度”。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是课件、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三方面的积极性与作用, 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多媒体牵着鼻子走, 使用多媒体为了是我们教得好, 学生学得好。不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听了一位老师教朱自清的《春》, 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教学, 她所展示的图片非常多, 主要来自网上教学资源库。教师在谈话导入以后就开始让学生欣赏春草春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等各种精美的图片, 整个授课过程中, 老师的手始终没有离开过鼠标, 老师点击着图片问春草是怎么样的, 学生从课文中对照图片回答是软绵绵的, 老师忙着换图片, 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究竟讲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整节课下来, 没有一点文学性, 完全偏离了学语文学科的实质, 将语文课上成了美术课, 这本来是一篇美文, 但教师没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感悟中真正体会到春的魅力。文学作品毕竟不能带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 很多东西我们要通过揣摩文字去细细体会, 才能得出真意。尤其是一些大家的作品, 往往包含深刻的主题, 不是几幅图画就能展现出来的。

2.2 破之以“难”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还能变抽象为具体, 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 易于学生理解, 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师只能凭借一本教科书, 以“三寸不烂之舌”把自己“咀嚼”后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今, 通过网络, 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 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 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 使教材更加完善, 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 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 教师体会到了网络的无限风光, 它弥补了过去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于是, 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口语讲授, 还是提问, 甚至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替了, 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 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意义上说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回过头来想一想, 文字的正确书写习惯能由电脑来完成吗?教师的板书、示范作用肯定是多媒体替代不了的。一些教师误以为板书耽误时间而用电脑显示, 实际上学生从计算机演示上得到的充其量是一种“视觉暂留”, 不能即时把看到的表面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况且,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 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也就难免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灵感;二则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 影响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在是得不偿失。

教师如果能正确理解多媒体技术“辅助性”的定位, 把工夫花在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的灵感体验和思维、语言、情感的发展上, 这样才是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2.3动之以“情”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悉心品味, 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因时代久远, 加上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 所以了解到的故事支离破碎。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 故插入多段电视连续剧《水浒》的片段, 再以刘欢的《好汉歌》拉近时空距离, 有助于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对话。再结合品词品句品文, 以及对鲁提辖三拳头的具体描写和发现镇关西死后的言语, 领会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本色和粗中有细的特点。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丰富了, 从而对文本有了更好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 体现了教学目标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因此,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必须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方式相结合, 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课程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实现情感的渗透和情感的教育, 这更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我们的要求。

综上所述, 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 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 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 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有优势, 找到支持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支点, 使其能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 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高天阳.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巧用[J];新课程 (教研) ;2010年06期.

[2]韩冰.因课制宜趋利避弊——中职音乐课堂多媒体运用误区透视[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2008年02期.

[3]包国宝.浅议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 (教研) ;2010年06期.

[4]蒋海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08期.

[5]乔淑霞.体育课堂中的动作示范与多媒体运用[J];考试 (教研) ;2010年07期.

1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三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它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挑战,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学生对拼音很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们制成一些动画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就愿意来学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把拼音的读音和写法,以及图片融为一体。比如在学o时,就可以先出示一只大公鸡在喔喔叫,配上o的声音,引导学生看o的形状就和公鸡的嘴形很像,学生可能一下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和形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复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难分清哪一个究竟读什么,比如ei——ie 看起来很像,学生容易把这个读成那个,很难分清,我们就可以给每一个编一个故事,ei是一只鹅拖着一件很重的衣服在路上走,边走边叫ei。声音配上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e在前,i在后就读ei.。ie就是一棵树上飘上一片树叶,一只鹅看到前面掉下来一片树叶,以为是它的一件衣服,赶快捡起来穿在身上,高兴的叫到耶耶,学生们通过看动画和听故事,很快就记住了i

在前e在后,就认ie。就这样通过这几个故事制成的动画,孩子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韵母,觉得学习拼音也这么有趣,就会更加爱上学语文。在后面的声韵母相拼的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容易了,就可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创设情境。多媒体的运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如《金色的草地》,这是一篇叙事文章,本文描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通过对这两个发现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草地变色的原因很难明白,于是,教师就设计了教学课件,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地是怎样变色的,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自己归纳出草地变色的原因。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理解课文重难点。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一些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所烦恼。而这些重难点恰恰是绕不开的课文的灵魂,因而如何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就成了语文课的关键。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爬天都峰》一课,在学习体会天都峰的特点时,配合出现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对描写天都峰的特点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要紧扣优化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兼顾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用好、用实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将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画面等教学手段,以语文内容为本,用图画配上音乐为辅助,创设模拟情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起学

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问:课文写了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电脑投影逐一显示出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接着随着惊险的音乐声起,追问一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放映录像,为学生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会提问,才能思考、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营造更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教学《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当电脑课件播放不同品种的小猫的调皮动作时,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可爱了!”“真漂亮啊!”……这时让孩子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小猫?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运用课件这种直观手段,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赵州桥》一课时,课件中收集了许多关于赵州桥石刻图案的图片,录像片段等资料,播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且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14.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四

——以平行四边形教学为例

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 张莺琼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以平行四边形教学为例,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展示思维过程及延伸数学知识三个方面,论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图形与几何教学 课堂优化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图形与几何”教学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很多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里都很难建构起来,常用的灌输讲授方式学生很难理解,传统的教学也不能灵活地演示和直观地感受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恰恰改变了这种现状,其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声、像、图、文、动画有机结合,有效实现对图形进行割、补、拼的发展变化过程,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实现几何图形知识的有效转化,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优化。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图形与几何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无法让学生产生直接兴趣,信息技术为实现图形与几何的情境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寓图形与几何知识信息于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的情境之中,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自然引起对其中数学问题的本能思考,学生本着对情境画面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对数学知识的间接兴趣,从而产生探究欲望,激发求知的热情。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为了引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探究兴趣,创设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情境: 我利用课件播放故事引入: 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毯子,地主巴依走了过来。聪明的阿凡提拿出两块毛毯,分别是什么形状?(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阿凡提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比较大的一块,我就不收你的钱;但如果您选错了,您就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 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极了。他立刻抓起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巴依认为长方形的毛毯大,你猜猜看哪块大?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毛毯大。生2:我认为两块毛毯的面积同样大。

师:我们说的毛毯的大小指的是毛毯的什么?(毛毯的面积。)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呢?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本节课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同学们讲故事而导入新课,不仅教师省时省力,而且学生们也看得开心,并产生疑问,有效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和探索热情,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二、展示思维过程,突破重点、难点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即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难点是无法靠教师的口头和身体语言等来表达的,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在探究环节,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在课件上出 2 示方格图,如果每一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多少格,教师再边数边结合课件,闪烁演示一共有多少个小格。最后,说说每行摆的个数和长有什么关系?每列摆的个数和宽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结:假如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

在操作和演示的过程中,每出现一个小格多媒体会闪烁并发出声音,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加强效果。这时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起传统的画图法,即省时又精确,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如,呈现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性方面,师:生活中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或土地时,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方便呢?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即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你能想个办法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割补法)

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把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教师再在多媒体上演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加注红色),再把直角三角形从左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且闪烁移动后的位置,多媒体同步解说,教学难点自然突破。

学生观察(多媒体的左边展示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右边展示剪拼成的长方形,便于比较。)

直接用多媒体出示讨论的内容:①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小结: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 3 等。最后,引导学生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迁移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延伸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一)优化练习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达到优化练习,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定一系列的闯关游戏,具有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娱乐性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并且深化学生思维,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评价和反馈的途径。

(二)延伸数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中的文化味能提高课堂的品位,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兴趣,是享受,是难忘,是动力,是智慧的启迪,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数学教学也因此有了张力,有血有肉,生动活泼。最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最高教育境界,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乃至创造生活。比如,在感受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特性时,让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师随机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生活中的升降机、防盗门、电动门等都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有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生活才能如此方便快捷。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课件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有效突破重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可以实现几何图形知识的有效转化,促进教学质量和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31期 [2]《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8期

——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案《长凳游戏》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学生幽默搞笑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