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2024-12-11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精选15篇)

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一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信息海洋 网络搜索)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中学

(二)学科:信息技术

(三)课时:1课时

(四)学生课前准备:打开计算机,确认计算机能够连接到互联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网络信息搜索的特点;

2.选用适当的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

3.通过完成几个搜索任务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承担责任,能够表现出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能将搜索到的信息与伙伴分享,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大运会知识的了解,加强对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好搜索引擎,提高信息搜索的效率 难点:各种搜索技巧综合恰当应用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教材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网络技术应用》九年级上册第2课《信息海洋,网络搜索》。

本节课是一节网络运用实践课,利于互联网搜索技术,让我们能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查找到有用的信息,掌握一种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本节课主要以百库搜索引擎为例,通过目录分类查找、关键字搜索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并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同时体验搜索引擎为我们的信息查找带来的便利。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010年在我国的上海和广州分别举办了世博会和亚运会,两次盛会的顺利举行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近几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请问有没有同学知道2011年8月份又有哪一个盛大的活动要在中国举行呢?你们了解它将在中国的哪个城市举行吗?这场盛会又会举行多久呢? 同学答: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们更详细的了解第26届大运会的情况呢?(请学生讨论后总结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获取我们想了解的信息,如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

(二)网络搜索寻找答案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以发现有很多同学都提到了在网上去找这些信息,确实目前使用网络搜索来寻找答案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习惯,但是因特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我们要从这茫茫大海中找到所需的信息,简直就像是大海捞针,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搜索引擎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同学们学会在网络里准确快速的查找信息。

1、简介搜索引擎

人们经常把网络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如何在这大的图书馆查找信息呢,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的找到我们希望查找的信息。就像在图书馆中人们通过各种图书的编目和索引找到所需的书籍编号,然后请图书管理员将书找出一样。在英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我们所需信息的网址,从而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

2、介绍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

请同学们说说知道哪些网站有搜索引擎,然后老师进行补充,同学们回答有谷歌、中文雅虎、新浪、263等。老师解释目前我们使用的主流的搜索引擎主要有百度、谷歌、有道、搜搜等。

3、搜索信息的方法

(1)请同学们进入百度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这里搜索信息,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简介搜索方法:分类主题检索、关键词搜索;

(3)实验:利用分类检索查找有关大运会的一些信息;

(4)教师介绍关键词搜索中“关键词”的概念。提问:我们要查找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的信息,将用哪些关键词比较恰当?让同学们自由回答。分组让同学们分别用这些关键词进行搜索,比一比那种方式搜索到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的信息最多、最准确。

(三)初体验搜索引擎

老师示范利用百度搜索大运会的相关信息:

向同学们展示搜索到的结果并打开相关链接:

通过演示后,学生会更直观的体验到百度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四)协作学习,展示交流

老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查一下,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中国哪个城市举行?历时多长?有哪些比赛项目?这次大运会的吉祥物叫什么名字? 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老师进行辅导,同时检查完成情况,并请学生回答刚才的查询结果,告诉老师是怎么查到的。

1.以4人为一组,让同学们任选以上介绍的几个搜索网站,搜索关于大运会的网站,并进入这些网站,查阅具体的信息,其中2人负责搜索查询,1人进行简要的归纳并纪录,1人准备发言; 2.召开新闻发布会,让每组的发言人进行简短的发言,每组发言尽量不要重叠; 3.最后请同学们归纳老师提出的关于大运会的几个问题,还可以补充说明一些相关情况,(五)总结归纳,扩展延伸

1.天我们学习了在英特网上搜索信息的简单方法,知道了可以利用它帮助我们搜索所需的信息,这是继报纸、电视、广播之后又一个获取网上信息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很好的利用这个工具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2.请同学在后继续搜索信息,完成一篇关于大运会几大特点的小文章,并能对这次大运会的举办提出一些建议。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很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完成简单任务到逐步提高要求,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课堂练习要求不高,学生均能够独立完成,使全体学生都有成就感。通过学习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进行枯燥的操作训练时,能够及时得到放松,保持学习兴趣。

我觉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比如,哪些网站的速度较慢,哪些内容丰富些等,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与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面对英特网上随手可得的资料,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树立客观、批判的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英特网上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有偏见的,因此教师有责任鼓励学生以严谨、批判的态度浏览、查询英特网上的信息。

由于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认知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提供指导,兼顾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式的学习,通过同伴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选用适当的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同时学会了一些搜索信息的综合策略与技巧。我们在进行信息搜索时,关键字的选择最重要,另外提炼、细化搜索条件、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等对提高搜索的速度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湖北省 学校 宜昌点军一中 姓名 周小婧 职称 中学二级教师 通讯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点军一中

从教2年来,我一直奋斗在农村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我始终本着认真的态度完成各项工作,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每一件小事,对我来说,教师事业给了我机会,给我了目标,更给了我通过努力收获果实的喜悦,我将继续努力,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2.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 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 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 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 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 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主要识字量为12 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 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 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 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 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 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 看图说一说, 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 (齐声) 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 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 认识生字, 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 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 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 (齐声) 是!

师:现在, 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 难度越大, 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 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 (鼓掌) , 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 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 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 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课文,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 我们来阅读课文, 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 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 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 (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 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 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 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 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 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 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 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 (小组代表) :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 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 所以“白费力气”, 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 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 (小组代表) :通过绘画, 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 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 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 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 (小组代表) :通过表演, 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 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 力气无法集中, 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 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 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 可以发现, 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 才能拉动大车, 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 同学们, 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 提升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 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 接受团结合作教育, 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三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節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4.小学语文教案优秀案例 篇四

新课程 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前 言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

案例一: 认识生活 探究生活

—— 《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 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王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

5.有关小学语文驴精选教案案例 篇五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liuxue86.com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 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有趣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①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②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③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四、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6.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六

1、学会认识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准字音。

2、初步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实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2、理解第二段,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动作体会其品质。

拓展习题

1、比一比,组成词语。

幼( )但( )迅( )浸( )

幻( )担( )讯( )侵( )

2、多音字组词。

jìn( ) hē( )

禁 喝

jīn( ) hè( )

3、仿照例句写句子。

(1) 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降落,好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2)他像小鸟一样悠悠的飞翔着。

教具准备:跳伞表演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跳伞的画面。

2、多美的画面呀!你们感觉缓缓飘落的降落伞象什么?(花朵)你们想知道像花朵一样的降落伞是谁发明的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

3、板书课题:空中花朵——降落伞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听读字音。

2、自读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并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见什么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小组内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共同研究。

4、归纳整理问题:

(1)卢诺尔曼为什么想发明降落伞?

(2)卢诺尔曼是怎么发明出降落伞的?

三、熟读释疑

1、课文哪几个方面写卢诺尔曼小时侯得事?(2—5自然段)

2、默写2—5自然段,思考小时侯的卢诺尔曼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生答)

3、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思议”体会他从小富于幻想。

4、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幻想与发明降落伞有关?(生答)

5、指名读3、4自然段。(指导生读出渴望的语气)

6、还有一个词可以看出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富于幻想,你知道吗?(生答)

7、理解“汇报”。通过理解汇报,进一步体会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

过渡语:小时侯的卢诺尔曼非常想“飞”,那么这个梦想在他长大后改变了吗?他又是怎样发明出降落三的呢?

8、自读6—9自然段。

9、通过哪个词你可以体会到长大后的卢诺尔曼一直把想“飞”的念头牢牢记在心中?(理解体会“萦绕”)

10、再读6—9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卢诺尔曼长大后发明降落伞的过程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师巡回指导)

11、小组汇报。(理解发*路:启发-反复揣摩-试跳-成功)。

12、卢诺尔曼受到神奇故事的启发后,终于设计出了第一顶降落伞,他的设计过程会是怎样的?通过哪个词可以体会的到?(反复揣摩)

13、开始试跳了,人们的心情怎样?(生答)卢诺尔曼先用和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试跳说明了什么?(周密、严谨的科学态度)

14、再读第8自然段,体会试跳过程中卢诺尔曼的心情。

15、指导诵读。(引导学生读出勇敢和自信的语气)

16、卢诺尔曼终于成功了!读一读第9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让我们和卢诺尔曼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吧!(生读)

四、课外延伸

1、由于卢诺尔曼不懈的追求,他终于成功了!你能把卢诺尔曼发明降落伞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吗?

2、你想向卢诺尔曼学习什么?

7.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七

为了引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了解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实践探索.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的类型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案例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重视小学课本,以课本教材为主,其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从课本上获得的间接经验;第二类案例的教材是广泛的教学资源,其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小组,案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现实信息.

(一 )意 外式案例

此类案例中的师生能够巧妙地处理出人意料的突发事件. 例如教师引导某一学生的奇思妙想的发散, 此类案例的特点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在此案例中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情节简单,能起到发人深省的效果.

(二 )主题案例

此案例中, 教师会围绕某一既定的主题进行教学. 此类案例主题清晰,内容丰富,学术价值丰富,该案例能够促使教育工作者研究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

(三 )课题研究式案例

此类案例是以学生作为主体, 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能够自由发挥,散发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 这种案例需要大家共同协作完成.

(四 )综合案例

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教材中的某一章节进行教学的案例,例如:运用新版苏教版三年级小学数学课本上“认识多位数”一节进行教学的案例就是综合案例,综合案例具有整体性,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强化教学. 在认识多位数那节中, 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对顺口溜 “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百万,10个百万是千万” 的背诵来掌握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这个综合案例的教授,既锻炼了学生的背诵记忆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强化了数学教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

本文以综合案例的分析为例,将案例的开发分为四个阶段:

(一 )初始阶段案例的策划

在开发教学案例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提前设想自己设计的教学案例的效果,不能直接着手组织同学学习,应该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方案中写出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并预计教学结果. 在初始阶段案例的策划时期,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标要求,应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案例设计.

1. 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 ,应该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2. 树立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念. 从生活 、 从课堂上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以学生为主,确定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关系,确定教师的工作为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

(二 )展 开案例

此阶段是案例的重点,在此阶段教师应该事先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意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三 )对教学案例的总结

在此阶段总结自己设计的教学案例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与自己事先预想的结果相比较,总结教学案例的得失,将优点继续发扬,总结克服缺点的措施.

(四 )撰 写 、制作案例

此阶段是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要在积累了大量材料、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小学数学知识,下面结合不同的情节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案例的阐释.

例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

大众粮油批发部一天销售大米106袋,每袋大米的质量为25千克,试求批发部一天内售出大米的总质量. 此题能够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题意的阅读、分析的能力. 此类型题目的训练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 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求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此题涉及米与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此题有实际应用意义,有利于学生把客观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实践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学生能够独立自主进行数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提倡教师、 学生同时进行反思, 在不断地反省中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研究能够促进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学习思维. 数学教学案例的分析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反复推敲,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改变教育方式,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由于数学枯燥无味的性质,小学生往往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会影响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类型、案例开发过程、案例开发方法的分析来阐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探索这一主题.

8.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八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13-01

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应加倍关注。只有真诚地爱护学困生,动之与情,晓之于理,才能使他们愿意听、愿意做。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学困生的情感,给他们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拥有健全的人格。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案例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运用谈话教学,在谈话中会提出一些问题,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总是会把老师提出的问题脱口而出,但一些学困生面对谈话却目无表情,所以我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应举手,同时尽量关注那些学困生。如,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黑板上画不同类型的线段图、不同的算式,让学生看图编题、看算式画图,然后让学生照着图和算式边看边讲。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完成每一环节都比较轻松,回答比较积极,生怕教师注意不到他;而对部分学困生来说,干脆不理,在桌仓下面做起自己的小动作来了! 这样,每次课后我都留几个课堂上没掌握知识的学生,让他们对着黑板上的题目一个个讲下来,教师顾不上就让学的好的同学来帮忙,要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耐心的教导切忌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师备课,要备学生,更要备“学困生”。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

首先,教师备课要备学生,更要备“学困生”,尽量采用“分层教学”使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

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换位思考,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方案的设计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学,以学导教,以教促学。要真正做到的备学生,贴近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再次,教学前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平等地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使“学困生”喜欢上数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学困生”的更多鼓励。

最近,在“小学数学教育网”上刊登了一位网友讲述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学困生的教学行为,是值提我们反思的。久而久之,让我发现这不是别的,正是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为什么我们不给 “学困生”更多的表扬、更多的鼓励、更多的阳光呢?这样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鼓舞,还能拥有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学困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困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 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反思三:对“学困生”要满怀期待之心。

如果教师具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对学生有很好的期待,经常在言语中表现出对他們的热爱,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困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 给“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机会。 如,“体积与容积”一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我以“乌鸦喝水”的故事情节引入新课,孩子们觉得新颖有趣,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已有所了解。随着石子的放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你发现了什么?”随着我问题的不断提出,看到一个个跃跃欲试的孩子,我不失时机地把球抛给学困生完成,看到他们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我欣慰地笑了,我相信他们未来的学习会获得丰收的硕果。

9.《鱼儿游游》教学案例教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猜一猜谜语、做一做游戏、动手画一画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欣赏用彩色笔动手画画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现鱼儿。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绘画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图形来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探究过程

一 导课

1.猜谜语,看图片,激发审美期待

(课件出示谜语)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那么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生:好

小精灵,真漂亮!有翅不能飞,没脚水中游。披鳞甲,大嘴巴,吐

个泡泡送大家。(打一动物)生:是小鱼。同学们真聪明。哪个同学能到讲台表演一下小鱼在水中是怎样游动的?生表演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鱼儿游游》。板书课题 从猜谜语到欣赏鱼的图片到揭示课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二 新授

1.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鼠标移动到不同形状的鱼身上就会出现不同形状图形)

同学们喜欢小鱼吗?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小鱼的朋友必须是聪明善良、机智勇敢的、不怕困难的,要顺利通过他们的考验才行呢!同学们想试试吗?生:想。

现在让我们听听小鱼是怎么说的。第一关:(了解鱼的形状)

课件录音:

嗨!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喜欢的小鲤鱼,是小鱼儿们的代表。欢迎前来应征我们的好朋友,接受我们的考验。从现在开始你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你们的想法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电脑系统,小朋友们可要好好表现,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过关吆!

现在进入第一关。

首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家族部分成员吧!它们每一条都不一样的,大家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吆!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2.第二关(了解鱼的结构)(鼠标点击哪个地方就出现鱼的哪个部分的字)

课件录音:

还行!下面请听第二关的问题

你知道我们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师示范:人是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3、第三关:(探索画鱼的方法)(课件演示画鱼的步骤)课件录音:

哇!你们还是比较聪明的嘛!下面请进入第三关,这一关可是有难度的,大家可要加油呀!我们非常爱美,做我们的朋友必须会给我们画像,并会为我们设计漂亮的衣裳。怎么样?哈哈,这下被我们难住了吧!

小组讨论如何画鱼?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教师范画(课件)确定用什么形状做鱼的外形。(圆形、三角形、方形、梯形、菱形……)

怎样把这些图形变成鱼?(画出尾、鳍、头、嘴、眼)用各种点、线花纹。(除了可以用点、线来表现鱼的花纹,我们还可以用具体的形状画花纹,如,可以用花草、树……做花纹,我们还可以画数字鱼、拼音鱼、水果鱼……)

三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1.第四关

放录音:不会吧,这也难不倒你们!好,下面进入我们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难关。我们希望你们不要被我们的困难吓倒,一定要加油呀!请听题:你愿意变成一条非常漂亮的鱼吗?你想要变成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如果愿意的话,把你想变成的样子画下来吧!注意你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和别人一样吆!

2.课件放音乐,师巡回指导,激励学生画出与众不同的鱼。四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

互相评奖,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五、小结 课件录音:

太好了,太好了!小朋友们,你们的表现太棒了!你们都已经成功过关正式成为我的好朋友了。恭喜你们了!

10.高中数学 算法案例思维过程教案 篇十

【例1】用“等值算法”求161、253的最大公约数.分析:所谓“等值算法”就是以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以差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对于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用同样的方法一直做下去,直到得到两个相等的数,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解:253-161=92;161-92=69;92-69=23;69-23=46;46-23=23;即(161,253)→(92,161)→(69,92)→(23,69)→(23,46)→(23,23)所以253和161的最大公约数为23.【例2】求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分析: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分别是每个数的约数,因此也是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也就是说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其中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解法一:等值算法

先求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 1734-816=918;918-816=102;816-102=714;714-102=612;612-102=510;510-102=408;408-102=306;306-102=204;204-102=102.即(1734,816)→(816,918)→(816,102)→(714,102)→(612,102)→(510,102)→(408,102)→(306,102)→(204,102)→(102,102).所以 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是102, 再求102和1343的最大公约数, 1343-102=1241;1241-102=1139;1139-102=1037;1037-102=935;935-102=833;833-102=731;731-102=629,629-102=527;527-102=425;425-102=323;323-102=221;221-102=119;119-102=17;102-17=85;85-17=68;68-17=51;51-17=34;34-17=17.所以1343与102的最大公约数是17,即 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是17.解法二:辗转相除法

先求1734和816的最大公约数, 1734=816×2+102;816=102×8;所以1734与816的最大公约数为102.再求102与1343的最大公约数, 1343=102×13+17;102=17×6;所以1343与102的最大公约数为17,即1734,816,1343的最大公约数为17.【例3】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重

413 kg、3 kg、2 kg千克.先要将它们分别641

用心

爱心

专心 全部装入小瓶中,每个小瓶装入液体的重量相同.问:每瓶最多装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每个小瓶装的溶液的质量应是三种溶液质量的最大公约数.先求任意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再求这个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25***080==;3==;2==;663644369936******05-=;-=;-=;***636105***51560-=;-=;-=;******301515-=;-=;-=;***6361315即4,3的最大公约数为.643680***01535351520-=;-=;-=;-=;***63636363620***5-=;-=;-=.***6361325即4、3、2的最大公约数是.649365因此每瓶最多装 kg.3665432【例4】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3x+12x+8x-3.5x+7.2x+5x-13在x=6时的值.解:f(x)=(((((3x+12)x+8)x-3.5)x+7.2)x+5)x-13 u0=3;u1=3×6+12=30;u2=u1×6+8=180+8=188;u3=u2×6-3.5=188×6-3.5=1128-3.5=1124.5;u4=u3×6+7.2=1124.5×6+7.2=6747+7.2=6754.2;u5=u4×6+5=6754.2×6+5=40525.2+5=40530.2;u6=u5×6-13=40530.2×6-13=243181.2-13=243168.2.所以f(6)=243168.2.【例5】填空:用冒泡排序法将下列各数排序

12,7,50,18,21,3,6排序时,请你填上第二趟和第四趟的顺序.解:4

12750***2***82***150

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2750***2***62*********150用心

爱心

11.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强化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促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相应提升。

二、案例描述

(一)设定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本课中涉及的生字,并能够默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主要识字量为12个。

2.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文中的天鹅、大虾和梭鱼都是为了拉动大车而努力,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彼此之间按照各自的想法拉车,所以最终大车“未动分毫”,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难点

在学生了解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用力拉车但是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大车最终“未动分毫”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

(三)教学具体流程

1.课前导入。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天鹅、大虾、梭鱼的图片,结合图片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你们展示三种动物,看图说一说,你们认为这三种动物都有什么本领?

生:天鹅可以飞。

生:天鹅、梭鱼和大虾都会游泳。

生:大虾会倒着游泳。

生:天鹅也会在地上跑。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片下板书。)

师:现在在天鹅、大虾和梭鱼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齐声)想!

师:下面让我们将书打到第九课《天鹅、大虾和梭鱼》,这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写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就对这篇寓言进行学习。

2.课堂教学。

(1)认识生字,设置小组挑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字学习。

(学生学习生字。)

师:结合拼音,你们是不是已经对本节课的生字进行了初步认识?

生:(齐声)是!

师:现在,老师将本节课的生字按照难度划分了几个等级:一星: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星:在教师的提醒下可以组词;三星:能够书写汉字;四星:认识生字中的多音字。星级越高,难度越大,哪个小组来进行星级挑战?

(学生踊跃挑战,小组合作情况较好的学生基本完成四星挑战。)

师:我们要对完成四星挑战的小组提出表扬(鼓掌),没有完成的小组也不要灰心,相信你们已经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进行小组合作,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合作,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分析课文,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师:完成生字学习后,我们来阅读课文,下面找四位同学分别读不同的小节,其他学生思考文章讲了什么故事?读第二小节,你觉得怎样才算拼命?最后板车为什么“未动分毫”?(教师板书问题的关键词。)

(完成朗读后,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生:课文讲了天鹅、大虾和梭鱼三个动物一起拉车的故事。

生:我觉得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才算拼命。

生:拼命应该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拉车。

生:三个动物都向不同的方向拉车,所以车才不动的。

生:它们没有向一个方向拉车,肯定拉不动车。

……

师:现在你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基本意思,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刚才合作效果较差的小组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板书三种合作学习方式:分角色朗读、按故事绘画、分角色扮演,供小组选择。)

师:小组讨论,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学习,讨论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热烈讨论,探究板车“未动分毫”的原因。)

(3)小组学习汇报。

师:首先请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进行小组学习演示,说说你们的阅读感受。

生(小组代表):在阅读中我们小组发现“拼命”“使劲”“钻”“一心想”这些词说明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努力拉车了,但由于他们“不是一条心”,所以“白费力气”,最终导致板车“未动分毫”。

师:选择第一种方式的小组已经说明了他们的看法,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小组怎样理解的呢?

生(小组代表):通过绘画,我们发现天鹅想让车向上走、大虾的动作会让车向后,而梭鱼向水里游则会导致车向水里,也就是向下的方向走,它们三个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下面请选择第三种方式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生(小组代表):通过表演,我们发现按照它们的方式,用了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拉动车,力气无法集中,甚至向后退的力量还会阻止车向前走,所以车“未动分毫”。

师:你们的小组讨论结果都很有道理,那么怎样才能拉动车呢?你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经过尝试,发现只有三个人向着同一个方向拉车才能拉动。)

师:通过演示,可以发现,只有你们的方向一致、团结合作,才能拉动大车,才能共同克服困难。“人心齐、泰山移”,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在互相帮助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快快乐乐生活。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解决学习问题,提升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基础上,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天鹅、大虾和梭鱼》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设置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然后在识字教学、分析课文和学习汇报的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接受团结合作教育,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教学思想,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探究逐步解决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所以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应用。

12.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一、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具体定义

综合与实践教学,是新时期新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符合新时期教学发展的趋势,它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使自己在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综合与实践教学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学校不断的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新的时期,该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教学思想仍占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教师在课堂中其主要的地位,而学生则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丝毫体现。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虽然说新时期不少新的思想不断的出现,但是传统思想仍然占有主体地位,制约着新思想、新方法的传播,这对于“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需要不断改进。

2. 学生参与程度较低,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综合与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不断的锻炼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当地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没有参与教学的意识,在教学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一直都在被动的学习,学习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而且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3. 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是“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发动者,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串联的作用,但是在新的时期,教师虽然说也在使用这样的方法,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方法并没有应用的其中,有的虽然说进行的应用,但是其效果并不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对于新方法的使用,仍然需要不断的锻炼。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具体改进措施

在“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虽然说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办法去解决,具体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思想,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转变思想,是改变行动的第一条件,在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用新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找到自己教学思想理念的不足,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变得充实起来,紧握时代脉搏,不断的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比如说在教学的时候,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教学的主体变成教学的引导者,不断的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扮演好学生学习引路人角色。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维护学生权益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将课堂知识一这样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比如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认识图形。在遇到需要计算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践,通过实践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在实践中掌握课堂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

新时期许多教学方法被开发出来应用到教学之中,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许多方法出现,比如说合作学习,在小学中,合作学习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友情,培养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还有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实力。

小结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入门阶段,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的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从小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不断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服务。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认识到其过程中艰巨,但最终一定会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六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1).

[2]沈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型分类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29).

[3]章子君.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0).

[4]李美珍,黄小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J].江西教育,2001,(12).

1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十三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通过赏析小说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人物形象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通过赏读,使自己进一步认知人生。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小说主人公遭打击而不沉沦,遇逆境而敢于奋起的坚强、负责、勇敢的精神。

2、通过对小说的鉴赏,让学生领会本文别出心裁的结构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性格的剖析,让学生深切体会虚荣心给小说主人公带来的巨大打击,记取小说提供的超时空的现实警戒意义。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设想:较长课文的讲读,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预习为基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深入领会作品要义。课前准备:

一、边读边点评人物形象,写在课文旁白处;并对其中一点写一段评论文字,要求叙析评三结合。另:预习时鼓励学生质疑。教学重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结构艺术。教学难点:

1、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了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但是,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我遭到了一点点挫折,我能气馁、退缩、自暴自弃吗?难道我还不如这只虫子?!”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禁不住叹气说:“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好好看一看。唉——可悲的虫子!”然后这个人想:“反省我自己吧,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闷着头蛮干一气了——我是个有头脑的人,可不是虫子。” 大家想一想,这两个人观察同一只虫子,但见解却截然相反,为什么呢?生答。

14.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十四

1、有感情地读课文,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发挥想象力,表演精卫和大海对话的情景。

3、结合自己的想法评价精卫填海行为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 师: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 生2:我认识了这一课的生字。

生3:我知道了精卫是炎帝女儿变成的一只美丽的小鸟,为了填平大海,她每天衔石头和树枝。 师:同学上节课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学这篇课文,说不定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味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精彩?

[在上节已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自由读,有的读一遍,有的读两遍……)

生1: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4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生3:我最喜欢第2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告诉了我精卫是怎样来的。

生4:我最喜欢第5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告诉了精卫的子子孙孙的仍然在填海。

(学生争先恐后表达自己的喜好,大部分喜欢4自然段)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4自然段,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大部分生起立朗读)

3、师:喜欢其他自然段的同学,把你们认为精彩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几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

4、师:刚才许多同学都认为第4自然段的对话非常精彩,很喜欢读。我们再读一遍,怎样?(师读旁白,男生读大海,女生读精卫。)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

男生1:我认为我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出了大海的气势。

男生2:课文中大海是“愤怒地问”,愤怒的感觉我们没有表现出来。

师:你怎样理解“愤怒”呢?

男生2:就是很生气的样子。

女生1:我们的声音太轻了,没有读出精卫的坚定。

师:你认为怎样是“坚定”呢?

女生2:就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到。

师:对了,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该怎样读呢?(生踊跃举手)

5、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生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师巡视指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本来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较比起传统的查字典解释,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6、师:哪个小组推荐组内读得好的同学来试一试?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生1:我认为自己读大海读得很棒,我推荐自己。

生2:我推荐我们组的刘映璇,她读精卫读得很棒。(两名学生分角色读,一名学生读旁白,一名学生读到大海愤怒的语句时,许多学生不禁为她鼓掌)

(三) 体验课文

1.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我们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试一试吗?(生上台表演,师分发大海精卫头饰,课件1:配以背景音乐--大海波涛声,鸟叫声。) [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表演的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胆量。]

生1:(饰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海里扔石头,树枝干什么?

生2:(饰精卫)我要填平你!

生1:填平我?休想!我这么大,你填得平吗?

生2:我就是填一百年、一万年,也要把你填平!

生1:我跟你有什么样的仇?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2:因为你淹死了我,为了不让你再夺去别人的生命,所以我要填平你!

生1:你就别白费力气了!

生2: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一定会填平你的!

[在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自由发挥,创设情境,体验角色,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理解得更为透彻。]

2.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你有兴趣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生复述故事,展开了适当的想像,加上了一些课文中没有的情节。)

(四) 反思课文

1.师:《精卫填海》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生展开了一个小小辩论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火花的相互撞击,相互融合,创新在求异中进行。]

生1:我欣赏精卫,因为她很勇敢。

生2:我喜欢精卫的善良,她为了别人去填海。

生3:我喜欢大海,我认为大海不是故意要淹死精卫,可能是刮大风了,精卫才掉进海里的。

生4:我也喜欢大海,大海非常美丽。

生5:我喜欢精卫,她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

生6:我喜欢大海,如果大海真的填平了,地球不是变成沙漠了吗? ……(生各抒己见)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2.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勇敢善良,又欣赏大海的宽广美丽,为人类造福。

3.师:如果你是勇敢善良的精卫,运用你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 [开放求异后的归纳、整合、评价和提升,思维和语言互为表里的训练,真正达到人文浸润,语言积累的目的。]

生1:我要建立一个海滩监测站,预测洪水的到来。

生2:我要设计一个大型的吸水管,水涨了就吸进大海的水,不漫出来。

生3:我要衔种子洒在海边,植树造林,就不会发生洪水了。

生4:我要驾着飞机把许多种子洒播在大地上。 ……(生联系科学,展开想象,想出了许多办法。)

4.(课件2)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15.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教案 篇十五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

案例一:《千克的认识》。师:请大家认真看多媒体哦 (教师动画播放狮子和小狗掰手腕比赛, 比赛没几秒钟, 小狗就狼狈地败下阵来, 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 。

于是, 我问:同学们, 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是否公平? 学生回答:不公平。我追问: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的力气之大差别悬殊, 一个属于在天上的重量级, 一个属于在地上的轻量级。我露出不解的神情:哦, 你们是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这还不容易, 用眼睛看出来的呗。我笑着说:真不错, 会观察,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答道:可以用体重计测量, 再比一比就知道了。我趁热打铁:不错, 你的方法很独到。大家见过体重计吗? (由此, 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 拉开了教学的序幕———《重量单位———千克》, 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

案例二:《9加几》。临近寒假, 我参加了学校里的一堂教研课。大概那位老师想就同学们盼望着春节的情绪创设情境:春节来临了, 同学们, 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趟吧。 (说完, 教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 同学们, 快来看呀, 他们已经来到了游乐场!在这里, 你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啊?学生听后, 都迫不及待地认真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 之后, 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生1: 我看见游乐场里有好多好多的树。生2:我发现了一个女同学跑往卖气球的阿姨, 她大概急着要买一些漂亮的大气球吧。生3 (忽然惊叫了起来) :老师, 图的右下方有几条白, 应该是草地里的毛毛虫吧? 面对上述回答, 教师听着他们新颖的回答, 感到出乎意料, 所以没有给予学生即时评价, 而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扭转乾坤, 言归正传……

反思:1.在案例一里, 我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每一个问题都做了精心预设, 目标明确, 并结合教学目的选取了比较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 紧扣教学重难点, 层层递进, 环环紧扣, 促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 使得学生能够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理解了课堂知识,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

2.在案例二中, 执教者创设的问题情境倒是很新颖 , 但他所提的问题过于宽泛, 因而学生茫茫然, 感到摸不到头脑。因而, 学生只有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这样, 自然而然地, 学生思维迁移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于是, 他们对自己所看到的不确定的事物进行了想象。在整个问题的情境创设中, 执教者只注重了那些形式上的表面的东西, 而没有精心择取, 从而在这个问题情境中, 产生与目标不甚关联的回答, 离题万里, 导致课堂教学陷入困境。可见, 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热闹, 但实际上事与愿违, 达不到教学目标。

二、提出问题的教学案例

(一) 案例一:《圆的认识》。一位老师折了一个圆形井盖和一个方形井盖。师:这两个井盖有什么不同?生1:一个是圆的, 一个是方的。生2:两个的大小不一样。

(二) 同样是这样的课题。另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时, 挂上了“小东和小明推车比赛”教学插图, 让学生思考 :“哪一辆的车子让人感到比较舒服? ”生1:是小东的, 因为它的车轮子是圆的。生2:小明的车轮子是方的, 会颠簸, 甚至不能前进, 还会感到舒服吗? 进而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 圆形具有哪些特点?

反思:1.这两个案例中, 同样的课题, 却有不同的效果。案例一老师所提的问题显得浮浅, 使得学生能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 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案例二则以“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圆形具备了哪些特点?”诱引学生进一步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发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为教学埋下了伏笔, 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特点的积极性。

2.教师要能够想方设法地以“问题”为突破口 , 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与“火花”, 推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新观点。所以, 教师应该精心预设探究性问题, 促发学生思维动力, 拓展学生思维广度。

三、解决过程的案例

下面来看我校的同题异构教学模式中《分桃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两个案例。 (三年级上册)

案例 (一) :1.板书例题:计算63÷3。2.师:假如要你用笔算, 你要怎样算? 3.学生各自独立完成。 (若干分钟后, 大部分学生未能找到基本方法。 ) 4.教师仍无介入, 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几分钟后, 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 5.最终, 教师不得不自己讲授基本的计算方法。

案例 (二) :1.板书例题:计算63÷3。2.学生就课前准备的道具进行自主活动;以小棒代替桃子, 分一分, 并进行交流其所得结果。3.根据直观操作的过程, 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口算。4.最后, 教师结合口算过程讲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反思:1.从案例 (一) 中可见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探讨如果缺乏引导, 并未能产生预期效果。从形式上说, 除法的笔算和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过程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如果学生没有预习过课本, 一般无法触类旁通, 反之, 将会把原有的笔算经验带来负面迁移。当面对一种全新的知识时, 如果教师未能给予适时的引导或讲授, 则学生碰到困难是无可避免的。

2.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只有正确引领才能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因而, 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引领作用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上一篇:师范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下一篇:举证时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