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13篇)
1.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篇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论述 摘要: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都对城市建设有着重大贡献。城市规划设计起着主导作用,规划设计没有成形,其他设计都是空谈。而建筑设计则是规划设计的具体表现。只有以规划设计为指导,建筑设计为基础才能促进城市经济、政治、社会的繁荣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论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人类在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城市的出现,它成为人类聚居、商业交换的地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才能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深入,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空间和更多的优秀作品,也不断改善我们的城市环境,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我国最终实现科学、人性的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关系
1.1 城市规划的首脑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是宏观的,对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都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城市的形态、功能、作用、风格都依赖于城市规划,比如现代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概念性的城市出现都依赖于城市规划的首脑作用。城市规划强调的是城市生态和城市形象,站在一定的高度统筹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等功能,并且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之间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现代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一个城市的好坏和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城市规划通过对未来目标的确定去制定相应的实现手段和制度。
城市规划实际是建筑单体或者建筑群落的组成,它对城市功能分区、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都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常常因为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采用保护、保留的方法,达到个体与整体的和谐。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中的具体指标都有着明确的控制和规定。比如对建筑用地性质、建筑用地范围、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交通出入口等都做了相应规定。
1.2 要合理的安排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加,城市的规模继续扩大,与之而来的是对建筑、道路等各种空间因素的布局和设计。如何通过这些因素来构建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处理好城市环境规划以及建筑涉及到的关系就变的更加突出。
1.2.1 要对城市的规划进行科学的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的根本,所以城市规划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规划类型出现。由于城市规划的内容十分复杂,但是各种因素趋向综合,方法的包容性增强,已经从单纯的形态设计向综合设计转变了。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注意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线路,同时也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尺寸、色彩、材料使用等问题。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强调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合理联合,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设计者需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设计,也要很好的考虑物体的关联性。城市建设的效果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水平高低是有直接联系的,由于城市规划时建设的基础,因此城市规划时设计师拥有科学对待的态度。
1.2.2 在实际的设计中,场地设计要服从城市整体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对场地的影响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例如城市规划了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对
土地的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场地的设计就需要对这些规定进行贯彻执行。而场地设计通常是要满足建设项目的要求,在现在的条件和法规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组成元素的整体布局来最终实现。而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实现各种要素的和谐共存是根本,在实现的过程中,下列问题就要特别重视:
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工作中,场地的设计是指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规划以及交通设施和景园设计、场地方向等内容在内的具体设计安排。
而从建设的流程上说,建筑物在设立项目之后,就需要对申请到的项目土地进行设计和考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具体的做法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各种工作任务以及计划的需要。在这些设计中包括项目的各个组成要素,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相关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认定,然后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总体的设计规划。
1.3 要立足建筑的设计需求,整体布局城市规划
在城市中,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就是要对建筑群进行组合,在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下列问题:城市的建筑要结合当地的环境,从城市的规划出发来考虑建筑物是否与整体的环境相适应,在建筑的整理形态上,要跟周围的建筑相互呼应,在对比、色彩和环境格调上都要协调;要从居民的感觉出发处理建筑物的局部环境,要通过人们对空间的心理感受来进行设计;建筑物的造型要有独特的风格,整体性要不断的增强,简单和复杂要相互穿插,从而在简单中实现更多的变化;要对历史文脉进行传承,通过很多抽象的手法对历史的痕迹进行传承和延续。在实践中如何评定优秀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建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部门,集中反映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以及优秀的建筑设计是很重要的,而对其评定的过程需要多种途径和手法。建筑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会将一定年限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等许多长远发展状态都考虑进去,建筑设计在设计建筑时,应服从城市的规划方案,不可单纯地只注重建筑的形态设计,而忽略与周围城市环境和区域的关系,建筑设计方案应尊重自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样,既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从策划到维护的整个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设计方法包容性强,内容日趋综合,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不仅要注重城市的交通流线、功能分区,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造型、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材料等。因此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使整个城市的空间资源有效分配,功能布局有效协调,土地合地利用,有效促进各项综合设施的分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中,现代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也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朝着人性化、复合化、生态化、长效化、多元化、互通化等更优化的设计方向发展。结语
城市规划整体布局城市建设,建筑是城市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建筑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时要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城市建设的好与坏,与城市规划的水平具有紧密的关联。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师能够成就什么样的建筑艺术,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的设计师们不断追寻的探索,也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所以好的设计师,要不断的完善建筑设计的评审制度,对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的内容进行对比协调,建筑设计必须要适合城市规划。在考虑建筑物自身问题的同时,要深入了解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的意义,制定科学严谨的方案,综合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让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实现统一和协调,让更多的设计作品美化
我们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冰.浅析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2] 曹丽丽,李祁.城市规划设计如何体现环保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3] 李立新.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4] 刘丹.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2).
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篇二
早在人类诞生之初, 人类就开始了学习自然、依附自然、寻求人类存续健康的活动。衣食住行保证了人类的再生存、再繁衍。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越来越占据着龙头的位置。自然、建筑、城市构成了崭新的空间, 使人类的活动然然有序。然而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及其内在联系决定了城市建筑功能单元之间的多样性及其必然联系。建筑与城市又存在多与少、简与繁、美与丑的矛盾之中, 如何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关系着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城市的品位。
1 我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 在世界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 中国的许多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城市积淀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近几年来,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之快, 令人瞩目, 尤其是近期美国金融危机后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国内房地产业迅速升温, 拆建、扩建、改建、新建在各大中小城市历历在目, 尤其是新建建筑物层出不穷。在建筑行业繁荣的背后, 我们同时也看到建筑行业暗藏着的巨大的浪费。建筑多而平庸, 就造成很多建筑师在现代城市建设时, 成为克隆高手, 很多建筑让人们分辨不出南北方的差异, 几千年的文化被建筑整合成相同的模板。
城市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一个国家在激励的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 关键就是这个国家的大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实力。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力量的竞争, 更是文化精神的竞争。一个新兴的经济型城市, 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就好比是一架机器, 动力发展不足似的。国际上的大都市, 巴黎、伦敦、纽约等, 之所以能百多年经久不衰, 就在于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又不断地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引领时代新潮流。因此, 我们应该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 切实处理好建筑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找回我们遗失在快速城市化浪潮里的文明。实现城市个性化, 区域不同化。达到以上目的就要做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 搞好它们的区别和关系。
2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区别
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 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它的构成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 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 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 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 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 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等, 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是建筑得以实现的手段。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 精致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 建筑形象只是外皮, 但它是决定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 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 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 进行建筑设计和重组, 从而展现崭新的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形式。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建筑的外皮现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 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 再进行组合, 从而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立意于建筑的本原, 先思而后建, 能创作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来, 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城市建筑像树的年轮, 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城市建筑像一本书, 沉淀城市的文化。任何一座城市的老街、老巷、老房、老院, 都在述说着它的历史, 注入着地域风情, 沉淀着人文精神。
城市设计是以建筑外部公共空间为对象, 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 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所以城市设计不是机械的重复, 也不是随意拿来, 而是要根据地域环境、风土人情和城市的发展综合考虑。现代城市设计是一门正逐渐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是一门正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关联的适用性学科, 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区别是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的问题。同时城市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 城市设计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而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 主要解决城市的面和点的问题。城市设计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 即使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 设计师依然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设计只是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 它主要强调建筑本身和其周围环境问题却很少关心他的邻居, 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在城市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 而且还要注重建筑本身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与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 (包括建筑物) 进行联合,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者不仅不需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 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3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的问题
大多数城市的设计以城市的建筑群体空间环境作为主要对象, 而一个单纯的建筑单体设计, 不单纯是整体环境的和谐、优美,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建筑设计、户外空间和园林绿化融为一体, 形成统一的整体。所以, 在城市设计中并不能提出过分的要求, 但是能引导其满足一定的需求, 实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协调。为了建筑实体不影响城市环境, 就要看建筑群体和构筑物的群体效应如何, 关键不在于楼房本身的优劣。在建筑群体时, 不仅要考虑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脉, 也要考虑环境因素。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城市与建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辅相成。我们很多建筑设计, 缺乏的就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没有关系, 我们单独看的时候还比较不错, 但是整到一起就是乱七八糟。建筑理论中的日照间距渐渐被开发商的利益给缩减了。只有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 才能实现建筑与城市的协调问题。
根据上述,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许多理论和观点上都是一致的, 他们在设计领域有着共同的交集和设计集合。但是, 二者在城市建设的领域中, 因为处的层面不同, 担当着角色也就不同, 利益不同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矛盾。所以为了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更好的相互合作, 实现建筑、环境和城市一体化的现代化城市设计标准, 就要认真研究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摘要: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在许多理论和观点上是一致的, 它们在设计上有共同交集的部分。但由于二者在城市建设中, 处在不同层面, 担当着不同角色, 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 不免会产生矛盾。本文就我国的发展状况简单叙述如何处理好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旨在提升城市的品位。
关键词:建筑,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的设计手法
参考文献
[1]舒秋华.房屋建筑学[M].第三版.
[2]绿色建筑[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年8月.
[3]王世福, 汤黎明.对我国城市设计现状的认识[J].规划师, 2005, 1.
3.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 篇三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建筑;环境建设;协调与同步
1 公共艺术简述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语言及要素之一,城市设计是公共艺术的依托。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学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补充。对城市公共艺术进行研究、规划和设计在出发点和目的性上与城市设计有着高度一致性。城市公共艺术的研究应该发展为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体系,贯穿于城市设计研究和设计中,使城市公共艺术既具有在总体规划设计原则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能充分展现出多局部的独特个性。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入城市整体形象的营造,利用整体性设计,使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建设,使其传承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协同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但是,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与学科建设越来越细,各专业与学科间的割裂状态越来越明显,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各自为政而失去整体的协调与合作,从而影响了城市整体的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与城市形象。城市中的公共艺术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加之与其背景环境关系的不协调,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下降与资源的浪费。
2 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共艺术不仅仅满足于建筑设施的实用价值,而更多注重审美和各种设施在空间使用上的整体需求。人们猛然发现艺术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于是,公共艺术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出现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如建筑的墙体、建筑的屋顶、建筑室内外的公共空间都是设置公共艺术的主要场所,并且艺术与建筑的关系已不仅仅局限于雕塑与壁画,装置、水体、灯光、陶瓷与影视媒体等各种表现媒介相继出现,表现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写实的表现,抽象、装饰等各种表现形式以出人意料的形式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
2.1 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环境
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融合,使这种艺术不再仅仅满足局部空间以及少数上层人士的需求,而是滿足更大空间、更广泛的城市居民的需求,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使艺术更具有公共性,更能代表城市居民喜好与精神。现代城市规划从整体规划布局到建筑设计,再到人的活动空间的规划程序,忽略了人性化的活动空间。现代公共艺术规划与设计在很大的层面上要考虑公共艺术作品与建筑和建筑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在相互间的风格和样式、比例与尺度、文化传承以及色彩等关系上。
现代公共艺术作品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已逐渐更新,无论公共艺术作品是对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与记录,还是对名人伟业的礼赞,这类纪念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写实雕像严肃而沉重的纪念碑和墓碑形式,肃穆地立在广场的中央,四周用铁链维护而避免观众贴近,而是让公共艺术作品与人之间产生一种互动关系,其创作的目的是要延续与加深社会各阶层对历史的记忆和对伟人精神的缅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公共艺术作品在创作的理念与材料的使用上的不断更新,科学与技术观念也介入到了公共艺术创作领域,更多公共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如何让这些公共艺术作品融入建筑以及建筑空间环境,使公共艺术作品与周围建筑环境共同营造宜人公共空间环境,成为艺术家、规划师以及景观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2.2 城市建筑墙体上的公共艺术
建筑墙体上的艺术可以说和建筑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建筑上的壁画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史前时代。现代艺术家仍然运用建筑墙体这一媒介美化与装饰居民的居住环境,并用墙体艺术形式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诗意与色彩。虽说现代建筑大多以简约示人,许多现代建筑看似不再需要雕塑与壁画,但现代建筑高大冰冷的外墙以及大型室内公共空间,墙体艺术仍然以不可替代的角色出现在建筑墙体上,只不过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现代墙体艺术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装饰与点缀缺乏变化且平淡无奇的建筑外墙;二是为拥挤与乏味的城市空间带来不同的景观与视觉感受,进而在社会与文化层面引起反响。
墙体上的艺术往往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常常运用一些让人产生空间错觉的虚拟透视图、叙事性的绘画以及半浮雕等形式表现当地历史文化与生活情趣。如位于巴黎玛黑区的一幅壁画,80年代法国自由派艺术家Combas在没有画框限制的大墙上,利用丰富的色彩与线条表现奇特人物和景致。整幅作品用带有一定装饰性的线条、鲜艳的色彩以及生动的细节刻画描绘出了富有生命力的画面,为传统的历史街区增添了活力与现代感。
随着壁画纳入到公共艺术领域,壁画的创作与设计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平面与装饰特点,视觉语言、材料运用以及在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上已有较大突破。壁画作为城市建筑墙体上的公共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场所,无论它在美化、装饰建筑环境,还是在和公众交流以及体现城市文化与精神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建筑与公共艺术之间一直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只不过由于不同的时代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共生形式不同而已。但无论如何,在城市整个视觉环境中,建筑是体量最大、最广泛的视觉元素,不管是传统的雕塑和壁画还是现代公共艺术,它们的设计与实施都需在城市文化的基础上和建筑及建筑环境相协调共生。
3 结语
4.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篇四
(一)知识与能力:
1、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辩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中考考纲为指导思想,以古代诗歌的鉴赏为认识对象,研究古代诗歌的特征、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鉴赏的角度和方法,引导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诗歌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增强中考古代诗歌鉴赏的应试能力,并梳理形成我校《语文核心素养》课题的代诗歌鉴赏学习专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
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2、拓展法: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文字资料。教学过程: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中国的古诗文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不仅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宝库,更是语言的宝库。众所周知古代经典的诗词、散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屈原的《离骚》,到岳飞的《满江红》,再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挖掘和诠释,能让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得以增强。 20xx年正月于央视一套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早已落下了帷幕,在观看时,我就在想,我们的语文古诗鉴赏时很多学生觉得难,那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初中校本课程中古诗词鉴赏的一些要点。
新课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走进文本,解决诗境:
(1)、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2)、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3)、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1)、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2)、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1、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2、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
3、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作业设计:
1、陶渊明《饮酒》诗艺术形式上的特色是什么?
2、陶渊明《饮酒》一诗的名句是
3、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4、《饮酒》诗的作者陶渊明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绪?
5、《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归园田居》中的哪两句可以互为证印陶渊明的什么思想教学评价: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可在不断的实验和总结中寻找适当的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经验感受,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同时要能体现教师的独特个性,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
板书设计:
《诵读欣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1)、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2)、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二、走进文本,解决诗境
(1)、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2)、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1)、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2)、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3)、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1)、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2)、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5.面具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篇五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上的学习内容,课程目标要求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1)师:我现在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答:面具)(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做的么?(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以兴趣做先导,运用提问法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材料的发现与利用
师:再来看一些面具,能看出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赏中,同学们发现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开阔视野、了解有关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宽创作思路。(1)设计造型
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2)选择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时候以青铜、玉、陶为主,现代面具多用木头,还有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作。(3)设计色彩
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面具色彩丰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们欣赏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让我们测试,看看你对色彩与人物的特点把握如何!(4)动手制作
制作方法:选、剪、折、弯、叠、挖、扣、贴、粘等等很多的手段。制作过程:①确定主题;②画出草图;③选材制作;④加工装饰。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了解制作过程,设计出富有个性的面具,体现出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课堂小结
(1)我们所做的面具是对环境的保护—废物利用;
6.论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 篇六
在整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视觉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工序”非常紧密,两者关系也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而视觉界面作为最直接与用户交流的层面,如何把交互设计以良好表现形态展现给用户,这里主要集中探讨视觉在提升交互的可用性方面的作用:
提升可浏览性精确与高效地传递信息与任务贴合用户的心智模型让交互富有情感
1.提升可浏览性:
1)信息结构的良好表现
视觉设计在对交互的帮助中,首要满足对产品与交互信息结构的展现,展现信息的清晰可读性,然后才是品牌,情感的传达,
视觉语言可以通过分层,分类,对比等语言手段对产品概念及信息进行处理。
例:
pic.01
pic.02
对上面两图进行对比,同样都是文章详情页面,相信没有多少用户在浏览pic01时能快速准确地知道网站想给他什么信息,或者让用户做什么。信息主次的分布,层级,色彩,均无做好有效分布,用户一边迷惑,一边迷路。而pic02对内容按主次程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文章详情信息一目了然,结构有序,条理清晰。
我们能感受到视觉语言的有效干预,能对信息结构的展现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7.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分析 篇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细胞, 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子, 也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高层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 尤其是2000年以来, 全国各地大兴土木, 一座座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 纷纷拔地而起, 争奇斗艳。不过, 好多城市建筑单看建筑本身会让人感觉很舒服, 若将其放置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就显得非常的不协调, 那么到底应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及作用
城市设计是一们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综合性学科, 它具有独立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从宏观出发, 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线和面的问题。其主要是对城市形象上的宏观把握, 他强调户外空间的一体化, 强调各建筑之间的排列组合, 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间中的某一个体, 一般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 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是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 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符合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 将其有机的纳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当中去, 而不能只考虑区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结构组合的需要, 无论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多么精美, 他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限制, 脱离外部环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现实的。其次, 要对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组合, 尽量以自然的状态表现出地貌、植被、天空、水体和阳光所赋予人们的感受。第三, 城市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 不要让城市的新建筑与周围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 以免给人以不和谐感。城市的发展是连续的, 因此, 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 应顺着历史变迁的轨道来进行, 使人们行走在城市之间时, 能够感觉到城市的变迁, 感觉到城市的连续感。
2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广义上指对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设计工作, 这需要各方面科学技术人才的密切协作, 但通常我们所考虑的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结构的安排, 注重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配合从而达到一定的和谐效果。其中, 功能是进行建筑创作的主题, 不过形式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当前许多建筑师开始考虑建筑的基本要素, 建筑物的外表也成为建筑设计研究的一个重点, 在这种设计法则的指导下, 采用结构主义而出现的一种建筑新形势, 这种建筑形式, 先对建筑进行思考, 然后在进行建设, 比原来按照图纸进行建设更加注重建筑对外部的影响, 综合考虑了外部空间、环境和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坚持将自己的创意和个性建立在理性之上, 达到建筑功能与技术手段的和谐一致。建筑设计时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建筑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不能脱离经济性这一重要指标。但是就建筑师本身却要克制自己对金钱的依赖, 充分让建筑体现其自身个性, 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满足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 相信一个成功的建筑必能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对于一栋建筑的评审应做到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建筑方案本身进行评审, 看他的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 第二, 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是否能将自身融入到周围环境当中去, 只有这样的建筑设计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 自然这就要求, 决策者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3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的增长,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城市以空间的利用和环境的建设, 绿化, 道路, 供水系统共同组成的服务为基础, 构成人类现在的生存与生活空间。使人类能够在任何地方都能感觉到城市的风情。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城市建筑群落之间的协调, 而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
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场地设计影响指导建筑设计, 场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 在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基础之上, 对场地内的各种元素 (建筑, 运输系统, 户外活动, 设施, 绿化园林设施, 工程系统) 进行组合的活动。场地设计工作内容是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安排, 交通设施, 绿色花园, 垂直和工程设施的设计, 如绿色园林设施 (绿化, 园林小品, 现场设施等) , 交通设施 (道路, 广场, 停车场等) , 垂直场地和工程设施 (管道项目) 的详细设计。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先与业主确定的建设项目和土地, 然后委托建筑师设计, 建筑设计任务是基于业主条件的。设计师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 要进行完善和改进的设计任务的工作, 包括培养项目的内容、规模、形式及其他相关问题作出更明确的规定, 然后与业主协商取得共识。城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控制城市土地规划布局结构的发展方向。第二,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非常具体, 直接影响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出恰当详细的反应, 一般包括:控制用地的性质和范围, 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的控制, 对绿化覆盖率, 建筑红线的控制, 以及对交通入口的规定等。
3.2进行建筑设计要考虑城市规划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 城市规划通过对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 指导建筑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应考虑到以下问题。首先, 建筑设计的造型要有自己的风格, 建筑之间简单中含有复杂, 不变中含有变化, 整体设计和谐。其次, 要考虑到周围大环境, 使建筑本身与周围建筑相呼应, 包括建筑的色彩对比、虚实对比、线条处理等等。第三,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应照顾到周围的建筑, 想成空间上的一体感和时间上的连续感。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 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它们设计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在对这样的建筑进行设计时, 不能只考虑到建筑本身, 而应扩大自身视野, 做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 在考虑其设计时, 在顶部要考虑自身的简洁性, 给城市的天空留一个优美的天际线。而底部裙楼则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入, 让人们感觉到在建筑之间行走既要感觉到期间的层次感, 又要感觉到其连续感。总之,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 一定要重视其中的协调性, 正如古人重视建筑的“天人合一”一样。
4 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是进行城市建筑的总纲, 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 应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另外, 建筑设计是落实建筑规划的抓手, 只有通过建筑设计才能落实城市规划的设计思想, 因此, 要想建设一个和谐向上的城市发展环境, 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个性, 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而后整个城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1]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2]王祖华, 蔡宏, 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 2011.[2]王祖华, 蔡宏, 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 2011.
[3]许乐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3]许乐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生态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分析 篇八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前 言:建筑行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最大的,所以,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一定要改变建筑对能源的使用方式。所以,建筑设计要从节能环保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和施工,这样既能体现环保节能,又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1 生态建筑概述
1.1 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生态学概念的首位使用者恩斯特.海克尔曾经说过“研究生物体同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全部科学的称谓。”生态学自身具有井然有序原则、循环再利用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和自我调适原则,而这些内容直接影响了生态建筑学的内容。生态学对建筑领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生态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与生态建筑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生态建筑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与其所在的外界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帮助人类有效解除当前日常生活面临的各种生态和环境危害。
1.2 生态建筑的含义和特征
生态建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和观察建筑活动与环境的联系,在建筑实践活动中兼顾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是能源能够得到循环,重复的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近年来,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影响,生态建筑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特别是受到建筑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亲睐。生态建筑学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学而言,具有整体性和系统系强、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少、资源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利用价值。
2 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涵
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源于“以人为本”。因此,从偏颇角度而言,人类对社会造成的破坏,自然生态功能逐渐失衡,此时将这种结果仍然归结为“以人为本”,难免有些自私。同样,有人将生态建设设计理念单纯的归结到以“自然为本”。实则不然,真正的生态建设设计理念应能顾及到人、建筑、自然三要素的和谐相处。其中,“以人为本”固然是需要放在首位。生态设计理念会改善生态效益,就必须考虑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过去人征服自然的同时,也要学会改造自然。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上,要尽可能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基础,打造出经济适用的生态建筑。
3生态建筑设计的原理
3.1 和谐性
建筑施工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在建筑工程结束之后,如果还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破坏和污染,就会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化。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有效的利用对建筑周边自然环境,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还能够对建筑周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例如:有效的利用太阳光,对建筑内部进行补光和照射作用,利用水池和喷水系统对建筑内部进行降温,进而减少空调风扇等电器设备的使用。
3.2 提高能源利用率
生态建筑设计的宗旨就是节能环保。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在建筑功能,能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进而有效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建筑周围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光能、风能等。以此来减少建筑对矿物质材料的使用,进而有效的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3.3 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生态建筑的建筑理念,就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环保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体现出对人们的关爱,有效的增加人们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沟通。生态建筑在保证建筑的功能使用功能完整和完善的前提下,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建筑的通风、光线、建筑内部的温度与湿度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为住户提供舒适、安逸、环保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
3.4 开发新技术和新能源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能源的日益短缺,人们对建筑的节能和环保等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动下,与环保、节能、绿化等相关的技术和材料正在慢慢的出现。这些材料的出现,为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重视新技术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与浪费,同时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5 高效性
建筑一般是人们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因此,在对建筑进行建造、使用、维护、拆除上,都要满足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生态绿色建筑的前提。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融入系统采集集成技术,进而来提高建筑的功能使用效率,优化对建筑的管理,进而实现生态建筑高效性的原则。
4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
4.1 建筑内部环境的设计
建筑在进行内部环境设计的时候,其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是绿色环保的。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不仅能够节约能源,还能够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不受污染。建筑内部装修最大的污染就是油漆,油漆所散发出的各种分子气味,不仅对空气的污染较大,对人体的危害也比较大。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环保型的油漆。在建筑装修完毕之后,剩下的建筑废料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千万不要随地丢弃,以免破坏生态环境。在建筑能源的使用方面,一定要选择既环保又节能的材料,因此,设计师要从这样的角度来进行建筑内部环境设计。其次,室内空气的温度能够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使得建筑内部环境温度适宜,除此之外,对人们生活中排放的废水和污水,一定要进行处理,才能够排放,将其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例如:位于南昌市,南京路口处的金色水岸,该建筑楼道中的灯光照射,都是选用节能灯,并且采用声控感应来控制楼道灯光的照射。
4.2 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良好,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愉悦的心情。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对建筑周围的绿化面积,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在现有的绿地基础上,再增加一些绿色植物的种植和建设,可以充分的利用树木的遮荫避凉的效果。尽量减少水泥路面的铺设,采用带孔的砖块来铺设地面,可以在砖块的孔中,种植一些草,让建筑周围的环境显得勃勃生机。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保护建筑周边的环境,还能够净化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废气,有利于人们的健康。除此之外,还在可以在建筑周边设计一些人工湖,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一些水文色素。例如:位于南昌体育广场的金域名都,该建筑的外面就是体育广场,体育广场内有很多绿色植物,以及健身器材。金域名都适合居住、办公、经商等一些列活动。其外部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好绿色植被,还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等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4.3 建筑自然采光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可是利用自然光为建筑进行照明,这样就能够节约电能的使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窗户、玻璃幕墙来补充建筑光线不足的问题,从而改善建筑的采光质量,将自然光引进建筑内部。建筑采用自然光照明,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还能够起到绿色环保的作用。
结束语
生态建设没有规定的标准,不能够通过制定相关的准则来对其进行规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就会出现不同的条件,因此,要根据每个时期的本质来制定相关的设计方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掌握设计的方法和原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强.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园艺,2012(10).
9.建筑设计与表现 篇九
AAA数字艺术教育——中国就业最好的高端数字艺术教育品牌,主要从事动漫IT相关社会紧缺人才的培养.至今,已累计帮助上万名学员实现华丽转身,平均就业薪资3500元以上,最高就业月薪12000元以上。一次推荐就业率常年维持在98%以上。就业学员遍布全国.现AAA数字艺术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国性的教育集团,总部设于郑州,并分别在郑州,北京,武汉,沈阳等地设有直营教学中心.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招生对象
18周岁以上,对电脑及艺术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日常操作技能。
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行业现状
建筑企业对建筑设计与表现人才的需求日趋庞大,每天发布的建筑设计与表现人才岗位需求近50000个。以AAA数字艺术教育为例大多在建筑企业、城市规划局等单位工作,不仅工作环境好,而且薪资待遇高,年薪一般是8万—18万不等。随着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未来的需求会更加旺盛。
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收入现状
一般情况下,刚入行的新人薪资可以达到3000——5000元。之后随着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薪酬自然也会迅速提升。CG是个公平的行业,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是不变的真谛。通常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项目历练,薪资均可达到8000元以上。
AAA数字艺术教育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就业情况
AAA数字艺术教育在全国已经有数千名的学员顺利就业。一次推荐就业率长期高达98%左右。其中,就业率100%的班级比比皆是。目前建筑设计与表现长期班的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课程内容
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包含室内设计与表现(家装、工装)、室外建筑表现与动画两个方面,课程依据实际工作流程开发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讲授软件基础、室内装饰表现、室外建筑模型制作、室外渲染及后期、室外建筑场景及后期、建筑动画及后期、后期特效与剪辑合成等。重点强调专业技术,兼顾设计理论与艺术思维。3ds max建筑表现与动画专业课程与数字技术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是目前国内3ds max建筑表现与动画专业最具权威性的教学课程。确保学员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师资力量
AAA数字艺术教育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拥有着一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实战讲师团队,他们均来自各一线名企制作团队,既有参与并主持过上海世博会汇报项目、广州亚运会场馆投标项目的项目总监和技术核心,又有参与过北京奥运会鸟巢场馆、奥运村地产规划及韩国现代总部中心投标,塔吉克斯坦博物馆等国际项目的制作精英。
AAA数字艺术教育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90%以上的老师均来自国内外知名建筑设计公司,曾服务过的企业如北京水晶石海外制作部、力方国际、凡拓数码、丝路数码等,参与或主持的项目超过100多个,他们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实战制作和管理经验,并且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能有效结合课程优势因材施教。
建筑设计与表现专业就业方向
10.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绿色设计法 篇十
1.绿色设计的内涵
在机械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产品在使用废弃后的回收利用性以及可拆卸性。(2)绿色设计法提出了生产企业与产品设计者应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对于大型或大量的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在加工生产这些产品的同时,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主动承担产品的回收与再次利用的义务。(3)在人类资源日益枯竭,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新时期背景下,绿色设计法是对传统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创新与改良,体现了人们对环境及资源的重视,以及对整个机械产品设计学科认识的深化。
2.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
2.1绿色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绿色材料即可回收、可再生,且对环境污染较小、低能耗的材料。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应首先选用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与零部件,并尽量避免选用有辐射性、有毒或有害的材料。要求所用材料能够有利于回收、再利用、再制造或易于降解,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业在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上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还应当尽量减少所选用材料的种类,从而降低产品在废弃后的回收成本。例如:模具材料的绿色程度对最终产品的绿色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通过舍弃过往对材料表面进行化学处理的方法,而改用物理方法实现防腐与脱模;选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镍磷镀代替电镀铬;用不锈钢材料来加工防腐模具来代替电镀的方式等等。
2.2拆卸性设计
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多数只是考虑到产品的可装配性,而较少考虑到产品的拆卸性。绿色设计中着重要求将拆卸性作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产品结构设计评价的一个重要准则,从而使产品在报废以后,能够对其零部件实现高效且不加破坏的拆卸,以便有利于材料和零部件的重新利用与循环再生,进而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的目的。拆卸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主
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应实现产品零件的多功能性,从而降低应拆卸零部件的数目以及拆卸时的工作量;第二,应避免在设计时,对有相互影响的材料进行组合,尽量避免零部件的污损;第三,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应减少零件的多样性,并努力向着零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方向发展。
2.3可回收性设计
可回收性设计是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产品各零件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回收处理方法和回收费用等问题。可回收性设计一般包括两种途径,即零部件的再利用和原材料的再循环,在当前鉴于材料再循环的困难与高昂的成本,因此较为合理的可回收性设计应重点突出零部件的再利用。可回收性设计的主要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尽量使用可重新利用的材料;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例如可再生材料、易回收材料以及无毒无害材料等;对于已使用过的零部件进行再加工和翻新等措施。
2.4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
在对机械制造业中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应与传统的成本分析有所区别,在绿色产品设计的初期,即综合考虑到产品在回收、再利用上的性能。因此在作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时,必须考虑到产品拆卸、污染物替代、特殊产品相应的环境成本以及重复利用成本等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应在每一次设计选择时进行,以便于设计出的产品更突出绿色环保性,且成本更低。
2.5绿色产品的设计数据库
绿色产品的设计数据库应详细包括了产品寿命周期中与经济性、环境性等相关的一切数据,如材料成分、各类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数值、材料的自然降解周期、人工费用以及机械制造中装配、销售和使用所产生的附加数量与环境的影响值等等。因此绿色产品的设计数据库对了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与作用。
2.6绿色产品的包装设计
对绿色产品的包装设计,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原则:首先应材料最省,即绿色产品的包装在满足销售、保护以及提供充足信息功能的前提下,所适应材料应最少且文明适度的包装;
其次,应尽量选用可回收或易于降解,且对人体无毒害性的包装材料,例如使用EPS、聚乙烯产品等在大自然中易于自然分解且不会污染环境的材料;最后,所选用的包装材料应易于再循环和回收利用,通过再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的包装,从而提高包装物的生命周期,有效降低包装废弃物的出现。
3.总结
11.浅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篇十一
摘要:城市作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城市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人们往往首先考虑的就是城市规划问题,这当然是必要的,城市规划设计到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状况,需要我们结合城市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设计,鉴于此,本文对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关系
一、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含义
明确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首先对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对于城市规划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于整个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城市空间的组织布局、城市功能区分、城市物质设施分布等,这些内容都是整个城市整体层面上的规划设计,范围极为宽广,处理的主要是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而建筑设计则主要是指对于具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针对建筑物进行详细的设计,其处理的主要是消费者和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从层面上来看的话,城市规划主要是针对整个城市这一宏观层面进行规划设计,而建筑设计则主要是具体到一个小的建筑物内部进行微观的设计;从实施主体上来看,城市规划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而建筑设计则主要是一些建设企业的商业行为。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两者的具体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两者之间既存在着相互独立的内涵,也存在着一些必要的联系,其中两者之间相互独立主要就是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所处理的内容不同,所针对的目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规划设计的层次上存在著明显的差异;而两者之间因为都是在城市内部进行规划设计,所以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管是宏观的城市规划,还是微观的建筑设计,他们都是针对城市进行的,所以要想确保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并且体现出城市应有的文化氛围和特色就需要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二、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有着首脑性作用。
一个城市其规划和设计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出发,对一个时期社会的发展有着主导性的作用,一个城市发展形态和他的风格、作用、功能等全都依赖城市的规划。例如如今的现代信息城市、世界城市、生态建设城市、数字科技城市等概念性城市的出现都依赖城市规划首脑作用。城市的规划强调城市形象和城市生态环境。站在宏观的角度统筹人文、水系、道路、绿化、建筑等多个方面。并且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优良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是为了将不同物体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单一物体,更要考虑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联系。现代科学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的建造规模也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全面。一个城市的优秀与缺陷与整体规划的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的规划通过对未来目标进行确定制定出像是实现的制度和手段。城市规划实际上来说是建筑的单体或建筑的群落共同组成的,他对于城市的用地分布、功能分区、市政设施、路网结构都有着连续性和继承性的规划。在整体规划过程之中经常因为对有着悠久历史价值建筑采取保留和保护的方法,以达到整体与个性协调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对于城市中各项指标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和控制。比如建筑用地的范围、性质,建筑物高度、建筑覆盖率、交通出入口、建筑后退的红线距离等都有着明确规定。
三、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措施
在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采取中中科学合理的措施,利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独立又紧密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取得设计质量上的更大进步。具体来讲,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措施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方向
上文中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全面的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重要方向去看待,也即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服从要素,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和谐型,不至于出现建筑设计过于突兀,完全不适合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实际内容的现象,建筑设计应该失踪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内容,保证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资源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内容的有序发展。
2、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建筑设计在作为与城市规划设计完全独立同时又保持密不可分关系的设计工作,其自身在结构创新、空间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备创新上的设计内容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设计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将建筑设计作为单独设计内容来重点考虑,在兼顾整体设计方向的同时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个性化。
3、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关系进行考量的一种评审标准,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该针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建立标准、系统、创新以及个性化的评审制度,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评审内容的专业、全面、细致和标准,同时建筑标准评审制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4、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整体协调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最重要的措施依然是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在相关内容上的协调性,但同时建筑设计依然需要注重保持自身的个性化与创新化设计,建筑设计在个性化与创新化的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标性作用,考虑到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相关要求,保证建筑的个性化设计内容与创新化设计内容不会影响到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系统化设计内容,保证建筑设计的个性化设计功能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发展力量,而不是与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现象。
结束语
城市规划决定了一个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而建筑设计更是一个城市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所以建筑设计必须符合一个城市整体的规划,同时还要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和谐稳定的健康发展。一个城市建设的完善与缺陷,与着城市规划水平密不可分。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能够最终完成怎样的艺术形态,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推动着我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战略目标,实现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繁荣发展,使众多设计师所共同不断追求的研究,也是现如今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不断完善建筑设计评审制度,对于城市规划内容和设计方案对比协调,并且保证建筑设计适合于所在城市的整体规划。
参考文献:
[1]李磊.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臧鑫宇.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雷鸣.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的影响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
12.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篇十二
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强制性地要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笔者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1 规划设计
1.1 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造成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1.2 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1.3 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其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而已。
2 建筑设计
2.1 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内外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就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
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设计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则体现了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层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2.2 利用广场缓解压迫感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节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有的建筑大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舒适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后退 (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摘要: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设计和城市空间在融合中存在的缺陷, 并论述了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13.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论文 篇十三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筑规模呈向“大、高综合”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备专业不仅仅只是“配套”的作用,特别是在大型综合建筑设计中设备专业所占的建筑设计部分的份额越来越多,设备专业所占的总体工程造价也越来越高。同时,设备专业对建筑的层高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工程建筑中的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将会影响工程建筑的发展。
一、暖通设计与室内管网综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有关通风设计的问题
①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对暖通设计中的通风设备的负荷的估算超过了其标准,这样就使得制冷机的装机容量变大,也导致了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成本有所增加,同时,在某一阶段负荷下制冷机的效率也会降低。②当风管在穿过建筑物的防火墙或产生变形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设置适当的防火阀,有时即便是设置了,也只是在其中一侧设置,并没有两边同时设置。③设计人员选择的保温材料不合理,比如现在的很多通风设计人员都选择择铝箔玻璃棉作为保温材料,这种材料虽然可以用于风管的保温,但是对于冷冻水管和立管的保温就不适用了。④在这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风管的设计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设计,比如很多风管都穿过了建筑中的变形缝或防火墙。
(2)立管安装伸缩器问题
目前多层及高层住宅多采用共用立管系统,设计中一般根据系统水利平衡、散热设备、承压能力等特性对供暖系统及共用立管进行竖向分区设置,并考虑管道补偿。但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户内为埋地敷设,却忽略了管井内共用立管的热涨问题,未设伸缩补偿器:或虽设置了补偿器,却未认真校核热膨胀量来决定补偿器位置:还有设计中在补偿器上下位置安装了固定支架,这使的补偿器起不到补偿管道由于热涨而变形伸缩的问题,并可能由于立管的热胀冷缩造成支管拉裂现象。
(3)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楼梯间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然而,有的工程将楼梯间散热器与邻室供暖房间散热器共用一根立管,采用双侧连接,一侧连接楼梯间散热器,另一侧连接邻室房间散热器,而且散热器支管上设置了阀门。这样,由于楼梯间难以保证密闭性,一旦采暖发生故障,可能影响邻室的采暖效果,甚至冻裂。
(4)有关供暖设计的问题
①在工程建筑中,其楼梯间的散热器的只管和立管没有进行合理的设置,比如两管的位置设置不合理,这就使得建筑楼梯之间的散热器和相邻供暖区的散热器共同使用一根立管;使用双侧连接,使得卫生间与相邻的房屋连接上了;只安装了一个阀门在散热器的支管上,使用虽然方便,但是在出故障的时候进行维修就非常的麻烦。②现在在工程建设时,多数开发商或投资商都要求一个单元一个入口,这样既方便管理,又为工程节约了成本,但是作为暖通设计人员,就不应该完全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设计,应该从室内的供暖系统运行是否合理来考虑,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顾及室外的管线系统设置,只图这样有利于施工,而应该特意标注入口管线和建筑轴线两者之间的距离,如果入口的数量很多,还要对各个单元的管径和热负荷进行特别标注。
室内管网综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设计过程缺少一个管线总协调。由于现行建筑设计单位内部分工非常细,一个大型工程设计会有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智能等至五个专业参与。参与设计人员专业不于5人。而建筑设备部分的给排水,电气,智能等是同在建筑平面图这一平台上进行设计,并确定的本专业的管线走向,如果专业间缺少沟通和协调,就会造成多个专业多种管线共挤同一空间的情况。
施工过程中,也没有施工过程缺少一个管线总协调。没有统一的协调和管理,缺少施工各工种的工作面的时间和空间分配。
解决措施
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强化对暖通设计和施工的监理工作:①安排有能力的监理人员在合理的监理制度下对整个暖通设计与施工过程进行监督;②在审核暖通设计方案时,对噪音的产生要仔细分析其原因,比如说,冷却水水箱、冷却水机组、冷却水泵和通风设备等,对这些设备的设计和设备布置的位置都要严格审查看是否合理,从各方面考虑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③在暖通设计与施工前、中、后都必须严格监督有关单位使用减振吊杆和消声小室,使噪音在最大程度上得到降低。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①培训暖通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使其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都得到提高;②利用各种媒介对暖通设计的相关规定进行宣传并且落实;③科学使用原材料,严格按照材料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私自自行更改材料的使用方案,尽量节约资源,以提升经济效益。
降低暖通设计的成本:①按照相同的标准对暖通设计所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市场价格、档次等的比较,在使用寿命一样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设备,节约资本;②暖通设计的总体成本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用、维修成本。
建立工程建筑中的加压送风系统:①选择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要可开启思维窗扇面积相等;②对高度小于100米的工程建筑的通风系统选择自然排烟;③按两个楼梯计算剪刀型楼梯的送风系统风口位置和送风量。
2、室内管网综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解决各种管道相碰及协调的原则,一般为: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非重要管让重要管;移动后造成经济损失小的管线让移动后造成经济损失大的管线。例如,自来水管与风管相撞,则应当自来水管拐弯。冷、热水管与下水管相碰,则应改变冷、热水管道走向。
(2)现场要配备设备总管的工程师,在各交点处综合其标高,看是否有矛盾之处,及时发现,将问题解决在安装之前。
(3)工程设计当中各专业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不能各自为政,各专业避免最不利的管线交叉。对于比较复杂的建筑,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暖通、给水排水,建筑电气与建筑专业)首先应协商好空间分隔,定出每种管道的标高范围。一般情况下不得越出给自己规定的界限,遇有个别管段要越界时应与其他工程协商。
(4)在多层大的公建项目上,当某一层天棚下的管线过密时,可把某些管线移到其他层的天棚下敷设(如消火栓环网管道和供群房上单体楼的热力空调管线)。
总结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推荐阅读:
城市道路设计问题08-27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09-24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07-21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规范06-17
城市规划及设计10-03
概念城市规划设计10-28
城市广场设计控制原则11-09
城市设计工作计划06-17
城市设计指导思想10-07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