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2024-09-05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精选14篇)

1.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篇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浅析 课题组成员

冯焱 摘要:中学化学新教材中实验教学时中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新教材中化学实验内容及内容呈现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就新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在教学实施中的一些改进提出了一些简单做法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教学、实验改进、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新教材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点: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提倡制作低成本的实验等。化学实验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波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新课程十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从当今化学教学的发展来看,化学实验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对新教材化学实验教学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一、实验教学自主化

新教材“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将制备实验、性质实验、物质检验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原理、方法等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整理。新教材中加强了实验的探索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探究中:我在上课时增加了实验用品,铜片、锌片、碳棒、硫酸铜溶液。学生首先按书上进行摸索,了解了一点原电池的原理。接着由于好奇会从实验用品继续选出材料、用品进行探索。四个同学一组,全班得出好多结论。比如:电极全是铜片、锌片时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但是如果是锌片和碳棒是实验明显:电解质换成硫酸铜溶液时也能成功。学生对于自己的发现非常兴奋,知识落实较好。乘兴追击,我布置化学电源中的自我设计原电池。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干电池,分解出有用的东西,从家庭中找出各种电解质溶液。设计好原电池后在全班检验它的电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设计了好几款原电池。有些电流较大,如选用白醋,纯碱等:有些电流较小,如采用水果汁,酸奶,饮料等。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电池还真的能发出点来,学习兴趣顿时高涨起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成功的愉悦,学习效果能不好吗!

二、实验教学趣味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而化学趣味实验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是发展趋势,化学实验趣味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趣味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谋求新教学方法的好思路。因为它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中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求、勇于试验和勤于思考的思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实验趣味化,给学生以鼓励、唤醒和鼓舞,给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在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于盐酸反应的速率时,新教材改为在试管口套上气球,通过气球涨大的快慢让学生直接观察出反应的快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准备家中的自来水,矿泉水,我在课堂利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水。当学生看到自来水,矿泉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立即出现了白色沉淀,而向从自来水蒸发制出的蒸馏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就没有了明显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有意思,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该实验既使学生掌握了蒸馏实验的操作原理,蒸馏实验的作用,有学会了氯离子的检验方法,生活中的水一般是用液氯来消毒的。对市场上的矿泉水检验,发现了有些品牌不含氯离子,有些含有氯离子。学生学以致用特别感兴趣,还问我其他离子如何检验,不仅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是一举多得。还有,用苹果或西红柿制作一个原电池的实验,当学生看到水果竟然能发电,高兴的心情无法形容。这些趣味实验,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离他们更近了,体验到化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得更容易,理解更深刻,教学效果能不好吗?

三、实验改进生活化

随着中学化学实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化学实验,其中家庭小实验的形式很受欢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己动手实验和观察实验的机会,新教材上增加了“家庭小实验”。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有培养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是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做实验药品

如从学生最熟悉食盐中了解加碘盐,学生可在家中做,也可在课余到实验室做。大部分同学事后说刚开始直接加入淀粉溶液中都没有变蓝色,加硝酸银溶液也没有黄色沉淀,冥思苦想后学生就翻阅资料、上网查找或问同学,才知道计入了碘酸根:最终使食盐成功。过程的艰辛可到的喜悦可想而知。再如,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的实验:用氯水漂白鲜花的实验:用苹果制作原电池的实验: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等实验。

(二)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现象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奥秘 例如在“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要求学生对雨水pH进行测定,了解当地雨水状况,分析是否是酸雨:让学生收集家里旁边河道的水进行pH测试,学生从自己的结论中深感保护环境的重要。这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很多,而且很多学生也开始向家人作宣传,不仅知识提高,无形中环保意识也提高了。通过胶体的学习本质了解多种墨水不能混用。通过做铝热反应的实验,使学生联想到铝热反应能用来焊接钢轨,对化学反应竟然能放出如此高的能量感到十分惊奇等。

四、实验改进绿色化

新教材中许多实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灵活改装。如铜与稀硝酸的实验可以这样改进:在一个洁净的针管中加入少许铜片,排除空气;另外在小烧杯中注入稀硝酸并微热;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稀硝酸,迅速用小胶帽盖住注射器吸口。当观察到蓝色溶液、无色气体时,打开瓶帽,拉动活塞,吸入空气,会看到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此时迅速将气体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实验简单可行,效果明显、无污染,效果良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实验改进开放化

所谓开放化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创设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新教材就是本着这一原则,把不少化学实验设计成了开放性实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例如,钠和水反应一节中,我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和水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还有其他产物吗?这种开放性实验,其思维容量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试想,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设计的方案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点设计非常合理,有的设计比较合理,也有的甚至不合理的、违反常规的,但每个学生都进行了认真思考,在这个设计中,有些同学把金属钠放在煤油下面,倒扣漏斗收集点燃:有些在U形管中实验等等。至于得到什么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实验时对知识的体验过程。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就越广,思维越深刻。于此同时,进过交流讨论,相互启发,碰撞出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不但知识学活了,而且实验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不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的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化学实验的改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我们还可以结合所在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选修课,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设置逐步向着形成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板块有机结合的体系发展,形成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总之,如何使实验在教学中既为学生获得知识创造条件,又为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化学实验适应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特殊功能,值得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

2.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篇二

课堂教学的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每节化学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1. 实验探究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多的导入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入新课学习。这种导入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投入达到最佳状态。在探究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会得到激发。但是如何设计一个既能达到预定目标,又切合学生实际的操作问题呢?

以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递变规律”为例,我给学生提供:氯水、溴水、碘水、氯化钠溶液、溴化钾溶液、碘化钾溶液等六种试剂,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来设计有关的实验进行验证,证明氧化性Cl2>Br2>I2,还原性Cl-<Br-<I-。接着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与评价,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复习所学的知识,再通过实验论证,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的课堂导入趣味横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而且由此所形成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更有乐趣。

2. 情境导入法

以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或问题作为课程的开始。这种导入方法的优势在于:让学生领悟到化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内容;同时,在学习之前导入实际情境,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有意注意”,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在讲“氮气的性质”时,首先播放一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雷电交加的视频,伴随着视频场景,教师充满激情地说:“看到这样的场景,想起一句谚语———雷电发庄稼。此时在农民眼中看到的是雨后绿油油的麦田,展望的是秋后丰收的喜悦(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而一些受氮氧化物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们,却大声疾呼‘少打雷吧,别下雨了,我的钢材都被你毁了’。在这一自然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不同呢?”

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导出相应的化学问题,再通过对这些化学问题的解决得到新发现,学习新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这种导入方式应用的比较广泛。

3. 生活问题导入法

以一个能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在问题解决与探究中进入新课学习。这个问题应该是开放的,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的引入才能在学习过程的开始就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纯化学问题,但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必须紧扣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导入以下生活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开始。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直接用自来水养鱼,鱼儿为什么容易死吗?通常自来水厂最后一道工序用什么试剂来消毒?如果直接用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可能会有什么现象?(演示: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暗示化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

4. 温故孕新导入法

有些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多相关知识的运用,或可以由固有知识进行迁移得到,这就需要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进行复习,唤起学生对固有知识的记忆。温故的作用在于可以扫清求新过程中的障碍。有些课程可以通过对固有知识的回顾、反思,运用迁移、拓展和类比等手段引出新知识,使新概念的形成顺理成章,这样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是教材中继初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之后的又一个气体的制备方法,学生从回忆初中所学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制法中受到启发,回忆所学气体制备原理和所选用的发生装置,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获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及选用制气装置的一般原则,并亲自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根据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同时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实验装置,使其不断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5. 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最直接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其优势在于直接点明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奔主题,排除其他内容的干扰,对一些教学味较浓而知识容量较大、难度较高或相对独立的内容非常适用。

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这节课的内容时,通过课件直接展示资料: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几个历史阶段,介绍电子、质子的发现,然后直接进入新课的讲授。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形式,以上只是本人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粗浅想法。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最终的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陈伙平,王东宇,丁革民等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浅析 篇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延伸与扩展,在国内的大多数地区,初中化学都是以认识学习为标准,学制为一年,但是高中化学则大有不同,在难度上不仅大幅提高,所以,为了学生打下牢固的学习基础,让化学在高考中成为优势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例如,在学习第一节实验器材的了解时,这种文字性描述是需要学生记忆的教学内容,只有让学生作为主体才能加深记忆效果,所以,教师可以组建化学小组,根据实验的理解去记忆和讨论,然后,由教师检验结果,让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归纳实验器材的使用,从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高课堂效率。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拓展

化学是一门研究性教学,为了让教学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与效果,不让学生依然沿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探究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拓展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学习Na与水的反应时,会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学生也会知道Na属于活泼金属,可以与不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那么,在溶液里是先发生置换反应还是与水的反应呢?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进而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善于利用实验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加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学会善于利用实验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反复观察,从而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是理科学生高考的重要科目,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教师应该发挥创新思维去教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去改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上文结合实际分析了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策略,在教學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展探究式教学,拓展学生思维的以及善于利用实验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信我国的高中化学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郑多海.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学策略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文化,2014(13).

4.浅析高中历史复习方法 篇四

在高考复习中,有些同学花大量的时间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有些同学花的时间相对要少的多,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勤劳刻苦,但学习效率却会高出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很多。

一、观念转变,早作准备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来讲:①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5.浅析高中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篇五

作者/肖莉

摘 要:通过对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高中生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针对数学的喜欢及兴趣,针对数学学习的接受程度的区别也是客观的实施。特别是普通高中,学生的素质相差很大,又有很大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不一样的学生对学习的悟性及把握能力的距离也很大,这一定会为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学带来一些问题。若是在高中数学教学里不顾学生水平及自身能力区别,认为教学就是将学生归到一个班级进行上课,实施常规传统的同一教材下的统一要求、一模一样的措施进行讲课,那么一定会导致学生出现知识饱和或知识没有饱和的情况。这样就不可能面向学生,全面地估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别,也就不会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的硬性原则,学生得不到全面、充分的知识,还可能发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上述基本不吻合素质教育的指标。面对上述情况的出现,在高中数学教学里对学生差异实施分析评定,尤其是数学课堂里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在数学课堂里怎样实施课堂差异教学模式,就变得异常的重要了。

6.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篇六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学习知识,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下面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培养

一、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高中化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学习化学知识,同时还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学校都强调学生被动学习,严格的按照教师、学校的要求进行知识学习,学生听从教师的安排、知识讲解,本身不需要自主探究,这就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降低,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综合发展。在新时期下,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在摸索中掌握知识。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手段,要求以学生?楹诵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经过独立思索、探究、实践、反思等过程,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认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规范、科学、有序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好的教育就在于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此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情况,构建相对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讲解《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篇关于城市空气质量报道的的文章,并在文章中将关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字眼标注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空气质量报道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那么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到底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在空气中有很多物质,为什么对这两种物体进行重点报道?”通过这样的疑问设置,学生就会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产生浓厚的兴趣。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稀盐酸、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上,对硫、氮的氧化物性质进行探究,就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

此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支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回答得真好、很棒、真聪明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可以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入手。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自学,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单独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验证,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知识探究、学习。在课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巩固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反馈,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能与电能》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让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形成条件等知识;在课堂上,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三个实验:(1)将锌片、铜片平行的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2)用一根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3)用一根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并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电流计,插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电流计指针变化。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就会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形成条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课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科学的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知识。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大多是教师动手操作,学生在旁边观看,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因此,在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操作中,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反思、实践,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生动的生活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做到爱学、愿学,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7.浅析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篇七

面对以上诸多困惑, 只有从教师的教学理念、设计、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以及资源等各方面入手, 对其进行必要且是深入的反思, 并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 才能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逐步提高, 以往枯燥、乏味、难懂的化学课堂也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生命活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

目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设定, 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而进行教学, 灵活地使用自身教学理念与方法, 从以往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因此,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灵活教学, 精心设置课堂教学。

面对教材自身的缺憾与空白, 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宰者, 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灵活运用与开发教材。通过对教材以及自身情况的研究, 根据教学实情, 结合自身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以及活用, 精心设置课前预设, 从而使课上教学精彩、有效。

但是,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重视课前预设, 就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或者沉闷, 没有创造力, 而缺乏有效的课前准备和预设, 又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没有顺序, 缺乏必要的目标和计划, 达不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 教师只有在教学时, 在精心设置课前准备以及预设的前提下, 针对教学当中出现的种种意外进行灵活的调控, 死板的化学课堂才会在有效的预设以及精彩的课堂讲学当中相互融合, 得到优化。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 化学课堂才会丰富多彩

所谓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死板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而是重在得法, 贵在用法。

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 因此, 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只是追求和照搬一种教学模式, 而是需要科学、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 采取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法, 才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合理地调动起来。

以往, 教学方法往往是启发性、讲授式的, 然而对于目前的教材来讲并不适用, 只会凸显其自身单一性的缺点, 并且还不能够满足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要求。一种教学方法用得好还是用不好, 关键在于教师。用得好就是好方法, 用不好就是坏方法, 而其中的功效究竟能否发挥好, 还需要教师克服其中的形式主义, 和谐、合理地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三、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三要素

1. 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今的课堂教学, 需要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是建立在平等的地位、和谐的环境中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非常有必要。在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的友爱、平等以及学习的快乐, 感受到自身在群体当中的价值。

在这样和谐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问问题, 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让学生在不同的意见中吸取有效的知识。对于学生发表出的不同见解, 教师需要做出适合的鼓励以及指导,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与教师的互动交流。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2. 结合教学实际, 设置良好教学情境

如果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学上, 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 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情境的设置, 一方面要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让学生明确要学习内容的目标;另一方面, 学习情境的设置, 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另外, 学习情境的设置一般是以提问问题的形式出现, 好的问题不仅要有必要的价值, 使其对达成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贡献, 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克服以往填鸭式的提问方式, 让学生能够在一步步的探索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此外, 问题的设置还需要一定的可行性, 所提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能够回答的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 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在一步步的回答问题的基础之上, 仍旧有兴趣继续学习。

因此, 良好的教学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并且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探究中掌握必要的知识。

3. 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 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 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8.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浅析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4-02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不但对学生的学习和高考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化学学科内容抽象,加上概念和原理较多,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高中化学教师要想教好化学,就必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一、渗透新课改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化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必不可少的需要对化学概念和理论进行讲授。新课改并未要求在教学中抛弃传统的讲授法,而是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讲授法。基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讲授法要力求生动地讲授理论知识,将枯燥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高中化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讲授法中,为了保证讲授的生动性,教师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例如在讲授“酸雨的危害”时,可以在相关网站搜集酸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的图片、声音、视频材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形式下感受,然后进行理论的总结。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理论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先“亲其师”而后“信其道”。

二、理论结合实验,注重实验教学方法

验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化学教学成果检验的重要标准。实验是将化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中运用化学理论知识。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水平的有限,必须针对实验展开详细的讲解,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操作中的指导性,以确保实验效果。在演示和讲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真实的过程中感受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动脑、动手。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强沟通配合,同时相互帮助提高。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实验的总结,高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以促进学与思、思与行的结合,更好的促进实验效果,避免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仅停留在观察和有趣的表面。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简易的课外实验,让学生们在实际中去运用,以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发现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展现了化学学科的科学魅力。

三、引导学生探究,强调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研究情景,让探究者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分析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实现探究者认识深化的目标。探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重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入学习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注重和其他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在这些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我们对钠与水的反应学习很有典型性,但在学完之后,我们可以提出新问题,Na与 Cu SO4溶液会有怎样的反应?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学生可能会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分析说,Na的活泼型更强,所以会有Cu生成,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有气体产生,因为 Na 与水反应会有氢气产生。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尝试,然后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既有气体产生也有蓝色沉淀物出现,但没有生成红色物质。在观察了现象后,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写出其方程式。探究性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实践,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科学思辨能力、总结探索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

态度,掌握展开化学研究的方法,这是探究性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提出的目标。

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新课改对化学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教学方法的选用不是固定死板的,必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并且不断改善。只有立足于学生、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来指导,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积极有效的发展,才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罗利奇.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中学,2015,11.

[2] 张正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13.

[3] 潘媛.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7.

9.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篇九

—以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为例

河北隆尧第一中学 河北省隆尧县 055350 景德生 ***

摘要:本文以有机化学教学为例,从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作业的实效性,重视课后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四方面探讨了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审视当前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发现它并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实效性。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者,依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并实施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1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

课前教师应通读本节教材内容,把握和解读课标要求。再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课堂。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智慧,发挥集体优势。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教材内容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前沿信息。如纳米技术、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陶瓷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以及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一些影响日常生活的事件,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对搜集的信息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整理加工。

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选修5介绍的有机物都是紧贴生活实际的。如甲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酒醋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油脂蛋白质是我们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教材生活化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选修5的内容广知识点多,但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不能流于表面的热闹和浮躁,应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才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使他们学习具有创造性、自主性和兴趣性。

2.1恰当引入

生动的化学课堂从生动的引入开始,引入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引入能换来整节课的学习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地思维。生动的课堂引入是盐,汤中无盐索然无味,有汤无盐难以下咽,二者结合汤味无穷。课伊始味已生,课进行味正浓,课结束味犹存。视具体教学内容由影像视频、具体事物、图表数据、生动情景、生活常识、实验魔术、时事新闻、图片事件、故事谚语和已学知识等引入新课。将调为艺术移植到化学课堂可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2巧借辅助

为了有效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可采取不同的辅助方式。如对比乙烷、乙醇、乙醛空间结构差异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出它们的球棍模型,形象生动的观察得出官能团的差异。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化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可以采取“实验→观察→分析”方式授课,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合作、交流与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具有实效性。乙醇的教学中通过钠和水反应、钠和乙醇反应的现象可以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体,更好地理解了羟基的特点。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了一个现象:钠和乙醇反应的过程中沉在液面下的钠浮起来了,学生就有疑问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认为反应中产生的氢气对钠有一个向上的推力,有的学生认为生成的乙醇钠的密度比乙醇和钠大,所以钠就浮起来了„„这样课堂就成了学生的课堂,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羟基的认识具有实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纠正学生实验的规范性,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给出乙醇的化学性质。

2.3适时调整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做到“时时刻刻”眼中有学生,按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听课的状态、互动情况。若发现我们实施的教学和学生的现状出现不和谐时,则要及时考虑按学生的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糖类的教学中笔者设计的教学意图严格按照教材,引入新教学内容时展示了生活中常见含的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物质图片,接着给出实物,探究各种糖的物理性质,再到葡萄糖的教学,这些都顺理成章的完成了,然而讲到了淀粉水解时学生的反应开始疑惑了:为什么淀粉水解了?什么是水解?葡萄糖怎么不能水解呢?笔者的原计划受到了干扰,立即做了适当的调整。临时续了插曲:什么是水解,什么类型的物质能发生水解,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淀粉为什么水解,葡萄糖为什么不水解。

3及时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检验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才能达到实效。学完有机物有关章节知识点后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如下列两组物质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白酒和白醋、汽油和水。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将化学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课外探究能力。这种形式的作业使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种形式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体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课后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的实效性

反思活动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反思是一种复杂的内部认知过程。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书写“教学案例”、“教后感”等形式来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到位;本节课如何改进会更好;采取什么教学形式和方法会更好;教学媒体使用是否恰当;教与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中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和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如果教师能长期的坚持反思,就一定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做到真正的实效性是一线教师永恒的话题,面对新课程的新教材我们只能适应研透它。广大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知识,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育人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参考文献

10.浅析高中英语趣味性教学 篇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进步,英语在全球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如何让学生学好英语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学好英语是高中教师和学生们不断奋进的目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高中英语教学确实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厚,课堂效率低下,教师们也在不断寻求教学改革方法。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本文对于如何开展高效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趣味教学;高中生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采用内容生动有趣、形式多种多样、高效而不枯燥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英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课上教学时间,开展趣味性英语教学,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一、营造亲切感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英语课堂氛围的把控和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能够更利于各种趣味性活动的开展,沉闷拘谨的课堂会抑制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们信任老师,才能听从其在教学中的指导意见、配合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和学科老师有着很大关系,离不开学生和老师和谐的相处模式。英语老师要保持自身人格魅力,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学生们有融洽和谐的关系,学生们才会更加积极配合地投入到课堂英语活动中来。

为了做到这一点,在课上老师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最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只有老师对英语教学充满热情,才能在授课时感染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如果老师整日上课愁眉苦脸,情绪消极,课堂氛围会变得呆板、沉闷。在课上,老师可采用丰富的语言和充满趣味性的肢体动作进行教学,让课堂变得不再沉闷。老师还要学会和学生们建立平等的关系,要学习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们的人格,让学生??通过老师感受到学科的乐趣,老师虽然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课堂的控制者,但是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学生,平等关系会使教学更加有趣地开展下去。

二、丰富教学方式营造新鲜感

在高中英语课上,老师要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们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中,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多彩课堂,想方设法使英语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学生因为课堂的精彩纷呈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倾心的投入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保障,最终形成对英语学科学习的良性循环。

(一)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英语课程不像语文数学那样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有的学生在面对英语时可能还会感到陌生,对此,老师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丰富教学环节,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能够以轻松的心态面英语学习。例如情境教学就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通过视听感受达到更好的接受知识的效果。在开展教学之前,老师可以根据高中生喜欢听歌看电影的特点,在课前为学生们播放好听的英文歌,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电影,为学生们创造学习的情境,丰富学生们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加强学生们对英语的实践能力,提高英语的趣味性,课上教学中,老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组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分组合作学习能使每位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热情高涨地参与其中,让课堂氛围变得活泼有趣,可以提高课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在此之前,老师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为学生灌输清晰的英语对话的学习思路,让分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高。

三、注重情感交流营造趣味性

英语教材中内容丰富多样,为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投入课堂,贯彻情感教育,进而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老师不仅仅要注意授课过程,还要关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交流中关注教学反馈。课前老师要了解学生们的基础知识、爱好和能力,根据老师了解到的信息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力求提高备课前的质量;注重教学中的反馈,对学生们在课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对学生们进行准确的评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把握课外反馈,师生间要增加交流,及时表达彼此的想法,真实反映教学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课堂上的趣味性教学需要老师在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后,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同时能看到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阶段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叶雪英.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J].学周刊(A版),2010(3):54.[2]王燕妮.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性[J].成才之路,2010(2):57.作者简介:

11.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高中化学教学

【分类号】G633.8

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教学目标。如何在新课改下进行教学?这是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我们有必要对教学中的三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完成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认识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化学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化学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是化学新课程目标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化。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评价、激励和调节作用。可以说,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科学的教学是野蛮的教学,目标不具体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化学教学内容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与化学学习有关的经验。

二、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关系

1.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风向标”

教学目标是解决教与学的方向的问题,教学方法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内容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化学学习的方向,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依据。

“方向”确定好了,才能确定方法和内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先确定教学目标,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化学反应的限度属于化学热力学研究的范畴,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化學反应的限度相关内容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学生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化学反应限度是理解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建立“平衡观”的起点。它的表象“静止”与本质“运动”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对于学生是较难理解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个建构过程,一点一点悟出化学反应存在限度,所以在教学中组织充分的讨论十分重要。

接着进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1接触过可逆反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溶于水;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工业合成氨。学生对可逆反应的了解仅限于必修1学习过的这几个孤立的反应。学生知道可逆反应的存在和可逆反应有正、逆两个方向。

通过学生访谈和查阅他人研究成果了解到学生对可逆反应和平衡状态存在以下认识:

①学生对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认为完全是外界原因(如反应是否充分)造成的,不能理解是可逆反应自身的特征。

②学生认为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反应就停止了,不能理解动态平衡的定义。

③学生认为可逆反应正向进行完又回来,不能认识到可逆反应是双向同时进行的。

然后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①结果性目标:初步认识化学反应限度及其特点,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②体验性目标:在分析可逆反应特征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平衡状态与可逆反应的关联。

确定好教学目标,接下来我们才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这节课的实施过程。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手段,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必须以化学教学目标为前提,它的选择应依据不同层面设计的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内容是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教师要在理解和领会化学课程内容和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重新进行选择和组织,以使所确定的化学教学内容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发展。

《化学反应限度》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基于概念建构与转变的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限度观”和“平衡观”。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好实验探究、交流研讨、假设论证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构起“化学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当反应限度最大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这一核心思想。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确定运用发现——探究的化学教学方法来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据本课知识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功能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确定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做实验,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特征”。依据核心问题,引领整节课的教学。

抓住学生对实验探究中实验现象的质疑,让学生来发现这节课的核心问题,继而引发后续的探究,完成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方法和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围绕着化学教学目标来确定。化学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化学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必须要适合化学教学目标的任务和要求。化学教学目标是由化学教学内容来体现的,因此化学教学内容必须要能充分的表达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方法和化学教学内容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三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三部分。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实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不仅首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春娥.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J].科教文汇,2011(4):104-105.

[2]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浅析高中化学分类对比教学法 篇十二

要取得教学的成功, 就必须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 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 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分类对比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其中分类对比教学法, 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此法就是在教授某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计算等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与其相似、相关或相反的知识, 并进行综合分析、对照比较, 以求寻找它们的共性和差异, 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认识。分类对比教学法的目的是按照一定的线索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汇点成面。这样, 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同时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所谓分类, 就是找出教学内容的共同点;所谓对比, 就是找出知识间的差异。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 分类对比教学法可分为求同比较、求异比较、相似比较三种类型。

一、求同对比

就是将相同的知识或性质相似的材料放在一块加以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总结出其共性, 掌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在教学中我第一次用“通过讲解先总结再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给出问题:如何检查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我首先总结, 图1用加热法:将导气管末端浸入液面以下, 使气体发生装置微热, 若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 停止微热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则证明气密性良好。关键词为“浸液、加热、冒泡、水柱”。图2用液压法:塞紧橡胶塞, 关闭活塞, 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至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形成高度差, 若一段时间内高度差不变, 则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关键词“关塞、加液、静置、液面”。

练习:请检查下面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对图3学生的回答: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撤掉酒精灯有水柱回流, 则气密性良好。图4、5则无从下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本质, 只是强化记忆, 易混淆, 遇到新情况就不会运用。

于是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法, 采用了对比求同法, 即“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求同”。讲解习题时, 在对比分析上用较多的时间,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体体积因素有哪些?两种方法有何共同点?如何检查?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出:首先形成密封体系 (通过关塞或加水实现, 所有的出气口均要关闭, 但只有一头是“软”关) , 然后改变条件 (温度或体积) , 使定量气体在前后有压强的改变, 在“软”关一头就会产生明显现象, 以达到检查气密性的目的。这样学生明白其本质就是利用压强差, 不管是何种装置都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分析, 学生对图3、4、5都能轻松回答, 在以后的练习、考试中, 学生都能规范表达, 因为他们通过对比求同理解了实质。

二、求异对比

事物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而教师的责任, 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种差异揭示出来。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更适合用对比求异的方法, 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本质的差异, 才能使学生建立起准确的化学概念。如:原子和离子, 电离和电解, 原电池和电解池, 元素、原子和同位素等。

例如:在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这两个概念进行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我首先要求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概念放在一起, 从其定义、研究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完成下表:

通过对比抓住各自的不同点找出差异, 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以上对比总结出各概念的关键点。

1.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 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 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 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有所差异。

2.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 同素异形体的组成元素相同, 结构不同, 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化学性质有相似性, 但也有差异。

3.同系物的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属于同系物的有机物, 必须结构相似 (结构相似指的是组成元素相同, 官能团的类别、官能团的数目及连接方式均相同) , 在有机物的分类中, 属于同一类物质, 通式相同, 化学性质相似, 差异是分子式不同,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的整数倍, 如分子中含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之间就属于同系物。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4.同分异构体的对象是化合物,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必须化学式相同, 结构不同, 因而性质不同。具有“五同一异”, 即同分子式、同最简式、同元素、同相对原子式量、同质量分数、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可以是有机物, 也可以是无机物。

三、相似比较

从思维形式看, 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分属于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而相似比较则介乎二者之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出事物的细微差别, 例如有机化学中酚羟基、醇羟基的学习, 二氧化硫和氯气漂白性的实验等。

13.浅析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 篇十三

浅析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班永贺

【摘 要】计算机的使用,已成为每个人必备技能,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计算机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用的技术课程。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激发;计算机;学习兴趣;提高;应用能力

大多数高中生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是认识不高,了解不多,认为高中阶段以文化学习为主,对计算机的理解仅限于游戏、聊天,对深钻细研没有多大心思,普遍存在着“不愿学”、“不想学”等厌学现象。因此,高中计算机老师有责任、有义务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的心理历程和浅尝辙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治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灵活教法,提高质量

(一)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例如,实行任务驱动。例如在教学Word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两张纸,一张是普通的只有文字的黑白纸,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比较哪一张比较好看,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小,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纸。教师再提问:“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份这样的纸呢?”同时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小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份属于自己主编的小吧。”布置一份个性小的制作,比较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讲透教学理念

为有效的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能够正确、自信和恰当地使用计算器。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清计算机学习的意义和作用。高中的计算机虽然是基础课程,但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使用计算机能够解决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教师要一方面鼓励学生学好英语为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因为计算机多数是用英文表述的,尤其是一些专用名词。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成为计算机高手,要搞电脑程序设计编制,软件开发等,都离不开数学、物理等科目,激励学生在学好主科的基础上重视计算机的学习。

(四)体现主体地位

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内容的学习思考。高中生计算机教育与专业的要求存有差异,应从实际情况来确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自学与研究,开阔眼界,开发潜能,将引导作用贯穿于整个过程,鼓励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上交流、讨论,互发电子邮件进行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形成学生的思维方法。

(五)选定教学内容

为高中生设置计算机课程,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弄懂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配置,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其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应用软件,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在在讲解word软件时,首先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使每位学生都面对word软件的界面进行学习操作。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计算机学习运用的质量及效率

(一)注重启发教学

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比如在word排版学习中,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不同的报刊版式和风格,让学生自己搜索图片,下载资料,发挥想象,制作一个主题版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注重演示教学

教学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实物、示范表演,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教材,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把书本知识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学中,我将自己所学的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课件制作(powerpoint/authorware)知识制作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件,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印象。采用“演示、操作、提问、解疑”的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后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师生一起加以解决问题。

(三)注重激励教学

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些学生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独立性还未成熟,喜欢模仿,受暗示性影响较大。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的学习中,让学生上台做演示操作,给其他同学做示范或作品展示。在此基础上,通过举办全校计算机打字速度、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比赛,让成绩优秀的同学得到老师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以表扬激励学生走向成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信任,从而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14.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浅析 篇十四

高一英语组

刘勇

摘 要: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阅读中要善于提出明确的目标,阅读后加强巩固和训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 英语阅读 课堂教学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背景

在世界各国紧密联系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间交流的主要语言。我国身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也在一步步的强化和改革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紧跟时代发展,对高中阶段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2.课程改革中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对于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学变得更加重要。

二、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翻译文章

现阶段高中英语课程中,英语教师过多地重视英语词汇的运用及英语语法的理解方面,过分的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不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时教师也只要求学生达到翻译出文章的含义就可以,而不进一步的讲授如何做好英语阅读理解类的试题。

2.单一的阅读教学手段

高中的英语教学时间有限,而讲授的内容又非常的繁复。因此大多数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过简单的翻译之后就开始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这种机械的应试训练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缺少创新,而且忽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缺少英汉语言间的融会贯通

此外,英语阅读教学中缺少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链接。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不重视英语与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学生不能理解阅读中出现的英美文化背景,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三、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笔者就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做出了如下试探。

1.授之以法,课前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

2.设计提问,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常是“师生无缝对接式问题”。因此,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动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被忽略,甚至出现以教师主体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情况。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的。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主动性的知识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教师不但要设计理想的学习环境,而且更应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例如在导入SEFC Module 2 Unit 3 Who Am I?一文时,作者就利用学生对电脑的兴趣,问:“In what ways are computers used today?”通过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展开思考。学生的情绪即刻被调动起来。回答出电脑的种种用途。然后接着问:“Do you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让学生自读文章,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层信息,边寻找他们所要的答案和发现他们的疑问。在学生体验阅读之后,提出他们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如果学生的信息没覆盖重点时,教师给予指点。在学生理解文章之后问:How computers have changed our lives? 让学生积极地体验阅读、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性意识

目前的阅读课堂已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变为“探究、创新性”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究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励。另外,获取书本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运用知识只是一般效用,知识的创新和生产才是创造财富。创造性人人皆有,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激发它产生的催化剂,它就不可能释放和表现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创造的时空,还要给学生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回避“无暇深思的活动”,要像画家一样巧妙地留有“空白”。因为空白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阅读课更需要这样的“空白”,学生的创新能力常是在“空白”中体现与培养。怎样设计“留白”问题并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一、问题必须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因为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也正是在这时得到真正的发挥,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例如SEFC Module 1 Unit 4 Earthquake 在了解完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后作者问: What does the title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mean? 解答这个问题除了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有一定的联想、想象、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第二、问题又要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还是以 Earthquake为例,在上课文之前,作者问“Imagine your home begins to shake and you must leave it right away.You have time to take only one thing.What will you take? Why?”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及生活目标、价值观等,展开丰富的联想。丰富多彩的答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中,使得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解释,同时也达到了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

4.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阅读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譬如SEFC Module 1 Unit 5 讲述了黑人Elias在黑人领袖 Mandela 的帮助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 Why is Mandela a great person? 引导学生谈谈帮助身边贫困学生,为希望工程献爱心、为灾区人民出力、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的情况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创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徐昌和.2006.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误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王海燕.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2 [3]杨宁.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J].学周刊.2010,0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表达励志的现代诗赏析下一篇:爱的教育读后感高一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