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2024-10-13

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共13篇)

1.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篇一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作者:骆婧

【摘要】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面临着师资短缺、教师专业化程度低且流失严重,幼儿园布局困难、农村地区幼儿入园难,学前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新学前教育观念,规模化办园辅之以建设“微型幼儿园”等措施来促进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全面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学前教育 困境 对策

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是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工作重点之一。“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用50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这表明国家对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笔者走访调研了贵州部分农村幼儿园,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师资困境:师资短缺且流失严重、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据统计,2007年全国学前教育师生比为1:24.68,西部地区远远低于这一比例,如贵州省学前教育师生比仅为1:55.87,在贵州省部分贫困农村地区师生比甚至达1:200①。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严重短缺。在西部地区,为缓解师资短缺压力,大量的中小学富余教学力量通过短期的职前培训即转岗为幼儿教师,成为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主力军,使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出现“杂牌军”现象,这些幼儿教师基本上没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转岗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单就学历达标率这项指标而言,西部农村地区在不将临聘教师、代课教师统计在内的情况下,学前教育教师仍存在学历不达标情况,这大大降低了学前教育质量,制约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此外,在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在工作上可以用不堪重负来形容。他们可能身兼数职:既当园长、又当保教主任,还兼任主班教师、后勤工作等。不仅如此,在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社会地位低下、福利待遇低等问题。如贵州部分贫困地区,当地的财政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全县教师的工资。在低待遇高工作负荷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流失非常严重,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师资进一步短缺,形成恶性循环。加之编制不明确、待遇无保障,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自身专业发展的外动力和内驱力。

布园困境:幼儿园布局困难,农村地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尤存。贵州省2011年至2013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没有公办幼儿园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省级财政扶持新建500所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办幼儿园,其中2011年新建300所、2012年至2013年新建200所。到2013年底,贵州省三分之二左右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公办幼儿园。以上发展规划确实有效地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幼儿的入园难题。但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的山村远离乡镇中心,在乡镇中心幼儿园不能解决住宿问题的情况下,山村孩子面对离家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只能望而却步。

西部大量的偏远山区幼儿分散,到乡镇中心幼儿园入园不太可能,如果在各自然村寨建幼儿园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经费不足,由于村寨数多,要在各村寨建幼儿园,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这对于贫困的西部来说是一个巨大难题。即便国家支持在村寨建起幼儿园,由于贫困山区人口稀少,幼儿数难以保证,幼儿园也难以维持。另外,如果在农村偏远山区布局幼儿园,是否有人愿意到贫困的农村去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观念困境:学前教育观念落后。学前教育观念落后问题可从家长观念和幼儿教师教育理念两方面窥其一斑。家长的观念问题表现为三类:一是忽视学前教育型,该类家长固守6、7岁入学启蒙的观念,将子女“放养”于家中;二是学前教育工具化型,该类家长将入园仅看成是解决无人照管孩子的途径,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型,该类家长将学前教育看成是小学教育,期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较多的知识或技能。

幼儿教师教育理念问题表现为:在教育目标上,以知识获得目标替代幼儿全面发展目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许多幼儿教师的每日工作计划中都将让幼儿学到某类知识作为重要目标。在教育活动内容上,以知识教学活动主为而非以游戏活动为主。在师幼关系上,将师幼关系看成是长幼关系而非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对幼儿的管理上,教师对幼儿的管理方法以“唬住”方式代替关爱、合作与指导方式。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是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首先,应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问题。对于公办幼儿园,要核定编制,解决教师的身份问题,工资待遇有了制度性保障,才能让乡村幼儿教师名正言顺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其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待遇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目前西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待遇较低,既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加入幼儿教师队伍,也难以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再次,要制定专门的幼教职称评定制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西部地区没有制定出幼教领域的职称评定制度。据统计,2006年,全国55.7%的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未评职称,其中城市幼儿园49.3%未评职称,县镇幼儿园52.0%未评职称,农村幼儿园70.6%未评职称。②西部地区这一现象更为严重。这导致了幼儿教师只能以小教职称来定级,他们难以与小学教师竞争高层次的职称,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因此,制定专门的幼教职称评定制度,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形成激励幼儿教师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二是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新学前教育观念。第一,要加大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引导力度。要扩大幼儿教育类师范生的招生规模,师范院校在教学上既要重视幼儿师范学生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的树立,也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大专层次上,大力建设幼师院校,在训练学生技能技巧方面狠下功夫;在本科层面,重视高师学前专业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除此之外,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要想引进高素质、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还必须加以政策引导,如以贫困学生为对象,招收免费学前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服务农村;对偏远山区的幼儿教师实行定向培养制度等。第二,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让更多乡村幼儿教师接受理论熏陶,更新教育理念。针对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特定背景,教师专业化成长要从基本理论建设入手,充分发挥理论对农村教师专业化实践的引领作用。应大力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结构如教师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基本教师专业结构的科学建构。第三,加大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调查发现,贵州农村幼儿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园所内的专业指导严重不足。就当前开展的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研修的“国培计划”而言,贵州国培的受众也基本上集中于城市和乡镇幼儿园的园长,以及城市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乡镇幼儿园的新教师、转岗教师却难以获得培训机会。因此,西部地区必须扩大幼儿教师“国培”以及其他级别培训的受众面,惠及更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第四,建立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建立城市优秀幼儿教师到农村支教或者“园对园”的对口扶持等机制,利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让农村幼儿教师从城市幼儿教师那里学到较为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规模化办园辅之以建设“微型幼儿园”。西部农村地区特有的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给幼儿园布局带来困难。分析困难原因、借鉴国内外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独立或联合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幼儿园“规模化幼儿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支持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的方式建立一批幼儿园,着力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问题。第二,因地制宜建设“微型幼儿园”。在人口分散地区开办规模化幼儿园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可采取流动幼儿园或家庭式幼儿园的形式解决人口稀少且分散地区幼儿的入园问题。流动幼儿园可采取由专业幼儿教师自愿定期组成小分队分赴定点村寨进行走教、举办育儿沙龙等形式开展幼教工作。家庭式幼儿园由几个家庭组成,以家庭住房为教育场所,以农村现有条件为资源,国家给予资金支持聘请具有一定高学历人员为教师开展简易的幼教活动,使偏远农村幼儿受到一定的学前教育。

总之,解决好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是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应当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更多关注,并进一步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只有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全面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公正,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注释

①胡韬,赵德肃,郭文:“民族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贵州为例”,《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5期,第106页。

②张朝,于宗富:“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24期。

2.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篇二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农村建设,并对农业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导致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然而由于一些外界因素,如户籍政策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农村儿童无法与父母一起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生活,只能留在农村中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幼教机构匮乏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儿童总数中,其中有6102.55万儿童为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占农村儿童总数37.7%。在留守儿童比例不断增长的同时,其中学龄前儿童(0~5岁)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目前已达到了2342万人,与2005年相比其增长了757万人,占农村总人数的38.37%。这些数字的变化都在表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随着我国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需求,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学龄前教育的建设力度。然而就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龄前留守儿童教育的情况来看,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这种情况下,造成我国农村幼儿园数量少的现状,无法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需求,甚至在部分偏远地区都没有设立幼儿园。此外,由于政府不重视,经费短缺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村幼儿园大多数为私立式或者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其设施简陋,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的学前教育,同时其教育效率低下。

2. 教师专业水平低,教养功能难以发挥

在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建设发展缓慢,且工作环境差,甚至部分幼儿教师没有编制。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选择留在城市工作。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水平整体低下,无法达到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标准。其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知识和训练的幼儿教师对儿童心理的发展缺乏理解,同时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导致这些教育工作者无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们正确成长,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特殊的心理需求,无法给予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3.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

学龄前儿童的年龄介于3~6岁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儿童心理发展以及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父母在其自我意识萌发且不断成形和发展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关爱,让其能够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长期相处在一起,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引导较少,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儿童对于家庭的观念淡薄,家庭归属感较弱,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于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因此导致孩子从小生活在祖辈的溺爱中,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儿童心理的发展形成冲突,导致儿童心理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常见的表现为性格内向,自卑、封闭等情况。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对策建议

1. 扩大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幼儿园数量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政府应当将其划入新农村建设体系中,为了满足学前教育的需求政府应当给予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加大建设幼儿园的力度,并积极鼓励留守儿童上幼儿园,提高就读率,从根本上推动农村学龄前教育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的地区,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经济发展的地区,应当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基金的方式,从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到建立幼儿园并完善其基础设施的用途中,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环境。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政府应当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提倡企业、个人参与到幼儿园建设中,在农民中进行相关宣传,鼓励经济条件好,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创办幼儿园,政府予以一定的优惠,并为其建设幼儿园提供有效的指导,有条件可以对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水平。

2. 立足农村实际,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水平低下最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水平,促进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从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发展情况来看,想要解决该问题,首先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制定有效的政策,加大对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优化工作环境,提供高薪从而吸引学前专业毕业的学生来到农村工作;其次是定向培养学前教育的专业人才。农村政府可以通过与学生签订定向培养的合同的方式,培养相关人才,承担起学期费用,从而提高学生回到农村任教的积极性;再者,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政府应当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有效的培训,一方面,要帮助幼儿教师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教育水准,还要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入、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满足其特殊的心理需求,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实践培训,让其更有效的掌握幼儿成长以及学习的特点,增加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提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所谓的“双向流动”就是城市与农村幼儿园应当加强沟通,实现共同发展。城市幼儿园应当实行“送教下乡”的方式,将优秀的教师指派到农村任教半年或者一年,在其影响下,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水平,为农村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而农村幼儿园应当通过指派优秀教师到城市幼儿园中学习的方式,让幼儿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强化家庭教育功能,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必然的。但是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部分,应当想方设法恢复或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可以通过利用电视、网络等方式宣传正确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让被委托监护人能够懂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其次,政府应当对外出打工者进行相关监护责任的灌输和宣传,让其深入认识到自身承担的监护责任,让其与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从而增进两者之间的感情。最后,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家长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被委托监护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们健康地成长。

四、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地增长,农村经济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进一步改善了我国农民生活条件。然而,随着我国进城务工农民数量不断的增长,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留守儿童学龄前教育问题越发突出。如何有效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中一大问题,政府需要高度重视,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加以改善,加大幼儿园的建设力度,进而满足农村学前教育需求,促进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世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7):175-176.

[2]冀秋阳.浅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4,(12):36-37.

[3]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10-11.

3.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困境 解决措施

前言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也是学生系统化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学生以及语文这门学科本身的影响,导致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学困境,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效率不高等,而此类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结合上述困境,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1 高中语文教学困境分析

1.1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而此类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也会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1]。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高中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导致学生在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中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经常溜号,甚至有部分学生想要放弃语文的学习,导致学生语文学习非常被动,长此以往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高考的成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1.2 教学内容单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教材是几年一更新的,其中很多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用于学生的学习,很多知识已经陈旧,加之汉语也在不断的发展,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单一,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学生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与社会无法接轨,进而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2]。

1.3 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效率不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效率不高的困境。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中阶段没有高度的重视语文的学习,加之随着学龄的增加,语文知识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导致很多学生基础过于薄弱,在实际的学习中无法高效率的掌握语文知识,甚至部分学生有放弃语文的想法,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2 解决措施分析

2.1 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确保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关键。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过于的依赖教师,学生的学习思维无法得到扩展,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应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3]。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将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同时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知识,而是主动的摄取知识,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又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由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针对于学习能力低的学生教授简单的语文知识,针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授难度大的语文知识,通过采取此种方式,能够确保所有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进而通过教师的科学教学,快速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2.2 丰富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将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些不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摒弃,并且从互联网上收集新的知识,并且将其带入到课堂上,进而能够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4]。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挑选一些感兴趣的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非常有利,进而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

2.3 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不断的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学生只有语文基础打扎实了,才能够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针对于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知识教起,包括词汇的运用、阅读、作文写作、古诗词等等,通过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能够不断的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5]。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也可以及时的帮助学生,从而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高中阶段高质量的完成语文学习内容,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结论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较多,涉及到的知识点也较为庞杂,加之很多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方法不科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等,严重的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导致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快速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实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及质量提高策略[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 2013(03).

[2]王敏.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1).

[3]马月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 2012(30).

[4]宋道东.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J]. 中国-东盟博览. 2011(10).

4.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篇四

摘要:学前期是人的社会行为、情绪情感、性格、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一生中发展速度、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而在我们广大的农村,师资问题是制约学前教育的关键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师资不足,流动率高,后继乏人;职前教育薄弱,专业素质低;职后培训缺失,自主发展意识淡薄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师资质量,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关键字:农村学前教育 幼教师资现状 策略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农村学前教育中师资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水平。认真分析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客观问题,通过研究分析,制定师资队伍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以建立优秀的幼教师资队伍,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整个幼教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农村幼教师资受到农村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影响,师资队伍呈现以下现状: 1.专任教师流失量大,教师数量不够。许多毕业生分配到边远农村幼儿园后,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有的农村幼教机构设在偏僻的山村,交通非常不便,农村幼儿教师对现状不满,负荷过重,只要有机会,优秀的老师都想法往城里调动,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使得农村幼儿园出现师资不足的现象。

2.质量偏低。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只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师资缺乏。在幼儿园专任教师中,正规学前教育大专毕业占不到50%,没有经过师范类学校正统学习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大量存在。二是师资学历参差不齐。除不足50% 的人为正规学前教育大专毕业外,多数为职业高中或者高中以下学历,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三是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专业意识浅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欠缺,专业素质差,导致农村幼儿教育整体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极其低下。

3.教师结构不合理。农村幼教师资结构现已呈现严重的不合理,隐含着较为严重的危机。这突出表现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队伍结构这三方面。第一,农村幼儿教师老龄化和断层结构较为严重。造成中间断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幼儿园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与城市幼儿园存在很大差距,年富力强、教学业务成熟的中青年教师不堪负重,纷纷逃离,剩下一些安于现状的老教师和刚出校门的毕业分配生。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既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又不利于通过传帮来培养青年教师。第二,农村幼儿园中,幼儿高级职称人数极为少数,甚至一个都没有,初级职称人数占绝大多数。这种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不利于调动农村幼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缺乏必要的教学激励机制。农村幼儿教师的聘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属于公办教师的,收入较高也较为稳定;另一种是属于代课性质,收入较低,每月只有400元左右,而且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在两种教师中公办教师都是兼职,属于代课性质的却都是专职。收入上巨大的差距,严重影响着代课教师从教的积极性,而公办教师是兼职,上学前班的课大都是采取应付的态度,不讲究教学教法,结果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

如上所述,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的环境和现状都不容乐观,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要改变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加强农村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生存的环境分析

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农村幼儿教师艰难的生存状况,造成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制约着师资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举步为艰的农村这块热土上,幼教工作者面临着一系列生存环境问题,总结以下几点:

1.教师身份不被认同。因为学前教育未被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很多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够。将幼儿送入学前教育机构,仅仅只是为了能有一个安置孩子的地方和一个照看孩子的人。幼儿教师理所当然就承担起了阿姨和高级保姆的角色身份,只要确保幼儿安全无事,就是她们的职责,其它方面的发展无关紧要,工作没有创新以及挑战新,另外,家长的不认同感,极大地伤害了幼儿教师的自尊心,影响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以至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2.工资低、没有福利待遇。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不仅绝对数低,相对数也低。一个幼儿教师一年的工资有时候甚至比不上一个农民的年收入,这将导致教师离心倾向严重,有的弃教经商,有的想方设法往城市调,流失严重。如此困苦的生 2

活背景,怎么能够长久地支撑起巨大的教育热情来推动农村幼教的发展呢?极低的物资待遇大大降低了这一职业的魅力,一方面使得优秀教师资源大量流失,另一方面使得许多优秀青年人不愿意选择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

3.培训机会少,专业发展困难。由于农村幼儿园教育经费有限,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少,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们只能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下去,教室外发生的事情,她们很少有机会去了解,更谈不上日新月异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了。

4.没有评职晋级的机会。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正式岗位编制,没有正式的职称评优,缺乏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只是把从事农村学前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学前教育师资分布不均衡、补充渠道不畅。

由于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经济和教育基础比较落后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数非常有限,与农村学龄前儿童数量相比,其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师资的实际需要。由于教师以民办教育为主,教师缺乏公办学校教师拥有的稳定感和归属感,跳槽,改行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专业幼师大多分配在市区或县城的幼儿园,当师资缺乏时就聘用一些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的学生任教。

(二)学前教育师资待遇过低、工资环境较差。

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大多在民办幼儿园任教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条件简陋、教学设备缺乏、教师住房得不到保障、信息闭塞等原因,严重影响幼儿教师的积极心。

(三)幼儿教师水平参差、整体水平偏低。

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通过对农村十三所幼儿园调查统计显示,大专以上学历占11.4%,中专学历占15.5%,学历占40.6%,其它为32.5%。一方面,学历参差不齐,大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另一方面,师资整体素质偏低。经过幼师专业培训的仅占22.5%。其原因是,随着社会办学的力量增加,农村幼儿师资需求矛盾显现突出,幼师毕业的 3

教师很少到农村任教,而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成长时间至少5年以上的时间锻炼,于是聘任高中或初中毕业生,这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师资,严重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也制约着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农村幼儿教师发展前景暗淡,骨干队伍难以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大多为代课教师,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职称评定层次很低,幼儿园多数得不到政府的资助,教师工资待遇不稳定,劳动福利和养老保险得不到保障,是幼儿教师感到迷茫,工作不安心。

(四)对幼儿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政策倾向于城市,农村幼儿教师被边缘化,加上农村的幼儿教师几乎没有编制,再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农村幼儿园大多为私利性质,缺乏教师的培训制度,教育教学的工作制度和激励制约机制,教学质量的监管及教学质量的评估难以进行。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投资体系。

1.拓宽学前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新世纪,我国更加重视作为起点教育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由于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的历史重任,因而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提高其全面素质。我国历来以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极大地保证了学前教师的专业训练。但以师范教育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唯一培养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前教师的来源以及水平的提高。针对我国的实际,我国在进行学前教育改革时,应注意以师范教育培养为主,采取定向与非定向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前教育师资的来源。但应保证非教育定向教师任用的专业考核,保证专业性与一般性的有机结合。

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农村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要把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基础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其实施。贫困地区的幼儿教师则可实行免费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政府必须真正确立学前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地位。应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管理体系中、整体联动的培训体系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进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把发展教师教育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当作自身的重要职责,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4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保障体系。

2.教育部门要出台各类有利于农村教师成长的教育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应做好幼儿教师职前和职后的培训工作及给予相应的教师资格待遇,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地位。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加大力度,特别是一些贫困农村的投入,各级政府的人事部门应划拨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师编制人数,为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办理公办编制,工资有财政全额拨款,使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向学前教育延伸,扭转农村学前教育举步维艰的局面。优先考虑农村幼教来安抚教师情绪,使农村幼儿教师安心在农村任教,使农村幼教师资得以稳步发展。

3.首先,要依法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明确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坚持从依法治教的高度,出台相应的幼教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农村幼儿园新进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用,并按照《劳动法》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积极引导幼儿园教师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对于取得资格证书的优先录用,并作为工资待遇晋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对于正式聘任的幼儿教师,应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根据工作业绩评职定级。民办幼儿园要加强注册登记和管理。推行教师工资量化考核制度,按工作实绩多劳多得。工资标准不能低于当年劳动力的平均值,并能保证足额发放。此外,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研究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劳动福利和养老保险问题,这是解决幼儿教师后顾之忧的根本性措施和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各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分散幼儿过分集中,降低师幼比例,减轻教师的超负荷工作量。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使在农村工作的幼儿教师不再产生不平衡的心理。形成合理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为农村教师发展注入活力。第一, 大中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第二,组织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第三,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第四,鼓励并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第五,组织师范生实习支教。国家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合格教师到农村任教,从制度上探索解决合格农村师资紧缺问题。

(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完善师资队伍管理。

要加强提高幼儿师资素质、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体系,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城市的优秀教师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进行指导。农村幼儿园中高层领导应注重幼儿园内部管理和教学教研的指导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较为稳定的教研队伍;加强教学指导与研究,以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地方政府方 5

面,各省、市、县、乡镇相应教育部门分层设立主管学前教育的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人员,乡镇教育部门应配备中心园长和幼教教研员,业务上接受县市区托幼办的管理指导。同时,各部门负责人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准各方面问题的重点、难点和实质。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师资管理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特别要结合当地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认真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统一行动,上下配合。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发展。

1.努力提高办园条件和办园设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注重专任教师专业发展,积极鼓励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

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和城市幼儿教师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把城里的教师派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降低辍学率。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学前教育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性,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要使教研组织网络化,建立县、乡镇、村几级教研网络。县成立以教研员为龙头的中心教研组,各乡镇幼儿园成立以骨干教师为教研负责的教研组,让所有的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

4.农村幼儿园管理者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实施聘任制,明确聘任的幼儿教师应享有的福利待遇,使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与城市保持一致,这是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稳定、消除幼儿教师后顾之忧激励和吸引优秀幼儿教师在农村任教的根本性措施。通过优胜劣汰,清理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素质低下的临时教师离开教师队伍,使教师形成必要的忧患意识,激发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使奖惩分明,责任到人。

5.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信心和热情。有学者指出,学校应关注教师的生存、生活与成长,建立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制度,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促使教师想发展、能发展、会发展。

(三)幼儿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坚定职业信念。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幼儿教师只有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并坚持不懈,才能成为一名符合现代幼儿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更好更快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从多方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1.教师应在专业领域多研究、创新,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科素质。2.作为一名老师,应该经常扪心自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教师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使教育工作朝蓬勃生机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5.学前班《解决问题二》教学反思 篇五

我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我为幼儿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并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从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幼儿的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0-9的数,对0-9的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我在教学主题图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数量是8或9的物体。可以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课外,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4、5、6、7、8、9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强化学生的感知,也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构建自然数和被数物体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进行信息交流,也可以培养低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可教学设计始终是一种设计,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说出了妈妈给我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我买了4个苹果,我一共有8个苹果。因为一开始,没有对第一个学生回答的问题作适当的评价,致使后面每个小朋友站起来都这样类似的说。可见小学生的模仿性是很强的。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及时评价,恰当评价。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无法帮学生思考,无法代学生体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现实的,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数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但是,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我没有处理好板书。我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板书的,没有系统性。如果当学生自己选择了两个数,并且运用〈 或 〉说出了一个式子。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还是这两个数,你还能用另外一个符号来连结吗?这样,可能学生就会比较有序地说出,也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两个数的关系。一次选择就让学生会用两种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板书也不会让人感觉很乱。

3、师生互动,关系融洽 新课程带来的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课堂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转换。本节课主要体现在多元化的生生、师生评价。如在出示直尺图后,我让学生也来当当小老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向其他的小朋友提几个问题。学生在互问互答完以后,我会提醒提问题的学生,“你觉得他回答的怎样?”“把掌声送给××!”通过送掌声的活动,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掌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

4.几点不足和一些困惑。

6.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篇六

(2)小学与幼儿园双向对接,规范小学招生程序。只有科学地解决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好幼儿教育方向,进而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想解决好幼儿教育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政府必须要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不能仅仅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而是要同时对它们进行优化。社会上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就希望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始让孩子们学习各种知识。

因此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国家出台完善的幼小衔接制度:首先,每一所小学都应坚持免考试入学制度,并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要求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合理规范小学招生流程,坚决反对围绕小学生招生过程中展开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一系列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其次,低年级小学的课程要与幼儿教育的课程有机衔接,实施“零起点”教育,即把刚入学的孩子当作“零基础”的孩子对待,严格地按照要求,从最基本知识开始安排教学。

(3)严管学前辅导市场,构建学前教育质量监督体系。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很多民办的学前教育学校在逐渐兴起,它们游离于公办幼儿园之外,虽然它们满足了大众对幼儿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但是与公办幼儿园比较起来,它们却是游离于国家教育政策之外的一种盈利性机构。目前幼儿教育机构开始兴起,国家对这些教育机构缺少相应的政策管理,导致这些机构鱼龙混杂。为了满足家长们的要求,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就想方设法地向幼儿传授一些不适合幼儿学习的知识,但是这样的做法却受家长们的欢迎。一些幼儿园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规模上都达不到要求,例如他们仅仅有一间教室和一些简陋的桌椅,所用的教材也都是分科教材,大多数都是从小学课本中摘抄出来的一些内容。

事实上随着政府对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整治力度逐渐加强,使用小学教材和不规范的课本和辅导资料的现象逐渐减少。但是近年来社会上以“幼小衔接”为由头的各类学前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幼儿园的替代品,许多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小学化教育,反而让孩子在大班或者中班开始转学,开始在民办学前班里学习。短期内,学前班是无法被全面禁止的,只有加强幼儿辅导市场的监督和监管,这样才能够促进幼儿学前教育市场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7.企业绿色会计实施困境及解决措施 篇七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环境会计,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结合体, 它的作用是基于价值管理的基础之上, 调节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绿色会计是传统会计上的一个分支, 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以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为根本依据, 进而研究经济与环境资源当中存在的关系, 为决策者提供分析理论依据。绿色会计因为将环境也纳入了考核的范畴, 本身的存在就具有了传统会计没有的特点:

1. 周期难以衡量。

因为绿色会计涉及的业务与环境相关, 而与环境经济业务的周期相比传统会计经济业务的周期来讲时间相对较长, 这也变相的为绿色会计衡量环境周期增加了难度。

2. 不确定性。

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不能具体到某一个特指的问题之上, 环境问题呈现出的多样性也让绿色会计具有不确定性。

3. 报告信息多面性。

绿色会计的报告内容信息广泛, 不似传统的会计报告, 只披露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情况, 绿色会计还要揭示相关的环境执行和治理情况。

4. 研究方法多样性。绿色会计由于涵盖的内容广泛, 除了本身的经济学之外, 还有社会学和环境学等等。

二、构建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 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 改变发展观念。而企业传统的会计核算并没将生态环境作为核算的指标, 导致企业在逐利的过程当中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互违背。因此, 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后代人谋取利益, 就必须将绿色会计核算作为重点工作开展。

1. 是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施项目是不相同的, 但整体的定义是不变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 可持续发展就是以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循环利用作为发展战略的大方向, 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具体执行目标, 调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最终解决这个矛盾。想要实现这个目标, 不是单靠政府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社会上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 提高企业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 树立循环使用的发展理念, 通过绿色会计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核算指标, 并通过合理有效的经营手段降低环境成本, 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 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

2. 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同时, 人们也逐渐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模式,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环保,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 在对产品指标的整体考查上, 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绿色标准, 而价格考查逐渐成为了绿色标准的附庸。因此, 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要加强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 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吸引客户群体, 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况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鞭策下, 消费者群体在对产品的选择上也逐渐将思考问题的重心转移到环境保护之上, 对于绿色标准的要求也会日益提升。所以, 企业构建绿色会计不单单是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也是为企业自身占领市场份额积攒实力, 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要运用合适的会计方法记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情况, 将绿色会计工作落到实处。

3. 是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尤其是发达国家, 逐渐将环境保护规划到国家的政策当中, 由此看见, 环境保护是当下热门的国际话题之一。国际贸易是本国企业生产的产品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的唯一途径。但是我国生产的产品在接受绿色贸易壁垒的检查时, 由于绿色指标不达标的原因, 导致我国的大部分产品难以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这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企业只有通过绿色会计来实现产品的“绿色”达标, 才能让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绿色贸易壁垒的“筛膜”, 从而走向国际。绿色会计不仅是顺应当下时代的发展, 更是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 只有将绿色会计贯彻执行, 才能实现企业产品走向国际的愿望。

三、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困境

1. 社会总成本和总收益不准确

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 对环境资源造成的浪费和破坏导致的环境成本, 由于没有具体核算方法, 也就让企业不能全面的核算社会总成本, 只能简单的核算人力成本。而企业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利益总和也不能通过具体的货币数量具体表现出来, 这就让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总成本和创造的总收益数据不准确。虽然能通过企业现有的科学计算方法计算出物质成本和人力成本, 但是还是不能得准确的社会总成本。因此解决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的核算成为了企业实现绿色会计面临的一大难题。

2. 环境成本性质的不确定

环境成本的定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导致环境为我们服务的能力下降的代价。但是由于环境的多样性, 导致我们对环境成产生的费用的性质不确定。因为绿色会计不仅要统计经济成本, 还要统计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性质的不确定, 会让最终的会计信息明细表上的项目出现差异,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增大了企业实施绿色会计的难度, 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会计的发展。

3. 没有建立合理的社会总成本和总效益核算模式

绿色会计由于要考虑环境因素, 在具体的核算过程当中也与传统的会计有着极大的区别。但是由于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社会总成本和总效益核算模式, 致使企业不能科学有效的进行核算, 阻碍了绿色会计的发展。

4. 绿色会计报表编制的不合理

由于人们逐渐重视环保问题, 信息的使用者对于绿色会计的财务报告也越来越重视。而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对绿色会计信息编制时, 编制的会计科目不全面, 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以及产生的相应的环境成本。从某一角度来说,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说是企业的潜在客户群体, 但是由于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有可能导致企业丢失潜在的客户群体

四、企业绿色会计实施困境的解决措施

在我国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明确指出当前社会要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这个决策无疑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政府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已经从宏观层面上加强对绿色会计的建设, 通过绿色会计来协调当前的生态环境, 并逐渐完善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监管力度上也进一步加强。

1. 完善环境法规

自然环境是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也是我们生产原材料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加,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掠夺也逐渐加深, 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的《会计学》由于没有涉及环保等绿色方面的内容, 完善相应的环境法规, 将绿色会计建设纳入法规的调理当中, 推动企业绿色会计的建立步伐, 将绿色会计工作落到实处。

2. 成立专门的绿色会计的研究机构

绿色会计由于涵盖环境因素, 在编制绿色会计报表时增加了难度, 这是企业在实施绿色会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绿色会计研究机构, 针对性地对绿色会计当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实施绿色会计, 让绿色会计在我国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3. 增加绿色会计科目

绿色会计的核算项目不仅包含企业内部的财务, 还有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核算的内容涵盖大自然当中的水、树木、以及其他资源等等。由于核算的项目增多, 相应的也要增加绿色会计的科目。首先, 要改变编制会计科目的思维, 绿色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与环境相关的, 在编制具体的资产账户时要注明绿色资产和绿色资产损耗, 方便信息使用者能一目了然。其次, 增加绿色成本科目,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成本代价也要具体落实到绿色会计的科目上。最后, 增设相应的绿色负债科目, 既然在利用自然资源追求利益的同时, 也要相应的通过货币的方式补偿大自然。通过具体的绿色会计科目, 来落实绿色会计的工作, 促进绿色会计的发展。

4. 增加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核算

笔者通过最新的网络相关资料对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定义进行总结概括:企业在运用自然资源追逐利益的过程当中, 难免会对环境资源产生破坏和浪费, 在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一切破坏都将纳入企业的经营成本当中, 为自身的破坏行为买单。因此, 企业的核算内容应该包括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资源浪费产生的资源成本。这样不仅能完善绿色会计科目, 还能通过准确的核算结果让企业提前做好风险控制的准备。

5. 树立企业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参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具体工作人员身上, 因此企业想要降低环境成本为企业带来的负担, 就要大力宣传绿色环保意识, 树立绿色经营的理念, 将绿色环保意识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人身上,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环保, 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成本的目的, 实现绿色经营的理念。

6. 加强绿色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

绿色会计学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 它囊括的知识面不仅包括经济学、社会学还有环境学, 这就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提高了要求。一方面, 要加强对绿色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 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以便能顺利开展绿色会计的工作;另一方面, 要加强绿色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绿色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与环境有关, 通过宣讲环境的重要性, 让绿色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能主动的参与到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当中去。

7. 加强绿色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绿色会计的执行主体主要是社会上的各个企业, 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追逐利益。因此企业在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时, 都会存在侥幸心理, 不能真实全面的揭示绿色会计信息。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大对企业绿色会计的监管力度, 采用合理有效的手段, 保证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促进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五、结语

经济的发展也让我们所处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为了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绿色会计走进我们的视线, 绿色会计是当下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是我国经济长久发展的必要措施, 但是我国企业在推进绿色会计的发展进程中面临诸多问题:环境成本的不确定、绿色会计报表编制的不合理等等, 但是相信在政府帮助之下, 绿色会计能在我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腾飞的同时也让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 环境处理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也逐渐得到各国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绿色会计应运而生。在当下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 我国的经济想要得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就离不开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也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绿色会计,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月英.我国绿色会计实施存在的阻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3) .

[2]周英涛.论绿色会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资讯, 2008 (36) .

8.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篇八

关键词:学前教育;有效供给;公共产品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基于产品分类的不同标准,提出了“公共产品理论”的概念。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按是否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可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公共产品则属于纯公共产品,如天气预报、国防、消防与外交等,否则就属于私人产品。但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则被人称为“准公共产品”。

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厘清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职责与困境,并探究我国政府实现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的创新性对策。

一、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

对于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很多学者都有各自的观点,他们的研究论述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认为学前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第二种则把学前教育归为私人产品,第三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都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属于“准公共产品”。杨凤英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才是公共产品,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则是准公共产品。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在我国尚不属于义务教育,且我国学前教育需求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较之其他教育产品,学前教育有更大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因此,学前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民素质等有一定的影响。就此看来,学前教育是种混合物品,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

二、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职责

西方的经济理论指出,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在任何领域里市场机制都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如果公共产品也完全由市场提供,必然有“免费搭车者”而造成“公共悲剧”,这是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为了达到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就需要承担一定的供给责任。学前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需要承担其应有的供给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要求“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但政府参与学前教育的供给活动,并不表示政府是学前教育服务的直接生产者或提供者,更不表示政府是学前教育服务的唯一供给者。政府承担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的责任是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和制定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政策等方式调节教育市场所无法调节的内容,以纠正市场供给的偏差,弥补市场调控所带来的缺陷,教育市场与政府干预相辅相成,让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当前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些发人深思的现象并备受关注:虽然学前教育供给数量较大,但仍无法真正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如幼儿园出现两极分化并日趋加剧,有些公办幼儿园门庭若市,有些幼儿园却门庭冷落乃至出现严重亏损甚至难以继续维持,而一些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收费高昂的民办幼儿园却倍受追捧。归根结底还是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不足。长期以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了学前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政府自身的“缺位”“错位”更是加剧了政府实现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的困境。

1.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的投入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都严重偏低,在世界排名中较为落后。我国受教育总人数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教育经费投入仅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而投入学前教育中的经费只占其中的1.3%左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世界上幼儿保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平均水平约为3.8%,且我国学前教育没有专项的财政拨款。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必然不利于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的实现,还会阻碍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学前教育的畸形发展势必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政府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供给数量已经很大,但仍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入园难”“入园贵”依旧是学前教育的大难题,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状。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181251所学前教育学校,全国幼儿园教职工人数为2489972人,在园幼儿人数达36857624人,也就是说,我国幼儿园师生比例将近1:15。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我国幼儿园师生比例应在1:5至1:7,目前的师生比例远高出这一标准。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备不仅师资力量不足,且城乡、地区间的差距较大。各地区政府也存在“偏帮”的分配政策,公办幼儿园能获得较多的财政经费支持,其他性质的幼儿园获得的办园资助经费则较少。我国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3.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位置错误

政府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了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上的“缺位”。《纲要》曾明确指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而政府的“缺位”所造成的学前教育供给缺口则需要社会、私人与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来承担。这样的“缺位”,一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也使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合理,影响了教育公平,甚至危害社会公平。此外,新办园体制的形成有利于学前教育的权力由中央政府向基层部门和政府以外的市场转移,这虽然适应了当前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但没有明确各个主体在学前教育供给上的责任,致使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上出现了“错位”,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

四、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创新

教育有效供给即教育供给应尽可能地满足、适应和引导各种教育需求。那么,学前教育有效供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为公共产品买单,以杜绝“搭便车”现象。为实现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证教育资源充足

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所以政府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这是实现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之一。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明确提到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将其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之中,新增的教育经费将更多地用于学前教育发展。这表明了政府重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供了政策性保障,减轻了学前教育其他主体的成本负担,避免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上的“缺位”“错位”。但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公平公正、高效有序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根据学前教育的城乡、地区差异,进行合理的财政投入。

2.完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确保教育质量优化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奠基石,学前教育的质量是整个教育体系质量的重中之重,而学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又直接关乎学前教育质量。所以,政府应完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提高幼儿教师质量,确保学前教育供给质量,真正满足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实现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保障教师地位与待遇的法律体系,切实维护学前教师的合法权益,以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扩充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促进幼儿教师质量的提高;其次,政府也应完善学前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加强对学前教师队伍的管理,保障学前教师的质量;最后,政府要完善学前教育准入机制,提高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和办园准入门坎,从源头上提高学前教育供给的质量,从而实现政府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

3.引导学前教育供给改革,实现政府责任到位

公共产品理论表明,在准公共产品——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发挥社会、集体与个人的作用,更要强调政府的责任,明确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投资比例,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其它主体投资为辅的学前教育多元供给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学前教育的有效供给。总之,政府应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把学前教育的供给责任推给其它主体,更不能把学前教育的供给直接简单地推向市场。政府可通过颁布法律、制定政策,规定公办幼儿园的合理收费标准、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管理等,处理好政府出资所办学前教育与其它主体筹资所办幼儿园的关系,将政府在学前教育有效供给中的责任真正落实到位。

总之,学前教育有效供给是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政府应尽之责。实现学前教育政府有效供给,需要政府明确自身的责任,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合理分配学前教育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Samuelson,P.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A]. Elgar Reference Collection.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Critical Writings in Economics[C].2010.

[2]丁安睿.试论学前教育领域内的政府职能——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6):8-10.

[3]杨凤英.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J].教育学报,2006,2(1):17-23.

[4]柯华庆.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博弈分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53.

[5]姚从容.重新解读“公共的悲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4):17-22.

[6]程化琴.试论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责任: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6(3):47.

[7]张妮妮,张聪.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初探[J].天中学刊,2011,26(1):14-17.

[8]庞云凤,张宗业.县域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问题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13,33(3):3-6.

[9]王彩凤.教育公平视阈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合理性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3(11):50-53.

9.学前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论文 篇九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是体现人精神欣赏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更多地转向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能力,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为强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效果;问题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在基层教育中的实现,然而由于在教育界存在的历史原因和应试教育的重大影响,在素质教育方面我国进展较慢。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教师应当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推进教育成果的实现,而重中之重就是对教育人才的培养[1]。本文将以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增进我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为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学前教育开展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可以让教师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学龄前儿童在思维和审美培养上还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塑造,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不系统的,这种认识上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加体会。鉴于学龄前儿童具有看问题的直观性,所以舞蹈也成为了一种符合学龄前儿童天性,拉进教师和儿童之间距离的手段。

(二)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学龄前教育阶段是塑造儿童个性品格的重要时期,教师自身的素养也非常重要,通过开展舞蹈教学,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是接触艺术的一次好机会,通过对韵律、节奏的学习,让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艺术感知力,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给儿童,增加对学龄前儿童的情感教育和艺术熏陶。

(三)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在学前教育中,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不断探寻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丰富课堂,如果只是一味的死气沉沉的教学,则很容易让儿童丧失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是多才多艺的,可以找到更多的切入点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内容。

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舞蹈教学课程教学缺乏合理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舞蹈教育往往是从最为基础的芭蕾教学开始,芭蕾学习见效较慢,而且难度较大,和以娱乐为主的幼儿舞蹈之间联系较小,教学内容很难和实际教育联系起来[2]。一般教师只在学到芭蕾基础之后才开始接触儿童舞蹈,儿童舞蹈课程开展没多久学期就结束了,这种头重脚轻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幼儿教师在今后教育中应用在学校学习到的内容,而且也违背了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律。

(二)舞蹈教学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由于缺乏对学前舞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很多教师在教授学生学前舞蹈教育时常常会和其他类型的艺术类舞蹈相混淆,把所有的舞蹈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是让学生舒展筋骨学会一些舞蹈动作就是舞蹈教育的目标。实际上,学前舞蹈教育和其他类型的舞蹈教育有很大区别,学前舞蹈教育应当针对学前儿童的特性进行舞蹈编排,在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们能够在了解儿童天性的基础上通过舞蹈教育激发出儿童的艺术感知能力[3]。

(三)舞蹈教学教材缺乏针对性。当下并没有针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专门教材,很多教材都是从其他舞蹈教学中直接借鉴过来,缺乏针对性,对于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也过于单一,并不适合学前舞蹈教学的学生学习。学前舞蹈教学教材应当具有一定的信息整合和综合性,既有理论上的知识,也有和儿童进行互动的指导性内容,兼顾儿童学前教育的多个领域,在动作难易程度上要以儿童能够掌握的程度为标准,对学生的舞蹈训练和对儿童的舞蹈训练要在教材中有所区别。

(四)舞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存在脱节。当下在学前舞蹈教育方面,理论知识性内容仍然较多,课程内容也更多地教授给学生们一些芭蕾舞中的基本动作和肢体训练,学生们能学到都是一些基本内容,缺少和实际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联系,无法将课堂学到的内容投射到实践中,学生只知道基础的舞蹈训练知识,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训练过于枯燥,而学生又不具备根据儿童心理特性编排舞蹈的能力,这种理论和实践中的脱产将导致学前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较低。

三、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选择适合的舞蹈教材。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教材要注重实际的运用,如何最快地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前舞蹈教育的精髓,需要在教材上进行一定调整,选择适合本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进行授课。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需要面对的是学前儿童,舞蹈教材中的内容需要具有更多实践性内容,并且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内容进行渗透,这样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在舞蹈曲目的选择上,教材中应当有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利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可以选择北京舞蹈学院编撰的教材《中国舞考级》进行授课,教材中很多都是儿童熟悉的歌曲,而且语言上也更加生动。

(二)重新设立符合专业特性的舞蹈教学目标。开展学前舞蹈专业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未来的实际教学中运用舞蹈知识提高儿童的艺术综合素养,这就让学前儿童舞蹈教学和学院派的舞蹈教学区分开来。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儿童,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舞蹈学习需求进行制定。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让学生获得关于舞蹈的基础技能之外,也要强化学生对舞蹈的编排能力,能够在实践中让学生能够带动儿童一起享受舞蹈的乐趣,并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舞蹈曲目的选择和表现题材。

(三)开展舞蹈鉴赏类课程,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的情感体验。舞蹈重视人的精神体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向学生传递这样的概念,不仅仅要传递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让学生体验舞蹈中蕴含的感情,激发出学生对于舞蹈的.热爱,在这方面也可以通过舞蹈鉴赏的方式进行提升[4]。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前教育学生观看一些儿童歌舞剧或者儿童舞蹈鉴赏,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性,站在儿童的角度理解舞蹈,体验儿童在舞蹈中的情绪变化,进而在自身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融入。

(四)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们在舞蹈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舞蹈基础不好的学生应当加强对他们基本功的考察,并对学生多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的信心。对于有舞蹈功底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排。这种分层次教学的办法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可以做到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的薄弱项,而且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基于自身基础的创新,可以根据自身的舞蹈偏好编排出更多有个性的舞蹈内容,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授课行为也让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上的中心,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国龙,杜涓,安冉.提高学前教育师资舞蹈教学组织能力的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6(15):204-205.

[2]孙响占.探索提高幼儿线描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5):122.

[3]苏兴荣.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舞蹈课教学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5):277.

10.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篇十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包括以下要素: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修养高,品德高尚;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合作,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3-5项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内容、规范和方法,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2.培养规格与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中等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各地幼儿园。

(1)知识结构: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力结构:熟练掌握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顶岗实训前,每个学生必须完成3-5项职业能力的训练,并且考核合格。这些能力包括:熟练弹唱儿童歌曲的能力,创编并表演、讲授儿童舞蹈的能力,创作并表演、讲授童话、故事、儿歌的能力,制作充满童趣的优秀手工作品的能力,学前教育科研能力,形

神兼备的儿童笔画技能,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幼儿优质课,规范书写粉笔字,营养配餐能力,编排儿童游戏的能力等,其中形成1项专业特长,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作品)。

(3)专业素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能力和方法,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4)非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特别是有较强的信用观念和意识,良好的人文修养,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5)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自身实际,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与平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一)课程建设:理论、能力、素质一体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这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认真落实“铸能力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并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路:第一学年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奠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

第二学年以专业能力课程为主,培养职业能力,形成个性和特长;以专业素质课程为主,资格证书获得、能力强化、顶岗实训与就业紧密结合,提高专业“厚度”,增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提高职业准入率,提高就业质量。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断得以优化——构建实施动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

增加理论、方法、技能、管理多种模块的职业选修课程,多方位推进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强化特色意识。

1、课程内容基础化。

基础化是指对于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包括基本技能基础和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的基础化并不是强调“量”的增加,也不是课程与课程的简单堆积,而是侧重“质”的提高,强调内容的实用性。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基础化目标。突出“可选择性”这一学分制最显著的特征,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学分制实现学习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选择;在实施层面上,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功能,体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

2.课程建设综合化。

把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机地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优化组合,强调知识、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突出职业应用能力培养。在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相结合,理论、知识、能力相辅相成,理论催生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巩固知识;在职业能力选修课程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专业能力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同时,给予学有特长的学生灵活的选择权,因材施教,学有所长。建设美术、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儿童文学等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做中学,学中教,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适用性。课程综合化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达成与未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基本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岗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3.课程结构模块化。

专业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践实训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四大模块。其中,职业能力课程除了“够用为度”的必修课程外,增加大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职业素质课程全部为选修课程,包括“古文阅读”、“趣味数学”、“趣味生物学”等课程,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键盘》《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分为一级、二级两个难度不同的板块,增强教学的选择性。4.课程设置学期化。打破教学计划以往的排列顺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编排上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阶段,完成基本教学计划,掌握学前教育理论与基本能力;

第二,多元化模式的幼儿教育课程培训和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阶段,提高专业“厚度”,促进就业;第三,顶岗实习阶段,搭建宽阔的就业平台,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拓展职业能力,增长才干;互利互惠,双向选择,共建课程,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提高就业质量。5.课程建设开放化。

学前教育专业最明确的目标指向是幼儿园教育。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与幼儿园进行零距离接触,不断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优化课程体系。目前,与我校有联系的幼儿园遍布即墨市区。本着“互利互惠,相互参与”的原则,我们从联系比较密切的幼儿园中,选择方便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家幼儿园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和课程研究基地。

(二)团队建设:教、学、研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短的专业,尚处在萌芽阶段。但是在这几年的办学过程中,历炼、储备了一支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好师资队伍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这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职业技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1.思想建设,激发成长动力。

通过举办师德演讲会、“名师”与骨干教师三级梯队评选、优质课堂评选、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活动,把“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落实到课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2.梯队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发挥好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三级梯队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推广教改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技能练兵,促进专业成长。根据教师的业务特长,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

地承担一个领域的教学研究任务,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院先后建立了《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声乐与即兴伴奏》、《乐理与视唱练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文学》等8个课程教研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教学活动,以小组互助形式推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三)实践教学: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一体化,促进职业能力形成 实施“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实践实训模式,现场见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学以致用;短期实习,形成职业意识,主要形式有:2+1工学结合、实践活动周、暑期打工实践等;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展示个性和特长,双向选择,提高就业质量。这是实践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是落实学前教育职业性的必由之路。

11.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 有效路径

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在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我們知道,学前教育是一个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为学前儿童提供优质的受教育环境,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学校教育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是我国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我国教育领域应当着重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农村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与难点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平等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学前教育是一个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为学前儿童提供优质的受教育环境,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学校教育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农村,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受教育程度非常关心,很多家长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农村学前教育在农村也是一件民生大事。但是,我国城市与农村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并不平衡。目前来看,城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公办为示范,民办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模式。而在农村,学期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政府职责不明、经费不足、师资建设不合理、入园难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农村广大学前儿童的学前教育情况,甚至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校教育情况,飞航不利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

二、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政府职责不明确

在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对实施学前教育的幼儿园监管不足,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混乱,缺少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幼儿园的合理布局对于解决生源问题非常重要,然而,在农村地区,很多村庄离公办幼儿园较远,孩子接送不方便,就优先选择离家近的民办幼儿园,不能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有的农村地区比较偏僻、贫穷,没有公办幼儿园,可能有几所民办幼儿园,但是由于距离的原因,农村孩子的家长将孩子送到了无证的民办幼儿园,甚至是那些不规范的托儿所。由于没有专门的学期教育主管部门,这些幼儿园之间往往存在不正当的竞争,尤其是有证与无证民办幼儿园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农村地区学期教育制度混乱,非常不利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经费不足,收费不规范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经济的足够投入,比如,2006年9月1日后,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学杂费也免除了,这就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经济保障。但是,我国学前教育至今还没有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国家的经济保障仍然不够,很多民办幼儿园的收费也不合理。一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的前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地区政府部门没有专门的对学前教育发展进行预算,往往是地方政府根据每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经费投入,如果当年的财政预算充足,就会给学前教育一定的经济投入;如果当年的财政紧张,也就不再给予学前教育进行经费援助。因此,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目前来看,主张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很强烈,但是还未能实现。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核心成员,有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供优质教育环境、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从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师资队伍力量够不够,很大程度上要看老师有没有数量,有没有质量。在农村地区,公办、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数量都非常有限,尤其是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非常少,地方政府给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名额非常有限,连续好几年也招录不到几个人。

三、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改进途径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思想上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考虑到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必须转变政府、农村家长、教师的学前教育观念。一是政府方面。地方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开发学前教育改革的配套措施,将中央政策落实好,完善政府主导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要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成立农村学前教育管理部门,明确部门职能,对农村地区的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及各种托儿所进行监管,取缔非法幼儿园,遏制不正当竞争。二是家长方面。尽管农村地区幼儿园有限,分布不均,但是也不能为了贪图方便就把孩子就近送到不规范的托儿所及其他非法机构。农村家长要成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孩子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环境。三是教师方面。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的核心教育力量,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书育人意识,以身作则,为学前儿童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加强立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我国缺乏完善的学前教育方面的法律制度。学前教育的立法问题,是提高政府认识、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举措。很多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不够重视,正是因为没有法律的指引与规范。一是确定学前教育发展方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缓慢,管理松散,急需学前教育方针的指引。二是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地方政府应当对当地的公办幼儿园提供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待遇,为公办幼儿园提供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环境。对于那些有证的民办幼儿园,地方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奖励,提高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的积极性,保障农村地区充足的幼儿园教学资源。这对于缓解幼儿园管理混乱、竞争不正当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核心力量。总的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制定规范的教师招录机制。尽管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急需要新的教师力量的投入,但是也不能毫无限制的招录教师人员。农村地区幼儿园需要的是符合学前教育条件的教师,为此,必须制定规范的教师招录标准,严格按照这个规范的标准进行教师人员的招录。二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要想保持教师的优秀教学习惯,开发教师的教学潜力,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必须建立适当的教师激励机制。比如定期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比、建立幼儿园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拓宽教师进修途径等。三是定期培训。幼儿园要根据每个教师的教学评比状况,分析教师在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个别教师突出的教学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根据培训结果,分情况对培训教师进行适当的教学任务调整。

四、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础所在。为了能够在将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就必须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目前,城市学前教育发展较稳定、迅速,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问题突出,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差距还较大,这种城乡不平衡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应当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拓展学前教育新途径,构建城乡学前教育新格局,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储朝阵.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冯静.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研究[J].世纪桥,2010(7).

12.《学前教育》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熟悉校园,老师,同学。熟悉班级上课形式。

2、学习十二字行为规范要求,为以后养成良好的行规习惯打基础。

教学重点

1、知道学校的名称和自己是一年级几班的学生,知道教室的位置。

2、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及自己的特长、爱好。

教学难点

1、整体认知“十二字行为规范”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介绍自己 认识新朋友

一、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张庄小学读书,我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老师”(请同学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也应答“小朋友们好!”或“你们好!”

二、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欢迎你们来到我们这所学校。我们这所学校的校名谁知道?(请学生回答)

1、出示带有拼音的校名小黑板。

2、教师按拼音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请学生跟老师念,请个别同学念。

3、教师边画边讲年级与班级。

4、说一说

我是()小学()年级()班的小学生。

三、自我介绍

我们这个班有这么多小朋友。大家今后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玩耍,我们要互相认识。

1、老师示范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叫什么?我最喜欢什么?

2、学生轮流说。

红花奖励做得好的同学。

第二环节 认识我们的学校

到教室外站队,按高矮顺序排队,依次排座位。

一、学习要求:

1、通过参观校园,感受到名校园的美,生活在其中的快乐。

2、在参观过程中,熟悉校园环境,了解校园常规,争做名校园的名学生。

二、学习过程: 练习集合:

刚才大家在教室的表现真好,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去参加校园,大家想去吗?

1、学习集队。(要求:快、静、齐)、请女孩子安静地由矮至高排一列纵队,男同学静坐观看。

3、孩子离座按要求排队。

4、全班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培训一名最大胆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叫口令。)练习出队

1、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大家安静地向前行走,不说话,注意对齐前面、旁边的小朋友。

2、下楼梯时要向右走,(老师说明原因)不跑步,不从扶手上滑下去,要注意安全。

3、走到楼梯的最后一级台阶时,第一排学生要停下来稍作停留,以保证队伍的整齐有序。

组织学生上厕所

1、帮助学生认识男女厕所,说明要求:下课后要抓紧时间上厕所;上完厕所后要洗手;不在厕所周围玩耍。

2、让学生上厕所。

(四)参观校园

1、认识白线,注意上下楼梯靠右行。

2、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

3、校园文化、楼道文化,评比栏和宣传栏。

4、参观办公室,告诉学生喊“报告”,老师同意才能进。

5、参观饮水处,学会饮用方法。不洗手、不挤不插队、不乱扔、不用嘴巴直接含,节约用水不浪费。

6、参观厕所,清楚要求。认清标志,手纸入篓,不在厕所攀爬疯打聊天。

7、参观操场和体育乐园,明确要求。不准自己进入,要有老师安排带入。所有运动器械需在教师同意及教师看护下接触。

四、放学训练

1、整理好自己抽屉和座位附近垃圾,依次扔入垃圾篓,把椅子放入桌内。

2、集合整队。做到“快静齐”。口令“不说话,把手牵,安静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说再见。”

3、行进中“沿白线,靠右行”。

第三环节 我们这样上学

一、现在我们要学习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小学生。

二、了解“十二字行为规范”

请同学们向后看黑板上的十二个字。会认读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师带领大家齐读 逐字讲解,初步感知 全班再次齐读。

三、演示导行部分口令 静息

请座好——头正、身直、肩平、脚并拢 学习课间操 向前伸手 向后仰头 向左弯腰

向右伸手 配音乐练习

第四环节 学习儿歌《我会做》

一、出示儿歌

《我会做》

进学校,笑一笑,右边走路不乱跑。校园教室真美丽,纸屑入袋才干净。上课座正不乱动,先听再说不插嘴,耳听眼看举手说,发言站直声响亮。可见常把笔盒看,铅笔橡皮在不在。放学之前站路队,不说话,把手牵。安静走到巷子口,大家一起说再见。只要同学都做好,我们班级人人夸,每天我都要做到,三好学生我来当。

二、师范读,讲解。

三、师带读,学生跟读,配动作

四、尝试背诵记忆。

五、将抽象的要求编成具体的儿歌,形象生动,直接导行,帮助孩子记忆并形成习惯。再次练习站队,准备站队——教室门口整队——下楼,校门口整队——门外一年级放学区内集体再见。

板书设计

我的名字是„„

13.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 篇十三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会,引导儿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提问、总结来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态度。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知进行科学学习。所以本活动利用三原色的组成与搭配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三原色的组成,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深浅的影响。

2、培养幼儿根据要求调色以及自由探索调配色彩的能力。

3、使幼儿在配色绘画的过程中体验色彩搭配、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知道三原色的组成;能利用三原色调配出不同颜色。

教学难点:幼儿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知道三原色两两组合可以调配出的颜色,以及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调色工具。

2、三个透明塑料杯、一瓶纯净水。

3、若干张画纸。

4、三原色实验记录表(如表)

三原色实验记录表

姓名:

颜色

实验次数颜色1颜色2混合后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老师桌上放的是什么呢?

幼:一瓶红色的水和一瓶蓝色的水,还有一个有魔法瓶子。

师:现在我要把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倒入这个魔法瓶子中。请小朋友们猜猜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师:咦,这是什么颜色呀?

幼儿:紫色。

师:为什么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在魔法瓶里变出了紫色的水呢?

幼:(猜测性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研究吧!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实验材料,理解记录表填写方法。

师:现在实验开始了,我们要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师:先将第一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左边,再将第二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中间,最后混合两种颜色,将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右边。

师: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重点说出是哪两种颜色调配的。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这些颜色都是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出来的,通过这三种颜色就可以调出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

(二)同伴间比较,理解颜色量对色彩的影响。

师:现在请大家举起调好的颜色,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使用的颜色一样,但混合出来的颜色却有一点不一样呢?

师:我们小朋友调出来的颜色有的深,有的浅,那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放进去的颜料的量不一样,所以我们大家调出来的颜色才会有的深,有的浅。

教师提供画纸,让幼儿利用已有颜色自由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三、结束部分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原色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并用三原色调配出了不同颜色。而且通过实验记录表发现颜色的深浅和颜料的量有关。最后我们还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将三原色的三种颜色混合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将幼儿创作的画作展示班级的作品墙上。

活动总结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上一篇:员工辞职信函下一篇:企业领导力执行力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