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2024-06-10

社会调查毕业总结(12篇)

1.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一

毕业实习总结(社会实践总结)

我们总是觉得时间太慢,可是一催促,又发现时间过的太快了。现在已经是五月了,恍然间,我已经在社会岗位上度过一个多季度的时间了。这几个月,我从一名青葱校园里的学生慢慢转变成一位社会工作人员。而这段时间,也成为我人生历程中一个新的转折点。

大学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我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社会实习。通过几个月的实习,让我逐步的了解到如何有效的把学校里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我慢慢从一个稚气的学生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工作者。真正的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直至在社会这个大世界里成长。

回首过去的几个月,我学到的东西无论是实质工作上的,还是无形生活中的,对我乃至今后的工作生活来说都是受益颇深的。

社会是复杂的,充满竞争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规则在这里一样适用。学生时,生活相对来说是悠闲与轻松的。可以睡睡懒觉,空余时间多,可以随意支配个人时间。工作了,个人支配的时间少,固定时间上班,遇到繁忙时期要加班,不再是校园生活的随心所欲,要克制自己,自我约束。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事情少,也很单调无聊。很多事情不懂,可是并不能等着别人来教你们,必须自己主动去自学。有人说,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一种叫自学的能力。学校里是老师教授你知识,而在工作岗位上只有你自己激励自己去自学。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不进则退,你不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便会马上淘汰下来。与学校相对轻松的氛围对比,处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周围的人都在马不停蹄的向前奔走,自然会产生压力与动力,从而也融入那片往前进步的人群中。这是个讲究优胜劣汰的时代,所以独立自强是必须的,所以,也必须摆脱依赖的心理,从迈入社会那一步开始,我们便是一个成人,有独立性有自主性的成人。

这是个物欲纵流的社会,一片声色犬马,一片纸醉金迷。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支配着,而不公平的现象在各处都会出现。形形色色的人,总是有人禁不住诱惑。我们在校园里,还能保持所谓的单纯,能简单透明的交际,有真心相待的朋友。可是一进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斗争,表面上的暗地里的,无处不在。或许在之前,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要怎么样,我有多么伟大的梦想,我会如何坚持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可是,进入了社会,面对真实甚至是有些丑陋的面貌时,大多数人就模糊了,那些曾经强悍坚持的原则,那些曾经自己所不耻的行为,从一开始的抗拒厌恶,慢慢转变成接受,见怪不怪,最后变成理所当然。这样的例子我们随便找就能看到许多。每个人都在努力往高处爬,为此放弃纯真,放弃原则。可是,我们没有资格指责。我们能够不耻,却没有立场指责。

只是,至少,经过我实习这段时间,我想说,无论社会这个大染缸怎么污染我,都要做到不随波逐流。我们可以忍受,可以退避,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要保持自我,坚持做端正的自己。

在工作岗位上,我们接触的不再是学校里单纯的师生,同学关系,而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同事之间,与领导之间,与客户之间的交际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作为工作环境里的新人,周围的同事无论是辈分上还是资历上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所以,勤快,认真,细心,这些都是必须的。多做一些事不是吃亏,而是吃补,做的愈多,能学到的也越多,也越能锻炼自己。做事情要眼看四方,耳听八方,或者是说懂得察言观色。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要做到谦和有礼、保持有度。我们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和身边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朋友总是比敌人来的好。你真诚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等的回应你。无论是长期相处的同事,还是短暂接触的合作伙伴,我们都要友好面对,微笑,真诚,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而且,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了,也得以让自己的工作更好的展开,可以更出色的发挥。当你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了。只是,也应该明白一点,同事之间毕竟不像与朋友之间一样,你们之间有竞争,所以也不可避免的有地方产生冲突。所以,与所有人之间要保持有度,过度亲密也是一种隐患。

其实,在实习期间,我相信许多同学和我一样,感触很多,遭受委屈,遭受不公平的指责,甚至是同事的排挤,内心感到不满,失落,或许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庆幸的是,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坚持下来了。作为一位新人,难免遭受这些,可是,也正是这些,让我们得到了磨练,得到了经验。经历了这些,才变得成熟与坚强。

以上是我在毕业实习中学到的心得体会。参加实习的这段月时间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更多的是珍贵的人生哲学。在我以后的人生当中,都是极其丰富充实的一课。

2.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二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以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专业211名毕业生中182份有效问卷数据统计:

首先, 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得知, 在就业、择业的很多问题上, 学生们的选择有着普遍性及相似性, 主要表现为:

(1) 大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系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只有简单规划, 甚至没有规划。

(2) 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最大的压力是就业, 所占比重为75%。从数据得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很大, 也反映出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尴尬境地。

(3) 在期望月薪的问题上, 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就业后的月薪达到3000元以上, 所占比重为74%。

(4) 在首选就业方向的问题上, 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到国有企业工作, 所占比重为52%, 而首选自主创业的学生为0。

(5) 在选择工作是否与专业对口的问题上, 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先找份工作, 择机再转向本专业, 所占比重为33%。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比较灵活, 不拘泥于专业限制。

(6) 在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问题上, 大部分学生归咎于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及自身就业能力较差, 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增加社会实践。

(7)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及工作经验、社会关系、沟通表达能力、学校知名度等因素对就业影响最大。大部分学生择业过程中优先考虑薪酬待遇及工作地点等因素, 希望在大、中城市等发达地区工作。在就业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对学校就业指导、社会相关服务和国家就业政策解读的诉求。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前的准备有着充分的认识, 认为在校期间增加知识积累, 参加科技比赛增加实践经验能够建立自身就业优势, 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册、双选会等途径获得就业信息。

其次, 在其他问题上, 44%的学生对就业前景表示悲观, 7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属于精英分子群体, 这体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社会定位盲目乐观, 然而在严酷的就业形势下又表现出对未来的担忧,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鉴于以上数据, 我院结合市场前景、社会环境、专业特色、学历层次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及咨询。

首先, 邀请主管就业的资深指导教师及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开课讲授, 以专业设置实际情况为基础, 结合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及国家相关政策。

其次, 根据专业设置不同进行针对性指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师范专业, 在加强学生实际授课能力的前提下, 鼓励并推荐学生到其他中职院校进行授课实习, 使学生毕业前积累大量讲台经验;在课程设置上, 实际动手操作占较大比重, 在熟练掌握各工种操作的前提下, 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实践, 积累工作经验。

再次, 通过求职意向调查, 26%的毕业生有创业意向, 希望得到饮食业、教育、汽车、服务、科技、手工制品、营销等方面的相关培训。根据学生创业意向, 在今后就业工作中可以邀请杰出校友及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为毕业生作现场讲座, 结合自身创业历程, 为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除此之外, 邀请专业课老师指导学生撰写创业报告, 帮助学生申请创业基金。

最后, 对学生提供个别指导, 开展职业测评、心理测试、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巧荣.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教育策略思考[J].职业时空, 2009 (9) :78-79.

[2]张秀琴, 等.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方案的优化与管理实践分析[J].高教论坛, 2010 (2) .

[3]张雪晖, 马海忠.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J].职业, 2011 (16) .

3.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三

研究显示,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24所高校毕业生在40岁时平均年收入为43745英镑,高出英国其他高校毕业生平均年收入(37025万英镑)18%。罗素大学集团高校毕业生的终生收入也存在差异。分析显示,英国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2015-2016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前20名的院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其毕业生在40岁时平均年收入为52295英镑,比其他罗素大学集团大学毕业生高出19%。在55岁时,其平均年收入增至53130英镑,比其他罗素大学集团大学毕业生高出28%。

研究表明,上大学“物有所值”。英国大学毕业生45岁时平均年收入为38415英镑,比非大学毕业生(平均年收入21095英镑)高出82%。研究还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关系:在伦敦中心区,具有大学学位的人口占64%,在其他大部分地区则降至25%~30%。

这项研究是首次基于独立数据,因此受到业内人士欢迎,被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研究。剑桥大学教育学教授安娜·维格诺尔斯(Anna Vignoles)曾于今年4月根据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HMRC)的税收数据,研究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情况。尽管毕业生的终生收入会由于就读院校、所学专业、所处地区等因素有所差异,但这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从长远来看,上大学还是值得的。

4.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四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代表学生见解、能力及成果的学术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在我院全体教师和2014届毕业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通过本届毕业论文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我院毕业论文的组织、指导与答辩等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我院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积累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论文指导过程综述

毕业论文是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一项全面检验学生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综合性工作,最能体现一个教学单位的整体教学质量。我院历来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做了总动员,然后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

(一)成立了以院长杨云善教授、祝军书记为组长,李文发教授为副组长的2014届毕业论文写作指导领导小组,拟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计划,召开毕业论文写作动员大会。

(二)确定指导教师,拟定参考题目

我们在本学期开学初就开始着手布置此项工作。首先我们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指导教师进行了选择和组合,本学期指导论文的7位教师中副教授1人,讲师6人。高职称教师有多年论文指导经验,这对提高论文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我院要求指导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范围内精心拟定论文参考题目,此外要考虑学生预选和拟报题目及问题的可操作性。通过精心设计,教师拟定了60余个参考题目,这些论文题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都很强,这样学生就有了充分的选择余地。同时,我们向所有应参加毕业论文学习的同学介绍了毕业论文教学目的、要求、双向选择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公布了指导教师的名单,布置了初步论文选题的申报工作。经过师生的双向选择落实了论文选题工作,每位教师指导学生原则上最多不超过8人。

(三)开题报告

选题落实之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着手搜集材料,并结合对材料和题目的分析,构思论文的写作框架、提纲,就论文的可行性问题进行充分研究。

3月上旬,按计划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了论文开题报告。首先每个学生就自己即将着手的论文进行陈述,然后专业教师组就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的提问,从文章写作的目的、意义到当前理论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生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等问题都进行了提问,学生需要一一作出回答。

我们的开题报告工作全面细致地触及到了学生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对论文作进一步深入地思考,使他们认识到在他们精心构思的文章中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从而端正了写作的态度,也为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等一系列问题打开了思路。

(四)论文的修改、定稿

我系制定了严格的论文制度,要求师生每周至少沟通两次,论文三稿之后方可定稿。并且要求师生严格遵守论文工作进度规划,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各教研室以及系里都认真做了工作记录。

一稿一般在4月上旬完成,在一稿的修改中指导教师主要从文章的政体框架和布局着手,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推敲,许多文章都作了很大改动,特别是文章的各级标题师生一起反复斟酌,都花了很大力气。二稿,在4月中旬左右完成,在基本框架敲定的基础上,对写作内容进一步充实,注重论文的科学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并重点强调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论文指导任务书》的格式要求去做。三稿,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完成,在这一边修改指导中,各为指导教师仍不放松要求,由宏观到微观,全方位检查和指导包括每一句话中的字及标点符号等,最终确定定稿。在三稿的修改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认真研究讨论,反复推敲,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意见,独立地查阅资料、删篇、修改、补充、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好多论文修改力度是相当大的,正是这种精心的修改提高了论文的整体质量。

(五)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

答辩委员会由3人以上组成,其中1名为副教授以上。

1、答辩。

答辩工作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答辩以教研室为单位分成三个答辩小组:即哲学组、法政组和经济组,由各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由以下几个过程组成:第一,学生陈述论文的意义、内容和特征,第二,答辩委员提问,第三,学生准备回答,第四,学生回答问题。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答辩过程中,各答辩组成员按照事先打印好的论文成绩评分表给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打分,从而确定论文的成绩。

第二次答辩直接由毕业答辩委员会组织进行,参加答辩的学生均是每小组中的成绩优秀学生,经过二次论文答辩选出了校级优秀论文2篇。整个论文答辩过程都由专人负责记录。

2、成绩评定。

论文的评分工作在学校评分原则的指导下,系里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制定了详细的成绩评分表,表格中评分标准有三部分构成:指导教师占30%,评阅教师占30%,答辩小组占40%。答辩成绩评定小组根据记录综合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的意见评定学生成绩。我系49名毕业生中,优秀2人,良好34人,中等12人,及格1人。

二、毕业论文工作的几个特点

本次论文工作同以往相比,就全系而言有如下特点:

(一)准备工作扎实

2013年期末考试前毕业论文选题等工作环节就已经着手布置,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和动员,所以师生双方对此项工作都是早有准备,许多同学的资料在本学期选题时就已经准备充足。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系里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日程规划和工作制度,要求师生严格遵照执行,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师生交流充分

政法学院2010级学生在全系教师高度重视论文工作的影响和带动下,对毕业论文工作也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主动性。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较为了解,全系教师对这一届在学习情况也较为满意,老师对学生更是严格要求,尽全力去指导。学生们也抓住了在学校里最后一次学习的机会,因而双方良性互动、共同研究、探讨,这为论文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写作困难较多

今年的就业形势较往年严峻,许多学生的工作还没有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影响学生的论文写作。为此我们尽力让学生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对于急于落实工作的同学,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以先去落实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阶段性地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以便于指导教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认真地给予指导,使这些同学的论文工作正常进行,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同时,我系为加强论文管理工作,要求每位学生上交论文软盘,由系里统一处理制成光盘,以作为存储资料永久性保存。

(四)论文质量总比提高

2014届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比去年有了一定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水平有所提高。本次论文选题酝酿时间较长,在上半年就进行了论文选题准备工作,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选题相结合,并拟报一次,允许修改。本学期开学后,在开题报告之前,动员学生充分思考,经教研室充分论证之后确定题目。因此本次论文题目科学性、创造性、合理性都有明显提高,而且难易适当。

2、论文的内容丰富,构思新颖,论述有深度、广度的较多。学生以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联系当前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经过指导教师的审核,评阅教师的评阅,答辩委员会的考核大家都认为这些都是质量较好的文章。

3、这次论文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社会工作、社会学、统计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分析问题,体现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学生写作时论述内容宏泛,有放有收,表现了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兴趣。

4、从写作能力看,一般都能做到突出中心,选材得当,论述清楚有序,逻辑性强,归纳与演绎法兼而用之。语句通畅,用词准确,并能把自己的感想融入其中。

5、文章普遍具有现实意义。如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当代独生子女婚恋状况调查——以嘉兴市秀洲区高照街道为例”、“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对其健康人格影响的研究——一陕西商洛为例”等文章,都有明显的现实性,都是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并且期待了解的问题。

四、经验总结

总体来说2014届毕业论文工作进展的有条不紊,但是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总结。第一,个别论文质量不高。主要问题是一般的理论叙述和现象的罗列,深入分析不够,缺乏创造性,这与个人平时的学习和写作能力和工作过程松懈有关。在写作过程中有前松后紧的情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质量。这告诉我们在以后的论文工作中也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讲空工作方法,注重整体论文质量的提高。

第二,应当指定一批外文参考资料,学生选择翻译的文章,应当得到指导指导教师或有关教师的同意。原则上外文资料的翻译应当在写作论文前完成,译文应当对写作论文有帮助。所以,应当在论文写作阶段开始前,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工作。

第三,理论教学应该加强,特别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所以,我们认为从基础层次上看,社会工作导论和社会学概论、社会统计学、伦理学、社会政策概论、社会行政、政治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等课程应当严格教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反映本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主要知识点。

第四,要严格把好各个阶段,不要把问题累积到最后,产生不好的结果。如个别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在写作的过程中前紧后松,还有些同学平时缺乏写作能力方面的锻炼,因而写作能力不高,深入分析不够,缺乏创造性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了论文的质量。此外,第七学期应选题方向应当具有约束作用,同时,系里对初步选题方向应当进行审查、批准。应当在充分征求有关教师的意见的情况下,经过我系的集体讨论、审核和批准。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对当代的主要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想不了解。一方面,我们这方面还没有开出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相关讲座还是很少。

5.社会管理学毕业生毕业留言 篇五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坤《呻吟语“应务》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6.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六

毕业设计(社会调查)评审表

题目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调查报告

姓名陆远军教育层次 开放教育本科

专业行政管理分校 成人开放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时颖教 学 点 望谟县学习中心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调查报告

2009教育管理管理本科 陆远军

一、家庭背景

农村家庭主要以传统的农耕方式为主,经济收入很薄弱。然而,在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哪能养家糊口。故外出打工不得不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农民的必然选择。他们丢下老人,放下孩子,远离故土,去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用自已的汗水改变贫穷的家乡,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些打工农民中大至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1、父母有一定的文化和较好的运气,双双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固定的不错的收入,甚至干出了一番事业。但他们还是无力照顾老人和孩子。无穷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抽不出时间,成天在外奔波,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反而像孤儿,还不如让老家的父母看护。这部份父母将自己对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纷纷化作物质来补贴。他们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更有甚者专门给孩子办了一张银行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取现金。

2、父母双双出走,到了大城市,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的误入歧途,锒铛入狱,有的则各奔东西,离婚了之。孩子成了父母感情变化的牺牲品,生活在单亲家庭,组合家庭中,还有一些成了父母遗弃的孤儿。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往往自卑、自闭,缺乏安全感。

3、这些出生在三、四十年代,生长在贫苦人家的老人们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大多数老人识不了几个字,他们的思相观念,对人和事的认知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了勤劳、质朴外,他们对孙子的教育又能起到多大的影响呢?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他们不但不能安稳的享受晚年,还不得不自食其力承担起全部的农活和教育孙子的责任。都说“养儿为防老”,这一思想深深的扎根在老人们的心里,虽然眼下再苦再累,但也不能对儿女有所抱怨。只有带好了孙子,儿女才能满意,儿女满意老人才有指望。出于对子女和孙子的“双重关爱”,老人的教育方法就是无尽的“宠爱”。当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时,他们便向教师说情,给孩子开脱:“念不念书不要紧,只要他不缺胳膊少腿,也算对他们的父母有个好的交代了。”

4、寄住在亲戚家里的孩子又怎样呢?亲戚朋友受父母带薪之托,除了亲情之外更多了一层利益关系。父母对这些亲戚朋友的态度和给的报酬的多少会影响他们对孩子的关爱程度。有意或无意间,这些情绪就加在了孩子身上,尽管有时候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孩子,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他们受了委屈不能说,也找不到人诉说。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本人通过对打易中学全年级26个班进行调查,全校共有学生1246人,其中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550人,约占学生总数44%,加上父亲或母亲(单亲家庭)外出务工的学生89人,共占学生总数的51%,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留守学生自身情况

1、学业情况不理想。85%左右学生成绩位于班级中下游,其中学困生163人占留守学生总数30%。

2、双休日期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大部分时间玩耍,看电视,到同学家逛玩,学习和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很少。

3、违纪现象比较严重。迟到、旷课、打架、小偷小摸时常发生,少数学生还抽烟饮酒。

4、人际关系紧张。留守学生中存在部分学生好出风头,讲哥儿们义气,遇到纠纷,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自行武力解决。部分学生(尤其女生)性格孤僻,平日沉默寡言,易动怒、爱哭,难以沟通,自我心理封闭,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同时,调查中也发现了一部分优秀留守学生,他们学习自觉刻苦,成绩优异,热爱集体,人际关系好,心理健康,可是所占比例较小。

(二)留守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

1、尽管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但留守学生与父母相聚的次数较以往没有明显增加,一般是一年一次,甚至两年一次或更长。

2、一般留守学生能经常接听到父母的电话,但父母电话中关心的话题主要是:“学习成绩怎样;是否有钱用”。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的时间很少。

3、平常家长寄给学生的99%都是是钱,学习用品很少很少,约占1%。4、90%以上学生非常想念自己父母,都想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也有3%左

右的学生觉得父母在不在身边无所谓,原因是幼儿时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感情基础。

(三)留守学生与监护人

1.监护有两种形式:

a隔代监护型;

b亲朋监护型

2、监护情况:留守孩子中85%的是由祖父母照看,10%的由亲戚照管。也有少数留守孩子或其祖父母去世或其祖父母不愿照管,而没有人监护,这一部分留守学生是大孩子带小孩子,或者自己照顾自己。

3、监护人学历情况:大约50%的祖父读过小学,初中学历不到30%,祖母基本上不识字,文盲占大多数。

4、留守学生与监护人一起生活中,生活愉快约占25%,一般约占65%,不好占10%。

(四)、身心状况

1、心理失衡

留守学生心理状况不理想,部分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

(1)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融洽,时常因一些小事而动嘴,甚至大打出手,不计后果。

(2)性格问题:表现在任性、自卑、孤僻,甚至反社会性,有少数留守学生表现出对他人的粗暴、敌视、攻击,对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强烈不满,在他们眼中整个社会是灰暗的,这些孩子从不愿意安静,喜欢打斗、破坏。

(3)情绪或情感问题突出:焦虑、紧张、畏缩、逃避、对抗等在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

对留守学生心理失衡的现象进行深入调查,不难发现: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关心不够。尽管父母能经常打电话与自己子女联系,但电话中感情交流不够,有的完全忽视了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孩子青春期的困惑无法向最信任的人倾述,甚至出现早恋等等现象。电话中父母问得最多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首先学得怎样,一定要认真读书或是要听老师的话。其次是钱是否够用,要不要寄钱,似乎以金钱来弥补自己不在孩子身边对其照顾的遗憾,这种简单的慰问远

远是不够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多半需要的是心理安慰和开导。

2、学业失教

留守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有:

(1)自身不努力。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表现都不认真。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带课本,无笔无纸,随便把其它书放在眼前糊弄老师,上课昏昏欲睡,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字迹潦草,抄袭现象很严重。考试时,态度不端正,对考试根本不当回事,没做完就交卷,填写答案是一蹴而就,根本不看清题目,有的用抓阄来选择答案,考试中还偷吃零食,听耳机,在纸上或课桌上信手涂鸭。

(2)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有限。从监护人学历来看,高中学历的很少,即使那些5%的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父母,其学识水平也不一定都能够对其子女初中各科进行有效的辅导。祖父母更无法对留守孩子在学习上有帮助,他们只照顾孩子吃穿。

(3)家长的态度影响留守子女的学习。部分家长当着老师的面表示,把孩子送进初中,并不是想他读出个什么名堂,而是因为现在年龄太小,无法外出打工,其读书理由,一方面可以把年龄混大一点,年龄增大自然会懂点事理,另一方面留在学校或多或少总能学习点知识。再者,不进学校自己又不能带在身边,留在社会上更不放心。说白了,这部分家长把学校当托儿所。尽管这部分家长不是大多数,却很有代表性。家长这样的态度,部分留守学生是求之不得,因此,学业也就可想而知了。

3、亲情失落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孩子犹如缺少阳光的小树苗,他们渴望得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我在调查过程中随意的问了八年级某女留守学生“你的父母经常给你打电话吗?”谁曾料,该学生眼泪顿时夺眶而出,可想她对父母是多么思念。个别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渐渐由依恋发展为淡化,最后两者之间变得冷漠。一些学生在幼儿时,父母就出远门打工了,回家次数又少,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形同陌路。对此情况有的还孩子他们认为回来的父母亲是叔叔阿姨,不要他们抱,不要他们亲近,故一到进入初中之后,他们很难听从父母的教育,行为缺少管束,就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4、生活失助

部分留守学生,尤其是无人照管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合理地使用日常开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他日饿肚皮”的生活,此现象时有发生。

5、安全失保

年纪小和无人照顾的留守学生,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和对社会真伪的分辨能力差,他们的人身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

6、行为失范

留守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的现象较为平凡,而且反复发生。平日行为散漫,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行为怪异,少年老成。学生间交往举止不文明,语言粗俗,约有60左右的学生有“老子”自称的口头禅。部分留守学生自理能力差,衣着不整,衣服脏乱不堪,头发凌乱等等。另外亲戚对所接受的托管学生也不敢严于管教,生怕出现什么意外,不好交差,对孩子的行为过问少或不过问,只顾孩子吃穿,任孩子自由发展,只求到时能把一个完整的人交给留守孩子的父母。

三、今后设想及建议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每一名留守学生都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的目标,应把强化管理、方便家长、服务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1、加强留守学生与家长的联系。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家庭联系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注册时应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记录他们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情况。学校通过向监护人打电话、写联系卡、家访、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监护人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2、父母及祖辈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外出务工父母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有一方留在家里承担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人都无法取代的。如果双方都外出务工,家长至少应一周与子女通一次电话或每两周写一次信进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思

想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外务工期间,父母应至少每个月主动与老师沟通一次,尽可能多的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在家庭、学校的表现情况。祖辈要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自己的事,不仅要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让孩子吃饱穿暖,也应该提供心理、思想上的支持。鼓励留守学生多与父母、同学、老师交流。同时注意参加一些家教讲座,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先进的家教知识。

3、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公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电话,加强留守学生、监护人、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在监护人和留守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4、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

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讲座,帮助监护人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了解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从各方面关心留守学生,做留守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

5、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为留守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借助丰富多样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尽量提供帮助,在团队组织中进行教育,多开发优点,促进自我接纳,促进自我实现,让这些留守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励留守学生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

7.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与分析 篇七

一、“就业成本”“学生的就业费用”的概念

大学生就业成本是指在校大学生从寻找工作开始到寻找过程基本结束这一特定时间段内, 为实现就业而支付的费用总和。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用人单位为招聘而发生的成本、学校进行就业服务而发生的成本、学生为找工作而发生的成本。由于用人单位招聘和学校 (人员、运行经费、场地) 提供就业服务所发生的成本的数据难以获得, 而且招聘成本的发生也不是教育政策可以控制的, 所以, 本文仅对后一种成本展开研究。

本调查中“学生的就业费用” (以下简称“就业费用”) 是学生从开始找工作到找寻过程基本结束这段时间里, 为了找工作而额外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求职简历的制作费、求职资料的收集复印费 (包括英语四、六级, 计算机, 奖励等证书的复印费) 、面试服装费、交通费、招聘会门票、通讯、人情礼品费及其他有关费用。本调查对象, 主要指接受调查的2008届本科毕业生, 从开始找工作到2008年6月底所支出的“费用”。

本文的调查就是在就业成本投入的前提下进行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这次毕业生就业成本调查的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成本预算、花费项目以及对降低就业成本的看法等共24页。

1、大学期间的经济来源

调查结果表明, 毕业生在大学期间的经济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但是一半以上学生大学期间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支付。这种不同的经济来源情况, 势必影响到毕业生求职消费的心理与倾向。

2、求职过程中的主要花费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花费形式是多样的, 但主要集中在交通费用、制作简历、通讯费用和制作证件照片上。

3、求职预算与实际花费

大部分毕业生希望求职花费在500-1500元之间能找到工作, 不同家庭经济条件和就业态度, 决定了他们求职花费的预算。

在实际消费中, 500-3000之间占了很大比例, 在3000元以上的也占了一定比例, 说明, 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的实际消费超出了预算经费。

4、求职过程中, 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花费情况

选择考专业证书的人占60.10%;有55.56%的人选考研辅导;52.53%的人选择了英语考级;参加相关培训的占39.90%;有20.71%的人用于购买书本资料;出国留学的有2.53%。调查结果显示, 专业证书考试、考研辅导和英语考级是毕业生提升自我竞争力的主要花费。

5、自愿参加培训的种类

28.79%的学生想参加与专业相关, 提升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自愿参加英语培训或计算机培训的则占到了56.06%, 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英语和计算机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说明基础应用技能的必要性;35.86%的人自愿参加提升个人素质的培训如人际交往;自愿参加职业指导技巧培训的占23.23%;有16.67%的人自愿参加礼仪方面的培训。

6、求职所花成本与回报方面

12.63%的人认为回报大于投入, 花钱恰倒好处;14.14%的认为投入与回报基本持平;而投资大于回报和求职花费一点回报也没有分别占48.48%和24.7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占73.23%的人认为求职花费大于回报, 这说明毕业生对求职花费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做就业指导时, 应积极引导他们, 以降低他们的求职成本。

7、对大学生求职消费不菲的看法

认为有的花费很必要的占21.21%;觉得挺正常的占44.44%;31.82%的人可以接受, 但认为有些消费不必要;3.03%的人认为应该量力而为。

8、降低求职花费的方法

平常多注意搜集求职信息的占20.70%;44.44%的有选择的参加活动, 以增加目的性;31.82%的人是制作高水平的简历提高命中率;选择不乱花钱的占3.03%。说明, 毕业生结合自身条件, 采取了不同的求职方法以降低就业成本。

9、学校是否有责任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

36.36%的毕业生认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可以降低学生的求职成本;选择对学校毕业生进行整体包装, 可以降低学生的求职成本的占43.43%;有16.67%的认为学生求职与学校有关, 但降低求职成本效果不大;认为求职是毕业生自己的事, 是否降低求职成本与学校无关的占3.54%。说明, 学校在降低学生就业成本方面起到引导作用, 积极的有帮助的就业指导可以降低他们的就业成本。

1 0、学校的哪些做法可能降低大学生求职成本

有15.66%的人认为学校举办免费的求职讲座可以降低就业成本;认为积极举办校园招聘会, 企业咨询会可以降低求职成本的占29.29%;45.45%的人认为学校与企业挂钩提供实习机会, 可以提高就业率;选择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的占9.60%。

三、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的对策

1、改革现有专业设置模式, 使学生学有所用

由于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借位, 从而导致一些专业供过于求。另一些专业供不应求。这一现象称“虚假过剩”。这是就业难、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市场导向, 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如果学无所用, 必然是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 就业难、成本高也就成为必然。所以, 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较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毕业生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学校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方案,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才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成功率, 以减少反复择业的次数和就业成本。

2、改革和完善实习模式, 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高校的实习实训环节面临许多困难。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都不愿让实习生练手。不能很好的实习、实训, 当然就没有工作经验。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具备工作经验的员工, 有的甚至要求工作两年以上。创新学校毕业生实习制度, 努力探索毕业生教学性实习和用人单位试用性实习的结合点, 加强和加快就业基地建设是校、企双赢的最优模式。创建学校毕业生“准就业”实习制度以实现“零距离就业”是降低就业成本的最佳方案。为已签订就业协议或已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到用人单位进行适应性或试用性实习提供平台, 使供需双方更直接作进一步双向选择, 拓宽就业空间、提升就业效果,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毕业生就业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3、毕业生要理智投资, 以降低就业成本

给招聘单位留下好印象固然重要, 但从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 他们最看重的还是由一个人的知识、技能、谈吐修养和内在气质组成的综合能力。所以除了个人简历、交通费、信息费、通讯费等必要的花费, 毕业生应该更多地结合自身实际认真了解企业文化、特点, 应聘职位要求, 用自身技能进行内在的自我包装, 意在与企业找到完美的契合点, 成功推销自己。

4、开发就业市场, 增加学生就业范围

平时, 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上, 就业信息的获取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校精力投入不足, 大多数学生要靠自己来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 势必增加学生的就业成本。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就业过程中, 学校的帮助对于学生能否找到工作有显著影响。因此, 加大高校的就业服务力度, 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当学校的就业服务提高一个层次时, 不仅可以降低时间成本, 而且可以使每位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大约节省80元。而加大就业服务力度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1) 开拓就业市场

积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 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由于学校的就业经费问题, “走出去”, 和“请进来”做得不够到位, 尤其“走出去”, 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来提高就业率, 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

(2) 完善就业信息发布系统

充分发挥就业网和招聘信息栏的宣传作用, 并开通网上视频, 进行双向选择, 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3) 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减少求职的盲目性

对大学生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减少求职的盲目性, 也是引导他们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从二年级甚至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使学生一进校就充分认识专业, 认识职业, 树立正确的职业志向和理想,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并制定好提高个人综合索质的训练计划。有了提前准备,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然大大增强, 求职的针对性、有效性就会得到提高, 势必会降低就业成本。

(4) 加大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力度

在就业过程中, 学校的帮助对于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 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 以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发布、搜集供需信息方面的规模效应, 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也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 就业指导工作者应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帮助他们实现低成本就业。

(5) 减少违约现象, 降低求职成本

毕业生违约带来的消极后果是一方面增强了用人单位对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排斥心理, 降低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另一方面毕业生不仅要支付相当数额的违约金, 而且还要继续支付参加各种招聘会的费用, 从而增加了就业成本。因此, 学校必须强化毕业生的道德意识, 诚信意识, 严把诚信关, 使他们认真履行已达成的就业协议, 这不仅是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和要求, 而且对降低自身的就业成本, 实现一次性就业也具有积极意义。

(6) 继续推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工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通过各种措施逐步化解东部地区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而西部供给不足的供需矛盾, 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人才流动措施, 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消除障碍, 疏通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的渠道, 才能减少毕业生去艰苦行业、西部、基层就业的顾虑, 形成良性就业机制, 有效降低学生的求职成本。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毕业生为了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越来越重视自身包装、公关等方面的花费, 就业成本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天津农学院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与研究, 提出学校应该改革现有教学和实习模式, 加大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力度, 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调查,就业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汉志, 大学生就业成本分析.教育与职业, 2006, (1)

[2]、周俊波, 岳昌君.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 2004, (8)

[3]、王洋.求职, 你的成本有多少.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5

[4]、周俊波.大学生就业成本的一个实证研究.北大教育经济研究, 2003, 11

[5]、史永江.对滨海新区的崛起与天津农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机遇的思考.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7, 14.

[6]、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中国高教研究, 2006, 5.

[7]、何佳振.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成本.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9.

8.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八

摘 要:本次调查研究通过对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后对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为大学英语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对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学英语让已毕业的大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大学英语在教学体制上仍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被调查人群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需求明显;对于相关专业英语的需求量很大;同时更重视英语的实践环节,他们更需要学校在英语实践环节的培養。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社会需求

1 选题背景

需求分析是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陈冰冰,2009)。经调查分析通过需求调查的方法不仅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到受用群体的直接意图,而且通过调查可以准确的分析出资源的利用点,从最大限度上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最大效率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社会各行业对于毕业生需求对于改革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角度入手,以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英语应用情况为研究背景,对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进行描述,以期改进大学英语综合课的教学。

2 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调查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等科学方式对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得出研究结论。

2.1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运用调查法中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问卷调查法,以书面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回收整理,统计进而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

问卷包括三部分:

2.1.1 第一部分填写要求;

2.1.2 第二部分是本次问卷的正文部分,包括关于参与调查人员的相关资料,例如毕业时间,从事专业以及英语学习目标,英语学习态度和对大学英语综合课期望的15个选择题;

2.1.3 第三部分则是参与调查人员提出的意见,这对研究的延伸有很大的帮助。

2.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针对已经就业的本科毕业生,该调查中涵盖了多个专业毕业生,有的甚至已经工作多年。问卷采取随机发放的形式对其中的300人发放了问卷,共收回28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9份。

3 研究内容

主要根据调查对象工作性质判断出调查对象在已毕业后对英语的需求以及英语对被调查者的影响大小判断出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学习需求,从而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资料,有助于大学英语的发展与进步。

4 研究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的人员本科阶段所就读以普通本科为主,在职业上大体划分为一线技术人、办公室协调人员、商务有关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50%的调查者认为英语在目前的工作当中应用较少,可是他们对待英语的学习态度普遍偏高,认为学习英语是必要的平均超过40%,其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最高强烈高达65%。而学习方式上选择通过购买书籍学习的占调查人数的35%,完全没有学习英语的比例为20%。由此,我们得出,虽然工作中应用英语的情况并不多但是这些一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一方面来说这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发现,证明大学英语对他们的帮助有时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提升,而是一种内在的培养,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的培养。

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在工作中主要应用英文的地方在于“说”,而被调查人员在英语能力的训练上也更看重口语,在本次调查中其中一项关于“重返校园更重视英语哪方面的学习”结果表明56%的人更看重口语,47%的人更看重听力,由此可见英语的实践在也毕业的大学生心中占有多强的比重。

对于问卷中最后一个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您认为英语能力对于个人发展有没有影响”的结果分析表明37%的参与调查者认为英语能力的提高对个人的发展是有比较大的影响,而31%的人认为英语能力的提高对个人发展影响虽然不大但确实有着深远的意义。由此我们更应该肯定大学英语的教育是必要的同时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方式方法的改革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系统,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一步一步使得大学英语更具有实践性,稳定性,以及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5 结束语

本次研究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同时本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以偏概全,而对于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希望这对于大学英语的改革有着一定的作用。希望看到本次研究能使更多的人去思考,抛去所有界定,不仅仅是英语学习的思考甚至可以是更加宽泛的教学方法上的思考。通过毕业生需求的调查能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帮助,并对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7.

[2]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8.

[3]纪康丽,等.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大学英语阅读课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

作者简介:

9.毕业生调查 篇九

——————孙晓杰事迹材料 孙晓杰,男,一九八七年出生,江苏泰州人,二零零七年九月至二零一一年七月在淮阴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南京钟凯丽装饰淮安分公司工作,现任业务经理。工作中敢于拼搏,乐于奉献。

他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英语四级,取得两次二等奖学金和一次三等奖学金,并先后获得学院最佳男演员,优秀自愿者,大学生英语表演第二届一等奖,大学生小品艺术大赛一等奖,大学生戏剧表演大赛一等奖,大学生模仿秀一等奖,淮阴师范达人秀一等奖,淮阴师院小区外出表演一等奖,院小品大赛二等奖等,突出显现淮阴师范学院“坚守朴实 最求崇高”的大学精神。

他说就业需要的就是精力旺盛,对这份工作保持热情,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成果,如果因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敷衍了事,不放在心上,那说明这是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根本无法取得好的成就,其次他说母校的文化氛围很好,没有学校举办的这些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他也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艺,取得那么多优秀的荣誉,所以感谢母校。希望母校发展的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调查感悟: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毕业生们对我们学校的学风、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方面有很高的肯定,同时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师风师德、授课内容、教学效果、敬业精神、教书育人基本满意,认为专业课程、选修课程、文化素质讲座、社团活动、创业活动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对她们有比较大的帮助,当然在一些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教学实践安排以及学术水平、教学方法上评价稍微欠缺,对此希望学校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创建更好的校园硬件和软件设施,给同学们营造更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更优秀的毕业生。这次调查的毕业生基本都找到了工作,这对于如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来说是个很好的现象,但是也不乏调查数量少导致数据失真的可能,但是这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有信心面对即将而来的社会生活。

10.毕业生调查问卷 篇十

你好!感谢你抽出宝贵时间完成这份调查问卷。为了更好地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思想动态,我们组织了本次调查。您的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本次调查不记名,我们对所有调查资料保密。

就业指导中心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划“√ ”,无特殊说明,每个题目仅选一个答案。

一、基本情况

1、毕业生姓名:

2、家庭所在地属于:①直辖市②省会城市③其他城市④农村

3、你是否参加过课外实习活动:①是②否(跳到5题)

4、你参加课外实习的主要原因是:①挣钱、②锻炼能力③其他:

二、专业和职业趋向

5、你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① 是② 否

6、你对专业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专业发展前景不好②就业困难③自己不感兴趣④教学水平低⑤教学水平和教学设备落后⑥自己不适合此专业⑦其他

7、你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

①是②否③其他

8、你最想去什么单位工作:

①党政机关②科研机构③学校④国有大中型企业⑤外企 ⑥乡镇企业⑦高新技术企业⑧其他

9、你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最多可选3项):

①职业的社会地位②个人今后发展③自己是否适合该专业④个人兴趣与爱好 ⑤经济收入 ⑥专业对口 ⑦就业地区 ⑧社会关系与感情因素 ⑨其他

10、你最想去什么样的地区工作:

①就学所在地②沿海及发达城市③家乡及附近地区④出国⑤其他

11、你认为你的竞争优势在于(最多可选三项):

①学校知名度②专业热门③外语水平④计算机水平⑤社会工作能力⑥社会关系⑦其他

12、你认为对就业的不利因素(最多可选三项):

①学校的知名度较低②专业冷门③外语水平低④计算机水平低⑤社会工作能力较低⑥性别歧视⑦经济不景气⑧没有社会关系⑨其他

13、你认为应当在何时考虑就业问题:

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其他

14、你认为你工作第一年的月薪应为()元;第三年的月薪应为()元

15、你对自己就业成功:

①非常有信心②有信心③一般④没有信心⑤非常没有信心

16、你认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着重向毕业生提供哪些信息(最多可选三项): ①单位在所在行业地区中所处地位②企业文化③人员培训机制④能提供什么待遇和福利⑤能提供的个人发展机会⑥对员工素质的要求⑦招聘程序/人事制度⑧是否可以解决户口⑨合同年限及违约责任⑩其他

三、求职

17、你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

①很了解②说不清③不了解④很不了解

18、你对学校的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工作:

①很满意②满意③说不清④不满意⑤很不满意

19、你认为职业指导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

①大一②大二③大三④其他

20、你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

①网络及其他媒体②招聘会③老师④家人、朋友⑤ 学校就业部门及校 内招聘会⑥人才交流中心、⑦职业介绍机构⑧其他

21、你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手段和途径是:

①网上求职②委托代理人③参加招聘会、④应聘⑤亲自登门自我介绍⑥通过社会实践获得就业机会

22、你毕业后的第一打算:

①就业②专升本 ③不就业④其他

23、假如你与用人单位签约后,又有了你认为更适合自己的接收单位,你会: ①只要签约,再好的用人单位也不再考虑②与签约单位和学校协商同意后变动 ③不管原签约单位是否同意,违约也要去④其他

四、建议

您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1.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政法院校 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实践 司法社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85-03

目前,我国有200多所学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学历层次结构中,社会工作已经涵盖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层次,甚至有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后,如北京大学等。在全国200多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中,不同层次的学校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也不同。当然,不同的学校类别开设的社会工作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如综合性院校开设的社会工作专业往往倾向于培养综合性社会工作人才,民族院校则更倾向于培养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医学院校则更倾向于培养医疗社会工作人才,政法院校则更倾向于培养司法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无论是培养层次的不同,还是培养院校的不同,社会工作实践教学都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按照教学阶段来分,包括课堂实践、课程实践、实验室实践、寒暑假实践、毕业实践等各个阶段。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按照大的行业来分,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企业等几大行业的实践。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按照具体的领域或者说按照课程设置来分,包括妇女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禁毒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实践。因此,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不仅重要,而且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本文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的研究情况,以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为例,研究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毕业实践问题。

一、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一)法律性。政法院校的学生正因为这个“法”字,使得其各方面披上了“法”的外衣。这是因为:首先,政法院校的学生以法学类专业学生居多,如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法学类专业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其中纯粹的法学类专业如法律事务、贸易法律、东盟法律、律师助理等专业就占差不多40%,法学类相关专业如法律文秘、司法信息技术、司法警察、刑事执行等专业占了近60%。其次,政法院校往往比非政法院校的非法学类专业开设了更多的法学类课程,如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非法学类专业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均开设了法学类专业。最后,非法学类专业学生生活在以法学类专业学生为主的校园,非法学类专业学生耳濡目染往往也“法律化”。正因为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较非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而言,多了“法律性”这一层外衣。

(二)政治性。政法院校的学生正如因为“法”字而披上“法”的外衣一样,也因为“政”字而披上了“政”的外衣,即政治性。这是因为:首先,政法院校学生的政治性有其历史的原因,即政法院校产生的目的就是培养政法干部。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就是在原来的广西政法干校的基础上成立,进而与广西司法学校合并而成。政法院校的历史性证明了政府院校的政治性。其次,政法院校学生的政治性有其现实的原因,即政法院校较非政法院校而言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生手册明文规定,每周二下午各班分别召开主体班会,并且由学校学生处、团委统一拟定班会的主题。最后,我国一向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文件。综上所述,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较非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而言,又多了“政治性”这一层外衣。

(三)组织纪律性。政法院校的学生因为其特有的“法律性”和较强的“政治性”,使得其本身又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以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为例。首先,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所有学生均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具体来说,每天早上实行早操制度,阻止学生睡懒觉的行为。每天晚上10点以后开始晚检,杜绝学生深夜外出或夜不归宿的行为。其次,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警察类专业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即早、中、晚均要出勤,而且早上要拉练,下午或晚上要进行军事训练。最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包括警察类专业学生和非警察类专业学生)经常外派执行执勤、安保等警务任务,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特别是专业素质和组织纪律性。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表现其更强组织纪律性的一面。

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具有法律性、政治性、组织纪律性等特点,当然也具有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一般特点。这些特点综合影响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

二、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内容:专业实践偏少。在各专业的毕业实践中,专业实践偏少,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通病。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毕业实践中也难以避免专业实践偏少这个通病。对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调查发现,他们最多的是类似“我们没有实习到什么,根本没有专业方面的内容”这样的回答。造成这种专业实践偏少的深层次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领域方面的问题。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实践领域首选应该是司法社会工作领域,其次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组织,再次是社会工作相关领域。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非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组织。这直接影响专业实践的专业性。第二,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身的问题。即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积累不够,即使是在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或相关领域进行毕业实践,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其难以融入工作。第三,毕业实践的时间偏短。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实践为三到六个月,实践单位往往因为其时间太短而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在实习生身上。当然,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社会认可度偏低,除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之外,其他领域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甚少。这些综合因素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实践偏少。

(二)实践领域:多数在政法部门。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及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来看,他们大都倾向于选择政法部门,即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即使不选择政法部门进行毕业实践,大多数学生也选择在企业进行毕业实践。每届只有一到两个学生选择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毕业实践,毕业后留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工作的每届也就一两个学生。之所以选择在政法部门进行毕业实践,笔者认为是由前所述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法律性”所影响的。其他的选择在企业进行实习,笔者认为他们更多的是基于经济待遇方面的考虑。而真正留在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实践的学生,则是真正出于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热爱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

(三)实践指导:缺乏专门的指导机制。社会工作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按照包含了课堂实践、课程实践、实验室实践、寒暑假实践、毕业实践等各个阶段。社会工作毕业实践是社会工作所有实践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总结提升的阶段。就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来看,首先缺乏的是实践教学的指导机制,尤其是毕业实践的指导机制。具体体现在:指导老师如何安排、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毕业实践如何计算酬劳、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评价机制等。其次是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10年开设,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则开设有近十年的历史,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教师仅有一人,专业教师极其缺乏,严重影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四)与毕业论文关系:脱离毕业论文。现在对于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到底是写毕业论文,还是写毕业设计,一直是高职学校及教师们所讨论的问题。其实,不管是写毕业论文,还是写毕业设计,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毕业论文应该与毕业实践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但是,如前所述,首先,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都在非专业领域实践。其次,即使是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进行毕业实践,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也未能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实践很好的结合。最后,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更多的是被动选择学校给予的参考选题,而不是主动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等进行选题。就笔者近几年所指导的30余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实践情况来看,真正将毕业论文与毕业实践结合的学生不超过10%。

三、促进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对策

(一)实践机制:符合实情的毕业实践机制。良好的机制是社会工作各类实践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首先,应根据政法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特色的一整套实践机制,并且要将毕业实践作为这一整套实践机制的重点内容。社会工作专业这一整套机制应纳入专业培养方案,以明确的文件形式加以规定。其次,要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经费支持机制。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特征要求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再次,要制定实习基地建设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实习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对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实行动态管理,避免只建不用的状态。第四,实行弹性的毕业实践机制。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实践情况来看,毕业实践一般为三个月到一年不等,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应根据实情进行调整,建议不低于半年的毕业实践。此外,实践机制应体现政法院校的特色。我国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中都体现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规定的最低专业标准,但是专业特色与优势科目的发展并不突出。

(二)实践指导:专业的毕业实践指导教师。学生虽然进入毕业实践,但实际上还是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况且毕业实践是学生诸多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应在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下进行。对于专业的社会工作实践指导教师来说,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从学校层面来考虑,二是要从实践指导教师自身来考虑。从学校层面来看,首先,要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实践指导老师的专业化、专职化。不过,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可考虑从相近专业或其他专业培养专业化最好是专职化的毕业实践教师。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实践指导教师评价机制。无论是兼职实践指导教师,还是专职实践指导教师,均需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从实践指导教师自身层面来看,首先,要充分发挥自身专长,认真指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指导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专业层面的指导,还要包括思想层面的指导。其次,实践指导教师要积极处理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为当前正在进行毕业实践的学生及未来将要参加毕业实践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实践领域:司法社工和常规社工并行。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有一般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共性,也有如民族院校、医学院校、工科类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一样的特殊性,因此其毕业实践领域应包括常规的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和特殊的司法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当然,考虑到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可偏重司法社会工作领域的实践。常规的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在这姑且不论,主要探讨司法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具体来说,第一,社区矫正。从社区矫正的有关分析中可以看出,社区矫正的方法应是以法律规定的方法为主,辅之以社会工作、心理学等相关工作方法。第二,法院人民调解员。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既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较为符合法院人民调解员职位需求。第三,禁毒、戒毒社会工作。禁毒、戒毒社会工作不仅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也需要禁毒、戒毒的法律知识。此外,司法社会工作还包括安置帮教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上述司法社会工作领域实践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

(四)实践形式:关联就业和毕业论文撰写。政法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也同其他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一样,应将毕业实践与论文撰写和未来就业联系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完成毕业实践,也可以促进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未来的就业,这也是当下诸多高校比较提倡的做法。上述司法社会工作领域当前用人需求量大,政法院校应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在加强学生毕业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关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尤其是重实践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发现更好的选题,撰写更具实践意义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杨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路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4(2)

[2]苏香菊.个案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研究[J].传承,2015(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442)

【作者简介】刘 伟(1984- ),男,湖南邵阳人,广西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社会工作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工作理论与政策。

12.社会调查毕业总结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了广东省有代表性的5个地市进行调查,分别是深圳、中山、揭阳、湛江、韶关,涵盖了珠三角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以2002~2008年广东省内就业的80名中医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46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专业13名,湖北中医学院11名,暨南大学中医专业6名,湖南中医药大学4名,工作从事的专科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中西医结合科等。主要调查毕业生所在单位对该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评价。

1.2 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联系各地人事部门、卫生部门,取得2002~2008年毕业到当地工作的中医类学生的就业单位信息;然后,直接到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发放调查问卷,由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人事部门及相关科室填好问卷后回收。问卷内容包括:毕业生的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临床技能、工作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中医水平、与同事协作精神、工作实绩、综合评价等几个方面。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其的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问卷还设计了毕业生就业单位对该毕业生总体评价及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一栏,由就业单位进行填写。填写完毕,经毕业生工作单位盖章后寄回课题组。

2 结果

目前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其中,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满意度达83.75%,但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满意度及为46.25%,中医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满意度为77.50%,总体工作能力与水平仍需提高,满意度为70.00%,另外,近几年中医类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中医水平稍显不足,满意度为65.00%。见表1。

3 讨论

就业指导是国家人才规划的长远战略,是实现人才匹配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医类本科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中医类毕业生学历的逐步提高,本科生就业压力渐增,改进与完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发挥就业导向作用,能帮助中医类本科生挖掘个人潜质、完善自我、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国家培养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中医类专业人才。针对课题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中医类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医疗卫生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拥有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加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医学教育不仅应培养医学生基本的医学理论、医技能力,而且要培养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1]。发展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创新意识来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予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吸收,能提高学生的接受效率,实现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其次,要求中医院校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单纯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目前各国许多教育家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PBL教学法,该法以问题为导向,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全面推行结合自身实践的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第二课堂具有激发潜能、拓展兴趣的教学功能,能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优化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亦能切实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增加实践课比例、完善技能考核制度等措施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2],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暑期“三下乡”、社区卫生服务如义诊、义教、看望福利院老人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第二课堂强化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堂实验教学、课外实验室开放-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链[3]。

3.2 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事情要想成功,没有严谨的思维和端正的态度是绝对行不通的。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而医学本身面对的是人体及其疾病,医疗及相关的医学科研直接对生命负责,所以中医院校要想培养出优质的高素质人才,首先得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实现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发现问题”的能力[4]。中医院校可以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进实验室等措施,鼓励学生增强科学态度的培养,做到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培养亚里士多德“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的勇气和精神[5]。中医类本科生无论临床技能还是科研思维都需要训练、培养,临床导师结合床旁教学,训练其规范化临床操作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临床工作态度,科研导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小课题、撰写论文,能有效帮助本科生形成一定科研思维;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相关项目研究以及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基础实验的制度,能为本科生近距离接触科研提供平台,有助于他们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在科研团队的影响下形成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3 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的深入研究

医学教育是发展的教育,中医教育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自1966年开始,中医院校多次进行教学改革,但总体上仍遵循西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6]。因此,继承不足、创新不够成为了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难题。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形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文化、哲学三种学科属性的特点,对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理论,要在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得到理解和接受是非常困难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7]。细数历代名医,无一不是博学广知,卓然成家的。因此,笔者认为,中医院校首先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普及并发扬,例如设置文、史、哲相关课程,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中医院校应将“经典”著作设置为课程的重中之重。“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加强经典理论的学习,结合临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经典,对于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水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以上建议,不仅应单纯地在就业指导课中实施,还需要在整个中医类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完善,以期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中医类毕业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忠民.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5.

[2]杨燕玲.中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27-28.

[3]云长海,宋晓明,董韬.实现应用型高等医学院校实践教学目标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187.

[4]毛晓光,王挺,毛新军.变化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84.

[5]孙景芬,康晓洁,宋禾.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中国科技信息,2009,(10):277.

[6]宋丹宁.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中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制约因素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05.

上一篇:游绍兴科技馆初中生作文下一篇:浅谈地铁施工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