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校园

2024-09-23

两型校园(精选8篇)

1.两型校园 篇一

学校创建“两型”青年示范校园事迹材料

学校创建“两型”青年示范校园事迹材料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创建环保文明学校

地球是人们生命生活的载体,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环境恶化的威胁。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随着时代不断的变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我校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校园建设,建设节能环保,资源管理优化的新型校园,培养崇尚文明,道德高尚的新型学生,将“两型校园”创建活动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学生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现把我校在活动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创建“两型”青年示范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1.成立了创建工作小组,以校长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青年教职员工代表为成员的“两型”青年示范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调度、检查、总结等一系列工作。

2、完善机制,建立相关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通过制度讲节约,学校在制订和完善管理制度时,将环保及节约的理念渗透其中。

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岗位责任制。学校各部门实行资源节约、利用的目标责任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或各工作岗位,由领导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建立能耗统计公示制度。总务处每月统计办公用品、纸张等能源消耗数据,每周统计水、电、油等能源消耗数据,及时报学校,并在校园进行公示。学校“两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做各类物质及能源的使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卫生评比制度。学校工会每周检查教职工办公室布置、物品摆放、卫生等工作,政教处每日定期检查各班室内外清洁卫生,并组织学生每日督查,规范学生卫生行为,形成人人讲究卫生、个个爱护环境、共同美化校园良好氛围。

3、建立严格的自查自纠制度。学校成立了一支以学生会干部为主要成员督查小组,负责校园环境保洁、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日常检查。每周进行一次自评和小结,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有关考评和奖惩评定中。

4、建立了“两型”青年示范校园评比奖惩制度。每,学校领导小组组织“评优评先”活动,将“两型”建设纳入各项评选指标,对在此项活动中的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同时对浪费现象严重、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的班级和个人提出批评或惩处。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广大师生节能环保意识和自觉性。

每学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环境教育工作,安排了一定的环境教育经费。我校的竹笋生物园,让学生们观察到竹笋的生长,欣赏了竹林的优美,体会着竹子的精神。我校的蔬菜种植园地,能够让学生了解各种蔬菜的生长习性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培养了学生动手种植蔬菜的能力。学校的宣传栏里有环境教育专题栏目,“校园之声”广播站有《环保文明》专题栏目,向学生们传达有关环保精神,宣讲环保知识,树立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宣传文明礼仪知识,报道校园内环保、文明情况。我校的阅览室里有丰富的环保书籍,并且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书籍的作用,让更多的师生能够认真学习。我们还成立了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和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主题班会,校团总支经常带领年轻教师和团员们进行课外活动等环境宣教活动,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争做环保小卫士,共建和谐大家园”手抄报、演讲等让全体师生和家长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师生节能环保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促进了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营造节能降耗、环保文明的浓厚氛围。

三、创新节能模式,深化“两型”青年示范校园建设

1、坚持节约用电。学校把教室、办公室重新安装节能灯管。同时,学校禁止办公室、教学楼私自使用电炉、电热器具等大功率电器,加强办公设备管理,计算机设置为不使用时自动进入低能耗休眠状态,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下班后无待机现象,加强了照明管理,杜绝了长明灯、白昼灯,养成了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公共楼道、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照明灯具安装声控开关,避免浪费。

2、坚持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在水龙头上方贴上“节约用水”警示牌,用完随手关闭,杜绝了长流水现象发生。

3、坚持节约办公用品。学校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提倡教学备课用电子教案,所有文件、资料通过校园网传递,执行资料打印、复印签批制度,无特殊要求的文件均用双面印刷,节约使用清洁卫生工具,拖把、抹布、废纸等等妥善保管,提倡教辅资料、教师参考书的循环使用。

4、减少垃圾、污染排放。提倡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食品袋、一次性碗筷和购物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净化学校环境。每学期学校团总支都会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活动,使学生增强环保和节能降耗意识。

5、回收废旧电池。我校一直坚持教育学生做到废旧电池不乱扔、要放到学校指定的废旧电池回收桶中。并通过图片展示等形式使同学们深知乱扔一节电池给土地带来的危害。

四、积极开展“两型”学校建设青年志愿者活动。

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美丽龙溪、清洁家园”行动,团总支召开了主题团会,率领青年团员和志愿者们不仅将校园里面打扫的干干净净,还多次手拿劳动工具,在龙溪圩上进行清扫和规劝,并且在2011年9月15日组织了“美丽龙溪、清洁家园”公益宣传活动,高举宣传标语牌,走上街头,高呼倡导口号,分发宣传资料300余份。与此同时,还组织了师生和沿线老百姓进行“美丽龙溪、清洁家园”签名活动,沿途老百姓都郑重地在横幅上签名承诺。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以“低碳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志愿者宣誓低碳环保从自我做起,向全校学生宣传低碳生活应该提倡不使用塑料袋、多走路少坐车、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多栽种树木花草等内容,志愿者们将印有“低碳生活50条”的倡议书发放给龙溪乡居民,倡导大家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用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来保护环境,居民的日常行为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明显增强。

五、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激发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情感 宁波至河源货运专线 宁波至揭阳货运专线 广州电机修理厂 广州发电机修理厂

走进龙溪乡学校,处处感受到绿色的生机,校内每一棵花草树木都用标牌标出所属科目及其名称,每个班级都认养了校园内的植物和绿地,自行管理

总之,我们将“两型”校园建设深入到课堂,融入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和活动中,渗透到全体师生的心中,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行动,将这一理念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两型”校园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者。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2.两型校园 篇二

高校作为培养两型人才、输出两型科技的主要基地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由于两型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了学校建设中的方方面面, 因此本文试图从制度、技术、素养、评价指标这四个方面对两型校园的建设进行分析。

1 两型制度的建设

学校应从宏观的层面制定两型校园的相关制度, 明确学校在两型校园建设过程中的目标、规范学校在两型校园建设中的具体行为, 使得教学、办公、后勤、基建等行为严格的既定的框架内进行, 避免出现无序或者混乱的状态, 同时为了保证制度的执行力, 必须将制度的执行纳入部门的业绩考核中, 对于达到相关目标的单位实施相关的奖励, 对于违反相关制度的行为, 也必须予以相应的惩罚措施。

1.1 日常管理制度

日常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在行政、办公、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规范学校在办公与基建等方面的行为, 明确要求各级行政单位与部门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本部门的第一要务, 严谨铺张浪费的行为, 合理利用土地等, 制度的制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做到科学合理, 明确具体, 避免空话套话, 为保证制度保障制度的权威与执行力, 必须加强监管, 对于违反制度的单位与个人应予以相应的惩罚。

1.2 教学制度

两型校园的教学制度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日常教学管理的制度, 规范学校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优化教学配套设施, 提高多媒体教室、机房的资源利用效率等, 另一个是教学与相关评估的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两型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 设置相应的学分, 开设相关的教学理论或者实践课程, 并把这一内容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质量评估之中, 保证教学的效果。

科学的制度建设是两型校园的重要保障, 对两型校园的建设具有规范与引导作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两型素养的培养

两型校园的制度建设, 从制度层面上规范了学校在两型校园建设中的具体行为, 而两型素养的培养, 是从人文环境上保障两型校园的建设, 使得两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 并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

2.1 学生素养

佘正荣[2]指出“人的素养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生态体系的发展水平”, 因此人与人的素养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作为输出各类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因此要培养公民的两型社会的素养并成为公民的普遍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学校的作用尤为重要, 蔡景庆[3]指出两型素养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所获得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两型社会的素养,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相关的知识之外, 也必须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与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两型道德、知识、审美、技术等的素养并使之内化到每个学生的意识与行为之中, 使学生养成自觉践行两型社会的理念并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2 教师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决定了两型教学活动的成败, 因此要提高两型教学活动的效果, 学校应当加从制度、经费等方面大力度对两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开展相关的培训或宣传教育, 强化员工的节约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循环经济的意识等, 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两型社会的素养与自觉性, 才能对学生实施相关的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两型素养的教育效果。

学校两型素养的培养, 必须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出发, 一方面, 要对教师加大培训与教育;另一方面, 也要对学生开展两型校园的理论或实践的教学活动, 营造良好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学校氛围, 并使之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

3 两型技术的应用与输出

两型制度与两型素养的建设是两型校园建设中的软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要真正体现两型校园的具体效果, 离不开相应技术的支持, 尤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相关技术应用与输出。

3.1 两型技术的应用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是两型社会的主要标志, 要达到这一要求, 学校在规划与建设中应加大力度对相关的智能控制设备、节能、节水、低碳设备的采购与使用, 如采用节能光源, 采用一级节能的空调、热水器等等, 同时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对宿舍、食堂的生活废水或垃圾进行有效的处理等。

3.2 两型技术的输出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于整个社会的科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因此学校在应当在科研、课题规划、经费等方面对两型社会的研究给予支持, 完善两型社会的相关理论体系, 加大力度对相关的智能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环境友好的生物技术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鼓励师生开展相关的创新性研究活动, 并最终输出对两型社会建设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和相关技术成果。

高校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具有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在应用相关两型技术的同时应当加大力度对相关的两型技术的科技创新, 促使科研成果的转化, 这也是两型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4 两型评价指标的建立

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的建立是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也就无法从纵向的角度对两型社会的建设效果进行评价, 这也是当前两型社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4,5]。因此如何对两型校园的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也是两型校园建设中的关键。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的建立应当符合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 由于学校其特殊性, 适用于企业或者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一定适合学校, 因此必须从学校的特点出发, 构建相关的两型校园评价指标, 并以此来评估两型校园建设的好坏。

本文尝试从这四个层面来确立相关的评价指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学校的建设与管理, 具体评价内容可成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资源节约, 包括基建的耗费、节能技术与设备的投入、教学资源的使用等; (2) 环境友好, 包括绿化、垃圾与废物处理的情况等; (3) 科技创新, 包括科研人员的比重、科研经费的投入、专利等; (4) 学校的建设管理, 包括制度的建立、基础设施的配套情况等。

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学校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尤为重要, 高校以其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难题与合理抉择[J].广西社会科学, 2013 (6) :10-13.

[2]佘正荣.生态文化教养:创建生态文明所必需的国民素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026.

[3]蔡景庆.两型社会建设应当把握的几个关键因素[J].湖南社会科学, 2011, 1:88-91.

[4]廖小平, 孙欢.两型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0 (4) :90-94.

3.两型校园 篇三

记者:两型学校建设是一个新兴课题.请您介绍一下贵市在这方面的基本情况。

王建华: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作为试验区的“龙头”城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两型”引领之市的工作目标,对各领域的两型建设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在教育系统,主要是通过大力推进两型示范学校建设来加强“两型”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两型”意识,培养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市教育局于2009年率先启动了两型学校创建试点工作,2010年升级为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共创建省两型示范学校5所、市两型示范学校56所、市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4个,创建工作得到教育部和省市两型办的高度肯定。

记者:广大师生的“两型”意识是否提高并付诸实践,是“两型”教育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贵市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王建华:我市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两型”意识培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基本形成了教育渠道多元化、实践活动主题化、两型研究校本化的比较完整的两型教育体系,使广大师生的两型意识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教育渠道多元化。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相对新颖的事物,为了让广大师生准确理解其内涵,并积极参与,我们要求各学校在开展两型教育工作中坚持“三个原则”,抓好“六个结合”。也就是说,“两型”教育要坚持渗透性、实践性、生活性原则,要与德育工作、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师德师风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影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这把两型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校两型教育得到常态化开展。

二是实践活动主题化。两型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在解决现实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增进交流与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价值观。我们要求各学校组织开展以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建设为主题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的两型理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实际行动。如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桥小学组织“送三精蓝瓶回家”环保公益活动,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学校被评为全国环保先进集体。

三是两型研究校本化。我市把开展两型研究作为两型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举措来抓。市教科院组织专家编印了中小学两型教育系列读本,列入全市中小学教材范畴,免费发放,学生人手一册。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两型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收集学校自编的两型教育校本教材35套。这些校本教材贴近学校实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实用价值。如长沙浏阳市大围山中学编写的校本教材,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把农民用作柴火的树根进行根雕制作。

记者:创建两型学校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你们在推进两型学校建设工作中有哪些特色或创新举措?

王建华:我市紧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主题推进“两型”学校建设,坚持用节能环保理念审视工作、建设校园、管理学校、教育学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用“减法”改进学校节能方式。我们指导各学校建立并落实节水、节电、节材等制度,重点推行无纸化办公,结合“数字型”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校园信息系统进行授课、作业、考试、宣传、联系、会务、文件传输等,减少纸张消耗和通话成本。以宁乡县城郊中心小学为例,该校在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后,每年节约办公用纸10箱,共5万余张。积极采用节能设备,即要求新建学校在规划设计和设备采购方面必须达到两型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循环利用教学资源,即要求各学校开展教材循环使用、旧书捐献、旧物品互换、废旧物品加工改造等活动,实现资源再利用。如长沙雨花区各学校每年开展绿色“跳蚤市场”活动,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籍、玩过的玩具等物品,在学生、教师、家长之间进行交换、买卖。

二是用“加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们注重引导学校充分挖掘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厚内涵,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以“新”为核心,丰富学校办学理念。如长郡梅溪湖中学提出了“绿色校园”、“绿色德育”、“绿色教学”三位一体的“绿色教育”的办学思想,被中国广播网撰文赞誉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注脚”。同时,我们把两型文化作为先进的学校文化来推进,坚持以“和”为核心,繁荣校园文化。目前,长沙创建的两型学校基本是园林式单位,校园绿化率普遍在50%以上,且师生幸福指数较高,人际关系和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如长沙商贸旅游职院着力打造“书香、和谐、绿色、特色、文明”五位一体的两型校园文化。

三是用“乘法”拓展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我市探索了“对口帮扶、委托管理、捆绑发展”三种低成本推进新建校、薄弱校加快发展模式。近3年全市新增优质公办学校18所,城区每个区都有了优质公办初中,缓解了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拓展和充分应有。

四是用“除法”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重点抓好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零距离对接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心脏——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职教基地以高职为龙头、以中职为主体,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产业开发为一体。基地建设按照“政府统筹、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分校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划分为相对独立的6个校区和1个公共区。学校按照“基地统筹、资源共享、专业整合、分校治理”的管理模式,校际之间没有围墙,大型实习实训工场、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实行资源共享,并将园区场地设备、技术资源、就业岗位与基地学校科研成果、智力支撑、人才供给等有效结合,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有效对接。如今,长沙职教基地建设模式已成为湖南省两型建设的标本。

记者:你们是如何保障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持续开展的?

王建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推进“两型”学校建设的根本保障。我市通过积极探索建设“两型”学校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层层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是完善机构。我市两型教育和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由市教育局、市两型办、市环保局、市能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团市委、市园林局7家单位共同负责,确保了在工作开展中有专业的职能部门指导。长沙市教育局、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各学校也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制度。我们先后研究制订了《长沙教育系统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思路》《长沙市两型学校创建工作方案》《长沙市两型示范学校认定细则(试行)》等文件,各个文件均将两型建设工作纳入对相关单位绩效考核范畴。同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适时修订文件,使之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为鼓励申报学校在两型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新节能和环保方式,单独设立了工作创新项目和指标。为确保两型示范学校始终发挥好辐射、示范作用,我市对两型示范学校推行了动态管理制度,要求已创建的市级两型示范学校满三年后,必须接受市级复核。复评合格的学校继续保留两型示范学校称号,复评不合格的学校则取消称号。

三是加大投入。我市坚持把两型学校的创建工作纳入教育整体投人规划,每年年初均安排具体的项目和资金。市教育局采取“以奖代拨”办法,按照每创建1所市级两型示范学校安排10万元、两型学校创建先进单位5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2009年以来共投入奖励资金近700万元。同时,各区县和各申报学校也积极筹集资金用于两型学校创建工作。

记者:两型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该与时俱进。请谈一谈,贵市今后推进两型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

王建华:在后期的两型学校创建中,我市将在继续巩固、深化已有的建设经验和有效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为努力实现我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长沙两型社会建设走在前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方面,推动两型创建“八进学校”,努力营造节约、环保、低碳、生态的校园环境。一是节能、节水技术产品进学校。提高公共照明节能灯具、公共区域声光控开关、公共区域节水型水阀使用率,推广使用能效2级以上的办公电器。二是清洁能源进学校。推广使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全面实施城区校区煤改气工程,提高农村校区燃煤蒸汽、热水锅炉额定热效率。三是教材循环使用进学校。就是全面推行学生公用书籍和教师参考书循环使用计划。四是环保生活进学校。如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实现全覆盖,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学校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倡导使用环保布袋、手绢;严格控制不可降解和不可回收物品的使用。五是花卉苗木进学校。强化校区环境绿化,推广立体绿化,把可绿化区全部绿化。六是两型教学进学校。把资源环境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小学推广使用两型教育读本,并纳入周课时计划,中学及高校开设与两型有关的选修课程。七是体验教育进学校。学校在自来水厂、污水和垃圾处理场、自然保护区等建设户外实践教学基地。八是两型公益活动进学校。在中小学开展家校、社区共创共建活动,每学期举办两型主题宣传、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持续抓好“七个结合”,提高学校内涵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将两型教育列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改革的重要范畴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促进两型学校建设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一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推进绿色、生态的高效课堂建设。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推进前后一致、衔接紧密的序列化、目标化德育体系建设。三是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多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作品。四是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精心提炼与两型理念相适应的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努力让学校充满书香味、学术味、文化味。五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争取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辐射整个社会”的效果。六是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七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和示范引领作用,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又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4.两型农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 篇四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湖南社会学网 作者:刘战平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多功能性的现代农业,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利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也给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指引了方向。笔者以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定位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两型社会”机理的探讨,对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思考。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的定位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融为一体,直接接受所依托的长株潭城市群的强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力量辐射的一种发达的多功能性现代农业。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它的生产与经营方式上都将发生着深刻变化,其发展方向必须明确定位,才能使其迈向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为此,长株潭农业应该定位于“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分析如下: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资源节约型”农业。据统计,2009年底长株潭三市共有耕地62.33万公顷,人均只有479.7平方米(0.72亩),低于全省的563.8平方米/人(0.85亩/人)的平均水平,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989.28平方米/人。05-09年减少耕地1400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500公顷,平均每年递减耕地5.5‰。同时,由省内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压力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扩张占用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今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这就迫切要求提高农业的土地集约化程度。此外,湘江长株潭城市群区段可利用水量约69.88亿立方米,可供城市利用的水量约40亿立方米,综合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人均综合用水量(588立方米/人.年),水资源可承载的城市人口为700万左右人口,而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总人口已达到500万左右,今后水资源日趋紧张,这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节水农业。由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来说要求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这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提高其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将朝提高土地生产率,节约用水,并且不断扩大其正外部性,向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环境友好型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受历史上产业布局的影响,重化工业则主要分布在湘江上游的湘潭、株洲两市,导致上游对下游污染严重。株洲的清水塘地区布局了大量的冶炼、化工、农药等产业,株洲市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全省平均的7倍。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大,酸雨污染加重。2009年与2005年的数据相比,长沙的酸雨频率从48.7% 升高到98.0%,株洲从50.3%升高到83.8%,湘潭从62.3%下降到53.9%。由于株洲的清水塘工业区、湘潭的竹埠港工业区和湘潭钢铁公司等重点污染源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湘江水质受到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镉、汞、砷等严重污染,严重危及了长株潭城市群饮用水源安全和耕地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特别是湘江株洲段两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镉等重金属污染。这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农业来说提出要求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其核心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其作用是形成城市的生态屏障,既能保护敏感地带和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度假地。这为实现“两型”社会建立生态型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奠定了基础。

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机理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在城市化过程中给农业带来深远影响,使得农业功能深化和拓展,表现出来其农业正走向形态、特征、功能多样化,加上独特的区域条件,其农业在节约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以及它的独特形态特征变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有利地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其机理分析如下:

(一)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机理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农业采用现代化集约型的生产与经营方式,在与自然资源相融合中,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形成。1.从自然资源方面来说: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在节地、节水、节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进行土地集约经营。由于城市群农业的区位特征,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农业经济活动往往呈现土地集约性的特征。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如浏阳的花木、宁乡的农业旅游等项目占地少,利润率高,而水稻、油菜等传统占地较多单位经济价值低的项目逐渐萎缩。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发展有利地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从而推进土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充分利用水资源。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充分利用城市供水系统,采用先进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新技术节水来实现农业节水灌溉,探索节水灌溉模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消耗,最大可能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实现栽培园艺化、设施现代化,充分利用温室,这些温室具有自动喷灌系统和小气候控制设备,能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有利地促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3)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大力降低石化能耗。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副产品和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利用农村废弃物如沼气,减少使用石化能源,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有利地促进节能型社会的建设。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从社会经济资源节约来说: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劳动生产率高、资本回报率高、科技转化率高的现代农业,使得同样的社会经济资源在农业中获得更高的回报,从而相对地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节约。(1)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发展劳动集约模式。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由于区域条件,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利用靠近区位优势,以先进设施为依托,在农业活动的各个环节领域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望城的棚膜栽培、无土栽培等,发展劳动的集约化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农业形态,这种农业形态推进人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资本利润率高。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在都市辐射下,拥有区位、运输、信息、科技等方面天然的优势,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利用长株潭城市群提供的广阔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延伸产前、产后各个环节,拓展了农业生产的范围,取得资金的高回报率,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3)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高科技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采用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新的高新技术如袁隆平杂交水稻等,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新资源,能极大地改善制约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提高了科技转化率,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这样的生产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可以极大的节约自然资源。

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机理分析图:

(二)长株潭城市群农业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机理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呈现出多种形态,其形态的变化对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1.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生态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化进程中必然带来了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热岛效应加剧,人们渴望城市群与自然共存,绿色产业回归城市。在长株潭城市群交界地带和周边地区发展农业,不

仅为人们提供鲜美的农副产品,而且为都市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质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城市群的绿洲和“绿肺”。2.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有机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改变常规食物生产方式,不仅关注食物的生产效率与效益,而且关注其对资源、环境和消费者的影响,着力发展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优质、营养食品。这既产生了一种新的农业形态,又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3.长株潭城市群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在技术上追求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避免工业化技术使农业走上“石油农业”之路,给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追求生态、环保目标,为城市群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潜力,城市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和市场基础,两者互相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的对策

(一)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大力推广循环生态型农业生产模式,以实现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为基本目标,以高科技为主要手段,发展绿色食品,切实加快绿化建设,逐步建设生态绿地系统,构筑城乡绿色生态屏障,走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促进农村、农业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以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产业集群战略和用工业理念发展战略两大重点战略推进农业。1.农业的产业集群战略。农业产业集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本质特征,成为产业集群中的重要参与引导者,为其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公平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外在条件,降低企业交易及创新成本。2.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战略。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就是在农业发展中导入和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让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从而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和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以加快城郊农业向农业的转变。

(三)创新农业投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三大体系。1. 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形成多元化投入体系。按照“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鼓励国外资本、民营资本和工商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长株潭城市群农业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2.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中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广应用。3.要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建设发达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要从培育市场主体和建设市场体系两方面入手,建立起既能充分发挥市场流通和调节作用,又有国家宏观计划间接调控的多层次的发达的都市农产品流通体系。

参考文献:

[1]陆远如:《论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机理与机制》,《求索》,2006年第1期,第73-74页。

[2]张学忙:《武汉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第77-91页。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09CJY055)、湖南省教育厅项目(08C474);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9YBB227)

作者: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管理学博士,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5.两型宣传活动 篇五

两型宣传活动

2014年6月14日上午,我社区为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环保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让居民崇尚绿色低碳生活,提高居民的资源节约意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开展为期一天的节能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对居民进行宣传,发放环保宣传单,倡导居民减少或避免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宣传单上还列举了一些节约的小窍门,如淘米水洗菜,在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还可以清除蔬菜上存留的农药。夏天给室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充分利用“二手水”。另一方面加大宣传,通过出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发放节能纪念品和节能灯,从而提高“两型”知识的知晓率。

社区通过此活动,悬挂宣传横幅1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发放节能纪念品50份,发放节能灯10个。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居民都自觉加入环保行动中,让环保成为居民自家事。

6.两型机关建设 篇六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进一步动员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配合我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中心工作,根据《<益阳市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益政办发[2011]3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制定《益阳电业局“两型”机关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把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观念渗透到机关,组织引导我局广大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倡导文明、厉行节约、加强环保,积极参与到“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来,做“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者、先行者和受益者,树立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创建目标

“两型”机关考核评定总得分在98分以上为达标,机关建设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团结和谐、节约环保的各项要求。

三、创建内容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

1.节约用电。应合理布局照明设施,在保证亮度的前提下,裁减灯管,尽量使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对于走廊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安装节能灯,安装声控或光控等自动控制开关,改造局 1

机关大院的路灯照明系统,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并试行间隔开灯,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充分实行空调节电措施,最大可能的利用自然通风,抓好空调开启和温度,引进变频节能技术,一般情况下空调开启要在30℃以上或10℃以下,空调温度控制做到冬天不超过20℃,夏天不超过26℃,下班前15分钟关闭空调,每年夏季,除重大外事活动外及有特殊要求以外,公务活动一律着便装,提倡在夏季用电高峰期事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工作完成后,及时关闭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下班后这些设备不许处于“待机”状态,同时关闭办公设备电源插线析总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电梯系统实行智能化控制,四楼以下原则上停开电梯,非高峰时段昼减少运转台数,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

2.节约用水。制定相关制度,加强设备巡查维护,及时修复“跑、冒、滴、漏”等故障。采取降低水管水压和减少水龙头出水供应量的方法来节约用水。尽量使用感应水龙头、红外线遥感冲厕箱,绿化浇灌全部取消自动喷淋并将水管直冲式改为节能花洒式,采用其它的节水型洁具等。提倡采用循环用水法,设置剩水回收桶,反复循环使用。

3.公务用车。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严禁公车私用;落实公务车节油、维修等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公务车配备标准;按国家规定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车辆,科学合理地确定车辆使用年限。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提高驾驶员的业务操作技术,确保车辆安全使用。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机关

1.绿化环境。办公楼院内设立垃圾处理设施,保持机关院内整

洁、优美,张贴各类温馨提示,设立无烟会议室、吸烟区,保护生态环境,扩大机关绿化覆盖率,建立护绿、保绿制度。

2.绿色办公。推动“数字益阳”系统工程建设,机关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物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推动网络无纸化办公,开通局域网,所有的材料、通知等全部实行网络化。纸张选择再生纸张或重复利用纸张,同时设立定期回收办公废纸制度。

3.绿色行政。认真学习、宣传、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自觉抵制破坏环境保护的行为,各职能部门在制定各项制度以及生产计划时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的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降耗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广泛征求机关干部及其职工对开展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全员参与意识,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4.绿色采购。机关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全面落实“两型”产品采购政策,促进“两型”产品采购的标准化、规范化,优先购买国家认可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节能产品,鼓励和引导购买使用能效标示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电器产品,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消耗、低效率设备和产品。采购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办公用车时,要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标准的绿色产品。新购置的办公设施不使用以柚木、红木为材料的产品,同时兼顾资源的再利用。

5.绿色消费。抵制一次性用品,机关人员饮水使用玻璃杯或瓷杯,严格执行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有关规定,提倡使用布袋

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积极抵制过度包装产品,鼓励和扶持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四、工作步骤

(一)建立工作机构

成立由刘约军副局长任组长,陈健君、刘东来任副组长,机关各部室主任为工作组成员的局“两型”机关创建工作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由物业公司刘东来任办公室主任,杨伟星、邹志力为办公室成员。

“两型”机关办公室工作职责:拟定创建计划,起草工作组总结,加强创建宣传;对局机关各科室创建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向市两型社会创建办报送创建动态信息;依照“两型”机关考评标准组织对创建单位的考评和验收。

(二)宣传发动

采制作宣传展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对“两型”机关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促进实际工作。组织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益阳市创建“两型”示范机关实施方案》和《益阳市“两型”示范机关建设标准及考核评定标准》,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创建“两型”机关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了解和掌握节电、节油、节气、节水、节材的基本知识,自觉成为创建“两型”机关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利用国家电网内部网络以及宣传展板等形式及时宣传、推广建设“两型”机关的做法、经

验。开展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主题讨论活动,发动全局干部职工查找工作理念、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差距,提高创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实施

根据本实施方案,我局于9月起开始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一是要针对问题抓整改,抓出效果,创出经验;二是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抓出特色;三是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中心和全局工作。

(四)检查考核

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不定期抽查和组织集中检查考核的方式,了解掌握创建“两型”机关情况,集中检查考核方式分为各部室自查、综合考评、结果运用三个阶段:

——部门自查。各部门对照《益阳市“两型”示范机关建设标准及考核评定标准》进行自查,并准备相关材料,做好迎检准备。

——综合考评。依照考核评定标准,领导小组对局属各部室进行考核评定。

——结果运用。一是在全局范围内通报评定结果,二是将考核评定结果纳入对各部门的绩效工作目标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两型”机关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部室积极参与共同实践。各部室领导和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两型”机关建设对我局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把“两型”机关建设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扎扎实实抓好落实。把

“两型”机关建设的要求转化为价值追求和工作理念,每一件工作都从节约、环保做起,确保“两型”机关建设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责任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要求各部室干部职工严格落实在创建“两型”机关工作中的责任,加强对“两型”机关创建问题的调查研究,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三)建立齐抓共管机制

全局上下要切实增强“两型”社会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创建 “两型”机关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工作议程,把服务“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贯彻到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履行职能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

(四)抓好总结验收

要研究探索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两型”社会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和服务的方式、方法、途径,努力形成一批见解独特、思路明确、措施具体的研究成果,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地服务“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努力为服务我市“两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益阳电业局

7.推行建筑节能构建“两型社会” 篇七

恩施州推行建筑节能自2006年开始起步,两年来,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认真编制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

在制定全州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以及编制全州城镇体系规划时,充分考虑和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关内容。在城镇体系和城镇规划布局,以及建筑物的体形、朝向、通风和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了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的要求,体现了绿色生态州的发展构想。经过反复审议,最终编制完成《恩施州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

(二)狠抓建筑节能审查

一是严格按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深入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切实督促建设各方特别是设计单位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通过行政性审查,严把准入关,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勘察设计业务;通过对勘察报告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消除违反强制性标准造成的质量隐患,从源头上把住工程质量关。二是建立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和工程节能监督及工程竣工备案专项制度。全州新建工程在履行施工图审查时,严格执行《湖北省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针对恩施州的气候条件,重点对建筑围护结构、门窗、遮阳及建筑通风采光等节能措施进行专项审查,凡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从源头上强力推行建筑节能工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切实履行职能,严格执行《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要点》,进一步强化了建筑节能监督。初步形成了建筑设计、审图、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完整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圈。

(三)有序推行“禁实”、“禁现”工作

2007年,全州新建项目262个,投资总额426268万元,建筑面积252.1万m2。其中:公共建筑项目数64个,面积43.96万m2;居住建筑个数198个,面积208.14万m2;公共建筑在建筑节能设计阶段达标64个,竣工阶段达标64个,居住建筑在建筑节能设计阶段达标198个,竣工阶段达标198个。全州所有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禁实”(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全部达标,达标比例100%,达标面积252.1万m2。

2007年9月,在州城建成区范围内建设工程推行了“禁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并建成了2座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年生产规模约40万m3。

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各项法规及标准体系。一是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工程建设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及义务。二是研究并制定推进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的相关工作,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建筑节能改造制度、建筑节能认证标识制度、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推广限制淘汰制度等。三是加大“禁实”、“禁现”和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监管力度,严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各个环节,组织“禁实”、“禁现”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确保建筑节能标准得到落实。

认真研究并实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一是按全省的统一规定,实施新型墙材专项基金长效机制,支持节能墙材项目的生产。二是对实施高于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在规费收取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给予相关表彰和奖励。三是积极实施节能认证的具体措施,把好市场准入关,促使建筑节能产品市场趋于优化。

根据有关建筑节能体系的要求,确定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主导产品,并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布局一批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基本实现新型墙材标准化设计、产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其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结构合理,应用推广法制化的要求。

8.“四化两型”争先锋 篇八

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为动力,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创造新业绩。在“四化两型先锋行”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市总工会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聘请劳模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活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聘请劳模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10人,充分发挥劳模的骨干带头作用,引导广大职工为“四化两型”作出新贡献。以“争创工人先锋号、争当五一先锋”活动为载体,在全市职工中广泛开展好“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安平镇力达煤矿董事长陈建初被评为“湖南省五一先锋”,市残联被评为娄底市“五一先锋集体”,五江实业有限公司瓶胆二车间真空班九号机台、市地税局第一分局被为娄底市“五一先锋岗”,市国税局杨建成、斗笠山煤业曾光前被评为娄底市“五一标兵”。成功举办涟源市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初赛,选派4名选手参加娄底市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复赛,4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2人获“优秀奖”,同时被评为娄底市“芙蓉百岗明星”;2人获“优胜奖”,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获2011年娄底市女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

以加大职工权益维护力度为抓手,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彰显新作为。该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源头参与,参与《湖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的修改工作;深入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年内新建企业工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加大女职工“四期”保护力度,全年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69份;打造“四位一体”的女职工健康工程,女性安康保险参保人数达3200人,参保金额70570元;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在蓝田运输公司、汇源焦化等36家企业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战”行动,参与各种安全事故调查处理12起,配合人社部门对262家小作工坊、96家煤矿开展非法用工大检查,劳动用工备案48988人,劳动合同签订率97%,接待职工来信来访起32起,劳动争议调处10起,参与劳动争议仲裁5起,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在75%以上的非公企业开展“两建六有六公开”活动,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市烟草专卖局被评为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以深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在服务职工群众中取得新成效。该市总工会坚持为广大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到旗帜更鲜明、声音更响亮、行动更坚决、措施更得力。兴办实事6件(“双联”帮扶、法律援助、就业援助、送温暖、金秋助学、平安创建)。全市42名市级领导、37个参联单位、参联机关干部1350人,联系全市152家骨干企业,其中重点调度企业39家,联系困难职工2700人,为企业解决难点问题162个;建立一支23名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件;机关23名工作人员全部参加志愿服务,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开展“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对180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50名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劳动者进行创业培训,帮助300名各类求职人员实现就业;在全市10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开展“送安全、送清凉、送健康”高温慰问活动;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筹措资金19万余元,帮助90名考取一本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圆梦大学;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走访40个企业及316个特困户,发放慰问金32万元,大米500多袋、食油600多桶,使每一个困难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平安创建3个:市总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工会”、禁毒帮扶的斗笠山镇创“平安乡镇”、帮扶的六亩塘笃庆堂社区创“平安社区”,六亩塘笃庆堂社区被评为娄底市首届文明社区。窗口建设出实招。他们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做为工会的服务窗口,开展“三亮三创三评”活动(即亮身份、亮承诺、亮形象,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口碑),切实加强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帮扶中心由临时机构改为机关常设机构,新建20个乡镇办事处和6个市直机关帮扶工作站、4个企业帮扶工作点;配备四名专职工作人员,设立“困难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四个服务平台,投入10万元改善了帮扶中心现代化办公条件,开通12351维权热线和4427328帮扶热线;制定困难救助办法等14项工作职责,健全帮扶资金、就业培训等6项基础台帐,建立5600余人困难职工电子台帐,建立困难女职工档案806个,实行动态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和资金审批程序,打造“四位一体”的维权帮扶平台。今年3月,涟源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为娄底市唯一的省级示范点,12月被评为全国工会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娄底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强化措施求实效。深入开展“强作用、优环境、惠民生、促发展”大走访活动,走访全市30家重点调度工业企业,慰问困难职工300余人,送去慰问金8.5万元;举办市总机关“永远跟党走”红歌赛,召开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学党史、忆党情、颂党恩,在全会上下营造团结、向上、祥和、奋进的浓厚氛围。

上一篇:国家电网招聘最新考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毕业照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