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精选11篇)
1.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 篇一
美国人的性格分析与交往经验总结
Iowa State University
Major: statistics
现在就开始吧。对我个人来说,我一直赞成的观点就是,在美国学习,生活,最关键之一是要做到和很多美国人成为朋友。然而据我观察,咱们大部分中国人似乎不怎么热衷于和美国人交朋友。理由嘛,无非是什么没什么共同话题,没什么生活交集等等,我个人认为这些理由只对那些整天呆在寝室里头玩游戏或是疯狂学习的宅男宅女们适用,如果你不是那类人,那对不起,这只能说明你没有那胆量去结识新环境里的朋友。
其实,美国人远比很多中国人想象得好处得多。我来分析分析他们的性格吧。
美国人是很热情友好的一类人,学校里,不少情况下,我们不搭理他们美国人,他们却会主动和你打招呼,向你问好,甚至找你说话。如果你真心想和他们交往的话,在这个时候,你可以随便和他们多说两句话,不用去留心说错话问错问题,因为他们心里面明白,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是外国人,语言上的误解是小问题。如果你初次和美国人交往问错了话,只用陪个笑便了事!继续后面的话题。如果谈得来的话,临别之际就主动找他/她要个联系方式。和 美国人交往,body language 很重要,当然也得有些许技巧(尤其是初次交往),最主要的是让他们看得起你。要想真正达到效果,首先应该是,坐的端行得正,尤其是对于咱们亚洲男生,相比而言体格上本来就显得不够健壮,所以更需要让自己显得像个绅士。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一是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二是表现自己的自信,当然,也别刻意把自己弄得得像个当兵的或是注视他人的时候只是不停得注视,因为那样也会让他们觉得你太死板。总之,自然点总是非常好,从美国电视剧上面学学也会有帮助的(这里面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二重要的是,说话口气可以没有美国人那么好,但说话声音要尽量显得洪亮,才能显示你的优雅的气质(我说的第二点对于男女都适用!)
美国人性格张扬,喜欢说话,喜欢让很多人知道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了解些绯闻的,凭我的经验来判断,一些小秘密别和美国人交流地太多,因为说不准哪天他不注意就全说出去了哈哈。
很大一部分美国人非常乐于助人,这不止是很多美国基督教徒的性格,准确地说应该是美国人民的性格。
很大一部分美国人胆大心细,不是像国内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笨。
美国人直爽,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喜欢佯装对某一事物的喜好。
大部分美国人性格都很温和,他们没有像很多亚洲人那样有聚众打架的习惯。美国人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点做得挺好。因为打架犯事在美国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批评警告,而是坐牢和开除学籍。
美国人生性固执,有些观点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他/她的观点,所以就算你和他/她关系比较,也要避免和他/她去争执一些大道理。如果真遇到这样的尴尬,答案是很容易解决。你只用和他/她说让他/她看看某些著作,历史资料或教科书啥就行了。
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这个不能片面理解成为自私,最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他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能解决什么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当你有什么问题难以解决而去咨询一个和你交往不怎么太深的美国朋友,他也会给你提供帮助,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个表现自我的大好机会。如果从另一方面理解,你可以说,美国人很自负,他们总认为别人比不上他或是不该超过他。有些美国人甚至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我有能力当教授,只是不想去做那个职业。。
美国人喜欢热闹;他们喜欢性格开朗,爱说话的人。当你和好几个美国人一起学习交流的时候,如果不主动制造点“噪音”,就很有可能会被他们误人为胆小鬼。对于咱们来说,和他们交往多说话,没有坏处,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炼了英语又增进了友情,而且不会太耽误事的,何乐而不为呢?
美 国人有很强“领地意识”,也许是因为没发育好有狼性吧(just kidding lol),当你把一个美国人请到家玩,你和你的室友们不必有这些担心:1.乘你不注意到处乱看,到处乱翻你的东西;2.对家里面的他们认为稀奇古怪的东西有无限的好奇心;有亲身经验告诉过我:有一次我把一个和我玩得不错的美国人叫到我家里面吃饭,客厅里面摆满了很多奇怪的东西,正准备吃饭的时候,突然来了个电话:是我的另一个朋友来我这还书的,于是出去了5分钟,当我回来的时候,惊奇得发现,那个“傻大个”还是站在厨房里面什么都没做。。就连客厅里面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属于我室友的东西问都不问一句。
美国人的记性很好,他们中大多数人能记住你对他做过的每一个好事或他对你做过的每一个好事,当然也能记得住你做过的一些他认为不合适的事情,他对你做的一些不合适的事情等等。
和美国女生交往,不管交情怎样,千万别问她体重——我的一个美国朋友对我说过,他从来都没问过他女朋友的体重,因为美国女生对这个很敏感。年长的女性,对年龄比较敏感,莫问(大家小学就该学过了)。
很多美国学生逻辑思维比较缜密,数学能力不见得比亚洲人差。尤其是学理科的美国人。数字是有活力,有激情的,真正热爱理科的美国学生,比学文科的美国更显得外向,并且更有音乐天赋。而缺点是生活上面可能不够检点。
学纯文科的美国人是比较内向的,他们相对学理科的来说缺少音乐音乐天赋,与人交往能力上明显不如学理科的。不过优点心地更显善良外加没有很多不良嗜好(以上为亲自观察分析总结)。
如果你想在校园里结识些非常优秀的美国人,请你选择那些读双学位的20岁以上的美国学生(我刻意提到年龄,因为这个很重要),最好是一文一理。他们不仅学习好,而且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外加非常优秀的音乐体育细胞。当然,生活习惯也很好(相对固定的起居时间外加整洁的室内环境布局)。
美国人不见得会偏科,他们中不少有很多特长。在美国,光一个学习好不能代表的什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有点特长,都会有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美国人喜欢表扬,当你和美国朋友交往时,很多情况下,你只要稍微向他们提到点表扬的词句都能让他们倍感高兴。这一点我还真想告诉那些准备赴美读研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当了助教,你们会接触到很多美国学生,当你遇到美国学生做不好题目的时候,你得鼓励他,而不是批评他们做得不好。如果你那样做的话,你最终可能会吃不好兜着走(不做过多解释).说几个本人了解到的几个文化上不一样的地方吧: 1.美国人和亚洲人(棒子除外)相比来说,更显高傲。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客气,如果你邀请其中一位美国佬到你家做客吃饭,别按中国人一贯的作法:端茶递水外加盛菜盛饭。饭做好了后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宣布开饭。剩下的全是他自己做。你的那些中国人的作法会让那些习惯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美国人感到别扭,甚至误解自己的好意。还有就是当美国人拒绝了什么东西的时候,别以为他是在和你客气,千万别学很多中国人的传统作法——硬塞给他(that may cause a big trouble)。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可是咱们中国人乃至很多中国以外的东亚人都知道的名言,这话是在教导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不喜欢的东西,别和别人“分享”。偏偏这么简单易懂的道理,在美国就不灵了。。我遇到过很多次了。我和几个美国哥们每周都有课题要聚到一起完成,于是我们就决定了大家聚一起,轮流或一起做饭。有一次轮到吃中西合璧的美味了,我于是做了点拿手的炒饭,带到了我朋友那。吃饱后,我看大家都一致夸我的炒饭好吃,于是就对他们说: “你们如果想的话,就再带点回去吧”。可其中一个人的话问得让我很无语:“你是不是不想要这些了呢?如果不想要的话我就带点回去把”。第一次听到这个感到的是吃惊。。(在中国,能问出这样的问题的人除了一些不会说话的成年人和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外,没有别人了。。说出那样的话会受到严重鄙视的)。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我一直用孔夫子的那句话告诉咱们中国人的看法。后来,和他们的交流了几次我才知道,他们那样说没有任何看不起你的意思,而是出于其他考虑:1.真的喜欢你给他的东西,2.不希望自己喜欢的东西浪费。
3.不能随便问美国朋友的收入(越年长越不能问)。不过咱们中国人计算能力好,如果你真想知道的话,可以问你的美国朋友每周多少小时工作,工作地点每小时的 payment如何。大致计算下就行了(大部分美国人在说话技巧方面不精,你那样婉转得问,他们不会明白你的真实用意的)。4.“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这句名言在美国也不生效了。因为在美国人眼里,闷头闷脑埋头苦干的人会受到他们的尊重,但不是器重。美国人更器重那些有表现力的人,比如好口才或有很强的音乐体验才能的人。就算你没什么特长加上学习成绩也不够超群,只要你能经常“缠着”带你课的老师或导师,滔滔不绝地说自己努力方向,自己的所谓“成果”,照样能留给老师很好的印象。
5.和美国人交往千万别把自己弄得八面玲珑,两面三刀,因为这是绝对吃不开的。八面玲珑是会给美国人留下个不靠谱的不好的形象,两面三刀则会让你陷入更多的麻烦。6.在没有调查清楚前,别把那些有过不良记录的美国人当成坏茬,因为在美国,法律是非常严格的。过分严格的法律,偶尔也会适得其反。比如说,我认识的美国人中,就有一个蹲过牢的,大家也许会问,他因为什么蹲了大牢?要知道他可是朋友们公认的很遵纪守法的人!蹲大牢的原因很简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来到一个湖边沙滩上躺了一会(那片沙滩属于私人领地,但没有任何标示)。如果你和一些美国人交往深了,如果你问他们不良记录方面怎么样,他们中肯定会有不少人会抱怨式地回答你,并且那些回答往往是让你感到无比吃惊的!说到这,我还是得说,在美国还是得注意了,不要对那些未知区域太过好奇并跑进去玩耍,那样不仅不安全,而且还有可能不明不白地被cops抓了。。当然,更不能随便进入那些不认识的人的房间。
7.亚洲人学生里面有很多人对作弊不持否定态度,而美国人很鄙视作弊的人,美国学生中有很多都是很遵纪守法的,劝大家别和美国学生讨论作弊这个话题(作弊被逮在美国学校里面轻则挂科加信誉记录扣分,重则开除学籍,该回哪回哪去!)!
8.当今的绝大多数美国人绝对不是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富翁》中的那群崇拜金钱的势利小人,而是一群看重劳动致富,艰苦朴素(这里面主要说的是不追求奢靡与过分的浪费)的实实在在的本分人,我问过很多美国人,对那些开着豪华跑车的中国人什么看法,他们大部分很冷淡的回答:“他们花的是他们父母的钱”,那一听就是鄙夷的口吻。所以现在新来美国的年轻本科生们,我真心劝诫你们别在美国炫富,你越炫越会受到更多美国人的鄙夷。亚洲的富二代炫富的比例明显高于欧美,这就是差别。这是一个经济上差距问题,但我个人觉得这更是个文化问题吧!
9.有一个误区需要和大家说明:“美国人是守时的”这个说法不对。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很少会上课迟到(美国学校里面的学生中有那么一部分,他们一看时间发现要迟到了就直接翘课,干干脆脆),错过重要会议或和很重要人物见面(导师,医生/护士等)时间。而和美国朋友交往的时候,他们对时间的把握并不好,这是美国人(主要是大学生)的通病。他们很多太过自信,总是容易高估自己的实力——本来安排好的计划总是会出现很多闪失。各位中国朋友们,当你收到美国人的短信说什么“in a bit(等一会)”,那就意味着他还有别的事,再给他一个小时时间吧!
好了,这些是本人亲自实践思考总结的,希望能对已经在美国,或准备赴美的留学的朋友有所帮助,相信自己,有时最好的朋友只不过是因为一次普通的谈话认识的。加油!
2.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 篇二
1. 导入新课。
屏幕上蔚蓝色的大海为背景, 远处传来阵阵海浪声和海鸥的鸣叫声, 将学生迅速带入情境。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出示反映全球化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最初迈开全球化步伐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那么,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经过、影响如何,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2. 学习新课。
(1) 分散的文明 (板书) ,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分散的世界文明图”。师:新航路开辟前的古代世界形成哪五大区域文明?特点是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回答) 师:既然古代文明间是封闭的、分散的、独立的, 那么人类大规模的交往开始于什么事件呢? (2) 新航路开辟 (板书) , 出示传统商路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归纳, 概括教材的能力。例如, 文字类:阅读材料, 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1500年左右, 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 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 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 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 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1453年,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 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 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不但肆意抢劫商旅, 而且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 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图片类:多桅帆船, 星盘, 指向标, 地圆学说等。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具备哪些条件, 才能远洋航行呢?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中国因素, 学生没提取到的有效信息, 师适时地加以补充。
探究一: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现在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一带海域十分猖狂, 各国海军在这里护航。那么, 在古代, 中外哪些航海家曾经到达或经过这里呢?万事俱备, 只欠启航。 (2)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展示新航路开辟图, 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指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解读地图回答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师:经过可概括为一个中心, 两个方向, 四个人物, 分别指什么?学生回答。播放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片段,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探究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知道经历千难万险, 航海家们终于开辟出通往东方和美洲的新航路, 思想常在, 学史一得, 探险家们的经历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对世界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探究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片“印第安人培植的四种植物”并出示相关资料, 历史上对哥伦布的评价不一, 你如何看待评价?
材料一:美国学者莫里逊说, “即使不谈哥伦布所建功勋巨大意义, 就论人品性格, 这位伟大航海家也引人入胜, 发人深省。他有坚定宗教信仰, 爱好科学知识与幸福理想, 向往新生事物, 富有审美感。……有向往与发展我们文化教育事业的一切抱负。所以, 他是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之一。”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 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在西班牙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的纪念会上, 国王胡安·卡洛斯在讲话中不得不以缓和口气说:“寻找使我们联合在一起的那些东西, 这些东西肯定比使我们产生分歧的东西多得多。”
多元思维, 培养方法。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 以及人类思想震撼之路, 你的观点是?对文明链接的认识, 新航路的开辟使分散的文明开始链接起来, 各种文明的地位与发展机会是否平等。为什么说新航路开辟后, 资本主义市场开始走向世界?这个市场的中心在哪里?
让学生分组讨论, 探究教材并结合屏幕上的相关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师补充。这节课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经过、影响, 了解了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是新航路开辟。在15世纪的世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举: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引导学生从时间、规模、目的、性质、影响五方面比较两者的不同。培养学生横向比较的能力。
展示图片, 第一组, 玉米, 辣椒, 马铃薯等。第二组, 澳门, 台湾等 (新航路开辟后, 葡萄牙骗占澳门, 荷兰侵占台湾) 。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播放《复兴之路》之“千年变局”, 回顾《必修一》, 分析这一时期中西差距。提升学生的历史危机感和责任感。
布置作业, 考虑学生不同的兴趣点, 可以选择一些开放性的多元化的问题。
例如,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材料二: (西班牙所属) 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 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 (计量单位) , 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
材料三:自美洲发现以来, 一直到现今, 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 都在逐渐扩大。第一, 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相隔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 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 依据以上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 明朝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可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等方面作答) 有何启示?
二、分析和反思
“开辟新航路”是历史 (Ⅱ) 经济文明历程中有关“走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一课, 通过准备和讲授, 收获很大。
1. 以课标为教学依据, 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
(1)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如直观性, 能突破视觉的限制, 多角度地观察对象, 并能够突出要点, 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图文声像并茂, 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动态性, 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 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交互性, 学生有更多的参与, 学习更为主动, 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 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 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可重复性, 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针对性, 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大信息量、大容量性, 节约了空间和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等优势, 运用多种方式, 方法和手段, 设置情境, 联系实际, 巧妙设问, 调动学生手 (写) , 眼 (看) , 耳 (听) , 脑 (思) 等多种感知器官的参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实效性。 (2) 教材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并未叙述, 而它又是课标要求的重要学习任务, 为实现课标要求, 只有补充了许多材料, 设计了一系列探究和研讨活动。
2.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熟练的掌握教材, 努力的去挖掘教材, 拓展教材, 升华教材。
新课程对我们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更新观念的同时, 还要及时“充电”, 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相关的知识, 相关的信息信手拈来。不断地去熟练的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才能把各种教学方式, 方法, 手段科学的组合, 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断地拓展和升华教材, 才能引导学生不仅能够愿意学习课本的知识, 还能主动地去探究课本之外的知识。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到主动地探究。
3. 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在实处。
新课程大力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发现性自主学习, 在学习新航路开辟经过时, 利用图片, 文字, 影音, 设问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感悟历史、体验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课后作业精心布置, 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 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究, 发现, 和思考的空间。
3.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 篇三
再准备,那样就有点晚了,最好就是自己预估自己的成绩,认为自己差不多的,可以现在着手准备了。那么接下来,就由专家带着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国考面试中的一种重要测评要素——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定义: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
织中的服从、合作、协 调、指导、监督活动。
其次,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很多类题目,其中一类是遇到与领导交往的题
目,对待这类题目,我们应该本着正确理解上下级关系和正确面对领导批评来处
理这些事情。
(1)正确理解上下级关系:领导是团队的核心,代表着整个团队,也只有
领导能代表这个团队,他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团队。
例题:你跟领导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之后出色完成。但是在向上级汇报时,你的领导把你的功劳也算作了他的成绩,你会怎么办?
【题目分析】首先,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的是,领导作为此项工作的总指挥,把握着整个发展方向,没有领导的统筹和规划,我们这项工作也不会这么漂亮的完成,因此我们应该摆正心态。
其次,这道题目的重点就在于要正确理解上下级关系,领导作为整个工作的负责者,他要将整个单位的人力物资源统筹分配,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最重要的是在工作完成后要代表整个单位向上级汇报情况,他代表的是整个部门而不是
个人。而我们作为下属,是单位集体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协作好同事,高质高效的落实好具体工作。因此,领导只是在汇报工作,并不是抢夺我们的功劳。
最后,这道题不仅考察我们对于这次事情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考察我们在以
后的工作中应该如何去做。因此,我们要明确的说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
然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能够保
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待的工作,并且要积极向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更好的完成工作。
【参考答案】首先,我认为领导这样做是对的,原因如下:
第一,领导作为此项工作的总指挥,把握着整个发展方向,没有领导的统筹
和规划,我们这项工作也不会这么漂亮的就完成。
第二,工作完成后要代表整个单位向上级汇报情况,领导代表的是整个部门
而不是个人。而我们作为下属,是单位集体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就是尽自己
最大的努力,协作好同事,高质高效的落实好具体工作。因此,领导只是在汇报
工作,并不是抢夺我们的功劳。
第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然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待的工作,并且要
积极向领导汇报工作,让领导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更好的完成工作。
(2)正确面对领导的批评:首先,领导批评我们是因为我们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并不是领导对我们个人有意见,其次,领导批评我们是让我们进步,是对我们关心的表现。我们应该从领导的批评中找到领导对我们的指导意见,思
考自己的不足并予以改正。
例题:你经常帮助你的同事小王,却遭到了领导的批评,你怎么办?
【题目分析】 此题考察的是当我们受到领导批评时,应该用什么心态去面
对的问题。
第一步,当领导批评自己的时候,我们应该正确面对领导的批评,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我们应该带着批评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帮助了小王却遭到了领
导的批评,在这里我们应该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是自己做了小王的分内工作却耽
误了自己的工作,得不偿失;或者是自己给小王的帮助并不专业,导致小王的工
作量反而增加,帮了倒忙。如果是这样我们就要注意,力求给小王正确的指导和
帮助。
第二步,我们可以阐述以后再帮助同事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帮助同事是对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帮助他做工作,而是应该教
给他正确的方法,不能够越权,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同事更快的成长,提高他们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以后要引以为戒,不
能在发生类似的问题。
【参考答案】对于领导的批评,我要反思自己在这次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帮助了小王却遭到了领导的批评,原因可能是:
1、自己做了
小王的分内工作却耽误了自己的工作,得不偿失;
2、自己给小王的帮助并不
专业,导致小王的工作量反而增加,帮了倒忙;
3、领导在锻炼小王,自己的介入,打破了领导的计划;
4、小王从事了一项机密工作,我的介入导致信息的泄露,自
己越权了。
第二、帮助同事是对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帮
助他做工作,而是应该教给他正确的方法,不能够越权,更重要的是能够帮
助同事更快的成长,提高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解决问题的主动
性。在以后要引以为戒,不能在发生类似的问题。
相信通过以上两个题目,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中与领导相
4.文明交往2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这首歌曲中表达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撑说明了()
A.交往的重要性 B.学习的重要性 C.生存的重要性 D.发展的重要性
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等都是人类非常重要的需要。这些需要只能通过哪一个来实现。()
A.网络 B.家长的帮助 C.人际交往 D.学校学习
3、祖籍东北的刘连仁,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掠去当矿工。因不堪忍受奴役劳动,逃到深山过了13年穴居野人生活。1958年回国时,刘连仁语言十分困难,听不懂也不会说,没有正常人的心理状态。这告诉我们()
①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人际交往 ②有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和成功 ③交往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④交往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4、现代社会,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手段以及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达,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推动了世界的文明与进步。这充分表明()
A.个人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交往 B.交往合作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D.国际交往只对科技发展有促进作用
5、初一学生小丽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从不参与小组讨论;课下也是独来独往。她这种孤僻的性格()
①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②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③会影响个人今后的发展 ④是不随波逐流,个性强的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分析题
1994年出生的胡俊豪,生活在上海一个贫寒的低保之家。2010年,胡俊豪双喜临门:一喜,以602.5的高分被延安高中录取。二喜,被授予上海市“四好少年”标兵称号。
步入初中后,作为中队长,俊豪每个月至少要组织中队委员会开两次会议,与队干部研究中队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同学之间闹矛盾,他要管;同学之中有生病的,他要关心;同学的作业题目不会做,他要帮助;连同学做眼保健操姿势不对,他发现了也帮助纠正。最让同学感动的是,作为一个成绩优异的学习尖子,俊豪不但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有关资料不保密,还热情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他甚至公开家里的电话号码,不管什么时间,只要同学有问题需要咨询,他都会耐心解答。
——节选自报告文学《“想当政治家”的阳光少年胡俊豪》
1、胡俊豪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选取其中一项品质,简单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三、情景题
小明是班长,在同学中很有威信,下面是他在学习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小明学习成绩好,但从不以此为资本,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与人交往时总是彬彬有礼;
镜头二:当同学有困难时,他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解决; 镜头三:即使同学不小心伤害了他,他也不会斤斤计较; 镜头四:作为学习组长,在组内讨论时总是积极发表意见。
1、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小明在同学中很有威信?
2、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小明具有很多优良品质。请你选取其中一组镜头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向他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A
二、分析题
1、平等尊重、关心互助、负责合作、热爱集体
2、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有利于集体团结和谐;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三、情景题
1、在四组镜头里,小明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分别做到了平等与尊重,关心与互助,宽容与理解,负责与合作,具备了成功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
2、镜头一: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我们不应因家境、身体和智能等方面的原因歧视他人,而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正当权益、个人隐私、个性特征、思想感情、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不嘲笑、讽刺、挖苦和侮辱他人,不轻视或歧视他人。
镜头二:关心他人,不仅要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生活状况,也要关心他人的情绪、愿望和需要等,并在他人需要时,及时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镜头三:学会宽容,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豁达大度的气量;要学会宽容他人的不同之处、不同观点;对于他人的成绩、优点不嫉妒,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不过分苛责;对人宽容并不等于无原则的纵容,宽容是在不违背是非原则基础上的求同存异。
5.《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设计 篇五
课题:文明交往礼为先
设计人:柳凤丽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养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学会基本的交往礼仪。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交往礼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文明交往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正确对待交往,学会尊重、宽容、平等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空间,在交往中做个受欢迎的人。
二、学习重点、难点:
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交往的原则。
三、学法指导:
自主、互助、合作、探究、体验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漫画,请同学们思考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二)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体验生活:(1)、展示组图,学生组内讨论:假设你是老师,将会如何处理此事?推荐同学合作表演。
(2)、情景再现,补充材料“陶行知先生的育人故事”,前后对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明确人际交往的三个原则。
2、探讨生活:
(1)、结合课本P44材料及自身生活实际,明确: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平等待人?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空白处补充完整,明确:生活中怎样做到尊重他人?
(3)、想一想,在下列情景中你会怎样做?明确: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他人?
(4)、情景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那种平等、尊重、宽容的人格魅 力的?明确:我们在交往中要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即文明交往的表现。
3、感悟生活:(1)、展示材料“不是叫,是请”。思考:该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测一测你的文明用语知多少?(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语言文明,自觉丢弃“语言垃圾”。)
(2)、展示材料“周恩来的纸镜子”,谈感悟。
(三)学以致用。
1、单选题:
(1)、一位诗人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对面走过来的评论家相遇。这个对诗人有成见的评论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我恰恰相反。”诗人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对下列说法,你同意的是()
①这位诗人机智有礼貌
②这位诗人不应该给评论家让路
③文明礼貌体现着诗人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
④傲慢粗鲁的言行降低了评论家自身的吸引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中学生小刘在超市看见了李老师在买东西,于是急忙跑过去拍了拍老师的肩膀说:“老李,你也逛超市啊!”李老师一脸无奈地看看他,愣了半天。小刘的行为()
①是和老师亲近的表现
②不符合语言文明的要求
③不符合举止端庄的要求
④是一种不懂礼貌的表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材料分析:
下课以后,小华不小心撞掉了小军的铅笔盒,小军恼怒地说:“你瞎眼了,走路也不看着点!”听到小军的话,小华也生气地说:“活该,谁让你不把东西放好!” 请你分析上述两个人的对话,回答:
(1)、请评论在这场冲突中,谁对谁错?
(2)、小华和小军的冲突能避免吗?为什么?
(3)、请你重新设计没有冲突的对话,但不改变对话主题。
(四)、课堂小结,学习感悟。
谈一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不求完整,言之成理即可)
(五)、课后拓展,落实行动。
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打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会”的宣传标语。我们学校也发出了创建文明校园的号召。
6.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 篇六
【摘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下面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初二历史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案”。
课程标准:
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等基本史实,说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简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列举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类型,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亚历山大、马可。波罗的材料,讲述他们的故事。
分组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哪一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通过讨论,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平交往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文明之间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典型事例的学习,认识各文明之间和平交往对文明扩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古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学生自习了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哪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先让学生阅读第五单元序言,再引入新的一课: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二、新课:
(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
本节学生自学。
(二)、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根据《古代亚欧国家》地图,学习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等内容,突出强调亚历山大所征服的埃及、巴比伦、波斯和印度都曾是东方文明古国,这必然会带来东西方两种文明的大碰撞。
再由学生讲演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
7.同学间交往文明礼仪和注意事项 篇七
1、不必过分拘谨。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注意消除异性间交往的不自然感。应该从心理上像对待同性那样去对待与异性的交往,该说的说,该做的做,需要握手就握手,需要并肩就并肩。须知,友谊本来就是感情的自然发展,不应有任何矫揉造作和忸怩作态,那样反而会贻笑大方,让人生厌。异性间自然交往的步履常能描绘出纯洁友谊的轨迹,这已为无数的生活实践所证明。
2、不应过分随便。男女间交往过分拘谨固然令人生厌,但也不可过分随便,诸如嬉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的举止应力求避免。须知,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乱开,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3、不宜过分冷淡。男女同学交往时,理智从事,善于把握自己的感情固然是必要的,但也不应过分冷淡。因为这样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使人觉得你骄傲无礼、孤芳自赏,不可接近。
4、不该过分亲昵。男女同学交往时要注意自尊自爱,言谈举止要做到文雅庄重。过分亲昵,不仅会使你显得轻佻,引起对方反感,而且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5、不可过分卖弄。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如果想卖弄自己见多识广而哇啦哇啦讲个不停,丝毫不给别人插嘴之机;或者在争辩中有理不让人,无理也要辩三分,则会使人反感。当然,也不要总是闭口不语,或只是“嗯”“啊”不已,如果这样,尽管你面带笑容,也会使人觉得你城府太深,使人扫兴。
6、不应过分严肃。太严肃会使人对你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但也不可太轻薄。还要注意,幽默感固然是讨异性喜欢的,但倘若为幽默而幽默,故意显滑稽、出洋相,就可能会引起“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果。
同学间的文明礼仪
同学交往礼仪三字经:
同学间,要真诚,言行雅,讲礼貌。
敏于事,慎于言,不讥讽,不嘲笑。
有矛盾,不暴躁,不打架,不争吵。
细商量,少计较,重道义,肝胆照。
真诚友爱
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要做到热情、诚恳。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互相尊重
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
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
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帮助他人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校园礼仪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有同学需要帮助时,应分清是非,弄明情况,如果是对的,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助其一臂之力,忌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如果要你弄虚作假,或者是违反校纪的事,就要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可同流合污。自己需要帮助时不要强求别人,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考虑。尽量不给别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麻烦。
8.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 篇八
古希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本课内容从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讲起,自然引入到城邦时代。教材重点介绍了古希腊两个著名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其中对雅典民主制的描写尤为详尽。本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和思考欧洲古典文明的巨大意义和价值,以及与大河文明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补充阅读资料及课本提供的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特点。
2.能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以及古代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3.通过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学习讨论,能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雅典的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古希腊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雅典的民主制。
教学方法思考
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很多。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分组备课、讲课活动,就是让学生自由组合,按学号顺序和课本每课内容顺序,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进行介绍。本节课中,学生选择了他们比较熟悉的“迷宫”故事的历史时期──早期爱琴文明进行介绍。
这节课的内容,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整堂课的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声、像、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的立体教学模式,给学生多样化的刺激,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与此同时,还穿插了阅读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古希腊的文章,精选后让学生拷贝回去进行阅读。
2.检查介绍小组的备课情况。
学生准备:1.全体学生课前阅读教师提供的文章。
2.介绍小组同学制作的网页,进行备课。
学与教的过程回顾及对教学设计的思考说明
【新课导入】分三步
第一步:在典雅的底版上显示第三单元标题: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提问】请学生看目录,回忆一下第一、二单元学了些什么内容?
【我的思考】因为经过一年新课程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喜欢课堂活动,但是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在上课时非常强调学生要善于整理线索,进行归纳。
启发学生理出一、二单元学过内容的线索,并由此导入第三单元。
学生阅读单元前言及观看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第二步:让学生快速浏览第三单元的内容
【提问】你有什么好的教学建议吗?
【我的思考】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产生一些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想法,老师应该随时鼓励他们提出来
第三步:由大河流域文明在地理环境上的共同特征,导入第一课。显示地中海世界的图片,导入“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教与学的过程】
1.早期爱琴文明由学生介绍。
小组学生制作了一个漂亮的网页进行介绍。他们制作的网页主要是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迷宫的传说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然后是爱琴文明时期的图片欣赏
【我的思考】我规定的介绍时间是5分钟。我的体会是,让学生自己备课,教师一定要课前进行了解,教他们学会控制介绍时间,同时学会归纳搜集到的资料。往往学生在进行了一次备课、讲课后,都觉得有很多的收获。另外学生制作的网页、课件可以让全体同学课后再仔细看,并进行评价。
2.雅典城邦的有关内容
【提问】什么是城邦国家?学生回答后,先重点介绍雅典。
(录像)雅典城邦的简介。
请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雅典的国家大事怎样决定的?雅典的主要权力机构是什么?在雅典哪些人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同时向学生提出:在课前阅读老师提供的文章时有没有产生疑问?有没有什么感想?
【我的思考】因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容量都比较大,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效率、质量,我认为必须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知识储备。因为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所以教师先把参考文章列出来,并指定了必读的和选读的文章,布置学生拷贝回去阅读。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讨论的质量。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归纳,并补充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中,经过数次改革和立法建立起来的。然后展示图片,介绍陶片放逐法。
(录像)介绍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发达的文明。
阅读课本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及伯利克里的话。
【讨论】分析伯利克里的说法,是完全正确还是部分正确?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几段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文字,进行总结。
“尽管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的剥削与压迫的基础之上,而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都不享有这种民主,民主只在男性雅典公民中间实行,可我们还是有必要为这一小部分自由民的自由寻找根据和意义。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政治制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文化遗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雅典人的这种民主政治是1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政治,它只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的产物。它的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导致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公正的……”
──选自《民主政治──雅典的辉煌与悲剧》
3.学习斯巴达城邦的内容
【提问】阅读课文并想一想,斯巴达和雅典在哪些方面不同?
显示一段描述斯巴达城邦的文字,帮助说明。
“斯巴达的男性公民7岁开始过集体生活,斯巴达少年,从小就要锻炼忍受肉体痛苦、饥饿、寒冷、黑暗和孤独的能力。他们无需学习过多的字,会写简单的书信就足够了。他们虽不学习雄辩术,但从小就注意尽可能使语言简短、精练。
所有的斯巴达男人,无论是国王、贵族或是普通的斯巴达公民都吃同样的食物。
斯巴达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中可谓无与伦比。斯巴达战士在酷烈的战斗中从容英勇,视死如归。他们在冲锋时,队列齐整,伴随着优美的笛声,投入殊死的搏斗。
斯巴达人朴素的道德、刚毅果敢的战斗作风、视死如归的从容态度,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自《被抑制了的文明──斯巴达》”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再归纳雅典与斯巴达的不同,雅典:沿海地区,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崇尚文化,人们眼界比较开阔,民主制极盛。斯巴达:内陆国家,崇尚武力,经营农业。
4.小结及活动
【欣赏】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古希腊城邦的遗址、器皿、神殿、雕塑等大量图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
欣赏后,让学生想想刚才展示的图片中绝大多数是表现哪个城邦的?(雅典)
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希腊文明史中,雅典扮演的角色最有典型性。雅典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使雅典创造了希腊文化中的绝大部分辉煌。按照雅典将军伯利克里的话说:“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雅典没有像斯巴达那样崇尚武力呢?(雅典国家的形成没有受到武力入侵或同异族争斗的影响,因而没能形成斯巴达那样的军人阶层和对统治者恨之入骨、随时都可能暴动的被征服者。雅典凭借其发达的工商业、丰富的矿藏和众多的良港,造就了一个实力雄厚的工商业者阶层,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和多元的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活动】假如你是古代希腊一名自由民家庭的男孩,你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
【我的思考】通过这个活动,分析学生的回答,可以获得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信息反馈。
【知识拓展】1.关于奥林匹克的起源,播放一段录像;
2.简单介绍老师提供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再认真阅读一下。
【课后作业】想象小作文:假如我生活在古希腊……
问题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到最难把握的就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的介绍。一旦强调多了,学生会觉得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还不如斯巴达。因此我在第一个班级上这一课时,就出现了最后的活动中学生都选择生活在斯巴达的现象。所以后来上课时,我就加强了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正面介绍。另外如何让学生能真正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怎样用更加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能体验感受古代希腊的城邦生活等,都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课程标准
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
2--4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地图资源:可以突破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空间分布。
(2)突出自然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几个主要文明区域(大江大河对早期人类发展的影响深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可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或分组讨论法:四个区域可以选择一个重点讲述,其余可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四个区域可以由四个组分别进行讨论学习,然后各组交流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和提炼。
(4)在学习中还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补充如金字塔的考古情况、伊拉克近况、中国长江流域文物考古新发现等,加以增加兴趣。
(5)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为什么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金字塔怎么造起来的?为什么早期人类分布在北方居多?
教学设想
从现实导入、设置疑问:人类文明已进入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不禁要问人类早期文明是如何的?是什么催生了早期文明?这些问题的理解不仅对了解历史有用,而且还会对我们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借鉴作用。
一、尼罗河的赠礼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师: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讨论:
(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
(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
2、古代埃及的发展
师:请你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
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
3、概括观点
师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
自然条件 农业发达 村落城市兴起 人口增加 手工业商业发展 出现早期国家
师:你从上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二、新月沃土
师:观察《新月沃地》思考:
(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
(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
(3)早期居民有哪些?
(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
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育
师: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
(1)印度半岛的地势是如何的?
(2)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
(3)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
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黄河与长江何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观察图2―5思考:氏族遗址分布有何特点?
通过考古发现人们可以了解远古生产生活。
当回考古学家:下面有三组考古发现:A图2―6中的玉器有什么价值?B图2―8说明了什么?C某遗址中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石犁与耕田器,说明当时有怎样的生产特点?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认为人类文明在起源地上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你的观点?
9.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 篇九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设计思路。
首先:从教材分析说起:
《文明交往礼为先》主要是 讲述交往的基本礼仪。主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交往中要讲文明、有礼貌;让学生知道交往的基本礼仪,能够在交往中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与人为善。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是容易滋生孤独感和闭锁心理的特殊时期。社交问题在困扰学生所有问题中排第一位。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学生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理念: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 的生活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因此在教学中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景,鼓励参与;激发兴趣,吸引参与,动手实践,主动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对待交往,学会尊重,宽容,平等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空间,在交往中做个受欢迎的人。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教学重点: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关键: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从而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
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1.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
2.联系自己的生社会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讨论、探究等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3.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为了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究合作这一思路展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第一时段:新闻会客厅:播报最新时政新闻(大约需要5分钟)
引导初二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发生重大事件,为进一步对新闻事实进行理论性分析奠定基础。
设计理由: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新闻播报和新闻分析,让学生提前进行信息的搜集,上课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第二时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
播放录像 :安徽阜阳优秀公交售票员答朝荣对工作的那种投入状态和对乘客的那一种真诚的`服务。
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通过以上录像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文明交往礼为先
这一环节设计的理由是:通过创设情境和真实的情节,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为本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第三时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阶段
第一环节:(大约需要8分钟)
[青岛品牌]——正面材料
师问: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他们是通过什么赢得别人的好感?(生得出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态度亲合,举止端庄)
[动画]——反面材料
正反材料形成对比,生讨论得出: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课件展示)
师导: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怎样做?
设计理由:关注社会,连接生活,把探索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交流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有力的突破教学重点问题。在谈论中使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从而加深理解。
第二环节:生活场景(大约需要8分钟)
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场境一:周末的晚上,爸爸妈妈的朋友到家里来作客,你会……
场境二:在学校里,假如因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你时,你会……
场境三:如果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要问路,你会……
场境四:如果遇到疑难问题,须向同学请教,你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谈论发言,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教师及时的加以点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告诉学生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反思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行为举止,如语言,态度,动作等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理由: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探究,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第三环节:[歌曲欣赏](大约需要6分钟)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让我们看一下雪村在外独立闯荡的经历。
师总结:出门在外的无奈,与人交往的不易,同学们现在还没有走向社会,这种不易现是体会不到,怎样与人交往,交往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现在不学更待何时?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主要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环节:[名人名言](大约需要6分钟)
目的:引出三个原则-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体现了哪一个原则~,怎样理解这三个原则?(导)
设计理由:通过名人名言创设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探讨的氛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时段:收获平台,自主感悟(大约需要4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什么;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我会做到什么。组织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设计理由:这一环节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整合,深化所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在总结时加重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以便在日后的教学重更好的激励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最后布置作业:(大约需要1分钟)
1.搜集有关的文明礼貌的名言、小故事等。
2.做一张关于文明交往礼为先的手抄报:
设计理由: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又不增加负担。
我的板书设计是:
一、文明交往礼为先
1、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2、交往礼仪三原则-平等,尊重,宽容
【八年级思想品德文明交往礼为先说课稿】相关文章:
1.文明交往说课稿参考
2.《友好交往礼为先》班会教学设计
3.友好交往礼为先测试试题
4.文明交往说课稿范文
5.《友好交往礼为先》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范文
6.文明出行我为先作文
7.八年级《交往讲艺术》说课稿
8.八年级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
10.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 篇十
一、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问题始终是毛泽东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他坚持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好农民问题的思想、方法,为解决农民问题作出了重要的理 论贡献。邓小平也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 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基于对农民重要地位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农民思 想政治教育问题,对农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实行民主选举、“耕者有其田 ”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 加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对农民问题有所认识,早在二大时党就意识到中国三万万农民 乃是中国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党的三大通过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毛泽东、李 大钊、蔡和森、彭湃、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纷纷发表文章,提出了农民运动的理论和 政策,动员和组织农民投入于大革命的洪流,给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政治宣传 的普及乡村,……使得农民如
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彭 湃在广东海陆丰领导的农民运动以及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的农民运动,都是早期农民思想政治 教育的典范。北伐战争时期,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党通过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 展扫盲识字运动等,培训农民运动骨干,普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和自身 素质;通过建立新型农民协会,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领导农民向封建势力展开政 治经济斗争。井冈山时期,党对积极分子开展普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边界群众宣传 红军的政策,对农民群众开展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武装和政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会组织,“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 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 光荣的旗帜”。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艰辛探索、深入思考和长期实 践,在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方法生动灵活、
1
极具特殊性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在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党通过创办学校、发挥报纸电台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召开 群众会议等形式,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开展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启发群众的民族 革命意识,推动抗日救国运动,通过实行“精兵简政”,推广大生产运动,开展劳模运动、“拥 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等,树立起了吴满有等农民典型,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极大 地缓解了军民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农民思想教育服务于中心 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紧紧围绕反攻和进军生产的“支前”及“改造” 任务,发动农民开展土改运动,鼓励农民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在“参军保田”等口号的鼓动下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生动局面。2.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积极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了农民社会主义 建设的热情,但同时受到“左”的思想干扰,使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曲折中前进。在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对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的农民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任务非常艰巨。党结合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 和政策水平,确保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贯彻实施; 在恢复国民经济过程中开展增产 节约思想教育,为克服困难、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抗美援朝特殊时期,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思想教育,有力地调动了群众参战卫国的积极性;在农业社会主义 改造中,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开展了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教育;通过集体化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三级改造等,提高了社员 的社会主义觉悟,农民真正当家作主,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极大提高,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 的第一次高潮,为“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在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影响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左’ 的偏差”,由于错误地提出“兴无灭资”、“政治挂帅”等口号,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和精神 作用,以致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权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党及 时纠正了偏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农业方面制定了《农业六十条》,要求人民公社中的党组织把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向广 大农民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发 展生产力,通过开展“农业学大寨”等活动,树立起了陈永贵、史来贺等农民典型,激发了人 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对于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效果显著。1963 年到 1966 年,党又在农村开展了“四清”和“五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但效果基本还是应该肯定的,其中采用的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点面结合、与生产密切结 合等方法值得借鉴,广大农民受到了深刻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文化大革命 ”时期,在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误导下,农村的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在指导思想、领导体制、方针原则、内容方法上均出现了根本性的错误,尤其是 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遭到了严重扭曲,过分注重政 治动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思想上的极度混乱。
3、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再次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生产、勤劳致 富的热情,但也出现了一些重
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农民思想素质滑坡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农村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加强了对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力争用社会主 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
2
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其必要。1983 年 1 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村思想 政治工作的通知》 提出必须围绕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一农村工作的中心思想,加强 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觉悟,使人人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 作指明了方向。从此,党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使农民富裕这一中心工作,根据改革开 放以来农村思想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改革和生产生活中,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等教育活动,既促进了农民思想政治觉 悟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保证了农村改革和生产任务的完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强调“农 村的思想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就必然去占领。这个问题务 必引起各级党组织的严重注意”。针对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还不适应新的 要求的状况,党集中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使得“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初步得到了纠正”。江泽民同志 亲自为农业部编写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读本》撰写序言,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加强农民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之后,1995 年 10 月颁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 在农村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学习宣传活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更加关注“三农”问 题,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 2005 年开始的农村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 取得实效”。党的十
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全局,强调要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曾一度出现了一些 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滑坡现象,尤其是受全球 化、市场经济、信息技术发展等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农村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鱼龙混 杂,农民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的人生价值观有所抬头,给农民思想 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二、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的启示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我们可 以看出,不同历史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本质属性和共同规律,尤其是结合中 国农民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当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理论研 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思想政治教育与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相结合,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关心群众生活相结合是党的思想政治 教育的特色和优势。纵观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不难看出坚持物质利益原 则是一条坚定不移的基本准则: 什么时间这一准则贯彻得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显 著;什么时间贯彻得不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差。革命时期,在毛泽东“一切空 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思想的指导下,强调“对被领导者给以 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 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党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农民、围绕反帝反封建这个中心将
3
奋斗目标与群众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实行打土豪、分田地,废除高利贷和苛捐杂税,民 主选举和土地改革、减租减息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掀起了农村革命的高潮。进 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 “我们党正确处理同农民 的关系,保持同农民群众的坚强团结,靠的是什么? 就是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靠不 断地给农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靠对农民的坚强有力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还靠加强 对农民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 2005 年在山东省寿光市调研时也曾指出: ” “作为农业职能部 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把
11.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篇十一
【思想宣传范文】一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顺利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改革开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认真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重要论述,对于确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把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早在2012年12月31日,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并提出5点意见: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讲到海南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时,总书记总结了“五个充分证明”,其中就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等。2018年10月,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并强调,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40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这些重要经验总结,主要围绕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改革开放方法论、党的领导、人民首创精神等展开,构成了指导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严密逻辑体系。
坚持正确方向和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在方向和道路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当代中国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改革开放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推进的,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上,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政治定力,关键时候、重要场合要敢于亮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仅是过去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基本遵循。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我们应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智慧力量。
坚持科学有效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总书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方法论的论述,不仅涉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而且涉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不仅注重改革实践中的大胆试验、大胆突破,而且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仅坚持以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开放,而且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开放;不仅包括创办经济特区,而且包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强调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关系,而且强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此外,诸如“打铁还需自身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功成不必在我”“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等一系列既形象生动又铿锵有力的措辞,也构成了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方法论论述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他一贯强调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证明了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开放方方面面。为此,要着力提高党把方向的能力和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自觉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着力提高谋大局的能力和定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提高定政策的能力和定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高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思想宣传范文】二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立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开辟多学科交融的广阔空间,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塑造社会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发展中国政治哲学必须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合理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有益研究成果。
政治哲学主要关注政治价值和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一般政治问题的理论,也是其他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对我国政治理论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扎根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哲学智慧。
立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立足中国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提出和阐释政治学与哲学交叉性问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这不仅促进了中国政治哲学的繁荣,而且推动了一般政治理论的发展。
当前,中国政治哲学在哲学和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学术研究领域。从学术路径上看,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政治哲学的影响。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政治哲学曾长期是哲学家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但自20世纪初至70年代,政治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占据主导地位,政治哲学研究则日渐式微。直到70年代后,政治哲学才开始复兴,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而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对外学术交流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国政治哲学工作者围绕政治与哲学、市场经济与社会正义、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政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辩,均或多或少受到国际政治哲学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源于中国社会政治实践的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伴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改变。这既增强了政治哲学工作者的问题意识,也改变了他们考察政治问题的思维路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和新出现的社会政治问题,难以用原有的政治哲学理论进行解释,需要新的理论范式加以概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正义关系问题的讨论从经济学研究领域逐渐拓展到政治学、社会学研究领域,最终集中于政治哲学研究领域,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同时,诸如公平与平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问题,也成为政治哲学研究的热点。中国政治哲学的繁荣发展表明,从宏阔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层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是迫切的时代需要。
开辟多学科交融的广阔空间
价值体系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政治哲学说到底是一种价值追问,只不过这种价值追问涉及的是政治问题。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价值追问,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中国社会新价值体系的塑造过程中。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形成许多新的社会群体和利益关系,激发出新的强劲社会活力,同时也产生不少新的价值观念。与以往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日益呈现复杂多元的发展特征。在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如何实现个人生存价值、如何实现社会共存的理解发生显著变化。从哲学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塑造新价值体系的过程。
改革开放后,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逐渐兴起。较早出现的是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讨论,这是触及个人生存价值和社会共存基础的深层次问题。接着,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逐渐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形成关于如何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激发经济活力和社会活力的学术讨论。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政治理论研究不断发展,从哲学层面把握价值问题背后所蕴含的一般性问题便成为迫切的理论需要。于是,价值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这为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准备。90年代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以这一问题的讨论为契机,关于正义问题的研究全面展开。正义理论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一些过去政治理论较少涉及的价值论问题逐步进入政治哲学研究的视野,丰富和加深了学术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从来都是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一直都肯定人的价值选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认可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社会生活进行考察。从这一点看,价值论研究本应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范畴,而政治哲学正是在这一理论范畴中回答时代问题的范例。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力求从时代需要出发回答时代问题,这必然要打破自我封闭的界限,进而形成一个以共同问题为纽带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在哲学研究中,这种以紧密关联于时代问题为纽带的学科融合,为打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研究和西方哲学研究提供了可能。此外,在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这种学科融合将哲学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深度衔接,进而形成一个哲学关注现实问题、参与时代精神塑造的理论场域。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这种创新性发展,既给哲学自身带来新的生机,也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塑造社会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着激发时代精神的积极作用。
推动中国政治哲学创新发展
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中国政治哲学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牢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诸如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样更好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解决这些时代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可循,也不能依循旧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应时代发展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系统地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丰富政治智慧,在扎根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要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紧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有益学术参考。
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行为和其他社会行为。天下为公的大公思想、和而不同的交往理念、以邻为伴的邦交原则等,这些独具魅力的中国政治思维,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应看到,文化是具有时代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间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重视传统不是回归传统,追根溯源是为了更好向前。这就需要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特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现代社会政治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合理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有益研究成果。创新发展中国政治哲学,应合理借鉴西方政治哲学有益成果,择其优者,为我所用。例如,西方政治哲学中的法治精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可以给予关注。但应清醒地看到,西方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制度存在区别,西方政治文化与政治实践并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在现实社会中,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人对现代价值的理解必然存在差异,但政治上的区别并不主要来自文化差异,而更多来自制度设计差异。中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公平等现代政治价值。这是在中西学术交流中必须首先明确的。进入新时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应在吸收外来中守正创新,牢牢立足中国实际,紧跟当代中国政治理论和实践创新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更多有益哲学思考。
【思想宣传范文】三
核心观点
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11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第二件大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
第三件大事是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第四件大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形成;
第五件大事是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第六件大事是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四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七件大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
第八件大事是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始终不渝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第九件大事是中国梦的提出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
第十件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十一件大事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
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需要深入讨论的是,中国发生这样的历史性变化是中国人运气好,还是有其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初心是什么?
贯穿改革开放时期历史大事件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我们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不仅要牢记在这波澜壮阔的40年中发生的那些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还要深入研究和揭示这些大事之间的内在逻辑。
追溯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大事,第一件大事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使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此直接相联系的,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全党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这是第二件大事。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推动下,拨乱反正全面深化,不可避免地聚焦到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怎么评价“文化大革命”?二是怎么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是两个非常重大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党通过一个决议才能解决。于是,催生了第三件大事,即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解决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向前走必须进一步实事求是地解决对现实国情的认识问题。第四件大事,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形成。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相联系的,还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二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是“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解决了怎么认识国情的问题,还要解决怎么认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即世情问题。于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下,又催生了第五件大事,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从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一启动,就具有内在的发展逻辑。实事求是,就是贯穿在这五件大事内在逻辑中的思想主线。
如何才能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政治**发生后,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考验。国际社会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此起彼伏,国内的“社会主义红旗能打多久”的疑虑和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之声不断。改革开放处于十字路口。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四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第六件大事。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后,中国共产党人依然遵循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出发参与经济全球化。于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第七件大事,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
当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推中国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的时候,怎么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怎么处理好快速发展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始终不渝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第八件大事。
考察进入新阶段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不难发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帮助我们解决了决策的认识依据问题,而对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认识则帮助我们解决了决策的科学依据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中国的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一步一步推进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经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又为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中国和世界相联系的渠道和机制。经济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讲,也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科学发展的实质,也是强调要按照社会化生产发展办事。
实践证明,只要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坚持“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并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驾驭好“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这些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就能够加快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是有内在逻辑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面临一系列全新的课题:怎么承前启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怎么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怎么处理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怎么以更宽广的世界眼光,打开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新天地?历史把中国共产党推进到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号召。与此同时,党中央强调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并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协调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的提出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第九件大事。
由于十八大以来形成和提出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反腐败斗争、脱贫攻坚战、建设生态文明、军队改革、打开全方位外交格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有声有色展开,成效显著。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定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2050年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以及实现这一战略安排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整套战略构想。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第十件大事。
与此同时,总书记在同国际社会交流中进一步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他强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其突出成果,是“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巨大成功。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十一件大事。
显而易见,新时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也是有内在逻辑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思想坚持的依然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始终强调要牢记“我是谁,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把中国共产党承担的民族复兴使命作为决策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初心”
实践逻辑必定会转化为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人这40年坚持不懈的奋斗中,改革开放的逻辑在自身的展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着这个主题,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四大理论成果。现在,在我们党的旗帜上,不仅写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且写上了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现在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的是,这11件大事、四大理论成果,贯穿于其中的逻辑,包括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出发点是什么。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按照毛泽东的教导,从来都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出发点: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出发点;一是“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出发点。贯穿于改革开放这11件大事、四大理论成果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立足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基本世情、遵循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同“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包括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和为世界人民作奉献,这两个出发点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改革开放在其逻辑出发点上的这一特点,告诉了世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初心”。这就是:坚持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深刻认识我们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初心”,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天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坚定我们今天解决各种问题的信心。总书记用“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说明今天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了,同时也说明了这最后“十里”对于我们的人民、党、国家和民族,意义有多重要!我们讲“不忘改革初心”,就是为了“牢记历史使命”,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思想宣传范文】四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程,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自信愈加坚定的伟大历程。
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改革开放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中汲取力量。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进一步充实、光大和巩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物质文明极大进步,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高歌猛进于强国建设之路。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基础更加巩固,底气更加坚定。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物质变精神,精神文明生产随着物质文明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精神变物质,发展了的精神文明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砥砺坚定的文化自信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发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激励人们创造了物质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文化问题思考的重要思想成果。总书记在党的一系列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凝练地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题,反复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明确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列提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密度之大、力度之强、目标之明、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实践证明,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思想共识更加凝聚,精神支撑更加坚实,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正确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是在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正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博弈中,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才牢固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我们的文化自信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有的借“反思历史”之名,行“虚无历史”之实,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做文章,攻击、丑化、污蔑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意图反对共产党领导、搞乱人心、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有的借实现“现代化”之名,行“全盘西化”之实,从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到鼓噪新自由主义,贬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宣扬“全盘西化”才是现代化之正途;有的大肆宣扬西方“普世价值”,“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意识形态化”那一套;有的借“继承传统”之名,行“文化复古”之实,摒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企图“儒化中国”,用儒教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试图“回归孔孟道统”,策动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泛滥开来,贻害百姓。我们的文化自信正是在与这些错误思潮的坚决斗争中愈加坚定,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动摇
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文化自信命题的提出,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文化支撑的问题,正确解决了中华文化如何持续发展、如何大踏步走向世界的问题。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精髓和灵魂,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思想是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把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如果丢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我们的文化自信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和人民的拥护爱戴之中汲取力量,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快速和平发展,愈益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面对贬低、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质疑、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错误思潮,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无法坚守我们的文化自信。削弱或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会再度丧失文化自信的勇气,甚至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40年不懈奋斗,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同一些发达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尽管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仍可以自信地说“风景这边独好”。正如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先进性和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三、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
推进改革开放,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仍然离不开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繁荣发展,这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和源头活水。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高扬我们的文化旗帜、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彰显我们的文化优势、担当我们的文化责任,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文化兴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没有意识形态的自信,就没有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检验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关键要看凝聚人心、引领人心的效果好不好。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强不强作为判断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重在建设,以立为本,破立结合。要通过锻造理想认同、确立信仰认同、增强理论认同、汇聚价值认同、凝聚利益认同、形成话语认同、营造情感认同等途径,运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等方式,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对推进改革开放乃至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新时代新要求结合起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要坚持开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思想宣传范文】五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又一重大制度成果,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必将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条例》的发展历程
1997年2月,第一部《条例(试行)》正式颁布,共13章172条,这是当时把党的纪律规定得最为具体、最为系统、最为完整的党内规章制度。这部条例主要解决了量纪标准问题,标志着党的纪律建设进入规范化和科学化阶段。
2003年12月31日,在“试行”的基础上,中央颁布了新的《条例》。这是第一次修订,修订后共15章178条。它科学总结了党长期以来尤其是试行条例实施近7年的经验,顺应了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贯彻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党理念,体现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重教育、重挽救的原则。
2015年10月,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条例》。这是第二次修订,修订后共11章133条,把党章对纪律的相关要求具体化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这次修订,最突出的特点是突出“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反映了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018年8月,中央颁布了最新修订的《条例》。这是第三次修订,修订后共11章142条,在体例布局上依然保持6类纪律处分。这次修订将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次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此次修订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充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成果,坚持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把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
从1988年到2018年的30年间,《条例》从无到有,从起草、试行到修订、再修订等,历经多个阶段,见证了党规党纪的一般发展脉络。《条例》制定、修订,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一方面,党章是我们党的总规矩,明确提出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是人民群众认识党、了解党最直观的载体和最重要的途径;另一方面,党章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居最高位阶,是处理党内关系的根本依据。在党的纪律建设中,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要求其他任何党规党纪在具体条文规定中不仅不能违背党章的基本原则、与党章相抵触,而且应当细化、完善党章的基本原则,实现其他党规党纪与党章的积极协调。
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的重要要求。据此,2015年《条例》和最新修订的《条例》,更加突出了党纪的功能。在纪律建设中坚持纪严于法,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党规党纪是每一名党员应坚守的“底线”,国家法律是每一公民应坚守的“底线”。党的性质、地位及宗旨决定了:一方面任何党员决不能站在法律的“底线”边缘,党规党纪在内容规定上要严于国家法律;另一方面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都是广大党员应当遵守的规矩,任何党员必须同时守住党的纪律“底线”和国家法律“底线”,守住党纪“底线”有助于坚守法律“底线”。
坚持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纪纲一废,何事不生?”《条例》历次修订中,政治纪律始终居首位。原因在于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出来,作为纪律建设的一条主线。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不是简单的约束,而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服务党所处历史阶段的使命和任务,不断提高纪律建设的时代性。“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时俱进是《条例》的一大特色。增强时代性,纪律建设应当紧紧围绕、始终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这个大局来进行。这就要求党的纪律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什么,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扶贫脱贫、维护稳定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满意度;始终服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建设主题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主题,提供明确的行为约束和坚实的制度保障。
【文明交往的历史经验与策略】推荐阅读:
八年级思想品德文明交往礼为先说课稿07-17
网络交往与社会交往的心理比较08-16
经济交往道德:经济交往与道德的内在契合01-16
沟通与交往自我介绍12-03
理工科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培养10-02
与他人交往演讲稿08-09
人际交往与沟通艺术11-03
《乐于与人交往》说课稿07-13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10-01
小学生学会与同学交往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