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2024-11-30

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共15篇)(共15篇)

1.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一

“国际商务谈判”总结与课程感想

一、引言:

本学期,学习了《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一方面,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诸如团队的选择,谈判的控制,谈判的准备,谈判的风格,谈判的程序和方法,偏见的作用等一系列国际商务谈判的基础知识,了解了谈判的首席谈判的特征、原则、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在谈判中制胜的策略和技巧。

另一方面,上课时讲述的生活中关于谈判的例子,使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谈判技巧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常识和技巧。因为谈判不仅存在于商务贸易中,其实还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地方。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样的谈判:在买卖东西的时候,处理各种工作事务的时候,亦或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地点可能是在会议室,可能是在大商场,可能是在饭店,也可能是在菜市场„„因此,我认为,生活中充满了谈判的较量。

本文拟从国际商务谈判和生活中的谈判两个方面对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做个总结,并提出关于谈判的一些感想(尤其是谈判问题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对课程的建议。

二、国际商务谈判: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我国各企业和单位所面临的国际商务谈判也越来越多。因此,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技巧,对于预防商务谈判的利益冲突和顺利达成商业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谈判是每一笔交易的核心。在大多数情况下,目的一致(为了盈利)但方式各异的交易双方均需经过复杂的谈判过程,在冲突和妥协之中寻求双方均能接受或者满意的结果。

我认为,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容不仅包括商务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包括法律与政策等各方面问题,是一项政策性、策略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谈判前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搜集筛选情报信息,选择谈判团队以及制定谈判计划与方法等等。本人认为,谈判的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可以概括如下:

谈判前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评估贸易或投资的可能性,首先应该搜集如下信息:政治、经济、教育、基础设施、科技、金融、会计核算、通信、销售、投资和贸易的限制、税收结构、法律环境、人事政策、腐败、对外商的态度、历史文化情况等等。知已知彼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探求清楚信息之后,能在谈判开端创造对己方最有利的局势。

然后,在具体确定谈判队伍的规模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谈判班子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幅度,谈判所需专业知识的范围。我认为,谈判团队规模应控制在4人左右,此时工作效率比较高。此外,商务谈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心理素质、合理的学识结构和较高的能力素养。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是否具备高超的技巧和策略是谈判成功的决胜因素。其中谈判翻译人员的选择尤为重要,他必须精通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并熟悉商务贸易的相关知识。

接着,在充分了解了谈判对手的优劣势以及当地的情况和分析了己方公司的情况之后,根据企业和行业类型的不同拟订不同的谈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确定谈判目标,明确谈判的地点和时间,确定谈判的议事日程和进度以及制定谈判的对策。

最后便正式进入了谈判阶段。在谈判的过程中,我认为,尤其要注意文化因素,具体包括谈判风格、语言、风俗习惯、时间观念、人际关系等文化差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各自的谈判方式和谈判风格迥然不同,甚至会相去甚远。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以各种独特的形式,在谈判桌上表现出来。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商务谈判人员的表现规律和行为特点,对我们形成和提高涉外谈判能力,有着直接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举例来说,美国商人的谈判风格是:外露、坦率、干脆直爽、真挚、热情、自信果断、滔滔不绝以及追求物质上的实际利益。因此,与美国人做生意,就要避免中国人传统的转弯抹角的表达方式,“是”和“否”必须保持清楚,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此外,美国人通常喜欢公事公办,个人交往和商业交往是明确分开的。

三、生活中的谈判:

在课上,老师曾经举过自己买装潢家具的例子,令我印象深刻。那一天,老师为了了解情况,在商场中逛来逛去,从每个摊位上旁敲侧击地了解一些情况,再将在前一家打听到的信息到下一家进行验证。这类似于商务谈判的准备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掌握了不少信息。所以在随后的一个比较合意的摊位,老师应用谈判的语言技巧,以最优的价格买到了质量最好的家具。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谈判之中,时大时小。在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希望了解所有情况,但是对方又不可能向我说明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只能应用谈判中的语言技巧,巧妙地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课上,老师还举过几个在商场买衣服、鞋子时应用谈判技巧的例子。因此,生活中的谈判,有利于我们节约生活成本。

此外,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商务谈判的礼仪其中有一条是“穿有领子的衣服是对人的尊重”,我认为这一条同样应该应用于生活中来。另外,谈判时尽量穿得正式,最好穿正装,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在生活中就是面试时应该穿正装。由此可见,商务谈判对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认为,谈判最重要的是达到双赢,谈判可以改进或至少不会伤害谈判各方的关系。在谈判中,我们应着眼于建立持久、友好关系,克服障碍,创造双赢的解决方案,并且替对方着想,让对方容易做出决策。此外,谈判的方式必须有效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协议。

学习了商务谈判,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把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生活中来;同时,在生活中可以不断积累谈判技巧和经验,为以后正式的商务谈判打下基础。

建议与感受:我认为,课程中还可以适当加入对典型案例的介绍和评析,这能使我们应用所学到的谈判知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其中的是非对错。此外,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小型情景练习(包括没有事先排练过的),让我们亲自感受谈判过程中的“甘苦”,调动我们自己亲身实践来“解决谈判桌上的问题”。通过本学期的商务谈判表演,既激发了我们参与的积极性,又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2.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二

第一, 注册成立海外分公司。根据公司“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布局, 现在海外第一步是踏入阿联酋;但要想站稳脚跟, 抢占先机, 发展海外市场, 辐射周边经济带, 就必须借壳生蛋, 注册成立海外分公司, 以此得以进行属地化运作与拓展。横向观察发现, 近期美孚公司成立哈萨克斯坦地区分公司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光干管道安装, 总造价基数大, 利润空间却是不成几何递增比例的。以局利比亚项目为例, 一边抓好管道施工, 一边延伸“近海”市场, 盘活了项目资金流、增长了项目资金链、充实了项目资金库, 可谓“一石三鸟”、“一箭三雕”, 在中国管道海外市场运作中是一个值得借鉴与剖析的经典案例。

第二, 精通国际工程运作规则。海外工程施工, 什么最重要?中国人的思维是狠抓进度、确保质量。以石方地段细土回填为例, 根据天气预报得知近期有暴雨, 为防止“漂管”事件发生, 需要将已经安装完成的管道及时下沟;恰逢监理工程师回国轮休。对此中国人的常态思维是, 在监理联系不上的情况下, 先从大局考虑, 自行回填细土, 进行管道下沟等作业。待监理回现场后, 对这一既定事实拒绝承认, 并坚持要把管道都挖出来检查, 再按正常作业工序先报验后施工。双方各持己见, 互不让步。结果暂且不去定论, 就本身这件事处理的过程而言, 在中国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极有可能会得到业主表扬甚至嘉奖。但在国外就不一样。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是, 先给休假中的监理工程师发份书面报告, 没有回音的次日再发一次同样的书面报告, 继续没有回音的次日再发一次同样的书面报告。按照程序文件履行完程序后, 立刻成立索赔小组, 就地进行延误工期、管道漂管、人员怠工、设备闲置等“一揽子”的索赔。一个侧重中庸之道, 一个秉持法理观念,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理性与感性的相互碰撞, 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 体现在国际工程运作上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既无法理解, 又得遵循游戏规则。

第三, 加大索赔力度。有条件的项目部尽可能地成立索赔部。吃透国际工程相关条款, 充分发挥东方人的发散性思维, 找出可圈可点的“利润区”, 进行利润最大化的运作。在国际上干工程, 西方人是“鼻祖”。他们运用成套成熟的风险规避手段, 将一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而国际上对于“人权”是比较看重的,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策略艺术, 一旦索赔发生, 要更多的从人工费上下力气去琢磨。事实告诉我们, 只要理由充分, 程序到位, 索赔成功率是非常高的。例如防腐层损伤索赔, 甲供管材到岸, 中国人是抢管, 甚至焊接完成后再找甲方要求补伤, 再签证;国际上呢, 先检查钢管母材、防腐层质量, 不合格的拒绝验收, 或者受甲方委托, 在监理工程师旁站的情况下, 现场补伤, 详细记录。可以说, 在国际工程运作中, 自始自终地都灌输着一种“索赔”的思想, 说到底就是企业的本质问题, 即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对于中国公司在海外施工, 首先要防止别人对我们的索赔, 其次是条件具备的要善于向他人索赔。

第四, 严格采购链, 防止层层“扒皮”。工程项目总造价中, 重头戏是“采购”环节, 包括主材和辅材两个方面, 合二为一所占权重是非常大的。如何控制好这个环节, 是决定这个项目盈利与否的标尺。还是以局属项目材料采购为例, 能够用自己的人, 不要轻易委托他人;能够属地化采购, 少长途运输。细化采购流程, 严格监管“漏洞”, 控制运营浪费, 消除冗余环节, 挖掘成本降低空间, 无疑将可以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竞争对手的收益, 从而保持一个相对稳定丰厚的“利润区”。

3.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三

从以上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在调节组织人的行为中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但这两种调节手段的相互关系到底怎样?目前我国企业在这两种手段的建设上存在什么问题?

一、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社会生理学视野

从社会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和人都属于复杂巨系统,而且都是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组织”系统。因为两者内在的相似性,我们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人体的全息放大。一个人能够健康地生存,是因为人体有两套自我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同样,组织要协调地发展和进步,同样具有自我调节的手段,那就是管理制度调节和企业文化调节。

1、管理制度的社会生理学视野

管理制度调节更加类似人体的神经调节,它是一种强调必须的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违犯者的惩罚(金钱、物资、地位、个人品牌)来维持社会的稳定运行。而且,就像人们的意志经常影响人们的神经反射一样,管理制度因为往往是站在企业所有者角度制订的,所以,管理制度往往带有比较强的管理意志。同时,管理制度调节手段相对较为粗暴。在调节速度上来看,管理制度的调节速度相对较快;管理制度更多地对员工的“理性”行为具有约束力。

2、企业文化的社会生理学视野

企业文化调节则更加类似人体的体液调节,它是一种强调应该的规范。企业文化一旦建立,作为一种组织普惠认同的价值体系,它主要是通过人类的内心自省和约束来调整人的行为。当人们的行为有悖于组织认可的价值规范时,违犯者往往不会直接在物质上失去什么,而是在精神上受到谴责和唾弃。同时,企业文化调节相对比较温和,在调节速度上相对较慢。企业文化对约束员工的“情绪”行为则具有良好的功用。

正如神经系统暂时失灵的情况下,人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生命是依赖于体液系统的调节一样,企业中也会出现管理制度失灵的现象(如管理班子更替的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个管理制度调节的断层)。这时候,企业文化调节就成了企业维持稳定和正常发展的重要规范手段了。当企业真正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员工普惠认同的价值体系,员工的情绪化行为实际上是处在文化牵引之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把企业文化视为一种更基础性的调节手段。

二、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经济学视野

1、从要挟问题看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价值

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交易的过程,因为在他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是期望有一定相应的回报的(不管这种回报是物资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而按照董辅衽的观点:在绝大多数交易过程中,一方的付出和回报在双向对流的过程中,在发生的时间上是往往是错开的。一旦交易的一方首先履行了义务,其实施权利就依赖与交易对方的守信程度,或者是否存在约束对方履行对等义务的规范。否则,很容易受到对方的要挟。如果没有规范保证错开后的权利和义务的执行的对应执行,理性的交易者就会要求交换活动成为一种绩效与付款同时发生的交换,而这必然使人类的交换活动和社会发展速度永远停留在“以货易货”式的初级阶段。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交易经济学上讨论到企业之间交易经常涉及关系性资产(relational-specific asset)投入。而这种关系性资产一旦投入,就容易成为沉没成本,当事人就不可能以不耗费成本的转换交易伙伴。一旦交易中的一方进入交易并投入了关系性资产,那么其事前决策的投资机会成本和事后改变决策退出交易的投资机会成本之差,就是交易形成的准租(quasi-rent)。而因为准租的存在,其交易的对象由于追求自身利益考虑,很容易会进一步就原先的交易条件进行重新谈判,甚至以准租作为后续交易的要挟(holdup problem)条件。

其实这种关系性资产投入的概念可以泛化到企业与员工的交互活动中来,即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也经常涉及类似关系性资产的投入:如员工事先对企业付出劳动就是员工对企业的关系性资产投入,而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就是企业对员工的关系性资产投入。员工会担心劳动后不能获得工资,而企业也会担心培训后员工离开企业。由于预见到交易对手将会因为准租的存在而进行要挟,交易者就会尽量减少关系性资产的投入,而这种投入的减少又阻碍了交易的进行,最终影响双方福利最大化的实现。或者因为预见到交易对方的要挟,交易者就会在实施关系性资产投资之前与其他参与人进行艰苦而繁杂的合同谈判,这种谈判也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要挟问题实际上使交易双方陷入了一个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博弈。而我们知道,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解(Nash equilibrium)往往不是帕累托最优解(Pareto efficiency)。如何才能走出囚徒困境呢?现代博弈学认为,将一次性博弈改变为无限次可重复博弈(repeatedly game),就有可能解决博弈中的参与人(player)在一次性博弈中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做出的影响整体帕累托最优的行为。而要能产生重复博弈,需要三个条件:

信息是高度流通而且是真实的,否则将影响博弈的重复进行。

参与人有实施冷酷战略(grim strategy)的动机。也就是说,一旦其他参与人不按照走出囚徒困境的方式选择战略,则参与人有实施惩罚的动机。而这种惩罚将导致其他参与人损失超出现有短期收益的长期收益。

参与人要有足够的耐心。这种耐心的存在能够使得参与人在按照符合走出“囚徒困境”博弈的过程中预见到长期博弈带来的利益。

保障重复博弈进行的必要条件如上所述,参与人要能够放弃当下的短期利益而着眼于长期利益的获取。而要能够形成这种对长期利益的期望和获得能够收益的信心,就必须建立契约来解决就来自于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是有共性的,即建立了一种人群行为的稳定预期和共同信念,形成了交易参与者之间互相信任的力量。正是因为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存在,对交易者的行为造成了约束。这种约束使得交易者如果不遵守契约,其支付(pay off)将大于遵守契约的支付,因而作为理性的个体,交易者将选择遵守契约。

2、管理制度调节的经济学视野

管理制度偏好治理具有完备契约(perfect contract)的交易。契约越完备,管理制度治理的有效性和其强制性的比较优势才越明显。管理制度是难以对一个非常不完备的契约进行治理和调节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制订完备契约是不可能的,因为三个因素阻止了完备地制定契约: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有限理性是指在处理信息,应付复杂情况和寻求理性目标中,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有限理性的当事人无法推测或列举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意外事件,结果是他们无法签署完备契约。

详细指定或衡量绩效的困难:如果契约规定的绩效是复杂和精细的,那么即使是最有成就的语言学家也不能清楚表达每位当事人的权利和责任。所以,契约中的语言常常是模糊不清并且是开放式结尾的,以至于难以清晰了解什么构成契约的责任。

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即使当事人可以预测意外事件并且可以详细指定和衡量相关的绩效纬度,契约仍然可能是不完备的,这是因为当事人不能同等获得有关契约的信息。也就是存在不对称信息。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易都只能处在有限完备契约(或不完备契约)关系(incomplete contract)的制约之下。即使试图制订发达的契约法(如美国的Uniform Commercial Code),契约法也不是完备契约的完美替代品。首先是因为契约法同样难以准确详尽的规定所有的绩效标准。其次是因为即使制订了详尽的标准,诉讼也是“完成”契约的昂贵的办法。因此,现实生活中必定存在管理制度调节无法解决的交易问题。就算能够解决,其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这就导致了交易经济效率的下降。

另外,通过管理制度的手段来保障交易者之间的重复博弈,解决交易问题往往会损害或破坏交易者之间的关系。所以,管理制度也不是将一次性博弈转变成无限次可重复博弈的好的途径。

3、企业文化调节的经济学视野

企业一旦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建立了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信仰并执行的一套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这实际上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签订了一种心理契约。从经济学上看,企业文化更能相对有效的治理具有不完备契约的交易问题。

那么企业文化又是如何调节这种不完备契约的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规范一旦建立,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指引组织成员按照企业文化所规范的方式去行动。同时,企业文化规范也具备一种特殊的效能,这种效能使得社会的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的行为有了确定的预期。就象在组织中,一旦形成组织企业文化,那么,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就会凸显出来。正如谢恩(Schein)所说的“……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虽然他没有写明,心理契约确是组织中行为的强有力的决定因素。换句话来说,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使得交易双方在签订市场契约之外,同时建立了一种心理契约 。这种心理契约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契约,它的履行依赖于当事人对义务的知觉和遵守。而这种对义务的履行一旦被打破,将会激起其他人的愤怒,这种愤怒甚至会引起其他参与人对违犯者实施惩罚(这种惩罚可能不是物资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因为人的社会属性和对他人惩罚的逃避,人们将会选择遵守契约而不是违犯契约。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的这样一种心理契约,将会使组织和员工真正建立起信任,这种信任是一种内生的力量,也能够使得交易双方之间形成无限次可重复博弈。所以建设企业文化,建立信任是一种较好的解决人们交往之间“囚徒困境”的途径。张维迎教授在讲到论述信任的建立的时候,举过一个借钱的例子来说明道德约束的作用。他雄辩的证明,在一个赊账博弈中,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因为“上帝的谴责”的存在,可能是更值得信赖的借款者,人们更愿意相信这种人会在赊账之后还钱,从而愿意把货以赊账的方式给他。 而企业文化就相当于社会里的道德规范,其在企业中起到相同的作用。

4、小结

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一种契约,随着劳动合同的生效,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也成为契约的一部分对员工产生了约束。这种契约是一种市场契约。而企业文化实际上使企业和员工建立了一个心理契约 ,这种契约更加是一种不言自明约束手段。梁均平教授也提到了个人与组织契约的三个构面:形式构面、心理构面和社会构面。并且谈到心理构面和社会构面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其实劳动合同和管理制度就是形式构面的契约,而企业文化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贯彻执行就是心理构面和社会构面上的从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管理制度一旦建立,对于企业员工的行为而言更加是一种外生的约束力量,而企业文化更是一种内生的约束力量。管理制度作为外生的约束力量,是员工必须遵守的,不会因为交易者的意志而改变。而企业文化是内生的,是员工和组织为了提高博弈重复的概率而做出的努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1、员工和组织的交互作用可以看成是交易活动。而交易就会出现要挟的可能,因此要通过制订契约来解除要挟带来的威胁和影响,以保障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2、但现实生活中无法制订完备的契约,要解决不完备契约的缺漏问题。就通过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来解决,尤其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人们心理契约的建立,更能解决经济契约不完善的问题。

3、同时要保证在交易过程中,交易者不陷入“囚徒困境”要求交易参与人能够着眼于长期,在长期博弈中获得超过一次性博弈的利益。而要保证博弈的可重复性,需要有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规范来约束参与人的行为,保证他们对未来收益的期望;经济越发达,交易活动越频繁,对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完善程度的要求也越高。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应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

4、在两种保证机制中,企业文化机制对契约的完备性要求更低,需要投入的保障成本更低;因此,从增加社会福利的角度看,应该尽量强化企业文化调节,以降低交易成本。

三、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应有关系

在企业的生命周期里,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匹配水平、以及两者作为社会调节手段的重要程度是不相同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互补和替代两种关系。

1、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互补关系

从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先于管理制度出现的(先有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的价值观,然后才可以有企业和企业制度)。用梁均平教授来说,企业文化更加是一种自生秩序,而管理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创生秩序。而自生秩序从逻辑层面和现实层面上来看,都是先于创生秩序出现的。从这里看出,企业文化先于管理制度而在企业里产生也是可信的。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水平和管理制度相互促进,相互完善。可以说,管理制度经常借用不少企业文化的范畴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刚开始出现的管理制度几乎就是企业文化规范的衍生。而符合企业文化内涵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则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贯彻。

但Steven Kerr在1975年指出,在不少企业里,普遍存在着鼓励A却奖励B的愚蠢行为 。被企业鼓励的当然是企业最重视的价值和核心文化,但如果屡屡去奖励B,不仅不能使公司鼓励的A行为得到贯彻,反而会使公司反对的B行为在企业里大行其道。这其实是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想背离的一个结果。同时,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相背离,不但不利于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且从长期来看,还必将影响管理制度自身的效能。这是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 虽然Steven Kerr在那时候就提出来了这个问题,但现在中国企业中,这种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2、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替代关系

同时,从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在社会调节体系中的地位来看,两者还呈现一个替代关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先于管理制度出现,企业文化调节在社会调节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但随着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在企业控制体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现在我们仍然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文化在社会调节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并将再次成为社会调节的主导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管理制度调节力量比以前更弱了。应该说管理制度调节的力量也是在不断上升,只是相对于企业文化调节的地位而言是居于其次的。

3、小结

管理制度调节手段与企业文化调节之间既存在互补效应也存在替代效应。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每个组织都应该将管理制度调节和企业文化调节紧紧结合起来使用。同时,一方面因为企业文化对管理制度具有内在的指导性,应该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加强对企业文化思想的反应,在制订制度时要执行文化过滤。凡是不能在文化体系过滤的制度一概不能制订和实施,这也能够避免鼓励A却奖励B的愚蠢行为。另一方面,因为管理制度对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也应该积极谋求通过管理制度建设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四、其他

在学术界中,一直把企业管理制度当成企业文化的一个层面来看待(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理念层)。而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和企业文化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更是一种价值层面的。

企业文化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契约治理方式成本低于管理制度这种市场契约。企业越发展,越要通过建立强大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来降低企业内部的契约成本。

企业文化是一种自生秩序,而管理制度是一种创生秩序,在创建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过滤功能,避免出现文化与制度背离的现象。

4.电子商务 感想 篇四

电子商务可以被分成五个类型,分别是:B2B、B2C、B2G、C2C和企业业务流程。最常见的电子商务是B2B、B2C和支持销售和采购活动的业务流程。淘宝就是典型的B2C模式,同类型的还有京东商城和凡客商城等,而B2B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和环球资源网,我对中国制造网和环球资源网知之甚少,倒是在帮助同学开店的过程中见识到了阿里巴巴降低商家进货成本的能力,这也曾经导致我一度想要用阿里巴巴代替淘宝在我的生活中发光发热,可惜它对发货量的要求令我望而兴叹,于是就此作罢。不过,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就连普通的在校大学生都能自行组织一些小本生意,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程度可见一斑。想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现有的业务流程并发现新的业务机会,既是这本教材的宗旨,也是我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最大期待,同时还是我对这门课程存在极大热情的根本原因所在。

电子商务的优势是明显的,更多可选择的商品和更大的消费者群体为买家和卖家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就连书上提到的所谓电子商务的劣势——易腐食品和珠宝古董等贵重商品无法远程检验都已经逐渐减弱:在网上买一份麻辣小龙虾或是十分容易融化的黄油隔天送到仍然新鲜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江浙沪一带有四通一达快递让一切变得可能,而中国的其他大部分城市对顺丰的36小时送货也是有口皆碑。不得不说物流公司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的茁壮成长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电子商务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不过,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问题不存在,尽管国内的电子商务貌似行走在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上,其国际化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文化和语言是国与国之间各种交流永恒的绊脚石,对电子商务来说也不例外。要不要对网页内容进行大面积翻译和翻译时用软件还是人脑大概是这些电商公司高管在面对国际化是最头疼的问题了:大面积翻译网页的预算高的令人咋舌,尤其是对一些拥有数千个页面的公司来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而第二个问题就更不用提了,软件翻译的价格优势让人动心,与此同时人工翻译的准确和灵气是冷冰冰的计算机程序学不来的。一切都像一个又一个的悖论搅动着这些公司的神经。

机遇、挑战、坦途、坎坷、问题、答案。大概就是学过教材第一部分以后我的感想。

如果说教材是我对于学习电子商务的一针强心剂的话,那《互联网时代》这部纪录片则更像是温暖午后的一杯红茶,轻和柔缓、不疾不徐地把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婉转动听。

5.电子商务实习感想 篇五

这次的实习,对我来说收获颇多,对自己专业的知识也了解了不少。首先,我们上的第一节实习课是关于余世维的“赢在执行”,这节课余老师讲了不少的关于执行力方面的知识,也举了不少例子,比如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的事迹与名言,从韩国三星的崛起反思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招商银行的行长马蔚华最先的网上支付银行,零售业的上海联华超市的王宗南誓在中国的大地上唱主角等等,每个成功的领导人都离不开有效的执行力。一个好的公司策略至关重要,可是没有好的执行力,再好的策略都是白费的,按质按量的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又是如何检查部署的执行力,可能有些方面自己觉得已经做好,但是否与任务是同步的也需要去检查。所以,首先要问谁是总指挥?他是否被授权调度一切?事前要有工作调遣单,将高端愿望解码成每个人应该做的事;其次,是否从紧盯过程且随时调整?养成自动回报的习惯:最后,要在一定的时候,对误差、疏忽、敷衍、损害诚实的总结?撤换错误的人选。知道执行的三个方面:明确目标(方向正确),有创造性(会做判断),有韧性(求胜欲望)。同时也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能更加具备一些作为优秀人才的品质。

这次我们专业主要参观了江淮汽车制造厂和美菱电冰箱厂,参观了江淮汽车的内部,从打磨零件到车身的基本框架,再到最后的组装,检验。打造高职业素养的作业团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在美菱冰箱厂,我们主要是参观了其冰箱的发展史,在这里我看到了各个阶段的美菱成果。尤其是这几年,美菱冰箱打出不少的口号:冰箱品质服务,美菱最求公平;家电下乡冰箱,美菱十年免费保修;从而使品牌更具穿透力。

6.商务策划选修课感想 篇六

网络工程

关于商务策划课程的感想

今年的选修课,我依旧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了选择,在兴趣基础上,更加庆幸的是遇到了给我们真正传道授业的雷老师,第一节课,雷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了课程的整体框架思想,我知道了人还有一性,即“商性”,同时了解了“全过程”这个词在我们执行相关事务中的重要性,不管有没有学习商务策划,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计划安排,从一个程度上说,这也可以称之为策划,只是策划的思维及方式没有那么的系统。

其实我是个执行力不怎么强的人,在上雷老师的选修课时,我记得有节课

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记得那节课中有着这样几个关键词 即“数量、速度、质量、成本”,其中,速度主要体现的是这样的思想,即“首先,决策要快。其次,行动要快 ”,我对速度最有体会,因为不久前刚卸任一个学生组织负责人的职位,对此我反思了很多,我觉得我在工作中缺少相对完善的策划思维,比如举办一个活动,我往往不会去提前准备,去策划这个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活动举办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今后,我会在这方面重点去提升自己,相信结合雷老师商务策划课程的系统理论知识,我会有很大的进步。

关于雷老师的这么课程,商务策划系统知识学习以外,我最想说的其实是一

种生活方式的感受,雷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以及播放的一些视频,真正让我感受到了一些生活的真谛,其实人有时是不用那么累的,快乐与否直接取决于自己对待生活的心态,心怀梦想,同时也要活在当下,细心去感受身边美好的事物,用心灵的触角去体验生活的乐趣,我们身边不缺少美,而往往是我们受到太多尘世的纷扰,变得浮躁,记得那个有关一路搭便车去德国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在身心俱惫后,依然决定离开,决定去体验一种别样的心灵生活,心随我愿,尽情释放生命的力量和光泽。这是我一直渴望却不敢去尝试的对于生命的坦诚壮举,但相信不久后,我也会去真正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用心去生活。

7.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七

关键词:国际化管理人才,跨文化,素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面向世界市场的跨国企业面临着在其他文化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挑战。这势必要求管理人才的国际化, 世界正步入一个大量需求新型国际化高素质的创新管理人才的时代。管理的国际化趋势对国际化管理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是极高的。除一般管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外, 还有诸多特殊素质要求。跨文化沟通就是这些特殊素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超越其所属民族文化范畴, 有效、快捷地交换信息、表达意愿以及完成任务, 实现自身目的的能力。也就是说, 跨文化沟通不仅是通过语言、肢体等具体动作实现的交流。还包括克服不同文化差异而达到目的的行为。从管理者素质方面来看, 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 实现自己的管理任务, 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而进行的一切管理行为的能力。

跨文化沟通是对国际化管理人才的本质要求。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差异性会严重阻碍管理的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这就要求国际化管理人才必须在熟悉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去熟悉、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语言。这样才能相互深入地交流沟通, 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性管理工作。

1 逾越语言的鸿沟是国际化管理人才具备快捷、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前提

语言是文化构成的基本要素, 是不同文化差异最明显的标志, 也是最有效的沟通工具。世界各国语言共3000余种, 分属11个语系, 其中超过5000万人使用的语言就有13种。每种语言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良好的外语素质不仅可以大大增强管理人才的沟通能力, 同时也会拉近对方的心理距离,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相关统计, 55%的有效信息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而由于同一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 因此在跨文化沟通中要避免产生非语言歧义。例如, 摇头在世界大部分国家中均表示否定, 但在印度却表示肯定。因此正确理解对方的肢体语言含义, 有利于在沟通中作出正确的判断。更为重要的是, 国际化管理者必须认识到, 语言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形式上, 更体现在文化差异上。换言之, 语言差异涉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有些人在与外国人沟通时, 自己觉得表达得已非常清楚, 但“蓝眼睛”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其实道理很简单。外国人沟通注意“准确”、“严谨”, 而中国人说话则讲究“含蓄”、“意会”。这不是单纯的语言沟通习惯问题, 而是语言表达所体现出的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熟悉和掌握外语不仅有利于人际沟通和交流, 也有利于国际化管理人才对全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与人才的竞争。市场竞争者不仅要占领传统的物质资源所构成的实体市场, 还要占领以信息为主导的虚体市场。同时, 后者所占比重逐渐扩大。谁占有信息, 谁就占有核心资源。但占有信息并不是最终目的, 利用占有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作出科学的决策才是关键。具有信息文化水平、收集大量全球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国际化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跨国公司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国际信息的收集与利用。例如, 日本日立公司每年所订阅的国内外报纸、杂志多达3000余种, 日获各类信息多达数千条。日本三菱公司每天用于记录从国外收集到的各种信息的纸带可绕地球11圈。可见, 建立起强大的、能够快速处理信息的国际管理人才队伍是世界知名公司成功的关键。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钟祖荣曾说过:“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越来越多的人与信息打交道, 与物质打交道的人则相对减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成为国际化管理人才的一个基本能力和素质。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前提就是要有过硬的外国语言基础。

2 掌握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和法律规范是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基础

风俗习惯是一种没有法律规定但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表现在饮食、居住、礼节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 这些差异会严重影响跨文化沟通的效果。因此, 作为国际化管理人才必须加强学习和努力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针对同一事物存在着不同观念, 管理者应酌情对待,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例如, 日本人认为闲聊是在浪费时间, 而英国人则认为从不交谈是举止粗鲁的表现;与阿拉伯人进行商务谈判时, 绝不能问及对方的妻子, 而与墨西哥人交往时, 问候对方的夫人是必要的礼节。一些跨国公司在打入其他国家市场之前, 往往进行目标国人们的生活习惯的调查,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美国人吃苹果时习惯削果皮, 于是美国果品公司要在苹果上打蜡以防止腐烂。但美国果品公司派人到中国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有很多中国人吃苹果时并不削皮。针对此项调查结果, 美国果品公司决定不在苹果上打蜡以适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见, 作为国际化管理人才必须要掌握市场开发对象国的风俗习惯。

法律规范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它通常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由国家机关强制实施。由于不同国家所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理念和文化背景是不相同的, 因此世界各国的法律规范就存在相互抵触, 甚至是对立的情况。因而在跨文化沟通中, 沟通各方除了应遵守世界通行的规范和惯例外, 还要遵守投资经营所在国的法律规范。因此, 提高对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和法律规范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商业的国际谈判与合作, 是国际化管理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3 熟悉和掌握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是国际化管理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据美国学者罗基切对价值观的理解, 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最美好的行为的一套持久的信念, 抑或是依重要性而排列的一种信念体系。文化背景迥异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即使在同一国家和民族文化中, 由于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生活环境的不同, 其价值观也不尽相同。价值观的差异是世界各国文化差异的根源, 是跨文化沟通的核心问题。正如卡西尔所说:“各种语言之间的真正差异并不是语音或记号的差异, 而是世界观的差异。”因此, 国际化管理人才在跨文化沟通中, 必须认识到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对跨文化沟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并努力掌握世界各国的价值观。

不同的宗教信仰影响着管理者的认知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世界三大宗教在内的所有宗教都有自己的戒律和信条。如伊斯兰教忌食猪肉, 印度教忌食牛肉, 佛教忌食荤腥等。这就要求国际化管理人才应避免与其相冲突。否则, 一旦遭到当地宗教势力的反对, 管理工作将难以顺利进行, 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民族对立现象。

4 掌握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规则、思想和惯例是国际化管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被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规则、思想和惯例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发展起来。作为国际化管理人才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国际规则, 运用和遵守国际规则, 才能在世界市场的搏击中有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 在与世界接触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其主要原因就是对相关国际规则不熟悉, 缺乏精通这方面知识的国际化管理人才。几年前, 当中国某部门向外国公司询问“中国租赁飞机业务为何让外国租赁公司垄断了?”的问题时, 得到的回答是“并不是你们民航公司采购能力和水平不行, 也不是国内没有资金和市场, 而是你们国内缺乏能够进行复杂交易的国际管理人才。”可见我国国际化管理人才仍需熟悉国际规则, 才能成为具有适应国际竞争的观念和全球的视野的创新型国际化管理人才。

此外, 辨别和顺应世界各国的思维方式与沟通风格的差异性是管理者跨文化沟通素质的又一组成部分。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必然会直接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者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沟通风格的千差万别。譬如中国人常以大局观考虑问题, 强调“先谈原则, 后谈细节”, 而英美人往往讲究务实, 将注意力首先放在细节程序和外部因素上。跨文化沟通是一个管理者互动的过程, 如果相互之间的沟通风格不同, 就极有可能带来沟通障碍。同时, 不同国家对工作、时间、变革和风险的态度也会对其国际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总之, 国际化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快速融入其他文化主流的能力, 提高自身跨文化沟通的素质, 只有这样, 才能顺应管理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中国作为新兴大国, 必须着眼未来, 制定发展战略, 建立一支通晓世界各国文化的高素质国际化的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夏先良, 冯雷.中国海外企业的跨文化沟通问题[J].开放导报, 2009 (3) .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8.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八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执行策略;项目团队;经营能力

近几年,中国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纷纷跨出国门实施国际化经营,当其中一部分企业脱颖而出,开始迈向国际工程比较流行的EPC总承包管理之路时。在项目执行中遇到了更高更迫切的跨文化管理要求。本文试图从企业跨国文化治理的角度。结合中国石化集团第二建设公司在沙特工程建设中企业文化执行策略的解析。从而在错综复杂的跨文化差异中寻求一种可资借鉴的跨文化管理模式。

一、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美国著名杂志《电子世界》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以“什么是全球市场成功的最大障碍”为题。对在全球性经营的企业和即将准备进行全球性经营的企业进行咨询。结果在法律法规、价格竞争、信息、语言、交流、外汇、时差和文化差异等8大因素中,文化差异被列为首位。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重大失败,几乎都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致的结果”。由此可见,如何解决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进行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战略问题。

跨文化管理又称交叉文化管理,指对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和事的管理,而重点则是对人的管理,即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人与人之间的异质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铸造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培养项目管理团队核心文化,其核心文化的基础是价值观,全球化的企业经营理念等。全球化经营理念的形成并非要消除多样性,而是在保持统一性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的个性,在尊重个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发挥母公司核心文化的导向作用。

跨文化管理的前提是存在企业文化差异。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旦形成。即规定了该企业员工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但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会使企业既有的文化环境发生改变,而且很有可能会随着经济融合速度的加快逐步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凡跻身国际化经营大舞台的石化工程建设企业。必须非常清晰地了解本企业所要管理的文化根基,以及在不同的国际社会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劳动力大军的真实生活背景:同时也必须非常清晰地了解东道国员工及项目团队中各种文化成份(价值观、态度、信念等),而且还要随时把握他们的变化、变化过程、变化方向、变化速度,要考虑他们对文化革新的容忍程度或抗拒程度。分析哪些文化只能适应或避免干预破坏等,以便作出短期适应与长期革新的更切合实际的安排。

二、石化工程建设企业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特性

国际市场上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的运作往往采取多方合作模式。即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联合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在全球范围经营着每单个项目动辄几亿、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美金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次性、地域的多变性等特点。决定了从事国际工程建设的企业其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只有充分认清这一特性,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项目联合体管理团队内部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和观念整合。

1、文化价值取向。国际石化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以博大的“包容”胸怀、谦虚礼让的心态,妥善处理不同的文化冲突。在几种异质文化背景中努力寻找一种概念的有机结合,即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联合体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与个体的文化背景并不冲突,而是在各自文化背景基础上对联合体和项目形成的共性认识。另外,在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业主、监理、其他协作单位的外部沟通以及采购、交通、食宿等各种相关业务往来方面。大力提倡项目管理本土化,促使项目各级管理者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和沟通方式去了解东道国的日常行为方式和生活准则,从而在沟通中形成向东道国文化的倾向性,以加强交流的融洽和沟通的通畅。

2、管理策略。精明的国际石化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不仅要具有本土管理的综合能力,更应具有不同文化环境中综合事物的管理能力。远离本土和母公司在海外施工,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条件的限制。母公司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往往在东道国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国际石化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管理风格上坚持多样化、地域化,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母公司一贯的大一统作风,不脱离母公司管理体制的必要制约。

3、信息理解。由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沟通方式,中国人通常使用含蓄而不直接的过程导向型语言,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则使用发送导向型语言,中东人、印巴人的沟通方式又有所不同,因此,人们往往会对于同一信息的理解形成沟通误会,甚至演变为文化冲突。在当前国际交流领域,英语是国际化语言。不可否认,我国石化工程建设企业在英语的运用和把握水平上普遍偏低。现阶段大多数中方管理人员和作业层基本不懂英语,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文化融合的速度,但加大了信息沟通的难度。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得不高薪聘请一些对石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一窍不通的翻译人员以满足项目建设和沟通交流的日常需要,于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信息片断的丢失或者理解的偏移。影响了工程项目及时、准确、一步到位管理。

4、法律和政策意识。中国石化工程建设企业目前执行的项目建设地点,大多处于中东、非洲等地,这些区域政治、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社会关系复杂且恐怖事件多发。人们法律意识淡薄、政府政策引导力度较弱,而且项目使用的大量的施工作业人员,主要是从国内外招聘的基本没有受过正规文化和法律法规教育的劳工,这一切必然会给项目跨文化管理带来猛烈冲击。

三、执行策略

1、管理层。派遣和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者?普遍认为其文化协调能力,即对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理解以及适应能力是首要条件。合格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有一种文化共融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本土文化的束缚。又不会基于“文化移情”盲目崇拜他国文化,从而在跨文化管理体系上形成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许多跨国公司都有对派遣海外员工和管理者的完善的培训制度,主要是采取国际性专业知识的研修制度。或通过全球间的工作轮换制度以丰富实践经验,构建体系化的全球经历路线系统,增进海外子公司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理解,促进非正式信息网络的形成和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同时制造出新的项目团队文化。目前正在沙特执行项目的中国石化集团第二建设公司派遣施工人员抵达项目建设地点前,都要专门组织外事培训。包括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常识性教育以及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英语培训,从而使其在思想上初步形成对东道国文化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抵达异国他乡后在异质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失落感和惶惑。事实证明。这种前期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人才管理。国际石化工程建设中的跨文化管理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人对跨文化治理的态度就是认同或抗阻。认同,便会与工程项目管理层合作,工程项目的执行就能顺利进行和成功,企业就能取得好的效益;抗阻,那便是完全相反的效果。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买到主动——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基于项目跨文化治理的需要,对工程项目急需的关键岗位,可酌情在国外公开招聘,对一般管理岗位和具体作业岗位。应根据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逐步加大用工当地化。近年来,由于沙特工程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从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约旦、埃及等地涌入大量的劳动力。中国石化集团第二建设公司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采取国内分包与国外分包相结合策略,把所承建的工程项目部分施工任务分包给当地分包商,同时,在沙特当地雇用了大批印巴工人和有沙特施工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逐步建立起“人才国际化”的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劳动效率。降低了项目运行成本。

3、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消除国际化工程建设团队中文化差异的最根本方式,通过建立和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尤其是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主动采用“文化适应”战略,即主动放弃“自我参照标准”。充分利用文化移情,让不同文化在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相互参照、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加强经常性团队建设活动,逐步形成和谐的国际化工程建设项目团队文化。

四、结语

9.学习商务礼仪的心得感想 篇九

作业 2009-12-07 10:31:00 阅读4475 评论0字号:大中小

在学习了《商务礼礼仪》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生活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太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象都没有多加注意

栗老师对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让我受益非浅。今后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我将以栗老师的讲课为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服务言行,在个人修养、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加强学习与提升,努力为班级争光彩,为学校添荣誉。

学习了商务礼仪的课程,让我产生很大感触。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人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以前,总认为自己服务态度已经很好了,素质比不般人也不差,对照教程一看,差距还不小,比如说自己对于各种礼仪的掌握还不够,或多或少还有“按着制度做,服务态度准没错”的思想。详细学习教程后,我将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今后我要更加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团结共事;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要团结同学一起工作,要尽可能过朴素的生活,要结交良师益友,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实,我感觉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还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

所以,我要号召所有同学清除陋习需要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

10.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读书感想 篇十

这是一本详细介绍东京审判的精神、原则和过程的法学巨著,不仅有大量珍贵翔实的史料,还有法学大家梅汝璈先生深入浅出的论述和讲解,读后令我大受裨益。

其实,作为一个还未叩响法学之门的浅陋之人,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梅汝璈这个名字。本着读其书必先知其人的原则,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对梅汝璈先生的生平经历有了大致的了解。他出生于江西梅村,从小便天赋异禀,加上父亲管教严厉,在学习上极刻苦也极用功,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游历了英、法、德、苏等国后回到中国,投身于法学教育事业。并于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定刑量刑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用智慧、勇气和才学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使正义得到了彻底的伸张。然而,在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中,梅汝璈先生饱受摧残,抱着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这本书未完的遗憾,怀着对亲友的眷恋,与世长辞,终年69岁。这位中国法学界前辈的经历让我崇敬又惋惜,书未完,人已去,但仅仅这四章的内容就已经集结成20多万的深刻巨著,值得我们细细深思和研读。

本书由战争正义和非正义性的判定引入,指出主要战犯的国际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举。我想,这不仅是因为能使战争中那些手段残暴的侵略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更是因为能以此为象征确定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敲响警钟。同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庭宪章里明确了“战争罪行”的概念,把破坏和平罪、普通战争罪、违反人道罪纳入其中,看似缩小了战争罪行的范围,实则力图从根本上遏制战争的爆发,是站在生命、尊严、道德的较高立场去考虑的。这令我联想到当今的国际局势,看起来是大范围的和平,但局部地区不断出现摩擦和冲突甚至战争,从根本上来看还是因为各国都只看到了眼前的自我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共同利益。如果把当年军事法庭审判的法律精神和原则代入今天的国际关系处理中,也许就能体会到老前辈们订立这些原则的良苦用心了。Anti-war的方式之一就是对此前的战争进行彻底的清算,这是一部分人压倒另一部分人的胜利,从过程来看,双方都对和平造成了损害,但从本质上来看,以20世纪的法西斯战争为例,正是战败方挑起了不正义之战,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才带来这一场浩劫。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审判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是胜利者的炫耀,而是对亡灵的告慰和对和平的保障。

接下来,书中介绍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宪章及组织、日本主要战犯的逮捕和起诉,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中的法官座席之争。由于中国当时国力弱小,在审判开始初期并未受到重视,但经过梅汝璈等人的努力抗争,才在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中取得了比较合理的地位。读到这儿,我似乎想象到了这位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博士为自己祖国争取权利的时候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景。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但如果主持公道的人都不能保持中立,又谈何正义谈何公平呢?

我比较详细阅读的是最后一章,审讯程序部分。梅汝璈指出, 按照《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第15 条的规定, 审讯程序为8 个步骤, 具体实施时, 又被分为11 个阶段:

一、检察方宣读起诉书;

二、法庭讯问每一被告是否认罪;

三、检察长致“始讼词”;

四、检方提出证据;

五、被告辩护方提供证据;

六、检方驳复辩护方的证据;

七、辩护方反驳检方的驳复;

八、检方作总结发言;

九、辩护方作总结发言;

十、检察长致“终讼词”;

十一、法庭作出判决并宣读之。除了由检察长作最后陈述(“终讼词”)而不是由各被告所作之外, 其他方面与纽伦堡的审讯程序几乎是一模一样。从这个诉讼程序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模式近似英美式诉讼。英美式诉讼又称“对抗制诉讼”(adversary system),是双方对垒性质的,在法庭上表现为激烈的言词对抗。梅汝璈批评说,“英美法系的程序规则是世界各法系中最复杂、最繁琐的,它里面掺杂着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和许许多多历史残迹。”“英美法系的证据法则是世界各法系中最复杂、最繁琐。而且最形式主义的一种法则。”我非常赞同这一说法,因为在这场审判中曾经传召了百余名证人,接受了数以千计的材料,这对法官们是一个挑战,也延宕了整场审判的时间,是一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并且有可能对恰当的判决结果造成影响。这令我想到美国的马文〃弗兰克尔法官在《寻找真相——一个裁判者的观点》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他极力主张给法官配备独立调查员,以节省法庭聆讯的时间,明确审判与侦查的区别,这与梅汝璈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我想,在我们今天的法律人才培养中,也要尽量规避这种竞技主义诉讼手段的学习,而要从内在去发现真相,作出公正的裁决和评断。

11.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十一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差异;谈判风格;对策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3-0050- 02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国家间的商务来往越来越频繁,国际商务谈判在跨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跨文化是国际商务谈判最大的特点,正是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碰撞甚至冲突,相当一部分谈判也因此而告失败。因此,了解谈判双方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对于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谈判的核心问题是要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enoe 从抽象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就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察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的形成都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本国或本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即渗入到人们的言谈、行为、思想各个方面。受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东西方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一)价值观不同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个人的存在被视为群体存在的基础。整个社会都推崇人的价值,强调独立。依靠个人的成就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注重个人特色,思维活跃,大胆自信,尊重他人隐私,强调人人平等。

东方文化则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强调群体价值,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个体是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崇社会的有序与和谐。主要由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注重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谦虚谨慎的优良美德,崇尚权威,有着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

(二)思维方式不同

西方文化注重归纳推理,习惯于从特殊到一般。此外,偏好分析思维,将研究对象分解成不同的发展阶段或组成部分,从细节入手进行分析。注重对立,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上部分优先于整体。

东方文化则注重演绎推理,习惯于从一般到个别,而且,更加偏向于综合思维,将一个事物看成一个整体,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和分析,注重统一,思维上整体优于部分。

(三)利益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同

利益是谈判的主要评价指标。比较而言,西方人的利益意识更为强烈。西方社会的基础是以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在这种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社会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遵循公事公办的规则,习惯把任何细节都付诸于法律,法律在西方国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情关系则十分的淡漠。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公私分得很清楚。

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则更具有“人情味”,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往往在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人们之间不主要以利益交换为基础,更重视非经济性资源的人情关系,所谓“买卖不成仁义在”。东方人一般避免正面摩擦,更相信法外有情,不轻易诉诸于法律。

二、谈判风格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谈判风格。本文选取最具有东方文化特征的日本和最具西方文化特征的美国进行比较分析。

(一)日本的谈判风格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日本人的内心深处。日本是礼仪之邦,第一次见面常有送礼的习惯,而且礼物的档次与客人的职位相对应;日本人很讲究面子,他们很少说“不”,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双方的和气。在洽谈过程中,日本人即使对对方的某方面的提议有保留意见或不同的看法,在一般情况下很少直接拒绝或反驳,他们一般是通过迂回的方式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日本人的观念中,个人之间的关系占据统治地位,在同外国商人进行初次的商务交往时,喜欢先进行个人的直接面谈接触,且乐于接触经过熟人关系介绍来的厂商;日语的隐含意思比较多,一般如果不是谈判双方都能熟练地使用日语,或是找到双方都信任的翻译,则尽量不要用日语;日本人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谈判中,日本人有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是花在人际关系中的,因此,谈判时一般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友好客气的称赞一下对方,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日本人一般不带律师参加谈判,他们认为带律师参加谈判,可能意味着以后会蓄意制造法律纠纷,是一种不友好的行为,他们更愿意相信人而不是契约,在他们看来,合同不是最重要的,至关重要的是相互间的信任和诚实;日本人注重集体观念,不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有专家认为,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团队精神,同样,他们对于谈判的另一方也要求率团参加,如果派出的人数太少,会怀疑其能力和代表性;日本人注重交易时的官员影响,着眼于建立长期的交易关系,并不十分讲究眼前利益。在谈判中往往善于搞“蘑菇战”,实施拖延战术,设法了解对方意图,并模糊己方意图,经常把对方折腾得筋疲力尽而接受其要求。

(二)美国人的谈判风格

美国谈判人员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和优越感,喜欢在双方接触的初始就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推出自己的方案,以争取主动。在双方的洽谈中充满自信,语言明确肯定,计算也科学精确。因此,美国人倾向于使用原则性谈判战略;讲究办事效率,干脆利落,不绕弯子,不拖泥带水,当意见不一致时直接提出反对意见,他们总是开门见山,采用积极的态度,注重利益,不在小问题上浪费时间,经常运用各种策略;注意企业的形象信誉,公共关系并常在气势上咄咄逼人,作为买方则要求卖方在提供产品的时候同时满足其相关条件,而作为卖方则希望买方按照其意愿和要求签订协议;美国人的法律意识根深蒂固,一切事务都可以诉诸法律。他们认为,交易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看重合同,十分认真地讨论合同条款,而且特别重视合同违约的赔偿条款,一旦双方执行合同条款中出现意外情况,就按双方事先同意的责任条款处理;美国人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在节假日和下班时间是不谈公事的。在美国人心中,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在谈判中一些形式化的礼仪占用了很多的时间,会使得他们丧失耐心。

(三)美日商务谈判案例

正因为美日文化的巨大差距,美日两国的谈判风格截然不同。相比而言,美国的谈判方式就像是武术中的棍法,主动进攻,攻势犀利、目标明确,态度也比较强硬。而日本的谈判方则类似于太极,以退为进,柔中带刚,隐藏自己的目标,看似软弱,却能化解对方的攻势,逐渐把自己从一开始的被动地位逐渐转化为最后的主动地位,并在最后迫使对方接受有利于自己的条件。两国之间的谈判,经常因为两国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的不同而无疾而终。

例如,一家美国公司带着一份预先制定好的合同去日本就建立一家合资企业进行谈判。当美国人与日方人员第一次见面时,美国人就把建议的合同副本放在日本人面前。顿时,日本人目瞪口呆。日本人认为,美国人在第一次会面刚开始就拿出合同文书是非常粗鲁和不妥当的。为此日本人得出结论,同这样的公司进行进一步的商务往来将是不明智的。

三、跨文化谈判的对策

(一)合理安排谈判人员

选择参与国际商务谈判的谈判人员,应考虑到对方的习惯。例如,在与日本谈判时,要安排一两个公司高层人士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而在美国谈判时,则最好要求有律师到场,以便及时解决谈判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二)理解与尊重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在谈判之前,应该理解并接受各种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的文化风俗。在与西方国家谈判时,应注意尊重对方的隐私以及宗教信仰,与阿拉伯国家的人员谈判时,尊重对方的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而与东方国家谈判时,则应注重见面时的礼节。

(三)不盲目崇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虽然在谈判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但是,也应该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不卑不亢,不要一味的为了迁就对方而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不但不能达到表示友好的效果,反而是一种向对方示弱的表现。

(四)选择合适的谈判方式

美国人是纵向谈判的代表,谈判中表现出强烈的求胜欲望,希望迅速地解决主要问题。法国人则主要应用横向谈判,他们喜欢先为议题画一个轮廓,然后确定议题的各个方面,再达成协议。日本人则小心谨慎,他们习惯对合同作详细审查并且在内部做好协调工作,因而谈判过程较长,先与每个人单独谈,当达成一致时,再安排范围更广的会谈。

(五)根据谈判对手来制定谈判策略

在谈判中,往往要运用很多的技巧来说服对手。对于注重人际关系和长远利益的国家,即便进行说服,出于保全面子的心理,要选择含蓄的方式。如在日本,直接或强硬的谈判战略可能会让对方丢面子,并会破坏个人关系,所以较少被使用。而西方国家,则急于说服对方,达成一致,例如,美国商人喜欢在谈判桌上摊牌,急于从信息交流阶段直接进入到说服阶段。

谈判者在谈判的时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本国文化的烙印,而谈判的结果虽然是以客观的经济利益为目标,但是谈判人员的主观因素也是一枚有决定性意义的砝码。因而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之前应认真研究对方谈判人员的文化背景及其特点,作好充分的准备,以此加强自己的谈判实力,并在谈判中因势利导,取得谈判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周娟美. 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探析[J]. 机械管理开发 , 2005,(02)

[2] 左小平.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J]. 商业研究 , 2005,(06) .

[3] 王雅梅,谭晓钟. 论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J]. 中华文化论坛 , 2002,(03)

[4] 李郁,张泳.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J]. 商业研究 , 2004,(24) .

[5] 刘白玉.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 2005,(10) .

[6] 潘玥舟.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 2007,(04).

[7] 刘昌华. 美国人的商务谈判风格[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 , 2000,(04)

[8] 刘雯祺. 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及对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影响[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 2005(03).

[9] 赵银德.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行为的影响[J]. 对外经贸实务 , 2002,(10).

[10] 吴晓.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 ,(08).

[11] 邹芙林. 试论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 企业经济 , 2007 ,(01).

[12]唐静. 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因素探悉[J]. 商业研究 , 2005,(11).

[13] 杨晶. 商务谈判[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5.

[14] 仰书纲. 商务谈判理论与实务[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7.

[15] 理查德·M·霍杰茨,弗雷德·卢森斯. 国际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 [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5.

12.5.12国际护士节个人感想 篇十二

又一个早晨,当我梦醒之时,依稀记得今天是一个节日的到来,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个节日几乎没多少人会记得,可能连这个节日的主人也会忘记,但却被我这个小孩子铭记于心,那便是“国际护士节”。

美丽的“提灯女士”南丁格尔曾提着油灯走几公里去营地里检查伤员的伤势,本出生在贵族家庭的她,可以在幸福与平静中过完一生的她,在炮火响起时,却义无返顾的成为了一名护士。护士,是当时最令人鄙夷与厌恶的职业。

正思索着南丁格尔事迹的我,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医院门前,看着走廊里仍忙里忙外的护士们,我有些感慨。在儿童节里,孩子们不管提什么要求,家长都会尽量满足,但在国际护士节时,所有的护士都依旧在医院里忙碌,这便是护士们的节日,使我不禁想起了那被我遗失很久的梦想。

小时候,我是个多病的孩子,几乎隔三差五便去医院打针吃药,所以经常与护士们接触。她们常使我惊奇。往往把我折磨的寝食难安的病魔,却在她们弹指一挥时便仓皇败走,使幼小的我充满了敬佩。就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已在我心里悄然种下。

当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时却因为我理想与心智的改变而枯萎,有些小洁癖的我仿佛把它又重重地拍到了心底的角落。

今日的我已经不愿做曾经令我向往的那个职业了,但心中的钦佩与尊重却丝毫不减。

医生常被我们称为“白衣天使”,但我也觉得护士便是天使身上最美丽的翅膀,是她们辅助医生成为天使,可是人们却时常忽视她们的存在。她们的汗水流的不比别人的少,她们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也不比别人少,但我们最终感谢的人却永远不会是她们。

护士们永远是默默无闻的,她们只会把的奉献给别人,不求回报。在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房间里,挥洒着自己青春的汗水,她们便是那天使的翅膀。

我拥有那个种子,哺育了它的生根与发芽,却无力供它成长。正因为如此,我也记住了这个特殊的节日“国际护士节”。“特殊”是因为它总被遗忘,本该与国庆节同样精彩,却因为自己的谦虚与无声而失去色彩。

5.12国际护士节个人感想2

今年的国际护士节,对正与新冠肺炎殊死抗争的中国人民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有一份格外的珍重。连日来,一句句发自心底的赞美,一声声饱含深情的祝愿,送给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群体─战斗在抗击“新冠”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们。

我们民族的每一个危难时刻,都有人挺起坚强的脊梁;每一个奋进的时代,都有人高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在抗击“新冠”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位位白衣战士以她们的热血和生命,英勇和坚忍,美丽和善良,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续写着民族精神的壮丽 篇章。

白衣天使直面“新冠”的微笑和无畏的行动,让我们民族更加勇敢和坚强。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一位位白衣天使挺身而上,前仆后继,以自己柔弱的肩头,扛住压向我们民族的灾难。“这里危险,让我来!”为救治病人英勇献身的广东中医院护士长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就是白衣天使们共同的誓言。不畏牺牲,舍生取义,白衣天使们以自己无声的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她们的英雄行为,给予我们战胜“非典”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我们明天攻坚克难的力量。

白衣天使们在抗击“新冠”中显现出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关爱生命的高尚情操,感动了整个民族,唤起全民族互助友爱的美好情感。“看不到她们的真实面容,但是她们的爱心,患者却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得到。”北京佑安医院一位康复出院患者的这句话,正是众多患者真切的体会。一名又一名护士义无反顾地走上抗击第一线,心系病人安危,生死置之度外。在她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护理工作者良好的职业操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仁爱善良的天性。

白衣天使们不畏辛劳、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为我们民族续写了艰苦奋斗精神动人 篇章。三分医治,七分护理。护士们肩负着病人康复的重任,戴着厚厚的口罩,穿着笨重的防护衣,每天超体力的高强度劳动,常有人累倒在岗位上。“坚持、坚持、再坚持。病人需要我们,只有坚持,才能战胜这场灾难。”北京协和医院护士徐雪在经历岗位上痛苦体验后写下的这段话,传达出在第一线护士们共同的心声。

伟大源于平凡,高尚出于朴素。她们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也有对疫病的担忧,但危难中祖国和人民一声召唤,母亲吻别了甜睡的婴儿,女儿瞒过了年迈的父母,妻子告别了新婚的丈夫,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因为无私奉献的情操,就日日流淌在他们的血脉里;因为舍生取义的情怀,已深深融入她们的灵魂中。一旦国家利益所需,她们就会成为最勇敢的战士。这就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绵延不绝的精神源泉,这就是我们民族日益走向强盛的力量所在。

奉献伟业,史不绝书,浩然正气,代代相传。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与非典型肺炎殊死抗争的关键时刻,我们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在一位位白衣战士身上再次发扬光大。历史将记住这个不平凡的春天,人民将记住以叶欣为优秀代表的一个勇敢、美丽、善良、坚忍的战斗群体。她们是我们新时代的提灯者,燃旺中华民族的心火,向着民族复兴伟业昂然前行。

5.12国际护士节个人感想3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护士,成为每个人心中的白衣天使。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是因为我在很小的时候,邻居家的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和妈妈去医院看望奶奶。我看到了护士姐姐们对奶奶的精心照顾,病房里的人们和护士姐姐的开心谈笑,我顿时就产生了当一名护士的念头。

还有一次就是因为我生病了,爸爸妈妈不在家,姐姐把我带到了医院里,姐姐给我挂了急诊,医生说:“我得了重感冒必须住院治疗。”姐姐带我来到病房里,不一会儿一位二十多岁的护士姐姐拿着“吊瓶”走了过来。我吓的直往姐姐后面藏。护士姐姐亲切的对我说:“小妹妹,不要怕,你是最勇敢的,给其他(她)小朋友做个好榜样。”听了护士姐姐的话。我顿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将小手伸给了护士姐姐,不知不觉中“针”扎上了。我这才知道,原来扎针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可怕。

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照顾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在这期间,我有一颗理想的种子也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护士。

渐渐地我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果我真的当了护士,我要细心的照顾好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病人。如果我真的当了护士,我要成为每一个病人心中的白衣天使。

我一定要刻苦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5.12国际护士节个人感想4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的护士节主题为“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在这特殊日子里,让我们向白衣天使、真正的英雄致敬!

今年年初,疫情突如其来。从正月初一开始,各地医疗队分批驰援湖北,广大护士冲锋在前,勇于担当。福建3名女护士,一到武汉就互相剪去长发;“00后”护士出发前没敢告诉父母,直到要进入方舱医院才发信息说,这个时候我不冲在最前面就对不起自己……一个个“逆向前行”的勇敢行动,都是白衣天使“以命相托”抗击疫情的决心,更是她们“若有战,召必回”的担当。

在战“疫”一线,护目镜被雾水模糊、衣服被汗水湿透、脸颊上留下深深的勒痕,白衣天使不叫苦,不喊累,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活泼的年轻护士在防护服上画个“猪猪侠”,淘气的举动透露出几分乐观;巡视病房以手机照明的“提灯女神”,为患者带去自信的“开心果”小护士,方舱医院里辅导学生做功课的“大哥哥”……他们的每一次“出场”,如同黑夜里的明灯,用光和暖,让生命重新点燃希望。

在这场战疫中,医护人员和病毒争分夺秒,为生命筑起希望的港湾;他们遵守舍生忘死的诺言,冲向最前线与病魔激战;他们冒着被传染的极高风险、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他们托举生的希望,传递爱的温暖,以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诠释了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重症监护室里,一位老爷爷用颤颤巍巍的手向医生和护士敬礼;普通病房内,76岁的刘爷爷说:“我知道,你是江苏队的小可爱”。一个敬礼,一句暖心的话语,都是患者对护士们的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给予高度的评价、热情的赞扬,称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需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和走访慰问,特别是对在疫情防控一线、基层、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护士,有特殊困难的护士,送去关爱和温暖,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尽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在日常工作中,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条件,让护士劳逸结合,舒心、安心地开展工作,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进入医院、医务站,配合护士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才是对护士的致敬。

护士队伍是我国卫生健康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对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增进全民健康福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们当拿出实际行动,让节日的意义贯穿每一天、每一次被护理之中,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护士、尊重支持护士的浓厚氛围,激励更多优秀医护人才投身公共卫生领域,为社会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5.12国际护士节个人感想5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还有一种爱是非常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当繁花盛开的春天,也许有人去赞美花的美丽、枝叶的挺拔,谁又会想到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绿叶呢?如果把医院比做生命之树,护士就是那枝头上一片最小的绿叶,怀着对护士工作的一种深深地敬意,站在护士最神圣的节日面前我要赞美护士。

我赞美护士有着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走进每一位患者总带着一份职业性的微笑,不求回报只求奉献成了她们心中的骄傲,黑夜的恐怖加上生物钟颠倒,超负荷的工作连着疲惫的心身,她们想着的还是患者的需要。在情感的沼泽地面前,她们带给患者的是摆脱病魔的勇气和一份生存的基本需要,用心理学知识抚慰心灵空寂的患者轻松地进入梦乡,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补充疾病康复的健康指导。

我赞美护士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得也是医德和表率;我赞美护士能够在琐碎而又繁杂、艰辛而又辛苦的工作中正视平凡;我赞美护士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一份女儿、母亲、妻子的重担,面对生命垂危需要救助的患者,她们只知道挺身而出,面对身患绝症心理失常的患者,沟通与交流成了她们最拿手的绝招。她们如春天的雨露能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日清爽的微风能带走患者心灵的烦躁;如秋夜的明月能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如冬天的阳光能温暖患者一颗失常的心。

13.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十三

与i Show国际英语结缘

最开始参加晨读班是为了早起。自从进入大学后,我的起床时间从六点一点点推迟到七点半。如果上午没课的话,我就睡到了九、十点,早饭都不用吃了,直接吃午饭。我不想继续颓废下去,所以我交了20元参加了晨读班,我当时想就算没学到什么,能早起也值了。第六天我去了i Show国际英语本营,参加了高峰论坛,我彻底被讲课的Jack老师吸引,当时我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暑期集训营。签到那一天我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着地方,当时心情有些低落,但后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到i show国际英语上课

到i show国际英语上的第一节课是Jack的元音课。他说的自我介绍我完全听不懂,他说英语又快又有很多音变现象,听起来就像是外国人说英语,就是所谓的洋腔洋调,很好听又饱满清晰,只是听不懂。他很风趣,笑话随口拈来,说话很快,很会带动气氛,一张大嘴说英语很夸张,而且每个音标都配有动作,边喊还边表演,表演还形神俱备。真是太精彩了,我只能说一句,上他课就是享受。

到i show国际英语第二课是课文演讲课。给我们上课的是美丽大方、幽默风趣的东北姑娘,Grace老师。她给我们这节课取名叫魅力英文演讲课。的确很有魅力,完全颠覆了以

前念课文用一个调的情形。每一句话都上下起伏、抑扬顿挫,文章节奏时快时慢,并且配有动作。整篇文章学下来又生动又有趣。

到i show国际英语第三课是课文演讲课。给我们上课的是美丽大方、幽默风趣的东北姑娘,Grace老师。她给我们这节课取名叫魅力英文演讲课。的确很有魅力,完全颠覆了以前念课文用一个调的情形。每一句话都上下起伏、抑扬顿挫,文章节奏时快时慢,并且配有动作。整篇文章学下来又生动又有趣。

到i show国际英语第三课的第三节是Elena的音变课,她上课同样是幽默风趣,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可爱又掉节操的摸胸舞。几乎她一上课就要我们跳一段,跳完后气氛就High起来了,完全没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了,尽管我连续三、四天是凌晨

一、两点才睡,早上七点就上课。

再就是Tonya,一个很娇小的湖南妹子,她给我们上辅音课。她给我上了这节课后,我才发现我的辅音几乎没一个发音是正确的,连清辅音发音声带不震动都不知道。

最后是Jerry。他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虽然他给我们上的课与英语无关,但却给了我很多启示。

i show国际英语集训营,他第一天让我们大汗淋漓,第二天让我们痛哭流涕。他第一天用一个人桥游戏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团队,也让我们懂的了什么叫坚持,什么叫不放弃。我们这个队一开始配合的不好,所以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好不容易快到终点又得重来一次。当时真的是又累又热,很想放弃。但不知后来是我们队的谁喊了一句加油,后来我们就一直在为自己喊加油,为自己鼓气。虽然最终我们也没完成任务,但是后来我们走的越来越顺利,我们的团队士气高涨。最后台上的团队展示,我们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压倒其他小组。第二天的游戏是蒙住我们的眼睛,模拟了一次当我们失去了亲人、朋友、老师,独自一人在风雨中前进的情景,这个游戏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眼前人,珍惜在身边的人,珍惜一切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

在i show国际英语我不仅遇到了一群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讲师,还遇到一个贴心而、负责、有上进心的助教老师,她坚持四天都是两三点才睡,早上六点又起来带我们,一遍一遍给我们纠音,晚上还去宿舍一个一个的纠音,后来声音都嘶哑了。

在i show国际英语我还遇到了一群知心的朋友。也就是Jerry的两个游戏让我们这个小组的人互相了解,彼此拉近了距离。自从进入大学后,我就感觉不到班级的存在,所谓的同班同学也走不到一起,好像我经常交往的人就只有我的三个舍友。我真的好想有一个像高中那样的班级,有像高中的那样一群同学,可是我总感觉走不近彼此,我们都不愿敞开自己,都不主动找别人,就算是交往也就是停留在表面,走不近内心。可是在i show国际英语,我遇到了一群真正的朋友,尽管只认识他们四天,却比我在大学认识一年的同学还要熟悉。我们这一小组获得了团队冠军,但是在最后一节课之前,我们的总分还是所有小组中最低的。但是最后一节课我们来了个大逆袭,总分跃居第一。集训营结束后,我们去吃了宵夜,聊到了零点多,我们聊了很多,也更加了解彼此。

我们认真勤奋而又好学、执着而又痴情的燕萍同学拿了演讲比赛的季军。

我们 “活着”的“猖狂”同学跳的钢管舞让自认为跳舞很Smoking的Jack拍案叫绝。

我们发音特标准的“威廉王子”让我们小组起死回生。

还有我们 高大威猛的队长。

我们心直口快的晓静同学。

我们 感情充沛的平议同学。

我们热心的文娟同学。

我们爱笑的志琴同学。

我花五百八十参加了四天的集训营,遇到了这么一群幽默风趣,充满正能量和激情的i Show国际英语的人,我觉得值了。有一句话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我很庆幸参加了集训营,认识这么一群成功人士,他们的经历一定会激励我不断前进。我还报名参加了长期班,交了定金,但我打算明年再去。我问Jerrry,如果在这半年里,我通过自学将英语学好了,完全不用报长期班了,定金能退吗?他跟我说了一句,如果我自学将英语学好了,我就去找他,他把定金退给我,而且我这个朋友他交定了。因为他认为能自学把英语学好,那么我一定有过人的毅力,而这种人将来一定是个成功的人。我相信我的大二会奋起,而且我也相信在大二结束时,我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i Show国际英语的四天是我进入大学后感到最充实、最满足的时候,我终于不是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的状态。我觉得我在大学做的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进入了i Show国际英语。如果我去参加复训,我一定要做最积极的那一个。

14.中美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 篇十四

文化是由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政治风气、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文化差异是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而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区域的思维特征和思考方式。文化差异是在长期积累中导致的,这种长期的积累在逐渐地、不自觉地影响文化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因此,要想获得商务谈判的成功,必须了解谈判对手所处的文化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而熟悉其谈判行为风格,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谈判策略,最终达成协议,实现共赢。

思维方式渗透到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邮件,中国人看美国人的邮件马上就发火。因为美国人的邮件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邮件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一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什么,前面都是寒暄等等。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形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模式。

记得8年前,我第一次将我的恩师,世界谈判大师罗杰·道森邀请到中国来讲课,在一次晚宴中,我送他一件精美的唐装作为礼物,礼物包装得十分精美。他接过礼物后立刻就将包装打开,看到里面是一件精美的唐装,十分开心。其实美国人就是这样,收到对方的礼物会第一时间当着对方的面将礼物打开,并表示感谢。而不了解美国这一行为的中国人会很奇怪:为什么他们那么急不可待地看礼品,是不是对我们送的礼品不放心?而美国人也很纳闷:中国人为什么不看我送的礼品,是不是对我们的礼品不感兴趣?这些都是很小的问题,但却反映出思维方式的差别。

不同的民族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思维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深层的表现有情感、意志等暗流及更深的以潜意识存在的观物态度,而其浅层的表现则为语言。

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在商务活动中注重单位的印鉴证明、群体的公平与合作以及社会关系的层次与等级;而美国强调自我实现、个人授权与责任及平等的不受约束的自由关系。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信仰基督教,相信上帝。按基督教义,无论什么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家庭只是替上帝抚养孩子的场所,因此,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随意打骂自己的孩子,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基督教讲究博爱,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中国人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比较怀旧,也会感怀未来,时间观念并非十分强烈,注重感情与相互之间的关系;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感兴趣,多数注重眼前,时间观念强烈,严守承诺与规章。美国人对争辩情有独钟,语言具有对抗性,口气断然。他们认为争辩不仅仅是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也有利于解决问题。但这种做法对中国人来说很难接受,认为美国人太咄咄逼人。中方的谈判者更愿意采取非对立和非直接冲突的态度,因而比较讲究语言表达策略,说话之前喜欢深思熟虑,说话时又喜欢绕圈子,经常使用暧昧的、间接的语言, 因为害怕直截了当的方式会伤害对方的面子和情感。

商务谈判过程中,两国需各自依照本国的对外商务政策,参照国际准则和本国法律法规,在广泛的内容条件下,坚持平等互利原则进行谈判。美国经济实力雄厚,科技产业发达,有许多跨国集团发展处在世界各国前列,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往往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中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对外经济活动较多的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略显僵化。

中美商务谈判中冲突和矛盾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双方的思维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要想提高中美商务谈判的成功率,中方的谈判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认识并尊重中美思维模式的差异。

对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认识及对自身和对方心态的了解,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至关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对对方思维模式一无所知的谈判者能够凯旋而归。如果一个谈判者在谈判时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进行,想当然地认为对方肯定能接受,那么他注定要失败。因此,在与美方进行商务谈判时,中方谈判人员首先要了解中美思维模式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其次要认识到中美思维模式的差异,还要在商务谈判中尊重对方的思维模式,尊重对方的思维模式能够营造一种平等的谈判氛围。

二、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共赢。

谈判者不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即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指在谈判中多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了解对方的谈判风格、谈判策略、兴趣偏好以及他们的最大利益所在点是什么。比如,美国谈判者喜欢直接谈具体条款,中方谈判者要调整自己,先整体后局部的思维模式和谈判策略,从具体条款开始,最后再谈总的原则。

比如,谈判一开始,美方谈判者就从细节入手,中方谈判者如果不厌其烦地与其就细节谈判,这样不仅使美方觉得谈判很有效率,也会使其感觉中方对他们思维模式和谈判模式的尊重,进而他们也会相应尊重中方的一些不同于他们的谈判行为。这样,双方的关系会朝着共赢的、和谐友善的方向发展。另外,中方谈判者在与美方谈判时,要表现得直接、诚实、坚决。在谈判的语言方面,要尽可能直接了当,以礼貌务实的方式讨论问题,冷静地争论,避免使用诸如“可能”、“也许”之类模棱两可的回答。语言表达要坚决而礼貌,能说“必须”、“一定”时,不用“应该”,无法接受时,要明确地告诉对方,如果不明确,反倒会受到伤害。

自从我运营“世界大师中国行”这一高端资源整合平台以来,我跟许多美国商业人士都有了对接和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体会到文化差异涉及的内容之全面而复杂,会在谈判关系的建立、决策程序、时间观念、沟通方式与礼仪规范、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等对国际商务谈判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了解美国文化特点以及双方文化差异,有利于中国在中美国际商务谈判中取得对方的好感,避免沟通上的失误。

15.国际商务文化差异管理感想 篇十五

第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中国将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支持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商机。中国将挖掘外贸增长潜力,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中国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在疫情后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中国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

第四,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交流互鉴。中国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中国将同相关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一篇:空调服务承诺书下一篇:清明节祭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