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及防范

2024-09-19

财务风险及防范(共8篇)(共8篇)

1.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一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了解财务风险特征及起因的基础上,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防御管理机制,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来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 者:宋世芪 雷汉云 Song Shiqi Lei Hanyun 作者单位:新疆天恒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刊 名:经济视角 英文刊名:ECONOMIC VISION 年,卷(期):20xx “”(6) 分类号:F275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对策

2.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二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 企业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举债经营决策失误或客观的经营状况恶化造成的, 由于资金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面临筹资上的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负债规模和结构不合理。企业负债规模大, 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 负债率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 财务风险也越大。 (2) 金融市场的波动。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 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 国家实行“双松”政策, 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较低, 因此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 (3) 企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 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 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 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 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 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 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 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 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 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 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 被迫宣告破产。 (4) 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甚至发生亏损, 严重时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 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二) 企业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来源于企业的投资活动, 是指投资项目小能达到预期效益, 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要有以下四种: (1) 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分散化现象严重, 有限的资本被投往过多的行业, 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投资结构不适应市场需要, 许多产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导致大量产品积压。 (2) 投资决策风险。在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时, 对投资方案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或者所依据的经济信息失真、滞后, 违反科学决策程序, 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 (3) 投资执行风险。在投资过程中, 因不了解市场行情, 或者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物资供应不及时、缺乏严格管理等, 造成投资项目不能按原计划完成所形成的风险。 (4) 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不能形成预期生产能力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成本、生产技术和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

(三) 企业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可能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就是收益分配风险。如果企业未能预计投资的时间、所需资金时间, 可能出现企业过度发放股利, 造成企业投资的内部资金不足, 使得企业需要放弃投资机会或加大外部筹资额度, 而外部筹资的风险高于内部筹资风险, 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会加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发放股利不积极, 也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引起股价的下跌, 影响企业的未来外部筹资, 从而加大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选择以现金形式发放盈余, 也会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 加大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一)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在财务危机发生前,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提醒企业经营者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 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改善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构, 化解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信息资料为基础, 以计算、统计、分析、监控等方法为手段, 设置预警指标, 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 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警示。通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详细记录财务风险的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 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 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 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着, 营业利润率越高, 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 发展潜力越大, 从而获利能力越强;成本费用率越高, 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 成本控制得越好, 获利能力越强, 总资产报酬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 获利能力越强, 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否则, 相反。从偿债能力考察, 流动比率越高, 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一般情况下小应高于50%, 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

(二)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减少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自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 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 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切忌主观臆断。例如, 对固定资产投资, 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 在筹资决策过程中, 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 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 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 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以降低成本, 减少风险。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 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 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而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 打破传统的风险与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 建立起全而整体的风险观, 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 自发地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 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 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 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 强风险管理机构建设,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 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 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 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 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 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 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 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 单位分管领导分开, 分别设置管理中心, 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 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3.浅议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三

关键词:财务风险;认识;防范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23-04

引言:现代企业置身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挑战日益严峻。现代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财务风险。1999年8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历经8年,耗资34亿美元的铱星计划宣告破产失败,银行贷款无力清偿,巨额投资无法收回。摩托罗拉公司在经济上、社会声誉上均蒙受巨大损失。在光伏危机的背景下,江西赛维固守“信贷支撑产能扩张”模式,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85%,直至爆出财务危机。2009年江西赛维股价下跌近50%,股东财富大幅缩水。如何认识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的课题。

一、财务风险定义及分类

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微观经济风险。企业来自各种风险源的各种风险综合作用最终会体现在财务信息上,因此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最终表现形式。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面临的许多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因素,致使未来收益产生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筹资风险,企业在举债经营过程中,由于负债的存在,使得企业偿还负债和经营成果产生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泛指企业全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广义财务风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分类。资金运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通过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来达到其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藏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回收和分配等环节。本文重点讨论资金运动角度出发的广义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的筹资渠道有两种,一是负债,二是股东投资。通过负债企业可以迅速筹集所需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一种迅速筹集资金方式的同时,也会带来筹资风险。负债最主要的形式是银行贷款和债券。无论银行贷款和债券都规定了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资金的使用价格即利率。如果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出现问题,无法按期还本付息,企业将付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例如支付银行罚息、股价下跌、留下不良信用记录,甚至破产倒闭。同时,由于借入资金存在使用价格,在浮动利率的情况下,利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收益。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风险,企业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按期产生现金流入;(2)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现金流入无法收回项目投资。(3)投资项目没有亏损,但获利水平低,无法达到企业项目投资前的平均资金获利水平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三)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就像血液是企业经营的必备条件,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企业只有将库存商品销售出去,转换为货币资金,方能实现资金回收。转换过程的时间和金额存在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存在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紧密相关。在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下,宏观流动性充足,社会投资积极,有利于企业资金回收;相反在紧缩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财政政策下,社会流动性减少、投资热情低,使企业资金回收困难。内因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例如赊销政策和客户信用管理等因素。内因相对来说是企业可控因素。

(四)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资金运动的最后环节,它是指企业实现的财务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财务成果留存于企业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本质上讲是内部筹资;分配股息是指向投资人分配财务成果,从本质上讲是股东对投资的权益要求。留存收益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将来取得更大的财务成果向股东分配。但是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也存在矛盾。一定期间内企业的财务成果是有限的。如果财务成果中留存收益过大,股息分配低于一定水平,会影响投资者积极性,造成股价下跌,给外部筹资带来困难。留存收益相对于外部筹资,手续简便,更为迅速。在外部筹资困难的情况下,财务成果过多用于分配股息,将对今后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二、财务风险成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财务风险。企业通过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认真探讨,才能更好的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可以分为系统性成因和非系统性成因。

(一)系统性成因

系统性成因即整体性成因,是指由基本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系统性成因对社会上所有企业都会产生共同性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控的。对系统性成因的认识就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时期内宏观经济情况进行研究判断。对系统性成因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也称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和经济景气程度的最综合、最重要的指标。目前衡量经济增长率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实力与财富。经济增长率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好,企业的发展机会多。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中央银行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央行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增加,意味着企业融资更为容易,反之则融资困难。提高利率将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反之降低融资成本。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扩大政府支出,降低税负,有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企业面临更多的商机。反之则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带来不利影响。

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企业各项成本费用上升。如果销售价格不上涨或涨幅低于成本费用涨幅,必然减少利润空间;如果销售价格涨幅过大,产品将失去竞争力,销售量下降,同样会造成利润下降。

国际收支与汇率。国际收支的变动直接影响本国货币的价格即汇率。顺差大,则国际上对本国货币需求大,引起本国货币升值;逆差大,则本国对外币需求大,引起本国货币贬值。汇率的变动对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财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出口业务多的企业,本币升值意味着国际市场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反之有利于扩大出口。进口业务多的企业,本币升值则本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降低成本;反之则成本增加。

(二)非系统性成因

非系统性成因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或企业自身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这类风险成因对某一企业或某部分企业产生局部影响。非系统性成因是个别成因,认识非系统性成因应从市场、行业和企业自身情况入手研究。

市场、行业因素。市场因素包括:①市场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指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当供大于求时,企业若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产品将无法转化为货币资金,导致资金无法顺利回收。②行业增长率与行业周期性因素。较高的行业增长率意味着企业光明的前景。行业增长率与行业周期性因素密切相关。企业若不能正确认识行业周期性因素,将无法应对环境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由此导致财务风险。

三、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因素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主要是指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公司作为法人需要有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使之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行使权利,承担责任。法人治理结构使公司法人能有效地活动起来,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董事会、监事会如果没有履行好相应职责,导致经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使得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决定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根源。

决策机制缺乏民主科学。决策是决定企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许多企业没有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存在凭经验决策,凭主观决策,甚至个人决策权力滥用的现象。决策失误将对财务收益和资金回收产生不利后果。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企业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混乱将导致经营效率低,无法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资产安全无法保证,扭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财务风险。现实中一些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盲目投资,缺乏论证,导致投资效益差,甚至无法收回投资。过分依赖赊销手段,扩大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对客户信用评级不重视,缺乏控制,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坏账增加。

四、财务风险外在表现

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多方面的。如何通过财务风险的外在表现识别财务风险是财务风险管理实务的重要环节。

(一)财务风险的具体外在表现

负债高,甚至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企业的资产即所拥有的资源有两个来源,一是所有者投入,二是负债所得。适当负债可以迅速为企业筹集经营所需资金,提高所有者的投资回报率。但是,超过自身偿债能力的过度负债将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负债一般有偿还期限,过度负债会使企业濒临到期无法偿还负债的困境。负债高意味着企业偿债压力大,特别是短期债务过多,将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以“非油炸,更健康”为口号的五谷道场以负债支持其迅速扩张。截至2008年10月,负债总额6.28亿元,严重资不抵债。最终,红极一时的五谷道场被中粮集团破产重组。

存货过多,产品积压。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企业持有一定的存货以备销售和生产所需。当产品销路不畅,其结果是产品积压,存货过多,资金回收困难。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甚至存货大量报废,将导致企业巨额亏损。2010年报显示汉王科技存货高达4.6亿元。2011年一季度,汉王科技电纸书销量和均价双降,其同比降幅分别高达54%和32%。2011年一季度汉王科技亏损4600万元。汉王科技2010年报显示,公司去年75.6%的收入来自电纸书。汉王科技所属的电子设备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过高的存货规模将会为公司今后的利润水平埋下重大隐患。

面临巨额诉讼。企业作为被告陷入巨额诉讼,一旦败诉将面临巨额赔偿,甚至于无法继续经营。作为原告,若法院不支持诉讼请求,将无法维护企业权益;即便胜诉,若无法执行,企业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2008年三鹿爆发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涉及问题奶粉退赔金额高达7亿元以上。面对接踵而至的患儿家长起诉索赔,中国乳协协调筹集的婴幼儿奶粉事件赔偿金高达11.1亿元。而截至2007末三鹿总资产16.19亿元,净资产12.24亿元,三鹿已无法继续经营。

主营业务亏损。主营业务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利润的主要贡献者。当然其他业务和营业外收支也会贡献利润,但这二者贡献的利润是非经常性损益,无法保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主营业务亏损说明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出现问题,抗风险能力减弱。春兰虽然通过资产置换,将集团旗下的房地产、电厂等优质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并继续保留空调这一主营业务地位,成功在上交所复牌。但是由于空调这一主营业务在市场上继续表现欠佳,2010年主营业务下滑11.46%,致使全年净利润亏损高达4亿余元。

巨额对外投资收益为负。投资收益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对外投资将会占用企业资源,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但是,不少企业缺乏严密科学论证,盲目对外巨额投资,导致投资无收益,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甚至导致企业蒙受严重损失。正如引言中所述,摩托罗拉公司斥资34亿元投资铱星计划,当铱星系统建成时,地面移动通信技术已发展十分成熟,网络覆盖完善,手机功能越发丰富且便于携带,铱星客户寥寥无几。摩托罗拉公司巨额投资化为乌有,蒙受巨大损失。

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结构是指各种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企业经营就是要合理使用各项资产,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最大限度产生收益。企业经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和安排好资产结构,解决好资产流动性和收益性这一对矛盾。单纯考虑资产收益性,可能会降低流动性,使企业陷入无法按期清偿债务的困难。一味追求资产流动性,将尚失盈利机会,导致资产闲置。

(二)通过财务指标识别财务风险

上述财务风险具体外在表现,对于企业外部人士来说,并不一定直观可见。外部人士接触到企业的信息往往局限于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财务风险最终会反映在一些财务指标上。财务报告是财务指标体系的综合体现。不仅外部人士,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都应该善于分析财务报告,通过财务指标识别财务风险,以达到风险预警。

财务指标体系将财务指标分为三个大类: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通过对其分析可以判断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可以分为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1、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的资产更多的来自所有者投入,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弱。但资产负债率也并非越小越好。从企业所有者角度来说,该指标过小表明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失去很多获利机会。将偿债能力指标与盈利能力指标结合分析将更有助于分析企业负债是否合理。产权比率。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产权比率反映了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对比关系。该指标越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也表明企业不能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

2、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可用于迅速变现的资产较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流动比率越高越,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从企业自身角度看,过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会失去很多获利机会。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各项目流动性也有很大差别。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变现金额和时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扣除这些资产后的流动资产称为速动资产。速动比率越高,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速动资产越多,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持有过多速动资产同样意味着失去很多获利机会。

现金比率。现金比率=现金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中可用于直接偿还债务的资产称为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及融资产等资产。现金比率越高,说明可以直接用于偿债的现金资产越多,偿债能力越强。所有资产中,现金资产的盈利性最弱,也不宜过多持有。

运营能力指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运营效率越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差。运营能力主要用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运营效率越高,则运营能力越强。资产周转速度通常有三种形式表示,分别为资产周转次数、资产周转天数和资产与销售收入之比。主要运营能力指标计算如下:

盈利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越强,则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如下:

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可以带来的净利润比率,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企业总资产可以带来的净利润比率,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权益净利率。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该指标反映股东投入获取净利润的能力,比率越大,则企业为股东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

(三)财务风险防范

在认识财务风险的成因和外在表现后,企业应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防止风险发生或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根据风险的成因,防范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

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法人治理机构是否完善是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源。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个部分组成。股东会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由股东会选举产生、任免,对股东会负责。经理层是执行机构,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是企业的监督机构,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对股东会负责。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各组成部分职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通过法人治理结构一系列安排,使企业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和监督者各自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既保障所有者利益,又赋予经营者充分经营自主权,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还必须有一整套健全的内部控制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实施,以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经营目标。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要做到以下几点:保证财产安全和资源的有效使用;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控制风险;保证法定权责的顺利履行。

3、保持合理负债规模和结构负债经营必须根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投资经营的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负债比率和举债额度,使企业既抓住投资机会,同时将债务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企业应将负债控制在多大规模,没有统一标准。但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地位和自身经营状况等因素,以确定负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处于繁荣阶段,市场供求旺盛,则应适当增加负债,抓住投资机会;反之,则应适当降低负债规模。在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高,资金回收有保证,可以适当提高负债;反之,则降低负债。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高且稳定,可以加大财务杠杆,利用负债为股东获取更多利润;反之则降低财务杠杆,压缩负债。确定负债规模后,还须考虑负债结构的问题。负债结构主要指长短期负债的比例。短期负债成本较长期负债低,但风险更大。一般来说,企业的短期性资金需求如运营资金宜通过短期负债解决;长期投资若不通过股权融资,则应通过长期负债解决。

4、保持资产流动性,合理调动货币资金。抵御财务风险需要保持相应的偿债能力。决定偿债能力,除了负债规模以外,还有资产的流动性。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非流动性资产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能够用于偿还债务的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及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流动性水平。企业应该根据即将到期的债务规模,保持相应流动性。企业根据自身货币资金运动的特点,合理安排货币资金收支,既保证日常经营活动所需,又在还款日来临时保持支付能力。合理利用应付账款、融资租赁等手段,提高资产流动性。

4.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四

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财务风险的产生不可避免,合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条件下,适当的风险有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财务风险过高有可能会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另一方面,适当的财务风险又是不可避免的,它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随着我国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科学系统地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成因,并根据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具体实践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控制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与特点

一般来说,风险指的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而在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风险又可以分为由于决策产生的可测定的不确定性和外在因素——例如宏观经济形势导致的不确定性。公司财务活动作为影响预期收益甚至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其中隐含的.风险也成为关注的重点之一。财务风险指的是公司各项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类因素影响导致公司财务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甚至出现损失的可能性[1]。但是,区别于不确定性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一种可度量的可能性。即公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正确认知风险,预先估计各项决策的风险程度,并基于此科学地分散或者转移风险。此外,财务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预期收益越高的经济行为,其背后隐藏的财务风险也势必越大。基于财务风险的实质,其特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客观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全面性和激励性[2]。前两者是由于风险本身的共性导致的,而相对性指的是财务风险会随着各类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全面性指的是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财务风险普遍存在;激励性则是指财务风险能敦促公司管理人员积极防范,加强管理,从风险中寻求盈利的机会。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一方面来源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缺陷,另一方面来源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行业经济发展影响,由于后者通常不可控,因此我们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缺陷引起的财务风险。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环节来看,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筹资融资方面,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仅靠公司自有资金是难以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因此筹融资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资本一般分为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筹融资方案的不同将通过改变权益负债比从而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负债较高的公司虽然能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但由于其负债比例较高,到期之后企业还款压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财务风险也将加大。

二是资金运营方面,这方面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受到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内部控制不坚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资金运营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存货和应收账款方面[3],存货不仅会占用企业的现有资金,而且由于市场变动,还存在跌价风险。此外,存货出清需要的时间较长,资金周转速度慢,还需要额外付出管理费用。应收账款问题则普遍存在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人情文化导致的企业赊销普遍,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于客户和市场的了解不够导致的烂账。

三是投资方面,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决策的不合理。一方面,从投资时限看,短期投资虽然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周转,但资本收益率较低;而长期投资往往具有投资数额巨大,投资期限长,而资本回报率较高的特点,因此此类投资财务风险也较大,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运营有重大影响,必须审慎决策。

四是收益分配方面。企业收益的分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能够扩大企业的自有资产,推动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而分配股息主要是出于保障股东权益的考虑。当前我国企业倾向于将税后利润的绝大部分作为留存收益,用于企业的发展和扩张,虽然此举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润收益,但较低的分配股息比率也将降低股东的投资热情,影响股票市值。因此收益分配风险也是企业在外部筹资环节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一)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充分认识

财务风险的基础上,从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识别、预测、防范、控制风险,将有助于企业实现较为稳定的收益,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加速资金周转过程,更能通过风险防控的实践,形成合理有效的公司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针对上述财务风险的成因,其防范措施也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筹资融资期间,一是要注意企业财务人员在确定筹资规模时,遵循筹资规模与需求量相结合的原则。即满足企业生产和适度扩张需求即可,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注意控制企业负债率,利润率较低的企业尤其要适当降低债务筹资,以避免因资金周转不足导致的企业财务危机。

二是要遵循筹资与投放相适应的原则,在制定好明确的资金投放计划后给出相适应的筹资渠道和方式[4]。例如,当企业投资项目将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时,可相应地提高筹资费用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而投资固定资产由于其收益回收较慢,因此筹资方式也不宜选择短期银行借款。

三是要注意保持筹资结构和资产结构的一致性。筹资结构中,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比例的确定、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比例的确定等等都要根据企业资产结构加以确定。对于固定资产比例较大,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企业,要尽量降低短期筹资的环节。

首先财政部门要提高预算水平,政府及相关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性以及提高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制定的科学性,这是预算执行效益审计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其次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追踪问效;最后明确监督重点。要提高监督水平,改变监督重点,审计部门要前移审计关口,参与预算编制的审核。

(二)建立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库”,即由各级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将接受或要求补助的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及主要内容、项目总投资及财政补助部门、项目实施时间及完成程度等基本情况列入项目管理库,项目涵盖期间一般为三到五年,内容可包括某多为项目申报情况、实际补助情况、资金绩效情况,正在实施项目进展情况,列入补助资金预算的项目情况。项目库资源应实现区域联网,由各部门共享。

(三)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应制定系统的绩效评价标准及准则,对评价对象、目的、程序以及报告基本形式等逐一规范,在对项目实施检查评价之前制定一套周密细致、行之有效的检查评价方案,同时整合监察、财政、审计各部门的内外资源,积极培养和抓紧现有人员的培训,尝试外聘有关专家。在评价结果方面公开共享,可以参照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建立人大、政府牵头,包括财政、审计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绩效评价联席制度。

(四)出台规范制度标准,严控浪费违规现象

对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的报销标准、附件要求等要有明细规定,对超支的坚决应不予列支;严格按政府收支科目分类列支,列支范围不准混淆;严格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大直接支付方式的比重,严格控制大额现金支取。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相结合,财政等部门应贯彻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理念,将各单位所有来源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统计和监督范畴,并坚持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违规成本,将绩效考评结果和审计整改结果纳入单位和领导干部个人目标考核,违纪违规的要追究经办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扣发个人考核奖等,并在本地区内网上公开。

(五)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行真正的内行监督

5.校园贷风险及防范建议 篇五

近几年“校园贷”风靡校园,凭借自身的便捷性、低门槛深受大学生喜爱。一些大学生消费欲望强烈,加之银行信用卡办理门槛较高,“校园贷”却恰恰能够满足大学生的资金需求。但现实中一些极端案例的悲剧背后,也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校园贷”的思考,对于大学生而言,“校园贷”到底是“福音”,还是“陷阱”?

一、什么是“校园贷”?

所谓“校园贷”就是在校学生通过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金融机构和平台在网上申请获得信用贷款的方式。通常以“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方便快捷的办理方式吸引大学生。校园贷通常分为五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三是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四是消费金融公司;五是民间放贷机构和职业放贷人等。

二、非法校园贷有何风险?

案例:2017年8月,一个大三学生留遗书溺亡、死前曾遭短信催债的事情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北京某知名外语高校一大三学生暑期放假返回吉林家中,在给家人留下遗书后失踪,随后其家人不断受到追债的短信和电话。8月15日,失踪大学生被确认死亡,家人发现其曾经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同时还有多条威胁恐吓追债的信息及视频。

(图:遗书内容)

案例:大二女生为买手机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为23万

(图:新闻截图)

案例:2016年引起一片哗然的女大学生“裸贷”事件: 2016年12月,有人将10G的“裸条”照片及视频打包并在百度网盘发布,167位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亲友联系方式以及私密照片遭到泄露。许多裸贷的女生,甚至以“肉偿”的方式还贷!

(图:来源于网络)

这些,都是媒体所报道出来的资讯,而在我们目不能及的地方,还有很多悲剧仍在上演。让人不解的是:作为心智已然成熟的大学生,明知非法校园贷是深渊,为什么还有人会去触碰?是校园贷有魔力吗?它到底是什么?是怎么吸引大学生的?哪些校园贷是非法的?我们应该如何规避校园贷的风险?

(一)阴阳利率,月息看似低至0.99%,实则营销套路 校园贷的利率实际上门道多多,其往往以低利率的宣传吸引学生,普遍月利率在0.99%至2.38%之间。例如私人网贷平台校园贷利息:每月本息为932.33元,期限为12期,月利息为0.99%,该计算器同时显示出每月的还款计划表。每月本息为932.33元,再对照还款表,看似这是通常的等额本息还款方法,但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的本金是逐渐减少的,但这个表里竟是相等的。平台算法,其实并不是标准的等额本息还款,每月的利息都是按照10000元本金来算的。按照正确的公式,从每月的本息为932.33元反推,这贷款的实际年息是超过20%的,每月的利率是1.77%,远远超过这宣称的0.99%。这0.99%月息是怎么得来的,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又有什么秘密?用932.33×12-10000再除以12就可得出0.99%这个数据,但这0.99%跟实际还款产生的利息并没有关系,只是一般人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说白了,这也是骗局外人的营销把戏,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规则了。

示例:平台利息算法(看起来没毛病):

月息果真为0.99%喔!是不是看起来很少!其实都是套路!

利息计算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标准的等额本息法还款,按平台每月偿还本息932.33元推算,该平台实际月息应为1.77%,实际利率超过20%。

月息0.99%怎么就变成1.77%呢?

原因揭秘:正确计息方法中,还款本金应随着还款逐渐递减,而平台每月利息都以原始借款10000元计算,已经还款部分也被纳入计息范围,间接增多利息。

(二)算上砍头息,校园贷直接变身高利贷

什么是砍头息?放高利贷者或地下钱庄,给借款者放贷 时会从本金先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叫做砍头息。

例如借10000元,平台会预先扣除掉百分二十的咨询费,借款实际到账只有8000元,被扣掉的2000元依然要计息。虽然平台承诺,只要借款者不逾期还款,借款时扣除的咨询费即可返还,但如果将这部分成本也纳入利息计算,贷款利息高得惊人!

无逾期,咨询费顺利返还,贷款实际年利率为32.28% 有逾期,咨询费不得返还,贷款实际年利率为66.96% 年利率66.96%是什么概念?

银行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4.35%,校园贷的利率竟然比银行基准利率15倍还多,这利率是有多高!除去贷款利息和砍头息,校园贷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

(三)高额罚息利滚利,坑你没商量

校园网贷平台规定,发生逾期时,每天收取按未还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逾期违约金,收费比例多为0.05%或1%。还有少数小贷公司的罚息每天高达借款金额的7%~8%。假如你欠款5000元,逾期一个月未还,按7%的罚息计算,一个月后欠款将会高达3万多。

一旦逾期,罚息以复利计算,利滚利,如果再陷入多个平台借款,以东墙补西墙,负债将更加严峻。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大学生会由一开始的负债几千演变成几十万上百万。

(四)高额手续费或服务费,本金利息秒成渣 有的校园贷不仅违约金吓人,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押金和服务费,但其描述极具欺骗性。学生小李在某校园贷平台上借了2万,结果最终欠下了13万。“办理校园贷很简单,没有抵押,只需要学籍信息、身份证、以及父母、导师、同学的联系方式,对方就给贷款了。”小李说,那些不正规的平台都有自己的条款,借贷金额一般在1000元到1600元不等。限定还款时间也由一周到一个月不等,逾期后要交所谓的逾期金,每天50元到150元不等,还要扣除所谓的手续费。就拿“x电贷”来说,他借了1000元钱,手续费就要扣除200元担保金,实际到手的只有800元,限期还款时间14天,到期不还款将按每天150元的逾期费收取。“此外还有什么账户管理费、信息审核费等等,往往刚贷下来的钱到了手还没焐热就拿去还给其他平台。”

(五)想赖账?催款十步曲,让你无处可逃

校园贷的放贷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圈子,他们有自己的人脉和手段,如果不还就用种种手段逼到你还。他们催款的方式不算复杂,却有自己的招数,有一个“催款十步曲”一度成为他们的通用招数:

①给贷款学生发逾期通知; ②单独发短信; ③单独打电话; ④联系贷款学生室友; ⑤联系学生父母;

⑥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 ⑦发送律师函; ⑧去学校找学生;

⑨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 ⑩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

而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学生就会乖乖就范。你千万不要小看这十步,每一步对借款人来说都是不胜其扰的。

学生小张说,到了还款日,要是还不上款还可以续约,按照逾期金缴纳所谓的续约费,否则对方将采取在学校贴吧以及对自己之前留下的父母、导师和同学们电话进行电话轰炸。“今天借款到期,是续期还是还款?2点前处理,否则算逾期,超过3点会通知家里,4点全面开炸,5点学校发帖子……”,小张说这就是对方催款惯用的技俩。“不仅如此,对方还警告我迅速还款,否则将让催债公司上我家讨债,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我们自己承担。”

案例:裸贷肉偿

很多裸贷的女生都被人肉出来了,而真正不堪的不止于此,一些打过裸条的女生,除了私人照片和视频被泄露,还会被很多人骚扰。因为一旦信息泄露,就会有人加打过裸条的女生为好友,直言帮她们还款,只要“肉偿”。放贷人就是幕后的推手,有些放贷人的真正目的不是让你还钱,而是拉你下水。有些大学生代理甚至和社会人士勾结,当女大学生还不起贷款时,就将她们的借条转给社会人士,也就是所谓的“债券转让”。在社会人士的引导下,许多女大学生会为了还贷开始陪酒,并逐步走向陪睡的悲惨境遇。

三、如何识别非法校园贷

很多校园网贷平台公示的贷款年利率维持在10%~25%之间,大都符合法律的规定,但将各项收费名目纳入利息计算,校园贷实际年利率远高于法律规定的36%。

放贷者一般会把借贷这件事包装得非常美好,他们会通过发传单、贴小广告、网上传播等形式宣传自己。什么“助你实现梦想”、“给你一笔创业基金”、“让你拥有人生的第一张信用卡”、“投资自己”、“零元购手机”等等都是他们骗人的手段。

除了变相地宣传自己,放贷者还给大学生设置了很多圈套,接下来几种,大家都可以引起注意:

1.代办信用卡:鼓吹信用卡的好处,并宣称自己有银行内部渠道,可以包办信用卡(因为办信用卡需要有稳定的还款能力,骗子能帮学生伪造就职证明),并从中抽取30%的手续费。20000额度的卡,他们一次性能抽6000的手续费!2.打假借条:对借钱应急的学生,会忽悠借2000的学生开4000的借条,声称自己需要保障,到时候只还2000加利息就可以了,然而这却是圈套。

3.签假合同:通过零元购手机、兼职等借口,拿走学生的身份证,然后签订莫名其妙的贷款或分期协议。

4.连环贷:将还不起贷款的学生困在一个地方,让其打电话叫室友来,然后让其室友帮还贷款,没有能力帮忙,就强制其室友在网上贷款还私贷。

5.收徒弟、带人上岸:从让学生帮忙发校园贷的传单开始,骗学生自己是个创业组织,并让学生加入。其实他们是在发展下线,让学生帮忙找目标,并从中抽取巨额分成。

6.美容贷:10分钟、三步骤,女学生贷款3.5万。第一步,免费扫码被忽悠到整形医院,第二步美容咨询变手术,没钱可以贷款,第三步10分钟放款3.5万元,利息近5000元,贷款直接达到美容院账上。

三、防范建议

如果大学生已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园贷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以更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先,网络贷款往往只宣传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明晰本金及利息情况。

其次,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相关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下很多网络贷款年利率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这就表明很多发放给大学生的贷款本身就是违法的,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介入,予以适当减少。

6.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六

防范对策思考

铁路企业是国民经济命脉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铁路企业的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影响其自身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其中,与铁路企业生存与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便是财务风险。对铁路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行安全和健康发展。文章在对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其主要构成等进行阐述基础上,对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侧重探讨了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具体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完善以便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铁路企业属于基础性行业,对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铁路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风险。其中,财务风险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文章主要侧重探讨了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相关问题。

一、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一个企业在其各项财务活动当中可能会产生或出现的无法被有效预测、识别和控制的因素,会在一定周期内造成企业获得的财务成果与其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偏差,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在企业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当中,而财务风险在这些环节中都有可能产生。

一般而言,铁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了四大类:一是,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可以称之为营业风险,主要强调的是铁路企业面临的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经营风险的存在会对铁路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投资风险。铁路企业在投资时,如果缺乏对被投资对象的有效评估,出现盲目投资现象,会对企业业务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三是,对外投资证券的风险。当铁路企业将闲散资金投入这个证券投资领域时,当企业遭遇股票缩水,则会使企业面临资金周转问题,引发财务风险。

总之,铁路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有很多种,但是都与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不可分。下文将在分析现阶段我国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基础上,对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展开探讨。

二、我国铁路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结合上文对铁路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部分主要针对现阶段铁路企业在发展中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进行阐述。

(一)资产不实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体制主要采用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铁路在我国属于国有企业,因此其发展受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这就导致铁路企业的变现率和存货可利用率不如其他企业的高。

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都会出现形象工程投资和重复投资的现象,这就增加了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这些现象的出现会使铁路企业财务账面上的金额与实际资产的金额出现差异,严重影响资金流动率,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文章对铁路企业现阶段的内部情况进行了仔细调研,发现很多铁路企业存在资产过剩问题,这些闲置资产既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造成铁路企业财务账面上的资产金额过高。

(二)盲目投资问题

为了促进铁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铁路企业除了开展传统的运输任务外,还不断扩展其他业务,比如投资了一些第三产业项目。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在开展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调研,导致投资的项目回报率不高,造成了铁路企业资金流动的缓慢,这对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其次,铁路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这就使得铁路企业在项目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随心所欲”,从而造成财务亏空,增加了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非常不利于铁路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违规投资现问题

部分铁路企业有一部分闲散资金,如果将这些闲散资金用于铁路企业发展中会推进铁路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有些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将其用在发展上,而是利用这部分闲散资金进行项目投资,选择的项目风险还都比较大,比如股票和外汇方面的投资。这种投资虽然会给他们带来比较客观的收益。但是,这种投资有着非常大的风险,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导致这部分资金被套牢,如果铁路企业想要进行相关建设,就会出现缺少资金的情况,从而严重阻碍铁路企业的发展道路。

(四)企业的外投资担保问题

我国铁路企业中的一些领导存在财务意识淡薄的情况,不能以身作则严格按照财务规定执行,当亲朋好友找到他们做担保抵押时,他们会碍于情面帮助他们,如果这些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能及时归还银行贷款,可能不会对铁路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并不能及时归还银行借款,这不仅影响了这些领導的前途,还会对铁路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铁路企业变卖自身财产弥补这些银行借款,真到了这个时候,铁路企业就不能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

三、铁路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原因

根据前文对铁路财务风险表现的描述,通过分析总结出产生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现行的财务制度规范有待完善

现在很多铁路企业的经济体制并不完善,这就加大了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很多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并未树立正确的财务意识,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他们的财务工作,从而使他们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主观意识比较强,产生了很多财务问题和财务风险。其次,当财务问题发生后,铁路企业并未对责任人给予严格的追究,这就使得财务管理没有足够的威信,不能对其他财务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从而影响了铁路企业财务工作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铁路企业经常发生财务问题和财务风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内部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在对待相关财务问题上没有进行足够的分析和判断,特别是在进行项目投资和项目发展上,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判读,导致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不利于促进铁路财务的稳定发展。

(三)财务决策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铁路企业在财务决策体系层面不够完善,影响着铁路企业财务的健康长远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处理财务问题过程时,存在凭借主观判断来解决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这显然是没有对整个事件的发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同时也没有科学完善的决策体系做保障,最终造成做出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这就为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种子。

四、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具体建议

铁路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中均有可能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同时,随着铁路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其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的同时,也是其财务管理中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变大。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对策。因此,在前文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下文对侧重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等提出具体的建议。

(一)完善财务结构体系,辅助企业财务决策

为了更好地控制铁路企业财务问题和财务风险的频发,就要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进行,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结构体系,不仅要从企业内部结构出发,还要注重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的重要影响,充分分析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从而使财务结构体系达到最优化。具体而言,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地优化企业内部资本的结构。

阻碍铁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间不平衡。人们普遍认为,有负债的企业经营情况肯定不好,但是就目前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并不是企业有负债就不利于企业发展,反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比如能让企业减少一些税收的支出等。但是,并不是负债越多越好,而是负债在企业可控制的合理范围才好,过多的负债会阻碍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是,将企业负债结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进行负债管理时重要的内容就是将负债结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同行之间的竞争情况等因素,不断调整负债结构,使负债结构在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从而通过合理的负债结构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是,对企业内部组织系统予以优化。

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系统进行优化,可以增加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对财务风险的抵抗能力。具体而言,首先应合理地对职责范围予以划分,形成扁平化、分工专业化内部组织管理框架。其次,适度地对铁路企业财务基础核心职能与核算职能予以划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化,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切实提高财务信息应用效果。

(二)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铁路企业要提高全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使员工在开展任何经济活动时都能保持慎重,进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铁路企业员工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不能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大量进行投资举债行为,这样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也会增加企业信誉丧失、赔偿等方面的财务风险。因此,要使全员都树立起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指引他们开展正确的财务行为。

同时,要提高財务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对财务人员进行公正的考核,从而使每位员工都能发挥其作用,共同促进财务工作的良好开展;其次要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等,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在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要不断传授给他们最新的财务知识,并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规范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合理控制企业的开支,从而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财务风险与危机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的健康长远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作支撑。将企业财务与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并开展有效的危机预警分析和控制,从而从源头避免企业财务风险,或是将企业财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进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因此,铁路企业具体应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铁路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能很好执行风险防范的控制环境。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以风险控制理论为指导,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风险控制氛围。二是,要将风险防控意识纳入企业文化当中,使员工在长期的企业文化熏陶下自觉提高风险意识。三是,风险防控观念要不断与时俱进,建立和完善与风险防控相关的各种机制,包括危机预警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等,通过科学的分析,准确预测财务风险的发生;在风险发生时及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在风险发生后要对风险进行总结,避免类似的风险发生。

总之,企业应在充分掌握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并建立财务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各个部门财务信息的畅通,使财务制度变得透明化,从而降低财务风险,促进铁路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四)提升铁路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综合能力

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工作。为有效控制和防范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应不断地提升铁路惬意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定期开展针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通过安排优秀工作人员外出学习,掌握更多的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范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培养符合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需求的人才,使得企业的财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二是,邀请会计行业的一些领军人物到企业进行讲座,对铁路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指导。

四、结语

7.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篇七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 既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 又是一种融资行为, 这两种行为共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并购的根本目标是价值增值, 若并购成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 因此, 企业并购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 而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并购活动中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下, 企业并购定价、融资、支付和财务整合等各项财务决策活动存在风险, 导致企业财务业绩的不确定性或者财务状况的恶化, 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实质上,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 是并购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使实际价值与预期价值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危机或财务困境, 是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体现。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特征。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特征,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 包括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和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动态性是指影响风险的因素来自于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 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可控性是指虽然并购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企业可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相关性是指与财务结果相关的决策, 包括定价决策、融资决策、支付决策、财务整合决策, 这四个决策是有一定关联性的, 其中定价决策是融资决策的基础, 支付决策是融资决策的条件, 而财务整合是三者的融合。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 风险主要来自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一) 环境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活动的运行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在进行并购决策时, 企业必须面对并处理好环境的不确定因素, 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并购环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系统, 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企业并购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因素有很多, 从企业内部环境看, 有企业的类型、经营规模、技术情况、资产构成、生产情况、生产经营周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的素质等;从企业外部环境看, 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体制、资金市场完善程度、法律制度、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以及国际财务管理环境等;从宏观环境看, 有国家政治经济形势、金融市场的状况、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波动、汇率利率变动等;从微观环境看, 有收购价格的变化、进行反并购的可能性、并购过程中资金流动性的变化、并购后文化整合和管理协调等。所有这些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都增加了企业并购战略失败的风险,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使企业并购预期价值发生一定程度地偏离。

(二) 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中, 并购双方对并购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 其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 掌握信息贫乏的人员处于不利地位, 而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并购企业往往不能充分估计并购后人才流失情况, 不能维持并购后优秀团队的基本稳定, 导致人才流失信息的不对称。 (2) 在跨国并购中, 存在各国文化差异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并购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往往会受到经营惯性和思维定势的束缚而付出沉重代价。 (3) 财务差异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并购失败的重要因素, 尤其在海外并购中, 如人力成本压力、潜在负债、产品定价和税负成本大等因素使并购中财务整合不成功。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型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来自并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按照风险的来源可以分为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

(一) 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 即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获利能力和资产价值过高估计, 估计价值与实际价值出现偏差而导致并购方承担财务损失的可能性。定价风险主要来自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和价值评估风险。

目标企业财务报表风险。并购企业主要是通过目标企业提供的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因此, 目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交易定价。如会计估计、会计政策选择不同, 或者目标企业故意隐瞒不利信息、提供虚假信息, 都会导致财务报表失真, 导致交易定价出现偏差。财务报表风险主要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一般而言, 内部控制较好、会计信息透明度较强的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财务报表风险较小。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包括净资产法、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清算价值估计法等, 其中净资产法和现金流量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目标企业会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此外, 在评估过程中, 可能因为评估参数选择不同、预测不当而导致评估结果不能反映目标企业的实际价值。因此价值评估风险主要取决于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评估方法选择的恰当性以及评估体系的健全性。

(二) 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是指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 导致企业现金流动困难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可能性, 不仅包括是否能够按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所需的资金, 而且包括并购后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可持续经营和资源整合。企业在并购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主要是依靠融资获得资金进行并购。在多种筹资方式并存的情况下, 存在融资结构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利用企业的留存收益进行并购, 主要使用现金支付方式, 如果过多地使用内部留存收益, 虽然会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 但它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企业会面临较大的现金压力, 带来现金流短缺的财务风险。

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主要是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金融机构信贷融资。其中股票融资属于权益融资, 不需按期还本付息, 偿债风险小, 但是资金成本高, 且容易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债券融资和金融机构信贷融资属于债务融资, 虽然其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但是企业必须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在企业经营不景气时, 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 甚至因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破产, 财务风险较高。并购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本结构合理安排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既要保证筹集到并购所需的资金, 又要保证并购后企业的正常持续经营, 不会出现偿债危机。

(三) 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价款的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以现金支付方式为主。如果支付方式选择不当, 会给并购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现金支付引起的风险。以现金作为支付方式, 并购企业必须有巨大的即时现金支撑, 企业面临的现金支付压力较大, 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增加企业的经营和财务风险。此外, 在分次支付现金的海外并购中, 并购方必然会面临汇率风险。

股票支付引起的风险。采用股票支付方式, 并购方需要增发新股, 稀释每股收益和原有股东的控股权, 而且新股发行要经过层层审批, 手续繁杂, 发行时间长、成本高, 可能会延误并购的最好时机。

混合支付引起的风险。混合支付是并购企业以现金、股票、可转债、认股权证等多种形式组合支付, 若各种工具搭配得当, 能够克服单纯以股票支付或现金支付的不足。但混合支付也存在风险, 往往不能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理想状态, 且很难保证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 给后期财务整合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 企业在充分考虑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应合理选择支付方式, 尽量降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四) 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指并购方在完成并购后可能无法使整个企业实现财务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理财风险。理财风险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财务行为不当导致前期隐藏的财务风险显现, 带来并购后经营成本加大和流动资金短缺, 使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财务组织机制风险。该风险指在整合期内由于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机构设置、财务协同效应、财务组织更新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并购双方的矛盾而使并购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行为人的风险。该风险指由于并购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主体有意或无意的财务失误以及财务行为的监控不力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企业并购定价风险的防范

企业并购的定价风险应针对目标企业财务报表风险和价值评估风险这两个方面分别采取应对措施。 (1) 充分认识财务报表局限性, 改善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目标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是并购定价的重要依据, 但是由于人为因素或者会计方法选择的随意性导致财务报告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一定就是目标企业的真实状况, 因此并购企业不能简单地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价值信息, 而应该关注报表项目的构成情况、结合市场调查分析资产的质量状况。此外, 并购企业应结合表外资源, 分析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陷阱, 有效地挤出财务报表中的水分。 (2) 完善价值评估方法系统, 提高估值的准确性。首先, 并购企业应充分重视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详尽的调查和评价, 包括调查研究目标企业的战略、税务、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财务等, 根据调查信息深入分析财务状况、合理估计评估参数。其次, 并购企业根据搜集资料信息的充分可靠程度、并购目的、并购后目标企业是否存续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 建立评估模型, 并随着评估过程的推进不断完善评估模型。

(二) 企业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 仅依靠企业现存资金往往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借助外部融资是资金来源的理想渠道。并购企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控制融资风险: (1) 合理预算融资需求量, 控制融资风险。并购融资需求量指企业完成并购交易且目标企业能正常运转所需的融资额, 加强并购企业资本预算可以有力控制并购内部财务风险。 (2) 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降低融资风险。在确定并购资金需求量后, 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 合理确定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在选择融资工具时, 不仅要保证现有的融资工具和融资环境能为企业足额及时地提供所需的资金, 而且还要考虑选择何种融资方式组合可以优化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 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并购企业可依据资本成本的“啄食原理”确定融资顺序, 即“内部留存收益融资优于外部债权融资, 外部债权融资优于外部股权融资”。

(三) 企业并购支付风险的防范

并购企业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收益分配和风险转移效果,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控制并购过程的支付风险: (1) 选择适当的资金支付方式。并购企业应结合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税收筹划、资本结构的需求等因素, 合理选择资金支付方式, 将支付方式安排成股权、债权、现金的适当组合, 满足并购双方的不同需求, 弥补单纯一种支付方式带来的缺陷, 保证并购活动顺利进行。 (2) 合理安排资金支付时间和数量。在确定资金支付方式后, 并购企业应与目标企业协商进一步确定资金支付进度, 如并购企业可以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确定每一期支付的数量, 缓解资金支付压力, 降低流动性风险,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四) 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的防范

并购企业只有将自身资源和目标企业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并购企业控制财务整合风险的措施如下: (1) 加强资金营运管理。并购后企业需通过剥离低效率资产提高资产效率, 通过调整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程度降低流动性风险, 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财务组织机制的整合。财务组织机制整合是保证并购后企业有效运行的关键, 并购企业应在第一时间重建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及时准确获取目标企业信息, 统一绩效评价口径, 同时需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将目标企业纳入统一预算管理, 以便更好地进行财务整合。 (3) 财务人员的整合。并购后企业的财务人员需加强沟通, 降低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 尽量避免不同利益主体的摩擦和冲突。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严格的考核、选拔, 并赋予适当的职责, 快速建立管理层, 促使财务人员形成共同的财务和营运目标, 有效推进整合进程。

参考文献

[1]孟福利, 闫兴民.简议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8) .

[2]祝开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6) .

[3]汤晓华, 陈宜.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商业会计, 2009 (19) .

[4]傅晓菁.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及防范[J].会计之友, 2008 (3) .

[5]惠金礼.并购中财务整合的内容及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 2006 (8) .

[6]张应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J].财会月刊, 2005 (6) .

[7]解宝荣.核心竞争力导向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张祯.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 篇八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原因;防范

前言:财务风险是企事业单位因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筹资不当等因素导致自身偿债能力被削弱、预期投资效益下降的风险[1]。在事业单位中,经营和投资策略的改变均可产生财务风险,且这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可变化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等特点[2]。本文主要围绕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展开,具体如下。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表现

(1)核算风险。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国财务会计准则逐渐向国际准则靠拢,财会人员要适应现代财会管理要求就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不断学习先进财会核算、管理知识,但我国事业单位中仍有部分财会人员的财会核算和管理水平未能跟上时代步伐,再加上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财务处理过程中难免出现差错,而差错势必会带来相应的风险。(2)支付风险。事业单位中,财务预算仍存在一定制度性缺陷,这使得预算指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再加上项目经费结构松散等情况,事业单位在采用财务预算支付时势必面临一定风险。(3)投资风险。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投资时,如果过度增加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致使流动性资金锐减,影响资金正常周转,或者对项目的预期效益、回报率、风险估算错误,投资盲目,就会给自身带来财务上的风险。(4)管理风险。如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未能落实到位,财务管理技术、手段未及时更新、升级,其管理效率和质量将会大打折扣,最终会影响财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审核,影响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而影响单位的财务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5)道德风险。财会人员的道德素质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效果。如果财会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律观念和自制力不强,就容易做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弄虚作假等违法乱纪之事。因此,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是财务管理不力潜在的危险因子。

二、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1)缺乏正确的风险意识。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是公共服务,且不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缺乏财务风险意识或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差,或者单纯进行资金管理而缺乏风险管理,或者进行财务决策、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时未全面考虑甚至未考虑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导致财务风险长期存在,影响了自身的发展。(2)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上文中提到,财务风险包括核算风险、支付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几类,但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风险管理时管理力度不足、管理不全面。(3)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越发活跃、多元,对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却未随着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致使现有体制在执行过程中漏洞百出,增加了财务风险。而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环,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方法,也无法科学、有效地指导事业单位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4)决策体系不科学。财务决策需依据详实的财务信息,但由于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由于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以及财务管理体制尤其是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财务决策管理并不科学,极易出现财务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浪费等问题,财务风险也“应运而生”。

(二)外部原因。(1)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使得事业单位外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持续发展,就不得不调整、创新财务管理模式。(2)国家预算制度存在缺陷。国家财政预算的扶持是事业单位得以正常运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旦国家财政出现问题,事业单位势必受到影响,而事业单位财政发生状况也会间接影响国家财政。

三、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虽然,财务风险具有可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但却是可预测的。通过预测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的不良影响,可减少单位损失,增加效益。因此,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是必要的。完善的风险监测机制必须可涵盖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必须能同时、准确地监测单位内部情况和外部宏观环境,必须具备一定灵活性,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必须能全面、详实地收集风险信息,必须能准确完成风险的识别、归类、分析工作,必须能依据风险信息、风险等级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风险监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2)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对减少财政风险也有一定裨益。健全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需具备囊括财务预算、核算、审核、申报、审批等方面在内的管理流程,需具备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且其管理条例和操作标准不与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等相悖,以确保管理的迅速、高质、准确、合法。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因此,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健全和完善极大影响着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效果。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时,需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发展情况和计划、既往财政收支情况、综合实力以及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的国家财政政策等因素,编制科学、合理、灵活的管理办法,尽量缩小预算和实际支出的差距,降低财务风险。一旦出现财政风险,则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以此形成威慑力,促使相关负责人谨慎决策,避免主观决策。(3)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如果财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则财务中的核算风险、投资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等必将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事业单位需加大对财会人员的职业培训,促使财会人员更新财会知识,掌握先进的财会知识、财务处理和管理先进技术和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规避风险能力;此外,加强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促使财会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激发财会人员的责任感,促使财会人员自觉按章操作,自觉规避财务风险。

结束语:事业单位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经济活动的具有公益性质的职能部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内部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为了使用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为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形形色色的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逐渐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但此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力度不足和管理不全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决策体系不科学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首先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机制、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 刘一范,王辰光.浅谈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J].财经界,2011,(12):171.

上一篇:教育心得下一篇:暑期建筑专业的个人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