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管理学(精选11篇)
1.红楼梦中的管理学 篇一
《红楼梦》中的财务管理理念对会计文化的贡献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红楼梦》中的奖惩制度、对牌制度、铺张浪费、糊涂账项、消费动因、缓发薪酬、薪酬等级、利旧利废、筹资策略、节约资源等财务管理理念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内涵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奖惩制度;对牌制度;消费动因;薪酬等级;利旧利废;节约资源;会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奖惩制度
《红楼梦》中建立店员赊货要罚银二十两的惩罚制度。贾芸向他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说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有一件事,用些冰片麝香使用,好歹舅舅每样赊四两给我,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卜世仁笑道,我们立了合同,再不许店员替亲友赊欠。“谁要赊欠,就要罚他二十两银子的东道,还赶出铺子去。”[1]171这段文字说明清代商铺规定店员不得赊欠货款,若违反规定就要采取经济制裁方法,罚款二十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四千元,还要将违规者赶出商铺,这个处分在清代的经济处罚中算是较重的一种处罚,受罚人既没有悔过改错的机会,又没有重新做人的机会,对于企业管理有一定促进作用。在这里,只有惩,没有奖,不是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笔者认为既有惩就必然要有奖,建立一个有奖有惩的激励机制,才能够做到立达达人的目的,才能够达到合理的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10年9月4日修改了2005年8月22日发布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应遵循的原则就是,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集中投入,不留缺口;奖优罚劣,激励竞争。这个奖优罚劣的措施对农业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保障作用和促进作用。在这个管理上,中央率先作出表率投入资金,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还可以以不低于80%的资金作为配合资金,“在资金使用上,70%以上的资金可用于土地治理项目,30%以下的资金可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但是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作出具体规定。”[2]可见,这个奖惩制度对于严明财经法纪作出了贡献。
2、对牌制度
贾府草木工程负责人员贾芸经常凭借着贾府的“领票”和“对牌”领取工程实物。有一次贾芸打听凤姐回来,便写个“领票”来领“对牌”,“贾芸接了,看那批上银数批了二百两,心中喜不自禁,翻身走到银库上,交与收牌票的,领了银子。”此款有两项用途,一是贾芸还了原来借了倪二的债,“将前银按数还他。”二是又拿下五十两,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1]176在这个借款业务中,借款要写“领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款申请书”或“借条”,然后借款人凭“借款申请书”或“借条”到财务负责人处审查签字,并领取“对牌”。这个“对牌”一式两份,可能是一个竹帛或者是一个木片。一份“对牌”由财务负责人留作存根,以知自己批准耗用了多少钱粮或物质,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控制财物。二是可以防止实物领取人涂改数据或变更使用用途。第二份“对牌”由实物负责人到出纳处领取钱两或财产物资。《红楼梦》中的这种“领票”与“对牌”制度对于构建我国现金知情权和现金控制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现金知情权就是为了使经营者和投资者明白企业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以及现金净流量的状况和质量,“现金控制权就是投资者作[1]176 1
为投资的提供者,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及支付用途进行有效约束的权力。”[3]《红楼梦》中的这种“对牌”制度在今天的会计生活中可以使用“复写”的方式复写出一式两份或三份或四份的“对牌”单据,可以避免篡改行为的发生,在信息化时代,可以使用电脑控制或者采用手机短信控制,就更为真实、便捷、易控、省时省力,在经济风险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各个企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存货控制,避免经济损失。
3、铺张浪费
贾府的铺张浪费是为了贾府的“永佑儿孙康宁安静,再无惊恐邪崇撞客之灾”[1]181竟然信起佛来,马道婆告诉她,点海灯可以让“菩萨现身法像”。贾母说:既是这样说,你便一日五斤合准了,每月打趸来关了去。一个月计算下来就得耗费150斤香油,纯粹是一种铺张浪费。还有更甚者,南安郡王府一天耗用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还有锦田侯的诰命夫人一天耗用二十四斤油,再还有的几家也是一天耗用五斤香油或三斤香油的,也有小家子穷人家舍不起这些,就是四两半斤。从两个女人的对话中,可知官府人家一天耗费的油钱在500元左右,小官人家一天耗费也得开销240元左右的油钱,在平民百姓家庭中一天也得开销几十元钱或几元钱的香油钱,可以看出佛教文化在当时的中国是如此盛行,而且还耗用了不少香油,实属一种浪费。在今天的“两型社会”构建中,强调的就是节约资源,反对的就是铺张浪费,提高的就是经济效益。至此,财务会计工作者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资源节约工作。
4、糊涂账项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中,不明不白的开销有鉴于此,“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1]206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账,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从这个纸条中所开销的物资就不少,究竟派上什么用场,用于什么项目,不明不白。是王熙凤送人情?买关系?贪了污?都不得而知,是一笔糊涂账项。在今天的财务会计工作中,也经常出现过这样的经济现象,各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管钱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钱,管钱管物的不管账,管账的不管签字权,管签字权的不管稽核审查,只有隔手制才能避免财务管理中的各种弊端。笔者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各个单位的责任人权力过份膨胀,几乎没有人能够监督单位责任人。笔者建议,应该建立群众公开监督机制,限制各个企事业单位责任人的私欲性,膨胀性和腐败性。
5、消费动因
贾元春这个部长级领导为了亲和家族成员,敬献节目礼物颇为丰厚。袭人道“昨日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其目的是贾元春为了祝福贾府全家安泰,人口清洁,节日愉快,男人有所出息,有所名望。贾元春送给宝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1]211贾元春送给“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有了。大奶奶、二奶奶她
[1]212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元春这个省
部级干部在一个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就有两大消费:一是烧香拜佛耗费,二是馈赠高档礼品。在当今,对于高消费和大消费的认识人们有两种观念。一种观念认为低消费小消费可能会出现国民储蓄率高,劳动力价格低,居民消费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比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高,单位GDP能耗高,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另一种[1]21
1观念则认为高消费和大消费可以产生国民储蓄率低,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劳动力价格较高,居民消费能力较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服务业比重较高,高耗能产业毕生较低,单位GDP能耗较低,地区经济发展较平衡,城镇化水平较高。自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作出了一条“引导合理消费”到“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再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局面,“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 但笔者认为高消费和大消费必须建立在国民总收入增加的前提下,其年消费增长速度千万不要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是要本着先生产后生活,和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法则予以高消费和大消费,避免消费过快过热产生经济危机。
6、缓发薪酬
《红楼梦》中经常出现克扣或缓发职工们的月钱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不公平的错误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应引以为戒。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北绛共轩”中,有大量篇幅内容涉及到贾府丫环们的月钱发放事宜,王夫人问道:“正要问你,如今赵姨娘周姨娘的月钱多少?”凤姐回答道:“那是定例,每人二两(银子)。赵姨娘有环兄弟的二两,共是四两,另外四串钱。”王夫人又道:可都按数给他们?凤姐见问的奇怪,忙道:“怎么不按数给!”王夫人道:“前儿我恍惚听见有人抱怨,说短了一吊钱,是什么原故?”凤姐忙笑道:“姨娘们的丫头月例原是人各一吊,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每位两个丫头,所以短了一吊钱。这也抱怨不着我,我倒乐得给他们呢?他们外头又扣着,难道我添上不成。这个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的,他们只有这个项数,叫我也难再说了。如今我手里每月连日子都不错给他们呢。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时顺顺
[1]267溜溜的得过一遭儿。”从王夫人这个经理与王熙凤这个总会计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以
下几层意思:一是佣人们的“月例”即月工资是有规章制度的,每人每月二两银子。二是个别佣人还可以得到两份工资,例如赵姨娘的第二份工资就是从贾环的包干薪酬中开支的。另外,贾环还给赵姨娘每个月还有四串零花钱。三是每位姨娘们的丫头们的月例,原来是一吊钱,但由于贾府财力困难,娘娘们与丫头商议,人各减半五百钱,也就是说企业困难时,工资的发放不按全额工资发放,而只发放百分之五十的基本工资。四是按规章制度办理,“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王熙凤只有遵守会计制度办事,只能按“项数”发放,这个“项数”就是经费支出项目,每个项目发放多少款项,必须按会计制度办理。五是在贾府财务发生困难时,王熙凤这个总会计师有时也缓发职工们的“月例”,这种做法容易产生不和谐声音。至此,作为今天的财务工作者千万要汲取经验教训,不要克扣、压缩和缓发职工薪酬,要按照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办理为好。
7、薪酬等级
王夫人月工资二十两银子,“王夫人想了半月,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宫中的就是了。”[1]267由此可见:一是经理人物王夫人的月例二十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四千元;二是王夫人的月钱相当于十个大丫头的月例,也就是说丫头们的月钱二两银子加一吊钱,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五百元;三是经理级人物王夫人门下的姨娘和丫头的月例都是从经理的分例中列支。四是经理级人物的门下的姨娘和丫头们的月例不从财政拨款中列支,可见清代对于人工费用的列支渠道如此严谨、严密、严肃。笔者认为这种分配制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采用责任承包制可以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薪酬等级差异[4]
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个永恒话题,薪酬等级差异承认人的劳动态度、劳动时间、劳动方式、劳动方法、劳动效果和劳动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薪酬等级还体现在资本的投入数额,资本的投入时限、资本的投入方式、资本的投入比例,还取决于劳动者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有形劳动或无形劳动,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建立薪酬等级差别,可以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可以持续企业内在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可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但同时更要注重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据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在1978年的时候,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纯收入的平值为1.44:1.13:1,进入新世纪后,这个差距继续拉大,东、中、西部地区人民纯收入的比值达到2.04:1.22:1。”[5]由此可见,东部地区的人均纯收入几乎翻了一翻,中部地区的人均纯收入略增加了一点。但是,西部地区的人均纯收入指数仍然是1。换而言之,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增幅低于中部地区更低于东部地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2011年开春后,许多东部地区的用工单位在西部区的招工中就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几乎招不到一定数量的工人,其深层原因就是西部的“穷二代”已经觉悟了,在本乡本土靠多种经营照样可以造就一个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的繁荣局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赚到年薪10-20万元的经营收入。
8、利旧利废
《红楼梦》中的利旧利废缩影随处可见,在此,仅举一例以示之。在刘姥姥进大观园
[1]299的时候,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够,拿着糊窗户,岂不可惜?”指贾
府用“软烟罗”和“霞影纱”的一种布料做窗户帘子觉得很可惜。“凤姐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棉纱袄子襟儿拉了出来”,向贾母薛姨妈道:“看我的这袄儿。”贾母和薛姨妈都说:“这也是上好的了,这是如今的上用内造的,竟比不上这个。”凤姐儿道:“这个薄片子,还说是上用内造呢,竟连官用的也比不上了。”贾母道:“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色)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刘姥姥)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府还是在挖掘潜力,利旧利废,清仓查库,减少库存,降低损失。一是王熙凤这个总会计早以带头做了一件棉袄里子,证明王总会计师已带头艰苦奋斗。二是贾母这个董事长表示,他自己做一床帐子,起到了勤俭节约的表率作用。三是将剩下的库存布料为丫头们每人做一件夹背心,既避免了原材料陈旧浪费,又为丫头们改善了生活,从这一件小事中,可见贾府的当家女人们是艰苦朴素的好榜样,既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又降低了资源浪费。中国保监会于2010年8月10日,制定并印发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保监发[2010]69号,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保险公司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中国保险公司和运营合规、稳健和有效。”该准则的基本目的就是强调行为合规性、资产安全性、信息真实性、经营有效性、战略保障性等等。
9、筹资策略
刘姥姥的第二次进大观园打抽丰筹资一百零八两银子是一件大好事。平儿一一拿与刘姥姥瞧:青纱一匹、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两个茧绸、两匹绸子、两斗粳米、一百零八两银子、两件袄子、两条裙子、四块包头、一包绒线[1]315等物品堆满了半个炕头。到了下房,鸳鸯指着炕上一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日叫我拿出两套儿送你带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1]316-317[6]还有面果子,还有药品梅花丹、紫金锭、海络丹、催生保命丹,还有两个荷包,还有宝玉送的“成窑钟”以及鸳鸯的衣裳等物一大堆。可谓此次刘姥姥第二次到大观园打抽丰硕果累累,刘姥姥的第二次凯旋证明了刘姥姥欠下了贾府的人情,尤其是欠下了王熙凤的大人情,是一个感情债务,以后定当涌泉相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9月1日,公布了《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规定》[2010]23号这个规定公布其目的就是为了规范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行为,满足承销股票、债券等特定业务的资金需求,而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证券公司借入的次级债务分为长期次级债务和短期次级债务。长期次级债务可以按一定的资金比例计入证券公司的净资本,长期资金次级债务视到期年限的长短,按一定比例计入净资本,若到期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100%计入公司净资本,若到期期限在4年以上的按90%计入公司净资本,若到期期限在3年以上的按70%计入公司净资本,若到期期限在2年以上的按50%计入公司净资本,若到期期限在1年以上的按20%计入公司净资本,若到期期限在1年以下的不计证券公司净资本。这种作法规定了证券公司的举债风险,提高了资金营运能力。[7]
10、节约资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动手提高技艺,贾府为了一副绘画,竟然采购“这些水缸箱子来了。”大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四支,大染四支,中染四支,小染四支,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目十支,大著色二十支,小著色二十支,开面十支,柳条二十支。在颜料上:“前头朱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缘四两,管黄四两。”在辅助材料上有:“广花雨,蛤粉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广匀胶四两。”在用具上有“顶细绢箩四个,粗绢箩四个,担笔四支,大小乳钵四个,大粗碗二十个,五寸粗碟十个,三寸粗白碟二十个,风炉两个,沙锅大小四个,瓣瓷缸二口,新水桶四只,一尺长白布口袋四条,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从这个采购清单中可以看出贾府要画一幅大观园太平盛世图所耗材料之众,而且还需要“二年工夫”[1]319的研墨、蘸笔、铺纸、颜色等工艺过程才能绘制成功。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府画此画正值鼎盛期,画此画的目的则是为了展观繁荣景象,其次也展示了贾府的财大气精,其三,也反映了贾府的文化氛围是蒸蒸日上,构思奇特,其四,通过绘画,提高了贾府一群青年人的绘画技艺,提高了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171-321.[2]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管理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4):14-21.[3]杜勇.现金知情权、控制权与投资者的财务约束[J].财会月刊2011(1):3.[4]夏保强.大消费概念给力投资收益[J].大众理财,2011(1):28.[5]范国荣.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会计师,2011(1):27.[6]保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1):41-52.[7]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1(3):53.作者署名:徐汉峰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玉泉路17号
邮政编码:4320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若修改需要纸介质文本,请回复本邮箱
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会计文化,高职教育。[1]321
2.红楼梦中的管理学 篇二
一、出身决定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封建社会贵族小姐的性格主要受家庭影响。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虽然非富即贵, 互通婚姻, 互相提携, 但是每个家庭的主业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研究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探春的性格特征与她们的出身家庭有怎样的关系。
林家不是四大家族之一, 但是相当显赫。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 曾任“国子监祭酒” (相当于中央党校校长) 。林黛玉出身读书人家, 书香门第, 形成了性格单纯、率真、任性、重感情、叛逆和只关注自己的特点[1,2]。黛玉的多疑, 爱使小性子等特点应与后来在贾府寄人篱下有关。
薛宝钗出身皇商, 富有百万之巨。她的家世造就了商人的行为特征:一是社会性, 善于交际, 揣摩对方心理, 处事圆滑;二是利益取向, 懂得钱的用处, 会用钱去争地位和影响力, 与林黛玉的真情流露截然不同;三是现实性, 注重现实的利益, 注重日常生活的规范, 理智且明白事理, “时时以儒家的道德理性来压抑自己诗人的气质和情感, 耐心, 自谦的待人接物, 尽力帮助周围的人”[3]。
王熙凤出身政治家庭, 其叔父王子腾是九省都检点, 官职非常高。王熙凤除了社会性强、现实、利益取向之外, 官宦家庭的出身还使得凤姐颇有心计和权谋, 机关算尽, 用权势去谋钱。她作为王夫人的内侄女, 贾母最疼爱的孙媳妇, 依靠着王夫人及娘家的势力做靠山, 媚上欺下, 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 行贿受贿, 盘剥众人。
贾探春是贾府庶出的姑娘, 是贾府中众姑娘的尖, 性格直爽, 精明伶俐, 是一个有心胸, 有胆识, 而且志向远大的人[4]。探春的审时度势, 争强好胜和锋芒毕露与她的庶出身份关系密切。
二、管理者的特征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是每个传统的中国人所推崇的。管理者的素质是一种修养, 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红楼梦中有具备卓越管理才能的人, “金紫万千谁治国, 钗裙一二可齐家”。综合薛宝钗, 王熙凤和贾探春的特点, 管理者的特征可总结如下。
(一) 恩威并施
管理不能多恩无罚, 仅靠下人的良心是不行的。应该恩威并施, 因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PK。王熙凤评说过家中的奴才:“你是知道的,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 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 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地抱怨。‘坐山观虎斗’, ‘借剑杀人’, ‘引风吹火’, ‘站干岸儿’, ‘推倒油瓶不扶’, 都是全挂子的武艺。”平儿也训过奴才:“你们素日那眼里没人, 心术利害, 我这几年难道还不知道?二奶奶若是料差一点儿的, 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 得一点空儿, 还要难他一难, 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 你们都怕他, 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
管理的理想境界不应该是因为权利而生出的对权力的惧怕, 而是应该由自身的影响力决定的。凤姐的失误在于威多恩少。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回中, 凤姐一到宁国府, 她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 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 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 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 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 一例清白处治。”
薛宝钗和王熙凤一样, 深知管人是要讨人嫌的。但她的处理风格却和王熙凤完全不同, 她在就职演说中说道:“我本也不该管这事。就你们也知道, 我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 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 别的姑娘又小, 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 分明是叫姨娘操心。我们太太又多病, 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 就是街坊邻居, 也要帮个忙儿, 何况是姨娘托我?讲不起众人嫌我。倘或我只顾沽名钓誉的, 那时酒醉赌输, 再生出事来, 我怎么见姨娘?”
薛宝钗把自己参与管理说成是身不由己、万般无奈的事情, 这样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被管理者的同情。即使是强化治安管理, 薛宝钗也不是金刚怒目式的, 而是循循善诱, 尽可能启发人们的羞耻之心。事实证明, 薛宝钗的这套柔性管理确实具有很强的感化作用, 人们对此都口服心服。
(二) 德才兼备
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要求管理者应是有德之人。下属对管理者的德行进行评价, 进而决定管理者所具有的影响力。凤姐所不足的就是德行。她的精明中含着狡诈, 泼辣中带有阴险, 追求独立的个性中又包藏着权欲和贪心。作为贾府的实际管家人, 凤姐并没有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出发点, 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5]。兴儿演说荣国府中说:“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 两面三刀, 上头一脸笑, 脚下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估着有好事, 他就不等别人去说, 他先抓尖儿, 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 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 他还在旁边拨火儿。” (六十五回) 显而易见, 正因为王熙凤的无德, 她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威, 有的仅仅是一时的权势而已;靠山一倒, 便寸步难行, 一败涂地, 任凭她再有管理才能也无力回天。
(三) 心里口里都来的1.心理素质结构
(1) 上进心
上进心就是要求向上、进步的心情。这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林黛玉没有。林黛玉擅长写诗, 有文学才华, 她多愁善感, 伤春悲秋, 以为爱情便是生活的全部。她从不曾劝宝玉追求“仕途经济”, 宝玉也深深感激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
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都是有上进心的, 薛宝钗在《咏柳絮》中写道:“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贾探春说过:“我要是个男人, 我早走了, 到时做出一番事业来, 自有我说的, 偏我又是个女孩, 话也没有我多说一句的。”而凤姐最喜揽事逞强:“你是素日知道我的, 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凭是什么事, 我说要行就行。”
(2) 经济头脑
做管理者一定要有经济头脑。宝钗懂得“生计”, 且会“理家”, 对社会的商业运行非常熟悉。她认得当票 (五十七回) , 知道商人会如何给人参作假 (七十七回) , 她与王熙凤都知道钱的用处, 所以凤姐拼命敛财, 宝钗使劲散财。凤姐敛财有三条主要途径:第一, 下人送礼;《红楼梦》中有三处写到凤姐弄权, 弄权铁槛寺、贾芸种树、金钏月例;第二, 利用月银放高利贷;第三, 当家中顺手得利, 比如给凤姐凑份子过生日时, 凑的银子多花不了, 凤姐就赚下了一部分。宝钗用自家的钱财帮助姐妹, 得到了姐妹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宝钗帮助史湘云办过中秋螃蟹宴, 给林黛玉送过冰糖燕窝, 给王夫人送过金钏的装裹衣裳, 给袭人送过戒指, 还把哥哥从南方带回的土特产分送给每一个人, 甚至包括赵姨娘。
贾探春作为一个千金小姐, 本可只知安富尊荣, 但她颇有经济头脑:“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 谁知那么个园子, 除他们带的花, 吃的笋菜鱼虾之外, 一年还有人包了去, 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 一个破荷叶, 一根枯草根子, 都是值钱的。”探春在管家期间, 兴利除弊, 不仅节流, 精简不合理的费用, 而且开源, 把大观园承包出去。 (五十六回)
(3) 情商高
薛宝钗在贾府获得了上下的一致好评, 这与她在人际关系上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薛宝钗白天要到贾母王夫人处去问安, 还要承色陪坐, 姐妹那隔三差五也要去问候看望, 白天几乎没有时间做针线活, 每天晚上忙到后半夜。
从情感智商的角度来说, 林黛玉与薛宝钗相比的确是逊色的。假如在我们周围, 有一个像林黛玉那样的人, 她 (他) 只专注于自己的感情, 不大注意别人的情绪反应, 甚至时常为了“我的心”而开罪别人;另有一个像薛宝钗那样的人, 她 (他) 不动声色地把别人的情绪看在眼里, 作出适当的反应———或排忧解难, 或慷慨相助, 我们会更愿意和谁做朋友呢?
(4) 处事灵活
研究表明, 管理者中外向性格占90%以上。外向性格的人把注意力和能力集中于外部世界, 经常而且是自然地被外部的人和事物吸引, 更多趋向于参加外部活动。与之相对应的特点就是灵活。他们在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 表现出相当高的适应性。对环境十分敏感, 能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行为 (随机应变) 。
宝钗扑蝶是宝钗思维灵活性的最好表现。宝钗在大观园中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 一路追逐来到一个亭子旁。亭子里两个丫头正在说悄悄话, 怕人听见就打开了窗户, 宝钗想走已经来不及了, 急中生智, 遂含笑喊道:“颦儿, 你还不快出来, 我看到你了!”然后向两个丫头问道:“你们可见到林姑娘了?”两个丫头心惊胆战, 生怕悄悄话被林姑娘听去了。宝钗扑蝶一直为人所诟病, 认为是她心底狠毒的表现, 但是事实上这个事件并不能给黛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王熙凤的思维灵活性更是功夫非同一般。正如王蒙先生所说:“王熙凤其人虽然没有高水平的战略眼光, 个人品德上也颇可非议, 但她的精明强悍机变却使她成为能够胜任贾府的日常管理的唯一的、无可替换的人物。”[5]
2.表达能力
(1) 口才
王熙凤言谈爽利, 说话风趣, 素日善说笑话, 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元宵节家宴上, 凤姐要讲笑话, 下人们纷纷开心地去叫亲属来听笑话, 可见其语言表达能力之强。山东大学张瑞芳教授曾说:“恨凤姐, 骂凤姐, 不见凤姐想凤姐。”
薛宝钗和贾探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她们的诗词水平上就可看出来, 宝钗的诗词水平与黛玉难分伯仲, 探春的诗词水平虽不如钗黛二人, 在贾府的姐妹中算是出类拔萃。
(2) 反应快
反应快慢与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有关。心理学研究认为, 王熙凤是典型的多血质气质类型, 贾探春是典型的胆汁质气质类型, 薛宝钗是多血质和胆汁质的混合型。这三种气质类型都是外向型, 精力充沛型。林黛玉是典型的抑郁质气质类型, 内向、易倦、孤僻。
(四) 雅俗共赏
雅指的是知书达理, 俗指的是世俗事情。管理者要做到上上下下都敬服, 需要做到两点:
1.懂礼
日常生活中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貌似随意说笑, 其实从未离过正谱。贾母说:“我喜欢她这样, 况且她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 家里没人, 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 没的倒叫她从神儿似的作什么。” (三十八回) 围绕贾母生活所展开的谐趣横生, 欢乐活跃的场景, 几乎都是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五十四回) 的效应。既表现了她对老祖母的一片孝心, 又表现了她千方百计讨老祖宗欢心的心计。凤姐在贾母跟前的承欢取乐, 是其他小辈所不敢为也不能为的, 是她独有的才干———“心眼子“和”巧嘴儿”的绝妙结合。
在贾琏娶取尤二姐的问题上, 她抓住了“国孝”和“家孝”两重违礼的把柄, 牢牢地把握了事情的主动权。
2.懂理
理就是道理, 做事的智慧。凤姐再强悍, 也要讲理, 做事情要能堵住别人的嘴, 就是俗语说的“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了”。在秦可卿的丧事上, 凤姐的风度无人能敌, “一应张罗款待, 独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 但或有羞口的, 或有羞脚的, 或有不惯见人的, 或有惧贵怯官的, 种种之类, 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 言语慷慨, 珍贵宽大, 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 挥霍指示, 任其所为, 目若无人”。 (十三回)
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 见到凤姐时, 凤姐的表现既不失贵族少奶奶的身份, 更不失热情。“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 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第六回)
《红楼梦》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反映了一定的心理规律。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和参加的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做得更好。
摘要:《红楼梦》的几个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和贾探春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她们的命运与性格有怎样的关系?她们的性格会给管理者怎样的启发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出身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和管理者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家庭教育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对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性格,管理,心理学
参考文献
[1]张澄澄.内外兼美的林黛玉——试析黛玉性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和美德.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
[2]马建华.一个封建礼教的回归者——林黛玉性格之我见.红楼梦学刊, 1999 (1) .
[3]段江丽.从“爱的本性”论宝黛爱情[J].红楼梦学刊, 2000 (1) .
[4]甄珍, 刘烁, 赵宇曦.动机决定方式——贾探春与王熙凤性格的比较分析.网络科技时代, 2004 (8) .
3.《红楼梦》中的“散” 篇三
作者站在高处,冷眼看着红尘中这一处诗礼簪缨之族一天天的没落,隐约地提点:贾府最终会到忽喇喇大厦倾的地步,大观园中的女儿们也有各种各样的悲惨结局,曲终人散是必然的归宿。正如作者所言,曹公一支如椽妙笔,写尽一场场繁华热闹,却时时处处乐中见哀,贯穿其间的始终是一个“散”字。
第十三回,秦可卿给凤姐托梦,忧虑家族目前赫赫扬扬,万一哪天乐极悲生,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便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嘱她几法可保永全,又言“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矣!”提前预警,离“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境地不远了。
这件非常喜事便是元妃省亲。为这次省亲,贾家倾尽全力精心修筑省亲别墅。正月十五日一大早,合府开始静候,然而皇家规矩,一点错不得,元春一点一刻晚膳,二点半拜佛,五点后请旨,七点掌灯之时,凤銮才进门,然后游园,亲人相见(与父亲终不能执手相看泪眼),筵宴,题匾,评诗,听戏,复游玩,加赏,丑正三刻,也就是午夜快两点,泪眼汪汪地回宫,这是极度奢华又极为难得的一聚,更有无言无奈的悲伤,短短几个小时就散了。当真是“一时的欢乐”。在二十二回的元宵节,娘娘送出灯谜,自己所作的谜底为爆竹,看上去喜庆应节,冥冥中却应了一响而散之意。
至五十四回,又一个元宵夜,贾家合府家宴,听小戏,女先儿说书,王熙凤凑趣,又击鼓传花,好一番热闹,末了凤姐儿说笑话,卖关子耍贫嘴,“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从祖婆婆到重孙子灰孙子,真好热闹!”待众人追问底下时,她笑道:“底下就团团地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散了。”又说了一个聋子放炮仗的故事,没听见声响,就散了。接着以此已四更,提议大家散了罢。一连用了三次“散了”,听者尚自怔怔,只觉冰冷无味,然沉于乐中者不易有悲,亦不会咀嚼“散了”之深意。
然历经世事者,如贾母,对于家族的现状——先前的鼎盛辉煌,而今的内蠹空虚(后来贾琏竟向鸳鸯借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出来当)——心里明镜似的,奈何有心无力,只是竭力欢乐着,竭力让欢乐丰满滋润,府中逢到年节、生日、待客、赏花,必有大小饮宴聚会,贾母只要走得动,都会参加,席间笑话酒令联句助兴,一家团圆、儿孙绕膝的喜庆热闹令贾母欣慰欢喜,也遮蔽维护着贾府的表面——仍然一如既往的富贵荣耀。
不过也有喜散的,如黛玉。三十一回:端午节,各人坐了一会就散了。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她想的也有个道理:“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她看得透。那宝玉的情性只愿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一时谢了没趣;及到筵散花谢,虽有万种悲伤,也就无可如何了。对此,红学家蔡义江先生评道,黛玉与宝玉对聚散的喜好,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根源是一样的,都是聚时喜,散时悲;区别只在于对这同一情况的不同态度。
宝玉这种喜聚不喜散的性格,让袭人利用了一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一节,袭人用“如今我要回去了”来劝诫宝玉收心读书,宝玉当然一一答应,盼袭人长久留下,“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迹——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就去了。”一股孩童般清纯的痴与真,他心实博爱,多情有义,这个富贵闲人在这部以家亡人散为主题的小说里是那么格格不入可是又是那么合理那么重要。他万分看重他生命中的清净之地大观园,希望在这个水做的女儿国里终老一生,他可以对她们低声下气打恭作揖,只愿大家常聚,天长地久。
春到枝头春渐了。聚的开始与进行,便不可遏止地预示了散的登场。大观园是一场繁花与女儿的盛筵,花开人来,花谢人去,是很自然的事,再热闹的聚会也免不了散场,更留不住渐行渐近的凄清离别。倒是平常日子的画面那么鲜活生动,宝玉替麝月篦头,晴雯进来拿钱,嘲笑二人,宝玉平等对待下人,为丫头端茶倒水都愿意,同时也得到她们的真情,宝玉生日,小丫头也凑了份子,宝玉说:“不该叫她们出钱。”晴雯村道:“她们没钱,难道我们是有钱的?这原是各人的心,哪怕她偷的呢。”有一群贴心的丫头,有几个知心的姐妹,有一个交心的恋人,围拢着他,聚会吟诗,喝茶下棋,多么的平静安稳,这正是宝玉所要的闲淡光阴。
对于离散,连丫头也看得真真的,小红和佳蕙闲谈时便有提及,“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佳蕙的话令人可叹:“你这话说的极是。昨儿宝玉还说,明儿怎么样收拾房子,怎么样作衣裳,倒像有几百年的熬煎。”这便是宝玉的气息,与痛苦孤独做着抗争的努力。
当日,宝玉梦至警幻仙姑处,所翻的十二金钗及副钗判词,所听的十二支曲子,已预示了各人的命运;曲子收尾“飞鸟各投林”,将离散流落的大悲哀阐释得更为干净彻底。或许,这个于国于家无望的少年公子,心里也是清亮着的,所以,他是家族子弟中不长进不争气的一个,却是对女儿们极长情极用心极珍惜的一个,也是这方被弥天漫地的悲凉迷雾笼罩着的红尘浊世、被王国维认为是“人人无法躲避的人生悲剧”中,散发出的一束灿烂光华,偏于微弱却是温厚,因为深情而显壮美。
4.论《红楼梦》中的紫鹃 篇四
说到紫鹃,可能大家对她并不熟悉,这是因为在《红楼梦》中,紫鹃只是个小人物。但我很欣赏这个人物,这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物长得漂亮,《红楼梦》美女如云,紫鹃并不怎么突出。如果她容貌特别突出的话,相信贾府的一众色狼尤其是贾赦肯定能看上她,可是似乎没有这样的事情。而且现代人对容貌不怎么看重,比如打网球的扬科维奇,长得不怎么样吧,却挺招人喜欢;小威廉姆斯长得够漂亮吧,却不怎么招人喜欢。言归正传,我欣赏紫鹃,主要是由于她身上那些闪光的品质与才能。
去年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问题:如果让林黛玉做出选择的话,她是选择贾宝玉还是紫鹃?相信大部分人都认为是贾宝玉,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三点。
第一,贾宝玉没什么本事,他只是一个情痴,就像沙俄文学中的“多余人”一样,至少比我低能;当然实话实说,紫鹃也没有太大的本事,但她的本事至少在贾宝玉之上,也在我之上。
第二,贾宝玉是一个很不忠诚的人,在大观园中,跟他有染的女人至少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金钏、袭人、晴雯,最不能容忍的是贾宝玉竟然跟尼姑妙玉也有染。什么女人跟他无染呢?一是他的妹妹,比如贾探春;二是跟他不是一个辈分的人,比如刘姥姥;三是已婚的人,比如凤姐。这样的人比吕布还不忠诚,跟紫鹃的赤胆忠心相比堪称狼心狗肺,林黛玉怎么可能选择他呢?
有人可能会说,林黛玉怎么也得选择个雄性哺乳动物呀?她要是选择紫鹃的话不成同性恋了吗?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选择紫鹃也不一定是同性恋。还说《三国演义》,如果让刘备在关羽、张飞与甘、靡二夫人之间做选择的话,他恐怕也会选择关羽、张飞的,难道说刘关张三人是同性恋吗?有人可能说刘关张三人感情深厚,但我要说的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谁和谁的感情比谁和谁的感情更深厚,而在于刘关张三人之间干了什么,《三国演义》交代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干了什么,《红楼梦》也交代了;而刘备与甘、靡二夫人之间干了什么,《三国演义》没有交代,林黛玉和紫鹃之间干了什么,《红楼梦》也没有交代。对比一下多余人、吕布和刘关张,这个问题还有疑意吗?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过紫鹃身上还是有许多优秀品质的,我对她的评价是十六个字:忠肝盖地、深明大义、才高望重、生不逢时。
先说忠肝盖地。
紫鹃,女、汉族,生卒年月不详,不过有一点毫无争议,那就是她的忠诚。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主要是“大小”的要求,这一点与时代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足球才能卓著的人在古代很难出人头地,但关系不大;德主要是“方向”的要求,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德是“忠”和“义”。在《红楼梦》中,才最高的是琪官,最讲义气的是刘姥姥,而最忠诚的当属紫鹃。琪官和刘姥姥一会儿再说,先说紫鹃。
紫鹃对林黛玉忠心耿耿。在整部《红楼梦》中,她一直悉心照顾林黛玉,帮她撑腰,在她误解贾宝玉要背叛林黛玉的时候甚至公开职责贾宝玉。在封建社会,等级秩序森严,一个丫鬟敢公开指责主人家的公子,放到那个场合上,这一方面需要极大的勇气,另一方面也需要极大的忠诚。
就连林黛玉死的时候,紫鹃也是不离不弃。最后林黛玉是在紫鹃看着之下死的,在当时那个科技水平之下,林黛玉必死无疑,紫鹃也尽其所能,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由此可见紫鹃的忠诚。
那么紫鹃是不是最忠诚的呢?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因为他们认为焦大比紫鹃更忠诚。不过我认为,焦大的“忠”只是一种变态的愚忠,我下文还要提到愚忠;反正如果我是刘备的话,我可以三顾大观园请紫鹃,不会三顾大观园请焦大。
5.<红楼梦>中的晴雯悲剧 篇五
<红楼梦>中的晴雯悲剧
晴雯悲剧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完成了的一个悲剧,晴雯是红楼梦前八十回死去的三个人中的一个。晴雯本来是贾母生身边地丫鬟,但是鉴于宝玉在贾府中的地位以及贾母对他的溺爱,晴雯和袭人也就一同被贾母使到了宝玉身边做丫鬟,但是对于宝玉这样一个只是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耗费在缠绵的柔情与舒逸中的美少年,也就在晴雯成为了他房里的丫鬟之后应然的对美貌的晴雯产生了昵爱,虽然说实在宝玉身边的丫鬟之中晴雯还是排行老二的,但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很强、个性高傲的丫鬟对于这是不满足的!作为一个丫鬟,她还在宝玉以及贾府中的其他人中间寻找和保护自己的尊严,但正是因为这个,晴雯也就难逃因为“女儿痨”被逐出贾府的厄运了!由于自己对尊严的寻找和保护,她也就不可避免的得罪了王夫人、袭人等人,同时自己和宝玉之间基于彼此的昵爱的“厮混”也就成为了她被驱逐之前的最后一击了。在晴雯找寻自己的尊严的时候,似乎是不自觉地也似乎是不慎打破了自己和宝玉之间的界限,就这一点来看我认为这是作者赋予晴雯的一种革命精神----对封建伦理礼教冲击的革命性,只不过是在强大的顽势面前,晴雯就成了一件牺牲品。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这几句判词实际已写尽了晴雯的一生。“心比天高”,如笑指繁星所说:十岁的时候被赖大买去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后来象礼物一般孝敬了贾母,但却没有一点奴性。她的爽直莽撞针对的是每一个人:宝玉、黛玉、袭人,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她实在不是一位好丫头,她从来没有摆正奴才的位置,即便要求宝玉爱自己,也是站在“人”这一个同样对等的高度上,不是奴颜卑膝,也没有温柔和顺,再用黛玉所说的便是“我为的是我的心”。为了自己的心而活着的人,在现在也没法不让人感动的,我们难道一定要对着这颗高贵的灵魂指责她:你只是个奴才?身为下贱是她无法改变的命运,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弱小如晴雯是怎样为这不公平的命而抗挣,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她也看不惯别人的鬼鬼遂遂,她如此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果真使最明白女儿的宝玉另眼相看,由亲昵而升为心爱。看宝玉挨打支走袭人却让晴雯送手绢,我们已经明白晴雯与宝玉更贴心了。
“风流灵巧招人怨”是晴雯的又一大罪状,晴雯的灵巧确实给她惹了不了麻烦,对于她暴炭一样的性子,有如平儿般的人物知道体贴,能够理解,有如宝玉一样的主人知道敬重,多方维护。也有因挨打受骂吃了亏的,难免要背后下蛆。看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的一番话便知。她告晴雯,无非是说她掐尖要强。但王夫人触动的心思却是“长得几分象林妹妹”的晴雯清狂太过,一口咬定她是妖精,再怀疑她并芳官四儿等人私情蜜意,勾引宝玉无所不为。真正引来王夫人雷霆之怒的并非是晴雯的懒,也非晴雯爱打骂小丫头,却是她长得过于好了,不象袭人“笨笨的”讨王夫人欢心。
若果然是因为晴雯的懒或是烈而将其赶出大观园,我们便没必要在这里费神劳心,牵肠挂肚,但却因“长得太好”,担了“狐狸精”的.罪名儿,想晴雯那样清白而心高气傲的女孩儿,她又怎么能活下去?晴雯临死叫的是娘,她有多少的冤屈要对自己的母亲讲?女孩子看得比生命更重的名声被可憎的封建卫道士如此糟蹋,而晴雯却连辩解的机会也没有。也许,她想到只有自己的亲娘或者能够安慰她,也许,她想对母亲哭诉自己的清白,或者她想问问,当初为什么不把自己生得丑一些?
王夫人一一检示过怡红院的丫头,凡不顺眼的都赶了出去,然后,她到贾母处讲的却是晴雯得了“女儿痨”,她不敢说晴雯有什么行为不端处,是因为知道贾母将晴雯放在怡红院的道理,贾母信得过晴雯的清白,贾母本有让晴雯成为宝玉小妾的意思,如此一来,贾母虽着实惋惜一回,也是没有法子了。而我在这里,又难免因为王夫人的阴暗心理而感到心寒不已,晴雯长得有几分象黛玉,贾府均知,她如此鲜明地表示对晴雯的厌恶,那难道不是婉转地表明了她对黛玉的态度,她对贾母给了宝玉作丫鬟的晴雯如此之狠,自然也希望贾母明白她不愿意黛玉成为儿媳吧。我就是这样子的看待红楼梦中的那个美貌、长了一幅傲骨的丫鬟-----晴雯!以及透过晴雯所看间的贾府中的此此彼彼!
读一番红楼梦,我认为就是雅致与苦悲的思考,但是这毕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罢,且就到此,许是一番乱谈,也就至此了。
★ 孙雯个人资料
★ 天晴,心晴
★ 晴 军训第四天
★ 的姐阿雯美文
★ 张慧雯的经典语录
★ 杜甫《雨晴》赏析
★ 温筱晴经典语录
★ 内涵唯美句子
★ 搞笑内涵经典段子
6.红楼梦中的菊花诗 篇六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蒲秋无迹,冷月青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做听晚坫(dian)迟。寥:静寂
坫:古时室内放置东西的土台子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访菊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淹:久,迟 霜前月下谁家种?栏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得:满意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解:懂得 种菊
绛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尤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醑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对菊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萧:冷落 科:表示动作表情的用语如科白、插科打诨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供菊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几案袅袅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支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亿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咏菊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哓侵,绕篱
石自沉音。豪端晕秀临霜写,口角吟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画菊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挑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撷,粘屏聊以慰重阳。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问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燕归
病可相思,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瓣,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如入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菊影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有空。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胧。菊梦 潇湘妃子
篱畔秋憨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燕断,惊回故故脑蛰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残菊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蛰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秋窗风雨夕》 林
7.《红楼梦》中的茶事举隅 篇七
关键词:《红楼梦》,茶文化,品人
茶源自中国, 在中国已经流传几千年, 在三皇五帝时便有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现如今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 人们对茶文化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在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中, 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在我国具有“国饮”的地位, 茶文化盛况空前, 茶事成为每家每户必备, 此外在议事、祭祀、送礼、集会、庆典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茶。曹雪芹是一位深谙茶文化的文人墨客, 从他的呕心沥血之作《红楼梦》终究可以看出他惊人的国学常识、精妙的汉语表达以及巧妙的构思。在《红楼梦》中, 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其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曹雪芹将中国茶文化融入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场景中, 以茶为媒体, 在每个茶事活动中展现出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
1《红楼梦 》 中关于茶的描写
《红楼梦》中关于茶事的描写非常之多, 主要内容涉及到茶种、水品、茶具、茶礼、茶俗等方面。《红楼梦》开篇“香销茶尽”, 而这四个字预示着荣国府和宁国府两个家族的衰亡, 整篇小说情节的叙述和铺开中, 茶是一项重要的意象[1]。下面本文将列举《红楼梦》中有关茶的描写:
一是茶具。饮茶品茗是一项内涵深刻的艺术, 品茶缺少不了茶具, 要想获得良好的饮茶风味和视觉效果, 享受美好的饮茶感受, 选择合适的饮茶器皿是非常重要的[2]。从茶文化开始之初, 茶具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时期, 并于当时的时代风气和民俗习惯息息相关。茶具的种类可谓琳琅满目, 从采茶用具到饮茶用具, 名目繁多, 描写之详尽, 可谓到达了令人惊叹的地步。在贾母的花厅上, 摆放着洋漆茶盘, 里面盛放着若干个咸窑什锦小茶杯;在三十八回处, 贾母到藕香榭休息, 竹案上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六十二回处, 袭人给宝玉和黛玉送茶水用的是“小连环洋漆茶盘”;元妃省亲用的是一柄茶筅。
二是茶俗和茶礼。《红楼梦》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百科全书, 用细腻的人物情节故事展现出来, 其中提到饮茶的风俗和礼仪非常多。作者在文章描写中虽然信手拈来, 描写随意, 但却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风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宝玉的丫鬟袭人被家中母亲接去吃年茶, 需得晚间才能回来。在第二十九回中, 春节有“吃年茶, 吃年酒”的习俗。凤姐常常拿茶开玩笑, 曾说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叶, 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凤姐这句打趣的话就是我国传统茶俗文化的生活展示, 俗话说:“女子不吃两家茶”, 将吃茶与子女的婚姻大事关联。从古至今, 中国以儒家思想为道德思想体系的社会中婚姻是基础, 婚姻的稳固性和长久性使人们最为关注的。男方下聘礼的时候要以大雁作为聘礼, 意为并行与忠贞的含义。随着文化的不断变迁, 茶逐渐取代了大雁, 成为男方下聘的最佳礼物。女方在过门后的第二天清晨必须向公公和婆婆敬茶, 这也是一项流传至今的茶礼。
三是茶品。《红楼梦》中涉及到茶叶品种。下面本文列举几种茶品: (1) 枫露茶。在小说的第8 回中, 宝玉早起泡的一杯枫露茶被李奶奶抢了去, 气的直摔杯子, 从他的表现来看能够看出他对枫露茶的喜爱。在78回中, 宝玉撰文祭奠晴雯, 文中写道“谨以群花之蕊, 冰鲛之, 沁芳之泉, 枫露之茗”, 可见枫露茶是张先宝玉超凡脱俗性格的体现。 (2) 风髓茶。《红楼梦》中提到的风髓茶是一种非常敏鬼的茶品, 原产自建安, 《宋茶名录》中提到过一种绿饼茶名为“清凤髓”, 与此茶相近。 (3) 六安茶。《红楼梦》第41 回中,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六安茶原产自安徽六安, 是一种非常闻名的绿茶, 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脑、通窍醒目的功效。
四是与茶有关的诗、对联。小说中的人物基本上都生活在书香官宦门第, 他们从小读书识字, 文化水平较高。因此这些人物谈吐举止和文笔诗句都散发出空灵婉转、独具匠心的魅力。在小说的第十七回中, 宝玉出口成诗, 妙语连珠, 远非大为赞叹, 后将此处园景改为潇湘馆, 充分展现了当时人们闲情雅致的心情, 同样也预示潇湘馆“翠竹遮映, 疑有绿烟”。
2 不同人的饮茶方式不同
不同人的饮茶方式的不同, 展现了不同的生活境况和性格特点。以《红楼梦》中贾母和刘姥姥为例, 贾母重情趣, 刘姥姥重理趣, 这是由于贾母和刘姥姥不同的饮茶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的。贾母是一家之长, 用为长辈的权威和慈悲, 在饮茶中深知茶礼和茶俗, 讲究什么样的茶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栊翠庵中, 贾母让妙玉奉茶, 妙玉亲自捧了一个小茶盘, 贾母看重茶品的质量和情趣, 不喜六安茶之味, 妙玉懂得每个人喜好什么样的茶品, 特异奉上的是老君眉, 可谓投其所好。贾母除了挑剔茶叶的品种之外, 对沏茶的水也是格外讲究的, 妙玉也是一个对茶道有深入研究之人, 自然对泡茶之水有另外的选择, 当时她笑答是用的旧年蠲的雨水。贾母这才吃了半盏茶。从贾母与妙玉的一问一答中, 可以知晓贾母是一个熟知茶性的人, 古人认为六安茶适合老年人品。而刘姥姥在品茶时却全然不顾及那么多, 一口吃尽, 还说“再熬浓些就好了”, 引得众人发笑, 从刘姥姥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她对茶性一窍不通, 是那么随意, 体现出淳朴真实的性格。
3 妙玉论茶与水
栊翠庵赏梅品茶这个片段是曹雪芹重点描绘的场景, 从这部分的描写中可以知晓妙玉是个非常精通茶道、讲究茶具的人物, 她对茶具、茶水、茶叶等都非常讲究。下面笔者就对妙玉的选茶、择水、配器、品味进行深入探讨。
一是选择茶具。妙玉是个天生性格怪癖的人, 黛玉曾在栊翠庵品茶时, 妙玉便把黛玉和宝钗的衣襟一拉, 黛玉就知道她是个天生性格怪癖的人, 不好说话, 吃完茶后便约宝钗出去。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茶道思想世间少有人懂, 茶至清至纯, 是妙玉承载情感之物。因此, 妙玉在招待贾母一行人时, 会将茶具进行分类, 给贾母用的是精妙绝伦的名品成窑小盖钟, 给宝钗用的是颁瓟斝, 给黛玉用的是杏犀盉, 给宝玉用的是绿玉斗, 给众人一律用的是官窑脱胎天白盖碗。在茶具配器方面, 妙玉如此做法正好显示出她是一个精通茶艺的人。对于平常人而言, 饮茶不过就是解渴而已, 但是对于妙玉而言, 饮茶是一种人生艺术, 要保证唯美才是对的起茶艺这门高深艺术。
二是选择水品。水品的选择是否得当关乎茶的味道好坏, 在泡茶的过程当中, 茶叶、木炭、炭火、炙茶、煎茶、熬茶等都非常讲究。妙玉格外讲究用水, 好水泡好茶, 它能够使人获得视觉、嗅觉以及味觉上最佳的享受。袁枚认为一壶好茶要具备三个条件, 茶好、水好、火候好。意思就是说一壶好茶, 煎茶时要以天然贮藏的矿泉水或雪水最佳, 水的纯净度和味甘是最合适。煮茶的火候, 他建议用明火, 采用通心罐。在栊翠庵中, 贾母让妙玉奉茶, 妙玉亲自捧了一个小茶盘, 贾母看重茶品的质量和情趣, 不喜六安茶之味, 妙玉懂得每个人喜好什么样的茶品, 特异奉上的是老君眉, 可谓投其所好。贾母除了挑剔茶叶的品种之外, 对沏茶的水也是格外讲究的, 妙玉也是一个对茶道有深入研究之人, 自然对泡茶之水有另外的选择, 当时她笑答是用的旧年蠲的雨水, 贾母这才吃了半盏茶。后来妙玉用梅花上雪水烹茶, 用以招待宝玉、黛玉以及宝钗三人。自古以来人们认为雨水和雪水是天泉, 是无污染纯净的, 最适宜沏茶。当时宝玉吃茶时细细品味一番, 感觉舒适无比。黛玉问:“这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从这段对话中, 足以看出妙玉对泡茶之水的讲究, 甚至是严苛, 他在水质这方面储藏的知识极其丰富, 连黛玉都说不出这是不是旧年的雨水, 而是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妙玉是道教之人, 讲究心境的虚静, 在论茶的关系上, 讲究养生与自然的崇尚, 追求生活中的逍遥自在。在饮茶之事上, 他们能够把自己的闲适无为、清静虚空的心态融入到茶事当中。妙玉深谙茶礼和手形, 懂得茶道是一门审美艺术, 善于将茶品与人品相联系, 茶的自然特质与生活息息相关, 展现出妙玉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也展现出妙玉高洁的心境境界。
4 结束语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茶文化并不玄妙, 平凡中透露着对生活的思考, 品味时透露出对做人的态度。从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红楼梦》终究可以看出他惊人的国学常识、精妙的汉语表达以及巧妙的构思。在《红楼梦》中, 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其中得到了深刻体现, 他给广大读者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传承千年的茶文化, 也刻画了与茶结缘的一个个生动细腻的人物形象。精致的茶品、美妙的沏茶、雅致的用水是《红楼梦》中人物对生活的态度和体现, 也是“红文化”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当今喧嚣的俗世中, 品一壶清茗, 也是对自身心境的一种自省, 就好比尝试一回文人雅士对生活的态度罢了。
参考文献
[1]王姗姗, 蔡碧凡, 苏祝成.《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评述[J].农业考古, 2014, 02:142-147.
8.红楼梦中的管理学 篇八
(一)“这边”的用法分析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这边”都是用于称代。用于称代时,可以单独称代较近的处所,起限定后面名词或名词短语范围的作用,作定语,有“这边+名词(短语)”和“这边+的+名词(短语)”两种格式,如:
(1)你来把我的这边被掖一掖。
(2)先不过是告那边的奴才;后来渐次告到凤姐“只哄着老太太喜欢了他好就中,作威作福,辖治着琏二爷,调唆二太太,把这边的正经太太倒不放在心上”。
“这边”用于称代处所时,还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和状语。如:
(3)横竖那边腻了过来,这边又有个什么“四儿”“五儿”伏侍。
(4)宝玉道:“这边同那些浑人吃什么!原是那边,我们两个同老太太吃了来的。”
(5)只听见里面哭声震天,却是贾赦贾琏送贾母到家即过这边来了。
其中,例(3)中的“这边”用作主语,例(4)中的“这边”用作状语,例(5)中的“这边”用作宾语。
另外,“这边”还可以用于人称代词或名词后,使非处所词成为处所词,有“人称代词+这边”和“名词+这边”两种格式。如:
(6)凤姐装着在床上歪着呢,见袭人进来,也笑着站起来,说:“好些了,叫你惦着。怎么这几日不过我们这边坐坐?”
(7)一时候他父子二人等去了,方欲过贾母这边来时,就有芳官等三个的干娘走来。
其中,例(6)属于“人称代词+这边”的格式,其中的“这边”同“我们”一起作宾语;例(7)属于“名词+这边”的格式,其中的“这边”和前面的“贾母”一起作宾语。
(二)“那边”的用法分析
《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那边”也是都用于称代。用于称代时,可以称代较远的处所,“那边”多为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定语。如:
(8)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
(9)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
“那边”称代处所时,还可以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如:
(10)凤姐笑道:“不用。那边也离不得我,倒是天天来的好。”
(11)妙玉忙命小丫鬟引他们到那边去坐着歇息吃茶。
(12)那图样没有在太太跟前,还在那边珍大爷那里呢。
(13)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
其中例(10)中的“那边”作主语,(11)中的“那边”用作宾语,(12)中的“那边”用作定语,(13)中的“那边”用作状语。
“那边”还可用于人称代词、名词或方位短语后,使非处所词成为处所词。主要有“人称代词+那边”和“名词+那边”两种格式,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如:
(14)此时王夫人那边热闹非常。
(15)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16)凤姐儿见人来了,便不似先前那般泼了,丢下众人,便哭着往贾母那边跑。
(17)他哥哥金文翔,现在是老太太那边的买办。
(18)什么‘清水下杂面你吃我也见’的事,各家门,另家户,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我们这边,你们还早些呢!
其中,例(14)和(16)、(17)属于“名词+那边”的形式,而例(18)属于“代词+那边”的形式,例(15)属“方位短语+那边”的形式。另外,例(14)和(15)中的“王夫人那边”和“架下那边”都是作主语,例(16)中的“贾母那边”作宾语,(17)中的“老太太那边”和(18)中的“你们那边”则作定语。
2.2.3“这边”和“那边”的用法和频率小结
总之,《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这边”和“那边”的用法分析和频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这边”和“那边”在使用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通过“这边”和“那边”两个词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数量上,两个词出现频率之比约为1:2,明显的不对称,在用法上,“这边”和“那边”在语法功能上是相同的。那么,绝大多数的“这”、“那”两系的指示代词都是“这”系的要在数量上明显多于“那”系的,而这对词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应从《红楼梦》的内容的角度进行考虑,《红楼梦》主要写了荣、宁两府的日常生活,在叙述时又是以荣府为主线,所以,在荣府说宁府的事时多用“那边”;而且,《红楼梦》中多有描写人物群体活动的场景,这样,在描写了一处的状况后要描写另一处的状况时,往往也要用“那边”,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不论是说荣府的事还是描写此处的状况,即作为中心或参照的这一方往往都不必以“这边”来加以交代,除非是为了对举加以强调。正是由于上面两个原因,就使得《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了“这边”少于“那边”的情况。由此,我们设想这种情况应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可以推而广之,即在所有的叙述性和描写性作品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试对唐以来的语料作了调查,结果是“这/遮/者边”与“那边”的出现频率之比也约为1:2(确切数字为1772:3932),这表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其次,与《红楼梦》以前的用法相比,区别主要体现在:较前代的功能更加完善了,如:“这/那边”用于人称代词或名词后,使非处所词成为处所词的用法在这里出现并大量使用了,如(6)—(7)例和(14)—(18);又如:“这/那边”用于称代时,在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前面有结构助词“的”使用了,如例(2)。
最后,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相比,区别主要体现在:1、用于指示时,现代汉语中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往往要加“的”,而这里却是加“的”与不加“的”两种情况并存,这大概是和此时“这/那边”的词汇化程度不高有关:因为它们的词汇化程度不高,所以使得处所名词“边”的语法特征——名词可以单独位于其他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作定语——得到部分保留,因而形成“这/那边+名词”的形式,而随着“这/那边”词汇化程度的提高,“这/那”与“边”的结合就更紧密了,而“边”与它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结合就相对松散了,这使得在“这/那边”与名词或名词短语之间插入“的”成为可能;而随着“这/那边”词汇化程度的加强,“边”的名词特征也就不完全了,这样,就要求作为定语标志的结构助词“的”出现在“这/那边”和名词或名词短语之间,于是出现了“这/那边+的+名词”的形式。而《红楼梦》中前八十回中“这/那边+名词”和“这/那边+的+名词”两种形式并存,恰恰说明《红楼梦》那个时代“这/那边”还没有完成词汇化的过程,还处于发展中;到了现代汉语中,“这/那边+的+名词”成为主要形式,说明“这/那边”已基本完成了词汇化的发展过程。2、“这/那边”在现代汉语中往往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用作状语,而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它们却常常单独用作状语。这大概是因为此时“这/那边”的词汇化程度较低,所以“这/那边”中还保留有处所名词“边”的语法特征——可以单独作状语,但随着“这/那边”词汇化程度的提高,“这/那”与“边”的结合更加紧密,名词“边”的语法特征也不能完全保留;同时,介词短语越来越发达,作状语的功能越来越明确,这也排挤了名词作状语的功能。这样,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那边”就很少单独用作状语了,多是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如:在这/那边。然而,当“这边”、“那边”对举使用时,它们还是可以单独用作状语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认识到:《红楼梦》时代,“这/那边”还没有完成词汇化的过程,还处于发展中。
总之,作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一对使用频率为“那”系高于“这”系的指示代词,我们发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其特定的语用环境的。而通过与它的现代用法的比较,我们发现《红楼梦》时代的“这/那边”发展还不成熟,还没有完成词汇化的过程。
※注:该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M2006-34)之阶段性成果。
9.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篇九
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
凤姐“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这些熟悉凤姐为人的各色人等对凤姐的评价,活脱脱展现出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了吗?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以及中年时儿子的功成名就。
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好累好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爱耍小聪明。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
培根先生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特别善于保密,但保密的原因其实只是他们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凡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无比深奥。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
10.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篇十
《红楼梦》作为中国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在艺术上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细致、生动地展现了作者所处时代环境中广阔的生活场景、礼仪、习俗以致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琐事细节,无一不毕现。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描写也是相当的细致,其中包括茶的类型、品茶的要素、茶礼和茶俗、茶诗及其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它们都体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红楼梦中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诗文化,讲究颇多。
在《红楼梦》中所提及的茶有一种仙茗、七种名茶、一种外国茶。仙茗“千红一窟”是作者的一种假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只有像宝玉这样的人才可在梦中品尝到。是写宝玉在有太虚幻境是,品尝到的“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名曰“千红一窟”的仙茗。七种名茶中第一是六安茶,在作品第41回中,贾母在妙玉处道:“我不吃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为清代贡茶,系我国名品绿茶;第二是老君眉茶,也是出自第41 回师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因其形似长眉,故称老君眉,同时它也是清代有名的贡茶;第三是杏仁茶,出自第54回的元宵夜宴上,王熙凤专门为贾母准备的;第四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向袭人索取的便是普洱茶;第五是“女儿茶”,也是出自第63回,是晴雯说道“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廷和官宦人家的一中名贵贡茶;第六是龙井茶,出自第8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龙井,出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自宋代开始充作贡茶,是我国绿茶中的极品;最后是枫露茶,出自第8回,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茶。但也是一种奇怪的茶,一般茶泡三遍,就以味同嚼蜡,而这茶才刚出味,此茶茶汤清亮、茶味绵长,有人推断可能是名茶蒙顶甘露。还有一种外国茶为暹罗茶,出产于泰国中南部,出自小说的第25回,是王熙凤送给宝、黛、钗三人喝的,传说味有点苦涩。
真正的品茶是很有讲究的,曹雪芹是品茗大家,深得茶道三昧。要品到好茶,要注意选茶、择水、配器、泡茶方法。泡茶的水以天然雨水、雪、露水为最佳。茶具的选择,是要力求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叶,保持茶的本性,还要茶具古典雅美,有较高的艺术性,具有欣赏价值。而泡茶方法的讲究就包括“煎茶”、“泡饮”,红楼梦中多数就是泡饮法。比如在《红楼梦》中的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就是正本小说中的写茶事最为详尽的。
《红楼梦》中的茶俗、茶礼也是写的很详细,《红楼梦》中就有不少茶诗茶联。第23 回的《四时即事诗》四首中,有三首写到品茶,趣味盎然,如《秋夜即事》诗云“静夜不眠用酒渴,沉烟重拨素烹茶”。这些茶咏,体现了钟鸣鼎食人家的闲适,封建社会上层的生活清雅,把《红楼梦》中的“茶道”推向了高潮,为《红楼梦》一书增添了几许情趣。这些茶诗茶联以特有的清香、色泽、醇美陶冶了大观园才子佳人的艺术情趣和审美品味。红楼梦中的茶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以茶待客。《红楼梦》中,几乎每回都有待客敬茶的叙述,如第3 回写黛玉初到贾府“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以水果、干果佐茶;第33 回官宦世家贾府的荣国府贾政接待忠、顺王府客人时,“彼此见了礼,归坐献茶”。有以茶为媒。在《红楼梦》第35 回,王熙凤在怡红院遇见林黛玉,就问起白前赠送逞罗国茶是否品尝了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即吃了我们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了一齐笑了起来。”这回中凤姐用于打趣林黛玉的“吃了我们的茶”便是江浙地区十分流行的“三茶礼”。“三茶札”中的第一道就是男女双方订赠时行的“下茶礼”。与北方一样,男方的订婚礼品中必须有茶。还有以茶为祭。《 红楼梦》第78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读毕 ,遂焚帛奠茗”,以茶祭祀,凄楚哀婉。有以茶漱口。第三回中“林黛玉拋父进京都”中便有其以茶漱口的描写。还有以茶泡饭。《红楼梦》中第四十九回中就描写宝玉因性急,“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爪齑忙忙地咽完了”。
11.《红楼梦》里的管理智慧 篇十一
一部《红楼梦》,除了感情纠葛、恩恩怨怨,里面还蕴含着丰富的女性管理智慧。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成分混杂、等级森严、开支庞大。在府里是女人当家,从王熙凤的泼辣到贾探春的创新再到薛宝钗的怀柔之术,这部巨著同样把女性的管理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对现代女性,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铁腕王熙凤 20板打出威信
贾府中管理艺术运用最娴熟的,是凤辣子王熙凤。一次临危受命让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宁国府里贾珍的儿媳妇秦可卿突然暴亡,而贾珍的夫人有病在身,内务无人掌管,这时贾宝玉向贾珍推荐自己的嫂子王熙凤,王熙凤空降宁国府,成为代理总经理。王熙风上任后雷厉风行,出手不凡,将整个丧事期间的内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充分显示和发挥了她卓越的管理才能。
王熙凤虽然是个胭脂虎,外表漂亮,内心凶猛,但并没有一上来就发虎威,而是对宁国府上下做了一次市场调研,最后得出了科学的诊断报告,就是宁国府存有五大弊病:“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诿;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事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五大弊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兴利除弊吧,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者,阻碍重重。
对此,王熙凤一到宁国府,就发表了措辞极其强硬的就职演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这一番话落地有声,凤姐要树立自己的威权了,大家都开始小心谨慎,因为都知道王熙凤:“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认不得人的。”
但凤姐能不能做到令行禁止呢?大家都在观望。考验凤姐的时刻来了:一个高级丫环迟到了,理由是每天都准时来的,但这一次醒得早,又睡了个回笼觉,结果迟到了。中国是个关系社会,按理这种事可大可小,但凤姐的处理方法是小题大做,当下将该员工打了20板子,还扣了她一个月的奖金。
凤姐还撂下狠话:“明日再有迟到的打40大板,后日再有迟到的打60大板。”这一打,一下打出了凤姐的权威,宁国府很快就变得秩序井然了。同时,王熙凤不以自己得到老板贾珍的信任而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不因为自己是宁国府里的CEO而享受特权,以身作则的她在宁国府推行岗位责任制,按花名册点名:
“按名一个个的唤进来看视。”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都记在心里,然后每个人分派具体工作:有负责接待的,有负责做饭的,有负责打扫卫生的,有分管灵堂内上香、添油、挂幔、守灵的,也有负责府内器物和账目的。责任到人,按岗管理,人浮于事的现象一下子一扫而光。
改革派贾探春 土地承包创奇迹
贾探春是《红楼梦》里的另一位改革大师,学历最高,相当于现在的MBA,彻底颠覆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当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降,企业管理者的本能反应就是压缩成本。于是减薪、裁员的现象闹得人心惶惶。压缩成本也是贾探春实施改革的直接动因,但她在没有采取减薪和裁员的常规手法下,同样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賈探春是如何实施改革的呢?
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大田分成了小田;然后采取了包产到户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子们经营。贾探春由此成了创建中国土地承包制的第一人。这样一来,一个纯消费性的大观园,就被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瓜果蔬菜种植园,捉襟见肘的贾府经济,由此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这场承包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就是贾府账房一年少支出400多两银子。
另外还带来了很多好处:一是园子的花花草草再没人乱踩了,开得一年比一年艳;二是老妈妈们嘴里的牢骚也越来越少了,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了;三是也不用请什么家政服务公司花冤枉钱了,省下来的钱可以发点奖金。
有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史无前例的改革重任只能由探春来完成,而作为管理大姐大的凤姐却想不到更做不到?
这与两人的个性与做事目的不同有关——凤姐管理为私,探春改革为公。凤姐感兴趣的只有钱与权,所以她的思想触角是不可能感知正在萌芽的新生事物的。
就拿贾府为第三代奴才赖尚荣捐了个七品县令这件事来说吧。在邀请东家来庆贺时,邀请凤姐,她居然这样回复:有空我就来;来是空手的;来是带嘴的。
自然,这场喜酒探春也来了,可她一不占便宜,二不摆谱。一个堂堂大小姐,与赖家的小丫头们嘻嘻哈哈打成一片,在看似平淡的聊家常中,她敏锐捕捉住了一个重要信息——赖大家的把自家花园承包给了专业户经营,一年到底得二百两银子。
敏探春不愧为敏探春,她一下想到自己家的园子不知比赖大家的大多少倍,如果也能包产到户,那人工费、管理费、水费、点灯熬油费(算电费吧)就可全省下来了,只用坐收租金就是一笔不小收入啊。于是,改革的创举、创意的先机由此发端。由此可见,我们现代管理艺术中,聆听也是一门重要学问。
怀柔家薛宝钗 以人为本
与王熙凤甚至与贾探春相比,薛宝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管理实权,只是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协助探春代理了一段时间,尽管只是副手,却充分显示出了她的管理才干。
宝钗的管理高明体现在哪里呢?先听听她和王熙凤风格完全不同的就职演说吧:“我本也不该管这事。就你们也知道,我姨娘亲口嘱托我三五回,说大奶奶如今又不得闲,别的姑娘又小,托我照看照看。我若不依,分明是叫姨娘操心。我们太太又多病,家务也忙。我原是个闲人,就是街坊邻居,也要帮个忙儿,何况是姨娘托我?讲不起众人嫌我。倘或我只顾沽名钓誉的,那时酒醉赌输,再生出事来,我怎么见姨娘?”
薛宝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治安管理,她规定了两条红线,任谁也不碰:一是不能酗酒闹事;二是不能聚众赌博——查着了除了没收赌资,还立即解除劳动合同,赶出大观园。这些措施的配套和落实,为改革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宝钗对贾探春的经济改革,予以了充分的支持,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土地承包过程中,薛宝钗清醒地意识到,能够直接承包并得到好处的毕竟是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心里仍是不服的。如果改革不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是一味地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那么承包就可能因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而遇到挫折,贫富分化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对立。
因此,薛宝钗提出了非常正确的建议:承包者年终时拿出些钱来分给也在园中辛苦的老妈妈们,让低收入者收入倍增,让她们也能分享改革的成果,皆大欢喜。
【红楼梦中的管理学】推荐阅读:
浅析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鸳鸯形象09-03
红楼梦读后感之由湘云说红楼07-18
红楼梦成语06-14
红楼梦试题08-05
红楼梦最全诗词06-18
红楼梦艺术特色07-29
红楼梦柳絮词08-07
红楼梦好句08-17
高考作文红楼梦09-17
新版红楼梦介绍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