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2024-09-08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精选4篇)

1.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篇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式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之后,继续学习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的基础。在面积的公式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也是学生第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探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的数学思想活动经验,对学生进一步探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具有很强的引领价值。因此,本课如何定位,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进行教学,尤其重要。

肖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既实践了《新课标》指出的,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1.问题探究,探寻知识的生长点。问题的探究这一部分,学生经历了猜想面积的大小,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猜想:用剪一剪,拼一拼,感知转化由此产生的,面积的变与不变;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在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合作中,使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此时,教师及时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为学生梳理知识起了指导作用。2.图形的转化过程留给学生丰富的活动经验。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抽象能力,就是在这样的丰富中,逐渐清晰。通过这样的过程启迪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有效的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3.如何理解学生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有效地探究活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肖老师4.教师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和营造的民主、开放和分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转化方法的掌握和渗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很好的的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公式推导的难点。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有缺憾的艺。作为执教者的我们,在听或授课后,也会有没有引起共鸣的地方,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1、在猜想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时,能否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邻边垂直。这样,后来的剪拼过程沿高剪就水到渠成。

2、推导过程还是存在不敢放手的现象,如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能否让学生总结。因为大多数学生在操作时已明确了。

评课人:李华

2.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篇二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0页-8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知识的基础。教材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再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从而推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分析: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一、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数方格、割补的方法亲自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在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会准确说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用字母表示。

3.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通过转化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从而推导公式。

(3)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平行四边形纸片。

二、说教法学法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最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

新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进行反馈,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兴趣导入,初次探究

我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对好朋友发生了争论了,它们都说是自己的面

积最大,你们认为谁的面积要大呢?你是怎么知道谁的面积大呢?

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大家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以前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数学是相通的,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数方格时,通过课件的动画让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凑成合格给学生初步印象,也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数一数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寻求简单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探究归纳

请学生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动手操作,“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呢?”来引导学生。小组学习中,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支脑筋,各自想尽一切办法,这样不但达到大家参与,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展示“剪——平移——拼”的转化过程,课件的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ah。

(四)利用新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在练习中让学生利用新知解题并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设计习题时,我把练习题的难度由易到难,从基础到拓展,而且题型多样化,有口算、填空、选择、判断、连线还有应用题,渗透“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五)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说出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对新知有个系统的概括加深。

我知道在讲课中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3.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篇三

1、创设整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课伊始教师创设了小猴子和小松鼠到小兔子开的玻璃店给镜框镶玻璃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快的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展开学习。效果很好。

2.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是面积,并在教师有层次的习题设计中,不断完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概念,使我们感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3、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例如,比较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的大小,用的是观察法;比较数学书和田字本封皮的大小,用的是重叠法;比较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的大小,用的是拼摆法……这些学习方法的传授是非常必要的。

4、环节清晰,探究目标明确。

5、多媒体的运用为本节课情景的创设,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议:

4.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评课稿 篇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本单元面积计算的起始课,是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还为以后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获取新识。

三、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经历并了解该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的能力。

3、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

主意识、探索精神。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计算。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方法,渗透转化这种数学思想。

五、教法学法

华罗庚说过:“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于是,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六、教具准备

三角尺、剪刀、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课件一套。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同学们!看谁来了”(出示:羊村长图片)

村长说:“懒羊羊,这是你今年过冬过冬的白菜,自己选一块地吧!”懒羊羊想:哪一块地大呢?要比较那一块地大,必须比较两块地的面积,由此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那么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出课题: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故事提出疑问,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欲望。)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这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1、数方格(出示课件)

通过观察比较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发现两个图形的长和底、宽和高、面积分别相等。当得出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后,我紧接着问:“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方便吗?”让学生明确数方格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欲望

2、动手操作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想一想: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出面积呢?并让学生思考:

(1).转化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2).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何关系?

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特别要关注那些学困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通过剪拼、平移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等积长方形或正方形,渗透转化思想。】

3、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或讨论有疑问的地方。出现了多种剪拼的方法,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自己的剪拼方法及关系,(对说的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我接着课件展示转化的过程,使学生家深理解。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转化后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或S=ah(板书)

整个探究新知的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而构建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把学习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分层练习,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层次的练习题:

1、基本练习:

通过计算一条高和不同的底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底和高要相对应,加强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课件)

2、逆用公式练习

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出高是几?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灵活运用公式。(课件)

3、综合练习

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与底和高有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课件)

4、拓展练习---小小设计师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练习题排列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高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进行再整理,深化转化思想,为今后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ah

上一篇:春节文艺晚会具体实施方案下一篇:地税联谊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