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材料范文(7篇)
1.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材料范文 篇一
涉农资金备案系统监管工作总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近几年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一号文件,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当前我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监管中发现,我乡涉农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乡为进一步确保涉农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从源头上遏制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涉农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有效确保了上级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服务全乡新农村建设。
一、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
自接到县纪委、县监察局、县纠风办联合下文要求强农惠农资金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的任务。为切实加强我乡强农惠农资金清查工作的落实,我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我乡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自查自纠,有力地促进了自查自纠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做到清查项目应清尽清、应查尽查,同时完善了本乡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制度,建立健全了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保证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不存在虚报、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现象;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实行报账制;能按照施工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不存在资金滞留现象;能严格按照工程建设
程序规范实施,从县到乡、村层层把关,严格工程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此次自查,我乡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方面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违法现象。为使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备、资金统筹安排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我乡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研究制定推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配套措施,并积极创新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法理财,不断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社会监督。一是在乡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二是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村民代表等人担任监督员,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三是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把涉农资金项目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让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了解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各个环节的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三、抓好重点监察。除了加强面上监督外,将农业、水利、畜牧、扶贫、农机、民政、计生、卫生、中小学等部门定为重点监察对象,乡纪委除了重视群众举报外,还经常到重点监察对象“查、看、测、评”,对其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履行工作职责、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处理。
四、严查违纪行为。乡纪委通过加强与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检察院等部门的沟通配合,注意在工作督查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查处问题,实施责任追究。对管理不到位、整改不得力以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除责令将资金归还原有渠道或收回财政外,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截
至目前,由于措施得力、责任明确、部门配合、监督到位,我乡未发现涉农资金管理使用工作存在违规违纪现象。
五、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涉农资金投入不到位。
一是部分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造成项目建设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形成“半拉子工程”,造成资金的损失浪费。
二是有的项目资金主管部门拨付资金不及时,造成资金年终大量结转,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名义上的这部分涉农投入实际并未到位。
(二)涉农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涉农资金除由县财政拨付外,各级主管部门也层层下拨到乡级对口部门,形成资金来源渠道多、投入分散的状况。出现同一项目多个部门管理,不仅投入重复,使用分散,而且造成资金管理成本高的情况。
(三)部分涉农资金项目未按规定的要求实施,资金使用效益不佳。
部分工程项目建设未按规定做到“四制”。部分项目工程建设没有达到计划要求,项目管理薄弱、建设质量差,加之建成后缺乏管护,出现过早损坏等问题。
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及建议。
一、从监管调查情况看,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现有法规对各级财政在涉农投入上的责任、范围和重点等还不够明确,缺乏操作性强的规范要求。二是财政困难,供养人员多,负担重,自给能力弱,无力更多地投入农业。三是涉农资金投入渠道多,有的资金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的在建设内容、实施范围上有交叉,不利于严格管理和监督。
四是重争取资金和分配指标,而对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不够,致使一些项目建成后,由于缺少管护而导致资金损失浪费。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投入。确定符合实际的配套及自筹资金规模,更多用于农村公益事业。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涉农投入责任,促进形成稳定可靠的涉农投入保障机制。
(二)对涉农资金和项目实行相对集中管理。加强涉农资金整合,集中力量,统筹安排,逐步实现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涉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对涉农项目,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应相对集中管理,强化统筹协调,避免多头审批、重复投资和分散投资,尽力归并支出事项和纳入一个部门管理,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涉农资金备案系统备案人员的沟通培训。涉农资金备案系统项目多、资金大,各部门备案人员业务熟悉程度不同,会导致数据上的脱节,因此,要加强对涉农资金备案系统备案人员的沟通培训,让上下级之间数据相符,避免虚报、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现象发生,做到层层有人监管,处处有人负责,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涉农资金备案系统真正发挥监管作用。
2.九江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 篇二
第5期(总第5期)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2月6日
压实责任 上下联动 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近日,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明确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职责的通知》,明确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业务审核组、监督检查组、技术保障组等四个工作组,将具体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和部门,实现任务分解到位,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着落。同时,市财政局内部成 1 立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工作组。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市财政监督检查局局长任副组长,局各有关涉农项目资金科室(单位)为成员。工作组主要负责局内部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推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推动下,各县(市、区)迅速响应,积极行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了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
德安县 11月16日,德安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县纪委书记,常务副县长,统战部部长,副县长出席会议。会议宣读了《德安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建设相关业务培训。11月23-11月24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两个督查组,对全县44个(其中县直单位29个、乡镇场15个)有涉农项目资金的成员单位进行了第一次督查。重点督查各成员单位是否召开会议、是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正式下发、是否成立组织机构、是否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落实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表,督查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根据督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并提出工作要求。庐山市 10月14日,庐山市委常委会传达了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专题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2 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建立“党政重视、纪委推动、财政主抓、部门协同、乡村联动”的工作机制。10月25-31日,领导小组分层级、分类别、分片区召开7次座谈会议研究推进事宜。在反复征听意见建议和多次研讨后,印发《庐山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监督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和《庐山市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11月10日,召开由各涉农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议,就自查清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了自查清理范围、原则、政策界限和工作要求。11月22日,召开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就涉农项目资金监管监督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明确了平台建设、报备备案、公开公示等具体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以会代训,对各涉农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单位责任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瑞昌市 11月21日,瑞昌市市直成员单位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座谈会召开,就方案和实施办法征求各单位意见,瑞昌市纪委书记出席并讲话。11月23日,确定市直成员单位涉农项目资金类别和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责任落实及联系方式。11月24日,瑞昌市委常委会通过《瑞 3 昌市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瑞昌市关于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办法》,成立瑞昌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纪委书记、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涉农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局,由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11月28日,印发《瑞昌市加强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瑞昌市关于加强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办法》,12月1日,全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九江市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九江市财政局代章)
3.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材料范文 篇三
摘要:近年来,各级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大幅增加,由于这些资金点多、面广,资金运行风险较大。乡镇作为财政政策执行和财政资金管理的终端环节,资金监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执行效果,直接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本文结合安徽省工作实际,重点分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涉农资金;财政监管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各级财政安排的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
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和审计检查情况来看,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有的挤占、挪用甚至骗取、套取涉农资金;“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重建设、轻监督”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财政资金监管特别在乡镇一级比较薄弱、基础工作不扎实问题仍较为突出。创新财政监管方式,切实保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已成为摆在各级财政尤其是基层财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涉农资金监管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在“管精、管细、管好、管严、管实”上下功夫,为加强乡镇资金监管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督制度不断完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成效成果不断扩大。
2010年3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确立为乡镇财政的一项重要日常性工作。
2010年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县乡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财监[2010]58号)文件,提出加大对县乡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力度,强化县乡基层财政监督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2011年12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财预[2011]564号),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的工作办法和流程进行规范和统一。
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出要求。以安徽省为例,2014年10月,省财政厅出台《关于开展乡镇财政财务互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村[2014]1604号),旨在通过开展乡镇财政财务互审工作,推动完善各项制度措施,保障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2015年8月,安徽省财政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财农村[2015]1202号),要求进一步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质量、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同年,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镇包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的指导意见》,将涉农资金监管纳入乡镇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到2016年末,基本实现将所有用于乡镇及以下涉农资金纳入监管范围。
总体上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开展相关检查,并且制定完善一系列规范管理制度,有力保障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涉?r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现实状况制约监管。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部门相继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文件规定,但具体到乡镇,一些地方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仍然停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究其原因,一是乡镇领导的主要精力仍然是经济发展和资金筹集,对于资金的监管意识不够强。二是乡镇财政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如公共服务、补贴发放、“三资”管理、农村改革、民生工程等,既要完成财政本职工作,还要参与乡镇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难免牵涉部分精力,无暇加强监管。三是目前落实到乡镇的项目和资金点多、面广、量大,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信息掌握又比较困难,乡镇财政人员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情绪。四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缺乏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支持,一些项目主管部门对其主管的项目和资金,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不愿意让乡镇财政部门参与监管,存有排斥情绪。
(二)监管职责不够明晰。虽然文件明确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确立为乡镇财政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但在实践中,并未明确县级财政部门相关业务科室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这两个关键环节的监管责任和任务,导致三方互相割裂,权责分离。在实行县级报账制的情况下,上级主管部门控制项目的确定和资金的拨付,有权无责;而乡镇财政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中级别最低,要监管上级部门特别是跨部门、跨系统安排的项目和资金,显然有责无权,有心无力,监管工作落入形式化。
(三)部门协调有待加强。目前乡镇涉及的项目类资金,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外,其他如八小水利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危桥改造等项目都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只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这些项目的申报、实施、监督、验收和资金的使用等环节,都是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并不要求乡镇财政部门参与。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看得见、管不着”,甚至是“看不见,更管不着”,更谈不上全程监管。
(四)信息通达不够完善。虽然相关文件都要求加强财政局内部、县乡财政之间资金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但调研中乡镇财政部门普遍反映,县级财政部门内部科室、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与乡镇财政所之间信息传递脱节。许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内部科室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信息传递职责,加上县局业务科室工作繁忙,导致项目和资金信息迟迟不能录入监管平台。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更谈不上主动将项目和资金信息传递给乡镇财政。另外,目前的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监管等系统都各自封闭运行,没有互联互通,无法实施网上实时监控。由于缺乏刚性约束机制,财政资金信息上下级沟通不畅,乡镇财政所信息掌握比较困难,监管难度较大。
(五)监管能力有待提升。当前各地乡镇财政普遍存在人员不足、人员老化、业务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导致乡镇财政所人员更新换代难,业务骨干缺乏,知识结构偏低,与新常态下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不相适应,使乡镇财政监管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三、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对策建议
打通财政资金监管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国家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监管,把涉农财政资金的最后一道防线打牢、筑实。
(一)切实提高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认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迫切需要。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全面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县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监管工作方案,完善资金流程、信息通达、绩效反馈等监管机制,全面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二)健全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协作机制。落实好监管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责任,更需要理顺理清与各相关部门的关系。要探索制定财政部门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之间、财政部门各业务科室之间、财政部门与各乡镇财政所的协作机制,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的顺畅监管渠道。要协调好以财政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等为主线的专业监督,以人大、审计、监察等为重点的执法监督,以社会公众等为主力的社会监督,不断增强监督的力量和效果。
(三)加强资金监管的信息通达、公开公示和抽查巡查。县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向同级有关部门了解其项目建设和资金下拨信息,重点落实各业务科室对乡镇财政部门的信息通达工作,内部相关科室要积极支持配合资金监管机构开展工作,主动将各项资金监管信息及时传递给乡镇财政部门,确保乡镇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属地各项财政性资金到位情况。要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信息公开”模式,不断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公开公示。要加强抽查巡查力度,积极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日常监督。要充分发挥财政大数据的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系统与“金财工程”市县大平台对接,与国库集中支付接口对接,对乡镇财政资金实现动态实时监管。
(四)全面推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所有财政支出由国库单一账户支付,对预算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支付对象、支付数量、付款科目、付款用途、付款账户、收款账户、交易时间、付款人账户余额等信息都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财政监督从事后查账到事前和事中监督的转变,有效地保障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和高效。
(五)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要招录一批年轻人充实到一线财政队伍,培养一批踏实能干的财政业务骨干,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服务优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逐步改善基层乡镇财政人员力量缺、业务素质弱和监管能力差的不良发展态势。要为乡镇财政干部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让乡镇财政干部挑起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监督的重担,促进基层财政监管工作规范化建设。
(六)加大查处违纪违法力度。加强各相关部门问的横向联合,相互沟通,对违法违纪案件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和态势。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查处力度,对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投资,截留、挪用、挤占财政专项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乡镇和个人,要坚决从严查处,维护党纪国法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七)建立健全奖励考核机制。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强化对县级财政部门内部相关科室信息传递和乡镇财政监督目标责任的考核。对监管工作开展较好、工作业绩突出、实际效果显著的内部科室和乡镇财政所给予奖励;对行动迟缓、消极应付的内部科室和乡镇财政所给予批评;对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机构编制监督监管工作经验材料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市阳谷县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四措并举,配套发力,“拧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发条,强化刚性约束,树立编制部门权威。
一、聚焦机构编制事项,精准开展跟踪问效。由监督检查科牵头,抽调相关科室业务精湛人员,成立专项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选取县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和中医药体制机制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农村宅基地职责调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管理职能落实,以及卫健、教育、应急、市场监管等领域机构编制职能流程再造情况等5类机构编制事项,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导向突出、目标明晰。
二、严格实行台账管理,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和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管理台账,摸清底数,严格管理,对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领导职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类推进各类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对发现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擅自设立机构、违规任命干部等严重情形列入问题台账,实行编号、销号跟踪管理。对部门的整改情况按月进行调度,督促整改措施落实。
三是注重宣传培训,强化干部素质提升。一方面,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的学习贯彻、培训宣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班、机构编制工作会议、编办大讲堂、机关干部上讲台、印发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资料等,强化机构编制政策解读和宣传培训,提升机构编制队伍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各种业务网站、机构编制公众号等多种宣传途径,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事项、参与机构编制监督。
四是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刚性约束。坚持以《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遵循,树立编制即法的意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规定,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与巡察、党委督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干部监督等工作的协同,形成监督检查强大合力,坚决查处各类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强化监督检查结果运用,将跟踪问效结果纳入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绩效管理评价,对机构编制执行和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暂停受理有关新增机构编制事项申请;
对严重问题及时移交纪委监委进行处理,切实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篇二】
为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监督管理,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县委编办以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精神为抓手,采取“宣传式”“联动式”“监控式”等多种监督形式,全力做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为打造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是开展“宣传式”监督。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以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相关法律法规展开宣传。一方面组织业务骨干编印机构编制政策法规ppt课件讲义,通过工作调研、qq群、微信群等多种手段,广泛开展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工作纪律、审批范围等工作宣传,引导部门领导干部和政工科长切实增强机构编制法制意识,强化部门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将机构编制政策和法规纳入编办党员干部日常学习与培训计划,通过开展专题讨论、“科长讲业务”专题党课等不同形式进行业务学习,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学习中央和省、市机构编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不断加强办内干部对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方面的熟悉度,提升编办内部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
二是开展“联动式”监督。健全与组织、人社部门联动,联合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印发《关于开展机构编制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三家联合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纪律,严防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发生。健全与纪检巡察部门的联动,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查办联合下发的《关于选派优秀干部到县委巡查机构实践锻炼的意见的通知》,县委编办选派优秀干部全程参与巡视巡察,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融入纪检巡察工作,严肃查处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违纪违法问题。
三是开展“监控式”监督。加大网上实时监控力度,利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结合系统的月报校验预警功能,发挥“互联网+机构编制”的优势,实行机构编制监督信息月报送月检查制度,定期监控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运转等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纳入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将机构编制违纪违法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篇三】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新泰市委编办狠抓纪律、抓监督、抓业务,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一、抓纪律,加强宣传教育。结合机构改革动员,编印《新泰机构编制政策选编》,通过机构编制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分析,加强机构编制纪律宣传教育,明确改革要求和纪律红线。将机构编制纪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全员学习,提高依法治编水平。
二、抓监督,形成监管合力。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协同配合,优化再造用编、入编、出编审批流程,有效预防违规超编进人和吃空饷问题。畅通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依托市机构编制网及市政府网与“12310”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
5.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材料范文 篇五
近年来,某工商分局牢固树立“事故猛于虎,责任大于天”的观念,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严格把好五个关口,全力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该工商分局自建立以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促进沿江经济发展、构建和谐新港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严把准入
关。为从源头上抓好安全生产,该分局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进一步提高对把好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的经营主体准入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坚持“两个凡是”的原则,强化登记注册工作,坚决依法行政。即:凡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前置审批许可,要坚决执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进行“变通”;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炸、消防安全、食品、公共和娱乐场所等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的高危行业和领域,严格按照“先证后照”的原则,加强登记审查,凡是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或许可的,该分局一律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二是严把审查关。该分局以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贴花为契机,狠抓各类经营主体登记管理的规范。在企业年检、个体验照工作中严格审查,对凡是法律法规需要进行前置审批的涉及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经营项目,在年检验照中,一律要求经营者提交有效的前置审批文件或许可证。对前置审批文件或许可证过期或失效的,督促其限期补办;逾期未办的,责令其依法办理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或营业执照的注销登记。
三是严把监督关。结合“经济户口”网格化管理工作,该分局将所管区域,科学划分为8个网格化监管组,每组设干部2名,其中1名为组长,设协管员2-3名,各个网格,采取定人、定位、定岗的方式,抓监管工作落实。该分局还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书》,分局长为整个辖区内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责任人,监管组长为分管辖区内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网格化监管成员为直接责任人。日常强化对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业的日常巡查监管,严格执法,认真整治,全力遏制各类安全生产经营事故的发生;按照有关要求,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管,分类建立高危台账,落实检查的形式和频次,确保日常监管落到实处。
四是严把查处关。该分局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在日常的监管巡查过程中,结合辖区实际,有重点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是对食品、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实施专项整治,严格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食品卫生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的违法行为,消除不安全的隐患。
6.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材料范文 篇六
在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校教育工会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我校坚持依法治会,民主治校,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努力为学校的生存发展献计献策,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工会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下面就我校工会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民主意识
工会组织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对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决议。我校工会能自觉加强工会干部的队伍建设,工会干部职责明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会工作,定期学习,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工会每学年都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总结。能及时完成上级工会规定的任务,能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二、坚持民主办学,切实行使教职工民主权利
1、我校坚持和完善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办学,加强民主管理。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和财务状况报告。、每学年召开有关教代会专门会议,评议教职工考核等有关事项。学校的重大决策都能交教代会审议并通过相关决议。如学校近远期发展目标、远景规划、征地、部分建设以及教师工作量标准、教师、班主任考核标准、奖励标准等等。学校行政都能自觉严格地按照教职工决议开展工作。“我的校园我作主”,我们至今忘不了在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教职工代表们一份份厚重的提案,一次次神圣的表决。通过教代会,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上下一心,众志成诚,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朝着既定的目标阔步前进,可以说,学校一次次荣誉的取得,都凝结着广大师生员工智慧、心血和汗水。
在工会牵头下,扎实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加强群众监督和民主管理。公开的内容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家长、学生、社会关心的问题。比如考核、评优晋级、职称评聘、考核结果、课时补贴、奖金、福利待遇、学校财务状况、学校收费标准、优秀学生、优秀班集体的评选等等。公示的途径有:公示栏公示、会议公示、通报公示,通过校务公开,把群众关心的校务问题明白于众,让广大教职工心顺、气足、干劲大。
三、坚持依法维权,切实保障教职工权益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落实法律法规有关条文,维护和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1、维护保障劳动权益。学校工会积极配合办公室认真做好工资人事等方面工作,让每位教职工能及时足额地得到政策规定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医疗保险。学校工会配合有关处室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计算好教职工课时津贴、工作量补贴、加班补贴和奖金,督促总务处按时、准确发放,保障教职工能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
2、维护保障教育权益。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我校大力开展“建学习型校园,做研究型教师”活动,为教师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学校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学历,鼓励教师参加新教材培训,继续教育。
四、救助特困职工,切实解决教职工后顾之忧
济困助贫也是我校工会常规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并成为一项制度,一种传统。对教职工家庭遭遇不幸,如天灾人祸、红白喜事,工会都会代表学校第一时间发动相关人员向这些人群传递和表达心意。对生病的教职工,工会都会出面帮扶,并号召教职工捐款。学校工会还根据学校的实际,协助校长室对学校的后勤队伍进行充实。把家庭比较困难的教师家属安排到学校后勤工作群体中,为他们重新找到了岗位,解决了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每逢佳节,工会还组织有关人员看望离退休教职工和特困教职工,给他们送去了礼品和礼金,表达江孜高级中学这个大家庭的一份温暧,一片心意。
以上是对我校工会工作的点滴回顾和总结,不妥之处还望领导批评指正,我们也深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与上级工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将不断总结,在工作中不断改正,不断进步,努力使我校的工会工作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为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7.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材料 篇七
为认真贯彻省、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市民食品消费安全,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针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品种多、范围广、监管任务重的特点,创造性地建立了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全过程监管的一整套监管体系,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益。
一、狠抓制度落实,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为抓好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今年我局一是继续大力推行“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二是以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等为依托,强化日常监管,完善食品经营主体自律制度建设,督促食品备案、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以及食品质量承诺制度和市场开办者的质量责任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巡查工作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四是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制,妥善处理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事故。五是实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登记制。
二、继续开展流通领域商品监测,严把商品质量入口关
为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不断完善商品质量市场准入体系,积极配合省局开展流通领域商品商品质量监测,严把商品质量入口关。X季度共组织监测抽查XX个批次,经检验合格XX个批次,不合格XX个批次,平均合格率为XX%。对抽查严重不合格的食品依法进行查处,并责令下架、撤或召回。
三、突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维护食品消费安全
今年以来,我局针对食品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消费特点及消费者申诉举报多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种,以城市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域执法检查,;以“五一”为重点,开展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确保节日消费安全。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突出重点食品质量监管,特别把奶制品作为重点产品,严肃查处销售不合格液态奶以及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
四、建立信用公示制度,构筑诚信体系
市工商局推行了“企业示警”制度,对消费者申诉举报比较多、制假售假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交易安全的企业和商户通过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系统列入“示警企业”,建立了企业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向企业发出警示;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获得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以及信誉程度较高的企业,授于“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通过“企业示警”促进了企业自律意识的提高。
五、打假除劣,维护市场秩序
为规范市场经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有害商品,今年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出动执法车辆XX台次,检查食品经营户XX户次,查处无照经营XX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X个。通过整治,我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切实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材料范文】推荐阅读:
乡镇涉农资金监管调研报告12-26
涉农资金论文07-18
资金监管工作总结08-05
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11-08
涉农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方案11-14
加强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工作的建议11-01
中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来疆检查07-30
淮安资金监管06-12
乡镇资金监管案例06-27
长沙市预售资金监管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