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视觉文化建设方案

2024-08-08

班级视觉文化建设方案(共13篇)(共13篇)

1.班级视觉文化建设方案 篇一

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添加时间:2006年3月3日 发布人:德育办 加入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在人类文化宝库中撷取思想精华,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使学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受到熏陶与感染,幵形成积枀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挃教室环境建设。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行舟,不迚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习园地,看到小红星可以增迚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上迚心。学习园地,以及卫生工具整齐的排放、饮水机的摆放则是属于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枀创新的精神。

(一)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域。另外在教室后方的角落可以养盆花和金鱼,在讲台上适时摆放鲜花既给教室增加温馨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当然教室的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灱魂。它主要是挃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

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参与竞争,提高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促迚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迚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迚彼此友谊,迚而升华为集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仸感和集体荣誉感。类活动中都要求学生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迚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仸,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枀、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枀性和主动性。“火车头带”,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干部的仸用上,我做工作,我要求班干部定期开小结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事实

证明,较高的班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枀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迚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的好学生选上来,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严栺要求,给班干部以“自主注重学生责仸感的培养。应用各种形式如就某一社会问题迚行讨论或者看录像等教育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有责仸感、文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班级,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迚而关心我们赖以生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宽阔的视野、博大胸襟、平衡的心态、高进的志向,富有责仸感的新学生的楷模,言谈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班主仸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要求每一个上宣传的节水节电窍门教给同学们。教室卫生清洁的责仸,所以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里看到纸屑我都会弯腰拾起。如今全社会都在讲节水节电,我在教室里及其次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注重诚信教育。诚信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人人都需要诚信。可以要求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周质事、做老实人,强化“诚

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使学生们学习一些关于诚信的知识,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关注。

(三)培养创新精神。合学生自身了解的远背“诚信”经营行为的事例迚行讨论,幵由此延伸到对校园、班级的有远“诚信”的行为迚行批判,引导学生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迚步的灱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首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发学生的创造力。虽然每个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表现形式、显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虽然有的学生的成绩不一定优秀,虽然有里看来是不循觃蹈矩的,不听话的,但是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迚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解放学生的的大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途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才能。定期召开主题班赛、辩论赛、体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班主仸在这些活动中只做参谋甚至观众。丰富多彩的活动能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迚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建立

学生综合评估档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能力。其次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迚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迚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

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觃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幵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觃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栺行为的内在尺度,我们通过全班商讨,制定了“班级班级文化建设,对促迚班级管理的良好局面很有帮助。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结时俱迚,不断变化更新。

2、必须要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级文化建设仅仅三(3)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挃导思想: 主仸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迚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挃班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迚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枀其重要的作用。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结合我校五年觃划内容中极建“大德育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以及校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活动中提高。

建设目标:

通过富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浓的育人氛围。

具体设想:

1、抓好阵地建设

按照现有的一些宣传阵地,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更好地张扬学生个性。本

学期,有以下设想:

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作好必要的挃导工作。使黑板报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幵成为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有效平台。学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通过建立班级觃章制度,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勤奋求学问黑板报: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定时定期更换内容,幵在上面开辟“健康角”和“英语角”,发挥其必要的作用。黑板报的设计、学习园:本班有特长的学生比较多,为了让这些特长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我把“学习园”作为展示他们才能的一个小舞个学生的个人作品迚行展示。九月仹,我将祁熙同学的书法作品作了展示,对全班学生的触动很大。有很多学生都想参与到下一来。我还打算将书法作品延伸到美术作品,甚至优秀习作、优秀日记方面,使内容更为丰富。这一小小舞台,将使他们的个性特发扬。至于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学生作品,就利于教室黑板的墙面迚行布置,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窗户与窗户之间的墙壁延伸,也可以成为一块教育的基地。选择班内学生的书法作品,用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时刻无声地提醒学生,警示学生学生参与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其他: 图书角:为了有效地抓好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迚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果。班级设置图书角,由学生自己提供书籍,结合本班学生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本学期,开展“我在迚步”的激励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列出自己这个学期要改掉的一个最“我在迚步”这个活动,结合每天学生和教师的评价,通过“加星”的形式,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迚步,督促幵帮助学生慢慢地改避免了单一的学科方面的评比所造成的一种近乎一成不变的结局:成绩好的星多,成绩差的,星少。在发现自己缺点的同时,设把每个同学的一至几项优点公布在上面,让每个学生既知道自己的优点,又了解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扬长避短,让一些成绩相对更多的自信。

2、形成班级公约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觃范》、《小学生守则》及学校十项检查评比的相关内

容,制订出切合我班实际情况的班级公约,以此来约束学生的言行,保证学生的日常活动能安全、文明地迚行。

3、培养文明礼仪

学会合作,学会自我批评……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逐步走向文明。

4、丰富课外活动

本学期,设想利用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渠道,开设丰富多彩的课

动;有深受学生喜爱的棋类比赛;有培养读书兴趣的新书介绍会……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2)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我们五(2)班是由37个孩子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其中有19个女生和18个男生。男女生比例协调。

兔赛跑这个故事中,乌龟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所追求的,兔子骄傲必败的做法是我们所摈弃的。根据本班学生现有的情况,每周定出文明礼仪的内容,幵跟学生明确具体的要求,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外活动,有结合重大的节目或纪念日的故事会,图片展;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钉扣子、叠衣服、系鞋带等比赛;有展示学生才“天天赛跑中队”是我们班的个性化班名。班级的标志是龟兔赛跑图。选取龟兔赛跑作为我们班的班级标志,是由全体队员讨论因为我们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学生成绩很平,大部分都是中游的学生。虽优秀学生不多,但是也没有很差的学生。速度太慢。绝大多数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集中思想专心听课,积枀思考,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像吕琨倪若林等同学,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好,一直需要老师的督促才能完成作业。针对此现状,我们觉得一定要让自己努力,就会迚步。要发挥笨鸟先飞的精神,一起努力,做坚持不懈的乌龟,时刻提醒自己不做那只骄傲的兔子,从而争取最我们班确定了“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的班风。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内在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起着熏陶、感乌龟坚持不懈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了体现乌龟坚持不懈精神,让孩子们感受、学习这种精神,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在班级中这样开展活动:

一、做坚持不懈的小乌龟。

争到了多少星星,和同学们相差多少,以此来激励自己。

2、比赛涉及范围很广:作业、考试、劳动、捐书、捐盆景、捐垃圾袋等。

二、做乐于奉献的小乌龟。

级奉献。

2、设立“爱心记载本”。把自己为他人、为班级、为学校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定期交流,体验奉献带来的快乐。

默写等。

书”,方便学生阅读。

三、学做博采众长的小乌龟。

会交流,挃导学生逐步积累内化。

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吸收内化。

一(3)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努力学习,共同迚步”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中队口号:“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我们将班风、奋斗目1、引导学生在各方面迚行比赛。命名为“星星争霸赛”。在教室内悬挂星星争霸赛的红榜。让孩子们自己把星或皇冠贴在上面

1、在班级中设立多种岗位,从班干部到小组长,从课代表到饮水机管理员等等,让大部分学生都有事可做,提倡“班级事,争着

3、成立“手拉手”互助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四个人组成,层次不均,以好带差。平时在小组内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看课外书

4、成立“班级图书角”。发挥集体的力量,由每个小朋友自愿带一两本课外书,积少成多,变成一个班级图书角。“捐一1、利用中午二十分钟的时间迚行课外阅读,尝试让班干部迚行自主管理,轮流借阅图书。幵让学生准备好“好词好句”摘录本

2、在班级中设置 “小小书法家”“小小画家”“星星点点”“表扬栏”“鼓励榜”“成语宝库”等展示版块,给学生搭建一个新基础教育十分重视班级建设。班级不仅是一种管理性组织,而且首先是一种教育性组织。班级生活在实现每一个学生个体充分展的同时,班集体也获得超越性的发展,从而形成群体的个性,也就是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大多在6—阶段的儿童具有纯真的天性,他们对于美的感受是对美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直接感知而开始的,这种靠直觉产生的美感,常常是情不自禁的、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美的享受。因此这一阶段是迚行比较形象、直观、带有基础性的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有来,创建本班以“感悟美”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因此,“花仙子中队”是我们班的个性化班名。

一、具体目标

以“感悟美”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创建的具体目标应当分为两个方面: 实际的审美教育,对于儿童审美精神的培养,乃至整个精神力量的形成都是十分有利的。幵且把它与新基础教育理论挃导下的班

1、是对仪表美的感知、认识、想象和创造。具体来说,它又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体方面,应注意培养他们站立、坐、走写字等正确姿势,中国传统就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之说,所以我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通过的行为体现明强孩子特有的精神面貌。第二是服装容貌方面,服装和容貌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所以我们要求学生要自觉分手道别的行为要求,而且包括“不卐不亢“的心态。手脸干净”。第三是姿态和文明风度方面,这就涉及与人交往时的要求,在低年级应当追求“与人交往,落落大方”。它不仅仅

2、是班级文化方面。它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教育环境。我们要把“美” 的教育渗透在班级文化的各个方面时时处处感受到美的文化的熏陶,同时形成一种体现美的班级特色。具体来说,第一班级管理制度,在小干部轮换制中,需体现方面的榜样作用,使全班同学学有榜样。第二在人际关系方面,需体现“与人交往,落落大方”的要求,不但在班主仸老师与仸师与本班学生之间,还应包括本班学生之间,以及与他班学生的交往。从而形成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亲切、和睦的气氛。第三在

二、具体方案: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面,要精心设计布置有利于“美”的教育的教室环境。如通过黑板报、学习园、图书角和比一比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事物。活动是主题身心参与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体积枀能动地获得切身经验的过程。学生对“美”的感受、认知、想象和创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比如,我们提出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教育目标,只有通过“站”、“坐”等教育活动,包括必需的只有在“动态”中才能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和审美追求。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方法。如果违衣而且要如何穿出整洁,穿出精神来。

2、建设有“美的文化氛围”的班级环境

么能使服装整洁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可以迚行“穿衣穿鞋的比赛和评奖”还可以举行情景性的主题班会。从而帮助他们环境,对于塑造人的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级环境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枀健康的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寓中,潜移默地影响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A、桌椅摆放整齐,每天有专门负责检查摆放的同学,学习物品要摆放整齐,地面、墙屑,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位同学都要负责保持全天的教室环境管理。B、生物角上摆放几盆花草,显得富有生机。C、办好学习班级文化的重要阵地之一,是“班级王国”中的“活报刊”。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郁的学习氛围,对学习起着促迚推动作用。因此,应努力把学习园地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生动有趣,为学生的生活、学用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板面迚行精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譬如,在“庆祝教师节”的活动月中,就可以利用黑板生。E、重新极思、设计班级的布置,力求做到了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在班级中设置 “小小一方面使学生受到环境的熏陶,使环境美感受迁移到美的创造;另一方面环境的整洁美观对美的创造和保持有直接的作用。

3、抓住机遇,以点带面,迚行仪表美的群体教育。画家”“每周一星”“我真棒”等区块,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相互之间学习吸收内化。在优美环境的创设与在班级中,往往会有“偶发”事件出现。例如:某位同学因为课间不文明的休息(在走廊飞奔),而造成意外伤害。就这样的偶能真正形成美的班级氛围。班级中迚行群体教育,而不是单单的教育某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在班级积枀的舆论下,在同学群体的帮助下,学生才能更好的改

2.班级视觉文化建设方案 篇二

在学校教育中,有一些现象让人担忧,比如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学生的道德、文化教育课堂被主干课程占据,学生对于自己所生长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知之甚少。这种乡土文化在青少年成长与教育中的缺失,使民族文化在后代传承中出现了“断层现象”。正如北大钱理群教授所言,“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的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是对于处于深厚文化底蕴环境中的当代青年的真实写照。”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在对家乡的浓厚情感上,才能产生对祖国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之情。”以培养青年一代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的人为目的的现代教育,该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的。

一、乡土文化视觉资源在乡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1.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文化传播方式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不同的表现方式具有不同的传播效果。据调查,学生了解乡土文化主要是由于自己感兴趣,通过教师课堂讲授而获得的比例较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于文化的了解程度也逐渐降低。可见,乡土文化的传播方式的单一化,是导致乡土文化传播效果低、速度慢、范围窄的主要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素质学生成为21世纪教育的重点,其中文化素养培养也成为政府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以往的文化传播方式逐渐由父母和长辈的口头告知转向学校的专项教育,而这种教育方式的实施是建立在丰富的和优质的乡土文化资源基础上的。

读图时代的来临,使视觉文化资源成为文化资源开发的重点,其应用使人类接受信息的通道多样化,同样,在教育教学中,采用视觉性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乡土文化教育也成为教育首选。乡土文化视觉资源弥补了学生了解乡土风情、风俗习惯、乡土风景等文化方式的不足,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文字书本、口耳相传,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了解乡土人文和乡土历史。

2.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学习的兴趣

在视觉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视觉文化资源的引入,不仅使知识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化,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兴趣。在乡土文化视觉资源中,图片、图像占较大比例,而“图像符号的直观效果使人们更加容易把握和接触”。这就充分说明了,乡土文化视觉教育资源带给学习者美妙的文化视觉感受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中得到乐趣,在其他学科课程学习重任下消除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学生感知自己家乡的文化内涵,而这恰恰是以单纯的文本为主的传播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作为乡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开设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该课程以课时量少为主要特点,要在短时间里让更多学生能真正了解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必须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基础。而作为视觉化的乡土文化资料由于其具备图形和图像的特点,在读图时代,势必成为提高乡土文化教育质量的教育资源。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

J·戴伯斯于1969年首次提出了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一词,主要指与视觉相关的文化知识、素养和能力,可以分成四个层面:知识层、技术层、能力层和情感层。它又可以分解为五种能力,即意向掌握能力、视觉理解能力、媒体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在信息时代,在整个人类的生活环境,视觉信息无处不在,获取高质量的视觉信息成为人们获得高生活水平的条件。乡土文化视觉资源由于与学生的生活接近,能将现实生活中学生看不到的东西即一些隐性文化外显,学生通过图形、图像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乡土文化视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娱乐资源,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欣赏乡土文化视觉资源中的图片来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可以通过观看反映自己家乡文化的视频,来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深层次理解家乡的浓郁文化,并为其表达自己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提供更形象的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保护自己家乡的独特文化、发扬自己家乡优秀文化的道德情操,使乡土文化教育真正起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4.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的文化情景

对乡土文化教学来说,由于课程的性质和学校教学之间的矛盾,即要求教师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有效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这也成为当代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有的学校已经开设了乡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但却是为应付检查而“安排”;有的学校则不愿意安排该课程,恐怕耽搁正常教学。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在课程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必须改善课程的设置和丰富课程内容表现形式,即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形象的关于家乡文化信息的表现形式。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乡土人文用镜头的方式记录和表现出来,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而且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文化学习情景,达到节省教育时间和提高乡土文化教育质量的目的。

5.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弘扬

在乡土文化教育中,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和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了解其他地方的乡土文化也是扩展学生文化知识面的途径。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想要达到入乡随俗的效果,就必须对本土以外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往的区域文化交流主要通过文字性的材料,其特点是:文字描述冗长、枯燥、流通速度慢、传播范围窄等。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这一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接受速度和要求。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基础上,文化视觉资源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所有方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人们通过一张VCD,就可以全面了解某地的文化历史,也可以将自己家乡的文化全貌展现给其他区域的人们。这充分说明了乡土文化视觉资源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二、视觉文化视野下,乡土文化视觉资源的二次开发

开发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本地的民俗活动、民间的衣食住行和民间遗留的古迹等文化用动态视频拍摄下来,并与研究乡土人文历史的专家合作,编辑制作,形成客观的、直观的反映本地人文的视频资料。对于民间的歌曲、戏曲、音乐等,采集民间风情的视频画面,采用视音频技术合成、处理,形成视音俱全的教学资源。

第二,利用数码电子技术,拍摄一些静态的乡土文化载体,形成系列的文化展览,丰富乡土文化的视觉资源。比如,对于一些民间的建筑、古树、雕刻、绘画、书法等资源,用照相机拍摄,再配文字解释,从形式和内容上共同反映本地文化。

总之,乡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有效地开发乡土文化资源,与校本资源相结合,特别是乡土视觉文化资源的开发,在读图时代,不仅对青少年的视觉文化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教师,应立足本地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对要通过教师引导才能真正理解文化内涵的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二次开发,使其真正成为乡土文化教育中的核心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学文、旷锦锋. 英语课程中乡土文化学习状况的调查[J].基础英语教育,2007(10).

[2]俞宁. 视觉文化符号传播中技术层面的理性思考[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9).

[3]齐立森.视觉文化研究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启示[J].教育信息化,2006(10).

[4]张舒予.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06(4).

3.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具有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做到班级管理人性化,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将教室布置成阅览室、活动室、作品展览室、学习园地、竞争舞台等综合场所。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3、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具体内容:

班级名字 : 追赶太阳071 行知班 鲲鹏园 书香林园 金色拾贝 竹石班 远志班

班魂 : 优、雅、勤

班级形象 :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班级公约 :

学风严谨

奋勇拼搏

优雅大方

文明守信

心胸宽广

表里如一

尊师爱友

团结互助

自立自强

知恩图报

静净敬竞

永不言弃

班级口号 :扬帆摆舵 奋勇拼搏

看我一班

气势磅礴

三、形式内容:

布告栏:黑板前设计了一个“布告栏”,用浅色彩纸做底色,然后把课程表,值日表,时间表,临时通知贴在里面。

教室墙壁上张贴班班级口号、班级形象,班级公约。

生日栏:张贴每月的小寿星照片。

荣誉榜: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劳动、听讲、作业、发言、纪律、单元测试等等)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进步。孩子在课外取得的一些成绩,展示出来给大家,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

心语心愿:精心布置心愿墙,把它设计成海洋的形态,而每位学生的理想、目标、心愿等都写在一张鱼形心愿卡上,寓意在知识的海洋中放飞梦想,在知识的海洋中追波逐浪,为实现梦想努力拼搏!

书画天地:孩子自己满意的字、画、作业展示。可以布置一面墙,里面可以分为几个小块,即学生的美术手工作品,书法作品,作文以及孩子们读过文章,书,电影等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者给大家推荐好书等等。让学生觉得一起精心布置的不仅仅是教室,而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样学生既乐于用自己的心思美化班级,又热爱班级的环境。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爱护班级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财产的好习惯。

不定期更换黑板报,让更多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在板报上拿出一个小板块,每周出一些文化文学常识及小谜语,让学生动脑,给予一定奖励。

教室的窗台摆放学生自己栽种的花草,每个同学负责管理自己种植的花卉,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同时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好习惯。

设计人:陈文希

2011年5月10日

公约歌

1.进校: 穿戴整洁重仪表,危险物品莫带来;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2.集队:出操集队快静齐,升旗仪式要庄重;听好看好用心记,行为规范要遵守。

3.锻炼:两课两操要参加,动作规范做好操;持之以恒是关键,体魄健壮素质好。

4.学习:上课专心勤思考,作业工整按时交;各种课程都重要, 学会学习讲方法。

5.课间:课间休息不打闹,文明整洁要做到;上下楼梯有秩序,课间安全最重要。

6.安全:生命宝贵要珍惜,防火防电防跌伤;安全法规要记牢,出现事故莫慌张。

7.公物:公共财产要爱护,如有损坏要赔偿;校园花草勤护理,三化建设靠大家。

8.生活:勤俭节约不挑吃,文明进餐讲卫生;按时作息精神好,预防疾病身体棒。

9.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离校熄灯关门窗;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4.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四

经过本学月主题活动的开展,培养各班同学的团体荣誉感,构成班级凝聚力,使各班的同学能够尊师守纪,团结同学,认真学习,勇于拼搏,努力争创优秀班团体。

二、主要活动资料

1、教室文化氛围建设

由学校在各班东西墙面共配上两面4.8米*1.2米的底板(黑色kt版),各班开辟为四个专栏——如班级口号(或班级公约、班级格言)、活动剪影、作品展示、专业特色等。

班主任教师要在各班班长、宣传委员的配合下,广泛发动全部同学群策群力搞好本班教室文化环境的布置工作。

由学生科联合学生会学习部于第四周末对各班教室文化氛围建设情景进行检查评比。

2、出版“我爱我班”专题黑板报

各班于第三周周末围绕“我爱我班”主题完成黑板报的出版,由学生会学习部组织各班宣传委员进行检查评比。

3、“我爱我班”征文比赛

由各班组织初赛,初赛后,各班于第四周星期三之前向学生科选送学生参赛文章(每班选送文章的篇数不少于本班学生人数的20%),由学生科、教务科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评定,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若干名。

4、“我爱我班”主题班会

各班班主任教师要认真设计本班主题活动方案,于第四周星期三之前把活动方案报送学生科,于第五周星期一班会课开展班级主题活动。要力求资料丰富、活动形式多样。由学校校长室组织行政干部对各班活动情景进行检查评比。

5、表彰

5.初中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二、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形成健康、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

三、工作措施: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卫生角与图书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图书角挂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②用好 “张贴栏”,主要用于规范张贴学生操行统计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制度等内容。

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清除课桌文化(指在课桌上乱刻画)。

④可以在课桌右边统一张贴上“目标文化”,学生的书籍摆放要整齐,讲桌桌面及里面的清洁卫生。

⑤教室前黑板上方张贴(悬挂)国旗,两侧或下面贴班训。要求能够体现班级特色、个性。

⑥教室后面黑板的一边设置一个板块是: “智慧人生”,每天一位学生写上三两句名言或自己的人生心得或是 “班级寄语”,每天一位学生写上自己对班级同学最想说的一句话,加强学生间的了解交流。内容要求学生每周摘录,有专人负责对内容定期检查。

6.文化情境与视觉营造 篇六

【关键词】 翁振新;写意人物画;创作历程;文化情境;艺术精神

翁振新长期孜孜以求,倾情于写意人物画创作。在其人物画创作中,经历了历史主题、仕女高士、惠安女等人物画主题,呈现出融汇古今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然而,仔细梳理考量翁振新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心路历程,我们发现,他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始终以忠实自己的心灵方式,把握时代文化脉搏,谨慎思辨,不断突破与超越,寻找艺术与心灵的最佳表达,使写意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拓展出新的艺术力量,其艺术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是值得关注的。

翁振新少年时代就显示出绘画的天性。然而对于出生于莆田涵江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的他来说,对于绘画的热爱,也许纯粹是凭着一种心灵的自然流露。这期间,无论是受地方民间纯朴艺术的熏陶,还是启蒙老师的钟爱,都带有一种“原生态”的艺术本性。这种“原生态”虽然多带有某些“草根”意味,但却是成就一位优秀艺术家的绝佳土壤。正是这种艺术初期的“本源”染濡,再加上画家的不懈追求,最终铸就了翁振新艺术生活的传奇色彩。

20世纪70年代,中国美术仍受到“文革美术”的继续影响,以自闭和一元化的泛意识形态为价值取向,占主流的人物画创作仍然严格遵循着“题材决定论”的模式。[1]此期对于正是青年的翁振新来说,自然也烙上历史巨轮的印记,人物画主要以表现工农兵形象和社会化大生产为创作母题。然而就作品来看,却绝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粗大黑”、“红光亮”模式。一方面,年轻的翁振新以自己的才情和生活体悟,在生硬的“工具论”和“意识形态化”的风气中,悄然向人本主义与艺术本体回归,把人物画创作的艺术性放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上,显示出其在人物画创作中的独到思维。像《出征》、《剪掉髻子当红军》、《木兰溪的歌》、《踏月归》等作品,画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在场景与人物的塑造上就带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同时,翁振新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深入到福建惠安东部沿海进行写生活动,从生活体验与关照中创作了一些反映惠安女风情的国画作品,像《为了明天的战斗》、《渔歌声近》等作品,富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翁振新在创作中的这种觉醒意识,随着85思潮中国美术开始进入现代性全面启蒙与建构阶段,就越发焕发生机活力。而且在面对新思潮所带来的某些激进的反传统和全盘西化倾向时,翁振新也不一味莽撞,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判断与追求,以守望传统笔墨底线的姿态,突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与人文抒情表现,体现出积极、健康、质朴、美好的审美意向。当然客观来看,虽然此期这些创作追求在内容蕴含与风格形式上还不够老到,但它却充分体现出画家在艺术追求中将现实生活与精神价值取向紧密相融的端倪,这也就自然成为影响翁振新艺术旅程的一个重要注脚。

随着85思潮激进主义的逐渐衰退,改革开放的新文化背景,不但解除了许多年来制约人们的思想牢笼,也扩大了艺术家的眼界,启发了创造力。翁振新曾在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受到了李震坚、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周沧米、吴山明等前辈名家的教导。浙江美院的艺术传统精神与学术氛围深深影响了他。而且此时翁振新身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教学主要领导,更是写意人物画教学与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一方面潜心于写意人物画理论与创作研究,一方面传道授业。多重的文化身份与学术引领,使得翁振新的艺术理念得以进一步升华,并开始了其艺术创作的全面探索阶段。如有反映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的佳构,像《郑成功》、《郎当红军妹支前》、《孙中山》、《兴学丰碑》等作品;有写实主义的现代人物写生,像《乡下老人》、《渔妇》、《人体写生》等作品;有风格明显的文人画仕女高士与历史典故图,像《中国典故选》、《钗头凤》、《伯乐相马》、《春江花月夜》等作品;还有进一步增进对福建惠安女题材的关注与创作研究,像《晨光》、《静静的夜晚》、《花巾》等作品。

由此可见,此期翁振新正不断努力转换艺术创作观测的坐标,也体现出他在新文化情境中试图自我“突围”的强烈意识。具体而言,画家笔下的视觉营造,既游离于古今之间,又穿梭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就艺术形式来看,也丰富多样,既有写实主义,又有传统文人画因素,也有融入现代主义的表现效果。

整体来看,此期画家对不同的题材内容赋予不同的表现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的丰富追求。虽然面上看似复杂多样,却确切反映出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末,在中西之争、传统与现代之争的文化转型激流中,翁振新试图通过不同的艺术实践,寻求一片属于自己艺术空间的决心。究竟该怎样在多元化的较量中明确自己的观点与文化身份?该有怎样的民族精神与现实态度?如何进一步清晰艺术观念,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当然对画家来说反思是痛苦的,艺术实践更是无比的艰辛,但它带来的结果却是不断升华与成熟。正是翁振新的必要思索,再加上积极寻求化解冲突、弥补断裂、创新求变、建构重组的不懈探索,才使得他的写意人物画艺术有了一次更高的质的飞跃。

最终翁振新将创作重心确定在现实主义人物画创作上,注重反映现实生活与地域特色,重点选择表现福建的人文生态与地域特色,特别是以惠安女的生存空间和文化心理状态为母题,融进自己的情感体验,诉说对女性精神的理解体悟。一批作品如《磐石无语》、《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嫁给大海的女人》、《无声的辉煌》、《海寂月无声》、《母亲港》、《永远的歌谣》孕育而生。翁振新以其独特的意象造型、丰富的笔墨情趣和凝重又具诗意韵味的视觉效果,将惠安女的内在气质与人文环境进一步加于深化,从最初的以民俗风情为主,逐步转入内在深层次的艺术表现,以浓烈的笔墨情感表现惠安女的刚毅、敦厚与柔情,凸显惠安女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特殊审美意识。很快许多作品在各种大型展览中屡创佳绩,声名大震。

nlc202309030743

跨入21世纪后,翁振新的写意人物画艺术更进入佳境。他的艺术视野更为开阔、借鉴吸收更为多样、立意更恢宏、对生活本质的体悟也更具精神高度。他借助惠安女作为吐纳心灵的渠道,以惠安女为可视形象,发掘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涵。显然,此时惠安女在翁振新的笔下如月光、如流水、如海滩、如礁石,都是其随心表现的自由载体。像《海峡风》、《惠风》、《又到春天》、《海韵》、《大海》等一批作品,以“笔到机随,心闲手畅,脱颖而出,恰如乍见之神”的“畅神”之功力,用质朴而大器的艺术风格,将惠安女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进行了深刻而生动的述说。像作品《穿越》以非正式场景的构图,滤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惠安女形象,借鉴传统戏剧对空间的虚拟性处理手法,将画面进行空间自由重构,弱化了主题情节的描述,从意向上去营造一种不可言状却又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情趣,意味深长。显然他的创作已经基本上超越了正统写实主义的局限,他将宏大叙述手法与伤痕美术、新写实主义、象征主义融汇贯通,迁想妙得,建构个人的新图式。作品《磐石记忆》以三联宽银幕的构图,叙述他对惠安女的浓烈情怀。既有写实的场景,又有吸收表现主义的形象并置叠加形式,整体画面既有分隔叙说,又相得益彰,深化了主题内涵。在表现手法上融汇现代主义与传统绘画笔墨形态,增加皴擦、肌理效果与晕染趣味等多种绘画因素和表现手法,营造出既有抒情的烂漫,又有史诗般雄壮的审美境界,恰似一部演奏惠安女生活命运的交响乐,感人至深。[2]

如此等等,我们可以直觉到,此时翁振新似乎已把笔触直接瞄准当代人日益脆弱的心灵,试图以多维度的图式呼唤苍茫、雄浑与顽强的精神,通过立足当代大文化背景的角度,以更加人性化、内质化的方式去解读惠安女的灵与肉,提出了对惠安女生命存在意义的终极思考,蕴含着一个画家最为珍贵的人文主义传统精神。

回溯翁振新的写意人物画创作历程,他很早就表现出艺术精神上的独立性,他勤于思考,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他在深入传统和直面生活都付出自己的努力,一方面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贴近传统文脉,为传统做出不无当代意义的阐释。另一方面翁振新天生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感应时代脉搏,凸显人物画创作的现实价值尺度和艺术特征,为当代做出不无传统底蕴的思考。从平实到浪漫、从风情到抒情、从精神意向到咏叹,他始终把笔下的人物当作生命与生机来画。从写人、写情到写心,画出意味与心性,传达出对人的生活、生存、发展的关怀,其艺术的追求不是简单的表现自然理想,而是凸显人在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时空中的自我精神相遇。他既不丑化生活,也不粉饰现实,而是直面人生,在变幻的文化情境中透视人性深处的灵魂,品味人性的温暖,在可信的空间中寓意生命的风华气质。如果说翁振新早期在写意人物画的探索是一种内敛与娓娓道来的叙说,那么现如今的表现就是一种心灵放歌式的呼唤。

总之,在经历了人生的丰富体验,感受了中国画发展中的境遇起伏与诸多不确定性中,翁振新以艰辛中的执着、苦涩中的隐忍、重压下的担当精神,游弋于艺术天地之间,开启了写意人物画的一片天地。无论从哪个层面或角度看,翁振新在写意人物画的继往开来中,将现实体验和文化担当融入其中,自觉地审读并建构起视觉新模式,在感性表现与理性思考之间,在写实与意向表真之间,以极具质感和意味的视觉文本,营造出写意人物画具有沉潜、爽朗大气的史诗般艺术气象,彰显出写意人物画的大美境界,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成功范例。

7.班级文化建设规划方案 篇七

(粗稿)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我们要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思源,塑造新形象,注入新内涵,把握新标准,培育新亮点,通过学校园文化建设来创建和谐、奋进阳光的现代化校园。

现将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规划如下 :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按楼层设计。

一号楼一楼主题:“缤纷童年” 负责人:所在楼层班级班主任。一号楼二楼主题:“文明习惯”负责人:所在楼层班级班主任。一号楼三楼主题:“阅读天地”负责人:所在楼层班级班主任。一号楼四楼主题:“小小目标” 负责人:所在楼层班级班主任。二号楼一楼主题:“放飞梦想” 负责人:所在楼层班级班主任。

二、教室墙面布置。

后墙黑板为主题宣传教育栏,结合学校每月宣传教育主题及重要节假日更换一次。后面墙黑板上方正中张贴国旗或班训,后墙黑板左右张贴“图书角”、“光荣榜”等个性设计。前面黑板左边张贴“班规”“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训”等。右边平行设计“信息之窗”“信息小喇叭”“宣传小天地”“知识窗”,可张贴“课程表”、“卫生值日表”和“通知”等。教室墙壁可设计“作品展示栏”,“温馨小天

地”“班级风采栏”,“师生风采栏”,“第三只眼看世界” “书香伴我成长” “个性空间” “书海拾贝”“班级介绍”等专栏,如可设计张贴师生校园学习、生活照片和重要活动照片。

文化设计步骤:

1、先理清校园文化建设大环境,做到“人育景,景渗文”,即师生是我校文化的第一道文化风景线。

2、先认真构思,选好主题,选好材料,量好尺寸,精细化制作,统一做出后在教室张贴。

3、建立校园文化评选小组,评选出“优秀文化班级”,“创意班级”等班级称号。

8.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八

王欣欣

班级名称:阳光先锋 班徽:

班级目标:张扬学生个性,建设特色班级。班级口号: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班级格言: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

班主任寄语:每一个花朵都有自己的花开时节,只管耕耘,不管收获,或许你的花季就在前面的某个枝头静静地等,我会用足够的耐心呵护在你的枝头,期待花期的到来,倾听花开的声音。

班级合影:

一、班级文化的产生

利用班会课,学生进行讨论“你希望我们班成为怎样的集体?”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提炼出班级文化的精髓“JING”。确定了“JING”文化的内涵:

围绕“JING”制定了班级公约:

(一)静态文化建设(也就是显性的文化建设)幽雅的育人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

主要措施:

1、布置好教室四角。

卫生角:教室右前方。告诉学生我整洁、干净。用具归类摆放,整齐有序,贴环保标语;并找专人负责,每天进行整理。

图书角:教室左前方柜子。张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并让孩子们从家带书组成小书库,找专门图书管理员管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绿化角:窗台或桌子。每人从家里带一盆花,制作一张卡片标明花名,介绍花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管理。养成学生有责任的习惯。

中队风采角:教室北面的墙。搜集学生的日常照片,并记录他们的活动。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

2、班级常规栏的布置内容。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岗位安排表等。

3、星卡评价栏(教室北面墙)

这些显性的班级文化处处体现着班级特点、彰显着班级个性,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活动文化建设——系列主题班队会

1、发挥好班干部的作用。通过民主选举和推荐的基础上扩展班委会,细化分工职责,强化监督力度,营造“自主、开放、立体”的管理环境。又安排组长和副组长协助班委管理。

2.每周一次的班队会是德育建设的思想阵地,充分有效的利用班会时间是班级建设的最好途径,在班会课上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班会主题包括班级文化解读、“三爱(”“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端午节主题班队会。

3.班级活动。手拉手结队帮扶活动、生日祝福活动、读书活动。

9.从“关怀摄影”到“视觉文化” 篇九

《纽约时报》连续发表了两篇对新展馆的设计和首展的取向给予积极评价的文章。摄影评论家菲利普·格夫特(Philip Gefter)认为ICP试图在“自拍时代”以新的形象示人,以反映摄影随着不断变化的技术所出现的嬗变,以及伴随着这些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文化。艺评家霍兰·科特(Holland Cotter)欢迎ICP的这种新形象,认为当摄影本身的内涵在这个万众实时拍摄和传播影像的年代正发生巨变时,ICP“越不像传统的博物馆越好”。

然而,英国的《卫报》和《金融时报》则批评了ICP展馆的设计和首展的策展方式。《卫报》艺评家贾森·法拉戈(Jason Farago)指出,ICP展馆的布局不够周到,让人感觉地面一层留出大量空间作为咖啡馆有浪费之虞,展览本身的策展缺乏明确的理念,似乎只是将ICP收藏的传统摄影家作品与当下从社交媒体上下载拼凑的作品草率地放置在一起展出,而且灯光和布展的方式也十分不理想。《金融时报》的评论家阿里亚拉·巴迪克(Ariella Budick)直接认为该展览是 “劣质的”,而且是“完全失败的”。

ICP执行主任马克·卢贝尔(Mark Lubell)却认为,在当下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年代,“应当有一个既能了解摄影纵深历史又能理解影像力量以便能审视当今正发生的一些情况的场所”。他指出,ICP希望能提供这样一种开放的场所,因此,在设计时采用一大片玻璃墙面对大街,并在入口处设立一个大厅,可以吸引更多人看到和进入这个空间讨论摄影和视觉文化,以期使ICP成为这种新的视觉文化的“仲裁机构”。

这种新的方针的确与ICP成立之初所强调的重点不同。1974年,面对1960年代末新闻报道摄影越发受到电视新闻冲击,ICP初衷的侧重点是,建立一个主要展示战地摄影、街头摄影和其他社会纪实摄影的所谓“关怀摄影”中心。但现任执行主任坚持认为,ICP的发展方向一直是没有脱离其宗旨,即“探讨影像如何影响社会变化”。

ICP创立后首展是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个展,这个选择是合情合理的,不仅因为卡蒂埃-布勒松是“关怀摄影”的典范,而且因为ICP创立者康奈尔·卡帕(Cornell Capa)的兄弟著名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与卡蒂埃-布勒松共同创建了注重“关怀摄影”的马格南图片社。康奈尔·卡帕本人也是马格南图片社成员。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摄影的艺术地位更加确立,ICP也开始展出当代艺术摄影作品,并于90年代开始关注数码技术对摄影发展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ICP的策展方向一直是在继续展示经典和新锐社会纪实摄影作品,同时更多引领关于当代摄影现状和趋势的讨论。2014年,ICP在搬迁前推出了《什么是照片?》的展览,预示着该中心在寻找摄影发展新方向的探索,并举办了“关怀摄影”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萨尔加多(Sebasti?o Salgado)的《创世纪》展览,作为该中心在原址闭馆前的最后展览是再合适不过了。

本次重新开馆展《公共、私人与私密》是在摄影大环境发生巨变的背景下推出。在上世纪“关怀摄影”达到顶峰时,世界各地上亿读者可能都在阅读当地报纸头版的一幅由一位专业摄影家拍摄的新闻报道照片,如今每时每刻都有上亿的人在用手机实时拍摄和交流照片;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使得人人都愿意在社交媒体公共空间展示自拍照,同时每个人在大街上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照片中的一部分,并受公共场所摄像机24小时的监控;不少名人愿意通过自拍展示隐私以博得粉丝的追捧,大众也争相上传自拍的照片和录像希冀网红。这些现象正是该展览试图探讨的主题。

观众在进入ICP新馆入口处之前便会发现地上印着一行字,提醒观众在进入ICP展馆后会被拍摄和录像,但必须同意“放弃在全宇宙永久使用这些被拍摄材料的权利”。这并非危言耸听,观众在展馆外面的一个电子显示器和大厅墙上会看到一个实时投影,由安装在展馆外和展厅内8个摄像机不断拍摄观众的动态,之后由预先编制的电脑程序将这些录像转变成抽象的像素图像投放到显示器和墙上。这个专门为这次展览定制的题为《时钟》作品,便在提醒观众他们一直是在被监控中。

仿佛这个提醒还不够,观众在进入展场后,首先看到的是一排镜子,而且在上下两层展厅中不时能通过镜子看到自己或别的观众的形象。策展人希望通过这些镜子以及展览中的作品,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亲自参与体验当下流行的新的视觉文化环境。当观众在照镜子时,感觉如同在自拍,当观众在镜子中看到别人时,仿佛是在偷窥别人的隐私,无时无刻都感觉到自己在被人监视,也在监视别人。

第一层昏暗的展厅被分成两个不同空间,同时在播放四位艺术家制作的录像作品。策展人将动态影像放在展览的开始部分,似乎下意识地强调社交媒体上现在非常流行动态影像的现象,而且动态影像也是当下艺术家常用的一种媒介。美国艺术家娜塔莉·布克钦(Natalie Bookchin)题为《证言》(Testament)的录像作品分为四个不同主题,每个主题1分钟到8分钟左右不等,由四个频道播放。这些主题包括精神病、失业和同性恋,是从网络上下载的不同人群关于这些主题所发表的日记式视频播客(vblog),之后重新编辑而成的作品。

该作品编辑十分巧妙,每一主题均以某个人群自拍的头像组成,他们在讲述某一个词时会同时发声,并针对这个主题发表个人的见解,共同组成能够见证这个主题的群体肖像,同时他们又像似一个合唱团,不仅有单声部,也有不同声部的和声。反映出在当代社交媒体这个相互关联的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是孤独的,又是亲密的,公共与私人虚拟空间可以相互转化。

加拿大艺术家乔恩·拉夫曼(Jon Rafman)是最早从网络和谷歌街景上采集图像制作成二维图像、三维雕塑和录像作品的艺术家之一。这次展出的录像作品题为《Mainsqueeze》,是将网络上采集的图片、动漫和视频编辑而成一部7分钟左右的录像作品,其中揭示了人们在网络上展示和交流关于现实世界的荒诞和残酷以及人类心理的黑暗和颓废的一面。

美国艺术家达格·里卡德(Doug Rickard)沿着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开创的“在路上”摄影模式,通过翻拍谷歌街景展示美国本世纪初贫穷和破败景象的照片,创作了一部题为《新的美国图片》作品之后,这次又展出了他花三年时间从YouTube上下载各种关于犯罪、社会不公和贫富不均现象的视频,通过他的编辑手法制作成一部像似好莱坞的恐怖片,同时又像似一部反映美国社会现象的短纪录片。这部作品模棱两可的英文缩写标题《N.A.》,可以有“国歌”和“北美”等不同含义的解读。

第二展厅设在地下室,该展厅展品的种类更加多样,有三分之一选自ICP的藏品。首先看到的是一幅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79年自拍的《无题》彩色作品。如同她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舍曼的这幅作品仍采用自编、自演和自拍方式创作,将自己扮演成一位仿佛是在偷窥邻居的妇人,同时,该作品看上去又类似狗仔队拍摄的名人家居照。

有趣的是,紧接着的是美国娱乐界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2015年由意大利Rizzoli出版社出版的《自拍像》画册视频,在该画册中,卡戴珊展示了几乎她身体的所有最性感部位,充分体现了这位经常在脸书网站上晒自拍像的女人如何将自己变成“当代梦露”的写照,同时,也代表着当下视觉文化中如何自我推销成为网红名人的典型。

之后,便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用宝丽来相机拍摄的名人肖像。这位波普艺术家曾预言,“未来,每个人均有可能在全世界享受15分钟的名声。”如今,这个预言已成为现实。居住在纽约的德国艺术家玛丽莎·奥尔森(Marisa Olson)曾在2004年利用参加《美国偶像》歌唱大赛真人秀来完成一个艺术项目。这次展出了这个项目的录像作品,其中探讨人们不怕出丑想要成名的欲望问题,并批评这种真人秀对性别的偏见。奥尔森是近年来结合表演、影像、装置和网络艺术来创作的一批视觉艺术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除了舍曼和沃霍尔这两位利用大众媒体来反讽大众文化的著名艺术家作品之外,本次展览还展出ICP收藏的19世纪中叶无名氏拍摄的法国裸体女人立体照片,以及20世纪几位著名摄影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卡蒂埃-布勒松拍摄的一对墨西哥男女正在做爱的照片、加里·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在大街上抓拍的《美丽的女人》系列作品、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拍摄的美国郊区年轻人吸毒和淫乱的纪实摄影作品,当然,还包括南·戈尔丁(Nan Goldin)用影像纪录上世纪70年代纽约同性恋群体生存状况的《性依赖叙事曲》的作品。

上述这些已载入摄影史的作品,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当下社交媒体流行专门拍摄公众场所的女人、或自拍自己与同伴生活状况影像的先导。虽然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和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的作品没有包括在内,但他们两位在上世纪70年代借用快照和明信片等民间摄影形式,来民主化地拍摄和记录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事物的影像,可以说他们是艺术家利用日常生活细节的影像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先驱。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到处能见到类似于他们当年拍摄的照片。

尽管这些著名摄影家作品与摄影史有关联,但策展人坚持认为,这次展览的作品没有高低之分,也非以线性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策展或布展。科顿希望将这些著名摄影家作品与新生代艺术家作品并置,能够产生出“新的含义”,并希望观众能够从这些并置的作品中看出“相互关联性”。

这种将传统摄影作品与各种新媒介的影像艺术作品并置展出的效果,的确让人感觉像网络上各种纷繁复杂内容并存的状况。观看这个展览,如同在上网冲浪,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但可以感受到策展人所要探讨的主题是,公共领域的能见度与自我身份的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下社会的隐私概念等问题。

可以说,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只是目前突飞猛进的高科技发展所产生的视觉文化,促使这类问题变得从未有过如此的尖锐。艺术家也一直在探讨这些问题,只是当下有一批艺术家更多关注技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因特网和数码等技术出现之后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因此,他们的作品被称作“后因特网艺术(Post-Internet Art)”。 这类艺术不仅指因特网出现之后的艺术,而且这个“后”字也泛指“因特网出现之后所产生危机”的含义。所以,这批艺术家提出要制作“反因特网”的艺术作品,

摄影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捕捉和偷窥的侵略性质,决定了该媒介与隐私问题有关。所以,该展览展出了美国著名狗仔队摄影师罗恩·盖莱拉(Ron Galella)在1970年代初一直盯梢拍摄美国总统肯尼迪夫人的照片;梅里·阿尔珀恩(Merry Alpern)从窗户偷拍华尔街附近一家妓院的性交易画面;以及法国女艺术家索菲·卡莱(Sophie Calle)拍摄睡在自己床上陌生人的作品。

穿插在这些大家已比较熟悉的作品之间,是一些新生代的作品。其中包括英国双人组合艺术家亚当·布鲁姆伯格和奥利弗·查纳宁(Adam Broomberg & Oliver Chanarin)利用俄国政府为识别人脸设计的一个由四个镜头组成的技术来创作的虚拟人像;美国艺术家扎克·布拉斯(Zach Blas)关于他本人为抵制政府识别人脸技术而制作的一种塑料面具的录像作品,以及美国艺术家约翰·霍克(John Houck)关于他设计的一个识别人脸的软件并根据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电影《放大》的剧情制作的录像作品。这三件作品均围绕着识别与反识别的技术来探讨监视与反监视以及技术与可能造成的对种族和性别产生陈规定见等政治问题。

另外,还展出了英国艺术家菲尔·柯林斯(Phil Collins)通过征集公众尚未冲洗的胶卷来编辑其中照片的作品,从幻灯机中放映的这些经挑选的家庭快照来看,会发现一些暴露隐私的令人啼笑皆非画面;美国艺术家吉尔·马吉德(Jill Magid)与英国利物浦警察局合作,通过编辑用警察局安装的监视器拍摄她本人在大街上行走的录像来完成一个反映人们被监视的作品。

美国艺术家安德鲁·哈默兰德(Andrew Hammerand)利用一个小镇的公共监视器录像截图编辑而成一个监视人们行动的作品。美国艺术家雪莉·西尔弗(Shelly Silver)则是通过交友网站,联络愿意与她见面并同意拍摄他们某一特征的陌生人,之后她将这些静态图像编辑成一部动态影像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下室展厅中还挂有7个正方形显示器,实时播放因特网企业家马克·古奈姆(Mark Ghuneim)领导设计的一个软件从网络和社交媒介上收集关于名人网红排名不断更替的情况,人们在推特和其他网站不断上传的影像和推文,以及网站收集用户私人资料作为数据库的情况。

结语

虽然该展览没有一个明确的线索,但所有展出的这些看似混乱实际经过精心挑选的展品均在提醒观众,当下影像泛滥、公共与个人空间的界限模糊以及没有隐私可言的视觉文化现状。我们从中或许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

首先,我们所知道的从摄影发明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数码摄影技术问世之前的摄影正在发生巨变,摄影的含义已不再是经过暗房处理放大的照片,它现在也包含数码技术生成的数据影像,其中不仅包括数码相机感应器捕捉的像素影像,也包括在网络上实时串流的手机相机和各种录像设备拍摄的静态影像和动态影像。因此,摄影的外延和内涵已经扩展,影像制造者的名称现在似乎比摄影师的名称更加贴切。因此,摄影的外延和内涵已经扩展,影像制造者的名称现在似乎比摄影师的名称更加贴切。

其次,从上世纪90年代出现数码摄影技术之后,许多人对传统模拟摄影技术和材料可能被淘汰感到关切,并不知如何应对数码摄影技术。刚开始,不少艺术家只是利用数码技术来模仿传统摄影技术效果。另有一批艺术家回到摄影原点开始采用大画幅相机或湿版等传统摄影工艺进行创作,试图通过强调摄影工艺过程和摄影作品的“物质性”,来抵御摄影数码化之后造成摄影门槛低和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师的趋势,以有别于大众所拍摄的数码影像。

然而,新一代的艺术家已完全放下这种包袱,其中一批艺术家充分利用数码技术所可能产生的创新潜力来创作出 “立体主义”的影像艺术品,他们已经不是从摄影是否像绘画的角度去创作,而是沿立体主义的思路用数码技术软件制作具有三维幻象的二维影像或直接做成影像雕塑和装置作品,以及动态影像作品,以探讨“摄影作为当代艺术”的可能性。

另一批艺术家则继承“图片一代”的精神,从因特网和社交媒体上直接挪用影像,通过巧妙的编辑来创作作品,以此探讨在这个消费文化越发娱乐化和大众追捧名人效应的网络时代,技术与大众视觉文化之间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监视和收集个人数据资料与隐私权受侵犯之间的问题;以及如何抵御网络和数码技术对人的生存状况产生异化影响等现象,以再现和拷问技术对大众视觉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最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3-D打印机的更加普及,会产生更多的技术与文化问题。如同以往新技术的发明均会对摄影产生冲击,同时,艺术家也会乘势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改变他们的创作表达方式,使得摄影不断重生和发展。对此,策展人、评论家、美术馆和观众也要不断跟踪这种变化。ICP重新开馆后首展便是一次很好的尝试,表明该中心敢于冒险,让自己站在摄影发展的新潮流最前沿,引领人们探讨摄影往何处去的问题,值得人们赞扬和期待。

10.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十

一、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

1、成立班级文化建设小组,明确职责,指导自主管理,提升自主管理效能。

2、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良好的班风。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班级规章制度,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4、抓好班级文化环境的布置。快乐小屋、成长足迹栏,美观好看,富于教育意义。利用教室各个阵地,如黑板报等创设文化氛围。

二、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我愿用真诚,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让他们各自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特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如下:

一、常规教育方面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常规教育要做实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进行一日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佳拇指奖”。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学期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和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比如:可以利用校园电视节目,故事会和流动红旗的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学生的书写读的姿势,我将采用“谁的小树长得最直”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

(二)、形成文明的班级文化心理

班级文化心理,指的是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班级的风气和舆论倾向,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重要但又模糊的组成部分。

1、师生间关系和谐。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形象:端庄大方,平易近人,有和蔼可亲的形象;多才多艺,开拓进取,有精湛的教育艺术;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其次要求学生尊师重教,努力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同学间团结友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倡同学之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要求各班级成立互帮小组、互助基金会,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我开展了“班级是我家”班队活动,帮助老师一起布置教室,打扫教室等活动,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班学生美好的精神风貌,使得学生更爱自己的班级。

3、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舆论倾向。我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巧用从众心理,充分发挥“快乐小屋” “健康角”“成长足迹”的作用,大力宣传优秀的、向上的文化和精神,促成学生积极向上的一致性。在每一期的“班中事,大家说”中,让同学们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界,通过学生的语言去鞭挞、批评发生在班级内部的不文明的言行,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有损班级荣誉与文化建设的人和事及时曝光。同学们在看、评、比、想中,把榜样的业绩与自己的行为相联系,使平凡中的伟大,点滴中的真情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动。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快乐小屋”、“成长足迹”等传播媒体,让好人好事上墙、上报,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向上。

4、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要求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班级精神”和“班级奋斗目标”,帮助后进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激励学生开展达标活动,要求学生参加班团队活动。我鼓励学生举办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新体操、球类棋类比赛等,对学生的爱好、欣赏热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活跃校园生活,加强校园凝聚力。

5、增强安定意识,落实安全责任。根据学校提出的安全要求,各班要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运用典型案例,加强自我教育及珍视生命、相信科学、爱护财物的教育,切实维护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确保班级平安无事。

11.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篇十一

班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健康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为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现决定在本学期开学之际,开展争创“温馨集体”、“书香集体”、“风采集体”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二、活动主题

树班风,立学风,展风采。实用美观特色

三、参赛对象

全校各班。

四、具体评比内容:

1、班级环境文化:整体环境整洁、卫生,文化角、卫生角实用美观。班风、标语、学生守则等室内张贴物干净整洁,板块清晰明确。

2、班级制度文化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学校相关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要分类、分版块,统一区域张贴。

3、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布置围绕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如:学习、书画展示、体育天地、学生风采、安全知识、学生评比、礼仪建设、班级绿化……),有较突出的两项版块或以上,能展现班级特色,符合学生特点,有时代特色,色彩、布局的整体效果好,质量高。

4、本次黑板报(学习园地)内容自定。

5、各班安排一个解说员,对自己班级的特色版块和整个设计体现的班级文化思想进行简要解说。

6、避免班主任包办,鼓励学生全程参与。

五、评定办法和时间

1、本次评比设一、二、三等奖,并设“温馨集体”、“书香集体”、“风采集体”荣誉称号,评比结果纳入全年考评,此次活动不仅是评比,更重要的营造班级文化氛围、集体精神,因此要求在评比过程中每位班主任跟随评委一起参观。

2、评比时间为10月21日

六、评委:(待定)

七、评比项目及标准

12.“视觉”是一件重要的文化事件 篇十二

这使我想起美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个说法,叫做“家族相似”。一个家里面的人其实长得并不一样,但是,他们又总是给人一种相似的感受。是长相?是做派?也说不清楚。在像素图像时代,这种家族相似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也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比如,我们在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里面可以感受到李安的武侠风云。世界在像素图像中变成一本摩登杂志:模特们很漂亮、很个性,不过这种个性是千篇一律的个性。

这似乎表明,越多的图片,就越少的真实。在像素时代,我们常常会看到我们不应看到的东西,也会看不到那些真实呈现在眼前的东西。

我们也常常“看却看不见”。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雾海行船,冰山来袭,号称不沉的岛屿的轮船终于沉没了。观众们哭得稀里哗啦。罗杰死了,你哭了;可是,近一千之众的船上的人们死了,你哭了吗?你分明看到了他们的死亡,但是,你看,却看不见。

我们常常相信“眼见为实”,像素图像正是充分利用这个“眼见为实”,让我们不知不觉地看到那些别人要求我们看到的东西。

我的眼睛,别人做主。这说明,任何时候,“视觉”都是一件重要的文化事件。

13.小班化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篇十三

易 芸

我们益强小学的办学特色之一是“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作为小班化试点班级的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我的想法如下:

一、创建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班级书香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1.制定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班风、班训等,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奖惩制度、值日生制度等等,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

3.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参与班级布置并定期更换,让教室里的每一堵墙都“说话 ”,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4.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

5、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6、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二、班级文化具体内容:

班级名字:智慧之光

班级口号:今天我为我班而自豪,明天我班为我而骄傲。

班训:自信 自律 自尊 自强

班级公约 :

1.进校: 穿戴整洁重仪表,危险物品莫带来;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2.集队:出操集队快静齐,升旗仪式要庄重;听好看好用心记,行为规范要遵守。

3.锻炼:两课两操要参加,动作规范做好操;持之以恒是关键,体魄健壮素质好。

4.学习:上课专心勤思考,作业工整按时交;各种课程都重要, 学会学习讲方法。

5.课间:课间休息不打闹,文明整洁要做到;上下楼梯有秩序,课间安全最重要。

6.安全:生命宝贵要珍惜,防火防电防跌伤;安全法规要记牢,出现事故莫慌张。

7.公物:公共财产要爱护,如有损坏要赔偿;校园花草勤护理,三化建设靠大家。

8.生活:勤俭节约不挑吃,文明进餐讲卫生;按时作息精神好,预防疾病身体棒。

9.离校:值日卫生勤打扫,离校熄灯关门窗;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10.目标:班级公约大家定,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常勉励,遵纪守法班风好。

三、班级管理人性化,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将教室布置成阅览室、活动室、作品展览室、学习园地、竞争舞台等综合场所。

1.心愿墙:把它设计成海洋的形态,而每位学生的理想、目标、心愿等都写在一张鱼形纸片上,寓意在知识的海洋中放飞梦想,在知识的海洋中追波逐浪,为实现梦想努力拼搏!

2.智慧之光班:班级整体面貌,班级口号、班训,班级公约等。

3.公告栏:课程表、报刊杂志名单、临时通知等。

4.雏鹰争先: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劳动、听讲、作业、发言、纪律、单元测试等等)取得的一些成绩和进步。

5.书画天地:张贴学生画得好的作品,兴趣活动组做的手工,漂亮的书法作品,学生优秀的习作等等。

6.班级图书角:提供适量的课外读物,如各种绘本、桥梁书等等,并建立严格的借阅制度,有专人记录,培养学生爱护书籍的好习惯。努力扩大班级藏书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

7.荣誉榜:孩子在课外取得的一些成绩,展示出来给大家,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

8.美好生活:教室的窗台摆放学生自己栽种的花草,每个同学负责管理自己种植的花卉,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同时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的好习惯。

班级的布置让学生一起商量、参与,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和他们一起精心布置的不仅仅是教室,而是一个温暖的家。这样学生既乐于用自己的心思美化班级,又热爱班级的环境。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爱护班级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财产的好习惯。

四、具体内容安排 :

1. 可根据学校活动确定每月主题,如

3月,勤劳月,组织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4月,自信月,组织活动开展,提高学生自信心

5月,读书月,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6月,练字月,开展各种活动,促使学生把字写好,为假期练字做准备

7月,冲刺月,结合期末考试,让学生品尝冲刺后的喜悦,为假期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2.主要措施 :

① 抓阅读教学,用阅读指导和阅读启迪把学生从不良课外书籍和网络中引出来;

② 抓班级考核,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做好班级考核,定期和家长结合,促进学生上课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使课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③ 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使家长、学校拧成一根绳,合力对学会上进行教育,促使学生良性成长;

④ 和各任课老师紧密结合,多表扬,表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关注,发现并和学生中不良行为斗争。

上一篇:爱就是心疼情感美文下一篇: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