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书

2024-10-05

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书(共11篇)(共11篇)

1.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书 篇一

“思政课”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目:

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

所 在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人: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老 师:

提 交 时 间:

2016.08.28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制

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备受社会的关注,这一问题不断凸显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高低反映了高校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视及培养程度。本次调研研究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能力的问题,通过结果分析,进而为大学生或高校提出有效地相关的培养就业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对策

引言:现在我们正处于大学求学阶段,为毕业后能够争取好一个好的就业机会,现在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我选定了这个课题——大学生就业所需能力研究与现状分析,通过亲身调研、充分分析、独立思考,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正所谓,成功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若我们连自己的就业能力的准备都未能准备好,往后又如何有能力留住成功呢!

一、就业能力的概述

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而提出的,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概括为:个体在劳动市场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化工作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个体特征及各种条件的集合。

二、大学生就业观的调研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观

形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形象,往往不是市场提供就业岗位不足,而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过于理想化,例如找工作要喜欢的、工资高的、工作轻松的等等。62%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找工作时高不就低不成。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及工作的满意度尤为重要。

在本次调研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拥有较为良好的就业观念,他们表示就业时更愿意先就业积累经验,之后有好的条件时会合理择业。同时也有35%的受访者就业时会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我而言,我认为前者会比后者更加容易找到工作,毕竟自个喜欢的工作并非容易找到,即便找到也不一定符合岗位要求成功就业。

由此,高校在给予大学生就业指导时,应该优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摒弃高不就低不成的就业观念,以此增大大学生毕业生岗位选择范围。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高校的扩招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自高校扩招以来,每年毕业生也连年增长,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越变得越加激烈,人才数量的增长快于市场的需求。

一些用人单位的盲目地设置门槛过高,要求苛刻,也直接导致应届大学生求职难。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正因如此,众多用人单位为筛选更为优秀的人才设置了入职高门槛,例如非名牌大学不录取、某项技能等级未达要求不录取等等,将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悄然拒之门外。

但是,大学生就业难也不仅仅是上述问题所致,大学生的自身也有其问题所在。在本次的调研中,83.25%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可能以经验不足而不优先录取应届毕业生。其次有超半数的受访者认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掌握不佳也是应届毕业生在求职途中的一大绊脚石。另外,43.46%的受访者表示大学生的表达能力的不足也很大程度导致求职的失败。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了解到有一部分的人认为应届毕业生求职难的部分原因也有对口专业的工作难找、求职技巧不足、学历背景较差等。

在大学生求职难的社会大背景上,我们解决不了社会上的阻力,但我们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成功入职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三、大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

大学生想要在求职过程中拥有优势,必然要了解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如何。为清楚了解当代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哪些能力,调研了191名大学生和毕业生。

由上面的调研结果可知,当代大学生主要认为拥有优异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能够让自己有较好的就业竞争力,反映了他们对于用人单位的认知,认为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上述的几项能力。

然而,在刘俊彦的《用人单位看重什么》中对百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其中的结论表示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

可见大学生与用人企业对于相应能力的看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当代大学生应顺应用人单位对于相应能力着重培养,但是,也并不是只重视用人单位看重的能力,毕竟综合素质优异程度也是企业方面有所重视的。

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

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识。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场所。然而,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认识不够,缺乏应有的重视,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升到高校办学的战略高度。大多数高校更多地强调学科或科研发展规划,不能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的一部分,一些高校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公布就业信息等层面。其次,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长期以来,在整个大学教育中,书本知识的传授仍然占非常大的比重,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较为薄弱,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缺乏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流于形式,缺乏系统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公布就业信息等,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三)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欠缺的表现。

专业知识的拓展、应用及实践能力欠缺。专业知识功底不够扎实,知识较多地停留在课本上,缺少对专业知识的应用。高校教学培养的方式方法导致大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不能独立操作,大大增加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实践能力是运用知识进行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应用的外化体现。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碍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又一大因素。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差,综合应用能力差,甚至不能学以致用,学习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学习能力不足,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对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不能进一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出新思想、新方案、新办法,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的领域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和竞争的不断加剧,用人单位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调查发现,65.45%的大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自己最为欠缺并且最想要提升的能力。可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五、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思考

(一)、高校从根本上帮助和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拓展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加强外语、计算机、写作等实用性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与用人单位合作,使实践教学内容更接近于社会现实,让大学生提前到用人单位体验。

(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是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系统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等。其次,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可从就业观教育、提供适合性测试和求职咨询服务、提供职业模拟和组织招聘会等不同方面完善就业指导。

(三)、在校大学生要积极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摒弃眼高手低的陈旧观念。要做到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认清就业形势。应该做好先就业,积累经验,其次再择业。

提高综合素质。首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提高就业能力奠定基础。树立职业理想,正确进行职业分析和自我评估,充分了解职业的特征、现状、发展空间,及其对求职者的素质能力的要求,据此进行职业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提高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欲从事的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

六、总结

大学生就业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社会、高校和学生三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改革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调整就业观念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种策略并行,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2.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书 篇二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创业,就业教育改革

自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 2010年应届毕业生比2000年增加了5倍, 2011年达到660万, “十二五”期间年平均超过700万。同时,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和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相比较,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更为严峻。据教育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 (2002-2012) 》的数据, 2011年高职在校生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46%, 招生人数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48%, 均占了将近一半, 高职生的就业状况对社会影响很大。[1]因此, 有必要全面掌握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曾湘泉教授在2009年时就提出一个观点: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就业岗位的缺乏, 而在于就业能力的缺乏, 高校需要加倍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本课题组对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进行了梳理, 并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药品经营与管理、助产、护理3个专业的毕业生为对象进行了多项调查, 掌握了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学院目前在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就业及创业教育新体系的一般性思路, 并就医学类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多种多样, 没有统一的定论。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并保持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以及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英国的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 Harvey认为, 就业能力即个人潜能, 一般表现为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英国学者Peter则提出了可雇佣性构成的USEM理论。可雇佣性由学科理解力、技能、自我效能感及元认知能力组成。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认为, 就业能力不单单指专业能力, 还指有助于个人有效地、成功地开展工作的综合能力。

澳大利亚教育科学训练部于2002年发布《未来所需的就业能力》白皮书, 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就业能力框架定义, 主要包括13项个人品质和8种就业能力。其中个人品质包括忠诚、奉献、诚信、热诚、可靠性、自我表现、常识、自尊、幽默感、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态度、应对压力的能力、激励性以及适应性等, 就业能力包括理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等。[2]

我国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的内涵有不同于国外的理解。刘清亮认为, 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包括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态度3个方面, 包涵16项能力素质。其中分析判断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市场敏感度、创造力、明确的目的性、学习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影响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工作态度包括开拓能力、正直诚信的品质、职业化的行为、高效的工作能力、计划与自我管理能力、充满工作激情等。崔影慧则将就业能力归纳为4个层次的内容:人格品质、知识、技能、应聘能力。[3]

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 笔者认为, 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就业机会、保持就业岗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的能力, 它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者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三个要素:基础素质、专业素质 (专业知识与技能) 、创新与发展能力。基础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基础知识、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等, 其中身体素质指毕业生是否具备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一般能力和个性心理素质有很多, 关键的是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求职应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自我意识、自主性与责任感、较强的挫折承受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创新与发展能力是指创新精神、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创业能力等。

根据以上分析, 显然, 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开几节课进行职业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这么简单, 还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的教育活动之中。现在各高校提倡“创业教育”, 这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 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成长为创业者, 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 这是就业能力教育基础上的深化。

二、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创业能力分析

通过院学生处、班主任、相关专业毕业生QQ群、同学会等渠道掌握衢州职院毕业生联系方式后, 发送调查问卷, 对2011~2014届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助产、护理3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多项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2011届, 药管22、助产16、护理76;2012届, 药管53、助产52、护理255;2013届, 药管49、助产51、护理256;2014届, 药管85、助产89、护理268。合计1272人。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 2012~2014届毕业生比2011届毕业生的离校就业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专业对口率也有所提高, 其中2012届助产专业在二乙以上医院工作比例高达92.4%, 2014届护理专业在三甲以上医院工作有105人, 这说明医学院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就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创业率方面, 2011届药管专业高于全省所有高校、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 而助产、护理专业几乎没有自主创业的学生, 这同专业属性也有关系。

我们对医院、连锁药房等单位进行了访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看法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从表中可知, 医学院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还是不错的, 基础素质离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浙江省教科院对2011届衢州职院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 也显示出综合素质是最欠缺的。大部分毕业生普遍认同求职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所学专业及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 而“岗位相关资格及证书”、“性格和特长”、“外语、计算机水平”等也被少部分毕业生列为求职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 毕业生的一些软性条件对于求职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生源、户籍、年龄、外貌等硬性条件影响并不大。[4]

资料来源: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 (2011届)

三、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路

(一) 重硬件建设, 轻软件配套

很多高职院校硬件设施比较强, 但软件设施相对比较弱。花了一大笔经费招聘教职人员, 但招来的大多是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 年龄与知识结构不合理, 大量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衢州职院医学院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培养了大批“双师型”教师, 并通过与医院合作办学的“工学结合”形式开展专业教育, 保证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二) 重专业素质, 轻基础素质

一些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 却不够重视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认为只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 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 殊不知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必定是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人文知识素养不高, 综合能力较差, 已经成为许多高职毕业生的通病。一些用人单位反映, 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抗挫折能力较差。

学校改善基础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增加人文方面的选修课, 多组织一些校园文艺活动, 鼓励学生多办社团, 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

(三) 重专业理论教育, 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专业理论的教育, 不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表现为实践课较少, 实习培训机会不多, 很多实训课也是走走形式, 实际效果不好, 很多学生毕业后甚至不会实践操作或者操作不熟练。有些企业有这样的感受:一些高职生招进企业后, 搞研究搞设计不行, 搞现场操作又不会, 这让企业很为难, 以至于许多企业宁愿招收技校生也不愿招收高职生。

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专业设置, 通过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 以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向,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教育”是一种好的培养模式, 学生毕业后能缩短磨合期, 有利于快速融入企业文化, 更加胜任工作岗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专业近几年通过设立“衢医班”、“柯医班”等来进行定向培养, 毕业生能很好地胜任相关医院的护理工作岗位, 学院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四) 对就业与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就业实习基地的建设重视不够。就业教育多数还只是简单的岗前培训、就业指导、应聘技巧以及了解职业技能等, 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学期的课程大纲中,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就业能力的渗透。就业能力的培养要取得实效还必须配套有效的评估方法, 让评估与课程考试相结合, 使评估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就业教育培养目标, 构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构建从课程设置开始, 到教材编写、考试考核方式都与实际就业密切相关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 构建校内实训、岗位实训、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的社会实践体系; (3)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发明创造大赛、素质拓展训练、成功企业家创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4) 构建以就业心理辅导、创业心理专题培训、励志类选修课为主要内容的创业心理教育体系。

四、医学类专业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教改思路与建议

(一) 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

近些年来, 各地发生的医患纠纷不断增多, 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同目前不合理的医疗制度有关, 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跟现在的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下降有直接关系。现在各个医院的医生、设备配置都比以前提升不少, 在硬件上也较为类似, 但各医院的医疗质量却相差较大, 其实这同医护人员的人文精神有关。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侧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人文知识的消化, 这种重物质、轻思想的精神导向学生逐步变得功利和世俗,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技术只是为了有一个好饭碗, 而忘记了医学治病救人的本质, 部分医学生并没有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塑造自身完整的人格。[5]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医院等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欠缺的素质就是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因此, 医学类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明确人文素质教育要作为重点课程。

(二) 鼓励学生获取“多证书”

推行“多证书”, 即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的同时考取职业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 学生毕业后, 职业适应性更好, 这也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最大优势之一。

衢州职院医学院2012~2014届药管、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中取得“医药购销员证”、“护士”、“育婴师”资格证的比例达到98%以上, 这是获得较高就业率以及较好工作岗位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三) 持续推进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衢州职院医学院自2010年开展“工学结合”教改以来, 在许多专业和课程中创新教学模式, 比如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 实行早期接触临床的“工学结合、一贯式” (实训—见习—实习) 模式, 根据护士职业资格标准, 构筑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体系, 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优化了学习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教学成绩与技能成绩,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增, 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探究[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2) :46-50.

[2]徐中意.澳大利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报告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6) :155-158.

[3]刘清亮.大学生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4) :80-81.

[4]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 (2011届) [R].2012-20-21.

3.西部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三

而对大学生清水来说,求职路上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似乎更让她心寒。眼看着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难道真的要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命运吗?

2009年,大学生就业将遭遇3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寒流”。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但截至2月底,毕业生就业签约率的平均水平只有18%。

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复杂,与当前经济衰退造成的需求下降有关,与供给持续超过需求有关。但是,作为高端人力资源的大学生,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这种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大学就业服务工作还比较薄弱。

这段时间,有关方面相继推出大学生见习制度、扩招5万名研究生、鼓励自主创业等举措,力图化解这场就业危机,然而,与数百万规模的大学生毕业人群相比,这些举措显然难以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不过,面对就业难的现实,后退一步或者另辟蹊径,或许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早在10年前,大学生燕君芳放弃留校执教的机会回乡创业,从一个小小的饲料销售部起步,经过养猪、贩猪等艰难历程,如今已是一个拥有1.1亿元总资产的农業产业集团的董事长。燕君芳认为,“想创业成功并不难,最重要的是要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一旦认定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到底。”

2008年10月,25名大学毕业生来到陕西省宜川县,开始了为期3年的村官生涯。“回想从毕业之初的茫然,到最后决定来当村官开始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庆幸自己的选择。”大学生村官潘峰如是说。

从基层做起,从熟悉的领域做起,从喜欢的事情做起——对无可选择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这不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4.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书 篇四

从实践方面上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材,有利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与人才高地的构建,有利于减少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就业的公共政策,有利于政府、社会、企业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高校积极与市场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避免就业市场化和招生、专业设置非市场化的互相脱节和失衡现象,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适度的发展以及制度体制的进一步深化。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持续大规模地扩招,使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扩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60万,2012年达680,2013年达699万,再加上往届毕业而没有就业的大学生,2013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将超过760万。不难看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在进一步扩大。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十分重视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大学生就业涉及民生,涉及几百万莘莘学子的切身利益,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着毕业生的个人前途。如果国家花费巨资培养的几百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就业,这是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特别是若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还会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国务院关于《促进就业规划(201l一2015)》明确指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理论方面上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人力资源在全社会的高效优化配置,有利于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科学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实践方面上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材论文发表球球2315126918有利于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与人才高地的构建,有利于减少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失和人力资源浪费,有利于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定就业的公共政策,有利于政府、社会、企业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高校积极与市场结合,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避免就业市场化和招生、专业设置非市场化的互相脱节和失衡现象,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适度的发展以及制度体制的进一步深化。

(二)文献综述 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制度大致可分为统包统分和双向选择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就是2000年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统包统分 的就业制度是从1952年7月19日政务院颁布《关于1952年暑期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指示》开始,即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有计划地将他们分配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岗位,在工作地域、单位、岗位上毕业生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1989年国家教委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论文发表企鹅号2966910228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竞争机制被逐步引入大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还阻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学术领域展开了研究,以期寻求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良策,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相关的理论,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著作非常。高校扩招前,文献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应聘技巧等应用方面,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专家、学者们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问题、就业政策、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概述: 1.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明确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判断。2006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一北大课题组的调查报告解析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报告调查全面,内容详实、客观的叙述了很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趋势与动向。浙江师范大学王永珍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中也用详实的调查数据显示了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接受《工人时报》采访时也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成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潘士远、林毅夫在《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中也分析了就业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5.大学生就业实践报告 篇五

姓名:夏月月 学号:20125061507 班级:12级英语5班 结合最近一个月的就业实践和曾经的就业经验,我对大学生就业有了深刻的体会。

应老师就业实践的要求,我做了以下的就业实践的调查。首先,去市区寻找就业机会。在市区就业机会不少,但是与我们相符的工作岗位却很少。比如:很多个体店都招导购或者服务员,但是要求是长期工;很多公司企业招员工,可是却有专业限制或者要求有经验。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合适的岗位有辅导机构和销售类工作。这些只是从工作性质上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结论,没有包括一些细节方面,如是否与我们的课表有冲突,工作地带是否偏远,以及我们对工作的其他要求,即使如此,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岗位都拒绝了我们。

其次,就是自主创业。我们还只是大三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资源和人脉,最简单的创业方法就是摆地摊。就是这最简单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要确定所卖的东西是否有市场,要观察选取地点的人流量,要耐心等待,要学会也顾客沟通。所谓的摆地摊并不仅仅是我们看见的那样:一个人守着一堆东西。这其中有很多隐藏的辛苦。

这三年,我自己也做过一些工作。第一份是大一暑期在一家小工厂里做手工,那个暑期非常热,可是工厂的条件很艰苦,没有空调,没有午休,每天都工作很晚。这是一份计件的工作,我每天只能完成两百件到三百件,老板说我太慢了,因为熟练工每天可以完成四百到五百件。第二份是大二上学期在学校附近一家小餐馆做服务员,中午和夜晚工作大概六七个小时左右,还要负责清洁,工资却很低。第三份是大二暑期去郑州富士康做暑期工。这是一份流水线的工作,很无聊,工资全靠工作时间的长短决定。

从我的就业调查和我的就业实践,就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就业上都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理想的工作都有着各种要求,而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达到要求,因此求职失败;然而,没有学历要求的工作大学生都看不上。

大学生们即将从十几年一直生活的象牙塔走向未知的社会,去为了自己、父母和社会的期望而奋斗,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从这些方面,我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首先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了在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的同时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的局面。(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

(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2)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学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然无知,走一步算一步。(3)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相当严重,造成广大毕业生想进好的单位、都想去大都市。一些偏远的地区、小的单位、行业没有人愿意去。一方面是有业不就,另一方面又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每一个单位,他们的人员结构都是呈金字塔型,越到上层,人员需求越少。我国的教育已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更多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如果就业观还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思想上,认为大学生要在社会上谋求最好的职位,那就业也就相当困难了。

三.社会原因。

(1)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以我国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2)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我国一直以充沛、优质的劳动力市场获得世界众多企业的青眯,这些企业多是一些“三来一补”的企业,提供的是低附加值,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人员结构的改变,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薪酬待遇已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企业的用工、薪酬待遇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这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3)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优质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4)高校的教育、管理质量不过关,造成培养学生就业难。我们国家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这一个阶段。大学的建设表现在学生数量的膨胀上,而真正的大学内涵建设一下子跟不上,教学、管理水平距大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关。这些学生虽有大学毕业生之名,但没有大学毕业生之实。

面对种种就业难关,大学生应该如何做?

1.大学生自身做出调整和努力,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

(1)认清当前的形式,尤其是认识到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在社会上立足凭借的是进入社会以后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和积累。观念就是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2)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来增强自己的就业心理能力。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我们无法选择成功和失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3)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我们大学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4)明确三个问题,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市场要什么?想要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目前就可以胜任的,还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岗位,对于应届生不太现实的,我们还是要注重在基层岗位上的积累和锻炼,分步分阶段的给自己做个规划,逐步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去努力去靠近。(5)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有些家庭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没有独立性。择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6)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力提高就业能力。

二.社会方面应做出的努力。

(1)高校的改革。其一,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其二,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其三,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四,提前开展就业教育。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没有明确的就业观念就不会有明确的学习定位。就业观念的树立与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引导非毕业班的学生尤其是新生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技能,积极主动地去考取相应的证书,这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就业观,营造浓郁的校园学习氛围都是十分有利的。

(2)完善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目标,合理的规划起自己的人生。只有了解了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做出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科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想做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1)我想做什么: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波澜不惊的人生。有句俗语说的好“如果你不知道你想去哪,那么通常你哪也去不了。”坚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向着目标不断的前进。成功,通常是你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九十九步才能一步步的走出。

(2)我喜欢什么:有了兴趣爱好,才是你推动前进的动力。只有有了目标,而且是个人喜欢的目标,才能孜孜不倦,永不停歇。(3)我适合什么:结合个人的性格,生活环境,以及人文素质和目标,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了解个人的优势与劣势,对症下药。

其次,我们要有合理的择业观,不好高骛远,但也不看低自己。树立合理的择业观。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就的推动力,有助于排除不必要的犹豫,一心一意致力于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呢?通常,在自我调查、评估、定位之后,根据社会的需要和环境的许可程度,将自我动机和需要以奋斗目标的形式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来制定职业发展目标。

对于“理想”有些同学理解出现误区:认为那是一份“即省力,又不辛苦的,工资又很高的”工作。而现实这样的工作根本就找不到,于是学生心理有一种落差。因此,在离开学校之前一定要告诉自己正确的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我们自己创造价值,才能为自己取得相当可观的回报。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最后,根据我们的就业状况和自己的兴趣为自己制定一份合理,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表。从一年计划到三年计划,再到五年计划。给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一步都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

6.大学生的就业报告 篇六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就大学生就业的几个热点问题,总结如下

一. 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大学生需求方面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再次,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7.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书 篇七

当前社会, “就业难”已经成为每位应届毕业生口中的热点话题, 许多大学生正面临着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困窘。

据数据显示, 2013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 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就业形势严峻。到2013年底, 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 2013年还有592万名大学生就业难, 形势非常严峻。{1}

就此, 笔者去了当地多所高校做了调查。归类汇总后发现, 有55%的应届毕业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18%的选择出国留学或者去了家族企业, 剩下10%继续考研深造, 余下的大多待业在家或者从事一些自由职业。而55%找到工作的人中, 只有30%的人表示喜爱目前的工作, 是在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

国际金融局势动荡, 社会供需不平衡, 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及大学生的个人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导致这种现状的问题所在。

且多数毕业生由于不能给自己很好的定位, 在实习的过程中无法找到的一个合适的实习单位, 就加剧了就业的难度。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公司机密等问题不太重用实习生, 这对实习生来说也是一种阻碍。

二、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首先, 实习队就业有一定帮助。调查研究发现, 从2011年到2012年, 已签约毕业生与未签约毕业生相比, 签约毕业生“有专业相关实习”的比例高于未签约毕业生。不难看出, 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具优势。

找到一个好的实习单位能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也能学到许多的技巧。正式进入社会后, 用人单位也会根据个人的实习状况提供良好的待遇, 这是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

其次, 学生的定位。每位毕业生都应端正心态, 摆正位置,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知道自己实习是为了什么, 是把实习当成一个跳板为了以后更好的就业还是纯粹随波逐流, 没有目标。一旦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心态, 能够认真对待实习, 就会为以后的就业铺垫良好的道路。

不过, 也有许多大学生对实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实习是对找不到工作的人建立的, 因此对实习没有太大兴趣”, 也有人只选择大的企业去实习, 小公司一律不予考虑, 这样就会丧失许多好的机会。更有甚者, 凡是有实习的机会就一定会去, 觉得多参加一些总没有坏处, 这样的想法不完全正确。形形色色的职业里, 只有几个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而我们去实习也只能选择我们感兴趣的, 要有针对性。不能没有目的, 随大流式地去实习。

通过调查, 笔者还发现, 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一个困扰, 专业和实习不对口怎么办。在这里笔者要告诉大家, 实习的单位和学的专业不对口也没有关系。我们要明确的是, 我们去实习主要是锻炼我们的工作能力, 积累社会经验, 培养我们的社会融入感。我们要把它当做一次宝贵的经历, 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它同样受用。

最后, 我们实习了就一定能成功就业吗?这是不少毕业生问的最多的问题。在这里, 笔者要告诉大家, 找到一个好的实习机会, 不一定意味着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实习会锻炼我们的能力, 为以后的就业铺垫道路, 但以后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主要还在于自己。

通过调查笔者还发现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个别高校开设了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门课程, 里面有详细讲到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这能对毕业生起到非常好的指引作用, 应大力推广实施。

三、给大学生实习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实习机会是很难的, 因为企业往往不愿意浪费时间与精力培养一个只在公司工作几个月的人。这个时候, 就需要毕业生多多与老师或者身边已经工作和踏入社会的人多多交流, 因为他们手中或许就有一些企业用人的资源, 在沟通中, 就能扩展自己的消息渠道, 获得更为丰富的实习就业信息。

找到实习单位后, 实习生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每个企业能够发展壮大, 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 这是一个企业的文化, 是他得以生存下去的根本, 是根基。因此, 实习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 应严格要求自身, 清楚明确企业与学校的根本不同, 严格艳按照企业的制度流程走, 不能做出有损企业利益和形象的事, 不然会对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 对自身的发展也有不好的影响。

实习时, 实习生应主意多于企业内的工作人员交流, 他们从业时间比实习生长, 对公司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沟通, 能迅速增进与各员工之间的感情, 能为自己取得不少的帮助。

每位大学生都要不断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和目标, 在目标的指导下, 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2}

最后有一点忠告, 每位实习生应注意协调实习与考研之间的关系, 不能因为过于投入专业实习, 而耽误了前程;也不能以前程为借口, 消极怠慢专业实习。{3}

结语

大学生的实习就像一座桥梁, 它沟通学校与社会。通过实习, 你能体验到不同于学校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需要你用全新的态度去迎接他。相信通过实习, 每位实习生能更透彻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含义了。

本文通过调查, 详细讨论了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从目前的研究角度分析, 不同之处或遗留问题, 特殊情况或论文的存在仍然是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 欢迎提供建议, 使这个问题得以进一步研究。

摘要:在当代国际经济局势不稳定, 社会供需矛盾突出的大背景下, 衍生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谈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实习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但大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有无重要关系?到目前为止两者间的关系状况如何?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详细探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实习

参考文献

[1]吕峰.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华章, 2014年第02期.

[2]实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人民论坛, 2013年第8期.

8.技工院校学生就业成才观调查报告 篇八

一、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目的比较明确

1.学生选择就读技工学校的家庭原因

有54%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16%的学生来自小县城;79%的学生为非独生子女,父母务农和为普通打工者分别占39%和32%;家庭月均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54%,3000-5000元的占33%;学生初中就读学校为一般中学的占70%。可见,学生家庭以中低收入为主,家长多是务农和普通打工者,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家庭负担重。因为家庭负担比较重,且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家长希望学生尽早工作,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2.学生比较满意自己选择的学校和专业

对学校和专业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就读学校感到“满意”和“尚可接受”的各占26%和52%,仅有22%的学生感到后悔当初的选择;对目前所就读专业感到满意的占73%,仅有5%学生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兴趣、性格符合所读专业的学生占25%,为了学历和就业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占53%。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顺势或者被动选择该专业,学生对专业的接受程度都比较高。关于专业和职业的联系,有63%的学生选择从事本专业或与专业相关的工作;19%的学生感到无所谓,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有18%的学生打算自主创业。

可见,学生的专业意识比较强,希望将来能够学以致用,靠专业知识吃饭。当然,有18%的学生打算创业,这显示了学生拥有自己奋斗以及渴望成功的良好愿望和信心。

3.学生拥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

调查显示,有53%的学生表示目前所学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符合;有77%的学生表示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发展有信心;有70%的学生表示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发展趋势;有76%的学生对今后可能从事职业的相关要求表示了解。另外,尚有29%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专业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相符;18%的学生表示从来没考虑过专业与职业理想的问题。

总体来讲,大多数学生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较强的认同感。但依然有近四分之一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或者对未来职业的概念模糊不清。职业认同感发展是个人职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决定着个人在工作中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因此,职业认同感必须从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教师应悉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帮助他们掌握职业定向与概况性知识,提高他们的职业角色能力、职业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成功发展打好基础。

二、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和未来很有信心

1.大部分学生学习心态比较好

有55%的学生表示要努力学习,争取优秀;27%的学生应付学习,保证及格就行;但仍然有18%的学生随心所欲,认为及格与否并不重要。对于第三種学生,学校、班主任及家长应努力研究如何转变其学习态度,促使其进步。

2.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有信心

有76%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非常有自信;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很强或比较强的学生占63%;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30%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可见,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综合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总体上比较自信。

三、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理智

1.大部分学生觉得应该“先就业后择业”

有54%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说明“先就业后择业”的职业指导观已逐渐被学生接受,适应了社会的选择和淘汰。

2.学生愿意从基层做起

有68%的学生对将来从事产业工人、维修工、电工、文员等一线操作性工作感到很满意或基本满意,勉强接受的占29%。当问及学生能否接受很辛苦并有可能三班倒的工作时,有70%的学生坚信自己能坚持。以上统计说明,学生基本能够接受基层工作,并且具有刻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心理品格。

3.学生倾向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及其下属公司就业

选择到大型国有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做流水线产业工人的学生占39%;选择到大中型企业下属的公司(如汽车4S店做维修工)的学生占48%;选择到民营企业的学生仅占13%。可见,大部分学生仍然想进入大中型企业,不愿意按受小型民营企业;求稳心理依然是主流。当问到如果暂时不能被推荐到理想的大中型企业的话,有70%的学生表示也愿意接受民营企业,说明他们的心态在逐渐放宽,开始务实求真。

4.学生对薪酬期望值较现实

对薪酬的最低期望值为1000~1300元的学生占25%;1300~2000元的学生占51%;2000~3000元的学生占20%;4000元以上的学生仅占5%。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2000元以下的薪酬,证明他们的起薪期望值不算高,而是把尽快找到工作,锻炼自己的能力放在第一位。

5.在事业成功的因素方面,学生更看重个人能力的提高

认为个人成功因素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的学生占59%;认为是机遇的学生占27%,认为靠家庭背景的学生占8%;认为取决于性格的学生占6%。当问及学生认为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哪方面的特征时,回答为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学生占66%。这和个人成功因素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如今的学生已不再看重家庭背景、学历、学校知名度等,而是更加关注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四、学生工作定位较明确,但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1.学生重技能轻学历

对于工作后是否继续读大专或本科的问题,表示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占35%;选择不会的占14%;表示看工作情况而定的学生占50%。而对于工作后继续提高技能等级的问题,表示会提高的学生占53%;不会提高的学生仅占5%;表示看工作情况而定的学生占27%。可见,学生比较重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对学历的提升反而没那么强烈的要求。这与他们当初进校的动机是一致的:不准备继续升学,打算学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工作。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有很多工作岗位要求最低学历为大专或本科,这给学生以后更换工作或升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应鼓励学生毕业后双管齐下,一方面不断提高技能等级,另一方面也不忘提升学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技能型人才。

2.学生看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学生最看重的是工作的发展前景和稳定性;而在回答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怎样才算成功这个问题时,相对于高收入、高职业、高职称而言,有67%的学生选择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见,学生越来越看重工作的发展前景,把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这是比较理性的。

3.学生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只在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学生占47%;设计了3~5年职业生涯的学生占25%;设计了10年职业生涯的学生占12%;有16%的学生认为不用设计,走一步算一步。因此,职业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职业生涯的全局观,应具有长远目光,做好规划,明确目标,少走弯路,争取早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学生在就业观、成才观及自我认识等方面,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比教师们想象中的要好一些。传统观点认为,技校的学生是高考和中考的“淘汰品”,他们是无心向学、思想行为有一些偏差的“后进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未来个人的发展前途持不乐观态度。但调查结果显示,中技学生和高中生、大学生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心,渴望成功,对现状和未来的工作有清醒的认识,不怕苦,不怕累,愿意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技校学生的“后进”,只是“选拔性升学”制度下的一个暂时性的“客观事实”。如果能用多元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所谓“后进生”也不“差”。技工院校的教师不应该先入为主,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这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自暴自弃。教师们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耐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尊严是人的本能需求,只要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尊重他的,是真心实意为他好的,长期以往,学生肯定会被感化。这样,学生就会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辜负父母、老师及每一位关心他成长的人的期望。

9.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篇九

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今日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

2013届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较上届明显下滑

蓝皮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项针对2013届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显示,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具体而言,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

蓝皮书披露,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的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的89.6%略有上升。对此,蓝皮书解释称,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与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的比值。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此外,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与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的比值。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本科管理学门类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居首法学门类最低

蓝皮书指出,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达到92.9%,最低的是法学,为87.2%。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达到93.2%,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为86.7%。

蓝皮书分析称,从2010-2012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法学半年后就业率处于上升阶段。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生化与药品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大类专业大类半年后就业率处于上升阶段。

2012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比例与上届基本持平

蓝皮书披露,在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4%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0%的人自主创业。有8.5%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5.3%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蓝皮书分析称,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81.3%)与2011届(81.0%)基本持平,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2届(5.3%)较2011届(6.1%)降低了0.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降。

2012届本科毕业生一毕业9.5%读研高职生3.3%专升本

调查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9.5%,与2011届(9.2%)基本持平,比2010届(6.7%)高2.8个百分点。在2012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28%转换了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最主要的动机是职业发展需要(34%)和就业前景好(24%),有5%的人因为就业难暂时读研。

调查显示,201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有3.3%选择了专升本,他们选择读本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均为27%)。

10.大学生寒假就业实践报告 篇十

摘要:打工、家教、锻炼、骄傲、英语、作弊、天气、父母、坚持、大学,看我的!

实践目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大学生是一群什么也不会的群体,上了大学之后,整天除了玩就是玩,缺少了上进心。但是,我想说,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学,就是想让自己可以在知识上和精神上都可以全副武装。社会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方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得到锻炼,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以后的就业形势做好判断和准备。而且,爸爸妈妈为我辛苦了那么多年,我很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给爸妈买几件礼物。很希望看到他们的笑容,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女儿长大了。

实践内容:假期如期而至,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很早就打算在假期找一份工作好好的锻炼自己一番。开始的时候,我应聘到一家小饭馆做传菜生,但是刚过一天,我的腰就疼的像断了一样,加上宿舍环境太恶劣,所以不得不放弃。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我又回到了这个饭馆,但是不是以服务员的身份,而是小孩子家教的身份。这个小孩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是老板的女儿,每天要教她六个半小时。其实,暑假的时候我就当过“小老师”,在一个辅导班里教十多个六年级的小朋友,可以说,有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单独教一个学生还是第一次,所以还是有一定的挑战。

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女孩很聪明,在班级属于优等生,很多题目你只要点一下,她就会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但是,不久,这样的小聪明让她渐渐骄傲起来,她开始不认真听讲,出现了“你讲你的,我想我的”现象,让我感到很伤心。这让我想起高三的时候我上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试卷而我在下面做其他试卷的事情,那个时候唯一能让我感到后悔的事就是我遇到了一个更难的题,不得不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认真听讲。所以,结合自己的求学的经历,我给她出更难的题让她做,不仅能杀杀她的锐气,而且还能提高我在她心中的形象。果然,这种方法很有效果。

因为小女孩才上二年级,我主要是教她数学和语文,中间穿插一些英语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对数学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英语,她却是满脸的惆怅。她告诉我,虽然她还没有学习英语,但是她从心底里就讨厌英语,觉得它特别难。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我想了一些方法来提高她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小孩子大多都喜欢特别幽默和好玩的东西,所以我把每个英文字母都很生动的展示给她。这样,她不仅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而且每个单词都深深的刻在她的脑海里。我会把她和其他小朋友对比,尤其是比她更优秀的同学,这样的话,她的学习劲头就会提高不少。但是,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死了许许多多的脑细胞,因为如何生动的把单词展现出来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看来当老师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不过,不管多难,我都要坚持下来,因为不坚持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的!

在这次当家教的过程中,让我最难以忍受的就是她的作弊行为。作弊这种行为,是每个人都感到唾弃的事情,这就像偷窃一样,“小时偷针,大时偷牛”,如果不及时的改掉这个坏习惯,以后的学习宝塔必然会因为偷工减料而坍塌!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种行为很常见,他们往往采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取得不真实的成绩。小女孩很调皮,默写不上来的时候,就开始作弊,甚至会和我抢夺要听写的素材。我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她,但是都不管用,依旧是我行我素,所以把我弄得焦头烂额。我的忍耐力屡次受到挑战,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想放弃,早日摆脱这种让人抓狂的日子。不怕讲出来被人笑话,回到家我抱着妈妈就哭了,满肚子的委屈就像找到了一个出口,彻彻底底的毫不吝啬的倾诉出来。后来,老爸陪我一起看新闻,我看到许多比我小的孩子正面对那么大的困难都不害怕,我想我这点困难又算什么?爸爸给我开导了一番,终于,我又一次坚定自己的信念。我冷静的思考这一问题,终于找到了药方。我发现,和她静静的谈话是一种很有效的内服药。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里,我们互相了解彼此,真诚和理解成为了主旋律。谈话之后,“不会咱们就学,但是绝不能抄袭,这就是我们的原则!”这句话深深的烙在她的心里。为了巩固一下,我还给她开了一副外用药,那就是来自父母的震慑力,如果她依旧作弊,我会告诉她的爸爸妈妈。这样一来,这样的现象真的就杜绝了,让我感到特别的开心!

由于教课的地方是在县城里,而我的家在农村,离得很远,所以六点半就要起。之后,我每天都要骑四十多分钟的电动车,路上很冷,尤其是遇到大雾天气和大雪天气,路上就变得特别难走。我的十个手指头全部被冻了,脚也冻了,连脸也冻了,经常花一天的时间都没法把身体暖过来。有的时候,看着自己那馒头似得手,就问自己:值吗?想想我这几天的变化,确实得到不少的锻炼,我对自己说:值!虽然每天的工资不多,但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的锻炼,收获了许多,这对于以后要从事教育行业的我来说是一笔财富!现在我的能力还很有限,还没有达到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但是,我相信,我是可以的!因为我一直坚信一句话: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实践结果:这次家教历时18天,117个小时,可以说是比较成功。通过这18天,监督小女孩完成了假期作业,辅导她预习了下学期的课程,并且教会了他几十个英文单词。在这接近二十天的相处中,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家长对这次辅导也表示很满意。我在这次家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也更深层的了解了儿童的心理。后来,我还用我的工资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买了一份礼物,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实践总结:坦白说,这次家教,吃了不少的苦,但是心里却是开心的。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难,中间最困难的时候也快要放弃了,但是我一直坚守着我的信念,不轻言放弃,咬牙坚持,终于让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其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坚持一定不会成功!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一直在后面默默的支持我、鼓励我。他们说:“女儿,什么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不要总是想着有多苦、有多难,凡是要多坚持、多寻找方法,往长远来看。不要怕,爸爸和妈妈永远支持你,做你最坚实的后盾!加油!”爸爸妈妈为我辛苦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苦,他们对我的爱已经注入我的血液里„„爸妈最大的心愿就是我能把学习学好,然后找份好工作,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我知道,我能为他们做的太少太少,现在我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学业完成好!

进入大学,只是一个开始!大学生活,更多要求的是我们自己的自主性,如果我自己不甘平庸,就必须学会奋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家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是指能够早找到工作,而是能够早早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大学,看我的!

11.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书 篇十一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意向;前景

中图分类号:F241.4

此调研报告基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主要通过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典型外贸企业的实地调研,将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现实行业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给予有建设性的就业意见。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发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乃至所有学生的共同优势,为独立学院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博取更多认同感。在现实的背景下切实提出解决就就业问题的意见对策。

一、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研

2011年9月—11月,团队承担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前景调研》启动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学院滨江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2份。回收率90.38%。

1、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省内代表性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定位、就业地区选择,就业行业选择、求职渠道,求职意愿、求职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现实依据,同时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调查对象

因江苏省内独立学院众多,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因此选择四所代表性的独立学院,近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兼顾了学生的地区方向和年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参考性较强

3、调查内容

问卷共设置了14项调查内容,分別为(1)

4、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意向

根据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调查分析显示,超过58%的学生认为工作可以与专业有关联,但是不一定要对口,这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是个很好的选择。国贸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相关联的工作,这避免了出现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也可以缓解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但是我们也发现,选择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只有4%,这对于国贸这个专业来说人数偏少,这让我们思考,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就业意向过于偏离自身所设专业的初衷,给我们提出了要加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竞争力的要求。

(2)独立学院国贸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根据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9%的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就业困难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实际的经验与技能。外贸行业是一个重在实践的行业,在独立学院本身存在的与公办学院的区别的同时,必须为国贸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而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也不能安于现状,自己也应该去争取更多的上岗实习机会。上图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理中认为的就业困难原因,超过79%集中于缺乏实际技巧与精炼,这便显示了毕业前实习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从实际操作上入手,通过各方面实习工作渠道,争取到学习工作经验的机会,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3)职业规划

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是否关注过本专业就业问题的统计如下,有专门去了解的仅占有23%,明显数据偏低。

根据以上两项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国贸学生毕业并没有充分做好就业的准备,甚至对自己专业就业问题并不看重,这无疑给现实就业严峻形势雪上加霜。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与公办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竞争就业的过程中,如何超越他们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更多的取决于自己对于就业的准备情况。

(4)就业优势的自我认知

在对于自身优势的问题上,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家庭背景次之。但是个人就业竞争力不只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前面统计有79%的学生认为个人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足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独立学院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和能力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般的学生在求职中并无突出的竞争优势。因此,国贸毕业生要顺利就业,最根本的就是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人核心就业竞争力。

二、企业访谈调研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团队在2011年11月对江苏省内三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三家企业兼顾国有、私营不同企业性质,了解外贸企业对主要岗位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对江苏省粮油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近几年,虽然国企在体制改革和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基本形成的招聘观念仍然看重本一学生,而且应届毕业生所占比重很大。但是本一文凭只是个证明你学习能力的用具,企业更看重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该公司外贸部经理认为,考各种证书能够证明学生本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将来的求职工作有一定的规划和准备,一些证书作为上岗的敲门砖,在面试求职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比没有的学生还是具备一些竞争力的,但是要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并不是说拥有的一张证书就能胜任一份工作,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在大学里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的并不是很多,往往考验人的还是对行业与市场的把握分析力度、处理工作中所遇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效果以及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素质。同时,也肯定了学好语言的重要性,基本的是能灵活应用英语,毕竟是做外贸,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无疑是大伤,并且看好对其他小语种的学习,在工作中多多少少还是会用到而且很具优势。另外,很现实的情况是,在外贸行业工作很不容易,能够做好、取得相当的业绩就更不容易,现在很多非外贸专业学生进入到外贸行业,就他们公司而言,做粮油食品进出口,对各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也是日益增加的,比如做食品出口的,就需要类似于生物检验等相关专业的,做一些机械设备进口的可能就需要工科专业的学生,招聘这样的毕业生,虽然外贸专业知识并不是很强,但是会有相关的培训并且学起来入手也很快,但是他们具有专攻业务的专业优势是仅仅国贸专业学生无法具有的,这样无疑使就业竞争环境很激烈,外贸专业学生有无竞争力就要看个人能力如何了。

与国企相对,我们选择了南京松正公司和前身是中铁下属外服子公司永信达国际货运代理这两家私企进行采访。两家私企经理给了与国企经理不同的看法。他们不是很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出身,甚至不怎么考虑研究生,而更注重应聘者个人素质和能力,在招聘和平时工作考核中看重一个人的责任心、处理事情的条理性和与人沟通、团队协作力。另外,我们发现了一个私企的普遍现象,做外贸业务的女性比男性多,就这两家公司而言也是女员工比例大,同时,私企也比较倾向于招聘应届毕业生,主要是因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过,不会带来曾经工作环境的不良习惯,而且刚毕业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冲劲,可塑性和创造性强等等。从这样角度说来,应届毕业生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市场的,毕竟还是有很多需求市场的,那就从提高自身能力开始,为求职工作做好相当充分的准备。另外,很多人都认为私企工资待遇不如国企,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看法,他们只看到了私企的基础工资,没有看到私企对员工提成的奖励,这就是多劳多得。

从上述比较可看出:国企更看重毕业生学院的知名程度,从现实意义上,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进入国企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且在国企打拼难度也大。而私企更看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国企对独立学院歧视偏见较小,是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但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存在着专业能力相对集中于外贸行业,与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不具有专攻业务的专业优势。我们注意到,在大学生考各类从业资格证流行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在学习能力上得到重视,最好认真选择考取符合自己专业的有含金量的资格证。

三、结论及建议

1、国贸专业型人才流失严重

这一点在国企方面尤为突出,表现为企业更看重其他专业人才,认为经过一系列培训后即可胜任国贸工作,但是这在原则上就否决了国贸专业专业化的知识,会在以后一系列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下产生比较严重的失误问题。特别的,在更看重工作经验的企业招聘环节中,更多的国贸应届毕业生被有工作经验的应征者所代替,在很大程度上措施了很多有能力的应届毕业生,这对企业以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专业认同感不强

根据上文的实际统计可以明显看出,只有极少是的学生会选择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而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无关或者仅仅有关联的行业进行就业。如此低的专业认同感一方面反映了独立学院在专业知识授予上做的并没有到位,另一方面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欠缺,更谈不上深入探究了。

3、毕业生能力不符合外贸企业要求

在上文对外贸企业采访中我们很明显看出,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范围内,更多的其他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谈判知识,法律知识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看中你的能力,学习能力便是其中之一。企业看中你是人才,多面型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

4、国贸学生就业知识不足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对就业择业的准备不充分,出现了忙于毕业却没有准备就业的情况发生。这需要独立学院加强就业知识的普及,以避免学生出现求职准备不当的尴尬场面出现。

我们分析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设置的门槛较低,大量招入学生进行教学导致了专业化程度逐渐降低,而这也造成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得不到充实,这必然使得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难以取得企业的认可;其次,企业对国贸专业学生学历的要求使得大部分独立学院毕业生望尘莫及,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国企等大型企业上。国际贸易专业作为应用型强于学术型的专业,国企等大型企业基于大企业就要用高文凭的古板思路,对应聘毕业生文凭过于看重往往抹杀掉了很多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的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另外,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在中国大学本科阶段过于宽松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并发展其他专业知识以培养自身综合竞争力必须养成自律的学习习惯。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1、对于独立学院:

从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使用上进行改革,配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上也进行相应的改革。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公共课程体系中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压缩课时,并调整考核方式,将部分课程由考试科目改为考查,为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提供基础。

专业必修课程体系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专业理论课程、一块是专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注重构筑学生经济学基础知识,形成对经济环境的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重点是结合实际经济现象包括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国家在不同时期实施的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减少经济学的单纯数学模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关注经济贸易的兴趣;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建成后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包括商务谈判情景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引进包括外贸单证、报关、国际结算、物流、证券等软件,通过软件模拟熟悉流程后,进入仿真模拟实验室进行国际贸易角色扮演模拟,内设海关、银行、工商、税务、检验检疫局等贸易相关部门,运用真实单据进行仿真模拟,实现实践课程学习与真实的零距离。同时,在同一门课程的课时分配上也注重实践课时的占比,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在内,也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实践和见习课时.

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注重理论,忽略操作环节;考试考核方法老套,不能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等等弊端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目前提倡“合作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堅实的基础。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最后,在师资队伍培养上的改革。要使以上培养模式达到预想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就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新引进的教师要具备实践经验,从事过贸易、金融等相关行业的人员更好,这类教师能够在实践性教学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且更能发挥相关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推进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对现有师资通过进修和调研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学过程更贴合实际。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国贸专业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就业指导机构要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育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

2、对于企业:

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过多的实习生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在这一点上,用人单位眼光要长远抓住人才储备良机,消除用人偏见。根据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有不少大学生认为缺乏社会关系、用人单位选拔不公等给他们求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国贸专业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直是很多用人单位的诟病,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外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加强独立学院与用人需求单位的对接,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的密切合作,有利于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3、对于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国际贸易行业具体工资收入差别也比较明显,企业根据你自身毕业学院的不同也会给予不同等级的工资。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要看清事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避免出现期望过高过大的情况出现。面对现实争取符合自己能力的一份工资,工资和未来前途提升效益要符合自己能力条件。

(2)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是为实现职业目标的一个准备,在现阶段,就业目标要实事求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结合自身的国贸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选择一个适当的外贸企业或者外贸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3)准备宜早不宜迟。作为独立学院学生,要做好任何工作准备都先于他人的心理准备,独立学院定位实力不如公办学院,要想再职场上获得自己一席之地,在国贸行业就业,就要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认真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并作出相应的努力。考取证书要认真考虑,避免多而无用。培养综合能力要适当,避免出现能力广而浅薄的情况出现。即将毕业要注意规划就业细节和求职细节,避免出现忙于毕业却疏于就业。

(4)就业和创业并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解决就业压力的最好一条途径就是创业,特别对于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创业氛围比较浓厚。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创业是一条风险巨大的道路,无论是企业还是学院还是个人,并不过于鼓励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的创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行业,在没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业务操作的锻炼情况下盲目创业很可能会血本无归,而且也会没有门路。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创业必须基于自身实力和行业前景仔细考量的情况。

上一篇:坊子区2022年领导班子成员下一篇:新学期的感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