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课件

2024-07-30

黄河大合唱课件(精选8篇)

1.《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一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

2、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

3、“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二、能力: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教材分析:

一、《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谱曲仅用一周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

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

5、《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生对唱歌曲。

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

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

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忔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冼星海回国后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榻上的亲年诗人张光年,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情景,听其朗诵歌颂黄河的诗句,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是年3月26日始半月之内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谱曲,写就了这一划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教学重点《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方法 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 感受 参与 陶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介绍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三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总结该组的资料。

三、自主学习:

专心欣赏、自由朗诵,初步品味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

1、介绍作品。作者、创作背景、了解作品全貌及本课知识点。

2、教师播放《黄水谣》,学生欣赏。(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氛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3、请学生说说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4、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相互作出评价。

5、教师小结:《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6、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都会以各种方式奋起打击侵略者,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7、欣赏《保卫黄河》

a、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觉(学生自由发言)b、整首合唱曲的情绪如何?(学生自由发言)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d、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手势练唱《保卫黄河》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四、教师课堂小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与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作业布置

1、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水谣》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2、《黄河大合唱》中,你最熟悉其中哪一曲?哼唱一下,并谈谈你对音乐的体验。教学后记:

2.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

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学目的

一、了解大型声乐作品的含义,懂得大合唱的基本概念。

二、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培养学生欣赏大型声乐作品的情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

大型声乐作品的含义,大合唱的基本概念 教学模式

作品分析——欣赏感知——赏析感化——赏后评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音乐欣赏课。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是,翻开近现代史,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巨人,却饱受了世界列强的分割和凌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学子们,决不能忘掉那段惨痛的历史。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一部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

三、新课讲授

(一)了解大型声乐作品、大合唱的概念(展示)

大型声乐作品:是指作品在结构上各自独立,情节上互相有一定联系的多乐章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包括:弥撒曲、安魂曲、清唱剧、组曲、康塔塔(大合唱)、声乐协奏曲。

合 唱: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

(二)简介作品、作者、及创作背景

1、简介创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当光未然在把这部作品交给冼星海时,作曲家无比激动,在抱病期间仅用了6天就使这部光辉的巨作诞生在一个不起眼的简陋的土窑里。4月在延安初演,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作品分析。

这部作品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作品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黄河大合唱》共分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

《序曲》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第四乐章《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原稿为齐唱)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3、简介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13岁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后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如,《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做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作品赏析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演唱形式:混声合唱 歌曲结构:一段体 情感表达及歌曲风格:

◎船工号子的音调素材以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勾画出船夫们惊涛骇浪的情景。◎它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它不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它有更深刻的内涵,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是一首惊心动魄的战歌。第四乐章《黄水谣》

演唱形式: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 歌曲结构:三段体

第一段:曲调亲切自然,描绘了黄河两岸沃野千里,人民富裕 的景象。

第二段:转入低沉的诉说,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给人民带来的巨 大苦难。

第三段:再现 情感表达及歌曲风格:

◎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

◎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广,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深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演唱形式:混声合唱 歌曲结构:序和四段 情感表达及音乐风格: ◎是整个大合唱的终曲 ◎它发出了强大无比的战斗号角 ◎这段音乐有着宽广的幅度

◎层次递进,最后推向高潮,呈现坚忍不拔的乐段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分析:音乐语言上的特点:反复、加快,再加快、再加强,达到了一个战鼓轰鸣、号声震天、急流澎湃、不可阻挡的最高潮。

四、说一说谈一谈

1、谈谈你对“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的理想是什么?

2、我们中国现在处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炎黄子孙,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五、总结课堂

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母亲河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刻苦学习,为祖国的早日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六、兴趣提示

写一篇简短的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感受。

3.听《黄河大合唱》有感 篇三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引起我对黄河的无限遐思,于是我听了《黄河大合唱》,那豪迈奔放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旋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是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一部大型音乐合唱作品,歌曲以黄河为背景,赞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意志。听完之后,我仿佛与诗人一起站在黄河边上,望滔滔江水,想起祖国那雄奇壮丽的山河。李白曾经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慨。此时此刻,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我想“有多少革命者们抛头颅洒热血,顽强的斗争,他们用鲜血铺平了我们国家历史前进的道路,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黄河边上颂扬着多少中华儿女的光辉事迹,大江南北响彻着祖国万岁的呼声,黄河孕育了多少黄河儿女,激励了多少炎黄子孙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而努力。”我们应像黄河一样以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冲过艰难险阻。中学生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争取全面发展。

《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史上的丰碑,尽管创作年代距今很长时间,但它却永远鼓励我们奋勇向前,它伴随我们成长,引领我们先前走去!

4.课文《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四

2读懂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以及《黄河大合唱》的CD。

学生:搜集了解《黄河大合唱》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5.黄河大合唱。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黄河大合唱》的CD,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振奋,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二、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欣赏演出

1读课文第4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

2读课文第5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细读课文6~8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4指导读好6、7、8段,注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势的渲染,从而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7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举”、“捏”,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四、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

学生自由读第10、11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沉着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这是作者展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可战胜。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五、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再听《黄河大合唱》CD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

2再次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

六、学习生字

1强调读准“槌”、“闸”、“蚕”的读音。

2生字扩词,加以运用。

3记清字形,工整地书写。特别是“炯”字右边与“同”字的区别。

七、选做题

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5.听黄河大合唱有感[范文] 篇五

过去,在我的印象中,黄河就代表着气势磅礴,波涛汹涌,一泻千里。而自从在音乐课上听到了《黄河大合唱》之后,我发现它向我显示了黄河的另一面: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气节,它是我们所有华夏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它是一种真正属于龙的声音。《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作品。它诞生于抗战时期,在当时起了非常大的反映,就如同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能振奋人心一样,《黄河大合唱》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唤醒了千千万万人民的灵魂,它鼓励着人们团结起来,一同消灭日本鬼子,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章。其中我最喜欢《保卫黄河》。《保卫黄河》首先它的词写得就很好,特别是后面的“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一种要紧急抗战的迫切状态完全表现出来了。其次它的音乐也很有特色,让任何一个昏昏欲睡的人听了都会立刻精神提高八度。而且这种音乐还充分模拟了黄河水流湍急的特点。如果说光看歌词能给我一副黄河奔流图的话,那么听了歌曲之后,我就仿佛是站在险峻的黄河岸边,亲眼目睹黄河万马奔腾的景象和倾听那震耳欲聋的水浪声!当时,我心中一种爱国情绪油然而生。我想当时饱受苦难的人民听到这首曲子后感受一定更加深刻吧!《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因为它所表现的那种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肩负着建设祖国重任的青年人更应该具备。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听了《黄河大合唱》,我觉得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永远压不跨打不倒的象征。重听《黄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联想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那个时代的人们啊,你们是黄河,是不朽的黄河曲。钢琴协奏曲< <黄河>>,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来震撼每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来歌颂每个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提起20世纪的华人音乐,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无疑是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海外华人曾说:“每次听到它,都会体验到一种作为中国人的崇高和自豪。”“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听着这激亢的乐曲,我心中顿时充满一股力量,我又细心地向屏幕上看去:词作者光未然。他15岁入党,在那战争年代,它在敌后做抗日救亡工作。又一次奉命渡过黄河执行任务时,它获得了一份创作的灵感。当他看到,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呼啸龙吟的声音如雷贯耳。他被这黄河的宏伟气势折服了。当他看到船工们在三月延安的初春光着膀子,用尽全力摇着他过河,喊出震天动地的号子时,它顿时被这情景感染了。他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它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于是,长诗黄河吟开始酝酿。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昂首挺胸的屹立在世界东方。而这支诞生在战火中的歌却经久不衰。随着国门的敞开,世界各国人民都理解了这支歌。1947年美国人民齐声高唱这支歌,1964年日本人民齐声高唱这支歌,1991年台湾人民同样高唱这支歌……我们说这支歌给了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无穷的力量。

《黄河大合唱》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为背景贯穿起来,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1941年在前苏联,冼星海又重新整理了这部作品,丰富了声乐部分,并运用大型管弦乐队的编制进行了配器。1969年,殷承宗等人又将它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正如埃德加·斯诺当年所预言——《黄河大合唱》属于明天的中国!

6.《黄河大合唱》观后感 篇六

我们现在的美好家园是这群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打拼下的;我们的红领巾是他们用鲜血染红的;我们的种种幸福生活也是他们……

这首歌曲的作者是光未然与冼星海,光未然在随军从事革命事业过程中创作的,当他看到黄河的气势磅礴,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他被震撼了,他决定以黄河为题目写一首长诗,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当他见到冼星海时,冼星海同样被诗所感染了,决定为诗谱曲,让更多的革命者激发起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有了这个信念,冼星海创造了奇迹,仅仅用了六天时间,他就谱出了八篇乐章。

而后又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从此,这首革命歌曲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革命人保卫中华民族的坚定意志。现在,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7.黄河大合唱课件 篇七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共有八个乐章,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激励人民起来反抗外来的侵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聆听鉴赏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能简述大合唱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小组间合作探究、互动演唱等环节感受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黄河大合唱》的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赏析四、七乐章理解作品的精神和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好!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 对了,这首歌曲是《保卫黄河》,体现了积昂奋进的情绪。是《黄河大合唱》的一个乐章。很多音乐家都以黄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母亲河边,去目睹感受一下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伟大巨作《黄河大合唱》(板书)自主学习环节: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学生展示了解的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

3、洗星海介绍

师点评:刚才这3个小组代表展示的材料很具体全面,还有要补充的吗?希望课上其他小组也积极参与进来。授课环节:、过渡语:那么大家知道冼星海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吗?(教师像讲故事般讲述创作背景)课件展示歌曲创作的背景。

简要介绍《黄河大合唱》8个乐章

从这8个乐章名我们就能体会到整部作品是极具情绪变化的。

一、《黄水谣》的学习痛斥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1)问题设计:看看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几段?每一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之处?(放视频中间不做讲解)出示《黄水谣》歌词

【解答】《黄水谣》是歌谣式的三段体,演唱形式: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采用对比手法写成,第一段曲调亲切自然,旋律抒情。结尾:喜洋洋~~(笑)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第二段转入低沉的诉说,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

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压抑。黄河依然如故,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结尾:妻离子散。。(大哭。上气不接下气)。是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

(设计意图:专心欣赏、自由朗诵,初步品味歌词中的内容,深层次地理解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

(2)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相互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看法)(3)教师小结:《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而《黄水谣》则是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它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群众悲愤填膺,燃烧起阶级仇、民族恨的怒火,发出了悲愤有力的控诉。《黄水谣》的曲调写得十分成功,它深厚宽大,把作者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地的神情都尽情地歌唱出来。主部的音乐是波浪起伏的,显示出黄河奔腾叫啸的威力,象征着中国人民处在革命战争中的严酷考验中,人们的思想感情犹如黄河波涛一样汹涌起伏、沸腾激荡。主部的第二乐段,曲调亲切、明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副人民勤劳生活的画面来,表现得深切动人。接着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这是一个4/4拍子的副部乐段,表现了敌寇入侵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敌占区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乐段结束在两个连续的四度下行,感人甚深。《黄水谣》最后是主部的再现,深沉地诉说着这空前的灾难。

【巧妙过渡、感性导入】

刚才同学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黄水谣》。当音乐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时,我们看到了日本人残害中国百姓的各种画面,那么最后人们进行反抗了吗?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一起感受下当时人民奋起斗争的情景。

二、欣赏《保卫黄河》 2 欣赏《保卫黄河》

首先聆听第一部分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以上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a、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欣赏后的真实感觉(学生自由发言)b、整首合唱曲的情绪如何?(学生自由发言)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

d、试着看老师的指挥手势练唱《保卫黄河》,唱歌要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给予肯定与鼓励)

保卫黄河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人们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乐曲采用轮唱的形式,表现了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

《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他们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从四面八方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轮唱的演唱形式,轮唱的声音像此起彼伏的波浪,表现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一呼百应的一种力量。随着人们声音不断加入不断增强,也意味着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情绪坚决而振奋。最后齐唱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绪中结束。【知识点】

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复调音乐中称之为“卡农曲”。

三、拓展与延伸

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分别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一个是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需要发挥想象

一个是声乐合唱曲,有歌词,通俗易懂,可根据歌词想象情景 相同点:都运用多种音乐要素把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黄河大合唱的几个乐章,这首作品的意图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鼓舞人们的斗志,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

在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吃不饱穿不暖,就是用一种必胜的信念,相互激励,最后取得了胜利

在当今时代,现在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更应该抓住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我们要听一些什么样的歌曲来激励我们自己奋斗呢?(可以提问,个人的理想追求。)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每一首乐曲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感悟,教师应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在进行《黄河大合唱》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历史及文化精神方面的资料,在课前交流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与学双向交流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加以因势利导,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资料分析:第四乐章《黄水谣》

归纳总结

《黄水谣》是一首女声合唱及混声合唱曲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曲调比较自然,情绪喜悦。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人民辛勤劳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第二段曲调沉重,情绪悲愤。控诉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日本侵略者燃烧起来的民族恨的怒火。第三段旋律是第一段的再现,曲调深沉缓慢,表现了一种悲凉凄惨的情绪。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这一乐章就是咱们开始上课时听到的歌曲。它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是整部《黄河大合唱》的主题。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乐曲的音调特征,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有力。描绘了不论是在抗日的前线,在敌人后方,还是在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巨浪,表现出革命队伍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势不可挡,像黄河的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下面,我们来完整听一下这一乐章。听完以后,请大家跟我一起唱一遍。

欣赏《保卫黄河》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师: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8.黄河大合唱教学体会 篇八

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一贯坚持四点:“有趣”“有法”“有度”“有效”。“有趣”就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选择教材、运用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最基本保证。

“有法”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的一节课内容,方法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针对《黄河大合唱》的教学内容,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停留在学生呆板地观看录像资料,教师机械讲解的层面上,本课运用了“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等教学手段,结合“演唱、模仿、朗诵”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受、理解和思维。

“有度”是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在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间和学生接受能力上,都有着很多的限制。《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本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结合其中《黄河颂》《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主要乐章,分析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想象音乐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深入。

上一篇:周边学校情况下一篇:浅析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