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简介

2024-09-27

心血管内科简介(共13篇)

1.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一

心血管内科实习方法

一、本学科研究范围及进展

㈠、学科研究范围

心血管内科是研究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和其他与心血管相关问题的学科。它包括心血管系统解剖学、心血管系统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病理学、心血管系统诊断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及心血管系统治疗学等。

㈡、本学科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及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和水平及防治效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高血压病方面,遗传因素及钠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冠心病方面,内皮细胞损伤及平滑肌细胞的移动与增生和载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对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在引起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使长期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预防再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发生心肌梗塞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采取了经静脉及冠状动脉血栓溶解疗法或紧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使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梗塞范围显著缩小,死亡率显著下降。心肌电生理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复杂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介入心脏病学的开展更是使心血管内科的治疗方法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冠心病的自然病程,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应用可以非开胸治疗二尖瓣狭窄,射频消融的应用可以替代既往复杂的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的预激综合征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外,射频消融在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在心肌病的研究方面,病毒性心肌炎及慢性病毒感染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也得到了证实。

㈢、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对高血压、冠心病的预防研究工作将需要更大的投入和重视。高血压病的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应当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也将是冠心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此外,介入性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二、本学科的特点及实习方法

㈠、本学科的特点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形态及功能的完整与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的维持密切相关。同其他学科一样,心血管内科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心血管疾

病急危症多变化快,需要在短期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复杂,需要对心血管药物全面准确的掌握;对其他系统器官影响大,需要了解其在其他器官的相应表现;辅助检查多,需要掌握有关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及其他有关实验室检查等;操作多,需要反复实践及掌握。

㈡、本学科的实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心血管内科的实习应掌握病史的采集及正确的体格检查和了解心电图的记录和阅读、胸部X线的阅读、超声心动图结果及其他各种实验室检查的判断等。

病史的正确采集可以取得重要的诊断线索,是利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断目的的方法。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和心慌、昏厥和头晕、乏力、咯血、紫绀及水肿等。对其症状的询问应尽可能的详尽,以提供最多的资料信息。如胸痛的询问应包括以下各项:①部位:起源部位及放射部位等;②性质:隐痛、压迫样痛或绞痛等;③程度:严重程度、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等;④胸痛的缓解和复发:发生时间,与活动和情绪的关系及缓解方法等;⑤诱因:造成胸痛加剧和减轻的因素等;⑥胸痛的伴随症状:焦虑、出汗、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等;⑦对各种特殊治疗药物的反应:如对硝酸甘油的反应等。

心血管检查的异常体征是其病理生理学改变所产生的表现,它不仅有助于诊断的确定,还能为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而且可以帮助各种治疗措施疗效的判断。在临床上规范化的望、触、叩、听是必备的手段。①望诊:一般外观如肥胖、恶病质等,周围循环如苍白、紫绀等及杵状指(趾)、颈静脉怒张及搏动等;心脏的望诊包括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及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的部位、范围及有无弥散性搏动等。②触诊:周围动脉触诊应检查脉搏的强弱、速率及有无双峰脉、重搏脉、交替脉及奇脉和脉搏短绌现象;心前区触诊应检查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心尖搏动的位置及强弱及心前区震颤等。③叩诊:观察心界有无扩大及缩小;④听诊:包括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异常心音、附加音及杂音,对杂音应描述其部位、性质、时间、强度、传导方向及呼吸和体位改变对其的影响等。

2.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由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 其中男57例, 女43例;年龄25~81岁, 平均52.3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64例, 心肌梗死36例。

1.2 方法

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特点及整体护理质量管理要求, 对抽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同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得出本科在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 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2.1 护理理念相对滞后

个别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与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需求不太相适应。目前, 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有: (1) 由于心内科护理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 病情不稳定, 单位时间内工作强度大, 精神紧张度高, 这就使得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 身心疲惫, 产生厌烦心理, 工作中责任心不强, 服务态度差, 甚至出现差错事故; (2)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等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因素; (3) 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如除颤器、心肺复苏等基本护理操作, 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若经验不足, 对患者的病情判断不正确, 协作技术技能不够, 就会给患者造成危险。

2.2 患者遵医行为差, 护理监督不到位

心内科的患者病情一般都较为复杂, 且变化快。有些患者执行医嘱的力度不够,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卧床时间不够就下床活动, 就容易引发心跳骤停;而另外一些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不严格遵守, 在没有告知护理人员的情况下, 就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 由于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 变化快, 患者处于医院病房外的环境中有时会因为缺乏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休息, 再加上疲惫等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发作。所以, 患者的不遵医嘱行为常会给治疗带来很多不安全的隐患, 同时也使护理过程的风险明显上升。

2.3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载了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医疗护理的全过程, 是医疗护理行为的重要举证依据。尽管多数护士都了解护理记录的重要性, 但仍有部分护士麻痹大意, 具体表现为: (1) 个别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及时进行护理记录, 有时在空闲或下班时间回顾性地将患者病情及护理措施进行记录; (2) 护士对病情变化的观察、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记录不全或漏记; (3) 护士书写患者的入院时间、观察记录、病情轻重描述、抢救时间等记录不一致, 医嘱开出时间与护士执行医嘱时间不符; (4) 有些护士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及与实际不相符的症状记录在案。一旦发生医疗护理纠纷, 这样的护理记录经不住推敲, 必然会引起法律纷争。

2.4 护患交流沟通欠缺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住院时间长, 疾病易反复发作, 多需终身治疗, 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 情绪易激动。而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护士工作量大, 心理负荷重, 与患者交流沟通少, 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主动介绍药物的名称及作用、注意事项等, 导致患者及家属几乎不了解治疗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同时, 在治疗期间护士未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如输液护士在执行操作时, 对患者适宜的体位摆放等宣教不够, 主动巡视病房少等, 这些都造成护患关系不和谐。

4 改进措施

4.1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 使每位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 不断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层级培训, 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 制订严密的岗前培训计划, 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 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 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定期考核、总结评比, 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 规范服务礼仪, 训练护理服务用语, 尽职尽责的为病人服务。

4.2 注重患者的病情监测, 加强巡视

心血管内科病人入院时一般都发病急, 进展快, 加强对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监测, 尤其注意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 尤其是节假日及夜间的巡视及观察非常重要。力求做到不论病情轻重, 应随叫随到, 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如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等;再如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尤其是多在夜间发生, 因此应加强夜间巡视,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加快或烦躁坐起, 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 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3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的有关护理记录书写标准, 使护理记录在内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 都应该适应举证责任倒置的新形式[3]。目前, 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病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显得非常重要。将护理病历书写纳入护士培训、考核计划, 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在护理工作中, 注意病情记录的连贯性及完整性, 加强环节监控和终末监控相结合, 随时检查住院病人的护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护理记录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4.4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避免矛盾和纠纷。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与技巧性, 在护理工作中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 使用文明语言,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 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用通俗易懂, 个性化语言, 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对某些语言和行为过激的病人家属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和安慰。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学会倾听,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平时要进行心理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训练,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更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尊重理解病人, 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总之, 护理人员应该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掌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 真正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同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归纳总结了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论 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 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 规范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书写及护理行为, 加强护患沟通, 确保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左月燃.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9~92.

[2]富川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 2007, 24 (4) :470.

3.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体会 篇三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人性化护理;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40-0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与营养因素关系密切,合理的膳食已成为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用药和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使患者不仅遭受生理上的折磨,也同时增加了心理的负担。国内外研究发现,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而合理的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缓解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因此加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专科护理工作相当重要。本文就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科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28例,男83例,女45例;年龄42~76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5例,风湿性心脏病33例,高血压病21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

2 护理方法

2.1 常规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皮肤护理,防治压疮的发生;病房内空气要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做好口腔护理,预防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也应避免摄入太少,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应加强夜间巡视,如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必要时两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瘀血。

2.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督促患者按时检查,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克服麻痹心理,求得患者及家属对观察治疗及紧急处理的配合。对于患者家庭及工作方面引起的心理状态变化,要做好耐心的劝导,以解脱心理上的压力。对于出现紧张、焦虑的患者,应先耐心、仔细、规范进行产前检查、指导,把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反馈,使患者明白心血管疾病并不可怕,用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

2.3 人性化护理

2.3.1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是整体护理的基本行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和延伸服务过程中。沟通是理解的桥梁,与患者沟通交流往往能较好地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使护患双方都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工作和治疗[4]。护士应当掌握与不同患者交流的技巧,合理使用语言和非语言两种交流方式,特别是对一些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就显的尤为重要了。选择合适的沟通契机,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护患关系的信任感,尊重患者,有利于护患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2.3.2 人性化护理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根据马斯洛的基本层次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时刻都存在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人性化护理必须连续但也应当跟随着患者需要的改变而变化,这样才能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例如,晨间护理时,护士都应礼貌的询问患者睡眠情况,若体会患者当时很难受或者很痛苦,我们可以将这一问候语省略,可采用抚摸等非语言性沟通的方式给予关心或者使用专业性接触。

2.3.3 人性化护理需要创新 人性化护理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方法却有很多种。我们应该根据心血管内科患者本身的特点来实施人性化护理,而不能千篇一律的使用一种方法。例如,对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我们一般采用卡片的形式,告诉患者冠心病的诱发因素、饮食及休息等的注意事项;而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我们则可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定期将患者集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放松患者的心情,同时进行了健康教育。人性化护理并不是单单是指护理工作者内心的一种向往,而是要用这种向往指导护理实践,从护理工作的每个小细节中用心体会患者的需要,根据实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的身心都處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在识别和满足患者需要的同时,护士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而且实现了自身的专业价值。

3 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128例患者治愈87例,治愈率69.97%;好转39例,好转率30.47%,转院2例。

4 讨论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观察直接关系到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与紧急处理,这就要求心血管病房的护士能及早发现、分析与处理关键性的变化,减少或避免病情加重,可见心血管病房护士连续细致的观察病情所起的作用是单纯应用先进仪器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1 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现代护理工作的纵深发展,重视情商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护士长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制订出全年业务学习计划,每月指定人员讲课,并结合实际,示范操作,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更新操作技术,使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做好与医生之间的配合,使用新设备和新仪器前请专人讲课,心血管科护士参加术前讨论,以掌握手术步骤和方法,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

4.2 心理方面的护理

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为常见,疾病本身和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严重影响其情绪变化。我们通过沟通交流,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病情发展、对身体的危害、病情的转归及其预防措施等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用耐心的解释、热情的安慰、适当的保证鼓励和开导患者,诚恳与患者交谈,用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并避免不良语言刺激,使患者心情舒畅,对治疗信心充足,从而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争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4.3 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出院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教育患者出院后应当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少量多餐、忌烟酒,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各种诱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嘱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按剂量规律服药,不能随意减量、加量或停药;搞好定期复查工作,嘱咐患者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 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52.

[2] 姜丽,艾莉莉.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实用医学,2007(7):124-125.

[3] 黄远腾.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心理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0,2(4):41,43.

[4] 赵纯武,翁剑平,舒永珍.住院患者对病房环境的适度感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33-35.

4.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 篇四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一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3个心血管病区中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21~86血管疾病入院治疗,或在院期间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经过临床治疗,符合出院指征;(3)自愿参加本调查;(4)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10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21例,初中30例,小学17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7例,干部30例,军人12例,教师4例,公司职员11例,其他职业1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53例,高血压31例,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其他疾病20例;其中患有一种心血管疾病者62例,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者9例;手术及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心脏换瓣手术5例,介入治疗5例。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史及吸烟饮酒史等20项;(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含9个条目)、治疗相关知识(含13个条目)、康复相关知识(含27个条目)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含13个条目)等4个一级维度共6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问卷经2位护理教育专家和3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审阅后修订而成,内容效度为0.84,Cronbacha系数为0.96。各病区指定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前,由研究者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问卷的设计原则、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调查人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因视力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工作人员逐条阅读并向其解释后,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形式表示。

2结果

2.1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知情况。101例患者62个条目得分集中在3分左右,提示患者对连续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总体处于基本熟悉和了解的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知道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得分为(2.48±1.70)分;最高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得分为(3.57±1.12)分,两者均属于“康复相关知识”维度。

2.2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各维度的得分。疾病相关知识的9个条目,患者掌握较好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前的准备工作和复诊时间等,但对复诊指征、检测恢复状况、心功能评估等较为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2.2.2患者对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治疗相关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服药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伤口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2.2.3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康复相关知识的27个条目中,患者对心理、饮食及睡眠等方面的掌握较好,对康复锻炼、起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2.2.4患者对社会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社会生活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临终关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保险与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3讨论

3.1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治疗后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己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总体处于基本熟悉的程度,得分为2.48~3.57分,平均(2.70±0.81)分,其中有12个条目得分低于3.00分,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连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全具备回归社会后实施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连续性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畅通的患者交接和信息传输渠道,患者没有形成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意识,没有主动获取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习惯。此外,我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防治和护理,从护理管理者到临床护士都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始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3.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的各维度分析

3.2.1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理想由表1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9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3.00分,达到了熟悉的程度,但是离非常熟悉的程度仍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慢性病,且一些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准备和时间等重要知识掌握较好,提示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取知识的意愿有关。

3.2.2心血管患者掌握的用药知识优于伤口护理

前3位均属于用药方面的知识,而后3位均是伤口护理知识。可能是因为服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该类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才能使得相关检测指标达到要求;与介入治疗、手术等有创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能够被接受,并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被坚持,并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同时,用药指导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教育模式,而造口、伤口等专业化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方式,且手术等一些会给患者体表形成伤口的治疗方法在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接受一次,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长期接受该方法治疗的心理准备,因此,获取该类知识的意愿不强,进而导致其认知水平较低。

3.2.3心血管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表3显示,62个条目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都属于康复知识维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充满了信心,且对饮食、睡眠等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但是没有针对性掌握所患疾病的康复知识,不能恰当把握各种活动的节点,难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尤其是对安装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必须远离磁场,不能进行核磁检查等特殊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了解较少。可能是因为上述内容大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住院治疗期间未涉及到。因此,护士没有针对上述内容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而是将宣教的重点放在疾病本身和患者住院阶段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一现象说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尚未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仅是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的连续性往往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强调以患者自我管理为前提的疾病管理,即全民医疗干预和沟通活动开展仍不理想。

3.2.4心血管患者的社会生活知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临终时医疗机构的选择权等临终关怀知识较为了解但对保险知识、种类、如何维权等保险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况和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众对临终关怀不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直面的态度并逐渐认同;而保险种类繁多、保障医疗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面窄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保险种类和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得茫然,这仍是医院健康教育与社区连续护理有效衔接的薄弱点。

3.3管理对策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基本措施,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161,只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7。因此,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护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选择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直接深入社区,或与社区合作,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法律、保险常识普及工作,在随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患者的连续性的评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护士口头教育的枯燥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等经验共享的方式19,为患者传递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价,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定位在能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真正受益。

5.心血管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篇五

这一周我学到了如何去管理青少年体育跟赛事,之前只作为运动员,我只需要在比赛前一天准备好比赛需要的证件,并在比赛当天到达场地即可。但作为幕后工作人员,要在赛前整理所有运动员名单及所需的电子版、纸质版材料,且还要联系场地、器材、运动员食宿等各种方面。虽然实习才过了一周的时间,但这也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实习生活,我会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的规矩,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接受,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努力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状态。

6.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六

心血管内一科实习生出科考试题

(一)姓

名:

号:

校:

出科日期:

1、阵发性呼吸困难易在夜间发作的机制是什么?

2、海鸥鸣有什么临床意义?

3、左心室肥大时心电图有何特点?

4、为什么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适合急诊溶栓治疗?

5、什么是Brugada综合征?

6、请问下面心电图做出初步诊断,并对相应提问作答:

(1)心电图诊断:。

提问: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2)心电图诊断:。

7.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 篇七

1 心血管疾病概述

心血管疾病发病一般具有突然性, 并且疾病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也很大。当患者在患病期间因压力过大而精神紧张导致休息不足, 进而情绪烦躁、情绪不稳定, 就会发生病情的变化, 或是在治疗期间饮食不卫生导致感染的发生, 都会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较严重的后果。由于心脏是全身的中枢,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会涉及到多种药品的给予, 并且药品的给予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给患者用药时的身体反应,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采取相关解救措施,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于关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反应有扎实的掌握, 患者的身体情况有全面了解, 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才能够保证患者没有生命危险。总的来说,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是心血管内科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心血管内科护理措施

2.1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不是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症状有足够清楚的了解, 也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心血管疾病护理的标准操作[1], 在进行用药时, 对于药品的搭配顺序、使用时间、疗效、副作用、注意事项都不能有清晰地了解, 对于心血管患者不能尽职尽责, 做到完全的负责。其实很多心血管疾病中, 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的不是给予药物或手术, 而是护士能否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出是哪类心血管疾病, 再进一步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 如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 会在心电图上反映出很大的起伏, 如果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并且进行准确的判断, 及时预防患者出现情绪上的波动, 就能控制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 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2.2 对医护人员进行责任意识强化

其实不单单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说,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都比较淡薄, 对于自己负有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以及应该尽到的义务都意识浅薄, 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这样在医护过程中不能使医护人员尽职尽责, 更不能在出现问题后认真分析问题, 只能导致更多的纰漏出现, 所以要对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应尽的责任和该承担的义务进行总结和教育[2], 对护士贯彻负起责任的意识, 做好护理工作的全面准备。

2.3 对医护人员对患者临床症状观察能力进行培训

对于心血管患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所有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其叠加症状都要有十分扎实的掌握, 医护人员要遵照医嘱每日定时定量给予相应药物, 并且要仔细耐心地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及时检测患者身体各项健康指标的变化, 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要及时报告给相关医师, 对于患者要进行每日的定期观察和定时检测, 对于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要进行及时观察。

3 护理风险管理

3.1 护理知识强化

对于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操作上来说, 护理风险大多都是医护人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储备不到位或是对于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不够熟悉而造成的,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急性病, 时间对于发病的患者来说是千金不换的, 几秒时间就可以决定患者的生存与否, 就算无生命危险, 延迟对患者的救治也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3]。为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心血管护理知识, 要对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心血管疾病相关护理知识的集中培训, 进行实际操作的反复训练, 对于相关设备进行操作过程的训练, 并且集中进行出题, 再统一考核, 要确保每名医护人员都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

3.2 强化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

我国的基础医疗体系在市场经济下的服务机构来进行提供,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要和服务性的工作挂钩, 对于患者要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对于患者家属也要做好思想工作, 有关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于用药的作用、药量等要进行解释[4], 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教育, 使患者能够减少心理压力, 调节到较好的状态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4 总结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我国社会的基础医疗体系的构建也日趋完善,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人们不知节制带来了各种身体健康问题, 而心血管问题就是最明显的问题之一, 对于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来说, 护士要具有专业性[5]。本文对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对有关提高心血管疾病护理水平进行了总结, 加强了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管理, 为以后心血管内科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的进步提供了重要资料与见解, 为未来心血管的护理水平提高起到了相对的帮助作用。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经济条件的改善有时带来的就是人们不顾节制的饮食, 随之而来的是心血管疾病, 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医疗保障体系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分析了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 研究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关于提高相关护理水平, 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为心血管内科的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相关资料和见解, 为心血管护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希珍.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J].吉林医学, 2010, 31 (33) :6143.

[2]孙淑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07 (30) :225-226.

[3]方丽.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探讨[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4) :400.

[4]孙菊, 梁艳平.浅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策[J].心理医生 (下半月版) , 2012 (7) :155-155.

8.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 篇八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人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49-02

心血管科治疗范围主要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发病原因多与心理社会应激、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且以老年患者收治居多,其感知能力、视觉、听力、记忆力均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复杂,突变概率高,治疗任务繁重,这些特点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心血管疾病特点

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病情突变的概率高。病情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休息不足、情绪不稳、精神紧张、饮食不当、发生感染等等。病情发生变化来得快来得急,随时可能突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另外,心血管科用药品种类繁多、用药剂量控制严格、药物产生副作用比较大,药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危险性。护理人员在任何一个过程中护理知识不扎实、检查不细致、观察不及时、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延长治疗时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发生。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及水平已经成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如何提高护理水平

2.1 加强专业培训:一些护理人员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知识学习不到位,对新药的使用方法、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不扎实。如,心脏介入手术的各种新技术和手段更新很快,护理人员若对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患者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掌握,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状况百出;再如,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起伏不稳[1]。心电监护时,护理人员必须准确分辨异常状况,否则极容易引发风险。因此,应当注重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2.2 加强常规检查: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以往病史、一般症状及所用药品等信息。同时,对患者三大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动态心电图、胸片、动态血压等辅助检查应该做到及时检查、准确掌握。对患者身高、体重、基础心律及心率、计出入液量、血压等数据了然于心。

2.3加强日常观察:便秘容易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口服便塞停预防便秘,必要时应用助消化药和润肠通便药。患者使用新药时,护理人员应该做到根据医嘱和病情变化及时跟踪记录。熟练把握药的浓度、剂量、用法,了解药物的作用。在患者使用新药时,护理人员加强日常巡视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如胺碘酮容易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护理人员应当注重观察血压,硫酸镁容易引起呼吸、血压、心率变化。

2.4 加强操作规范管理:目前,处理医疗纠纷时,必须由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所以,加强操作规范管理工作不可小视。首先,病历是处理纠纷时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护理记录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护理记录填写的规范化,是消除安全隐患、保护护士自身利益的需要。护理记录要完整、真实、准确、客观、及时。第二、针对患者多、医嘱复杂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医嘱的查对工作。做到每班检查、及时查缺补漏。第三,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人员的动作必须协调、利落、正确、规范。第四,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护理人员在交接分管患者时,应当将患者的病情、治疗、用药、变化等情况交代清楚,并设立交接备忘录[2]。

2.5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自我健康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改变健康观念,激发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时正确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每星期安排2次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专科健康教育讲座,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常识和家庭急救措施。每月由护士长组织1次座谈会,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医疗指导和生活指导,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并及时反思和调整工作思路[3]。

2.6加强护理法律法规学习:我国现行护理教育中,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护士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医疗事故毕竟是偶发事件,不少护理人员对此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健全护理制度的同时,要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各项护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弄清楚护士在护理行为中的责任和义务、患者的权力等

2.7提供人性化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环境使用合理的语言。养成使用尊称和谦语的习惯,做到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全过程使用礼貌性语言。护理人员的首要工作就是对患者进行护理,因此要从实践和经验中不断学习,逐步提高个人护理水平,规范护理行为[4]。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充分理解,合理的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不同要求适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做到真正的人性化护理。例如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以及想法,并主动介绍周围环境,同病房人员的大概情况,以便让患者及时熟悉环境,排出陌生感和紧张感。入院后,适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诉求,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提早发现,提早解决”,尽早的进行人性化护理。

3小结

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及护理过程安全,实现医患双方关系和谐。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与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护理技术、工作能力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时刻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注重细节服务,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分析观察能力,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最终实现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艳萍.更新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73.

[2] 吴秀文,王洁.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会[J].家庭护士,2006,1(8):128.

[3] 叶国鸿,罗发强,陈启华,等.心血管病的社区健康教育.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36-137

9.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九

心血管内科加大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

八月上旬,心血管内科为了进一步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全科护理人员提交了“护理岗位申请书”。“心血管内科护理岗位申请书”要求每位护士根据自身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申请书还包含了护士的简要工作经历和护理经验。“申请书”提交后,科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依据护士实际工作情况、能力、性格特点等实施定岗,并充分兼顾护士个人岗位意愿。通过提交“护理岗位申请书”,护士对自身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主动服务意识高涨。八月中旬,为进一步响应全国“创卫”工作,科室制定了“戒烟承诺书”,号召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及广大吸烟患者有效控烟、拒烟、戒烟、打造无烟病区,绿色病房,以降低吸烟造成的心血管发病率,确保人人健康。吸烟患者通过签订“戒烟承诺书”,能够在医护人员及其戒烟监护人(其家属)的帮助下从住院即日起开始戒烟,以达到摆脱烟瘾,成功戒烟,不再复吸的目的。心血管内科将用“戒烟承诺书”为更多吸烟患者造福。

火红八月,心内科护理人员热情如火,信心如炬,优质护理服务和“创卫”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心内科所做的一起努力,旨在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优质服务和健康照顾工作。不曾片刻停歇。

10.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十

A.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

B.风心病,心衰,快速房颤

C.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D.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E.急性心肌梗死

2.最早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

A.肌酸磷酸激酶(CPK)

B.CPK-MM亚型:MM3/MM1比值

C.CPK-MB

D.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E.血清肌红蛋白

3.下列哪种诊断技术诊断心包积液既安全又准确

A.心包穿刺术

B.心脏听诊

C.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

E.胸部X线摄片

4.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其强度的改变,下列哪项正确

A.含硝酸甘油减弱

B.运动时减弱

C.屏气减弱

D.下蹲减弱

E.用心得安增强

5.下列哪种情况常提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心房颤动

B.期前收缩

C.心脏扩大

D.新出现病理杂音

E.原有的病理杂音强度增加Ⅱ级以上,或杂音的性质、强度突然改变

6.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动脉瘤最常见于

A.冠状动脉开口处

B.肾动脉开口处

C.主动脉弓

D.降主动脉

E.腹主动脉

7.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人工瓣膜置换的指征是

A.脾肿大伴左上腹疼痛并闻及摩擦音

B.中度贫血有杵状指

C.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者

D.高热持续不退,白细胞持续升高

E.适当抗生素治疗但血培养持续阳性或反复复发

8.男性,16岁,查体发现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伴开瓣音,心率72次/分,律齐,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肢不肿。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瓣口面积1.7cm2,平时活动无受限。应作哪项处理

A.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B.二尖瓣分离术

C.洋地黄治疗

D.利尿剂治疗

E.避免重体力活动,定期随诊

9.某患者服用地高辛0.25mg/d,共2周。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应予停药

A.血钾降低

B.房颤心率由120次/分降为80次/分

C.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增强

D.心率40次/分,心尖区闻大炮音

E.血肌酐升高

10.体循环淤血的最可靠体征为

A.静脉压升高

B.肝脏肿大及压痛

C.胸、腹腔积液

D.双下肢水肿

E.颈静脉曲张

11.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为

A.心前区

B.胸骨中、上段胸骨后

C.胸骨下段

D.心尖部

E.剑突下

12.女性,26岁,感冒后第5天出现心悸、气促、心率12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有奔马律,有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Ⅱ级。对确诊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心电图

B.胸片

C.血沉

D.血清病毒中和抗体

E.超声心动图

13.下列哪项不是胺碘酮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A.低血糖

B.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C.肺纤维化

D.角膜微粒沉着

E.光过敏

14.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

A.收缩压≥18.7kPa

B.收缩压≥21.3kPa

C.收缩压≥21.3kPa或舒张压≤12kPa

D.收缩压≥21.3kPa而舒张压<12kPa

E.收缩压≥4kPa

15.男,28岁,心悸,气促3个月。心脏扩大,室性奔马律,心尖Ⅲ/V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少许湿性啰音,肝大,下肢肿。B超:左房、左室扩大明显。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该病死因多为

A.心力衰竭

B.严重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

D.心脏性猝死

E.心源性休克

16.男,28岁,心悸,气促3个月。心脏扩大,室性奔马律,心尖Ⅲ/V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少许湿性啰音,肝大,下肢肿。B超:左房、左室扩大明显。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该病死因多为

A.心力衰竭

B.严重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

D.心脏性猝死

E.心源性休克

17.男,28岁,心悸,气促3个月。心脏扩大,室性奔马律,心尖Ⅲ/V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少许湿性啰音,肝大,下肢肿。B超:左房、左室扩大明显。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该病死因多为

A.心力衰竭

B.严重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

D.心脏性猝死

E.心源性休克

18.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有重要的意义

A.超声心动图

B.心电图

C.胸部X线检查

D.心导管

E.心血管造影

19.夜间卧位型心绞痛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冠脉痉挛

B.左室排血量减少

C.冠脉血流减少

D.静脉回流增加,心脏作工增加氧耗

E.夜间血压低

20高血钾可使下列哪项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加重

A.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B.心室率快的心房颤动

C.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D.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

E.室性心动过速

21.男性,40岁,头晕、头痛5个月,水肿、少尿1月余,血压190/135mmHg,全身水肿,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素氮20mmol/L,诊断为

A.急进型高血压

B.原发性高血压Ⅲ期

C.原发性高血压Ⅱ期

D.高血压脑病

E.高血压危象

22.女性,45岁,发现高血压病3年,近日血压24.0/14.6kPa(180/110mmHg),心率115次/分,血浆肾素增高。首选哪种药物治疗

A.硝苯吡啶

B.依那普利

C.普萘洛尔

D.利血平

E.哌唑嗪

2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衰加重,同时心尖区新出现三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提示

A.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B.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

C.并发室间隔穿孔

D.并发心包炎

E.并发心室膨胀瘤

24.男性,25岁,因心悸气短3年,发热1个月就诊,查体:T.7.6℃,睑结膜有一出血点,有杵状指,心率100次/分,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脾大肋下1cm,Hb.80g/L,尿蛋白(+)。该患者最可能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

B.风湿活动

C.心肌炎

D.风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E.结缔组织疾病

25.男性,25岁,因心悸气短3年,发热1个月就诊,查体:T.7.6℃,睑结膜有一出血点,有杵状指,心率100次/分,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脾大肋下1cm,Hb.80g/L,尿蛋白(+)。该患者最可能诊断为

A.上呼吸道感染

B.风湿活动

C.心肌炎

D.风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E.结缔组织疾病

26.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为

A.咳血

B.胸痛

C.呼吸困难

D.少尿

E.咳嗽、咳痰

27.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为

A.心律失常

B.心功能

C.心肌坏死的数量

D.年龄

E.就诊的时间

28.下列哪项符合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A.P-P间期及R-R间期均不等

B.相邻的P-P间期进行性缩短

C.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P-P间期的两倍

D.最常见的传导比例为4:2

E.受阻P波前的一个P-R间期延长

29.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5小时入院,首选以下哪项治疗

A.静脉注射硝酸甘油

B.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C.静脉注射西地兰

D.尿激酶溶栓治疗

E.静脉注射复方丹参

30.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5小时入院,首选以下哪项治疗

A.静脉注射硝酸甘油

B.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C.静脉注射西地兰

D.尿激酶溶栓治疗

E.静脉注射复方丹参

31.男,40岁。1年前发生急性心梗,下列哪项对心肌坏死的诊断最可靠

A.冠状T

B.ST段压低

C.T波高大

D.异常Q波

E.低电压

32.风心病心衰患者用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出现食欲不振,头痛,心电图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应首先考虑

A.洋地黄剂量不足

B.低钾

C.洋地黄中毒

D.风湿活动

E.心衰加重

33.女性,24岁,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7个月。查体:心脏轻度增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听到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心尖部听到第四心音。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可加重。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胸片

B.心脏超声

C.心电图

D.放射性核素扫描

E.心肌酶

34.某高血压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双肺满布湿性啰音,测血压为32.0/16.0kPa(240/120mmHg),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治疗

A.硝酸甘油

B.硝普钠

C.硝苯吡啶

D.哌唑嗪

E.卡托普利

35.根据下列哪项检查可确诊肺动脉口狭窄

A.心脏听诊

B.心电图

C.胸部X线

D.右心导管

E.心向量图

36.高血压患者出现以下哪些表现,能最早提示心功能由代偿期进入失代偿阶段

A.心尖区第一心音降低

B.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C.室性期前收缩

D.劳力性呼吸困难

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7.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右心衰竭的加重,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将减轻

A.肝肿大压痛

B.下肢水肿

C.颈静脉曲张

D.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E.呼吸困难

3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最先表现是

A.尿比重固定为1.010

B.夜尿增多

C.尿蛋白++

D.尿少量红细胞

E.血尿素氮升高

39.男,75岁。冠心病,时感心悸、胸闷。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平均为380次/分,QRS波间隔不规则。心电图诊断为

A.心室颤动

B.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心房颤动

D.心房扑动

E.心室扑动

40.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宜用

A.洋地黄

B.普鲁卡因酰胺

C.胺碘酮

D.普罗帕酮

E.奎尼丁

41.男性,36岁,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3个月。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心界不大,超声心动图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为1.35.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B.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C.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

E.肥厚型心肌病

42.女性,25岁,间歇性胸痛、气促5个月,心动超声检查诊断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宜选用下列哪种药物

A.硝酸甘油

B.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C.普萘洛尔

D.洋地黄

E.利尿剂

43.男性患者,58岁,15天前急性心肌梗死,现出现心前区疼痛,闻及心包摩擦音,心率增快,CPK无增高,治疗首选

A.阿司匹林

B.雷米封

C.皮质激素

D.地高辛

E.青霉素

44.动脉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控制高脂饮食

B.体育锻炼

C.手术切除

D.降低血压

E.降血脂药物

45.男性,48岁,3年来反复发作性头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发作时血压28.0/16.0kPa(210/120mmHg),症状可于2小时后自行缓解,血压恢复正常,诊断考虑

A.高血压危象

B.皮质醇增多症

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D.嗜铬细胞瘤

E.主动脉缩窄

46.女,32岁,有反复关节红肿病史,心悸、气促,下肢水肿3年。今日因活动后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入院。体查: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杂音,双肺布满水泡音。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二尖瓣型P波。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代偿期

B.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失代偿期

C.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期

D.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右心衰竭期

E.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全心衰竭期

47.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下列哪项表现

A.Ewart征

B.Rotch征

C.Osler结

D.Jameways结

E.Adams-Stokes综合征

48.女,26岁,心悸、气短2年,今大咯血急诊。体查:血压16.0/10.7kPa(120/80mmHg),心率100次/分,律齐;心尖部有舒张期隆隆样杂音,P2亢进,肺底啰音。下列哪一项处理最为适宜

A.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

B.血管升压素(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

C.静脉注射酚磺胺(原称止血敏)

D.输血

E.吗啡

49……女性,28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经内科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但有食欲不振、肝区疼痛、水肿。这提示

A.二尖瓣狭窄肝动脉栓塞

B.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

C.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D.合并主动脉瓣病变

E.二尖瓣狭窄进入右心受累期

50.男性,35岁,心悸,气促2年。关节痛、发热1个月,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心率90次/分,脾可触及肋下1cm,杵状指。尿蛋白++,尿中红细胞4~10个/HP.最可能诊断是

A.肾盂肾炎

B.肾小球肾炎

C.风心病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D.上呼吸道感染

11.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94-01

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5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5-74岁,平均年龄为67.3岁。患者家族均无遗传性疾病史,16例患有糖尿病。其他病史为:心肌梗死病史19例,心绞痛病史24例。

2 诱因分析

2.1 运动量的突增及情绪的变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是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 气候的多变:问卷结果显示,天气的较大变化往往对许多老年人的户外活动以及血液循环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疾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2.3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 本组患者中75例(54.7%)体重超标,61例(44.5%)糖尿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血脂、血糖等相关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3 护理对策

3.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定时打扫并通风,确保充分的采光。同时,需要定期更换床单等,为患者创造卫生的环境,注意尽量减少重复性操作,保证患者获得充分的卧床休息。

3.2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理知识,加深其对自身病症的了解。同时,还可以讲解常规治疗方法、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要点等,鼓励患者在必要时进行自我防护,增进其保健意识。

3.3心理疏导:患者由于自身病情发作速度快,一般较重,易于出现过分担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积极进行心理安抚。首先,需要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增进交流的成效。然后,告诉患者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鼓励其配合治疗。在患者或其家属提出疑问时,积极解答。

3.4 饮食干预: 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因而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饮食干预与指导。告诉患者控制盐分的摄入,降低并发高血压的风险。日常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物,针对部分年纪较大的患者,可以多吃软质或流质食物,必要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营养支持。

3.5病情观察护理:除去以上操作,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监控心率、呼吸、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尿量与大便性状等,以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法。同时,避免患者情绪过分激动,尽量减少探视次数。如果气候变化较大,则需及时添减衣物,并调整病房布置。此外,注意控制患者的运动量,避免诱发不良后果。

4 讨论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近些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日常习惯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在饮食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均呈现出日渐多样化与高脂化的趋势,这一点直接导致了人体对不健康成分的过度摄入,诱发心血管疾病[1]。除了此项因素,包括气候、情绪等在内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因此,当前的重点在于探明该类病症的发病诱因,以便在发病前积极预防,在发病后对症治疗。同时,除了临床治疗,全面性的护理也必不可少。经过本文研究,得出心血管疾病的常見诱因主要包括情绪的快速变化、气候变动、短时间内运动量大幅增加、胆固醇上升。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包括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干预与病情观察护理在内的内科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疾病体征,增进保健意识,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2.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十二

1加强护理工作

1.1加强检查

(1) 详细了解并分析患者的病史特点、发病时间、主要症状、既往住院及用药情况等。

(2) 一般的专科体检:身高、体重、基础心律及心率、计出入液量、血压、呼吸、肝脏、水肿程度及缺氧程度的判断等。

(3) 了解心血管内科常见的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脂全套、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肺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活动平板、冠脉造影等。

1.2加强观察

(1) 新药观察。

如使用利多卡因、心律平、西地兰等抗心律失常药应在监护下进行, 并注意心率、心律变化。有的病人静脉输注胰岛素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也有的病人静脉输注葡萄糖后由于胰岛素过度分泌也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还有使用前列地尔等药对血管刺激性强, 采取第一瓶静脉输注, 并嘱病人热水袋热敷, 以免药物残留刺激血管, 增加病人痛苦。临床实践证明不单是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容易过敏, 现在新药层出不穷, 也有个别的易起副反应, 所以使用新药时, 护理人员应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 并在使用中加强巡视, 病人出现反应时, 应能得到及时处理[3]。

(2) 进食观察。

应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包括水分热量及食物的质量和数量, 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 也应避免摄食太少, 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

(3) 病情观察。

定好周期, 认真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一般每1h记录1次。

(4) 二便观察。

注意患者二便情况, 心肌梗死、心衰病人用力排便后易加重心脏负担, 诱发心律失常、急性心衰, 甚至死亡, 因此要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应予口服便塞停预防便秘, 必要时应用助消化药和润肠通便药, 有的病人排便时不易排出可给予开塞露协助排便。准确观察和记录患者每日的尿量也十分重要, 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病情判断和用药依据。

1.3加强基础护理

(1) 做好皮肤护理。

危重病人予以安置有气垫床的床位, 并检查全身皮肤情况, 特别骶尾部等受压部位, 如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 应注意会阴部、骶尾部皮肤情况, 须做到勤翻身, 勤擦洗、勤更换。天冷时严禁用热水袋, 因糖尿病病人、水肿病人神经末梢敏感度差, 热水袋烫起疱也不知道。心电监护电极粘贴部位应予经常更换, SpO2 监测夹子应定时更换指头。留置针应每天检查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红肿应及时拔除, 静脉穿刺部位应经常更换。对于血液循环差、水肿明显的部位如骶尾、踝关节等, 每天都应予热水或乙醇按摩, 以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的形成, 同时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以防止肺炎的发生[1,3]。

(2) 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病房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交叉感染[1]。

(3) 及时响应患者呼叫。

心血管病人意外多, 因此呼叫铃响或有呼叫声应立即去察看, 救护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严格按规范管理以便医护人员抢救病人时能做到迅速及时、有条不紊。

1.4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心血管疾病多需终身治疗, 疾病易反复发作, 因而患者常具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 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 情绪易激动, 气量狭小, 甚至焦虑、紧张、绝望, 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于疾病往往能起到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临床上应重视心理治疗和精神护理, 在了解患者病态心理活动的基础上, 要注意患者的各种反应和态度,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情, 护理人员要以热忱、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 以取得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还要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 协助患者解除各种顾虑, 增强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平衡, 以促使早日康复[1]。

2加强管理工作

2.1加强教育

实际上, 有些失误是由于医护人员专业理论、技术及新设备操作知识缺乏而造成的。心血管疾患变化较快, 若对病情的变化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很容易延误救治的时机, 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情的加重。

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变化。在对危重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 如果不能准确分辨异常状况, 并且对患者症状护理知识了解不够, 就很容易引发风险;由于心脏介入手术发展较快, 各种新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 若对各种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患者护理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就会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错;对除颤器、心肺复苏等基本护理操作不熟练或者有误也会带来护理风险[2]。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业务知识, 反复训练专业技能, 做到技术精湛。应经常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新引进设备的使用知识, 尽快掌握其操作性能, 并进行考核, 做到人人过关, 确保在抢救时能做到熟练使用。

2.2加强沟通

目前在医疗机构中引入市场化的服务模式还不成熟, 护理工作与服务理念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还缺乏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式, 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缺少艺术性。随着病人及家属法制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 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果护理人员做了大量护理工作而缺少与患者沟通交流, 也容易引发风险。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势在必行。

(1) 住院期间应教育患者注意:需遵医嘱, 按时、按剂量服药, 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2) 在出院之后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注意维持心脏的代偿功能, 要劳逸结合, 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活动宜量力而行;需按时服药, 注意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还要搞好定期复查工作。

2.3加强护理记录管理

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是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病历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采信的重要证据,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若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且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注重不够, 出现漏记或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有差别等情形, 常常导致风险增加[2]。

2.4加强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效果评定是护理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主要内容涉及护理业务工作、护理组织机构、环境安全、公众意见处理及投诉等方面。

识别护理风险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除注意防范常见风险因素外, 还要加强以下环节:

(1) 项目分类总结和缺陷管理总结, 以明确风险易发环节及细节;

(2) 科室整体共性风险分析;

(3) 信息咨询沟通, 如做好医护沟通、医患沟通, 从而掌握更多的风险点[2];

(4) 仪器定期检测, 评估风险概率;

(5) 突发情况风险评估, 如停电, 地震等。

2.5加强专科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 积极搞好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工作。如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尤其是多在夜间发生, 因此应加强夜间巡视,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加快或烦躁坐起, 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 必要时两下肢下垂, 以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肺部淤血, 同时给予低流量 (1~2L/min) 鼻导管氧气吸入;发现急性左心室衰竭肺水肿时, 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时, 在给氧的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 并给予6~8L/min 高流量氧气吸入, 以减轻肺泡表面张力而改善通气[1]。

2.6加强静脉输注管理

严格控制静脉输注速度, 既保证液体均匀输给病人, 又能按时完成静脉输注。因心血管内科病人年龄大, 有的心脏功能不太好, 静脉输注过快, 易诱发急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有的病人用鲁南欣康、硝酸甘油必须控制静脉输注速度, 保证疗效[3], 以防血压下降。

3结束语

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实现医患双方关系和谐。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 如何保证护理安全, 与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管理者应促使医护人员认识安全隐患、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最终实现提升护理水平的目标。

摘要:近几年来,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加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 对提高疗效, 减少医疗事故有重要意义。提高护理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内科护理,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方孝俊, 邓玉萍, 鄢恋梅.加强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J].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7 (1) .

[2]富川华, 雷静, 袁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 2007 (8) .

13.心血管内科简介 篇十三

2010年以来科室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针,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及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科室以“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为研究重点,按照上述疾病的辨证分型,拟定了自配的中草药处方,对一些“心悸”“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阳虚”探讨了中医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方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及冠心病的研究中,已成为使用最多最广、收获较大的治疗法则,事实证明,中医药是能够进入心内科急重症领域,另外中医在配合西医治疗高血压、具有降压、改善心脑肾血供,促进了患者的症状改善,病毒性心肌炎辨证分型也多种多样,常以气阴两虚、风热犯肺、热毒侵心型较为多见,临床常给予黄芪、人参、丹参、桂枝、金银花等煎服,可直接改善患者的恶疫机制,有单味西药无法实现的独特疗效。

2、在日常繁杂的医疗工作中,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学习的氛围,努力培养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实际能力强,具有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梯队,使广大患者接受到先进、合理、及时而正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3、继续强化本科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工作中强调严格执行核心

制度,遵守医疗的法律法规,杜绝医疗隐患的发生,抓好医疗质量的管理,抓好各种诊疗规范的落实。

“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严谨态度,严肃作风,严格要求”是对科室人员基本素质和行为规则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考核临床医生“三基”“三严”,也配合医务科的布置,进行科室人员的“三基”考核,在处方病历等检查中,针对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科会,要求每位医师认真学习病历书写规范,严格按照要求书写病史,强化专业的同时,提高各级医师逻辑思维及文字表述能力,病历质量也较前提高,处方质量也较前好转。

4、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认真热忱服务于每个患者,认真开展医患沟通,优化沟通方式,主动与患者交心,交朋友,维护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不乱开大处方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不误导和哄骗患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

5、护理措施到位

心血管内科患者多,为重病人多,年龄大,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在诊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仪表举止文雅,执行制度严格,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技术过硬,护理服务温馨,护理关系和谐,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深受广大患者的依赖和尊重。

6、存在问题

①青年医师对自己要求还需进一步加大,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自己早日脱颖而出。

上一篇:计划生育生协会章程下一篇:怎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