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2024-08-25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精选12篇)

1.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时, 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只讲语言, 不了解语言所赖以生存的文化, 那就很难将语言和文化结合, 从而得体地使用语言。因此, 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必须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那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如果忽视了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统一, 不仅会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常常造成误会, 从而影响交际。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 大学英语教学应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前提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文化教学。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定义为: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由此看出, 大纲对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但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英语教学比较注重形式及意义的讲解, 而较少涉及文化。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 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 却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语不得体等现象, 从而造成难堪, 甚至误解。究其原因, 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 并提出的自己的一点建议。

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英语教师本身的社会文化知识欠缺

刘润清教授 (1999) 说, “要把外语教好, 要求一个外语老师在掌握语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以往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的局限性, 现任教师中的大多数虽然毕业于英语专业, 但文化功底普遍比较薄弱。许多人即使想改变现状, 也苦于自身功力有限, 又缺乏时间和学习条件而无能为力。与此同时,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现代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 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 还要有深厚的英文化和汉文化的修养, 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师文化知识的欠缺是英语文化教学的一大困难。

(二) 缺少成形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大纲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简称《课程要求》) 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 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此大纲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但是, 对“提高综合文化素质”这一目标缺乏可操作性指导。虽然二个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涵盖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 但在具体陈述中仍然是着重强调了英语的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 对于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层次, 则没有具体的描述。因此, 教师是随意地教, 学生是凭兴趣随意地学, 没有把文化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成分, 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 也就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 更没有有效的测试手段。

(三) 课程设置轻视文化教学

目前在中国, 大学生一般每周有四个小时的英语课。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一些相关专业的学生还被要求参加六级考试。因此, 应试仍是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 还要辅导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如果在课程中加入文化内容, 这就需要改变英语课程的设置, 在通过考试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教材中文化教学的内容欠缺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很多教材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讲述。比如很多英语入门教材都包含这类的“对话”: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Li Hong.

--How old are you?

--I`m twenty.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 come from China.

这些对话看似正确, 但是在实际的交际中, 几乎不会发生。因为在英美国家, 人们是非常看重隐私的。日常交际中几乎不会有人问年龄之类的个人问题。

近几年教材的编写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一些教材还选用英美国家的原版文章, 并给出一定的文化注释。引导学生加强对文化的了解。但是, 这些多是一些零散的文化知识, 缺乏系统性。

三、对策

(一) 建立外语教师文化培训机制

跨文化教育的主角是教师,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才能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实现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因此, 当前很有必要建立一种以提高中青年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或进修机制, 给现有教师补上相关的中、外文化课。近些年来, 一些高校组织教师参加文化培训, 教育部每年也都要选派一些教师赴海外进行培训学习, 这对提高教师文化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和庞大的教师队伍相比, 受益的教师仍然很有限。如果能让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举办讲座或进行小组学习, 与没有这个机会参与培训的教师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心得, 这也许能够使更多的教师受益。

(二) 制定英语文化教学大纲

虽然当前的教学大纲对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了要求, 但是具体的操作仍处于一种各行其是、相对混乱的状态, 并没有形成语言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英语教学大纲不仅要制定宏观性的指导政策, 而且还要规范微观性的实施法则;既要把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又要把文化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外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 并辅以各种社会文化能力测试, 以检验文化教学的效果。

例如, 在大学英语一级教学活动中, 大纲可以规定学习者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中的地理、历史、个人生活方式等知识;在大学英语二级教学活动中, 大纲可以规定学习者必须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以及目的语文化与学习者本身的文化的差异性。只有在规定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的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英语文化的教学才可能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并且贯穿于英语教育的全过程。因此, 经过全盘考虑所制定的系统而完备的教学大纲是进行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保证。

(三) 课程设置应重视文化与交际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设置诸如“文化与交际”“英美文化概况”之类的选修课程, 加大文化教学力度, 充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在英语专业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和有关出国选拔考试中增加检测文化知识和语用能力的试题, 并将此加入外语教学评估中相应的评价条目当中。

(四) 编写文化为导向的教材

文化导向教学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教材。这类教材的编写应以多元文化为导向, 以语言文化对比、参照为方法, 以多国文化背景为材料, 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 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文化底蕴和时代感, 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体系的创新则主要反映在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上的更加紧凑性。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仿型转向任务活动型, 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 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 改进文化教学的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师明确了文化教学“教什么”, 还要思考“如何教”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文化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跨文化教学为目的的教师应拓宽思路和视野, 把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 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出发, 使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生活经验相结合, 以便更好地实施有效的跨文化教学。

1. 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弥补传统英语教学不足的方法。现在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上有许多介绍西方普通人生活的片子, 这些对于了解当今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和日常用语, 还有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语言特色, 以及姿态、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的交际手段有很大帮助。教师也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文化材料, 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风俗等,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2. 加强文化介绍

在讲课文时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或讨论, 引导学生去注意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 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如“The Present”一课,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一些传统的生日庆祝活动;谈到礼物时, 可以比较中西方的习惯:外国人收到礼物, 马上打开, 连声叫好;中国人收到礼物, 先放在一旁, 并不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 以免别人说他贪心, 这就是文化差异。

3.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可以举办“英语角”, 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 同时又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还可以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如英语晚会、英语演讲赛、英语辩论赛、英语卡拉OK赛、专题讲座等, 让学生从中吸取营养。

4. 充分利用外籍教师和留学生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 与这种语言的母语者接触都十分重要, 英语也不例外。在一定意义上, 这种接触是别的方式无法取代的。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与母语者的接触中往往能学到更多生动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例如, 在什么场合下讲什么话, 作何种反应, 都只有在日常的接触中才能观察到、学习到。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外籍教师及留学生交流, 切身感受并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

四、结束语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的交际、学习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因此, 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而独立存在。” (蒋红, 樊藏藏2002:42-46) 。语言和文化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 而且也应是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的主线。对教师而言, 它是一个“语言文化基础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过程;对学生而言, 它是一个由点到面、由表及里, 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 并逐步转化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发展过程。因此, 文化教学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蒋红, 樊藏藏.2002.大学英语限选课“英美文化”教学模式初探[J].外语界 (l) :42-46.

[2]刘润清.1999.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张友平.2003.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 (3) :41-47.

2.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入 篇二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 渗入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21-01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外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其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并能运用该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际,也包括信息和文化的双向沟通。根据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这些文化知识。可能我们更习惯于理解为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一位外国友人曾感叹,中国的学生大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能对他们的文化娓娓道来,但当谈起自己国家的文化时却结结巴巴。这与我们中西方文化传播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

曹顺庆先生曾在上世纪末提出了震惊整个中国文化界的“失语症”。虽然最初他是针对中国文艺理论界而提出的,但这一诊断却具有普适性:不仅是中国文论界,还有中国文学界、文化界以及教育界统统都患上了严重的“失语症”。这种病症的症状是: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提不出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发不出自己独到的话语声音,其言说的方式、内容和用以言说的术语都是西方的。稍加思索,则不难发现这是当前学界中国文化精神严重缺失的明显表现。我们经常能看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站在那里大声朗读英语的“crazy English”的粉丝;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在日常汉语交流中所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底蕴就显得苍白。很多学生可以用英语简单地介绍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但是,很少有学生会用英语表述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和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更多的学生不懂如何介绍中国的文房四宝、四大发明、京剧武术等。

三、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渗入中国文化

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很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我们使用的浙大编撰的《现编大学英语》为例,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交际练习,教师也会安排大量的课堂时间安排学生进行交际训练,但学生往往还是不能深入下去,往往是一些素材学生没有同样的生活,没有切身体会,从而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果以中国文化为素材,就会使学生不仅想说,而且有内容可说,真正有利于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美国的参议院和众议院、英国的上议院和下议院,却不知道如何表述自己国家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知道麦当劳和肯德基,却不知道如何用外语表达自己国家的馒头和稀饭。毕竟我们的大部分英语学习者们在学了几年或是十几年英语之后,应该是在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上应用这门语言,外语学习的本土化,语言学习的必经过程,只有经过本土化过程,才能实现两种不同背景文化的交融,既是对本国文化深度传承,同时也丰富了目的语言的内涵。所以对于学生母语文化的渗入变得尤为重要了。

跨文化交际是一项双向活动。语言充当着两种文化的使者。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能够传播本民族文化又要能够交流两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实现平等、有效的双赢交流,这才是最终目标。

四、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渗入中国文化

1.在教材编撰过程中增加中国文化特色

外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导向的作用。如果教材的编者能够在引用国外原版文章的同时注重引用以讲述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英文作品,或是一些经典的中文文学作品的英文版,从而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们能够流利的传播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吗?

2.注重在教学中中国文化渗入的策略

在渗入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中西文化对比。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比较,导入中国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以中国文化为自豪,并学会怎样用英语表达,为跨文化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打下坚实的文化和语言基础。

3.注重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

作为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流中需具有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化和汉文化的修养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交流意识,学会运用英语表达中国的文化,在中外交流中传播中起到使者的作用。

五、结语

文化已经被广泛认为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入势在必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出具有平等文化意识和较强外语表达能力的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以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才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45-46

2.程翠英.论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1)

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三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一)摘要: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得到英语界广泛认可。本文对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作了论述,详细阐述了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包括有词语挖掘法,语法提示法,翻译对比法,文化旁白,文学作品,分析直观教学手段等,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的一些相应变化及注意的问题。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教学,方法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王振亚说过文化教学的状况是“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的学。”(1)这种状况在中学阶段尤其突出。从主观上讲,有些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他们只承认大学阶段应该教学文化内容;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所以就放弃了文化教学。而客观情形是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中学英语教师在这点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的成分就更大。而这样就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比较薄弱的局面,这也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尴尬。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想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笔者结合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种文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中学阶段文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一.词语挖掘法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二.语法提示法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语法项目。难就难在它体现的是英语语法中重结构,重视词与词的组合,而汉语语法重意思的差异。比如下面这个句子学生经常出错。ItSunday,thechildrenareathomenow.A)isB)beingC)wasD)willbe 选项中C、D可首先排除,因为时态不对,但很多同学在A和B选择时会选A。咋一看,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和汉语意思正好吻合,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一致。殊不知英语里重句子结构,如果选A,ItisSunday.主系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个句子thechildrenareathomenow.又是一个完整句子,而两个完整句子不能用逗号连接起来,要么用连词连接成一个并列句,而句中没有,这时候为了让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发生关系,我们选择B,用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作后一个句子的状语,这样就符合英文习惯了。而汉语则不同,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这种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放在一起,用逗号连接,在汉语中我们认可这种句子。类似的语法还很多,像英语中的从句,从句里面又有从句,这些句法现象都是英美人思维严谨的特点在语言上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解释给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法,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举一反三。他们就不是死记语法规则,而是灵活地分析句子结构。

4.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四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十分重要,因为有效的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概念入手,论证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归纳了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几个重要原则和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

作 者:钟志刚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刊 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年,卷(期):200811(6)分类号:H319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英语国家文化意识 文化导入

5.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五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作用 应用

论文摘 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任务型教学法可在多种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并具有活动内容信息量大以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等特点,能较好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作用 应用

论文摘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任务型教学法可在多种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并具有活动内容信息量大以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等特点,能较好地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述及其作用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instruction)是以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的教学活动。它是强调在“干”中学、在“用”中学的一种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完成多种多样的相关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3)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课堂学习氛围浓厚,教学过程高质有序。5)教师作为任务的组织者和监督者,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主导者和演讲者,这种方法能把教师从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但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班级领导者的管理职能。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根据大学英语阅读课的自身特点和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任务型教学法的三个阶段进一步细化为课前预习、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阅读、分组学习讨论、汇报总结和布置作业六个教学步骤。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5thebattlea:gainstaids为例,谈谈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课前预习

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主要任务是搜集相关资料,并对所搜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类和总结,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同时,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难句进行标注,以扫除阅读上的障碍。此外,还要了解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概念、术语和常识。

2前期任务导入

导入阶段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阅读心理状态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和任务的不同类型来确定具体时间的长短,但一般不应超过15分钟。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充分地作好阅读准备,并尽快熟悉即将阅读材料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要完成的任务。例如,用电脑播放世界各地的艾滋病患者的图片,通过声音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围绕着下面问题对艾滋病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生自主阅读

因为对导入的任务感兴趣,有热情,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就会更积极、更有效。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主动阅读相关内容,仔细查找与任务相关的资料,并在必要的时候向老师寻求帮助。学生自主阅读是整个阅读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主要围绕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寻找特定信息来进行。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协调、指导和监督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学生是该阶段任务活动的主体。阅读任务的实施阶段还可以细分为表层阅读和深层阅读两个部分。

首先,表层阅读要求学生运用略读的技巧,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或与主题不相干的部分,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表层阅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其次,深层阅读要求学生带着具体问题阅读文章。目的是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迅速而准确地查出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例如:

6.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六

然而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有关文化教学的研究起步很晚,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 我国语言学界才开始进行有关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探讨与实践。在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中, 才正式对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明确提出要求, 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该《课程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才, 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仅包含英语文化教学, 也应当包括中国文化教学。因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以英语为媒介, 进行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绝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 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 在某些情况下, 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则更为重要。 (从丛) 倘若再不重视中国文化教学, 长此以往, 就不局限于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 还会导致文化主权的丧失和文化身份的淡化。正如刘奇葆在2014年3月讲话中所说,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民族的、本土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和复制的重要价值, 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取代、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

然而就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 存在着中国文化边缘化, 甚至是“中国文化失语”现状。从丛早在2000年就指出:“如果说, 由于以往英语教学西方文化含量的缺乏, 导致了我们在国际交往中的多层面交流障碍 (主要是‘理解障碍’) , 那么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含量几近于空白的状况, 对于国际交流的负面影响则更为严重”。一语成谶,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 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日渐凸显。

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 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 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 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吴利琴, 2006) 这应该是很关键的因素。纵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各个环节都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植入。传统的英语教学十分注重向学生介绍英语文化、西方的思想文化传统, 这对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却忽视了借用英语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

其次,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也是一部分原因。大学英语教师实质上从事的是跨文化教学, 而跨文化教学要求教师精通双语和双文化。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大学英语教师限于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教学与比较流于肤浅, 趋于表面化, 无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 应试教育制约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使其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毋庸讳言, 现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围绕着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这根指挥棒在转。即使部分高校不再将四、六级证书与毕业证挂钩, 但是用人单位却十分看重。在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下, 即使教师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鉴于时间有限, 也只能舍弃对文化内容的教学, 而专注于英语技能的培训。杨春丽和何宇茵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 而且高度认同“在课堂上宣讲中国文化某一感兴趣的话题”, 也就是大学英语课堂中经常采用的课堂展示。 (2010:203)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许多大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表述中国的特色文化, 有的甚至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许多讲着流利英语的大学生谈起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文化头头是道, 然而却不知用英语如何表达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 如春节、清明节、龙舟节和中秋节等。更有甚者, 一些受到良好教育的青年学者在跨文化交际中, 也未显现出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文化古国的学者所应有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在与西方同行的交流中, 谈到Confucianism/Taoism, 我们的学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甚至不知Confucious为何人, 更有甚者把Mencius (孟子) 奉为异国的圣人——门修斯。

笔者所在的大学有一些外教和留学生。有一年阳历的5月5日, 一名外教问我“今天是龙舟节, 你要怎么庆祝”, 当听到笔者说当天不是龙舟节时, 外教非常惊讶。因为他的中国学生告诉他5月5日是龙舟节。于是笔者向外教解释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依据阴历制订的, 所以每一年的日期按照阳历都是不固定的。由此可见, 学生在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中, 遗漏了非常关键的lunar这个词, 就造成了这样的跨文化交际失误。许多大学生, 甚至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大学生在用英语表述中国文化时, 也是捉襟见肘, 词不达意, 不知道如何表达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更不要说其他的文学作品了。

张为民、朱红梅 (2009) 对清华大学12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有关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测试。从实证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进行调查, 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转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或者话题。

笔者也对我校2013级政法学院和化学学院两个班共115人进行了一次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测验。只是考虑到我校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对张为民、朱红梅的测试题略作改动, 降低了难度。测试结果如下:在食物这一部分的八种小吃中, 最好的答对4个, 仅有2人, 占1.74%,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6人答对3个, 占5.22%。绝大多数都只对了1个或2个, 主要集中在dumpling (饺子) 和tofu (豆腐) 这两个答案上, 因为这两种食物在英语学习中提到的比较多一些。分别占40.87%和42.61%, 还有11人为空白卷, 占9.56%。第二部分的5种常见菜谱, 只有12人答对了一个, 占10.43%, 其余均不正确。在介绍民俗一栏中, 由于当时中秋节即将来临, 所以指定学生用英语介绍中秋节。结果只有39人能正确写出“中秋节”的英文, 但这39人中只有30人能用三言两语对之进行简单介绍, 占26.08%, 大多数学生没有作答。至于用英语介绍中国的一处名胜古迹, 可取的英语介绍只有28份, 占24.35%。

测试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有的甚至把中秋节的日期弄错, 只有1名学生用了lunar这个词。可以说学生们几乎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和事物。总而言之, 当前大学生母语文化知识明显欠缺, 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更是不足。从测验结果来看, 令人堪忧。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

针对此现象,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已经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从2013年12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和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尤其是翻译, 从内容、形式到分值都有很大的改观。而且明确说明“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内容的改革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就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植入不但是必要的, 而且是迫切的。因此,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如果再单向地导入英美文化, 将无法满足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无法满足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但是仅从测试这一个环节进行改革, 是远远不够的。它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状。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 需要我们从上至下都行动起来, 予以重视, 才能真正让中国文化不再“失语”。

首先, 我们大纲的制定者应当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重视。现有的教学大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化因素的重视, 但没有明确表述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文化教学都是对目的语英美文化的介绍, 而完全忽视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教学。崔刚提到《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要求高中生“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祖国文化”, 并且“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然而到了大学阶段却没有使这一目标得以延续, 这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主管部门对于这一问题的忽视” (2009:88) 。所以应该把中国文化作为一个部分纳入教学大纲中, 从而提高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如此才能真正引起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视。

其次, 中国文化英语介绍教材的编纂应该跟上。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几乎都是选自英美原文, 所以已经充分地融入了英语国家的文化。然而教材中涉及中国文化内容的却寥寥无几。只有《新核心大学英语阶梯阅读》中每个单元有一篇涉及中国文化的阅读文章, 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其实视听说教材是一个很好的植入中国文化的领域, 可以设置一些以中国文化为语境的听力和口语话题。这样学生可以多看, 多说, 多听, 从而提高自身用英语表述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力。

最后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吴一安教授认为, “如何认识教与学中的‘教’, 直接影响我们的研究思路” (2005:199) 。因此, 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要求教师不但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 还要有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诚然, 对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师高度认同。但是,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英语教师, “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其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很不足, 虽然英语功底都不错” (许朝阳, 2009:235) 。因此,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迫在眉睫, 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必要保障。

总而言之,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否则继续发展下去, 失语的将不仅仅是中国文化, 甚至会危及到我们的语言。作为拥有英语学习人数众多的大学英语教学, 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为了中国文化不再失语, 从上至下都行动起来, 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的跨文化交际者。

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增多, 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视角, 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Kramsch, 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 10 (19) :1.

[3]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03) :86-8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5]吴利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N].光明日报, 2006, 10 (20) .

[6]吴一安.优秀外语角之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03) :199-205.

[7]徐朝阳.大学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构想[J].河北学刊, 2009 (01) :233-236.

[8]杨春丽, 何宇茵.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教学观念的调查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College English, 2010 (07) :202-204.

7.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篇七

关键词文化导入文化对比文化融合

一、对“中西方文化”的讨论

要谈大学英语教育中的文化问题,首先应该明确“文化”的概念是什么?显然。对“文化”的定义不可能等同于自然科学类的定义,它应该属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临时性范畴。北大的辜正坤先生认为:“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文化指的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狭义文化则主要指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及对人类具有积极意义的技术成果。”在中西方文化核心内容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文化因时空的不同而显示的差异性。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仁、义、智、信,主张以和为贵、谦让互助、非攻反战。在中国传统道德关系中,“利他”永远高于“利己”。作为君子应该以“孝”为根本,走忠恕之道,其他一切品格都应以此为基础;而西方传统道德的品格是勇敢、智慧、节制和正义(苏格拉底、柏拉图),其传统价值观也一贯主张竞争为先、适者生存,这种强调自立、自我的个人英雄主义显然不会认为凡事退让以求平和是道德之精华。毋庸质疑,中西方文化必有可交集之处。但是占决定地位的价值观却明显是不同的。明确这两种文化在道德价值观上的差异,认识差异所带来的理解偏向,是我们正确进行跨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语言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交流、交际。吕叔湘先生曾经说:“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不仅仅指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容,更多的是指产生某种特定语言所需的条件、场合、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集合体。虽然目前西方语言学界占主流的索绪尔语言学派认为“语言在本质上具有随意性”,语言所承载的客观文化却是特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所以,学习外来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把跨文化学习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也是外语教学本身的基本要求,英语学习的任何环节都无法把文化内涵剥离出去。以中西方文字做个比较:中国的“方块字”是以直接表意象的象形文字发展而成,属于建筑型的结构,各种笔画都与实物有联系。比如“家”字,部首“一”就象征屋顶,居所之遮蔽物,强调的是能遮避风雨,使人安居。看到字就会引起和自然相关的联想,从而也会在语言创造、语言表达、文化成长上有了特定方式。延伸开来,文字的意象特征也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写景为纲,以情为线的诗歌文化特征;而西方文字(以英文为代表)基本是完全符号化的拼音文字,它们“不再具有像汉字那样的立体结构,相反,它们是流线型的结构,一种平面的弯弯曲曲的文字,缺乏象形味”。这样的文字不能给人以具体的意象反映,但却能“使人们更加注意事物的联系性”。这和西方文化注重逻辑性,创造性的特质是密切相关的。也用诗歌为例,西方的诗歌偏重对事件的描述,多用叙事为主线,穿插抒情的写法。因此,西方才能涌现出集诗歌、小说、抒情散文等多种文体于一体的史诗。所以,要想真正搞好大学英语教学,就必须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把外来文化和本位文化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和理性。

三、跨文化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在肯定跨文化教学必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跨文化教学的实施是有一定原则和方法的。

1、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中的“非我”问题。大学英语的跨文化教学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力和判断力,“非我”的文化必然是不同的,不要生硬把中西方文化杂糅在一起,刻意找出其中的共同点或者讨论孰优孰劣。各民族的文化都是在自身所处特殊环境下逐渐形成的,有其特定时空合理性。教师应该理性的把客观文化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发现其不同和不同的根源在哪里,教会学生树立包容的、客观的文化价值判断观。

2、把语言作为导人文化知识的平台。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应立足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根据不同的语境及语言对象来设计文化教学所占比例。把文化教学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空谈文化理论。此外,更应该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汲取文化知识的能力,书籍、音乐、影视作品、多媒体、网络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现实场景中获取知识更能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注意本位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教学,不是把哪一方神话夸大,而应该突出两者的正面互动关系。所学的外来文化应该是化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经验中的一部分,“中国与西方真正的差异会显出我们世界的丰富多彩,也就为我们可以骄傲地称之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总体,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四、对中国传统文化承继问题的思考

8.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八

[摘 要]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识,文化教学大纲也即将出台,但针对初级阶段文化因素的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势必会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造成影响。文章试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文化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视,更好地指导教学。[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 文化因素 教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就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达成了共识,目前文化教学大纲也正在酝酿中。纵观目前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在中高级阶段一般都有相应的文化课程教学安排,而在初级阶段,很多人认为学生所学的汉语知识是简单而有限的,在这些有限的语言知识里似乎没有特别的文化需要介绍,如刻意在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又会因为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而很难做到。针对上述认识误区,笔者试从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来一一阐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视,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对“初级”的界定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对“初级”的界定: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于1995年颁布的《汉语水平等级

标准》界定的“五级”的体系来看,初级水平与一、二级相对应,即完成了一、二级的学习,学完了“普通话全部声、韵、调,甲乙两级词3051个,甲乙级汉字1604个,甲乙两级语法252项”就达到了初级水平。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对“初级”的界定则是: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5月颁布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界定的“五级”标准来看,初级水平与一、二级相适应。完成二级的学习,所需要达到的汉语能力要求是:能基本读懂与个人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而简单的语言材料。能就常见话题以较简单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基本情况,有时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或其他手段的帮助。

(二)对“文化因素”的说明

“文化”范围极其宽泛,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文化,而我们平时脑海中文化的概念——经史典籍、典章制度、政治思想、历史地理之类,这些都是所谓的“大文化”,这些大文化对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不必要的。然而,文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这些“大文化”,还有一些诸如行为方式、技巧及民族风俗习惯等蕴藏在语言中的“小文化”,为了与大文化相区分,我们经常称它们为“文化因素”,取用这个文化概念,“那么在初级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就不是‘无文化可言’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语言形式,都能负载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形式只有赋予它一定的文化内涵,才是有意义的”①,对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文化

主要是指学习这种“小文化”,“文化因素”。

(三)教学目标

早在1993年,前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谈论会上就指出:“对外汉语的工作重点就是传播汉语,汉语教学要联系中国文化,要围绕汉语教学去有效地介绍中国文化,沟通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一具有行政力度的呼吁其实就给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就在与沟通与他人、他国的关系,进行跨文化交流。从初级阶段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留学生初到中国,进入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必然要经历一个文化适应过程。布朗在《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一书中将文化适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新奇兴奋阶段(即“蜜月期”);②文化冲击阶段;③缓慢起伏的恢复阶段;④基本或完全适应阶段。②一般来说,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初级阶段的学习过程通常也是一学年。刚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适应过程。在初到异国的新奇、兴奋之后,处于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下,留学生开始遇到各种困难。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都必须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他们面对着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规则、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的不同,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语言能力的限制致使他们不能顺畅地进行交流,加之沉重的学习压力,处于文化适应过程第二阶段的留学生极易产生挫折感甚至对目的语国家的反感。在这个阶段,适当的文化教学能够缓和文化冲击,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减少挫折感,从而使他们顺利渡过困难重重的第二阶段。

从文化适应过程的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至关重要。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中,他们仍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在第二、第三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门槛,如果学习者能够顺利过渡,就能够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并掌握基本的语言交际技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反之,则会徘徊不前,倍感困惑,很难在语言学习上有所突破。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就成了帮助学习者克服文化休克的关键时期,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目的语的教学可以减少学习者由于语言能力限制而产生的隔阂感;而文化因素的导入更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有效、全面的语言知交际文化。因此在初级阶段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介绍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他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服务的,此阶段文化因素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

文化内容十分复杂,不同的文化内容彼此交织,相互渗透,将什么样的的文化因素融入到初级阶段教学中是一项庞杂的工作,对外汉语界前辈们在相关方面已经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值得借鉴。胡明扬(1993)专文研究了文化因素问题,认为特定的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和经济制度、精神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心态以及认识方式等六个方面受文化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优先考虑。

陈光磊(1992)提出四种文化导入方法,从汉语语言本身角度还提出将文化分为“语构、语义和语用文化。

魏春木、卞觉非(1992)采用文化理论跟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方法,将文化大致氛围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两大部分,并别细分成114项具体的文化项目。

赵贤州(1992)列举了交际文化的12个方面,认为“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同步进行第二文化导入”。

卢伟(2005)将中国文化分成10个总类,即:社会交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结构、教育、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价值观念、象征观念、健康。再将它们分布为31个子类,共涉及大约190个文化点。

张占一(1992)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上述不同的分类方法基于不同的出发点,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在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笔者认为按照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分类适用于教学。根据上文中提到过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目标及留学生实际情况,在初级阶段跨文化交际理解的问题最为突出,文化因素主要以交际文化存在(当然也有少量的知识文化存在),主要反映在有关生活习俗范畴,到了中、高级阶段交际文化因素就转

入“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词语”为主的范围,具体地更多反映在成语典故、警句格言、新词语、习用语、隐喻、简称、缩略语等方面。拿最简单的打招呼来说吧。中国人见到熟入打招呼除了说“你好”之外,更多的是说“吃饭了吗?”“到哪儿去?”“干什么去?”等等。可在欧美文化中,这些属于个人私事,不属于问候语。诸如此类涉及生活习惯、风俗的说法以及有关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现象,这些属于交际文化的方面,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重点。

魏春木﹑卞觉非将文化大致氛围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两大部分,这种分类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有些不谋而合,这里的文化行为是基于学生的实际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文化行为现象反映在初级阶段也最为突出。文化行为根据学生的实际交往介入与否可再细分为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和非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把学生能够介入的文化内容划分为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如打招呼,约会之类;而把学生不能介入的文化内容划分为非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如中国家庭消费等,当然这样的划分也是根据学生实际交际需要,从浅到深的考虑。

综合诸人观点,在初级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依次导入:属于满足生存需要、属于表达时空意义、属于保持人际观点、属于表示感情态度、属于家庭生活、属于娱乐活动、属于情爱婚姻、属于社会责任、属于人生价值观念、属于自然观的。

三、教学原则

前文已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为使学生更有效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进行文化因素教学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主要原则:

(一)交际原则

根据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文中提到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学生使用语言交际时产生障碍。因此遵循交际原则就是要在语言教学中教授容易使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语言知识时会产生交际误解或者可以直接导致无效交际的语言文化知识。鲁健骥教授在《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一文中就提到“特别在基础阶段介绍中国文化,有两个侧重点不可不注意,一是要侧重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那些“活”的文化习俗,而不必介绍那些已经过是的、古代的、传统的、或在现实生活中已极为少见,对外国学生与中国人的交际没多少实际价值的文化习俗;第二个侧重点是介绍有普遍意义的,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中国人(例如知识分子层)身上反映的文化习俗。这两点就是指文化教学的交际性,所教授的文化内容在留学生实际交际中要立竿见影地发挥作用。③

(二)对比原则

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汉语与中国文化是陌生的,因此在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存在一个文化对比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把握好这一点,首先要明确确立一个中外文化参照体系。如从欧美学生的角度来看所学汉语的文化,教师首先就要从中

西方相比较的角度来确立对欧美学生进行语言文化导入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注重对比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清楚两种文化知识与文化背景的不同点,避免学生想当然的文化认知错误。

(三)适度原则

这里说的适度首先是要根据教学任务与目标,明确文化因素教授的内容是否适应具体教学的需要,适当地导入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须要导入的文化内容,而不是不顾学生接受能力或实际情况采取填鸭式的教学。适度的标准是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制定的,有针对地解决当前语言教学中出现的文化障碍,并在讲解中适当地延伸一下文化背景介绍,以便扫清目前或近期遇到文化交流障碍。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丰厚,即使是地道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也是有限的,因此缺乏适度性,盲目宽泛或是过于深入式地文化导入必定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而且也很可能超出了学生能够授受并理解的范围,反而引起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畏惧感。

(四)准确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对教材上的内容以及教授给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有准确的理解与充分详实的教学依据,不能因为汉语是自己的本民族语就在课堂上一些文化现象“想当然”的解释。往往我们认为最常见的事情,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最难,而真正想让他们弄懂给他们解释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文化的敏感力,并且要善于总结,准确地将中国文化独特之处阐述出来。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2]张占一.谈谈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3]张占一.交际文化琐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4)[4]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5]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6]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7]魏春木、卞觉非.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文化导入内容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2,(1)

[8]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

[9]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10]卢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11]卢微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阐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12]娄毅.关于ap汉语与文化教材文化内容设计的几点思考[j] .语言文字应用,2006,(6)

[13]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当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14]h.n.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beij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15]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16].梅立崇.试谈陈述性文化知识和程序性文化知识[j].汉语学习1994,(1)[17].孟子敏.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注释:

①鲁键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8页 1990年第1期

②h.n.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p.227.③鲁健骥(1990)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38-39 作者简介:

陈丽芬:(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上海电机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金项目:

9.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九

由于大学英语并非英语专业,其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大学英语里的文化教学不可能像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英美文化课那样面面俱到,而是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恰当而有效的进行导入。以下是笔者在进行《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教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课文进行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差异对比

因为汉英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干扰,要克服这种干扰,只有去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汉英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且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以第四单元“择业规划”为例,作者在分析了当今学生找工作的误区之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其中提到换工作的观念,作者指出“换工作和改职业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并鼓励学生如果发现选择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在这点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中国换工作是否也和欧美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开始。在激烈的讨论中,汉英文化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分析。因为中国文化重视群体,强调“大一统”思想;相反,西方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因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虽然也换工作,但换工作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本人,还有其他许多周边因素,而欧美人相对换工作就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本人的发展。

又比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社会问题”,通过如今很多孩子脖子上挂的钥匙体现出美国家庭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前的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这一类型转变为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而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家庭经济支出的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的后果。这一现象在中国早已发生,即所谓的双职工家庭,且如今中国家庭的另一新现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通过这些类似的对比分析,学生对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够加深,文化敏感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发地运用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去了解英语文化不同于汉语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是文化导入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课文背景知识介绍

在上每一个单元之前,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需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一般包括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知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描述所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文化导入的必需部分。

以第九单元“音乐”的阅读课文《甲壳虫乐队》为例,甲壳虫乐队作为西方音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其音乐作品包含了那些急切需要被公众倾听的声音,具有从英国当时文学领域导入的工人阶级的现实主义风格,一直被认为当成引导摇滚从流行音乐走向严肃艺术的标签,影响了欧美的一代年轻人,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通过对甲壳虫乐队的成员、音乐作品、音乐风格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介绍,学生对欧美摇滚乐的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文化导入的辅助作用也得以体现出来。

(三)多媒体手段

在信息发达的当下,多媒体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种视频、音频以及最新的语料都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文化导入也不例外。

第二单元“神话与传说”主题非常有趣,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给大家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神话传说。或者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影片,然后进行相应的讨论。

同样,第七单元的“旅行的乐趣”,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欧美国家的风情,并适当的导入相关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而第九单元“音乐”还能让学生学唱一些简单又好听的英文歌曲,因为歌曲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践

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输入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的实践,使所学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例如第五单元“语言”,课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学习语言的故事,在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感受用英语互相交流,讨论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均表示“中国式英语”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明知道使用不当,也很难改正。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便面临话在嘴边却苦于无法恰当表达的局面,笔者根据这个也是众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通病,指出“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根源在于对英语文化的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借机强调了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分析了之前错误表达的文化根源,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表达,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四、结语

由此可见,《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编写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实践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辅相成。同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揭示汉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英语的交际规约。而有了一套注重文化的英语教材,教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文化导入内容,并且恰当灵活地借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材进行有效的发挥,就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自动自觉地融入英语文化环境中,并逐步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自然的交际,从而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设定目标。

参考文献:

[1]Juri Lotman & B.A Uspensky. 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J].New Literary History,1978.

[2]Wolfson,Ness.Rules of Speaking,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ed.by Jack C.Richards and Richard V.Schmidt,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fifth impression,1990.

[3]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4]陈威.《新编大学英语》中的文化体现[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5]丁学军.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6]邢若枫.论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10.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篇十

[摘要]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必须要融入文化教学。中日两国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性。文章针对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指出大学日语教学必须加强文化差异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文化 中日文化差异 大学日语文化教学

[作者简介]张怀云(1980- ),女,海南东方人,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日语教学与研究。(江西 九江332005)张秀清(1973- ),女,海南东方人,琼州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海南 五指山 5722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4-0102-02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这种“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存在于真空、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人们的言语形式无时不受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社会要素的制约。而文化社会学家认为,文化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只是构成文化系统的要素之一。因此,任何语言教学都必须要与文化教学联系起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文化的过程,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中国人与日本人同文同种,但实际上,由于两国之间各自受到地理环境、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国的文化是“貌合神离”的。因此,在大学日语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意识到中日文化的差异,要把文化差异融入日语的教学,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日语教学以日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大学日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因此,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语言本领和良好的教养,提高其交际能力,即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和谐的交往。从课程要求可以看出,大学日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但是长期以来,日语教学过分强调日语语法结构的分析,常常用替换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有时还把这一方式运用到会话课当中,认为只要基本功扎实,口语流利,就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却忽视了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与掌握。这样有些学生所讲的日语,尽管在语法结构上无可挑剔,但却未能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充分表达出来,有时甚至犯下了严重的语用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日本文化和日本语言特点了解不够所致。有些日本人评价中国学生,日语句子说得很严谨,像教科书上一样完整,然而说不出感情、味道来。还有日本人反映,有些中国学生日语说得流利但不得体,对日本文化尤其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了解不够,很难相处和交往。这些都说明我国日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语言结构,轻实际功能;重语言训练,轻文化传授。

二、中日文化差异

既然在大学日语教学中,中日文化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不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即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日本人的话,或者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来了解中国人的话,就势必要引起一些误解。所以,必须要了解中日的文化差异。总的来说,中日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喜欢用坦率、自信的语言表达方式,崇尚“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日本人喜欢含蓄、暧昧的语言表达方式。日本人为了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关系,在日常交往中十分顾忌对方的心理,尽量避免因自己的语言不当而刺伤对方。比如说同是谦逊的表达,虽然两国人都认为谦逊是美德,但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赞美和表扬时,会实事求是地说“还可以吧!”“是吗,谢谢你的夸奖啊!”而日本人则会说“不不不,我做得并不好,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人判断事物、表示态度时,很少明确说“是”或“不是”,而是喜欢用“可能”“大概”之类的模糊词语。他们之所以极力回避正面回答,是想给自己和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2.行为方式的差异。若要发表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中国人习惯绝对的看法和说法,是非分明。而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却与我们不同,他们一般不会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而是含糊其辞、委婉地表达自己,让对方去揣摩他们的思想。比如说微笑,中日两国都喜欢微笑。中国人的微笑含义很简单,就是表示喜欢、赞赏等。而日本人的微笑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它可以表示赞同、反对、拒绝、克制、歉意、确认等。微笑成了日本人一个独特的现象,有时候妇女用微笑表示慌乱或难堪甚至是悲伤。如芥川龙之介有一篇名为《手巾》的小说,写的是有个叫长谷川谨造的人,有一天一位四十岁左右举止文雅的妇女来拜访他,报告曾受其关照的自己儿子的死讯。这位妇女在讲述自己儿子死讯时表情非常平静,嘴角甚至露着微笑。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难以理解。中国人有时不太理解日本人,同样的,日本人有时也对中国人的行为感到困惑,甚至对于同样的事情,中日两国人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3.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日两国都擅长形象思维,但与属于大陆文化的中国相比,日本属于海洋文化。因此,即便是同一种事物,由于双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对事物的定义或描述也会不同。如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小圆硬块,中国人形象地称之为“鸡眼”,因为中国内地以农牧文化为主,驯养家禽历史比较悠久;相反,日本是海洋文化,接触鱼较多,故称之为“鱼目”。再如,在比喻年长者经验丰富时,汉语中用的是农作物“生姜”,谓之“姜还是老的辣”,而日语中用的是乌龟的“龟壳”,谓之“の甲より年の功”。

三、中日文化差异对大学日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差异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日文化差异不仅仅表现在表层的语言意义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更深层次中所蕴涵的社会心理文化的差异上。它反映了不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使我们得知在语言交流中,日本人注重随声附和,尽量掩饰个人的主张,尽可能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注意不给对方带来伤害等的语言表达特点。人们在与异文化的国家或人民的交往中,应相互理解,注意彼此学习,尊重对方的语言文化习惯,要有宽容的态度,在交流中培养与异文化、异民族和谐共存的意识和能力。要改变目前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认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作为日语教学引领者的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教师不能只顾教授语言知识,比如教语音的只管教语音,教语法的只管教语法,而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指导思想从“以语言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能力培养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对日语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将教学内容中的中日文化特征从语言上、行为上、礼节习惯上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点及其根源。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使用日语时能自觉地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遵循日本的文化习俗。

2.树立学生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不但有共性,也有个性,不同文化中必然存在差异。要使学生避免交际中文化带来的失误,能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得体,首先就要使学生树立起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所谓文化相对论,是指排除以本国文化为基准评价异国文化的态度,而肯定所有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的观点,也称为文化平等论。文化是平等的,对于异族文化应本着“横向”的观点来看待,而不是“纵向”的观点。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树立这种正确的文化相对论,即中国的文化和日本的文化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对于学生而言,文化上的共性较为容易掌握,而对于差异或个性往往缺乏了解,容易造成交际失误。在日语教学中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不但对本国的文化有更加系统、深入的理解,而且对日本的文化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整体上有一个理性的把握。

3.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目前,大学日语教学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文化教学方法,即以文化传授法为主。其实,在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较早的欧美国家,这种方法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因为传授法教学往往只停留在认知层面,难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验,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即“文化定型”,从而使学习者在真实的交际中无法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场面和对象。另外,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与文化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文化作为“知识”来传授实际上已经割裂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同时,传授法教学没有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时至今日单一的文化传授教学法已不能满足日语文化的教学需要,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文化教学方法。比如提问法、旁白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和课件教学,让学生切实领略到日本人的交流方式,如手势语、体态语及各种不同表情等;让学生学会一些有用的表达方式,像如何到朋友家做客,怎样付小费,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话才得体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将来游刃有余地使用日语,不会因为文化障碍而影响与日本人的交流。

4.进行中日文化差异专题讲座,开设中日文化对比选修课。教师在课题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克服文化障碍。如果学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允许,可开设“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中日文化对比”等选修课,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学校的跨文化交际的学术气氛。

总之,在大学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语言教学,更要进行文化教学。通过对中日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熟练利用日语进行交际、掌握语言机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试论中日文化差异的根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Z1).

[2]黄晓娟.日本文化特性刍议——从另一个角度审视[J].学术交流,2004(4).

[3]金伊花.从中日文化差异角度看日语教学[J].科技信息,2007(26).

[4]李玉花.试论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5]曲洁,许晓乐.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学习[J].新闻爱好者,2007(3).

[6]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

11.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十一

关键词:英语听力,文化导入,方式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 要想学好语言, 就必须将语言与文化联系起来, 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语言。在英语综合能力中, 听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只有听懂并理解对方的意思, 才能进行流畅的交流。听力理解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 要能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背景知识来理解语篇。因此了解英语文化知识, 有助于交际流畅地进行。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对于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材中, 很多内容都融入了各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意在引导学生探讨和鉴别中西文化差异, 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及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恰当、地道英语的能力。

综上所述,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增加文化导入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二、如何在听力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

在实际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 要适度的增加文化导入, 帮助学生更好的练习听力, 提高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

首先, 要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培养文化意识, 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例如以下的学习实例:

1.Do you yell at him and call him names?

很多同学都会把call him names理解成喊他的名字, 实际上, 这个词组是骂人的意思, 所以,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能按照表面意思来理解句意。

2.Chinese student:Mr.White, 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Yes.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English teacher:Er.what do you mean?

很多学生在听到这个中国学生与英国老师的对话的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英国老师最后却说what do you mean?按照中国人的文化习惯, 中国人建议患病的人马上去看医生, 表示真诚的关心。而英国人对此不理解, 会认为难道他的病有如此严重吗?因此, 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够了。

3.英语中与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 如miss the boat (错过机会) 、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 、an odd fish (怪人) 等, 汉语中这类词语就少得多。原因在于英国四周环水, 水产捕捞业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故而多此类词语。而在中国只有沿海地区才有渔民结网捕鱼, 所以该类词语相对较少。

4.在听力材料中, 我们会遇到work like a horse, as strong as a horse, flog a willing horse这些表达方式来比喻一个人力气很大, 而在汉语中我们则会用“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等词。要理解为什么汉语用“牛”而英语用horse, 也要从文化上来分析, 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 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 所以英语会用horse来做比喻。

其次, 在听力教学过程中, 要选取实用的听力材料。

束定芳指出, “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 与日常交际所涉及主要方面密切相关, 同时也考虑到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等因素”。选取听力材料时, 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实用性要求, 导入一些与语言基础密切相关, 并让学生觉得实用的知识。对部分有明确的职业方向的学生, 比如旅游, 酒店管理等, 适当带入相关的风俗习惯, 满足学生对自身知识构建的需要, 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说,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unit8的Inside view主要讲的是Mark到旅行社预订机票和酒店, 在这里面就会出现关于如何订酒店, 单程票, 往返机票, 时间, 日期等表达方式, 对于学习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同学, 这部分内容是他们以后从事这个行业经常遇到的日常英语, 所以, 可以就对话进行延伸, 导入更多的关于这个行业的听力视频等内容, 让学生能够提高以后的工作能力。

再次, 鼓励学生课后大量阅读有关英美国家的书籍和文章, 熟悉英语国家的历史风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

一般来说西方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 而不像中国人会在日常交流中喜欢“以己度人”, 鼓励和引导学生学生培养文化意识, 提高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 在信息时代, 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听力材料。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多看一些英语视频、电影及电视剧, 比如像TED的演讲, 内容涵盖科学、艺术、全球性问题、建筑、音乐等, 而且一般都是10-20分钟, 有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 此外, 像《生活大爆炸》, 《绯闻女孩》, 《绝望的主妇》, 《唐顿庄园》等英美剧也能全方位的展现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日常生活, 也是非常好的听力的练习材料。

结语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 文化包括语言, 文化涵盖语言;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 同事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却少的工具, 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 在听力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 注重内容的教授, 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少红.《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宁夏大学学报, 2006, 6.

12.大学教学论多选题 篇十二

C.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D.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正确答案: AC 知识点: 古代大学

2属于中国古代官学的有()。A.太学 B.国子监

C.唐宋时期的书院 D.鸿都门学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古代大学

3我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表现在()。A.学习儒家经典,注重修齐治平B.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 C.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玄学思辩 D.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古代大学

4下列那些属于隐性课程的范围()。哪 A.学校建筑 B.校园文化 C.学风 D.班风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内涵

5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是()。A.逻辑性 B.开放性 C.系统性 D.简约性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课程分类

6必修课程主要包括()。A.核心课程 B.专业基础课程 C.专业课程 D.基础课程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 课程分类

7隐性课程主要是指()。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课程分类

8为正确理解课程的概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课程即学科 B.课程即经验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教材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课程分类

9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有()。A.课程设置 B.课程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培养方案

10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主要有()。A.逻辑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心理式 正确答案: BC 知识点: 教材内容

11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有()。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环境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教育活动

12教材的编写应该注意以下原则()。A.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B.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C.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D.考虑知识的逻辑性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教材编写

13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A.问题准备

B.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 C.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D.教师要适度解决总结学生的各种解答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14运用练习法的一般要求是()。A.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B.精选练习材料

C.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 D.了解练习的效果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15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法根据讨论的性质可分为()。A.互补性讨论 B.辩论

C.比赛性讨论 D.学术性讨论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教学方法

16教学观念主要包括()。A.方法观 B.师生观 C.教学观 D.知识观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17讲授法的缺陷主要有()。A.不利于因材施教 B.容易异化为注入式 C.难以实现教学互动 D.成本高、效率低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教学方法

18讲授法的优势主要有()。A.可控性强

B.有利于因材施教 C.成本低、效率高 D.信息量大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19教学方法设计的整体转型主要是指()。A.由“单一方法”到“灵活组合” B.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C.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 D.由“独白布道”到“对话教学”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20在课堂讨论法中,讨论的环节主要包括()。A.讨论前的准备 B.讨论的组织与引导 C.讨论的总结与评定 D.提出新问题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教学方法

21根据技能的类型,练习可分为()。A.心智技能练习B.书面练习C.动作技能练习D.独立性练习正确答案: AC 知识点: 教学方法

22随着信息技术和时代精神的发展,大学课堂教学形式面临新的转型,呈现出一些新的模式和样态,这些新的模式和样态主要有()。A.小班化教学 B.班级概念重建 C.网络辅助教学 D.网络远程教学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23传统的班主任意义下具有行政意义的班级需要转变,主要体现在()。A.需要向具体到某个任课教师的“课程班”概念转变 B.需要向导师意义下的“导师班”转变 C.扩展班级概念的外延 D.学科课程主导下的班级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教学方法

24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痼疾主要体现在()。

A.不能根据大学生的能力倾向和发展需要而因材施教 B.教师教育思想落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能力 C.教学设备落后,教师难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D.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且畅通的沟通,难以开展探究与讨论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活动。正确答案: A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25当今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高科技特征,下列属于这种特征的是()。A.多媒体化 B.智能化 C.小容量 D.网络化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案例教学

26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有()。A.生动的情境性 B.高度的拟真性 C.高度的开放性 D.鲜明的针对性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案例教学

27研究性教学在国外也被称为()。A.过程研究 B.活动研究 C.主题研究 D.项目课程 正确答案: CD 知识点: 研究性教学

28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 B.缺乏双语教学师资 C.缺乏多媒体设备 D.缺乏配套教材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双语教学

29解决目前高校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有()。A.加强双语师资建设 B.加强管理

C.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D.完善评价体系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双语教学

30大学实践教学的意义有()。

A.可使大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B.提高学生考研成绩

C.锻炼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D.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实践教学

31实践教学对于大学发展的意义有()。A.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 B.促进大学面向社会自主办学 C.提高大学的考研率

D.有利于大学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实践教学

32依据实验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种实验教学类型()。A.观察性实验教学 B.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 C.独立操作性实验教学 D.学生自选实验 正确答案: AC 知识点: 实验教学

33大学实验教学过程要素有()。A.学生

B.实验教学物质条件 C.实验教学计划 D.实验指导教师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实验教学

34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反馈主要包括()。A.对操作动作信息的反馈 B.对操作程序信息的反馈 C.对操作速度的反馈 D.对操作难度的反馈 正确答案: AB 知识点: 实验教学

35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创造性的因素可以为()。A.提出不同前人的见解或独特的意见 B.从新的视角对老问题重新阐释 C.运用新的方法对老问题重新研究 D.在另一种条件下研究而获得新结果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毕业论文

36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课题,可以来自()。A.同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 B.生产实习中发现的问题 C.学年论文中未研究透的问题 D.学生自选课题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毕业论文

37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帮助学生提出论文观点和主要框架 B.介绍必读的参考资料

C.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或写作计划 D.经常检查进度并及时予以帮助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 毕业论文

38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A.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写论文 B.部分学生研究态度不够认真 C.受到就业与考研的冲击 D.教师指导和学校管理不力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 毕业论文

39据组织和开展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可划分为()。A.教学部门组织的教学计划外活动 B.教学部门组织的教学计划内活动 C.学生个体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

D.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的教学计划外活动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 社会实践

40对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关系描述正确的有()。A.创业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部分 B.科技创新活动是创业活动的一部分 C.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D.引导科技创业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向 正确答案: CD 知识点: 社会实践

41属于大学教学评价功能的是()。A.鉴定功能 B.诊断功能 C.选拔功能 D.自省功能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贯彻教育性原则,无需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

B.贯彻科学性原则,就应使教学评价具有可信度与可靠性 C.贯彻科学性原则,还应必须坚决反对教学评价中的形式主义 D.大学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就是实现评价的量化 正确答案: BC 知识点: 课程评价

43教师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是()。A.强调教师评论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B.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 C.实施教师之间的教师评价

D.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44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有()。A.反馈功能 B.鉴别功能 C.强化功能 D.选拔功能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课程评价

45大学生的阅读可分为专业性阅读和非专业性阅读,其中专业性阅读包括()三种类型。A.消化性阅读 B.独立性阅读 C.修养性阅读 D.研究性阅读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学习方法

46大学生逻辑思维高度发展,辩证思维逐渐成熟,()等趋向稳定,独立学习风格初步形成。A.独立性 B.自主性 C.自信心 D.创新性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学情

47大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高等学校都普遍要求学生参加广泛的()。A.社会实践 B.经典阅读 C.调查研究 D.实习考察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教学特点

48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A.广泛的兴趣 B.开放的意识 C.进取的精神 D.健全的人格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 现代化

49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系()的桥梁。A.知识与社会 B.学术与思想 C.国家与社会 D.学习与生活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教学功能

50有关现代大学教学的论述,正确的有()。A.增加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B.鼓励学生主动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C.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D.强调学生是教学情景中学习的真正主体。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现代大学

51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养成现代人格特征,现代大学推行教的学改革措施有()。的教学

A.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 B.实施弹性学习制度 C.增加课堂讲授的学时数 D.推行导师制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教学功能

52大学教学通过对()的辐射、指导和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A.班级文化 B.校园文化 C.社团活动 D.论文式作业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教学功能

53大学生社团具有()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A.自我服务 B.自我教育 C.自我管理 D.自我发展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教学功能

54大学教学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A.文化传播与创新价值 B.经济增长价值 C.保护环境价值 D.社会和谐价值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教学功能

55有关中国古代官学的论述,正确的是()。A.东汉末年出现了鸿都门学 B.南朝建立分馆授业制度 C.唐宋明开设专科学校

D.书院是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大学史

56“课程即经验”思想的一般特点是()。A.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B.课程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 C.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D.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课程概念

57大学课程的主要类型有()。A.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分类

58经验课程的总体特征是()。

A.以学生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B.课程目标来自于学生的经验已经经验生成的需要 C.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经验 D.学生自身经验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分类

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必修课程完全由学校决定 B.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C.选修课程完全是由学生任意自由选择 D.专业教育主要进行专业教学和训练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课程分类

60课程设置的内容主要包括()。A.课程性质与类型 B.学时或学分分配 C.教学方法与时间 D.实践环节安排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设置

61编写立体化教材的基本要求是()。A.在学术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

B.充分考虑使用对象的层次性和现实需要的针对性 C.不仅有主教材,还要有辅助教材

D.不仅有纸质教材,还要有多媒体教材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教材内容

62下列属于教学手段发展趋势的是()。A.多媒体化 B.个性化 C.微型化 D.智能化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教学手段 63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是()。A.学术性 B.集成性 C.易扩展性 D.智能性 正确答案: BCD 知识点: 教学手段

64下列属于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是()。A.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式讲解模式 B.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C.基于网络讨论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D.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教学手段

65关于凯勒制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提出的 B.这种教学首先以引导式的讲课来激起学习动机 C.基于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D.最早由夸美纽斯系统论述 正确答案: AB 知识点: 教学组织

66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的是()。

A.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B.教学的节奏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C.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 D.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 正确答案: AC 知识点: 教学组织

67属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的是()。A.不利于因材施教 B.容易异化为注入式 C.不利于使用教材 D.教师备课费时过长 正确答案: AB 知识点: 教学组织

68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教学方法设计整体转型的是()。A.由“权威灌输”到“质疑理解” B.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 C.由“活动中心”到“经验中心” D.由“结果传授”到“过程经历” 正确答案: AD 知识点: 教学组织

69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A.问题准备 B.问题要由教师提出

C.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偿试解决 D.教师要适度总结学生的各种解答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教学方法

70设计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学校周边环境

B.教学资源和装备条件 C.教师自身素养和经验 D.教师的性别 正确答案: BC 知识点: 教学方法

71下列不属于教学观念的选项是()。A.师生观 B.道德观 C.教学观 D.价值观 正确答案: BD 知识点: 教学观念

72案例教学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A.案例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B.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

C.案例教学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D.有些课程没有案例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案例教学

73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

A.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和开拓进取的有效模式 B.是学生不断汲取营养和提高能力的有效模式 C.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D.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主要方式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案例教学

74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以下方面不同(A.教学目的不同 B.教学方式不同

C.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同 D.教学的结果不同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案例教学

75一般来说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A.简单渗透层次 B.整合层次 C.双语思维层次

。)D.熟练运用层次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双语教学

76下列高校中属于我国首批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的有()。A.清华大学 B.湖南大学 C.浙江大学 D.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网络教学

77沉浸式双语教学又分为哪两种类型?()。A.完全沉浸式双语教学 B.半沉浸式双语教学 C.部分沉浸式双语教学 D.开始沉浸式双语教学 正确答案: AC 知识点: 双语教学

78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反馈阶段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实验教学

79下列主要侧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是()。A.观察性实验 B.学习操作性实验 C.独立操作性实验 D.设计性实验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实验教学

80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高校存在的误区是()。A.重内轻外 B.重量轻质 C.重硬轻软 D.重文轻理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实验教学

81为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运行机制,其基础是(A.规范化的实习实训机构建设 B.规范化的实习实训队伍建设 C.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D.加强实习实训管理 正确答案: AB。)知识点: 实习实训

82下列属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的是()。A.深入社区服务 B.参加文化下乡活动 C.深入边远山区支教 D.参加环保宣传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实践教学

83下列关于大学生通过社团组织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团委领导 B.党委领导 C.学校管理 D.自我管理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实践教学

84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为侧重点的创业模式特点是()。A.把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B.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中

C.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标的

D.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实践教学

85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模式特点是()。

A.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为目标 B.建立大学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 C.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机会

D.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实践教学

86为学生创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创业模式是()。A.中国人民大学创业模式

B.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创业模式 C.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模式 D.上海复旦大学创业模式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实践教学

87下列关于科技创新活动与创业活动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B.两者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发展 C.引导科技创业是创业教育的方向 D.两者互不相干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实践教学 88大学教学评价既具有鉴定功能和诊断功能,还具有()。A.监督功能 B.导向功能 C.中介功能 D.自省功能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89大学教学评价既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还要坚持()原则。A.多听汇报 B.速战速决 C.科学性 D.可行性 正确答案: C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0从评价主体看,大学教学评价一般分为政府评价、()。A.高校自我评价 B.社会评价 C.学生自我评价 D.教师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 A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1从评价性质看,大学教学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A.目的评价 B.鉴定性评价 C.水平性评价 D.社会性评价 正确答案: BC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2我国大学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集中在()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以及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效果。

A.办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的效益 B.学校领导组织办学和组织教学的效能 C.学校办学条件和设备的效用 D.学校教学运行机制的效率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3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A.有助于把握学生的起点,选择教学策略 B.有助于改进教学活动,改善学生的行为表现 C.有助于使教师和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发展情况 D.有助于惩罚不认真学习的学生 正确答案: ABC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4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定位性评价和()。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差异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 AB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5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就是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活动、()的评价。A.水平B.、原则 C.、技能 D.、能力 正确答案: AC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6对于以测验为手段的评价,还要建立双向细目表。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有两个维度:()。A.目标维度 B.内容维度 C.活动维度 D.动机维度 正确答案: AB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7教师教学评价的功能,既包括教师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教师教学考察、鉴别功能,还包括()。

A.教师教学强化功能 B.教师教学发展功能 C.教师晋升功能 D.学生管理功能 正确答案: AB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8教师教学评价应坚持()。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B.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原则 C.公平性与公开性相结合原则

D.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课程评价

99大学新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A.引出学生原有的看法; B.规范观点的引入;

C.对观点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D.关注最核心的内容,进行学习监控。正确答案: ABCD 知识点: 教训模式 100世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包括:()。

A.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B.从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 C.加强实践性教学;

上一篇:收发电子邮件说课稿下一篇:手绘线条图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