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024-09-29

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共14篇)

1.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一

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章摘要】会计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革命的时代产物,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完善自身发展、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企业建设;意义;方式

一、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缺乏经验与技术兼备的综合型人才会计信息化T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知识。现阶段,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多数仅懂得业务技术,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而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年轻力量虽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但是对会计专业经验积累的较少,还无法完全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因此,企业中技术与经验兼备的人才比较欠缺,这也是企业尚未全面普及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原。

2、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就是简单的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单一的工作系统,没有认识到企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对会 一信息化的重要影响。在没有企业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单方面的强调会计信息化的结果必然是是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迅速掌握好信息技术,利用好信息技术,才能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会计信息化是全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是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处理会训‘业务,每项业务处理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所生成的资料作为信息资源得以高度共享。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比较,会计信息化具有全面肚智能化多元性的特点。随着全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局限}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推进,中国加入之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势在必行。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具体方式

1、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领导要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必须得到领导层的决策支持。需要成 专rJ的执行机构,要有一批技术过硬的维护人员既nJ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各职能部门的人员。广大 业的经营者和会计工作人员一定要从信息社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开展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对会汁信息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要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性能,使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全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2、尽快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国家进行政策倾斜,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全社会都要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

一方面,嘲家要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为企业、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建‘ 起一支素质高、技术硬、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 人才队伍。人员的培训要注意人才的层次,要有高级人才,也要有一般人员。包括系统的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各类操作人员,同时也要注意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有会计人员,又要有计算机人员,然后再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3、完善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订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汀出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高层高度关注的一个投资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也 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并找准信息化实施的突破口,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企业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把握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之后,就可以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实施。

4、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危害。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会计信息化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大量问题的出现。例如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客户资源的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为了避免侵害带来的损失,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健全内部安全控制管理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企业的制度制定者应该保证各项制度的条款表达清楚、内容合理全面、通俗易懂、能够让员工简便易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火的影响,会计工作也 例外。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建立一个高度集中、实时监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正是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加快作为企业信息化核心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刘雪晶,焦崧源.浅析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2).

2、李国利.新时期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6,(7)

3、尹媛媛.会计信息化诠释[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4、隋丽冰.浅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5、鹿景安.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中国信息导报,2005,(10)

2.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二

1.1实时会计概述

实时会计又称作实时会计信息系统,国内外现阶段对实时会计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我国通过会计专家阎达五教授对国内企业的研究后,总结出了实时会计的定义: 会计人员在IT环境中利用大量信息和现代化手段,为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效率,达到价值增值的目标,通过调节、指导、约束、促进等环节来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干预,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实时分析和对比。

实时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 1) 实时性。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凭借网络传输能力和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取会计信息,只需要点点鼠标就可以获得会计信息。实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克服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由于时间问题带来的不足,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实时连续性的报告,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 2) 动态性。实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进行交换,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处理,这样就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动态的会计信息。

( 3) 多元性。传统的单一货币计量被实时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业务,利用多重计量的特点,可以极大程度上丰富会计信息资源。

( 4) 开放性、整合性。实时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管理系统、内部生产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的整合,逐渐构成了由管理系统、生产系统在内的内联网,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 5) 集约性。实时会计信息系统是以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当发生会计业务的时候,业务处理子系统可以利用集约化的数据接口,将结果通过内外联网直接传递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去。

1.2全息会计概述

全息会计又称作全息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企业财务网络和ERP基础之上,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技术、环境、 人力等经营管理方面进行全面反映和核算的会计信息系统, 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高级形式。全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可以系统、连续、综合、全面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全息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 1) 数据处理的流程和结构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了: 实时数据、非实时数据、结构化数据、非结构数据。

( 2) 系统的全息性。一是各个子系统的数据之间有较高的共享性和相关性; 二是系统内的不同频道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三是系统与每个子系统之间有着较强的协同性。

( 3) 数据量大,来源广泛。全息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各个部门和环节来获取原始数据,既可以获得企业物料、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的数据,还可以获得相关的法律、环境、政策方面的数据。

( 4) 信息输出形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用户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频道,从而获取类型多样的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时会计的发展

2.1实时会计集成化发展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时会计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过程集成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建设实时会计,必须合理的处理好组织机构、人机界面、管理模式以及权力分配等非技术问题。要通过 “事项处理触发机制” 的方法, 来达到财务会计 “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 的目标。

( 2) 信息集成化。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集团化成为了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实时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将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每一个信息都集成到信息网络中。

( 3) 组织集成化。实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跨功能组织集成,将原来的垂直等级体制废除了,主要强调了工作的集成和协调,提高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

( 4) 系统集成化。在实时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每一项作业都必须从一个职员流向另一个职员,从一个部门流向另一个部门,每个职员和部门都要对信息系统负责。

( 5) 理论集成化。实时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集管理、 系统组织理论为一体的系统。

( 6) 技术集成化。在会计信息系统下实时会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

2.2会计信息系统中实时会计的优化

( 1) 实时会计与ERP信息系统二合一

ERP系统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相融合的系统,是适应现代企业的新型运行模式,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的体现,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石。实时会计在ERP环境下不能简单地将技术停留在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和输出、输入界面的职能化,一方面实时会计信息系统要打破原来的账务处理模式,提高到账务管理与分析的高度; 另一方面要实现财务系统与非财务系统无缝对接,进一步实现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因此实时会计要将ERP信息系统灵活地应用到其中。

( 2) 对实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我们如果将会计信息看作会计活动的成果,会计信息就可以与企业产品的生产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为了完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不足,在实时会计系统下要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来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降低会计成本,在业务流程重组方面不能单纯地依靠接口外部数据传递和系统之间进行的数据交换来实现,而是要加强对系统各职能部门以及外部部门之间的联系,要以数据为中心,以共享的数据库为基础,构建出一个信息系统化的平台。

3会计信息系统中全息会计的发展

3.1全息会计信息输出方式的发展

会计界长期以来都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努力着,大多数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多频道系统是提高相关性的最好模式。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起来,全息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以多种计量原则、多种格式和分配原则为基础的多种报表。会计信息系统下全息会计采用的是多频道信息的输出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主体对信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例如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可以根据自身对信息的需求,随时提取全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某一项原始数据,依据会计准则对这些数据进行验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实时会计报告。

3.2会计信息系统中全息会计的优化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的经营情况只能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关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指标也是非常有限,并不能全面地顾及到企业的每个方面。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会计系统的信息化成为了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使全息会计在会计信息系统下得到更好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全息会计的多元化和多维化,建立起多元化的信息处理模块,不断提高多维信息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为信息决策者提供实效性和相关性的决策信息。

4结论

3.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三

关键词:云会计;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

从2012年开始,大数据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人类对数据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基于云会计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下一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云计算的应用有效推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一、云会计概述

(一)云会计的定义

云会计是以云计算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媒介,有专门的服务商提供操作平台,客户进行在线会计计量,财务管理服务,税收数据稽核和财务报表处理等活动的虚拟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应用云计算的网络技术,为中小企业搭建了实时在线的会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云会计的实质就是利用云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虚拟会计信息系统。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应该关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云会计的应用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云会计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云会计服务模式

云会计已经广泛地运用在中小企业当中,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将云会计服务模式分为三个层面:应用层,平台层和数据层。应用层,也称软件即服务模式(software-as-a-service,简称SaaS),企业根据自己的会计信息化业务需要,以模块化的形式向云会计供应商定制相应的会计信息化服务软件,供应商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等各项系统,并负责后期的升级、管理、维护等工作。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企业会计办公将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平台层,也称平台即服务模式(platform-as-a-service,简称PaaS),云会计供应商向用户提供的云会计应用产品的开发运行平台,用户通过使用供应商提供的开发环境自主开发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业务需求的会计云服务。数据层,也称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infrastructure-as-a-service,简称IaaS),云会计供应商给企业提供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及数据中心等会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并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企业只是在租赁的基础设上上运行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程序。以上三个层面,企业可以选择相同的供应商,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二、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云会计的改变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模式,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影响深远,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好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降低了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成本

云会计的出现,大幅度降低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成本,购买成本降低,企业可以直接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已经开发成熟的信息系统服务,就可以实现会计核算,不必再另行研究开发,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设备购置以及升级维护成本。

(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能力

云会计技术的应用依赖于网络平台,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快捷的办公,在数据处理方面,云会计更加迅速,能够同时对多项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效的报表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数据的共享是的在线销售成为了可能,电子营销模式必然成为一种新趋势。

云会计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能力,降低了信息化成本的同时还给企业带了不同程度的弊端,有以下两个方面:1、会计信息存储的存在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云会计服务的供应商经常遭到黑客以及间谍软件的袭击,云端的会计信息也经常遭到破坏,会计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2、会计信息互通性存在问题。我国的云会计刚刚起步,局限于中小企业现金管理、在线记账等基础服务,规模不大,服务档次不够高,市场资源整合程度不够。

三、云会计未来的发展

云会计必然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的对信息化的需求也越大,在未来的发展中,云会计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云会计的应用安全

一方面应从国家层面入手,建立健全云会计先关的法律法规,推行认证认可体系,执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另一方面从供应商层面上加强信息安全保密设施建设,企业应增强安全意识,对存放于服务器中的数据加密,通过密钥管理来增强安全效果。

(二)丰富和完善云会计各项功能

云会计不仅要能提供在线现金管理,会计核算,还要向在线决策,企业采购和销售一体化的财务分析,以及供应链和财务职能方面拓展。

总之,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云会计为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铺平了道路。云会计模式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企业会计工作成本,提高了市场的敏感度,能在第一时间给企业提供信息。在对企业带来有利的同时,也存在云存储的安全问题,我们应正确面对并完善这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推进和云会计模式的不断成熟,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华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程平,赵子晓.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供应商选择策略[J].会计之友,2014.12:117-119

[2]魏晓鸣.大数据背景下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6.第5期:160-161.

[3]李静.浅谈“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5,第2期:188-189.

4.论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与控制 篇四

一、会计信息管理的内涵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作为一个经济系统,向组织的内部人员(经理等)和外部人员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信息,旨在向企业或主体外部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把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与事项中的财务数据(能用货币表现)作为输入,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运用若干普遍的惯例,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进行加工,把数据转换为有助于决策和合乎其他目标的有用信息。[1]这种有用信息的产生、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极大地依赖于高新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员及各种载体(如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凭证、帐簿、报表和存储上述载体的磁带、纸张、胶片、计算机存储器等)。

现代管理理论,是以解决企业经营战略决策为中心的,而决策是否准确又取决于已掌握的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帮助企业作出更准确的决策。而会计信息有用性主要是由可靠性(如实反映意欲反映的情况;可验证性和不偏不倚性)与相关性(具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所构成。同时,它还要受一些约束条件(如重要性、效益与成本对比等)的限制。因此,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保证生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传递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直接目的。

二、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的内容分析

会计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它只能附着在载体上,与载体分离的会计信息是不存在的。所以,会计信息管理不单纯是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而且还要对涉及会计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会计程序、会计人员、设备信息载体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会计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其管理与控制内容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对会计程序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四个主要加工程序而生成。依据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要求,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那么,会计程序的管理是必要的。一般而言,会计程序的管理都是通过会计法规进行管理。目前,我们的财务会计在确认方面,一般业务事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对收入的确认,坚持实现原则。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以“名义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记录以借贷为记帐符号的复式簿记系统,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和其他会计报告组成。但随着决策者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上述会计程序管理模式应有所变动,以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并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对会计机构人员管理与控制

会计机构人员是支撑会计程序运行,生产会计信息的“骨骼”系统。没有健全的会计机构和称职的会计人员,一切会计信息就无法正常、有效地产生。可见,会计机构人员管理是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点。

3.对会计信息本身的管理与控制

如果说会计程序管理和会计机构、人员管理是生产会计信息过程的管理,那么,这里探讨的则是对生产出的`“完工产品”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决策者们依赖的会计信息越来越多,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也包括企业外部的。如何组织、控制、加工、规划已有的会计信息,形成对决策者有用的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采用现代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使用高质量的、多功能的应用软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建立会计信息中心,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和开发,统一进行会计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研究和提供咨询,供决策使用者根据需要来选择有用的会计信息。

4.对会计信息载体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信息本身是看不见的,它只能附着在某种载体上,与载体分离的会计信息是不存在的。会计信息载体作为会计信息资源的一个部分,必须加强其管理,充分发挥其在会计信息中的传递作用。

三、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会计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其结果是企业投资者、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但当前会计信息管理中存在严重失真失实现象。

(1)原始凭证失真。主要表现在:无中生有编制发票和收据;单据上纪录的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符;私人用品用作公家用品;“白条”充抵原始单据;出票人或制单人粗心大意,错写了原始凭证等等。

5.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五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科技是当下社会竞争的主要竞争力,而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知识能改变一切。根据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就是为了提供给信息使用者更好的决策信息,只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财务会计的局限性给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许多影响。下面,我们就对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一、会计核算本身的局限性 1.货币计量假设导致的局限性

货币计量假设的意思是,会计要通过货币计量来核算企业的经济实力,而那些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信息就无法进入到会计核算报表中,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这是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因此,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的局限性。2.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导致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原则是财务报表中的相关资产等项目应该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并不是以当下的市场价格和其它价格为计量基础。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通常是以币值不变为条件的,但这种币值不变的情况是很难掌握的。

二、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及时性问题

目前,财务报告都是定期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主要是以、季度报告为载体,这也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传统方式。但这种信息披露方式的实效性差,信息落后,不合时宜,使信息使用者无法及时得到准确的会计信息。2.完整性问题

传统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核心主要为有形资产,但是受到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限制,自创商誉、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都无法进入财务报表,可是,这些资产又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加上知识经济浪潮的袭来,这些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

3.道德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向社会公布正确的企业经营信息,因此,会计不能从社会活动中脱离出来,财务会计人员也一样,既然存在于这种大环境中,就一样要受到社会道德、法律责任的约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到了会计人员,加上个人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其思想觉悟也各有差别。4.供需矛盾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既然作为商品,它就有相应的需求市场,会计信息商品的主要载体是会计表报:供给方是会计财务报表的提供者,是主体,具有独一性;而需求方则是信息的使用者,具有广泛性,因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区分为不同的个人和团体。会计信息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信息使用者们需要它为其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因此,需求者为了自身的经营利益,希望得到企业的真实会计信息,可是供给者往往不能提供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这就产生了矛盾。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实际上,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还比较差,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度,我们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从财务会计本身的局限性出发,结合实际,多管齐下,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提高会计质量。

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会计信息的识别,减少会计信息的失误。企业在使用会计信息的时候,关键要重视信息真伪的识别,从源头上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相关人员在审核会计资料、了解会计信息时,必须对披露信息的企业就行充分了解,认真分析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清晰认识到这些信息将给企业决策带来的影响,继而提炼出准确的会计信息,找出企业的真实会计信息,再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制度。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种惯有的问题,信息披露企业的利益动力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少企业存在调节利润、粉饰报表的问题,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约束制度,控制和制止这种行为。在进行绩效评价、业绩考核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中,如果发现有人发布虚假信息,应扣减所调节的利润。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相对性的监督机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必须责令整改,不整改的企业,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每一项制度都要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财务监督的有效性。通过完善约束制度,使企业认识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并促使他们理解这种措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会计在利用现代技术的同时没有注意到操作应简便这个问题,大量的操作和复杂的操作反而会降低信息的真实性。如今,会计信息使用者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分散的电子数据了,我们可以减少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太多的明细数据,只需要提供给他们相关的数据资源,将数据综合处理的任务交给使用者,这样不仅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加工,还能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数据的真实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数据应是容易被理解的,在信息表述的方式上,改变传统财务报表主要局限于文字与表格的方式,为了提高使用者的理解程度,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会计信息数据;或者加大宣传,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识别能力;大力发展财务会计咨询机构,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专业的服务,解决他们对财务报表理解有限的难题。

四、结语

6.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六

目前国内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和谴责的焦点,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同时也严重影响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美国的.“安然事件”,我国的“银广厦事件”就是沉重的教训.

作 者:张慧瑜  作者单位:厦门商业学校 刊 名:审计与理财 英文刊名:AUDITING AND FINANCE 年,卷(期): “”(5) 分类号:F2 关键词: 

7.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七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发展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现代企业想要长足发展离不开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二是推行信息技术,不仅给现代会计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而且也能够满足新时期会计发展的新需求;三是发展会计信息化,有利于实现各个国家会计信息实时共享,保障现代会计的内容更满足国际现代化的发展标准,有效拓展国家现代会计的发展方向,从而保障我国国内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为会计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只有创新信息技术,才能为会计信息的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其中,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问题、信息网络的安全性以及会计相关信息的安全性问题。计算机硬件的安全问题主要包含:因火灾、灰尘等外界因素所导致的计算机硬件损坏、系统故障,以及计算机设备在被盗之后出现的信息泄露等;其次,网络安全性问题。网络安全性问题主要来源于黑客、病毒或因自身缺陷所造成的安全问题;最后,是与会计相关信息的安全问题。造成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会计人员通常会选择利用网络传递会计信息,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被截取、泄露以及被盗取等风险。出现上述三种问题的原因是相关核心技术的缺失,所以为保证现代信息技术体系的安全性,则需要不断革新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反病毒,通过建立网络信任体系与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如:数据备份工作等,从而全面提升信息安全建设的工作质量,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坚持全面推进与稳步实施,保障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全面推进,贯彻与落实信息化内容。其中,在安排并实施确定的战略进程时,应围绕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与动态性等特点来进行安排。要想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则需要坚持由简入繁的工作思路,从而最大限度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应该紧密围绕总体的设计内容推进信息化水平相关工作。

通过合理设置试点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化改革措施的有效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试点的先后顺序取决于影响力的大小。若在试点过程中发现问题便应及时解决,待成功解决后再全面推行。此外,缩小数字鸿沟也是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能否稳步推进。因此,只有充分考虑到会计信息化发展中的微小细节,才能保证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养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这便需要各大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因此,各大院校应尽快完善相关学科的建设,开设会计信息化的相关课程,编制实践性的教材内容,积极推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让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逐步熟悉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知识,有效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从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看,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要求会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便更好的满足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提高审计系统的安全性

为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健康,促使信息技术能够合理应用到会计领域中,便需要不断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力度,有效提升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首先,通过研发同一标准的审计软件,在不违背信息化标准的前提下鼓励研发专业、有价值的的审计软件并,促使审计软件通用化、商品化。充分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其次,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系统的安全性。会计信息化工作面临着传统与新型的双重风险,如:数据管理、网络管理、数据恢复等新型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建设安全性的审计系统,如:及时更新杀毒软件、防范和清除文件传输以及文档中的病毒,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审计系统的安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在逐步加快,有利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会计资源共享。同时,为保证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保障会计信息化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便需要相关会计工作人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小苏.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2).

8.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篇八

【关键词】 会计信息失真动机

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具体而言包括将相关重要的会计要素反映在报表中,以及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到最后确保纰漏信息时的中立性和无偏性。信息是人们做出判断到行动的一个重要指南,自然会计信息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小到微观的企业,到达宏观的国家经济运行,都离不开有效的会计信息,而有效的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不真实导致的恶性事件时常发生。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1会计系统内部的缺陷。没有完美的系统,我国的会计系统亦是如此。例如会计准则要求相关确认方法一经确认,不许变更,然而这就使得有时会计政策将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再者准则很多时候给的都是尺度,留有较大的余地给会计人员,可操作性变大,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最后准则可进行相关科目的调整,例如我国将相关税收计入费用,费用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利润的减少,企业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种情况下,就给了企业逃税的动机,强大的动机不能消除,逃税也变得不可避免。

会计系统与其他系统不同,对信息的准确性要求很高,需要会计人员明确责任和义务,遵守会计工作原则,按要求做好账务登记。从制度上来说,会计系统内部存在一定的自由度,所以,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原因就是会计系统内部的缺陷。

1.2外部环境的作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缺陷,道德这种内在约束力也尚未形成较强的指引以及标准。因而很多企业或者个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主动地制造虚假信息,以便达到特殊目的。

目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缺失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外部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缺失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外部环境建设,形成正确的引导。由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远没有达到制度齐全、标准完善的地步,所以从制度建设上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外,目前我国的道德约束力较差,对于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只能起到有限的道德监督,并不能形成真正的约束,所以,单纯依靠社会道德监督和约束会计行为,效果并不明显。另外,在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企业或个人制造虚假财务信息已经成为了会计行业的潜规则,许多业内人士甚至已经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所以,外部环境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非常重要。

2. 如何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1增强企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动机。换句话说更是要尽可能的消除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然而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它需要长时间全方位的努力。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惩治措施,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缩小相关人员企业的可操作性,提高其法律意识,这样使得制造虚假信息的成本剧增,操作难度增大,自然其提供虚假信息的意愿会降低。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完善经济体制,要使得经济运行中的公平性提高,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中,要渐渐通过完善的体制,提供给企业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其正常的发展。这样他们自然会少些其他想法。

所以,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力手段和根本措施,只有在这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我们要加大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发挥法律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约束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发挥全方面的监督作用,包括企业内部,社会国家。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外部控制都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尤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培养及教育,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企业内部,要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信息审核制度,使财务人员填报的会计信息通过完整的审核流程,符合正常的财务审批手续,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杜绝虚假信息发生,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要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主体作用,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流程,加大专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财务工作守则,主动积极的按照财务制度办事,严把会计信息关,保证填报的会计信息数据是真事可靠的。

在企业外部,要发挥外部监督管理职能,使整个社会形成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氛围,促进企业会计信息保证真实性。所以,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发挥企业外部的监督管理职能可以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财务的诚信建设有较大益处。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简单讨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具体措施,从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从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了影响财务信息和财务纪律的重要因素,如不加以遏制,将导致整个财务体系信息系统的真实性都受到影响,所以,本文的讨论是符合实际的,对改变会计信息失真,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财务部会计司编写组 2010.

[2] 《财务会计学》戴德明 林钢 赵西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作者简介:焦乐女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9.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九

信息技术对成本会计的冲击不容忽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成本管理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下,企业组织趋于扁平化,成本日常管理发生了变化,每个员工都享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从而形成了员工的自主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降低成本的理想方式。

IT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以满足及时性和充分性要求的信息为基础,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快速处理、分析,进而实现实时调整。IT的发展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成本管理范围

首先,IT条件下,企业为保持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对产品从研制到开发、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由于企业的研究开发(R&D)成本会大幅提高,成本管理将从生产过程向前延伸到决策、设计过程。同时,生产过程后的售后回访、维修过程的成本管理则涉及产品的后勤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和维修成本等。其次,随着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也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最后,企业管理的中心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这就需要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未来成本、质量成本、软件成本和安全成本等。

三、成本计量度性

IT的应用使计量模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和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都可以用来计量。随着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锋砷资产计量基础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从市场交易中直接获得,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于是,按不同的计量目的选择的各种计量基础会在其适用的`条件范围内大显神通,出现“百花齐放”之局面。彻底改变传统会计中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

四、核算方法

在IT条件下,数据的收集、存贮、处理、报告和传递等等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用多种会计方法已不再有任何困难。为加强管理与考核,手工方式下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和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均可运用。而且,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效、迅速以及“随机寄存”(MM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中“只读寄存”和“非此即彼”的局限,使相同的数据可按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多元选择”,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各种加速折旧法,成本的计算可以采用品种法也可以采用分批法,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计算,比较差异。

五、成本会计报告

(一)披露内容。在财务报告中增加成本会计信息含量,以全面、客观、公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状况和经营成果,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好地维护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债权人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成本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结构如下:

1、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表外披露主要只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表内披露主要指编制通用格式成本会计状况表单独揭示成本会计信息。

2、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文字叙述法、表格法和图形法等。

3、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精确性信息与模糊性信息、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总括信息和分部信息等。

4、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报纸、杂志和网络等。

5、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期限:定期披露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和不定期披露(为增强时效性,可通过适时报告系统及时披露)。

6、建立全面、相关和简便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价值指标与风险指标、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和总体指标与具体指标等。

(二)报告方式。事件驱动方式(EventDriven)应用于成本会计,改变了传统的顺序化处理方式,不必在每一个会计期间重复“凭证帐簿——报表“的会计循环,平时只须完成数据的存储即可。成本信息的使用者通过输人相关信息代码运行相应的过程处理程序,就可得出实时的成本信息处理结果。“超文本”和“信息链接”的引入使得成本报告所含信息无限扩大,报告的阅读者在阅读报告时可在其权限范围内实时追踪信息线索,无形中提高了阅读成本报告的效率。传统的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仅仅是会计信息系统诸多实时信息处理结果输出口之一,更多的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希望企业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财务报告以及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报告。运用IT可按需定制个性化的交互式成本会计信息,借助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决策支持系统(D5S),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合成不同的会计报表,通过“菜单”或“会计频道”,选择搭配成本会计相关信息的“套餐”或“节目”,从而满足用户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同时,根据用户所选择信息的统计资料了解用户所需要的成本会计信息,为未来会计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成本会计信息,这就形成了真正的AICPA(l995)所谓的以用户为导向(CustomcrFocus),将摆脱现有模式“提供什么信息,用户就接收什么信息”的束缚。

六、成本会计信息监督方式

10.试论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 篇十

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国所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它导致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犯罪提供了方便,带来了行业不正之风,严重削弱了国家财经法规的权威性,如果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必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 者:金海英 李杨 Jin Hai-ying Li Yang 作者单位:金海英,Jin Hai-ying(盘锦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辽宁,盘锦,124010)

李杨,Li Yang(人民银行盘锦市中心支行,辽宁,盘锦,124010)

11.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供电企业 会计信息化 问题 对策

电力体制的改革相应的对供电企业的会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必然的选择和趋势是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供电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为企业提供及时、完整、可靠的发展信息,加强决策的有效性,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一、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含义

供电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即指供电企业价值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业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管理信息化。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即财务—业务一体化,业务发生的地方即会发生经济活动,则会产生资金消耗进而创造价值,即会发生管理会计的活动,因此,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不是独立存在的单独的系统。

二、供电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开放的,其信息会被任意访问,因此会计信息的安全系数较低。对于一些存在于技术上的问题,供电企业对其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技术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在传输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可能被攻击、修改,严重的会发生信息丢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其产生的后果难以估计;会计信息化即用电子符号取代财务数据,存储介质由纸质变为磁盘,这要求更高的存储环境和技术,容易受外界影响,所以,安全保存档案的工作风险很高。

(二)供电企业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因此,企业的管理者甚至是财务人员都只是单纯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为了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使财务人员从繁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想法。

(三)财务数据很难实现共享

供电企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主要体现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单纯的依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达到控制“三流”的效果是不够的,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尤其是业务部门需要将其业务信息整理录入软件管理的范围,使软件功能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得以应用,建立会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对接的接口,信息共享,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达不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目前供电企业选用财务管理人员的标准不一,使得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的能力不等,因此降低工作标准。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网络相结合,因此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财会基础,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网络知识,所以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供电企业缺乏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因此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三、加强供电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正确的认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生命线是信息流,所以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方式特别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步伐。建立现代化信息化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建立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推動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及合理配置利用资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额可以加强内部管理,对资金加强控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参与竞争,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重视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

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人才。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主管,要有信息技术,需要深入广泛的理解企业业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

(三)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达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信息共享。首先有目的的模糊各信息系统的界限与分工,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实现会计信息化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常用的方法使建立中心数据库即信息中心。各个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及终端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交易情况修改、补充、更新数据库的资料,也可以从信息中心调取信息满足业务需求。总之,整合资源的目的是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供电企业的会计软件事关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财务管理,要确保编程人员、源程序管理人员不从事财务工作,确保财务数据的独立性;控制供电企业财务系统的维护工作。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具体包括修该软件、代码结构及维护计算机硬件和通讯设备等,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需要经过详尽的计划和记录,严格控制维护过程的各个环节,对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形成书面报告,经过批准之后方可进行维护修改。

四、总结

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可以为供电企业提供及时、完整、可靠的与发展有关的信息,加强决策的有效性,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助于供电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所以,在建设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供电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促进供电会计信息化建设,确保供电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

12.论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篇十二

一、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会计信息化”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它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传统会计管理进行改造, 实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融合, 最终建立起符合现代信息管理要求的, 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综合会计体系。它能够充分落实会计管理职能, 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从而使企业信息资源全面、实时、共享, 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使企业会计人员从日常繁琐的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 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企业信息分析、预测、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 有利于提升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二、会计信息化对中职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自然相结合的结果, 它的发展需要熟练掌握会计知识, 熟悉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来推动, 人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的重要保证。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面向中小企业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培养既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会计核算方法, 又具有信息化条件下较强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是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主要培养任务。会计信息化对中职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中职学校的培养重点应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但也需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知识结构应该是复合型的, 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还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及了解相关常规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基础, 是判断其职业能力高低的标尺, 中职学校应重点做好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 主要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小企业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知识、会计基本技能等。其中, 会计电算化尤为重要, 应做好实验教学, 熟练掌握是会计信息化的前提基础。中职会计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仅限于理论, 必须学会融会贯通, 从而能够判断、分析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知识。会计信息化已将信息技术高度融入会计管理过程中, 是会计管理的主要工具, 中职会计人才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办公软件、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 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相关常规知识。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其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厚, 更取决于其广闻博见的常规知识的掌握, 整体体现了人的综合素质。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还必须掌握好以下与会计相关的常规知识:外语、经济学、统计学、财政、税收、金融、法律、营销等。

2. 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具有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 还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控制、执行能力, 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快速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法, 以适应环境要求, 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因此, 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应具有会计实务的解决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职业技能。

三、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现状

国家近几年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 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补贴制度, 致使各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规模扩大, 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专业毕业生, 但对口就业率较低。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由于目前人力市场普遍存在学历高消费现象, 使得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方向不明确, 造成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结果导致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 学无所用。

2. 课程设置不科学。

会计信息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然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 教学过于偏向理论知识, 缺乏系统全面的信息化实践教学, 严重背离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无法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另外, 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内容陈旧没有更新, 背离实际需要, 学生对其缺乏兴趣,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更严重的是, 课程设置不了解市场需求, 中职教育的就业方向应该是各中小企业, 而课程设置中的案例却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没有涉及小企业的案例, 造成学生毕业后所掌握的技能与市场所需要的会计人才需求相差甚远。

3. 复合型专业师资的缺乏。

当前我国教育的一个重点方向是职业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 各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得到大力发展, 然而能够满足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师资却相对匮乏。中职会计教师大多数是高校会计专业出身, 有较好的理论基础, 但没有在企事业从事过具体会计工作, 缺乏实践经验, 在教学中无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与实践, 再加上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培训教育经费, 教师得不到实际环境的锻炼, 致使教学师资质量不高, 制约着信息化条件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

4. 教学条件的限制。

会计作为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教学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操作实务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实训和实践来提高学生应用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一些中职学校由于实训设施、资金配套等条件的限制, 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各个专业的学生共用统一的多媒体教室, 没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 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另外, 有些中职学校虽有投入一定的设备设施, 但没有根据会计应用环境的变化做相应的升级完善, 已显过时。

四、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对策

针对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以上培养现状, 中职学校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以努力改善现状, 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1. 提高认识, 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掌握现代会计基本理论及方法, 又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必须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操能力为培养目标。具体来说, 就是要体现在对各种常用财务软件及账务的实务操作上。中职会计学生的职业方向是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 熟悉相关会计准则, 面向中小企业的初中级会计应用型人才。

2. 创新课程体系, 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性。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中小企业财会人员, 应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及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这一特殊定位决定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时, 应侧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并重的课程体系。为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注重时效性, 适当增加中小企业操作实务案例比例, 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从而适应市场需要。另外, 中职学校目前会计专业课程理论部分偏向于会计基础理论, 涉及会计信息化理论的课程并不多, 应适当增加最新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 提高学生对信息化课程的关注度, 培养学生的兴趣。特别推荐引入沙盘课程教学, 通过沙盘的互动式体验教学, 让学生能够模拟企业运作, 感受整个管理过程, 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 为今后真正融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 创造良好氛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信息化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涵盖的学科内容广, 且实践性非常强, 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面要求都很高。复合型师资是培养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前提, 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复合型师资的培养, 培养一批既精通业务又理论扎实的复合型会计教师, 且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信息化的推进, 而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技能, 以便跟上计算机和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将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中去, 促进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可适当引进具有较高理论基础, 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完善现有教师结构。另外, 中职学校还应做好现有师资培训, 定期制定教师进修计划, 通过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了解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中职学校还可采用引进和送出的策略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事业会计主管, 到中职学校做兼职教师, 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 进一步开拓教师的视野;安排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的会计部门学习锻炼, 培养其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实践技能。

4. 改善教学条件, 提高实训效果。

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应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给予重视。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由课堂模拟实训、校内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组成, 能够提供具有互动性、挑战性的实践环境, 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当前会计信息化环境, 且能够熟悉现代会计实务, 提高动手能力的第二课堂。

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 如会计多媒体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等, 强化模拟教学。在教学手段上, 应提倡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显著提高教学信息量, 使学生寓学于乐, 提高学习效果。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是确保中职会计信息化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 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锻炼, 能够提高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解决会计操作实务及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缩短他们将来上岗操作的训练时间。

摘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 人才是关键。文章从会计信息化的定义出发, 提出会计信息化对中职会计人才的要求,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中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对策

参考文献

[1].张伟红.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J].经济师, 2011 (6)

[2].张渭育.会计信息化概念之剖析[J].当代经济, 2012 (22)

[3].任玉梅.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12)

[4].董玲玲.中职旅游专业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的思考[J].商情, 2010 (15)

[5].王盛.基于专科层次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 2012 (21)

13.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篇十三

1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背景概况

管理会计最早出现于19世纪早期。而在我国,管理会计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进行传授,直到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我国提出了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会计信息化将网络的办公自动化运用到了会计中去,通过高速的信息网络,对收集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处理,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现了信息共享化,是科技网络迅速发展必然产物。管理会计信息化即是将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是相继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会计电算化、财务一体化后的又一次会计领域的浪潮,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论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管 篇十四

关键词:会计信息,社会监管,对策

一、会计信息社会监管的界定

会计信息监管以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为目标, 主要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管、社会监管和政府监管三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套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社会监管为纽带、以单位内部监管为补充, 同时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会计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等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空间立体网络会计信息监管体系。其内容如下:

政府监管主体:证券交易所 (SEC) 、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地方政府等

社会监管主体: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券商等

内部监管主体: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等

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公司法、会计法、证券法等

单位内部监管、社会监管、政府监管三者之间的联系为:单位内部监管是基础, 是对会计信息生成的直接监督, 应该突出内部控制、内部约束机制的健全并且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和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约束;社会监管是指通过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等委托注册会计师, 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 对委托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审计监督, 是持第三立场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辅助监督, 社会监管必须以内部监管为基础, 必须体现社会公众的意志;国家监管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 并且体现国家意志的一种政府监督, 这种监督是对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的再监督。三者之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可分割。

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管目前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验证和会计咨询。社会监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及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等。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证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公证性。将社会公众的力量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相结合, 形成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是必要的, 不可缺少的;也是与会计事务的广泛存在, 而又属于专业性强的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这个特点相适应的, 表明了社会监督的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社会监管的现状

(一) 社会监督体系软弱无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监管主体职责不清。

目前存在的普遍的现象是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服务还完全处于买方市场, 他们在对企业管理当局实行监管的过程中容易受其影响, 对被审计的单位既提供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同时提供会计咨询业务;由于社会中介机构实行的是有偿服务, 并且委托者又往往是被审计单位自己, 从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问题和执业质量问题, 这无疑导致社会监管不力问题。另外, 从广大公众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说, 他们缺乏参与会计监管的机会, 而且他们的监管意识也不强, 对会计监管还不甚了解。

2、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问题较多。

注册会计师协会主要是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来实现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注册会计师自律监管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地方政府领导或者出于发展地方经济, 或者为了标榜自己的政绩目的, 千方百计促成当地企业上市或者对已上市的企业进行保量来达到争揽业务的目的, 便不得不听从政府官员的指示, 帮助准备上市或者已上市的公司造假或者对造假视而不见。第二, 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已公开的、与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有关的行政处罚与法律裁决表明, 我国会计职业界实际所承受的法律风险仍然较低。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 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衡量之后, 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 侵害股东的权益。

(二) 社会监管主体的素质不高。

注册会计师个人综合素质问题。目前, 存在着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不高, 随着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 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基础工作出现滑坡问题, 有的会计人员受经济利益驱动, 抛弃职业道德, 放弃职守, 共同营私舞弊。

(三) 社会监管难以发挥作用。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力量薄弱, 执业质量较低;另一方面, 现行注册会计师由财政部领导,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协助管理, 有的地方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管不够重视, 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企业的再监督, 影响了工作成效, 从而使我国会计监管体系中的社会监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会计信息社会监管体系的对策

(一) 建立自律监管体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行业自律监管的实施机构, 要建立有序高效、真正达到会员自治的自律监管体系, 必须加强协会内部的自我管理、相互制约、自我纠正。在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建设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 加强同业互查, 协会的同业互查制度并非为了惩戒, 更主要的是通过同业互查, 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执业质量的建议, 以此推动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全面提高。第二,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培训。第三, 建立行业失信联防机制。对于有些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属于道德和操守的范畴, 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本行业通过法律允许的手段建立信用机制, 令其信誉扫地, 将失信者列入“黑名单”, 使其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在业内立足。同时, 配以相关立法、职业道德机制建设、行业监管和司法介入等, 使行业自律与公众利益落到实处。

(二) 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管机制。

为了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应做到:第一、注册会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因此禁止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客户既提供审计业务又提供咨询服务;第二、应借鉴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 而且对其惩戒要严、全、狠, 使其无任何与企业合谋的机会;第三、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思、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第四、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证券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

只有充分运用社会审计监督等外部财务会计监督, 才能充分的加强企业外部财务会计监督力度, 切实有效解决对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所以, 就目前而言, 我国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 努力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水平, 使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起到专业性的社会公证和监督作用。在这个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就至关重要。一方面, 注册会计事务所的组织体制必须确保在社会经济中处于独立、客观、公正的中介地位, 要避免政府的行政干预, 使会计事务所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从而为确保会计事务所专业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另一方面, 要整顿注册会计师队伍,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水平, 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个人信用制度”为基础和规范的财务会计服务市场信用体系, 使他们真正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监督审查卫士作用。

(三) 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职能作用。

完善投资者监督和申诉制度, 积极支持投资者行使监督权、质询权和建议权;发展机构投资者, 加强投资者的监督力量;媒体可以利用其敏感的触觉, 究根寻源的职业习惯, 无处不在的独特的职业优势, 以及法律赋予的非凡权利, 把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传递给社会以促进信息的对称, 非凡是把消息传递给社会监管体制的各个层面, 使各种制衡机制能无间地合作有效地运转, 迅速达到约束和控制的效果。

(四)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和执业监管。

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近年来, 国内外一批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由兴到衰、直至消亡的例证, 往往是毁于注册会计师失信问题, 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诚信体系建设, 提高其执业水准, 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体系。

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入手, 着力解决好注册会计师行业抓业务和抓职业道德“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业务培训, 使广大从业人员增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自律意识, 使之能规范执业, 正确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 更好地行使社会监督职责。

2、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会计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按照分工, 认真履行职责。会计行政管理部门侧重严把审批会计师事务所入门关口,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行业协会侧重严把注册会计师入门关口, 严肃考试制度, 严肃查处弄虚作假骗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行为, 对年检不合格的执业注册会计师, 要撤销注册。

3、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

制定会计师事务所考核评价指标, 并据此定期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为政府部门、企业选用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信息平台, 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依法经营, 诚信执业, 使当前存在的出具虚假审计验资报告、卖牌子卖章子卖签字、滥设分支机构、挂名兼职、跨所执业、抵毁同行、以个人名义挂牌为他人举办会计师事务所等有损行业形象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五) 大力加强媒体监管。

社会公众监督的最有效方式是新闻媒体。媒体虽然对证券市场的行为不具有直接的干预能力, 但是媒体监管具有覆盖面较广, 易于为广大投资者所接受等特点, 因而, 也是最直接有效、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独特的监管手段, 其监督效应可以迅速覆盖到整个证券市场, 极大地提高监管的效率。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主流媒体主要分为官方指定的和非指定的, 官方指定的媒体具有全面、准确和权威的特点, 而非官方的媒体则具有消息来源广、反应迅速等特点, 如果我们能够将其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发挥好媒体的社会监管作用。

在社会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媒体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要从根本上保证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真实性, 保证信息对称性和它的透明度, 重拾投资者的信心, 必须解决“利益冲突”这一死结。天下熙熙, 皆为利去。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当独立性的要求和职业道德与利益发生矛盾时, 靠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平衡道德风险的制衡机制可能失灵。因此必须有一股超脱的力量在制衡机制所有可能发生离经叛道的地方进行制约, 使得违法乱纪的企图难以得逞。这一股超脱的力量非媒体莫属。媒体可以利用其敏感的触觉, 穷追猛打的究根寻源的职业习惯, 和无处不在的独特的职业优势, 以及律法赋予的特别权利, 充当监督中介机构独立性, 提高利益冲突的披露的透明度的“别动队”。并把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传递给社会以促进信息的对称, 特别是把消息传递给社会监管体制的各个层面, 使这一制衡机制能无间地合作有效地运转, 迅速达至约束和控制的效用。如果不根治“利益冲突”这个死结, 再好的制度设计也可能避免不了因为制度执行人的利益冲突而丧失其约束力。媒体应当仁不让打破过去上市公司财务审计结果由会计公司说了算的一统天下, 做平衡信息对称的中坚力量, 要让社会监管体系真正成为资本市场上任何企图兴风作浪的力量不可遇越的无形的屏障。

参考文献

[1]、陈亮, 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期上1、陈亮, 我国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期上

[2]、郑岭俊, 从会计信息监管理论角度谈我国信息监管,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02期2、郑岭俊, 从会计信息监管理论角度谈我国信息监管,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02期

上一篇:班级短途旅行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关于加强野外生产作业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