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2024-10-12

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共10篇)

1.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

共 青 团 福 建 省 委 福

厅 福

厅 福

公 务 员 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

团闽委联„2010‟3号

关于做好2010年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

欠发达地区计划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区)团委、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省直团工委,各有关高校团委、学生处: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充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确疏导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导高校毕业生在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决定,继续在全省实施大学 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以下简称“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2010年“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拟从闽籍或在闽普通高校应届或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招募460名志愿者到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地区开展为期二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农村金融、居家养老、青年工作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同时,继续做好2008年招募的两年期志愿者和2009年招募的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志愿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2、具备奉献精神,能切实履行志愿者光荣的职责。

3、具备服务岗位所需的相应的专业知识。

4、符合体检标准,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80年12月31日以后生)。

二、政策支持

参加“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志愿者,享受政策待遇是:

1、服务期间,志愿者享受一定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每人每月1200元,并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人 身意外伤害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按省项目办统一确定的保险公司、险种和保额办理。

2、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符合报考条件,在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在同等条件下招生单位优先录取。对已被录取为研究生,愿意到基层服务的,可以保留研究生学籍至其服务期满。各高校出台的政策如优惠于此政策则参照高校政策执行。

3、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公务员,其服务欠发达地区工作年限可以作为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职位的相应条件,也可以等同应届毕业生报考。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报考我省省直和各设区市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3分,报考县(市、区)、乡(镇)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

4、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三年内报考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时,既可按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报考,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报考省、设区市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3分,报考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的,笔试总分加5分。

5、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愿意继续在我省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我省乡(镇)事业单位编制内新增工作人员 时,可免于参加统一招考,由接收单位直接报县(市、区)人事部门办理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相关手续。

6、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可报考面向我省参加服务基层项目(“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计划)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专门职位。

7、各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把服务基层项目服务期满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作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广泛收集各类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动员各类用人单位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积极为其就业创造条件,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

8、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有关政策。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免费缴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开业有贷款需求的,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扶持政策。

9、实行贫困生助学贷款国家代偿政策。参加“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志愿者,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服务县(市、区)财政按每年2000元代为偿还,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制定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参加“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具体措施,也可以奖学金等方式 支持毕业生参加“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为困难毕业生偿还助学贷款。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毕业生列入学校该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10、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的或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志愿者,其服务期限计算工龄;其中是教学人员的,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其服务期限从教经历证明的支教服务时间计算教龄。其中:被录用为公务员的,可直接按本单位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工资标准确定,即试用期工资按相同学历新录用公务员转正定级工资标准低一个级别工资档次的数额确定;被事业单位聘用的,已明确岗位的,岗位工资按所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比照本单位相同学历新聘用人员定级工资标准确定;未明确岗位的,由所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工资待遇,在今后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

11、服务期满,省项目办对志愿者做出鉴定,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的证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质奖章。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质奖章,表现特别优秀的可推荐参加各级优秀(杰出)青年志愿者的评比。

三、经费保障

1、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生活补贴、交 通补贴和保险、培训等费用由省财政专项补助。

2、省财政、设区市财政和县财政分别拨补一定经费作为各级项目办工作经费。

鼓励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就业和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工作要求

我省今年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尤其突出。实施“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协调量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扎实推进这项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1、深化认识。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符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急需,有效地服务了大局、服务了社会、服务了青年。它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缓解了欠发达地区人才紧缺状况,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加强督导,精心组织实施。

2、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领导机构和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设,明晰职责、相互支持、加强沟通、紧密合作,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省、高校、设 区市、服务县项目办工作,整合社会资源,为“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实施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3、广泛动员。各级项目办和省内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确保每一个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要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唱响“到欠发达地区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召和动员大学生自觉选择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锻炼成才,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要围绕“老百姓得实惠、志愿者长才干、全社会树新风”的主题,突出宣扬志愿服务理念,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形成参加“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光荣,投身基层大有作为的积极导向。

4、按需选拔。要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的需求,选拔思想过硬、品学兼优、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毕业生参加这项计划。各级项目办要严格按照“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2010年实施方案(文件另发)确定的岗位申报和招募选拔程序,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公平有序。要指定专人负责,并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备份工作,确保按需招募目标的实现。

5、搞好服务。各服务县项目办要为志愿者安排好服务岗位,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各级项目办和各高校项目办要认真组 织志愿者体检工作,严格把关;及时跟踪了解志愿者的工作、生活等情况,积极给予帮助支持。

6、严格管理。要按照《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项目办、服务单位的职责,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在完善组织系统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民主选举志愿者服务队长、建立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成立志愿者俱乐部等多种形式,加强志愿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志愿者之间扩大交流、加强沟通、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努力探索新的志愿者管理模式。

7、鼓励和引导志愿者扎根基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出台落实鼓励志愿者扎根基层的政策。通过整合资源,为志愿者在基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共青团福建省委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

务 员 局

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

2010年2月3日

主题词:扶贫 大学生志愿服务 通知

抄送: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领导唐国忠同志、洪捷序同志。

共青团福建省委办公室

2010年2月3日印

(共印400份)

2.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二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出台后, 各地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 使农村卫生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1.1 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设施投入

在中央的支持下, 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改扩建。截至2007年, 宁夏安排1.1亿元, 对所有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设, 为每个中心卫生院配备30万元、一般卫生院配备10万元设备, 为贫困地区每个村卫生室基建补助5 000元、为川区每个村卫生室基建补助2 000元, 并配备3 000元的“十小件”设备, 加大对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力度, 全区共新建、改建2 399个村卫生室, 占应建村卫生室的95%。

1.2 提高农村卫生人员财政补助标准

将乡镇卫生院确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自治区对财政困难的贫困山区给予30%的补助, 川区给予15%的补助。政府对每个乡村医生每月补助300元, 其中对贫困山区乡村医生的补助, 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对川区乡村医生, 自治区补助一半, 县 (市、区) 补助一半。

1.3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人员培训。利用中央补助地方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经费, 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 使每个乡卫生院有1~3名经过培训的卫生骨干人员。二是加强城市医疗机构支援农村。全区有20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派出的72支医疗队, 医务人员220人, 分别支援8个贫困县医院和60个乡镇卫生院。三是实行高校毕业生支医活动。自治区选拔了150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参加支医工作, 每月给600元补助, 服务2年, 充实基层卫生队伍, 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能满足需要

按照一个行政乡 (镇) 由政府举办1所公立卫生院的要求,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特别是山区, 地理面积较大, 撤乡并镇后,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数量减少, 服务半径明显增加, 有的卫生院甚至超过50公里, 据调查, 在山区43.6%的农民到乡镇卫生院要花费1小时以上的时间, 51.4%的农民到村卫生室需要半小时以上, 不方便农民就医。当地政府虽然将山区服务半径在15公里以上的原乡镇卫生院予以保留, 但这些卫生院得不到国家的投入, 90%属于危房, 设备拥有量普遍较低, 而且陈旧老化, 不能适应群众的卫生需求。虽然各级财政对村卫生室建设资助, 但建设合格村卫生室需要2~3万元, 每个乡村医生要负担1.5~2.5万元债务。2008年政府对每个乡村医生每月补助提高为300元, 但实行药品零利润, 乡村医生收入还是很低, 特别是年轻的乡村医生, 有的宁愿外出打工, 也不愿意再从事乡医工作。全区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为50岁, 45%以上的村医年龄超过55岁, 队伍老化严重, 村医退休养老问题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很多村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 影响到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落实。另外, 配备的常规医疗设备不能满足需要, 特别是缺乏急救设备、救护车等, 影响孕产妇的急救和病人的运转。

2.2 农民不能有效利用卫生资源

由于经济欠发达, 农民收入较低, 不能有效利用卫生资源。调查显示, 2006年, 宁夏农民一年患病率为66.13%, 在山区, 因经济困难有病不去医院治疗的占到85.7%。虽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筹资水平低, 每人每年50元, 主要保大病, 住院报销的实际补偿比不到30%, 农民群众要自付70%, 医药费用负担仍然较重,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调查, 宁夏贫困户致贫原因中因疾病造成的占52.5%。

2.3 农村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匮乏

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编制不足、人员素质低、能力差等问题。由于实行全额拨款, 2006年, 宁夏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的编制总数为3 365个, 比原来的4 200个少了835个。据调查, 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学历占6.33%、大专占47.47%、中专占30.38%、无卫生专业的占15.85%;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占2.24%、主治医师占15.67%、医师占34.33%、医士占29.85%、无技术职称的占17.91%[1]。农村基层条件较差, 留不住人才, 乡镇卫生院的人员学历和职称较低, 缺乏卫生专业技术骨干。不能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技术服务, 人力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因素[2]。

3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3.1 改革完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定位为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载体。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构成。一是积极探索建立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当前应强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除急诊外首诊必须在乡镇卫生院就诊, 规范医疗卫生服务流程, 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方便群众就医, 而且是双向转诊的基础、卫生服务和费用控制的“守门人”。2006年宁夏乡镇卫生院门诊达到全区总门诊量39%, 门诊量近400万人次, 与县级医疗机构相比每门诊节约50元, 一年共节约2亿元。二是政府通过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包”来满足农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基本卫生服务包可划分为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基本医疗服务包, 政府可实施效益比较高的如儿童计划免疫、学校卫生、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等项目;而最有效的医疗服务包则包括:母婴保健、性传播疾病控制、对幼儿期疾病病例的管理 (例如痢疾、急性呼吸道感染、麻疹、营养不良等病例管理) 等, 这些都应列入基本卫生服务包覆盖范围, 它所涵盖的内容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目前一些山区地方病防治也可纳入, 取决疾病情况和卫生系统的状况。面向农民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 低价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强调适宜技术、适宜人才、基本药物医药作用, 不得随意扩展服务内容和从事营利性服务, 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保证普惠性。对于西部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 当前西部人均收入还比较低, 农民的承受能力有限, 单单通过增加他们的收入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尤其是这些年来, 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幅度, 最好方法是通过早期干预使老百姓少得病或不得病。根据世界银行估算, 如果卫生基本服务包能有效覆盖到80%的人口, 那么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 至少能减少32%的疾病和疾病负担。建议政府组织专家抓紧研究, 提出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本卫生服务包”, 使政府投资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挥有效作用, 而且让老百姓清楚自己应该享受健康权利, 明确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负有责任。

3.2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要根据服务的人口、服务半径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进行合理布局, 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就医。改变以往单纯以行政乡 (镇) 数来建设乡镇卫生院, 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一是撤乡并镇后保留的乡镇卫生院应列入国家建设规划;二是要提高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的补助标准, 并将乡镇卫生院职工用房、辅助设施一并考虑;三是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设备配备标准,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救护车, 进一步增强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 提高诊疗水平, 保证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四是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国家建设规划, 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规范。

3.3 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和本土化发展的战略

人才建设是加快贫困地区卫生发展的突破口, 应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型用人机制, 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国家今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持重点放在人才支持, 采取特招办法, 根据需要而不是编制, 招收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护士到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服务, 他们收入应该与县级医疗机构收入相当, 用人单位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二是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稳定现有人才队伍。三是制定优惠政策, 多渠道地引进急需卫生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解决其住房、晋升、休假、养老、子女入学等问题。四是教育部门要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 专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招收学生, 像师范学校一样, 国家免除所有的学费, 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毕业后必须回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对到农村工作的医学院校大学生, 可以退回在校期间的学费 (费用由国家补助) 。五是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 允许大医院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兼职, 并取得合理报酬, 利用经济杠杆,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提高基层服务质量。

3.4 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的保障机制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属于非营利性机构, 政府主导, 财政筹资, 主要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 按照每千人配备1~2个医生或护士, 将人员工资、运行经费、人员培训经费等内容统一进行核算, 按照服务人口和地域面积, 通过按人头付费或购买服务的方式, 根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的数量、发病率、住院率和群众的评价, 实行绩效考核, 按照考核结果兑现补助。要提高乡村医生的补助标准, 保证乡村医生每月补助不低于600元;另外地方政府还要建立乡村医生的养老基金, 保证乡村医生退休后, 生活上有保障, 解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安心为广大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2006年宁夏卫生统计年鉴[S].

3.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思考

云浮作为广东经济欠发达的粤西地区,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解决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尽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重大课题和现实任务。

一、云浮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现状

云浮,又被称为石城,位于广东省的西部,西江南岸,西面与广西交界。云浮市境古为百越地,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出生地。近年来,云浮市文化部门坚持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多元化建设和发展路子,创新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增强。云浮市委市政府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实施“以奖代补”等财政激励机制,凝聚社会力量、统合社会资源等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文化三下乡、文化服务进基层等系列实际问题。2011年以来,我市实施竞争性“以奖代补”项目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市大部分镇(街)配有文化活动广场,目前已建成村级文体广场200个,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1间,覆盖率为98.4%;全市965个行政村(社区)建成文化室902间,覆盖率为 93.5%;建成农家书屋983家,基本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多厅(3厅以上)数字影院4间、单厅数字影院1间,全面实现县级现代数字影院全覆盖;已完成“户户通”工程建设16997户,实现全市户户通广播电视目标。市、县、镇、村四级文化网络不断完善,现有国家级文化馆5个(一级1个,二级3个,三级1个),国家级博物馆3个(二级1个,三级2个),国家级公共图书馆5个(一级2个,二级2个,三级1个),省一级以上文化站13间。

(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以广场活动“十个一”、文化“三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流动图书馆进社区、进农村、流动演出网建设、农村电影放映、文化播种等工程为主要内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三年来,全市开展大型广场文艺活动642场次,观众283.5万人次,其中,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的闹元宵大型广场舞会被文化部评为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共送图书下乡21万册;送戏上山下乡1522场,受惠群众824.8万人次;全市共7852条2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受惠群众170多万人;农村电影放映21433场,服务群众550多万人次;举办各类书画展107场次,受惠群众85万人次;全市“三馆一站”实行全免费开放,受惠群众500多万人次;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在农村、学校、企业、机关、军营等建立公共文化培训基地,累计为80673人次提供免费的文艺学习培训;市、县两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中心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城乡镇、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84个,辐射服务近16万农村人口。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不断创新。市政府着力打造禅宗六祖文化、石艺文化、南江文化三大特色文化品牌。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对“三大文化”的宣传,大力推介云浮“三大文化”,通过传媒的力量让群众进一步感受云浮“三大文化”的魅力。2010年“六祖惠能”成功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投入600万元创作了《六祖惠能》音乐剧,该剧被列为全省三大重点扶持舞台剧目之一,荣获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建设文化强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一部优秀作品。举行了《禅之韵》、《石之魂》、《南江情》——云浮“三大文化”文学丛书首发仪式。以三大文化为题材的创作歌曲《六祖坛经》、《两个南瓜》获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成功拍摄了以六祖惠能为题材的30集大型连续剧《月明三更》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云城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藝术(石雕)之乡”称号,“云浮石艺”被设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云浮)石文化节,将石文化节升格到国家级艺术盛会,搭建石艺创意产品国际交易平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助推了石材产业转型升级,争取到省在我市设立广东石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了云浮市观赏石协会。南江文化的代表作《禾楼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中国兰寨”为代表的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罗定市、新兴县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县”,云安县被授予“广东省唢呐文化之乡”称号,郁南县连滩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郁南县连滩镇、都城镇,新兴县天堂镇被评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二、云浮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瓶颈

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应当看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标准不高,部分镇、村两级和社区还不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仍未完成,且面临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文化活动档次、规模和水平有待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能力不够强,未能及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底子薄、数量少、规模小,文化市场的开放力度有待加大;文化与旅游业结合不够紧密,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作用不够明显;文化队伍中高端人才匮乏等等。

三、欠发达地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云浮实际,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构成要素应包括以下内容: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规模合理的人才队伍、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围绕上述标准和要素,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公共文化建设驱动力。一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大财政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二是以基层为重点,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倾斜和扶持,着力解决城乡文化建设的“剪刀差”问题,确保在我市在2015年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三是拓宽公共文化投入渠道,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定鼓励文化投资的政策及其相关细则,大力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兴办实体,提供设施,直接投资、公私合营、捐赠冠名、赞助承办等方式进入文化领域,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实行重大文化项目招标制,定期举办“云浮市重大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建立云浮市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信息公开平台,及时推介各地重大文化项目,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项目。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强化公共文化建设的服务力。一是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坚持以大众文化产品为主要生产和服务内容、通俗大众文化与高雅精品文化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创作、生产和提供各类适合基层群众生活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的公共大众文化产品,同时通过编印公共文化服务地图和指南等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能够方便地掌握公共文化建设情况,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成果,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监督,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手段。逐步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主阵地作用。要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逐步把免费开放范围扩大到镇村一级公共文化设施等。同时,在原有报刊图书、广播影视、戏剧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发展数字报刊、移动数字电视、网络电台、QQ、微信、微博等新兴传播载体,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和供给能力。三是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群体。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类别、多层次提供文化产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种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延伸,广泛利用全市各级文化阵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使广大群众各取所需,各享所爱。

(三)进一步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强化公共文化建设的保障力。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培训,采取“请上来、走下去”方式,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文化人才水平,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吸纳各类人才。积极吸收各类优秀文化人才充实专职文化队伍,开辟绿色通道引进文化专才建立文化人才高地,大力发展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组织,鼓励民间成立各种形式的业余文艺团队,发现和培养一批热爱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文化志愿者,构建市、县、镇、村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四)進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公共文化建设的活力。一是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制定云浮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评估考评细则,量化各级财政投入、设施规模、目标任务、服务质量指标,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评估考评,并将评估考评结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年度考评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将之作为衡量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标准。二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管理,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完善表彰奖励机制。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奖和项目奖,定期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以及先进文化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特别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卢华东.政府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原则与任务[J].社科纵横,2009(7);

[2]齐勇锋,王家新.建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索(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四

7月26日上午,2010年福建省大学生志愿者出征抵达某县,某县团县委在县政府三楼二号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全体团干和2010届志愿者及xx镇政府、xx镇政府、县旅游局等部门领导共14人参加了座谈会。此次到x县的大学生志愿者共有十名,其中两名分配xx镇,三名安排xx镇,服务期限为两年。享受政策优惠待遇有十一项。

座谈会上,团县委xxx书记首先对大学生志愿者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调整好心态。顺利进行从学校到社会对应角色的转换,开展工作要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各项活动的开展。二是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具体从事什么工作,由所在单位进行安排,志愿者必须服从。三是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多把握机会,积极参加每次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另一方面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文化学习,将有形知识与无形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在服务岗位上积累经验。其次,希望各用人单位对志愿者在工作上要多压担子,让年轻人从多方面得到锻炼;在生活上要多关心,为其提供一定的便利;在学习上要多给予支持,保证志愿者参加各类考试时间的需求。

各用人单位向各大学生志愿者的到岗服务表示热烈的欢迎。xxx镇党委宣传委员xxx说,志愿者下乡就是进入社会,乡镇工作繁杂、头绪多,能够切实学到东西。xxx镇党委综治副书记xx说,本镇当务之急是灾后重建,但人手少,任务重,志愿者下乡服务对我们的工作支持极大。希望大学生志愿者之间要进行工作交流和互动。

5.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的思考 篇五

张 宁

人才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共识,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兴国”无不揭示了人才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可以说,人才是制约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要发展,除要有好项目、充足资金外,还必须拥有一批懂技术、能创新、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牢牢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加快制订人才规划,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先要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状况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地,以培养适用人才为主,努力改善人才环境,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和智力。

同时要不断加强教育和培训,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构建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要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施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党政机关管理人才的重点是提高文化层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继续教育,主要是进行普遍的工商管理培训,使其尽快熟悉 1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运行规则;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着重强化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二、充分发掘潜能,发挥现有人才资源最佳效益

要充分发挥在职人才的作用。首先是要用事业留住人才。要为各种人才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个人理想抱负。其次要用感情留人。要主动与人才加强感情交流,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人才的职务升迁、晋升职称、学术活动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和支持,再次,要用适当待遇留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根据现有的财力、物力,一方面提高薪酬,一方面注重人才成长环境建设,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关心他们的健康,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拉开优秀人才与一般人员的收入差距,让人才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回报。

三、不拘一格,广揽适用型的经济建设人才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单靠自我挖掘和自我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地人才或智力来壮大人才队伍的实力,发展地方经济。一是通过市场招聘人才,将人才直接吸纳到我县人才队伍中来。二是通过引资引才,将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人才结合起来。三是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取消人才流动中的部门、身份、地域界限,同时采取兼职聘用、短期聘用、学术交流等形式使人才身在彼地而智为此地,使人才为我所用。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容易产生急功近利思想,只注重人才引进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质量和效益,致使一方面人才引进速度加快,数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引进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造成人才引进与实际工作脱节,人才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因此,在大量引进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引进人才的质量,优先引进具有高学位、高

级专业技术职称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其次实用与创新要并举。经济欠发达地区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壮大经济,这就要求引进人才能够“拿起筷子就吃饭”,这种人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比较实用。同时,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就必须拥有优秀的掌握创新技术的青年人才,因此,对具有创新技术的青年人才要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引进。此外还要注意内外要兼收并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学历毕业生回本籍工作一般很少,在大力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本籍毕业生回家乡建功立业。对回本籍工作的人才同样要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破除本籍人才是“自家人”,多奉献、少索取是天经地义的认识,树立新型的市场经济人才观,不厚彼薄此,只要是人才都平等对待。

四、齐心协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担负着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等重要职能,应利用环境优势、政策优势营造出具有“磁场效应”的社会大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个地区的人才政策是否完备、是否配套、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是能否更有效地吸引人才的关键。面对各地争抢人才的严峻态势,必须象改善投资软环境一样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既要抓好原有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又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地好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有本地区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流动、保障等整体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新体制。二是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良好的用人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必须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进行创新。要创造条件,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在公平竞争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从而使本地区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向往的地方。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

境。良好的舆论环境能够激励人才的情感,要通过宣传优秀人才,树立人才典型等手段,在整个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建立起“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新的发展思路,让人才真正体会到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四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服务环境能够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各地人才政策日趋接近,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引进工作的成败。要把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到首位,急人才之所急,想人才之所想,一切从有利于引进优秀人才出发,简化手续,强化服务,要敢于打破常规,做到快速、方便、周到,努力创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

6.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六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给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也给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新阵地。2012年3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11号),3月21日,中组部召开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办《意见》和会议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如何发展壮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引导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汉滨区是市政府所在地,全市大部分非公企业聚集于我区。截止2012年年底,辖区内共有非公企业790家,从业人员24170,有党员1766名,已经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73家,组建联合支部的企业50家。其中:区经贸局主管的规模以上工业46家、局属企业17家,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40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21家,联合组建党组织的2家;成立4个党委,7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两个联合支部);区手工联社主管的改制企业10家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其中:成立党总支1个,成立党支部9外;在区工商局注册10人以上的企业69家,建立党组织的1家;全区共成立商会10个,主管部门为区工商联,建立党支部5个;在市工商局注册和由市级部门主管的企业553家,党员1195名,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7家;省级部门直管的企业13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家。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全部成立了党组织。非公有制党组织的成立促进了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得到广大企业主和职工的广泛认可,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汉滨区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目前依然是党员空白企业。

二、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探索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党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一)探索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管理体系。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指导”的原则,按照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理顺隶属关系,以属地管理为主,使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都有“娘家”。逐步有效改变非公有制经济中“党员无人管、党费无处交、有组织无活动、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一是实行属地管理。即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买断、整体出售或改制的,原党组织关系转往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非公有制企业新建立的党组织,由所在镇办党委进行管理。二是实行行业管理。对相对小、散的非公有制企业,由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行业党组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三是归口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性大市场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委、企业党委等,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集中进行管理。四会员(协会)制管理。由于兴趣爱好、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产生的各类社团、协会越来越多。可由区委授权,成立有关社团、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协会聚集党员及群众优势,对所在社团、协会的党员进行集中管理。

(二)着眼联动共赢,找准结合点,着力破解“业主支持难”问题。一是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和地位,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中,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使党组织与企业实现目标同向、行为同步;二是重视个体私营企业主思想教育、引导,处理好党组织与私营企业主的关系。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相结合,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业主纳入党建工作“体制内”。对业主不是党员企业,党组织活动时积极邀请其参与活动,工作计划安排同业主商量,重大活动请业主参加,突出问题与业主沟通,最大限度争取得到业主的支持,避免了业主袖手旁观,党组织活动脱立企业生产活动的局面;三是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坚持“业余、小型、多样”的原则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提高活动实效。

(三)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开展了“比党性、比奉献”活动。在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下,采取知识竞赛、岗位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员先锋岗”、“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等主题实践活动,真正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发展谋路子、出点子。二是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注重培养、挖掘、宣传非公企业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并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经济能人”、“先进基层党组织”时实行政策倾斜,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非公企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按照党员所在岗位的不同,层层建立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在责任区内做到“四带头、四保证”,即带头学理论学政策,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带头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思想稳定;带头遵纪守法,保证责任区内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带头出满勤、干满点,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按期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四是开展“回报社会、服务农村”活动。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益捐赠、扶贫济困、灾害救助等慈善事业。

三、汉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取得的成效

(一)非公有制企业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有所提高。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在非公企业中设臵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同时,加大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初步认识到在非公企业中建党和开展党的工作的重大意义,使一些私营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非公企业业主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的好现象。如:南方商务公司、安康华盛百货公司等。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首先在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坚持改制与建立党组织同步考虑、同步实施,保证了企业基本上不影响党建阵地、不影响党的工作,从而保证了改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如:泸康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市舒尔乐公司、安康市文化印务公司等企业。其次切实根据企业党员数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途径,确保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对企业主一时难以接受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了“以工建、妇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方法,在一些规模较大、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中建立群团组织并开展活动,促进党组织及早组建。

(三)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不断壮大。大多数改制的原集体企业,作用发挥好的党组织成员得以保留,从而稳定了一些改制企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在新建的、规模较大的、有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一方面着手建立党的组织,另一方面坚持选拔任用条件,广开选人渠道,采取与工会相结合、与经营主管者相结合、与有党务工作领导经历、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党员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的党员选任到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来,加大了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壮大了党务工作者队伍。

(四)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逐步推进。一些非公企业在工作中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注意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业余、小型、务实”的思路,开展了党的组织活动。如开展“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使非公企业党员荣誉感得到了体现,促进了非公企业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

四、汉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成共识难。个别业主对党组织建设持冷漠和观望态度,有的业主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存在三怕思想:一怕党组织建立后,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削弱和制约业主的权力;二怕党组织活动过多,影响正常生产,加大管理成本;三怕党组织建立后,对解除党员的劳动关系受到制约,增加自身负担,因而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理解和支持,这些都直接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活动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调查发现,部分已建党组织的企业主认为,经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他们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大多数都是被动应付,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也有把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的一种广告宣传。未建党组织的企业,普遍对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组织活动存在顾虑,担心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担心党组织活动打乱企业正常工作秩序,担心有摊派行为带来经济负担等。

(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难。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中,普遍存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给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党员带来较大困难。甚至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逐步成为“自由党员”、“隐形党员”。

(三)党组织运转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普遍存在无活动阵地、无活动经费、无活动时间的问题。同时,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基本上是沿用机关行政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在内容和活动时间上没有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因此,企业党组织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不够紧密,形不成合力。调查发现,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归企业主所有,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存在依赖性。一些企业党组织连党刊杂志等基本学习资料都难以保证,大部分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加之企业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的现象常有发生,党员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党组织中“有组织、无作用”、“有组织、无活动”及“有活动、无效果”的现象十分普遍,党组织边建边瘫现象突出,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还不够。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更没有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法律依据,没有建立党建工作保障机制,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只是建立了党的组织,但是各种制度不健全、活动开展不够、党员教育管理跟不上,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明显下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也只是停留在收党费和上级布臵开展的一些活动上,没有自己组织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五)管理机制和领导体制不完善。一是隶属关系不顺,导致领导不力。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重组和改制过程中,一些主管部门及企业注重与产权、经济关系等方面的转机转制转型,党的组织未同步转型和建立,使企业党员职工在解除同原企业劳动关系的同时,也失去了基层党组织的联系,除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外,一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还留在原单位。调查显示,有些非公制企业的员工甚至是中层领导不知道本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更不知道党组织隶属于哪个党委管理,找不着“娘家”;有的企业则感觉“娘家”太多,今天这个部门要个数据,明天那个单位要求填张表格做统计,后天又有一个部局领导来检查业务工作,出现双重管理甚至多头管理。而企业本身的党建工作,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在党委、组织部门的领导下,发挥各自功能,协助抓好,由于各自的工作职能、职责不同,在管理上分工不太明确,很容易造成多头领导、重复管理和漏管的现象,导致领导不力的状况发生。二是管理协调不力,造成管理混乱。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多样性,有的按企业属地,隶属乡镇、街道党委或由市上直管;有的按党员的行政关系挂靠直属机关;有的按行业性质,挂靠经贸局和建设局;有的则挂靠工商联;有的挂靠二轻局;有的按企业注册登记机关,挂靠工商局。而这些单位都是各有自己的业务工作,工作量都很大,一般没有专职的抓党务工作的人员,只是兼职,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打算党务工作,另外各企业存在着多头管理、指导关系错综复杂的问题。安康巴山丝绢公司行政关系隶属于区经贸局,党组织关系隶属于关庙镇,该企业现有党员人数达到成立党支部的标准,由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内部改革等因素,现在仍未建立党组织。安康宝业丝绸有限公司行政关系隶属于市国资局,党组织关系隶属于汉滨区恒口镇党委,因隶属关系较为复杂,在指导和开展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不少地方党务部门的工作手段比较陈旧,照搬照抄传统的党建套路,停留在党务部门自我封闭抓党建的层次上,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变化和私营企业的特点。按照条块管理的模式,实行纵横结合领导体制,条形领导的工商、经贸、二轻、乡企党组织与块形领导的地方党委联系较为紧密,而其分支机构基层党组织与地方党委的联系则相对较弱。在实际工作中,地方乡镇党委更需要时时与这些分支机构的基层党组织相配合,才能有效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些分支机构也需要地方乡镇党委及时给予理解和工作上的指导、帮助,才能有效地发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三是管理职责不清,造成重复管理。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多是实行条块管理模式,上级领导属“条形管理”,地方领导属“块形管理”。由于条块管理分工不明确,块形领导的工作范围就可能与条形领导的工作辖区相重合。具体表现为,在同一个企业既要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同时又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的领导,出现了双重管理,容易造成重管现象。同时,由于条形管理部门的工商、经贸、二轻、乡企等部门不是党的职能部门,却要做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行使政党的职能,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党政”、“政企”职责不分、工作界限不清,不利于有效地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六、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及对策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既要组织协调好组织部门自身的资源,又要注意整合组织部门以外的资源,充分发挥统战、工商、税务、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优势,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和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引导,促使他们理解并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积极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一)坚持定期清查,厘清党员底数。只有在确切掌握党员底数的情况下,才能把每个党员凝聚到组织之中。这是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全面普查。要科学设计普查指标,严格普查纪律,采取党组织派人进千家入万户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全面宣传,细致工作,摸清党员情况。二是建立信息库。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管理信息库,形成各基层单位有“小库”,县委掌握全县的“大库”的局面。三是设立月报制度。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变化大的特点,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二)理顺管理关系,灵活组织设臵。一是探索设立县级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归口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二是以“党员在那里,党组织就建到那里”的原则,创新组织设臵方法,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要100%建立党组织;对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采取几个相邻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建立党组织;依托载体建立党组织,如在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党组织,将托管人才纳入党组织管理,利用协会组建。可利用个体工商协会建立党组织,将个体工商户纳入管理,利用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三是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思路,建立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和指导员制度,向每个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和指导员,对已建党组织的,重点在帮助他们开展活动上下功夫,对未建党组织的重点在帮助他们建立党组织上下功夫。

(三)抓好队伍建设,选准配强班子。一是抓好党员队伍教育。根据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利用党校培训党员,举办短训班训练党员,以党章为基本教材,每次选准一个点,上好党课,以遵章守法为主题开展廉洁自律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搞好党员自学。二是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文化、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任职上可实行一人一企、一企多人、一人多企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抓好业务培训。拓宽视野,选人才,通过“公开选拔,双向选择”的形式,推荐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知识的同志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任职;注重从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层中选拔一批优秀党员,通过培训、选举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人才库,解决党务人才不足问题;通过挂职锻炼,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派驻一批懂技术,精管理,熟党建的在职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任职。三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选配方式上,可以采取改制企业原有党组织负责人自然过渡、选派、外聘(公开招聘)、内选等办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征求和尊重企业主的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并要按照组织与企业相互推荐、双向选择、党内选举、岗前培训等程序选配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还要建立解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制度。对确因工作另有安排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主不得随意解聘。四要加强指导督查。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臵工作任务,不定期地派人深入企业,检查了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在位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建立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内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有的作用。

(四)探索培养机制,加快党员发展。一是适当引导,激发员工入党的热情。党组织要经常派人与员工进行谈心,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思想状况,帮他们释疑解惑,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他们入党的热情。二是注重从已写入党申请的生产技术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档案,将他们的培养情况整理归档。四是建立培养接转制,对因工作变动的员工,将其培养档案交由新单位党组织,保证培养的连续性。五是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召开支部大会,在程序完备,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上级党委加快审批。

(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非公有制党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统战、工商、税务、商务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个私协等组织参与分工负责,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快在非公经济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步伐。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非公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形成整体合力。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与各乡镇党委“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和目标责任书,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实施考核,严格兑现奖惩。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强化“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职能作用,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具体抓,党委成员共同抓。

(六)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适应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积极把企业党组织独立自主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建活动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采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党的活动,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所理解和支持。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主“政治生活的老师”、“经济运作的参谋”、“法律保护的依托”。一是要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负责人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谏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企业制度和社会秩序;带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和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主,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围绕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和企业环境创优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监督企业依法纳税,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及其他群众团体的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社会的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做到既保证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七)建立配套保障激励机制,有效解决工作保障和动力的问题。一是层层实行目标管理。县委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对领导干部和党务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探索研究相关政策。试行每年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名额专门招考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参照村(社区)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探索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党组织负责人到乡(镇、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试行将党建工作开展得好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评优评先和政府优先扶持对象,对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业主,在评优评先、安排社会职务时优先。三是落实经费保障,采取“财政预算安排,企业管理费中提留,党费收缴返还补助”等办法,解决非公有制党组织的工作经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报酬问题。鉴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处在发展初期,上级组织部门可在近期内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返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

7.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七

一、欠发达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

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是普遍现象。从总量上看,欠发达地区服务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从发展质量上看,服务水平偏低,竞争力不强。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阜新市的服务业不论规模和总量在全省乃至全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 内部结构不合理,行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层次较低

目前,阜新市在服务业的主要行业中,传统行业仍占据主要地位,交通运输、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比重接近一半。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同时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素质、技术水平和社会化组织程度均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从行业发展看,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传统服务业比重高、发展快,而以资金技术密集和高附加价值为特征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三) 产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

欠发达地区服务业领域中普遍缺乏数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更缺乏在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特色产业,缺少对服务业的整体支撑作用。目前,阜新市服务领域中的许多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小、经营分散,无法形成产业化和社会化。大量的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又大多是个体经营为主,自我发展,自生自灭,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经济效益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这也严重阻碍了全社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四) 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生活和生产服务需求不足,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阜新市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与前几年相比提高较快,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阜新市城市人均收入多年来一直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07年阜新市城市人均可和支配收入870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9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28元,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645元。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服务需求的增长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密切相关。目前阜新人的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服务业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加之居民对子女教育、医疗及养老保险等消费预期不够乐观,因此,服务性消费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下。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服务业需要突破“五个难点”

(一) 破除旧的观念的束缚

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理念,重视和加强发展服务业。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克服“重工业,轻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不创造价值”等陈旧观念,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来考虑。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富民优先的重要途径,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发展服务业能够加快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国家有关部门曾预测过:如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单位GDP的能耗将会降低约1个百分点,并且服务业的加快发展,能更好地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能带动5个就业岗位。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业作为潜力最大行业能否大力发展,服务业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对其他产业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突破本土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

服务产品与一般的物质产品不同,是属于收入弹性较高的无形产品。从人类需求的层次来看,人类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往往要优先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如果居民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消费者在服务方面的消费就难已有突破型的提高。很难设想那些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低收入人群能够产生多少对娱乐、家政、旅游等生活服务的需求,同样也不能奢望那些工农业基础薄弱的地区能够产生多少对生产服务业的需求。由于大多数服务产品属于无形产品,其提供者和最终消费者通常是就地交易———实时提供,当场消费,属于一种“生产”环节贴近最终消费群体的产销类型。

因此,要突破需求不足的制约,一是要千方百计提高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对低收入群体要通过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来增加其收入。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其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三是要大力发展可以异地提供服务外包业务,如数据处理、商务咨询、教育科研、软件开发、电信转接等。但这些服务外包业务对从业人员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外语能力、教育水准、专业技能等等。

(三) 突破人才短缺的约束

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的现象,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受工作生活环境、待遇、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流动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批高素质人才外流,严重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突破人才短缺的约束,大力实施人才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资源为服务业发展奠定智力基础。而高技术、高知识、高人才的生产要素的形成,却有赖于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民族之脊。所以,若从根本上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要抓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岗位教育;促进技术岗位教育异地交流。在科技教育上要努力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筑牢根基。

(四) 突破服务业行业垄断的局面

目前,我国的一些服务业行业垄断性强,服务市场准入难。在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领域,如银行、保险、教育、医疗、保健、通讯等行业,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市场准入范围狭窄。这些行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的份额非常之大。一方面,这些行业几乎没有民间资本,而国有资本的效率又普遍低下;另一方面,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从而使得现代服务业已有的经营主体缺乏扩张实力,而各种社会资本大量闲置又难以进入市场。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由于欠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的进展缓慢,竞争不够充分,生产效率低,城乡地区差别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成本高,弱化了服务业的竞争力。同时,在众多的服务业企业中,缺少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服务标准,行业自律性不高和无序竞争问题普遍存在,影响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要突破服务行业垄断的局面,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进一步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各地区凡是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应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

(五) 切忌盲目攀比

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与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的大小、人口的多少成正相关的比例关系。从服务需求角度来看,服务业的大发展需要持续旺盛的生活服务需求和生产服务需求来支撑,这就要求当地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服务业还无法独自担当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角。因此发展服务业不能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也无法批量复制。只能因地、因时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条件来科学地规划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确定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可以考虑搜索、盘活、用足当地的各类既有的服务资源,优先发展一些不必依赖强大工业基础的服务部门,比如外向性比较强的旅游业、物产商贸业。还要努力提升本地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外向度,大力促进服务产品的输出,主要可以采取三种形式:一是吸引外来客入境消费,二是承接服务外包项目,三是组织劳务输出。

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服务业要抓好“六个重点”

(一)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前提

服务业高度依赖体制机制的完善程度。而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市场制度都不够完善,要发展服务业必须要先突破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制度,努力改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进行产业化重组,建立健全企业制度。进一步放宽一般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服务业领域,加快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扩大服务企业经营范围。形成多元经济主体参与的充分竞争格局。通过体制机制,促进专业化分工,推动服务外部化,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激活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市场举出。

(二)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一是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重点支持落后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二是积极调整地方政府投资结构,逐步扩大规模,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三是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加强诚信社会建设, 完善市场环境, 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三) 重点实施人才战略,是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完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性行业,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根本要素,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才时用即止的优劣是影响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欠发达全地区更要重视人才战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现实、直接而有效的就是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引进制约当地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和人才,在引进人才同时将知识、技术一并引进;二是加大地方、企业技术人员域外学习交流,以技术人员流动推动地方科技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育现代服务业的内在要素,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四) 打造自主服务品牌,是确立服务业发展的立足点

服务业的发展与品牌经济的崛起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品牌是优质服务的承诺,是服务质量的体现。从企业角度来看,品牌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使企业整体面貌的高度概括,是企业形象的升华。创立品牌最重要的标准是要具备区别与其他产品、服务和企业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不同地区特有的资环和环境,更主要来自于创新。目前对于阜新市来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身特有的比较优势。比如围绕海州露天矿这一目前国内具有唯一性的旅游资源,发展工业遗产旅游,那里留下了百年来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丰富遗存,既有最原始的人工挖掘工具,也有日本昭和年间的蒸汽机车。目前,世界上仅有英国铁桥峡谷和德国鲁尔有工业遗存旅游,国内还是空白,阜新开发出了自己独有的现代旅游项目,这是阜新特有的服务业立足点。

(五) 积极吸引外资,是拉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欠发达地区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国内、国际服务业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服务业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来了就跑不掉,这是因为服务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很大。要充分利用服务业的这个特点,引进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来落户,推进欠发达城市服务业的升级转型。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及国内大城市服务业转移,加强同国外服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服务业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服务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大型的连锁企业落户,逐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六)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老服务业和谐发展

欠发达地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外,还要巩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阜新市属于经济落后地区,传统服务业在相当长的时期仍要占主体地位。对于阜新市来说,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不断改造传统商贸流通方式,提升并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通过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倾斜扶持,建立以集中配送、连锁经营为主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引导传统商贸业向农村、社区辐射。在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新兴服务业。对信息服务、通信、旅游、社会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更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会计、法律、价格、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拓宽服务领域,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徐伟.扩大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的对策[J].经济纵横, 2008, (7) .

[2]陈庆修.大力发展服务业破解经济发展难题[J].中国国情国力, 2008, (7) .

[3]冯更新.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J].城市, 2008, (2) .

[4]何俊.现代服务业多重模式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 2008, (5) .

8.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 篇八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怎样建设呢?结合多年的工作,我认为要准确把握六点。

一、找准起点,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认真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一要前瞻性规划新农村。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突出重点乡镇和中心村建设,不搞遍地开花,不片面追求水、电、路的通村率。欠发达的村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村以及城镇化格局尚不明朗的乡镇,尤其要注意科学编制规划。二要和谐性规划新农村。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托水,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农村特色和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庄、庭院和社区。同时,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三要包容性规划新农村。要特别注意保护有价值的传统民居、土家族吊角楼等文化遗产,在充分利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重视和保护土家族、苗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阵地。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农村经济新一轮大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是基础,农民增收是前提,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紧紧抓住不放。一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牢固树立以工促农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发展工业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举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养出3到5个销售过5个亿的骨干企业。二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巩固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以烟叶、蔬菜为主的经作业、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不断壮大以“秦简”、“换金”、“仙仁云雾”等品牌为主的特色茶业,以“武陵青”为主要品种的花椒产业,以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业。同时,要继续巩固和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提高农产品转化率。三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抓住“湘西地区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要积极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引导农民就地向城镇和第三产业转移。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的项目、技术和资金有序回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抓住热点,着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钳制因素,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着力解决。一是突出抓好农村交通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的现状,抓好县乡油路改造工程,实现等级公路连接;抓好以村级公路为主的通达工程和乡镇汽车站场建设,力争到2010年,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的面貌。二是切实抓好小城镇建设。要依托迁默公路、209国道、花龙公路等主要干道,重点抓好清水坪、毛沟、复兴、水田河、葫芦、碗米坡等重点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依托酉水灿烂文化,建成一批名镇名村,逐步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努力形成一批工业重镇、旅游大镇和边贸强镇。三是努力加快水利能源建设。继续抓好病险水库山塘治理、城镇防洪、武水酉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积极争取腊洞水库建设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要加大农网改造力度,优化供电服务质量,力争到2010年,供电保障率和入户率达到100%,基本实现电气化。

四、突破薄弱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是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解决这些薄弱环节上下狠功夫。一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巩固普九成果,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积极引导基础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倾斜,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比例达65%以上。二要突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要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使农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权利。三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对农村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保障制度,逐渐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力争用2~3年时间,乡镇普及敬老院建设,让所有愿意入院的老人全部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到2010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五、扫除盲点,不断加快农村生态能源保护 农村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形象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安全,必须着力加以改善。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建立科学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措施和护林人员报酬,切实抓好现有退耕还林面积的管护。重点研究好农民退耕还林后长期的生计问题,坚持把退耕还林与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二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要切实保护森林资源,重点抓好公路沿线、酉水沿线、水库周围、迁陵城区周围和吕洞山、白云山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封山育林。禁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林木的不法行为。三是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要围绕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劳、整村推进的方式,积极开展以改厨、改厕、改栏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大力推广“猪—沼—菜(果)”的生态模式,着力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率。继续扩大“节材节能”工程建设的规模和实施范围,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步伐。

9.欠发达地区如何培养和引进人才 篇九

钟建全

欠发达地区经济起点较低,发展速度较慢,规模总量偏小,财力有限,区域特色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受封闭保守、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原有的资源优势萎缩甚至丧失,劣势却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是受物质基础的局限。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与外界经济交往的负面影响,失去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与外部环境交换的大好机遇,使自身经济发展处于被动状态,经济发展的差距与发达地区愈来愈大。就人才工作而言,欠发达地区在吸引、培养、使用和留住人才诸方面都呈现出较为困难的局面。如何才能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工作上新台阶,进一步激发更多人才积极投身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热情,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地统筹人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形成各方面齐心协力抓好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和有效机制。必须从依靠物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模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以人才结构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以人才资源的优势来形成发展的优势、竞争的优势。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人才工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力量凝聚起来,把优势集中起来,把政策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工作。以最好的服务来聚集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来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共同创造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目前,始兴的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人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各有关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促使人才为始兴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要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引进、培养、使用好人才,使始兴成为人才成长的优良土壤。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县到乡镇以及各部门都要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设立机构,形成制度,制订好人才发展的长、短期规划,促进人才成长。逐渐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强化宏观指导,明确人才工作目标

“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真正领会和把握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从各方面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把人才工作一步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建设现代生态县奠定重要基础。

始兴要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核心理念出发,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这三个重要环节,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加快对现行的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新办法要突出对全县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性、公平性、合理性、可行性。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目标,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紧紧围绕“引进、培养、使用”大力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新的人才工作实施办法出台实施后,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新办法的要求,结合自身部门的实际,出台详细的实施细则,增强办法可操作性,落实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具体工作,增强办法的微观性和操作性,激励人才为始兴建设服务。

三、加大人才开发力度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是制约因素,但相比之下,人才的短缺却更为突出。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要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口产业扶贫和“产、学、研”联合,结成“对子”,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发挥人才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县域经济注入知识含量和新的活力。

10.服务欠发达地区志愿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十

近几十年来, 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在发达国家尤为迅速, 其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逐年上升, 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Daniels利用就业比重、服务贸易、外资银行的分布等指标分析了APEC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Hansen分析了美国大都市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指出在日益信息化的经济中, 生产性服务业在复杂的、庞大的劳动力分工中起着关键作用, 而且它能促使生产率和人均收入的提高[6]。Goe分析了美国1980-1990年间影响非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因素[3]。Moyart利用1982-1996年的统计资料研究了比利时中等规模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四个效应:就业效应、出口效应、生产率-竞争力效应和引力效应[7]。与国外相比, 国内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较晚。郑吉昌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分工深化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 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8]。钟韵、阎小培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4]。张亚斌、刘靓君利用1997-2006年全国31个省 (市) 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 实证研究了东、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9]。刘书瀚、宋明月分析了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0]。姚耀等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作用, 结果表明, 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市GDP 增长的贡献最大[11]。

综观国内外研究进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前沿之一, 许多学者已注意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 但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关注发达地区 (如广州、上海等)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而对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比较少。本文拟以南充市生产性服务业为对象, 试图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比较研究, 客观地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鉴于与年鉴统计资料的统计口径相对应以及本文的研究需要, 本文所指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1 模型介绍

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 并不需要清楚变量是内生还是外生的问题, 它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p阶的VAR模型记为VAR (p) , 其一般表达式为[12]:

Yt=A1yt-1+…+ApYt-p+BXt+εtεt~IID (0, Ω) t=1, 2, 3, …, T

其中, Yt为k维内生变量向量, Xt为d外生变量向量, p是滞后阶数, T是样本个数, k×k维矩阵A1, …, Ap和k×d维矩阵B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 εt是k×1维随机误差列向量, 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 但不与自身滞后期和模型右边的变量相关, Ω是k×1维方差协方差矩阵。

1.2 南充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

1998-2007 年, 南充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见表1) 。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 (1999、2008) 、《南充统计年鉴》 (1999、2008) 相关数据计算.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南充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按现价计算, 在过去的十年, 南充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从18.53亿元增加到52.72亿元, 年均增长7.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37.4%下降到34.4%, 下降了3%;吸引的就业人员从7.28万人增加到16.6万人, 年均增长5.65%, 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从9.25%上升到19.48%。

从各行业的增加值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的增加值最多, 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1%、7.43%、9.91%。但是, 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 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9.71%、9.46%、8.34%。从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分析, 吸引就业人员最多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 2007年二者达到12.3万人, 占生产性服务就业人员的74.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吸引就业人员增长最快, 年均增长12.8%, 而其他行业的就业比重略有下降或小幅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南充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缓慢上升。1990年为7.77%, 2003年达到最高, 为13.21%, 但之后出现下降趋势, 到2007年, 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0.38%。而2000年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11.99%[4], 2002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6.54%[10]。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和商务提供的中间服务, 其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如基础设施、服务对象、政策环境等。与发达地区相比, 南充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南充是一个农业大市,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 发展基础薄弱, 市场化程度不高, 制造业不发达,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需求不足, 导致目前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

1.3 实证分析

文章选择1978-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PRO) 和制造业产值 (MANU) 变量数据作为分析, 数据均来自《南充统计年鉴 (2008) 》, 并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之所以选择制造业产值, 是因为生产性服务“是一种满足中间需求而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提供的中间投入”, 与制造业的关联最大, 而且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注意。由于统计年鉴没有制造业的统计数据, 我们选用工业增加值作为代理变量, 也能很好的反映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

为了尽可能消除变量数量级不同和数据异方差性的影响, 而且能使其趋势线性化, 对本文涉及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增加值三个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分别记为lnGDP、lnPRO和lnMANU。在VAR模型回归之前, 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因为如果直接对非平稳时间序列当作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 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如伪回归问题, 从而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利用ADF 检验方法分别对上述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2。

注:1、检验类型 (C, F, K) 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的常数项, 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 滞后阶数由AIC最小化准则确定。2、Δ表示差分算子。3、*, **, ***分别表示变量在1%、5%, 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

从表2可以看出, lnGDP、lnPRO和lnMANU三个时间序列变量自身是不平稳的, 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分别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因此这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不存在单位根, 即三个时间序列变量都是一阶单整I (1) 。这样三个时间序列变量满足VAR模型分析的条件, 我们可以建立VAR方程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VAR模型回归需要对其滞后期进行选择, 对滞后期选择适当与否, 对回归结果有很大影响。在实际应用中, 通常希望滞后期p和r足够大, 从而完整的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另一方面, 滞后期越长, 模型中待估计的参数就越多, 自由度就越少。因此, 应在滞后期和自由度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状态。对于滞后阶数的确定, 一般有五个指标进行判断:LR、FPE、AIC、SC和HQ。

注:*表示所对应的最佳滞后期。

从表3可以看出, 五个指标对VAR模型滞后期的最佳选择为滞后1期, 因此我们建立VAR (1) 模型, 估计结果见下方程:

undefined

3个方程调整的拟合优度分别为Rundefined=0.998、undefined、undefined, 联合统计也很显著, 所估计出来的参数大部分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只有很少的参数不甚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一个方程有同样变量的滞后值产生了多重共线性。

在lnGDP方程中, 从各变量的滞后期系数可以看出, lnGDP的一阶滞后对其影响很大, 具有正的影响系数达到0.977 4。lnPRO和lnMANU的滞后一期lnGDP的影响较弱, 但均具有正的影响, 系数分别为0.206 6、0.165 9, 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积累提高了专业化的效率 (比如研发、设计、咨询、培训、信息服务等) ;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交易成本 (比如金融保险、批发、物流、交通、通讯、会计、律师等) , 具有正的外部效应, 促进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集聚,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lnPRO方程中, 各变量的滞后期对lnPRO都具有正的影响, lnPRO滞后一期对其影响很大, 系数为1.079 1, lnGDP的一阶滞后有正向促进作用, 说明经济增长也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lnMANU的滞后一期对lnPRO有正的影响, 但不显著, 系数为0.015, 说明南充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并不主要是制造业促进的, 这是因为南充的制造业规模小,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需求不足。

在lnMANU方程中, lnMANU与自身的一阶滞后值有着较大的正向联系, 系数为0.872 8。lnGDP与lnPRO的一阶滞后值对制造业的影响较弱, 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094 1、0.050 9, 说明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但并不明显, 这与其所处于的发展水平有关。目前, 南充正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规模都比较小, 两个行业发展的外部需求不足, 在互动发展中缺乏相互支撑。

2 结论与建议

生产性服务业在地区和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 它被认为是发达经济形态成熟的标志, 其重要性在于它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和直接推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发现,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南充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不十分明显。这是欠发达地区都普遍存在的问题。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制造业并不发达,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需求不足, 在“互动”发展中缺乏相互支撑, 尤其正处于经济转型中, 市场化程度不高, 存在发挥制造业“外溢生产效应”和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改革效应”的体制障碍。因此, 欠发达地区应

1) 加快工业化进程。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互动发展的, 互动的机理是:随着制造业部门的扩大,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 如金融、交通等会迅速增加, 这将提高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反之, 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增长也要依靠制造业部门中间投入的增加。

2)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目前,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加快了产业梯度转移进程, 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 资本的边际报酬高, 具有承接产业大转移的先决条件。产业转移的引进, 将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旺盛的需求。

3) 制定产业发展政策, 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必然带来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飞跃。在某种程度上说, 发展为生产者服务的服务业, 就等价于改善投资环境。

4) 改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 改善投资软环境。

欠发达地区政府应加快管制改革进程, 降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政性进入, 放宽市场准入, 引入竞争机制, 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吉昌.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经济增长[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5 (1) :27-32.

[2]申玉铭, 邱灵, 王茂军, 任旺兵, 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 2007 (8) :821-830.

[3]WRICHARD GOE.Factors Associated withthe Development of Nonmetropolitan Growth Nodes in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ies:1980-1990[J].Rural Sociological Society, 2002 (9) :416-441.

[4]钟韵, 闫小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 2003 (10) :46-51.

[5]P WDANIEL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ducer services growth:the APEC experience[J].Asia Pacific Viewpoint, 1998 (August) :145-159.

[6]NILES HANSEN.Do Producer Services Induc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90, 30 (4) :465-476.

[7]LAURENCE MOYART.The Rol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What Opportunities for Medium-Sized Cities in Belgium[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5, 25 (2) :213-228.

[8]郑吉昌, 夏晴.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 :13-15.

[9]张亚斌, 刘靓君.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 (4) :79-86.

[10]刘书瀚, 宋明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10) :72-75.

[11]姚耀, 陈高森, 骆守俭.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9) :9-11.

上一篇:餐厅商业策划书范文下一篇:阅读文《赶考》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