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业

2024-10-06

心理作业(共12篇)(共12篇)

1.心理作业 篇一

论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智商,即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英文简称为IQ。智商反映了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情商,即认识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常用情绪商数来表示,英文简称为EQ。情商涵盖了一个人的自制力、热情、毅力、自我驱动力等。

智商是前提,情商是保证,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相比,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判断。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智商高的人适合从事科学研究;情商高的人适合从事经商或从政。仔细比较对照一下生活中的人好象是这么回事。

纵观古今,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不但智商高人一筹,而且情商也超乎寻常。情商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等,而且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冷静地分析古往今来大多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经天纬地之才者为何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或怀才不遇而含恨一生,或自恃才高而英年早逝,或才艺出众而人生曲折。

因此,想成大事者,在才智过人的同时,砺炼情智显得非常重要。都是告诫世人要砺炼情商,要有较好的自我抑制力、驱动力。惟有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和潮流,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时代的佼佼者。那么哪一个因素是成功或缺的呢?智商、情商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通过很多很多的成功人士,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启示:

第一,智商情商不是对立不是相反的。情商并不是智商的反义词,不能说我智商高,情商就低,情商高智商就低,不是对立的,不是反义的。

第二个启示,不能单方面的夸大,你说智商重要,我就夸大智商,你说情商重要,我就单方面的夸大情商。

第三个启示是,智商情商他们两个是密切相关的。他们紧密联系甚至是相互渗透的,有不少因素是重叠的。

第四个启示,要辩证的看待他们两个的结合。比如从事营销和公关工作的人,情商要比智商高一点才行。从事领导工作的,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工作的,智商情商都应该高一些。而政治家情商应该特别的高,科学家,特别是研究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科学的,就不一定要他有很高情商。

一个人情商高,他的目标远大,他的人际关系好,他善于合作,他心情舒畅,这个结果对开发智商有促进作用的。一个人智商高,他知识广,他受到人们的尊敬,对于他找到很好的办法进行合作,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他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强大的情感分寸,对于他开发情商潜能也是大有益处的。

智商虽然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的还是你的性格,你的世界观,你的价值观,你的耐心,你的信心,你的毅力,你的情绪,你的情感,这些品质。

美国有一个研究机构,他们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他们的智商情商和他们的工作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联系,这种调查结果发现,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影响力的9倍。智商差一点的人,如果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完全可以获得成功。再加上我们未来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遇到的是快节奏的生活,高频率的工作负荷,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人们普遍感到心里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天灾人祸,还有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高智商应付显然力不从心,还必须有高情商才能够适应社会,应对自如,才能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看一个领导是否成功,主要看他的部下是否成功。你的情商高了,吸引力、影响力,人格魅力就出来了,就能产生一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情况。就是一个经商的人,如果情商高,也会使你生意经念得很好,更能吸引客户。

1990年,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情商”这个词,英文缩写是EQ。那么情商是什么呢?就是情绪商数,情绪智力,情绪智能,情绪智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智、明智、理性、明理,主要是指的你的信心,你的恒心,你的毅力,你的忍耐,你的直觉,你的抗挫力,你的合作精神等等一系列与人素质有关的反映程度。主要是心理素质。他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绪一种情感的能力。

情商高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能力表现出来。为五大能力。

第一、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中国有句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就是讲的要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感,这是讲的第一个情商能力。

第二、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情绪化,控制不住。

第三、自我激励能力。

第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不光是控制自己情绪,还要看他人的情绪。顾着自己,看人家的情绪,叫顾左右而言他。

第五、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情商培训训练的方法很多,有五个方法比较突出。第一,训练情绪、情感。要训练你的情绪、情感。怎么训练?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是认知情绪,刚才讲了认知情绪,然后分析情绪,然后评估情绪。就看你的情绪情感有哪些缺欠,缺欠在哪里?再接下来,控制情绪,调解情绪,情感和情绪要稳定协调,不要大起大落,不要喜怒无常,要保持一种情绪的稳定。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逆境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消极萎靡;遭受打击的时候要泰然处之,自如应付。

有几个具体建议:

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愤怒是一种激烈的情绪的表现,他可以有一些好处,人是可以愤怒一下的。

第二,克服紧张情绪。压力、矛盾,冲突,风险,危机,很容易使我们紧张,过多的紧张对工作对身体对生命都没有好处。那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是什么?有正确的目标,沟通协调,学会享受,参加一些文明的娱乐活动,这些都很好。

第三,避免急躁情绪。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忍性,目标适当,张弛有度,沉着冷静,学会冷处理。

第四,摆脱消极情绪。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热情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成就感的心态。

第五,学会放松。放松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学会放松情绪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幽默,要富有幽默感,幽默特别能够减轻精神的压力,心理的压力。看一些幽默风趣的书,幽默是一种解脱,你看幽默就解脱了,就轻松了。特别不要忘记把幽默风趣这种高档次的礼品馈赠他人。

第六,顾及他人的情绪。不能光看自己的情绪,要顾及他人的情绪,有的人情绪冲动,感情用事就没顾及他人的情绪。

第七,要营造情绪环境。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好的情绪环境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如果说家庭和睦,领导和蔼,同事合作,社会和谐,对在这环境中学习工作的人的影响特别大。这是一种无形的训练,无声的培养,极为重要。

智商情商关系一切,要相互结合,要互补,其实,智商情商不仅仅是互补,不仅仅是结合,不仅仅是关心一切。它们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当代社会,我们进行二重奏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智商情商也可以进行二重奏。

——历史文化旅游系10级旅游班

赵雪微

2.心理作业 篇二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硬性统一, 学生自主选择少;问题单向, 学生自主提问少;答案绝对化, 学生思维僵硬;书面作业多, 可操作性作业少;作业量过重, 缺乏实践等。为了改革现有的作业设计形式和评价制度, 真正体现作业布置的目的性, 笔者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 在日常教学中对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进行了探索。

1.满足学生心理, 设计童趣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不用老师多讲, 学生也会自觉地完成作业。如学习了《一去二三里》一课后, 作业可设计成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事物, 再编一首数字儿歌。结果, 不论城市农村出生的孩子, 都将儿歌编得妙趣横生。如:一去二三里, 果树四五棵, 新房六七座, 八九十辆车……学习了《春天的手》一课后, 我设计这样一项作业:“请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可以朗诵描写春天的小诗, 也可以唱与春天有关的歌曲, 还可以讲有关春天的故事……”。

2.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生活化作业。语文学习的空间是很广阔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将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语文作业, 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 搭建平台, 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无处不在。只有与生活相联系,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才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如:在学习了《影子》这一课之后, 我布置的作业是与影子做一做游戏, 并说一说影子躲在哪儿?把课文内容与生活相结合, 设计出一系列游戏型作业, 目的是通过游戏来巩固、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在玩中学习, 在学习中玩。学习了《看花灯》一文后, 结合当地闹元宵的习俗, 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描述花灯的同时, 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风俗。显然, 学生很乐意完成这样轻松有趣的生活化作业, 它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奇、想玩的愿望, 而且也让他们在玩中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3.尊重个体差异, 设计层次性作业。生活中, 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 在布置这一作业时, 我有意把作业设计成量度和难度有别的两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其中一组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 另一组的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例如, 在学完《桂林山水》后, 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抄写或背诵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或者模仿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描绘一处景点。这样由易到难阶梯似的作业, 留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 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4.打破课内外界限, 设计开放性作业。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 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为打破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界限以及学科界限, 在教学实践中, 我还尝试设计了如下几种类型的语文作业:

(1) “自主性”作业。这类作业, 设计的着眼点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并能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让学生担当适应小学生爱表现的年龄特征的角色, 比如老师、播音员、中介员、记者等。另外,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正是他们学习上弄不太清楚的地方, 只有让他们处在情境的角色中, 他们才会主动探索这些内容。

(2) “享受型”作业。这一类型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视听能力, 让他们“耳聪目明”!视, 即观察。训练观察的作业, 形式不一, 内容也很丰富, 既可观察人物、动植物, 也可以观察静止的事物等。听, 即倾听。训练听, 要做到听时仔细不打岔, 听后概括并小结。在视听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3.精用作业批语 优化学生心理 篇三

关键词:师生沟通;作业评语;心灵对话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7-0005-02

我班有个学生聪明却“不务正业”,布置给他的作业任务,不是“偷工减料”就是“延误工期”,好不容易给你来一个“鸣金收兵”,作业战场却又“惨不忍睹”。我有时对他也真有点心灰意冷了。有一次看到他的作业时,我突发奇想,尝试着用文字和他交流,把一个老师如母亲对孩子般的叮咛、关爱和希望都写在了作业本上。哪知,第二天就收到他夹在本子里的心灵“回应”!于是我在批改作业时,根据作业情况和孩子心理状况,尝试着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从而触动学生内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学生作业中写评语

(一)赞扬性评语

能得到教师的赞扬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之一,也能使学生产生永不枯竭的学习动力,特别是那些聪明又用功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强,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对这类学生,在批改他们作业时,经常批上“你的解法真妙”、“你的思维真敏捷”、“你果然与众不同”……等赞扬性评语,用这些赞扬性的话语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又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二)激励性评语

教师的期望、激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步,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真诚的鼓励。因此,每天在批改时,我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认真分析学生的点滴进步,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在他们的作业空白处写上深情的期待性的评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比如,对那些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常常送给他们“只要肯用功,定能出成绩”、“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天才=99%的汗水+1%的智慧。”而对于那些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的学生,只要他们取得了一点进步,我就会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给予肯定。这些触及学生情结和意志的激励性评语,能解除学生信心不足的包袱,抚慰他们的自卑心理,催促他们奋进,使他们产生战胜自我的动力和决心。

(三)指导性评语

作业中,常常有学生在答题时会有审题不认真造成思路不清,解题时走弯路,步骤繁琐等现象,面对这样的作业,我常常在答题旁写上“仔细想想,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再仔细读读题目,找出隐含的信息”;在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旁边写上“你还能再想出一种解法吗?”、“怎样算更简便?”有些学生在做填空题练习时,往往出错,我常常在习题旁边提示他,“把过程写出来,也许就一清二楚了”,学生看到这样方向明确的提示性评语后,就会重新审题,找到正确、简捷、多样的解法。这种指导性评语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解题思路,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分析问题,认真解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在作业中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批改学生的作业为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提供了联系的纽带。

(一)为学生的生日写上祝福语

我为班上的学生做了一张生日卡,每逢改作业时,我都要拿上这张生日卡,了解今天有哪些同学过生日,在粉红色的小活页纸上写上祝福的话语,并画上一个美丽的蛋糕。班上有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经常和妈妈闹别扭,生日那天我为她写上:“孩子,今天是你生日,是母亲把你带到这个世上,给你快乐。母亲一个人带着你不容易啊!”第二天打开她的作业本,我惊喜地收到一个粉红色的活页纸,纸上写着“感谢老师,我昨天把蛋糕上那朵最美的花儿送给了妈妈,还有一朵送给您。”有时我还能收到“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了今天是我生日,您比爸妈还心细”、“老师,您画的蛋糕比妈妈买的还要好”……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日祝福为我和学生拉近了距离,孩子们都亲热地称呼我“老师妈妈”。

(二)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进行交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爱学生,我每天都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然后利用批改作业机会,及时给他们开导、点拨、交流。记得班上有个孩子趁同桌不注意,悄悄地拿走同桌的校服款,我在班上公开提醒多次,没有人主动还款。于是我每天在批改他的作业时,都用小纸条为他写上一个“诚信的故事”,一共给他写了五个小故事。第六天,我收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错了,XXX同学的校服款是我拿的,作业里夹着的钱是还给他的。”我又给他一张小纸条:“好样子,知错就改,老师很欣赏你。”班上有个小男孩,原本作业非常工整,可最近作业判若两人,我通过和他家长联系知道,因为父亲常在外喝酒和爸爸闹别扭,于是我在批改他作业时给他写上“孩子,爸爸是大人,又是单位领导,有时为了应酬,喝点酒是正常的啊。爸爸工作那么努力,那么辛苦,你不能为他分忧,怎能给他添忧呢?”经过几次交流后,他的作业又和原来一样认真、工整了。

4.心理学作业 篇四

地理师范10091710118 余茜茜

摘要:《第三思潮》是一本深入浅出,介绍马斯洛关于人的基本需要、发展需要、潜力和自我实现的思想,这些思想从心理学上巩固了对人性的信念,强调了人的尊严。本文结合自身经历,以认识人的本质为出发点,对此书中的极为重要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对照第一、第二思潮,阐述了它们的异同。

关键字:人本主义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潜力

在古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把人比作是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的动物。然而先哲们对此并不满意,人到底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但又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认识你自己”成了古今中外的哲人们殚精竭虑,孜孜以求的目标。

科学心理学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在认识人自身的问题上,却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先后涌现出了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两大最有影响力的学派,被后人称为“第一思潮”和“第二思潮”。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通过自己对心理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认为人无异于动物,也不高与动物。求生与繁殖的生命本能控制着本我,人的本性是黑暗的,只是为了满足欲望,追求享乐。文明的约束违反了人性,心理症患者无法适应这种超我与本我的割裂,心理症由此产生。

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为了追求他所谓的“客观性”,把人动物化,在动物行为的研究基础上来建立心理学,把人的主要动机归结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认为一切更高级的需要和行为都是后天获得的,道德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人难道没有生活,而只能在若干未知和无法控制的力量下生活吗?难道只能被动的接受外界强化来适应环境吗?

不,对人的本质,这样的回答,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不能使我们满意。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一直没停息过。20世纪50年代,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率先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向前两种思潮发起挑战,他们告诉我们人不是动物,人能够自我实现,人是有尊严的。他们的理论,被后人称为“第三思潮”。

《第三思潮》这本书是由美国的弗兰克·戈布尔所写,集马斯洛思想之大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的基本需要、发展需要、潜力和自我实现的思想;这些思想从心理学上巩固了对人性的信念,强调了人的尊严。

喜欢上这本书,纯属偶然。因为自己常常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烦恼,整天闷闷不乐。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网上哈佛大学的《幸福课》。感觉好像自己又充满了力量,因为课上的教授老是引用马斯洛的话,所以好奇,借来了这本书。读完之后,觉得真的是受益匪浅。

马斯洛的理论之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的需求层次理论。现在这已经不仅仅是心理学的内容了,经济学、管理学中都在研究和应用这一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中国古代就也有类似的说法,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道理是一样的,但是没有细分到马斯洛的层次。

我认为,需求层次理论是对前两种思潮的一种扬弃。前两种思潮中,把人类给贬低了,认为人类文明成果都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引致的,并且把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看作是低层次需求的升华,本质并未发生改变。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弗洛伊德将

爱情说成来自性欲,但是爱的本质难道就是性欲的满足吗?不是的。马斯洛赞成罗杰斯的观点“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他本人也说“我们必须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否则,整个世界就会陷于敌意和猜测之中。”很显然,爱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繁衍后代的需要了。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基本需要是人类潜意识动力的一部分,并且这种动力的产生并非是病态的(不是弗洛伊德的“libido”,也并非外界刺激)。这是非常具有革命意义的一点,为我们精神活动的内在动力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发源地,我认为其价值显然超过需要层次模型本身。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求五层次之中,最高的一层,很少有人能达到。而马斯洛认为只有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才是心理学要研究的对象,其实也就是为大众树立榜样。

前面两种显学,精神分析学派以心理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适用于正常人。同样,如果像行为主义那样仅仅研究“一般的人”,那么心理学家也永远不会认识人类的真正特点和潜力。这里不得不说马斯洛的一个巧妙的比喻: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一英里能跑多快,你不会去研究一般的跑步者,你研究的是更出色的跑步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使你知道人在更快地跑完一英里上所具有的潜力。因此马斯洛提出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类中的出类拔萃之——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人”。

所以,马斯洛将研究对象定为了人类中的出类拔萃者。我认为普通平凡的我们,如果能以自我实现者身上的这些特质,来对照自身,扬长避短,那么一定会取得自我潜力的最大发挥。

经过马斯洛的研究,他认为,自我实现者有以下特征:⑴知觉的明析性;⑵有创造性;⑶人际关系深刻;⑷情绪上的安全感;⑸注重现在;(6)强烈的道德感;⑺有高峰体验;⑻独立性和自主性。

要达到这些条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并不是说这些自我实现的人就是十全十美,例如:他们偶尔会表现出异常的、出乎意料的无情。当他们热切地专注于某个现象或问题时,他们可能变得对周围事情心不在焉,毫无幽默感,忘记了他们一般的社交礼貌。甚至他们的仁慈也会使他们犯错误。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就有这种自我实现者的特质,虽然他并不是很聪明,可是最后成功的是他。

首先他从小就受人欺负,无形之中让他有了知觉的明析性,知道自己短处,不太聪明。同时,在很偶然的机会下,他也发现了自己有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忘形,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丧气,所以很少有自我冲突。其次他的人际关系深刻。虽然真正了解他的只有他的妈妈和珍妮,但是他对任何人都有一种强烈、深厚的感情,具有同人类共福祸的意识,这种意识他与战友并肩作战时,以及他对丹中尉的态度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再次,阿甘总是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不焦虑,对生活中的乐趣能反复体验。最后,阿甘有很多时候处于高峰体验的状态。带领橄榄球队获奖,多次受总统接见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反战大会上与珍妮重逢的那一段。这种高峰体验,使他越来越自信,做什么事都能坚持下来,做到最好。

他是一个自我实现者,他成为了世人的偶像。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拿到生活中去看待那些成功的人,我们才会明白他们的过人之处。

《第三思潮》中总结道“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驳斥了弗洛伊德那种关于人无意识中只有坏、邪恶、疯狂和危险的理论。自我实现者的潜意识是创造性的、友爱的、积极的和健康的。”

自我实现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但是马斯洛认为,大多数人都有达到的潜质,但是他们没有对自己的潜质有全面的了解,加上他们不相信自己的潜能,所以一事无成。马斯洛甚至要求自己的研究生将自己的目标定的高一些。这不是好高骛远,因为马斯洛强调是在了解自己的不足的前提下,人才能更好的接纳自己,不会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丧气。

我觉得相信自己的潜质,并努力的发展自己,最后“成为你自己”。这是现在很多人所缺乏的,我有时候也不是太相信自己的潜力,总被一些外在的、不重要的因素所束缚,使有些该做好的事情却没做好。现在自己要好好反思一下,相信自己!

《第三思潮》还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在教育、心理症、社会管理和工商业中的运用,都是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以及潜能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一些观点,也比较新颖,我就介绍一例:

马斯洛的教育理念,即第三思潮的教育要强调人的发展,强调理解自己并与他人友好相处,强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人的自我实现,总之“教育就是帮助人尽其所能成为最好的人。

我想,虽然他的理论已经出现了十多年,可这些教育观点的可谓历久弥新,现在中国新教育改革的一个主导方针就是以人为本。如果真的能实现,那么就没有优生差生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目标,不用和其他人比。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水平也是很难的。

马斯洛的理论,给予了人重新燃起生命之光的力量。但是瑜不掩瑕,在书中,我们能感到马斯洛一直在强调自我的最大实现,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出类拔萃之类的。但是这些只是个人对自己的价值,可是人生活于社会之中,不可能只为了自己过得更好,因此,在自我实现的同时,我们一定也要兼顾对社会价值的实现。

总之,读完这本书,我想把它推荐给身边的人,无论你是春风得意,还是处于人生的低谷,这本书都值得你一看,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相信自己,加油!

参考文献:

弗兰克·戈布尔(著),吕明等译.《第三思潮》[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心理课课堂感受作业 篇五

遭遇“不逃课”的老师

轻轻的,我遭遇了一个“不逃课”而且酷爱点名的老师,让我生平第一次经历“每节课都点名,但每节课都没点我的名字”的蹊跷境地。虽然这对不逃课的我并没有影响,但是我还是希望有一个喊“到”的得瑟的机会(很惭愧,我身上还残留着小学生的喜欢表现、渴望表扬的小性格)。

我能看出,老师对此课的重视,这也让我们感到无比的优越和幸运。我每星期都会去上课,这就意味着老师没有缺我们一节课。虽然有一次老师有事,也是请了一位优秀的代课老师,而不是室友们的“老师逃课了”。

老师的课感染力很强,也可以说是“影响力”。恐怕每位珍惜时间的学生都会带课内作业或课外读物去消磨选修课的时间,开始两节课我也是(虽然我并不是特别珍惜时间的人^__^),但后来就只带笔记本和笔了,有时索性手机也不带(我有亚洲人的特性,手机很少离身的哦)。因为只要老师在说话,我就很难把心塞进课外书中,甚至没有空隙看一下手机。当然,老师也不仅成功的影响了我,周边的同学也是这样的。

关于考试方式更是让我瞠目结舌,老师可谓“费尽心机”啊(∩_∩)!老师说当把考试内容布置下来的时候吓走了许多人。想起选课时学长学姐忠告我们,“选修课不是让你学东西的,而是拿学分的。XXX老师的课从不点名,考试时交一篇文章,就O啦!”我只想用《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核心思想来回答,我交钱上学是来学知识的,不是来挣学分拿毕业证的,那只是学习的证明。(或许我才大一,未经大学生活的打磨,所以才如此口出狂言。或许来年此时我也会这样告诫学弟学妹。可我真的迫切希望没有此类或许。)

把选修课上出专业课的味道

第一节选修课是同学陪我一起上的,后来她积极的似乎那是她的选修课,除了与她的课冲突外她几近每节都会来蹭课。无语,当然我也挺积极的。室友曾经和我开玩笑,“别人是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你倒好,能把选修课上出专业课的味道。”我笑答,明年你选修此课便知分晓。

心理课是轻松舒适的与心跳并存的。在课堂上大家都很活跃,老师与学生间的隔阂消失殆尽,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很是佩服,这种氛围也让我非常舒适。心跳怎么说呢,因为每一次展现自我、抒发观点的机会都让我心跳不已,虽然每一次机会都会在我的或准备或犹豫或怯弱中错失,可是依然不影响我下一次接着忐忑(>_<)。课程的内容是大家非常感兴趣的或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给我们以心灵上的感知,行为上的评价,人生上的做人方法与指导,实用性很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可以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老师别出心裁设计的一些实验和活动,让我们加入其中,切身体会到了“这课是我的课”。我能看出每一次课程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和设计的,而不是其他老师那样随意下一个PPT。我的另一个选修课老师则是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视频,虽然其他方面认真负责,这点我很不适应。因为仅靠PPT与视频,有时很难引起我们的共鸣。

上心理课上出“心理问题”

为何选修《积极心理学—提升幸福感》这门课,从“积极”、“幸福”这两个关键词便知我的“良苦用心”。以前的我一直叫嚣着“只是我不需求幸福,只想变得强大”,时日累积,我是越来越成熟,可也是越来越容易不开心。我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所以索性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周旋与人,而要安稳做事。可奈何人皆有惰性,我的惰性又特别强烈,所以为人处世皆失败。生活的挫败感异常强烈,活着活着就越发麻木,从来不会仔细思考自己。课堂上我尝试着渐渐走进自己,虽然心里异常难受,觉得上心理课上出了“心理问题”。如何认知真实的自己?如何勇敢的正视自己一直以来不敢面对、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这恐怕需要我用尽自己的大半生去寻找答案。不多说,我有信心。(我的信心是个很奇怪的东东,有时候它满的我都觉得脸皮异常厚,可那么多时候,它都是负的。但这会,我又觉得我脸皮又厚了。)

我们的课优点是师生互动的环节较多,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可这个有点还是不明显。因为依然是小部分人的“热烈”,还有很多跃跃欲试的“小白兔”(比如我),还有很多偷偷围观的“小蜗牛”。这当然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所有同学的配合和参与。信心,这个可以有。(不好意思,又厚了。)

6.教学心理学作业 篇六

1104391002

陈夏萌 一 课题: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二 课题的重要性及其研究价值:

双语教学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双语教学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生活的需要。各民族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形成了中国复杂的双语现象。在民族学校系统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群众共同的需要与愿望。在民族学校实施双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保存与传播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下制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学校教育中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各个民族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助理解,相互尊重,和睦共处,在政治平等,在文化和经济上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的需要。三 具体研究内容

中华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双语现象也表现为多种多样,双语教学也表现出多种形式。具体从几种类型进行研究。

(1)双语间断教学形式。在开设双语教学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和计划,随意性大。民族语言课时比例不大,学生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不高,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民族语言师资所造成的一种教学形式。(2)双语分课程教学形式。一年级开设民族语文课,二年纪开始教汉语。双语文分课教学至六年级。由于两种语言教学之间缺乏联系,双语文尤其是汉语文能力提高缓慢。

(3)民族语辅助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些傣汉语兼通的教师在教授汉文时,运用傣语辅助教学帮助傣族儿童理解和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4)汉语拼音,傣文注义教学形式。该种形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5)双语教学认字篇教学形式。掌握了傣族文字和汉语拼音的学生,可以靠汉语拼音准确读出汉字的音,靠傣族文字理解汉字的意义。

四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双拼注提”实验。全称为“双语教学,拼音学话,注音认字,提前读写”实验。该实验是在引进黑龙江的“注音认字,提前读写”实验基础上加上民族语言辅助教学,这种实验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从解决语言障碍主要矛盾入手,以汉语拼音和民族语言为工具,建立了小学语文教学先读书后认字,边读书边认字的教学体系。针对傣族学生不懂汉字的特点,入学时候,先用傣族文字讲课,过一段时间把常用词语翻译成汉语,当学生会听说学过汉语课时,就以傣族汉文两种语言混合使用进行教学。以后逐渐减少傣文,增加汉语。这个实验的效果时明显的。比如一所农村小学的班级,经过两年实验,这个实验班的学生参加全区统考,语文数学均获第一。

(2)观察法。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少数民族学生在双语课堂上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7.心理作业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市某大型烟草生产企业的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排除从事企业管理及行政工作的人员,采用统一问卷进行心理状况普查。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453份,回收率97.5%。其中男性320人,女性133人,平均年龄(36.02±8.11)岁。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龄、学历等。

1.2.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klist-90,SCL-90)

由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1]。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睡眠、饮食障碍),主要评定受试者的心理状况和症状特点。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1~5分),依次递进。分值越高表示该症状越重。

1.3 调查方法

发放问卷前成立了问卷调查小组,问卷发放时,调查小组成员向被调查者详细讲解调查目的、内容和填写要求,同时向调查对象承诺本研究对其工作的无伤害性和自愿参与的原则。研究对象在工作之余填写,问卷填写完毕1周后由调查小组统一收回。

1.4 资料录入与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双人录入法,使用Epi-Data 3.0建立专用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和2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作业工人SCL-90结果与全国常模[2]的比较

作业工人SCL-90结果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7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注:SCL-90—症状自评量表。

2.2 作业工人心理症状阳性检出情况

SCL-90检测结果总分160分为临床界限,≥160分说明测试人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作业工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68%;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为阳性,说明可能存在着该因子所代表的心理障碍。因子均分≥2分界定为有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结果显示,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前5位分别是焦虑、躯体化、其他、抑郁、强迫。见表2。

2.3 接害车间工人与其他车间工人的SCL-90结果比较

接害车间工人SCL-90结果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7个因子的得分及总均分均高于其他车间工人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3。

注:SCL-90—症状自评量表。

3 讨论

3.1 烟草生产企业作业工人总体心理状况

由表1可见,作业工人SCL-90结果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共7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烟草消费的增长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的扩大直接导致工人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作息时间的不规律、高效能的工作效率且精神高度集中,处于长期体能和精神应激的状态,以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由表2可见,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前3位是焦虑、躯体化、其他,资料表明,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引起机体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表现为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失眠、尿频、腹泻等等;躯体化主要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主述不适,以及头疼、背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的其他躯体表现,而其他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该卷烟生产企业的作业人员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躯体不适的感觉,严重者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工作的不安全感上升和工作压力导致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因此,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找出其影响因素及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3.2 接害车间工人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卷烟生产制造工艺过程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烟草尘、噪声及电离辐射,而生产线上的作业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的不同,所接触的危害因素也有所不同。本次调查将接触烟草尘、噪声及电离辐射3种危害因素的车间作业人员与其他车间作比较,前者的SCL-90结果明显高于后者,可能与其工作环境有关。研究表明,烟草尘的长期接触不仅会引起呼吸系统的损害,还会给人体造成严重不适的感觉;而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不仅对听觉器官、人体神经、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系统造成危害[3],更会严重影响到作业人员的睡眠及饮食等情况;另外,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设备本身的问题、操作人员偏离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人员未戴防护用品、作业人员距离放射源较近等,会导致操作人员受照辐射的剂量升高,而人体的神经系统对辐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反复作用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改变,容易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减退等表现,对工人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危害。资料表明,该卷烟生产企业接害因素为烟草尘、噪声的车间作业人员近2年各项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车间,且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4],而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可能是导致作业人员心理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4 建议

4.1 加强生产环节中的防护工作,改善作业环境

近年来,随着对烟草生产企业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关注,对企业的生产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例如,制丝生产线烟梗处理岗位烟草尘的防护,卷接包生产线的卷包卷烟机挡车、卷包包装机主机等岗位噪声的防护及存在电离辐射作业岗位的防护。合理安排职工作业时间,对健康检查异常不适合在本岗位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换工种。定期进行车间有害因素监测,及时有效地掌握职业危害种类及其浓度的变化,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动态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和接触有害因素的关系,以制定有效的职业病防治对策。企业应加大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经费投人,并加强与地方卫生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严格执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管理制度,改善作业环境并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因作业环境给工人身心造成的危害。

4.2 组织定期体检,重视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烟草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在逐步提高,定期进行职业因素相关的健康检查也成为职工的一项福利,对规范作业人员的生活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检查是一个初步的筛查过程,对从事或接触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职业性和定期性的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职业病,并尽快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早期治疗职业病或阻止病态发展,以保证职工身体的健康,而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良好的身心状态才是最佳状态。

4.3 重视减压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因此,企业管理应重视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大力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为其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请专业人员组织专题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针对作业人员工作压力的因素或压力源,提供专业的咨询及建议;同时,要加强内部沟通,在工作及生活方面多关心作业人员,允许他们适当地发泄,缓解压力。此外,作业人员自己要建立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管理,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工作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地排解,并懂得以适宜的方式释放异常情绪。

摘要:目的 对烟草生产企业作业工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绵阳市某大型烟草企业的作业工人进行自评,应用描述性统计和2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该企业作业工人SCL-90结果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7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接害车间工人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7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车间工人。结论 该卷烟生产企业作业工人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工作压力及作业环境等因素是工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

关键词:烟草生产,企业,心理调查

参考文献

[1]张作纪.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5.

[2]唐秋萍,程灶火,袁爱华,等.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7(1):16-20.

[3]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09-1114.

[4]刘念,先德强,李钰,等.某烟草生产企业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21-1923.

8.心理作业 篇八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 作业拖沓问题 应用

一..主题与背景

心理咨询是要解决问题的,但什么是问题,理论不同,理解也不同。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问题是精神创伤所致,行为学派认为是有效训练不足或奖惩不当造成的,而认知学派则认为是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人本主义则认为缺乏应有的尊重接纳所致。

“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基本假设是指目前有一个明确的问题,而造成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事出必有因”,找出原因似乎就可以解决问题。然而,许多问题发生的因果关系常常很难确定,问题往往是互动下的产物,原来的因演变成后来的果,后来的果又变成因,到底谁是因?谁是果?实在很难确定。不当的思考方向、解决方法最终瘫痪了问题的解决甚至带来更大的问题。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以解决为思考方向和思考焦点,不再追究“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专注于朝向问题解决的历程。

二.情境描述与问题讨论

女儿做作业比较慢,小学阶段就要从7点做到9点多,进入初中后,作业量大增,寄宿的她常常打电话来抱怨:“妈妈,坑爹啊,今天晚上作业好多,我只能9点下晚自习,等10点宿舍管理员休息,再溜到厕所去做罗……”我还想劝说什么,女儿急急地把电话挂了:“好了,没时间和你说了……”

在家里的我只能干着急……

这次家长会,我和女儿心中的学霸同桌的妈妈坐在一起聊起来。“我的孩子每周回来都要先看电视……”学霸陶妈妈说。

“哦?我家的倒是听话,我们家根本不开电视机的……周末我担心她辛苦,也没有让她上补习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做作业……”

“我家的做作业快,大概一个小时做完。”

我瞪圆了眼,吃惊地问:“是一学科花一个小时吧?”

“是所有的科目啊……”,估计陶妈妈怕我吓坏了,补充说:“有时候也需要两个小时……”

……

“差距啊!”我心里默念,一定得想办法解决这个作业磨蹭的问题了……

家长会后,我搂着女儿在校园外面散步“闲”聊(此处的“闲”绝不是漫无目的的。许多渴望了解的女儿的心思都是她在“闲”聊时不经意透露的;许多担心女儿反感、不好解决的问题都是通过漫不经心的“闲”聊解决的。)

“今天陶妈妈说陶同学每周一回家都要先看电视。我的崽崽真的很重视学习,有自制力哦,一回家都是做作业……诶,不过,”我装作突然想起这个话题,说,“他做作业只需两个小时呢。”

“是的,他的速度超级快。”女儿一点也没有反感,兴致勃勃地顺着我的话题说,“他晚自习作业也做得快。”

“崽崽,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作业慢的问题了……”我握住女儿的手,一副我是她的“战友”,同仇敌忾的样子——进入初中以来,女儿一改过去不愿意让我检查作业的态度,变得喜欢把作业给我检查。因为我每次都会微笑着说:“妈妈是来帮你的,是你的助手。你放心,你做错了的地方妈妈坚决不会批评你的。”女儿开始会不情愿地给我,碰上她坚决拒绝,我不生气也不强求。她慢慢知道了她是可以掌控这件事的,她是安全的。如此慢慢循环,她现在有问题愿意找妈妈协助,我也感觉母女关系更近一层了。

“其实我也可以快起来。有一次,谢同学第二节课要我帮她出小报,我加快速度,一节课就做完了全部的作业。这个时候,陶同学还没有做完呢。”

“真的?!”

我灵光乍现,想起焦点解决理论中说的——“例外”带出问题的解决。是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处在问题的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例外”。现在,女儿自己找到的“有一次作业很快”的“例外”,可以引导问题的解决,并且让她自己感受到对问题的控制感,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和资源解决问题的。

“是的”,女儿继续滔滔不绝地说,“要想我作业做得快,除非做完作业后要出去玩,或者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有几回要去外婆家我不是也很快做完作业了吗?”

“那我们把周末安排满一点?控制作业时间好吗?”我说。

“行!”

“你还想周末有什么活动?增加看新闻?”

“好!周五回家不急着写作业,先看新闻和焦点访谈,训练听力、了解实事。”女儿爽快地答应了。

“为了提高成绩,还增加点课外的作业:背一篇古诗文?做两篇英语课外阅读?讲两章《三国》?做一页语文基础知识题?”

女儿有点犹豫地思考着,我慢慢等待,真诚地望着女儿的眼睛说:“你放心,完成这些任务时,绝对不会再加量了,一定及时刹车……”

“我不想做语文基础知识题……”

我牢牢记住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由捐款若干到减少最后到决定不捐的“超限效应”的故事,因此思索着说:“也行!妈妈尊重你!如果有空就两周做一页,没空或不想做就不做!”

女儿答应了……

“另外,你做作业的时候还要先估计时间,然后一定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就像考试打下课铃一样,用这个办法训练你的速度,看看行不行。”我接着明晰她如何快起来的具体行为,“我帮你调闹钟!”

“不用吧,妈妈,我有手表。”

“不,手表有时候会忘记看,时间就过了……”

……

接下来几周,作业速度确实大大提高,有了时间看新闻、有了时间陪才一岁的妹妹……

我还记下每周女儿作业总时间、单科花费时间,吃饭时及时反馈,表扬、强化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分析没有按时完成的原因。并对女儿进行评量询问,协助她把抽象的概念——作业速度快多了,用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如果原来的速度是0到10之间的7,现在是8、8.5……

我就这样用一次小小的例外情境作为改变的开始,加强、加多例外情境的发生,逐步发展成更多的改变。

三.反思与分析

在解决女儿做作业拖沓的问题时,我觉得我运用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疗法的一些策略。

1.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

(1)“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重视积极语言的暗示作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及语言的世界。同一情境或行为,不同的人会赋予不同的意义。一个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态或弱点,我们不光要看到问题症状,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正向功能。如女儿作业拖沓,我却发现隐藏在背后的是一个重视学习的孩子。当我将女儿作业拖沓赋意并描述为“你重视学习,整个周末没有玩耍,都在用心完成作业”时,将会影响我对女儿所采取的行动是理解、支持,而非责骂,继而影响她的行动。而之后行动结果的描述,又会影响她下一次的行动,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每个人对事件的描述和其行动之间是互相循环的。为了不让语言习惯限制思考,被固定的印象所蒙蔽,我要女儿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说:“我要合理安排时间,我做作业很快”——藉由改变看问题的观点,达到改变行为。

(2)个体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相信个体自己的资源

每个人都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我始终把女儿视为解决她自己问题的专家,相信她有能力及丰富的资源去解决她的问题。解铃仍需系铃人,别人都无法代劳。

2、重视“改变”,达到系统平衡

(1)“改变”是不断在发生的——找到“例外”

世界之轮不停地转动着,人是活的,当我们用“某人是XX”这样的句子来描述现象时,都只能反应某些特定时空的状况,不能代表她永远都是如此,“改变”是不断在发生的。最难能可贵的是去发现问题没发生的时刻,找到没有问题时的情境与行为,找到“例外”。

(2)从“白”入手,重视“小改变”,达到系统平衡

人的心理系统可以用阴阳太极图来理解,心理及行为的改变可以由黑的部分着手,去修改问题的结构。如追问她为什么慢、观察她做作业,寻找“黑”的原因。继而自认为找到了原因,所以抱怨、批评她时不时离开座位、找文具,甚至上厕所、擤鼻涕(女儿有鼻炎)都会被诟病。相信这时的女儿完全笼罩在“黑”中,陷入无助的情绪,问题也一直没被解决。

现在,我们由女儿看到自己身上已经存在的“白”入手,让白的部分扩展。白的部分扩大一些,黑的部分就少一些。这些小的改变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系统就和原先不一样了;持续小改变,就会累积成大改变,这就好比“雪球效应”。我引导女儿看到“白”的小改变存在、看重“白”的小改变的价值,使她愿意促进小改变的发生与持续,最终扩大并积累,滴水穿石,最终达到系统的改变与平衡。

3. 从接收到的反应判断沟通是否有效,合作解决问题

在许多父母与儿女相处的经验中,当父母发现子女的行为有变化时(如:发型、服装变得过于新潮),往往会采取说教、斥责或限制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孩子会认为父母限制自由且不信任自己,为了证明自己已经独立,孩子会更坚持原有的行为与父母对抗。这时父母应从孩子这些反应察觉到自己所传达的讯息孩子没有接收到,沟通无效,应做些别的事来表达他们的关心及爱意,而不是坚持原有的行为。

在我和女儿的相处中,我很注意我发出讯息后孩子传来的反应,注重合作。我了解她的想法与做法,进入她的世界,一步一步与她的情感、想法互动。例如前述帮助女儿检查作业最初遭到拒绝的例子。从她的反应,我知道她接受到的是我管着她,甚至有可能会挨批评的信息。因此我想帮女儿检查作业,在学习上助她一臂之力的意图并未被她接收到并且产生意义。这时,我认识到:没有抗拒的孩子,只有不知变通的妈妈。没有失败,只有回馈。我在她不接受的时候尝试让步、做些不同的事,以传达真正的意思。我不断调整语气,表示我的诚恳,甚至承诺发现作业错误时,封住自己的唠叨的嘴巴,听女儿自己谈解题思路。由此一步一步让女儿感受到我帮助她的真正意图。

在这样良好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合作是正向与朝向未来的,我协助她搜寻并创造新的意义,产生新的想法与行为,协助她将模糊的陈述具体化,做积极的行动引导,我们的合作使问题迎刃而解。

9.《心理健康教育》作业模版 篇九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叶青山

姓 名:

1634001214032 学 号:

学 校: 蒙城电大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矗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故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加强对青少年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时期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5月17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总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三、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四、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10.心理健康作业之爱情 篇十

092212118 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什么是爱情?如何看待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并对你未来的家进行一下描述。

在爱情这个词中,爱是由I love you组成,最上面的一撇是I,中间三点是love,下面的“又”是you;而情的部首是心旁,因此在我看来爱情就是用心地爱对方。爱是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因为爱情也是有保质期的,一旦过了保质期也就是新鲜期,两个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时候就会需要我们认真经营我们的爱情。但双方都不正视这个问题,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可想而知。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没有信任,始终怀疑对方对自己的忠诚,始终认为对方是在欺骗自己,那么他们就不会走得长远。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能相互理解,那么他们很可能会一直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最终的结果也是不欢而散。而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却不能支持对方,那么对方就会没有动力去做事,更不会感到对方对自己的在乎,自己也会没有精神食粮,因此也不会长久。所以我认为,爱情是需要建立在信任、理解、支持的基础上。某些时候适当的搞一些小神秘,小浪漫也是有必要的,也是保证长久的一个不错的办法。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这一问题,在我看来,是有必要的,因为我觉得没有恋爱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而且恋爱可以使人变得

成熟,让我们更加有理智的分析问题,对待问题。恋爱可以让人有担当,有责任感。恋爱是我们从青涩转变为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有了恋爱这个认知,我们才可以更加理解父母,为父母着想。但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因为他们认为生活太无趣,需要找个伴来填满自己空余的时间;有人谈恋爱是因为自己太寂寞,一个人的生活太枯燥,需要找个人来慰藉自己空虚的心灵;也有人是为了炫耀,炫耀自己可以找个帅的或者美女来做自己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为了满足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也不乏很多人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去找对象,尤其在这个充满了现实的社会,金钱的诱惑胜过一切,为了钱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拜金女更是层出不穷。但不能否定的是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谈恋爱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可以让自己的心智更成熟,更加理性地去做每一件事。即使有些过程是痛苦的,但痛苦过后,便是清明,没有风雨哪能见彩虹。

而对于未来,我只希望过得平平凡凡,简简单单。在家里住着双方的父母,有自己的孩子,爱人有着稳定工作,而自己也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一个平静而祥和的家。房间不需要太多,够住就行,空间也不需要太大,够温暖就行。如果两个人遇到矛盾、摩擦可以相互冷静下来,待平静之后再解决;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可以共同去面对,去解决,给对方打气,而不是一个人担着,挑着;如果对对方有什么不满,要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双方的父母都能满意彼此,因为有父母的祝

11.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作业质量 篇十一

关键词:作业设计;分层法;作业质量

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巩固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作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如果作业设计不当,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一、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之初,笔者给所有学生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然而笔者发现,学生在做这种作业时,抄袭作业的现象很严重。有时作业全对,有时错的题一模一样。很显然,这些学生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完成任务。为了阻止这一现象,笔者曾不止一次向学生说明写作业的目的,要求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可效果甚微。为此笔者还狠狠地批评过学生,说他们做作业的态度不端正。后来从和学生的聊天中得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他们本身也有认真做作业的想法,但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在面对远远高于自身水平的作业时,他们往往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下手。为了完成作业,他们只好机械地抄别人的作业或答案。笔者从他们的作业中根本看不到他们已经弄懂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进一步辅导。通过这种方式做作业,不仅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毫无帮助,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是一种精力的浪费。这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二、优化作业设计的办法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笔者发现分层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分层作业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就是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层难易有别的作业。教师可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水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然后根据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相应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或由教师指定不同层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1.A层作业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类作业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的,其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B层作业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题目训练,也要有提高能力的训练题目。这类作业以中等生为主体,他们通过做该类型的作业,可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3.C层作业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该层次的作业主要是面对优等生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作业较传统作业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的学生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智力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方式等都各自不同,所以统一要求的作业不可能满足个性千差万别学生的需要。当面对相同的作业时,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作业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会有学生因作业太难而无从下手。这种“一刀切”式的作业与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阻碍了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差生的转化与优等生的培养。

与传统的作业相比,分层作业更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它以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为依据,为学生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就使作业的层次、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吻合,使每位学生都能做适合自身水平的作业,实现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目的。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低、中、高各水平段的学生,为每位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既让学困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成就感,又能保证优等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以挖掘,知识和能力得以落实。

总之,实施分层作业有助于提高作业质量。分层作业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它能很好地处理面向全体和照顾个体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作业是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培优转差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王安爱.作业分层设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J].中国·东盟博览,2012(11).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12.学生作业效果与作业负担分析 篇十二

一、作业效果分析

作业效果分析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作业效果的基本现状,并通过比较和回归分析,探查学习成绩、作业兴趣、作业负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最认可作业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

对于作业负担、作业兴趣和学习成绩三项内容,在小学和初中持同意看法的学生比例如表1所示。比较可知,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看法较为一致,均最为认同“做作业提高了学习成绩”,较为认同“喜欢做作业”,最不认同“作业负担不重”。可见,学生普遍认同作业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较多学生认为存在作业负担。

在作业效果的三个方面中,持同意看法的小学生比例均要高于初中生。相对而言,小学生要比初中生更认同作业的效果。此外,对不同学习成绩学生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对于作业效果的认同度低。如何增强学习成绩靠后学生的作业效果,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2.作业兴趣对提高学习成绩的影响要比作业负担更为明显

一般观点认为,作业兴趣和作业负担存在相互影响,而作业兴趣和作业负担会共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作业兴趣越高,作业负担越轻,越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推断此认识的合理性,本研究进行了作业兴趣和作业负担对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分析表2可知,作业兴趣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业负担越轻,越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进一步比较回归系数可知,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言,作业兴趣的影响要比作业负担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见,在优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时,通过减少学生作业时间来减轻作业负担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要把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有完成作业的持续性愿望,从而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二、作业负担重的后果分析

一般认为,作业负担重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近视率增加的重要因素。我们不禁要问,这种透支未来的付出是否值得?假如负担的增加带来了兴趣的增加、学习成绩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养成,也许还可以聊以自慰,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1.学生睡眠时间明显不足,且存在年级和学生群体差异

根据学生问卷结果可以发现,约57%的小学生睡眠不足9小时。其中,有近30%的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每天少于8小时。约50%的初中生睡眠不足8小时。其中,有近15%的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每天少于7小时。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睡眠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减少,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各个年级差异明显。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睡眠时间减少的趋势非常明显。而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群体差异分析后发现,越是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做作业时间越长,睡眠时间越少。这会使得学生第二天听课效率变差,从而导致无法理解教学内容,晚上回家完成作业的困难增加,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如此无疑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作业负担增加并不能带来学业成绩的提高

对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成绩进行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的相关系数为-0.242,初中的相关系数为-0.295。也就是说,作业负担的增加,所带来的结果并非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是学习成绩较为明显的降低。初中相关系数的数值要高于小学,说明初中作业负担增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负面作用更加明显。可见,靠增加作业负担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观念,实际上无法转变为现实。

3.作业负担增加会引发作业兴趣的明显降低

对作业负担与作业兴趣进行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的相关系数为-0.293,初中的相关系数为-0.405。也就是说,作业负担的增加,学生作业兴趣明显降低。初中相关系数的数值要高于小学,说明初中作业负担增加对于学生作业兴趣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

4.作业负担增加会阻碍育人功能的实现

当学生因作业负担过重而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又要避免被教师批评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调查结果表明(详见图1),学生存在较多的对答案和抄袭答案的现象。相对而言,初中要比小学更为严重,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靠前学生的抄袭和对答案的现象更加严重。

在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应用广泛的情况下,这些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作业育人功能的发挥,而且使得教师无法有效把握班级作业的真实情况,也就导致了作业对于诊断、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的功能丧失。

三、学生作业时间分析

作业时间常常是判定作业负担的关键指标之一,研究者用作业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作业量的多少。根据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的现象,基本可以推断学生的作业时间明显偏长。那么,学生需要做哪些作业?作业超时的现象严重到什么程度?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可以拆分为完成学校作业的时间、完成额外作业的时间。完成学校作业的时间又可以拆分为两个时间段,即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与在家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额外作业的时间又可分为完成家长作业的时间与完成自主作业的时间(详见图2)。

1.几乎所有学生在校就开始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几乎所有学生在学校内就要开始做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超过35%的小学生在校作业时间超过40分钟,约50%的初中生在校作业时间超过40分钟。据此可以推断,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校里,除自习课外,还利用课间活动和午间休息时间来完成作业。作业不仅剥夺了学生在家的休息时间,而且也侵占了本属于学生休息、运动的课间活动时间。

2.学生在家完成作业超时明显

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家完成作业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3.7%的小学生每天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有59%的初中生每天作业时间超过1.5小时。即使初中作业时间按2小时计,也有39%的学生每天作业时间超时。小学各年级作业时间超时比例较为接近,而在初中,八年级的超时比例要明显高于六、七年级,这可能与新增了物理等学科并且临近中考年级有关。若加上学生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则作业超时现象更加严重。可见,学生完成学校作业时间偏长是不争的事实。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不同群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中,小学和初中均有近65%的学生作业时间超时。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是,相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同样的作业量的情况下,学习成绩靠后学生所花费的时间更多。

3.学生完成额外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仅来自学校教师,还来自家长和自身不断追求第一的思想。由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小学,近30%的家长经常为学生布置某学科的额外作业,近30%的学生经常自主做一些额外作业。在初中阶段,家长和学生的比例均为20%。而家长不布置额外作业,学生自己也从不做额外作业的比例仅为2.4%。也就是说,至少有97.6%的家庭会购买教辅资料,并且学生会做额外作业。可见,家庭购买教辅资料、布置额外作业的现象极为普遍。

进行各因素的相关分析(详见表3),我们可以发现,家长布置额外作业的频次与学生成绩、完成作业时间等因素均不存在明显相关性,而学生自主做额外作业的频次则与各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这可以解释为,无论学生成绩如何,家长都会布置一些额外作业;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因为完成规定作业的时间较短,因而有更多自主时间来完成额外作业。

可见,学生做额外作业主要基于总量控制原则。如果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了,那么家长额外布置的作业和学生自己再做额外作业的时间就会增加。至于做什么作业,可能是喜欢哪门学科就做哪门学科作业。

此现象值得深思,当社会普遍批判学校布置作业太多、学生睡眠时间太少的时候,应该冷静地区分这些作业究竟是学校布置的,还是家长(或者学生)额外增加的?如果学校真的减少了作业量,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是否真正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如果我们把时间都留给家长布置作业,那么我们真的能够保证家长额外布置的作业质量很高吗?是否会更加适得其反?

四、结语

综合本文分析,学生作业负担重已经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这种负担既表现为生理负担,也表现为心理压力。相对而言,初中生的作业负担要比小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学习成绩靠后学生的作业负担要比学习成绩靠前学生的作业负担更重。

学生作业负担主要表现为完成学校作业的总时间明显偏长。在学校,学生会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作业,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运动、放松和休息。学生在家完成作业时间呈现出总量控制的特征,当学生在家完成学校作业时间较长时,完成家长作业和自主作业的时间就较短,反之则较长。

学生作业负担重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一是导致学生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二是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负面作用,三是弱化了学生的作业兴趣,四是阻碍了作业育人功能的发挥。在任何一个方面,初中生受到的负面影响都比小学生更大,学习成绩靠后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比学习成绩靠前学生更大。

上一篇: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下一篇:考勤制度(比较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