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2024-09-06

作文素材初中语文(共18篇)

1.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一

花季雨季

泰山双语学校初四五班黄心明

青春,重合着人生的花季和雨季,因而是一段奇妙而美好的时光。明媚中夹杂着丝缕忧伤,正如花香中含着雨水潮湿的气息。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人,才能含笑走过这段旅途。

我看到许多这样的人,无论命运如何,都不曾迷失自己,而是大踏步走过青春之路,让年华像诗歌一样流淌出美好。

田晓霞,《平凡的世界》中给我震撼最大的人物之一,让我看到了青春之花最灿烂的绽放。她作为一个官员的女儿,从小生活环境优越,性格活泼外向,生活学习也都顺心。然而她并没有像养尊处优的大小姐一般养成许多坏习气,因为她的心里总充满了热情,青春的朝气在她身上展现得透彻无比——在学生时代“违纪”读天安门诗抄;在文革时大胆批评时政;大学毕业后做了省报记者,勇敢迎接困难的新生活;为抢救洪水中的儿童献出了生命„„她的热情洋溢着青春的力量,壮美地走过了青春,让人惋惜,更让人赞叹!

我知道一位作家——子尤。当伙伴们都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病魔却拍着他的肩膀,把他带下了童年的秋千,送进了绝症病房——但这过早到来的雨季也成就了他的青春,在迷雾里,在阴雨下,在泥泞中,他一直在顽强地斗争着,前进着,用青春的力量在雨季中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花香,用坚韧书写着他生命的绝唱——一部《谁的青春有我狂》震动了多少人,他的离世更让不知多少人落泪„„

他们的青春已成过往,但不论是花香小径还是迷雾沼泽,他们都用心中的阳光照亮了自己的心灵,坦然走过了自己的花季、雨季。

看到他们,我不禁告诉自己,青春总是美好的,穿过雨帘、欣赏花香,要依靠心中的阳光。

2.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二

一、引入意境感受美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它是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美常常在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的课文中表现较突出。

在教学中可采用各种手段, 引导学生人情入境, 只要认真钻研, 积极思考, 变此景此情为“我情我景”, 就能挖掘出课文的意境美, 进而在鉴赏中营造出审美情趣。把学生引入意境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 通过各种直观手段, 使学生感知形象, 进入意境。

例如, 教学《一厘米》一文, 先投影《亲情闹钟》, 品味这篇文章中母亲的形象, 说明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它也可能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表现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再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描绘一下自己的亲人对自己关怀的细节, 进而引入课文, 作者也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却反映了一个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 表现主人公陶影对人格和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这种手段能刺激学生的情感, 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2. 可通过不同文章相同情景的联系进行对比来陶冶情操。

如学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 我们可以将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进行对比:开始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 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但后来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 而孔乙己却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都没捞到。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性格内涵等方面的比较探究, 我们就能更深一层地领略到两位文学大师在创作题材、主题基本相同情况下, 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艺术美。学生在内容上通过联系对比挖掘了文章体现的意境之美, 而且又使学生对意境美的作用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思想情感也得到了陶冶。

3. 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心理功能,

通过想象使概念化为形象, 静止的变为活动的, 片断的变为整体的, 从而入情入境。

如《天上的街市》一文, 诗人借助联想和想像, 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 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接着,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 展开想像:试想将来的某一天, 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 也登上了月球, 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和嫦娥, 你会怎样说呢?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描绘人间的美好生活:景色优美, 人们和谐相处。这说明他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也和作者产生了心理共鸣, 取得了审美效应。

二、品味语句发现美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 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诗文的语言艺术风格多姿多彩, 极富于表现力, 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含蓄幽默美, 词约而意丰的凝炼刻美, 近乎白描的相互自然美, 色彩缤纷的华丽丰富美, 各有千秋的变换句式美, 颇具魅力的修辞艺术美, 还有准确严谨美和音乐节奏美等不胜枚举, 都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 披文入情, 引导学生对那些能表情达意的词句细细品味, 做到“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悟出美妙之处, 挖掘出富有美感的语言, 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角度有很多, 以朱自清的《春》为例:

首先, 可以从字词挖掘美。作者用“朗润”写春山光泽, 用“涨”写春水涣涣, 用“红”写春日融融;写春草, 用“小”“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偷偷地”“钻”等词语, 细腻贴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 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小”“嫩”“绿”“软”等特征。整篇语言清新活泼、朴实、隽永, 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其次, 可以通过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来感悟美。如文章中写花色鲜艳, 不直接说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 而用“火”“霞”“雪”来比喻, 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使那火的燃烧炽烈、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脑海, 给人以生活的实感。

最后, 可用诵读理解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通过人的情感作用实现教育目的。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 产生对客观事物肯定可否的评价, 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春》一文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 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全文到处洋溢着春的活力, 带给人希望和力量,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恰当朗读, 时而轻快活泼, 时而激情高昂, 时而深情鼓励, 在情感的交流体验中, 激发学生抓紧春光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感情。

凡是美的事物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句, 学生会从中发现美、体会美, 并很自然地接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起美的心理共鸣, 教学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剖析结构理解美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向。美学家休谟认为, 合理的秩序和结构是一种美, 因为“秩序和结构适宜于使心灵感到快乐和满足”。作者的感情往往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浓烈和深化。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 进一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美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如在教《枣核》一课时, 首先引导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 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是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故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 但在文中却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小小的几颗枣核凝聚着海外游子深深的爱国情和浓浓的思乡情。在剖析了文章的结构的同时, 学生的思想情感也随着情节发展而不断发展, 进而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物精神之美。

四、因势利导创造美

陶行知认为:教育之美在于创造美。我们在将学生引进美的境界的同时, 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学生随着情感的不断升华, 必然会产生一种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强烈愿望。这时, 教师要以情激情、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造句说话、朗读和复述、练笔习作, 使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欲望得到满足。

如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中瑰丽壮观的日出美景时, 当学生进入意境, 仿佛自己在观赏日出的奇景时, 教师因势利导,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 他们会情绪高昂, 思路畅达, 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喜欢日出前绚丽, 多彩的红霞;有的说喜欢太阳露出小半边脸, 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那样天真可爱的景象;有的说喜欢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 使劲向上升的那种不可扼制的顽强毅力……这样, 就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一系列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使教学的效果更加完美。

陶行知先生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文性强, 对培养人的完美健全人格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语文教师应是传播美的艺术的桥梁, 要把美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完美的人。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转换时期, 对美的兴趣、对美的探究与追求正处于最活跃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 逐步形成客观高雅的审美方法,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3.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三

关键词:语文写作 素材积累 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1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2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1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2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3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强化学生写作功底的培养,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等方面的引导,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素材润色自己的文章,从而使文章最终成为能激发他人阅读兴趣的佳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应用到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引导上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经过设身处地的探究便能总结出可行性更高的策略,从而使其成功地作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去,以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送“鱼”送“渔”亦送“网”——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对策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3.

4.初中语文作文素材 篇四

爬上了塘边那棵大枣树,阵阵枣香将我的思绪拽回到了儿时的记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爷爷教我的读书声印在我的心头上。荷塘里,我和哥哥撑一条小筏,哥哥牵住一个莲蓬的头,轻轻一掰,一个莲蓬就落入我的怀里。我扒出一个莲子,填到嘴里,啊,好苦,但嚼着嚼着,我便发现莲子心还是很甜的,先苦后甜,苦中带甜,令我回味无穷。

生活不也是如此么?先苦后甜。只有先付出努力,尝过苦涩的味道,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才可以换来收获,换来甘与甜。

我用手抚摸着那棵枣树粗糙的皮肤,轻轻听着用手敲击发出的声响,我想起了姥姥,想起了日历……

5.初中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篇五

我在别的同学面前,一般也不太理他,只是放学,一起等父母来接时,才在一起待上一会儿。后来,有一天,发生一件事情,让我彻底改变了。

那天,刚放学,天就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转眼一片白茫茫。我和赵小晖站在校门口的小店前等着。一向准时的妈妈,这次不知怎的,都过了半小时还没到,同学大多被家长接走了,小店前只有几个躲雨的人。我有些急了,伸长脖子往雨里看。赵小晖也很焦急,他瘦长的脸拉得更长了,眼睛不停地朝远处瞄。

这时,一辆小三轮车一晃一晃地从雨里过来,是赵小晖的妈妈。那辆车上写着“环卫”两个字,我认出来,经常在我们小区看到,赵小晖妈妈是清洁工。我躲了一下,但那个穿着红黄清洁工衣服的女人大概并不认识我,她脱了雨披,一边抹着脸上的水珠一边示意赵小晖上车。

赵小晖刚上去,又跳了下来,朝他妈妈说了句什么,他妈妈也下来了,我见她犹豫了一下,对赵小晖说:唉呀,早知道多带一件雨披来的。赵小晖定在原地不动,似乎我不走,他也不走,做好了与我做伴的准备。

后来,我上了那辆平素用来装垃圾的车,这真是一次奇怪的经历:我第一次坐着一辆垃圾车回家。雨像要吞没这个世界,垃圾车像一艘小破船,摇摇晃晃地漂着,虽然味道不大好闻,不过我有些沉浸在自己奇特的想象里了。赵小晖在我后面打了个寒噤,我这才发觉起风了,雨更大了,瘦小的赵小晖几乎半个身体都露在外面,我朝里挪了挪,可没用,雨披从前面遮过来,大部分都遮在赵小晖的妈妈和我身上。他妈妈不停地扭头看我们,嘴里还嘟囔着什么,似乎对赵小晖的“不听话”表示不满:本来她妈妈要把雨披让给我们俩,但赵小晖耍脾气,说什么都不肯,还像个男子汉似的拍了拍并不强壮的胸脯。

其实时间不会太长,但在我的记忆里,那次的雨中“垃圾车行程”,像一部长长的探险镜头,刻在我脑子里。让我觉得“赵猴子”像我与生俱来的朋友一样。

第二天,“赵猴子”病了,感冒引起发高烧,没能来上学,我本想放学去看他的,但却忘了他家住在哪儿。

6.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的实践研究 篇六

一、从课堂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

在没有任何素材积累的情况下写出的作文内容会显得枯燥、毫无美感,就像是一位艺术家缺少了灵魂一样。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作为基础,那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会较难吸收,因为素材积累既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又是对资源积累的拓展提升,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因此,素材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加深作文材料的运用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呢?这就需要对课上教学和课下资料辅助合理理解和运用。语文教学课程和教材是密不可分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合理利用又容易被忽视,使得语文教材中的有些素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作文教学亦是如此。课内教材在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会有不少较实用的素材,因此引导学生积累教材内的素材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材的重要性。许多学生每次在作文写作的时候感到困难是因为对作文素材积累没有重视,更没有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内容中开始注重素材的积累,这对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学生应该在一些写作练习中积累相关的写作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式或思路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个相关题目,可以是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与之熟悉的相关人物。由于学生对于自己较为熟悉的人物都会有话可说,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题目的写作角度思考,如这个人的面部特征、性格秉性等方面,然后抓住一点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条理清晰、感情丰富。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事、物、人就可以作为作文素材,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从课外书籍的阅读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

教师鼓励学生加强对课外书籍的阅读,能起到拓宽知识面、 扩展视野、知识量积累的迅速增长等作用。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也是在感受科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熏陶过程, 不仅能加深对崇高精神品质的感受,而且在自身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面貌方面也会获得一定的提高。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目前没有接触到的生活实例和教材内容中没有的知识能够提前了解,使他们的情感方面得到升华,提升他们对某些没有接触过的事物的认知能力,还能获取不可或缺部分的知识积累。 通过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在拓展学生眼界、提升掌握的知识的同时,学生对一些优美的语句也能更好地掌握并合理运用到作文写作过程中,再加上将课外获取的知识融入进作文写作中,就会提升作文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健康发展、对于人生健康成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书籍。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对学生读书的体会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下去,并对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同学给予肯定或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让他们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

三、从现实生活的真情感受中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的世界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小桥流水等都可以是作为素材的来源,将眼睛看到的常见的素材用另一种独特的手法展现出来也会有一定的趣味。现实生活中, 学生只要注意细心观察,多一份欣赏环境的心境,就可以使观察能力进一步获得提高,促进作文素材的积累,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用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小学生的世界是不合理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充满了色彩和疑问,这也是促使他们对更多知识获知的一种途径,大人眼中的一些正常现象经常会成为孩子思考的对象,如蚂蚁搬家的时候可以搬动比自己重几倍的东西、每次下雨之前燕子都会飞得很低等。孩子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是在进步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切不可盲目打断而丧失细心观察的机会,因为生活中的每一次聚会、每一次郊游、每一次成长都是孩子积累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经历。同时,教师要鼓励孩子记录每一次的感受,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独特、敏锐的触角来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发现美、发现趣,让作文回归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拓宽写作素材的同时来提高作文教学成绩。

四、结束语

7.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七

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积累

例如,在读沈复的《幼时记趣》时,当学生体会了作者“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乐趣后,可以让他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童年的趣事。课堂上学生讲得很是热闹,课后让他们及时记在素材本里,可记下自己的,也可记下别人的,只要是有趣的就行。在教鲁迅的《社戏》,讲到孩子们想办法看戏和偷豆情节时,我们体会到了孩子之间的那种纯洁质朴的友谊后,就可引导他们去思考生活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可贵的情谊。这些真实的片段比好朋友在我考试考砸时鼓励我、考试时借我铅笔、下雨时借我伞要好得多。

二、坚持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

我们知道,喜欢看书的学生不一定作文好,作文好的学生肯定爱看书。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取决于:抱着怎样的心态去看书,是否有目的性,是否有自主思维的参与。可将素材原文和自己对素材的感想都记录在素材本上,并按其适用的主题进行归类;或者在某一主题下寻找相应的三条素材,同样抄录在素材本上并写下自己的评价。

三、抓住活动契机进行有效积累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为了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材料,亲自带学生融入大自然:春天去双台河领略自然风光,秋天率学生到辛集市小河里摸鱼,冬天去郊外冰河上打雪仗。然后再确定“春到双台河”“摸鱼”“打雪仗”这样的作文题目。春天时可去走走学校旁边的田间小路,冬天时去扫扫街道上的积雪。每周举行一次语文活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只要我们肯花时间,这些活动的开展可谓一举多得。

四、紧扣时事新闻进行有效积累

在这个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丰富的时代里,报纸、电视、网络都是学生可阅读的途径。老师可通过家校联系的平台,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获取有益信息,然后再在语文课前开展“新闻点评”“时事论坛”等小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而且素材让学生的作文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成就了旁征博引的大气。

五、挖掘乡土资源进行有效积累

乡土资源是指我们出生、成长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将这些资源积累起来,我们学生的作文将更具个性。

8.初中语文作文经典素材积累 篇八

一次鸡尾酒会上,主持人宣布拍卖一张千元大钞,大家以50元为单位互相竞价,出价最高和第二高的两人,都要如数付给他所开的价钱,但只有前者获得这张钞票。接下来,大家开始此起彼伏地竞价。当价钱抬高到500元时,只剩三四个人在竞价。最后,只剩下甲乙两人相持不下。

当甲喊出“950元”时,乙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1050元。”会场里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主持人转而得意地看着甲,等待他加价,或者退出。甲咬一咬牙,说:“2050元”。人群里出现更大的骚动。此时,只见乙摆摆手,表示退出这个“疯狂的拍卖”。结果,甲付出2050元买到那张千元钞票,而乙则平白付出1050元。两人“平分秋色”,各自损失的1050元都入了主持人的荷包。

这就是着名的游戏“苏必克陷阱”,它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苏必克发明的。

9.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九

101.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是决不可缺的,因为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是一种广度。

102.十五岁是风,二十岁是云,二十五岁是水,三十岁是山。风可感而不可见,云可见而不可捉,水可捉而不可握,只有山才能实实在在地把握;但云是风的面貌,水是云的凝结,山是水的故乡。没有风,云便不在漂游,没有云,水便不在降下,没有水,山便将要枯黄。

103.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做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做草叶和芽苗;春天从山涧轻捷地奔了过来,化作溪流和湖泊。春天化作一千一万种生命的形式,还化作歌声,还化作微笑,还化做温暖与美丽的色彩。

104.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105.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绿壁。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106.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乞丐说:“是色味俱佳的美食。”商人说:“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病人说:“是健康强壮的体魄。”囚犯说:“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由此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需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107.你的奔放决定你的豪爽,你的沉稳决定你的踏实,你的柔韧决定你的忍耐,你的内秀决定你的精细。总之,你的性格决定你的生活作风和态度。

108.有的拓荒者是天生的冒险家,他将薄田变成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有的拓荒者是浮浅的井底蛙,他在苍茫的大漠筑起一幢小楼,犁出几分贫瘠的农田。有的拓荒者是孤独的苦行僧,他背负仁爱,脚踩黄沙起行。有的拓荒者是放荡的行吟诗人,他浪迹天涯,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109.你也许不是最美丽,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110.成功人的周围,环绕着鲜花和掌声;失败人的前后,浸透着汗水和奋斗。成功的歌是用鲜花和掌声为音符谱成的乐曲;失败的歌是用牺牲和奋斗为号子写成的催人奋进的战歌。

111.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读传奇小说。112.人与人建立的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也许像黄山云海那样飘忽,也许像万里长城那样厚重,也许像昆仑积雪那样晶莹,也许像洞庭湖水那样浩淼,也许像茅台美酒那样醇厚,也许像龙井绿茶那样馨香。

113.长在北国的树木,之所以能熬过冬寒,不单因为冬天还有微微的阳光,更由于大地可以供给它们不断的暖意。身处困境得人们,之所以能冲破难关,不单因为有外界的帮助,更由于内心必胜的信念供给他们无穷的力量。

114.我珍惜从茫茫人海中提取的人生养料,滋润我的生活,激励我的精神;我珍惜成功的经验,也珍惜失败的教训;我珍惜痛苦的回忆,也珍惜欢乐的时光;我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进程;我珍惜人生的每一次坎坷,每一次奋进。成功与失败,痛苦与欢乐,都将融进我的血肉,陪伴我去书写更充实的人生。

115.思考,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利箭;思考,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一个人如果不思考,就不可能启迪智慧,求得真知,获得成功。

116.我梦想,驱驰于塞北苍茫辽阔的大漠,在猎猎的朔风中感受长河落日的情怀;我梦想,置身于江南小桥流水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莺啼的情调。

117.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也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118.本来没有到无限去的方舟。可是,被禁止的,就有吸引力,好象在深渊旁边那样。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人类不管怎样渺小、无能,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想尝试。

119.人生的每个阶段,乃至每一步都是美的。选择可能是伟大而又平凡的,过程可能是孤寂而又痛苦的,结局可能是朴素而又平凡的,梦想可能最终一无所获,但它能撑起你心中的一片蓝天。它们共同谱写了人生的壮丽诗篇。

120.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或清淡,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 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或欢快,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 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或浓艳,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

121.有人认为,沉默是麻木,沉没是蔑视,沉没是昏睡。不,沉没不是这样。沉默是临产前母腹中躁动的胎儿,沉默是比赛前拳击手充满力量的双拳,沉默是严寒里芽孢中萌生的新绿,沉默是火山喷发前在地下运行的岩浆。

122.大自然是丰富多采的。它或喷涌而为泉,或积聚而为潭,或飞流直下而为瀑,或汇纳百川而为海;同是一座山,或拔地而独秀,或逶迤而苍茫;同是一棵树,或叶绿吐雾,或根劲而裂石;同是一个洞庭湖,或“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同是一个长江赤壁,或“白鹭横江,水光接天”,或“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23.是伯乐,就让他去相马;是庖丁,就让他去解牛;是鲁班,就让他去弄斧;是华佗,就让他去治病。这就叫人尽其才。反之,是伯乐,让他去解牛;是庖丁,让他去相马;是鲁班,让他去治病;是华佗,让他去弄斧,那就是糟蹋人才。

124.受挫一次,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阶;不幸一次,对世间的认识成熟一级;磨难一次,对成功的内涵透彻一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要想过得快乐和欢欣,首先要把挫折、失败、不幸和痛苦读懂。

125.当春风吹开含苞待放的蓓蕾时,当婴儿呱呱坠地向人世报到时,它不声不响地走着,欢笑声不能使它停步;当秋风打落枯萎凋零的败叶时,当长者默默瞑目向人们诀别时,它无声无息地走着,悲叹声不能使它回头。这就是时光。

126.书籍,是人生取之不尽的宝藏。这宝藏,是徘徊人生低谷的慰藉,是解决棘手难题的锦囊,是登上辉煌山顶的清风,是创造新知新果的法宝。

127.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总是像海绵吸水似的,汲取大量的富有生命力的词语;总是像一座喷泉喷出的水柱似的,善于说出优美动听的语言;总是像卓越的射手似的,使他的语言的利箭精确地射中“意义的靶心”。

128.生命是首歌,歌唱它;生命是个梦,了解它;生命是挑战,迎接它;生命是牺牲,贡献它。129.胸怀大志的人,视失败如财富,他们在接受失败的时候,也完成了灵魂的拓展与升华;意志脆弱的人,视失败如畏途,他们往往在拒绝失败的时候,也拒绝了成功。

130.真理喜欢批评,因为经过批评,真理就会取胜;谬误害怕批评,因为经过批评,谬误就要失败。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大地;因为谬误是黑暗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遮盖整个天空。

131.青春不是粉面桃腮和朱唇红颜,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青春不是短暂的岁月和鲜红的色彩,而是一种永远充实、开放、活跃、蓬勃向上的心态,不断沸腾的滚滚热血。

132.生活,如同在沙漠上跋涉,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勇气;生活,如同在江河里游泳,需要过人的胆略和气魄。生活就是创造,需要刻苦、智慧和知难而上;生活就是战斗,需要汗水、鲜血和临危不惧。让我们在生活的考验中,永做强者。

133.弱者说,逆境是绊脚石,碰上它,会跌下失败的深渊;强者说,逆境是垫脚石,踩着它,可以登上成功的高峰。强者说,桥是路的延续,有了它,就能胜利前进;弱者说,桥是路的尽头,没有它,就只能半途而废。

134.假如生命是花,开时是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一瓣一瓣地撒在人生的旅途上;假如生命是树,我要把生命的根须一心一意地扎向大地的深处,哪怕脚下是坚硬的岩石,也要锲而不 3 舍地将根须钻进石逢,汲取生活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中做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光荣。135.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135.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幽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酷暑傍晚时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艰难行走中的一根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能帮你找到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疾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母亲是寂寞中的一朵鲜花,当你寂寞惆怅时,看一眼就会满目生辉,闻一下就会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而不会孤独;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步伐。136.认为自己是接受“天安门”的“检阅”,无权“检阅”“天安门”,是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客观上助长了某些人认为自己有权像“天安门”一样“检阅”一切,而被检阅者没有同时“检阅天安门”的权利这样一种思路和习惯。

137.人的精神世界的空间是有限的。善念多了,恶念少了;信念多了,消磨少了;追求多了,无聊少了。138.沉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如果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震荡,就没有突破。蛾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幻变成现实;海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了地平线。

139.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诺言,肃穆而深情。140.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脱落了。枯黄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怀着对金秋季节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去。假如我是落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又很快地被水溶化,然后钻进又黑又香的泥土里,尽情拥抱这些又大又小又粗又细的树根。

141.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而枯竭,它能使心灵的天空变得狭窄而阴暗,它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而模糊。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

142.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143.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没有了归途。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生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144.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145.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赖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屡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也许,幸福是你历经艰辛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关键的是,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146.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一棵向上的春苗,在江河大堤,是一朵欢腾的浪花;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147.浪费是地球的眼泪,流走了多少宝贵的资源?信任是友谊的桥梁,沟通了多少封闭的心扉? 148.悲悯,是人的情感的一脉活水,有时漾开柔波,有时惊起阵痛;悲悯,是人心灵上的一场甘霖,可以滋润干涸的心田,可以净化污浊的世风。爱心,是一片严冬里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股流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149.他,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送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

10.初中作文教学的素材积累教学探究 篇十

一、丰富素材积累形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积累习惯,引导学生从多途径积累素材。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随笔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周边的事物,深入思考,通过写随笔,更深刻的体会用文字记录的乐趣,锻炼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教师在安排学生写随笔时,放宽要求,并且坚持批改随笔,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动力,愿意主动积极的去关注生活,独立思考,丰富学生的见识。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前美文推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准备,由于要在课堂讲台展示,学生比较重视,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先去阅读和筛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见识,开阔了视野,长期坚持下来,会累积大量的素材,在思想构思方面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通过将一些优秀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和教师一起欣赏,能够吸收更多的想法和见解。推荐的文章可以是一些名家如余秋雨、周国平、毕淑敏等的散文,也可以是一些优秀的短篇等,学生通过相互分享,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积累自己需要的素材。同时教材也是很好的素材资源,初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文章,每一篇都值得去研究。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掘所学的文章,充分学习研究文章,从中提取出能够应用的点。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来分类整理教材中的素材,如按照勤学、励志、爱心、贡献等主题来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灵活运用于写作。

二、引导学生活用素材

学生在写作时应做到能够活用素材,如果在写作中照搬材料,不进行相应的提炼和概括,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硬,缺乏相应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分析一个材料时,能够做到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和练习,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压缩语段和概括内容要点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并且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提炼方法,让学生在应用材料时能够紧扣作文的主题。如在积累课本素材的过程中学会鉴赏文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总结梳理,勤于思考,做好相应的归纳总结,看什么样的素材适合什么样的话题,还可以对自己阅读的材料写一些读后感、评论等,然后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并且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活用教材素材。如在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感谢母亲为主题写一个小片段,让学生自由发挥,并试着用学习过的教材素材来丰富内容。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会充分应用刚学习过的教材素材,将其应用到小短文的练习中。

三、引导学生巧用素材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会用创造性的思维去处理积累的素材,并巧妙应用于写作中,实现平中见奇,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应用创新性的思维去写作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且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起创新意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式思维训练,如某节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猪的叫声”为例,来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猪的叫声一般被认为声音尖锐,难听。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说猪的叫声很响亮,有种催人奋进的感觉等。又如乌鸦,人们大多认为乌鸦代表着不祥、灾星等,但通过逆向思考,就能发现乌鸦身上反哺的美德。通过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来写作,能够写出更加新颖的内容。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对素材进行取舍,可以让学生多运用一些时事热点,这些材料鲜活形象,能够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如在写一个题目为《路在脚下》的文章时,用“世上本没有路,走的路多了也便成了路”来论证,不如用“洗脚女成为亿万富翁”的创业时事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果在写作时觉得有多个可以使用的素材,就应该结合题目和写作要求来分析出最好的选择,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同时要善于分析,积累的素材毕竟有限,而作文题目又五花八门,经常会出现素材不够用的情况,此时的做法就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素材的意义,将其巧妙应用于作文中,学会一材多用,充分发挥材料的价值。除此之外,还应善用简述,有点材料内容很多,如果在作文中使用大量的材料,容易出現内容冗长的问题,对文章的结构造成影响。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学会对材料去粗取精,合理应用材料,使其能够为作文增色。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反思体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善从教材、生活、课外书籍等方面积累素材,充实自己的作文,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思考感悟,练习通过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灵活应用素材。

11.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素材积累 篇十一

每个学期我都会让学生准备两个本, 一个是摘抄日记。一个是个人日记。摘抄日记是用于积累的。老师可以布置摘抄日记, 积累好词佳句哲理故事。每天都让学生完成一篇摘抄日记, 可以从课本中找好词好句, 也可以从课外作文书抑或经典名著中摘抄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言或是令自己感动的小故事。时间长了还可以搞专题积累, 如搜集写雷雨天气的词、句;搜集含有风、花、雪、月、春等字眼的古诗句;搜集描写人物外貌的、心理的、语言的、人物动作的优美语句;搜集含有哲理性的美文、小品等等。持之以恒, 坚持下去, 一学期就会是厚厚的一本, 在今后的写作中,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光摘抄还不行, 还要进行练习。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坚持每天一篇日记, 这又是我的一个方法。在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用心观察, 勤于思考, 注意积累, 关注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 并把所见所闻写下来, 把自己在摘抄日记中积累的好词, 好句运用到作文当中去, 哪怕是不太恰当, 也要运用, 用久了, 就会恰当的。从而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他们的思想也在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日积月累, 日记素材改善了学生那种“腹中空空, 无话可说”的局面, 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从经典课文中积累素材

教材是学生最熟悉的内容, 有的甚至可以熟读成诵。学生对教材课文深入透彻的理解, 对重要词句的鉴赏与情感揣摩, 加深学生对课文或文中经典语句的背诵, 让其自觉收集整理归类这些语句, 把它们作为作文的活水源头, 在写作中加以运用。如:《安塞腰鼓》中描写击打腰鼓场面的句子“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文章运用“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五个意象来比喻腰鼓, 写出了其特点, 这成为写场面的素材, 学习用多个意象来表现事物的方法。黄土高原的汉子击鼓的豪迈与自信也可运用于“激情豪迈”或“自信”或“幸福”等话题作文中。再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写水的神圣美好时写到“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 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 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 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 滋润我们的心田, 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 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 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写出了水养育了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他们的子子孙孙, 水是生命的源泉,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水和历史一起前进, 见证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的足迹, 伴随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水。这样的水怎能不神圣呢?这样的水印第安人怎能不怀有深情呢?这样的语句可以运用到以环保为主题文章中去, 运用到以“水”为话题的作文中去, 肯定会增色不少的。

三、从课外读物中积累素材

据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课外阅读每学年的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同时, 阅读也是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 加强阅读是向别人学习写作方法的不二法门。在作文教学中, 我结合课标内容指导学生多看书报、名著, 扩大知识面, 重视间接的生活积累。如:多读报纸, 不仅可以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还可以使自己与时俱进, 了解新闻的写作方法, 体会其遣词造句的精炼, 言简意赅, 也可从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如我让学生读报纸上介绍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的事迹的文章, 学生们读完后都说心全意为乘客服务的精神, 令我们每一人都感动万分;教师可让学生多阅读名人故事、童话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考高分作文、平常学生经典习作、报刊经典文章、名人传记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事迹等等, 如“沆瀣一气”“程门立雪”“袒腹东床”“牛郎织女”等故事, 也可以读《读者》《意林》等刊物。“程门立雪”的故事可以作为“尊师”的典型事例。“牛郎织女”可运用于“原则与自由”话题的作文。鲍叔牙与管仲的“高山流水”被传为“友情”佳话等等。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从日常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中的材料是最丰富的, 要写出好文章, 就必须贴近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 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每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的事情, 每一件事都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一个细节, 一个场景, 一段感悟, 一份矛盾等都可以是我们的素材。甚至当我们看电视新闻时, 我们也要运用智慧, 发现其存在的价值, 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如: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林秀贞, 她的事迹学生们就是通过电视上得到的:她30年如一日, 义务赡养了6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 她还在自家创办的企业中安置了20名农民职工, 其中8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困难, 还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教育条件, 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 捐献打井等公益事业捐款2.2万元, 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这样的事迹可以运用到以“感动”“感恩”等的话题作文中去, 这是不错的素材。我们还可以从中汲取大爱无疆、大爱如常的伟大精神力量。再如:在一篇学生作文《我的父亲》中, 这样写道:“父亲高高的个子, 由于劳累, 腰弯了, 有点佝偻的样子, 脸酱紫色, 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 条条很深, 手是开裂的, 而且有很厚的老茧……”从文中静态的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对父亲的观察很细, 淋漓尽致地描写出了父亲的艰辛。这犹如电影画面般,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多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 多进行思考, 这样, 在写作文时我们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在写作文时有丰富的素材可选, 学生发挥的余地就越大。所以要想让学生“下笔如有神”, 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就必须增加学生的积累。

(责任编辑:刘宝瑞)

12.初中语文作文素材名人名言 篇十二

2. 不应该迫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3.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4. 乐观都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中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

5. 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6. 我们曾经为欢乐而斗争,我们将要为欢乐而死。因此,悲哀永远不要同我们的名字连在一起。

7. 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进射出来的。

8.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世界,朝自己所乐于追求的方向去追求,就是你一生的道路,不必抱怨环境,也无须艳羡别人。

9. 快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能光是享用,而不去发掘。

10. 只有信念使快乐真实。——蒙田

11.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本生

12. 不应该迫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德谟克利特

13. 没有人能比笑得过多的人更感到深切的悲衰。——里克特

14. 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别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

13.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十三

(十):怎样详略

一、写文章要有详有略

【详略典故】这个雕像——没有手?

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伟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没有手。雕像的手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给砍去了!

原来,在一个深夜,罗丹完成了此雕像后,连夜叫醒他的徒弟们来欣赏。徒弟们反复看像,后来就把目光都集中在雕像的手上了: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徒弟们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们可从来也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评〗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是作品的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作文也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渲宾夺主”。

作文时,都会遇到一个如何安排文章详略的问题。在写人、记事的的文章里,在叙时,就有个详略的安排问题。不能想到哪能儿,写到哪能儿。不作详略安排,就会造成详略不当。

从选择题材、安排结构,到刻画人物、运用语言„„处理得当,方能使文章匀称和谐,错落有致,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反之,文章就难免主体不显,失去平衡,非但不能感染读者,甚至令人难以卒读。可见,处理好文章详和略的关系,是何等之重要。

古人对此就有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用墨如泼”、“惜墨如金”。

只有详略得当,才能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

究竟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到什么程度,略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能随意安排,这主要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

二、详略的实质和关系

1、详略的实质。

如何安排、落实详写、略写,既是一个写作理论问题,也是个实际操作问题;它既是个选材、组材问题,更是一个表达的问题。

2、、详写与略写的关系。

〖相同点〗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略写 :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不同点〗详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更好地反映主要内容。略写:是简要地介绍次要内容,补充说明主要内容。

二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三、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1、要根据中心定详略。

如何正确理解详略与中心(文章主题)的关系,如何具体落实详写和略写,这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大问题。

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 增强表达效果。所以,不论写人、叙事,均应详略适度,衡量的尺子,就看是否有利中心思想的表达。

2、选用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 不写。

四、在落实详写、略写时,有“四看”。

一看“文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要详写。

〖记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动物特点,要详写。(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

二看“结构”: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

三看“内容的性质”:

主要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1、为主要内容做准备、做铺垫的地方,要略写;

2、和主要内容作对比的地方,要略写;

3、为主要内容作陪衬的地方,要略写。

四看“表达方法”: 描写、叙述,要详写。抒情、议论,要略写。

五、哪些地方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哪些地方要详写?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详写(要敢于放手去写,要细致的刻画,充分地发挥);

2、事情的主要片段,要详写(能突出个人思想品质的事情,要详写);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4、叙述部分,要详写;

5、文章的重点,要详写(如人物思想品质、成就;事情的经过;景物、动物特征等,要详写);

6、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详写;

7、正文部分,要详写;

8、能直接显示事物本质的材料,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1、次要材料,要略写;

2、一般情节,要略写;

3、次要人物,要略写;

4、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5、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略写;

6、铺垫、陪衬部分,要略写;

7、孤立的、点滴材料,要略写;

8、无重大意义的材料,要略写。

六、运用详略时,应注意的事项。

1、在操作时,应注意详略要得当。作文时,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能信马由缰。

详略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均不细写;

二是,写人时,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记事时,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写景、状物时,主要方面的主内容不详;次要方面的次要内容不略。

三是,该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详;与中心不密切的地方,不略。

2、应注意,能突出中心、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有一定关系的材料,应略写。

3、事情的主要片段,在一人一事的记叙文中,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事情,要详写;一般情节,要略写。

4、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

5、叙述部分要详写,抒情、议论部分要略写。

14.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十四

一、故事素材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只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故事素材的应用应该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够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素材最适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故事素材的时候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故事要具有趣味性,只有有趣的故事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故事素材在教学作用中的作用。其次,故事素材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教师在选择故事类型和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现阶段的真实理解能力为基础,选择的故事要能够被学生理解,也只有这样,故事素材才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

例如,以“有趣的假期”为题目,作一篇不小于700字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写记事类的文章,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要求。教师在讲解如何写作的时候,可以引入相关的小故事,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模仿小故事的记事方式,来进行写作。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让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首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假期生活大多和娱乐有关,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类似的故事素材。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所选择的故事要尽可能地有趣,能够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所选故事要具有代表性。在此次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可以选择《疯狂的假期》作为故事素材,首先,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大多是和学生年龄相仿的小孩,具有很好的代入感,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篇小故事也是和假期有关系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故事素材应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中,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和写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应用能力。首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来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发表感想,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安排学生写听后感,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也可以是自己以前读过的,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再次,可以安排学生来写故事,可以是创造的,也可以是真实经历的。

例如,“心目中的老师”为题目作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判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也可以先让学生发言,谈谈在他们印象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讲一下有关其他老师的小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并且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兴趣。再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20年后的自己。首先可以让学生发言,讲一下自己现在所想象20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大多数学生会想20年后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是警察、富翁还是科学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比如20年后自己的样子、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会怎么样,等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果要求小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和说明文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方面,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词汇储备,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自身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很难对事情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学生写起来也比较困难。而如果让学生写小故事就不一样了,首先,学生容易下手;其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只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相应提高。

三、故事素材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故事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现代小学生的作文,很多都是内容比较空洞的,缺乏必要的创新,在形式上也大多仿照已有的作文模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所讲故事必须不相同,这样,后面讲的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该讲什么故事,该怎样讲,这就如同在写文章的时候,去思考写什么样的文章,该怎样写。这样就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便会得到提高。

例如,要求学生写关于人物的故事,学生可以以一个小物品展开,这个物品可以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物品,也可以是所描写人物所特有的,然后围绕这件物品所发生的事情,再通过这件事情来表达某种思想或者体现人物精神和性格。也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些预言故事,通常,预言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将预言故事应用到写作中,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写作的积极性。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也可以围绕故事来展开,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地去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说,故事素材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5.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十五

我国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无论是信息还是物流都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虽然人们的思想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教育也在不断被重视,但是在乡村中语文作文教学却被大众所忽略。作为乡村的初中学生,他们接触的新事物较少而且他们可以读的书数量也比较少,这些外部不利因素使得他们的写作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他们写的作文会出现虚情假意的状态,他们由于觉得无事可写,无感抒发,就会导致他们写作容易出现雷同的状态。对于农村教师来说,他们不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会使得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而且逐渐丧失写作能力。

【关键词】

乡村生活 素材 引导

当下乡村初中学生与城市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存在了相当大的差距,很多乡村初中生已经对作文形成了惧怕心理,乡村语文教师和家长没有对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真正重视起来,使得他们觉得写作并不重要,逐渐忽视了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作文需要在其产生兴趣的基础上,选材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法国大使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乡村教师应当发挥其作用,引领学生去寻找素材、发现素材,以此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乡村初中生写作的现状

当下乡村学生生活条件与城市学生相比比较落后,很多学生在宿舍住宿,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就使得他们出现见识面短浅而且课外书籍阅读匮乏的现状,学生的视野狭隘有局限性。他们无论是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是社交能力都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由于大环境的限制使得他们很难受到文学知识的熏陶,这样会使得学生们很难喜欢写作文而且写出的作文内容容易出现假大空的情况。

二、乡村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问题

(一)学生很难在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素材

乡村初中学生与城市初中学生相比,通常他们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很难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而且乡村中还存在很多留守儿童,他们除了教师的关爱以外几乎无人看管。乡村初中学生由于缺乏对于生活独立的思考,没有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自身对于事物的见解的认知,这就会使得他们的写作中常常出现很多套话。

(二)学生日常的阅读量过少

乡村初中学生常常觉得没有题材可写,就会导致其选择靠抄袭的方式来应付了事,所以他们的作文雷同性较强。这是由于他们的日常阅读量过少导致他们的写作内容陈旧匮乏而且创新能力不强,所以提高学生的日常阅读量是提高初中乡村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材与写作能力差

乡村初中学生由于自身不会选材,不懂得从生活中选材才会导致其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授课中没有将作文选材方式传授给学生,没有将写作提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来,就会导致初中生对写作无法提起兴趣,所以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想办法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提高乡村初中生作文选材能力的对策

(一)通过观察积累作文素材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会觉得在作文写作中觉得无话可说,常常会出现写作空虚的问题,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讲,其生存的空间与城市相比有更多的选材优势,这是因为乡村生活空间广阔。生活相对自由,生活内容以淳朴自然的方式存在,教师可以发挥其引导作用来让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在休息的时间带领学生领略田园风光,学生可以在爬树、捕鱼看鸟的时候收集乡村中特有的素材,蓝天绿树,清澈的水,这样惬意的生活在城市中很难找到,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让素材来源于生活,就不愁难以取材,作文空洞无物。

(二)通过增加阅读量积累素材

农村的生活条件要落后于城市,所以农村信息传递较慢,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就使得学生常常很难通过去图书管的方式来拓宽自身的阅读渠道。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通过阅读来开拓自己的视野,所以学生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将自己的书籍带到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向亲朋好友借书。通过书籍的分享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是面对少有书籍资源农村地区学校的改进方法之一,所以丰富班级的图书区至关重要。

(三)通过多练习提升选材与写作能力

要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就需要教师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提到日常的语文课程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进一步叙述、描叙、说明的方式来写出一段话或者几个句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描写使得自己文字功底得以提升。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通多对于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描写包括一花一木的变化以及气候抑或是自己心情的变化来完成自己的日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可以使得他们不再觉得无事可写、无例可举,同时教师可以对于学生制作板报、写演讲稿等可以提升自己的活动加以支持。

【结 语】

提升初中生作文的选材能力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当对于乡村初中生实施相应的帮助,让他们度过选材难、阅读量小的难关。让他们的作文选材贴近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这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写作会逐渐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不再让学生觉得写作选材难。

【参考文献】

【1】叶玲,杨丽.基于课文范例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16(13)

【2】马智君.湖南省初中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整体实验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4)

16.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十六

我爱夕阳,爱它红彤彤的面颊。夕阳下沉,总是伴着几声清脆的雁鸣;我爱夕阳,爱它羞涩的面颊。夕阳下沉,周围总是伴着几朵淡红的浮云;我爱夕阳,爱它唯美的意境,为周边的景物,镀上了橘色的光辉。冬天的夕阳更美,几丝飘零中,还透着几分温暖,伴随着连绵的山脉,悄悄遮住了自己美丽的脸颊„„

黄昏时分,我总喜欢一个人站在高处,望着渐渐西沉的太阳。此时的太阳在白天仿佛耗尽了自己的热量,失去了正午时的威严,不再那般咄咄逼人,使人不敢仰视它灿烂的面容。现在,它温柔了许多,金色的脸上泛出红晕,不一会儿,就被红色的面纱所包围,散发出淡淡的红光,把周围的云朵渲染成片片粉红色的棉花糖,似乎伸手可及,把天空装扮得异常美丽。太阳下沉了一点,脸更红了,仿佛一个醉汉在云层中歪歪扭扭地躺着,显出的是无限的散漫。又如一个调皮的孩童躲在云中与我们捉迷藏。太阳又沉下去了一些,只露出四分之三的脸,红红的,如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用面纱遮挡住自己下半边脸,迷人的眼睛轻轻地闪动,使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这片刻迷人的场面。不觉中,太阳又落下了不少,红红的面颊上显出了淡淡的紫色,只剩下半圆形的躯体在云中扭动,在天际轻舞,好像是一顶半圆形的帽子扣在云层上,鲜艳的色彩像火焰般雀跃,染红了半边天。

天空似乎不愿久等,迅速吞没着太阳火焰般的身躯。太阳更小了,微弱的光芒在告诉我们它并不想离去。可是上天的安排谁能违抗呢?太阳渐渐消失。最终只剩下一片灿烂的红霞在天边。晚风吹来片片落叶,此刻的美丽,有谁能不去观赏呢?

17.初中语文600字作文素材 篇十七

我多想偷点距离,让你离我近一点,再近一点……

小时候,我的一场大病使你从世界的某个角落赶来,在我看见你那被岁月打磨得富有浓浓沧桑感的面容时,心中的苦涩瞬间泉涌而出,化作眸中不住的泪水,爬满了我的脸庞。那是分别了又一个四年之后,我们的再见。

你不顾已经深夜,出去跑了十几条街,帮我买来了一小盒药。那天,或许是心理作用,或许是你的力量,我没有吞下苦涩的药,病也好了。药直到现在也一直被我珍藏着。之后你却再次与我断了联系。

爸,你回来瞧瞧你的母亲吧,瞧瞧她那满是皱纹的憔悴的面庞,原本花白的却依然倔强的染成黑色的头发,瞧瞧她一个人在深夜里嘤嘤哭泣,早晨却在你女儿面前只字不提时内心的悲凉。

爸,我多希望,你能在她身边,陪陪她,陪陪你的妈妈。

爸,我多想从上帝那偷点儿距离,把它抛到九霄云外,永远也不要再隔在我们之间。

爸,我好害怕,因为我心惊地发现,有一天,我已经记不清你的样子,记不清你的声线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什么时候,变得那么远了啊?

苍天啊,能不能让我从你那儿偷一点距离,好让我的爸爸再次回到我的身边?

18.作文素材初中语文 篇十八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要使信息技术课上得有效率、有特色, 就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素材, 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 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 把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情境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 时刻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事物, 多关注社会热点、流行文化, 随时收集对教学有帮助的素材, 这些就地取用的教学素材, 能使教学活动变得充实而生动, 更能体现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贴近学习生活, 鼓励应用、迁移与创新, 并且体验过程这一理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选取教学素材。

一、素材的趣味性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上好课, 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世界的兴趣之火。”可见,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如, 闽教版八年级上册Photoshop裁切工具的学习中, 我以“制作两寸红底彩照”为活动主题, 首先每组随机选取两位学生, 用老师的手机相互给对方拍照, 拍完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靓影了, 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将手机内的照片导入到电脑上, 再通过软件一一浏览, 此时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照片, 都激动不已, 课堂气氛不断升温, 最后老师抛出课堂任务, 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照片的处理中了。

由于就地选择了与生活贴近的教学素材, 学生觉得处理自己的照片比修改别人的照片更具有意义, 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感到我不是在学计算机, 而是在用计算机。

又如, 闽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Flash补间动画时恰逢圣诞节, 我便以“送祝福、迎圣诞”为主题学习制作动画贺卡, 学生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从图片到文字的相互变换, 从形状补间动画到动作补间动画的切换, 亲手制作电子贺卡, 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学生的创作热情异常高涨。

二、素材的生活性

新课标提出:从问题解决出发, 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比如, 闽教版七年级上册介绍因特网时, 正逢“十一”国庆长假, 许多学生家庭都有出游计划, 我结合实际, 以周边县市自驾游为主题, 要求学生查找自己出行目的地的相关信息, 如, 景点介绍、景点门票、当地土特产、小吃等, 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学生搜索的信息正是学生所需要的,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

又如, 在闽教版八年级下册“编辑视频”的学习中, 老师将之前收集的有关运动会、班队活动、外出活动的照片、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在温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引导学生制作“动感影集”, 给青春留个纪念。教师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素材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不同兴趣爱好,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丰富起来。

例如, 八年级上册Photoshop图像合成的学习中, 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图片素材资源包, 里面包含了课前、课中、课后拍摄的一些生活照、动物、植物、汽车、风景、明星等图片, 让学生依照自己喜欢的进行选择, 围绕主题自由创作, 如, 动物私语、环游世界、个人秀、晒晒我和明星的合影, 等等。素材丰富了, 学生就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创造出想象力丰富、个性独特的作品来。

四、素材的实用性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强, 把教材中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变为学生熟悉的、生动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观察、实验、交流、讨论等形式开展学习, 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素材选择时, 应考虑素材的实用性。

比如, 七年级上册“导购电脑设备”中有关硬件知识, 单调、枯燥、抽象, 虽然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有电脑, 但他们对主机内部的结构知之甚少, 所以课堂上老师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学生一起探究机箱内部的秘密, 给学生准备几台旧电脑, 从拆解到组装,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再如, 八年级下册“编辑音频”中, 教师下载几段学生喜爱的经典的电影、动漫等的视频片段, 让学生现场为其配音并录制, 再将这些音频资料进行再创作。

这样实用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更能增加感知深度, 提高学习效率。

五、素材的典型性

有些教材配备的素材所完成的效果仅仅只是新授知识的部分展现, 并不全面, 不具备典型性, 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 如在“电子板报”, 教材提供的素材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重新调整了素材, 结合班级学生来自不同乡镇的实际, 分小组展示各个乡镇的不同的民俗风情, 如, 中山镇的百家姓、桃溪镇的绿茶、永平乡的上刀山下火海、东留镇的木偶戏 (妈祖生日) , 等等, 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 收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 再利用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总之, 选择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但在教学素材选取时, 要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内容, 为呈现新知识服务, 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脱离, 选取的素材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 能形成共鸣, 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要善于捕捉信息、挖掘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快乐、激情、创新, 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 构建一个更加灵动、高效的课堂。

摘要:当今时代在发展, 科学技术在进步,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 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然后,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要使信息技术课上得有效率、有特色, 就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素材, 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 构建一个灵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材选取,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世勇.加强学科内容整合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12) .

[2]王志新.初中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怎样撰写科研论文下一篇:关于母鸡孵小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