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2024-08-06

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14篇)

1.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一

下个星期就轮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当升旗手了,为了激励小朋友,我就向他们说了一些当升旗手的骄傲与自豪,并鼓励他们为当升旗手而努力。第二天一回来,胡淑韩的妈妈就跟我说,胡淑韩想当升旗手,要我选她,刚好胡淑韩也在那里站着。

分析、措施与效果:

胡淑韩一向以来,几乎都没有惹教师生过气,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无论是晨锻还是午睡都表现很出色。她又很好强,想了的东西就必须会努力去争取。于是我就看着胡淑韩说:“是这样吗?淑韩?”她有些害臊地点点头。“升旗手不仅仅上课很认真(幼教smtxjs.),爱思考,会帮教师收拾玩具,并且吃饭速度快,不挑食,你能做到吗?”她又点了点头。“那教师就要看看了,如果你能做到的话,教师就选你当升旗手了。”果然,之后几天她吃饭的速度更快了,平时不吃的菜也能尝试着吃了。

2.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二

观察对象:任飞 (化名, 中班)

观察目的:幼儿是否乐于与同伴愉快交往

一、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时, 任飞和鲁忆 (化名) 选择了“美丽工作室”, 任飞当理发师, 鲁忆当顾客。

任飞先请鲁忆坐在美发镜前, 然后问:“你想剪个什么发型?”

鲁忆说:“我也不太清楚, 你觉得什么发型好看呢?”

任飞想了想, 递给鲁忆一本发型参考书, 说:“你看看这个挑一挑。”

鲁忆选了一个发型, 任飞就开始给他剪发, 很快就剪完了。

任飞又说:“我帮你洗一下头吧!躺下!”他一边说, 一边用小手假装拧开水龙头, 嘴里还发出“嗤嗤”的放水声。

洗好后, 任飞用毛巾给鲁忆擦了擦头发, 微笑着说:“好啦!”

鲁忆一边说“谢谢”, 一边假装掏钱给任飞。

任飞高兴地说:“希望你下次再来!”

二、观察分析

任飞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聪明的小男孩, 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 平时特别喜欢到“美丽工作室”和其他小朋友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而且也喜欢和别人交流和沟通, “美丽工作室”恰好既能满足他与同伴交往的需求, 又能满足他扮演角色的需求, 因此他对“美丽工作室”非常感兴趣。

班级也会结合理发店角色区开展活动, 例如组织大家一起到理发店去体验。任飞在游戏过程中, 在扮演理发师这个角色时, 主动向“顾客”询问需求, 并且想办法解决“顾客”不知道做什么发型的困惑, 服务态度积极热情, 都说明任飞对理发师的工作内容非常清楚, 有丰富的相关角色经验, 从而使两人在整个活动中配合默契又愉快。“顾客”对任飞的工作十分满意, 对他说“谢谢”并付款, 而任飞说出“希望你下次再来”, 说明他在其中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教育措施

(1) 教师积极鼓励任飞与同伴交往, 进一步强化他的这种正面行为。

(2) 教师参与到他的活动之中, 增加游戏的新鲜感, 以角色身份发起新的游戏情节, 进一步调动他交往的积极性。

3.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三

【关键词】观察记录法 观察幼儿 能力提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8-01

前言:在幼儿教育当中,观察记录法指的是教师对幼儿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举止进行记录和描述,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进行评价。在该方法的应用中,能够体现出对不同幼儿之间差异性的关注,同时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也能够对幼儿的行为细节进行捕捉。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观察幼儿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观察记录法,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观察幼儿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幼儿教师观察幼儿能力的现状

(一)观察幼儿意识缺失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当中,在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采取的态度较为漠视,缺乏对幼儿的关注及幼儿发展情况资料的搜集,较为忽视幼儿的个体和群体的需求。或者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不知道应该着重观察什么,因而难以捕捉到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也没能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或者观察之后没能形成系统的文字记录,观察幼儿意识方面有所缺失。

(二)观察幼儿策略不佳

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观察幼儿策略,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运用。在观察策略当中,主要包括程序性、陈述性等知识,而在实际情况下,教师对于观察幼儿的陈述性知识有所欠缺,对于观察幼儿的步骤、类型、方法等知识不够了解。另外,在观察幼儿的程序性知识方面,很多教师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对于事件取样、时间取样等观察幼儿的策略,往往难以进行灵活有效的运用,在观察之前的准备阶段,不能对目标进行合理的制定,对于场景描述、观察时间、观察者等观察记录中的必要信息,也往往会忽略,因而难以有效的对幼儿进行观察。

(三)观察幼儿能力不足

在一些幼儿园当中,要求教师每个月需要对保教笔记进行提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对于笔记的上交十分不积极。经过研究发现,上交不积极的教师,普遍缺乏观察幼儿的能力。因此,在保教的过程中,这些教师无法有效的观察幼儿的各种细节,因此对于保教笔记也不知道如何书写,往往只是随便应付了事。而对于部分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对于其所观察到的内容,通常会使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描述,对于其中的细节之处,也没能够进行详细的记录。随着幼儿成长档案袋计划的逐步推行,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资料的记录能力,但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其能力仍然有所不足。

二、运用观察记录法提升观察幼儿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

在观察记录当中,对幼儿的行为过程较为重视,而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则转移到了内容记录者,也就是教师的身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对观察幼儿的策略进行更为良好的应用。通过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教师的记录被其他教师重新创造,从而形成了集体性的知识构建。在集体的沟通和交流之下,记录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和广泛。而幼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幼儿意识,提高观察幼儿能力。

(二)加强观察记录能力培训

对于观察幼儿的内容,教师应当客观的进行描述和记录。对观察内容进行收集、观察和记录,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其他教师和相关专家对该教师记录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研究,记录内容是否能够体现出真实情况,最后还要对观察记录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以记录解释为基础,教师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探讨,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和研究,利用相关的理论给出相应的解释。在记录当中出现的关于幼儿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的内容,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幼儿教育策略进行改进。这样,通过对观察记录法的应用,能够逐渐锻炼和提升幼儿教师的观察幼儿能力,使其在教学当中能够更有针对性。

(三)对观察记录文本进行充实

幼儿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法的应用,应当对观察记录的文本加以充实,明确观察内容的来源和后续观察的设计。在记录当中,应当对多方主题提供的信息加以运用,对观察内容的原因加以记录,从而使观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强,锻炼和提升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例如,可以记录采取一些措施后幼儿的某种行为是否得到改进、与幼儿家长的交流心得、幼儿常见问题的验证、与其他教师交流验证的共性等内容。通过对应用效果的分析,判断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如果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后续设计可以不进行。如果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还应当确定后续的观察思路,例如问题原因、教育方法的适应性、后续观察的地点和时间等。

结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基础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素质、性格等都没有成型,因而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此,教师应当基于对幼儿细致观察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为此,应当科学运用观察记录法进行观察幼儿,不断提升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亚英.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J]. 中国教育学刊,2014,02:89-94.

[2]谈心. 观察幼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J]. 当代学前教育,2009,02:22-26.

[3]王丽萍. 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2,02:69-70+109.

4.幼儿园幼儿日常活动观察记录 篇四

班别:中一班

记录人:

记录时间:2011.11.13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2011.11.13 观察目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观察实录:

这一段时间,每天吃饭,轩轩都把饭得满身、满桌、满地到处都是。只见他一会儿把馒头撕成小块、小块的捏着玩;一会儿用匙子舀汤、舀稀饭倒在桌上、地下;一会儿又用手撕小菜叶子玩,每次大家都已经吃完饭再玩玩具,他的碗里还是满满一碗的饭。观察分析:

现在的幼儿祖辈的溺爱,凡事亲力亲为,孩子们没有锻炼的机会。父母们工作忙,教育不当,而且也缺乏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致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时,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门外”,有的不知如何扶碗,拿勺子;种种情况造成了孩子们不好的饮食习惯。教育措施:

在两个幼儿的合作建构中,可见乐乐是主动一方,构思主题,示范领导着建构过程;轩轩也很善于配合,两个孩子协调建构主题,很自然地形成了主配角分工,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实施者:李力

日常活动观摩记录

班别:中一班

记录人:

记录时间:2011.9.8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2011.9.4

观察目的:培养沟通和社交能力.观察实录: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来活跃了许多,再加上活动空间大了,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政政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刘晨娟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观察分析: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作为老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教育措施:

1、教师在进行个别幼儿行为指导时,抓住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重在引导幼儿掌握积极的社会交往技能技巧。

2、抓住机遇,对其进行教育。实施者:李力

日常活动观摩记录

班别:中一班

记录人:

记录时间:2011.9.20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2011.9.18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喜欢上学爱上学的习惯 观察实录:

今天早上轩轩来到幼儿园门口就躲有妈妈后面(平时能主动大声问好),不愿意跟老师问好。妈妈给换完鞋后又躲到妈妈身后,不愿意来到老师身边。我赶紧说:“轩轩过来吧,让老师看看,今天怎么了?”他“哇”的一声哭了:“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了,我要和妈妈在一起,我要回家。”妈妈告诉我:“今天轩轩不知道为什么,早上就不愿意来幼儿园,在家里就哭过了”。观察分析:

接连两天轩轩都会时不时伸手动到小朋友,老师提醒和引导全班小朋友要友好,同伴说他都不听,可能在昨天老师一句“你怎么又这样啊?”刺伤了孩子,但没有在全班面前刻意批评他,这也使一向倔强的他受伤了,所以他回家不敢对家人说,今天来园的时候以另一种理由找借口 教育措施:

5.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五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幼儿园 刘英姿

今天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选择了操作区的拼图,这个玩具是结合主题投掷的中国地图的拼图,拼板较多需要集体合作拼搭。孩子们对拼图很有兴趣也很有耐心。一开始,孩子们都在安静地拼插着自己手中的拼板,过了一会儿,萌萌开始烦躁起来,她面对自己手中较为复杂的拼板有些失去耐心。

这时,她向我走过来说:“老师,你能过来帮我拼一下吗?”我走过去,轻轻地对她说:“萌萌,老师不能代替你拼,你自己的工作要自己完成。”她一听,皱起了眉头。我坐在她身边对她说:“萌萌,老师坐在你边上看你是怎样完成的,好吗?老师相信你。”萌萌听后继续拼图。我见她大概拼出了头绪鼓励她说:“萌萌,你真棒,都已经拼好了这么多了,你看这部分和好那部分是连一起的呢,老师相信你们一起合作一定能拼完。”说完,她原先皱着的小眉头舒展了很多,高兴地点点头,继续自己手中的工作。不一会儿,琪琪把自己拼完了的那部分拼图,加上源源那些合在一起,有的小朋友还顺势拿起其中的一小块图片给同伴,她们一边说一边拼图,我走到他们身边说:“你们真不错,已经快完成拼图了,呀!源也拼了一大块了。”孩子们听了鼓励开心的继续拼着自己的拼图。分析:

萌萌小朋友性格内向,做事情缺乏耐心和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专注力总是不能很持久地保持,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求助于别人,所以当她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教师应耐心指导并给予鼓励,坚持要她自己完成,体验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在此拼图游戏中还锻炼了广大幼儿的合作意识,能够互相帮助。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幼儿园

通信方式: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幼儿园 刘英姿(收)邮编:138000

6.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六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徐峰

2008年11月5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研究儿童的游戏,探索儿童游戏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成人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成人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设备,幼儿喜欢的游戏空间,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也是成人有效地指导和丰富幼儿游戏的前提。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成人可以了解到何时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额外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或经验准备,以扩展和丰富进行中的游戏情节,成人何时参与游戏或同伴何时给予帮助是适时的,成人怎样参与以及同伴怎样帮助是适合幼儿游戏需要的。

二、幼儿游戏观察的一般原则

为了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观察者不论采用何种观察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三、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

游戏观察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和轶事记录。观察者在决定使用何种观察方法时,应在“易于使用”和“丰富描述”两者之间作出选择。1.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的早现与否,观察者预告将准备观察的项目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然而,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等级量表可用于评价那些难以量化的游戏行为及其品质。

与行为核对表相比,等级量表的不足在于需要通过制订等级来进行评价,这可能会降低资料的可靠性,也易出错。经常出现的问题还有: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轶事记录的内容可能很简短,但应包含以下信息:幼儿的姓名、性别,记录的日期,游戏的背景,以及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观察的结果等。焦点应放在对游戏中所见所闻的描述上。观察者在记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记录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内容。

◇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记录时保留游戏情节发展的顺序。◇记录应客观而准确。

四、幼儿游戏的观察方法

实施指导,观察先行。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知道幼儿游戏的空间、时间、玩具材料、伙伴、游戏内容等情况,才能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游戏。游戏最常用的有三种观察方法:

1、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

2、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

3、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

4、摄像记录

摄像机、数码相机在家庭和幼儿园日益普及。这些设备也可用作幼儿游戏观察的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

1.小班

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2.中班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3.大班

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增前,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7.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 g,由北京海淀兴旺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大鼠分笼饲养,自由进食,饲养室室温(22±1)℃,相对湿度40%~60%,12 hrs~12 hrs昼夜循环光照,适应3~5 d后可进行相应的实验。将24只大鼠均分到三种材质给药管组中,每组8只。

1.2 实验材料及仪器

16通道电极:16通道微电极阵列电极基座和电极电路板(Samtec),0.0013 inch镍铬合金丝(CFW),固态聚乙二醇(Enox);双侧给药管:25G橙色平头针头;表面无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内径0.32 mm,外径0.5 mm;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且具一定柔韧性的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内径0.32 mm,外径0.45 mm;另外还需常规大鼠脑手术器械、1%戊巴比妥钠、牙托水、牙托水泥及石蜡油等材料。

1.3 制作流程

1.3.1 16通道电极的制作

(1)将电路板金手指和电极基座一一对应焊接;(2)将镍铬合金丝切成一定长度,然后一根根排于电路板上,共两排,每排8根,左右各四根,中间间隔1.2 mm,丝与丝间距300μm,一根参考电极排于一侧;(3)轻柔剥掉将穿入电路板上金属孔处电极丝的绝缘层,并将剥好裸露的电极丝一一穿过圆孔;(4)参考电极穿入一侧的孔内,另一侧穿入一根地线;(5)将电极丝与电路板金属孔一一焊好,再将固体聚乙二醇融化后涂于电极丝表面,以起到固定作用;(6)将AB胶1∶1混合后涂于电极基座和电极电路板连接处,以起到固定和绝缘的作用;(7)最后用剪刀剪掉电路板两侧多余的边框,用锋利的眼科剪迅速剪掉电极丝末端部分,保证电极丝末端整齐并暴露横截面。制作完成的电极见图1。

注:图A为2×8多通道电极示意图,1为电极基座;2为电路板;3为地线;4为参考电极;5为电极丝;6为聚乙二醇。图B为2×8多通道电极实物图

1.3.2 给药管的制作

笔者分别选用了三种材质的毛细管作为给药管。一种是实验中常用到的金属给药管(图2A),来自于25G橙色平头针头[11];一种是不带涂层裸露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图2B);一种是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图2C)。

注:图A为金属管;图B为无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管;图C为带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

1.3.3 带双侧给药管的电极制作

将给药管用AB胶粘在已做好的16通道电极其中一面,要保证双侧给药管间距离为1.2 mm,给药管与电极丝间的距离为1 mm,粘好后在两个给药管中间插一个U型的堵丝,其中金属管需与地线焊在一起。具体见图3。

注:图A为电极+金属管;图B为电极+无涂层玻璃管;图C为电极+有涂层玻璃管

1.4 手术流程

大鼠以1%戊巴比妥钠溶液行腹腔麻醉,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在头部正中切开皮肤/筋膜,双氧水清理骨板暴露Bregma点;按照Paxinos&Watson大鼠解剖图谱[12],以前囟点为0点,确定r ACC下电极的区域:AP(0.5~4.0)、ML(0.5~1.5)、DV(2.0)。待目标脑区打磨好后用微推仪以1μm/s的速度下2.0 mm,最后用牙托水泥固定。取下Headstage;大鼠回笼单独饲养。待术后1周状态恢复良好后可进行后续实验。

1.5 给药流程

将大鼠自然的固定于啮齿动物固定装置上,轻轻地安抚大鼠,小心拔掉给药管内的管芯。进药针末端通过PE-10管连接于5μL的微量进样器,进药针头端比给药管长0.3 mm。抽取1μL的生理盐水,用微量给药泵以0.2μL/min的速度缓慢将药物泵入r ACC。进药针在给药结束后继续停留于给药管里1~2 min,保证药物被充分吸收;同样操作另一侧r ACC。

1.6 神经元活动的在体记录

笔者采用美国Blackrock公司的Cerbus128通道神经电生理信号记录系统对神经信号进行采集。该系统主要由多通道电极阵列、Headstage、前置放大器、光纤、神经信号处理器(NSP)、PC工作站等组成。采集到的原始信号可经高频和低频滤波分为两种信号:高频(250 Hz~5 k Hz)的胞外动作电位;低频(<250 Hz)的局部脑区场电位。再经Offline Sorter和Neuroexplore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1.7 记录位点的鉴定

大鼠麻醉后将1μL的滂胺天蓝从给药管缓慢注射至目标脑区;然后剪开胸腔,暴露心脏。将注射针头经心尖插入主动脉,剪掉右心耳。先使用约400 m L的生理盐水冲洗血液,然后缓慢灌注400 m L的4%的多聚甲醛至身体僵硬。灌流结束后,取出全脑,在4%的多聚甲醛中再浸泡2 h,然后30%的蔗糖4℃过夜。待组织沉降后便可进行冰冻切片。每片厚30μm,后贴片,HE染色,中性树脂封片,镜下观察。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 Pad 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oneway ANOVA及多重比较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织定位

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药物能被准确注射到目标脑区(r ACC脑区),而且多通道电极也位于目标脑区,见图4。

2.2 带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所测神经信号

采用带金属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到的大鼠前扣带皮层吻侧部神经元放电的动作电位和场电位背景噪音很大,信噪比<3,信号往往淹没于背景噪音中无法辨识,将地线缠绕于金属给药管也未能明显改善(图5A)。采用表面无涂层的毛细石英玻璃做给药管,采集到的动作电位和场电位背景噪音较小(图5B),其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37±1.35)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但由于该玻璃纤维太脆,不利于插入堵丝及长时间记录。采用表面有涂层的石英毛细玻璃管做给药管,可清晰记录到r ACC脑区神经元发放的动作电位和场电位,波形较好、背景噪音较小,信噪比>3(图5C)。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20±1.21)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6;且该玻璃管柔韧性较好,便于插入堵丝,长时间记录也未破损。

注:图A为带双侧金属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的spike波形;图B为带双侧无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的spike波形;图C为带双侧有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的spike波形

*与金属管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枢神经元放电的在体多通道同步记录技术(in vivo multi-channel recording methods for centural neural activities)是采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来监测神经元群的同步电活动[13,14]。与离体实验方法相比,应用这一方法可以记录清醒、自由活动动物脑区神经元的放电活动[15,16,17],将行为学和电生理学的方法相结合,可直观地分析大脑对外部事件的编码机制[18,19]。与单通道电生理技术相比,该技术克服了单通道电生理技术所具备的弊端,即一次只能记录一个神经元放电,以及单通道记录时动物活动受限,无法将外部事件与神经元放电相同步[17]。由于该技术的优越性,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对与学习认知相关机制的探索中[20,21],同时在对神经环路的研究中常需要对某个或某几个核团进行给药处理[22],因此能长期多次给药并记录电信号的带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使之成为可能。由于神经元放电活动较微弱,因此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23]。笔者尝试用常规金属针头改作为给药管,发现电极记录的信号背景噪音很大,将地线缠绕并焊于其上也未能明显缓解。然后改用具有绝缘特征的石英毛细玻璃管作为给药管,背景噪音明显减小,但是硬质易碎的石英玻璃管不利于笔者实验操作;最后笔者找到了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且具一定柔韧性的石英毛细玻璃管替代,效果很好。经笔者改良后的带双侧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可保证药物扩散到目标核团的,而且能清晰记录到活体动物在行为活动时神经元的同步放电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1)应保证电极尖端未被绝缘层包裹,这样才能使得电极与神经元接触;(2)剥离电极表面绝缘层时要轻柔,可多次操作,以免断开;(3)手术剥离硬脑膜也要轻柔,切勿损伤脑实质或导致出血;(4)下电极的速度要慢,一般来说,电极经过的地方神经元会失活,因此记录电极只进不退;(5)电极要固定好以后才可将Headstage拔下,以免将电极位置移动;(6)给药时速度也要慢,一般为0.2μL/min,因为如果给药太快会对细胞产生冲击作用,而使其位置发生改变;注药结束后要停留5~10 min再将注射内芯移除,这样有利于药物被充分吸收。

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设计了带双给药管的16通道电极,使得能在对目标核团给予药物处理后记录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满足了笔者的实验需求,而且,药理学实验与在体记录相结合可以获得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摘要:目的: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学记录技术研究前扣带皮层吻侧部(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神经元参与情绪情感活动时的放电特征时,除在rACC脑区埋置多通道电极外,还需同时埋置给药管以观察药物对rACC神经元放电特征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带给药管的多通道在体记录电极的制作及埋置方法。方法:自制带双侧给药管的多通道在体记录电极,所采用给药管材质有三种,分别为金属、表面无涂层的石英玻璃纤维(玻璃裸管)和表面有聚酰胺胶涂层且具一定柔韧性的石英玻璃纤维(玻璃涂层管),然后埋植电极并记录神经电信号,最后插管位置组织定位。结果:盐水被注射到目标脑区,即rACC脑区;电极丝也定位于双侧前扣带皮层吻侧部;用带金属给药管的多通道电极,记录到的神经元放电背景噪音较大(信噪比<3)。用带玻璃裸管的电极可清晰记录到目标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信噪比>3),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37±1.35)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玻璃管质硬易碎,不易插入堵丝,也不易在慢性实验中脑部长时间保存。用带玻璃涂层管的电极也可清晰记录到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信噪比>3),信噪比与金属管组比较[(5.20±1.21)vs(2.3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易于插入堵丝,便于在动物脑中长时间保留。结论:自制带涂层石英毛细玻璃管的电极成功实现了对某一脑区或核团同步埋植给药管和电极,使得药物干预并记录清醒活动大鼠脑电活动的实验便于进行。

8.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八

【关 键 词】 观察记录;幼儿评价;幼儿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所指观察记录,是运用描述性语言记录幼儿日常活动的行为发生过程并加以解读的一种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教育评价明确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评价必须在日常生活与教育教学中采用自然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不难发现,与过于强调量化的传统评价相比,更突出过程性、情景性评价。但基于笔者四年幼教实践经验及与一线教师接触发现:教师虽整日忙于写观察记录,其实质尚未有效发挥评价作用。对此,笔者产生研究观察记录的想法: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二、研究对象、方法

(一)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采取随机与目的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山西省太原市分别选取四所幼儿园(公、私立各两所)。各园选取观察记录文本6本(每园小、中、大各2班)共24本。教师来自主、付班教师各1人。其中,所有文本内容统一要求于2011年第一学期。管理人员选自四所园的园长、教研主任各1人。

(二)研究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针对24本记录文本的观察时间、目的、地点、对象、过程、分析、措施、效果分析8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2. 访谈法。非结构性访谈,主要了解教师观察记录能力、管理者对观察记录的态度。

三、观察记录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观察记录文本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所指观察记录文本,是把所观察到的现象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分析的书面资料。包括:观察时间、目的、地点、对象、过程、观察分析、措施、效果分析八部分。

1. 效果分析缺乏有效性。观察记录文本最后一项效果分析有别于观察分析,观察分析是针对记录内容作出的解释以便进一步提出改进教学或提高幼儿发展能力的措施。效果分析,主要诊断措施的落实情况,即针对记录文本中幼儿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措施后做的后续分析。24个文本有1位教师没写效果分析,23位教师所写内容过于简单、空洞、套话。

【案例1】“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教育需不断深化,效果会更佳”、“今日略有进步,仍需继续努力”。

这样的效果分析过于形式化,缺乏实际意义。效果分析是针对采取教育措施后,揭示幼儿有无改进?有哪方面的变化?有无变化的原因?从而为后续教育提供改进建议。因此,教师需重新解读效果分析的实质。

2. 缺少后续观察设计。观察法强调,关注个体行为和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对现实生活中自然发生的事件进行长期研究,把儿童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进行评估。[2]可见,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是连续的过程,观察不是一次完成的,需不断进行以便全面了解。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得知,“效果分析”结束后,本次观察记录也将终止,不再对幼儿行为做后续观察。

观察中发现的问题继续深入了解不仅使幼儿的学习、活动过程清晰地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打破教师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不同幼儿的言行,避免因缺乏后续观察而导致对幼儿观察出现断层,不全面、教育实施不到位现象。蔡昱晓在《做好观察的几点思考》里提到,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缺乏递进性。这一观点与笔者接触幼儿教师发现的问题相吻合。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后续观察设计,以提高观察的连续性。

(二)幼儿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 记录解释缺乏教师间的交流。伽达默尔指出,理解其实总是这样一些被误认为是独立存在视域的融合过程。视域融合意味着解释者与他人的视域相交融,在对话中超越自己有限的视界,而使对话双方在融合中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因而,意义被拓展、丰富。[3]然而,现实中,观察记录属于个人行为,记录解释缺乏多元主体交流。

【案例2】观察过程:小朋友上课都在认真听,只见多多伸了个懒腰,发出一阵怪叫,扰乱上课秩序。下课了,小朋友告他的状,他总是一脸不在乎,“不就是推了他一下嘛,怎么了?”老师鼓励他把字写好就可以得小红花,可他却说“无所谓”。

观察分析:多多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很调皮,所以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他不管干什么事,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于老师的教育常反问,摆出不服气的样子。

观察分析中,该教师给多多戴了一个“活泼好动,很调皮”的“帽子”。多多出现这一行为受多方因素影响——教学方法、活动内容的适宜性等。该教师仅从自己组织的活动分析多多的行为,做出主观、经验性的推断,尚未与其他教师交流确定该幼儿是否在其他活动也表现出类似现象,最后找出其存在的原因。

2. 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沟通。(1)观察内容来源,忽视与家长交流获取信息。

【案例3】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特别活泼,而教师反映孩子在园不爱说话、害羞等现象。

现实中教师观察内容来源于幼儿一日活动的显著行为,教学方法,内容的使用效果等。家长的信息提供只是听听而已,尚未有效落实。这样导致家园双方对于孩子行为、心理的了解被局限于某一特定环境。如果把这种不一致性的信息,作为观察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有目的地捕捉活动场景对其观察,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策略,而且能提出家园合作的具体建议。

(2)“分析内容”缺乏家庭因素的考虑。24个文本共313篇,只有27篇涉及家庭因素,其余都是立足于教学的角度分析。

(三)幼儿园管理者对观察记录缺乏足够重视

管理的核心在于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工作,而幼儿园管理任务就是采用科学管理手段,将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教育好儿童、服务好家长的双重任务。[4]幼儿园管理者的观念、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方向。

访谈中,教师说“我们每天除了组织教学、户外活动、孩子安全,就是备课、写教育笔记、观察记录等书面材料。每周五离园前交教研室,周一发下来继续写。根本没多余时间观察孩子,只能靠平时注意到什么,事后回忆记录下来。”[5]为进一步了解,笔者分别与园长、教研主任访谈。当问到“您认为幼儿园的主要工作有哪些”。他们脱口而出说是幼儿安全、教学活动、家长工作、亲子游戏等。当再次问到:“您如何看待观察记录”,他们回答“我们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也让老师记录且每周都要检查”;当问到:“您是如何处理记录文本的”。有一位园长说,“我们用红笔把不妥当的地方批注出来”,其他的管理人员说:“我们收回主要是想督促老师记录一日发生的事,也没有其他后续工作,他们也挺辛苦”。

可见,管理者重视幼儿安全、教学、家长工作、亲子游戏等。面对观察记录则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足够重视,主要体现于尚未引导教师学习如何有效观察?观察的意义所在?观察的注意事项?对记录中出现的问题也不组织教师研讨。所以,教师只知道记录的书面格式,具体如何操作,缺乏足够认识,致使观察记录成了固守形式的工作。

四、提高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的策略

(一)充实观察记录文本

1. 写明观察内容来源。为了提高观察的目的性、针对性,应采用多方主体提供的信息,写明观察内容的缘由,包括:某行为采取措施后是否有改进;验证幼儿屡见发生的问题;与家长交流所得;与其他教师交流验证是否具有共性等。

2. 后继观察设计。根据效果分析确定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有则可以不进行后续设计;如果没有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以此确定后续观察的思路(为什么没有改进?是教育方法不适应还是分析有误?预设下次观察的时间、地点)

(二)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记录能力

1. 客观描述记录。首先,收集观察内容(录像),请教师观察并做记录。其次,讲解自己的记录与其他老师分享。最后,讲解后,专家及其他教师分析记录内容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所观察内容并总结观察记录的注意事项。

2. 对记录文本各部分,集体讨论。首先,针对记录解释,讨论各自的看法或查找资料用相关理论做出解释。其次,针对记录中幼儿出现的行为、心理活动等问题,进一步讨论,深化为教学、家园合作的启发或提出教育改进策略。

(三)创设宽松、自由交流的环境

瑞吉欧的纪录与观察、解释是交织在一起的。记录最初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但是在解释过程中关注点转到了纪录者的学习过程上,转到了在与其他人比较过程中所出现的主观性上。这种变化被看作是一种机会,能够使每个老师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那些自身必须加强和提高的能力。当对儿童的学习纪录被教师个体了解或重新了解、创造或再创造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集体的知识建构过程,从而使得知识在许多人的贡献下变得更加广泛而丰富。同时,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对记录的解读权,可以打破或避免个人主义解释的危险。

因此,幼儿园管理者要重新认识观察记录对幼儿发展、教学改进、家园合作的作用,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交流环境至关重要。

注释:

[1]柳剑.幼儿教师运用观察记录法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及对策研究[D].2009,9.

[2]虞永平,张惠娟等著.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22.

[3]叶小红.从记录、对话到反思——诠释学取向的儿童观察记录[J].上海教育科研,2005,(7):52.

[4]张燕.幼儿园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

[5]朱家雄,王峥.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中的儿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00-101.

9.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九

晨风中飘着丝丝小雨,让人感觉虽是五月的天,可早晨还是有点冷。因为很怕冷,所以还是穿了件外套去上班了。

又到母亲节来临之际,小班组的老师们精心安排了一组母亲节“亲子活动”。于今天上午举行。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们也正因为有了许多的节日,而使生活不断增添一些美丽的印记。值得回味。

晨间,因孩子母亲们的到来,让校园更加的热闹与温馨。为了感受“亲子活动”的精彩。我陆续走进了四个小班,在感受着欢闹场面的同时,也用心地收藏着美好瞬间。

花絮一:在多功能厅,小四班的师生正在上课,艺术活动——小石头滚画《美丽的花瓶》。师生、家长有序互动,体验快乐。特别是当韩老师的示范花瓶呈现时,孩子们那齐刷刷的一阵“鼓点声”(高兴得用自己的小脚,起劲地踏点地板声)煞是精彩。

花絮二:在小二班,聆听了几位妈妈的感言。妈妈们今天可是做了回老师,在全体小朋友、妈妈朋友们、孩子老师面前,交流着“感受孩子成长”的感言。当然,妈妈们在感受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不会忘记感谢孩子的老师和阿姨。并送上一句:“老师、阿姨辛苦了!谢谢老师、阿姨!”。在小二班,还看到了“孩子剥牛肉干给自己妈妈吃”的故事。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体验着“学做孝敬小真人”的快乐。

花絮三:在小一班,欣赏了妈妈们的才艺展。一位妈妈和孩子,正合作用“丝网材料”制作着漂亮的花蝴蝶。孩子们很是喜欢。

花絮四:在小三班,在班级这个大舞台上,妈妈和孩子正以“亲子同台”的形式,共同演绎着自己的才艺。分享着亲子活动的这份快乐。

10.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十

背景资料:搬入新园后,我们中班由原来的两个班分为了三个班。我班是一个混合班,班上大部分孩子我以前没有带过,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新老师,我的当务之急便是和孩子们建立起感情,让他们喜欢我.信任我。通过一个星期对孩子的接触以及向原班老师的了解,我班孩子的性格普遍内向,不擅于表现自己,在以前的班集体中往往是老师忽略的对象。这群孩子在情感上是缺失的,他们长时间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很渴望老师的爱。针对这一情况,我着重于和每个孩子交流,对每个孩子进行细致观察,争取让每个孩子在我这儿找到爱,享受爱。“这儿!”典典用手指指自己的膝盖。我把典典的裤腿卷起来,果然和我判断的一样,只是一点白色的划痕,我便轻轻地拍了拍典典让他站起来走一走,典典顺从的走了两步,我对典典说:“不要紧的!一会儿就不疼了!”说着便在典典的膝盖上揉起来,边揉边反复和点点说一些类似于“要小心!”“是勇敢的孩子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之类的话。典典的哭声渐渐停止,两分钟后,他又在区域角高兴的玩了起来。

片段三:下午放学了,我组织孩子们参与离园活动《切西瓜》,要求孩子们牵成圆圈进行游戏,只见典典听见我的要求后,连忙从队伍的后面走到了我的跟前,紧紧的牵住了我的手,旁边的小朋友看见了议论纷纷的说:“典典,你插队了。”“老师,典典插队啦!”我微笑的看着典典,正准备要他遵守秩序,典典抬头害羞的看着我,拉着我的手更紧了。我知道了典典是想和我亲近一点,于是便没有作声,任由他牵着我的手进行游戏。游戏的玩法是我发出指令切几块西瓜,几个小朋友就抱在一起,每当我发出指令时,典典都会向我这边跑来抱紧我。不是拉拉的的手就是摸摸我的衣服,还很得意的告诉同伴:“我摸到王老师的手啦!”

分析与措施: 通过以上三个片段,我发现典典在送杯子时是故意在老师的面前出现,而在看到老师关注他摔倒的时候加大哭声是希望老师能够被自己的哭声所吸引,给自己安慰、爱抚。摸老师的衣服和手是喜欢老师,想亲近老师的表现。其实这也说明了孩子和我之间的情感正在萌芽,正在发展。

表面看来典典向教师发出的行为目的只是希望教师能够注意自己、给自己一些关爱,但就其根本而言,却是孩子内心对教师所怀有的依恋之情的一种表白。对于典典的表白我也给予着回应:当他想引起我注意时我没有指责他,给了他一个回应的眼神,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但我知道对孩子的心理来说是一个大大的安慰,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的眼睛里,是受到了老师的关注的。他也会更放心的把自己的感情交给老师。当典典摔倒后,我的“蹲”.“抱”.“查看伤口”.“安慰鼓励”这四个行动让典典深刻的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爱,这也为他后来主动亲近老师做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11.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十一

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记录的价值在哪里

1.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的思维方式。

幼儿思维的发展虽然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但是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具体表现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在科学活动中儿童通过记录对活动结果的猜测显示出儿童初期的分析能力。儿童依靠先前经验对“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最后做出预测。对探究过程的记录也可以作为支持探究结果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于儿童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记录客观发生的结果之后,幼儿会将实际结果同自己的猜想进行对比,主动建构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产生新的经验。

2.有利于幼儿形成科学态度。

我国曾将幼儿园科学活动命名为“常识”活动,只重视向儿童灌输知识,忽视了情感态度及方法的培养。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意识到“知识本位”是错误的,应该培养儿童成为有科学素养的人。科学态度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态度要求幼儿尊重事实,在客观记录的基础上,用已收集到的数据得出客观的结论。儿童认识事物有主观性,他们有“一百种想法”、“一百种认识”,我们要保护并且顺应儿童的天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特有方式去表达对世界的认识,但是这不等于要将儿童与客观世界相隔离。儿童有了解事实的权利,我们要提供给儿童认识客观事实的机会并培养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

3.有利于儿童自主学习。

谈到“科学”会让许多人“望文生畏”,一些教师觉得开展科学活动难度大,认为传统的教学不失为一种相对安全的实施方式。但这样的教学会使儿童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儿童学习变得呆板、无意义。近些年的科学教育更注重儿童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摆脱以往的“高控制”,给予儿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提供一种支持性的环境让儿童对记录产生兴趣,并进一步引导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记录活动中的探索和发现,使儿童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记录的方法、组织形式有哪些

记录的方法有绘画、文字、符号、照相、录像、实物粘贴、雕塑等方法。例如,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蚯蚓引导儿童去观察。第一次观察主要围绕“蚯蚓长什么样子”开展。小班幼儿的自主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对儿童的记录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拍照这种直观、生动的方法以适应小班幼儿的理解力。而中大班的儿童无论在自主性还是在思维的深广度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围绕“蚯蚓爱吃什么”的活动,教师也可以设计出观察表格,在表格左侧画出各种常见食物,让儿童通过“√”“×”的符号对蚯蚓爱吃的食物做记录。

根据参与人数的不同也可以将儿童的记录分为: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师幼记录、集体记录四种。通过个人记录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儿童发展的现状。如果将儿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征的个人记录收集起来就组成了儿童的“成长档案袋”,无论对于教师教学的改进、家园共育还是儿童的健康成长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小组记录则是开展及维持良好同伴关系的催化剂。儿童在小组记录中学习分工和合作,学习怎样交流与分享,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小组记录为儿童情感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由于时间及儿童自身能力的限制,有时儿童所做记录会和他们所想表达的意思不太一致,这时候教师的介入会使记录的意义更完整。例如在绘画记录中教师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到儿童记录的真实意义并在记录纸上写下儿童的话,使记录的内容更全面且促进了师幼之间的互动。集体记录可以通过主题墙或者记录本的形式进行记录。例如自然角中的“蝌蚪如何变青蛙”的观察活动中,教师提供记录本让儿童记录每日蝌蚪的变化。在“今天天气怎么样”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可制作天气状况记录表的主题墙,让全体幼儿进行记录。从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师幼记录到集体记录,儿童渐渐学会了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且能够做到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

三、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记录

最近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到“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那么如何才能使记录有意义呢?

首先,关注儿童年龄的差异性。我们在选择内容和记录方式上要关注儿童的年龄差异,清楚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例如,如果为小班儿童设计记录内容为“比较两个相似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异同”是不符合小班儿童年龄特点的。因为小班儿童在观察事物时会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单个事物并只能关注到事物的明显特征。这样的设计超出了儿童的理解范围,容易造成记录的混乱,也会影响儿童对于记录的兴趣。

其次,记录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活动中讲究对于学科关键经验的把握,记录也要求对于关键内容的把握。有了这些核心部分才会有的放矢,让记录变得更加有效率、有意义。例如,在科学活动“鸡蛋的沉与浮”中,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就问儿童:“小朋友们,你们猜老师手里面拿的是什么,请将它写在记录纸上。”这样的猜测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记录要与活动的目标有内在联系,并且要与活动重点相结合。

最后,记录环节的及时性。科学活动中各个环节都需要记录:活动前的猜测、实验过程所获得的资料、活动结果以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够使记录环节顺利完成,教师偶尔会打断幼儿探索过程要求幼儿记录,这就影响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和坚持性,不仅没有使记录有意义,反而将记录变成了幼儿的负担。我们要明确的一个原则就是:记录是为儿童的探究活动服务的,它的作用是促进活动的开展而非抑制。

四、记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切忌为了记录而记录。

有些科学活动都是教师经过长久的计划,每个环节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劳动成果,记录表的设计也不例外。但是儿童在活动中往往会不感兴趣,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兴趣点对接不上。教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打断儿童活动“温柔地强制”儿童去记录。教师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所做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儿童更健康快乐的成长、而绝不仅仅是教学计划的履行。记录则是要为让儿童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而服务的,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儿童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性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儿童记录。

2.要对记录进行再记录。

第一个记录者是儿童,而第二个记录者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的改进离不开教学观察记录。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有目的地搜集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儿童记录进行分析,或者在儿童记录过程中观察儿童记录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透过这些信息教师会不断地反思教学活动,把握儿童的认知风格,思考教学策略,为教学的完善做好铺垫。

3.是一次性记录还是终身记录。

对于活动中产生的记录单的去留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笔者不赞成将记录单丢弃,因为记录单的用处不止于记录,它还可以有更大的价值值得教师去挖掘。可以将记录单作为墙面设计的材料、儿童的成果展示在墙面上,让儿童觉得自己被尊重并且可以和同伴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抽取记录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收藏在儿童的成长档案袋中,组成儿童发展现状的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刘占兰.幼儿科学探究中的记录问题.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11)

[3]国秀华.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指导策略.幼儿教育(教师版),2007(11)

[4]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2.幼儿园活动区观察记录 篇十二

笔者深入幼儿园发现小班幼儿存在较明显的同伴互动行为, 而历来研究大多集中于中、大班幼儿的同伴互动, 因此本文以小班幼儿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同伴互动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1]同伴互动行为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心理的交互作用, 它是使一个儿童的行为或者价值观因另一个儿童的行为而改变的过程。[2]自主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活动氛围, 同伴互动行为也相对较集中和自由。本文中的同伴互动是指发生在自主活动中的小班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相互交流和应对的行为。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取保定市某幼儿园小班的43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 结合文献法、自然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 采用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 笔者正式观察的时间是每周三下午3:00到5:00, 为期三个月, 并以轶事记录的方式, 记录下典型的幼儿互动行为过程。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主题

结合小班幼儿特点, 本文将记录的63个事件归纳为三个主题类型, 即:友好型互动行为、中等型互动行为和不友好型互动行为。在本文中, 友好型主要指对他人有益的, 能友好相处的行为, 分为关心帮助和表示友好, 分别出现8次和3次;不友好型主要指对他人不利, 不能友好相处的不受欢迎的行为, 分为攻击、告状、争夺资源和拒绝帮助, 分别出现4次、11次、7次和2次;中等型是介于友好和不友好型之间的中性行为, 分为共同参与游戏、寻求帮助、提醒和维护规则、炫耀、表达情感, 分别出现12次、5次、2次、3次和6次。可见, 中等型互动行为出现的频次较高, 约占了总体的44%, 其次是不友好型互动行为, 约占38%;而友好型互动行为只约占18%。其中大多数互动行为中都出现了言语交流。其中最多的是共同参与游戏, 最少的是提醒和维护规则。

总体而言, 小班幼儿同伴间的中等型互动行为较多, 不友好型互动多于友好型互动, 告状、争夺资源等行为出现的频次较高。在小班幼儿同伴交往中, 友好型互动行为出现较少, 这与幼儿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以及教师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方式

本文把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方式分为语言、动作、语言伴随动作这三种, 其中语言方式出现18次, 占28.6%, 动作方式出现20次, 占31.7%, 语言伴随动作方式出现25次, 占39.7%。

可见,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方式中, 语言和动作都占相当大的比例, 语言伴随动作的比例最大, 单独语言和动作的方式差别不大, 动作略高于语言, 这是由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征所决定,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在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动作比语言反应要快的现象。

(三) 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现象描述及分析

本文以一个友好型和不友好型行为的交叉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事件: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的一个爬行区域边上, 高悦涵小朋友推了身边小男孩一下, 站到了一个小墩子上, 说“这个是我的”, 男孩听了, 刚要走到旁边那个上面, 只见高悦涵又用手拦了一下他, 说“那个是***的”, 她边说边拉旁边一个小女孩站上去, 说“她是我的好朋友”, 然后小男孩就跑走玩别的了。

分析:在本案例中, 高悦涵的行为既有友好型互动行为, 也有不友好型互动行为, 不友好型表现为对地盘的抢占, 也就是争夺资源, 进而导致攻击行为, 友好型表现为对好朋友的维护, 即表示友好和帮助, 互动方式是语言伴随着动作。小班幼儿开始对同伴表示友好, 希望得到更多地关注, 对“好朋友”有了初步概念, 是一种积极的同伴互动行为。但同时, 幼儿为了争夺稀缺资源, 发生了不友好的攻击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 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引导, 分析清楚原因, 不能一味指责。另外, 对那个跑走的小男孩也应给予更多情感上的关注。

总结:同伴互动行为具有复杂性, 行为的发生有它特定的起因。要鼓励积极的同伴互动, 对待消极的同伴互动行为时, 要结合幼儿性格特征和情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虽然小班幼儿的同伴互动行为不如中、大班幼儿发生的频率高, 但其社会性发展的需求正逐步扩展。在分析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过程中, 要结合幼儿自身和环境双重因素来采取适宜策略, 促进小班幼儿发展。

四、教育建议

基于对小班幼儿同伴互动行为的量和质两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提出如下几点参考建议:

(一) 重视同伴互动的价值, 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要认识到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价值, 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多鼓励友好的同伴互动行为。例如, 多鼓励胆小的幼儿与同伴互动, 对于经常有攻击等不友好行为的幼儿, 应细心观察并分析原因, 通过榜样模仿和行为强化等方法予以纠正。另外,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利用混龄同伴互动, 促进幼儿互动能力的发展。

(二) 营造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氛围

教师应当针对小班幼儿特点, 创设适宜小班幼儿同伴互动的环境, 包括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安全的活动空间;较丰富和开放的活动器材;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氛围等, 使小班幼儿在适宜进行同伴互动的氛围下开展活动。

(三) 善用榜样模仿法, 充分发挥同伴互动的积极作用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行为大多以模仿为主, 在集体活动中, 同伴互动的行为直接给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 这是让幼儿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 用行为榜样去改善幼儿的行为, 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丽.5-6岁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互动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13.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十三

我们通过对大班幼儿的一日生活观察发现,大班幼儿虽然自我服务较小班、中班幼儿要强,但是,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严惩缺乏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感。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纲要》中指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我班活泼聪明可爱,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大胆创造,在进行幼儿园物品管理中,老师在行为上是做到了每次总是强调小朋友玩好后及时整理玩具,但小朋友们每一次一到课间幼儿纷纷涌向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后都不主动自觉的收拾好活动室的物品,这样一来苦了老师,大大地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更是在浪费人力资源。该如何培养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教育对策与过程:

1、创设责任区:为了加强幼儿对他人、集体的责任感,我们创设了几个责任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把各种任务按要求划分成若干项,每一项落实到一个责任区,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配给值日生,使值日生主动承担起责任区工作,以此让幼儿去体验“责任”的含义。值日生负责幼儿一日三次餐具的发放;负责给植物角的植物浇水,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等。

2、教师对责任区进行指导和评价:教师要幼儿明确责任区的任务要求;如幼儿要负责好自己责任区的卫生、整洁,物品的合理摆放,参与教师更换、调整该区材料等各项活动,监督指导其它幼儿爱护本区物品,幼儿每天入园后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责任区,然后再进行其它活动,每天定时对责任区进行检查。

14.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 篇十四

角色游戏开始了,大家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扮演,俊俊小朋友选择了到“银行”扮演工作人员。大家都过来取钱,俊俊小朋友会一个一个的问:你需要取多少钱?但是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过来告诉我:俊俊来抢钱了。我走过去一看,俊俊和亮亮手里拿着几张银行的钱,在争抢,谁也不肯松手,俊俊一边抢一边在嘟嘟囔囔的说着什么。我问俊俊:为什么要抢别人的钱呢?俊俊说因为银行里没钱了。分析:

幼儿到了大班年龄,开始能够把行为规则化,从而获得是非观念,但其行为常常表明,他们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其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抢东西的现象很严重,不过与其他年龄段的幼儿不同的是:幼儿会边抢边说理由,由于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言语水平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表现开始增加。

措施:

大班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力。调动孩子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也是对他们进行了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设置“小记者”、“评论员”,组织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活动,请小记者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想法,最后集众家之长,总结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所以在讲评时,我请小朋友一起来帮俊俊想一想办法:当银行的钱被领完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大家有的说可以让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做一些钱,也有的说可以叫店里的人来存钱。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俊俊也表示方法都比较满意。

记录二

袁思怡小朋友是我们班上一位特别爱回答问题的孩子。每次活动时,她都能积极回答问题,有时还一边举手一边抢着说:“老师,我来说。”甚至不等别人说完就打断别人的话题,抢着发表自已的意见。今天的科学活动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小朋友的发言还没有完,袁思怡却高高举起了手,大声地说道:“老师,我来,我来。”导致其他小朋友无法听清楚小朋友回答问题,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分析: 袁思怡是我们班上性恪开朗,活泼大方,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聪明能干的孩子。当她打断我的话或者抢着回答问题时,可能是因为我的讲解或问题她都懂。其次,她的个性有善于表现自我的一面,平时唱歌阅读时她的声音总是特别大,也抢着上台表演,出现插嘴的情况也是她表现自我的体现。措施: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控制”表现欲强的孩子,使他们明白既要自已讲,也要听其他幼儿讲。在课堂上,要发言时一定要先举手,老师点到谁发言就谁发言。活动后,我及时与她交流沟通,让她明白打断别人的话是不礼貌的行为,别人讲话时,我们也要安静地听着。其次,在其它活动时,我们引导她用正确的方式来展现自已,比如举手。一段时间以后,袁思怡小朋友上课时再也没有插嘴,知道回答问题之前先举手,等着老师让她发言,别人发言时,她也很认真地听着。

第一次写幼儿园观察记录,如何选取观察内容?怎么下笔写呢?哪些观察内容更具有价值呢?本文为你分享了几十篇优秀的幼儿园观察记录,供你参考。

中班幼儿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

角色游戏“理发店”已经开展两周了,幼儿对新游戏很感兴趣。在今天的活动开始,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理发店”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游戏开始前,我问幼儿是自己商量分配角色还是老师分配,幼儿的回答是自己分配角色。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我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游戏开始了,我把玩具分到个组,尽管在游戏前我一直提醒幼儿不要抢玩具,但仍然有几个幼儿一见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己没得玩。这时,我发现有的组分配角色较好,有理发师、服务员和顾客。有的组只有理发师和服务员,而没有顾客,在我的提醒下,他们就改变了一些角色。在游戏过程中,张佳玲和黄颖扮演得比较好,张佳玲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子上让黄颖洗头,我看到黄颖洗得很认真,而且还有对“你洗得舒服吗?”“我这里很痒”等。还有几个幼儿也表现得不错。可还有一部分幼儿对玩具感兴趣,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几个幼儿回到角中。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朦胧了角色意识,以致游戏没办法玩下去。游戏结束时,幼儿学会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够整齐。

幼儿行为分析: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自我的主见,在游戏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

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助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反思与推进: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玩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的有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理发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玩具分组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角色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游戏观察记录(小医院角色扮演)

游戏现场:

游戏现场今天,角色游戏第一天开始,朱星宇、皮皮、蛋蛋三人兴致勃勃地来到小医院。只见他们很熟练地穿上医生的衣服,拿出医生道具,然后就开始等待“病人”的光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有的病人我假装着咳嗽走进医院,一边咳还一边说:“哎呦,我好难受,医生块给我看看吧!”只见三个小医生一人拿着听诊器、一人拿着针筒、一人拿着小锤子笑嘻嘻地想我走来。拿针的医生就趁我不备给皮皮打了一针。皮皮假装很疼的样子说:“医生,你还没有问我哪里不舒服,还没有诊断就打针啊!”三个孩子大笑起来!但仍旧一言不发。似乎还不是很明白到底应该做什么。

而有的小朋友挂号后直接去诊疗室等待就诊,而候诊室空无一人;有的则拿了药直接走出了小医院....分析与措施: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始有了明显的角色意识,他们都很希望扮演自己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人。可是对于扮演成某个角色后具体应该做什么还是很模糊。

去医院看病的经历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对于医生给病人听诊、护士打针的场景还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就进行了模仿。而看病前的挂号、付费、拿药等程序一般都是大人做的,所以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自然也不会想到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们就要给孩子这方面的引导。

对策:首先可以准备一些看病过程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回忆,知道怎样看病,需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小病人就有事可做了,不会一到医院就感觉像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在孩子熟悉后把这些形象化的图片贴在小医院的门口,让孩子可以有直观的参照。

其次,对于角色的分配上也要考虑。不要有三个医生,最好是一个医生、一个护士,这样才符合实际。如果要增加医生,可以开设专家门诊。

总之,孩子的游戏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可以提升生活经验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实际。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

“风味小吃店”是我们班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游戏。根据幼儿的需要现在风味小吃店的食品有:水饺、馒头、汤圆和羊肉串等,很多幼儿都喜欢参与风味小吃店的游戏,摆弄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有一次,王礼杰选择了风味小吃店游戏,他卖起了羊肉串。游戏中,他发现制作羊肉串的谢炜辰离开了,立刻跑去摆弄制作羊肉串的材料,觉得挺好玩的。谢炜辰回来后,与王礼杰吵了起来。因为,此时的王礼杰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制作羊肉串的岗位,他让谢炜辰去卖羊肉串,陆宇航不愿意,他据理力争,跟谢炜辰说道:“明明是我在做羊肉串的,我先来的。”王礼杰想了想说:“那我们石头、剪刀、布”。结果,王礼杰输了,他又去卖羊肉串了。

分析与思考:

游戏进行到一定的时间,在同一游戏中出现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应有自己不同的职责。观察中,幼儿之间因为“你该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发生争吵,这说明幼儿的游戏在进步。在之前的游戏中,幼儿的游戏的角色少、不稳定,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游戏角色增加了、游戏的情节丰富了,幼儿常常受游戏材料和参与游戏人数等因素的影响而离开自己当前的角色,参与到其他游戏,甚至强占他人的角色。这些现象的出现告诉教师,幼儿的游戏需要规则,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幼儿在游戏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

实施措施:

1、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做什么工作?”鼓励幼儿与教师共同想办法,制作标志如牌子、图片、衣服等,表现相应的角色。

2、根据幼儿讨论,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服饰,帮助幼儿明确自己和同伴的角色。

3、游戏中,有意识的询问幼儿,让幼儿回答:“今天我是XX,我的任务是„„”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及职责,在游戏时能自始至终。

活动反思:

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职责都应从幼儿的游戏中来,教师在游戏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确定游戏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职责。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幼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一环,当我们的孩子发生困惑、疑虑的时候,我们都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鼓励。因为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需要幼儿自我的积极探索外,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外力去引导和推进。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我饿了

观察记录:

今天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又到了,程程担任的是理发店的发型师,有一个顾客来到了理发店,程程开始为他理发,程程一只手拿着梳子,一只手拿着小推子,梳一梳、推一推,认真地,有模有样地为顾客理着发,理完了,顾客照了照镜子,高兴地走了。程程看见顾客走了,又没有新的顾客来,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摆弄着理发店里的物品。摆弄了一会,程程看看还是没有顾客来,就起身离开了。

程程来到烧烤店,对服务员说:“我饿了,给我一串韭菜吧。”他接过服务员给的韭菜串,然后独自坐在烧烤炉前开始烤他的韭菜串。他烤着韭菜串,烤了一会韭菜串后,听到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很香,那个很好吃,就又跑到服务员面前,大声地喊着:“我还要一串这个,一串这个。”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架子上的各种烧烤串,不一会儿,手里又拿了好几串各式烤串,他回到烧烤炉前一边烤着烧烤串,一边还跟旁边的小朋友说着话。好长时间过去了,他烧烤的热情依旧高涨,在老师的提醒下他才放下了手里的各种烧烤串,离开了烧烤店,回到了理发店继续当理发师,等待顾客上门。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是很强,对游戏的坚持性也比较差,不管是担任服务员、医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或是顾客的幼儿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他们容易被其他游戏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坚守岗位,尤其是当他们在无所事事或是比较空闲的时候就会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就像程程小朋友,他的岗位在理发店,是一名理发师,可他在理发店只招呼了一会客人,当看到店里没有顾客自己也就离开了,也不管后面有没有顾客再来,他在别的游戏区逗留了较长时间才回到自己原先的岗位,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今天的角色任务。

指导策略:

1、老师的指导:

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去当一回顾客,到理发店里去剪发,并指名要他剪发,让理发店里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去把他找来,可以对他说:“你剪的头发很漂亮,我就喜欢你给我剪,我刚才已经来过了,没找到你,你到哪里去了呀!”等他回答完后可以接着说:“一定有很多顾客来找过你了,找不到你就走了,那你店里的生意就不好了。下次你能在店里等我们吗?这样我们会经常来找你剪头发的。”教师用自己的角色身份给幼儿以暗示: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同时也暗示了幼儿的角色任务,就是你是理发师,要给顾客服务。

2、材料的丰富

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各个游戏区都会有时而人多拥挤,时而冷冷清清的现象,当冷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无所事事,就是还要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情节。比如:理发店里可以提供一些毛巾,让理发师在空闲的时候洗洗、晒晒、叠叠毛巾,给他们一些小抹布,让他们能经常把理发店的柜子擦一擦,把各种理发用品理一理,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比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游戏,对自己的角色任务也就会更加明确了。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

游戏地点:大一班

游戏内容:小医院

“小医院”里有个“手术室”,今天的主刀手是王小宝,小宝每天笑咪咪地,人缘特别好,今天到手术室排队的人也特别多。

范冲冲排在第一个,手里拿着一张挂号单,递给了王小宝,小宝看也没看,往篓子里一放,说:“上来。”范冲冲就一下子爬上了手术台(手术台是班上的课桌)。小宝医生三下五除二就给范冲冲做完了手术:“好了”。一听这话,范冲冲跳下了手术台,蹦蹦跳跳地去玩别的游戏了。

后面的幼儿也大都拿着挂号就做了手术,表情没有一个痛苦的,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做手术„„

游戏分析:

游戏规则中规定幼儿要到“医生”那儿看过病,拿到手术卡才到手术室去,而大都数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因为生活中,幼儿看病时大都数是吃药、打针、打点滴,很少手术,所以对手术室非常感兴趣,一个个都往那儿跑,加上此游戏是刚刚玩,幼儿对自己的角色把握得不是很好。

游戏反思:

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我们教师往往急于求成,摆出游戏的道具,讲解了游戏的规则,就让幼儿自由地参加游戏活动了,在游戏活动中产生了很大的隐患:幼儿玩游戏没有深度,对游戏不理解,把道具当作玩具玩等等。这需要我们把每一步工作做细、做到位,从幼儿对角色的理解模仿,到道具的使用及参与过程中的引导都要十分重视。

这次活动后,我细细地讲解了游戏规则,让幼儿仔细体会了病人与医生的表情、动作等等,在第二次活动中,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

幼儿园中班幼儿游戏观察记录及反思

内容与过程:

角色游戏“小吃店”已经开展两个月了,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在今天的活动开始,我和幼儿一起回忆了“小吃店”游戏中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各自的工作任务。游戏开始前,我问幼儿是自己商量分配角色还是老师分配,幼儿的回答是自己分配角色。我就让他们分组商量,我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样,但要给他们尝试的机会,游戏开始了,我把玩具分到个组,尽管在游戏前我一直提醒幼儿不要抢玩具,但仍然有几个幼儿一见到玩具抱着玩具,生怕自己没得玩。这时,我发现有的组分配角色较好,有厨师、服务员和顾客。有的组只有厨师和服务员,而没有顾客,在我的提醒下,他们就改变了一些角色。在游戏过程中,罗曼佳琪和陆宇航扮演得比较好,叶轶凡当顾客时就很耐心地坐在位置上等待,我看到卓子欣当厨师当得很认真,而且还有对顾客说“你觉得好吃吗?”“要不要加点调料”等。还有几个幼儿也表现得不错。可还有一部分幼儿对玩具感兴趣,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几个幼儿回到角中。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朦胧了角色意识,以致游戏没办法玩下去。游戏结束时,幼儿学会整理玩具,但整理得不够整洁。

幼儿行为分析: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和自我的主见,在游戏中,教师不需要一味地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

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助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反思与推进

在游戏开始,全班幼儿都会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而且还有了自我的主见,但角色意识不够强,有的幼儿只会摆弄玩具,不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的有幼儿能按角色要求行动,但表演一般。还有一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在知识预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继续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小吃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玩具分组开展活动。增强幼儿对角色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指导

(一)妈妈在忙着做饭;奶奶则抱着娃娃在旁边看;爸爸一溜烟地出去,又一溜烟回来,只是不停地来来去去;最没事的是爷爷,一会儿玩娃娃的玩具,一会儿说“我饿了,好吃的做好了吗?”就这样吃了玩、玩了吃„„我敲开他家的门,扮妈妈的妮妮连忙招呼我,又是倒水、又是让我吃饭。仲贝多爷爷也没表情,继续玩他得玩具。“这么多好吃的啊!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吧?”于是大家都围坐下来,却把娃娃放在了床上。“宝宝肚子肯定也饿了,我来抱着他吃。”故意做不好喂娃娃吃。“妈妈,你帮忙来喂宝宝吃吧?我一个人不好喂。”妮妮高兴地拿起勺子喂起来,一边喂还一边说“快点吃!”“哎呀,有点烫,吹吹再给宝宝吃。”“爷爷,宝宝嘴巴上有汁,快擦擦”„„

分析策略:

娃娃家里,孩子们的分工还较明确,但却缺乏游戏情节。虽然在游戏分享时,孩子们都会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平时在家会做些什么,但游戏时,又显得没事可做。于是我作为娃娃的外婆到他家做客。在我的建议引导下,孩子们丰富了一家人一起坐下来吃饭、共同喂娃娃吃饭、收拾整理碗筷、洗碗、整理屋子、哄娃娃睡觉、帮娃娃洗衣服„„一系列情节。希望在我的引导下,能让孩子们丰富更多的游戏情节。游戏分享时,他们讲得特别高兴,其他孩子听得也特别认真。看来,中班孩子还需要老师“做得比说得好”。然后我又问“宝宝的衣服扔得到处都是特别乱,怎么办?”讨论后决定增加一个放衣服的柜子,还想到了扫帚、拖把等材料。

观察指导

(二)苗苗家,妈妈在整理宝宝的衣服,一件一件叠整齐放到“柜子”里;奶奶在做饭;爸爸又开着车出去买菜了;而爷爷正抱着娃娃在喂他吃东西,显得特别温馨。乐乐家,妈妈做饭;奶奶扫地;爸爸推着娃娃出去看演出;爷爷又没事,东看看、西摸摸,一会又玩起了玩具。旁边的奶奶叫起来了“你怎么又玩宝宝的玩具?”许少爷爷想了想说:“我又不是玩,这个玩具车坏了,我在修呢!”说完又摆弄起玩具来。但摆弄了一会儿,就把玩具搁在一边出去了„„讲评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情节可以帮助他们丰富起来,于是特意表扬了许少“今天我发现爷爷很能干,帮宝宝修玩具呢!我们请他来介绍一下吧!”“可是我没修好。”“为什么呢?”“我们家没有榔头。”“那怎么办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了„„

分析策略:

提供丰富的材料,确实能帮助孩子丰富游戏的情节,再加上有了上次的经验积累,游戏中孩子们基本都能“有事可做”。所以,在游戏中,我们要学会细致地观察,随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必要的时候“扶”孩子一把,引导孩子把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中,再通过分享,在相互模仿中互相习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发展。但是,今天游戏,发现孩子们基本只是在模仿上次游戏的一些情节,怎样让孩子们“举一反三”地学会迁移呢?借助游戏的分享,我把许少的行为进行肯定再抛出问题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讨论后,我们决定榔头可以用积木代替;爸爸爷爷除了修玩具,家里的东西都该经常检查,发现有坏的修、有脏的洗、乱了一家人可以大扫除„„

幼儿园观察记录与反思:娃娃家

观察实录: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妈妈,左手抱着一个娃娃,拿着饼干,正在喂娃娃吃。齐志锋说:“我去上班了,我不吃饭了。”朱沁雪说:“小娃娃饿了,你等会儿。”这时,我看到齐志锋抱着娃娃,朱沁雪把馄饨放在锅里,正在煤气上烧呢。郁晓和伍倩是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伍倩又是未上过托班的新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显然没有齐志锋和朱沁雪熟练,有时候显的手足无措,有时候又在拿着玩具乱敲。

分析与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幼儿园科学区域观察记录

过程实录:

这是一个探索区域,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面粉小汤匙、两用的吸管、气球,孩子对游戏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瞧!吕明佳用吸管的一头不停地往气球内装面粉,可能是因为觉得速度太慢了,所以他在吸管里注进了面粉后想把面粉吹进气球内。面粉是吹进去了一点,自己的脸倒成了“白脸”,急得他连忙用手檫。再来看看幼儿维维,他正忙着呢,使劲地往里装面粉。可面粉楞是全停在气球的“颈部”。不肯下去,怎么办呢?急得他呀把气球甩来甩去也没见面粉“妥协”。曹畅看到了,笑着说:“哎,用吸管往上往下通通吧。”吕明佳和维维赶紧照着这个办法做了,哎!这个办法真灵,全下去了。俩人相互对视后,脸上绽满了笑容。

分析:

这两个孩子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让孩子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材料与幼儿产生了互动。对于幼儿碰到的难题,通过同伴的点拨和引导启发终将问题引刃而解,不难看出,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具有一些合作意识了,我们不妨让他们彼此相互合作来完成一些有难度的操作活动。

策略:

1.教师应该创设更为宽松,愉悦的探索空间,区域划分的空间要大些,便于幼儿操作。

2.提供的材料品种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如:气球的形状、颜色、汤匙的功能等等

3.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些抹布等等。

上一篇:将进酒赏析解读下一篇:医患纠纷调解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