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2024-11-24

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7篇)

1.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篇一

声现象

【要点辨析】 .声音产生的条件

(l)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有很多同学误认为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嘴,蚊子的嗡嗡声也是靠嘴,实质上它们是翅膀振动产生的.(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2 .声音传播的条件

(l)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同学认为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为自来水管传来的,第二次为水传来的,实际上还有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3)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应该作为常数记住,平常我们讲的音速,指的就是此值大小..对发声的理解

(l)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 一200000次/秒)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

(2)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是声音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稍后消失. 4 .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波类似于投石激起的水波.但声波是以发声体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声音逐渐分散,声波逐渐减弱. 5 .正确认识音调

(l)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1、2、3、4、5、6、7 音调逐渐升高。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3)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 次到20000次.人耳听觉的这个范围决定了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

【疑点辨析】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l)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2)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能传得远.

(3)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高得多. 2 .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速有什么关系

在声现象中,同学们遇到两种快慢:一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二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家要注意区分清楚.这两个快慢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振动得快(音调高)传播也就快.在同一种传播介质中,不同音调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如何才能听到回声

(l)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及其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也就才能听到回声.(2)低于0.15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效果好得多.

(3)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后面有专门讲解. 4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根本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如乐器、歌唱家等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物理学的噪声指不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的噪声泛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例题选讲】

例1 电视台在转播大剧场中音乐会的实况,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谁先听到演出的音乐?

例2 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C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例4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例5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 .雷声传播速度比电光慢

例6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l)“ ” ruai(2)“ ” mi(3)“ ” fa(4)”

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

思路点拨贴着瓶口吹气,水面位里不同,听到的音调也不一样.这里振动发出声音的声源并不是液彬,主要是振动的气体柱.水面越高,空气柱长度越短,因而振动的频率相应会快一点,音调也要高一点.所以瓶子序号是丙、乙、甲、丁.

例7 从捕鱼指挥船向某一个方向定向发出超声波,经过1.5 秒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求鱼群距捕鱼船多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米/秒)

例8.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 ,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隔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某农村中学8 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帖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 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 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是什么范围?(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例9.一列火车以20 m/s 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500m 处鸣笛.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例10.对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计时,结果测得甲、乙两位同学的百米时间一样,实际上甲和乙相比较,的百米速度较快.

例1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优劣),以下做法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坯 B .瓜农用手拍西瓜 C .顾客用手轻轻敲瓷器 D .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

例12 .用茶壶给热水瓶加水,因为水雾很大看不见水加至何处,经常会加满溢出.有经验的人是边加水边听声音来控制加水的速度.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条件开放)

练习: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韦唯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韦唯的歌声的 好.(3)晶晶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晶晶说话声的 高.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3 .城市主要路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1.1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填“增大”或“减小”)。4 .针对下列几个实例,请同学思考并回答.

(l)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说明 可以传声音.

(2)鱼能被它喜欢的声音吸引过来,有的渔民就是利用诱鱼器(一种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的.诱鱼器发出的声音是以 作为传声介质的.

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 大. 6 .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A .声音可以在一切气体、液体中传播 B .声音可以传播到其他星球 C .声速是由传递声音的物质决定的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上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 .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 .撞击声全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 .在窗户关闭的室内,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观察到烛焰的摇晃,这是因为()A .肯定被风吹动 B .人的一种错觉

C .扬声器的纸盒振动,带动空气振动 D .其作用原理目前尚未学到.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A .造型美观 B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 .增大采光面积

D .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王为吹的是笛子,芳芳拉的是手风琴.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笛子和风琴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可能都相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通讯设备对话,其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

B .有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小王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王的距离约是()A.280 m B.480m C.680 m D.1 020m 13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人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4 .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l)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什么有关?

(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是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15.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 短文】 小丽、小冬等同学在探究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②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1)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2)两张桌子拉开,再进行一次实验.小丽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得出了结论,验证了其中的一种猜想是正确的.

【 问题】(1)小丽、小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的猜想 是正确的.

(2)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猜想假设;B .分析归纳;C .得出结论;D .实验研究;E .提出问题;F .理论推导;G .经验总结等.你认为小丽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3)请你也设计一个能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 短文】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 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 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下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问题】

(l)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短文】 A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 问题】

(l)请你将上面短文A、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4)短文B 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

2.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篇二

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Laboratory系统,以下简称DIS系统)是由上海市中小学数字化实验系统研发中心立足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研究开发的。该系统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包(教材专用软件、通用扩展软件)+计算机”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DIS系统成功地克服了传统物理实验仪器的诸多弊端,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全面整合。

我校配置的DIS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专用软件构成。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以串行方式通信,与传感器采用并行输入方式,可一并接入最多4个传感器。它同时具备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数字毫秒计、温度计和气压计等多种仪器设备的功能,可以实现动态测量的高精度和数字化。它能够完成高初中阶段绝大部分定性、定量测量的物理实验,大幅提高实验精确度和实验效率。DIS系统不仅可以完成传统的物理实验,还可以完成一些传统实验很难完成的实验并且现象明显。

二、声现象演示实验

(一)实验装置

将数据采集器通过专用数据线连接到计算机,连接电源,将声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数据采集器,打开数据采集器开关,在计算机上启动DIS系统软件,选择“通用软件”即可开始实验。如图1。

(二)声音的产生

敲击音叉,可动态显示声音波形,振幅逐渐减小,用手触摸音叉,停止发声,波形变成一条细水平线,显示物体振动发声(如图2)。

(三)声音的特性

1. 频率:音调。

(1) 比较256HZ/512HZ音叉的音调和频率,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直观地看到不同音调的声音波形,音叉振动的频率不同(相同时间内,音调高的完整波形的个数多,也就是频率较高)如图3、4。

(2) 比较63HZ、100HZ、315HZ、630HZ、1000HZ、2000HZ、4000HZ不同频率的声音波形可以由课件通过音箱播放声音,由系统测量(将声传感器对准音箱喇叭)并显示波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因采样频率最高10KHZ,所以高频信号的波形显示需要较高配置的计算机,采样频率选择10K, 4000KZ以上频率的声音一般配置的计算机系统不能显示波形)也可以由教师事先整理成图片依次展示,如图5、6。

注意:软件中“采样频率”选最大的10K;该实验对计算机配置要求高,否则不能正常显示波形。

2. 振幅:响度。

调整好系统,敲击音叉显示波形,调整“X缩放”可显示如图7、图8,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也就是声音“大”,反之声音“小”。

3. 音色。

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波形不一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现场演奏,或者播放乐器演奏的录音、音频文件,由DIS系统采集数据,调整后可以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也可以由男生女生分别上讲台,对准声传感器发声,即时显示波形并分析。

(四)观察噪声的波形

注意:采集数据完点击停止后,要点击“X平移”才能显示刚才噪声的波形。教师可根据情况选取合适的频率、振幅都不规则的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也可以展示事先做实验的波形图像以节省时间。

三、利用DIS系统做演示实验与传统实验的优劣分析

(一)可视度高

传统实验使用教学示波器或大屏幕示波器,后排学生很难观察到波形的动态变化。而DIS系统通过投影仪将整个图形投影在大屏幕,大大提高可视度,使得全班学生都能非常清晰地观察到波形的动态和静态显示。发声结束后,波形依然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继续观察,教师也可以对显示的波形仔细分析,非常方便。

(二)即时动态显示

无论敲击音叉还是通过计算机所带音箱发声,DIS系统都可以即时动态显示声音的波形,使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波形、声音的特性以及噪声的理解。

(三)装置组装容易,调整方便

系统组装非常容易,只需连接声传感器、电源、计算机数据线,即可开始实验,而传统教学示波器或大屏幕示波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调整才能显示正常波形。另一方面,DIS系统通过专用软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鼠标点击分别调节波形X、Y轴的放大比例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并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四)如有需要,可对各种声源做定量分析

DIS系统显示的波形X轴为时间,可以定量计算声音的频率;不改变Y轴比例,可以直观地定量比较不同响度的振幅。

(五)可利用系统开展多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四、几点注意和反思

(一)DIS系统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学生自主的动手探究。

(二)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介绍波形图像所代表的物理意义,比如频率、振幅等。

(三)对配套使用的计算机要求配置高,否则波形显示不正常或无法显示。

(四)教师在课前应主动试做实验,熟悉DIS系统,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简介及其在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章声现象的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直观、定量地观察实验现象, 加深对声音的波形、声音的特性以及噪声的理解。

关键词:DIS系统,声学演示实验

参考文献

[1]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V5.0DISLab用户手册.

3.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篇三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2安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12凉山)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4.(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5.(2012白银)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6.(2012泰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

7.(2012益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19.(2012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

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10.(2012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1.(2012东营)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

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

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12.(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13.(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

最大的是()

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

ABCD

14.(2011宁夏)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5.(2012大理)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

由于声带的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16.(2012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____。高是指____。

17.(2012德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____,演奏过

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

18.(2012南充)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

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Hz,人类____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9.(2012广安)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____

减弱噪声.

20.(2011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

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

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

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21.(2010江苏常州,19题)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

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

因是。

22.(09贵阳).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

例:。

23.如图2-2-7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

响度相同的是____。

24.(2012济宁)如图2-1-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

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___________。

(23题)(24题)

三.实验题(25题5分,26题8分,共13分)

25.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发现电铃的声音

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是。

26.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 .

(4)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表明: _________ .

(25题)(26题)

四.计算题(27题3分,28题6分,共9分)

27.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28.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

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

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B4.B5,C6.D7.A8.B9.C10.B11.C12.D13.B14.A

二.填空题

15.振动 空气

16.音调响度

17.振动 音调

18.350 能

19.声源处;传播途中.

20.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22.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

23.甲、乙甲、丙

24.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等

三.实验题

25.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变小,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变大,推理法

2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振动放大;响度与振幅有关空气能传声(声能传递能量)

四.计算题

27.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光传播到人眼的时间可 以忽略不计,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s=340m/s×5s=1700 m

4.声现象精选试题 篇四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D.利用声呐测海深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B.夜晚有月光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加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5.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9.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10.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1.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三个特征全都有.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_______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1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电磁波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___(填“乐音”或“噪声”)。小明的眼镜脏了,拿到眼镜店用超声波进行清洗,说明超声波具有___。

19.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1);

(2)。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高于_________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_________。人耳的声音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与可听声相比,超声波具有好、_____强,易于获

得较集中的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

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声速取340 m/s)

5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 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

6超声波加湿器应用了超声波____的特点.(填“高能量”或“沿直线传播”)扔入水中的石块荡起水波,巨大的爆炸声音震碎玻璃等现象都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_.8.蝙蝠的视力很差,它们又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的.利用声纳可以测量海水的深度,由声纳的发射器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测出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共用的时间为6 s,则海水深度为______m.(海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

一.填空题

1.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声音悠扬、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声音称为乐音。乐音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3.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4.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5.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

二.选择题

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木梳齿上划过,再让它从木梳齿上慢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它们都不同

2.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声体每S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5.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

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它是次声波

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能听到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

6.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7.下列乐器中,不属于最常见的三种主要类型的是()...

A.打击乐器B.弹奏乐器C.弦乐器D.管乐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9.码头上轮船的汽笛能传得很远,是因为().

A.汽笛声音调高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快

10.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的过程中(设空气是均匀的)

A.声波的波速不断减小B.声波的频率不断减小

C.声波的振幅不断减小D.以上都正确

1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2008?青岛市)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真空不能传声。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5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以下现象中,用以说明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是: 【 】

A、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C、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D、把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抽气时,声音会逐渐变小.7 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D.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8 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跑的运动员开始计时.9.站在200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接近的): 【 】

A.0.59s;B.0.29s;C.0.15s;D.0.1s.二 填空题遇到大风的天气,郊区路旁架设的高压线会嗡嗡作响,这是因为声音是由于的 _的 _而产生的。12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 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13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5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 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1)

5.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篇五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科学家认识自然界的方法.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知道声音的发生及传播.

4、知道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

5、知道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并会估测声速. 【教学重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

初中物理学的分类及特点,初二部分与初三部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初三复习要点.〖新授〗

一、引言

1、科学家认识自然界的过程

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认识自然界的.

2、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声能.

三、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

1、响度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兹Hz.

(3)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小,声音的音调越.

3、音色

在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另一个特征—音色来区分.

四、声音传播的快慢

通常情况下,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中快.

五、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

六、习题训练:

1、将敲响的锣面用手按一下,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 C、锣面的振动太慢,人耳听不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海面发出一束超声波,超声波传到海底,经4s后接收到经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求海底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3、将击响的音叉插入水中,便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发声的音叉在_______,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__km/s.

4、两个完全相同和玻璃酒瓶中装有数量不等的水,甲瓶中水较多,乙瓶中水较少.若用嘴向瓶中吹气,则_____瓶发出的音调较高;若用小木棍轻轻敲击酒瓶,则_____瓶发出的音调较高.

5、站在桥洞里的人说话时,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 B、桥洞反射的声音从洞口跑掉了

C、桥洞太小,使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6、在旷野探险的队员为了寻找队友向空中开了一枪,乙队员听到枪声后立即向空中又开了一枪,甲队员经6s后听到枪声,则两人相距________m,如果他们分别以5m/s和3m/s的速度跑步会合,至少经______s才能会合.

7、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已知V1

v1v2tv2v1

B、钢轨的长度 为(v2-v1)t 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v1tv2v1v2tD、声音沿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v2v18、某同学看到闪电时计时,经过4s后听到雷声,则雷声距该同学距离为________km.

9、进行百米赛跑时,一般以发令枪冒出的白烟为计时起点,若不慎以听到枪声为计时起点,则记录的时间少了_____s.

10、有一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的间隔为5s,求这个人离峭壁的距离.

11、一列火车行驶到桥前某处鸣笛,5s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再经过63s后火车到达桥头,问火车的速度是多大? 〖小结〗

声音的发生:振动;音的传播:介质 〖作业〗

1、某同学走进一个峡谷,他拍手后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崖的回声,经过1.5s以后听到左边山崖的回声.求这峡谷的宽度.

2、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6.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篇六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 声带振动发声、蚊子靠翅膀振动 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 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也一定产生声音 但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因为听到声音还需要介质、正常的听觉、合适的声音频率范围等条件)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 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2)、声速: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m/s(声速跟 介质种类 和 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 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反射 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以上,人距障碍物至少17米(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增强了原声);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二、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1)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或快慢)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单位是赫兹Hz,其他条件相同时振动的物体越大、越长、越粗、越重则音调一般越低;)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0Hz,

(3)超声波:①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②特性: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③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剂﹑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①定义: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②特性: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③产生: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 地震、火山喷发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④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2、响度:(1)概念: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发声体的振幅 、距离声源的 距离 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越小 ;(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 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应用:回声定位、B超 、声呐等

2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应用:超声波打碎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物体做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 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 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1)在 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 人耳接收 处减弱(戴耳塞)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机械能

1、能量简称为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能够做功,表示物体有能力做功,但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由

于物体所处的条件不同,能够做功的物体可以做功,也可以不做功。

2、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一个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因而在比较两个物体的动能大小时,

要同时考虑质量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这两个因素。

3、物体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做功,这时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离地的高度有关,也要注意比较两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时,又不单纯比较离地的高度或依据质量的大小进行比较。

4、弹性势能指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同一物体弹性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对机械能的概念要明白两点:(1)、“统称”,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或者说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

表现形式;(2)、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6、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转化为势能时,动能在减少,势能在增大;而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势能在减少,

动能在增大,在对具体实例分析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4

动能公式:E=mv^2/2(就是二分之一m乘以v的平方)重力势能E=mgh

5

机械能分子动理论内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5.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6.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7.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水的比热最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

8.Q吸=cm(t-t0);Q放=cm(t0-t);或合写成Q=cmΔt.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t01)=c2m2(t02-t).

9.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

7.初二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篇七

第一节 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让学生在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让物体发声的活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了解]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如: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等等

[师]刚才设计的些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声 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质疑: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问题: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学生讨论发言)

(如: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等等„„)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但是棉花、软木塞等除外])[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如: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s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等等)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2):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 km,快车的速度v1=105 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1=s1v=14.3 1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2=

s2v=2 h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 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3=

s3v=0.8 h

3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耳朵)[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恢复听觉。[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骨能传声)[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

定发声体的位置。)

[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五、板书设计

我们怎样声音传播的空气传导听到声音两种途径骨传导

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引导学生回答:

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物体振动的快慢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你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1)超声波加湿器。(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

(4)超声波探伤。

(5)B超(B型超声波)。(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1.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的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质疑: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波形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得出: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如: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质疑: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1”的响度大,“5”的响度小。“1”的音调低,“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的不同特色叫音色。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演示]观察波形。

比较不同的乐器都发C调的“1”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

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五、板书设计

音调:决定于发声体的声音的特性频率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音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噪声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一起,成为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噪声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并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这个理论可从下面的演示实验得到证实。

[演示]观察噪声的波形。

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生]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音叉声音的波形有规则。

问题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例如:优美动听的音乐有时也会变为噪声。问题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问题4:(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小商贩的叫卖声。

(4)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5)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

[师]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请同学们阅读“一些声强的分贝数和人们相应的感觉”,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师生共同活动:

1.0;30~40;70;90;150。2.90;70;50。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师]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

主动地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

问题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

问题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问题3: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实验可用闹钟做声源。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棉被包起来(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置于空纸盒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用棉花塞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问题4:摩托车消声器采用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采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采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2、完成《学与测》相关章节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1]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2]广场的声控喷泉。

[3]家庭里的超声波加湿器。[4]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5]工厂里用的超声波探伤仪。[6]利用“声纳”探测敌人潜艇。[7]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等。[8]平常我们利用声音获取信息。

[师]看来,我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现代科学技术与声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的利用。

二、进行新课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

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复习和应用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是水传来的,第三次是空气传来的。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m所用的时间为

t=100340s=0.294s 而短跑100m的成绩在10s左右。若不考虑

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的嗡嗡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蝴蝶的翅膀也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时间为2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m=680m

上一篇:中国苏轼研究下一篇:局长例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