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2024-08-02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共6篇)

1.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篇一

`` 5.动物儿歌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现在正是夏天,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指名说)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就让我们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图画)

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欢乐,可是他们都藏起来了,想和你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吧!

(一)教师点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的情景图。

师:多可爱的夏天呀,(点击)咦,小动物呢,怎么都不见了?哦,原来他们都飞到儿歌里面去了。

(二)点击出示相关儿歌。

(点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读儿歌的兴趣)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儿歌。

二、学习字词

(一)师:请你仔细读读儿歌,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找出来,划上横线,并大声多读几遍,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二)课件点击儿歌,六种动物名称从儿歌里跑出来。请学生认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3.(点击)调换词语位置认读。

(三)观察生字特点,找认字规律。

1.这些字都有一个虫字旁。

2.这些字都是写动物的。

3.“蚂”“蜻”只要读半边的字就行了。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让我们走进“识字加油站”吧!

4.出示:蜘蛛 藏 迷 网(先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检查识字效果。

(五)指导书写。

找规律,说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写。(播放古筝乐曲)

三、学习儿歌,感受快乐

师:看你们写得这么认真,小动物多开心呀,在美丽的夏天里,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碌些什么呢?

(一)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指名读、齐 读)(读中纠正字音)

(二)学生质疑。(随机解决)

1.出示: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多像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呀!瞧,句子写得多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蜘蛛房前结网忙。(出示:蜘蛛忙着织网的活动图片)

师:蜘蛛忙着织网,要干什么呀?

生:捕捉飞来的小虫。

3.学习“网”字。

师:谁能从句子中找出“网”这个字?(学生上台找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点击:“网”字放大飞到蜘蛛网的图片旁)你还知道哪些“网”?(上网、网吧、渔网、电网„„)

(三)合作学习,多种形式读儿歌。

1.指名说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同桌分句读、表演读„„

2.学生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谁能建议一下,我们怎么配合比较好?

4.师生合作读。

5.配上《闪闪的星星》伴奏带。

(点评:教师放手给学生提供读的空间,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出儿歌的趣味,感受读儿歌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四、小结

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

五、作业

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明天带来一起交流。板书设计

识字 4

蜻蜓 半空 展翅飞 蝴蝶 花间 捉迷藏 蚯蚓 土里 造宫殿 蚂蚁 地上 运食粮 蝌蚪 池中 游得欢 蜘蛛 房前 结网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气氛轻松、活跃,“趣”和“乐”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发现识字规律,用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让学生体验识字 的乐趣。通过质疑问难、合作学习、以不同形式读儿歌,让学生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6古对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 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7.操场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和单人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经验,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下课,喜欢下课的时候在操场上开火车,玩老鹰捉 小鸡,玩贴人游戏,我们在操场上尽情的玩耍,瞧,大家玩得多快活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操场上》,看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下课时都在操场上做些什么?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谁能为大家读一读(指两生读)大家一齐读一读。

二、看图识字

1瞧,操场上多热闹呀!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生答:在跑步,师要适时指导说完整话,操场上的有的小朋友在打排球,如果孩子回答的就是完整话,老师要鼓励:你瞧,某某说的话多完整呀,而且还用上了有的这个词语,老师要奖励他一颗说话星)(孩子找到了打排球,打乒乓球,打篮球,老师总结: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他们都在打球)(适时出现词语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拔河)

2通过这一轮的回答问题老师发现大家都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刚才你们说的体育活动中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宝宝,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记得请我们的拼音老师来帮忙 3大家一起读一读

4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2名同学)

5大家读得可真认真,看看这些红色的生字,你能用做动作的方式为大家表演吗?(打-这就是打球的打,一起读,打球,拔---瞧,拔在这里呢,他也是也是拔萝卜的拔,拔草的拔,拍—一起读拍拍皮球的拍)你可以当一名小演员了,因为你的动作实在是太形象了,送你一颗表演星

4认真观察的孩子你们发现了么,他的动作都是用什么来做的(手)所以这些字都是(提手旁的)(想一想你还能用手做出那些动作,还有那些字可能是提手旁的呢)刚才我们认的这些字都是提手旁的,以后我们认字时要记得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来记,这样记字会更加容易

6刚才我们又学习了一种识字的好方法那就是做动作识字,蓝色字体的字你会用动作表示吗(跑)指生做动作,足字旁的自大多和腿部运动有关比如跳、踢等

7我们认识了足字旁,其实表示脚部的足字并不是这样写的,你找到足字了吗?生答()找到了,师:对就是他,瞧,足字旁的下部是一竖一提,而足字的下部则是一撇一捺

8来看看声、身字,它们的声母相同,韵母也很像,“身”前鼻音,“声”后鼻音。

9.还有一个“体”左边“亻”与人有关,类似这样的字还有“他、你”。10刚才咱们来到多媒体教室时,大家都特别高兴,迈开大步向前走,这就是步,一起来读一读(步)

11相信这些生字你一定已经熟悉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刚才我们学习的词语都是从操场上来的,有一个小朋友也非常喜欢这幅画,还为他编了一首小儿歌,自己轻声读一读吧,不认识的字可请拼音来帮帮忙(生自读)

2同学们读实在是太认真了,几个字宝宝也忍不住要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了,大家看这个字怎么读(生回答,体育课中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体字)师表扬,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呀,这么调皮的字宝宝一下子就被他找到了,送你一颗观察星,(如果孩子找到的不对,老师提醒:认真瞧一瞧,那个字宝宝还改变了颜色呢)体育的体也可以和身做朋友,一起读身体大家看,体育的体右半部是本字,我们以前认识他,本字加上单人旁就读体,这叫做熟字加偏旁记字法。

3.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相信儿歌读起来一定能够更加顺利,自己大声的读一读

4.谁能为大家读一读(找四名同学读一读)读错了:注意看好拼音,拼音也可以帮助大家识字呀!

5大家一起读一读(齐读儿歌)

6.同学们学的这样认真,相信把这些字宝宝放在一起一定也难不倒你,自己大声读一读

7我要找几个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小老师的声音一定要洪亮呀!(没人带读一个词语)

8.刚才认识的字宝宝很不服气,他们说,刚才加上了拼音你们都能认识我,现在我摘掉帽子,你们准不行,孩子你们行吗?(行)9.指生领读(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读对了大家跟读,读错了,帮他改正一下。(2组分别找人领读,一组单人领读)

10.相信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小火车开动起来,读一读吧(一行同学开火车读)老师评价,恭喜小火车顺利到达终点/哦误车了,谁能帮帮他 11.小火车开的可真顺利,瞧美丽的鲜花都为你绽放了,老师相信你的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好,带着你的高兴再把课文读一读。

四、情感升华、付诸行动

这节课我们收获可真多,既认识了生字又学习了课文,懂得了体育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希望下课同学们能够继续巩固所学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板书设计:

7.操场上

(提手旁)

打球 拔河 拍皮球(足字旁)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要求是“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做到该认的字能认得牢固,该写的字能写得正确。《操场上》这篇课文,我把目标定为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希望孩子在每一个步骤中均能出现学习的兴奋点。为了使孩子的情绪高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我又不遗余力的设计出大大小小的教学活动。主要表现在:

首先形式多样的复现,提高识字效率。课堂上,我联系课间生活让学生和生字见面打招呼,还单独出现生字进行拼读游戏,开火车考读,同桌同学比赛读、朗读课文比赛等等形式,活动多样,全体参与性强,且有一定实效。

其次,渗透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尽管学生识字才刚刚起步,但我十分注意识字方法的渗透,采用了归类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找朋友组词说句子识记法等都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渐地,学生一定也会自己编字谜猜字谜,也会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记字形。放手让学 生自己发现,如:你会记哪个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等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另外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语言不够贴近学生,缺乏亲切感,因此导致课堂教学中孩子的参与意识稍嫌不够。

8人之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1、人之初。(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一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2、子不学。(1)全班朗读。

(2)小组交流第二段的意思,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3、观看视频《孟母三迁》。

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生1: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很大。

生2: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生3: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8人之初》

学习环境专心一致 人之初懂礼、成才 好好学习持之以恒

课后反思:

人之初,本性都是善良的。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忽视了教育,就可能会变坏。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是教师给予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更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积累字词;发现不同字的特点,帮助记忆。

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形声字,并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歇后语。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积累字词;发现不同字的特点,帮助记忆。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形声字,并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积累字词;发现不同字的特点,帮助记忆。正确区分形近字和形声字,并正确运用。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

3、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用处)

3、你能像这样说两句吗?(有笔能写字,有家才温暖„„)

4、集体齐读儿歌。

三、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范读,学生正音。(3)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字都是口字旁,都和嘴有关;第二行字都是提手旁,和手有关;第三行字都是足字旁,都和脚有关。)(4)小组再读词语。(5)集体读词语。

四、字词句运用。

1、区分青和清,再和在。(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选一选,填一填”。

3、学生回忆音序查字法的过程。

4、独立完成字典查字的练习。学生汇报。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背积累歇后语。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阅读轻声词语。

2、谁还能说出一些轻声词语?(姐姐、孩子、灯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歇后语。

2、教师简介歇后语。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学生自由回答)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狐狸和乌鸦》。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篇二

x靚g f? y#5 zi zh? y臁? c"Do ch#3ng

ji"^ m鑙 x鷑 zh#3o l鷑 chu醤 m韓 z?

r髇g y臁? nu#3n huo s"恘g sh? zu? ti"Dn

二、填空。(44分)

1.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4分)

客( ) 坏( ) 昨( ) 粉( )

容( ) 环( ) 咋( ) 份( )

3.填上合适的词语。(9分)

( 耐心地 )等待 饿 得( 发慌 )

( )奔跑 开心得( )

( )成长 冷 得( )

( )劳动 长 得( )

一( 块 )菜地 一( 口 )水井

一( )菜油 一( )白菜

一( )菜籽

4.选字填空。(9分)

幸 辛 在 再 己 已 以 渴 喝

我( )苦地走到离家很远的街上,( )运地( )那家小店里( )次找到这件玩具,买下来( )后就回家了。到家( )经很晚了,我口( )得很,就自( )倒了一杯饮料,一口气( )了个精光。

5.照样子填写。(6分)

神气极了 荡来荡去 立刻欢呼起来

极了 来 去 立刻

极了 来 去 立刻

6.填写诗句。(8分)

①写老朋友分别时难舍难分的诗句是: , 。

② 写诗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再回到自己故乡的诗句是: , 。

三、写出句子中带点字的反义词。(4分)

1.天这么晚了,你还要上哪儿? ( )

2.火车在铁路上高速行驶。 ( )

3.这时,一辆新型火车开了过来。 ( )

4.燕子南归天气转寒。 ( )

四、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请写序号)。(6分)

①d"恥 ②d"? ③h醝 ④hu醤 ⑤h鄌 ⑥h#3o

都市( ) 还有( ) 好事( )

都是( ) 还书( ) 好奇( )

五、给句子加上标点。(5分)

1.你们快过去吧( )

2.你不是开玩笑吧( )

3.我就买这支铅笔吧( )

4.开始上课了吧( )

5.举例来说吧( )我们班就从来没有人缺过课。

六、给下列句子重新排队(在括号里写序号)。(6分)

( )我生气地走了。

( )有一道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

( )我要看他的答案,他怎么也不给我看。

( )小刚来到我家,给我讲明了道理。

( )我们又和好了。

( )我和小刚一起做数学作业。

七、读短文,答问题。(13分)

(一)

一个秋天的下午,忽然间,雨点落下来了。毛泽东看见毛四阿婆正在收稻谷,就连忙栓好牛,跑过去帮忙。有了他的帮助,阿婆家的稻谷没有淋着大雨,可毛泽东家的稻谷却被雨淋湿了。

1.收稻谷的事发生在(时间) ,主要讲(谁) 。(2分)

2.用“——”画出毛泽东帮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句子。(2分)

3.这件事说明毛泽东是个 的孩子。(3分)

(二)燕子过海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海上航行。

我看见一群过海的燕子。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就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

1.燕子往哪儿飞?为什么要过海?(4分)

2.燕子看到船后,为什么一起落在甲板上?(2分)

八、写一篇日记。(10分)

3.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部首。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乡村夏夜的情趣。

教学重点:会写7个生字,掌握新笔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画,认识有关词语,通过创设情景,体会夏夜情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儿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会唱的一起唱。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瞧,天上的星星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星星说啊:今天要跟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还要跟表现得好的小朋友交朋友呢。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5。

二、整体感知(展示:夜晚闪烁的繁星图)

过渡:哟,图上的两位姐姐在看什么这么入迷呀?(星星)我们也一起去欣赏欣赏。

三、引读词串,认读词语

(一)出示图片,引出词串

1、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哪些东西?(学生自由发言说词语。)

2、同学们你们说的词语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

(二)认读词语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4页,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一读这些词语。

1、你们看,夜晚的星空多美啊,谁想读一读?(出示图片:夜晚繁星亮晶晶)指名读,(读后师集体纠正个别词语的读音,特别是后鼻音)

2、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星星真亮,你们看看,院子里有谁在看星星呢?(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小组里自学这组词语,并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个小组来读,注意读准轻声音节。

3、在这美丽的夏夜,小丁丁一家在干什么呢?

(1)、对呀,爷爷正笑眯眯地给小丁丁讲故事呢,爷爷手里拿着的扇子就叫——蒲扇读

(2)、爷爷坐的椅子是竹子做成的,就叫——竹椅读

(3)、爷爷坐在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讲故事,奶奶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小丁丁入神地听着,连墙角的萤火虫都被吸引过来了。出示:萤火虫读。

(4)、谁来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读一读?

4、引言:爷爷讲的什么故事让小丁丁这样入迷呢?你们想听吗?老师已经听到了爷爷讲的故事,现在老师就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但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得听仔细,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考大家哦。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王母娘娘有个漂亮的外甥女叫织女,她和人间的牛郎相亲相爱,结成了夫妻,并且生下了一儿一女。这一天,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事,于是派了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把织女捉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挑起两个孩子追上了天,眼看就要追到了,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织女身后一划,立刻,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牛郎和织女的中间。从此,牛郎带着儿女住到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与织女遥遥相对,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团聚一次。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2)、小朋友,故事中讲到了哪两颗星?

(3)、出示:牵牛织女

(4)、爷爷刚讲完牵牛织女星的故事,奶奶又给小丁丁讲起了北斗星的故事。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北方这一组最亮的星星了吗?这就是“北斗星”。北斗星一共有七颗星组成,很象小朋友家里舀水的勺子。如果你在夏天看星星,在天空的北方发现七颗组成勺子一样的星星,那就是“北斗星”。

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谁来美美地读这三个词语?

(5)、天上的星星,除了牵牛、织女、北斗星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说)

(6)、其实呀,天上的星星有许许多多,我们看到的只是能发光的及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星星是不发光的,但他们也存在于宇宙中。

四、连词成篇,熟读能诵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的识字6,用12个词语写出了在夏天的夜晚,小丁丁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的情景,这么多的词语连在一起,有信心读好吗?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1)、指名读,看谁能把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

(2)、下面在小组里试着背一背,然后全班表演背。

(3)、我们用《闪烁的小星》这首歌曲的旋律,把今天学得这篇韵文唱一唱,你们说好吗?伴奏音乐

3、老师从你们的歌声看到了夏夜的美丽,看谁能用上文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呢,用上词语越多越好。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4、小朋友们真是能说会道,下面老师把你们说的写成了一段短文。创设情景:夜晚,天上繁星亮晶晶,地上萤火虫打着灯笼一闪一闪的,爷爷奶奶和小丁丁坐在结满小葫芦的架子下乘凉。爷爷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指着天上的星星,讲起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故事,奶奶乐呵呵地讲起北斗星的来历,坐在小竹椅上的丁丁聚精会神地听着。

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夜晚啊!

5、请跟着老师一起来轻轻读一读好吗?

6、生跟读,指名读,齐读。

五、识记生字

1、刚才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能不能一眼读出生字呢?(星、爷、奶、丁、扇、女、斗)拿出你们的词卡先在小组学习,组长检查。全班齐认。

2、识字游戏:翻字卡夺星星

3、书写生字“星”

六、再度感知,齐诵全文。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长带同学们复习生字词。

2.开小火车认读老师生字箩里的生字。

3.各个小组准备一下,马上我们来比赛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得最美。

二、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爷、奶、丁、扇、女、斗

认读生字。

认识新部首“父字头”“女字旁”“女字旁”。

2.小组内同伴讨论:你会记住哪个字?怎样记?

3.交流讨论结果。

注意“奶”的“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1)生字书空。

(2)数笔画。

4.游戏扩词—生字开花。

5.指导写字。

6.播放音乐,学生写字,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三、背诵词串 1.自由背诵。2.指名背诵。3.比赛背诵。4.齐背。

板书设计:

识字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4.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细致观察、大胆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含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大概):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课内悟

(一)导入:

1、认读熟字:木、人、工、心。

2、板书课题。

(二)初次看图,自渎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三)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左图

(一)2、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走路)

3、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

“二人”是干什么的?

4、左图

(二)(三)教法如上。

5、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四)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金:前鼻音成:翘舌音,后鼻音

3、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4、读懂儿歌:

“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回顾刚才的“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

4、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反馈‘变、成、金’的笔顺

5、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6、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7、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以下字:

众: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面的从,从的左边的人的一捺要写成一点。群:君与羊都要写得瘦长些,羊的一竖还要写得长些。成:第四笔斜钩要写舒展,略有弧状

8、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师范写。

9、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四、课后练:

1、填空:

条:共()笔,第2笔是(),第5笔是()。黄: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

变:共()笔,第3笔是(),第5笔是()。金是()结构的字,共()笔,第6笔是()。

2、课文内容填空:

一人单独走是什么字?()

二人结伴走是什么字?()

三人成一群是什么字?()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背诵第一则短文。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学生认真看图,再读读词旁的词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2、讨论交流,适当点拨。

一棵树,叫做木。

两棵合在一起就是“林”,表示树木很多,也叫树林。

三棵树就是“森”字。森林表示很多的树,多得一眼望不到边。

3、根据学生回答点拨,并相机出示生字词,指导读准生字字音。

(木 树木 林 松林 森 森林)

三、看图学习第二则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讨论交流:

这则儿歌你读懂了哪句?说一说。

4、有感情读背短文。

四、教学生字。

1、认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用“单、丝”口头组词。

3、在书上描红“单、丝”。

4、在习字册上书写“单、丝”。

五、诵读全文,检测效果

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

2、多听写本课生字词。

六、小结

板书设计:

识字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新偏旁“目”。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4.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理解字词

教学重点:认识课本生字。

教学难点: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 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

二、课内悟:

1、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 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11、总结: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三、课后练

1、选字填空:

请 清 晴 情 睛 青

()天()客()草 事()眼()()假

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说说“情、洁”的笔顺。

2、指名认读词语。

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3、边背边进行表演。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① 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

④师范写“情”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板书设计:

识字8 教学总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3.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教学重点

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教学难点

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3.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新偏旁“钅”,学习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拼字,趣味识字。

1.这节课咱们换一个老师来上课,新老师是谁呢?(ppt出示)对,就是大象老师。大象老师自我介绍:嗨,大家好!我是大象老师,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做游戏,耶!看看我给你们带来的新朋友——钅(出示卡片)

有小朋友认识这个新朋友吗?

对,它叫金旁,看这是它原本的模样(出示“金”字)。“金”字下边是土,藏在地下的金属矿物就是“土”字周围的点,上边倒扣的三角表示覆盖。本义指金属。金要做偏旁,它会变形,就变成了“钅”,读作“金旁”。(领读两遍)

2.跟老师一起来写“钅”:横画仰起,上紧下松,竖略偏左。好了,认识了新偏旁“钅”,咱们要开始玩游戏了。从抽屉里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自己拼拼看,看看“钅”和谁在一起玩了,拼成了什么字。

学生做拼字游戏,老师有针对性地去辅导一两个学习力比较弱的学生。3.展示拼字成果,认识生字:铁、钉、铜、铃 指4个学生到讲台前拼字,并且带着大家认识自己拼出来的字,强调部件的位置,也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这个字的意思。

尽量与实物相联系,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出示相关的实物,重点是在识字,读准音,认清形,努力给更多的学生机会。

4.打乱顺序认读“铁、钉、铜、铃”,观察找出这4个字的共同点:都是金旁,都和金属有关

5.学习词语:铁钉、铜铃

大象老师:我要变魔法了!轻轻挪动4个生字的位置,变成两个词语。谁会读?铜铃在哪儿?铁钉在哪儿?谁会发出动听的声音?

这两个词语都和金属有关,一起读读。

二、游戏巩固,学写生字。大象老师:咱们动物小学的小动物们也要学习生字,谁来把这个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现在是写字时间,看看要写的这4个字,都是金旁,右边部分的书写要注意什么呢?先书空一下笔顺。

三、观察书中田字格的范字,看看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看谁摆的最规范最好看。(动手操作,关注结构的摆布。)

跟着老师一起学写这几个字。铁,关注撇画的变化,钉,注意右边一横的起笔位置,铜,注意右边同的框要直,铃,让这个字不呆板的主要是撇折,折笔要短一些,让出地方给点。

学生完成习字册的书写。提醒注意写字姿势。点评。

四、课堂总结,留有期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2.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宁宁钉铁钉挂铜铃的乐趣。教学准备

课件 投影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卡,注意音准。2.说出字义,词义。

3.指名说一说“铁,钉,铜,铃”四个字的笔顺。

二、学习儿歌,积累词语。

1.大象老师:小朋友们很棒哟,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4个金旁的生字“铁、钉、铜、铃”,知道它们都和金属有关。出示课本插图,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啊,叫宁宁,他认识了这4个字以后,做了一件事——钉铁钉(指名读),为啥要钉铁钉呢?是为了“挂铜铃”(指读)。风儿一吹,铜铃就会发出响声“叮咚叮咚”(指读),一只小狗跑过来,听到铜铃响叮咚,吓得跑走了,小宁宁看到小狗的这模样,笑了。

2.编书的老师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儿歌,就在语文书上,自己打开书读读,每个字都要读准哦,不认识的就读读拼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

读给同桌听,有读错的要帮帮他,读对了,给他一个大拇指,大象老师能看到你们的合作。

4.细读儿歌,读中识字。

儿歌中有一个小朋友,叫“宁宁”,出示词卡,学生认读,注意鼻音,识记字形,和“钉”比较。宁宁做了一件事“钉铁钉”,都做做这个动作,“钉”是动作的时候,读第四声,这是多音字,一起读读。钉铁钉是为了“挂铜铃”,“挂”为什么是提手旁?对,和手部动作有关。铜铃会发出声音,“响叮咚”,三个字都是什么旁?猜猜为什么?

吹来一阵风,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谁来说说?认识“吓”,害怕的时候,会长大嘴巴,对,就是这个表情,所以“吓”也是口字旁。

再读儿歌,要把句子读通顺哦,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儿歌好听的节奏。5.比赛读儿歌,拍手读儿歌或者表演读儿歌。

三、学写生字

叮 吓 宁 跑 1.说说“叮 吓”“叮 宁”有什么异同,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2.说说写这三个字的要点:“叮 吓 跑”都是左右结构,要求左窄右宽,左边靠上写。“宁”上下结构,宝盖头向下,点竖对齐。

3.学生书空、临摹。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

练习5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儿歌《伞花》。

3、写铅笔字,写好含有竖提的字。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明白正确的看书姿势。教学重点: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明白正确的看书姿势。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认清笔顺,按笔顺写字)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指名认读,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2、小朋友们能正确认识这些本单元的生字真不错,你们能把每个字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吗?

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回忆一下每个字的笔顺,遇到自己记得不熟的字,画上一个五角星,多练习几次。

学生自己学习,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监督。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小结。

三、学习字词句

1、出示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声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4、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的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

6、归纳:发出声和口有关,所以加上口字旁。

7、启发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

8、归纳引申:

一些小动物的发声,强调加上口字旁。

9、出示句子:

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词。

比较读,体会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

10、其余三句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11、交流反馈。

12、比较读,进一步体会。

13、扩散:

河水---------------流淌,好象在唱歌。

-------------发令枪响了,运动员飞快地跑出去。指导学生完成。比较朗读。

四、写字有方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笔画。

(2)今天,我们学写“铁、钉、请、眼”4个字,看看这些字里的竖提怎样书写。

3、练习。

(1)练习描写仿影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问题。

(2)进行纠正性练习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3)师:这次读读背背学习分两个部分,借助拼音把每个部分的题目读一读。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这个小朋友从小就学写毛笔字,你看他已经能写二年级才学的一些复杂的字了,他可是从练习写基本笔画开始的呀!

(2)出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师:你怎么看出他很认真?

师:这个小朋友他今天练习一个类型的字,明天再练习一个类型的字,还不忘记复习前几天写过的字。

3、出示: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正确情况。

(3)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想想。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补充。

(4)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练习:学生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5)检查背诵情况。

4、学习儿歌。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生借助拼音试着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问题:

“花儿”指什么?

“风雨”指什么?

(3)同学们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应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读呢?

(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好象小一个下雨的早晨,打着小伞去上学,谁来读一读?

(5)练习朗读、背诵。

(6)检查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汇报讨论结果。

三、拓展训练

1、请三人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组织学生发言。

四、练笔

4.一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教案 篇四

一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他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单元的重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是本单元的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共四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课 题: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理解1元=10角 教学方法:操作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挂图、钱币复印件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师说:看看鲁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呢? 出示教材第46页的主题图 (1)让学生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画面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某一次购物或乘车或游玩时用了多少钱? (2)再让学生观察第3幅图。 看到这幅图,请说一说:“小朋友在干什么?” “存钱是为 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老师: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直观感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师问:你能记住这么多种面值的人民币吗? 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面值的人民币的。(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图案中的“小黑点”――盲文的数等) 3.老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教师提问:数一数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比一比哪种面值的人民币品种最多?哪种最少? (4)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说说两种1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的币值是相同的吗?它们的图案、颜色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几种硬币的面值。 三、实践操作 1.师生做换钱游戏。 (1)老师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学生上台用2个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 (2)老师出一枚1元的硬币,并提问:你应该拿几个1角币,才能换1元? 学生可以边摆手中的学具,边回答。 1元=10角 (3)1元能换几张2角?能换几张5角的`? 四、运用练习1、做一做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做一做第二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说思考的过程 五、小结体验 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并强调1元=10角。 六、作业:练习九第二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课 题: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系统掌握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操作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投影出示口答题 1元=( )角 10角=( )元 2、操作:请你拿出5角,有几种方法? (出示实物投影)学生到台前来,边摆边说。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师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分别出示面值 是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换几换? 学生把换的摆在桌上,老师指名让3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并说出思考的过程。 2元是2个1元,一张2元可以换(2)张1元的。 5元是5个1元,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的。 10元是10个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的。 (2)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一张10元可以换( )张5元的。 一张10元可以换5张( )元的。 一张5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一张10元的可以换( )张2元和( )张1元的。 请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考过程。 注意后2道题的答案不惟一,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多种解法,并能有规律地把这些答案排列开来。 (3)学生之间的换钱游戏。 老师再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与同桌兑换。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可以帮助他们联系整十数的组成来思考。 20元是2个十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十元。 50元是5个十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十元。 100元是10个十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十元,(2)张50元。(4)继续想还可以想到什么? 一张50元可以换2张20元和1张10元的。 一张100元可以换1张50元,1张10元和2张20元的。 ┉┉┉ 2、教学例4。 师:面值最大的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最小的面值是多少?以分为单位的分币有什么? 老师这里有1角,谁能用分币来和我换。 老师提问:1角=( )分 10分=( )角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角=10分 10分=1角 3、第49页“做一做”。 1本练习本1元,1个转笔刀2元,1个铅笔盒9元,1支钢笔4元,小灵通有10元能买什么?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想学习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角=10分 10分=1角 课 题:简单的计算(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2、学生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能看懂物品的单价。 3、养学生学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价格。 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方法:操作法、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模拟人民币、商品价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师说: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你还想学习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 你能摆出1元2角吗? (2)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让学生到台上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三种摆法:1张1元和2个1角。12个1角。2个5角和1个2角。 (3)出示例5。(图略) ( )元( )角 师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即:1元2角=12角。) 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角。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2、 “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6 (1)出示四种商品,再醒目地出示这四种商品用小数表示的单价。 师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 (2)利用学生和老师课前收集到的有商品价签的物品,向大家介绍、交流,使学生能看懂物品的单价。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做一做”第2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注意区分:3.50元(3元5角)与35.00元(35元) 3.50元(3元5角)与5.30(5元3角) 三、运用练习: 1、练习九的第3、4题。(小组合作完成) 先读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再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 2、练习九的第5题。(学生可以抢答) 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 根据学生情况适时适度的提问: 这些物品中最贵的是什么?多少钱?最便宜的呢? 买一把三角板的钱可以买几个练习本?也可以买几枝铅笔? 1元最多能买几种商品?是哪几种? 继续想还能想到什么? 先读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再拿出你喜欢的至少3种东西要付的人民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价格,都能看懂商品的单价。此外还进行了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五、作业:练习九第七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一)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2.00元=2元 1.20元=1元2角 35.90元=35元9角 课 题:简单的计算(二)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

5.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篇五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第1-5自然段。

二、继续细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因为蚕眠有四次,这是蚕的生长特点,所以必须特别写明)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茧子又白又亮,长圆形,很好看)

(3)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蚕没有再睡,就不能说“醒了”;蚕结茧子好比盖新房,茧子结成,好比新房盖成,所以要写“成了”)“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要读出喜悦的语气来)请你把这句读一下。(学生读)

(4)小结: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板书:吐丝结茧)

(5)齐读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2)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自答: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板书: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茧子里的蛹是慢慢在变化,逐渐长出两对翅膀来,所以不能写“一动也不动”)

(3)“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板书: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斩帛”;士田烟嫱n夺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_徂会括而有趣。请看第31页上面的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4)看第三幅图,想一想:两个蚕蛾在干什么?(蚕蛾在产卵)提示: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孵出小蚕来,又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过程。

(5)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内容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2、填空练习,概括课文。

从_____里钻出来的又_____又_____的蚕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来都变了样,第一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变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体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结_____,最后_____开了窗,飞出了_____姑娘。

3、齐读完成填空后的这段话。

四、课堂练习

1、读句子,初步认识句子的并合(课后练习4)。

这里有两组句子,每组三句话,要求我们读一读。初步懂得怎样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来说。

(1)各人自读,体会。

(2)指名读第一组三句话。

(3)谁能说说怎样把第一、二两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两句连起来,把第一句未了的句号改为逗号,把第二句开头的“蚕姑娘”去掉,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组三句话的练习方法同此。

2、背诵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韵的字引背。(押韵的字写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_白¨向宙_白、

(2)分两个大组,一组背,另一组听,再交换一次。评议。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诵。

3、背诵全文。

(1)全班背诵。

(2)指名背诵。

4、书面作业。

(1)扩词。

蚕( )( )( )( )

换( )( )( )

丝( )( )(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红通通黑白绿亮

板书设计:

蚕姑娘吃桑叶、睡、脱、醒(蚕眠)

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发亮—吐丝结茧

6.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篇六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美点寻踪法 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仔细观察。

1、明确字词。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戾天(lì)鸢飞(yuān)经纶(lún)横柯(kē)

2、作者介绍。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三、探究问题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2、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5、译文。

(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四、总结归纳。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五、拓展迁移。

用200字左右的话描写一处山水。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2)景——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

二、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一段写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册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学生齐读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 急湍猛浪 水之急

学生齐读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三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竞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宕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三、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五、课堂练习。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例如“ ”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以“ ”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使文章。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从“ ”可以看出来。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

六、总结归纳。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参考课文从“水”“山”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雨”或“雾”。板书设计: 21 与朱元思书

一段:总说---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二段:分说---写水之异

三段:分说---写山之奇

第22课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Xk b1.com新 课 标第 一网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

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

4、导入《五柳先生传》

明确:

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播放课文录音

1、听读课文

要求:1)认准字音。

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

明确:1)生字: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汲(jí)俦(chóu)黔(qián)觞(shāng)欤(yú)

2)多音字:传(zhuàn)好(hào)

2、合读课文 要求:1)读出节奏。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

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跟读课文

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2)读出语气、语调。

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 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要求:1)领会文意。

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明确:1)第一段: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详:详细地知道。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性:人的本性。嗜:喜爱,爱好。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置酒:准备酒。招之:邀请他。造:到……去。辄:每每,总是。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自娱:使自己欢娱。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俦:类。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三、课堂练习。由于陶渊明文学创作成就巨大,现某市文联拟请他担任文联主席一职,请你根据学到的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帮他填好履历表。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 性别: 字: 号: 出生年月: 籍贯: 国别: 职业: 人生格言:

特长展示:

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自述性格:

明确: 某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陶渊明 性别: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出生年月:365年 籍贯:江西九江 国别:中国 职业:自由诗人 人生格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长展示: 擅长写诗

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

2、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3、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

4、彭泽令。兴趣爱好:

1、好读书

2、性嗜酒

3、常著文章以自娱

自述性格: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安贫乐道,不图享受

3、真挚坦诚,喜爱自然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朗读课文

1、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

2、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明确:

1)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思考讨论

1、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2、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朗读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解决。A、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B、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C、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纪传? 明确: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B、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C、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四、课堂练习:

读《归去来兮》,写写人生感悟(200字)

五、总结归纳。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并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板书设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 适意 五 性嗜酒…… 陶情 不坚 柳 传 环堵萧然…… 乐道 随守

先 常著文…… 娱乐 流节 生 俗操

传 赞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第23课 《马说》(韩愈)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其、以”的用法。(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4)、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督促学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4、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后,过了四年才被宣武节度使任命为观察推官,贞元十八年(802)授四门博士,历迁监察御史,因上书言关中灾情被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参军,国子监博士,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穆宗时,任国子监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在中唐,韩愈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诗坛的领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不遗余力,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他不仅大力称赞比他年长的孟郊,还奖拔比他年轻的贾岛,又鼓励李贺这位天才诗人,并为他因避父讳而不得参加科举而大声疾呼;此外,他还与皇甫湜、卢仝、樊宗师、刘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这样,他与他周围的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并以他本人为主将,掀起了一个很有影响的新诗潮。”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六、课堂练习。

从千里马的角度出发,写一段话。内容不限。

七、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齐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思考讨论:(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3.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四、课堂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总结归纳。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托

马说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物 寓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意

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2、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2)、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3)、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4、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复述法 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 怠 叩问 绮秀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六、课堂练习。

1)“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2)“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3)“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七、小结

第一段,作者先从自己说起,也就是现身说法,历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种种艰难情况,说明尽管客观条件很不利,但由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克服了不利条件带给自己的困难,取得了成就。可见,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齐声朗读课文。

二、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三、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四、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自由朗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讨论解决。

五、课堂练习。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

六、归纳总结。

尽管客观条件很不利,但由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克服了不利条件带给自己的困难,取得了成就。可见,主观努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勤 幼时——借书——室内抄书——嗜学 苦 且 中

艰 加冠——求教——百里叩问——益墓圣贤之道 作 若 乐

此 当余之从师也——求学——负籍远游——中有足乐者

第25课 《诗词曲5首》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怀,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4、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鉴赏法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五、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 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二)《赤壁》。1.指名朗读《赤壁》。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齐读背诵这首诗。(三)《过零丁洋》。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齐读这首诗。

三、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四、归纳总结。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 提问: ①什么语气? 要点提示:反诘埋怨。②怀念谁? 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 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用一段文字来抒发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

四、归纳总结。

本曲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揭示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客观规律。

五、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板书设计: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 归来感慨——用典——悲痛 《酬乐天扬州 事、情、景、理 初逢席上见赠》 水乳交融

(酬赠诗)感叹身世——写景——愤激

席间赠言——抒怀——昂扬

前两句——————兴感之由 《赤壁》 非凡的史识

(永史诗)后两句——————借题发挥 豪爽的胸襟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颔联——国破家亡

《过零丁洋》 追忆过去 丹心垂史

(述怀诗)颈联 悲愤忧惧 映照千古 感叹眼前 尾联——以死名志——激情慷慨

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上阕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 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水调 月照无眠 不应有恨 情趣盎然

歌头》 下阕 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 人有离合 千里婵娟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潼关怀古》

上一篇:拥有激情 把青春献给党的建设事业下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