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对象征性交货方式的理解论文

2024-07-19

如何提高学生对象征性交货方式的理解论文(共5篇)

1.如何提高学生对象征性交货方式的理解论文 篇一

要想保持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 就需要学生从现在起就掌握营养知识, 懂得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逐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合理饮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和保证

现在, 大部分高中都实行寄宿制。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 超大的作业负荷不但挤占了学生的休息和运动的时间, 很多学校甚至规定了学生就餐的时间为15~20分钟。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打饭、吃饭, 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有些学生干脆省略了早饭或者午饭、晚饭, 在小卖部随便买个面包或者干吃一袋方便面了事。有的学生虽然保证了一天三顿饭, 但是遇到什么买什么, 从不考虑三顿饭的膳食搭配。还有的学生偏食现象严重, 有的爱吃麻辣烫那样容易滋生细菌的食物, 有的偏爱油炸和垃圾食品。这样的饮食现状, 保证学生的健康根本无从谈起。所以, 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 也要注意到学生的饮食质量以及相关的身体素质。我们的学生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 学到再多的技能, 健康无从保证, 身体素质无法保证, 学生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都无从谈起。所以, 国民的健康要从学生抓起, 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 也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要合理搭配学生膳食, 给学生充分的就餐时间, 让学生的营养有保证, 从而为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二、环境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在每个学校都在大搞校园文化建设, 注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但是很多高中都是唯成绩论。这种指导方向决定学习方式是高压式和高强度式。学生每天至少有十二个小时在教室里学习。再加上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 每次考试都要排名, 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让学生失去了体育运动的时间, 更是背上了沉重心里负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学习, 很难保证身心愉悦。更谈不上保证身体和精神都健康。人文环境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许多学校都制订“一超一”的班级竞争机制, 周围的每个人都是你学习上的竞争对手, 每当你看到别人在学习时, 就会感到巨大的压力。所以,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当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和竞争压力。适当减少考试的次数, 取消排名制。给学生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 让学校洁净、优美的环境成为愉悦学生身心的乐园。从而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三、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 早睡早起;保证睡眠、适量运动、按时进餐等。一般的上班族都是朝九晚五。可惟独我们的学生在六七点就开始上课。有人观察过,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起得最早是学生, 上班最早的是老师。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都是8小时, 惟独学生上课时间超过10小时, 甚至12小时。以我们的高中为例, 学生每天早晨5:30起床, 6:30进教室早读。中午11:40吃午饭, 12:10午休, 1:00开始学习, 下午4节课, 晚上3节课。晚上放学已经10:00, 洗漱完毕10:30开始休息。学生每天的课上学习时间为12小时, 休息仅仅为7个小时。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身心健康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不言而喻。

每年的大学生入学军训, 晕倒的新生就是学生体质弱的具体体现。

学校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多给学生一些休息和体育运动的时间, 来保证学生的健康。

摘要:传统的体育课在新课改中称为《体育和健康》。其中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健康列为重要内容。然而, 学校的饮食、环境、生活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 亟需改革,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条件。

2.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理解 篇二

英语 (English) 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西日耳曼语支, 是由古代从欧洲大陆移民大不列颠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 并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第二语言, 是欧盟和许多国际组织与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 同时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英语的母语使用者位居世界第三, 少于汉语和西班牙语, 但上两个世纪英国与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 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的媒介。英语也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 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有联系, 而且随着网络使用, 使英文使用更为普及。

听、说、读、写, 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而听, 又首当其冲的排在第一位, 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据Rivers和Temperly (1978:146) 统计, 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 45%的时间用在听的方面, 30%的时间用在说的方面, 而用在读和写方面的时间仅为16%和9%。英语是一门语言,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总是先有口头形式, 后有笔头形式。而在口头形式中, 听是说不可缺少的前提。但在中国的英语应试教育中, 听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各地纷纷出台的中高考改革计划, 英语分值下降, 听力比重增加, 无一不表明了我国英语学习的重心已慢慢从应试转移到能力的培养。

听力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但也是我们进行听力培养的首要解决问题。许多人认为“听”只是竖起耳朵去感知, 更有人生动地比喻:人是一台电脑, 听是输人系统。然而这些观点却大错特错了。听, 不是单单竖起耳朵, 那是条件反射。听, 应该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交际行为、心理构成活动。听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 迅速形成印象, 初步抓住、分辨稍纵即逝的语章;辨析阶段, 主动、积极、具体的辨认、切割、组合语句片断, 了解大意;再现、重构阶段, 将捕捉住的暂时记忆重新整理, 形成长期记忆, 理解整篇语音材料内容。

1 听力差的原因

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普及”宽度”已经很好了, 但是”高度”却有待提升。我国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农村。教育水平远远不及城市, 没有多媒体, 没有视频, 没有现代化教育设施, 更没有跟英国或美国的外教讲过话, 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并不能满足学生们对听力的要求。

1.1 辨析能力差

首先是对语音辨别能力低。部分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是他们自身的英语发音与标准发音差距很大, 在听时分辨不清词与词的界限, 其次是对词义语境及口音辨别能力差。大多数词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而不同词义取决于不同的语言环境。许多学生不能通篇理解, 在听时只将其直译为自己熟悉的意思, 却往往与原意背道而驰。

1.2 正确习惯没有养成

主要包括两个习惯:第一是语音连贯的习惯, 第二是正确的听力思维的习惯。对于语音的连贯, 许多同学很不以为然, 但听力内容的难度无法控制, 容量大, 连读、重读等语气的变化多, 产生一种连贯的音流, 常常使学生在听音时产生误解, 也往往让学生对听力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正确的听力思维是指在听音时用英语去思维, 而不应将听的东西先译为汉语, 再用汉语去思维。因为听的时间是有限的, 将词一个个译为汉语, 再去理解, 往往会遗漏许多重要的信息。

1.3 背景知识差

听力材料内容非常广泛, 常涉及天文、人物、历史、及科技等等。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死读书、读死书, 还一度陷于以往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中, 从而忽略了知识面的扩大, 知识面本身比较窄, 在学习英语时也只注重了词汇记忆和语法知识等, 却忽略了一些日常谚语、俗语的记忆。因此, 听完后往往对许多俗语不知所云, 对文章一知半解。

2 解决办法

2.1 纠正发音, 统一国际发音标准

这是最根本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听力, 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具有模仿天性, 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 教师就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 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当是使用英语的典范。他必须能够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表达, 善于用不同语调表达不的感情, 他的语言应该生动、形象、活泼、贴近生活且富有感染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对英语听力建立信心, 产生兴趣。语音准确、语调流畅是英语学习者必备的素质, 具备了这些素质, 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 听懂别人。这种素质的培养, 年龄越小, 效果越好。在我国, 现在英语教学大部分是从小学开始的, 因此, 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在语音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以模仿为主。在字母和音标教学阶段, 应当让学生以模仿为主。英语中的大部分读音, 中国学生学起来是较容易的, 而且发音很标准。但个别读音因受汉语或方言的影响, 模仿起来较困难。教师要想办法, 让学生在初学时就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因为发音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过程,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发音比日后纠正要容易得多。

2.2“精听”“泛听”相结合, 听力材料多样性

“精听”时注意焦点是语言材料的本身。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节的语言现象, 它的基本训练方法是听写、复述完成文章, 或听完以后再跟着模拟。在播放语言材料之前向学生讲明要求, 听时的注意事项, 例如, 注意关键词, 动词或名词, 时间或日期等一些信息, 以便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泛听”时注意的焦点是整段话语的主旨大意, 能听懂中心思想便可。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和条件, 让学生接触大量相关的英美原音的录音材料, 熟悉英语国家,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在各种不同场合的发音。在长期的听英语的活动中, 逐步提高听的能力。例如学校可以每天早自习前后均利用学校的播音系统播放英文歌曲、美国之音特别英语节目、名人英语演讲录音等, 让学生自由的收听。此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视听英语新闻、英语电影等。实践证明,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的目的。

2.3 教学内容丰富化

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 第一, 词汇量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学习一种语言, 例如汉语, 是从最基本的拼音开始, 学生字, 到组词, 再到造句。英语呢, 同样的, 先是字母, 音标, 再到单词和词组以及句子, 相似的, 如果你连生字都没学会, 何谈组词造句呢?可是单词看似简单, 每个词只有那么几个字母, 但真要把它们准确记住, 还要能听出来, 再写出来, 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加大词汇量的教学, 引导学生不仅要记忆个体生词, 注意, 情景语境中记忆单词要比单一枯燥地死记硬背记忆的时间更长, 印象更深;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性记忆, 利用英语某些单词读音与汉语相似的特点进行记忆。二是教师应注重上课材料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事实证明, 当一位老师上课只拿着书本在讲台上激情四射的讲着ABCD时, 讲台下的学生们大都会昏昏欲睡, 既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当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后, 当教师播放着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的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 地域文化等的教学视频时, 这种状况则大为改善。教师熟练使用电教室里的各种多媒体, 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了。

2.4 学会做笔记

初中听力的理解材料中的句子、语篇难度增加, 听力理解的考察多采用先听后答的形式, 但听力材料的长度增加, 语速增加, 短时记忆可能还可以, 但当听完材料后答题, 那就另当别论了。所以要引导学生在听听力的同时记录一些重要的, 容易混淆的信息, 例如, 事件的时间, 日期, 地点等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信息。但切记不能妄想记下整句话或者整个单词, 尽量利用缩写, 简写或符号代替等方式, 用最少的时间记录下你所需要的信息。

2.5 注重文化内涵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要想学好一种语言, 必须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有时在听听力材料时, 明明觉得自己听懂了每个词的意思, 但就是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渗透英美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惯, 地域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历史情况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性的学习英语。

3 结束语

总之,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相辅相成。但听是最基本的, 也是其他三者的前提条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听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需时间的积累以及一定的文化底蕴。因此, 教师不能操之过急, 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听力技巧, 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听、说、读、写, 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基本的四个部分, 而听, 又首当其冲的排在第一位, 听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英语是一门语言,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总是先有口头形式, 后有笔头形式。而在口头形式中, 听是说不可缺少的前提。本文根据当前中学生听力学习的现状进行阐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听力理解。

关键词:听力,听力理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丽娜.浅析中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J].渭南师范学院报, 2005 (01) .

[2]孙程.初中英语听力理解策略研究[J].2011 (07) .

[3]蒋小青.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十个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 (04) .

[4]刘淑芹, 何江.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听力[J].2000 (07) .

3.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篇三

一、纵观学生英语阅读之现状,令人堪忧

根据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当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看出,对于阅读能力的考查,无论从量上和质上都在加强,可是从目前学生的阅读能力之现状来看,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还是较差的,表现在阅读上面速度慢,错误率高,得分率低。值得我们认真重视它。

二、我们要努力掌握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我们要加强阅读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最首要的是应加强基础知识上的能力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断充实,那么,学生的相应阅读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同步提高的。

其次,我们除了要加强阅读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技巧训练。比如说,略读、跳读和细读训练等。引导学生提高语篇理解能力。目前的中考越来越显示出语篇的重要性,这个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语篇水平的交际能力,就不能认为阅读能力有真正的价值,在阅读时应该找出语篇中的事实,并从中找出有助于理解的线索,然后根据各方面的知识,努力获取可获取的含义。

再有,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广泛展开课外英语阅读。因为英语教学课时有限,仅仅只靠课内时间是不足以学好外语的,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需延伸部分。一级目标和要求规定,除教材内容外,课外阅读量应达到5 万字以上; 二级目标和要求课外阅读量达到10 万字左右。这就要求除教材之外的学习,还应大量地增加课外阅读,以补充课堂教学中阅读量的不足,课外阅读中教师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指导检查、检测,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三个“坚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天天阅读、雷打不动,当天没有完成的任务一定要在第二天补上。二是坚持做阅读笔记,以做笔记为媒介,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质疑排难。三是坚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另外,我们教师也应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阅读笔记,做好批注,及时反馈。二是坚持不同目标质和量的统一。三是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次训练,阶段侧重。

总而言之,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讲究方法,合理安排,只要经过系统的、有的放矢的训练,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会逐渐培养起来的。

4.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篇四

一、造成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

1. 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 听得越多, 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 多听确实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 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 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 难易如何, 它是一个人英语知识的全面体现, 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 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 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 我们能模仿出听到的发音, 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 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因此, 从理论上说, 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2. 阅读。

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 但它们同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实践过程, 二者有很大共性。在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过程中读者和听者都同样要经历种种认识过程, 依赖种种认知效应及其所具备的背景知识, 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因此, 读者操练和运用认识过程以及判断推理过程, 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这种能力, 显然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水平。另外, 阅读是一种主要的语言输入来源, 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 还丰富了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的了解, 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词汇量, 这些都对听力理解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阅读量越大, 英语整体水平就越高, 听力水平也会随着“水涨”而“船高”。

3. 记忆。

记忆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 在听的过程中, 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 因此记忆的痕迹十分肤浅, 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 这两种记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 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

4. 技巧。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 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识, 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排除干扰, 必将提高记忆效果。另一方面, 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 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 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知识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辨认和理解, 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 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 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 抓住关键词, 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5. 个人情绪。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 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听力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听音时积极、主动, 充满信心, 不带任何心理负担, 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听者的正常水平。急躁是影响听力的大敌, 开始时由于听懂得较少, 就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进而出现连锁反应:急躁——思想分散——自责——抱怨——导致听力失败。

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对策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贵在坚持, 而且在训练听力、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上要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 要讲究听力训练的策略。

1. 了解文化背景, 熟悉日常交际。

让学生了解适当的英语国家背景知识, 扩大知识面, 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情境中语言交际的场合及功能, 消除学生在风俗习惯的差异方面的听力理解障碍。

2. 坚持听说训练, 培养语音技能。

听力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辨音能力的基础上, 学生必须有很好的语音知识, 要能正确区分单词的重读、弱读、爆破及失去爆破, 要能辨别句子的连读、节奏以及语调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 还要尽可能熟悉各种人的音调以及轻重缓急、喜怒哀乐、个体差异等口语特征。因此, 听和说要相辅相成, 听说并进, 持之以恒, 保质保量, 打好基础。

3. 训练阅读写作, 增加词汇积累。

听力理解能力也包含有阅读理解活动, 阅读是对语言形式的体验, 各个层次的阅读能形成语感, 领悟词法、句法功能、逻辑关系等, 对词汇的积累有着显著的提高效果。写作训练能巩固并提高学生已学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也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记忆语言现象, 从而进一步增强语感, 促进听力的发展。

4. 倾听较长语篇, 强化记忆能力。

要学会倾听, 尤其是长对话和短文独白。在听较长语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倾听的焦点应当是语篇大意和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 而不是个别词语, 并随时记下关键词。个别单词没有听清时, 一定要沉住气, 继续往下听, 可能后面的信息能启发你, 也可以在听力练习的间隙看试题, 看笔记, 去联想。所以, 培养从头到尾记住一段话 (主旨、细节、层次、顺序等) 的记忆能力对提高听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5. 精听泛听并举, 提高听力水平。

泛听必须与精听相结合, 泛听时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内容的大意, 精听时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材料的细节;泛听时注意听表达内容的关键词、关键句, 精听时连续听音的最小语言单位是一个一个的句子;泛听时重在回答有关中心主旨的问题, 精听时重在回答有关细节或细节加工的问题。只有精泛并举, 才能全面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5.如何提高学生对象征性交货方式的理解论文 篇五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英语阅读的前提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播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仅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心情愉快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英语阅读知识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 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

其次,通过师生合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英语课堂上要经常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中, 我时常鼓励学生之间围绕本课的阅读内容进行互相提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因为和蔼可亲的教师释放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所以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最后,每天的英语课我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我的良好情绪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来接受本节课的阅读教学任务。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语感是指不通过反复思考就能感知语言含义的能力。 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能够快速而正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准确地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结合课文教学,有意识地选择课文中一些语言规范、语意新颖、词语搭配较好的典型句子, 引导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些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的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具体语境体察语句的适用范围,教师相机给予点拨。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 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三、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

文章和段落在长度上有明显不同,但是在结构上是非常相似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引出,接着是一系列说明主题句的细节,最后是结尾句。同样,文章是由篇首段、主体段和结论段三部分组成。引言段揭示主题,正文部分对主题分点阐述,结论段对全文归纳总结。同时,无论文章还是段落都要遵循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可以说,文章是段落的扩展,段落是文章的缩影。

1.篇首段目的在于揭示主题,也就是说,引出文中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从而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通常,篇首段由引语句和中心思想句两部分组成。前者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使读者对文章要讨论的问题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后者向读者交待该文的主题或写作目的。总之,篇首段的作用就是使读者顺利地进入正文。

2.主体段一般由若干段落组成,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段阐述的内容必须与主题一致,有助于说明中心思想,但是只涉及主题的一个方面。

3.结尾段概括全文的内容,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 清晰的认识。它往往使用不同的话重新阐述中心思想,从而与篇首段相呼应。

四、掌握解题技巧

1.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话题。快速阅读后,仔细阅读短文后的试题,带着问题,重读文章,寻找答案。一般情况下,考题中选择标题,中心句等都可以使用此法。一篇文章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一般情况下主题多数位于每段开头,尤其是新闻报道;少数放在段尾,个别则贯穿在全文中。因此,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使用归纳或者概括法。

2.根据语境,理解词语意义。在阅读理解题中,理解一个词,不能停留在字面上,。需要进行转换理解,才能揭示出它的实在意义。当然,这种转换理解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形成的语境。

3.把握住五个“W”和一个“H”。在快读全文,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顺思路,摸清脉络,然后把着眼点转移到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上,尽快地把握住文章的五个“W”(who, when,where,why,what)和一个“H”(how)。

4.字斟句酌,注意文章细节。有些试题是通过细节来表达中心内容的,因此通读全文,掌握作者思路,寻找文章的信息资料,像图表、时间、史料等就会准确答题,而个别题目则需要计算、推理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5.统观全篇,对照核实答案。做完阅读理解题后,要立足整体,把全文再读一遍,逐一校对各题的答案,注意各题答案是否前后照应。如发现前后意思矛盾,则必定有误选答案。要根据全文意思,认真核查,直到前后统一。

上一篇:再制造技术下一篇:团委学生会茶话会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