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正森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2024-07-12

柞水县正森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3篇)

1.柞水县正森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篇一

陕西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简介

陕西海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以特色农产品----核桃、油茶为主要原料,主营“大秦颐品”牌核桃油、油茶油、调和油等系列产品。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中国核桃之都”----陕西秦岭之南(商洛市)境内,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核桃、油茶油深加工企业。

公司以“一颗核桃、一粒油茶”带动一项产业,以“富民强企”为发展战略目标。严格执行“质量赢得市场、诚信铸就品牌”的经营思路,从原料品种产地选择,追求品质特色。为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公司在原料生产地建立5万亩野生核桃托管基地及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示范引导,签订农户订单,带动果农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原料基地近30万亩,从源头上有效保证了原料来源和产品品质。

公司位于陕西省镇安县县域工业园区,占地30亩,引进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纯物理冷榨工艺及精滤技术,已建成年产3000吨冷榨核桃油生产线,年产3000吨精炼茶油、玉米调和油生产线各一条。公司以最新的冷榨工艺替代传统的热榨、浸出提炼核桃油,彻底提升了传统核桃油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本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已先后多次参展农高会、西洽会、中国西部跨国采购洽谈会等,销往江、浙、沪、鲁,在上海、青岛、西安等地建立销售网络,并与德国麦德龙、台湾大润发等连锁型超市达成销售协议,上架销售。同时产品在陕西当地也颇受好评,西安开元商城、西安海星超市都已确立合作关系,下一步将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努力打造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西北地区著名的中国核桃油品牌-----大秦颐品。

2.柞水县正森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篇二

1 银河猪场环保治理模式

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道大路村, 公司从1993年养殖10头母猪和经营2.67 hm2鱼塘的个体户起家, 经过20 a的滚动发展成长为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大型规模化养猪场。养殖之初, 出于降低养鱼成本的考虑, 配套建设了50 m3地下式混凝土沼气池, 猪粪经发酵后用来养鱼。1997年, 养殖规模扩大至年出栏5 000头, 并注册成立公司, 配套新建3座发酵容量都是100 m3的地上式混凝土沼气池, 用于处理养殖规模扩大后的猪场粪污。2004年, 响应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意见》 (武办发[2003]18号) , 紧邻原养殖场新建了年出栏2万头的周家湾猪场, 养猪总规模达到2.5万头。2001年以后, 面对严峻的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 国家相继出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并提出了“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的总原则。在此背景下, 养殖规模扩大后公司开始面临环保压力, 公司采用改进的台湾三段式红泥塑料畜禽污水处理工艺, 配套建设2 500 m3红泥塑料沼气工程。2006年猪价走高, 公司根据分阶段饲养的需要, 在园区内扩大养殖规模, 新建怡山湾猪场和窑湾猪场, 均为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规模, 分别用于仔猪保育和生长猪育肥, 根据治污的需要, 分别配套建设1 500 m3红泥塑料沼气工程各1座。同时, 公司根据生产需要将原年出栏规模5 000头的老猪场扩建达到年出栏1万头, 并配套建设1 200 m3红泥塑料沼气工程, 原有的350 m3混凝土式沼气池不再使用。2010年, 公司为满足附近232户新农村 (由公司投资为流转土地给公司的农民建设) 农民冬季使用沼气的需要, 在窑湾猪场新建1座600 m3中温沼气工程。至此, 银河公司年出栏生猪规模达到5万头, 园区内每座猪场均配套大型沼气工程, 厌氧发酵总容量7 300 m3 (原混凝土式的沼气池不计算在内) 。

通过沼气工程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主要日均排放浓度指标COD≤400 mg/L;BOD5≤150mg/L;悬浮物≤200 mg/L;NH3-N≤80 mg/L;总磷≤8 mg/L) 不但成本高、生产中很难实现, 也是对有机肥资源的浪费, 有悖于“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的总原则, 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到水体后仍会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沼液沼渣的出路问题, 公司按照“种养结合、农牧一体化”的理念, 流转猪场周边3个村13个小组约266.67 hm2土地,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铺设沼液输肥管道, 种植稻谷、蔬菜、苗木等, 消纳猪场沼液沼渣, 不仅实现了猪场粪污的“零排放”, 还延伸了园区生态产业链,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彻底解决了公司猪场生存的环保压力, 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1.1 土地流转模式

有足够土地消纳沼液沼渣是猪场实现粪污“零排放”的关键。公司猪场被大路村、法泗村和珠琳村的农田及水面围绕。当地属典型的南方低丘岗红壤地带, 土壤贫瘠, 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匮乏, 且田块零散分布, 农民种地每667 m2年利润不足300元, 青壮年多外出打工, 农田抛荒严重。2008年起, 公司以每667 m2每年600元的流转价格,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连片”的原则,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 并根据农业规模经营和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需要, 将紧邻公司猪场的大路村1、2、3、4、7、8组, 法泗村1、2组和珠琳村8~12组总计3个村13个小组266.67 hm2土地经营权逐步流转, 流转期限至2028年第二轮土地延包期, 并参照高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要求, 新建农产品运输路5.4 km、机耕路6.1 km, 铺设直径110 mm的PE沼液灌溉施肥管道15 km, 沼液清水配兑池3口 (总容积10万m3) , 蓄水塘10口 (最大蓄水量50万m3) , 安装315 k W变压器1座, 架设3 km农业生产输电线路, 购置农业机械14台套。通过这些措施, 把原来“靠天收”低产田、荒坡地全部改造成为“旱能灌、涝能排、路能通、货能出、机能耕、田能肥、产能增”的高产农田, 建成266.67 hm2“种养结合、农牧一体化”循环农业基地。

土地流转并非一帆风顺, 公司遵循“循序渐进、示范推广、让利农民”的思路开展工作。公司土地流转首先在大路村1组推动, 大路村1组共16户农民合计12.67 hm2土地, 最初只有10户农民同意流转, 公司按照土地连片的原则, 先流转其中7户农民约6 hm2土地, 并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经村委会鉴定后, 再按照合同规定, 实施土地流转、整理开发, 配套水利、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 利用沼液沼渣施肥改良土壤, 土地整理完成后按实测的土地面积 (包括整理后的荒坡地) 支付流转费, 种粮等政策性补贴仍归农民所有, 流转费价格按每667 m2每年最低600元只增不减计算 (即:每667 m2流转价格以每667 m2产出200 kg稻谷的市场价为基数, 若当地稻谷均价高于3元/kg, 则按当年200 kg稻谷的市场价支付流转费;反之, 则按600元单价支付) ;这样原本观望的6户农民考虑到流转费高于自己耕种的收入, 且流转给银河公司后“岗坡地、低产田”变成可以机械化作业的高产农田, 对子孙后代来说是好事, 主动提出将土地流转给公司, 如此, 实现了大路村1组土地的全部流转。对于少数仍不愿流转土地、但又妨碍公司“连片”流转整理开发的农户, 公司可将其土地整理后再协商按照“连片”经营的方法, 调换其土地。土地流转后, 少数种田能手或不愿外出打工的农民, 公司按照“劳资合作”的方式, 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化经营, 即公司提供种苗、水、肥, 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所得利润农民得七成、公司得三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费由各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会议确定分配办法, 农户签字确认后由组长于每年年底将流转费分配清单交予公司, 公司按照分配清单支付到农户个人账户, 从制度避免分配不公和流转费截留。

1.2 生态养猪与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模式

猪舍按照节能减排的理念建造, 采用全封闭式设计, 顶部采用隔热材料, 墙体在建设时加入隔热材料, 配备降温水帘和机械通风设备, 达到降温通风的效果;冬季, 用沼气烧锅炉, 水暖保温, 以维持猪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降低温差变化大对猪生长的影响。在喂养方面,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EM益生菌, 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并有效抑制粪便臭味的产生, 减少了臭气对周围空气的污染, 同时兼具驱蚊灭蝇的作用, 能有效阻止养殖场中疾病的传染。猪舍中设“水厕所”, 猪经过驯化在“水厕所”集中排便, “水厕所”与排污沟和沼气池相连, 每天冲洗1~2次, 实现了粪污的日产日清, 既节省水资源又节省人工。

粪污经排污沟进入大型沼气厌氧反应器, 日产沼液沼渣600 t, 发酵产生的沼液经氧化塘曝气, 并将沼液与水按1:9的比例在配兑池配比后, 经加压水泵和PE管道并联输送到每一块农田, 沼液经农作物、苗木等吸收后, 连同浮游生物经排水系统进入鱼塘, 经鱼类吸收后, 水体已净化, 鱼塘水体消毒后再通过泵站抽入猪场冲洗猪舍, 实现沼液的综合利用和水肥一体化;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各类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赤霉素、生长素、糖类、核酸等, 以及丁酸、吲哚乙酸、维生素B12等活性抗性物质, 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 具有可促进作物生长和控制病害发生的双重作用。沼渣作为饲料供2.67 hm2蚯蚓养殖基地养殖蚯蚓, 蚯蚓粪用于设施蔬菜育苗和有机蔬菜种植。

1.3 沼气集中供户与清洁乡村建设模式

出于猪场防疫的需要, 公司依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将距离猪场1 km以内的5个村民小组 (大路村1、2组, 法泗村1、2组和珠琳村12组) 拆迁集中安置在距离猪场2 km的县级公路旁边, 公司为农户建成农民新居232户, 户均建筑面积140 m2。新农村建设前, 村内红砖房、楼房、土坯房的比例为7:1:2, 红砖房普遍低矮破旧、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的现象十分普遍, 住房缺乏规划, 居住分散、人畜同居、粪污横流, 居住环境恶劣。农民新居建成后, 新农村社区配套建设了餐饮、购物、健身、科普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 还免费为农户统一安装沼气灶和太阳能热水器, 实现了“家家烧沼气, 户户太阳能”, 社区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并倡导垃圾分类收集, 为清洁乡村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2 环保治理效益评估

2.1 实现了猪场粪污的“零排放”, 化解了企业生存危机

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更加突出, 2009年武汉市政府颁布《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武政办[2009]79号) , 由发改、农业 (畜牧) 、财政、环保、科技等部门联合成立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工作联系会议, 市环保局同步出台了《武汉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环境污染治理验收标准》 (武环[2009]48号) , 截止2012年9月, 全市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28个, 能否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养殖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银河公司通过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流转整理土地, 实现了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阻断了猪场粪污排放至外部水体的可能。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武汉) 检验, 沼气池进料口COD、BOD5、悬浮物、NH3-N和总磷的值分别为2 270.73、222.50、54.50、18.57和0.73 mg/L, 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沼液配水和农田利用, 以上指标值分别下降为35.33、7.50、28.50、3.43和0.09 mg/L, 远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与污染物的“零排放”, 化解了企业的生存危机。

2.2 分散了经营风险, 拓宽了盈利渠道

自2003年至今我国猪价经历了3次“过山车式”的剧烈变动, 尤其是2006年以后, 生猪每千克价格波动价差大约由4元扩大至10元以上, 加之猪群的疫病等风险, 养猪业已成为高风险行业。在此背景下, 单纯依靠猪场经营已难以实现稳定和健康发展。银河公司依托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形成了以规模化养猪为主、蔬菜苗木和水产养殖为辅的产业结构, 在2013年上半年猪价低迷的情况下, 公司通过销售苗木、蔬菜、水产品获利180万元, 缓解了猪场经营亏损, 有效地分散了经营风险, 拓宽了企业盈利渠道。

2.3 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 激发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活力

自2008年至今, 公司通过土地开发整理, 累计改造荒坡地90 hm2;通过增加挂钩、土地置换和宅基地复垦新增耕地13.91 hm2, 两项新增耕地103.91 hm2, 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3.91 hm2。同时, 通过沼液沼渣改良土壤, 将原本贫瘠的土地改造成高产农田。通过公司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 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也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在此背景下, 公司以流转的266.67 hm2土地经营权为抵押, 累计获得武汉农村商业银行2 000万元贷款, 突破了农村土地不能作为抵押物的瓶颈, 吸引了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缓解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融资难”所导致的资金缺口问题, 实现了土地资源与金融资本的合理配置, 有效地激发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活力。

2.4 探索出畜禽养殖企业节能减排新模式

银河公司通过沼气发酵、流转整理土地、“三沼”综合利用, 初步搭建起园区种养结合生态产业链, 在消除畜禽粪便污染、改良土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沼液施肥管道覆盖公司种植基地266.67 hm2, 全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每年可节约化肥200万元。通过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 种植基地已基本不用化肥, 而且农药使用量大幅降低、土壤肥力大幅提高。经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武汉) 测定, 土壤有机质由2009年的1.3%提高到了2012年的8.9%。公司沼气工程年产沼气约86.5万m3 (综合考虑季节变化对沼气池发酵效率的影响, 常温式红泥塑料沼气工程产气率取0.3, 中温沼气工程产气率取0.6) , 沼气除供应232户新农村农民、社区酒店和猪场食堂, 还用于猪场栏舍取暖保温、社区服装厂蒸汽锅炉加热等生产活动。根据《武汉市产业能效指南》 (2011版) , 银河公司通过猪场治污与“三沼”综合利用, 年可节约燃料、肥料折合标准煤约731.65 t (1 m3沼气折合0.714 kg标准煤, 肥料万元产值能耗为3.57 t标准煤) , 按照标准煤的二氧化碳减排系数2.32计算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十一五”期间节能6.3亿t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14.6亿t折算) , 银河种养结合生态园区年减排二氧化碳1 653.86 t, 生态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显著, 为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提供了良好借鉴。

2.5 为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 农业部于2013年3月和5月分别下达了《关于征集生态农业典型技术模式的通知》<农科 (能源) 函[2013]076号>和《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 (农办科[2013]10号) , 在全国征集和推广典型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创建模式。银河公司以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所创建的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协同建设模式, 不仅达到了典型生态农业和美丽乡村创建模式的技术要求, 还探索出民营资本、财政资金、银行信贷相结合, 企业、村委会、农民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 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3 研究启示

3.1 执行和完善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畜禽养殖场需根据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经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建设。畜禽养殖场建设过程中需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确保畜禽污染防治设施与养殖场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应充分考虑畜禽养殖污染物的特点, 突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鼓励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 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等物质, 畜禽养殖场按照规范实施畜禽粪便还田的, 视作达标排放。

3.2 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企业整合农村资源, 发展种养循环农场, 参与新农村建设

3.柞水县正森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篇三

出于对交通和靠近市场的考虑, 早期建设的规模化猪场多位于城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有些猪场己与周边城镇和居民连为一体, 直接威胁到城市的生态环境, 使得城市发展定期驱赶养殖场的现象十分普遍。东莞市于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市范围内禁止养猪;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大中城市也先后明确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养区, 规模化养猪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长远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关于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划分将会是一个动态概念, 不彻底改变目前规模化养猪的发展模式, 其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 猪肉市场的稳定也将受到冲击, 将直接影响到到国计民生。

2007年12月, 武汉城市圈经国务院批准, 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按照“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求, 武汉市将全市划分为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中环线以内的区域为畜禽禁止养殖区, 不准新建畜禽养殖场, 对原有的养殖场一律限期搬迁或关闭;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区域为畜禽限制养殖区, 不再新建畜禽养殖场, 对原有养殖场逐步实施外迁;外环线以外为适度养殖区, 适度发展畜禽养殖。武汉市规模化养猪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两型社会”建设与规模化养猪发展

建设“两型社会”的思想是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具体到规模化养猪产业, 它要求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必须在资源与环境所能承受的负荷之内, 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 两型社会建设与规模化养猪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1“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规模化养猪今后发展的方向

现代化的规模化猪场采用的是工厂化生产模式, 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 并排出大量的猪粪便。以万头猪场为例, 每年需消耗饲料约3000t、用电约20万kw.h、用水约1万m3, 每年排出的粪尿约1.2万t。规模化养猪的发展正面临饲料、水、土地等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 其发展方式必须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方向转变。

1.2 规模化养猪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

规模化养猪可以消化大量的农作物秸秆, 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 规模化养猪还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 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因此, 规模化养猪是推动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链条。

1.3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规模化养猪“资源节约、环境有好”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动准则, 强调的是资源被多次重复利用, 并注重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 使经济发展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物质循环形式上,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达到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 它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要求。循环经济思想为规模化养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养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 是解决规模化养猪资源与环境约束、改善城乡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推动规模化养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武汉银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银河公司”)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法泗镇大路村, 是一家以规模化养猪为主, 兼营渔业、种植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从2008年开始, 公司与周边村庄达成了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协议, 由公司投资实施土地整理, 将低丘岗地改造成高产农田, 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将养殖、种植结合在一起。目前已流转土地233.33hm2 (其中水面33.33hm2) , 建成168.67hm2莲藕生产基地、33.33hm2精养鱼塘和100户新农村社区, 农民通过进入猪场打工或承包藕田获得了良好效益, 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1.5万元, 形成了“猪-沼-鱼、湘莲、藕”为特色、“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形成了年出栏生猪5万头, 年产鲜鱼60万㎏、湘莲藕500万㎏的生产规模, 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 其探索如下:

2.1 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为突破, 奠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基础

银河公司所在的大路村是典型的丘陵岗地, 土地贫瘠, 水源缺乏, 每亩土地净收益平均只有300~400元, 许多农户只好外出打工谋生。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公司按600元/667㎡·年的价格从周边村组农民手中流转土地, 对已流转的土地进行整理,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公司再将整理好的土地承包给农民规模化经营, 并通过劳资合作的方式, 公司提供全部的生产资料, 农民只负责投工投劳, 按公司的要求生产, 用沼渣沼液肥田, 杜绝化肥农药的使用, 经营收入按三、七分成 (农民得七, 公司得三) , 公司只收回生产资料成本, 并且国家发放的种粮补贴仍归农民所有, 以此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2 以内部水循环系统为路径,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流程

银河公司在已流转的土地上, 安装灌溉水管、沼液管网2万多m, 修建沟渠4000多m、蓄水当家塘5口、泵站5座, 蓄水量达10万m3, 蓄水塘蓄积的自然降雨完全可以满足公司猪场、藕田和鱼塘的需要。公司将藕田和鱼塘按梯度修建。发酵产生的沼液经加压提至高处的沼液塔, 沼液顺地势经管道排入藕塘, 沼液经莲藕吸收后, 连同浮游生物经管网排入鱼塘, 水体经鱼类吸收后已达标, 鱼塘水体消毒后再通过泵站抽入猪场冲洗猪舍, 如此通过内部水循环实现养猪业、种植业和渔业的有机耦合, 构建起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流程。

2.3 以大中型沼气工程为纽带, 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银河公司已建成总容量5850m3的沼气池6座, 可满足公司5万头生猪每天排出的200t粪污的处理要求, 并配套建设沼气、沼液输送管道2万多m, 通过“沼气入户、沼肥还田”, 沼气作为猪场和周边400户农户的燃料替代燃煤、液化气及薪柴, 沼液、沼渣作为168.67hm2藕田肥料替代化肥, 不仅使猪场和周边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 也使农田杜绝了化肥地使用, 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 彻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根据《武汉市产业能效指南》折标系数测算, 该区域年节约标准煤1012.74t。

2.4 以股份制经营为机制, 带动农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银河公司采取股份制经营机制, 积极鼓励已完成土地流转的村民以现金入股猪场经营, 每股为1万元, 每户最多只能入5股。公司采取“买一股送一股、参股自愿、年终结算、按股分红”的方式, 同时鼓励在外打工的农民回来现金参股, 对于暂时无能力参股的农民, 公司配给干股, 待其有钱后随时入股, 并承诺:若公司年度盈利, 保证入股农户分红上不封顶;若公司年度亏损, 入股农户本金不减少, 农户的风险完全由公司承担, 以此鼓励农民参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5 以农民自愿为前提, 公司垫资建设新农村

为解决流转土地农民的居住问题, 改变农民落后的居住环境, 银河公司按照村民的意愿, 已垫资1000万元建成80户农民居住规模的怡山湾新农村社区, 每套住房都配有沼气灶和太阳能, 公司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及特困户安排60㎡的免费住房。2011年底, 公司将建成容纳150户农民的新农村社区, 周边5个已完成土地流转的小组将全部入住。

3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对规模化猪场而言, 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既需要猪场自身的努力, 也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更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 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形成以规模化养猪产业为中心, 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良性发展。

3.1 强化规模化猪场的主体作用

3.1.1 以大中型沼气工程为纽带,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养猪业和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相互依存、互为利益的耦合体, 种植业可为养猪业提供饲料, 养猪业可以为种植业提供肥源。通过沼气工程将粪便、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进行发酵, 产生的沼气可供猪场及周边农户做燃料, 还可发电供猪场和农户的生产生活使用;沼渣、沼液不仅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还是良好的鱼类饵料, 沼液还是高效环保的生态农药。基于农业生产系统中养猪业、种植业和渔业的耦合关系, 猪场和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制经营等方式, 建立可行的互惠机制, 共建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实现猪场和农户的双赢。

3.1.2 加强规模化猪场内部建设, 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规模化猪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不仅包括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等工程性技术, 还包括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间的耦合技术。企业不再是单纯从事生猪养殖的养猪场, 而是成为涉及种养殖业、新能源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等业务, 与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综合性企业。在此情况下, 养猪企业以往的技术条件、管理制度、员工素质和营销渠道, 都已不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新形势下, 养猪企业急需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 改进管理模式, 加强员工培训, 拓宽营销渠道, 以加强规模化猪场内部建设, 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3.2 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

3.2.1 引导和推动规模化猪场与农民之间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一定规模的农田或水面, 是避免猪场粪便污染及沼渣、沼液二次污染、实现农牧一体化经营的基础。政府应鼓励猪场和农户依法采取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并推动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探索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农地合作社, 采用农地使用权入股, 推动土地成片流转, 使土地由猪场统一经营, 以充分发挥猪场的资金、技术和资源优势。

3.2.2 兑现补贴政策, 扶持发展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经济。

切实兑现大中型沼气工程补贴政策, 调动猪场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完善投入管理办法, 拓宽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补贴的政策惠及面, 减少猪场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本投入。通过税收、补贴、信贷等手段, 大力扶持规模化猪场发展循环经济。

3.2.3 运用贴息等方式,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规模化猪场贷款。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规模化猪场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3 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完善科技推广体系

将规模化猪场的循环经济项目, 列入科技部门的重点支持项目, 对在养殖污染排放技术、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规模化猪场, 给予优先扶持。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围绕猪场粪便资源化利用, 研发能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建立规模化猪场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搭建养猪企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交流平台, 充分发挥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作用, 使生态、高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得到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飚, “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北农业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5) :106-109.

[2]周轶韬, 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 :117-120.

[3]武汉市农业信息网:http://www.wuhanagri.gov.cn/.

[4]单昊书、吴瑛、姚伟民、花卫华, 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浅析[J].农业装备技术, 2008 (2) :49-50.

上一篇: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下一篇:财政建党周年主持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