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工作讲话(共8篇)
1.科技创新工作讲话 篇一
同志们:
改革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促进因素。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区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目的是要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大突破推动发展大跨越,为实现“抢抓机遇、逆势赶超”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刚才,陆区长对全区改革创新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回顾30年发展历程,改革创新始终贯穿于锡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改革冲破了体制束缚,激发了发展活力;创新突破了传统模式,提高了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锡山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尊重实践的创新史,锡山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可以说都是改革创新的结晶。依靠改革创新,我们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创立了举世瞩目的“苏南模式”;依靠改革创新,我们突破“姓资姓社”的束缚,赢得了“华夏第一县”的殊荣;依靠改革创新,我们突破“二元结构”的束缚,率先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尤其是建区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健全行政管理体制为重点,全面启动实施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着力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了市场主体,企业发展动力大为增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全面贯彻“六放”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一条规模型、科技型、集约型、外向型、混合型的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展筹资渠道,规范运作程序,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农口(场圃)、供销社、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全面完成,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着力破除不利于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坚持把改善民生的各项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实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创造活力不断激发;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建立起了以城保、地保、医保、低保和新农保为主体,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着力破除不利于优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以“两集中、三到位”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大力推进以政企、政事、政会分开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了事业单位进人渠道,人员构成更加精干合理;大力推进以整合资源为重点的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区划布局,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完善。
总体上看,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日趋完善,企业充满活力,市场洋溢生机,尤其是改革创新催生的先发优势,已经成为推动锡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我们也应看到,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势,面对转型发展的使命,我们在改革创新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更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路寻求发展空间,以改革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优质资源,加快推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各项工作,努力为锡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牢牢把握新一轮改革创新工作重点
改革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建区以来,锡山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我们加快改革创新的基础和信心所在。当前,锡山正处于“抢抓机遇、逆势赶超”的关键时期,能否在改革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将直接关系到逆势赶超的实际成效,将直接影响到锡山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如果说前一时期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社会生产力,那么下阶段改革的主要目标则是要致力形成和完善能够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以及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社会整体活力的社会环境。下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关键是要着力完善“三个体系”:
1、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从而调节社会生产比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目前我们仍处于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发展时期,仍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更深层次上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完善市场竞争体系。要进一步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公平准入,进一步放低门槛、放开领域、放宽政策,清理和取消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障碍,加快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年内确保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二是要完善资源配置体系。要围绕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加快资本、土地、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重点是要大力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实施“双置换”工作试点,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居房;深化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不断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污染排放数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补偿机制;积极推进环境资源化、资源有偿化改革,建立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排污许可证以及相应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三是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要大力倡导“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尚,强化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公众信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切实履行制定法规、整合资源、培育和监管市场的职能,推动形成守信受益与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加快完善管理有序、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一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部署,区委、区政府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就是明确定位、规范程序、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绩效管理。明确定位,就是政府、社会、市场、企业的各自职能都要合理定位,实行政企、政资、政事、政会分开,该由社会、市场、企业办的都交给相应的主体;就是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推动政府职能重点由经济建设向更加关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规范程序,就是突出统一、精简、高效原则,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三到位”改革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减少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力,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三级行政服务网络。深化内部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加大人事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财政供养方式改革力度。强化绩效管理,就是积极构建以工作绩效为导向,以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和责任追究为配套的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二是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公共性、公平性、普惠性为导向,以解决公共服务相对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分配不够均衡等问题为目标,按照“五个有所”的要求,逐步建立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众,同时要将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形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方式。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标准和方式,通过“以事定费”、“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能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项委托出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提供公共服务。要支持和鼓励社会民间组织壮大发展,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履行义务、奉献社会、志愿服务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管理共同体,以降低行政成本,增强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3、加快完善多管齐下、阳光操作的监督制衡体系。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要不断完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体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一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内部监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全局性的问题、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要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要突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改进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和方式。要畅通党员与党的领导机关沟通的渠道,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要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横向监督。要从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入手,强化工作目标责任的分级负责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自身监督机制建设,落实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制度,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和监督,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化管理,大力推进政府资源性收入管理改革,不断优化行政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行政。要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的民主监督功能,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三是要突出阳光透明,强化社会监督。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全面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党务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探索实施网上审批方式,提高政府权力运作的透明度。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村(社区)居委等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充分发挥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努力构建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监督制衡体系。
三、切实增强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合力
改革创新是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是一场政府的自身革命。改革对象由原来放权让利改革转变为自身利益调整,由原来的单向突破改革转向为综合体制改革,由原来的经济领域改革转向为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全面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敢闯敢试、勇于担当、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
1、要顾全大局。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顾全大局,不仅是做好全局工作的需要,也是最终实现局部利益的需要;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要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论是哪项改革创新措施,不论是重点工作还是统筹工作,只要是定下来的事,都要勇于打破部门利益,坚决维护改革大局,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决不能被一时一地的具体利益所困,借口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要动真碰硬。在推进改革创新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困难。面对前进中的盲区、改革中的阻力,如果我们失去“破难”的勇气,缺乏“敢拼”的精神,怨天尤人、手足无措,其结果只会贻误事业发展,改革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都要认清自己的职责,都要有一种不畏艰难、奋力超越的勇气,切实抓住一些事关全局发展、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改革创新项目,瞄准更高目标,确立更高定位,明确工作举措,努力为全区发展大局勇挑重担、争作贡献。
3、要务求实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前,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的目标已经明确,思路已经理清,关键是要踏踏实实,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进、去落实、去实现。要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目标制,强化改革创新工作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把推进改革创新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纳入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评价考核体系,层层明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取得实效。
4、要营造氛围。要切实保护改革创新者,大力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对因敢闯敢试而失误的干部,只要出于公心、没有谋求私利、符合规定程序,就要给予支持。要加强改革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正确引导改革创新的舆论导向。要切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总结基层的探索经验,并加以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拥护、参与、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改革创新是锡山的根、锡山的魂,也是锡山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勇气,走出一条新路,创出一番大业,为实现“抢抓机遇、逆势赶超”、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锡山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科技创新工作讲话 篇二
同志们:
这次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是总局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过去一年来广播影视科技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的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一是总结回顾“十一五”的工作,二是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三是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
一、“十一五”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和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持续快速发展,事业建设和科技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国广电系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显著成绩。到2010年底,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78%,比“十五”末增长2.4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62%,比“十五”末增长1.89%。广播电视节目制播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国开办了3985套广播电视节目、178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开播16套高清电视节目,全年广播节目制作672万小时、电视节目制作265万小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9.45%和3.92%,广播、电视年播出总量分别达1227万小时和1578万小时,分别比“十五”末增长19.13%和25.34%。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全面提高,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3万多座,广播电视发射总功率11.8万千瓦,中一电视和中一广播的无线人口覆盖率都提高到了85%以上,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54%和33%。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得到长足发展,光缆干线网333万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00多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1.87亿户,比“十五”末增长45.53%,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799万户。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能力不断增强,卫星上行站36座,通过8颗卫星、58个转发器传输352套电视节目、263套广播节目,卫星节目传输套数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78.4%、108.7%。新媒体发展迅速,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已覆盖全国331个地市,地级以上城市城区信号覆盖率达到了98.22%, 建立起全国体系的运营支撑系统。批准开办了10家网络广播电视台,IP电视、手机电视特别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全国电影放映银幕数比“十五”末增长2倍,电影数字发行放映进程明显加快,全国城市和农村数字银幕总数近5万块。国际传播能力跨越式发展,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已覆盖141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台对外宣传广播语言规模达61种,比“十五”末增长了27.08%,广播境外整频率落地从零迅速发展到51家。
“十一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在安全播出、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成绩显著,广播影视内容生产、服务方式、传输手段和安全播出保障等发生重大转变。全国广播影视技术系统通过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了广播影视的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的变化:
1、安全播出被动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十一五”期间,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一方面,全面加强了技术手段,实施了安全播出工程,全国卫星广播电视节目都通过我国专用卫星传输,各级播出机构更新改造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安全防范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扭转了安全播出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强化了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基本建成了贯通中央、省、地市、县四级的安全播出指挥调度和预警发布系统,颁布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总局62号令)和7个专业的实施细则,安全播出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全面迈进。在全国广电系统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成功应对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地震、拉萨3.14事件、新疆7.5事件、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突发事件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带来的严峻挑战。
2、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水平上了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完成了从部门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从工程建设上升为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技术先进、服务便捷、管理有效、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一是通过西新工程四期建设,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电影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能力和覆盖水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开办了藏语、维语广播节目,共新增了332部调频和中波发射机,实现了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在藏区和新疆每个地市县的覆盖。加强了广西、云南等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四川电视台新开办了康巴藏语卫星频道。藏区和新疆的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加强了新闻和专题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在全国10个省区建立了少数民族电影译制中心,更好地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不仅听到看到,而且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看好电影的需求。二是通过实施无线覆盖工程,从根本上扭转了无线覆盖滑坡的局面。在全国2800座发射台共更新改造6776部发射设备,有效提高了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能力。北京、河北、吉林、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宁夏等9省(区、市)已完成省级节目无线覆盖任务。内蒙古、吉林、安徽、福建、湖北、海南、云南、甘肃、新疆等省(区)以及一些地市组织实施了本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更新改造了4000多部发射设备,大大提高了本地节目的覆盖能力。同时,国家还调整了多年来的无线覆盖无偿转播政策,明确由中央和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对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的投入,建立了长效机制,增强了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能力。三是运用直播卫星开展村村通服务,大大提高了村村通覆盖和管理水平。新一轮村村通工程把直播卫星作为“盲村”村村通的主要覆盖手段,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直播卫星服务平台和用户管理系统,通过我国专用直播卫星传输标准和加密传输措施,实现了对村村通用户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为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十一五”期间,解决了71.66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目前,2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了第二批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安装任务,用户数已超过1350多万户。四是通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数字电影在农村全面普及。“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了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服务监管平台、农村数字电影的供片体系和覆盖全国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网络。2010年农村电影放映已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公益目标。农村地区基本完成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过渡。
3、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网络化进程明显加快,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基本完成了制播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改造,部分省级台和地市台完成了全台业务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再造了节目制播工艺流程,大大提高了节目制播效率和媒体资产管理水平,为电台、电视台从单一传统业务模式向为多种终端提供多种业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清晰度电视开始大规模发展,中央电视台和9个省(市)的卫视节目播出了高清频道,北京市除卫视节目外,文艺频道也实现了高标清同播。目前,全国共播出11套高标清同播频道和5套高清频道,高标清同播频道的高清播出率和高标清同播率都接近70%。同时,各级电台电视台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不断拓展新领域,开展网络视音频业务,参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相继开播。
4、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已有280多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180个城市完成了转换,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8799万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数接近5000万户。宁夏自治区虽地处西部,却第一个实现了全区有线电视数字化。北京歌华有线网络的高清交互用户数量已达130万户。各地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生活资讯、电视商务、游戏娱乐等多种新业务和本地化服务,浙江华数的新业态、新业务开发与应用走在了行业前列。有线电视数字化不仅提升了广电网络自身的功能和水平,而且为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推进三网融合创造了条件。总局与科技部签订了NGB合作发展战略协议,成立了NGB工作组,目前,上海在完成市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基础上,完成100万户NGB示范网建设,安装了近11万台NGB高清机顶盒,其中有9万用户开通了NGB宽带业务。
5、地面数字电视开始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地面数字电视取得重大进展。组织全国广电系统制订了我国地面数字电视频率规划,颁布了11项配套标准,开展了单频网测试与试验。北京奥运会期间,率先在全国8个大中城市开展了试验播出。目前,全国已有308个地市安装了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具备了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套高清和标清电视节目的能力。通过数字化,无线电视公共服务的节目数量、技术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高。
6、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研发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技术,建立了标准体系,建设了播出传输系统,形成了端到端的产业链,填补了我国广播电视对移动人群的服务空白。目前,在全国331个地市安装了CMMB发射机,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发展用户近1000万户。开发了政府应急广播、公共信息服务、互动电视、富媒体广播等多种新业务。CMMB还以其先进成熟的技术产业优势走向海外,在塔吉克斯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7、电影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影数字化迅猛发展,建成了世界先进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数字技术已在影片拍摄、制作中得以广泛应用,2010年利用数字技术摄制的电影数量已占年总产量的66.7%以上。建立完善了数字电影放映标准体系,构建了适应城乡不同需求、多层次的数字电影发行放映技术格局,电影数字化发行放映逐渐成为主流,2K高档数字银幕数超过4200块,其中具有立体电影播放功能的有2400块,1.3K中档数字银幕数超过600块,0.8K流动放映系统超过4.2万套,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8、监测监管手段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国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系统不断完善,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广播电视监测网。在中央、地方和海外统筹建设了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包括中央数据处理中心和用户投诉中心,15个监测台、452个遥控监测站、302个采集点、87个海外遥控监测站以及337个地级市监测前端。另外,还建立了节目收听收看、境外卫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各省也建设了覆盖本省的广播电视监测监管系统。监测监管范围不断扩展,为确保安全播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保证政府有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针对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为实现监测监管信息的资源共享,研究制定了全国广播电视统一监测监管平台方案。
9、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广播影视科研工作已从过去单纯的跟踪研究,向自主创新和应用服务相结合转变,从过去各单位分散研究,向围绕广播影视中心工作、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每年总局立项的科研和标准项目近100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技术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标准、直播卫星传输专用技术标准以及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标准,去年又研制了500千瓦大功率短波发射机和转动天线、NGB交互数字电视系统、用于列车接收直播卫星信号的动中通系统、直播卫星机顶盒定位接收系统等一批事关广播影视发展全局的科研成果。总局无线局积极开展应用创新和技术革新,绝大多数在用发射设备的备品备件都能做到自主开发和研制生产。广西率先在全省10多个调频发射台实现自动化播出控制。各级广电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十一五”期间,广电系统在国家科技奖励中取得了零的突破,共有4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44个项目获得总局科技创新奖,720个广播节目、680个电视节目获得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2人获得亚广联工程业界杰出贡献奖,1人获得亚广联最佳技术论文奖。
10、三网融合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十一五”期间,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三网融合试点方案》,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试点城市(地区)名单,批准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总局组织有关单位和试点城市(地区)制定了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平台的技术方案以及系统建设方案, 制定了全国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互联互通技术方案。各试点地区按要求上报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继续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扩容和双向化改造,大力发展新业务,为开展试点工作、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进行了积极准备。
“十一五”期间的五年,是广播影视事业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五年,是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数字化、网络化全面推进的五年,是科技和事业建设队伍经受住严峻考验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有效发挥科技的支撑、保障、引领和推动作用,为建立广播影视现代传播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践证明,全国广播影视科技队伍是一支攻坚克难、敢打硬仗、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在此,我代表总局和王太华同志向在座各位同志,并通过大家向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二、认清面临形势和存在的不足,正确把握“十二五”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的不足:
一是面对科技迅猛发展的势头,我国数字化进程还有很大差距。当前,世界广播电视正处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关键时期,许多发达国家的主要电视频道都转为高清播出,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都实现了双向化。美国等近10个国家已经关闭了地面模拟电视,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在2012年前关闭模拟电视播出,预计到2012年全世界的数字电视用户将超过模拟电视用户数。科技进步推动广播影视向数字化、高清化、双向化、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我国广电数字化起步晚、进程慢。在全国1.87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数字用户只有8799万户,占总用户数的47%,而且大多数还是单向网络,双向网络覆盖用户不到5000万,覆盖率不到27%。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低于20%的有江西、河南、四川、西藏4个省区,其中江西只有9.42%。地面数字电视转换刚刚起步,声音广播数字化还没有开始。直播卫星也还没有开展推广服务,广大农村地区数字电视覆盖还处于空白状态。同时,面对技术变革,我们的技术体制、技术政策还不适应,对高新技术最新发展的跟踪还不够紧密,对一些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还不够完备,全国广电系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对国际广播影视技术发展的影响力还需要提高。
二是面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广播影视的服务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已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发展主题,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更趋多元、多变和多样化,对广播影视节目品质、内容形式、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播影视作为主流媒体,虽然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但目前绝大多数播出机构还是以传统的单向广播电视频道业务为主,新业务开发滞后,节目内容有待丰富,业务种类亟待增加,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受众人群被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分流严重,广播电视对用户的吸引力在降低,存在被淡化、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是面对三网融合的新变化,广播影视的竞争实力和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三网融合带来传播方式的变化,会产生新的需求、新的服务、新的模式,会催生出多种传输手段、多种接收终端、多种业务形态,将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层级分割和分散格局,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生产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方式以及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三网融合对广电系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而我们对此准备不足。在体制方面,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还处于主体多元、分散经营的局面,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实力的竞争主体,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在服务方面,普遍存在服务观念落后、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方法简单、服务队伍匮乏、服务质量偏低等问题,营业网点缺乏,收费方式单一,群众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没有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服务,不能适应三网融合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在管理方面,还不能适应各种新媒体、各种应用层出不穷的新趋势,对新媒体技术政策和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滞后,监管能力和监管方式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个别地方广电部门还存在擅自占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严重扰乱无线广播电视发展秩序的违规行为。
我们要充分认识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认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广播影视繁荣发展。广电总局已经颁布了“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行业实现战略转型: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国应急广播系统、全国统一监测监管系统;基本实现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全国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大中城市基本实现全媒体、全业务、全功能;基本实现直播卫星对“盲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服务,具备播出100套电视节目、40套高清频道的能力;基本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在大中城市播出地面数字声音广播;基本实现电台电视台制播系统数字化网络化、主要频道高清化,全国具备提供100个高清晰度电视、10个立体电视频道的能力;基本实现电影制作、放映数字化,全国城市高档数字电影银幕达到1.2万块,农村数字电影流动银幕达5万块。
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必须针对广播影视的现实状况,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王太华部长在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六个重大转变”:加快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加快农村广播影视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转变,加快内容生产由以数量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提高为主的转变,加快广播电视网由传输覆盖向全功能、全业务转变,加快管理由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的转变,加快由以国内发展为主向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的转变。未来的五年,将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各级广播影视科技部门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思想观念,把握发展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广播影视实现战略转型。推动战略转型要做到“三个适应”:适应党和国家对未来媒体发展的要求,对舆论宣传的要求,确保广播影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人民群众更趋多元、多变、多样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适应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和潮流,用全球的视野、战略的高度谋划广播影视科技的未来发展。要抓住发展机遇,创新传播方式、创新服务业态、创新生产方式、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加快战略转型,推动广播影视进入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与世界同步、与人民同行。
三、做好今年的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更是打基础的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保障“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的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紧建设完善安全播出和应急广播体系,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确保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根本任务。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以及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3周年,要扎实做好安全播出运行保障各项工作,确保重大活动和重要保障期的安全播出,今年下半年组织一次全国安全播出和总局62号令落实情况大检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杜绝安全隐患。要抓好总局62号令和相关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根据全国6000多个播出单位自评估的结果,各项目基本达标的单位只占15%,有70%的单位达标率为50%~90%,还有15%的单位超过一多半的项目都不达标。各播出单位对未达标项目要抓紧落实整改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力度,优化管理流程,今年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以及卫星地球站要基本达到实施细则要求,省级以上无线发射转播台站、光缆干线网、有线电视网、干线微波传输电路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实施细则要求;其他播出单位要力争在现有达标率基础上提高10%~20%,平均项目达标率要达到80%以上,未经总局验收的地球站要尽快按要求完善并通过技术验收。要针对新技术、新媒体给安全播出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研究制定总局62号令关于手机电视、IPTV、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领域的实施细则。要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和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颁布《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级保护定级与防护》、《安全播出质量考评体系办法》等管理规定,对重要播出单位逐步开展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检查。
中央已经批准利用现有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广电部门,工作任务十分重要、十分急迫。要按照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抓紧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多部门联动的国家应急广播技术系统,构建包括应急广播信息制作播发平台和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在内的国家应急广播中心,充分利用中短波和调频模拟广播网、数字有线电视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直播卫星覆盖网和数字音频广播网等广播电视现有传输网络资源,构建国家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做好与国家应急体系和地方应急系统的衔接,努力做到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平时服务、战时应急。今年要重点组织相关单位着手制定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技术方案和分阶段建设方案,抓紧研究应急广播关键技术,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开发相关系统设备。先期搭建中心系统试验平台,开展中波、调频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应急广播试点,进行火车、轮船应急广播接收试验,并开展应急广播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研究。各地方要按照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要求,积极建立相应的地方应急广播平台,并研究与国家应急广播系统衔接。
(二)抓紧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加快广播电视网升级改造和产业发展步伐
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广播影视的工作重点。目前,第一批12个城市(地区)的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按照计划,第二批试点今年就要开始,2012年底试点工作结束后,三网融合要在全国全面推开。因此,除了试点地区承担着重大责任,要立即动员、抓紧进行试点外,其它地区也要未雨绸缪、抓紧准备。
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广电系统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首先要加快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加快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推动网络互联互通、升级换代,推广高清交互、在线支付、可视互动和多功能服务等各种新业务。到今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城区要力争基本完成双向网络覆盖。要按照“稳定存量、发展增量、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配合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组建,着手建设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集成、分发和监控平台,包括一个全国内容分发交换中心和内容监控、运营支撑结算、骨干网传输交换三个系统,以及广播电视节目、文化资源内容、数字电视出版物、数字电视互动教育、综合资讯服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六大类内容集成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功能建设,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要不断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服务,改变广电传统的单一业务形态,提升广电网络的服务品质,与电信运营商实行差异化发展,通过广电网络提供跨区域、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点播服务,使用户可以共享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内容库的海量节目资源,在确保广播电视基本服务的同时,跨部门、跨地域集成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服务,迅速给各地网络带来增量,实现全媒体、全业务、全功能。要把有线网络建设成为以视频服务为主、提供多种综合服务、可管可控的信息化网络,真正成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传播先进文化主渠道,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中央领导同志已经同意全国有线网络发展的思路,总局正在组织制定具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今年首先要在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实现有线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统一结算、统一管理跨网业务,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步开展下一代广电网示范区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维护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各试点地区广电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配合三网融合试点进度,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的要求,抓紧建设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监管系统。
(三)抓紧开展直播卫星服务试点工作,建立直播卫星服务体系
中央已经批准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开展直播卫星服务,这项举措对于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和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满足农村群众需求的直播卫星运营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系统。今年要扎实做好直播卫星服务试点和推广工作,抓紧制定直播卫星服务区域划片办法,建立服务区域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制定接收设施安装和代理服务管理办法,研发机顶盒定位管理技术规范。中央电视台要抓紧扩建直播卫星加密播出平台,完善业务支撑与用户管理系统,抓紧开通基本服务,播出56套电视节目,适时开通高清电视、付费电视、应急广播和信息服务等业务,并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提供推送点播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同时,要与地方协商合作,充分调动发挥各级广电部门的积极性,建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分层次分地域的运行维护机制,对直播卫星用户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今年,根据制定收费政策的需要,首先在中西部地区选择部分省(区、市)进行试点、探索规律,建立直播卫星运营服务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今年还要抓紧研究提出第一批非加密型机顶盒向加密型平稳过渡的解决方案,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确保平稳过渡。力争今年底关闭直播卫星清流平台,从根本上解决直播卫星传输安全问题。
(四)抓紧推进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提升无线覆盖能力和水平
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既要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又要满足固定接收、移动接收等不同需求。要明确发展定位:地面数字电视要坚持公共服务的原则,主要面向固定接收,不加密播出,重点发展高清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要遵循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主要面向移动人群,重点发展多媒体服务。今年一方面,要抓紧出台地面数字电视发展规划,重点做好模拟向标清高清过渡的安排,加大政策扶持,促进高清发展,同时,重点做好县级行政区域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规划工作,扩大地面数字电视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网络的建设,增加覆盖频点,满足应急广播、多媒体新业务等不断增长的需求,采用单频网方式从地市延伸到县级覆盖,并加强重要场所和室内的深度覆盖,不断提高移动多媒体广播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开发应用,着力加强节目建设和业务内容集成,丰富业务种类和节目内容,重点推动应急广播、富媒体广播、电子报纸、互动业务等应用推广和用户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继续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的需求。同时,要加快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声音广播技术标准,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试验工作,积极推动调频和中波广播的数字化,总结经验后在全国推广。
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不仅是从模拟向数字的技术转换,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整合全国无线覆盖网络资源,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全国无线传输一张网的格局,实现全程全网、全国漫游、互联互通,是无线传输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管理体制的大调整和大变革,全国广电系统一定要统一思想,共同解决好无线发展和覆盖这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推动无线数字化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模拟和数字同步播出的关系,处理好地面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声音广播的关系,处理好公共服务和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的关系,既要始终坚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高清电视节目覆盖,满足固定接收用户高质量的收视需求,还要大力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满足移动用户接收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五)抓紧推动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进一步提升节目制播能力
广播电视要想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继续作为优质内容资源提供者,占领主流媒体阵地,掌握宣传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在加大广播电视内容生产量的同时,拓展发展空间,加快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和生产效率。一是要进一步加快高清晰度电视制播能力建设,直辖市电视台要力争做到播出2~3套高清同播频道,东中部地区省级电视台要力争做到播出1~2套高清同播频道,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地级城市电视台要力争做到播出1套高清同播频道。高标清同播频道的高清播出率和高标清同播率争取达到100%。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卫视高清同播频道上星传输,加快推进标清向高清过渡。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要积极开展立体电视采、编、播、存等环节的技术测试和试验,试验播出立体电视节目。二是要加快构建面向多个播出平台、多种用户终端的综合制播系统,通过广电网络提供跨网络、跨平台、跨系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努力使电台电视台成为节目点播平台、点播门户,探索转变以广告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进一步盘活全国各台内容库和各网络前端存储的海量节目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内容优势。三是要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趋势,扩展服务领域,鼓励各级电台电视台开展网络视音频节目播出,支持具备条件的电台电视台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电影网等要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做大做强。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广播影视节目内容版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广播影视电子认证中心,从IPTV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入手,建立完善与多种播出平台相对应的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加强广播影视版权和知识产权管理。五是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快建设国际采编播网络和相关技术平台,丰富国际传播手段、扩大国际传播范围、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努力成为国际传播主力。
(六)抓紧建设统一监管平台,加快提升广播影视监测监管水平
在技术突飞猛进、新媒体新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把传统媒体管理和新兴媒体管理结合起来,推进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统一监管,构建广播影视统一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监测和内容监管的基础设施,不断强化监测监管队伍建设,加快提升广播影视监测监管能力。今年要按照“有机整合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监管平台,更好服务广播电视管理”的理念,配合总局监管大楼的工程进度,研究制定统一监管平台总体技术方案和工程实施方案,制定统一监管平台各环节的技术工艺流程,组织协调原来各技术领域监测监管系统向统一监管平台的转换,做好技术、设备方面的衔接工作,着手建立覆盖广泛、快捷高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全国广播影视技术和内容统一监管平台,实现对有线、无线、卫星、新媒体等不同播出形态的广播电视内容传播、机构运营、传输效果进行全方位、全功能、全面有效地监测监管,为政府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各省广电局要按照总局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完善本地区的监测监管系统,建立与总局统一监管平台的对接机制。同时,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的技术监管,加强对网络等新媒体、新业态的监管技术研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视听新媒体技术监管体系。要加强海外广播电视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广播影视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效能。
(七)抓紧建立数字电影服务和管理体系,提升电影市场综合服务能力
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农村流动数字放映电影服务平台,为电影版权方、发行方、流动院线和基层放映队提供影片集成、交易、结算、分发、选片等方面服务。二要加快城市影院服务监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社会、开放透明、公平合理、高效便捷的电影交易服务平台和影院监管系统,使之成为规范市场、有序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政府对影院放映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技术途径。三要进一步提高电影数字化制作的技术水平,组织引导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等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应用先进的制作工艺与技术,加快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电影制作产业链,不断缩小我国电影数字化制作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使国产电影具备世界一流的制作水准和市场竞争力。四要继续加紧电影档案影片修护工程实施步伐,加快电影数字母版多层次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今年要完成1000部电影数字母版的入库工作。
(八)抓紧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要针对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变化,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协调发展的广播影视技术政策和技术体制。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基础领域和重点领域的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研究。加强跟踪研究新技术,重点跟踪3D、云计算、高效压缩编码、跨屏转移、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新技术,抓紧开发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无线宽带接入、多业务分发交换、中间件、新媒体监管、网络互联互通以及协同覆盖组网等重大关键技术,抓紧制定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数字电影、数字广播、卫星直播、网络广播电视、三网融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同时,要在全国广电系统积极推动应用创新和技术革新,重点在高标清同步播出、发射台站自动化、全国统一电子节目指南、有线网络电子支付、直播卫星推送点播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今年,NGB工作组要紧紧围绕下一代广电网的建设,抓紧开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标准体系。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广泛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总局准备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以及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广播影视技术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形成系统内外开放合作、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开展技术研发,进行相关技术试验和应用示范,促进关键设备国产化,努力在广播影视技术标准领域的国内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主导权,为广播影视未来发展开辟新领域,拓展新空间。
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规律,拓展业务面和知识面。要结合今年的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广播影视高新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高清数字电视技术、电影数字技术、广播影视信息化技术等科技培训班,做好全系统科技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播影视队伍的科技素质。总局直属各单位和各省广播影视局技术负责人、科技处处长,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技术负责人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科技培训班。要注重加强科技队伍作风建设,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西新精神,求真务实、刻苦钻研、脚踏实地、清正廉洁,努力建设一支与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快速发展相适应,政治意识强、思想观念新、技术能力高、业务素质精的技术人才队伍。
3.科技创新工作讲话 篇三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世界经济急需摆脱困境、宏观政策缺乏方向、全球经济治理及二十国集团面临转型的关键节点上,此次峰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承载了各方高度期待。
世界经济增长弱于预期,分化特征更加明显。国际金融危机削弱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世界经济增速由危机爆发前的5%左右下滑到目前的3%左右,且呈现分化态势。发达经济体普遍低速增长,增速不超过2%。美国经济复苏相对较快,日本和欧元区内生动力不强,依然没有摆脱经济疲弱的局面。新兴经济体中,结构性改革比较主动的国家经济基本面较好,但结构性改革相对滞后的部分国家经济增速大幅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经济走势的分化带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分化。近期美国经济发展不平稳,美联储加息预期频繁变化。其他发达经济体为走出低增长困境,普遍采取量化宽松等政策手段。世界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调整在方向上的不一致,对全球市场产生较强负面外溢效应。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外流、资产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等压力,对国际金融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
国际投资和贸易持续低迷,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放缓,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遇到困难,部分区域贸易安排排他性增强,国际贸易增长和产业转移速度放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报告,1990—2007年,全球贸易年均增长6.9%,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回落到3%左右。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短板仍未消除,各种投资贸易壁垒依然存在,对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互利合作带来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地缘政治冲突激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影响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滞后。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欧美国家是主要的产成品消费市场,东亚国家是主要生产基地,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输出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破坏了旧的全球经济大循环,“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新的循环正在形成,全球产业价值链正在重塑。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深入,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新兴经济体11国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为30.3%,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52.9%。相对于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健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期待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提出解决方案,推动世界经济进入稳定复苏的轨道,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助力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良方”助力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方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杭州峰会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此次峰会开创性地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促进短期政策向中长期政策转型,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推动世界主要经济体以改革突破增长瓶颈、以创新激发复苏动力,做到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进,帮助世界经济彻底摆脱复苏乏力、增长脆弱的局面,推动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从短期看,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沟通和协调合作,减少负面外溢效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针对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突出问题,推动成员国结合本国实际,创新宏观经济政策,把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政策有效组合起来,放大正面外溢效应,减少负面外部影响,提振市场信心,努力扩大全球总需求,全面改善供给质量,巩固经济增长基础。另一方面要着力激发国际投资和贸易活力,为各国发展营造更大的市场和空间。此次峰会把促进开放的投资和贸易作为优先领域和着力点,加强投资和贸易机制建设,制定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和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巩固多边贸易体制,破除国际投资贸易壁垒,提高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从中长期看,一是大力推动创新,开辟增长源泉。此次峰会把支持创新作为重要方向,倡导各国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加大创新供给,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牢牢把握创新、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提升要素优化配置能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二是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与会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评价我国关于结构性改革的议题设置,对我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示赞同和支持。各国一致认为,结构性改革的选择和设计应考虑具体国情,符合各国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需要。此次峰会形成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新共识,确定了促进贸易和投资开放、鼓励创新、改善基础设施等9个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三是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形成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体系。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演变,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提出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重点构建全球金融、投资贸易、能源、发展的经济治理格局。此次峰会要求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寻求利益共赢,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此次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通过的领导人公报和创新增长蓝图、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等成果文件,反映了中国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融汇了中国主张、推广了中国经验,将为形成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实现更广互利共赢
开放促进国家强盛。习近平主席强调:“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与世界经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我们将继续推进与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繁荣。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为促进世界经济振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表达了我国的全球战略愿景,而且契合了沿线及相关国家与地区的发展需求。我们将进一步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深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吸引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更好地造福我国和沿线各国人民。一是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并实施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经贸产业合作区建设、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支撑等一批战略性优先项目和示范性项目。二是创新国际化融资模式,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建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三是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推进民心相通。
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我国已经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巨大的合作对接空间。我们将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把我国的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带出去,积极推动重要技术标准共享,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促进世界经济再平衡。与此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产能第三方合作,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我国的优势产能结合起来,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更好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帮助他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三方以至多方共赢。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我们将继续推动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努力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一是加大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高便利化程度,促进公平开放竞争,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二是健全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同有关国家商签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推进国内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三是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四是继续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高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4.科技创新工作讲话 篇四
今天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湛江市科技创新座谈会精神,总结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的科技工作。等一下胡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在此,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我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基本情况
年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粤发[]号;年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号。作为贯彻落实粤发[]号文的大动作、大举措,湛江市编制并实施了《科技兴湛计划》,制定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湛发[]号,对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市亦相继出台并实施了《科技兴廉计划》,通过实施《科技兴廉计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科技工作的进步。
一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xxx省和湛江市的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布署,使我市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充分认识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廉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把科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形成讲科技、抓科技的良好氛围,从过去挂在口头上的重视转变为落实在行动上的重视,推动科技进步的人才机制、投入机制、创新创制、成果转化机制和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政府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年,我市财政科技总投入万元,占财政总支出%,比年增加个百分点。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虽未能按有关要求投入,但经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把科技投入列入财政预算,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二是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支持。去年湛江市科委支持我市科技资金万元。三是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银行信贷投入,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投入,外资、民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渠道、全方位风险投资体系。
三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科技兴廉计划》首批项目,开发一批新产品,培育了一好范文版权所有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万元,年增长%;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为%,比年增长个百分点。
四加快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步伐。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承担的项目实施得比较好,如安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发展的“救护善”、廉江市迪吉节能设备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路灯节能设备、所罗门的自动水龙头等,市场前景和效益都很好。去年,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认定家,其中省级家,列入省以上重点推广产品个。
五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引进了一大批名、优、特、稀、新品种,通过示范点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民根据不同的区域优势,发展“三高”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和推广海水养殖技术。建立对虾、网箱养鱼等海水养殖示范基地、示范点,较好地解决了种苗、饲料、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海水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蓬勃发展。三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我市重点扶持了陈虾集团有限公司、安泰公司等一批以海产品、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
5.科技创新工作讲话 篇五
同志们:
刚才,XX书记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今年工作意见,XX局长通报了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完成情况,XX县政府、XX国家农业科技园、XX日化公司负责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请大家按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短板,增强发展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发扬锐意进取的优良作风,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方法,加强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凸显了不少亮点。一是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7.9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产业增加值、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一批省级以上的各类科技中心、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先后挂牌运行。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市太丰冶炼公司“锌电解典型重金属污染物源头削减关键共性技术与大型成套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性能锰合新金材料开发应用等4项技术研究成果获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励5项,其中XX县周生堂公司创新项目首次闯入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全国大赛入围“零突破”。三是创建国家高新区来势喜人。2021年XX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已全面完成战略规划和产业规划报审、现场考察点提质改造和科技部领导专家预考察等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XX高新区在全省高新区考核中排名从23名上升到12名,高新技术产值增速、企业数量增长率、规模工业单位能耗降低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4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四是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2021年省科技厅将乡村振兴帮扶村放在XX市,首届XX省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技XX行”在我市XX举办,XX县科技创新工作排在全省二类地区县市前列,继续获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科技系统干部职工自我加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县市、市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同志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就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按照全省高质量发展目标,对照科技创新相关考核指标以及与省内兄弟市相比,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还有不少短板亟待弥补。纵向来看存在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端科技人才、科技领军型企业和国家级研发平台等问题;横向对比科技投入总量、研发经费强度与兄弟市仍有一定差距。这些短板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更加努力作为,进一步增强夙兴夜寐、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进一步强化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拿出越不好干、越要干好的工作干劲,加快强弱项、补短板、扬优势,努力实现后发赶超。
二、对标对表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推动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最近,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对今年的科创新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市要对标国、省工作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新一年的科技工作怎么做,“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已经明确指出:“要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XX副省长在刚刚结束的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会上强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高地建设的高度决定着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高度,也检验着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开放的程度,科技创新高地已成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关键。同时,前不久结束的市十二次党代会、市“两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在下发的《关于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重点工作分工意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解》中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具体工作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XX”,进一步理清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推动力度。
(一)突出抓好顶层设计推动后发赶超。
做好2022年的工作,要有规划、有方向、有进步。一要做好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制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这是我市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举措,更是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尽早出台、加快实施。要按照每年“明确一个行动计划主题、实施一批科技重点项目、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的思路,组织专班工作力量,高标准绘制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路线图、施工表和任务单,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推动创新型XX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二要锚定目标方向。聚焦生态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四个千亿产业”,突出十大优势产业链建设,大力支持XX高新区创建国家火炬微智能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XX县创建国家铝锰锌钒深加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XX市、XX县、XX县等地创建省级以上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量、规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三要坚持结果导向。对标对表省委高质量发展评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导激励、市委五个文明绩效考核、市政府目标管理等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落细工作方案,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做到规定动作步步到位、自选动作丰富多彩、特色动作亮点纷呈,力争我市更多科技项目、更多科技成果获得国、省支持奖励,在全省年终考核中实现同类地区升级进位。(二)突出抓好科技创新服务“三区两地”和“五个XX”。
全市科技部门要围绕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XX”做好科技支撑服务工作。一要利用省科技厅帮扶XX市的契机,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加强和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孕育凝练一批农业转型升级技术纳入国、省项目“笼子”,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科技队伍,推广转化一批风险低、收益好、见效快的科技成果,助推我市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二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以保障改善民生、构建绿色和谐发展生态产业为切入点,围绕开展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围绕完善科技支撑安全,加快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科技三下乡等一系列专题科普行动和群众性互动科普活动,运用科技力量为我市打造“三区两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要抓好科研投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加大科技投入,严格落实研发投入优惠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12%以上”。这是我市落实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重要措施,各县市政府要从讲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确保财政科技投入按比例增加。科技部门要鼓励市内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研究室,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业内部建立永久性、日常化、制度化、组织化的研发机构。市、县市科技、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新政策,加快出台配套政策并落到实处,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从75%提升到100%等。要做好企业政策宣传工作,通过财政投入+企业投入,撬动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提升全社会科研经费的投入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为建设现代化新XX贡献科技力量。(三)突出抓好平台建设推动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成果从创意、研发到孵化,最后实现产业化,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需要各种创新要素的协同集聚、各类载体平台的融合互促。一是要加快科技研发平台建设。要通过设立国家级研发中心XX分中心等方式,深化与中南大学、XX大学、XX农业大学、XX中医药科技大学、XX农科院、XX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坚持用好现有平台和创建研发机构并重,积极引导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建设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更多高端要素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加快科技支撑平台建设。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创建了XX高新区、XX高新区、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龙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些都是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创建的,都是区域创新的源头。相关单位要持续加大管理支持,坚决杜绝“一建了之”,想办法让园区把吸引人才、承载项目、成果转化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创建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力争“十四五”期间X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XX县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县市,XX市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保靖县创建省级高新区。三是加快合作共享平台建设。要依托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合作,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加强科技人才、科技成果和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的汇集,确保完成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以上的目标。(四)突出抓好主体培育推动科技创新。
抓好科技创新工作,创新主体的培育是关键。一要抓好科技创新企业市场培育。把创新型企业市场培育作为科技创新“牛鼻子”工作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两条途径,加快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县市区要设立科技型企业培育专项经费,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3年梯度培育机制,引导、帮助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要持续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强化资金、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揭榜挂帅等管理改革,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导向,引导和激励科技工作者在生产一线出成绩。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推行经费包干制,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赋予科技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三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近年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研发的激励措施,比如,国家层面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省级层面的“研发财政奖补”,市级层面设立“科技专项”等政策,都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持续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让政策落地,激发科技创新主体动力和活力,确保完成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的目标。(五)突出抓好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
XX高新区启动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以来,市科技局、XX高新区管委会为创建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值得肯定。虽然因为疫情等原因创建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市科技局、XX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仍然要将创建工作作为2022年工作的第一目标。一要加大衔接力度。紧盯科技部工作动向以及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对上联系,随时掌握创建工作动态,一旦疫情形势缓解,确保第一时间做好跟进。二要强化临战意识。围绕以升促建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调研工作方案,完善各项迎检工作,精心打磨迎检环节,确保以升促建现场工作顺利完成。三要形成工作合力。创建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与上级主管部门做好衔接,形成创建合力,确保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各个步骤顺利推进。三、强化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科学统筹,整合力量。
2022年是去年换届后的第一年,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基本上都是生面孔,新上任的同志要加强学习,尽快熟悉科技政策,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尽快研究部署全盘工作。县市科工信局的领导们要科学统筹好科技和工信两部分的力量整合,机构改革以来,我市县市的科技和工信都合为了一家,虽然是合为一家,但大部分都是一个分管科技的副局长管科技,管工信的照样管工信,没有形成合力。其实科技和工信很多指标体系都是一样的,很多科技创新企业同时也是规上企业。我们对规上企业的要求是应统尽统,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要求也是应纳尽纳,科技和工信合二为一不仅仅是“1+1=2”那么简单。我们现在各县市工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仅依靠一个副局长带着股室的几个同志是不可能抓好科技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新上任的分管副县市长、局长们科学分工安排,统筹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力争发挥“1+1》2”的效果。抓住战略重点,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准主攻方向,才能一子落而满盘活,希望同志们新年新气象,在新的岗位展现新作为。(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科技创新工作不仅仅是科技局一家的事,还需要财政、发改、工信、税务多个部门的配合,只有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才能取得更大成绩。科技部门要牢固树立“既是社会事业部门、更是经济发展部门”的责任意识,加强统筹规划,抓好综合协调,有效集成社会创新要素,构建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价值链条,在科技创新中推动融通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支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增强创新意识,真懂科技、真抓科技,做推进科技创新的带头人和行家里手。切实为科技创新扫除障碍、打通渠道、提供支持,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三)强化管理,认真履职。
科技系统要持续加强管理和作风建设,认真细致履职,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一要履行好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完善科技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把廉政工作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扎实推进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打造“阳光科技”。二要履行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时刻崩紧安全生产这根玄,全面落实好“一岗双责”,进一步强化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和消防工作措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确保全市科技系统安全生产“零死角、零隐患、零事故”。三要履行好信访维稳主体责任。做好信访问题的排查,积极化解矛盾,处早处小,把积案及时化解好。做好涉及科技创新工作的舆情监测,及时处理,不让舆情成为热点,形成大舆情,不让舆情事件酿成群体性事件。6.争创科技工作先进县讲话 篇六
2009-3-25 10:00:33
(2009年3月23日)
王作雄
同志们:
我县在2005年、2007年已分别两次创建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按照国家科技部的要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每两年考核评选一次,今年是我县第三次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今天召开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动员会,目的是部署2009年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争取实现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刚才,佳钦同志就创建科技进步县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谈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发挥优势,增强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全县积极实施科教兴县的战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县第三次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去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8.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值居全市首位;二是产学研工作跃上新台阶。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阳东五金刀剪科技产业化基地”,引进了多所高校和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企业产品质 量有很大提高。三是积极申报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两年来共有30多个科技项目获省立项,位居粤西各县(市)之首。四是知识产权工作稳步发展。去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381和292项,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0%和44%;五是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去年我县被认定为全省五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之一,新洲镇荔枝生产技术推广协会被认定为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单位;六是科技兴县的良好氛围逐步浓厚。去年底召开了全县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阳东县专利奖励办法》政策性文件,奖励了一批的科技成果,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推进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我们要立足当前,积极发挥优势,坚定再次拿下这个“国”字号招牌的信心和决心。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今年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的差距已成为造成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技术落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展“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活动,是国家衡量一个县区综合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标志性评价体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我县科技进步,对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各考核工作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县的2 战略高度,认真按照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把科技进步考核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阳东,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提高阳东知名度,促进我县各项科技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出色完成各项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已列入县政府2009年重点工作责任制,创建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各责任单位必须明确本单位负责的工作任务,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客观、公正、准确地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扎扎实实做好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各项工作。要落实专门的工作人员,保证考核工作有序进行,尤其是涉及三项一票否决指标的科技、财政等部门,要科学安排,认真按考核要求完善相关材料。县科技局作为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在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积极配合中央、省、市专家考核组做好考核衔接和协调工作的同时,组织编写好反映我县科技进步工作特色的申报材料,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要及时向省、市考核组汇报工作进度,解答各责任单位在填报有关考核指标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各项考核材料。
同志们,今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确保我县实现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工作目标。在2010年自治县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杨文通
(2010年3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这次科技工作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思路、提高认识,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步伐,促进自治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科技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县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科技进步引领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科技兴农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宣传重点突出,配合有力,科技培训规模加大,效果显著。2009年,成功申报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获国家项目扶持资金210万元,申报星火计划项目,争取国家扶持资金50万元,在自治区科技厅立项科技项目1项目,争取科技资金25万元,科技特派员项目在地区立项1项,获得项目经费1万元。自4 治县实施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8个,投入科技经费88万元,科技项目的实施对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自治县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是全县科技相关部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结果,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向关心支持科技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治县科技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相对滞后,科技资源还需进一步整合;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发展慢;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优化提升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是实现自治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年初,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自治县科技工作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把依靠科技创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乡镇场、各单位、部门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作部署上来,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务必在关系科技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上取得新进展,务必在解决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务必在提高科技发展水平上取得 5 新成效,为实现自治县发展目标提供强大动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一)大力实施科技项目,推动产业发展
实施科技项目,必须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为核心任务,着力抓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带动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科技工作。要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要结合自治县实际,通过科技项目大力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要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合理配置科技经费,发挥科技资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经费监管制度,强化经费使用监管力度,加强对各类科技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类科技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科技是农业的根本,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最有效途径就是依靠科技,把落后的农业转化为先进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要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产出效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依靠科技,发挥优势,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产出效益。着力发展区域优势明显、经济效益6 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经济作物。南部乡镇与察和特开发区要压缩棉花低产田面积,扩大甜菜、辣椒、番茄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什托洛盖镇要利用217国道和中心镇的交通区位优势,结合实际,加快发展大棚蔬菜、大棚花卉等设施农业。要注重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市场需求的品种,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技术服务,强化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北部乡场要在发展黑加仑、文冠果、沙棘等特色林果业的基础上,聘请农业专家进一步科学论证,逐步扩大种植规模。要依托自治县丰富的有机农牧业资源,加快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以香港弘港集团发展有机棉、蒙哥尔发展优质牛羊肉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度的农畜产品品牌。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和建立各类农村专业协会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各乡镇场、各部门要为各类协会组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带动作用,切实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使农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实现农牧民利益最大化。
二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目前,自治县大多数牧民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草场超载放牧,严重退化,畜牧业生产仍处于低质、低效、低水平的“三低”状态,特别是一些传统、劣质的土种牲畜仍占有很大比重。面对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突出抓好牲畜品种改良,按照“良种繁育、财政补贴、扶优扶强、全面推开”的思路,以自繁自育为主、引进外购为辅,启动“牲畜品种改良年”活动。各乡镇场建立良种牲畜核心群1—2个,通过胚胎移植、冷配等技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使我县牲畜品种优良率达到80%以上,实现畜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要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充分有效的利用自治县南部农区的农作 物秸秆和饲草料,深挖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要本着“退棉增草、种草增畜、舍饲精养、提高效益”的原则,通过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切实抓好农区牛羊育肥和特色养殖,培育养殖大户,力争每年每个村(队)实现“一个大户、十个小户”的目标,形成“家家有畜、户户良种、普及圈养、质量并重、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带动农牧民增收。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培训力度,坚决防止重大疫情发生。
三要加大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要提高农牧业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抓好农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工作。在农业方面,南部农区农业生产相比较周边地区依然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在畜牧业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饲养、管理方法仍然没有全面推开。我们要加快农牧业科技步伐,认真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促进行动”,加强与184团等毗邻单位的联系沟通,大面积推广高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复播套种、精量播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发展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为主的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引导农民精耕细作,不断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和效益。要大力推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圈养,全面推广三贮一化、长草短喂、短草槽喂等技术,提高饲草料利用率。要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机制,以发展高产棉花、粮食、优质畜禽产业为重点,加快建立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专家负责、技术员包户的农牧业科技推广新机制。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做大做强。要大力宣传科技致富典型,着力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不断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商品化转化力度,不断扩大新产品市场份额。加快培育一批为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面向重点产业,引进先进技术,同各大科研院校单位引进成熟技术,利用科技支疆项目的支持,积极引进科研单位先进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共同研究开发项目。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 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是落实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关键。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重”的原则,根据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人才,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稳定专业化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队伍。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素质,造就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各类管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培养、锻炼和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近两年自治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得到农牧民认可,取得了较好成绩,科技特派员受到自治区科特办的表彰奖励,今后要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机制,培育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五)坚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充分发挥科协的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
2010年自治县将力争创建成自治区科普示范县,同时组织条件成熟的乡镇创建成自治区级科普示范乡镇。出台科技奖励政 策,对科技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要加大科普宣传培训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的科普培训,要组织开展好“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重点科普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素质;加强青少年科普宣传力度,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升自治县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提升自治县知识产权宏观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合作中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运用和保护。同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切实抓好目标责任的落实。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各乡镇场、各单位、部门主要领导要关心科技、支持科技、谋划科技,亲自抓一两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科技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监督考核工作力度,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在全县形成加快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要依据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用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努力的工作干劲,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二是继续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要按照“多渠道投入、多元化融资、多成份合作”的发展思路,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10 导,吸收全社会投入的多渠道科技投入体制。在确保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足额到位的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地区专项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三是切实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力度。科技工作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业、各领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找准位置,明确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好第一生产力的先导作用,认真履行好全县科技工作的参谋、协调和综合管理职能。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各司其职,以满腔的热情,关心、支持科技工作,为科技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共同推动全县各项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同志们,科技工作事关全局,惠及民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 统领科技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让科技进步与创新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7.科技创新工作讲话 篇七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为了引导化工广大企业继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由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共同主办, 《化工管理》杂志社以及延长石油 (集团) 联合承办的“2012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管理创新——中国化工企业的使命与责任高层论坛”今天在历史悠久的西安市召开。这是化工行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应当看到, 多年来, 在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政策指引下, 我国广大企业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估计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 需要应对的困难和挑战很多。总体上看,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将不断显现,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乏力, 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 贸易保护主义呈现不断加强趋势, 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从国内情况看, 经济领域的体制、结构性矛盾与社会领域的多种因素互相交织, 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在增多, 主要表现在:内需增长趋缓,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压力加大, 行业利润空间缩小;资源及环境约束趋于强化, 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等。这些因素已经反映在企业经营层面, 去年特别是四季度以来, 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增长放缓, 效益下降明显, 生产经营困难。在这种形势下, 要求广大企业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不断增强驾驭企业发展的能力, 扎实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真正把企业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发展轨道上来。
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 我谈几点看法和意见。
(一)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与时俱进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是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连续第十年向全社会发布的。每年一度的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 不仅体现了我国化工企业的综合实力, 也展现了我国化工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同时, 也为我国化工企业的资源整合、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升级和提高风险的管控能力提供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的发布, 我们不难看出, 中国化工大企业无论是在经营业绩, 还是在技术进步以及管理创新方面, 都在与时俱进, 成为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使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国化工企业发展的轨迹, 这一排序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随着逐年的积累, 这一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大。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销售收入总额比上年增长了34.9%。统计数据显示,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与上年相比变化较大。十年磨一剑, 今年是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的第10次发布。从2003年第一个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诞生到今天, 十年间中国化工大企业早已今非昔比:曾经3.6亿元的500强入门门槛, 如今已经超过了11亿元。
2012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与上年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在过去的一年里, 多个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数据显示,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榜单与上年相比, 共有占2/3以上的企业依然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说明大多数500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已经相对稳定;同时也有超过1/4的企业新跨进500强门槛, 可以看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正在与时俱进。二是由于关联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很多传统化工行业外的企业通过控股或者收购化工企业进行拓展化工业务, 给500强榜单赋予了新的内涵。
数据显示, 2011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的企业有7家;200亿~300亿元的企业有16家;100亿~200亿元的企业有46家。这些企业大多是企业集团, 不容置疑的是兼并重组在这些大企业的成长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其中, 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上一年的营业收入仅为200亿元左右, 而突飞猛进至309亿元, 在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中跃升至第六位, 成为企业兼并重组较为成功的一个范例。排在第十位的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 是首次出现在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的大型煤化工企业。以打造煤炭、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三大支柱产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大型能源集团为目标, 按照多联产煤基化工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通过引进先进的煤气化和合成技术,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上述两个企业都成为入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新秀。由于很多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加大了项目建设的力度, 这些项目在“十二五”期间陆续建成投产, 使得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在壮大企业实力的同时, 也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注入了新鲜血液。
A LSUBJEC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尽管经过十年的发展, 中国化工大企业在规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化工行业的经济增长依赖传统产业的格局并未改变。需要有一个管理制度和经营方面的创新才可能从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上获得与其他国际企业竞争的独特优势。
(二) 扎实工作, 实现管理创新突破
2012年, 是我国经济和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协会确定化工企业管理的“创新突破年”。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挑战, 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活动, 全面提升化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已成为我们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进步,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鼎力支持我们这次会议的延长石油集团公司, 一直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在优化战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强化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显著, 提出并大力实施“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 积极探索多种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路径、新模式, 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取得了效益增长、发展迅速的优异成绩, 成为全国石化系统的知名先进企业。大家要利用这个机会全面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同时像化工建设三公司实施建设项目科学动态管理, 蓝星集团关于大型跨国化工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提升, 上海华谊集团关于企业反倾销机制的建立与运作, 多氟多化工公司作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基于技术领先的自主创新管理以及黎明研究院基于科研优势的产业化战略实施等一大批管理创新成果, 在全行业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华峰集团以创新精神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优化产业布局, 经过短短21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作坊, 发展成今天令人瞩目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开磷集团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整合自然资源和科技资源, 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矿业、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氯碱化工、建设建材、贸易物流、物业服务”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为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天化集团依靠技术、管理、制度三个创新, 实施了“以肥为主, 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 从以单一氮肥为主的生产企业, 逐步发展成拥有化肥、有机化工、玻纤新材料、盐及盐化工、磷矿采选和磷化工六大产业平台。天业集团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突破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 构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始终占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等等。这些先进单位的经验都说明,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必须打造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 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和企业战略的发展模式, 培养一支勇于开拓的创新队伍, 完善一套科学有效的创新制度。
持续深入地开展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工作,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广大会员单位和化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化工行业管理创新活动已经全面起步, 但目前发展很不平衡。我们提出今年作为管理“创新突破年”, 重点力争实现四个突破:
一是创新观念突破。首先增强管理创新意识, 尤其增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管理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充分发挥在创新活动中的引领和带领作用。在今年全国管理创新大会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朱宏任代表部党组所做的报告中指出, 目前有不少企业只注重技术, 而不重视管理。应该知道, 没有管理保障的技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并明确提出“必须把管理和技术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两轮驱动缺一不可, 像重视技术创新一样重视管理创新, 加强管理和管理创新。”
其次是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海尔是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面旗帜, 通过持续创新打造成为了世界级知名品牌。在一个又一个成功面前, 海尔人从不满足。他们认为世界上没有成功的企业, 只有时代的企业。只有符合时代的要求, 企业才会成功, 不坚持创新企业就会被淘汰。面临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 企业必须敢于把传统的管理观念抛弃掉、颠覆掉, 创造出一套符合现代管理理论三大标准的经营管理模式:第一和用户之间零距离;第二对内部员工充分放权, 自主管理;第三与所有的合作方共存共融。海尔的观念和实践, 对所有化工企业应该有所启迪。
二是创新成果突破。在数量上, 过去全国评定和发布的十八届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中, 化工企业仅占3%左右, 有很大的发掘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要认真发挥群众智慧, 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挖掘总结、积极推荐国家级和化工行业级管理创新成果。在内容上, 根据化工企业特点, 围绕发展战略、风险管控、社会责任及以安环、质量为核心的基础管理项目做重点, 突出解决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提素质中的管理热点和难点课题。在质量上, 要坚持审定标准, 切实保证项目的真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重点方向突破。我们已步入互联网时代, 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必将引发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变革。在管理创新中要特别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抓住当前管理信息化与生产工艺流程融合的契机, 尽快完成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完善财务管理、生产调度、采购销售等方面的管理信息化, 有步骤地进行系统整合、业务集成、流程优化等工作。同时搞好互联网与管理软件交互融合, 积极推行即时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协同工业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全新管理手段, 促进企业管理方式实现从生产过程自动化到集成信息系统、决策支持、再造企业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的飞跃。
四是创新环境突破。企业要落实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体系,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机制和制度, 塑造一种创新光荣、容许失败、成功奖励、人人争先的浓厚氛围, 保证管理创新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发展。
万事开头难。企业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只要企业领导动手, 群策群力, 全力组织关键环节的突破, 我们就会完成今年的创新工作任务, 今后管理创新路子也会越走越宽广。
(三) 同心协力, 提高协会服务水平
在同这次发布会套开的中化企协五届四次理事会议上, 协会做了五届三次理事会以来的简要工作报告, 并经常务理事和理事审议通过。今后一段时间协会将继续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 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全会精神, 坚持为化工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 以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为主线, 高质量打造化工企业500强发布会、建设农化服务体系以及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工作等三项品牌活动, 强化主旨业务, 提高人员素质, 全方位做好协会服务工作, 加快化工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
中化企协是全国化工系统唯一覆盖所有化工行业的综合性管理协会。主要任务是推动化工企业改革发展, 密切政府与企业间联系, 研究、落实国家有关企业改革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总结和推广化工企业现代化管理经验, 及时反映企业的愿望与诉求, 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指导和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强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化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完成这些任务, 离不开广大会员单位和化工企业的关心和帮助, 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协会成立26年来, 和全体会员共同团结奋斗, 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协会目前强化的主旨业务包括:为企业提供管理培训、咨询、调研等服务;围绕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开展政策宣传、理论研究、培养典型、推广经验及反映诉求;合法有效地组织评选、认证、评比、标准制定与推行等工作;为企业和企业家搭建平台, 开展行业内外、国内外多层面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会员及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当前尤其要搞好健全工作网络、建设经营管理队伍、打造品牌项目和拓展沟通合作等基础工作。我们诚恳期望广大会员和所有化工企业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协会活动, 支持和帮助协会不断改进工作, 提高服务水平, 监督协助协会自律自强, 大幅度提升协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公信力。更好地整合资源, 齐心协力, 加快建成化工行业的一流工作协会,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8.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科技创新工作讲话】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工作经验交流11-18
凤鸣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材料10-14
X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材料07-13
科技局产业创新工作安排10-18
校学生会科技创新部工作汇报06-21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工作汇报12-09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10-13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工作条例07-29
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2021年工作总结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