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教案

2024-11-25

6的乘法口诀教案(精选18篇)

1.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一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老师带来一些题目,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结果是多少。

33×

25×2

4×5

4×2

55×3

3×3

42×2

4×4

5×4

【设计意图:课始设计四组口算练习,既激活学生对2~5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算得不错,相信这节课会学得更棒!

师:瞧,小朋友们在玩木马转转车,一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6人。

师:2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12人。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6+6=12,2个6是12。

师:3次坐多少人呢?4次、5次、6次会算吗?请填写书本第17页的表格。(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

师:坐3次为什么填18呢?30,你是怎么算的?4个6是多少?6个6呢?

生:4个6是24,6个6是36。

师:下面一行的数都与几有关?如果今天要学习乘法口诀,会学习几的乘法口诀?(揭示课题并板书: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1~5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很容易探索出坐的次数和坐的人数之间的关系,得出这些数都是依次加6,这样设计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坐几次就是几个6,为编写6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编口诀。

师:1次可以坐6人,1个6是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根据乘法算式,你能编出口诀吗?

生:1个6是6,算式是1×6=6,口诀是一六得六。

师:2次可以坐12人,就是2个6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口诀呢?

生:2个6相加,乘法算式是2×6=12,口诀是二六十二。

师:3个6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对照表格,写完的小朋友可以同桌相互说一说。(小组交流:4个6相加,5个6相加,6个6相加)

生1:3个6相加,算式是3×6=18,口诀是三六十八。

生2:4个6相加,算式是4×6=24,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生:5个6相加,算式是5×6=30,口诀是五六三十。

生4:6个6相加,算式是6×6=36,口诀是六六三十六。

师:两个乘数分别是多少?

【设计意图:教学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通过尝试、讨论、交流,使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学生汇报4个6、5个6和6个6相加时,改变提问的目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也是培养和拓展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后面练习做好准备。】

2.记口诀。

师:小朋友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

师:我们自豪地来读一读,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师: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这六句话,大家愿意试一试吗?

师:我们一起背一背,有没有信心?在背的时候感觉6的乘法口诀哪句容易记,哪句难记一些?

生5:好记得有一六得六、六六三十六。

生6:难记的是四六二十四和五六三十。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呢?对口令记一记。

师:再给小朋友半分钟时间比一比,看谁记得快,背得好的小朋友同桌给他竖个大拇指。(师生拍手齐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节奏)

【设计意图:记忆口诀的方法不是靠灌输,而是要学生在观察、交流中获得。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编口诀和记忆口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相互交流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真棒!这有两道题,老师不讲你会不会做呢?

出示:6×2=

6×5=

师:6×2用的是哪句口诀?

生:二六十二。

师:你们看2×6=12,用的也是这句口诀。

师:6×5=30,口诀是五六三十,还有哪道算式也用这句口诀?

师:填写课本第18页第2题,这几组算式用的是哪句口诀?你知道吗?

师(小结):6的乘法口诀中大部分口诀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其中有一句口诀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是哪一句?

生:六六三十六。

师:真不错!看来,小朋友们对6的乘法口诀记得已经很熟练了。

【设计意图:将“想想做做”的第2题提到“想一想”后面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发现一句口诀一般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两个乘数相同的算式除外。】

四、内化提高,发散思维

1.数学游戏:摘苹果(动画演示,如右图)。

师:说出算式对应的口诀,就可以摘下一个红苹果。

2.出示:2×6+6。

师:你知道这题结果是多少吗?

生:18。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

生:2个6加1个6是3个6。

师(出示3×6):这两题可以看做是一组。

师:下面两组算式你会算吗?填写书本第2题。

3×6+6=

4×6+6=

4×6=

5×6=

(练习后再出示:5×6-6)

【设计意图: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本上出现的是三组加法题,后面设计了一道减法题,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既为学习简便计算打下基础,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3.抢答游戏。

师: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题,算得快的先站起来报结果)

4.口算课本第18页第3题。

5.练习第5~7题。

6.练习第6和第7题。

师: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就是要算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二

一、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 认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 初步认识了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 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探究求商的方法。教材设计了猴妈妈给小猴子分桃的情境图, 把除法计算的教学置于具体生动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看图, 理解图意, 再通过故事描述把学生引入分桃的情境让学生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启发学生提出解决第 (1) 个问题的方法, 列出算式12÷3并讨论“怎样算”。教学时要充分用好教材给出的三个“提示语”。通过交流、讨论, 对学生想出的计算方法给予评价,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

二、加强口算, 促进理解, 提高用口诀求商的熟练程度

要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必须加强口算练习。教学时, 要充实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和填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练习。如:三 (四) 十二, 四 (五) 二十, () 五二十五, 二 () 十二, 4× () =16, 3× () =6, () ×4=20, () ×3=15等, 也可引导同桌互问, 如, 几和4相乘得12, 5和几相乘得20……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 促进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理解, 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三、借助乘除法的关系, 用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和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如, 教材中小鸟的谈话“每行栽4棵”, “可以栽6行”, 启发学生看图后思考, 根据条件可以提什么问题, 进而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解决方法:4×6=24;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1) 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 每行栽4棵, 可以栽几行?解决方法:24÷4=□。想:四 () 二十四, 即4和几相乘得24; (2) 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 栽成6行, 每行栽几棵?解决方法:24÷6=□。想: () 六二十四, 即几和6相乘得24。这种由乘到除的解决问题方法, 一方面使学生复习巩固了乘法口诀,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有利于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采取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方法进行练习, 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如用“三五十五”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即3×5=15, 5×3=15;15÷3=5, 15÷5=3。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可以说 (写) 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若不是, 请你说说是哪几句口诀, 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在游戏中灵活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三

【情境设计】

一、新授部分的情境设计

1. 初探。小动物们决定到南方去旅游,可它们遇到了一点麻烦,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

(课件出示教材图:有32只小鸟,每间房住4只,长颈鹿在想要准备几间房)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引导说理:要求32里面有几个4,就用除法计算。

师:怎样求出商?

师:像这样,把32只小鸟4只4只地分下去,也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4,通常我们用除法来解决。

2. 拓展。如果有36只小鸟,要准备几间房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反馈)

师:同样是每间住4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增加了?如果又飞来更多的小鸟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

3. 延伸。如果仍是36只小鸟,可是每间多住2只小鸟,要准备几间房?同样是36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却减少了?(同桌讨论)

【分析】笔者以小动物到南方旅游遇到的问题为主线,针对学生的实际,对长颈鹿要准备多少间房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度加工。第一个层次,结合32÷4=8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32里面有几个4”的思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第二个层次,通过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捷性,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第三个层次,通过两次变式练习的对比提问:“同样是每间住4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增加了”和“同样是36只小鸟,为什么房间数却减少了”,深化学生对变化中不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练习题的情境设计

1. 小鸟对口令。教师随机出示一张乘法或除法算式的口算卡片,学生抢答相应的乘法口诀。

2. 兔子比赛跑。

35÷5=56÷7=36÷9=32÷8=

3. 大象比智慧。

□÷7=□□×□=1872÷□=□

4. 猴子坐热气球。两种热气球,一种可乘坐4只,另一种可乘坐6只,有24只小猴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5. 猴子买饮料。(播放课件:配乐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一个小猴子手拿饮料瓶的画面上)可乐每瓶5元,果汁每瓶6元,我们有45元钱,要买9瓶。该买哪种呢?

6. 小动物回家。完成教材第83页第3题。

【分析】笔者将练习蕴涵在情境中,在学生完成教材练习的同时,结合学情又适当地进行了增减,步步递进,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训練要求。另外,为避免学生在练习中产生倦怠,在紧张的练习中途,借助小猴子坐热气球欣赏风景的环节,顺理成章地将买饮料的开放性问题蕴涵其中。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紧张的心情在轻松的乐曲与优美的景色中得以放松,另一方面能巧妙地使学生热情主动地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之中。(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邓园生

4.6、7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例

1、例2,第32页课堂活动,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

1.经历编6,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计算。

2.感悟6,7乘法口诀每句之间的联系,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6,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掌握6,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理解6,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算式卡片、口诀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诀,引出课题 1.提出背口诀的要求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现在会背了吗? 下面我们就来分大组竖着背背这些口诀。比比哪个大组背得整齐、准确。

学生分大组竖背1~5的乘法口诀。2.看算式,说口诀 3×3= 6×5= 4×7= 5×5= 4×3= 8×4= 9×2= 6×4= 9×5= 2×5= 1×7= 3×8= 先快速地看看这些算式,想想该用哪句口诀来解决。(我们来开火车说口诀。)教师:看来,大家1~5的乘法口诀学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6,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7的乘法口诀。

[点评:以复习1~5的乘法口诀引入,既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又能集中注意力,提升自信心。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找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主动建构新知识。]

二、经历过程,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经历6,7的乘法口诀形成过程(1)教学6的乘法口诀。

①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教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阿姨说每本台历6元。那两个小男孩看着台历说一个星期有7天。

②复习旧知。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1本台历6元,那2本台历多少元? 学生:12元。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二六十二。教师:通过1本台历6元,除了可以得知2本台历的价格,还能知道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3本台历18元,4本台历24元,5本台历30元。③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教师:那6本台历多少元? 36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因为5本台历30元,6本比5本多1本,也就多1个6元,30+6=36,所以6本台历36元。

教师:用乘法算式应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6×6=36。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每本台历6元,要求6本台历的价格就是求6个6的和。教师:看算式,编口诀,谁来? 为什么这样编? 学生:六六三十六。“六六”表示6×6,“三十六”表示6×6的积是36。

教师:你把前面学过的知识运用到了新知识的学习上,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7本台历多少元? 怎么列算式? 口诀是哪句呢? 学生:7本台历42元,6×7=42,口诀是:六七四十二。

教师:8本台历、9本台历的价钱能自己算吗? 请打开教科书第31页,把这2个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6×8=(48)六八(四十八)6×9=(54)六九(五十四)做完以后自己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④齐读口诀,找规律。

教师:我们一起把这几句口诀读一读,边读边看看它们有什么规律? 学生1:有一个因数不变,都是6。

学生2: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6。⑤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真能干,能自己编口诀了。看看,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呀?(4句。)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6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并补充板书:6的乘法口诀。⑥运用规律记口诀。

我们再一起读读这4句6的乘法口诀。

教师:现在,我知道六六三十六,但我一时想不起六七多少了?谁能帮帮我呀? 学生:六七四十二,36+6=42,所以六七四十二。

教师:我还知道六九五十四,但我忘了六八多少了? 怎么办? 学生:六八四十八,54-6=48,所以六八四十八。

教师:老师已经记住了6的乘法口诀,你们记住了吗? 好,我来考考你们。

先按顺序对口令,再打乱顺序对口令。

[点评:本环节先以1~5的乘法口诀中与6相关的口诀勾起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出6的其他算式和口诀,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主建构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2)教学7的乘法口诀。①过渡。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例1的情境图还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指的是从星期一到星期天共7天。那你知道6个星期是多少天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6个星期是42天,因为六七四十二。②自编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已经会用6的乘法口诀了,真棒!7个星期是多少天呢? 学生:49天。教师:怎么得到49的? 学生:因为7个星期比6个星期多1个星期,也就多7天,42+7=49,所以7个星期是49天。

教师: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 能编出它的乘法口诀吗? 为什么这样编? 学生:7×7=49,七七四十九,“七七”表示7×7,“四十九”表示7×7的积是49。

学生自主写出8个星期多少天及9个星期多少天的算式,并自主编出口诀。

7×8=(56)七八(五十六)7×9=(63)七九(六十三)学生交流理解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的意义。③齐读口诀,补充课题。

数数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2个内容,7的乘法口诀。

补充课题并板书:7的乘法口诀。④找规律,记口诀。

教师:我们一起把这几句口诀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第1个因数不变,第2个因数依次增加1,积依次增加7。带着你的发现,加快速度,再来一次。

教师:七八五十六的前一句是七七多少? 那后一句七九呢? 你怎么这么快就记住了? 学生:七七四十九,用56-7=49;七九六十三,用56+7=63。[点评:用编6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类推7的乘法口诀,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3)记6,7的乘法口诀。

由一句口诀可以推出上一句或下一句口诀。你们真会想办法!再看看6,7的乘法口诀,你们是不是都记住了? ①按顺序读6,7的乘法口诀。

教师:我们先热热身,一起来读读6,7的乘法口诀。②对口令(教学第32页课堂活动第1题第1个活动)。同桌之间对口令。③背6,7的乘法口诀。

教师:有没有哪个能干的小朋友已经会背6,7的乘法口诀了? 抽两个学生背口诀。

教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背呀,那请你们先自己背一背,再背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抽两组同桌反馈。全班小朋友一起来背背。

[点评:通过多样化的对口令、背口诀,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了6,7的乘法口诀,以活动丰富教学,寓教于乐。] 2.教学例2,应用口诀计算

(1)自己完成第31页的例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评议。教师:六八四十八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算式? 学生:还能计算8×6=48。

教师: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算式? 学生:9×7=63。

教师:看来,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那是不是每句口诀都能计算两个乘法算式? 哪些不能? 学生: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教师:它可以计算哪个算式? 学生:六六三十六,可以计算6×6=36;七七四十九,可以计算7×7=49。

(2)课堂活动第1题第2个活动,根据口诀对乘法算式。

教师:现在,大家对6,7的乘法口诀已经很熟悉了,那你能看口诀,说出与它相关联的算式吗?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抽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算式。

[点评:本环节加强了算式和口诀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在以后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 1.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1)理解问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小棒。)那么摆2个六边形要几根? 摆3个呢? 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摆摆看。

(2)学生小组合作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 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6×7=42或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教师:看来,大家已经能灵活运用口诀了。那就请小组里的4个小朋友边用小棒摆六边形,边摆边说:摆1个要6根小棒,2个要12根小棒„„

(3)4人小组活动。2.练习九第1题

下面,就请你运用所学的口诀,完成练习九第1题的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全班展示,评议。(2)观察发现。

教师:仔细观察,每组上、下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上、下两个算式的积相同。

教师:你知道上、下两个算式的积为什么相同吗? 学生: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教师: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每组上、下两个算式共用一句口诀。教师:用的哪一句口诀? 学生回答略。3.练习九第2题

通过第1题的练习,我们知道通常两个算式可以共用一句口诀,那请看这两句口诀与它们相对应的算式各是哪些? 打开教科书第32页,完成练习九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全班展示,评议。

[点评:通过操作活动、看口诀写算式,让学生更能灵活运用口诀,而第1题的口算练习不仅是对口诀的运用,更让学生在观察中深化理解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学生回答略。

教师:学习了这些口诀,我们就要运用它们来解决更多的问题。[点评: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聚焦与强化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并提出新要求,运用所学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5.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句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观察、分析6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能通过合作、交流编制乘法口诀,且能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在交流、合作中整理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口诀的记忆;在解答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前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前留用六块三角形拼图的作业,展示作品。其中,有六人贴的是小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

二、编写口诀:

1贴黑板上,一幅图是几块三角形?二副图呢?……六幅呢?将结果填在书上格子里。2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3一格表示一个6,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2格表示多少?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3格、6格呢?在书上写算式。4看着算式编口诀,写书上。

三、记忆口诀:1仔细观察6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1)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是口诀前2个数,积是最后一个数。

(2)两个因数,小的在前面。

(3)口诀从“一六”开始,第一个数字每次增加1。(4)提问:为什么会相差6?相邻两句口诀得数相差几? 2读一读6的乘法口诀,并记一记。3师生问答,同桌问答。(对口令游戏)

五、巩固提高

1书上做一做,练习题十四。2数蚂蚁游戏。教学反思

查阅了很多教学资料,又参考了赵启泰老师讲解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一的教学流程的安排,制定了“教师在堂中组织指导学生同伴互助、自主管理的研究”展示题后,我在“校题实验教师展示”大赛中,比较成功地执教了《6的乘法口诀》。

本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拼、看、填、式、编、背、用七个教学流程。主要是让学生用六个三角形独立在家拼出美丽的图案,——在堂上展示给大家看。从中选出了六条小鱼图,让同学们看着图填表格。——对应表格结果,写算式——看乘法算式编口诀——看口诀填算式——对口令、背口诀——利用口诀作计算、数蚂蚁。我开展三次同伴互助学习的过程,分别在写算式、编口诀和背口诀。基本实现了我题研究的目标:孩子正在学会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

这个既是精心设计又是意外出现的上形式体现了以下优点:

1、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将拼摆作为作业提前留回家完成,既节省了上时间,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2、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合作编口诀、背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而且,还将练习题变成了数蚂蚁的游戏,孩子在“一只蚂蚁六条腿,两只蚂蚁十二条腿……”的游戏中,提高口诀的应用和记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3、在设计上,有些环节设计的跨度比较大,能让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在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改的新理念。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也比较强。

本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要更有效开展“教师在堂中组织指导学生同伴互助、自主管理的研究”题,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到位。本节中,在编口诀和背口诀的同桌互相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欠缺,没有提到调控作用。

6.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六

1.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只有经历“从头到尾”的探究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因此,本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再进一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如果不用分一分的方法,还可以怎样算出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学生交流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后,重点指出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更加简便准确,让学生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去解决例2,加深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一方法的理解。

2.利用直观模型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求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必须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照直观图写出3×( )=12,通过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求商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18页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弄清题意,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看图并思考:猴妈妈可以给几只小猴分桃?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

(3)小组合作,交流分的方法并列出除法算式。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12÷3的商是多少。

(2)小组合作,探究解题方法。

(3)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预设

生1:用12依次减3,4次正好减完。

生2:1只小猴分3个,2只小猴分6个……依次累加,4只小猴正好分12个。

生3:12÷3等于几,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因为3乘4得12,所以12里面有4个3。

3.揭示课题:同学们的方法都非常好,尤其是第三种方法,想3乘几得12,可以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解决,更加简便准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引导探究,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并思考: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随之板书。

①每屉装4个包子,装了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②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装4个,可以装几屉?

③一共有24个包子,平均分装在6屉里,每屉装几个?

(4)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说一说算式的含义。

(学生列出算式:4×6,24÷4,24÷6)

(5)学生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每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你们是怎么算的?

(6)学生汇报结果及计算方法。

7.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七

一、铺垫孕伏, 为新知奠定基础

1.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让学生按顺序背诵乘积不大于12的2~6的乘法口诀。

如, 让学生背出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2. 出示填乘法口诀的未知数卡片, 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

如, 二 () 得八、 () 四得八、二 () 一十、 () 六十二、三 () 得九、 () 三得六、三 () 十二。

3. 借助图片创设游戏情境, 让学生根据乘法口诀找出每个乘法算式里的另外一个因数。如, () ×2=4、3× () =6、2× () =10、 () ×4=8、4× () =16、3× () =1 2、 () ×6=24。

4. 认真看图 (出示火柴棍图) , 独立思考, 完成填空, 说说想法。

12÷3=□、12÷4=□, 在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第一空填4, 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 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4, 所以12除以3得4;第二个空填3, 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 每4根一份, 分成3份, 所以12除以4得3。”

二、自主探索, 学习被除数不超过12的除法

在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和理解除法的含义后, 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师可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自主探索, 了解求商的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活动, 内容要丰富、生动, 重点要突出, 以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方法一:每个小朋友先分1个, 还剩4个, 再分1个, 刚好分完, 平均每人分得2个;方法二:一个小朋友分去2个, 2个小朋友分去4个, 3个小朋友分去6个, 4个小朋友分去8个, 刚好分完。用乘法计算2×4=8, 口诀:二四得八。方法三:说乘法想除法。想: () 和4相乘得8?填: () ×4=8, 说: () 四得八, 算:8÷4=2 (个) 。

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进行例题教学和练习训练。

1. 教学例1:

(1) 12个桃, 每只小猴分3个,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出12÷3之后, 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怎样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求商的方法。对学生想出的计算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 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了解、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 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12÷3=□, 想:3和几相乘得12?3× () =12, 三 (四) 十二, 商是4。 (2) 12个桃平均分级4个小猴, 每只小猴分几个?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用哪句乘法口诀?让学生清楚计算12÷4=□时, 要想: () 四十二, 即:三四十二, 商是3。

2. 设计练习, 巩固求商的方法。

如, (1) 有10朵纸花, 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得几朵? (2) 9个小朋友去划船, 每船限坐3人, 一共需要多少条船? (3)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 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练习时, 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写出除法算式后, 再说说“用哪一句口诀想出商”, 以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借助乘除法的关系, 掌握求商的方法

学生掌握了被除数不超过12的除法之后, 教师再根据教材的编排内容, 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 教学被除数不超过36的除法, 让学生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教师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设计教学情境,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 引出乘法算式和相关联的两道除法算式, 用乘法算除法, 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 进一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例2时,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把学生引入情境,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每行栽4棵”、“可以栽6行”等信息, 先解决问题“一共要栽多少棵树?”4×6=24 (棵) 。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提出需要用除法计算解决的不同问题, 并列出除法算式,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即:

(1) 有24棵树, 每行栽4棵, 可以栽几行?

24÷4=□, 想:4和几相乘得24, 4× () =24, 口诀:四 () 二十四。

(2) 有24棵树, 可以栽6行, 每行栽几棵?

24÷6=□, 想:几和6相乘得24, () ×6=24, 口诀: () 六二十四。

在学生进行除法计算时, 要让他们充分思考、讨论, 知道怎样想, 怎样算, 用哪句乘法口诀, 真正掌握“可以栽几行”和“每行栽几课”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再组织学生交流, 加深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 掌握求商的方法。

四、联系生活, 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8.魔力乘法口诀表 篇八

涂涂琢磨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了——因为自己没有把乘法口诀背下来!

可是,背乘法口诀多麻烦呀!有没有可以轻轻松松就背下来的办法呢?他伏在桌上拿着书签看了又看,叹了一口气,说:“书签呀书签,你能帮帮我吗?”

涂涂话音刚落,神奇的书签闪出一道蓝光,背面像街上那种可以翻转的广告牌一样,换了一种图案。涂涂仔细一看,原来是乘法口诀表!

涂涂失望地说:“这没用呀,我又不是没有乘法口诀表!难道你的乘法口诀表就特别好记吗?”

这时,书签的正面一闪,出现了四个人物。一看挺眼熟!再一看,这不是唐僧、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吗?原来是《西游记》,这和乘法口诀表有什么关系呀?

孙悟空的身边出现了一行字:“八九七十二变。”

猪八戒的身边也出现了一行字:“四九三十六变。”

突然,猪八戒张嘴说起话来,他问孙悟空:“猴哥,凭什么你是师兄我是师弟呀?要说起来,你是地上的土猴王的时候,我就已经是天上的天蓬元帅了呢!”

孙悟空这回脾气特别好,他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本领比你高呀,我的变化是你的2倍哦!”

猪八戒掐着手指头一算,“哦”了一声,不敢言语了。

涂涂看得笑了起来,这下子,他对“八九七十二”和“四九三十六”记得特别牢了。翻过来一看,乘法口诀表上的这两句已经消失了,可是,涂涂觉得它们就在自己的脑袋里。

接下来的几天,书签的正面常常现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画面,甚至还有动画表情,每一个都和一句或几句乘法口诀有关。涂涂常常被这充满魔力的乘法口诀表逗得哈哈大笑,也就记住了所有的乘法口诀。

小阅告诉你

其实,不只是记乘法口诀,学习其它知识也有“技巧”——想获得技巧,就必须用心思考,仔细琢磨。

9.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九

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http://jiaoan.cnkjz.com/Article/Index.html>总结能力。

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3.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画面: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看,小朋友搭的各种形状的积木,多漂亮!这个小朋友搭了个长方体,每层搭7块,2层一共几块?4层呢?6层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把7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评析: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既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10.6的乘法口诀 篇十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口诀的来源及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教学难点:自己探究、发现并归纳6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完成题目。 4+4+4+4 3x5 3+3+3+3+3+3 3×4 你们算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是我们算题又对又快,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聪聪还要和我们比赛呢。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7) 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7表格)师说明, 鱼(条)

1

2

3

4

5

6(个)

2、比赛分三步进行: 一、 看图填表 二、 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三、 根据 算式编口诀 3、小组合作进行。 学生小组合作分步学习,组长组织。 小组汇报编口诀的情况。 板书。 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记住口诀? 记口诀 1.(出示练习十三1题) 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口头填得数 学生说发现,帮助发现口诀的特点,记忆口诀。 2.读口诀,说算式。 3.采用对口令形式记忆口诀。 三、练习巩固

l. 摆小棒。课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的。提问:

“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接着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

4.做练习十三第l~3题。(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 学会乘法口诀的用处很大,希望你们记住它。

修改意见:

11.乘法口诀算得快 篇十一

挑战第一关:对口令练习。小意思,老师上课经常和我们对口令呢,不怕!爸爸说“三六”,我对“十八”。爸爸又说“六六”,我对“三十六”。几个回合下来,我一次也没说错,这“第一关”我轻松过关了!

挑战第二关:看算式,说口诀。爸爸在纸上写下“6+6+6+6”。不就是4个6嘛,我立刻回答:“四六二十四。”爸爸接着写下“2×6,4×5,6+6,6×6”几个算式,我都很快地答出来了。“第二关”我也顺顺利利地通过了。

“接下来,我可要出绝招啦!”爸爸说。我笑着说:“来吧,我等着呢!”爸爸出了这样一道题:5×6+6。我告诉爸爸:“5×6用口诀‘五六三十’,30+6=36。”爸爸接着问:“你会用一句口诀来算这道题吗?”“一句口诀来算?这可是两步计算啊!”我抓了抓头发,不解地问。爸爸微笑着鼓励我:“不急,再好好想一想!”我看着算式,想了又想。啊,有了!“5×6是5个6,再加上6,不就是6个6吗?可以用‘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爸爸听了直点头:“不错,不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听了爸爸的夸奖,我心里可真高兴!

12.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十二

一、思维:数学教学永恒的力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也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方法, 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 以致能将“思维”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习惯。

1.疑问———习之开始

疑是学之始, 习之端。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 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比较贫乏, 认识能力也不高, 常常表现出不善思考、思绪杂乱或“胡思乱想”的现象。因此, 需要创设充满疑问和矛盾的问题情境, 适时给予学生以引导和点拨, 驱使他们不断地进行思维, 学着如何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思维、感悟和掌握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例如, 乘法口诀, 便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维的一个资源。就拿“三四十二”这句口诀来说。教学中, 可以设疑:“看到这句口诀, 你想到了怎样的算式?”一般情况下, 学生都能联想到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但是, 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口诀的意义, 让学生继续思考“3 个4 的和可以分成几个4 加上几个4?写成怎样的算式?4 个3 的和可以分成几个3 加上几个3?写成怎样的算式?”以至学生看到这句口诀能够联想到“2×4+4、3×3+3”“5×4-2×4”等算式。这样进行教学, 赋予简单口诀教学以丰富的教学内涵。在巩固乘法口诀的同时, 也沟通了乘法、乘加、乘减等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乘法口诀和感受到口诀背后蕴藏着的数学问题。

2.兴趣———学之保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持续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教学中, 教师也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评价的手段, 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感受到数学的奇妙, 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只有“乐在其中”或“沉浸在思考的愉悦中”, 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浓浓的思维兴致, 以致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以乘法口诀的练习教学为例, 笔者结合门牌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 来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激发学生参与思维的兴趣。首先, 笔者出示门牌“2408”, 告诉学生:“这是黄老师家的门牌, 里面有哪些数?”学生很快说出有“2、4、0、8”这四个数。“看到2, 你想到了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因为2 的口诀学生非常熟悉, 所以一眨眼就说完了。然后我接着追问:“看到4 和8, 你又想到几的乘法口诀?说一说!”学生依葫芦画瓢, 跃跃欲试。为了满足学生答题的要求, 我让多名学生参与学习背诵乘法口诀, 学生兴致勃勃。正当学生以为问题到此为止之际, 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难道门牌上就只有这四个数吗?你还能看出哪些数?”“还有24。”“就24 吗?”“还有40。”“同学们真厉害。不过, 看到24, 你又想到了哪些乘法口诀?具体说一说!”“四六二十四, 三八二十四。”“根据四六二十四和三八二十四, 你想到了哪些算式?”学生思维活跃, 争抢着回答问题。这样, 既复习和巩固了乘法口诀, 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思维的愉悦。

二、致用:数学教学最终的归宿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已有认知, 建立稳固的知识结构和体现知识的价值。将数学和生活进行有机整合, 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 回归生活, 又可以凸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勃发数学知识的魅力。

1.连接———支撑数学价值的手段

数学不是孤立的, 它与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 知识是连接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数学教学, 需要从生活中来, 以知识和问题为媒介, 创设合宜的教学情境, 将知识应用与生活需要适切地对接起来,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与探索的欲望。

例如, 在教学“7 的乘法口诀”时, 贲友林老师曾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七个小矮人”引入课堂教学, 借助七个小矮人引出课题, 然后借助这些小矮人手中气球的个数, 引导学生编拟出7 的乘法口诀。学生学得饶有兴致、群情激奋。在巩固的环节中, 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钢琴键盘、七言诗句、七巧板、七星瓢虫以及人的生长周期等作为教学素材实施教学, 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不难看出, 这样设计, 既丰富和积累了学生的数学表象, 让学生主动地将7 的乘法口诀纳入到已有的“口诀体系”之中, 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2.凸显———勃发数学魅力的方式

数学知识价值的体现和魅力的勃发, 需要数学教学有凸现和彰显的力量, 需要在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强调和强烈的凸显。数学教学需要到生活中去, 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把握数学现象, 体现数学知识和魅力与价值。

例如, 8 的乘法口诀, 在教学的开始, 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出示这样的问题:□×3+□×4=56。“小朋友, 今天灰太狼给大家带来个问题, 你能帮助老师解决吗?”一语激起千层浪, 学生都没犹豫:“能。”“方框里要填同一个数, 你会吗?”面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下口”的问题, 学生迟疑了, 进入了愤懑的学习状态。于是, 我话锋一转:“有困难没关系!学了今天的知识, 你就能立即说出答案了!”……当学生研究和总结出8 的乘法口诀, 比较熟练地掌握了8 的乘法口诀后, 我再次抛出课始的问题, 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答案脱口而出:“填8。”“说说你的想法?”“七八五十六。”“3 个八加上4 个八是7 个八, 七八五十六。”“对这个问题, 现在你感觉还难吗?”“太简单了!”因为有了开始的问题情境, 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 并以积极的心理倾向步入新知的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因为有了浓浓的学习欲望和强烈的解决问题的需要, 所以学生才有了下面解题后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有了解决问题的释然与大悟。这种“欲擒故纵、先扬后抑”的教学方式, 在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又凸显了乘法口诀的作用, 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总之, 数学是姓“数”的, 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着力点, 只有彰显数学的思考味、学科味, 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与价值;数学是名“用”的,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 只有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才能勃发数学教学的作用与魅力, 才能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

参考文献

13.《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十三

坐在办公室回想整节课的教学,有尝试成功的喜悦,也有预设不足的遗憾。围绕教学目标,在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中力求体现三点。

1、为什么要学口诀?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借助熟悉的生活情景来调动,也可让学生在跳一跳,摘不到桃子时,产生要学习新知的内需,从而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将数学知识的掌握植根于问题的解决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那为什么要学习它呢?学生在在熟练计算了5以内的乘法算式后,教师出示3×6,让学生算一算,生1说,得数是23,生2说,得数是18,教师让两位学生都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1说不出理由,生2理直气壮的说,3×6就是3个6相加,6+6+6=18,如此一说,大家都同意18是正确的。面对学生想算又算的慢,算不对的困惑,教师说,如果我们也象前面这些算式一样,知道了口诀,那该多好算啊!从而揭示课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怎样编写口诀?

口诀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还是让学生在寻找算式的规律后,在前面5、2、3、4的口诀学习的经验基础上,尝试自己去归纳整理呢?本节课教师选择了大胆的放手,引导学生看情景图和表格中的数,先有序的写出乘法算式,再同桌合作,根据乘法算式编写口诀,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整理知识的能力。从课堂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自主地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因这一过程的自主,开放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如何理解口诀?

以往的课堂教师过多强调用多种方式去诵读口诀,从而达到熟记的目的。在学生理解口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比机械的重复的单调的背诵应更具实效性。在黑板上出示了学生整理的6的口诀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读到这句口诀,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了一道口诀可算出两道乘法算式,也知道了口诀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14.《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篇十四

1、在进行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时图片按照书本中金鱼的形状剪下来,并且每个三角形涂上不同的色彩,然后在进行教学时把金鱼一个一个地贴在黑板上,涂上颜色的金鱼首先比较形象,颜色也比较漂亮,比较新鲜 ;这样小朋友比较感兴趣,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2、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小朋友们看1条鱼有几个三角形, 1条鱼有6个三角形,加1条鱼也就加了6个三角形的过程,所以采用一张一张贴在黑板上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更形象地体现出一个个加的过程,进而让小朋友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从而一张一张加进去把表格填完整,接着在小朋友理解表格的意义后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写出乘法算式并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并把书本中的算式与口诀填完整。

3、小孩子对于这堂课他们的反应比较好,也许是在这节课中应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所以小孩子比较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一整堂课下来感觉小孩子比较感兴趣,上课也比较积极发言,对于原本就枯燥的数学内容,应该多想一点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小孩子才不会觉得无聊,才会认真听讲,这样上课才更有效率。

4、激活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编6的乘法口诀作了充分准备,同时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能力。

5、练习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层次性。老师流畅、紧凑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全神贯注参与教学活动,非常重视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交流。

15.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十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标准的几个阶段也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虽然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感和培养数感是每位数学老师所重视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自己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有很多困惑,其中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学生的数感问题,比如,在教学“因数和倍数”及有关分数的计算等很多单元时,在同一个班级中虽对乘法口诀每个学生都很熟练,但利用它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就各有千秋了,为什么在低年级同样熟记乘法口诀的学生,到了高年级就出现了明显分化呢?我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现将我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关于学生数感培养的经验总结如下,希望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在深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经历编写每一句乘法口诀的过程,认真计算每一次所得的结果,在计算中记忆乘法口诀,认真、仔细地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反复计算几次,从而使学生在每一次编写的过程中对口诀中的数建立印象产生数感。

二、在灵活的记忆乘法口诀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低年级的教师一般不是很重视乘法口诀的记忆,因为乘法口诀是我中华文化的普及,以及它较为“上口”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家长已教他们背会了,所以,只要求学生按顺序能背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似乎是背得很熟,但我给出一个数让他们说出和它有关的乘法口诀,大部分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我结合高年级教学的需要创立了听写乘法口诀的独特方法,即我给出口诀的前面数字或后面的数,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关的乘法口诀。例如,学生看见42就要立即想出6乘7等于42来。学生有了这个能力方面的数感,在以后学习简便运算、因数和倍数、分数的各种运算等问题的学习上就轻松自如了。

三、在全面应用乘法口诀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乘法,所以我在教学或课后练习中紧紧地结合实际应用、结合生活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口诀,同时对生活中的数产生数感。

16.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十六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中简化了推导过程,只呈现了蜜蜂图,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计算蜜蜂的腿数推导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的来源和意义,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编口诀、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外国小朋友凯蒂正在跟中国的小朋友学习缝沙包,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做一个沙包要用6块布 预设2:墙上有4串纸鹤,每串6个。预设3:桌子上有4摞纸杯,每摞6个。

提问: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找到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听好要求:说信息,提问题)

预设1:做6个沙包用了多少块布? 预设2:墙上一共挂着多少个纸鹤? 预设3:一共有多少个纸杯?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6的乘法口诀

提问: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读?你能自己想方法解决吗?可以在本子上做一做。

预设1:6+6+6+6+6+6=36(个)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和他想法一样举手?还有不同方法? 预设2: 6×6=36(个)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小结:一个沙包6块布,6个沙包也就是6个6相加,所以用乘法计算!【提问:那6×6=36,结果对吗?】

追问:这么肯定!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预设1:我用加法算的。

预设2:我用乘法口诀算六六三十六 追问:用乘法口诀算感觉如何?

提问:简单方便!下面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借助儿歌学习口诀好吗?

【提问:那6×6等于多少?】

追问:这么肯定!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预设1:我用加法算的。预设2:我用乘法口诀算六六三十六

谈话:这个算式除了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口诀来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看看这个算式会用到哪句口诀呢?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借助儿歌学习口诀好吗?

提问:第一句儿歌谁来读?这句儿歌是几个几?乘法算式?口诀? 提问:难不倒大家!第二句儿歌你会填吗?为什么填12?

评价:因为增加了1个沙包,所以要再加一个6。那现在是几个6?乘法算式,口诀。追问:为什么是二六十二?

提问:增加难度,第三句谁会?(全部说完)追问:同意吗?你是怎么算的这么快这么准确!

小结:也就是说这些儿歌是有规律的,依次加6。(手指屏幕)就这样依次加6,你能在学习单上完成剩下的三句儿歌、算式、口诀吗?

提问:我相信你们会做的很好!开始吧!

谈话: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一步步编出口诀的。

交流:好!姿势!我看了一下,这个任务大家完成的很好,小组里说的也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表格交流一下。我请同学起来说,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看和你的想法一样吗?一样的说对!

提问:谁来说第四句儿歌?

追问: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他?老师有问题,4个沙包为什么用了24块布? 提问:第五局儿歌,最后一句儿歌。

评价:大家很厉害!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赶紧读一读自己的学习成果。

谈话:好了,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编写口诀的过程,先编写儿歌,然后根据儿歌写出几个几相加是几,再写出乘法算式,最后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相信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充分理解了乘法算式和口诀的意义,下面请大家来观察这些乘法口诀,你有没有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些口诀!

评价:你的方法不错!这个方法也可以!

谈话:我们一起看,口诀的第一个数是按照123456来排列的,其实也就是表示几个6,第二个数都是6,最后的结果一个比一个多6。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口诀!看谁记得又准又快!

谈话:记住的用姿势告诉我!下面我们男女生比赛,还是采取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评价:课下都使劲儿背,下节课我们接着比!好了看屏幕!第一个,第二个(顺势板贴)小结:大家掌握的都不错!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解决绿点问题,学习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方法。谈话:口诀一定要背熟练,这对我们的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谈话:好,我们来看这个问题,水来读一读?

提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哪句口诀算的?请完成学习单下面的问题!预设:4×6=24,根据口诀四六二十四。评价:同意吗?还可以怎么列式? 预设:6×4=24 小结:看来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谈话:下面请看这几道乘法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综合练习5。(自主练习第5题)(1)独立解答。(2)班内交流。

小结:看来乘法口诀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教师适时追问:口诀有几句? 试试能不能熟练的背诵一下。谈话:还学会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适时点拨:也就是说像这样的两个算式(板书的算式)都可以根据一句口诀计算是吗? 谈话:看来同学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新知识,及时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会记的更清楚,更明白。

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17.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十七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背69的乘法口诀。

2、师:今天我们学什么?(师边板课题边问)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新授

1、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师:请看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说图上的这些同学再干什么?

生1:图上的这些同学正在做标本。

师:他们是怎样做保本的?(生说师板)

生2:①有56片黄叶子,每8片做一个标本。

生3:②有72片绿叶子,每9片做一个标本。

生4:③有42多花,每6朵做一个标本。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说师板)

生5:①能做几个标本?

生6:②能做几个标本?

生7:③能做几个标本?

2、出示自学指导,学生先学 自学指导

(一):认真看课本83页,试着把第1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 ①、有42朵花,做一件标本需要6朵,能做几件花的标本 生:426=7(件)师:为什么这样列式?(求42里面有几个6?)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8:我是用口诀算的,六七四十二,所以,426=7(件)

3、后教:教师出示PPT课件总结列式过程和计算方法,求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就是求42里有几个6。计算时想:6和几相乘得42? 六七四十二,口诀中差几商就是几 同学们说得很好,再来试一试吧,PPT出示四道除法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所用口诀。

4、出示自学指导

(二):认真看课本83页情境图,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②、有72片柳叶,做一件标本需要9片,能做几件柳叶标本? ③、有56片杨树叶,做一件标本需要8片,能做几件杨树叶标本?

(两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师巡查,发现问题算式,利用展台展示,让学生评价指正)。

四、自主练习

1、口算乘除法算式,并说出所用口诀,找出算式间的规律。

2、智砸鸡蛋。(口算)

3、有45辆玩具车,每9辆装一箱,可以装几箱?

4、小猴分水果

如果平均分,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做题时要想做的又对又快,你认为必须怎么样?(必须把口诀背熟)

六、课堂评价

让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①有42朵花,每6朵做一件标本。能做几件标本?

426=7(件)②有56片黄叶子,每8片做一件标本。能做几件标本?

568=7(个)

③有72片绿叶子,每

729=8(个)

18.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十八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3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3种运算。

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这对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一个良好的基础,但7-9的乘法口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本单元在教学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穿插安排了乘、除法的竖式教学,这样给熟练掌握口诀留下了更充足的时间。乘法竖式的列式方法和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竖式形式类似,差别不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注意乘得的积要和乘数要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乘数没有出现两位数,也要注意积的十位要对着乘数十位的空位置写。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示范、规范书写,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规范的概念。教学中再结合计算过程说明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其中被除数是两位数的要让学生明确商是个位数,要写在个位上。

典型课例分析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推导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七巧板)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七巧板)

师:数一数,一副七巧板有几块?(7块)

师:(出示1只小船)数一数,拼1只小船需要几块呢?(7块)出示表格。

师:拼2只小船呢?3只呢?你是怎么很快知道的?(学生说,教师点结果)你能把练习纸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2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成。

3交流算法。

师:咱们把得到的这些数读一读。(7、14、21、28、35、42、49)

4师:14是几个7相加?28是几个7相加?35里面有几个77 42里面有几个77 49里面有几个77

看着表格说一说,1个7是多少?2个7相加呢?……7个7相加是多少?(独立说,同桌相互说、指名说、齐说)

5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数都跟哪个数有关系呢?

生:和“7”有关。(师随学生回答板书“7”)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师完成板书:7的乘法口诀。)

[评析]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在现实情景中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加法解决问题,为学习编制口诀作铺垫。把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师:1个7是多少?(7)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1×7)

师:2个7相加是多少?(14)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2×7)

师:3个7相加呢?(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剩下的乘法算式会写吗?师生齐写。

2师:看着乘法算式,你能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吗?

请你把编的口诀写在书P62上。

3师:你编了几句口诀?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编的口诀?指名说口诀。(教师贴口诀)

师:大家真了不起!数一数,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句)

师:让我们自己先自豪地读一读。

(同桌互读,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评析]本环节设计先引导学生列出1×7、2×7、3×7……的乘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结果算出积,然后让学生自主编出7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考虑的。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了编制口诀的过程,再经过本课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制口诀,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师:读完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口诀的前半部分,第二个字都是(7)。

师:那第一个字呢?后半部分是什么?

生:……

师:4个7比3个7多()?5个7比6个7少()?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

生:4个7比3个7多1个7,就是多7。

2记口诀。

师:7句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那现在在能不能把这7句口诀记住?自己先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生先自由读、记)

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句口诀特别好记?怎么记的?能告诉我们吗?

生:……

师:这儿有一段话,能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这句话中,能帮你记住哪几句口诀?

生: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然后换一换。

同桌两人会不会这样说。说说看。

如果我忘了四七多少了,应该怎么想?

生:三七二十一,再加一个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师:如果是五个七的话,怎么想到四个七是多少呢?

生:用五个七减去一个七就行了。

师:有没有觉得哪些口诀不太好记?有没有好办法记住?

生:六七四十二有点难记。

生:想到七七四十九,减七就行了。

师:这么多的好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记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对口令吧!(师生对口令)检查一下,你的

口诀都写对、记牢了吗?

3比比谁算得快。

师:这些算式都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吗?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横着看呢?

4想一想,下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提问:看到算式,你立即想到哪句口诀?

师:7×4和4×7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5看口诀写算式。

师:根据一句口诀,你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根据“一七得七”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

师: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只能写一道算式呢?

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评析]口诀的记忆是本课的难点,这一部分的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原本枯燥、抽象的记忆过程设计得充满趣味。

(四)实际应用

1(师出示七星瓢虫图片)

师:为什么叫七星瓢虫?

师: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点?

2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字,我们来看一首诗。(课件出示:古诗《村居》)

师:这是一首“七言诗”,你知道这首诗除题目外共有多少字吗?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3师:小明的爸爸已经出差3个星期了,你知道小明有多少天没看到爸爸了吗?

师:医生说:人每天要喝6杯水,那么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水?

4师:还记得7个小矮人吗?

(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呈现“一个矮人一张床,七个矮人七张床;一个矮人两个碗,七个矮人十四个碗。”)

你能把这首儿歌编下去吗?

5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呢?

[评析]七星瓢虫、古诗、星期、小矮人这些题材都是学生身边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习题分析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形式丰富,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是识记口诀,以及相应的口算练习题(包括混合运算);第二类是乘、除法竖式计算练习;第三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在本单元练习指导中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多种形式熟记口诀,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单纯的背诵、记忆口诀是枯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多种练习帮助学生熟记口诀。如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l题、第2题,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弄清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学会通过已经记熟的口诀推想出相邻口诀。

再如第63页第3题,第66页第2题,第68页第2题等这些形式的练习,我们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练习,比如对口令、开火车、小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记口诀的效率。

2重视题目性对比练习,便于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在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出现了许多题组性的对比练习,如计算题组第66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73页第8题等。这样的练习要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计算,再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再如第73页第11题,这是几组乘、除法的对比题,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每道题时分别要用哪句口诀,通过交流体会到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的重要性。再如第81页第2题这组对比题,每组题中上面的两道一步计算是下面一题混合运算计算过程的分解,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明确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本单元的练习中还出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对比练习,如第66页第4题,第69页第8题,第70页第12题,第78页第6题等。这些练习可以先让学生逐个解决题中出现的问题,再讨论交流解答每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以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3抓住开放式练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有许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题,如第74页第6题,第80页第3题。这样的练习设计是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填写乘、除法算式的开放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促进对口诀的熟记,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和严密性。

4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如何培训员工下一篇:党建工作例会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