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2024-06-13

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共12篇)

1.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一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

果分析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医院感染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一个日益关注的卫生问题。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组成,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推迟伤口愈合,同时也会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骨科手术较为特殊,一般在术中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接触到外界材料的机会增大,容易引发切口感染,且患者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抵抗力下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以及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 引言

目前临床上对骨科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仍属骨科无菌手术治疗,但由于术后手术切口感染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防治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1研究资料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2~67岁,平均年龄在(42.1±3.5)岁,所有患者均为植入内固定物手术,经过临床确诊为手术切口感染,对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消毒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有脓性分泌物。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③切口裂开,有弄下分泌物流出,切口深处穿刺有脓液。④切口抽出的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为阳性。满足①③④中的任意一项则诊断为切口感染,单独符合②不可进行诊断。

3分析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分析切口感染原因有以下几点:(1)手术环境的影响。对于急诊手术与手术地点,都可以归因于手术环境一类,由于急诊的时间仓促与手术室的功能性较为综合,术前准备往往不充分,会产生感染情况;(2)手术环境中,除菌的低标准,使得空气污染中外源性细菌易于繁殖并在切口处容易种植。手术前与手术后加强人为的除菌隔离,也能有效的控制空气污染;(3)手术部位因素。由于腰髋部以下手术的切口深、操作多、手术难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切口感染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4)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时间的手术,切口暴露的实践越长,对于感染的概率就越高;(5)接台手术因素。由于医院手术室资源较为紧缺,连台手术较为常见,因此对于接台手术,中间对于细菌的消毒与空气的更换,就不能做到完全彻底,对于细菌的杀除也很难达标。

4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4.1做好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病情评估在减少切口感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的手术局部或是全身的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对及时有效控制引发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详细的手术部位及区域,对患者的皮肤实施护理措施,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发生术后感染。

4.2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物品的灭菌是控制切口感染的重要对策之一,应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一次性手术用品的管理和放置要严格,注意要避免手术时污染。

4.3做好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维护

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手术护士需要在术前把术中所需所有物品备好,动作需轻柔,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要尽可能清理掉衣外的细菌,使手术室内尽可能达到在手术过程中无菌的程度,尽量杜绝参观,即使是参观者也要与手术医生保持30 cm以上的距离。让参观者尽可能避免在室内来回走动,禁止参观者或其他人员从感染手术间走到骨科手术间,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和防止切口感染的可能。

4.4努力减短手术时间

医护人员们有必要在患者手术之前与之进行沟通交流,交代好患者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得到患者的信任并给予他们信心,尽可能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从而得到患者的配合,缩短手术时间。主治医师和护士要配合默契,从而高效且快速的完成手术任务;手术物品准备要充分,要对手术相关仪器进行全面了解,可独立解决术中出现的小故障;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维修,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5结果

46例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对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处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共培养病原菌株15例,其中包括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顺利出院。

6讨论

骨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会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对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若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严重,则会导致患者复发率与死亡率等的增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骨科无菌手术过程中,因为手术类型的不同,手术过程就会存在差异,引发手术切口感染。另外,手术患者病情程度、手术方法与手术准备等因素都会对手术切口感染造成影响,而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手术各个环节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模式,加强皮肤的清洁、消毒、保护等,达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多种因素均能影响骨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切口感染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术前皮肤准备、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及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等,因此切口感染的预防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只有细致有效的全面护理,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从而提高预后以及生存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利,陆恩辉.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手术室护理对策[J].中国药业,2016,25(17).[2]李军.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1).[3]张霞.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3(9).

2.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1年8月—2013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200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 将2010年8月—2011年8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200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 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健康教育等方面,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4个级别。在患者出院当天发放, 护士不在场, 患者不填写真实姓名, 充足时间下认真填写, 离院后收取。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1.2.1 改善环境, 创造温馨气氛

在病区及走廊摆放绿色盆栽植物, 病床之间悬挂隔帘, 保护患者隐私, 避免以往男女同一病房的尴尬;规范探视制度:发放陪侍卡, 每个患者规定一名陪侍, 并配合保安人员和卫生员在治疗高峰期维持探视人员秩序, 保证患者按时治疗;保障后勤服务:洗衣房送干净被褥到科室, 药房送药到科室, 减少护士外出时间, 把时间还给护士, 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护理;病房安装电视和饮水机, 在阳台上安装晾衣架, 配置水房, 让患者感到如同家的感觉, 避免生疏和不便。

1.2.2 增加护士人数、改变护理模式

科室以前有9名护士, 工作量大。根据床护比1∶0.4要求, 护理部配置12名护士, 并增加2名护工 (负责各种化验单送取, 陪检等外出工作) 。将病房分为4组, 分别由4名责任护士管理, 每个责任护士分管7~8例患者。患者的所有一切护理均由责任护士完成, 基础护理根据病情轻重给予帮助、协助、指导。强调工作的细节, 细化工作流程, 给患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专业的护理服务。使患者能有专业的固定护理人员, 出现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

1.2.3 实行护理分层管理, 病房分层安置, 合理搭配

实行护士分层管理, 病房分层安置, 根据护士的专业技术、业务能力等定相应的病房管理。主管组长要起到传、帮、带作用, 分管护士根据业务能力强弱管理相应的病房, 并转变以前的陈旧观念, 全面提升服务态度, 与时俱进, 逐渐适应现代护理模式, 学会如何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方式以及各种生活护理。尤其是针对一级护理患者实行24 h全面服务。

1.2.4 保障各项护理措施到位, 减少并发症

由于骨科患者病情比较特殊, 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长期卧床和老年患者, 因其合并症较多, 例如:无效牵引、压疮、栓塞、肺部和泌尿系感染、生活自理程度、患者的情绪等等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 应该加强基础护理, 协助、指导患者家属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同患者多沟通, 多交流、多指导, 保证各项临床护理措施的准确到位, 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

1.2.5 增加宣教内容和方式, 提升服务内涵

将科室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饮食宣教等悬挂于病室走廊, 并发放有关健康知识宣传小册。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督促其针对自己病情看相应的宣教, 并在查房时可以询问是否理解, 对于不理解的再次反复进行宣教, 直至理解为止, 而且及时监督。

1.2.6 健康教育, 知识宣教到位, 三管齐下, 有的放矢

对于患者, 其实最想了解的就是自己疾病发病的原因、治疗和注意事项占到60%, 所以科室制定了“爱心传递卡”, 由责任制护理人员负责写疾病的相关信息, 在晨间护理、医师查房、治疗期间、下午各种治疗完毕后进行健康宣教, 护士长不定时提问患者。每个月收集“爱心传递卡”, 由患者当月评出满意的责任护士进行公布, 既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服务性, 患者也得到了所要了解的知识,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大大提高。

1.2.7 完善考核机制, 合理分配奖金, 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

完善考核机制, 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 根据护士对患者的工作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护理部和护士长每月实施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 每月底进行总结评分, 核算奖金。每月扣除的奖金归满意度最高的责任护士, 奖惩以护理部、护士长巡查记录和患者满意调查为准, 与晋升职称、评优活动、提拔等挂钩。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2组护理质量考评成绩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考评成绩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2。

3 讨论

优质护理的“落脚点”是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充分体现护理专科特色[1], 实行责任组包干制护理服务, 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周到的护理服务, 丰富服务内涵, 保障患者安全, 促进健康, 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2]。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护理工作完全达到卫生部规定“三好一满意”要求, 强化了护理服务意识, 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使患者感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降低了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郭燕红.把握工作实质,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6 (6) :381.

3.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45-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尤其对于高龄患者,可导致患者下肢发生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骨科手术患者120 例,男性72 例,女性48 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8岁,住院7-22天,平均16-17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8 例,股骨头置换术24 例,动力髋术20 例,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切开钢板内固定术各26例 、32例。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 例,干预组60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护理干预的方法

1.2.1 对相关知识的宣教

DVT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导致的。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知识的宣教显得尤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为何骨科术后患者易并发DVT使其对本病有足够的重视,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为后继开展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打好基础。

1.2.2 确定高危人群

对骨科术后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将高龄、肥胖、激素替代治疗、糖尿病、吸烟、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静脉血栓史,手术为骨科的大手术、创伤严重、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极高危的重点预防对象。对高危患者,不宜采用下肢静脉输液,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以预防血栓的形成〔2〕。

1.2.3 体位干预

术后两小时可以改变一次患者的体位,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即可预防肺部感染,又可减轻下肢靜脉的压力,利于静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确体位,患者应高于心脏平面20-30厘米,膝关节屈曲约15°,使髂内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3〕。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长期受压,可在足跟下方置一4厘米的小沙袋或小水枕,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以利于小腿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1.2.4 饮食干预

诱发DVT的重要因素是血液的粘稠度增高,因积极主动配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血粘稠度;同时每日水分摄入,能起到降低血粘稠度和防止大便干燥的双重效果。避免了因便秘而使腹内压增高,影响下肢的静脉回流。骨科患者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静脉血管收缩、痉挛,因此干预戒烟落实情况,可降低骨科术后患者DVT的总体发病率。

1.2.5 功能锻炼干预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DVT的积极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锻炼能有效的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进下肢静脉窦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4〕。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活动计划,加强患肢主动、被动活动是预防DVT的关键。方法包括主动的肌肉关节活动,被动的患肢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即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行踝关节的跖屈背伸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促进静脉回流。对老人、小孩或对疼痛敏感者,可指导患者家属做向心性按摩,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功能锻炼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遵循个性化原则,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1.2.6 药物预防干预

药物预防是预防DVT的根本措施。针对高危人群,遵医嘱术后4-6小时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规剂量的一半,次日增加至常规剂量5000单位,每日一次,用药时间7-10天。用药后需监测PT、血小板计数、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手术切口的出血及皮肤的青紫瘀斑,鼻出血及消化道的出血等。

1.3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如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或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

1.4 观察与判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加重。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体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需依据每天用卷带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肉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血栓静脉而引起〔5〕;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发病1、2周后可见浅静脉曲张。

1.4.1患肢的观察 患肢肿胀程度、肤色、皮温、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对比观察双下肢肿胀程度、肤色、皮温、感觉,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必要时可用皮尺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并进行双侧对比,以尽早发现DVT。

1.4.2 全身情况的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血压、心律、神志等。一旦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并伴进行性血压下降,要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应立即处理。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60例患者中,经过术前、术后实行人文关怀,及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措施。仅4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6.7%,4例患者均在用药l-2个疗程好转出院,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患肢功能障碍。对照组1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涉及十分复杂的理化因素,主要包括血管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凝固性增高等过程。骨科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中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及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均使骨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非常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所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预防骨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极为必要。本实验通过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饮食及药物等周密干预发现:术前确定高危人群,术前术后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是降低骨科手术患者DVT的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晓菊,骨科手术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护体会[J];西南军医;2009年05期.

[2] 柳秧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02期.

[3] 邹晓芬,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第20期.

4.骨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篇四

时间:2010年3月17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杨维权:病历是医、教、研工作和科学管理医院的信息资料,同时也是解决医疗纠纷和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法律依据。为了规范我科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故按照上海市病历书写要求,规范本科的病历书写制度。孙荣华: 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照《上海地区病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版)2010年》,进一步加强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二、病历书写应当遵守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的原则。

三、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急诊病历以及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加强病历书写考核。

四、提高甲级病案率,争取达到98%以上,杜绝丙级病历。如出现丙级病历者科室将通报批评并加以经济处罚。

朱礼传: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

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科室医生务必按要求给予落实。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人签署同意书。

李世蒙:病历书写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是每位医生都要掌握的,也是科室临床工作的重点,同时体现了科室的医疗质量水平,务必在全科加大教育,使每位医生都要掌握好,落实好。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6月18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医德医风

孙荣华: 我科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医疗服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改善就医环境,保持科室环境整洁有序。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着力建立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杨维权: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

1、要以正面教育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长期坚持不懈。主要教育形式有:利用科室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医德规范的集中学习讨论,计划组织上医德课,不定期举办知识竞赛、讨论会、医德医风培训班等。同时,对新进科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医德医风教育。

2、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要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结合部队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科室医务人员树立良好 的医德医风。对违反医德医风的人和事进行批评教育,重者严肃处理。李世蒙:医德医风管理措施

1、建立医德医风建设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凡科室或部门工作人员发生违法违纪问题,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视情节追究其上级医师的责任。

2、建立医德医风考核评议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职称聘任、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刘艳: 医德医风监督和检查

经查实,科室行政后勤人员和医护人员没有在医疗活动和其他工作中利用职务之便,索要或暗示收受红包、“回扣”、宴请、有价证券及其他不正当利益者。如有发现违规者,经查实后按医院规定接受相应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9月24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病历讨论制度

孙荣华:本次会议为解决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断、治疗难题,以典型病例促进业务水平提高、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加强临床教学内涵,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在全科制定和推广制定病例讨论制度。

杨维权:应在全科普及病历讨论时限的有关规定

1.凡死亡病例均应在 1 周内进行病例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不迟于2 周。必要时,请医务处派员参加。

2.疑难危重患者应及时进行讨论,以指导下级医师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必要时可通过医务处进行全院讨论。李世蒙:明确需要讨论病例的标准及要求

1.死亡患者病例。

2.入院后诊断不明、待查诊断者。

3.患者入院后1 周以上经治疗疗效不佳或病情恶化者。4.病种或病情复杂,或有复杂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需慎重研究处理的急慢性患者。

5.虽然诊断、治疗均已明确,但属罕见病种或现象,有学术或教学意义的病例。

6.讨论前必须事先做好准备。主管医师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病例讨论可以跨科讨论。所有管床医生必需参加,准备好病例的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并要求做详细的病史汇报。朱礼传:落实病历讨论记录的格式

1.讨论时间、参加人员姓名及技术职务、主持人姓名及技术职务。

2.经治医师汇报病历摘要,提出讨论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看法。

3.参加人员发言记录(如实记录)。4.主持人对讨论病例的总结。5.记录医师签名。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0年12月17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医嘱制度

孙荣华:医嘱在临床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务必加强对医嘱制度的落实与管理,对临床医护人员在医嘱下达和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以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杨维权:重点强调医嘱注意事项

1.常规医嘱一般在上午上班后2h 内开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业务查房前,经治医师应提前开出医嘱,要求层次分明,整理和转抄必须准确。开临时医嘱应向护理人员交代清楚,医嘱按时执行。开嘱者和执行者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2.医师开写医嘱后应复查一遍,护理人员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每项医嘱只能包含一个内容。对紧急抢救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事后医师及时补开医嘱。

3.每班护理人员应认真查对上一班的医嘱,护士长每周总查对 1 次。整理医嘱、转抄医嘱后,必须经另一人查对后方可执行。

4.手术后,要停止术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执行单上。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认真交班,并在护理值班记录上注明。

刘艳:医师无特殊原因应及时开出医嘱,护士要按照医嘱常规要求进行操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3月18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术前讨论制度

杨维权:一.讨论范围:中等以上择期手术病例。

二.参加人员: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治医生、住院医生、进修医生人员及护士长。

三.术前讨论界定标准:

凡需进行择期手术者,都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的术前讨论: 1.一般小手术,如内固定取出术等,可采取在查房时由主治医师询问和检查术前准备情况,经治医师以术前小结的形式记录在病历上,并向科主任或副主任报告。

2.中等以上手术,都需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必要时邀请麻醉科、病理科及相关人员参加。

四.内容: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术前准备事项、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程序:术前讨论会议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讨论前由经治医师将患者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向参加讨论的人员进行汇报,由主治医师补充,讨论时应充分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任何意见均应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最后尽可能达到意见统一,并作出明确结论。

六.科主任对每个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负责。七.术前讨论意见及结论应及时记入病案

李世蒙:科室每周定期对需要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讨论,讨论患者手术中的体位、切口部位、手术入路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前类似手术的经验交流,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手术。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6月24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本次讨论内容:手术分级制度

孙荣华:骨科手术分类(主要)。四级手术

(1)脊柱前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内固定术(+植骨融合)(2)骨盆、髋臼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椎体成形术;(4)人工股骨头臵换术和全髋关节臵换术;(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三级手术

(1);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2)椎管扩大减压术;(3)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膝关节镜检查半月板切除或修补手术(我科目前暂无);(5)后路减压髓核摘除术;(6)韧带重建修补术;二级手术

(1)关节融合术;(2)关节活检术;(3)关节复位术;⑷脊柱内固定物取出术;⑸经皮椎间盘吸引术;⑹周围神经手术;⑺四肢骨肿瘤和病损切除手术;⑻骨折内固定装臵取出术 一级手术

(1)骨骼牵引术;(2)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⑶腱鞘囊肿切除术;⑷

屈伸指肌腱吻合术;⑸手外伤清创及取皮植皮术;(6).腱鞘囊肿切除术;;(7)截肢术

杨维权:关于各级医师及其应掌握的手术类别科室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使手术治疗及管理规范化,程序化。

1.主任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一、二、三、四级各类手术,但应侧重四级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2.副主任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一、二、三级各类手术,但应侧重三级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高年资主治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一、二、三级手术;可完成四级手术的一助。

4.住院医师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一、二级手术;可完成三级手术的一助。

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朱礼传:要求手术医生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制度来完成手术,在遇到甲类高风险手术时,应上报科主任或者副主任配合完成手术,从而避免手术医疗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是对外科医生形成良的约束,也是对患者的负责。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9月16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本次讨论内容: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孙荣华: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计划,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故执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李世蒙:目前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医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2.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计划/方案。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签字。

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

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解释,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4.对病人术前评估级别超过NNIS2级,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处申请会诊,再进行评估。5.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6.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及时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并签署患者或委托人的姓名。如存在疑问或者困难,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处。

杨维权:对所有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是对病人的负责,也有利于手术医生提高对手术风险的认识,尤其是特殊人群(例如儿童,孕妇,年老者),对于他们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表测定,评估是否耐受手术,这将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手术,从而防止术中、术后意外的发生,手术风险评估,应在我科认真执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1年12月16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刘艳 本次讨论内容:查对制度

孙荣华: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因此需严格按要求进行临床工作。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诊断等。

2、医师在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与部位。操作前必须全面检查器械用品等是否适宜及完好。

3、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4、医嘱须查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时,如有不明白要核查清楚。医嘱不全、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行。执行后一定要签字。

5、抢救时,对口头医嘱,护士要重复一遍后,方可执行。使用急救药及麻醉药时,须经二人核对。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8、输血

⑴护理人员在给病人配血、抽血、验血型时,必须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领血前必须仔细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⑵输血前,病人姓名、床号、血型(包括老血型)、种类、剂量、住院号、交叉试验单、反应卡、血袋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⑶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9、护士在整理、抄录和执行医嘱时,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及时,反对盲目执行医嘱,发现有不合理、错误或疑问时,应暂时停止,并及时向有关医师提出,待得到解决后再执行。

10、手术病人术前要查对姓名、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用药。

刘艳: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岗位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涉及临床工作中的各各方面,每一细节都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不管是护士还是医生必须遵照查对制度进行临床工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3月16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孙荣华:我科已经对临床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加强了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在临床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大家应考虑本病区可能流行的致病菌、手术范围、手术部位与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病人机体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具体原则是:1)广谱、有效(杀菌剂而非抑菌剂)、能覆盖手术部位大多数病原菌。2)杀菌剂剂量要足够。3)根据药物半衰期决定用药次数。4)宜静脉给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5)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杨维权: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例如脊柱手术(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我科颈椎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关节臵换手术、椎弓根钉板手术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本科室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钠等,原则上手术前0.5小时开始使用,大多数使用期限为48小

时,个别出现感染者使用时间延长,必要时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李世蒙:我科已经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要求不超过6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定期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确保了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6月22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值班及交班制度

杨维权:为了确保医疗工作连续有效地进行,保证医疗安全,需要明确医疗值班与交接班制度。以下为我科日常值班、夜班和节假日期间的医疗值班与交接班的流程标准。

值班标准:(1)一线班值班人员实行坐班制。二线班值班人员实行备班制,但要保持通讯畅通,随叫随到。(2)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要定期查房,特别注意危重患者和手术后的患者,将患者病情变化及处理情况随时记录在医疗文书上。(3)一线班值班人员遇到疑难患者需要请示二线班时,应立即电话请示二线班值班人员,必要时,二线班值班人员亲自到医院解决医疗问题。(4)因手术、急会诊等工作需要离开病区,应向其他值班医师和值班护士交代去向,以便及时联系。(5)夜间休息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值班护士除处臵外,必须在护士站值班。(6)接班人员未及时到岗,值班人员不准离开岗位,应将情况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等待接班人员到位交班后方可离开科室。

交接班(1)交班对象临床科室交接对象为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和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均应进行书面交班,危重患者必须进行床头

交班,以及重要医疗设备运行情况。

李世蒙:关于交班时间:医师每天早上进行交班,护士每天三次,分别为早交班、傍晚交班和大小夜交班。每班接班者须提前10分钟进入科室,阅读医生或护士交接班记录和物品交接班记录、重要病历、护理记录单和清点物品。交班内容包括全科患者数、重患人数、当日手术人数和新入患者数;对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和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完成情况;特殊用药、管路、皮肤、安全情况;重要设备、设施和物品使用情况;交班内容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和重点突出。关于交接班记录

早交班由夜班值班人员向主班医生交班,主班医生签字;晚交班主班医生向夜间值班人员交班,并签字;床头交班后由值班医师签字交接;各科交接班记录本要妥善保留1年后,上交医务处统一处理。孙荣华:本科室自2011年01月01日起至今,实地考察一线班人员值班情况,电话抽查了二线班值班情况,并且查阅科室医生、护士交班报告本、护理记录单和物品交接班记录,除个别医师有漏写交班记录外,未见明显纰漏,但记录内容过于简单。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9月21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经皮穿刺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管理

孙荣华:经皮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为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种微侵袭、安全有效的新方法。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C型X线机引导下,用一根直径0.7mm的穿刺针直抵突出的椎间盘(靶点),专用仪器测定确认穿刺针在髓核组织后,通过射频治疗仪使穿刺针尾端局部温度依次达到60℃、70℃、80℃、90℃,并在90℃维持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60秒。治疗的结果是使突出部位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小体积,解除压迫,而不伤及正常的髓核组织。此种治疗方法对轻度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的病人疗效明显,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此手术适用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度)患者。

杨维权:科室目前拥有专业设臵、优秀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依据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介入组人员依法取得相应诊疗的执业资质。已熟悉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规范技术操作,并定期开展了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李世蒙:目前我科每年经皮穿刺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1500台/年左右,病例数及手术量居上海市前列。故科室应该保持优势,克服硬件上的不足,发扬优势,争取做出更多的成绩。同时科室也将尽可能的提供安全的手术治疗环境,降低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科室将进一步加大介入治疗这一块的支持、监管,力争将这一微创手术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2年12月21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朱礼传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孙荣华: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挽回危重病人的生命,需要我们对危重病人抢救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制度。抢救分类上:

(一)小抢救:由医疗组长组织的抢救,并向科主任汇报,必要时请科主任参加。

(二)中抢救:由科主任组织抢救,全科成立抢救小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因病情需要可请院内多科会诊,并报告医务处。

(三)大抢救:由本科室科主任提出,医务处组织有关科室参加抢救,因病情需要可经医务处协调成立全院抢救组,由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院外会诊。杨维权:抢救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科室按规定常备抢救器械和药品等,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放臵于固定位臵,并有明显标记,定期检查,及时补充。

(二)科室遇有本科室现有人员和设备所不能完成的抢救时,应及时通知麻醉科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携带设备参加抢救。抢救时的要求

(一)参加抢救的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抢救常规及时有效地进行抢

救。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组织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中等以上抢救要成立抢救组,并报告医务处,必要时请院领导参加指挥。

(二)抢救时如家属不在医院,应立即通知家属来院,主管医师应填写《病重通知单》告知家属。

(三)凡抢救病人为军内离退休干部、知名人士或其他重要人员,均应及时报告医务处,医务处人员(必要时院领导)要亲临现场。

(四)每次抢救结束要进行总结,并将抢救过程中病人的病情、抢救经过、效果、主持抢救工作医师的意见及向家属交待的情况均应及时记入病历。

李世蒙:抢救成功次数的统计

(一)凡一例病人,不论是因一种或多种疾病,连续抢救直至病情平稳,按抢救成功一例计算。

(二)经过抢救的病人,病情平稳24小时以上再次出现危急情况需进行抢救时,可按第二例计算。

(三)如果病人有数次抢救,最后一次抢救失败而死亡,则前几次抢救计为抢救成功,最后一次抢救失败。

(四)每一次抢救都要有病程记录,包括抢救起始时间和抢救经过,病程记录要能体现出抢救类别。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3年3月15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江曦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输血管理

孙荣华:为促进我科科学、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本科室临床工作人员务已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二)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合理的用血计划,确保抢救和急诊用血。

(三)开展了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四)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和相容性检测制度。

(五)输血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六)有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并组织实施。

杨维权:我科严格按照输血质控要求开展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掌握输血指证,与输血科密切配合,全部成分输血,交叉配血合格率达100%。确保了合理、科学用血。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3年6月21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江曦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孙荣华: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之前已经对相关的感染知识进行了培训,加强了病房空气、护理用品、非医疗器械的消毒及监测制度的落实等,这些对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了更好的预防医院感染,大家需要继续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的知识培训,同时,对非医护人员也要进行教育,例如病房内的配餐员、卫生员、护工。2.病房的空气消毒、处臵室夜晚紫外灯消毒,病房不定时的进行消毒;在夏、冬季要注意开窗通风,2次/d,0.5h/次;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1次/周;平时每日用清水擦试。减少或控制陪侍、陪护人员。3.护理用品的消毒

我科一次性治疗用品已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还有未被一次性用品取代的用具必须严格消毒,例如氧气湿化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的消毒要落实到位。湿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1次/d,清洗凉干备用。

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试,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使用后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体温表应每人专用,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后擦干备用。

夏海珍:1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充分浸湿,按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2非医疗用品的消毒其主要是床单元的消毒。床上用物如床单、被罩、枕套等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床头桌、床、地面等用0.5%有效氯溶液擦试,彻底清除感染,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然后进行空气消毒。3严格落实监测制度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我科制定了定期、定时消毒监测制度,每月进行1次空气细菌培养、检测室内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监测1次/月。蔡福金:控制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我们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我科需在控制感染上进一步在努力,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记录

时间:2013年09月20日 地点:骨科主任办公室

参加人员:孙荣华 杨维权 李世蒙 江曦 夏海珍 本次讨论内容:科室药占比控制

杨维权:“药占比”:指的是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关系到患者医疗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卫生部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药占比”应控制在45%以内。

江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责任。为了临床用药做到更加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科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育,强化医生合理用药观念。组织全科医师认真学习《合理用药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树立合理用药的正确观念,要求科室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原则,特别是控制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降低对药品收入的依赖,进一步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二是要实行“药占比控制”考核。应该推行一些奖惩措施,严把关,不放手,将严格落实控制药占比的各项措施。三是坚持同类药物首选国产的原则。同类药物性质相同,应首选国产药,国产药性质相同,应选择价格低廉药。四是要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在的趋势造成了抗生素使用的泛滥,这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的高低,科

室应该把严控抗生素使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做到预防应用抗菌素合理,联合应用抗菌素正确,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骨科护理的心得体会 篇五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9—0357—01

疼痛已被医疗界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这一概念的建立与普及使医护工作者明白和重视干预疼痛的重要性。很久以来,人们认为疼痛是疾病的一种自然过程,对合理控制疼痛未给予足够重视,继而造成病人焦虑不安,影响睡眠也极大影响了病人的康复。骨折病人的疼痛是影响骨科病人舒适程度的最主要原因,病人因疼痛影响功能锻炼。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控制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骨科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1 资料与护理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选取了自1月—12月住院患者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16—85岁,脊柱损伤10例,关节置换11例,四肢创伤骨折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6.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六

关键词: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在住院患者中护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护理干预模式体现了“预防在先,治疗在后”的理念[1],通过采取预见性思维来综合性地分析患者的病情,将潜在的问题分析出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两年本院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骨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近两年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男58例,女40例,患者的年龄均在19-79岁,平均年龄为49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清醒的意识,无严重的心肺疾病或是精神障碍,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比较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49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在日常经常巡视患者,并对患者宣讲一些日常应该注意的问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发现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向医师汇报,并协助进行有效的处理。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仪器与药物,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49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建立双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进行深静脉置管。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严密观察患者的表现,对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分析,使得患者的呼吸处于通畅状态。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同时为患者增加床挡,以免发生坠床事件,引起医患纠纷。指导患者家属要对患者的衣物及用品保管好,主意个人卫生,勤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病房内要保持空气流通,让患者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内休养。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学会咳嗽咳痰的方法。指导患者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并指导患者尽早排尿;另外,要有效地护理尿道口,预防和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为了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在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教给患者及家属按摩的方法,尤其是腿部的肌肉,让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为其定时按摩,同时指导患者尽早进行下地活动,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

1.3观察项目

骨科护理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李春梅(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人民医院,云南昆明)摘要:目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探究该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9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各方面的评分及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使用价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生活质量分别从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及病区环境几个方面入手,共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评定,且对应着1-4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血栓、皮肤不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对出现的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x2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满意40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96%;对照组中满意30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81.6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出现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中静脉血栓6例,皮肤不适2例,呼吸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病区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表现出显著性(P<0.05)。

3小结

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几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就充分显示了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优越性及可行性[2]。尤其在骨科患者中,往往由于骨折需要长时间在病床上度过,因此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而通过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30):123-124.

7.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176例, 男89例, 女77例, 年龄16~71岁, 平均年龄为 (36.4±16.8) 岁。将176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8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镇痛药物使用方法

术后第一天需注意观察术中麻醉药物作用的消失情况, 当疼痛评分为3~4分时即可给予镇痛药物。对于手术较大及多发损伤的患者, 镇痛药物可使用杜冷丁肌注, 根据疼痛的程度, 一般1~2次/天, 50~100 mg/次, 疼痛时间较长者可使用3 d;如手术较简单、损伤小或耐受能力较强的患者, 可给予曲马多肌注或者口服, 1~2次/天, 50~100 mg/次。

1.3 效果评价

1.3.1 疼痛评价标准[4]:

使用数字评分法, 即在直尺两端标上数字0~10, 数字越大代表疼痛的程度越强。评估前向患者解释“0”表示无疼痛, “10”表示疼痛最严重, 让病人把此时可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对应相应位置在直尺上标出, 根据尺上所标出的刻度位置, 查找到的相应分值即为患者的疼痛分数。疼痛分数再转换为无痛 (0分) ;微痛 (<3分) ;明显疼痛 (3~4分) 并影响情绪及睡眠, 但可忍受;疼痛加剧 (5~9分) 并影响情绪与睡眠, 且伴有心率加快、出汗等, 疼痛难以忍受;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10分) 。取每天中疼痛的最高分记录, 然后取观察5 d的平均值比较。

1.3.2 睡眠和心率评价:

观察术后患者每天睡眠的总时间, 取其平均值比较。心率取每天4次 (8:00、12:00、16:00和20:00) 测量的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认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 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镇痛药物。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 (1)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评估, 制订适合于每个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法。 (2)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 主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建立其良好的护患关系, 同情和理解患者的痛苦, 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说明病情, 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 重视手术前后的宣教工作, 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术后的镇痛方法及效果, 其中非药物镇痛方法最常用的包括针灸与视觉分散法。视觉分散法主要是通过看电视、听音乐及放松训练等方法让患者全身心的放松, 从而忘记了疼痛的存在[5];药物镇痛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但使用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等, 使患者及其家属清楚地知道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安全性,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术后应用镇痛药物对患者的损害远远小于疼痛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镇痛药物的恐惧, 尤其是对镇痛药成瘾的错误理解[6], 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促进其术后康复。 (4) 术后应预防性使用镇痛药物, 应定时、定量给予镇痛药, 不宜待患者疼痛难以耐受时再给药, 以避免增加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进而不利于术后康复。 (5) 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 (3.1±1.2) 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睡眠时间为 (8.7±1.6) h, 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率为 (78.1±7.4) 次/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 (9.8±2.4) d, 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满意率达97.8%,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4 讨论

疼痛是指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7], 是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主观感受, 是理性、情感与生理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8]。伤口或术后切口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感, 并带来焦虑紧张及恐惧心理, 使交感神经的张力增加, 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 进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而且疼痛可造成肌肉及血管收缩, 引起切口缺血, 因而影响了切口的愈合;同时疼痛还能降低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 导致机体免疫力减低, 影响术后康复[9,10]。因此, 做好患者术后疼痛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对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使患者自身主动地参与疼痛管理、自觉地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 并通过预防性地使用镇痛药物,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达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8%, 明显高于对照组,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明显增加, 改善了医患及护患的关系, 减少了医疗纠纷。观察组患者在给予护理干预及镇痛药物后, 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疼痛评分、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于疼痛缓解, 使患者睡眠时间延长, 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利于术后康复。因此,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术后疼痛有效缓解, 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 亦有助于伤口愈合,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 由于住院时间的减少, 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与医疗风险。

综上所述, 对骨折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亦可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安全、无痛和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 有利于术后康复, 且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萍, 江晓, 葛衡江.术后疼痛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09, 38 (14) :1802-1804.

[2]张涓.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山东医药, 2007, 47 (32) :170.

[3]张青莲.手术后疼痛护理评估与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旬版) , 2007, 23 (3) :73-75.

[4]易小青, 傅爱凤, 黄日妹, 等.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下旬版) , 2007, 23 (1) :1-2.

[5]施思, 胡慧敏, 显玲.音乐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5) :2599-2600.

[6]曹学伟, 路嵘, 万朝军.抗焦虑治疗对减轻骨科术后疼痛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22) :3511-3512.

[7]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51.

[8]林红, 邵立平, 冯娜, 等.非药物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处理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8) :787-788.

[9]张立国, 于晓磊, 刘晓伟.手术后疼痛及其有效治疗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9) :852-853.

8.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 压封闭引流术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47-01

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新型引流技术,用医用泡沫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使泡沫材料成为引流管和被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引流系统, 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我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间应用VSD技术治疗22例嚴重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2~76岁。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5例、外伤感染性伤口8例,皮肤套脱伤4例,骨髓炎3例,糖尿病足2例,均愈。

2 手术方法及效果

(1)骨折手术复位,创面彻底清创。(2)将VSD敷料覆盖于创伤表面并缝合。(3)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整个创面和VSD敷料。(4)连接负压装置,维持0.04~0.06MPa的恒定负压状态。负压有效的标志是VSD敷料表面塌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5)给予7~14天持续负压吸引。检查创面并观察到创面生成大量新鲜肉芽组织后,给予植皮闭合创面。必要时可重新填入VSD敷料继续引流,可更换敷料2~3次,甚至4~5次,直至创面新鲜,再行植皮手术,以修复创面[2.3]。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 评估病情 尽快完善术前检查及各项物品准备。专科情况:观察患肢血供、创口大小、深浅、渗血或分泌物情况,检查肢体感觉、活动情况。全身情况:神志、生命体征,各项血、尿标本检验结果,及早发现合并休克、酸中毒、高热、肾功能改变、骨筋膜综合征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3.1.2心理护理:由于创伤和手术可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积极的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

3.1.3术前准备:术前认真清除术区皮肤上的毛发,污垢,以利于术后半透明膜的黏贴,防止受毛发影响黏贴不严漏气,还可防止细菌滋生,引起切口感染。协助完成各种辅助检查、药敏试验等。消化道准备:术前8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完成术前导尿、术前用药等工作。备好病历及各种相关辅助检查单、X片等。备好麻醉床、各种急救物品、药品。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管理

本组术后即刻给予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情况,并做好记录,根据病情取适宜的体位,如为全麻或硬外麻,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四肢手术的,患肢抬高制动,一般以20°~30°为宜。抬高过度可影响患肢血供,过低不能达到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的作用,如为骶尾部,可选择平卧、侧卧交替进行,平卧时用气圈腾空伤口处,以防止压迫引流管,影响引流效果。

3.2.2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患者伤肢血液循环、感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瓶放于安全位置,保持引流瓶低于伤口60~100cm,保持局部负压封闭状态,指导患者或陪护人员避免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不要随意调节负压引流装置。

3.2.3负压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保持有效的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成败的关键,负压一般调整到0.04-0.06kpa,VSD负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引流堵塞,负压过高的引流还可能导致出血、张力性水泡等并发症的发生。负压一旦消失时间过长,引流区内就会开始积液且无法逸出。因此,要密切观察负压情况,一旦发现负压失效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并报告医师,必要时重新封闭被引流区或更换引流管[4]。正常负压引流时VSD敷料塌陷,敷料外可见清晰的引流管管形。如敷料鼓起或不见管形,说明未形成有效的密闭负压引流系统,则应检查是否有漏气、引流管道折叠、堵塞等。如为漏气,可在漏气处以半透膜重新加覆;如为血凝块、坏死组织等造成堵塞,可关闭负压源,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如多次操作仍不能解除,应更换引流管道;如为吸引器故障,应及时更换吸引器。专用吸引机负压瓶内的引流液超过1/2时应及时倾倒,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如引流液为鲜红色,每小时超过100ml,伴有进行性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等失血征象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终止吸引[5]。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夹闭近端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的负压瓶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密封备用。

3.2.4术后疼痛的护理:主要观察疼痛部位、时间、性质、伴随症状,通过调整舒适体位,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等措施以缓解疼痛,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3.2.5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的观察: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天每天测量体温4次,以后1次/日。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由于引流液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容易发生负氮平衡,严重时可发生低蛋白水肿,应加强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入白蛋白、血浆等。心理活动的观察与护理详细介绍VSD治疗创面的内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护理。

4 小结

总之在应用VSD 技术过程中,护理配合很重要,只有患者配合积极、感染控制彻底、营养支持到位、卧床体位正确、负压引流通畅、引流监测仔细,才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在VSD手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VSD敷料在持续负压状态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VSD敷料观察、引流管护理是患者伤口逐渐好转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2.

[2]冯骏,王伟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创伤29例临床观察[J].新医学,2009;5(5)

[3]刘伟,张可帅.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40例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7(23):2401-2402.

[4]李丹,刘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05):171-

9.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篇九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5月~5月来我院接受骨科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6~73岁,男132例,女68例。四肢骨折、横胸腰椎骨折及盆骨骨折患者分别为116例、69例以及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接受住院静养,住院期间未出现任何较为严重的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护理相关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护理情况加以统计和研究,并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2结果护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健康教育、专科技术操作错误、患者及病房等因素是造成骨科患者护理工作出现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措施,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强化医护人员形成护理工作意识,从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2]。

2讨论

2.1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总结

首先,为医院管理因素。骨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来对医护人员包括责任、不安全等因素加以管理和控制是当今管理工作中的核心所在。通过对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监管,提供相应的服务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基础所在。通过本文研究不难发现因为管理工作诱发的骨科护理安全意外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监督,其职业素养相对较低、缺乏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其次,为病房环境因素,在调查工作中不难发现因为病房因素诱发患者安全事故共11例,病房意外表示病房设施诱发的各种安全意外事故。包括地板光滑导致患者出现摔倒、病床没有设置安全护栏等导致患者在翻身时出现坠床等事故[3]。再者,患者不能够按照医护人员相关规定擅自外出,对医护人员安排的体位、饮食及功能锻炼等指导工作无法彻底贯彻,患者不能够积极配合骨科护理中的必要检查以及处理方案,从而诱发各种安全事故。操作因素包括医护人员不了解患者相关情况,缺乏系统的骨科护理相关知识,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护理,例如针对颈椎伤害患者实施翻身时,任何操作不当行为可能诱发其高脊髓损伤,导致其出现二次伤害。最后,缺乏健康教育宣传,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展详细全面的健康教育,包括骨科治疗的相关知识、饮食调节以及恢复预期等。在患者住院过程中,若其得不到有效的健康宣教,可能诱发不恰当等个人活动,例如患者过早下床可能诱发其钢板出现断裂的现象。

2.2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策

首先要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在开展骨科护理时,医护人员要能够遵循严格、完善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护理行为开展有效指导,避免患者出现各种意外[4]。我院骨科护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抢救程序、安全预防事故措施、护理人员职责规范、病房安全制度等。在骨科护理过程中也形成了有效的专人负责、领导管理及各尽其责的管理模式,通过抽查、日常检查等手段来对减少骨科护理工作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其次,要能够结合病房实际状况增加更多具有安全护栏的病房,并启动地板防滑相关设备,对于所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提示,尽可能约束患者在病房之内的所有行为进行约束。对于患者出现的护理监督不到位现象在管理工作中,院方要对骨科科室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分析,并配置岗位人数,避免因为护理人员人手不足诱发的各种骨科护理意外现象。再者,在患者手术前,要能够对其进行相应的医嘱以及针对护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开展教育工作,就骨科护理的实际恢复状况、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医院相关管理制度等都要将其告知给患者,并保证其能够有效执行相关要求,明确约束带的具体使用细则等[5]。医护人员还要每隔2h就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进行观察,根据其进食需求选择正确的进食方法,保证患者能够针对康复性治疗状况树立更大的信心。医护人员还要能够做好业务学习,在参与骨科护理专科培训工作中,医院有关部门要能够针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抽查、考试者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引导医护人员参与到积极学习活动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病例护理工作可以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让医护人员积累更多的先进工作经验。

3结语

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作为较为系统的一项工程,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从而导致患者的康复、治疗及预后都受到影响,也让医患关系的发展存在较多的紧张因素。针对我院骨科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理念已经开始得到了推广,这也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主要要求。骨科病房存在的各种不安全事件导致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受到影响,也让医院的发展受到束缚。所以,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预防和解决方案才能够保证医患纠纷能够的以解决,提升医院的总体核心竞争力。总之,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因素,因此,医护人员要能够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各类不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岳春英.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08:726-727.

[2]朱艳.浅谈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J].中国保健营养,,07:1872.

[3]陈勇,刘静梅,刘晓瑛,洪瑜灿.骨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09:6011.

[4]黄宝如,林翠红,马剑玲,陈少丽.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283-284.

10.创伤骨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 篇十

【摘要】目的:观察创伤骨科护理工作应用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度为88.7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骨科护理工作中有效应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创伤骨科;风险管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对护理工作有高要求[1]。要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就要进行护理管理,保证护理顺利而且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药物、设备、护理技术、护理制度、护理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以减少医患纠纷、经济损失[2]。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研究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1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创伤原因有车祸、打架斗殴、意外摔伤等。对照组含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40—77岁,平均(57±2.2)岁,其中四肢骨折30例,单一四肢骨折25例,盆腔骨折15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8例,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观察组含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41—76岁,平均(57±1.9)岁,其中四肢骨折29例,单一四肢骨折27例,盆腔骨折13例,骨折并多处脏器损伤9例,骨折并颅脑损伤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创伤构成上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具体做法为:

(1)培训护理人员,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 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体培训,增长、巩固其护理知识,提高其护理技能,培养其协作能力和应急能力,促使其遵守职业道德。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考核[3]。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自理能力缺失等特点,制定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完善护理流程,明确职责,将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并安排特定人员监督检查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责令整改。

(2)改善住院环境,加强物品管理

创伤骨科的患者通常都需要住院,因此,医院对病房进行布置,给患者营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合理摆放各种仪器设备和药品,一切以方便患者为标准,对于一些危险性物品则加强管理,除了进行口头上的提醒,还贴上安全警示语;对各种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发现损坏不可用的仪器设备及时更换。

(3)创新服务理念

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奉行“主动、热情、及时、周到、负责”的服务理念[4]。在患者住院时积极、周到地为患者服务,争取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保健教育,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谦虚态度。

(4)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

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护理人员持亲切态度表示理解、尊重和关怀,拉近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距离,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缓解甚至摆脱焦虑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护理工作[5]。此外,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示患者及其家属疾病基础知识、治疗手段、治疗效果、注意事项、康复手段、预防复发的方法等,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

(5)做好护理风险效果评价

对出现的及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风险发生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另外,完善奖惩制度,惩处对风险发生有直接责任的护理人员,奖励对预防风险发生和应对风险做出贡献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6]。1.3护理效果评价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例数,计算两组的总满意率。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档,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8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有2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仅有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62.5%、35%、2.5%、97.5%。

对照组8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38例、33例、9例,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47.5%、41.25%、11.25.%、88.75%。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P 总例数 80 80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2(2.5%)

总满意率 97.5% 88.75%

50(62.5%)28(35%)

38(47.5%)33(41.25%)9(11.25.%)

P<0.05 3讨论

引发医疗护理风险的因素有许多,既有不可控因素,也有可控因素[7]。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控制可控因素,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对能力应对不可控因素,努力将护理风险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可控风险因素有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患者的病情、医院的环境和布置、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药物的放置和使用以及护理风险的管理制度和手段等[8]。

创伤骨科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病程时间较长,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护理风险[9]。因此,医院应注意护理风险管理,努力杜绝可控风险的发生,同时做好应对不可控风险的思想、人力和物资准备。我院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做法为:(1)培训护理人员,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2)改善住院环境,加强物品管理;(3)创新服务理念;(4)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加强健康教育;(5)做好护理风险效果评价。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62.5%、35%、2.5%、97.5%。而对照组的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47.5%、41.25%、11.25.%、88.75%。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出结论:在对创伤骨科患者进行一般性护理的同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1.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 骨科 压疮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06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容易引起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所以,压疮是护理工作要攻克的顽症。护理组对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制定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并有计划的进行实施,效果显著。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压疮高危患者150例;2010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给予常规护理,发生压疮7例。其中院(科)外带入3例,男2例,女5例,均为Ⅱ期压疮,经过规范的常规治疗护理,48小时明显好转率100%。2011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患者71例,男45例,女26例,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发生压疮1例,为Ⅰ期压疮。

方法:常规组(对照组)按压疮护理常规落实定时翻身护理措施,一般日间2小时1次,夜间4小时1次。出现压疮后对症处理。试验组(干预组)采用以下系统化的干预措施:科内每位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掌握压疮发生的机理、高危因素、好发患者、好发部位及预防措施、预防流程。①对新入、转入或手术后肢体或躯体制动需绝对卧床的患者第一时间评估,凡具备6大危险因素(骨折病情严重、长期卧床、高龄体弱、皮肤状态差、床上活动度差、使用石膏、牵引及支具)之一,当班第一时间制定干预措施即建立床头翻身卡,并制定符合个体病情需求的压疮干预方案。②班班如实落实并严格床头交接班。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压疮的危害,共同参与到压疮预防中来。④加强监管督查:护士长每天督查实施措施是否妥当、有效,不妥之处及时修改,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全科护士掌握压疮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⑴评估: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对新入、手术、病情变化后的患者第一时间评估,评估的内容:①年龄和体质:是否高龄体弱;原发病为何病、程度如何;②全身情况:意识状态、大小便控制、有无合并症;③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糖等;④全身肌力、肌张力和皮肤状态(弹性、色泽、温度、感觉);⑤受伤部位局部皮肤:有无水肿、血肿、破溃;⑥患者及家属的认知能力:对所患疾病、压疮的认识、配合能力、对治疗疾病的信心等[1]。⑵通过评估,判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凡具备压疮6大危险因素之一,均为系统化干预对象。并告知护士长共同制定干预措施。⑶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建立床头翻身卡,根据病情(必要时与主管医生沟通)、所实施的措施决定翻身的体位、开始翻身的时间,一般下肢骨折术前不翻身,术后4小时开始健侧翻身,椎体骨折术前不翻身,术后8~12小时开始左右侧交替翻身,但单纯压缩性骨折卧床4小时后即可左右交替翻身;翻身间隔时间根据病情一般日间2~3小时,夜间3~4小时;翻身侧卧时躯体与床面成45°,椎体骨折应严格按轴线翻身操作,肢体保持功能位,肢体之间、背部使用软垫支撑,持续时间<30分/次。②检查、清洁皮肤并热敷,各种原因患者受压部位皮肤血运欠佳、感觉迟钝,清洁热敷时动作应轻柔,温度适宜,避免损伤和烫伤。③涂拍红花酒精并按摩,红花酒精的配制:75%的酒精500ml加入优质红花10g,浸泡3周后过滤备用[2]。将无渣红花酒精少许倒在操作者手掌,拍在已敷热的皮肤,环形上下按摩,必要时重复涂拍,3~5分/次。④根据病情和压疮危险因素使用气垫床,气垫床置在薄床垫上,上铺纯棉薄褥、床单,避免使用胶单、塑料布单等透气不良的物品,保持床褥干洁平整,气垫床充气软硬适宜,使用期间气泵应持续运转,不得间断,使用气垫床期间,翻身间隔时间可定为日间3~4小时,夜间4~5小时。⑷全身营养支持,饮食宜富含营养、易消化,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营养支持,纠正负氮平衡,保持皮肤及被、褥、单干洁,内衣、褥单透气性好、平整。

压疮发生后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第一时间告知护士长,制定治疗护理措施,填写申报表上报护理部备案。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试验组压疮发生1例,对照组发生压疮7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压疮原因分析:①骨科患者压疮好发于骨折病情严重、皮肤状态差、长期卧床、高龄体弱、床上活动度差、使用石膏、牵引及支具者,与本科有关的病例。如:多发伤、股骨、胫腓骨骨折、胸、腰椎体骨折等。压疮多发生于枕部及下半身骨突处,好发部位依次为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踝、足跟部。②压疮的发生不仅与骨突局部受压、摩擦、潮湿有关,而且与年龄、性别、营养不良、贫血及机体应激反应等也有关。局部受压是引起压疮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并与受压的时间和压力的大小密切相关。临床上患者内衣、床单褥垫不平、有碴屑或搬动时拖拉拽患者,均产生较大摩擦力损伤皮肤;潮湿可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潮湿主要由大小便失禁、出汗等引起,并引起污染诱发感染;在急性损伤时,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失衡奠定了压疮发生的基础;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是发生压疮的先前因素。③采用红花酒精按摩能有效预防压疮: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能扩张周围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因此,红花具有活血祛瘀、通调经脉之功[3],而75%酒精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加速血流循环,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4]。因此将红花与75%酒精有机结合应用于压疮预防,已在临床广泛推广。④气垫床有定时充气放气的功能,可间断分散患者承受自身重力,减轻或释放皮肤和突出的骨骼之间产生的压力,不断变换身体与气垫床的接触位置,防止局部血流循环受阻,预防压疮的发生。⑤采用红花酒精联合使用气垫床,不但降低了壓疮发生率,而且使翻身间隔时间由一般常规日间2小时、夜间4小时延长到日间3~4小时、夜间4~5小时,既减少了护士的劳动量,又有利于患者休息,还减轻了因频繁翻身引起的疼痛等不适症状。

护士掌握压疮的发生的机理,掌握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掌握压疮预防的流程,掌握系统化干预措施,并严格落实,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护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预防并发症,而系统化的压疮干预措施则有效的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瑞莲.压疮的三级监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11.

2 邱醉然,徐毓娜,黄幕玲,蚁泽宜.红花酒精按摩联合气垫床翻身预防危重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3.

3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77.

4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86.

12.骨科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响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骨创伤科室所收治的患者150例,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n=75)和参照组(n=75),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45.2±3.6)岁;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0~69岁,中位年龄(50.23±3.6)岁。本次分组的相关流程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进行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未患有心血管以及精神系统的病症,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如最大年龄、最小年龄以及中位年龄的对比,呈现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根据个人受伤情况采取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的形式实施手术治疗,对损坏位置进行相应的修复和内固定,当手术完成后,适当给予药物指导,常规应用塞来昔布以及依托考昔等止痛药物,并将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75例。

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首先护理人员为患者打造舒适干净的居住病房,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另外,患者居住的病房内要定时开窗通风,使用的床单被褥应及时更换,不可居住在阴凉潮湿的病房中;(2)患者在入院护理期间,由于手术完成后,不能随意下床活动,会出现情绪焦躁抑郁等不良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要作为一名聆听者,耐心的听患者的诉求,尽最大能力为患者排忧解难;(3)护理人员要将院内患者的情况及时汇报给家属,让家属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心理状态,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亲情的作用,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4)健康教育宣教,每一位患者的文化程度差异显著,因此,部分患者对于治疗以及护理的内容不明晰,导致对医院的不信任,从而不配合治疗,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针对于此,护理人员可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宣教,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制定医疗手册[1],以供患者及时查阅。(5)体位指导,骨创伤科室的患者受伤位置特殊,下床活动等事项极为困难,且长久保持一个体位会出现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要按时帮助患者翻身,保证患者在休息的过程中舒适安心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行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自行诉说治疗情况以及身体不良反应,当患者对某一位置的病痛进行陈述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口述反应进行记录,并汇报给主治医师,针对患者的疼痛反应给予疼痛护理;(2)护理人员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向患者说明舒适护理模式的具体流程以及所取得的效果,并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着重某一方面的护理[2];(3)当患者疼痛难忍时,除向主治医师汇报,给予药物指导外可以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如为患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或者是小说电台,播放综艺节目等,以缓解患者的痛苦;(4)为患者按摩伤处,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按摩,以促进血液流动,从而加快痊愈;(5)皮肤护理,患者的伤处会出现肌肉痉挛,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采取热敷或者冷敷的方式,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进行冷敷能够消肿止痛;(6)放松指导,患者可以进行深呼吸,当不良反应无法缓解时,进行呼吸训练。

1.3 护理判定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疼痛指数可以用5个数字来代替,分别为0~5,其中0分代表不痛,分数越高表明痛感越强。

1.4 统计方法

该次进行研究的150例创伤科骨折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记录,其中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用(%)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当数据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后,研究组0分为5例,1分10例,2分5例,3分6例,4分4例,5分0例参照组0分30例,1分8例,2分5例,3分5例,4分20例,5分7例。由以上数据可知,研究组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其研究组总体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详情见表1。

3 讨论

作为一种全新理念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体制近些年来在临床医学各个科室中都有所应用和涉及,它将整体化护理、个体化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模式的优点全部囊括[3],保证了患者在治疗后能够舒适的接受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焦躁以及不安情绪。舒适护理的主旨就是让患者感受到极度的舒适和最大的满意[4],该院创伤科室开展舒适护理模式遵循了上述原则,并以科学的护理态度,帮助患者接受治疗,早日出院,赢得患者的满意。在进行舒适护理的过程中,首先,护理人员通过对自身技能的提高来为患者进行护理引导,其中包括心理指导、药物护理等方法,通过和患者进行面对面、心对心的沟通交流,让患者放下戒备,将护理人员当做亲人一般诉说烦恼,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想法后,就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着重对某一方面进行科学指导,使患者排解心理的不安,并能够积极接受下一步的治疗[5]。

在舒适护理运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有积极的责任和态度,及时去病房查看患者的伤口愈合以及骨头恢复情况,并适当为患者进行按摩[6],以便最大程度帮助患者的伤口恢复。在护理治疗期间,对于患者最大的烦恼就是无人陪伴倾诉,除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外,护理人员也要积极的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并且要求患者家属定期前来医院看护患者,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7]。对于药物指导方面,药物剂量不可私自服用护理人员要严格把关这一要点,对患者讲述滥服药物的危害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针对药师提供的药量,按时服用药物,并且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述服用药物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方法,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在此次研究中,该院将舒适护理模式有效的应用于创伤骨科的患者中,改变了以往基础护理模式的束缚,从而提高了双方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技能在不断提高之外,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增强,针对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舒适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其护理后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其中研究组0分为50例,5分0例;参照组0分30例,5分7例。另外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为97.3%,参照组为86.6%,研究组护理不满意2例,参照组不满意10例,由以上数据也可得出,加行舒适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各个情况都有所缓解,并缩短了治疗时间,本文的这一研究结果与高玉玲等学者[8]的研究论断相符,其中高玉玲等学者在《探析对175例骨科患者行临床舒适护理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的研究数据得知,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6%)对照组满意率为(67.0%),具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在骨创伤科室中,进一步应用舒适护理体制能够增强护理改革,并提高护理质量,且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所提高,这一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和采纳。

参考文献

[1]张习兰.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2013(12中旬版):169-170.

[2]林红,赫子懿,顾珊菱,等.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影响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35.

[3]左燕玉,成海婷.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16):3665-3666.

[4]周彩瑛.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362-364.

[5]徐利萍.骨科患者50例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中[J].医学美学美容,2015(5):669.

[6]莫少媛.舒适护理模式对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3):347-348.

[7]郭馥,许巍,胡丽环,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中旬刊):204-205.

上一篇:大学思修爱国主义论文下一篇:教师资格证面试之答辩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