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初三课文学习

2024-09-12

汉语初三课文学习(9篇)

1.汉语初三课文学习 篇一

00536古代汉语背诵的课文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课本上:数(cu四声,密)罟(gu三声,鱼网)不入洿(wu一声)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4、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5、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6、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7、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8、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2.初三英语复述课文教学的尝试 篇二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读”的要求在原《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初中英语课文的教学上。

近年来,作者在课文教学中努力尝试“复述课文教学”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复述课文教学的定义

复述,把已经了解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完整、正确地讲述(或描述)出来。单词“recite”意为“背诵”,背诵要比讲要求低一些,一般指按原文背诵。而作者说的复述课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推测和归纳引申能力,不仅单纯是复述文章的内容,而且是通过复述课文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心灵感应,学生既学了知识,又提高了情感素质和道德情操,这是复述课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复述课文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课文。教师先把文章重点词语、语言知识点进行讲授,让学生初步的了解课文的内容。

2.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讨论分析课文,了解文章重点和难点内容。

3.只有让学生较深入地思索领悟课文并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语言将其讲述出来。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线索,找出关键、实质性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和归纳

整理。

三、复述课文的步骤

1.提出关键、实质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拟定课文的重要信息点和骨架部分。学生认真回答出每个相关问题后,他们脑海中形成了一条主线索或一幅主画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把文章的各段落中心点贯穿下来,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需要详述,哪些需要要简述,从而减轻复述课文前的心理压力,为复述好课文打下基础。

2.复述课文。

①分段落复述。教师应根据课文难易,文章长短进行分段,然后根据学生优差程度不同分配任务,每位学生都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的思想负担不会过重,也不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为全篇复述打下基础。

②全篇复述。做好分段落复述工作之后,再让四至五名学生全面完整地复述课文。自然,第一遍全篇复述很可能出现遗漏、打磕巴或一时遗忘的现象。没有关系,第一位学生复述完后,教师立即引导提示、补充和完善,这样可以使第二位,第三位同学顺利、完整地将课文复述下来,在座的每位学生在其他同学复述过程中,也会不断更改、补充复述内容,使课文复述得更加流畅和完美。

③归纳引申。教材中各个教学板块的设计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引申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加之教材中每篇文章是每个单元的精华,值得记住。因此,归纳文章的语言结构、语法功能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结合生活,找出文章的闪光点,领悟文章的精华,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来。通过归纳延伸,教会学生学习课文、分析课文、总结课文的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复述课文教学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让学生对复述课文重视起来,使学生了解复述课文的重要性,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勇于参与,使其在复述课文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以自信、谦虚、诚恳大方的态度在课堂上进行积极配合。

3.在复述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启发,补充和完善的作用,使复述工作顺利进行。

3.初三语文课文雨说预习教案 篇三

呵,有一只鹰

(曾卓)

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中

有一只鹰在飞翔

它飞得那么高呵

白云紧贴着它的翅膀

呵,俯望着闪光的彩色的大地

鹰在高空中自由地盘旋

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

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

呵,鹰,蓝天的骑士

你也有你的歌么

更高更高地飞吧,鹰

生命的歌要唱得更响,更响

呵,有一只鹰在高飞

怀着真正的鹰的心

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

有时驮负着阳光白云

15、诗中的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6、本诗在第一、二节诗人以两幅画面从不同角度展现鹰的飞翔状态,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7、说说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1)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

(2)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

18、全诗押什么韵?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9、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升】

20、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诗句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1、略

2、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3、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4、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5、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6、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8、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9、“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10、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11、希望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之中,学会乐观,能够过着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新一代儿童的关爱与祝福。

12、作者赋予“雨”以人的感情与思想,使诗文更富有生命力,生动而又形象,给人以无穷的想像力,也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

13、示例:我想对雨说:“谢谢你,春雨。我会将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接受您的洗礼。在祖国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生活得健康而又快乐,自由而幸福,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会更加珍爱他人的生命并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甘愿贡献自己的一生。”

14、示例:《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5、诗中的鹰是一位健朗、积极、无畏的勇者的化身。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象征手法。

16、第一幅画面:鹰在蓝天中飞翔;第二幅画面:鹰在更高远的天空中纵横。

17、(1)鹰的拼搏为他获得了无限大的生存空间。(2)“狂风暴雨”都只能受鹰的“牵引”,证明鹰能从容地面对和驾驭一切困苦。

18、全诗押“an、ang”韵。全诗每一节均为四句,结构整齐匀称;每一节都以“呵”引起下文不禁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而且使诗有一唱三叹的韵律美。

19、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期许:永远地追求理想,勇敢地挑战生活,无限地释放自己生命的激情,实现更高远的生命状态。

2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潮带雨晚来及,野渡无人舟自横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学习略读课文方法 篇四

人教版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上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上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辑的用心。但是,很多老师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也存在着略读课文怎么上的问题,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可以上成精读课文吗?还有,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中,略读课文把握的不好。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们,所以,略读课文的专项研讨变得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一、明确目标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对略读课的教学要求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因“材”施教

教材虽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1.根据课文结构因“材”施教。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一般提出一两个问题,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教学思路,或引导学生从所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对大多数略读课文来讲,教师根据阅读提示组织教学活动,皆可做到“提纲挈领”;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学习。

2.根据课文特点因“材”施教 每一篇略读课文,皆有它自己的特点。我们应根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既遵循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又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好教学的尺度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既不搞过细剖析,也不作随意教学,要确立略读课文教学的明确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要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强调“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强行“灌输”,充分信任学生。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思维和阅读体验,从而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2.重“导”轻“教”

自读课文的教学强调“以学生的自读为主”,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略读课要真正达到“略”,教师就必须更加注重引导和调控。为了使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导”,教师应策划好课堂教学方法,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略读课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去快速阅读,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而不是教学生具体的字、词、句等实实在在的考试知识。重“导”轻“教”,不是让教师退居幕后,而是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3.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着更为广泛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要授之以法,“教是为了不教。” 略读课文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环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对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并且在内容理解、情感与语言感悟上也要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对于略读教学,我们主要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略读教学重不重要?第二个问题:略读课怎么上?第三个问题:略读课文能不能精讲? 第一个问题:略读教学重不重要?

第一个方面:从教研室每年的试卷导向来看,我觉得越来越重视对略读课文的测验。我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次期末考卷中,出人意料地考到了略读课文的内容。我记得应该是《秦兵马俑》这一课,不知老师们有没有印象,是一道按课文内容填空题,比分也大概在四五分这个样子。当试卷改出来后,学生失分情况非常严重。我们老师们议论纷纷:怎么可以把略读课文作为期末考试内容呢?而且是一篇并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新课标不是规定略读课文不作考试要求的吗?教研室的解释是:这是希望语文教师能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

第二个方面:从教材的编排来看,略读课文在整本书中的比例是很大的。三年级25%,四年级大概45%,五年级占了50%,六年级占了50%以上。从这个比例来看,新课程是很重视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个方面:从学生的能力需要来看,略读能力与精读能力一样重要。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就一个网站上,每天就会更新几十条信息,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也不断加快,人们很少有时间去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词句,只能采用略读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略读的运用要比精读更广泛。举个例子:在报纸上快速地看了一篇报导后,你把它的主要内容转述给别人,这就是略读能力的其中一种。

综上所述,我觉得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是很重要的。我们学校教研组的工作思路很清晰,把略读教学研究安排了整整一个学年,这是很实在、很有必要。第二个问题:略读课文怎么上?

第一个方面:略读教学做什么,不做什么 至于略读教学做什么,不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和教学重点是什么?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这是基本任务。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后面的问题中,略读文章的重点就在前面的连接语中。

一般的讲,我们略读教学要做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把握大意。把握大意涉及很多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这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训练。比如说: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好后再交流交流,这个是很有必要。

第二点:交流感受。根据课文内容,把握主要倾向,多角度地感受。比如说在学完《慈母情深》的时候,让学生写写你的感受并交流一下,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点:重点赏读。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一个或几个点;最好是提一些能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比如说,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作者对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呢?”,以这个问题辐射整篇课文,牵一发而动全身。下面,我们要了解略读教学不做什么?

第一点:生字认识就行,词义大致理解即可。第二点: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我觉得如果有特别好的朗读题材,我觉得让学生读一读,指导一下,未尝不可。比如说,《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分别描写妈妈的慢镜头和快镜头的句子,这样的朗读题材不多见,我个人觉得把它拿出来,重点朗读指导一下,也是必要的。略读教学有哪些程序?

略读课文中一般要设计“三读”: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 我举两个常规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模式:以《槐乡的孩子》为例,分三步走 第一步: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第二步: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第三步: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第二种模式:以《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为例,也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魏格纳发现了什么? 第二步: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的? 第三步: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是两种模式,我们可以套用,但具体的设计还是要因材而异。

第三个方面:略读课文教学可设计哪些练习?我觉得可以设计写大意,写感受,写自己对内容或者语言的看法;可以设计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还可以设计拓展阅读。我来举几个练习的例子比如在上完《刷子李》后,让学生去读一读《泥人张》《张大力》《苏七块》等课文,这是一种拓展阅读。比如《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让我们也来给自己的妈妈写下一份账单。让学生写一写。再比如《刷子李》这篇课文,可以这样设计:曹小三当学徒的头一天,对师父的看法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图形和文字表示曹小三的心情变化吗?让学生画一画。在教学《乌塔》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设计: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个人游欧洲,你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开一个辩论会!让学生辩一辩。第三个问题:略读课文能不能精讲?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主张:略读课文可以精讲,而且很有必要。

如今的教育,应试教育仍占了主导地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卷面上分数的高低仍将决定着一个语文老师水平的好坏。而且,试卷上的阅读题,更重视的是对学生精读能力的测验。以我们教研室的试卷为例,每张试卷一般都有两个阅读题,一个课内,一个课外,题目考得比较深,比较细,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很强的精读能力,一般情况是做不好的。平时的作业本中我也发现这一点,略读课文中的练习题有的出得很深很细,我记得我们五年级的作业本中都细致到要说出一个标点符号的作用和意思,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了解课文的大概的话,我想我们的学生作业质量也不会太好。再说,象我们这样农村的学生,能力相对比较差,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是很有限的,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手太多,把所有的略读课文都粗略的教,让学生自主去学,那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有影响。日积月累的话,成绩会就会下降。

你说略读能力重要不重要,肯定重要。但是如果我们死板地执行新课标的要求,我觉得是不理性的。以我们五年级为例,如果把所有的略读课文上成略读课,精读的课文只有14篇,也就是说,精读教学平均每个星期连一篇都不到,我觉得这样精读能力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课文作为教学用的“语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作出调整,略读课文作精读也是可以的,甚至于把课外的文章引进课堂也无可厚非。我们要明确的,不是课文上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的精读和略读,他强调的是决定精读和略读的不是课文本身,而是课型本身。他的意思是什么呢?比如说,今天要上一节略读教学课,你拿一篇精读课文也可以上成略读课。比如今天要上一节精读教学课,那你即使拿一篇略读课文,也可以上成精读课。

5.背英语课文的学习技巧 篇五

An exciting trip 激动人心的旅行

I have just received a letter from my brother, Tim. He is in Australia. He has been there for six months. Tim is an engineer. He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 and he has already visited a great number of different places in Australia. He has just bought an Australian car and has gone to Alice springs, a small town in the centre of Australia. He will soon visit Darwin. From there, he will fly to Perth. My brother ha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so he is finding this trip very exciting.

参考译文:

我刚刚收到弟弟蒂姆的来信,他正在澳大利亚。他在那儿已经住了6个月了。蒂姆是个工程师,正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并且已经去过澳大利亚的不少地方了。他刚买了一辆澳大利亚小汽车,现在去了澳大利亚中部的小镇艾利斯斯普林斯。他不久还将到达达尔文去,从那里,他再飞往珀斯。我弟弟以前从未出过国,因此,他觉得这次旅行非常激动人心。

准备材料

积极主动思考的大脑,铅笔、橡皮、马克笔或彩铅笔、A4纸一张

第一步:通读文章,理解意思,即翻译完成。

英语基础弱的同学可以通读三遍,了解句型结构

第二步:underline key words划取关键词

说明:提取关键信息即可,不要太贪心。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来寻找合适的关键词?

I have just received aletter from my brother, Tim. He is in Australia. He has been there for six months. Tim is an engineer. He is working for a big firm and he has already visited a great number of different places in Australia. He has just bought an Australian car and has gone to Alice springs, a small town in the centre of Australia. He will soon visit Darwin. From there, he will fly to Perth. My brother has never been abroad before, so he is finding this trip very exciting.

温馨提示:这里把关键词用红色的标示出来。

一篇文章关键词提取出后,就很简单了,剩下了这些

brother?

Australia, six months?

engineer, a big firm?

different places, Australia?

buy an Australian car, go to Alice springs, a small town ?

fly to Perth?

never be abroad before?

exciting

第三步:按照顺序确定归类,大概几个分支处理

这一步是最难的,以前我们会阅读完课文就归类,但是难度好大,现在14个词语归类就简单多了?

中心主题:brother Jim

归类:

1. country

2. job

3. place

4. feeling

以上四个类别

说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第四步:绘制,留下记忆的线索,真正理解型记忆

从右上角先画第一个分支country, 然后按顺时针顺序画第二个分支job, 第三个分支place, 第四个分支feeling。

第五步:按照mind map 逐支回忆、复述或回查对照课文内容

总体来说牢记这五个步骤:

1.确定中心形象

通读课文,正确理解每一个单词、每个词组和每个句子,理清楚这些词、句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和上下文的关系,然后确立文章的中心形象。

在画思维导图时,中心形象是要画在纸的最中央的,而且要与文章中心思想相关连。

2.划分层次

根据文章大意分层。一般来说,有几个分层,在中心形像周围就画几个大的分支。

思维导图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最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靠近中心的最大,越往后面越小。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数字序号来表明层次关系的先后顺序。

3.确定关键词和符号

找出关键词并尽量用图像或符号代替文字。关键词可以选单个单词或者词组,并且尽量转化成符号、小图标等。比如B代表男孩,G代表女孩。关键词写在线条的上方,线条的长度等于词语的长度。

4.画出思维导图

画出思维导图并涂色。不同的分支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5.背诵

6.汉语初三课文学习 篇六

汉语考试六级培训之语句顺序的转换

对于朝日韩这些学习中文的外国求学者来说,因为对中国本身就有一定的了解,在语句的顺序上更是知道中文和自己母语的不同,所以会很仔细的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但是,有时候出错的地方就在这里,毕竟学习中文并不是简单的语句顺序的转换就可以的。

汉语考试六级培训之中文学习的方法总结

当然在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少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就比如利用人体本身的记忆模式或是加强讲解,让学习者融会贯通又或是利用媒介语进行进一步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中文学习的语句顺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使用上有的方法进行更深的解释,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初步的记忆以后,最后完成对所学中文的体悟,相信必定会学有所成。

7.汉语初三课文学习 篇七

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背诵课文很难。有些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一部分同学在当天学完课文就能背诵,一部分同学总是完成得不好。不愿意记,成为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大的学习障碍。为什么语文老师强调背诵课文的重要性?从语感培养到熟悉语文知识点,课文就是最重要的考试内容积累,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就是一个出能生巧的过程。在背诵课文中,掌握课文里的修辞手法、句型、生字词,在脑海中对语感形成一个固定程式,这对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有的家长会问,是不是在四年级阶段,把课本里的课文都背下来,语文就能提高成绩了?这是肯定的,除了按照学习目标背诵重点段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全篇课文都能背下来,在语文学习中是有极大的帮助。当然,背诵也是有要求的,死记硬背只能说记住的是考点,如何运用才是背诵的最终目的。巧学课文,擅长背诵,才能在最终考试的时候提分,达到20分的目标。勤背课文有方法,我来分享3个注意事项,四年级的小同学们,要充分发挥你们的记忆强项。

1、背诵是语文学习最好的办法

为什么语文老师总是强调,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最好办法呢?我们可以看看三四年级语文考试的题型和考点,都是和课本分不开的。如果说到了六年级,阅读理解的分值将是拉开语文分数差距的重要题型,那么在四年级阶段,语文的考点还是以课本基础知识点为主。背诵课文实际是老师给你画的考试重点,不要小看背诵这个学习方法,除了背诵还有默写,如果四年级的小学生,能把每篇课文都默写一遍,那么语文成绩也能在短期内提高不少分值。当然,我并不推荐这个学习方法,个体差异性,不是所有四年级小学生都适合去背诵和默写。在背诵过程中,养成语文思维习惯,从模仿开始,接着是理解课文,最后把课本都读透,背熟,语文学习就不存在什么难点了。

2、反复听,体会感情和轻重读音

虽然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但我不推荐所有四年级小学生背诵全本课文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会花去大量的学习时间,以及影响到四年级阶段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保持兴趣,培养对语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过于强调背诵,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当然,对背课文有兴趣、也愿意背诵的小学生,我们老师和家长是一定要鼓励和支持的。那么除了教学要求背诵的重点段落,对于学习课文,把课文读懂读熟,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那?那就是听。

反复听课文朗读录音,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一个方式。听课文,可以从朗读者的语音语调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分析轻重读音,相当于是一个磨耳朵的过程。让我们一听到这样的课文句型,就下意识地对生字词的发音进行记忆。听得多了,还可以跟读。虽然在学校,语文早自习,老师也会带着学生们读课文,但是这个朗读练习是有限的,只有在课后多读,多听,才能提高对课文的熟悉度。

3、语文学习的进步,是由小汇集成大

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很着急,比如能咨询把四年级课文都背下来是不是就能提高成绩的问题,就说明,家长对于语文学习的结果还是不太了解。语文学习的进步,是由小汇集成大,我们在背诵中,形成对课文理解的方法,熟悉阅读理解的知识点,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能以背诵了1个月课文,把1-2个单元的课文都背完了,语文成绩不提高,难道就是背诵方法不对?产生这样的质疑,还是对语文学习没有一个坚持和等待的学习态度。

8.古代汉语学习心得 篇八

从大一到现在学习古代文学这门课总共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吧,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古代文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中国古代的文学体系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也让我从总体上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文学是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后的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与其他的像现代汉语、英语之类的课相比,我还是比较喜欢古代汉语。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手捧一本《诗经》或其他古代文学方面的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抛开心中的一切烦恼,远离现实生活的喧嚣,让自己走进一个遥远的时代去体验古代人的生活百态,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通过对古代文学这门课的学习,我对古代文人们的思想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我体验到爱情的纯美;从百家争鸣的诸子之文中我了解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和荀子的“人性本恶”,知道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庄子“鼓盆而歌”的乐观豁达。在整个先秦文学的沉淀里,我开始找到了人之为人的根和“满则溢”的人生道理。读魏晋文学我知道了什么是“建安风骨”,了解了一代枭雄曹操“周公吐辅,天下归心” 的雄心壮志。明白了竹林七贤内心的苦闷和狂放不羁;看到了王谢世家的繁荣与衰败。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文学也是如此。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与历史及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要把它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其实生活中古代文学的渗透也随处可见。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我们所熟悉的歌手周杰伦,他的中国风歌曲无不充满了古代文学的韵味。“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宛然烟雨朦胧,微风中仿佛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这便是古代文学赋予它的隽永的魅力。还有最近兴起的国学热,说来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热。众所周知的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解红楼„这些讲解不仅是讲解单一的某个文学作品,其实也是讲解我们的古代文学。

学习古代文学不仅仅要掌握了中国古代著名的作家、作品,更重要的要了解文学体系,了解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繁荣的文学史过程、文体演变和文学现象,能够将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学会从宏观的历史的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能对代表性作家作品进行评价。

9.汉语初三课文学习 篇九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表语七种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主语 Subject谓语 Predicate宾语 Object

定语 Attribute状语 Adverbial modifier补语 Complement

一、主语 Subject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 “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例如:

⑴中国人民志气高。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二、谓语 Predicate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例如:

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三、宾语 Object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 宾语处理。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关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四、定语 Attribute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五、状语 Adverbial modifier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

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 ]。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六、补语 Complement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七、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

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八、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 成为。挡不住的历

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第二部分: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1、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2、句子成分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

定语()状语 [ ]补语 < >

第三部分:句子成分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第四部分:练习题

一、找出下列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

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2)并不出众。(《荔枝蜜》)

(3)

(4(5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

(7)(《从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二、找出下列句子的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

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

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

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

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三、找出下列句子的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

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

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

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上一篇:河道流域治理技术简介下一篇:期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