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陵园简介

2024-12-14

耀邦陵园简介(3篇)

1.耀邦陵园简介 篇一

游胡耀邦陵园有感

由于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胡耀邦陵园,我有幸成为参观中的一员,让我有机会接触这位在党和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的伟人。

有着“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之称的共青城,它坐落在庐山南麓,鄱阳湖畔。在这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不免让我们想起曾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政治工作者—胡耀邦同志。

胡耀邦陵园建在九江市共青城富华山,坐西朝东,面对鄱阳湖。陵园气势宏伟,大气磅礴,在陵园正门的二个对称的门楼上,胡耀邦手书鎏金对联晔晔生辉:心在人民原不在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乎多得少得。

从陵园入口处到墓碑前,有两条弯绕的墓道,铺有73级石阶,象征着胡耀邦73年革命人生的曲折道路。沿着小路拾级而上,小路两旁松柏翠绿。在胡耀邦墓碑浮雕像的右耳方向大约30米处同样栽有一棵松树,那是胡耀邦女儿送给爸爸听松涛声的。在墓碑的左后侧,立有一块巨大的山石,上有胡夫人李昭手书,全文: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李昭 1999年4月15日。

胡耀邦的墓碑颇有新意,整个墓碑像一面直角三角形的旗帜,高4.43米,底边长10米,碑重73吨。三角形花岗岩碑上,雕刻着中国少先队队徽、中国共青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象征着胡耀邦一生与这三个政治组织的特殊关系。下方用黑色的理石衬底,上有鎏金隶书碑刻简要记述逝者的生平和建树。尤其是碑上的浮雕,人们从三个角度审视,所见各有不同。右边看是老人家在静心聆听松涛声;正面瞻仰,可亲慈祥的长者形象在看着我们和他所热爱的祖国;左面看,紧锁眉头凝思,忧国忧民的形象跃然碑上。看到这,我不禁为墓碑策划者的奇妙构思钦佩之至,同时也对共青城人充满敬意。

站在胡耀邦墓碑前放眼望去,百米开外的由常绿乔木栽种而成的约有二十米见方的四个大字:耀邦陵园 触手可及。再远处,鄱阳湖光合作用下升腾的雾气仿佛在向耀邦倾诉,你未竟的事业正在前行,你衷爱的祖国蒸蒸日上。即将离去时,我们久久地站在耀邦的墓碑前慢慢的肃立,走出园去,蓦然回首,在那偌大陵园的最高处,胡耀邦的墓碑在万木丛中尤为耀眼,像绿荫中夺目的一颗星。是啊,那是人民心中的一颗耀眼的星。

一代伟人虽已去,英魂长伴共青城。此时此刻,我们不知该用怎样的文字来表达心中对耀邦总书记的无比崇敬之情:“安息吧,耀邦总书记,我们永远怀念您!

2.应山烈士陵园情况简介 篇二

应山烈士陵园坐落于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应山村境内,北邻洪泽湖,南靠古集应山,楼尚公路擦肩而过。在泗洪这片红色热土上,她与泗洪烈士陵园、雪枫陵园、朱家岗烈士陵园一道,成为当地老百姓和社会各界祭奠和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应山抗战烈士公墓建于1943年,最初安葬了抗战牺牲的83位烈士。1941至1942年间,抗日战争进入非常艰难和残酷时期,当时新四军四师九旅的卫生部及后方医院就设立在紧邻古集应山的金圩村,在朱家岗战斗以及周边其他数次大大小小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的新四军战士,因医疗条件有限,救治无效,英勇牺牲,九旅卫生部就陆续把这83位英烈的尸骨埋葬于此,其中就有在著名的朱家岗战斗中英勇负伤救治无效而牺牲的17位烈士。公墓所占用的20亩土地是由当时金圩开明的大地主高友宽主动捐献。据主动义务照看陵园40多年的老复员军人,现年84岁高龄的金立珍老人回忆,当时九旅卫生部为这83位烈士每人一穴进行安葬,并为他们用木牌立了碑,木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年龄。1946年冬,国民党还乡团把83位烈士的木碑拔起并集中烧毁。自此,后人就再也记不清也分不清哪位烈士埋葬于哪座坟墓。

应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66年初,当时由泗洪县人民政府拨款5000元修建了简易的抗战烈士公墓纪念塔和纪念碑。陵园占地约20亩,纪念塔高约6米,塔基2米见方,系青砖混凝土结构,塔的正面刻有“抗战烈士公墓”,塔的东侧刻有“抗战死难者万岁”,塔的西侧刻有“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当时还为抗战死难烈士立了大理石碑,石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籍贯和年龄。

九十年代初,开始筹建朱家岗烈士陵园时,曾指挥过朱家岗战斗的26团团长罗应怀将军来到应山烈士陵园,想把参加朱家岗战斗牺牲的17位烈士的尸骨迁移到朱家岗烈士陵园,终因无法辨认这17位烈士葬于哪座坟墓而未果,当时罗老将军倍感伤怀。

应山烈士陵园除了安葬这83位抗战烈士外,解放后至今,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安葬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献身的13位英烈,加上这83位“无名”英雄,共有96位先烈安息在这块热土上。

遗憾的是,应山烈士陵园不仅始建之初就十分简陋,而后又屡遭国民党反动派和文革期间造反派的多次破坏,加之陵园四周没有院墙,无专人看管,又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破旧不堪。纪念塔塔基部分的青砖应经脱落,石碑盗毁现象严重,混凝土覆盖的墓穴也多处开裂。当地少数群众在墓地随便耕种,导致陵园内只有一条一尺多宽的羊肠小道,勉强

单人行走,如遇阴雨,泥泞小道,路人难行。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节日,当地干群、师生、烈士后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祭奠英烈时,都倍感心酸,盼望国家能重修应山烈士陵园,以告慰长眠于此的英烈。

2010年初,经省财政厅、泗洪县人民政府批准,应山烈士陵园修建工程正式动工,总投资约380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已竣工,包括征地、拆迁、建围墙、300个墓穴、花草、下水道、大门、办公用房等,二期工程预计在2012年8月开工,包括纪念碑维修、大门装潢、红色浮雕、广场、背景墙等。

3.耀邦陵园简介 篇三

为颂扬烈士、继承烈士遗志、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教育后代,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目标;营口市郊区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常务会议,根据郊区人大八届二次会议代表提案要求,责承民政局将在解放战争中,在我区境内牺牲的革命烈士(安葬在全区三个公社九个大队的烈士),迁移到柳树公社石灰大队城子山南建立郊区烈士陵园。

从一九八二年三月一日起选点开始,到一九八二年七月一日烈士纪念塔落成,整个施工历时四个月,烈士陵园初步建成,迁坟一百六十八盔,其中:老边公社双井子大队三十八盔;杨屯大队四盔;赵家大队三盔;前进大队二盔;老边大队二十二盔;路南公社江家大队八十二盔;老爷庙大队十盔;城子大队六盔;柳树公社东大平山大队一盔。陵园内植树1100株;修建纪念塔呈灰白色,下有座基;上为塔身,整体高十二米三十五;塔身四壁镶嵌着印刻金色题词,题词是郊区文化馆馆长,营口市书法协会理事程权政同志亲笔所书,正面题词是:“烈士们永垂不朽”,背面为一九八二年七月立,左侧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中国共产党营口郊区委员会”。右侧为“烈士们的形象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万人民的心里,人民将永远继承烈士们的事业,创造新的生活,营口市郊区人民政府”。烈士陵园总面积为4425平方米。

陵园南面二里是老边区柳树镇小桥子村;东二里是大石桥市夏屯村、西约五百米是石灰村。后依高山,面对平原,视野开阔,风景宜人;纪念塔为砖石结构,四周绿树环抱,郁郁葱葱。

由于该塔是为纪念解放战争牺牲的烈士而立,故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八年七月,老边区政府又投资十万余元,对烈士陵园纪念塔、烈士墓、围墙、路面重新进行了修缮。

二00八年老边区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全区人民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双拥教育的需要,在上级业部门的支持下,又投资70多万元,分别修建烈士纪念塔、理石卧碑、铁艺护栏、墓穴、护坡、排水渠、停车场地、路面,后山围墙、园内绿化及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等。增其旧制,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以志纪念。

老边区人民政府

上一篇:2200字思想汇报下一篇:中国人寿客户经理岗位的竞聘报告书